-
1 # 各敬爾儀
-
2 # 戀愛小課堂啊
人生沒有彩排,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著自己。我們是自己的導演,做自己,做一個內心平靜的人是很重要。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容入世,清淡出塵。做一個內心平靜的人,是一種境界。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
做一個內心平靜的人,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上善若水,功成弗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在世,好好品嚐白開水的生活。不為塵世功利名譽利益變壞,順其自然,保持一顆寧靜自然的情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生短暫,好好品味。做一個內心平靜的人,崇尚真善美,鞭策假惡醜。內心平靜,萬物清新。
做一個內心平靜的人,好好努力,擔起生命的責任,活著的意義。
-
3 # 努力奮鬥拼搏進取
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有一顆善良之心,平靜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熱愛生活中的人。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總結,豐富自己的內涵。
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豐衣足食,而是來自內心豐盈。當然了,既豐衣足食,又內心豐盈,很適合一個庸俗的比方,左手江山,右手美人,這樣,便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豐衣足食,獲得的是人生的踏實感;內心豐盈,獲得的是靈魂的歸屬感。前者,讓人從容趕路,後者給人在路的前方點燈。
-
4 # 孫偉民666
你這個問不容易!不是隨便就能做個內心平靜的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心理素質。有冷靜的頭腦,和思維。方可平靜不燥。
-
5 # 韌性大媽很快樂
內心平靜而豐盈的人!內心平靜,我想應該是那些有學問,有修養,知識豐富多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科學懂醫學,是全面發展的人生!這樣的人就是內心平靜而豐盈!
-
6 # 螞蟻初時情感
俗語說的好,言多必失,很多時候我們講話都喜歡脫口而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只有事後才知道自己之前說了多少蠢話。所以我們要懂得暫時性的安靜,讓內心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哪些話能說,哪些話是會傷害到別人的,或自己顯得很無知很膚淺的話,你就靜下心來學習,歷練,苦修等,只有這樣就是泰山崩碎眼前也不動聲色?
-
7 # 一片荷花香
這個世界充滿誘惑,讓自己內心平靜需要修煉,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腦殼空空,不能說自己就有多大的定力,定力來自何處?當然是內心的強大,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要有個知識儲備,增長見識。知識改變命運!有了知識就會增強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不至於輕易被誘惑,讓自己內心趨於平靜,豐盈首先要解決物質的需求,有個小康生活,衣食無憂。溫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整天為生計奔波的人怎麼讓自己內心平靜。最好還要有個自己的愛好,有愛好心靈有個寄託,不至於讓自己的生活在平凡中落去枯竭。內心平靜和豐盈這個問題比較大,回答起來也是各有各的高招,希望以上對大家有所幫助……
-
8 # 琳琳的碎碎念
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讀好書是絕對沒錯的,讓自己自信、強大,減少慾望,擺好心態,多換位思考,找到生活的意義,你會過得更好
-
9 # 半緣君雷雷
時下,有許多人都想尋一處僻靜之地來安放這個久已疲憊的肉體一一它可以是市井中的一所獨院,也可以是郊外的一處豪宅,還可以是山中的一間茅屋……這樣的地方也許唾手可得,但安放了肉體,是否亦安放了靈魂?有時我們的肉體雖安寧了,但我們這顆心卻依然像洪水猛獸般的喧囂洶湧,不得寧然。
