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桐桐爸爸Jenny

    我是一個一歲多孩子的父親,這個階段也正是她積累語言的時候,所以我也學習了一些關於怎麼科學發展她的語言表達,以下是本人的經驗交流:

    1.在0-2歲誘導孩子說話

    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用肢體語言,表情,單音節字或者簡單的詞來表達他的意志,這個時候它已具備了說簡單字詞的能力,所以在瓶子互動的時候,我們不妨對著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你的嘴巴上,我們用那種誇張的動作說一些簡單的字詞,讓他看到你發音的細節,讓他明白原來嘴巴是可以那樣,舌頭這樣,他透過他的模仿能力來學習,豐富他的耳朵,從量的積累達到質變。

    2.在2-3歲兒童敘事能力的發展

    當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詞句後,就需要引導他正確的使用語言了。怎麼給孩子輸出正確的語言就要讓孩子懂得:

    第一,語意,比如說家長問孩子今天想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孩子應該回答顏色相關的,而不能回答我今天要去做什麼等答非所問的話,理解對方的語意是對話的開始。第二,語用,明白了對方話語的意思後就需要用切中語意的回答,而且要在不同的情境中回答不同的答案,就是語用。第三,語法正確,語言需要正確的語法,正所謂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尤其是被動句中,你把小明推倒了和你被小明推倒了完全不同,正確的語法避免不少誤會。

    3.在4-7歲的語言引導。

    這個階段要學會讚美,讚美自己更需要學會讚美別人,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得到自我認同,也認識到每個人的不同,同時也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建立正確的是非觀。訓練孩子有條理的表達。

    以上觀點僅個人觀點,也希望看到大家不同的觀點,孩子的教育是很大的工程,一起努力。

  • 2 # 京城早教師奶爸Andy

    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並不是一個十分在意的問題,因為更多的家長會認為隨著寶寶的長大,說話的問題自然會好。但是我們在實踐中也確實遇到了不少孩子雖然年齡已經有3,4歲,甚至上小學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清晰程度和同年齡的孩子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當這樣情況發生時我們在去幫孩子改正已經太晚了。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語言能力弱的越來越多呢,很簡單,家庭代養方式變了。85後甚至90後一代的寶寶們大多都不再是媽媽自己代養而是交由老人代養。同時整個社會的生活大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80後的一代時候我們還生活在騎馬打仗的大院子裡撒尿和泥,那時候孩子都是放養,家長聽見院子裡有孩子哭就衝出去大叫自己家孩子。而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在開放式放養,高聳的樓房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和社交。

    廢話多了……抱歉啊~說重點了,如何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

    一,聽歌,聽寶寶喜歡的節奏輕快的歌曲

    寶寶會對一些歌曲很喜歡,然後家長會發現過一段時間寶寶會在這個歌曲音樂再起的時候就自己開始哼,這個時候記得當寶寶開始哼歌,咿咿呀呀的時候,媽媽可以學著寶寶的發音一起和寶寶互動。這對於寶Bora說是一種鼓勵,他會繼續有信心去說。

    二、繪本,講繪本是媽媽們最愛的事

    聽故事能夠鍛鍊寶寶的聽力記憶,很多寶寶都有自己喜歡的幾個繪本故事,總是要媽媽講很多遍,這個時候我們嘗試著讓寶寶自己來講這些熟悉的故事,來鍛鍊寶寶敘述的能力,雖然寶寶說的是詞或者隻言片語但是媽媽這個時候可以迎合寶Bora把整個故事講完,這對寶寶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鍛鍊也非常好。

    三、在家聽音樂,對於內向的寶寶我們讓他放鬆下來

    對於已經有點性格內向的寶Bora說,本來說話就不是很好,又加上不願意和別人說話溝通,說白了對於家長的互動和外部的互動有了一定的免疫和牴觸,把自己包裹在自己世界裡的寶寶。我們就用音樂讓寶寶先放鬆下來,隨著音樂的節奏寶寶在環境安全感建立的情況下,會慢慢的跟著節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在嘗試和寶寶去互動,多引導寶寶說話就會相對好很多。

    最後,良好的互動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當您發現寶寶有一定的內向和到了1歲8個月時吐字依舊很含糊,2歲多時還不能說簡單的5個字組成的句子,那麼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帶他多出去走走,每天堅持給他繪本時間和他說話,一起玩遊戲,高質量的陪伴。不要覺得孩子說話大了就好哦!

  • 3 # 陽光語言矯正師

    語言能力關鍵期

    2-4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錯過了黃金期,就會錯過認知發展的基礎階段,更會成為心理上的某種障礙。最為著名的例子,當屬“印度狼孩”。雖然狼孩後期經過人為補救,花了很多精力去恢復其語言和人性,但仍然無法達到普通人的語言能力水平。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重點去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語言與思維協同

    語言首先只是一種輸入訊號,其本身並無任何意義。人們在“聽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時,它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語言。而“表達”是在思維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思維透過語言器官輸出,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的。家長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類似“鸚鵡學舌”,模仿發音,在腦部語言神經系統形成形成記憶後,最後發展成為個人認知,這種認知離不開語言的音形外殼與其本身的語義協調發展。

    語言學習計劃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學習時,注意計劃性、目的性。孩子模仿發音時,往往出於遊戲的目的,或是為了安撫孩子,讓孩子安靜不要吵鬧,而到了二三歲時,自然地認為孩子學習說話不用刻意去教,跟著大人學就可以了。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語言發育水平相差較大,不是沒有原因的。有目的、有計劃地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是有必要的。

    語言學習環境很重要

    父母的語言能力,語言習慣、素質修養都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水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孩子首先接觸的是父母,接觸時間最多的也是父母,作為家庭主要構成人際關係,父母之間如果說話粗俗、情緒暴躁,一定會影響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物件,如果父母的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那麼孩子也一定會形成這種不良的語言習慣。

    語言啟蒙重點

    2-3歲的孩子,說話吐字不清是常見現象,甚至會帶有一定的口吃節奏,語言學家認為幼兒語言的發展和思維認知的發展有些不同步,導致表達能力或詞彙量的欠缺,所以在描述某些事物時會出現重複卡殼拖音等口吃現象,父母要注意不要譏笑孩子,不要強行糾正,更不能責備,應該鼓勵孩子慢慢講,把話說清楚,順利度過語言認知的初級階段。

    總之,在孩子語言發育的階段,重要的只有一個字“勤”,勤說話、勤交流、勤溝通、親子互動是最好的語言學習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