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翼使用者7141956290099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提虛勁,朝鮮戰場在感恩節結束戰鬥。他不曾想打了幾年,一下把美國猴子趕到三八線,麥克阿瑟他不解職誰解職?

  • 2 # 使用者金尊李

    麥克阿瑟攜二戰雄風,佔聯合國軍之威,帶美國戰勝國強兵,摧枯拉朽般擊毀朝鮮核心部隊,狂言聖誕節前鴨江喝啤酒吃火雞。怎奈被東方赤腳雄兵三大戰疫戰火給美國大兵燒成了火雞,再不撤麥美國大兵將脫光底褲,這就是阿瑟遭撤的故事。

  • 3 # 天木60

    二戰後,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是與蘇聯爭奪歐洲,並不願意擴大朝鮮戰爭。因為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過激言論,導致中國出兵,所以被白宮提前調回解職,向中方表態那是他個人的言論,不代表美國政府。

  • 4 # 凱撒觀天下

    我是凱撒,我來回答!

    麥克阿瑟作為美國軍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最後落得個被灰溜溜解職的下場,原因就一個字.“作”!至於前因後果是如何的,且聽凱撒為您慢慢道來!

    麥克阿瑟作為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最為著名的美軍將領,實際上他在美國政界軍界有很多強有力的敵人。不僅是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國務院顧問喬治·凱南和陸軍部長威廉·德雷珀都想幹掉他而後快,連喬治·馬歇爾也不是他的朋友。

    而在美國軍界的歷史上,很少有像麥克阿瑟這樣的自大狂作為最高指揮官。畢竟在軍事組織中更多的是一大群軍官去一樣的軍事院校,接受一樣的嚴格訓練,在職業生涯的每一階段參加同樣緊張的考核,這意味著所有驚喜的可能性都會被抹掉。而麥克阿瑟在1935年實際上已經“報銷”過,因此他接受了菲律賓奎松總統拋來的橄欖枝,去了菲律賓。

    二戰的爆發把這位傳奇人物重又帶回了美軍現役序列,明面上,麥克阿瑟由於自己在南太平洋和菲律賓的優秀表現而贏得了指揮對日最後登陸作戰的指揮權,但他那惹人厭的性格很容易得罪和他合作的陸海軍同僚,這樣他們很難協調一致。但實際上杜魯門選擇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自己剛從波茨坦會議回來,需要一位可以對抗蘇聯的強硬將軍。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麥克阿瑟獲得最高統帥的職位也要歸功於約瑟夫·斯大林,而不僅僅是因為杜魯門總統。

    杜魯門內心也很清楚,知道選擇麥克阿瑟是一著險棋,但日本遠在千里之外,如果他可以取得輝煌的成功,那麼很好,如果他輸得很慘,那也沒關係。喬治·馬歇爾曾經在1944年對亨利·史丁生這樣說過:麥克阿瑟是個“非常容易被自己慾望控制的人,因此很難相信他的判斷”。

    確實也是如此,但沒人可以懷疑他的理想主義,智慧或是勤奮工作的能力。管控日本的這份工作責任很大,需要一個果敢決斷的人,不能唯唯諾諾。1945年的日本處在絕望的困境中,它急需一個能扭轉乾坤的人物,一個高高在上的“太上皇”。

    而客觀地說,麥克阿瑟在任期間還是頗有建樹的,以下簡單列舉幾條:

    1.推動憲法第9條的確立,否決日本版本的新憲法

    2.給予共產主義者參與工會的權利

    3.否決杜勒斯建議的3000人警察力量

    4.發動對仁川的奇襲

    但是所有這一切,當他在美國軍界政界樹敵太多,甚至連總統都讓他三分之時,也是到了他該走下神壇的時候了,可謂是牆倒眾人推!

    英國曆史學家阿克頓(LordActon)勳爵有句名言:“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但這句話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身上並未靈驗,雖他集天皇、幕府將軍和總統的三種角色於一身,他在朝鮮戰爭之前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和華盛頓發生衝突。但阿克頓的另外一句話則更貼切:“偉人總是壞人。”麥克阿瑟對於這句話是反著來的!

    但不管如何有爭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都不愧是美國軍事史中的一位傳奇人物!

  • 5 # 梓蕤

    麥克阿瑟軍旅生涯中被解職2次,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於其性格桀驁不馴,愛出風頭造成的。

    一戰期間,麥克阿瑟因為其行為乖張與遠征軍總司令部人員結怨,他在美國軍界就被視為花花公子,徒有其表而沒有硬核實力。麥克阿瑟率領的彩虹師部隊因作戰英勇,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在法國前線浴血奮戰而數次獲頒勳章,並升任第84旅准將旅長,在一戰結束後擔任彩虹師的代師長。

    1925年,麥克阿瑟晉升為少將,而隨著戰爭的結束,他的軍階也就到達了天花板,但是他的脾氣卻沒有任何收斂。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邀請麥克阿瑟出任陸軍參謀長,但麥克阿瑟考慮到當時世界正陷入大蕭條,軍費開支必定會削減而可能會出力不討好,最後還是在其母親的力勸下接受該職務。

    麥克阿瑟在擔任美陸軍參謀長期間,其軍銜自動升為上將。在任期內,他由於提前預判戰爭可能即將來臨,據理力爭為美陸軍在大蕭條時期的軍費不將反增。由於麥克阿瑟的未雨綢繆,使得美陸軍的戰鬥力提高,時刻處於戰備狀態為後來的二戰爭取了寶貴的準備時間,就連羅斯福都稱讚他挽救了美國陸軍。

    不過麥克阿瑟也以此沾沾自喜,有點飄了。他由於主張提前讓菲律賓提前獨立而與羅斯福起了爭執,更是在總統辦公室裡被麥克阿瑟詛咒。羅斯福是不會輕易放棄菲律賓的戰略地位,一旦讓菲律賓徹底獨立,美國的駐軍就無法駐守菲律賓,潛在的敵人會以此為跳板,威脅美國夏威夷以及本土的國土安全。因此對於即將任期屆滿的麥克阿瑟,其去留問題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而此時菲律賓在1935年取得半獨立地位,菲律賓總統奎松要求麥克阿瑟監督菲律賓軍隊的建立。而當時由於菲律賓已經取消了總督制,美國駐派官員只能以高階專員的身份任職。這就意味著麥克阿瑟如果以高階專員去履職,就會脫下軍裝以文職身份履職,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於是他提出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前往菲律賓。

    但是一旦卸下美國陸軍參謀長的身份,麥克阿瑟的臨時上將軍銜就會消失,他的軍銜會恢復到擔任這個職務前的少將軍銜。愛面子的麥克阿瑟與羅斯福申請在菲律賓履新後再卸任陸軍參謀長的職務,這樣就能以上將的軍銜在菲律賓履新。麥克阿瑟這一舉動除了其性格使然外,是由於不想辱沒其父親的榮譽,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將,更是鎮壓菲律賓起義後曾擔任菲律賓總督。麥克阿瑟這時所取得的成就還無法比肩他父親,於是為了不過於跌份,才堅持要求要以上將軍銜履新。

    (麥克阿瑟與父親)

    羅斯福原本想做個順水人情同意了麥克阿瑟的請求,但是在麥克阿瑟赴菲律賓之際臨時反悔。這讓麥克阿瑟相當惱火,痛罵羅斯福是小人。作為迴應,羅斯福解除了麥克阿瑟在美軍的一切軍職,讓他提前9年從美軍退休,隨後兩人正式分道揚鑣。羅斯福出爾反爾明顯是為了要壓下麥克阿瑟的囂張氣焰,防止他以下克上。

    儘管後來菲律賓讓麥克阿瑟擔任了元帥,軍銜提高了一大截,但是失去美國的軍援支援後,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工作舉步維艱,裝備老舊落後,甚至連他的得力助手艾森豪威爾也被調回了美國。而由於其在美國軍界的人緣極差,屢次求援也遭到冷遇,以至於麥克阿瑟在珍珠港事件前實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元帥,直到美國參戰後,麥克阿瑟才被轉為美軍現役,之前都是被美軍除籍,任其自生自滅。

    到了朝鮮戰爭時,麥克阿瑟已經是譽滿全球,他持才傲物的性格更加無法無天。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在面對美軍的降維打擊下潰不成軍,而蘇聯原以為美國只是想打代理人戰爭,沒想到麥克阿瑟會親自跳下戰場而怯戰,以至於麥克阿瑟有了得隴望蜀的念頭,妄圖一舉佔領朝鮮半島。

    美國的曖昧態度讓麥克阿瑟有了越過三八線的底氣。面對麥克阿瑟的勢如破竹,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曾電告麥克阿瑟,在他今後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沒有必要作出解釋和宣告,一切服從作戰需要。在此背景下,麥克阿瑟從1950年9月30日開始,讓大批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在戰場上佔據上風的李承晚和他的將領都在說,這條線只是地圖上的,在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而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對麥克阿瑟的舉動採取了預設,在聽到印度大使的一旦美軍越過三八線我們就干預的傳話警告後,他覺得這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顯然我們對美國的警告因其對自己軍事力量的高度自信而當做了耳邊風。

    (艾奇遜)

    一個月後,情況發生了變化。10月下旬,多國部隊交戰過程中發現中國士兵駐紮在朝鮮,給多國部隊造成了重大損失。然而,威洛比淡化了中國干預戰爭的證據。據他估計,在中國駐紮的中國士兵多達7.1萬人,而實際人數接近30萬人。11月24日,CIA向杜魯門報告說,雖然在朝鮮的中國軍隊可能多達20萬人,“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國軍隊計劃進行重大進攻行動”。

    也就是說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是經過半授權的,美國的官方態度也是半推半就,而且還授予了麥克阿瑟的靈活調動軍隊的權力。不過麥克阿瑟的冒進讓其在第二次戰役中創下了美陸軍最恥辱的敗績後,戰敗的責任也就只能讓其背鍋了。

    麥克阿瑟1951年在國會作證時說,他從未建議使用核武器。他曾經考慮過用放射性毒物切斷朝鮮的計劃。他當時沒有建議這樣做,儘管他後來在1952年向當時的當選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過這個建議。1954年,在他死後發表的一篇採訪中,他說他曾想向對方軍事基地投放原子彈,但在1960年,他對杜魯門關於他提倡使用原子彈的宣告提出質疑。杜魯門發表了一份撤回宣告,宣告他沒有證據證明這一主張,這僅僅是他的個人意見。

