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年幼教小老師

    所謂脾氣暴躁的孩子,是指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對小朋友大打出手的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諧造成的,家長的不良情緒常常會反映到孩子身上。因此,若要改變孩子的壞脾氣,就必須要營造家庭的和諧氣氛。當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溫和地加以阻止,告訴他這麼做不好,並在生活中為他做出處事的榜樣。如果孩子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一定要表揚他,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脾氣溫和的孩子了。

    一般四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開始對父母的擺佈產生反感。當大人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洩出來。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能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宣洩其壓抑的情緒。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來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失去理智,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也會感到後悔,甚至內疚。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應堅持使用兩個方法:一是消退法。消退法是透過漠視不予理解等方法,逐漸消退該行為的方法,一般這種方法很有效。二是隔離法。當孩子出現不適宜行為時,將孩子隔離於強化物較少的地方,如小房間或角落,從而逐漸減少孩子不適宜行為的方法。一般隔離的時間為一歲一分鐘。如5負隔離5分鐘,隔離地點應該是安全的,可以觀察到的地方。

    另外,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打罵孩子。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是很重要的,因為斥責等火上加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五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待孩子發過脾氣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控制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 2 # 米可Mamma

    當孩子無理取鬧亂髮脾氣時,作為媽媽,首先應該先明確一下: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孩子發脾氣和我有關嗎?怎樣才能解決孩子這個問題?

    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最為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認為自己被忽視了

    二、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三、模仿與創造

    當遇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我們不妨這樣試一試:

    首先,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樣

    修身養性,提高情緒自控能力,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家人之間說話要和和氣氣,相互信任,給孩子足夠的愛,經常讚美孩子,指導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讓孩子有充裕的自由玩耍時間,有多種玩具和充足的睡眠。

    其次,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冷處理”

    及時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錯誤。給孩子一個獨立空間,讓他自己一個人“面壁思過”數分鐘。讓孩子說說反思的結果,正確評價孩子的反思。

    再次,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激發移情能力,學會換位思考

    透過轉換角色,讓孩子體驗一下

    在這給大家推薦一本很火的教育書籍,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 3 # 雌柔守靜見素抱樸

    摔東西后過去抱抱寶寶,撫摸他的後背,靜靜的不說話,感受他的憤怒。過後待寶寶安靜下來再慢慢引導他,摔的東西也會疼,會像他一樣也生氣。

  • 4 # 東北大韭菜

    這是孩子執拗敏感期的反映,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有時會說打死你之類的話,還會只要得不到滿足就亂髮脾氣,這些都不用擔心,他正在經歷從幼兒向兒童的蛻變,我們要做到多理解、變通,教你個方法:叫轉移注意力法,當孩子因某事發脾氣,不講理的時候,不和頂著幹,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就是從正在爭執的事情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例如你說看天上一個大老鷹飛來了之類的,這樣孩子就從執著的事情轉移出來,衝突就會化解,你可以試試。

  • 5 # 育兒教育小能手

    當他正在嘗試做某一件事情,突然有人去阻止他,他無法用語言告訴你他不開心,他可能就會用行動表現出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都會有這樣一個正常的階段。孩子發脾氣之後當他冷靜了,我們要用友好的語氣去跟他溝通,多多引導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 6 # 智慧家庭李坤承

    不是孩子難帶,是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0一8歲是孩子培養的關鍵期,抓住了關鍵期事半功倍,錯過了關鍵期事倍功半。孩子脾氣暴躁與父母的溝通引導方式不到位有關,必須要糾正。建議如下:由於四歲是建立行為規則的關鍵期,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態度溫和而又語氣堅定的告訴他,寶貝!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你剛才摔東西的時候,媽媽也象你一樣很生氣,但是媽媽知道生氣是不對的,所以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看看怎麼樣才能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如果遇到孩子不講理的話,那就溫和的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所以媽媽必須要制止這樣的行為,然後再製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如果犯了錯誤,還可以要求孩子作出道歉。

  • 7 # 育兒教子

    “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這話真是不無道理。之前較為乖巧的寶寶,到了4歲的時候,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不是不服管教,就是與之對著幹,總之很容易與他人產生對抗情緒。特別是一些男孩子,還常常稍有不滿就會發脾氣,摔東西,甚至大吼大叫的,常常表現出一些較為極端的行為,從而讓人覺得太簡直就是一個不可理喻的“小魔王”。比如:

    我家寶寶在快四歲的時候,情緒總是喜怒無常,誰都不想搭理,整天亂髮脾氣,不是哭鬧,就是摔東西、搞破壞,有時別人跟他說話,他也是表現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不是嫌奶奶做的飯菜不好吃,就是說爸爸買的水果不新鮮。一次,他爸爸從超市買來一兜水果,滿以為他會高興。誰知他撇了一眼,不屑地說:“又買了一兜子爛玩意兒!”爸爸一聽自然很生氣,但還是壓住了心中的怒火,和氣地對他說:“這水果很新鮮的,一點民不爛。你看這個蘋果又紅又大的,給你吃吧。”

