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中道道史道文

    石達開離開天京走到安徽六安時,手下“官員、兄弟約有六、七萬人”。石達開一路南下轉戰,在寶慶之戰失敗後,沿途招納士兵十餘萬人圍攻廣西首府桂林。

    石達開回到廣西故地,按理來說憑藉手下十餘萬之眾,在廣西立足開啟一個新局面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石達開轉戰廣西,卻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在廣西發生了三次致命的部隊離散事件,三次事件直接導致了石達開隊伍元氣大傷,為日後戰敗被殺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是1860年3月,石達開猛將石鎮吉部攻打百色失敗。

    石達開離開天京所帶的隊伍中,尤其以賴裕新、石鎮吉、陶金湯三人能征慣戰、驍勇非常。先鋒陶金湯在攻打修仁(荔浦)時,被當地農民起義軍張高友出賣殺害,其部下上萬人也被殺。先鋒軍慘敗,後隊的石鎮吉部只得下賓州圍攻百色。

    石鎮吉部三萬多人圍攻百色一個月未能攻克,軍心開始渙散。清軍開始施放反間計,使得石鎮吉部內部開始分裂、內訌,相互廝殺,各自逃散。

    石鎮吉率殘部輾轉到安定縣時,被當地土司埋伏截擊,殘部全部被殺,石鎮吉被押送思恩府處斬。石鎮吉部的失敗,損失了數萬人,石達開手下猛將損失了兩名。

    第二次是1860年5月石達開放棄慶遠導致隊伍離散。

    在慶遠當地,石達開的手下大肆追殺當地的少數民族,拆毀百姓的房屋燒火做飯,見百姓剃髮者盡皆殺之。這一連串的舉措使得太平軍民心大失,得不到當地人們的支援和擁戴。加之“團練厚結圍堵,堅壁清野,隨在截殺”,石達開部“所擄糧米不足供應”,使得大軍入楚不敢,入黔不能。

    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石達開決定放棄慶遠南下廣西。1860年6月8日,石達開部在平陽、河裡、裡蘭一代籌措糧餉失敗,被當地團練重創。石達開手下彭大順、朱依點等率數萬人投降清軍。到石達開進入賓州(賓陽)時,手下已經只有一萬多人。

    第三次是1861年初,曾廣依部由黔入桂之戰的失敗。

    石鎮吉部失敗後,有一支隊伍突圍而出,轉戰到了貴州。在貴州興義、貞豐一代轉戰數月,後又與當地的農民起義聯合放棄貴州獨山,轉入廣西三江。但是這一萬餘人到了融水後,又發生了餘成義、張順等的叛變,隊伍再次潰散,最後全部歸順清軍。

    由此是,石達開的十餘萬大軍損失慘重,各路戰鬥都幾乎以失敗而告終。石達開不得不重新整頓力量,率領剩下的幾萬人向貴州進發,借道貴州入四川。

    石達開進入貴州後,依然沒能集中力量依次擊破的方針,將隊伍分成三支從不同方向進軍。

    三支隊伍不能協同作戰,各自為陣,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最終石達開部孤軍挺入四川,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而石達開部覆滅時,尚有一支太平軍還在貴州征戰。

    石達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心緒一直低落,沒能立刻重振旗鼓,制定好戰略方針,以至於在湖南、江西吃了虧導致了部下離心。

    二是進入廣西之後,沒能利用好大成國的力量,反而損失了精銳大將,部隊三次失敗、三次渙散。

    三是太平軍後期軍紀已然渙散,流寇主義作風出現,民心大失,失去了群眾基礎。

    四是石達開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兵力過於分散和入蜀作戰的失誤。

  • 2 # 談古論今望未來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給韋昌輝寄了密信,於是韋昌輝風塵僕僕地從江西戰場趕回天京,與早已經對楊秀清不滿的秦日綱一起準備清君側,殺掉楊秀清。楊秀清素來很囂張,看不起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韋昌輝等人會對自己動手,所以沒有什麼防備之心。於是韋昌輝的計劃成功,楊秀清被亂刀殺死。之後,韋昌輝的野心繼續膨脹,開始大肆虐殺,並且有造反之勢,天王不得不下令處死他。

    這次事件,是太平天國的重要轉折事件,兩大天王都折損了,太平天國的領袖就只剩下了洪秀全和石達開。但是經過這次血的教訓,石達開也漸漸失去了洪秀全的信任,洪秀全已經無法再相信任何異性王了。洪秀全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固,就封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為王,使石達開的權力大大削弱。石達開心知洪秀全有所防備,士可殺不可辱,於是石達開也負氣出走,並帶走了自己的軍隊。

    石達開的實力是很強的,他之前在西征時取得了勝利,並且還是太平天國四大天王之一,所以石達開在軍隊中也有相當高的地位,許多將士都願意為他兩肋插刀。石達開離開洪秀全後,先是來到了安慶,安慶的軍隊紛紛表示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石達開的軍隊人數甚至達到了十餘萬人。但是後來他們卻又脫離了石達開,回到了天京,這又是為什麼呢?石達開的實力不是很強的嗎?