其實,我們大多人對”內心寧靜”有一個誤解,認為只有讓身體躲在僻靜處,內心才能靜下來。古人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也就是說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使內心寧靜,不必太在意環境。毛澤東在長沙一師求學期間,他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去讀書,為的就是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讀書學習時不受外界的干擾。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呀,當我們的心遠離了紅塵的紛擾,內心自然就會寧靜。
但真正能把自己從喧囂浮華的紅塵中剝離出來是很難的。即便是一個人獨處一室、一院、一別墅、一茅屋……卻因心中還貪戀著紅塵的名利食色睡,不免會生出貪嗔痴慢疑這五毒,而使自己的內心終究不能安靜。
內心不能安靜之人就像缺氧的魚兒,躁動不安,終因耗氧過多而翻肚死亡;更像Mustang被一隻吸血蝙蝠在腳上叮了一口便暴跳狂奔一樣。最終導致Mustang死亡的不是失血過多也不是病毒感染而是暴怒狂奔之後的力竭。而蚌在沙粒進入體內後,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沙粒排出,但蚌卻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的營養把沙粒包裹起來,最後這沙粒就變成了美麗的珍珠。所以一個人要想獲得內心的寧靜,就要學會忍耐逆境,在逆境中儲備自己的能量,最終將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其實要想內心寧靜還要學會過簡約的生活。擁有太多隻會讓我們的思想麻木。有這麼一對退休的老夫妻,平時最大的消遣是看電視。他們一起討論新聞,週末就守著電視等待晚上八點的電影。他們的女兒很孝順,知道父母喜歡看電視,便對他們說:爸,媽,你們現在看的電視只有三個頻道,不如我幫你們申請安裝有線電視吧。不但有上百個頻道,而且一天24小時都播放電影呢。
老父妻一聽,連忙催促女兒請人安裝。
為什麼呢?女兒感到十分詫異。
說也奇怪,父親說,以前電視只有三個頻道,我們覺得許多節目都很好看,有了一百多個頻道後,我們拿著遙控器轉來轉去,不知道該看哪個臺,也不覺得節目有以前好看了。
父親又說,以前只有星期六有電影可看,我們總是很期待,現在24小時都能看電影,我們卻無法靜下心看,拆掉有線電視,才能找回看電視的樂趣。
是呀,生活中的我們總期待擁有很多,想要很多,永不知足,卻從沒想過擁有太多會讓我們的思想麻木,並擾亂我們寧靜的生活,其結果是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其實真正的內心寧靜是放下名聞利養,這些東西在我們的心中如果太熾,就會像烈焰般燒燬我們的肌體,讓我們永無寧日。
人生不僅僅享受順境,還要學會品嚐苦難。鮮花和掌聲固然讓人欣喜,而屈辱與磨難卻常給人以砥礪。春有春的美豔,夏有夏的豪放,秋有秋的豐碩,冬有冬的沉靜。每一個季節都是別樣的風景。在每一個季節裡我們都能閒庭信步,笑看落花,淡看風雨,內心閒適,那麼生命中的每一天就都能擁有一個寧靜的心境,這樣才能收穫一個豐盈的人生!
-
10 # 陳翔醫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博覽群書的人會有這樣的內心平靜的豐盈。這個和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什麼樣。這樣的心態是和父母的職業與自己的職業有關。從小缺錢缺愛的人,長大很難做到這個,只有父母關係和諧、有愛才會讓孩子內心平靜。只有自己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讀書的人才會豐盈,你細品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到我講的這些。
-
11 # 影視精選短片
花影與暖陽重疊的時節,不用等待,便會遇見美好。如窗外的那一樹花開,如牆角的那一抹綠意,不經意間便愉悅了心情。
我喜歡安靜且熱鬧的俗世的光陰,可以聽一朵花悄悄開放的聲音,也願意看著她鋪天蓋地盛開;可以快樂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以在一茶一書中靜坐,於鹽米油鹽,酸甜苦辣中努力地做好自己。
這樣的時光是踏實的、柔軟的。
我想讓我的靈魂裡住著春天的新綠,夏天的清涼,秋天的明月,冬天的雪花。
我不喜歡追趕季節,卻欣然於每一次花開花落。在清晨聆聽鳥兒在林間啼鳴,於夜晚感受清風拂面的柔情。不去問春歸何處,也不去想秋花落誰家。與歲月溫柔相待,每一天都在重複著平淡與簡單,每一天都這麼的好。
生活,總是難離喧囂和紛擾,偶爾在安靜中見素見美,於平淡中妥貼一份詩意,時光知味,才會愈久彌香。
總有些文字,輕易便能貫穿心靈。
讀葉芝的詩,她勸我們從容相愛,如葉生樹梢。她勸我們從容生活,如草生堤堰,浮躁的靈魂瞬間便會得到安然:原來人可以像植物一樣簡單生長。
