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雄風投資
-
2 # 改的都忘以前叫什麼
發行堰塞湖會導致利益相關集團交代的公司無法排隊上市這是其一,時間越久,一些已經投入鉅額上市輔導費用會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甚至倒閉,其中有些本就是安排給翹楚集團借殼的公司,借殼要比走正常程式利益高几十倍吧
-
3 # 風兒223181006
這個怎麼說,當時股災時為了緩解資金面緊張的問題,提出了這個問題。但股災過後,滬深指數略有恢復後,管理層便大量核發新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股市主要功能之一便是融資,不發新股,有限的池水中融資有限,發新股就不一樣了。加之新股積壓太多,發新股既能融資,又能突顯監管成績,何樂而不為呢?
-
4 # 老金財經
你這個問題是讓股民們回想到2015年股災的時候;當時是情況緊急人民日報那段時間連續發文“4000才是牛市的起點”“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4500點以下國家隊不減持”之類的標題,弄的財經界沸沸騰騰的,讓股民忘記了股票虧損的痛,反而去相信了人民日報的標題黨來提振股民信心,結果還是讓股民們失望到冰點!
2015年股災時候發出這些標題很暖心,彷彿從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穩定軍心,讓股民們不要恐慌,不用怕;現在不是股災,只是短暫性的下跌;結果還是被坑了,讓多少股民在4000點看到了希望還加倉,結果又一次被收割,徹底打破了這些謊言;
“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結果不用多久股災2.0版,3.0版陸續爆發,直接殺跌到2600多點,截止目前大盤還在3000關口奄奄一息。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結果只是暫停幾個月後恢復發行,而且是變本加厲,告訴2016年總髮行247家公司,2017年更加瘋狂發行394家,創了A股27年發行數量以及速度記錄;2018年收斂很多,每週發行2到3家左右,終於睡醒了。因為釋出這些話只是穩定股民信心需要的,穩住股民們不要盲目恐慌而已!
“4500點國家隊不減持”最終也只能呵呵一笑而過了,GJD從接盤俠身份轉變成收割者,把籌碼還是丟給了散戶們買單。
總之話也說回來,這些標語雖然不是監管層直接發出來的,但是這些標語發出來也是要負責的,不能胡言亂語;如果管理層想要追究發文者是不是也很簡單的事呢??總而言之笑笑就好。
“4000點一下不發行新股”這話我第一時間就不相信,畢竟一個健康股市是不可能停掉IPO的發行,而IPO的發行也不是有大盤指數點位來決定的,4000點以上可以發行新股,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管理層也不會出臺這個規定吧,所以用頭腦想一想就知道這是謊言,不可能實現的事!
目前A股緊缺優質企業上市,特別是2018年管理層也意識到這點,為“獨角獸”優質企業開啟綠色通道,讓優質企業上市,類似騰訊、京東、百度、阿里等等鼓勵透過“CDR”方式迴歸A股,造福A股股民!讓這些企業儘快回到A股上市,讓垃圾企業逐步退出A股市場,這樣才有競爭性的健康市場,所以A股的IPO是不可能取消的,只有暫停不可能停止。
-
5 # 生哥理財
曾經是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當時的股票非常低迷,為了穩住大盤,穩住投資者,就提出了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
以前,發行新股是為了控制大盤的節奏。在大盤不斷上漲出現風險時,會透過不斷髮行新股來提示風險。如果提示風險無效的話,就會來更大的新股來衝擊大盤。之前6000點左右的中國石油就是為了防止風險進一步上升而發行的。2015年那波,印象中是國泰君安這隻新股阻止了大盤的上漲。然後在大盤下跌過程中,一般都會不發行新股。這兩年來因為積壓了很多的新股,再不發行,股市就失去了融資功能。股市除了要保護投資者之外,還要讓正常的融資功能釋放出來。現在銀行貸款比較困難。股市這種直接融資的功能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特別是對於那些中小微企業來說,有的沒有融資上市,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定的瓶頸。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支援實體經濟,所以重新開放了新股。在4000點以下也發行新股。而且是井噴式發行。到現在,新股發行的數量要比去年少多了。壓力也小了很多。從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新股發行也是無可厚非。只不過,與新股發行不斷上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就是退市個股太少了。有進有出是初衷。現在我們小散看到的是隻進少出了。希望有關方面可以多多在退市的路子上研究一下。這樣,有進有出才會是正常的。否則,只進不出只會導致供過於求。市場就會缺少流動性了。
-
6 # 股海獵人