    其實太平天國在後期勢力已經被湘軍削弱了很多,眾將士的離開也是有原因的。深究起來,也就如下幾個 :

    1、石達開十分固執,不願意再回到天京

    石達開在長期混戰自己卻不斷失敗四處逃生的現實面前已經被磨滅了雄心壯志,從前野心勃勃的翼王已經不再,他甚至萌生了歸隱的想法,只是眼前的形式限制了他的想法。在寶慶之戰後,石達開處境十分艱難,逃亡到了廣西,但卻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援軍隊。他的部下便開始勸他回到天京,向洪秀全認罪,然後便可以不再忍受如此的處境。但是石達開拒不聽勸,更令部下寒心的是,石達開在部下苦戰時,拒絕支援他,使他被敵軍殺死;不僅如此,石達開也不願意去聯絡其他義軍。石達開的種種作為,讓他的威信逐漸減少,所以,幾個首領便帶兵離開回歸天京了。

    2.石達開的作戰方式使大家無法接受從而出走

    石達開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便一直採取流寇作戰的方式,一直奔波。作戰七年,他從未佔領城市,從未有一個像樣的根據地,一直讓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像流寇一樣一樣在外作戰。他的軍隊全都是在作戰時就地招募,都是來自安徽、浙江、江西的兵匪向他投成然後加入軍隊。軍隊將士全都苦於沒有穩定的軍備補充和像樣的訓練場所,叫苦不迭,但石達開卻充耳不聞,讓大家都無法接受。將士們都遠離家鄉,十分想念妻兒,意志依然動搖,再加上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看到有更好的條件,對於自己的表的忠心都無所謂,所以全都叛離石達開,不願意再隨著他吃苦。

    3.跟著石達開根本沒有前途

    石達開的作戰能力在從前的同伴楊秀清面前,根本就是小兒科。他的策劃和統籌能力非常低下,沒有什麼指揮能力,只是靠著勇氣和作戰經驗猛衝直撞。在衢州會戰、寶慶會戰、慶遠攻山寨這些戰役中,石達開的無能暴露無遺,有時候竟然連地方武裝都無法獨立解決。其實兵家輸乃常事,但是這些戰役都是在其餘人覺得必勝,有十足的把握和優勢的情況下輸掉的,因此石達開作為一個將領也是非常讓部下失望的,有一些有追求、想在戰場做出成績計程車兵和將士當然不願意跟著一個沒有擔當、沒有野心的將領。

    4、石達開與天京藕斷絲連,十分優柔寡斷

    石達開雖說時負氣出走,帶走了自己的軍隊,但是他卻從未與天京徹底鬧翻,反而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名號四處做戰。這樣做,讓將士們都束手束腳,也讓石達開在做決定時瞻前顧後。他未與天京鬧翻,就不能封王。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雖然遍地是王爺,但是這樣一個名頭總會讓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有優越感。石達開無法封王,也就無法承諾給將士更多的好處,自然也就無法再留住他們的心。

    以上這些原因,都足以說明石達開雖然前期威望很高,但是卻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導致許多人都不願意再繼續追隨而返回天京,用兩個字來概括這些原因就是——利益!

  • 3 # 作冊青史

    石達開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他的悲劇人生引發人們的同情和感慨。

    要說石達開最大的錯誤,或不如說是失誤就在於,不該脫離太平天國總部搞單幹。

    率部出走也是在搞分裂,一方面極大的削弱了洪秀全南京政權的力量,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基本上都是防禦戰而已了。另一方面也使自身成為沒有根據地的遊寇,在不斷的轉戰中疲於奔命,最終全軍覆沒於大渡河畔。

    縱觀石達開短暫的32年生命,16歲,追隨洪秀全加入拜上帝教,20歲,被封為翼王,躋身太平天國最高領導核心,26歲,天京變亂後負氣出走,32歲,兵敗大渡河,慷慨赴義。一生中整整一半時光戎馬倥傯,和太平天國緊密聯絡在了一起,成為太平天國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偉男子。

    然而,包羞忍恥亦是男兒。無論如何,洪秀全在石達開的職業生涯中有知遇之恩,於個人還是大局出發,石達開都不應該任性地出走才是。

  • 4 # 輝瑝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少有的清廉、正直且具備真才實幹的核心人物,因亂入天京內亂而先後受到韋昌輝、洪秀全猜忌。然而掃平內亂又不肯背叛天王的石達開,負氣出走之後,不久便在大渡河邊被圍,最後死於清兵之手。

    站在歷史的大局來看,石達開失敗的原因有三。

    一是沒有戰略,脫離太平天國勢力範圍,把自己變成孤軍、流寇。太平天國鼎盛時期,林鳳祥、李開芳北伐軍打到天津附近,最終陷入重重包圍而失敗。太平天國後期,主要勢力範圍集中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一帶,華北捻軍、西北迴民均有起義部隊活動。石達開離開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地區四處流竄,最後陷入重圍而失敗是必然結果。

    二是脫離群眾,毫無群眾基礎,也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兩廣地區土客矛盾重重,金田起義利用了土客矛盾,因而發展迅速。但隨著戰場從兩廣向長江中下游轉移,客家人主力基本隨軍北上,兩廣地區剩下的多為仇恨太平天國的土著。石達開最初也有建立根據地的意圖,但稍遇挫折便轉移,在廣西更是眾叛親離,既得不到群眾支援,又得不到兵員糧草補充。

    三是隊伍思想混亂,天京變亂後負氣出走,名不正言不順,隊伍思想嚴重動搖,過程中又未能提出更好的凝聚民心的措施,全靠個人威信維持,部隊人心渙散,毫無戰鬥力可言。

    綜上,一隻離了水的魚,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 5 # 秋雨魯北說歷史

    石達開離開天京是天京事變的延續,天京事變對太平天國的影響超乎想象,不僅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還讓翼王石達開離開了天京,這場內訌也最終導致了運動的失敗。

