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公子

    關羽在華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需要知道的是華人從來都是崇尚忠義的,而關羽就是忠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忠義之神的代表,比如說,黑社會拜的是關公,商人拜的也是關公,

    至於原因不言而喻,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那過五關斬六將回大哥身邊的豪情,那華容道下放走曹操的還恩舉動,這一切是多麼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情誼呀?

    那麼呂蒙設計殺他,無疑等於背離人心,背離天下人之心,所以他如何能讓史官青睞?

    統治者的青睞

    再講關羽誓死效忠劉備,到死都從沒有變過節,

    哪怕一絲一毫,都從未有,考慮過,

    你說這不是統治集團最喜歡的將領麼?

    有情有義,有足夠的才能,再加上那絕對的忠誠之心,你

    讓統治者不推舉這樣的人做將領,替他們賣命,指望那種人?

    最後呂蒙手段夠卑鄙!

    要知道此時的關羽是在吳蜀聯盟期間開始對魏國用兵的,

    而身為盟友的吳國,毫無協約意識,公然撕毀協約,對蜀國進軍!

    重背後偷襲關羽集團軍

    想想吧,這是什麼行為?

    雖說兵家講究兵無常行,可此時,彼此還是盟友啊,你就突然對盟友下手?

    是不是太無恥了?

    所以東吳呂蒙殺了關羽,得罪了太多人,所以才沒有關於他殺關羽這段青史。

  • 2 # 大俠的生活日記

    東吳呂蒙殺了關羽,為何沒有能留名青史?

    首先來說,呂蒙在《三國演義》中到了後期的時候才出現,在一開始的黃巾起義時他不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他不在,曹操智取徐州時他不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他在不在軍中。那個時候,他可能只是一個小兵,但是,呂布、趙雲、關羽、許褚這些人都久經沙場了,呂蒙出現在中晚期,打了一場仗,而且還是偷襲,所以說他的戰績說一般,都是誇獎他了。

    在呂蒙打的為數不多的仗中,舉一個例子,在沒有北伐的時候,關羽一直坐鎮荊州,當時的呂蒙取代了魯肅當了東吳的大都督,這個時候,他可以去找曹操的麻煩啊,曹操正在和劉備打仗,爭奪漢中,是最好的時機,但是,結果就是孫權帶了十萬人馬,當時呂蒙也在場,居然打不過張遼的八百人,如果說呂蒙真的有本事的話,會打成這樣嗎?

    呂蒙在搞垮關羽的大軍後,多年來一直被關羽欺壓的怨恨,迫使他一定要報仇雪恨,即使當時是不允許殺掉關羽的,但是他覺得關羽活著就是自己的恥辱,所以他吩咐手下人在路上給關羽設伏,最終殺掉了關羽。

    關羽是疲憊之師,馬失前蹄被暗害而非堂堂正正之決戰。像關羽這麼大的名氣,不可能隨意加害。而孫權畏懼關羽,自知關羽忠義肝膽不會投降,命小人殺害之。這種因畏懼,而殺害名氣很大且素有忠義的人,肯定不被世人接受。呂蒙,也因此被小說中說成被關羽英魂嚇死收場。所以後來沒有大肆宣揚。

  • 3 # 薛白袍

    留名了啊,有人問出“東吳呂蒙殺了關羽,為何沒有能留名青史?”其實就是因為呂蒙有名,如果呂蒙在歷史上沒留下名字,我們也就不知道有這號人物了。

    所謂青史留名,就是在史書上有個名字,做的事情再多些會留下幾行字,再牛叉些的人才會有傳。

    像《水滸傳》中把梁山很多人搞得欲仙欲死的高俅高太尉,在史書上也只是留了個名字,連個正經傳都沒有。

    而人家呂蒙在《三國志》上是有傳的,和周瑜魯肅合在一個傳裡,這就是青史留名。

    呂蒙小時候家裡窮,為了改善生活環境,他十五歲就出來做事了,他做的事情還不是童工那麼簡單,而是幹很危險的事情,殺山賊。

    呂蒙的姐夫叫鄧當,是孫策手下的一個將軍,有一次鄧當去征討山賊,呂蒙悄悄跟著姐夫出發了,打仗時鄧當發現了呂蒙,大喝一聲:

    呂蒙,你為何會在這兒。

    鄧當因為這一生斷喝,在青史上留了個名字。

    回來後鄧當把呂蒙交給自己的丈母孃,老太太聽說呂蒙去了前線,很憤怒,要懲罰他。

    呂蒙倒是很坦然,說:媽您也別打我,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家這麼窮,得想辦法脫貧致富啊,而致富必然會冒險。

    老太太一聽有理,也就沒再打他。

    當年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當了別部司馬,這是大將軍府的屬官,只是個小官,但是已經掙得比縣令多了。

    如果沒有那次偷偷跟著姐夫出征,大約呂蒙也不會有機會被東吳官場軍方注意。

    所以有時候還是得該出手時就出手。

    孫策死後,孫權即位。

    呂蒙此時在軍中已經混到都尉,算是中級軍官。

    讓呂蒙成名的一戰是殺陳就。

    陳就是黃祖手下大將,黃祖這輩子幹了兩件出名的大事,一個是用冷箭射死孫堅,一個是殺了名士禰衡。

    殺了孫堅讓他和孫家結仇,孫策孫權曾經數次征討黃祖,想為老爹孫堅報仇,但是都無功而返。

    赤壁之戰前,周瑜統兵再爭黃祖。

    仗打的很艱難,黃祖手下大將陳就張碩都是悍將,憑藉地理優勢和吳軍展開了拉鋸戰,後來周瑜派遣敢死隊奇襲,才險勝。在奇襲中近身肉搏,呂蒙一刀斬了陳就,黃祖艦隊沒了首領,頓時潰敗。

    這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戰役的關鍵轉折就是陳就的死。

    後來孫權說: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

    事後孫權封呂蒙為橫野中郎將,這已經是高階軍官了。

    孫權很喜歡呂蒙,有一次和他說:蒙啊,你都混到高階軍官了,但是你的文化太低了,有時間要讀點書。

    呂蒙說:我軍務繁忙,哪有時間讀書?

    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考博士,只是讓你讀讀書,學學古人的處事之道,要說忙我不忙嗎,我還天天讀書呢,曹操不比你忙,人家都以讀書為榮,何況你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開始認真讀書。

    有一次魯肅經過呂蒙的駐地,手下問:都督您不去看看呂子明?