    誰知寶寶接過蘋果,吃了一口,便說:“哇,真是難吃死了,乾脆扔掉算了。”說完就“啪”的一下子,將蘋果扔進了垃圾筐子裡了。“你這孩子,真是欠揍。”他爸爸氣壞了,揚起巴掌就想揍他,我趕緊攔住了。

    是的,4、5的孩子真是很難侍候,整天“找茬”,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搞的人神經兮兮的,使全家人都跟著不愉快,有時候真想不搭理他,隨他怎麼去。其實呢,作為家長,不管孩子多麼的不可理喻,多麼的令人“討厭”,你都不能跟他較真,因為一較真,你就輸定了。試問一個幾歲的孩子知道什麼非常黑白嗎?

    所以,面對孩子亂髮脾氣甚至亂摔東西的過分行為,我們必須注意糾正自己不當的教育方式,要按壓住心中的怒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從而心平氣和的去引導。當看到寶寶在流淚時,就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寶寶處境並感受他悲痛;看到他生氣時,則要感受他憤怒的心情。平時不要責備寶寶,不要嘲笑他,不要輕易的否定他的意向,不拒絕他的要求,如此寶寶才會讓你瞭解他的內心世界,從而接納你的意見,改變自己的不良個性與行為:

    1.任由他大叫大喊

    平時,不要在意寶寶的大叫大喊。他越是大聲的喊叫,你的反應越要儘量地平靜,而不要因他的叫喊而改變你的決定。

    2.除錯情緒

    通常,在一些快樂的遊戲中,寶寶往往會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這時接受能力也會比平時要強,因此,如果能在遊戲中加入各種情緒體驗的內容,這就是最生動的情緒除錯課程了,這樣,透過玩遊戲,寶寶理解表達調節情緒的能力,便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3.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你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一味的對抗,你讓他向東,他就偏要向西,故意的氣人,故意與你作對時。你可以利用他的逆反行為,將事情反說,這樣孩子就會按照你的實際要求去做了。

    4.分擔內心感受

    對於個性較敏感的寶寶,爸爸媽媽要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緒,然後再去找尋他情緒變化的原因,而不要直截了當的逼問。主動地讓寶寶自己說出內心的感受。這就需要一些問話的技巧,因此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性格特徵來把握。只要寶寶覺得你與他的立場是一致的,就願意與你一塊解決問題。

    5.給情緒“貼標籤”

    平時要確認孩子的情緒,給孩子提供情緒“標籤”,同時豐富他對情緒概念,可以經常用一些情緒詞彙來描述孩子當時可能的感受。比如,當寶寶受了委屈時,你可以問他:“你很生氣是嗎?來,媽媽抱抱你。”然後,等他高興了,再問他:“現在你高興些了嗎?”孩子的情緒感受其實非常廣泛、複雜,但是卻可能沒有能力說出來。

  • 8 # 呂蘋340823

    摔東西是孩子憤怒的語言,你們應該多和他交流,不要什麼都不聽孩子講,放下手裡的事情,放下手機。孩子有很多他的世界裡有趣的東西和煩惱的東西跟你們分享,多和他談心,什麼能做,什麼堅決不能做要和他講?他不會的事情要慢慢教他,比如說拿筷子拿吃飯這些小事,要教他,認真傾聽孩子想要什麼,孩子才是第一位的,無論掙多少錢都不去陪孩子吃一頓飯,陪她逛街,和他談心,現在的孩子非常聰明,他也會懂得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孩子就是天使來拯救我們這些大人的。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是我們大人粗枝大葉的教育毀了孩子,所以當孩子出現這些小問題的時候我們抓緊行動起來吧!

  • 9 # 福州楊姐

    如果四歲小孩就有如此的暴力傾向,作為父母一定不要聽之任之,一定要一起重視。

    1.一定要找出孩子有這些行為有多長時間,原因是什麼?一定要花時間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行為。如果自己父母能有辦法解決,那最好,如果沒有,一定要諮詢醫生,千萬不要麻痺大意。

    2.如果發現孩子這些行為是父母影響的,父母一定要檢討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缺點,如果是周圍環境影響的,那就要學孟母三遷,杜絕後患。

    3.如果是心理問題,一定要正確就醫,不可因面子問題遮遮掩掩,貽誤孩子的病情,那後果是不堪設想。

    總之,四歲孩子由此行為傾向,父母一定要重視,認真對待。一定能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孩子如花兒一樣,小苗不養好,後面就無花。