    石達開與洪秀全之間的矛盾導致石達開離開了天京

    天京事變發生後,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邀請石達開回到天京主持軍政事務,並封石達開為義王給予提理政務的權利。但此時的洪秀全為了節制石達開竟然封了自己的兩個哥哥為王,還處處掣肘石達開。

    為防止再次內訌石達開帶兵出走天京

    由於洪秀全處處掣肘石達開,造成石達開在天京無法施展才能,為避免矛盾加劇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假如不離開天京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內訌。1857年6月石達開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離開了天京,並把自己的部隊開往了安慶集結。

    為瀝剖血誠,諄諭眾軍民:自恨無才智,天恩愧荷深。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古人。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謂此愚忠,定蒙聖君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惟期妖滅盡,予志復歸林。為此行諄諭,遍告眾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石達開懷著對太平天國的一腔熱血將部隊開往了浙西,只不過在衢州受挫沒有完成攻佔浙江的計劃,雖然他也想回援九江但終究因為戰役的失敗而未能實現。

    流亡作戰沒有根據地致使軍心離散

    石達開離開太平天國主場後,清軍就對石達開部進行了圍追堵截切斷了石達開同太平天國的聯絡,而缺乏根據地的石達開屢戰屢敗,造成了部隊的軍心離散。

    此時的洪秀全卻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權謀,極力的拉攏石達開的部將,尤其是楊輔清的脫離致使石達開奪取福建的計劃落空。

    石達開部將的脫離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由於石達開不願意脫離太平天國自立,導致很多追隨石達開的人都回歸了天國。洪秀全在天京也不停的釋出詔書給予高官厚祿,加之石達開四處流竄沒有根據地讓很多將領有了迴歸之心,而石達開又“來者不強,去者不留”的態度也導致大批的將領離開。

    洪秀全重新封五軍主將剝奪了石達開的軍事指揮權

    石達開在出走天京時還是通軍主將,憑藉這個身份他可以調動指揮大部分的太平軍,到了1858年洪秀全重新封了五軍主將,給了石達開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公忠又副軍師這個可有可無的封號,從此以後石達開在太平軍中失去了軍事指揮的權利。

    1860年太平軍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而追隨石達開的大批將領又迴歸了太平天國,這讓洪秀全深感石達開已經無用,此時的石達開也是陷入了絕對的困境。

    回到廣西再入四川是個錯誤的決策

    翼王回到廣西后本應該利用廣西良好的群眾基礎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但這些老廣西回到老家後軍心懈怠產生了離開軍隊回家的念頭導致軍心進一步渙散。

    離開廣西后他執意進入四川,此時的四川總督駱秉章已經將四川境內的匪患剿滅等待著石達開的到來,四川山路崎嶇本不利於大兵團的作戰加上大渡河水猛漲讓石達開的部隊陷入了絕境,1863年石達開在大渡河畔兵敗被俘慘遭殺害。

    結語

    石達開離開天京並沒有錯,他既沒有兵變也沒有反叛一直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繼續戰鬥就很值得肯定,只不過他不肯自立又缺乏根據地思想導致部將脫離軍心渙散,本來實力有限還執意去攻打四川也只能說錯誤的決策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 6 # 讀史以明身

    1856年,在一個本應該收穫果實的季節。軍事上面處於全面領先且全盛的太平天國發生了特別嚴重的內亂。

    楊秀清、韋昌輝等人太平天國高階將領在事變中先後被殺,數萬名將士被屠殺。這次內亂,也嚴重影響了太平天國的上層領導體系,創立天平天國早期的諸王之中除了天王洪秀全外,只剩下石達開一人還活著。這次內亂史書稱其為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以後,洪秀全和眾臣要求石達開入京,人們都稱呼石達開為“義王”。洪秀全見到石達開回京後如魚得水,心生加害之心,洪秀全先是分封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為王牽制石達開的權利。兩兄弟明白洪秀全的意思,他們也處處在牽制石達開。石達開為了避免自己也像楊秀清、韋昌輝那樣的結局,也為了避免天平天國再次內亂,帶上自己的親信,走出天京,去了安慶。

    在離開天京的路上,石達開讓下屬廣發告示,說明自己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猜忌。離開天京是不得不為之,但是自己依舊反抗清廷,依舊是天平天國,並邀請農民起義軍加入自己。石達開也是憑藉著自己之前的威信,短時間內招募了10幾萬的太平軍。石達開率領10幾萬軍隊,從安慶進入江西,雖然名義上還是太平軍,但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太平天國的實際戰場。

    太平天國初期,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清軍最忌憚的統帥,晚清平叛將領曾國藩和左宗棠都對他有過很高的評價。但是自從離開天京單幹後,為什麼就沒做出一些很高的成績來呢?