    1951年4月,參謀長聯席會議起草命令,授權麥克阿瑟對滿洲和山東半島進行核攻擊,前提是中國對其軍隊發動空襲。第二天,杜魯門會見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戈登·迪安,並安排把9枚馬克4型核彈交給軍方控制。迪恩對把如何使用這些核彈的決定權交給麥克阿瑟感到不安,因為麥克阿瑟缺乏對核武器及其影響的專業技術知識。參謀長聯席會議也不太願意把它們交給麥克阿瑟,因為害怕他過早地執行他的命令,他們決定由核打擊部隊向戰略空軍司令部報告。但是後來美國把麥克阿瑟想使用核彈的狂熱行徑當成了把他裁撤的原因之一,而事實是在朝鮮戰場使用核彈在當時美國是可以討論的議題。麥克阿瑟只不過是事件洩露後為“滅火”的替罪羔羊。

    1951年1月,美軍失守漢城,杜魯門和麥克阿瑟都被迫考慮徹底放棄朝鮮半島。歐洲國家並不認同麥克阿瑟的世界觀,不信任他的判斷,他擔心他會利用自己在美國公眾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重新把美國的政策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他們還擔心這可能導致與中國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更可能引發核大戰。因為1950年2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署,承諾如果對方受到攻擊,雙方都將發動戰爭,美國對中國的攻擊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在1950年12月訪問美國時,英國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曾引起英國和其他歐洲政府的擔憂,稱“麥克阿瑟將軍在作秀”。

    在李奇微的指揮下,於1951年3月,美軍奪回了漢城,並向三八線挺進。隨著軍事形勢的改善,杜魯門看到了透過談判實現和平的機會,但在3月24日,麥克阿瑟呼籲中國承認自己被打敗了,這挑戰了杜魯門想和談的建議。

    4月5日,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眾議員約瑟夫·威廉·馬丁在眾議院大聲宣讀了麥克阿瑟對杜魯門的歐洲優先政策和有限戰爭戰略的批評信。這封信的結尾是:

    在亞洲,東方陣營選擇在這裡為征服全球而努力。在這裡,外交官們仍然在用語言進行鬥爭。如果在朝鮮戰場戰敗,歐洲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打贏了它,歐洲很可能會避免戰爭,也能維護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們必須贏,勝利是無法替代的。

    1951年3月,美國秘密截獲的外交檔案披露了秘密對話,麥克阿瑟將軍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日本大使館表示,他將成功地將朝鮮戰爭擴大為全面衝突。當截獲的檔案引起杜魯門總統的注意時,他得知麥克阿瑟不僅試圖增加公眾對他指揮戰爭的立場的支援,而且還秘密地通知外國政府,他計劃採取違反美國政策的行動。杜魯門無法立即採取行動,因為他無法透露攔截郵件的存在,而且麥克阿瑟在美國公眾和國會中的支援率很高,杜魯門也生怕會遭遇美國公眾的反對。然而,在眾議員馬丁於4月5日公佈麥克阿瑟的信後,杜魯門得出結論,他可以解除麥克阿瑟的命令,而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政治損害。

    杜魯門召見了國防部長馬歇爾、參謀長聯席會議(JCS)主席奧馬爾·布拉德利、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和艾弗雷爾·哈里曼,討論如何處置麥克阿瑟。他們一致認為應該解除麥克阿瑟的指揮權。杜魯門和艾奇遜認為麥克阿瑟是不服從命令的,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避免了任何關於不服從的暗示,麥克阿瑟本可以申請一個類似比利·米切爾那樣的軍事法庭。這種審判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很可能會判他無罪並下令恢復原職。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麥克阿瑟將軍沒有執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直接命令,或是違反命令列事。”

    但事實上,布拉德利堅持說,“麥克阿瑟違反了總統12月6日的指示,即不要就政策問題發表公開宣告,但這並不構成違反JCS的命令。”儘管如此,杜魯門還是命令李奇微取代了麥克阿瑟,該命令於4月10日由布拉德利簽署。

    (被解職歸國後的麥克阿瑟)

    1973年12月3日《時代》雜誌的一篇文章援引杜魯門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話說:我解除他(麥克阿瑟)的職務是因為他不尊重總統的權威。我解僱他不是因為他是個蠢貨,雖然他是,但這對將軍來說並不違法。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中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人會坐牢。“

    杜魯門因與國會溝通後而對麥克阿瑟進行了解職,導致了美國一場憲法危機和一場公眾爭議。民調顯示,大多數公眾不贊成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決定。到1952年2月,也就是將近9個月後,杜魯門的支援率已經下降到22%。截至2014年,這仍然是歷任總統民調支援率最低的記錄。由民主黨人小理查德·羅素主持的參議院聯合委員會調查了麥克阿瑟的解職原因,它的結論是,“罷免麥克阿瑟將軍是在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範圍內,但當時的情況對民族自豪感是一種衝擊。”

    (麥克阿瑟和家人重返菲律賓)

    綜上所述,麥克阿瑟太過於高調,任何美國總統都無法容忍他的行事風格,因為他的性格看起來是不容易控制,而且還可能會有以下克上的風險。這是美國的文官體系無法容忍的,很容易動搖美國的三權分立的立國基礎,讓美國出現軍政府的苗頭。麥克阿瑟的解職也就成為了他與美國總統爭奪軍權失敗後的必然結果,誰也無法挑戰美國的立國基石。

  • 6 # 青巖談書

    青巖來答

    美國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名門之後,美國陸軍中將阿瑟·麥克阿瑟之子。1903年,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1906年,在其父親的引薦下成為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從此開始平步青雲。曾歷任西點軍校校長、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陸軍參謀長、受菲律賓元帥軍銜、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日本的太上皇)。就是這樣一個風雲人物,曾經為了美國的征戰半生的老兵為什麼在朝鮮戰爭中,折戟沉沙。為什麼在1951年4月11日,被美國總統杜魯門以一種近乎羞辱的方式,解除了所有的職務。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44年4月12日突然去世了。副總統哈里·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其上任以後一改羅斯福對蘇聯採取的包容政策,施行所謂“杜魯門主義”,開始在國際上公開打壓蘇聯。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1949年3月18日,美國與西歐12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0年,為了分散北約在歐洲方面對蘇聯的鉗制,為成立“華沙公約組織”爭取時間,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同意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出兵統一朝鮮半島的請求。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戰爭全面爆發。6月27日,朝鮮人民軍即攻佔了大韓民國首都漢城。7月5日,美陸軍25師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7月20日朝鮮人民軍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則佔領了晉州。8月初,朝鮮人民軍將韓國國方軍和美陸軍25師,包圍在了釜山以東狹小的範圍內。

    美軍在仁川登陸

    8月6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臨危受命,帶領“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的“蜂腰之地”仁川登陸。麥克·阿瑟不愧為二戰名將,在仁川登陸的聯合國軍,成功的將朝鮮人民軍截成兩段。1950年9月22日,陷入“聯合國軍”包圍的朝鮮人民軍主力,不戰自潰。1950年9月28日,“聯合國軍”成功奪回漢城,麥克阿瑟的聲望達到巔峰。

    自仁川登陸以後,因戰事進展極其順利,美國政府也有點“飄”了。1950年9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總統杜魯門都同意了麥克阿瑟繼續進軍的建議,但尚存有一絲理智的杜魯門總統向麥克阿瑟傳達了自己的意見:“可以越過三八線,但要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和蘇聯或者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行動。一旦接觸蘇聯和中國軍隊,立刻脫離接觸。在接近中國邊境的地方,只能動用韓國軍隊。聯軍不得進入中國和蘇聯任何領土。”9月30日,周恩來總理發表演說,對美國政府提出嚴重的警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生性桀驁不羈的麥克阿瑟怎麼會把杜魯門的話放在心上,他曾對部下表示:“如果遭遇中國軍隊,就把他們碾碎。”

    美國總統 哈利.杜魯門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本文的另一個主人公,美國時任總統哈利.杜魯門。哈里·杜魯門美國第33任總統,出生於一個美國貧民家庭。1917年,杜魯門曾在美軍第35師60旅129野戰炮團任連長。1918年,隨軍開赴法國與德國作戰。1919年退役後開始從政。1934年,當選密蘇里州民主黨參議員。1948競選成為美國第33任總統。其實杜魯門與麥克阿瑟還有一點私人恩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爆發以後,有許多陷入貧困的一戰老兵露宿在華盛頓市中心,抗議美國政府沒有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發放500美元退伍金。而美國總統胡佛則將鎮壓老兵的任務交給了麥克阿瑟,趾高氣揚的麥克阿瑟與囂張跋扈的巴頓帶著憲兵開著坦克直接搗毀了老兵們居住的“請願村”。不過這個過程非常血腥,刺刀捅死好幾個老兵,傷了好幾百,老兵們是被驅散了。不幸的是未來的總統杜魯門也在請願者的隊伍中,人們一直不知道

    杜魯門為什麼一開始就對牛氣沖天麥克阿瑟“不感冒”,其實原因就在這裡。杜魯門在日記曾這樣寫道:“我真的不明白,羅斯福為什麼不把溫賴特調回國,讓麥克阿瑟去當烈士呢?如果我們得到的是溫賴特,那將是一名真正的將軍和戰士,而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麼一名話劇演員式的騙子。令人難以思議的是,一個造就出像羅伯特·李、約翰·潘興、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這樣偉大人物的國家,竟也造出了像巴頓和麥克阿瑟一類人物”。

    向中朝邊境進發的美軍坦克

    得到總統授權的麥克阿瑟開始命令軍隊開過三八線,對朝鮮人民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10月19日美軍佔領平壤,戰線被壓制在中朝邊境的地帶。麥克阿瑟對杜魯門總統的意見,直接選擇了無視。美軍士兵開始出現在了中朝邊境,美空軍飛機開始對中國邊境城市安東、臨江進行了轟炸。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談。

    得知麥克阿瑟的過激行為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也開始坐不住了。他得到情報,中國政府為了應對麥克阿瑟的嚴重挑釁,已經將二野主力9兵團調往中朝邊境,大戰一觸即發。1950年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偕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雷德、陸軍部長費朗克·佩斯、無所任大使菲利普·傑賽普、總統特別顧問艾夫里爾·哈里曼、助理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太平洋艦隊司令阿瑟·雷德福等,從華盛頓飛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島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美軍在朝鮮作戰"最後階段"採取的戰略和中國出兵的可能性,進行會談。在會議中,杜魯門曾明確表示出了對中國參戰的擔憂。但麥克阿瑟向杜魯門表示:"我認為中國介入的可能性極小。我們不能在猶豫,中國在滿洲的兵力不會超過30萬,其中在中朝邊境的不會超過15萬人。如果中國人越過鴨綠江,他們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以他們的戰鬥力,將會受到美軍的毀滅性打擊。我保證所有的抵抗都將會在感恩節前結束。在聖誕節前將,第八集團軍就會撤回日本,美國第二、第三師和聯合國其他部隊組成的第十軍,將會完成佔領任務。”

    威克島會談後,杜魯門的擔憂已被徹底打消。17日,杜魯門為了給自己競選連任造勢,在舊金山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麥克阿瑟告訴過我朝鮮的戰鬥情況……我堅信這些部隊不久將恢復全朝鮮的和平"。美國民眾深受鼓舞,全國洋溢在勝利的氣氛當中。

    但麥克阿瑟真的像他保證的那樣有把握嗎?