    魯肅說:他就是一粗人,我真不願和他打交道。

    話雖如此說,他還是找呂蒙喝了一頓大酒。

    酒酣耳熱之際,呂蒙問魯肅:都督咱如今和關羽是鄰居,孫劉也是聯盟關係,但是關羽這人是熊虎之將,我們不得不提前做好和他翻臉的準備啊。

    魯肅問:你有什麼想法。

    呂蒙咔咔咔扔出上中下三條計策,把魯肅都看呆了,拍著他的背說:蒙啊,我咋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牛了呢?

    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呂蒙奪荊州殺關羽是他人生最後時刻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這一筆,他很多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三國演義》中呂蒙的死是被關羽奪捨身體殺死的,看到有人說呂蒙其實是先於關羽死的。

    看看《三國志》中武帝記中寫道: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

    也就是建安25年正月,孫權已經把關羽的頭送來了。

    另外在《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拿下荊州後,孫權在公安開慶功會,這時候呂蒙已經病了,想不去,孫權勸他:

    禽羽之功,子明謀也,今大功已捷,慶賞未行,豈邑邑邪?

    裴松之認為關羽在臨沮被抓後,立刻就被殺了,而這時候呂蒙還活著,所以我更傾向於三國演義中呂蒙是死於關羽之後。

  • 4 # 野史日記

    呂蒙,三國時期的名將,在三國中期佔有一席之地。

    呂蒙是一位三國時期的“勵志哥”,從小就勇武過人。

    十幾歲時就偷偷跟著姐夫鄧當擊賊,給鄧當嚇壞了,帶著呂蒙去見了他的母親。呂蒙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兒之後,非常的生氣,說是生氣,其實更多的是擔心呂蒙的安危。

    呂蒙雖然是一位有名的大孝子,但在這件事情上,呂蒙沒有輕易低頭,而是說出了自己的一番想法。呂蒙認為,現在這樣窮苦的日子他不想過了,他想出去憑藉戰功獲得富貴。呂蒙的母親也是一位通達之人,聽了呂蒙這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思想後,儘管非常擔心呂蒙的安危,但她深知“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就讓呂蒙出去闖蕩了。

    不過,呂蒙雖然有志氣,但是他的本事卻沒能得到鄧當手下的認可,有一位仁兄就對呂蒙極為看不順眼,對呂蒙百般鄙視,說帶著呂蒙去出戰,那和拿肉喂老虎沒啥區別。呂蒙年輕氣盛,哪受得了這樣的侮辱,一怒之下,抽刀砍將出去,抬眼看時,竟然沒了呼吸,也正因為這一刀,呂蒙成了一個殺人逃犯了。

    "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

    可能是呂蒙貴人自有天助吧,他後來在校尉袁雄的保舉下去自首,還推薦給了孫策,結果孫策一眼就看中了呂蒙,不僅沒有被判刑,反而留在了孫策身邊做事。後來孫策死去,孫權上位,孫權第一件事兒就是整頓軍務,他開始將軍隊進行整合,一聽說這個訊息,呂蒙著急了,一旦部隊合併之後,他呂蒙想出頭豈不是難上加難,於是,呂蒙決定利用自己練兵的本事,操練出一支優秀的部隊,利用這樣的視覺衝擊,來為自己贏取一次保住兵員的機會。

    當孫權看到呂蒙操練的軍隊時,極為認可,他認為呂蒙是一位可造之材,削減兵員的事情不僅沒有落到呂蒙身上,反而給呂蒙增加了兵員,呂蒙非常開心,從這以後,他在孫權的心中也贏得了一席之地。

    “權見之大悅,增其兵。”

    阿蒙不甘人後

    在東吳的地界,有個習俗,稱呼別人名字的時候,喜歡在名字前面加一個“阿”字。如此一來,呂蒙自然也就叫阿蒙了。

    儘管呂蒙在東吳繼承了姐夫鄧當的官職,算是正式在東吳“出道"了,如果和今天的我們比,那也是高階軍官,人生巔峰了。但是他的地位與周瑜和魯肅比,顯然還是差距太大,在他們的眼中,呂蒙還是小阿蒙,只是一個“弟弟”。

    呂蒙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被別人看不起甚至動手殺了人,此時的他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卻依然沒能摘掉“被瞧不起”的帽子。與當年不同的是,他雖然不能得到周瑜、魯肅等人的認可,但是他卻不能再動手殺人了。

    等到周瑜死去,魯肅接任大都督之後,一次與孫權探討東吳未來方針的時候,談到了呂蒙。孫權就讓魯肅平時沒事的時候,多去和呂蒙聊一聊,這樣可以拓展一下思路,也好為東吳制定更好的發展規劃。魯肅一聽,孫權竟然讓自己去找一個只會蠻力的武夫去談策略,這不是胡鬧麼?但是魯肅卻沒有違背主公的意思,勉為其難的去見了一下呂蒙,本來打算應付了事的魯肅,見了呂蒙之後卻大為吃驚,他竟然沒有注意到,這位勇武過人的阿蒙弟弟,此時居然文韜武略造詣不俗,不覺之間,兩人竟然相談甚歡,在這次談話之後,魯肅承認呂蒙早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因此二人的關係也親近了許多,溝通也逐漸多了起來。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完成東吳的夢想

    提起東吳,它有一個做夢都想完成的夢想,那就是取得荊州全地,掌控長江之地。東吳的最大依仗,正是長江天險,而荊州之地在關羽手中,如一雙大手扼住了東吳的喉嚨,讓東吳難受之極,只是苦於關羽的實力和三足鼎立的局勢,東吳一時間無法奪取荊州。但是東吳的將領們卻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荊州,他們恨不得吃了關羽,來為自己的故鄉達成所願。

    魯肅死後,呂蒙成為了東吳新一任大都督。呂蒙一上任,就開始瘋狂的結交關羽,除了討好之外,還送禮物,如此諂媚之相,讓東吳本來就憋屈的將領們十分憤怒,他們都覺得這個呂蒙簡直不可理喻,不想著為國效力,居然去巴結關羽。

    其實不然,呂蒙可能是東吳歷任都督之中,野心最大的一個,他在任期間,提出了一個推翻之前國策的大膽想法——滅關羽,取荊州。其實這個想法在東吳每個人心中都有,只是他們武力打不過關羽,局勢又受到牽制,這才沒有執行。

    呂蒙自然也明白其中的玄妙,但是呂蒙依然認為關羽可滅,荊州可取。巴結荊州,討好關羽,這正是呂蒙滅關羽的第一步棋,對關羽進行麻痺。

    終於讓呂蒙等到了時機,關羽去攻打樊城,但是卻留兵防範呂蒙。呂蒙知道機不可失,他先來一招假裝稱病,使關羽大意而抽調了防守的重兵去樊城戰場。呂蒙見狀,喜出望外,隨後來了一手“白衣渡江”,利用商人的偽裝,偷襲了關羽鎮守的荊州,拉開了滅亡關羽的序幕。

    關羽得知呂蒙對攻佔城池秋毫無犯時,他也知道自己必敗無疑了,因為家人並未受到迫害,關羽手下將士戰意不足,他只能敗走麥城,最後被呂蒙生擒。

    呂蒙之功,完成了東吳一直以來的夢想,也成為了東吳的一個屏障。只是他沒能延續自己的傳奇,不久也就一命嗚呼了。

    青史留名

    不過,在正史《三國志》中,呂蒙與周瑜、魯肅合傳,即便他不算什麼曠世英雄,但是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他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便是白衣渡江,滅關羽,完成了吳國領土上的再一次突破。呂蒙在東吳如此功蓋環宇,為何在後世,與其他三華人物相比,談到他的時候卻要少了很多興致,似乎呂蒙的功勞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之功,反而是周瑜、魯肅的名氣更大呢?

