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劉坤忠120

    大地主劉文彩裝病,一裝就裝了十八年。司馬懿更有能耐,裝傻,一裝就裝了三十年。司馬懿自二十二歲就跟隨曹操,在曹操高壓資態下做事如覆溥冰,不得不裝,假痴不癲。司馬懿有高深的謀略,強硬的軍事手段,徵遼東,擒孟達雷勵風行,可見一斑。在祁山拒戰,諸葛亮送他婦人服裝,他樂呵呵地穿上,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司馬仲達就一個字,忍。潛龍勿用,一飛在天。在高平陵事變前,老司馬還是用他的看家本能,在曹爽面前裝,忍。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裝孫子,遲早一天要當老子。司馬懿的的裝,忍耐,欺騙不是小人所為,而是大智若愚。在每一個時代生存,有時自己左右不了自己,連自己都要在騙自已,是不得已而為之。司馬懿鷹視狼顧,虎(虎冢)視天下,雄才大略,從曹操時代到高平陵事件之間,做了三十多年的縮頭烏龜,只是明哲保身,還是算君子之為,不是小人。

  • 2 # 上善若水36526

    在亂世三國裡,胸懷韜略的智者多不勝數。司馬懿,在眾多高智商的人群裡,根本就不算最頂尖的!

    如果,在三國亂世伊始,司馬懿就在龐大的家族支援下,效仿曹操、劉備般剿黃巾、伐董卓,在眾多諸侯裡佔有一席之地。那麼,即使沒有後來的成功,我也當他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

    然而,司馬懿沒有這麼做,司馬家族也沒有什麼舉動。我可不可以這麼理解:司馬家族(包括司馬懿),從一開始就沒有爭權奪利的打算!

    顯赫且龐大的家族在亂世之中要想得到安寧,只是不惹事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求得自保,必須要認清形勢,站好隊!

    在曹操挾天子之前,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各懷鬼胎,各自為戰,為爭搶地盤大打出手。

    曹操,能夠迅速崛起,完全得益於末路天子在手!奉天而承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能人異士爭相來投。一開始,曹操迎回漢天子,在眾多仁人志士眼裡是高大上的。曹操的軍隊是勤王之師。

    司馬家族也不甘落後,素有宏才大志的司馬懿看準時機,入世站隊!

    亂世之中,有本事的人,誰不想搏取一番功名?只要你有能耐,曹操上奏天子,封侯拜將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劉備、孫權、袁紹、袁術,這些都是漢臣,曹操是大漢丞相!可以發號施令的丞相!

    站在以曹丞相為首的、正統的漢室朝廷這邊,有業績就不愁升遷!漢天子有權利、有資格給功臣們封疆列土、封侯拜將!而劉備、孫權等人沒有這個權利,要封官許願,他們得報請大漢天子恩准,曹操不同意,你說啥都是“不合法理”的!

    選對了平臺的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中規中矩,不為別的,就算是求保一族平安!

    現在有一種說法,所謂的司馬氏為奪曹魏政權花了二十餘年,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

    在曹操手上要想搞事是不可能的,司馬懿知道曹操、曹丕、曹叡活不過自己嗎?知道曹操手下眾多能人異士都會熬死?知道自己會有機會在和諸葛亮交戰中積累軍事資本?知道曹芳不如其先人優秀?

    隱忍如司馬懿這般的人,會讓曹操察覺到有“狼顧之相”?這些都是後人加上去的吧!即便是陳壽的《三國志》,有的東西也未必全真!

    我信史志的嚴謹,但盡信史不如無史,盡信書不如無書!

    曹氏防司馬懿是真,而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絕非一開始就處心積慮!司馬懿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長之中,逐步壯大了力量!在曹芳這一代,曹魏後繼乏力,司馬氏卻越來越強勢,這才有了“高平陵”事件!

    高平陵事件之後,司馬懿仍然沒有猴急的“上位”。只因時機仍然未到!

    此時大權在握的司馬懿,有如挾天子時的曹操。雖然有那個能力上位,但外有吳、蜀虎視眈眈,內有曹魏舊臣冷眼旁觀,稍有差池,一著不慎恐怕就會雞飛蛋打!

    大權在握的司馬懿並沒有完全控制曹魏政權。其下轄的各洲府仍然有曹魏勢力存在,自曹操起,魏人多受曹氏恩惠,中原地廣人多,能人異士也多,擁曹之士恐怕不在少數。如果貿然“上位”,必然會引發內部騷亂,激起眾怒這樣的事,聰明如司馬懿這般,絕對是不會做的!

    年事已高的司馬懿,在高平陵事件之後,悄然默然的架空了曹芳的曹魏政權。為後人鋪平了上位之路!這也就是如司馬懿這般善於隱忍、藏器者的高明之處!

    司馬懿屬於大器晚成者。成大業之人,必精於隱晦。《易》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機而動!

    機會一到,如獅虎搏兔,集全力一擊!一擊而中!

    司馬懿,絕非小人,真君子也!

  • 3 # 小夏日常生活

    漢朝前後好幾百年,建安年間,國運已經差不多了。朝廷腐敗,地方官員中飽私囊,不顧老百姓死活。

    一場瘟疫來臨,一個叫張角的用“保健藥”救了很多老百姓。“保健藥集團董事長”張角,救的人多了,人也飄了,不知道哪天酒喝多了,還是屬下馬屁拍得漂亮,他趁興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發動了起義,也開啟了三國時代。

    自古官兵對內不對外。一說要鎮壓地方老百姓叛變,官兵們渾身是勁,他們身上的贅肉彷彿沒有了,大刀朝著本已經餓的皮包骨的農民身上砍去。這次鎮壓,地方軍閥實力大為增強。後來有了“十八路豬猴”一起爭奪中原的事情。

    諸侯混戰,最終是官二代曹操,皇二代劉備,國民老公孫權成為了勝出者。三者成為均勢。

    故事寫到這裡,本來沒有司馬懿的事兒。要說曹操真的打贏了赤壁之戰,也就天下統一了。可惜,赤壁之戰後,曹老闆KPI沒做好,敗了。

    曹操那時候已經到了老年,作為兒子輩的司馬懿看到了機會,在曹操身邊做事。曹操知道司馬懿是個人才,到畢竟與“七步詩的男主角”曹丕年齡差別不大。但,曹操一直防備著司馬懿,臨死遺言就是警惕曹丕,永遠不能給司馬懿兵權。