紅塵百味,最美是淡然。它最接近自然,明淨質樸卻不失豐盈,低調含蓄卻有底蘊。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通透,也有“去意無留,看天邊雲捲雲舒”的恬靜。生活繁雜,人生紛擾。看淡了,草木也含香;看輕了,每天都是豔陽天。
養一懷恬淡,安心地感受生活的滋味,靜中養生,淡中釋懷。在光陰中渾然天成,在等待花開中修行。
與世界溫柔相待,與自己和平相處。不過份親近,也不遠離,恰到好處地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歲月的感恩。好的人生,該是有山有水,有自我。
恬靜之美,是一種不經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仿若春風拂面,又如空谷幽蘭。如詩靈動,如雲飄逸,供養著內心的山水。
心懷靜氣,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盡享閒庭信步的時光,那份難得的平靜心,讓生活越發得美好了。
閒來靜聽鳥語花香,漫賞雲捲雲舒,心緒淡淡,在安靜中靈魂得以舒展。生命是一場跋涉,這一路上也許會有人同行,更多的時候是要一個人行走。學會享受孤獨寂寞的人生才不會單薄,因為他們從不缺少對生活的熱愛和一顆安靜淡然心。
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心中藏著日月山水,低調且淡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受外界的紛擾。每走一步,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
遇到事情,冷靜並且善於思考;遇到紛爭,不願做過多的解釋,淡然一笑,以寬容的姿態面對所有,這種內心的安穩,足可以抵擋塵世的浮躁和喧囂。
一個人的內心豐盈,源於一份懂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揹負太多身外物便會負累。
推開人情世故,欣喜於一份日常,妥帖一份恬淡,笑對一朵花,靜對一輪月,讓美好在心中升騰。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活著,就是一場修行,這一路上行色匆匆,別忘了帶著靈魂一路前行。
在喧囂中找回自我,在明媚中妥帖自己。
生命的美好,在於經歷風風雨雨,仍然能有一顆安然的心,如路邊的小花,即便沒有人欣賞自己,依然開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何嘗不是對生命的慈悲和感恩?
人生這場花事,從花開到花落,我們一路追趕,一路欣賞。淺了歲月,卻豐盈了心境。
李丹崖說,少年花事多,中年花事淺,老年花事淡淡然。人到中年,學會坦然接受生活贈與我們的一切,不再刻意去迎合別人,人情冷暖也少了客套,以平常心看待所有,由此釋放更大的心靈空間,獲得更多的自在。
常常把自己安放在寂靜處,坐擁一米Sunny的溫暖,淺拾歲月裡的美麗,婉約成風景,明媚而安恬。
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一份遇見,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以簡單清寧的心餵養靈魂。
這世上最美的,莫過於擁有一顆安然的心。
-
12 # 綠薔薇姐姐
俗累的生活,總會讓人感到疲憊。想要做個內心豐盈的女子,那就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培養一個好的愛好。閒暇時學學烹飪,看看書,聽聽音樂,養養花,寫寫字,畫畫,手工,這些都是可以修心養性的愛好。
本人平時喜歡烹飪,養花,看書,練毛筆字,做手工。平時勞累一天一般吃飯很將就,有空閒的時候我會為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當單調的果蔬在我精心的烹飪後像一個個美麗的文字端坐在餐桌上時,當家人圍坐一圈興高采烈品味它們時,我的內心是幸福的,這一刻,所有的累都煙消雲散…我還把陽臺打造成了一個陽臺花園,按照開花季節分類種植,這樣一來一年四季花開不斷,所有的朋友都喜歡到我的陽臺花園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然後我還喜歡做手工,不穿的舊衣服動動手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抱枕,十幾二十年的舊皮衣,裁裁剪剪縫縫就是一個華麗蛻變,一條條漂亮的皮裙不亞於商場買的,幾塊錢買的布頭,動動手又變成了一個個漂亮的包包…
這些看似簡單的愛好,其實也是需要靜下心來用心思考,仔細研究的。如果不能靜下心是無法完成的。當一個人可以安靜下來的時候,內心所有的不安,煩惱,糾結都會一點點的消失,在看到自己為之努力所得到的成果時,你的內心是滿足的,自豪的,有成就感的,豐盈的!