    呂蒙“罪孽深重”

    呂蒙之所以有大功而不受追捧,其實不是他本身的過錯。這樣的情況形成,主要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造成,使得呂蒙沒能被廣為讚揚。

    在民間,呂蒙“罪孽深重”。因為關羽的忠義成為了民間的神話,他化身武財神,為民間帶來祥瑞和富貴;他化身忠義守護者,受到民間百姓的敬仰。而如此忠義之人,卻被“奸人所害”,這個“奸人”正是呂蒙。為了“替關羽報仇”,民間甚至編出了“關羽死後索命呂蒙”的傳說,足可見關羽的形象在民間多受歡迎,反之,呂蒙的形象自然無法在民間高大起來。

    在皇權,關羽“奉若神明”。關羽的忠義,正是三國之後各個皇權需要的精神,他們透過對關羽忠義精神的宣揚,達到使臣下忠君的目的,這樣的宣揚在清朝達到了巔峰,關羽最長的諡號居然到了88個字之多,如此忠良之士,殺害他的人自然就是“壞人”,由此看來,呂蒙不被抹黑已是萬幸。

  • 5 # 諸葛小村姑

    聽到這個名字,就能夠輕鬆想起兩個成語的東吳大將呂蒙,居然被爾等說成沒有青史留名?那如今的你咋知道呂蒙這個人的事蹟並大言不慚的呢?

    呂蒙:

    呂蒙,字子明,東吳名將,在正史《三國志》裡面,是單獨有傳記的,真不知道提問者所說的沒有青史留名是咋回事,大抵是因為呂蒙是關羽的死敵,使用計謀吧關於搞死了的緣故。

    呂蒙是三國東吳集團前期三大都督之一,水陸兩軍總司令,第一位是周瑜,第二位是魯肅,第三位就是這個呂子明,他一生最大的軍事閃光點就是襲取荊州,採用了白衣渡江的辦法,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戰術奇襲行動,能而示之不能,可以載入世界軍事史教材,充分利用了關羽狂妄自大、剛愎自用、顧首不顧腚的“完美”缺點,一舉拿下關羽的根據地,導致關羽腹背受敵、糧草斷絕,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害。

    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

    呂蒙此人出生家境貧寒,匹夫之勇參加行伍,打仗勇猛,由於沒有文化,一度被人瞧不起,混到一箇中層軍官,被人稱為“吳下阿蒙”,屬於有勇無謀,學識淺薄的代表人物,當時人們以為此人的軍旅事業到此也就是頂點了,有一次孫權說了他兩句,勸他多讀點書,用用腦子,呂大人居然聽進去了,回家發奮讀書,四處請教。(由此可見,學習真的不分年齡大小,只有懶惰與否!)

    等到過了一段時間(應該不會短於三年吧)都督魯肅前來呂蒙的駐地視察工作,與呂蒙交談,居然引經據典,文韜武略,說得有板有眼,還能夠理論結合實際,把魯肅的下巴都驚掉了,發出了千古感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魯肅是江東名士,兩軍都督,大老闆孫權都佩服的人物,能夠被他讚許,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接替魯肅成為大都督,襲取荊州

    魯肅去世之前上書孫權,力薦呂蒙接替自己成為第三任大都督,孫權認可,在任上主要就是防範荊州的關羽,常常謀劃如何奪取荊州,幹掉關某人,一度憂鬱成疾,恰逢關羽去單挑曹操的軍隊,呂蒙認為時機已到,與年輕的陸遜(東吳第四任大都督)合謀,稱病去職,麻痺關羽,讓其抽調預備隊,導致後方空虛,連最起碼的軍事聯絡都不顧。

    呂蒙自己則帶領數百勇士,化裝成商賈,偷偷潛入關羽的大本營,斷絕了通訊線路,一舉拿下後方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戰術,最後導致關羽兵敗被擒,不久,呂蒙心力憔悴,病死。

    呂蒙的歷史地位

    三國時前期,漢室傾頹,諸侯紛爭,孫權、劉備都屬於割據勢力,名義上的中央政權在曹操控制之下,孫劉兩家的爭鬥,沒有什麼正義非正義,都是爾虞我詐,禮尚往來,呂蒙的戰術無可挑剔,戰略上有所欠缺,畢竟讀書少嘛!

    可是關羽作為一個熟讀《春秋》的地方大將,屬於漢中王劉備帳下的第一猛將,鎮守荊州,無論從資歷還是軍事鬥爭經驗上來講,應該遠遠超過呂蒙,可還是被呂蒙掀翻,這在當時來講,關羽輸得內褲都沒有了,實在是不應該。

    呂蒙被誤讀

    兩軍交戰,以正合,以奇勝,不懂得用計,徒讓自己計程車兵胡亂衝鋒,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愚蠢的行為,士兵都是爹孃養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用刀殺死敵人與用繩子勒死敵人,沒有哪個更高尚,況且呂蒙拿下荊州,沒有縱兵劫掠,沒有大肆屠戮,在當時來講,已經是難能可貴,戰術上已經做到了極致,最後關羽是交給孫權處置的,殺與不殺,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後人以蜀漢為正統,尊劉貶曹,順帶連孫權也踩在腳下,呂蒙自然也要被抹黑一番,方才稱心,這都是《三國演義》的功勞,小說家言罷了。到了清代,關羽的地位大大提高,已經封神,他的對手呂蒙同學自然變成了魑魅魍魎,這對歷史人物是極不公平的。

    既然看青史,就要拋開個人的情感因素,客觀地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否則不如看小說過癮呢。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什麼叫留名青史?

    留名青史,青史留名。青史留名出自元朝《昊天塔》榜首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此稱史書為“ 青史 ”。這兒的“青”指的是竹簡,“史”是指前史或史書。由於在還沒有創造紙張的古代,一般的書籍大都運用竹簡所製成。青史留名指在前史上留下好名聲。

    那麼呂蒙有沒有好名聲呢?