    不不不,其實麥克阿瑟根本就是在搪塞杜魯門。別看麥克阿瑟已經70歲了,但骨子裡確驕傲的很。他對杜魯門總統說的話,完全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在他眼中,去了解中國軍隊的底細,研究中國軍隊的戰法完全沒有必要,美軍只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就會輕易的碾碎所有的中國軍隊。最好中國馬上出兵才好,如果自己只是佔領朝鮮,功勞還是有點小。倘若自己能夠帶領美軍幫蔣介石把中國奪回來,說不定自己就能憑藉此功,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

    志願軍總司令 彭德懷元帥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人民的要求,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參戰部隊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在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重挫了“聯合國軍”的進攻勢頭。(美軍騎八團基本被全殲)。遭遇失敗的麥克阿瑟根本就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已經出兵朝鮮,儘管在朝美軍已經從戰俘口中得知這次遭遇的對手番號為志願軍39軍,但他覺得就算中國人參戰,也不足以對美軍形成威脅。

    1950年11月9日,麥克阿瑟準備發動"最後的攻勢",計劃以駐漢城的美軍第25師和新到朝鮮的土耳其旅、英軍第29旅協同美軍第8集團軍在西線由清川江北上。命令新到朝鮮的美軍第3師協同美軍第10軍在東線經長津湖西進,兩軍在江界以南武坪裡會合,再向北推進。察覺美軍異動的志願軍,採取誘敵深度的計策,成功的將美軍引向了自己所預設的伏擊圈中。11月24日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集結6個軍的兵力,在清川江圍攻了美軍第8集團軍。在東線,志願軍第9軍團突襲了美軍第10軍。12月3日,麥克阿瑟命令在東西兩線都遭遇重創的美軍,放棄平壤,向三八線附近撤退。此役,韓國國防軍第7師、第8師以及土耳其旅一部,美軍第2師、第7師、第25師、騎兵第1師、陸戰1師都遭遇重大打擊,共損失士兵3.6萬人、火炮1000餘門、汽車3000輛、坦克裝甲車200輛。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陣亡。

    1950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朝鮮人民軍(共9個軍)利用美軍剛剛大敗士氣低落這一契機,主動向在三八線駐紮的美軍發動進攻。這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心慌意亂,已經喪失掌控局勢的能力。接替沃克執掌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將軍成為美軍的實際掌控者。 經志願軍和人民軍兩天一夜的穿插追擊,至1951年1月2日,漢城以東的南朝鮮軍潰逃,使漢城地區的10餘萬"聯合國軍"處於被中朝部隊從右翼實施深遠包圍,在漢江以北背水作戰的危險境地,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就此下令放棄漢城。此役美軍退守三七線,丟失了韓國首都漢城,損失士兵19000多人。

    正在敗退的美軍部隊

    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連串打擊下,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心氣高傲的麥克阿瑟,根本不能冷靜的面對自己的失敗。面對國內民眾與英法等盟友的激烈指責,麥克阿瑟將自己的失敗,全部歸咎於美國政府對他的掣肘。當杜魯門總統發電向質詢時,麥克阿瑟所回的電文全部都在推卸責任,言辭之間隱約已經矛頭對準了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艾奇遜看到電文以後曾表示:“無需任何證明,我完全相信這位將軍的桀驁不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而且對其總統的意圖基本上不尊重”。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表現出來的強大力量,震驚了蘇聯高層。斯大林認為如果蘇聯這時候能夠對志願軍施以援助,必能將美國人死死的拖在朝鮮戰場。這將會極大減輕蘇聯在歐洲方面承受的壓力,加速恢復其國民經濟,醫治了二戰的創傷。二次戰役以後,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蘇聯政府以有償購買的方式,向志願軍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56個步兵師裝備,在陸軍的戰鬥序列之外,蘇聯還提供了10個鐵道兵師、101個獨立高射炮營、5個野戰炮師、2個火箭師、6個坦克師、10坦克團、28個空軍師的裝備)

    哈利.杜魯門總統本來認為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將會是自己競選連任最大的籌碼。就在勝利在望的時候,是麥克阿瑟把美軍士兵派到了中朝邊境上,是麥克阿瑟讓美國空軍轟炸了中國的安東,是麥克阿瑟把志願軍招來的,這一切都是麥克阿瑟的錯。現在連斯大林也摻和進來,想要戰勝得到蘇聯援助的志願軍更是難上加難。杜魯門已經看得很清楚了:無論是朝鮮人民軍入侵韓國,還是志願軍入朝作戰,背後都有蘇聯人的影子。這一切都是蘇聯人玩的鬼把戲,其目的就是為了轉移美國人的注意力,在歐洲遏制蘇聯的擴張,才是現在的首要任務。應該把朝鮮戰爭當作一場區域性戰爭,結束的越早越好。

    美軍三星上將李奇微

    在長期的對峙過程中,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察覺到中朝軍隊第一線兵力不足、物資供應已經出現困難。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韓國軍第1、第3軍團,共23萬人。採取互相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戰法,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在隨後的戰鬥中,志願軍雖然在橫城反擊戰中,殲敵1.2萬餘人。但在美軍強大進攻勢頭下,仍然被迫逐步向北轉移。1951年3月21日,看到取勝希望的麥克阿瑟,再次向華盛頓致電,要求擴大指揮許可權,增派兵力。但杜魯門對此沒有理會。

    1951年4月初,李奇微指揮的部隊與志願軍在三八線附近,形成了僵局。杜魯門與其幕僚覺的時機已經成熟,隨即著手準備釋出總統宣告,隱晦尋求停戰談判的途徑和辦法。

    在透過特殊手段得知杜魯門總統企圖釋出宣告,尋求以和平手段解決朝鮮爭端時,麥克阿瑟勃然大怒。在他眼中什麼國際政治、什麼國家利益,都沒有軍人的榮譽重要。就在美軍以經取得優勢的情況下,杜魯門想要放棄這一切,直接與志願軍何談,在他這就通不過。為了把戰爭持續下去,為了攪黃杜魯門的計劃,麥克阿瑟邁出了最危險的一步。(以軍事將領的身份干涉美國的外交政策。)麥克阿瑟以駐韓聯合國軍司令的名義釋出了一條未經杜魯門授權的宣告,這個聲明暗含了如果志願軍不接受宣告提出的條件(退出戰爭),美軍就會封鎖中國沿海,甚至動用“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英國、法國政府向杜魯門發出照會,嚴重抗議美國人未經他們允許便隨便發表聯合國宣告,並且譏諷美國究竟是杜魯門政府說了算還是麥克阿瑟說了算。

    一再受辱的杜魯門總統,再也忍不住怒火,直接把桌子上所有的東西,都扔到了地上。杜魯門的幕僚曾表示“這位聯合國軍司令官簡直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有效的辦法讓總統勃然大怒了”,麥克阿瑟的宣告讓杜魯門所有周密的停戰準備化為枉然。

    1951年3月21日,杜魯門總統在白宮召集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馬歇爾將軍和參聯會主席會議布萊德雷上將,確表示將解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所有人都沒有反對。為了防止麥克阿瑟提前得知命令以後,會做出過激的行為。4月11日,杜魯門總統突然宣佈:“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有關正式職守的問題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援美國政府的政策和聯合國的政策。根據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責任,以及聯合國特別委託我的責任,我已決定更換遠東統帥。因此我免去麥克阿瑟的各項指揮權,並已任命馬修·B·李奇微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 7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因為麥克阿瑟想擴大戰爭範圍,甚至要轟炸中國本土,可以說在很多問題上與杜魯門有衝突。

    當時的美國戰略重心是在歐洲,而朝鮮戰爭已經牽扯到美國太多的力量,所以杜魯門在中國介入戰爭後,就已經有打算結束戰爭了。

    而麥克阿瑟就是一個單純的軍人,並且還是一個很倔的軍人,他只想怎麼打贏戰爭,而為了打贏,他就要求杜魯門授予他更大許可權,比如轟炸中國本土、讓蔣介石組織軍隊參加朝鮮戰爭,甚至麥克阿瑟還在沒有與杜魯門商量的情況下就自己宣佈要用原子彈轟炸中國。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這一系列行為感到很頭疼,曾經多次勸說麥克阿瑟要與政府的政策一致,但威望不夠的杜魯門根本就管不了麥克阿瑟,麥克阿瑟也根本就不想聽杜魯門囉嗦。

    於是杜魯門採取了對麥克阿瑟來說很侮辱的解職方式,就是杜魯門直接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宣佈將麥克阿瑟解職,而此時麥克阿瑟還不知道呢。

  • 8 # 職場觀察記

    麥克阿瑟整天跟總統杜魯門對著幹,在他眼裡,功勞都是自己的,錯誤都是政府的,杜魯門能不辦他嘛!