-
13 # 杜彩萍
只有經過認真學習,掌握很多知識,經受和歷練,洞悉社會上各種大起大落的人情世故,才會淡看日升月落,風雲變幻,季節如歌,做到內心平靜而豐盈。
-
14 # 老劉叔叔
內心平靜而豐盈,是精神層面的一種和諧美好而強大的存在。
物質決定意識,做到內心平靜而豐盈,需要滿足基本需求:吃飽,穿暖。否則,就是麻木和逃避。
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不為物質所困,追求更高層面的東西:愛人,被愛;尊重,被尊重。等等。
閱讀,運動,音樂,旅行,助人,利社會,都能幫助我們做一個內心平靜而豐盈的人。
-
15 # 隔逢年
多讀書,多增長社會閱歷,多遊歷,一句話就是多長長見識。對未知的恐懼,都源於不瞭解。懂得多了,就沒什麼可以讓內心紛擾。
-
16 # 尋你and奔跑
想要知道怎樣才能變得平靜,首先要知道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內心的平靜。從本質上來講,我們的不安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不能停止的思維和管理失當的情緒。
一、不能停止的思維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個可怕的煩惱,不停的思維活動使我們無法到達內心的寧靜,而我們每個人都深受思維的困擾。不信?只要1分鐘,我們一起試試什麼都不思考。
1分鐘計時開始。
。
。
。
。
。
。
Time"s up!
這一分鐘內你的腦袋裡究竟冒出了多少種想法?
“Come on!You can do this!” bang!出局。
“xx,你要試著別去思考啊。” bang!出局。
“咦?好像剛剛什麼都沒——啊!” bang!出局。
“這個真的有意義嗎?” bang!出局。
“真無聊。” bang!出局。
“Summer you little bitch!” bang!bang!bang!出局。
還有站著的嗎?
這下你應該明白了,我們的腦海裡無時無刻不在播放著各種嘈雜的聲音,我們所謂的「正常人」與那些被當作精神病患者的喃喃自語的「瘋子」的區別,只是我們沒有說出來而已。
事實上,那個聲音在你的大腦中不停地在推測、批判、懷疑、比較、抱怨、罵娘等。在這樣的背景音樂下,你能夠做到平靜嗎?
更多的時候,這種聲音與當下無關,而是關於過去或未來。如果你不幸遭遇愛人的背叛或欺騙,你是否會經常在腦海裡回顧歷史?導致你飯吃不下,書看不進,遊戲玩不好,工作學習無法專心,動不動就腦補未來,幻想以後對方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傷害。在這樣的背景音樂下,你能夠做到平靜嗎?
即使這種聲音和當下的情況有關,它也會以你過去的經歷和看法,以及繼承下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模式,來判斷現在的事情。這種學習機制固然對我們有好處,它能夠幫助我們規避很多危險,但更多的時候,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許多人在自己大腦中的念頭的折磨下度過一生,任由它攻擊和歪曲外界,消耗自身能量。
所以,想要獲得平靜,首先要從自己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How?
