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簡直絕了171
-
2 # 斑馬消費
中國酒王貴州茅臺,不僅做過啤酒,現在旗下還有紅酒等業務。
但是,相對於白酒業務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紅酒業務不溫不火,啤酒業務起點很高,但最終還是以賣給華潤雪花收場。
不是沒有白酒企業這麼想過,而是,想做的基本上都沒有做起來。
首先是因為,白酒和啤酒在本質上不是同一種產品。啤酒是典型的快消品,使用壽命短,消費速度快,嚴格意義上來說,白酒也是快消品,但也具有很多典型快消品不具備的屬性,比如說保值、收藏、送禮等,很多業內人士甚至不把白酒列入快消品行列。
這種區別導致了白酒企業和啤酒企業的打法差異。
生產上,啤酒以銷定產,這個區域我們佔領了多少終端,算一下供貨量,再製定生產計劃,而白酒幾乎不受影響。
市場分佈上,啤酒的區域性更強,每一座啤酒廠輻射幾百公里,就像一個與敵對抗的碉堡;白酒其實沒什麼區域性,特別是品牌價值高的高檔白酒。
渠道上,白酒更多依賴大經銷商,一個白酒品牌在區域市場的作為,跟經銷商的能力有很大關係;但是啤酒更考驗廠商的地推能力,他們打交道的大多是直接賣啤酒的人。
因此,白酒企業做啤酒,其實沒太大優勢,把白酒的經驗複製到啤酒行業,幾乎不適用。
從白酒跨界啤酒,這跨度有點大,但是,從白酒順勢做介於白酒和飲料之間的預調雞尾酒呢?
當年Rio雞尾酒火爆的時候,五糧液、古井貢酒等企業也推出過自己的預調雞尾酒產品,但它們都死在了Rio前面。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因,預調雞尾酒行業本身的問題也決定了這一結果:並無消費文化和行業基礎,靠廣告硬砸起來的品類,能蹦躂多久?
-
3 # 靈魂畫家
為什麼做白酒很成功的企業不再做啤酒?不是做白酒的企業不做啤酒,也有茅臺這樣的白酒企業做過啤酒只是沒那麼成功而已,做白酒成功的企業,其白酒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在消費者心智資源中佔據的就是白酒地位,消費者給個企業定的標籤就是生產白酒,你生產其他東西消費者就覺得你不夠專業。
白酒和啤酒字面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消費群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營銷手段和宣傳手段都有很大區別,如果複製白酒的打法來銷售啤酒很難成功。啤酒大多是年輕群體消費,白酒基本是中老群體消費。白酒在銷售和宣傳中大多塑造獨特文化和歷史,啤酒則是塑造時尚,歡樂,激情等元素。
還有一個是利潤,白酒利潤大過啤酒,白酒企業經營好渠道和廣告就可以了,啤酒則不一樣,利潤低,不光要拼渠道和廣告創意,還要拼地推實力,啤酒是快消品中拼資源很厲害的行業,在這個行業競爭既要拼資本也要拼資源,比如包店專賣、包陳列等都是用錢說話,這種包場費用從幾百到幾十萬都有可能,不過這種包場也能保障銷量,比如包下一個好點的燒烤攤專賣自家品牌,可能一個燒烤攤一年就可以賣幾千箱。
大多白酒企業不習慣這種地推的打法,即使經營啤酒的白酒企業也沒有龐大的地推人員,基本幹不過專門經營啤酒的企業,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可不是白說的,想進啤酒行業的白酒企業一調查市場情況基本都沒有動力下手去做了。
回覆列表
一個顛覆性的創新往往能引領一個行業的大潮。2003年8月,洋河在業內率先颳起“綿柔風”,這一新型白酒類別的誕生,既是傳統釀造技藝的傳承,又是融入現代科技的創新突破。綿柔型白酒剛推出時,大家都在遠觀這個“新事物”,都在想洋河本次創新到底能不能成功。以前白酒都是以香為主,洋河首先提出要以味為主,徹底顛覆了白酒原來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記。如今,綿柔型白酒已經成為市場新寵,眾多酒企紛紛模仿洋河推出自己的綿柔型產品,但是洋河的綿柔之根已越扎越深,早已將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後。
洋河之所以敢於天下先,除了一直以來的創新基因,還有深刻的底蘊。洋河擁有省級以上白酒評委37名,其中國家評委16人,國家白酒專家組成員2人。洋河的科研力量在白酒行業中異常強大,這也為綿柔型白酒的研發和推廣創造了有力的人才基礎。
綿柔有三個維度“綿爽度、舒適度、柔和度”,洋河在三個維度幾乎都能得到滿分,這些都得益於洋河白酒的釀造工藝。洋河綿柔型白酒釀造工藝關鍵環節就是低溫入池,緩慢發酵。獨特的工藝使得洋河酒減少了刺激和爆辣,過濾掉了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成分,最大限度的保留白酒協調柔和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