鄭少秋主演的“大時代”不知道大家看過沒,裡面有一段經典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搜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惜人性貪婪,耗盡心思,巧取豪奪,樂土成煉獄,血雨腥風,殺戳不息,無數人蕩產傾家輸性命,勝者則喪良知人格。餘於股壇數十載,未嘗見一真正鸁者,智者應知此乃一處永無贏家之戰。取勝唯一法:「及早離去」四字而矣。說的很明確,股市發行新股,就是為了企業來融資的,好的壞的垃圾企業的融資之所。至於“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則是因為現階段企業融資難、利息高,國家為了支援中小企業、高新企業發展,為A股提供更多的“優質”的企業,如CDR、獨角獸啊,為A股注入新鮮的血液,讓股民有更多的選擇,找到更好的企業,獲得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機會,最終獲得高額投資回報總體來說,對於現在存量資金,以及全面受壓的金融環境來說,發新股就是抽血,但對於未來來說,我相信,A股的環境將會更好,更開放,港股化可期。。。。。所以等吧,現在是你很煎熬,未來會有希望光明的好吧,我吹不下去了,大夥聽得懂意思就好
-
7 # 牛哥說投資
曾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為什麼?鑑於這種狀況,有解嗎?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啊,曾經的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按照現在的滬指大盤走勢,曾經的 那些豪言壯語,簡直跟放屁一樣,我忘記了是誰說的話。但是為什麼股市這麼差,還樂此不疲 的發行新股IPO,沒玩完了,讓很多散戶想不通,對股市失去信心。
而這些問題,在我看來,“發行新股IPO”,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就是融資,所以發行新股不是不行,但是也要控制數量和節奏啊,節奏太快,以次充好,怎麼可以呢?而且很多公司就想著上市圈錢跑路,前不久“華誼兄弟”的董事長的一番言辭,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一點都不負責任啊,赤裸裸的減持套現,還覺得有理,一點企業家精神都沒有啊,現在也是什麼樣的公司都想上市,前不久又來一個CDR,雖然公司的前景確實是不錯,但是融資額度太大對市場衝擊太大,所以股市跌了。
首先,我們來一下,今年以來發行新股的節奏和數量,給大家做一個數據統計,希望大家有個明確和清晰的認識。
新股IPO:發行資料(截止6.22)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規模均較去年上半年出現明顯下滑,據統計,截至6月21日,今年有60只新股完成發行,總計募集資金886.65億元,與去年上半年比較,分別下滑76%、29%。證券日報報道,展望下半年趨勢,聯訊證券分析師彭海表示,預計下半年IPO市場整體將趨於平穩,稽核從節奏和尺度上將趨於常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股發行常態化將會延續不變,同時新一屆發審委稽核更加全面、精細、專業,新股質量將進一步提升。2016年以來,在堅決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和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A股市場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稽核週期大幅縮短,稽核效率明顯提升,“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目前IPO排隊企業已經從2016年份的近900家下降至當前的270家左右。據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2018年6月14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307家,其中,已過會26家,未過會28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4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新股發行IPO與股市大盤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發行數量多的月份,股市大盤的走勢?
舉例:
新股申購與中籤繳款日期:2018年1月1日至今詳細情況:
從上訴圖表可以看出,今年以來1月份和6月份均是IPO新股發行數量比較多的月份,所以對應的月份股市大盤也跌最多,跌幅最深。
2018年1月份滬指大盤走勢:跌幅統計:-11%
滬指大盤
2018年6月份滬指大盤走勢:跌幅統計:-8%
如上如所示,今年1月份和6月份新股IPO發行最多的時候,股市大盤跌幅最大,所以新股發行和股市漲跌不無關係!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為啥要發行IPO,曾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為什麼?鑑於這種狀況,有解嗎?