1. 聽。
做一個觀察者,經常傾聽你大腦中的聲音,特別要關注的是那些反覆出現的思維模式。當你在聽的時候,不要對你所聽到的聲音做出任何判斷、譴責,因為這樣做意味著同樣的的聲音又繞到背後趁虛而入,你就失去了觀察者的身份。
你很快就會意識到,腦袋裡有一種聲音,而我在這裡傾聽它,觀察它。一種新的意識層面就由此產生,那是比你的思維更深的一層意識,是你更深的自我,我稱她為“真我”。
這樣,你就能做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而不是無意識的思考者。
在這個意識層面,你也許會發現短暫的思維中斷,(恭喜!)當這種空白出現時,你的內心就會感覺到一種平和與寧靜。多加練習之後,空白會變長,感覺會加深,甚至會體驗到一種內心深處的喜悅。
在這種「無念」的狀態下,我們往往比平時更加敏感,這種敏感是你的「真我」對環境實實在在的觀察,而不是思維對於事實的過度加工。
你會注意到路邊花草的芬芳,會看見孩子臉上天真的微笑,你會享受Sunny的和煦,會感動於情人相視的眼神……
這是我的「真我」感受到的。
2. 關注當下。
除了做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你還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在思維中創造空白。
很簡單。記住,當你洗手時,你和洗手在一起;當你擦桌子時,你和擦桌子在一起;當你跑步時,你和跑步在一起。
具體來講就是,比如當你洗手時,你關注與洗手相關的所有感覺:水的聲音、洗手液的香味和質地、手的動作等,認真感受這個過程,慢慢的就會心無雜念。這樣的小練習可以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進行。
活在當下,就是有覺察力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我們的問題在於,總是把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塞到當下這個沒有問題的間隙裡,或者依靠過去的經驗來judge當下,所以總是難以得到內心的寧靜。
二、管理失當的情緒
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定義為一種軀體和精神上的複雜的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以及行為反應,是個人對知覺到的獨特處境的反應。德國作家託利說,情緒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無論如何,情緒和思維都是密切聯絡的。
未完待續。。。
================================================
時隔半年之久我終於回知乎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沒更新的文章更完,抱歉各位,這個坑挖的有點大^_^
===================2月14日更新======================
上面說到,無論如何情緒和思維都是密切聯絡的,而不是由引發我們情緒的事件引起的。大家都知道ABC理論:
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以下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對於相同的事件A,不同的信念B,則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情緒和行為C。你被你大腦中不斷出現的喜好、判斷、以及分析(這些都是你思維運作的結果)控制得越多,你的情緒所攜帶的能量相應的就會越大。
我們既然追求的是平靜,就一定不希望自己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地忽高忽低。簡單來說就是“寵辱不驚”。
How?
1、長鏡頭。
假裝自我不存在,把眼前的景象和你的體驗當成一場電影,一段長鏡頭,而你是這場電影的觀眾,觀看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所有角色的演出。拋棄長久以來執著的自我感,當你放掉緊抓不放的心緒和思想後,觀察你的生命自身如何呈現。
這實際上也可以作為感受「真我」的練習,這個方法貴在簡單省時且效果立竿見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在長鏡頭練習的基礎上,希望你可以意識到自己才是這場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我們常常根據不同的情節編造不同的故事,結果把自己弄的非常悲傷或憤怒。這時你就要利用在上文中學到的「觀察者角度」在當下監查自己的思想,聽你腦袋裡的聲音在跟你訴說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嗎?你要相信它嗎?有沒有更理性更符合事實的版本?你能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它?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是選擇自己想聽的版本,符合自己“需求”的版本,包括你對“被背叛”、“被欺騙”、“被拋棄”的需求(別懷疑,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找的,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很顯然,你選擇的版本未必是最好的版本。那麼,你這個編劇+導演是要用故事來愛自己,還是要用故事來折磨自己呢?
ABC理論中,最核心的環節是自己內心的Belief,我們卻總是汲汲營營,左顧右盼,企圖讓周圍的人事物滿足自己全部的需要,得到了就感受到幸福快樂,得不到就是各種負面情緒。
在這裡我想多說一句,這世界上沒有誰的生命是為了滿足你的需求而存在的,就算是非常愛你的家人、愛人和朋友,也只不過是個有著喜怒哀樂、侷限和人性弱點的普通人。與其苛責、抱怨和憤恨,不如轉過身去擁抱他(她)吧! :)
2、接納。
那麼,負面情緒真的來了怎麼辦呢?