    也怪司馬懿自己爭氣,腦子聰明,仗打的好,在軍隊裡逐漸有了威望。有威望的人就有實權。

    曹二代,曹三代,幾次想置司馬懿於死地,只不過,司馬懿沒有死。也怪古人要面子,想殺人卻不來乾脆的,非要遮遮掩掩,不直接來個午門斬首,歷史也就結束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司馬懿成功地消除了曹氏對他的猜疑與顧慮。就這樣,司馬懿,活了下來。

    曹氏控制北方,一沒有仗去打,這些官僚子弟自己就會腐敗,自己就會“開豪車、泡會所”。最終,司馬懿在一個合適的機會,佔了皇城,取了軍政大權。才有了後世子孫建立的晉朝。

    直到今天,正統經典裡面依然有曹操的“望梅止渴”的典故,

    也有人誇劉備的“三顧茅廬”,也有人誇孫權是個高富帥,對於司馬懿,只說他是個篡權的卑鄙小人。然而,司馬懿後來的統一全國,平定遼東的事情,沒人訴說。

    誰又能知道,曹操的家底大的流油,換做今天,也是家裡有幾萬套房子的人。劉備呢,好歹是皇室宗親,比較是皇帝的親系叔叔,人家在官場上,到哪裡,別管省長部長,都依然只能管劉備叫領導。國民老公孫權更不用說了,繼承了哥哥的家產,一大家族都在支援他,可謂年少得志。

    然而,只有司馬懿最平凡,雖然屬於司馬大族,但比較曹劉孫,已經低了好幾個段位。司馬懿也不想

  • 4 # 戴老師講歷史

    其實啊,沒有人一出生就是板上釘釘的小人,人家司馬懿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大奸大惡之輩。

    司馬懿後來成為了曹魏權臣以及西晉王朝奠基人,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但很多時候我們看待問題不能脫離環境,試想一下,司馬懿總不可能一開始就抱著要奪主公家業的想法出仕的啊!

    事實上,司馬懿這人啊,一開始還真不打算找曹操出仕,因為人家自己硬啊,壓根兒就不缺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畢竟人家高祖父司馬鈞是個將軍,好歹是將門之後。

    且左鄰右舍都是漢末名士,隨便舉一個例子就是漢末著名隱士胡昭的隱居之處離司馬家僅僅半里路。

    這種高富帥的日子過得不舒服嗎?非要去找曹操受罪嗎?所以一開始,司馬懿沒道理一出生就黑化成小人。甚至我們發現,大機率按照司馬懿的出身,會成為一個君子(這種家庭妥妥的君子模板啊)。

    司馬懿後來的那些破事兒,其實說到底大都是時勢造就,也許換我們現在的人到司馬懿那個份上,大部分都會做和司馬懿一樣的事情。

    稍微換算一下,你說你一個功勳卓著的四朝輔政老臣,被一個無才無德的紈絝子弟騎在頭上拉屎撒尿,你能服?至於違背跟世家的約定誅殺曹爽一系,那不就是三國政客的常態麼?!

  • 5 # 野草的沉思

    用君子和小人這樣的說法來評判司馬懿這樣的人,似乎不大合適。但如果一定要如此來評,我覺得司馬懿百分之七十是君子,百分之三十是小人。

    在高平陵事件之前,司馬懿可以說一直是曹魏政權的忠臣。他歷經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出謀劃策,東擋西殺,建立了很多功勞。尤其是曹操,曹丕死後,老一代精英紛紛謝世,司馬懿成了曹魏政權的柱石級人物。

    但司馬懿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忠臣。他從根本上是有野心的,這緣於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緣於他處於曹魏政權的政治漩渦中心。在曹操時期,司馬懿並未引人特別注意,他是有意在隱藏自己的鋒芒。在曹丕和曹睿時期,他自薦去鎮守雍,涼地區,這是很高明的,一方面可以避開朝中的傾軋,一方面可以掌握軍權,培植自己的威望。但他仍然多次受到猜疑,貶職。政治風險在不斷地培育著他的本質上的政治野心。

    高平陵事件是曹魏政權的一個轉折點,政權徹底轉到了司馬懿父子手上。這件事,固然是司馬懿早有野心,且手段高明,也實在是以曹爽為代表的曹氏集團對司馬懿排擠過甚,又太庸懦無能。如果曹氏集團善待司馬懿,倚之為心腹,司馬懿不會當時就發動政變。就當時形勢而言,如果司馬懿不發動政變,司馬家族早晚有被曹氏集團徹底清洗的可能。所以,高平陵政變不足以證明司馬懿就是小人。

    政治鬥爭是十分殘酷的。在政治鬥爭中搞謙謙君子那一套是不行的。司馬懿是大政治家,他不是小人,也不是一般的謙謙君子。

  • 6 # 韓金聊社會

    司馬懿的做人智慧歷來為人所稱道,雖然看起來很小人、很腹黑,但他畢竟是成功者,是笑到最後的人。毛澤東就評價司馬懿說,“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還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 “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算小人不夠壞,算君子差火候。

    俗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為了達到目的,可以採取一些非道義的手段,至於君子與小人,哪就真的不好說了,人都是多面體的,是君子人,主要是壞事幹少了,好事幹多了,正能量大於負能量,做事不失底線和原則,不幹傷天害理的事。小人嗎?整天就是挖空心思,算計對方,為了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這就是小人常用的本事。所以這樣說:司馬懿既不是一個合格的君子,更不算一個傷天害理的小人,司馬懿就是為了儲存自己勢力,而是是一個圓滑的人。