  • 10 # 九傾

    首先找到原因,針對性的和孩子一起改正。4歲的孩子一般都會模仿他人,不是電視就是家人。

    我家孩子有幾次見我生氣時摔東西了,她就開始摔了。後來我先承認自己摔東西錯了,和孩子一起改正,過了一段時間就好了

  • 11 # 享受生活美麗人生

    我家的孩子怎麼跟你說的一模一樣呢,3週歲,可能摔東西了,脾氣相當的不好,還是個女孩,比男孩都淘氣。那麼小就經常捱打,不打不行,啥都懂,就是不聽話,你給她講道理她啥都懂,一會我犯錯誤,犯了再改,改了還犯。

  • 12 # 使用者2063358721225高

    4歲小男孩這個時候什麼都不懂的,大人告訴小孩不可以摔東西,嚇唬他摔壞東西就不能吃飯。餓著,嚇唬一回小孩就能記住怕不給吃飯,脾氣也不暴躁了,不去摔東西了,慢慢告訴他不摔東西是好孩子人人喜歡,脾氣暴躁,摔東西是壞孩子,沒人喜歡你

  • 13 # 麥粒家族

    四歲上幼兒園了吧,這個時候的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還是無法表達清楚的,摔東西是他發洩情緒的一種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關心關注孩子,有時候孩子的叛逆是父母的責任

  • 14 # 使用者2607529731241

    就這個感覺,孩子四歲多越來越難管,但為能讓摔東西,摔壞了要懲罰,收拾兩次就不敢摔了。我家孩子也四歲,一點不順心就大哭,發脾氣,生氣了就打人,哭完了還要媽媽過來,自主意識強了難管了,有壞習慣還是得從小嚴管,長大了少操心。

  • 15 # 皮皮皮哥

    我認為家長需要引導,當事情發生進行時,教育引導效果最佳,而且平時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不要有很大的情緒波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要知道,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 16 # 小友

    孩子在2歲經歷了叛逆期以後,3歲時會有比較大的轉變,甚至會出現取悅父母的現象。而4歲大的孩子,則又會進入暴躁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多比較活潑好動,偏內向的寶寶可以在這個時期進行性格調整。對待這個時期孩子,還是要多些耐心。處理問題時,要先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平復情緒,而後講道理。

    家長永遠都是孩子的鏡子一定要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 17 # 吖_頭ying

    要給他做規矩,告訴他什麼不能做,做了什麼後果。孩子發脾氣時候先冷處理,讓他鬧,等差不多再來教育,針對剛才行為給他一些教訓,然後好好講理。

  • 18 # 夕陽武士的救贖

    現在的孩子?你以前帶的孩子好帶?你以前啥時候帶過孩子?

    喜歡摔光打可沒用,是你有事情被他要挾了,曾經你有意無意在他第一次暴力的時候滿足過他,妥協過他,他就會形成潛意識。

    糾正的辦法是,下次再這樣,不但不滿足不妥協,反而還要有懲罰。

    教育不好等這孩子走上社會了恐怕會成個禍害。

  • 19 # SG鴿子

    小孩子是挺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所以才會出現類似摔東西情況。但我覺得家長需要做的有幾點:

    1.理解,但是不縱容!

    現在大多育兒書上教的都是找到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摔東西的原因,這固然沒錯。但是還有一點是,雖然我理解孩子的行為,但我並不會縱容他這麼做。

    2.要態度很堅定的告訴他這麼做是錯誤的。並且也要告知他後果。這個後果一定要做到。並且是他怕的事情。

    比如我兒子之前玩玩具,可能玩不好,就把玩具摔了,我告訴他,如果再摔玩具,以後就不會給他再買了。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不愛惜他們。因為我之前基本上是說到做到,那麼後面每次他心煩要摔的時候都是把手舉起來看看我,然後我就再給他重複一遍。比如他這麼做了,下次他路過玩具店要買的時候,我就告訴他上次摔了玩具所以不會買,於是他就苦苦哀求說以後不這樣了。但我這次還是不會買的,不管他如何鬧,就是告訴他不買的原因。當然之後我也會說如何下次表現好或者怎麼樣就會獎勵他。然後過幾天看他的表現,再主動給他個獎勵。要讓他知道做錯了會受到懲罰,表現好會有獎勵。但是必須是分開懲罰或獎勵,不能一件抵一件,那樣孩子記不清。

    對於4歲孩子,他其實會判斷或者衡量後果了。如果不會,那是因為每次家長說到沒做到。那麼家長跟孩子說話就沒有可信度。孩子在觀察琢磨家長內心,脾氣很有一套。因為他們每天觀察的就是家長。

    現在很多育兒書都是教家長理解孩子,這固然沒錯。但是慢慢的就變成了一種含蓄的縱容。我覺得這樣是不完善的。對於孩子越早樹立規矩,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當然對於天性或者因為年齡,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是應該多理解他們的行為,這也是所謂的‘熊孩子’,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教育孩子。

  • 20 # 範傑新年快樂

    必須改正究正過來,問孩子為什麼摔,摔的理由是什麼,做個實範教育說明道里,把他最好最喜歡的東西摔了,他會發表意見,在告訴他為什麼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遇到過讓你時時刻刻思念的人?你是如何忘記T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