    其實呂蒙在正統歷史的評價還是不低的,其軍事才能出眾,是東吳繼周瑜、魯肅之後的第三位軍事大家。其主要的軍事成就時替東吳攻佔皖城,奪取荊南智取三郡,最後殺死蜀漢名將、襲取荊州。

    不過在民間,呂蒙的名聲確實不好,這是《三國演義》的鍋。因為三國演義的傾向是劉備是正義的,關羽更是世界最忠義之人,而呂蒙是殺死關羽的罪魁禍首,為了突出關羽的高義,自然要把呂蒙寫得黑暗一些

  • 7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關羽俘虜于禁,殺了龐德就威震華夏,呂蒙使計把關羽殺了,但好像非但沒有讓自己“一戰封神”,反而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對於這種現象,主要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塑造和傳播,如羅貫中老先生為了替民間老百姓出一口惡氣。

    直接在《三國演義》中對呂蒙的死進行了改編,在《三國演義》中呂蒙直接被關羽的冤魂附體,接著便七竅流血而死。像羅貫中描寫孫權殺關羽的字眼也很有意思,按理來說,兩軍交戰,將領士兵死傷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卻使用“孫權既害了關公”,一個“害”字就把作者自己的喜好和立場給表現了出來。其實孫權偷襲荊州,殺關羽談得上什麼“害”呢?這固然是“尊劉貶曹”風氣的表現,倘若放過來“尊曹貶劉”,那麼自然也可以說關羽殺龐德也是“害”了。

    呂蒙實際上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氣的,只是由於受到民間“尊劉貶曹”這種風氣的影響,所以他的正面評價不是很高。關羽歷代以來都被塑造成為“忠義”的臣子形象,所以在民間他的形象是非常高大和充滿光輝的。

    那麼自然也就不難理解呂蒙把關羽殺了,就會造成自己形象的負面化,所以初次看《三國演義》的人看到這一段情節時,往往都會對呂蒙恨之入骨。

    但在真實歷史上,呂蒙是一個評價頗為不錯的人,其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已經是青史留名了。

    真實歷史上的呂蒙評價——

    刻苦好學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的就是呂蒙。

    呂蒙早年間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孫權因此經常勸告他說: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意思呂蒙現在當上管理幹部,不能不學習。所以人們後來又常常用“吳下阿蒙”來諷刺那些不愛學習的人,但當時呂蒙經常找各種理由來推辭,孫權見了很不高興,又說: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意思讓呂蒙學習並不是讓他去當一個文人,而是讓他從古人的智慧中總結經驗教訓。又拿自己舉例子,在繁忙的事務之中還抽出時間來學習,得到許多收穫。

    呂蒙見主公都這麼說了,也不好再推辭,於是從此專心學習。

    後來呂蒙和孫權再次見面,發現呂蒙談吐不凡,於是更驚詫的說: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很得意的回答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關於呂蒙當時學習古代經典還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他在睡夢中把《易經》給背誦了一遍,可見當時呂蒙當時確實非常刻苦。

    呂蒙入吳,王勸其學。乃博覽群籍,以《易》為宗。常在孫策坐酣醉,忽於眠中,誦《易》一部,俄而起驚——《太平廣記》

    品性端正

    呂蒙性格寬仁端正,能夠容忍別人的非難。大將甘寧性格暴躁,不但經常和呂蒙對著幹,連孫權有時候都不給面子。但呂蒙並不計較這些,反而勸說孫權,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應當對下屬有所包容,這才緩解了甘寧和孫權的矛盾。

    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權遂厚寧,卒得其用——《三國志·呂蒙傳》

    江夏太守蔡遺曾經和呂蒙有過節,豫章太守顧邵去世以後,孫權向呂蒙訊問應該派誰去接替,呂蒙向孫權推薦了蔡遺,孫權得到呂蒙的回答很高興,認為他很大度。此外像陸遜也是經由呂蒙推薦給孫權的,呂蒙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幫助孫權奪取荊州,殺了關羽。

    後世地位

    但是也因為這件事導致他在民間的評價不是很高,而且人們也往往只能記住這個人是殺害關羽的兇手。但實際上呂蒙在後世是非常受到推崇的,在唐代,顏真卿向唐德宗提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其中呂蒙就入選武廟。

    到宋朝時,武廟增設為七十二名將,呂蒙再次入選,北宋時期有本書叫《十七史百將傳》,呂蒙也被收錄其中。偉大的開國領袖和優秀的軍事家毛對呂蒙也有高度讚賞的評價說:

    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

    可見呂蒙在歷史上的地位實際上是遠比關羽要高的,關羽只不過是為了“政治正確”而捧起來的,最後直接被封為“關帝聖君”,但這其實已經遠遠脫離了他的實際能力。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年少懷大志。

    還在少年時期,呂蒙(吳下阿蒙)就要跟著姐夫鄧當去擊賊,鄧當擔心呂蒙的安危就帶呂蒙面呈呂母,希望他的母親能阻止他,呂蒙就對母親來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表達,擺明了自己要憑戰功獲得富貴願望,呂蒙的母親知道兒子是志向的人,思慮再三,就同意了他的想法。

    呂蒙在鄧當手下沒有得到認可,鄧當屬下有一兵痞對呂蒙百般鄙視,說帶著呂蒙去出戰,無異於拿肉喂老虎。呂蒙聽後,火冒三丈,抽刀宰了他。為此,呂蒙成了一個殺人逃犯了。

    2.訓兵建軍功。

    呂蒙後來在校尉袁雄的保舉下去自首,袁雄見他儀表不凡就把他推薦給了孫策,孫策慧眼識珠,立即留他在自己身邊做事。孫權繼位後,急需整頓軍務,呂蒙懂得這是自己脫穎而出的機會,他暗中下定決心,要操練出一支優秀的部隊。

    後來,呂蒙帶出的這支軍隊得到了孫權 的高度認可,孫權認為呂蒙是一位可造之材,就給呂蒙增加了兵員,呂蒙非常開心,這個時候,他在孫權的心中就有點份量了

    好好地看看,小呂很早就是一位勵志哥,他懂得審時度勢,憑業績說話!