    最後,我們用司馬懿的幾句話來概括他的一生:①,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②,人不能軟弱,但一定要敬畏自己的對手。③,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我這一生遇到的都是朋友,沒有過敵人。④,舉奸需機密,揚善要彰顯。這四句話可以展現出司馬懿過人的機智,他的會裝,能忍,分析勢力,一舉爆發,最後取得了三國最後的贏家,司馬懿一裝讓世界給了他無限大的機會。所以這樣說:司馬懿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大的贏家,他熬死了孔明,熬過了曹家祖孫三代,熬出了自己的輝煌,熬出了自己的勝利。

  • 7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司馬懿是君子還是小人這要看最終的結果。司馬懿在曹操陣營裡,無論從做人還是做事,他都表現出是一個智者。智者就是在做人處事上要正確把握好分寸。曹操是一個大政治家,大戰略家,在三國時期是數一數二的雄才大略,論心計和智謀司馬懿都不能和曹操相提並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必須表現的唯唯諾諾,唯曹操馬首是瞻,表現自己是曹操的忠臣,而將個人的野心裹藏起來。司馬懿在曹操的帳下可堪忠實執行了曹操的戰略方針,並取得優異成績。此時的司馬懿的行事作風屬於君子行為。

    司馬懿之所以被有些人成為小人是因為他統率曹魏大軍與諸葛亮統率的蜀漢大軍對壘是司馬懿為挫其諸葛亮的銳氣堅守營盤據不出戰,諸葛亮送上女人衣服讓其穿衣服上。孔子曰:“唯有女人與小人難養也。”以此來羞辱司馬懿,而司馬懿早已看穿諸葛亮的真實用意,好不猶豫的穿上女人衣服。諸葛亮只能嘆息:司馬懿小人也。這大概有人說司馬懿是小人的原因吧?

    諸葛亮是歷史公認的智慧化身。這兩位對手在軍事對峙中各有勝負,有時諸葛亮勝的漂亮,但是最後還是司馬懿打贏了蜀漢。

    司馬懿的聰明不是一般人算比上的。他雖然有雄心有抱負,但是司馬懿卻不蠻幹,他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會沒有把握的去強求,他有謀略,他懂得知進退,他的心裡有著自己的陰謀,他為自己謀劃好了一切,就彷彿歷史的程序都按自己的意志進行。他有一顆“忍著之心”面對曹操的後人曹魏皇帝曹芳與權臣曹爽對自己的不信任,他“潛龍勿用”默默忍受,讓出大將授,裝瘋賣傻,欺騙了所有,待皇帝曹芳和權臣共同出城,祭掃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司馬懿巧借曹魏郭太后名義下詔,命自己的親信接管洛陽城的軍隊,並關閉洛陽城門。司馬懿完全控制洛陽後,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詔罷免曹爽之職。曹爽在得知政變訊息後,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天真的曹爽聽信司馬懿的勸降之言,竟以為只要交出權力,就能儲存富貴。司馬懿待曹爽人城後,就將曹爽下獄處死,並滅三族。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扮豬吃虎由小人變成君子一舉走上最高政治舞臺。司馬懿死曹爽三族可以看成是小人得志變猖狂的典範。

    可是歷史往往是這樣成功者是君子,失敗者便是小人。

  • 8 # 丟失亞

    司馬懿肯定不是君子。但也不能說是絕對的小人。因為他只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很多人都說他是從入仕開始就隱忍不發,等待篡位的那一天。這其實很不合理。別說曹操時期。就是曹丕,曹睿時期。他想的不過就是如何活下來。權臣固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曹操是司馬懿跟本沒有受到重用。後來開始輔佐曹丕。又幫助他篡位。這才有了一官半職。並且從未掌兵。一個連兵符都沒摸過的文人,官宦子弟罷了。此時的兵權都在曹魏宗親的手上,曹魏老臣張遼,徐晃等也已位極人臣。像司馬懿這樣的人能當官更多是因為司馬家是士族的原因。這樣的人想叛亂能找誰幫他。此時的司馬懿只不過是朝中一名稍有地位的文臣。而且司馬懿比曹丕大了八歲,一個正常人想篡位也不會等著曹丕死去在動手,更何況是司馬懿這種官場老油條。只不過世事無常包括司馬懿在內也不會想到曹丕會如此短命,年僅40便離開人世。

    在曹丕死的時候和陳群一起作為士族文官的首領來輔助曹睿的。兵權都在曹真,曹休手上。曹丕從來就沒放心過外人領兵。但曹氏宗親能臣銳減。在加上陳群之前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到曹睿朝就這二人尚有威望。曹睿又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政治老手。雖然他只比劉禪大一歲但他一上臺就把曹丕留的四個人給分開讓他們不會干擾自己掌權。就把曹真,曹休,司馬懿都給放在朝廷之外。就留下了老實的陳群為己所用。此時曹休渴望一場大勝來鞏固宗親的權利,這就是成就了陸遜的石亭大戰。這場仗促進了孫權稱帝。並使得曹魏對於東吳由攻轉守長達幾十年。

    戰爭結束後曹休很快就去世了。只剩下曹真一人在西北。但很快諸葛亮開始北伐。因為蜀國在魏國眼裡是小國。根本不重視。導致涼州守軍極少。曹睿急忙派曹真,張郃前往。結果,上庸孟達又叛亂,這才有了司馬懿第一次統兵。1200餘里長途跋涉。初展軍事才華。在兩年後曹真去世。不得以啟用司馬懿為曹魏西北軍區總司令。數年的戰爭讓他成為曹魏軍中的最高執政人。有多次抵擋住諸葛亮的北伐。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立刻歸還兵權並長住長安,並把妻子送往洛陽。此時,公園235年的司馬懿作為曹魏的軍中第一人。而且又是年近六十的老頭子,曹睿三十上下。身體健康。你在這時候說司馬懿能活過曹睿,鬼才會相信。司馬懿遠在長安,又沒有任何兵權。此時的朝廷基本上就是一言堂。除了幾個老臣誰能在曹睿的手下大權獨攔。此時的司馬懿估計就是安心等著退休,死後青史留名。大魏第一重臣就算了。結果237年公孫淵叛亂。首次去討伐的人失敗後。曹睿不得以又一次啟用了司馬懿。誰知,曹睿身體竟在這一年內病倒,並在司馬懿回來後不久就死去了。曹睿死前經過幾個近臣的謀劃。司馬懿莫名其妙的又當了曹芳的顧命大臣。