    麥克阿瑟,美國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區陸軍最高長官,就是由他率領美軍一步步的攻城略地,最後殺入日本本土的。在日本投降的當天,他代表美國政府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之後他成為日本至高無上的王。

    (年輕時的麥克阿瑟)

    摩羯座的阿克阿瑟為人十分桀驁不馴,在佔領日本之後,他就迅速派兵搶在蘇聯人前面佔領日本全境。而當時蘇聯人才剛剛拿下千島群島和北方四島,正準備登陸北海道呢。結果駐日美軍卻不讓蘇軍入境。

    根據之前美蘇的約定,美國和蘇聯將以北緯38°線為界,38°線為界以北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由蘇軍受降和佔領,以南的地區則由美國佔領,而蘇聯也是按照這個約定執行的。朝鮮半島就是由美蘇兩國以北緯38°線為界,南北分別佔領的。

    其實按照當時蘇軍的進度,完全可以搶找美軍前面拿下整個朝鮮半島,但是由於與美國約定了受降範圍。因此蘇軍在抵達北緯38°線為界後就停止了在朝鮮半島上的推進,將半島南部讓給了美國人。

    可是正當蘇聯人要進入日本本土時,卻遭到麥克阿瑟的拒絕。並且麥克阿瑟拒絕蘇軍入境的決定是擅自下達的,沒有經過美國政府的同意。

    麥克阿瑟作為一個軍人,他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日本是美國士兵用鮮血打下來的,憑什麼就拱手送給蘇聯人。

    為此,蘇聯人跑到美國政府面前去告狀,要求美國人執行雙方的約定。但讓蘇聯人想不到的是,美國政府竟然指揮不動麥克阿瑟。

    由於麥克阿瑟當時風頭正勁,是結束二戰的美國英雄,並且當時日本剛剛投降,需要有人去穩住大局,因此杜魯門選擇眼下這口氣,默認了麥克阿瑟的行為。

    當然,這家事兒上最無奈的則是蘇聯人。由於美國政府拿麥克阿瑟無能為力,蘇軍也不敢和美軍硬拼,於是斯大林最後放棄了佔領日本的想法。

    (紅色的線是美蘇約定的分界線,黃色的線則是實際分界線)

    在佔領日本之後,麥克阿瑟開始對日本的一些列改革。他不僅全面推動了日本的民主化,還頂住了國內的壓力,沒有徹底拆除日本的工廠,為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工業設施。除此以外,他還調集糧食賑濟災民,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戰爭初期北朝軍隊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將南韓政府圍困於釜山一隅之地,韓國政府緊急向美國求救。於是杜魯門立調駐日美軍救援南韓,並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在接到任命之後,麥克阿瑟突然再度擅做決定,他於開戰之前前往臺灣,會見了蔣介石,並相約協防颱灣。之後麥克阿瑟返回日本,開始籌劃入朝作戰事宜。

    (麥克阿瑟和蔣介石)

    針對來勢洶洶的北朝軍隊,麥克阿瑟並沒有選擇直接登陸釜山,他率軍繞到北朝人民軍身後,從朝鮮半島西海岸的仁川地區登陸,直接繞到北朝軍隊後方,將北朝軍隊攔腰截斷,北朝迅速潰不成軍。

    (麥克阿瑟指揮仁川登陸)

    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杜魯門擔心膽大妄為的麥克阿瑟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兒,於是要求召見麥克阿瑟。但麥克阿瑟居然藉口公務繁忙,不能回華盛頓與杜魯門相見。於是杜魯門只能前往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島與麥克阿瑟見面。

    在交談過程中,杜魯門一再強調,朝鮮戰爭是一場“有限戰爭”,他責令麥克阿瑟不準將戰爭擴大化,不準挑釁中國,要極力避免中蘇參戰。

    但是麥克阿瑟作為一個無腦軍人,根本不會去體會政治家的想法,他極力主張直接拿下中國,並派遣飛機進入遼東地區,最終迫使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到1951年1月8日,經過三次戰役,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由鴨綠江邊擊退回三八線附近。為此麥克阿瑟竟然喊出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話,實在是任性至極。

    由於麥克阿瑟在戰場上屢遭失利,他的行為令杜魯門越來越不滿。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援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由李奇微接任。

    不過雖然被撤職,但是麥克阿瑟在日本和美國都受到了空前的歡送和迎接。在返回美國後,他在國會發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演講。

    (麥克阿瑟在國會發表演講)

    1951年6月25日,為了表彰麥克阿瑟的卓越功績,美國國會專門為他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這面勳章上鐫刻著他的肖像和一段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

  • 9 # 老蟲

    麥克阿瑟這個人,有點花花公子的形象。他出生豪門,名聲顯赫,深居高位,但是能力有限。他還喜歡誇誇其談,沽名釣譽。自己整出一套亞洲威脅論,與當時美國的政策有衝突。他脾氣不好,剛愎自用,與當時總統杜魯門十分不友好。他總覺得自己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資格老,沒人能控制得了他。結果,麥克阿瑟在一次次的作死過程中,被總統杜魯門解除了所以職位。

    一、麥克阿瑟的出身

    麥克阿瑟出生於一個軍人的家庭,他的父親老麥克阿瑟是一名中將。在父親的影響下,他考入了西點軍校,隨後參加了一戰。在1919年,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後來長期擔任陸軍參謀長一職。

    1941年,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西南太平洋戰場的戰爭。但是,由於麥克阿瑟指揮失誤和處置失當,導致駐菲律賓的美軍空中防禦被日軍摧毀。

    隨後,日軍向孤立無援的巴丹半島的美軍基地發起攻勢。美國政府害怕麥克阿瑟被俘,有損美國形象,緊急命令麥克阿瑟撤回美國本土。但留在當地的75,000名美軍和菲軍,被迫向日本投降,這是麥克阿瑟一生中最大的恥辱。

    雖然麥克阿瑟打了敗仗,但是人家有後臺,嘴又能說,這點事對人家也沒什麼影響。轉眼到了第2年,麥克阿瑟就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1945年1月,麥克阿瑟為了找回當年失去的顏面,選擇從菲律賓馬尼拉登陸,成功收復巴丹半島,隨後開始對日軍進行反擊。

    1945年8月,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盟軍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重建工作。9月2日,麥克阿瑟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這是麥克阿瑟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二、麥克阿瑟被解除一切職務

    麥克阿瑟被解除被撤職的直接原因,是在朝鮮戰場上失利。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因為這件事不斷的爭吵。在麥克阿瑟的強烈堅持下,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半島局勢急轉直下。麥克阿瑟在仁川取得了巨大勝利,他也被吹捧成天才的軍事指揮官。

    這時,杜魯門為了分享勝利的果實,甚至親自飛往太平洋戰場,與麥克阿瑟進行了“親密”的會談。麥克阿瑟還吹噓,能在聖誕之前結束戰鬥。

    但是,隨著志願軍的加入,美軍被重新趕回了三八線,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麥克阿瑟的聖誕攻勢也成為了笑柄。

    這時,杜魯門和麥克阿瑟開始扯皮推諉。杜魯門指責麥克阿瑟不遵守制定的方針,而麥克阿瑟強調自己組織了美軍撤退,又指責杜魯門不能批准他的全面戰爭計劃。

    隨著戰爭的繼續,美軍已經難以扭轉戰局。杜魯門為了尋找替罪羊,推卸戰爭失敗的責任。於是,桀驁不馴的麥克阿瑟,也就成了杜魯門的囊中之物。

    1951年4月11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正在東京的官邸中準備用餐。突然從無線電廣播中,聽到自己被解除了聯合國軍司令官、駐日盟軍總司令、美軍遠東司令官、美陸軍司令官等所有職務。

    這讓麥克阿瑟感到極其震驚,因為他還沒有接到正式的解除命令,而廣播中就已經將這件事報道出來。可見杜魯門是先向媒體釋出,再通知麥克阿瑟,這就是成心要羞辱麥克阿瑟啊。而麥克阿瑟是在一個小時之後,才接到杜魯門的正式解除命令。這裡面的玄機,不多贅言。

    三、麥克阿瑟解除職務的深層原因

    1、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私人恩怨

    其實,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矛盾由來已久。杜魯門是美國東部財團利益的代表人,而麥克阿瑟是美國中西部財團利益的代表。美國東部財團以華爾街為中心,華爾街又以摩根財團為首,他們主張將利益放在西歐,透過援助西歐來擴張自己的實力。杜魯門一直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和杜魯門主義,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推行集體安全政策。

    而中西部以芝加哥財團為首,他們歷來都反對摩根等東部財團,對聯邦政府的控制。他們對外主張孤立主義,反對歐洲談判在西歐大發戰爭財。而麥克阿瑟由於個人經歷,他多次指揮遠東戰場以及戰後日本的重建工作。因此,他特別反對歐洲中心論,他認為將來世界的中心應該在亞洲,要把注意力轉移到亞洲來。

    早在1945年,麥克阿瑟就抱怨,他很難從美國政府“得到及時而富有諒解的回答”。他強調管制日本的政策,應由他在東京制定,而不是杜魯門在美國華盛頓制定。他還指責杜魯門,事前沒有和他商議,就發表政策宣告,給他製造了很多麻煩。

    而杜魯門也抱怨麥克阿瑟,未經請示就發表各種宣告,令人難堪,而且影響了美國在國內外的立場。二戰後,杜魯門進行了大幅度的裁軍,削減軍費,以及軍工轉產。使得麥克阿瑟指揮的部隊由30萬人,下降到10萬。而且經費減少,物資也是二戰中的過失貨,麥克阿瑟對此大為不滿。

    由於兩人積怨太多,麥克阿瑟一直待在東京,拒絕杜魯門的回國召見。直到道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和麥克阿瑟都未曾謀面。

    2、擴大戰爭與區域性戰爭的矛盾

    美國的外交政策始終是歐洲第一,亞洲第二。而且,美國控制西歐,就是為了遏制蘇聯的擴張,以達到稱霸全球的目的。但是美國在朝鮮戰場上,軍事實力遭到大量消耗,但他的對手卻不是蘇聯。因此,美國急於結束這場戰爭,美國不能陷入朝鮮戰爭,而眼看著蘇聯在一旁養精蓄銳。

    美國的計劃是在朝鮮戰場上,打一場區域性戰爭,而麥克阿瑟卻一意孤行,將東方大國拉入了戰場。這不但擴大了戰局,而且對當時的國際局勢十分不利。

    以英國為首的這些美國主要盟國擔心,如果美國在亞洲大幹一場,會不會把東方大國逼到蘇聯那邊去。而且,英國人在一戰期間,就和麥克阿瑟有過相當不愉快的交往,他們對這個我行我素的盟軍總司令感到不信任,英國害怕會被再一次拉入戰爭之中。

    因此,英國代表盟國多次與杜魯門會談,要求美國不要擴大戰爭,力求利用政治途徑來解決戰爭問題。杜魯門為了不失去西歐這些盟友,也多次表示美國不會擴大戰爭,也不會放棄在歐洲所承擔的義務。