    其實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太平天國的原因,一方面是石達開的原因。

    太平天國所信仰的是“拜上帝教”,終究是西方外來思想。而近代中國所受西方列強欺壓,人民大眾對西方列強的一切都特別反感,所以說“拜上帝教”並不能很好的幫助太平天國鞏固攻打下來的土地、人民。這也是為什麼太平軍經常轉戰四方卻沒有自己的根據地的原因。

    太平天國初期特別仇視儒家文化,在清朝末年,儒家文化代表的可是清朝的讀書人呀,雖然在定都南京後又進行了一些挽救措施,但是已經無所救藥,已經把士人推到太平天國對面去了。

    就石達開本人來講,他只適合當將才,並不適合當元首,缺乏大局觀,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1:石達開離開天京是對的,這並沒有什麼可以批評的,但是他由安慶進入江西,脫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給太平天國的滅亡種了一棵發芽的樹苗。

    2:進入江西后,又坐看九江陷落而不去救援,只是因為九江守將並沒有依附石達開,所以不去救援,坐看九江失守而不救,導致石達開在太平天國的將領層失去了民心,很多將領離他而去。九江的陷落也拉開了清朝對太平天國的反擊之戰。

    3:之後,石達開雖然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和清軍進行對抗,對清軍起到了一定的牽扯作用但是畢竟因為石達開的出走,使太平天國丟失了皖北、江西的數十個州縣。而越來越多的將領離開了石達開回到了太平天國。1960年5月,石達開的親信汪海洋等人帶著20萬人回到了太平天國,石達開為成為了一名光桿司令。

    4:離開天京的石達開,更像是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打,沒有明確堅定的目標,四處遊擊,卻沒有建立一塊根據地。

    總結: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裡面非常優秀的指揮將領,前期像開掛了一樣重創清軍,後期卻難求一勝。性格使然。

  • 7 # 傳奇歷史觀

    石達開是個將才,可惜不得其主。石達開與清軍作戰勝多敗少,但是在大渡河卻經不起一敗。就像項羽打仗總是勝利,很少失敗,但是隻敗一次就完蛋了。劉邦打仗總是失敗,很少成功,但是他每次失敗了之後還能捲土重來,最終透過一場勝利打敗項羽。

    劉邦為什麼能從失敗中快速恢復而項羽不行呢?因為劉邦有個蕭何,劉邦出去打仗的時候,蕭何總是在大本營保證足兵足食。一旦劉邦失敗了,回到大本營,蕭何已經幫他準備好重來的資本。項羽就不行了,他只靠自己的個人能力,有個亞父范增還被他趕走了。

    石達開離開了天京也是一樣。石達開沒有了根據地,沒有了後援。他也一直想找個根據地,跑到了四川,順利渡過大渡河的話,他可能還真有希望。四川歷來好割據,一旦石達開得到成都平原,藉助成都平原的富饒和蜀道的艱難足以割據一方。

    然而有了割據的基礎並不是全部,他還得有蕭何這樣的人才。我認為石達開沒有這樣的人才幫助他,因為石達開是個厲害的將才不錯。但是他不是那種擅長籠絡人心的帥才,所以他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因為不得其主。如果這個好的將才放在漢高祖手下,光武帝手下,唐太宗手下,可能都會是千古流傳的一代名將。然而他的時運不濟,在洪秀全這樣的人手下,他的失敗就是註定的了。

  • 8 # 馭風者520

    石達開離開天京單幹其實並沒有錯,但是不應該萬里遠征,而應該是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我認為石達開應該率軍南下,攻佔江西,浙江,廣東,然後蠶食廣西,湖南,湖北,把統治地盤和太平天國原來的統治區連成一片。這樣可以前後左右呼應。萬里遠征變成孤軍奮戰,失敗以後全軍覆滅。

  • 9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雖迫於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和實權,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天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準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

    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不得不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但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

    1859年秋,石達開率太平軍數萬人進入廣西,10月首克慶遠府。進入廣西之後,因糧食短缺日益嚴重,部下思鄉情切,石達開不願自立一國、無法滿足部下對高官厚祿的需求等原因,一些部下產生去意,適逢英王陳玉成致書石達開,邀其攻打湖南,配合安慶解圍。

    石達開遂因勢利導,於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順等將率五、六萬有意離去的部眾攻打湖南,迴應陳玉成所請,成為人數最多的一支脫離石達開部隊,另有一些部隊因內訌、退路被切斷等原因脫離石達開。這些部隊脫離石達開後,有些成功透過清軍控制區返回天京一帶會合太平軍本部,有些則在半途被清軍打散,並有多名將領死於內訌。其中,彭大順在途中戰死,童容海、吉慶元、朱衣點等與部隊約五萬人在1861年到達江西與忠王李秀成部會合。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四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佈防,太平軍為大渡河暴漲的洪流所阻,多次搶渡不成,“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痢流行,死亡枕籍。閱時一月,而軍心屹然不動”,令當地人發出“其得士心如此,豈田橫之客所可同日而語哉”的驚歎。

    為求生擒石達開,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談判,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行,石達開被押往成都,清軍未遵守承諾,兩千官兵戰死。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與部將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著天國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審,舉止沉著,陳詞慷慨,“寓堅強於和婉之中”“梟傑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詞色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之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 10 # 818160

    首先石達開個人戰略層次不夠,戰術能力較強,初期在太平天國戰略家東王楊秀青的領導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對太平天國事業己經心灰意冷,己生異志。從出走天京後一直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導致內部不穩定,排除異已使自己的軍隊一直處於不斷崩潰的過程中。

    其次未能佔據天時地理,石達開利用疑兵吸引清軍主力,順利渡過金沙江,暫時逃脫了清軍的圍截,可惜的是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時,石達開驕傲大意為其初生子慶生浪費了三天寶貴時間,待其渡河時因為暴雨引發漲水,直到今天,大渡河在漲水期也是不能渡河的,等雨停水退,清軍已經趕到對岸佈防了。期間最有希望的一次搶渡進行到中途時,大渡河又一次突然漲水,導致太平軍搶渡失敗,精銳損失慘重,更遭糕的是,大渡河從此進入漲水期,水位持續不退,終於導致太平軍糧草用盡,陷入絕境。