    3.憑努力令人刮目相看。

    孫權為培養呂蒙,曾經鼓勵他多讀書,呂蒙牢記孫權的話,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裡,發奮讀書,努力補自己的短板,他期冀在未來能有所作為。

    魯肅接任周瑜的大都督之後,孫權就讓魯肅關注一下呂蒙,魯肅認為呂蒙是一介武夫,談不出名堂,但又不能違背主公的意思,就試著與呂蒙接觸了一下,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以前只有勇武的阿蒙弟弟,此時談吐不凡,文韜武略方面已有了一定的造詣,魯肅不禁脫口而出: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大都督這樣夸人,也預示了吳下阿蒙光明的未來。

    4.智取荊州,建立不朽的功勳

    魯肅死後,呂蒙出任東吳新一任大都督。此時的呂蒙已頗具戰略眼光,上任伊始,他就千方百計地結交蜀漢方面坐守荊州的名將關羽,除了言辭謙恭外,還贈送大量的禮物,時人並不理解他的做法;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時的呂蒙心中就有大膽想法——取荊州,滅關羽。

    呂蒙投關羽所好,就是為了麻痺關羽,待他放鬆警惕後,趁機戰勝他。

    關羽率軍去攻打樊城時,也曾留過重兵防範呂蒙。呂蒙知道機不可失,他運籌帷幄後,對外稱病,關羽得知呂蒙病了,就大意起來而抽調了防守東吳的重兵去樊城前線,呂蒙獲悉後,立即上演了一曲“白衣渡江”,叫吳軍利用商人的偽裝,偷襲了荊州,最後導致三國時的風雲人物關羽敗走麥城,為東吳生擒。

    呂蒙此功,無異於為東吳的建立了一道屏障,對國防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只可惜,這位文武雙全的大都督天不延年,沒有更多的機會來延續自己的人生傳奇,除掉關羽後,不久也因病撒手人寰了。

    總結:沒受追捧事出有因。

    在正史陳壽的《三國志》中,呂蒙與周瑜、魯肅合傳,縱使他算不上三國時的風雲人物,但是青史留名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了。

    呂蒙之所以建立了不世之功而沒有大量的粉絲,主要原因是他戰勝了強勁的對手——義薄雲天的關羽.

    眾所周知,關雲長的過往在民間已經被傳為神話,他現在是武財神的化身,人們相信,他能為民間帶來祥瑞和富貴;再加上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嚴重的尊劉傾向,渲染了關羽的性格、能力與事蹟,使得關羽受到了萬民的敬仰;而呂蒙偏偏 除掉了高大上的關羽,這樣在光彩照人的關雲長面前,呂蒙就成了“奸人”、“小人”、“鼠輩”;因而,呂蒙的形象就沒有辦法在民間樹立起來了。所以,人們才認為他青史無名,其實,在嚴謹的歷史學家面前,呂蒙並不慢長的一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事蹟。

  • 9 # 江水趣談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在後人的眼中,呂蒙在背後捅刀子,導致了關羽的失敗,這是很不光彩的,而且關羽被捕後,呂蒙還殺死了他,更讓後人看不起。儘管殺死了關羽,但他得到的更多是指責以及後人對關羽的同情。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奉孫權之命,白衣渡江,偷襲荊州。荊州軍猝不及防,再加上兵力大部分被關羽調走,荊州很快失陷。呂蒙成功偷襲荊州後,並沒有收手,而是乘勢進軍,與曹軍一起南北夾擊關羽。

    關羽因荊州失陷,早已無心戀戰,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在逃亡益州的臨沮小道上,關羽極其義子關平,被呂蒙部下馬忠擒獲。因拒絕投降,關羽父子均被呂蒙殺害。

    呂蒙斬殺關羽,並沒有一戰成名。不久後,呂蒙卻離奇爆病而亡。很少有人誇讚呂蒙的英勇,也沒有人說他是歷史的英雄,這究竟是為何?

    首先呂蒙偷襲荊州,背信棄義,出師無名。常言道君子不乘人之危,而呂蒙卻這樣做了。關羽北伐,勢如破竹,斬龐德降於禁,曹操因懼怕不得不聯合東吳,偷襲荊州。然而東吳卻能作出背信棄義的事情,同意與曹魏聯盟。

    要知道當時東吳與劉備是有著孫劉聯盟的盟約的,呂蒙受孫權的指示,偷襲荊州,出師無名,做君子不為之事,並沒有什麼光彩的。

    演義曾這樣記載:(關羽)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因此在後人眼中,呂蒙背後捅刀子,致使關羽兵敗,言而無信,嬴的不光彩。

    關羽已經被抓,呂蒙卻將其斬殺,如此乘人之危,更讓後人唾棄。雖然他斬殺了萬人敵關羽,但得到的更多是大家對於關羽的同情,對於呂蒙的指責。除了忠義,關羽的武力值,在三國中更屈指可數。

    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都讓他文明華夏。即便是現在的社會,人們還把關羽神話,對其膜拜,大家都想找到想關羽一樣大仁大義的人。而又有誰會在乎一個背後搞小動作的呂蒙呢?

    因此無論是人品還是忠義,呂蒙都輸給了關羽。

  • 10 # 腦洞趣味歷史

    呂蒙和關羽相比,其知名度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眾所周知,關羽是“忠義”、“勇武”的化身,他的形象能夠歷經千年還被人銘記,全在於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由於《三國演義》一書中關羽刮骨療傷、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華雄道義釋曹操、威震華夏等事蹟,實在是太深入人心,故而數年來,對於關羽的同情便從未停止過。

    我們崇拜英雄,我們為他的結局感到遺憾,正如關羽的某位外國粉絲看到這裡時,哭著在臉書上發出的那條動態一樣: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敵的偶像就這樣死了?這一定是哪裡搞錯了!

    正是在這種複雜情緒的影響下,導致了我們在看到呂蒙之時,往往會產生正反兩種評價。

    1、討厭呂蒙的觀點李贄:呂蒙、陸遜妖魔耳!縱然奸計得行,亦一時勝負,何足誇戰?汝不見蒙與遜與當年草木同朽腐矣!

    呂蒙如果是在戰場上光明正大地殺死了關羽,那他的名聲一定會比現在好聽很多,可呂蒙想殺關羽卻是透過陰謀詭計。

    呂蒙趁著“孫劉聯盟”還存在的時候,先和關羽打好關係,而後呂蒙卻在關羽圍攻樊城,被徐晃等人纏住的時機,偷襲荊州,讓關羽腹背受敵而死。

    陣營不同,相互攻擊無可厚非,可若是如呂蒙這般,表面上假裝是朋友,背後卻時刻謀劃著想要殺害對方的小人行為,是很容易招人討厭的。

    2、欣賞呂蒙的觀點

    呂蒙和關羽各為其主,在呂蒙上任都督之前,建安二十年,孫權和劉備為了爭奪南郡,雙方還發生了一場戰鬥,後來,因為曹操蕩平漢中的訊息傳來,才迫使雙方讓步,繼續維持著脆弱的聯盟關係。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曹操的插足,並沒有讓孫劉聯盟更加穩固。