    而麥克阿瑟卻要在半島地區大幹一場,不僅要武力解決半島戰爭,甚至還要將戰爭擴大化,作為配合老蔣反擊的有力支援。

    3、麥克阿瑟的自作主張

    麥克阿瑟多次擅自發表宣告,甚至叫囂著要改變朝鮮地區的戰爭限制,他要把軍事行動擴大到東方大國的沿海以及內陸。

    麥克阿瑟甚至還跑去臺灣和老蔣見面,並和老蔣達成了讓臺軍進入朝鮮戰場的協議。這引起了韓國總統李承晚的不滿,他多次向杜魯門表示抗議。

    對於麥克阿瑟的自作主張,杜魯門還專門下達了一份禁令,禁止全體官員發表有關國家對外政策的任何宣告。雖然這個命令面向所有部門下達的,但它實際上就是針對麥克阿瑟的。但是麥卡瑟不僅不同意杜魯門的政策,而且還公開製造麻煩,還威脅杜魯門必須接受他的建議,否則會發生“殘酷的事情”。

    1951年3月,美國當局通知麥克阿瑟,他們決定在3月24日發表宣告,表示願意以三八線為基礎,解決朝鮮問題。

    但是,麥克阿瑟卻搶先發表宣告,說聯合國決定軍事行動擴大。麥克阿瑟這樣的行為,引起了盟國對美國的懷疑,拆了杜魯門的臺,使杜魯門陷於尷尬的境地。杜魯門忍無可忍,在4月11日,宣佈了撤銷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

    總結麥克阿瑟被解除職務,只能說明他在政治上太過於單純。他把政治和軍事混為一談,他不明白軍事是服務於政治這一基本原則,他始終認為軍事上取得的勝利,也就等於政治上的勝利。他這種人其實沒什麼大本事,但卻不自知,總以為自己才是對的。他的所作所為,看起來特別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心搞怪破壞,無非就是想贏得別人的注意。這種看似自大的人,背後其實是深深的自卑。這跟他以前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成就,離不開關係。也許,在他的骨子裡,他都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所以,他才拼命想證明自己,但他確實沒有這個實力,很可悲。

  • 10 # 戰無不勝的心星相圖

    作為美國五星上將的麥克阿瑟將軍,曾經在太平洋戰場上橫掃日本聯合艦隊,朝鮮戰場上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在美國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但是邁克阿瑟切怡1951年4月11日,被杜魯門總統突然解除職務。聯合國軍總司令的位置為李奇微中將接替。

    大名鼎鼎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宣佈突然解除職務,一點臉面都不給。麥克阿瑟究竟做錯了什麼嚴重得罪總統的事情呢?

    總統杜魯門本來可以讓邁克阿瑟有一個臺階下,讓他主動申請辭職,保全一下這位曾經的常勝將軍的臉面。但是布魯門總統就是決意一點面子都不給他。

    有人認為麥克阿瑟自恃戰功,有時傲慢犯上,令杜魯門不悅,這是一方面。

    事實上,邁克阿瑟確實犯了嚴重的戰略性的錯誤。他錯誤的估計了對手中國的頑強的作戰能力。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參戰,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指揮,讓麥克阿瑟指揮下的聯合國軍傷亡慘重,讓他提出的“聖誕節前結束戰鬥”成為一句空話。

    美軍在戰爭上嚐到大失敗的味道,作為在朝鮮美軍的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責任重大。但是接下來麥克阿瑟犯了更加致命的狂妄症。

    麥克阿瑟一再叫囂,要用核武器轟炸中國,並堅持要杜魯門總統同意臺灣蔣介石的軍隊參戰。這個瘋狂的舉動傷害了總統。因為這麼操作就不是區域性戰爭,就變成全面和中國並和蘇聯作戰,這樣就超出了杜魯門和白宮政府的戰爭承受紅線。

    麥克阿瑟以前和日本侵略者打仗,只要能打勝仗,他怎麼打都行美國人民都支援,原子彈也可以在日本投放,因為日本是侵略者。

    但是在朝鮮就不同,現在美國是侵略者,如果戰爭損失過大,會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美國的財團更加不同意,弄不好會讓總統下臺。

    麥克阿瑟放出這些言論有綁架總統的意圖,也想推脫自己指揮戰爭失敗的責任。

    所以杜魯門總統下定決心撤換他,並且一點面子也不給。

    這一點,我們中國的偉人毛主席有超人的戰略眼光,完全看清楚美國的戰略弱點,所以毛主席說,“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

    現在回過頭看,毛主席確是千古偉人!

  • 11 # 史無止境

    麥克阿瑟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曾獲十字軍功章,任過3年的西點軍校校長。1930年起,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後任駐菲律賓陸軍元帥、遠東武裝部隊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盟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戰後任美國駐日本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1880~1964年),是一位卓有功績的資產階級軍事家,美國五星上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的序幕。不久,日軍就佔領了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大片地區,並繼續擴張。1942年3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將太平洋戰區分為兩個獨立戰區,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南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針對海洋地區作戰的實際情況,採用“跳蛙戰術”,取得一系列勝利逐步收回了被日軍佔領的領土。所謂“跳蛙戰術”,就是透過佔領前方基地,有計劃地測算轟炸機前進路線,轟炸機必須在同等距離的戰鬥機掩護下進行戰鬥。每前進一個階段,都以一個機場為目標,作為第二個程序的墊腳石。當航空線向前推進時,在新建的基地空軍掩護下海軍又獲得了新的海上交通線。這樣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地向前延伸,就如同跳蛙在前進。麥克阿瑟的“跳蛙戰術”幾乎貫穿整個西南太平洋戰爭的始終,成為他指揮西南太平洋戰爭的主體戰術。

    麥克阿瑟在戰術運用上的另一特點,是善於以假象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每當選擇好攻擊目標以後,便想方設法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調動敵軍或似攻非攻,或聲東擊西,敵軍一旦入甕,則立即大刀闊斧地去奪取預定的攻擊目標。抽“薪”斷“糧”,這又是麥克阿瑟戰術運用上的另一個特點。戰爭,不但是將謀兵勇的較量,也是軍備物資的競賽,誰有了雄厚物資作後盾,誰就有了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麥克阿瑟在指揮西南太平洋戰爭中,就很注意打擊和切斷日軍的增援和補給線。1950年6月,北韓戰爭爆發,美國即將駐日本的第8集團軍調到北韓,進行武裝干涉。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也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大舉入侵北韓,並在北韓人民軍的後方實施了一次冒險的兩棲登陸。登陸地點選擇在仁川,其目的是切斷北韓人民軍的補給線,把北韓人民軍圍困在他的登陸部隊和第8集團軍釜山環形防線之間,減輕北韓人民軍對釜山防線的壓力,並迅速奪取漢城。

    麥克阿瑟雖然取得了仁川登陸的成功,但此後在北韓戰場上卻顯得無能為力,正如美軍參謀長所說的那樣,他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因此,時隔不到一年,他所指揮的侵朝美軍,即被華人民志願軍和北韓人民軍打得一敗塗地。美國政府不得不於1951年4月9日作出決定,撤銷麥克阿瑟在北韓戰場上的一切指揮權。從此,麥克阿瑟便結束了他50餘年的軍事生涯。

  • 12 # 諶人

    傲慢狂妄,目空一切,剛愎自用,我行我素,這就是麥克阿瑟。

    有意思的是,麥克阿瑟的作派與今天的特朗普極其相似。不同的只是;麥克阿瑟不是極品,還有一個人能輕易懲治他,而特朗普卻沒有此顧慮。

    麥克阿瑟為何被解職?

    第一,挑戰美國的憲政,干預美國國家政策,挑戰美國總統的權威。

    當時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歐洲防禦,防止蘇聯顛覆滲透。亞洲不是重點,美國只想在北韓打一場區域性有限戰爭,恢復美蘇在北韓38線的分割槽軍事管制狀態即可。

    麥克阿瑟打仗上癮,要拉臺灣參戰,要用核武器懲治不知天高地厚的紅色中國,要把北韓戰爭無限擴大,蘇聯敢跳出來,就讓蘇聯也滅亡。

    1951年3月,麥克阿瑟與西班牙、葡萄牙駐東京外交官交談,表示了他的這些想法。談話內容被情報部門監聽記錄送交了杜魯門總統,杜魯門勃然大怒;①,這是麥克阿瑟對他的“背叛”。他曾反覆給麥克阿瑟指示,不要和中國發生戰爭,不要去挑釁蘇聯,而麥克阿瑟也點了頭,他可把總統耍了。②,麥克阿瑟向盟國傳遞美國要用軍事打擊中蘇,全面捲入大戰,這是越權且發出的危險錯誤資訊,真是無法無天,必須讓他閉嘴。

    次月,麥克阿瑟被解除了一切職務。解職的理由是;“麥克阿瑟不能在他所擔任盟軍總司令職責上更好地完全服從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決策”。

    第二,麥克阿瑟把戰區司令權力用到了極致,引發普遍不滿。

    憑藉西點軍校校長輩分,麥克阿瑟從不把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那些後輩學生放在眼裡,他們不敢給他發指令,只能謙卑提建議。麥克阿瑟執意要“仁川登陸”,引來上峰反對,但擰不過他,他搞了,並獲得成功,更加趾高氣揚,更不理睬那些躲在五角大樓裡的“弱智”。後來不過癮又搞了“元山兩棲登陸”,純粹浪費軍事資源。

    麥克阿瑟還對杜魯門傲慢無理。1950年10月,杜魯門欲召麥克阿瑟回國討論北韓局勢,他以戰事緊不能脫身拒絕。杜魯門被迫飛到太平洋威克島與他會晤,麥克阿瑟穿作戰便服叼著菸斗見了總統,談完了謝絕與總統共進午餐,匆匆飛走。總統隨行人員提醒杜魯門注意麥克阿瑟的舉止,杜魯門憤憤的說;“我知道,那個滾蛋居然沒有向我敬禮”!

    麥克阿瑟為何如此?他認為總統會見他是在為選舉作秀造勢,他懶得理睬!

    第三,麥克阿瑟打了敗仗。被同行落井下石。

    他沒有兌現快速把星條旗插到鴨綠江邊,讓(美軍)孩子們回家過聖誕節的承諾。美軍潰敗,主要干將沃克中將也死於戰場。五角大樓裡的將軍們藉機洩憤,支援總統撤麥克阿瑟職務。

    杜魯門曾經下令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是絕對的狠角色!他沒有讓麥克阿瑟主動辭職,而是直接簽署瞭解職令。而且,在麥克阿瑟渾然不知情況下,已將解職訊息向全國公開廣播。

    麥克阿瑟從澳洲“保護者”、菲律賓“解放者”,日本“太上皇”、南韓人民的“救星”突然淪為庶人,可謂大喜大悲。這是否應證了物極必反!有興趣可等著看,特朗普是否會殊途同歸?