    司馬懿和曹爽在曹睿剛死的幾個月內合作緊密,曹爽凡事都與司馬懿商討,並以父事之。但幾個月後曹爽在何晏等人的建議下,向司馬懿發動了挑戰,將他明升暗降,將他的三千禁軍。分與他人。將西北軍區總司令換成了夏侯玄。而郭淮只為他的副將不到半年,司馬懿精心經營了十年的西北便被奪去。司馬懿此時連禁軍的軍權都沒有了,你說他想篡位模仿曹操是絕對不可能的。後期,司馬懿又在東吳出兵背伐時,大敗朱然,出盡了風頭。曹爽雖然為大將軍,但併為打過一次戰爭。於是244年曹爽派兵伐蜀。大敗而歸。開始肆無忌憚的掠奪司馬懿和其他老臣的權利。行為越來越放肆。將一眾臣子都趕到了司馬懿的那邊。不久張春華去世。司馬懿就借比機會裝病。並讓司馬師私養3000死士。可司馬懿和曹爽的地位完全不平等。曹爽是大將軍,統領禁軍和皇帝。並把郭太后趕走,大權獨攬。而朝中老臣只能在精神上支援。他們什麼都幹不了。裝了三年病,來到了249年。曹爽帶天子和文武白官前往高平陵祭拜。對於司馬懿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起兵的好時機皇帝不在你只能聯合郭太后。沒有任何合法的名義。但他不能在等了。司馬懿已是69歲的老頭。便立刻動手。朝中老臣聽聞,立刻前來幫忙。幾乎沒人去幫助曹爽。於是司馬懿有了洛陽的主權。但曹爽手上有皇帝。不管是傀儡還是實權天子。只要是聖旨就有用。為此曹爽,猶豫不決。老臣蔣濟就代表司馬懿勸說曹爽交權。就這樣,司馬懿才奪取大權。估計也就從這時司馬懿便打算留權給司馬師等人。剛奪權時,司馬懿還是朝中老臣的希望。他能都認為司馬懿會權歸天子功成身退。他們都認為司馬懿會是諸葛亮那樣的賢臣。但從他收集罪證,殺掉曹爽後他們就知道司馬懿是不會放權的。這才會有淮南三叛。不過那就是後話了。

    也就因為他的後代篡位,這才會讓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是一個小人。隱忍了一生就為了這一天。但其實最起碼在245年前他都不會想奪權,在249年前他不會想到篡位。因為在這以前司馬懿已位列三公,四朝老臣。在往上一步就是皇帝。那個時候他是士族首領,但不會有那麼多人支援他坐皇帝,包括他自己也不會想到那一步。他最多就是大權獨攬,但曹爽是曹氏宗親,又是大將軍有天下兵馬呼叫權。此時司馬懿也六十多歲,不想過刀尖上舔血的生活了,但曹爽想更上一部司馬懿必須消失。只不過因為他政治不成熟的一面沒有趕盡殺絕成全了司馬懿最後奪權。而在比之前司馬懿從未獨領大權。他也知道政治只有你死我活沒有第二選擇。所以他的所作所為也有為後人鋪路的道理。但也絕不能因此稱他為小人。因為當時的曹魏政權就是這樣。如果司馬懿不爭權,沒有大的變故,曹爽也一定會篡位的。只不過司馬懿取代了他。當時的情況如果司馬懿不賭這一次他的後人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成功了大權獨攬何人敢與反抗。失敗了就是早死幾年。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風情侃歷史
    司馬懿

    司馬懿於東漢靈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在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出生,司馬懿傳奇的一生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三國時代

    眾所周知,司馬懿出生的那個時代,是群雄輩起的三國時代,都說時勢造英雄這話並不錯,在當年那個亂世,湧現出了一批像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等這樣的英雄人物!但我們本文的主角司馬懿則是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論謀略他不如諸葛亮,論膽識他不如曹操,論指揮他不如郭嘉,也就是說司馬懿就是一個各項資質都不低,但又不是多高的人!

    當時的政權有曹魏政權,蜀漢政權,東吳政權,呈三足鼎立之勢,然而最後順利吃雞的卻並非這三者,而是我們的司馬政權!(在此之中,司馬懿功不可沒)

    司馬懿的一生

    司馬懿曾經說過一句話,風情也很認同,那就是:上天是最公平的,誰都會死,王侯將相,百姓草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真的是很公平,無論成敗,無論得失,人終有一死。只是沒想到,他居然能活這麼長時間。可是到最後看著自己的對手,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玩伴兒,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都離去,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不禁悲從中來。人生一旅客,忽然天地間。俯仰之間,已為萬世。

    司馬懿的一生,是征戰的一生,是戎馬倥傯的一生,是迫不得已,是無可奈何。雖有歡樂,是戲劇,但也迫於無奈,做的很多事,都是如此。司馬懿說做了一輩子的刀,最後也要當一回持刀人。可最後居然連手中刀也沒有了。情隨事遷,人那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啊!都只不過是棋盤上的一顆子,身處棋盤,如何能自己做主。也只不過是巨大歷史背景下的一滴墨水,時代的滾滾車輪,誰又能擋得住?

    就算自己熬死了自己的所有的敵人,熬死了所有的障礙,而自己也成功的架空了曹氏家族的政權,為晉朝日後的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那又能怎樣呢?可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的離去,他的內心又有怎樣的煎熬呢?

    結語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做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怡阿誰。

    出門動向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詩當初讀時,不以為意,現在看來,滿眼盡是淚花。

    侯吉最後舉婚,司馬懿說祝他倆白頭偕老,可大婚之時已是滿頭白髮,又豈是當初的翩翩少年,回不去的終究還是回不去了!

    最後我再回答提問者的問題,司馬懿是一個怎樣的人真的很重要嗎?並不能如此簡單的就下定論吧?在我的眼裡他只是一個想要活下去,想要做出轟轟烈烈大事情的一個人物。

  • 10 # 毛伯鋒

    司馬懿是君子還是小人?