答:當你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全然接納它,感受它。
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對很多人來說操作起來卻相當困難,因為這與我們平常的處理方式是相反的,很多人(尤其是男性)一有不舒服的感覺,就立即鑽進防禦措施,不去理會自己的真實感受。防禦措施包括a.用各種方式逃離自己的情緒,包括做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強行壓制,不負責任地發洩或假裝自己很OK;b.去應付、修正那些造成我們情緒的外界的人事物。我很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女士曾經說過“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這句話也超級適用於小兩口吵架時的情形。^_^
希望你試著去歡迎負面情緒的到來。就算你做不到去擁抱它,至少可以承認它,完全地接納它,允許它的存在。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保持一份對自我的覺知,不會把你的情緒和你自己混為一談,拉開了情緒和你的距離,你還可以觀察情緒在自己身體上是怎樣運作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在,而不是放在那個引起你負面情緒的外在的人事物上。感覺你的身體哪裡緊繃?心中央是否抽痛?身體是否顫抖?這些都是情緒在你身上作用的結果。全然地去經歷它,不要抗拒,然後有意識地用愛和慈悲的力量去安撫它。你會發現,你的全然接納和全然經歷,會讓它更快消失,甚至轉化為平靜和喜悅。而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希望你擁有透明的靈魂,讓所有的情緒都能毫無阻礙地穿越你而離去。
3、四個轉念問題。
來自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by Byron Kathleen Reid),包括四個問題和一個反轉:
1. Is it true?
這是真的嗎?
2. Can you absolutely know that it is true?
你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3. What happens when you believe that thought?
當你相信那念頭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4. Who would you be with out the thought?
沒有那個念頭,你是誰?
5. Turn it around.
把那個念頭反過來。
四個問題和一個反轉,能夠讓你瞭解到你從未了解的真相,也能夠幫你消融生活中大部分的不良情緒。具體請看百度百科裡對這五個步驟的解釋,包含了許多例句。拜倫·凱蒂的功課
這裡還有凱蒂的一個簡短卻發人深省的影片,分享給大家
拜倫.凱蒂:你是你一生的摯愛
我覺得這個答案寫到這裡可以結束了。“如何才能獲得平靜”真的是一個太大的問題,因篇幅有限,我已經努力把最重要最切題的一些資訊分享給你們了,真正的改變絕非僅此。雖然這個問題絕不是我們看一兩篇文章,做幾次練習就可以解決的。但是你只要體會過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平靜和愛,生活就再也不會回到從前混亂、失控、被潛意識牽著鼻子走的模樣。不管在怎樣絕望的境況下,你永遠都能感受到,心底有一團暖暖的倔強的光明,一直在默默陪伴並照耀著你前行,會在某個需要的時刻大放異彩。
-
17 # 故鄉的雲採
慢慢地安撫自己,宅家看看電影刷刷抖音,聽一聽淡淡的音樂,寫一寫平靜的文字。漸漸地要求自己,少一點窩床,多一點讀書;少一點菸酒,多一點練筆;少一些電視遊戲,多一些書卷香氣……
我們在隔離的日子,讓閱讀溫暖你和我,讓書香浸潤水靈…
戰勝疫情我們同行
-
18 # 小馬趣拍
1、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2、有一顆善良之心,平靜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3、熱愛生活,熱愛生活中的人。
4、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
5、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總結,豐富自己的內涵。
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豐衣足食,而是來自內心豐盈。當然了,既豐衣足食,又內心豐盈,很適合一個庸俗的比方,左手江山,右手美人,這樣,便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豐衣足食,獲得的是人生的踏實感;內心豐盈,獲得的是靈魂的歸屬感。前者,讓人從容趕路,後者給人在路的前方點燈
-
19 # 小傻瓜的圍城生活
首先要能夠耐得住寂寞和孤獨,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懂得感恩和珍惜,學會利用一切時間來充實自己,多讀書,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能夠堅持,儘可能保持經濟和精神高度獨立,那樣內心才能強大豐盈!
-
20 # 長春強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因就有果,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留意並學習著。多充實自己,我們懂得多了,就會看明白事事,能看明白事事當然就會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事事。人生在世就3萬多天,來匆匆去匆匆,這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珍惜現在,珍惜我們身邊的人。!
回覆列表
還是應該多讀書,多感悟吧!閱讀一些高品位的書。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書籍可以使人明理篤智睿智。但千萬不能做讀死書的書呆子。建議讀一些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書籍。
東籬置酒,西窗剪燭,樹蕙滋蘭,意興無涯,撫一曲漁樵問答,唱一闋玉蝶戀花,左手洗硯,右手烹茶,清荷映日,難得風雅。品一卷慧語佳話,潑一幅老樹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