  • 11 # 我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

    確切的說石達開單不單幹都要失敗,放大了說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都不是隨便振臂一呼就能成事的,一個新生政權建立首先要有綱領然後是路線最後是執行!太平天國前期成功是當時鴉片戰爭後清王朝社會矛盾集中爆發而導致的。太平天國這個政權不代表當時先進的生產力,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甚至還不如腐朽的清政府,個人觀點:太平天國從根子上就是邪教,不切實際建國方針,啼笑皆非的管理手段。如果當時清王朝沒被英法聯軍打破膽,所謂金田起義也就是黑社會群毆這個級別,早被人KO800遍了!

  • 12 # 李飛熊

    石達開出走是天平天國運動的一個大事件,使得原本有利的形勢在此急轉直下。是繼太平天國內訌之後,對太平天國力量的又一次巨大的削弱。石達開分裂了太平天國的革命隊伍,失去了人心支援。

    石達開為什麼出走

    太平軍佔領金陵後,產生了輕敵思想和享樂主義。更要命的,最高領導集團內部又發生了內訌。東王楊秀清獨攬軍政大權,使得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楊秀清和韋昌輝、石達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因此,在1856年,韋昌輝在洪秀全的支援下,動手殺掉楊秀清及其家屬,不久後又對楊秀清展開清洗。等到石達開返回天京(今南京)後,責備韋昌輝殺人太多。就是因為這句話,引得韋昌輝又想對石達開動手。

    提前得知訊息的石達開連夜逃走,但其家人卻被韋昌輝無情殺害。逃走的石達開調集軍隊北上,要回天京誅殺韋昌輝。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洪秀全趁機殺掉韋昌輝,石達開被召回天京輔政。

    到了此時,太平天國起義五王之中,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達開。因此,石達開輔政,受到了從上到下的擁護。但經歷過楊秀清、韋昌輝事件後,洪秀全開始對其他人分外忌憚,做出了過激反應。

    洪秀全雖然名義上讓石達開輔政,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洪氏家族中。洪秀全大哥被封為安王,洪秀全二哥被封為福王。兩人不僅對石達開形成牽制,最後還想加害石達開。出於無奈,石達開只好離開天京。

    石達開出走後的戰略路線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回到了他江西的根據地。在這裡,石達開召集舊屬,向東攻擊浙江、福建。此時的石達開,在兵力上是比清軍佔優勢的。在到達位於安徽、湖南、廣東交界的南安(今安徽大餘)後,石達開決定脫離天京周圍而西入四川。

    為此,石達開部進入湖南,但在寶慶(今邵陽)受到嚴重挫折。寶慶之戰是石達開出走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戰鬥,但最後卻徒勞無功。也因為石達開沒有及時脫離戰鬥,使得清軍有了集結的時間,太平軍西入四川的道路被堵塞。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好率軍南走廣西,迂迴前進。

    石達開錯失入川最好時機,到達廣西后,因為部隊供給無法維持,其部隊發生極大分化,許多部將又率領隊伍趕回天京。此時的石達開,手下僅剩萬餘兵力,形勢已經變得不容樂觀。

    好在大敗進攻的清軍後,石達開收編了三四萬兵力,暫時緩解了自己的危機。石達開決定,再入湖南,從而達到進入四川的目的。

    但清廷對此十分重視,集結各路大軍對石達開進行圍追堵截,石達開在四川一直站不住腳。當石達開準備渡過大渡河時,受到清軍強力狙擊。此時,土司王應元也被清軍買通,負責阻擋石達開部的前進。

    石達開渡河不成,糧草短缺,部隊甚至不得不殺馬果腹,後來更是隻能吃樹根填報肚子。清軍利用炮火的轟擊,使得石達開部損失慘重。最終,石達開部只剩下幾千人。

    此時的石達開部,已經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出於對清軍的幻想,石達開決心投降清軍,藉此保住手下幾千人的性命。與清軍商議好之後,石達開帶著自己幼子前去清軍營寨投降,誰知清軍立刻把石達開五花大綁,且對石達開剩餘部眾殘忍殺害。後來,石達開亦在成都被殺害。

    至此,脫離天京的石達開部,已經完全失敗。在整個過程中,原本取得許多勝仗的石達開,是犯了許多錯誤的,這才導致了他最終悲慘的結果。

    石達開失敗的錯誤有哪些

    石達開先後被韋昌輝、洪秀全哥哥以性命相威脅,從而不得不出走天京,是受到了普遍同情的。雖然石達開出走後仍保持反清的方向不變,但卻也逐漸脫離了天京的領導,實際上是另搞一套,極大地分化了太平天國的力量。石達開犯下的錯誤,歸納如下。

    第一,脫離天京的石達開,政治上犯了分裂主義錯誤。此時的湘軍,已經從西面圍攻江西九江,威脅臨江,李秀成部的軍事壓力非常大。在石達開離開後,洪秀全曾將一道“義王”金牌送給石達開,以爭取他再次迴天京輔政。

    趁此機會,石達開即使不迴天京,亦可以幫助李秀成協同對付湘軍,或者獨自率軍打擊圍困九江的清軍,以解除清軍在長江上游對天京的軍事威脅。但石達開並沒有如此做,他反而回到江西后,東擊浙江、福建,和天京的軍事行動毫無戰略協同,可以說是單獨行動。這樣的戰略選擇,也最終註定了石達開失敗的結局。