我個人的觀點是,發行新股IPO是必須的,但是無終止發行,過度發行肯定是不行的,樓主問我有沒有解,我只能說,最好還是控制一些節奏,控制一下數量還是可以的!
-
8 # 小散李大鵬
新股發行是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職能,可以說,如果失去了新股發行這一功能,那麼A股市場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以前確實有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的說法,但那個時候是為了保護市場情緒,彼時市場正處於高點調整之後的低迷期,無論是市場情緒還是結構都需要修復,那時候哪怕是一個很小的訊息也會對股市的走向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同時那個時候市場情緒比較低迷,即便是發新股,融資功能也會較差。與其說釜底抽薪,還不如給市場一個喘息之機,讓其自身緩慢修復,所以那個時候有一種說法是4000點以下暫停發新股,更多是的是給市場信心,並不是一種剛性的制度性安排。但隨著股指的緩慢抬升,新股發行的壓力比較大,有一段時間,甚至新股發行速度有點上高速的味道,每天平均都2到3只的發新股,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排隊過長,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等待上市,甚至上市對某些公司而言就是生死存亡問題。能夠上市就雞犬升天,大家歡喜,不能夠順利上市,那就一拍兩散,甚至某些公司還會出現解體,如此高昂的上市成本投入,必然會要求其產出。那時候上述情況確實存在著堰塞湖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催促著管理層加快上市速度,在現實需要和理想願望之間,管理層一段時間選擇了現實,極大的提升了新股發行的速度。一時間,市場上也是怨聲載道,絕大多數人把中小創的低迷歸結於新股發行過快,後來隨著股指的穩定,新股堰塞湖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新股發行速度才逐漸慢了下來,並提高了稽核的嚴肅性,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新股發行節奏。新股發行的快與慢,更多的是根據實際情況去考慮,跟具體點位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
9 # 白刃行走
其實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4000點這個點位是變化的,是針對當時的行情而言的,其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股指過低時不應該發行新股”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這也是正常的,很多股票等著上市,當市場上有足夠的資金量的時候,被壓制的新股自然就回歸了。這只是一種短暫的壓制而已,該來的還是要來的。
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資金量的問題,當點位很低的時候,市場情緒有限,那麼股市的資金少,如果發新股,那麼將會稀釋股票,股價就會下跌,股價下跌又會進一步引起市場情緒低落。正如2017年中國發行了400多隻股票,2018年的快速下跌與這個發行也是有關係的;
為什麼而後新股井噴呢?因為大牛市來了,股市的投機過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股票的供應不足,而參與的人太多,更容易導致股票被高估;這時候放一些股票進來洗一洗多出來的資金,往往是有好處的。
但是,正是這種違背了基本規律的人為干預,才會使得中國的股市總是暴漲暴跌。當然原因不止這一個,但是這絕對也是關鍵的原因之一。飢渴的時候讓股市太飢渴,吃的時候讓股市吃的太飽了,最後撐著了,自然結果對股市的發展並不好。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的退市制度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國外的股市都是有新陳代謝的,新的股票不斷進來,爛股票不斷退市,最好的企業留在股市裡面。當然股指會一直上升,因為公司的利潤是在不斷增加的。假設道瓊斯指數還是當初的那些原始股,股指能變得這麼高麼?
-
10 # 厚金說
說法歸說法,畢竟沒有落到實際檔案中。再說了,這種說法也只是民間說法,並不成立。我國股市有著特殊的意義,為實體經濟企業融資。
股市跌破4000點時,每次都是井噴式發行新股,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的時間,2015年“股災”以後的時間,均是以每年幾十家、幾百家上市公司融資上市。為什麼?