    我想就自己個人的看法和意思輕描淡寫地作出如下的應答。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匯聚於一身的人,一個三國最後的勝利者,無所謂之君子還是小人,此時君子亦小人,小人亦君子,欲成大事者無所謂之君子小人,後人能看到的只是他是這最終統一了天下的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 11 # 老貓談史

    司馬懿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史書上說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智慧過人,但是除此之外,人們對司馬懿這個人有著非常大的負面評價,司馬懿究竟是忠臣還是一個不顧情意,顛覆國家政權的小人呢?一時間人們眾說紛紜,但不管怎麼說,雖然司馬家族在司馬懿的幫助之下顛覆了曹魏政權並最終統一中原大地,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在早期的確為曹魏家族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以我的個人觀點來看,司馬懿即是君子,又是一個小人,但是他小人所佔的比重還是較多。

    司馬懿的隱忍和心狠手辣

    司馬懿的確算的上是一個老狐狸,司馬懿早年是不願意當官的,但是在曹操的威逼利誘之下終於出山輔佐曹操。曹操這位奸雄有著非常卓越的識人目光,他之前就覺得司馬懿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這種人雖然沒有犯下什麼錯事,但是不可不防,但是司馬懿嗅覺非常靈敏,他每次在危機來臨之前都能化險為夷,為了保全性命他真的是隱忍到了極點,以至於朝中幾乎每個人對司馬懿的印象都是恭敬謙卑,不屑於爭奪權利。

    司馬懿知道,曹操一直在提防他,他一方面非常小心,生怕被抓住把柄,另一方面他獲得了曹丕的最大信任,以至於曹丕每次遇到難題時都找司馬懿拿主意。我個人認為這是他下的最聰明的一步棋,他這樣做既能夠保全性命,又能夠增加他在朝中官員的地位和在曹丕心中的分量,我個人覺得曹操有多次想對司馬懿動殺心的念頭,但是在曹丕的勸諫和司馬懿所立的功勞之下也只好作罷,因為司馬懿實在是沒有把柄可抓,這樣一個所謂的"功臣"更沒有理由殺他,萬一將他殺了這不搞得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嗎?曹操是聰明人,他不敢這麼做。

    終於,曹丕成為了新一任魏王,曹操死後司馬懿被曹丕提拔成了重臣,一時間他在朝中風光無限,就算是這樣他也依舊沒有改變他留給人們恭敬謙卑的印象。到了後期,他甚至有了一批衷心追隨他的部下和軍隊。司馬懿非常會隱忍,也非常善於運用權謀,他在跟曹爽鬥爭時期給曹爽設了個套,曹爽這個人空有武力但是沒有智慧,司馬懿在掌恐兵權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誅殺了曹爽及其與之有瓜葛的人。之後的人們才知道了司馬懿的真面目,變臉比翻書還快,曹爽死後,司馬家族逐漸掌控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此時的魏國已經成為了司馬家族的天下了。

    司馬懿的功績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這麼說,司馬懿是在魏國中後期才得到重用的。當時的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六出祁山,多次北伐中原,目的就是趁著自己還算年輕,早日實現先帝劉備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總目標。我們反觀魏國,曹操死後魏國的第二代謀士相較於第一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這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於智慧上。除了司馬懿能夠跟諸葛亮掰掰腕子,剩下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正是在司馬懿拼盡全力的輸死抵抗之下,魏國逐漸由守轉攻,常年的北伐幾乎耗盡了蜀國的國家財富。這也為之後魏國滅掉蜀國統一中原打下了基礎,這一大功勞,司馬懿功不可沒。他就是魏國的中流砥柱。

    但是司馬懿到最後還是反了,他把攔在他面前的攔路虎幾乎全部掃平,目的就是為了司馬家族能夠更快的控制魏國大權。如果他真的是一位忠臣,他大可不必這麼做。曹丕還把他認命為託孤大臣,他卻這麼做,實在是有點不地道。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經常說他是小人的原因。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功勞的確很重要,但是他如果不忠於自己國家的話,他的功勞只能被視為他實現最終目標的手段。

  • 12 # 青石5340

    司馬懿不算小人,大丈夫能屈能伸,方是英雄的本色,曹操在世的時候,他處處小心謹慎,當環境對自己不利的時候,甚至可以裝瘋買傻,淡出人們的視線,儲存自己,在中國歷史上,司馬懿絕對是最狡猾奸詐的人物,平陵之變,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面,當大權在握,誅殺曹氏三族三千餘人,本來曹氏家族對他不薄,從道義上講,應該留給曹家一條活路,為什麼要趕盡殺絕呢,這也是司馬懿最滅絕人性的一面。