    第二,軍事上,石達開隨意丟棄了自己的根據地,導致沒有後勤支援。石達開脫離天京後,不僅軍事行動上沒有和天京形成聯動,反而隨意丟棄了自己的軍事根據地。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決定,糧草、武器都無法穩定提供,埋下了部隊分化的隱患。

    沒有穩定的後勤供應,石達開部成為一支流寇,一旦遇到攻堅受挫,便立馬陷入被動的局面。這種情況,在廣西沒有糧草支應及大渡河受挫時,最為明顯。在西行路上,原本是常勝將軍的石達開,卻沒有打過幾個打勝仗,且一直處在被動地位,最終被俘殺害,缺少後勤供應是一大原因。

    第三,石達開未能隨機應變,決策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觀性。四川固然是割據的好地方,但卻和石達開遠隔千里,況且中間還隔著湖南、湖北。尤其是湖南,更是湘軍的老巢,遇到的阻力肯定是巨大的。

    而在寶慶之戰中,石達開本可快速透過,而不應該抱著打下寶慶的念頭。石達開部被牢牢拖在寶慶,給了清軍調兵堵截的時間,使得太平軍錯失了進入四川的寶貴時機。

    綜上所述,石達開脫離天京單幹後,政治上犯了分裂主意錯誤,脫離了以天京為中心的軍事鬥爭。也使得部下有樣學樣,不斷脫離石達開的領導。

    在軍事上,石達開犯了丟棄根據地的錯誤,使得後勤無法正常保證,埋下了部隊分裂以及被圍困的隱患。

    在戰術選擇上,石達開則犯了盲目性和主觀性的錯誤,未能根據現實情況審時度勢,而是鑽了非要到達四川腹地的牛角尖。如果石達開能適時放棄進入四川的方案,及時修訂預定方案中的錯誤,未必會落到被殺的悽慘結局。

  • 13 # 秀鴻199681155

    1 失去了方向。天京事變後內心迷惘了,縱使石達開離開的時候帶走了一大批精銳,但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不知道後面要在哪裡發展。走到哪裡打到哪裡,消耗了自身實力

    2失去軍心民心 。石達開離開後繼續保持著太平天國的旗號,繼續擁護太平天國,自稱“通軍主將”卻不在對天平太國進行救援,使隊伍軍心不穩,很多將領後期又帶著隊伍離開。

    3失去後勤保障。石達開採取流寇作戰方式,走到哪裡,打到哪裡,沒有穩定的根基可靠的後勤保障,自身消耗得不到補充,越打越弱。

    4 。歷史侷限性,起義計程車兵多少貧苦老百姓,只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加入的。在沒有得到想要的生活時 對起義起了猶豫。不知道這樣起義為了什麼。

    5沒有敢於面對困難,拼死一博的勇氣。缺乏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 14 # 公子霜塵

    洪秀全返回廣東,營救被官府逮捕的馮雲山,上下一時群龍無首,楊秀清以當地流行著“問鬼”的降僮術,自詡為“天父下凡”,穩定住了“拜上帝教”,此後在“永安封王”中封為東王。隨著太平天國節節勝利,楊秀清野心爆棚,企圖取代天王。

    受到威脅的洪秀全,密詔北王韋昌輝絞殺了楊秀清,而翼王石達開又因看不慣北王濫殺,遭到韋昌輝威脅而出走,反手調集精銳討伐北王。洪秀全無奈之下,殺了韋昌輝,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標誌性事件,史稱“天京事變”。

    根據當時居住在愛爾蘭水手肯能說:洪秀全與韋昌輝是心腹盟友,石達開則是楊黨。彼時,楊秀清專橫跋扈,杖責了石達開岳父,石楊之間是有私人恩怨的,與韋昌輝有共鳴是可以理解的。再說,若真參與了,石達開趕回天京之時,為何只是帶來幾名隨從呢?故這種說法不成立。

    天京事變後,永安封的王只剩下了翼王石達開,戰功卓著,頗得人心,令到剛剛經歷事變,重新掌握權力的洪秀全很是忌憚,加之韋昌輝曾經曾用洪的名義,緝拿石達開。如此,洪秀全重用自己兄弟洪仁達、洪仁玕來穩定政權,對於石達開是處處掣肘。導致了翼王率領十萬精銳出走,兵敗大渡河,當然也與其一系列的戰略失誤是分不開的:

    1、如果說石達開出走是事出有因,還情有可原的話,但此後其一再拒絕洪秀全的挽回,則是其過於意氣用事,不顧大局。1857年,句容、溧水相繼失守,天京的咽喉鎮江被圍,洪秀全求救於石達開,罷免了自己兄弟洪仁達、洪仁玕,送上由滿朝文武簽名的金牌,懇請其迴天京輔政,都被拒絕。原本出走是迫於形勢,石達開是佔著理;但是洪秀全的屈尊求救,不得爭取了道義,也爭取了民心;

    2、安慶地勢險要,為太平天國控制疆域內為數不多的沿江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原本可以作為大本營,以此作為依託向外發展,與天京互為犄角,協同作戰。但石達開心中還有咽不下這口氣,決心與洪秀全劃清界限,率軍入閔,併力邀陳玉成、李秀成、賴桂英等大平天國將領。由於此前的一意孤行,失去人心,此舉都被諸位將領予以拒絕;