一、股市熊市之後會沉澱較多的股票投資進入,可以說是牛市之後的剩餘資金,這部分資金一部分是來回交易股票所用,還有一部分是認購新發行股票。在這段時間裡擁有著這樣的資金,而在牛市初期是沒有這樣的資金體量來完成這樣的活動,藉此機會來完成更為優勢。
二、為實體經濟“輸血”。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可提前預知市場經濟3-6個月,這樣提前預知的情況的出現,每當經濟出現問題時,股市也是提前下跌。那麼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哪裡最需要資金?就是企業。而股市的特殊意義在於為實體經濟企業融資,在此階段就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
三、藉此震盪市擴大我國股市的容量,我國經歷了2001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15年至今的三個階段的大幅發行,由原來的幾百只、千餘隻股票發展到了至今的3500餘家上市公司。可以說在如此大規模的發行新股的狀態下,我國依舊能夠保持在2500點之上執行,十分給力。
-
11 # 侯哥財經
肯定很多人會斷章取義,認為這是一次徹底的失信行為,把廣大的股民利益於不顧,但是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知道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是,正好處於2015年股市第二波快速大跌的時候,同時股市處於強制清理配資的關鍵時間點,由於擔心大量平倉盤導致市場發生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出於維穩市場信心而發出來的,畢竟如果繼續發行新股,在當時股市那麼脆弱的時候,肯定不合事宜,所以本質上是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
但是其後大量發行新股,一方面是為了解決長時間形成的ipo堰塞湖,另一方面很多民營企業貸款融資難,上市融資是比較理想也相對廉價的融資渠道。本生股市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發揮證券市場對實體的融資支援,所以正常發行也沒有錯,只不過對於股民不利的是,如今股市已經十分低迷了,依然沒有降速的打算,實在令人不解,不過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發行監管趨嚴,尤其在去年發審委成立之後,上市企業的過會率明顯降低,這也是成熟股市必須具備的屬性之一,不然什麼垃圾公司都湧入股市,對散戶進行收割,那就太令人寒心了。
如今連續下跌三年了,而且市場流動性嚴重緊張,場內資金嚴重不足,真的可以考慮降低新股發行的節奏,雖然市場大跌的主因非新股發行,但是多少還是對市場存在一定的吸血效應,而且在如今低迷的市場,任何利空都會被放大,暫停或者降發行節奏至少對投資者的信心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
12 # 投資觀
IPO暫停發行截止目前為止有八次,比如08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暫停了八個月,09到14年長熊市的時候暫停了15個月,還有就是15年大跌的時候暫停了四個月。長時間的暫停IPO是為了解決股市下跌這一現象的,但是單憑暫停IPO只是指標不治本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治癒A股下跌的病症。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只能握拳有病,只能伸掌也是病,拳掌自如才好,IPO也是一樣的一直暫停是病,一直開啟也不行,停開有序才好。長時間的暫停IPO勢必會導致IPO的堰塞湖,再開啟之時就會有大批的公司排隊等上市,這樣更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當下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IPO暫停時間越長留給後面的隱患也會越大。所以即便是股市下跌,IPO也不能過長時間的暫停,可以緩但是不能停。
古人都知道洪水來的時候只能疏不能堵,越堵水越大。IPO也是一樣的道理,面對公司要求上市的庫狂潮也是隻能疏不能堵,當下很多國內公司去港股上市,或者暫緩IPO就是起到疏導的作用。還有就是面對IPO的高速發行,相關的監管制度必須完善,有高速發行的IPO卻沒有相應的退市公司,兩年的時間上市的公司就多達八百家,但是退市的卻屈指可數,我認為這是不正常的。價差股,業績鉅虧的公司,應該儘早退市才行,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
-
13 # 徐徐成翔