  • 13 # 文史學生仵三源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連皇帝都拿官職來賣錢,比如曹操的爸爸就花錢買了個太尉。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官員們不僅沒有作為,還相互勾結,欺壓百姓,所以很多地方,民不聊生,百姓們怨聲載道。加上邊境地方經常發生戰爭,百姓們的勞役越來越重,很多人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而在公元184年,就是漢靈帝光和七年,全國發生大旱,鉅鹿人張角首先發動了起義,他們頭戴黃巾,史稱黃巾起義。   張角黃巾起義打響了組裝反抗漢朝的第一槍。緊接著各地受苦受難的人們組織到一起,開始了反對漢朝的武裝運動,張角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但是卻開啟了三國時代。董卓進京扶持了傀儡皇帝漢獻帝,然後各路諸侯開始組成聯盟討打董卓。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懿所在的司馬家族雖然有人提出參與到討伐的行列,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明哲保身。等到司馬懿長大成人,他所在的家族已經徹底的投靠了曹操。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第二個兒子,從小就聰明過人,而且見識不凡。曾經有人評價年輕的司馬懿,說他就像是要下山的老虎,因此有人送給了他一個外號,叫做“冢虎”,猛的一看,小編仵三源覺得似乎比諸葛亮那個“臥龍”還要霸氣。曹操聽說司馬懿有才,就多次徵招司馬懿進朝做官,司馬懿一開始是拒絕的,更是用裝病來糊弄使者,大概他也看出曹操多疑猜忌,不是個好伺候的主。可曹操也不是善茬,就派了刺客來試探,雖說司馬懿憑藉高超的演技糊弄過去了,可害怕曹操再來一次,後來還是投靠了曹操。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一直不瘟不火,隱忍含蓄,大概是害怕自己因為鋒芒畢露,而做了第二個被曹操砍頭的楊修。不過,司馬懿還是有見識的,比如劉備剛打敗劉璋奪得益州時,司馬懿就提出趁劉備根基不穩、未得民心,來一個突然襲擊,可曹操卻說:“人應該知足,不能得隴望蜀。”司馬懿雖然在曹操手下不受重用,但司馬懿畢竟是司馬懿,他看出曹丕的能力遠大於曹植,果斷的加入了曹丕陣營。果不其然,在嗣子爭奪戰中,曹丕完勝曹植,司馬懿也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其實,曹操早就看出了年輕的司馬懿是個有能力的人,他到了垂暮之年,一再的告誡曹丕,千萬不要讓司馬懿掌管軍隊。曹丕廢除漢獻帝自稱皇帝后,也一直提防著司馬懿,終曹丕一生,司馬懿也一直平平穩穩,沒有大的作為,即使偶爾帶兵出征,打完仗後,也是順利的交出兵權。可惜曹丕不長壽,中年就死了,曹丕的兒子是魏明帝曹睿,本來和司馬懿能演一段明君賢臣的歷史佳話,可惜他三十六歲就掛了。這到這兒,仵三源也替曹睿惋惜,以他的能力,如果多活幾年,歷史也許真的會改變很多。   曹睿死後,作為託孤大臣的大司馬司馬懿就真正的走向了人生巔峰。曹睿的繼承者是養子曹芳,按說曹操當年曾說過永遠不要讓司馬懿掌握軍權,這曹睿也是忘記了祖父的教導,竟然讓司馬懿做託孤大臣,託孤之臣可是有總攝朝政的權力的。曹芳也不傻,聽從了大將軍曹爽的計謀,對司馬懿明升暗降,給他安排了個有名無權的太傅職位,司馬懿倒也沒說什麼,一直在家中養老,對外稱養病。曹爽一看司馬懿沒權了,膽子越來越大,就有點得意忘形了。曹爽派人看望司馬懿,司馬懿裝病,騙過了來人,使其誤以為司馬懿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曹爽聽到訊息後,就不再提防司馬懿。   249年,皇帝曹芳和大將軍曹爽一起去了高平陵祭祖,在這時候,司馬懿看城中沒有實權人物,也不再裝病了,直接進城,找到太后,說曹爽謀反,接著,司馬懿控制住了京城內部,等到曹爽傻不拉幾的回來謝罪,等待他的只是一口鍘刀。司馬懿透過裝病騙過了曹爽,實現了自己的逆襲,曹爽死後,司馬懿父子逐漸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從此以後,曹家越來越弱,司馬家越來越強,等到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時,直接取代了曹家,開創了西晉王朝,這一切都是司馬懿這個老奸巨猾的人打下的基礎。   其實,要小編仵三源來說,司馬懿絕對是個很能隱忍的人,堪稱三國第一,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演員,憑藉他高超的演技,可以騙過所有人。年輕時候,他騙過了曹操派來試探的刺客,老年時,騙過了曹爽派來的使者,不愧是三國第一表演藝術家。不過,司馬懿還是很有軍事能力的,他有三場戰役都打的相當出色,第一是誅殺孟達,第二是收復遼東,第三是高平陵。司馬懿綽號冢虎,真的就像一頭蓄勢待發的老虎,平時不顯山不顯水,可關鍵時候總能給對手致命的一擊。至於說到司馬懿人品如何,是君子還是小人,仵三源覺得真的沒法判斷。曹家天下是從漢獻帝手中奪來的,那麼司馬家從曹家奪過來又有什麼錯嗎?根本就無所謂正統不正統的,還是那句話說的好: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 14 # 小蔡123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 匯聚於一身的人,一個三國最後的勝利者無所謂之君子還是小人,此時君子亦小人,小人亦君子,欲成大事者無所謂之君子小人,後人能看到的只是他是這最終統一了天下的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 15 # 布朗克的黑貓

    司馬懿出於古代三國時期,有文采,懂軍事,應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實天下之主誰人都可做得,所謂正統篡魏不過是某些有風骨的大家的酸薄之言。司馬懿總歸是能熬的,熬死曹操,熬死劉備,熬死諸葛孔明,熬死曹叡,熬死曹爽,這樣的人在當今職場上,官場上應該是大有人在的,所以好壞暫且不論,也沒法子論。

  • 16 # 豹眼看歷史

    我還是很喜歡司馬懿的,我認為不可以用君子或小人來評價政治家的。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裡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01

    君子與小人

    孔子在《論語》中對君子和小人有許多的論述,儒家的衣缽繼承者對此也有很多的言論。

    總之,一句話:君子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就是見利忘義之徒。

    有時候也稱身居高位的人為君子,從事卑賤工作的人為小人。

    後世多以道德標準,來評價君子和小人。

    先來看一下,作為君子標準定義者的孔子,執政時做了什麼?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被任命為大司寇,上任七天就把少正卯給殺了,暴屍三日。

    孔子的學生不理解,就問老師:“少正卯是魯國的‘聞人’,您才當政就殺這樣的人合適嗎”?

    孔子羅列了少正卯的五大罪狀,總之就是“妖言惑眾,圖謀不軌”,不殺不足以治天下,非殺不可。

    少正卯有那麼可惡嗎?

    少正卯(?~前496),春秋時代魯國大夫,少正是官職,卯是名。被稱為"聞人"。

    少正卯到底幹了些啥呢?

    少正卯跟孔子一樣也辦私學,也收學生。但他教授的是法家思想那一套,跟孔子提倡的“仁德”背道而馳。

    孔子就以為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他搞的那一套就是社會動亂的根由。

    就今天來看,儘管也提倡仁德,但法治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如果放到春秋時期,少正卯當政的話,是不是也可以殺掉孔子,把孔子作為假仁假義的小人哪?