    3、受到事變的影響,石達開彷彿也沒有了目標。具體表現是離開天京之後,其有足夠的時間與力量,建立牢固的根據地,反而採取了流寇式的作戰,輾轉於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當清軍勢起,進行圍剿之時,這支失去了託身之所的隊伍只能疲於應付。如此,戰事的不利只會加速,分化瓦解本就不穩的民心。最終導致了吉慶元、朱衣點等六十七個將領的集體返旆(返歸的意思,返回天京);

    4、石達開率領殘部本想強渡大渡河,進入四川,扭轉頹勢。但四川總督駱秉章重金賄賂當地土司王應元西面出兵,同時派出總兵唐友耕、參將楊應剛、遊擊王松林,分別到達大渡河北面、東面、南面形成了合圍之勢。致使石達開部隊“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症痢流行,死亡枕籍.....有相殺噬人肉這者,達開莫能禁”,可見,圍困中石達開的部隊,糧草出現問題,最後竟然相互殘殺吃人,加之痢疾的流行,可謂是軍心渙散。此時,無計可施的石達開竟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自己性命換部隊的平安,甚至進而幻想免去一死。

    綜上所述,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傑出將領,起初是常勝將軍,被稱之為“石敢當”,清軍聞之喪膽。但“天京事變”後,卻是急轉之下,意氣用事,帶走了十萬精銳,變相造成了太平天國軍事力量的分裂,且缺乏清晰的目標,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可謂是兩敗俱傷。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15 # 品茗讀史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首義六王之一。永安封王時,石達開受封為“翼王”,寓意是“羽翼天朝”的意思。

    天京事變之後,天王洪秀全對首義諸王中碩果僅存的石達開極為猜忌防範。石達開年輕氣盛,憤怒之下,出走天京,率領許多天國將士外出單幹。

    經過長期的輾轉作戰,石達開屢遭挫敗,最終兵敗大渡河,身死軍滅,讓後人為之無限惋惜。

    石達開出走天京,開始單幹,在策略上犯了以下錯誤:

    1.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旗號。

    石達開宣稱自己永遠忠於太平天國。既然這樣,他離京單幹,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可謂是師出無名。

    2.不該離開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石達開身為通軍主將,坐鎮安慶,太平天國的所有將士都會服從他的號令。這樣,他就能牢牢地掌控著兵權,又有安慶等重鎮在手,擁有穩固的根據地。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穩居不敗之地。

    3.不該放棄救援九江。

    石達開因為九江守將林啟榮沒有響應他的號召,率部去加入石達開的隊伍,所以,他對林啟榮心懷怨恨,竟然不顧大局,不理會林啟榮的泣血求援,致使九江重鎮失守,林啟榮及其所部全部陣亡。

    林啟榮所部是太平天國的精銳部隊,這支隊伍的覆滅,對太平天國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大助長了湘軍計程車氣,堅定了湘軍消滅太平天國的決心。

    同時,石達開對九江見死不救,也使太平天國內部很多人感到寒心。從此開始,石達開在天國內部的威望逐步下降。

    4.不該流竄作戰。

    石達開離開了主戰場,忽而江西,忽而福建,甚至返回廣西,最後又往四川,始終未能建立根據地,導致大軍疲憊不堪,戰鬥力嚴重下降。

    5.不該猶疑不決,不敢決死一戰。

    石達開用兵,一向善於取巧,不願與敵拼死決戰,這一缺點導致了他的數次大敗,以寶慶慘敗最為典型。

    6.作為統帥,不該忘記“兵貴神速”這一基本軍事常識。

    這個錯誤,導致石達開未能及時渡過大渡河,最終全軍覆沒。

    7.不該喪失軍事行動的機密性。

    這個錯誤,就是石達開進攻四川,訊息早就傳遍了,清軍在四川已經是嚴陣以待了。

  • 16 # 聊在南書房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年輕的統帥,他在永安封王時,年僅20歲。他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太平軍西征受阻後,石達開臨危受命,他力挽狂瀾,很快扭轉了局勢,取得湖口大捷和西征的勝利。在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由於受到洪秀全的猜忌,並被收奪兵權,石達開負氣出走。在離開太平天國這個組織後,石達開孤軍作戰,成為清軍圍堵的目標,在沒有外援和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在多次戰敗後,導致軍心不穩,戰鬥力迅速下滑,以致最後兵敗大渡河。石達開之所以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清軍指揮得當的原因、有太平軍士氣低落戰鬥力下滑的原因,還有太平軍內部不團結,各自為戰,力量薄弱等原因,當然也與石達開指揮上的失誤有關。

    放棄了迴歸太平天國的大好機會

    在天京事變後,永安封王的幾位統帥,只剩下洪秀全和石達開兩個了。石達開也就成為了洪秀全不得不依賴的力量了。石達開文武兼備,謀勇出眾,在太平天國初期屢建戰功,可以說是太平天國一流的統帥。所以,呼籲由石達開主持軍政大權的聲音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下詔命石達開回京。但是,天京事變的陰影還沒有過去,石達開也有一些顧慮。