    “國與國之間的聯絡”首先以利益為主,“漢中之戰”後,劉備佔據了漢中,孫權卻在“合肥之戰”中差點喪命,兩者的反差讓孫權意識到東吳此時的威脅,不再以曹操為主,反倒是盟友劉備,才是扼制住自己的對手。

    在這種背景下,建安二十二年,呂蒙向孫權提出了趁曹操無暇顧及東面之際,進攻關羽的建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在呂蒙的設想中,關羽和劉備奸詐反覆,遲早都要威脅到江東“(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呂蒙的話,對於孫權而言也正是他所顧及的東西,在他早年和魯肅商議謀取天下的“榻上策”時,他也是把荊州作為爭奪天下的跳板。

    換言之,劉備和孫權兩人在爭奪天下這條路上:撞車了。

    利益是劉備和孫權聯合的原因,如今兩人之間因為利益而談崩,呂蒙在這種情況下為自己國家除掉強敵。

    站在呂蒙的立場,他無過有功。

  • 11 # 歷史簡單說

    很多人都喜歡三國,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還是三國相關的遊戲。

    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蜀國的劉關張,諸葛亮,馬超和趙雲,龐統等人。

    其次是魏國的,五子良將,曹操一家子,司馬一家子,還有曹家親戚曹仁,夏侯等人。

    而最後的,是吳國。比較有名氣的,是周瑜,孫權,孫策,陸遜等人。

    有些人喜歡蜀國,因為三國演義是把蜀國當做主角的,而有些人喜歡魏國,因為曹操是贏家,司馬懿是最後的贏家。

    而吳國,就處於這樣比較尷尬的局面,人氣不高,又不是最強大的,而且還做出了偷襲荊州的事情。

    吳國的人氣基本被前面說的四人所佔據,而剩下為數不多的,就讓魯肅,呂蒙,孫尚香,大小喬分一分。

    呂蒙最大的貢獻和價值呢,那就是幫助孫權拿下了荊州,讓孫權掌握了大部份的荊州,因為荊北南陽郡基本還是曹操的地盤。

    而呂蒙這次拿下荊州,並不是光明正大的,他不像徐晃那樣,在關羽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樊城危險的時候,直接將關羽打回去,獲得曹操的高度評價。

    呂蒙先是與魏國合作,然後再襲取荊州,最終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殺。

    可以這樣說,關羽的聲望有多高,民間越喜歡關羽,那麼就越不喜歡呂蒙,因為呂蒙不是打下荊州,而是襲取荊州,而且導致了關羽之死。

    所以在三國演義裡,呂蒙的下場就是,在慶功宴上面,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而比較湊巧的是,呂蒙也是差不多這個時間點死的,真是歷史的巧合。

    但是,民間也沒有那麼厭惡呂蒙,畢竟關羽還是死於他的自大,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面相看,又有孫權勸學等故事,呂蒙的形象,算是不那麼好,也不那麼壞。

  • 12 # 懼意恆生千珏

    呂蒙三國名將啊,還不夠青史留名嗎。三國關鍵人物,拉開三國序幕的重要人物,奠定孫權稱帝的肱骨之臣啊。周瑜、魯肅沒能拿回荊州,呂蒙不但拿回,還生擒關羽,還不夠青史留名啊。小編孤肉寡聞,呂蒙身上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是個好榜樣。從“吳下阿蒙”到三國名將,最後成為關鍵人物,令人刮目相看。這些都值得現代人好好學習。呂蒙被人嘲諷為“吳下阿蒙”,發奮圖強,三年閉門讀書,成為一代名將。至於呂蒙的死,是由於感染了鼠疫,不是被謀害而死的。

  • 13 # 君山話史

    第一,呂蒙是東吳三大名將之一,在軍事史上地位高於關羽

    東吳三大名將分別是周瑜、呂蒙、陸遜,都有精彩的表現。周瑜有赤壁之戰,呂蒙有奇襲荊州之戰,陸遜有夷陵之戰。從軍事史說,呂蒙成就略遜於周瑜、陸遜,但絕對比關羽要高得多。呂蒙可以稱為軍事家,而關羽只能算是勇將罷了。

    第二,後人對呂蒙的評價

    說呂蒙沒能留名青史,這顯然是造謠。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呂蒙的評價是: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唐朝德宗年間,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呂蒙。北宋宣和年間,為古代名將設廟,總計七十二人,也包括呂蒙。可見呂蒙在後人眼中,地位是非同尋常的。

    毛澤東主席還曾告誡全軍將士,不可不讀《呂蒙傳》,要學習呂蒙“折節讀書”的精神。

    第三,以呂蒙為典故的成語

    要說呂蒙在青史上的留名,還不能不說到兩個我們常用的成語,這兩個成語都與呂蒙有關。

    一個是“吳下阿蒙”,呂蒙最初沒什麼文化,魯肅不太看得起他,稱他為“吳下阿蒙”。後來孫權勸他要多讀書,於是他發憤學習,手不釋卷。後來魯肅與之交談,大吃一驚,就說:“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對於魯肅的吃驚,呂蒙用一句話答覆:“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這後來也演變為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們每每講到這個成語,就是有意無意提到呂蒙的故事。這樣看來,誰說呂蒙沒青史留名呢?

  • 14 # 布夫舟

    最近我剛買了一套《三國志》,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特意去看了一下書中關於呂蒙的記載。首先,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屬於“青史”的,關於呂蒙的記載則是在《周瑜魯肅呂蒙傳》。

    周瑜、魯肅在吳國什麼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呂蒙能夠和周瑜、魯肅並列一傳,可見呂蒙還是非常有地位的。從這一點看,呂蒙在吳國功勞很大。

    至於《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是這樣評價呂蒙的,呂蒙勇而有謀,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從這就可以看出,呂蒙有勇有謀,並且能剋制自己,有氣量,可以當做國士,很明顯呂蒙是留名青史了。

    呂蒙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屬於鳳凰男,十五六歲的時候,為了富貴偷偷跑去打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別人羞辱他,他很憤怒,於是拔刀殺了人。後來,他靠著一股子狠勁,作戰立功,得到孫權的賞識。

    在大多數人看來,呂蒙完全就是一介武夫,為了是為了富貴而打仗,沒有什麼頭腦,當時魯肅也是這麼看他的。

    魯肅取代了周瑜以後,內心裡是看不起呂蒙的。對於這一點,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呂蒙出身低。不過呂蒙功勞大,魯肅不得不去看呂蒙。呂蒙見到魯肅以後,替魯肅謀劃了五條計策,目的就是為了對付關羽。這個時候魯肅發現呂蒙不但武力過人,而且非常有謀略,並非過去的吳下阿蒙了,所以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為什麼呂蒙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呢?原來是因為呂蒙聽從了孫權的告誡,開始發憤圖強的讀書,以增加自己的學問。