    由此看來,在封建時代,儒治和法治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性質。

    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就是老子,皇帝永遠是皇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這個而言,司馬懿不僅僅是小人,而且是逆臣,千刀萬剮,鞭屍三千也不為過。

    如果孔子當政,司馬懿只有死路一條。

    孔子儘管很偉大,但這一條在今天是行不通啦,也就不能以此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啦。

    02

    傑出計程車族代表

    漢末時期,豪強世族勢力強大,為了與之對抗,曹操唯才是舉,大量舉薦寒門士族入朝為官。

    這裡的寒門,並非是家境貧寒,而是指沒有社會地位的讀書人。儘管有能力,但沒有背景依靠,不能被舉薦,就沒有做官的機會。

    曹操的求賢令,給這些士族子弟打開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司馬氏家族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司馬懿帶領家族子弟,憑藉傑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迅速崛起。

    在曹魏時期,司馬懿歷任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成為了輔佐曹魏四代的重臣。

    司馬懿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事無鉅細,親力親為,即便是喂牛餵馬的事也親自過問。

    而且善於謀略,屢有奇策。

    在對抗吳蜀的攻伐和遠征遼東中,屢立戰功,為了曹魏江山的穩固做出了傑出貢獻。

    同時,在屯田、水利建設方面,也很有建樹,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發展。

    歷史的評價是: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這個當之無愧。

    司馬懿是不是君子,我認為不該用這個來衡量一個政治家,但他絕不是小人。

    至於司馬氏篡奪了曹魏的江山,應另當別論。

    如果曹魏後期的君主,能夠不忘初心,堅守祖業,司馬氏能夠善始善終,那麼司馬懿就是一代賢臣,堪稱聖人。

    歷史沒有假設,但後世可以對這段歷史有公允的評價。

    不僅對歷史及歷史人物有個交代,對當今和後世也是大有裨益。

  • 17 # 六福雅士

    歷史人物,都有兩面性。

    周星馳“七品芝麻官”:貪官奸,清官得比貪官更奸,不然,清官咋能鬥得過貪官呢?!

  • 18 # 子周觀天下

    回答這類問題只可就事論人,不可避重就輕。政治家當然也有善惡正邪。至於如何區分君子與小人?其實簡單的很,我們的諸多先賢早就有了判斷標準。

    子曰“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義和利的概念稍微有點玄,那用宋明理學的定義來講,就是天理和人慾。小人只求一己之私,君子則順應天道,顧念天下。

    以此觀司馬懿,上不能盡忠,下未能盡父之教,對原配夫人也是一般的百般厭煩。無論從公從私都不能算是君子的作風。

    追究起來,當時魏國的風氣使然,司馬懿對私利的追逐不僅是他一人的事情,整個曹魏就染了上這個病。要說始作俑者,又要說到曹操了。

    時逢亂世,曹操起於微末,本身就不拘小節,加上天下攘攘,群雄紛爭,人才成為香餑餑,為了籠絡人才,曹操採用了唯能不唯賢的措施。這一方面讓曹魏實力大盛,成為三國最強的一方——當我們回看三國時期,似乎只有魏國從來不缺少猛將與良謀。另一方面卻導致人心敗壞官場腐壞,內鬥傾軋不止。

    曹操一代梟雄,馭下有方,當權之時群臣井然還不敢亂來。曹丕雖不如其父,也是善於權謀之主,縱有權臣,也還不敢反上。曹丕一去,孤兒寡母,朝廷之內風雲再起也是難免。

    當此之時,司馬懿權勢一時被曹爽壓制。如果不發起兵變,實在性命堪憂。從這個角度來講,力求自保的司馬懿也算不上小人。

    歷史恍惚千年,從中留名的人總會被人簡單的分成黑白,要麼大善要麼大惡。只是曾經的他們,內心是否有關掙扎,最終的決策又從何處的動機而來,後人已經無法揣測。

    君子也好,小人也罷,至少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司馬懿當得上能人的稱謂。

  • 19 # 葉好古

    司馬懿只不過是一個典型的政客罷了

    在《三國演義》裡面司馬懿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陰險狡詐的小人形象,而與之相對應的諸葛亮則是一個典型的君子形象。

    雖然真實的歷史與《三國演義》有較大的出入,但狡詐的司馬懿不是君子這是確認無疑的。至於說司馬懿算不算是一個典型的小人,這可能還需要商榷。

    司馬懿最大的黑點就是在晚年發動了政變,清洗了曹魏宗室,實質上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在這點上看他是一個虛偽狡詐的野心家。

    但是,在政局複雜多變的曹魏朝堂上,忠貞不二的君子是活不下來的。

    曹魏本身也是篡奪而來的,他的創始人曹操本身也不是忠貞之士。曹魏在謀朝篡位的過程中早就將那些真正忠貞不二的人清洗掉了,朝堂上剩下來的人都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君子。

    所以,我們不應該在忠貞上面去苛求司馬懿。但是,司馬懿也仍然不是一個君子,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客。

    司馬懿的一輩子都圍繞著權利而打轉,他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自我的利益,為了自保,為了爬上更高的位置,他並沒有做什麼有利於百姓的改革性的舉措。司馬家最後的勝出也不是在於它自身有多大的功績與武力,而是在於它拉攏了所有計程車族,晉朝的建立是玩弄權謀的結果。

    玩弄權謀得來的位置,終究是有重大的缺陷的。這個缺陷就是,統治者完全沒有去觸動社會的核心,沒有去革除社會的弊端,過去社會存在的問題,現在也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多。