這是一句坑人無數的話,在2015年股災的時候不脛而走,多少人因為這句話,在大水淹沒頭頂的時候依然相信,相信有人會來救自己。
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我查了不少資料,很多人至今都認為這是一條官方承諾,這是不對的。其實說這句話的人不是什麼權威部門,而是一位神秘的知情人士。
某會背鍋多年,但也不冤枉,因為能叫知情人士的人不多,敢以知情人士發言的人更少,至少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一個內部推手故意洩露了訊息。
為什麼要洩露這個訊息?簡單的說是實現和股民的互動,2015年7月牛市閃崩,很多人將原因歸咎於新股超發,市場情緒悲觀。面對廣大股民的嚴重質疑,一個表態是必要的,不管它來自哪裡,有人信就行。
那麼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對也不對。
2015年的時候這句話也許是對的,因為那時候牛啊,都牛到5187點了,以4000點作為心理線是合適的,很多人會覺得到4000點已經夠了,因為從2400點啟動到5200點登頂,4000點差不多就是半山腰的位置,上山的人會在這休息,下山的人也會在這休息。
但是還是錯誤的估計了形式,A股一如既往的不穩定,事實證明4000點什麼都不是,那麼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自然也就沒用了。但在新股發行過程中講究策略性的原則被保留下來了,不再侷限於4000點,而是更加靈活。
拿2018年為例,我們上半年經歷了一大波獨角獸的衝擊,很多人被衝倒了,IPO也不知不覺慢了下來,最近行情稍微好了一點,與之相伴的是IPO也準備好了。
另一方面我們要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上市?如果不上市長生生物老總的兒媳婦能那麼有錢嗎?每一個企業都不想像小米那樣,上市首日就破發,我們要的是板,一個接一個的漲停板。這種情況在成交額不足1000億的市場是很不容易的,達不到很好的融資效果,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想在這個時候上市,A股也不想自砸招牌。
所謂的4000點不僅是心理線,也是融資的效果線,所以說這句話沒錯,只是點數可能會一直變。
-
14 # 張廚匠
當時說這話的時候,在當時真的需要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和大家,過一段時間誰還會為以前沒有簽過合同的一句話來守諾呢?
也許當時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看到中小企業那麼困難,那麼需要上市融資,後來企業都做假賬合乎上市條件時,又准許上市也是正常的。
沒有誰能夠一定把過去的當作現在,也不能把正在的事情強嫁到未來,不是嗎?
走著說著,屙著挪著。
這個世界你可以對自己的思想認真些,千萬別把“人家”說的話太當真了。一當真你就是“錯”了。
炒股我們不能“怪”任何人和形式,沒有誰不讓你的股票漲,也沒有誰只讓你買進的股票下跌,發行新股也在這些情理之中。
炒股是看著K線圖尋找未來的上漲個股的,你只能把自己的分析方法尋找出來,股市下跌也是有規律可尋的,沒有人每天都炒股才能“活”下去的。
試問:你小時候沒有炒過股,你難倒沒有活過來?
那麼股市下跌趨勢出來時,你為什麼不能空倉等待?
有人會說: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是下跌趨勢呢?
這就是主要問題所在,解決這個問題不就行了嗎?
看一個是否長壽,家傳的基因是主要的,看一隻股票處於什麼樣的週期內,壓縮K線圖形是必須的,讓壓縮K線圖形成一個習慣,看到個股以前的高點和低點所在,再用你現在的知道去分析它。
你才會慢慢尋找出來他執行的規律,所以,知識改變命運,方法改變財富。這裡大家據說的境界是必有這種前提的。
-
15 # 首席投資官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僅僅是在2015年7月市場非理性(其實很理性)下跌時市場的一種傳言,現在看可能是某會的一種表態,但沒有明確檔案來承諾這件事情。
當時打新是需要實繳資金的,所以每次打新期間,市場都會劇烈波動,因此在市場非理性下跌(其實很理性)開始後,市場有停發新股這個呼聲,某會為了救市,也默認了。
後來打新的規則調整,打新時不需要再實繳資金,等中籤後再交款,打新期間市場波動不會像之前那麼劇烈,於是某會又開始發新股了。但是大家都把“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當成了官方承諾,所以大家才不買賬。
不過要注意的是,股市的作用就是給上市公司融資,而非讓股票漲價。停止IPO只是一種呵護市場的短暫行為,而IPO數量和金額才是真正的業績。
所以呀,千萬不要覺著市場不好,IPO就可以停。除了散戶,其他人是不care市場走勢的。
只能說,認真你就輸了!