  • 13 # 行雲流水1437995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出生于軍人家庭,軍人家庭背景從小薰陶了他。他從小立志成為將軍,他高中畢業後考進著名的西點軍校。

    麥克阿瑟是西點軍校的驕傲!他創造的諸多第一至今尚無人打破。麥克阿瑟考進西點軍校時是第一名,畢業時還是第一名。以致於畢業後軍銜比同期學生高一級。這一點中國國內的黃埔軍校一期生蔣先雲與其類似。

    美西戰爭後遠東的菲律賓被美國佔領,加之其當時不安的政局,許多初出校門的西點畢業生就被送到菲律賓歷練。麥克阿瑟第一站也是在菲律賓度過的。

    和平年代軍人的生活是很平淡的,軍人的輝煌是在戰場!麥克阿瑟恰好趕上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後來的北韓戰爭,也正是在戰爭中才脫穎而出。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選擇加入,領軍的將領是潘興將軍。麥克阿瑟自出校門後春風得意,是時已是著名的彩虹師師長。回國之後的麥克阿瑟步步高昇,從最年輕的准將、少將,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到1930年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麥克阿瑟在卸任陸軍參謀長後退出現役,被菲律賓應聘任菲律賓元帥(那時的菲律賓是美國的海外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不久就在全球瀰漫,日本人偷襲馬尼拉,致使駐馬尼拉的守軍全部投降。遠在美國的馬歇爾派出潛艇從危難中救出了昔日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等多人,為美國多少挽回了一些顏面。但不幸的是美國的幾名中將和少將還是被日本人俘虜,麥克阿瑟在登上潛艇的時候遠望馬尼拉,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隨著日本人的步步緊逼,麥克阿瑟被趕到了澳洲後才站穩了腳跟。美國隨後成立了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麥克阿瑟為司令官,負責對日本人的反攻。

    麥克阿瑟在其後的對日作戰中,採取"蛙跳戰術"越過日本人控制的島嶼。封鎖日軍的一切供給,致使日軍缺衣少糧,武器潰乏,最終又回到了他失敗的起點馬尼拉。二戰結束時,麥克阿瑟率領美軍進駐日本,迫使日本天皇籤屬了投降協議。

    其後的老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在仁川登陸打退了北北韓金日成的進攻。華人民志願軍秘密進入北韓後打的美軍丟灰卸甲,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成為唯一一位被解職的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被解職應該說是必然!當初金日成率領北北韓軍隊南下打過三八線,美國政府的意思是維持原狀,推進到三八線即可。可是麥克阿瑟仁川登陸成功後,意圖已經達到。還要繼續向北推進,妄圖飲馬鴨綠江,甚至提出擴大戰火,將戰火引入新生的中國東北,這與杜魯門有限度的戰爭理念完全不符。

    麥克阿瑟屢屢不聽從杜魯門的勸告,一意孤行。最後被秘密入朝的華人民志願軍擊敗,連沃克中將也在無序的撤退過程中遭遇車禍而亡。最後杜魯門總統在沒有通知麥克阿瑟的情況下,以公告的形式公佈了對麥克阿瑟的解職命令。他的軍人生涯到此以不圓滿的結果而結束。

  • 14 # 溫讀

    近現代史上被解職的高官何其之多,麥克阿瑟的解職過程白宮是慎之又慎,可以說是最為特殊對待的。即便如此,麥克阿瑟的解職還是引起了民眾的不解,以遊行和信訪的形式表達對白宮的不滿,據說當時白宮收到了近3萬封譴責的信件或者電文,有近70%的民眾明確表示支援麥克阿瑟。按理說一個功勳赫赫,又被人們所愛戴的高官應該給予重用,那麼麥克阿瑟到底是為何被解職?又是怎麼被解職的呢?

    麥克阿瑟在美國威望大、資格老且權力大,但是他的性格是桀驁不羈的,自從麥克阿瑟在1937年回國一次結婚,就沒有再回國。在二戰之時,前後兩任總統曾經多次要求他回國述職,他都以各種理由推脫了。杜魯門在職期間只和他見過一次面,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之前,杜魯門親自奔赴威克島和麥克阿瑟會晤,整個過程不過三個小時。兩人商談之後,杜魯門曾經邀請麥克阿瑟一同吃個飯,麥克阿瑟絲毫不給面子,直接給拒絕了。

    總司令和前線統帥各幹各的不能一心合作,杜魯門不想去主動招惹蘇聯和中國,麥克阿瑟偏要越權將美國捲入大戰之中,對美國政府絲毫沒有服從之心,只憑借自己的喜好行事。只是麥克阿瑟沒有想到,他最終會在中朝兩國的鐵拳之下被擊敗。戰敗讓美國當局對他不滿的政客終於找到了抨擊他的理由。

    白宮最開始商議的結果是想先將解職的訊息告訴他本人,然後向外公佈總統宣告。因為麥克阿瑟聲望較高,杜魯門最終決定當時正在東京的陸軍部長裴斯前去送交解職的命令。不過對於裴斯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倒黴的事情,佩斯到了麥克阿瑟總部,按了門鈴之後僅僅將信件從門縫裡塞進去就慌忙跑走了。

    可能這一封電報來得太像小廣告,也像個巨大的玩笑,並沒有迅速送到麥克阿瑟手中。後來媒體已經敏感地預感到了白宮的計劃,白宮趕緊在新聞釋出會上通告了總統宣告,正在宴請賓客的麥克阿瑟輾轉得到訊息,這個時候解職的電報才姍姍來遲。

    白宮原本慎重定下的流程卻在實施之時顛倒了,麥克阿瑟在新聞通告之後才知道自己被解職。這位日本“太上皇”回國之時,裕仁天皇在大使館與他依依惜別,幾十萬日本百姓簇擁在通往機場的公路之上。從檀香山道舊金山,來迎接麥克阿瑟的人群也是多達幾十萬。麥克阿瑟丟了職權,卻依舊未改變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回到美國的麥克阿瑟在全國演講,單單是紐約市就有700萬人歡迎和參與遊行。

    半個月之後在北韓戰爭問題的聽政會之後,人們對於麥克阿瑟的熱情突然銳減,到了後來,麥克阿瑟的演講、集會不過只能聚集一兩萬聽眾。民眾在盲目的熱情之中終於開始理清,杜魯門對於這位高官的解職,說到底並沒有什麼過錯。

    總之在這場解職之中,杜魯門的行為一直是光明正大的,並沒有對麥克阿瑟進行迫害。在民眾對麥克阿瑟回國熱情暴漲並且對杜魯門抨擊責罵的時候,杜魯門能忍則忍了,只讓民眾自己去慢慢想通。再看麥克阿瑟,兩任總統數次召喚他都沒有回國,一紙解職宣告就讓他回來了,可見杜魯門不狠,他一直就把總統當擺設。只有在總統令對他生效的那一刻,這位五星上將才真正謙卑地意識到:自始至終,他只是一個美國的軍人,僅此而已。

  • 15 # 趣看歷史

    1951年4月10日15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了兩份檔案(見文末附件),一份是給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遠東總司令、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職務並移交給馬修·李奇微中將,命令立即生效;另一份是就麥克阿瑟解職一事提交新聞界的公開宣告。兩份檔案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開即意味著解職令的生效。

    麥克阿瑟的解職對於當時的交戰雙方以及關注北韓戰爭的各國都是重要事件。

    中國近年出版的官方資料(如軍事博物館編《抗美援朝戰爭紀事》,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版)都只說有過麥克阿瑟解職一事,而未加任何評論。但在民間話語及有文學色彩的書刊中,與麥克阿瑟解職相聯絡的關鍵詞是“美軍戰敗”,這可能源於當年的宣傳材料如:

    [新華社13日訊]美國遠東侵略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已因在指揮侵略北韓的戰爭中遭受北韓、華人民武裝的嚴重打擊而下臺。這是中朝人民抗美鬥爭的勝利。

    《人民日報》4月15日時評稱“麥克阿瑟的下臺,是中朝人民抗美鬥爭的新勝利,也是世界人民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的一個勝利……

    很顯然,麥克阿瑟是在中朝兩華人民的抗美鬥爭的鐵拳打擊下倒臺的;它標誌著美國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的失敗,世界人民反對美國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的勝利。”

    這也算是歷史沉澱的無奈吧。

    美國方面關於麥克阿瑟解職的原因說來話長,相關的文字資料、檔案難以計數,簡單說就是總司令與前線統帥不能合作。

    高官解職的事古今中外都有,這裡只說當時用的什麼方式將麥克阿瑟解職以及解職後發生的事情。

    白宮決定讓麥克阿瑟本人早於其部屬與公眾獲知被解職的訊息,在確認麥克阿瑟親自收到解職命令後白宮再發布總統宣告。不僅如此,還決定派專人當面送交解職命令,而不是由東京陸軍通訊部門將收到的白宮電報送交麥克阿瑟的副官,副官再遞交麥克阿瑟。

    杜魯門沒有要求麥克阿瑟辭職而是下令解除其職務的做法其實略帶懲罰的含義,之前的1950年9月,杜魯門認為國防部長約翰遜不能勝任,採取的是溫和方式,即讓約翰遜辭去職務由馬歇爾接任。

    但如此規定命令送交方式、生效方式顯然又照顧了麥克阿瑟的面子。其時陸軍部長佩斯正在東京,是恰當的送信人選。

    國防部長馬歇爾通知佩斯立即到北韓去並等待進一步指令,解職電報避開陸軍通訊系統而是由國務院發給在釜山的美國大使穆喬,由穆喬轉交佩斯,然後佩斯飛回東京當面交給麥克阿瑟。

    白宮之所以如此慎重處置解職事項,是因為麥克阿瑟問題的特殊性:

    1. 麥克阿瑟資格老、威望高,一戰時就在美國駐歐遠征軍任旅長、師長等職,一戰後曾任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1930~1935年)。二戰時任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二戰後任駐日本盟軍最高統帥。