    呂蒙除了會打仗,滅掉關羽,為吳國立下大功了,他也是非常會做人的。他三個同事戰死了,子弟幼小,孫權想把這三個同事的手下交給呂蒙。呂蒙多次上書推辭,勸說孫權,並替同事的孩子找老師,讓人教育他們。

    甘寧殘暴好殺,經常違背孫權和呂蒙的命令,孫權對甘寧生氣的時候,呂蒙便極力勸說孫權,像甘寧這樣的戰將難求,姑且容忍他。

    所以在孫權心中,呂蒙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孫權是這樣評價呂蒙的,“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

  • 15 # 史論縱橫

    呂蒙在歷史上一直都有一定的地位,而且還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在正史中評價較為正面,另一方面在民間的口碑很差勁。

    從正面的評價來說,呂蒙勤學的事蹟是中國將領的標杆,毛主席就曾經評價過: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

    也算是肯定了呂蒙讀書的事蹟,呂蒙早年不過東吳陣營的一個武將,雖然立有戰功,卻只是武夫出身,比如魯肅就很瞧不起呂蒙。

    隨著呂蒙地位的升高,孫權也感覺呂蒙文化水平低,於是就有了《資治通鑑》中的《孫權勸學》一篇,孫權對呂蒙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呂蒙則表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個作品是被選入教科書中的,一下子出來好幾個成語,比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吳下阿蒙”等等,可以說呂蒙對後世的影響應該是高於很多比他官職要大的人。

    然而在民間的傳史中,呂蒙的口碑卻很低,主要原因就是呂蒙透過偷襲關羽取得荊州,被人看作是不光彩的表現。

    比如寫下《中國曆朝通史演義》的蔡東藩:關公之敗,失之過剛,呂蒙雖勝,不能無罪;親漢賊而仇漢裔,蒙亦何心?此後人之所以深嫉呂,而不能忘懷於魯子敬也。

    在魯肅去世後,呂蒙擔任陸口守將,並被任命為漢昌太守,主要與關羽的荊州地區毗鄰,當時的情況是蜀漢氣勢很盛,一方面是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另一方面關羽在這邊擊敗曹軍威震華夏。

    在這樣的情況下,呂蒙向孫權建議,在關羽主力北上與曹軍作戰的時候,我們趁機佔據襄陽,收復荊州,孫權一聽呂蒙說得有道理,就採納了這個計策。

    當時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而自己率領荊州主力北上,這才有了呂蒙的白衣渡江計劃。

    呂蒙對孫權說,關羽去攻打樊城卻留下很多守軍,肯定是害怕我襲擊他後方的緣故,我經常生病,就以這個理由回建業,這樣關羽就會放鬆警惕,然後吳軍以水路偷襲南郡。

    接替呂蒙的是東吳沒有太大名聲的陸遜,關羽當時有些剛愎自用,自然沒有把陸遜放在眼裡,結果陰溝裡翻了船。

    呂蒙在指揮白衣渡江後,先是誘降了傅士仁,然後又使傅士仁誘降了糜芳,呂蒙大軍得以佔據江陵,由於江陵是關羽在荊州的老巢,家屬也都在這裡,呂蒙以此為要挾,在關羽聞江陵失守後,想要退到蜀地,結果在麥城被東吳軍隊攔截,關羽父子也被人斬首。

    此一戰,三國格局發生了轉變,此前一直快速擴張的蜀漢政權一下子陷入發展危機,失去荊州意味失去出川的門路,此後再想攻打曹操,只能是從關中進軍,這也是為何諸葛亮多次北伐沒有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應該是以荊州為北伐根據地的。

    呂蒙襲取荊州,為東吳在三足鼎立局面的優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卻在此後不久去世。

    由於後世人們對蜀漢政權,以及關羽的推崇,使得東吳政權被史學家冷漠化,殺死關羽的罪魁禍首呂蒙更是被當作小人。

    明朝著名批評家李贄評價呂蒙時說:呂蒙、陸遜妖魔耳!縱然奸計得行,亦一時勝負,何足誇戰?汝不見蒙與遜與當年草木同朽腐矣!

    將呂蒙罵個狗血噴頭,實際上,從宋朝關羽被神化開始,呂蒙就成了老百姓心中無恥小人的代表,呂蒙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呂蒙死在關羽死後不久這個巧合,寫成了“關羽索命”。

    在東吳收復荊州的犒賞大會上,喝了一杯酒後,直接被關羽上身,來了一句“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

    於是呂蒙就倒地七竅流血而亡,也就是小說敢這麼寫吧!但是《三國演義》實在是太火了,一大堆沒看過《三國策》的人,都以為《三國演義》跟歷史差不多,把這個當正史。

    估計當時老百姓對呂蒙也就是這個態度,這丫的太卑鄙了,幸虧被關二爺帶走了。

    因此,呂蒙在歷史上的形象是極具反差的,在正史裡面,他是很多行伍出身武將的標杆,認為武將也要向呂蒙一樣學習,然而在民間野史傳說中,呂蒙就成了陰險狡詐的小人。

  • 16 # 大千世界看劇

    呂蒙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地位的。我們只是被三國演義等野史矇騙了。再加上關羽是很多人崇拜者。也就導致野史中呂蒙就是小人。

    其實在一個亂世中。沒有什麼小人的。能成為東吳的最高軍事統帥。絕對是有能力的。要不然魯肅也不會推薦呂蒙為大都督。再來說說關羽樊城之戰。當時關羽在攻打樊城。樊城對於曹魏是很重要的,攻破它。劉備就可以完美從樊城直接北伐。所以曹操才會調集大量軍隊支援曹仁守住樊城。然而對於曹操來說守住樊城。對於孫權來說不也是害怕一旦樊城破了。劉備也可以隨時攻打孫權。

    這時候呂蒙偷襲荊州也沒有錯的,各為其主。拿下荊州也沒有錯的。三家都想統一天下。可是三家也在制衡。呂蒙能夠用計謀拿下荊州沒錯的。也是一代名將。在歷史上還是有地位的。試問哪一個開國皇帝不都是懂得如何運用計謀的。比如劉邦參加鴻門宴,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中的趙國李牧之死,比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忍辱負重,比如司馬懿高平陵之變。都是在權謀。古代人總結了一句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 17 # 啊迷迷咕咕

    主要是關羽的身份非同小可。

    1.蜀漢政權被視為正統

    蜀漢政權在當時就是打著“中興漢室”的旗號,而且也被很多士大夫和老百姓所認可,包括後世的很多王朝和史學家。

    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劉關張是正派,而孫權,曹操是反派的心理思想,包括三國演義多少也帶著這樣的思想。