-
16 # 小兵一枚
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一個不發行新股的市場是不健康的。股市不能只進不出,也不能只出不進。
無論怎麼樣,新股的發行都會分流市場資金。以前打新股是要先交錢的,所以每到大盤股發行的時候,市場裡面的錢都去打新股了,幾千億可能就此凍結。當然了,現在改為市值配售,中了籤才交錢。
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曾經有這樣一種提法: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這樣的提法就是為了保持資金的流動性,維護股民信心。當然了,現在我們也看到新股常態化發行。
對於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可以男女婚前婚後來理解。在談戀愛的時候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結婚之後你以為你還是什麼。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只是針對當時的特殊情況,當時的市場是缺流動性和信心。到了現在市場這個位置,雖然股市還是表現的不好,但一旦開弓就沒有回頭箭,新股暫停和重啟,都不是說隨隨便便的事,只要市場還在可控範圍內政策都很難改變。
-
17 # 時剛軍
4000點以下不發行IPO是證監會根據當時發行IPO沒有投資者申購,不得已為之的市場行為。
目前為什麼市場處於2600多點都能發行IPO主要是以劉士餘新一屆證監會抓住了兩個市場的改革。一是發行IPO制度的改革。既投資者根據自己所持有的股票按照市值進行配售。這樣就把當時在股市市場外圍打新股的資金,只有持有股票才能有資格申購新股的資格。二是利用國家隊救市資金的使用上,充當IPO接盤護盤任務的執行者。只要IPO上市之後,就會有資金連續拉昇IPO漲停。最後投資者承擔了IPO的接盤俠。
這就是目前中國股市無論市場指數如何,都不影響IPO發行的原因。
股市是從西方引入荷蘭與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極大發展國家經濟,完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再有美國19世紀中葉,靠發行股票和債款籌資築路公司,運輸公司,採礦,銀行,鐵路等。從歷史上與國外經驗看股市的投資功能是首當其衝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上市公司對於投資者的回報。
西方國家從股市設立之初就有嚴格的法律制度。這種制度的建立是對股市參與各方的有效保護與限制。正是這種法律體系的完善,讓西方國家有了200多年對經濟的有力支援。
我們國家對股市的應用早在舊中國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那時規模小,加上國內戰亂等。沒有發展的機會所以,直到1990年前後,在鄧小平的支援同意,先後成立了上海深圳證劵交易所。二十多年的實踐為中國改革放開解決國有企業上市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前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投資者,都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們國家股市市場開始時間還是比較短,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建設上,還是嚴重滯後。市場兩大功能:投資與融資。國家往往只強調融資功能。投資功能投資者的合法權利沒有得到保障。而且是長期得不到回報。
股市牛短熊長是一種常態化現象,並且有著繼續惡化的傾向。與國外特別是美國股市走勢相反,這種差距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必須學習與掌握股市投資的法律與知識。特別是面臨的新的知識與市場情況。至少保持就是少一些損失。
至於4000點以下不發行IPO是當時背景下和新股發行制度不同時期的產物。糾結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也解決不了,投資股市的風險問題。所以要面對現實,迎接挑戰,這才是這的正確的選擇。
-
18 # 坦然86594
想推倒主機板重建科創板,國家就能白賺幾十萬億。從15年高位跌下來,目前全國投資者損失應該有30萬億了吧!如果一定要推倒還得損失40萬億。
-
19 # 漫步者137623546
誠信二字只是說給老百姓聽的,也只要求老百姓去遵守,現如今最不講誠信的就是它們,朝令夕改,我行我素,出爾反爾。
-
20 # 80後財經大v
從證監會角度來看,多發行新股,就相當於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個路子是不能斷的。在這個過程中再想辦法實行註冊制,逐漸淘汰不適合的企業,形成一個能上能下的局面,優勝劣汰。
回覆列表
前幾年,確實曾經說過,在股市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但是後面,又開始新股的發行,這個情況和這個過程,還是有些瞭解。
一,與大家分享幾個情況。
第一個情況,4000點以下的時候,不發行新股的原因,因為那個時候整個股市,非常的低迷,人心慌慌。所以,那時暫停新股的發行,同時也提出4000點以下不再發行新股。這個說法的提出,主要是為穩定股民的心態,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導致的持續暴跌,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那個過程的人們,是沒有辦法體會當時的恐慌,因此,穩定要壓倒一切,所以暫停新股的發行。
第二個情況,後來,大盤指數還沒有到4000點,又開始發新股,這也是事實,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就要清楚。股市的本質是什麼?股市的價值是什麼?股市的意義是什麼?