    麥克阿瑟是美軍10名五星上將尚在任的4人之一,依陸軍部長佩斯的說法,“當麥克阿瑟是陸軍參謀長時我還在賓州一所預科學校裡呢”。

    佩斯當然認為給麥克阿瑟送解職令是非常觸黴頭的事,他設想這樣去送信:我到麥克阿瑟總部,把門鈴一按,把解職命令往門口一塞,然後拼命跑掉。

    2. 麥克阿瑟擔負重大責任,即代表盟國對日本實行佔領,指揮正在進行的北韓戰爭。

    可資比較的是,德國為四大國分割槽佔領,美、蘇、英都派出了戰爭期間的頭號軍事統帥——艾森豪威爾、朱可夫、蒙哥馬利——任佔領軍總司令,但他們都只任職至多1年;而麥克阿瑟卻是唯一的日本“太上皇”,而且已有5年又7個月之久。

    3. 因為資深望重又加權力大,麥克阿瑟素以桀驁不馴著稱。1937年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任軍事顧問期間曾回國完婚,此後再未回國。二戰與北韓戰爭期間,兩任總統多次召他回國述職,他均以軍務在身而推脫。

    根據麥克阿瑟的要求,達成的妥協是在華盛頓與麥克阿瑟總部之間的地點同總統會晤:與羅斯福的會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總統攜參謀長萊希同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研究戰場形勢;與杜魯門終其一生的唯一會晤於1950年10月在威克島舉行,時間不過3小時,麥克阿瑟甚至謝絕了杜魯門共進午餐的邀請,匆匆飛回東京。

    杜魯門關於麥克阿瑟解職的兩份檔案簽署後接下去實際發生的事情是:

    由於技術原因,國務院發給正在釜山的穆喬大使的電報遲遲未能到達;

    考慮到麥克阿瑟在解職尚未生效(即個人電報未送達且白宮新聞會未開)之前可能提出辭職以抵抗白宮命令,杜魯門決定改變預定程式:立即透過陸軍通訊系統將解職命令發至東京盟軍總部麥克阿瑟本人,然後在4月11日1時(華盛頓時間)舉行新聞釋出會公佈總統宣告;

    大吃一驚的赫夫聽了15時開始的新聞廣播後立即打電話告訴麥克阿瑟的夫人珍妮;

    珍妮將解職的訊息告訴正在宴請客人的麥克阿瑟;

    緊接著不久,盟軍總部通訊兵將剛收到的電報送交赫夫,赫夫即驅車前往麥克阿瑟處;

    麥克阿瑟親自拆開信封閱讀解職命令電文。

    以上情節中有一些說法各異,連麥克阿瑟的傳記都未能準確描述。例如麥克阿瑟得知被解職後說的那句名言:“珍妮,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究竟是何時何種場合說的,就有多個版本。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聞傳播速度超過了軍用電報的速度,預想的程式顛倒了。問題出在從杜魯門指示直接發軍用電報給麥克阿瑟本人到4月11日1時新聞釋出會之間所留的時間太短。

    這個時間究竟有多短?筆者沒有見過哪個資料說過。可以推想白宮的兩難——新聞釋出會的任何拖延都會增加正式訊息晚於媒體訊息的可能性,而新聞釋出會的提前又會使公眾與部屬都知道麥克阿瑟被解職而麥氏本人還矇在鼓裡。

    麥克阿瑟的解職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內閣曾考慮以總辭職表示對解除他們“救星”職務的不滿,裕仁天皇到美國大使館與麥克阿瑟依依惜別,麥克阿瑟啟程回國的當天,數十萬日本人在通往機場的公路旁列隊送行。

    解職後的麥克阿瑟攜全家從東京飛抵檀香山時受到20萬人歡迎,在舊金山的歡迎人群更達30萬以上,抵達華盛頓時國防部長馬歇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陸軍參謀長柯林斯、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空軍參謀長范登堡以及眾多三軍將領在機場迎候(這裡需要加一個附註:布萊德雷與三軍首腦一致建議總統罷免麥克阿瑟,上任才半年又常因患病而不在職的馬歇爾在總統要求他查閱戰爭以來華盛頓與東京的往來電報後得出的結論是早在兩年前麥克阿瑟就應被解職)。

    4月19日麥克阿瑟應邀在國會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講,演講結束時據說“民主黨這一邊沒有一個人不是熱淚盈眶,而在共和黨那邊,沒有一張臉上是乾的”。

    與此同時,公眾對白宮表示出強烈不解和不滿,人們不能原諒總統對他們心目中的這位英雄的無禮行為。

    據白宮新聞辦公室的統計,他們總共收到了近3萬封公眾信件和電文,其中超過95%的信件和電文是批評總統的解職決定。蓋洛普民意測驗則顯示全國有69%的人表示支援麥克阿瑟,而只有29%的人表示支援總統的行動。

    5月3日開始,參院軍事委員會與外交委員會聯合舉行有關北韓戰爭問題的聽證會,麥克阿瑟首先作證,他的證詞長達20小時以上。

    政府方面出席的首席反證人是馬歇爾,兩位年資相當、卻分別出身西點軍校與弗吉尼亞軍校的陸軍五星上將進行面對面的辯論,繼而布萊德雷、柯林斯、謝爾曼、范登堡相繼到場作證,當然都是作為麥克阿瑟的對立面。

    參院聽證會持續到6月25日,沒有什麼結論。之後,麥克阿瑟的巡迴演講也風光不再。在達拉斯的一次集會不過2.7萬名聽眾,有人嘲笑說這還不如一場中學生橄欖球比賽的吸引力。

    顯然公眾與輿論終於想通了,在解職一事上總統沒有大錯,至於麥克阿瑟本人52年的傳奇軍人生涯與特有魅力,那是另一回事。

    麥克阿瑟解職的故事大致如此,早有文學人士以生花妙筆據此想象、臆測、渲染而形成洋洋大觀的各種“秘聞”、“揭秘”、“內幕”、“大解職”之類。撇開文學泡沫,有意思的是這則故事所透露的一些遊戲規則與制度因素問題:

    1. 解除一個高官的職務總有種種難處,但這次並沒有出什麼亂子。總統個人即有權解除戰區統帥的職務,這是朝野皆知的。國家與軍隊的上下級關係必須非常明確,任何官員都應清楚上對誰負責,下可以指揮誰罷免誰。

    總統雖然沒有上級,但他若做得不妥也有可能被國會彈劾。事實上杜魯門在決策前聽取過所有主要官員的意見,甚至還徵詢了私人朋友的意見。

    2. 解職命令的生效是斬釘截鐵的,不存在名義上解職實際卻在位的情況,也不存在名義上還在位實際卻無權或被隔離、看管的情況。

    3. 不管以哪種方式告知麥克阿瑟被解職,他本人都是自由地在現場,並不需要將他帶進一個什麼樣的特殊場所當面宣佈,或者先以某種方式使他與部屬、家屬隔離而由新指揮官實際負起責任來。

    4. 解職命令稱“撤換理由將在上述電文送交你時,同時公佈”,一方面說明最重要、最迫切的問題是指揮權的順利交接而不是撤換理由,另一方面表明撤換理由只有一個版本,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在後臺解釋或私下交換意見。

    5. 麥克阿瑟解職後不到一個月參院聽證會即召開,而並不是先掛起來或先“冷凍”一下。

    6. 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公眾與媒體對麥克阿瑟狂熱追捧,同時對杜魯門政府強烈抨擊,杜魯門與白宮官員、軍隊首腦心情之沮喪是可以想見的。然而難受歸難受,政府與軍隊仍在執行。

    7. 公眾與媒體再強大的反抗聲浪也不能直接扳倒總統,而總統及政府、軍隊官員雖可以有對於公眾與媒體的強烈反感,卻絕對無權干預公眾與媒體來表達意願。

    8. 兩任總統召麥克阿瑟回國述職而不得,杜魯門的命令竟也不提麥克阿瑟解職後的安排或去向,但解職4天后的4月16日,麥克阿瑟即啟程返回闊別14年的祖國。

    筆者看到的資料均未有對這一離奇現象的探究,大概的推測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清楚自己具有的終身現役軍人身份,到陸軍部報到去了。

    9. 解職命令是冷冰冰的,但杜魯門也非常人性化地授予了麥克阿瑟最後一項權力:“你有權下達為前往你所選擇的地方所需下達的命令。”

    10. 白宮為釋出解職命令而作出的複雜策劃、因情況發生變化又臨時變更以及最終解職命令生效方式的顛三倒四,看起來是左支右絀、手忙腳亂。

    但是,由於無論發生哪種情況,都還在制度與規則的底線之上,因此“麥克阿瑟解職事件”大致是能經受住歷史檢驗的。

  • 16 # 看點兒歷史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解職過程,還得從美國二戰後的局勢說起。

    二戰中,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直接導致美國參戰。但是美國參展的前期,也不是穩勝,早期的美國太平洋戰場,美軍也是損失極大的。

    麥克阿瑟還差點被日本軍隊活捉了,只不過運氣好躲過了一劫。

    但是隨著日本在各大戰場的後繼不足,盟軍開始佔據上風,日本和美國的對決開始出現了偏向美軍的傾斜。

    1945年,美國兩顆原子彈在日本本土爆炸,直接強勢鎮壓了日本的一切聲音。隨後進行戰後的清算工作,麥克阿瑟進駐日本,成為了日本的太上皇,他的權勢也達到了巔峰。

    但是麥克阿瑟的巔峰時期也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五十年代,美蘇爭霸初現端倪,加上美國意欲打壓中國,所以爆發了北韓半島的戰爭。

    美軍讓麥克阿瑟領兵,本來是勝券在握的局面。馬克阿瑟甚至放下話說:等我打贏這場仗後回來過聖誕節。

    結果......