    所以晉朝是一個開局就一直向下走的王朝,它也開了漢人丟掉中原祖宗之地的先例,而“嗑藥、裸奔”這樣的魏晉風度也只可能會在晉朝這樣一個奇怪的王朝裡面盛行。

    英雄,梟雄都會踏踏實實的做事,會為了民眾或自我的利益而去革除一些社會弊端,只有政客才專門務虛,只知道玩弄權謀鬥爭。

  • 20 # 歷史戰爭

    在三國時有許多謀士,而司馬懿是其中最為特殊的一位。司馬懿未當過一天皇帝,但他卻被視為西晉的實際締造者;他生前並未謀反,還專門召來兒子讓他們忠心輔佐皇帝,死後卻被人罵作竊國大盜;他已經身死數千年,關於他的爭論卻從未停止。有人認為司馬懿與諸葛亮一樣,是不世之才,造反是因為被逼無奈,也有人認為司馬懿陰險狡詐,他臥薪嚐膽就是為了篡位,各種說法,莫衷一是。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首先作為謀士,司馬懿的能力是出眾的的,但他的運氣與同時期的其他謀士相比卻要差得多,不過他的倒黴卻是他自找的。出將入相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更何況生在亂世的讀書人,大多胸懷大志向。司馬懿也不例外,他年輕時就十分優秀,《晉書·宣帝紀》記載道:“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希望匡扶天下的年輕人,在收到曹操的徵辟令以後,卻不屑入仕。司馬懿認為曹操是竊國大盜,且是宦官之後,因此對曹操十分鄙夷,於是找藉口說自己有風痺症,不能出仕曹氏。此時的司馬懿應該與諸葛亮一樣,是一位浪漫主義者,他們以漢臣自居,夢想匡扶漢室。

    然而七年以後,曹操當上丞相,他再次想起司馬懿這位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年輕人,於是強行逼他入仕,並讓他與太子交往。曹操希望為兒子留下賢臣,然而當他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以後又十分忌憚,對曹丕交待道:“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曹丕對司馬懿十分信任,因此父親的話並沒有被他放在心上。

    實際上此時的司馬懿是否真的有反心無人知道,他不願出仕曹氏,曹操卻強行讓他入仕,隨後卻又說他有反心,這對司馬懿來說恐怕也是無妄之災。換成楊修恐怕就要找曹操理論一番了,然而司馬懿卻深諳曹操多疑的性格,他謹小慎微,對曹氏表現的忠心耿耿。曹操即使對司馬懿一直懷有疑心,但司馬懿沒有任何把柄,他沒有理由殺掉自己為兒子找來的能臣。於是曹操一邊重用司馬懿,另一邊又對他多有防備。這對於司馬懿來說是一種折磨,他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即使是立功了他也要擔心自己的腦袋是否還保得住。

    對於曹操的刁難,司馬懿的應對就是一個字:忍。司馬懿的一生基本上都在忍,曹操徵辟他入仕,他裝作風痺症,演技超群;入仕以後,曹操說他有“狼顧之相”,他就對曹氏忠心耿耿;曹丕繼位以後,他未有任何專權跡象;直到他成為顧命大臣以後,他依舊在韜光養晦。司馬懿的隱忍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因為曹氏集團從未放下對他的戒備,然而數十年間他卻未曾留下任何把柄。

    當然,如果僅憑隱忍,司馬懿是走不到最後的,他之所以能夠奪權成功,還在於他善於察言觀色,審時度勢。在孫權勸曹操稱帝時,曹操笑著對左右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司馬懿卻回答道:“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司馬懿在賭,他賭曹操內心當中還是想稱帝的,於是他勸說曹操稱帝,並說明曹操稱帝的合法性。曹操對此表面上不置可否,然而內心中卻甚為喜悅,因此對司馬懿也多了一分信任。曹操在世時對於司馬懿尚能想用則用,到曹丕時對司馬懿卻只能依賴於他。

    曹操的時代是天下奇才最多的時代,曹魏不缺謀士,然而當曹丕繼位時,曹魏唯一可與諸葛亮抗衡的似乎只有司馬懿了。作為對手的孫權曾評價司馬懿說:“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善用奇謀的司馬懿正是對抗諸葛亮最佳的人選,在諸葛亮的北伐道路上,司馬懿是最大的阻礙。司馬懿對於曹魏至關重要,而且他還表現的忠心耿耿,《晉書》說他“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這樣的架勢,完全可以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相比。

    曹魏歷代皇帝當中,最信任司馬懿的是曹丕,他繼位以後就重用司馬懿,在去世前還向司馬懿託孤,讓他與曹真、陳群共同輔政,並與太子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不管司馬懿是不是竊國大盜,從曹丕對他的信任程度可以看出,司馬懿對他是忠心耿耿的。

    魏明帝繼位以後,司馬懿繼續輔政,他先是擊敗東吳,然後又擒斬孟達,隨後與諸葛亮數次對決,導致諸葛亮無功而返。如此戰功,自然讓司馬懿的聲望無以復加,然而魏明帝卻對他沒有懷疑,在臨終前還把他作為託孤大臣。躺在病榻上的魏明帝握著司馬懿的手看著太子說道:“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三國志》)此時的司馬懿,與白帝城託孤時的諸葛亮有什麼區別?

    如果太子年齡稍大,如果曹爽並未逼迫司馬懿,司馬懿會不會不反?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太子曹芳繼位以後,司馬懿被升為太傅,卻失去實權。然而曹爽終究不是曹操,他的智謀甚至連曹操手下的大將都不如,與歷經宦海沉浮的司馬懿相比,他顯得太過稚嫩。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前,曹爽其實已經專權,他任用親信,把持朝政,引起朝中諸多大臣不滿。許多大臣找到司馬懿希望他能夠主持公道,他卻裝病不問朝政,曹爽因此對他放鬆警惕。然而司馬懿卻在暗中謀劃,他像毒蛇一樣,一擊必中,將曹爽集團一網打盡,從而架空魏室,把持朝政。

    司馬懿是西晉實際的締造者,然而他一生卻並未稱帝,在他去世前他還留下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司馬懿在曹魏的聲望很高,即使在他死後,文欽等人討伐司馬師時,檄文中提到司馬懿時依舊十分尊敬。

    司馬懿的一生堪稱傳奇,他曾是夢想匡扶漢室的熱血少年,也曾為曹氏打下基業,輔佐三代皇帝,最終卻成為曹魏的掘墓人,走上與曹操一模一樣的道路。至於司馬懿到底是治世能臣,還是竊國大盜,自留於後人評說。

    參考資料:

    《晉書》

    《三國志》 陳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麼粉上鹿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