股市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在於兩點。
第一點,融資,為實體經濟融資。股市是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給實體經濟做得比較好的公司,提供融資的途徑,做得好的公司可以透過上市拿到資金,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經濟的競爭力。
第二點,股市是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的重要場所。如何實現最佳化配置?就是讓好公司能夠上市,不好的公司不能上市,讓上市之後的好公司,能夠不斷進行融資,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是沒有辦法持續融資。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實現重要的資源資金與最好的公司,匹配在一起,好像現實生活當中的結婚,男才女貌,漂亮的女孩嫁給有才的男孩。
第三個情況,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上任之後,釋放的訊號就是IPO常態化,不能因為市場大跌,不能因為市場行情不好,就暫停新股IPO。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近日又有最新的表態,表示要加強加大股市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加強直接融資。股票融資就是直接融資的最重要的方式,銀行貸款融資只是間接融資,因為銀行貸款是需要資產抵押物。
第四個情況,2016年新股IPO總體情況。
2016年A股IPO共23批總計247家,數量居有史以來之首, 其中上海主機板114家,中小板47家,創業板86家 。2016年A股IPO,247家新股總募集資金為1521億元,每隻新股的平均募集資金6.17億元,新股發行的平均中籤率0.0445%。
第五個情況,2017年新股IPO總體情況。
2017年A股IPO情況,截至11月10日,兩市已有合計39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數量在創新高,募資1989.42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已經進入11月中旬,今年新股批文下發的數量和融資額,都會比此前業界的預期要低。業內普遍預測,今年全年IPO核發數量將會達到500家,融資額會在3000億元左右。
二,對未來新股IPO發行的預測和分析
1,透過2016年A股ipo情況,與2017年A股ipo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之後,2017年確實是比2016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度,有明顯的上升。
那麼,2018年,是不是還會繼續加速呢?新股的發行數量和融資金額是否會在創出新高呢?
這是很多股民朋友們,非常關心也是非常擔心的事情。根據最近幾個月,證監會新股發行的節奏來看,每個星期發行十家左右的新股發行。根據這樣的節奏,2018年繼續維持500家的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是一個大機率的事件,2018年融資額還是3000億左右。
2,股民在新股發行的矛盾心理。
擔心。連續兩三年,相對比較大規模的新股發行節奏和發行數量,讓A股市場的股民,非常擔心,認為新股猛於虎。
希望。但是,股民朋友們又非常喜歡下單申購新股,然後參與免費中獎的機會。
矛盾。所以,股民的心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不喜歡新股發行,因為擔心影響大盤,走勢導致下跌,使得自己做股票虧損,但是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夠中籤新股。
3,理性看待新股發行。
對於新股發行這件事情,我們要客觀理性的進行評價,要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理解。
如果一個證券市場,沒有新股上市,沒有新鮮血液,那麼對市場裡做投資的股民而言也不是好事,相當於河水是死水一潭,河水裡的魚也是沒有生存機會的。
對於新股發行,最重要的是,監管層要把關好質量,新股上市,一定要稽核好,要讓真正好的公司才能上市。上市之後也要監管好這些公司,不能讓他們違法違規,惡意圈錢。要讓他們加強分紅,給股民朋友們更好的回報,讓這些公司透過融資,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透過業績的快速增長,帶動股票的長線健康上漲,這樣就形成整個證券市場的良性迴圈,股民朋友們也不會有意見,從而支援新股的上市。
對於新股發行,您有什麼看法呢?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議和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