    當關羽被殺後,人們關注是關羽怎麼慘烈,怎麼大意失荊州,而呂蒙是怎麼使陰謀詭計等等。如果呂蒙是正派人物的話,這個故事就是變成呂蒙智取荊州。

    2.關羽個人的地位

    關羽在死後,一路被封神,在民間的地位為越來越高,充當著“偶像”的角色,而“偶像”是不容玷汙的,就像現在人追星一樣。

    在“信徒”(包括百姓和當權者)看來,關二爺的很多事情都會被美化,而殺害關二爺的呂蒙就得充當“兇手”的角色,自然也就不會名留青史。

    3.呂蒙殺關羽的影響

    呂蒙直接殺害關羽,其實是給孫劉聯盟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也違背的孫權原先的意願。

    這樣的做法自然不會被孫權和東吳的有識之士所接受的,所以殺害關羽的事,只能被弱化,被不會被大肆宣傳。而曹魏,劉備作為敵對勢力,肯定也不會為呂蒙做背書。

    綜合上述原因,呂蒙很難在青史留名,沒有被醜化已經是不錯了。

  • 18 # 蔡小松001

    關羽是疲憊之師,馬失前蹄被暗害而非堂堂正正之決戰。像關羽這麼大的名氣,不可能隨意加害。而孫權畏懼關羽,自知關羽忠義肝膽不會投降,命小人殺害之。這種因畏懼,而殺害名氣很大且素有忠義的人,肯定不被世人接受。呂蒙,也因此被小說中說成被關羽英魂嚇死收場。所以後來沒有大肆宣揚。

  • 19 # 玄音上人

    呂蒙在三國,只是一次偷襲荊州戰例,無其他名將的赫赫戰功。另關羽丟荊州,也有前提原因。後人重關羽忠義,輕呂蒙而已

  • 20 # 江湖小曉生

    呂蒙,小人爾。呂蒙除了無恥地偷襲荊州外,還有什麼戰績?這種人如果都配留名青史的話,那青史上的人物可就多了。關羽正在對抗孫劉共同的敵人曹操,呂蒙卻對自己的盟友下手,這種無恥的行為,我真的不想多說,契約精神就是被呂蒙這樣的人給破壞的。

    關羽鎮守荊州六七年,呂蒙一個兵都不敢動。

    在沒有選擇北伐之前,關羽一直坐鎮荊州。當時的呂蒙已經是東吳的大都督,他取代了魯肅以後,正值壯年。如果真的有本事的話,那就主動找曹魏的麻煩,這個時候的曹操正在跟劉備爭奪漢中,其實是北伐的最好時刻。

    孫權也的確前往合肥北伐,可是情況有些差強人意。孫權所帶的十萬人馬,居然打不過張遼八百人。當時的呂蒙也在場,如果他真的有本事的話,這場仗會打成這樣嗎?在跟關羽交涉荊州事宜的時候,劉備主動讓出了荊州南部三郡給孫權,這也算不得呂蒙的功勞,最多是魯肅的功勞。

    白衣渡江,偷襲正在北伐的關羽。

    要麼說當時江東人比較無恥呢!劉備和孫權是盟友,發誓一起對付曹操。可是在劉備大軍奪取漢中、拿下上三郡的時候,孫權啥事兒都沒幹。現在關羽要北伐了,孫權卻偏偏看上了荊州這塊地盤,這塊地盤是你盟友的地盤啊!孫權可管不了那麼多,呂蒙作為大都督自然是設計奪取荊州,正面不敢打,那就只能偷襲。

    關羽也不傻啊,本來對東吳是有所防範的。可是呂蒙自己裝病躲回家,讓陸遜來代替自己的職位。陸遜也是噁心,寫了一堆對關羽崇拜的信給關羽,並且表示永遠都是盟友,讓關羽放心北伐。關羽看是一個書生掌兵,也就放心了。沒想到呂蒙此刻已經偷偷潛入荊州城。等到關羽在前線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呂蒙果斷奪取荊州。

    呂蒙以荊州士兵的家人作為威脅,使得關羽迅速垮臺。

    呂蒙知道這麼拿下荊州,一定會遭到關羽的報復。一旦關羽殺回來,他肯定抵擋不住。所以他想了個辦法,那就是籠絡荊州士兵的家人,這些人可都在荊州城內,已經被呂蒙所掌控。他就對這些特別好,然後放出去一部分人去荊州軍內宣傳。其實是一種威懾,表示這些士兵的家人都在呂蒙手裡,知道他們敢攻城,那這些士兵的家人都要完蛋。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三國志》

    這簡直太噁心了,連呂布都知道,將劉備妻子送還給劉備,而呂蒙卻拿人家一家老小作為自己獲勝的籌碼。他又不是一位文官,難道他不會打仗嗎?這麼做直接導致荊州士兵放棄了抵抗,關羽的天下第一軍就這麼被呂蒙給高垮臺了。

    狠心殺害關羽,還要嫁禍於人。

    呂蒙在搞垮了關羽大軍以後,便要對付關羽本人了。多年來一直被關羽欺壓,呂蒙覺得自己十分丟人,所以要報仇雪恨。即使當時的國家格局是不允許殺掉關羽的,孫權應該也不希望殺掉關羽,可是呂蒙心裡的嫉妒和仇恨,迫使他必須要殺掉關羽。他覺得關羽活著就是自己的恥辱,所以他吩咐手下人在路上給關羽設伏,最終殺掉了關羽。

    在這之後,孫權是大為惱火,但是壓制住了憤怒,畢竟呂蒙是剛剛奪取荊州,立下大功。可是關羽的問題卻成為比較棘手的事情,所以他們商量了一下,將關羽的腦袋送給了曹操,想要說明這是曹操指使他們乾的。到了這個地步,還如此無恥,江東這邊其實就是貪心卻不敢承擔責任。

    總結:無恥呂蒙,有何顏面名留青史。呂蒙一直沒有什麼著名的功績,在關羽鎮守荊州的六七年裡,呂蒙寸功未立,實在是丟人的很,所以呂蒙對關羽一直都比較痛恨。呂蒙裝病偷襲荊州,讓正在北伐的關羽腹背受敵,所謂白衣渡江不過就是無恥偷襲罷了。呂蒙將荊州將士們的家小都給控制了起來,以此作為要挾,瞬間使得荊州兵的戰鬥力化為烏有。呂蒙因為嫉妒和仇恨,所以必須要殺掉關羽。而殺掉關羽以後,卻又不想承擔責任,所以卑鄙地將關羽人頭送給曹操。

    這樣的人如果真的讓他名垂青史的話,我覺得是對契約精神的一種侮辱。如果以後還想讓大家講究一點誠信,請大家不要把呂蒙作為正面教材來宣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新增感染人數很多但死亡人數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