    大家都知道,麥克阿瑟雖然厲害,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遇到了咱們的彭德懷元帥。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本來就是彭帥的作戰風格。

    華人民志願軍在北韓戰場的勝利,極大的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勢,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的實力。

    經此一役,麥克阿瑟領兵慘敗回美國。高傲的美華人絕對不能接受他們輸了這樣的事實。但是輸了便是輸了,也得要有一個人出來背鍋,所以麥克阿瑟被解職就順理成章了。

    據說還有另外的一個因素便是:戰後美華人民對於參戰美軍有一種不可控的害怕,為了政府和大部分人的利益,他們必須要清除一些太大的勢力。

    其實,從很多的美國電影我們知道,美華人對於參戰士兵的態度並沒有那麼的友好,比如的就是《第一滴血》等等一類的軍事題材。

  • 17 # 一葉楓流

    因為麥克阿瑟公然反對杜魯門總統的北韓戰爭決策。

    於是杜魯門召開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列舉了麥克阿瑟說的話,國務卿馬歇爾說,根據這些言論,應該撤他的職好幾回了。

    所謂不給他面子,是因為原來計劃派人攜解職命令飛到日本,當面交給麥克阿瑟。不料走漏了訊息,被新聞界知道了,第二天就要見報。那樣會使白宮非常被動。

    結果形成麥克阿瑟從新聞中知道自己被解職了。隨後紙質命令才送到。這讓麥克阿瑟很沒面子。這又能怪誰呢?剛愎自用了一輩子,自以為是,好大喜功。應驗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任何將領都不能告訴政府和總統應該如何行事。

  • 18 # 漩渦鳴人yy

    很多人都提到了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的那點矛盾,都說到麥卡阿瑟這個人傲慢無禮,最後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忍無可忍對他出手,但事實上,我們仔細去想一想,麥克阿瑟在日本當了那麼些年的太上皇,為什麼那個時候杜魯門不對他出手呢?偏偏要挑在北韓戰場就快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對麥卡阿瑟出手了,臨陣換將,向來都是兵家大忌,更何況這個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此時此刻貿然的換將軍,說不定都會造成戰場上面的節節失利。

    其實我們換一個問題去想想,為什麼當時美華人會在北韓戰場上面選擇開闢戰場呢?他真的有能力直接跟前蘇聯的軍隊叫板嗎?就算他有他準備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意圖了嗎?

    好,我們就去看一件事情。前蘇聯在知道中國空軍沒有優秀的飛行員的時候,曾經特意派遣一些前蘇聯的飛行員進入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配合中國志願軍進行作戰活動。很多美國的情報部門都已經接聽到了,當時前蘇聯飛行員之間用前蘇聯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當時的美軍飛行員在擊落敵方飛機以後繞著降落傘進行飛行的時候,就看見了前蘇聯的那個面孔,對於這一系列前蘇聯明確參戰的事情,美華人選擇視而不見,美華人壓根就不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知道這個時候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即便自己有核武器,即便自己對核武器進行了核壟斷,但是真要打起來,人家跟你拼個魚死網破,那是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但是貌似麥克阿瑟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政治覺悟,麥克阿瑟是一個軍人,軍人一天到晚想的?那當然是怎樣建功立業,所以這一位仁兄提交了一個作戰方案,就是擴大北韓戰場上面戰果,將戰火推進到中國境內,這是明確答給國會的報告。

    很顯然,你如果說在北韓打仗,那前蘇聯參不參贊,那是個問題,畢竟是一塊小肉,如果你去攻打中國,中國和前蘇聯之間的關係,再加上中國這個地域板塊兒特別大,對前蘇聯來講很有可能造成攔腰截斷的危險。前蘇聯會放任你去攻打中國,到那個時候,斯大林不是說該考慮是不是把戰果擴大,而是該考慮怎樣去籌備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一點,斯大林不願意看到,杜魯門也不願意看到,除此以外,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明確打不起來了。對於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來講,真正進入到了一個正權奪利的時代,但首先得解決掉外部軍隊的危險。

    我們仔細去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展之前為什麼美華人要如此大規模的組建軍隊就是因為當時美國陸軍的規模實在寒摻的有點兒可憐。太平洋戰場上面除了一個麥克阿瑟感和尼米子叫板,你換其他將領去試試,人家在美國海軍,美國空軍面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所以麥克阿瑟自然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我必須要削弱美國陸軍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減少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才能保證三權分立的這樣一個政權穩定的局面。

    否則軍人介入政治,那對於整個政治來講都是一場災難,那麼,於公於私,麥卡阿瑟都是美國總統和美國會眼中不能容忍的一個人物。

    他的影響力太大,他的權利太大,他的戰功太高,這樣一個人是不容易控制的,再加上他本身倔強的脾氣和眼高於頂的那種眼光,都能夠讓人感覺到這種人未來是一個麻煩,一旦這個人攜帶著大量的戰功和全華人民的目光進入美國國內,都會給美國總統和美國會一種莫大的壓力。

    所以就好像美國另外一位將軍巴頓一樣,美國的這一位麥克阿瑟,也是得罪於政治。

  • 19 # supreme大咖

    近現代史上被解職的高官何其之多,麥克阿瑟的解職過程白宮是慎之又慎,可以說是最為特殊對待的。即便如此,麥克阿瑟的解職還是引起了民眾的不解,以遊行和信訪的形式表達對白宮的不滿,據說當時白宮收到了近3萬封譴責的信件或者電文,有近70%的民眾明確表示支援麥克阿瑟。按理說一個功勳赫赫,又被人們所愛戴的高官應該給予重用,那麼麥克阿瑟到底是為何被解職?又是怎麼被解職的呢? 麥克阿瑟在美國威望大、資格老且權力大,但是他的性格是桀驁不羈的,自從麥克阿瑟在1937年回國一次結婚,就沒有再回國。在二戰之時,前後兩任總統曾經多次要求他回國述職,他都以各種理由推脫了。杜魯門在職期間只和他見過一次面,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之前,杜魯門親自奔赴威克島和麥克阿瑟會晤,整個過程不過三個小時。兩人商談之後,杜魯門曾經邀請麥克阿瑟一同吃個飯,麥克阿瑟絲毫不給面子,直接給拒絕了。 總司令和前線統帥各幹各的不能一心合作,杜魯門不想去主動招惹蘇聯和中國,麥克阿瑟偏要越權將美國捲入大戰之中,對美國政府絲毫沒有服從之心,只憑借自己的喜好行事。只是麥克阿瑟沒有想到,他最終會在中朝兩國的鐵拳之下被擊敗。戰敗讓美國當局對他不滿的政客終於找到了抨擊他的理由。 白宮最開始商議的結果是想先將解職的訊息告訴他本人,然後向外公佈總統宣告。因為麥克阿瑟聲望較高,杜魯門最終決定,讓當時正在東京的陸軍部長裴斯前去送交解職的命令。不過對於裴斯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倒黴的事情,裴斯到了麥克阿瑟總部,按了門鈴之後僅僅將信件從門縫裡塞進去就慌忙跑走了。 可能這一封電報來得太像小廣告,也像個巨大的玩笑,並沒有迅速送到麥克阿瑟手中。後來媒體已經敏感地預感到了白宮的計劃,白宮趕緊在新聞釋出會上通告了總統宣告,正在宴請賓客的麥克阿瑟輾轉得到訊息,這個時候解職的電報才姍姍來遲。 白宮原本慎重定下的流程卻在實施之時顛倒了,麥克阿瑟在新聞通告之後才知道自己被解職。這位日本“太上皇”回國之時,裕仁天皇在大使館與他依依惜別,幾十萬日本百姓簇擁在通往機場的公路之上。從檀香山到舊金山,來迎接麥克阿瑟的人群也是多達幾十萬。麥克阿瑟丟了職權,卻依舊未改變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回到美國的麥克阿瑟在全國演講,單單是紐約市就有700萬人歡迎和參與遊行。 半個月之後在北韓戰爭問題的聽政會之後,人們對於麥克阿瑟的熱情突然銳減,到了後來,麥克阿瑟的演講、集會不過只能聚集一兩萬聽眾。民眾在盲目的熱情之中終於開始理清,杜魯門對於這位高官的解職,說到底並沒有什麼過錯。 總之在這場解職之中,杜魯門的行為一直是光明正大的,並沒有對麥克阿瑟進行迫害。在民眾對麥克阿瑟回國熱情暴漲並且對杜魯門抨擊責罵的時候,杜魯門能忍則忍了,只讓民眾自己去慢慢想通。再看麥克阿瑟,兩任總統數次召喚他都沒有回國,一紙解職宣告就讓他回來了,可見杜魯門不狠,他一直就把總統當擺設。只有在總統令對他生效的那一刻,這位五星上將才真正謙卑地意識到:自始至終,他只是一個美國的軍人,僅此而已。

  • 20 # 戰情解碼

    其他的回答都很優秀,但是大家並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麥克阿瑟所作的戰略決策真的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授權而自己獨斷專行麼?這顯然不太可能!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的背後可不單單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更是美國“驢象兩黨”政見分歧以及權力鬥爭的結果。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兩黨政治國家,自從美國現代兩黨政治格局確立以後, 民主黨與共和黨便輪番穿梭於白宮和國會之間, 成為了美國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在北韓戰爭問題上,民主黨的態度比較謹慎,而共和黨則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主張美國應全面介入北韓戰爭,還為此做著十分積極的努力。對於北韓戰爭問題, 麥克阿瑟的觀點與共和黨一拍即合,這首先就與民主黨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北韓戰爭爆發之初, 杜魯門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將大韓民國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態勢,然而隨著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北韓軍隊在軍事上節節失利, 麥克阿瑟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斷逼迫並引導美國政府將戰爭規模一步步擴大, 而這不僅改變了杜魯門政府有限介入北韓戰爭的本意,也把美國拖進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之中。麥克阿瑟在北韓戰場的所做所為滿足了共和黨的意願,但這必然會引起民主黨的反感。

    隨後北韓戰場的形勢風雲突變,戰場局勢對聯合國軍愈發不利,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爭吵也隨之愈演愈烈。 民主黨對麥克阿瑟這個“始作俑者”本就厭惡至極,可老麥偏偏又喜歡沒事找事。在記者招待會以及新聞公報上,麥克阿瑟多次將聯合國軍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杜魯門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他覺得杜魯門政府對聯合國軍行動範圍的限制才是軍事失利的根本原因。此論調一出,立刻贏得了共和黨的響應,於是共和黨趁機不斷宣揚美國政府介入北韓戰爭的調門, 還為麥克阿瑟的軍事行動吶喊助威。麥克阿瑟與共和黨一唱一和的行徑徹底激怒了民主黨,也惹惱了杜魯門。

    在北韓戰爭問題上,杜魯門政府一貫認為, “擴大對中國的戰爭, 就意味著對俄華人開戰”,進而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根本不符合美華人的利益。麥克阿瑟作為一名軍人理應遵從政府的意願,可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影響政府的全球戰略,杜魯門又豈能容他。在這種背景下, 杜魯門總統於1951年4月11日解除了麥克阿瑟戰區司令的職務,希望以此來掌控北韓戰爭的發展態勢, 達到北韓戰爭區域性化的目的, 並以此捍衛民主黨政府的權威。

    不管老麥是幾星上將,美國總統才是美軍的老大,跟老大對著幹尤其能有好果子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距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