    石達開向洪秀全提出將參與天京事變的燕王秦日綱、陳承鎔處死,洪秀全不得不妥協,將秦、陳二人處死。石達開接掌大權後,他對太平軍混亂的指揮制度進行了調整,並收縮戰線,一度穩定了局勢,阻滯了清軍江南大營的攻勢,使天京事變後的危機得到了轉機。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洪秀全在天京事變後,為了避免再次出現楊秀清類似的情況發生,他已經不相信其他人了。他宣告“主是朕做,軍師也是朕做。”希望將大權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他為了分散石達開的權力,封自己兩個哥哥洪任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與石達開一同主掌軍政。

    石達開由於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再加上洪秀全兩個哥哥的掣肘,他的指揮又受到限制,甚至在駐守武昌的太平軍缺乏糧食,向天京求援的情況下,石達開要調兵增援武昌,卻被安王、福王阻攔,當石達開向洪秀全說明情況後,洪秀全也偏向於他的哥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石達開,非常無奈。這樣,一度穩定的天國秩序,再次陷入混亂的狀態。

    不久,石達開的兵權也被洪秀全收奪,讓他有什麼事情可以與安、福二王商量。在洪秀全的進一步限制下,石達開壯志難酬,而且還要受制於猥劣的洪氏兄弟。有天京事變的前車之鑑,洪秀全和石達開出現了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的怪圈。

    1857年2月,翼王石達開從天京出走。沿江的翼殿將士紛紛跟隨。石達開在去安慶的途中,以通軍主將的身份向全軍釋出諭告,宣告自己毫無野心,“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世人!”說明了自己避禍求全的委屈。

    石達開的出走,引起太平天國上下極大的振動,滿朝文武紛紛要求免去安、福二王的職務,請回石達開。當時由於在江蘇的翼殿將士都跟隨石達開走了,導致太平軍的很多城池陷落。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不得不削去了安、福二王的封號,並刻一塊義王的金牌,派人送到安慶,請求石達開返回天京。

    其實,石達開此時完全可以與洪秀全提出條件,對天國的一些制度進行改革,團結全體天國將士,改善一些不利的狀況,鞏固自己的指揮權。但是石達開並沒有接受洪秀全和天國將士的好意,他沒有接受金牌,也不同意返回天京。隨後,石達開又多次拒絕了洪秀全請他回朝的要求。正是石達開的一意孤行,為他和天國的失敗鑄成了大錯。

    疲於四處轉戰,沒有休整的根據地

    石達開在離開天京出走後,幾乎帶走了天國一半的兵力。當時,太平軍在九江正處於清軍的圍困之中,石達開所在的安慶,與九江近在咫尺,他並沒有前去救援,導致九江失守,使天京失去了上游的屏障。

    不久,石達開率領數萬翼殿將士準備開闢江西和浙江的地盤,在吉安受挫後,石達開就放棄了江西的基地,轉戰浙江。但是在進攻衢州時,石達開再次遭遇湘軍頑強抵抗,在湘軍及時增援後,石達開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不得不放棄攻佔衢州的計劃。接著,石達開作戰的進攻基地壽昌也被湘軍攻佔。

    在湘軍和清軍的圍攻下,石達開只得全線撤退,準備轉戰福建。本來,石達開所部在轉戰福建時是比較順利的,可是由於原來依附於他的楊秀清的兩個族弟楊輔清、楊宜清不願在跟隨石達開了,其二人率部放棄了閩北,轉到了江西。這是石達開所部分裂的開始。

    由於楊氏兄弟的退出,導致石達開的兵力銳減,只剩下三四萬人了。這樣,石達開在浙閩也難以立足,只得決定撤出福建,轉入清軍防守相對薄弱的贛南地區,試圖進入湖南。1858年10月,石達開率部再次進入江西,準備轉道湖南後進入四川。

    1859年3月,石達開部順利的攻佔了湖南的郴州、桂陽、嘉州。但由於湖南是湘軍的老巢,石達開在湖南遭到了湘軍和一些地方武裝強有力的攻擊,在寶慶與湘軍展開了兩個多月的激戰。由於石達開指揮的失誤,他沒有采取速戰速決的行動,而是採取長圍久困的戰法,最終貽誤戰機,不得不敗退回廣西。

    石達開的這種四處轉戰不得修整的情況,導致部隊戰鬥力下降,再加上作戰連續失利、後勤無法保障,士兵計程車氣低落,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內部再度分化,導致兵力衰弱

    石達開在出走時,帶出了將近一半的太平軍,但隨著作戰的多次失利,其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太平天國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的領導下,出現了中興的氣象,取得了再破江南大營的巨大勝利情況。石達開的很多部下希望石達開能夠帶領大家返回天京,再次振興太平天國。但是,石達開卻不願意再回去,於是有不少的將士就脫離了翼王的陣營。前面說過的楊氏兄弟的離開,就帶走了石達開大半的兵力。

    在這這情況下,一些士兵或返回天京,或自謀生路,或自成一軍。導致石達開的兵力更加減弱。石鎮吉是石達開手下的一員驍將,但由於與石達開關係不合,石達開多次準備殺掉他,石鎮吉在福建時脫離石達開自成一軍。在湖南時何名標離開,在桂林時陶金湯離開。

    最重要的一次內部分化是彭大順、朱衣點、童容海、吉慶元、汪海洋等人的東返。這些人都是石達開部的主要將領。當他們隨石達開到達桂林後,認為孤軍奮戰,形勢艱險,就勸石達開在南寧、貴縣一代招兵買馬,然後迴歸天京,遭到石達開的拒絕。無奈之下,彭大順、朱衣點、童容海、吉慶元、汪海洋等人在柳州分兵三路準備返回天京。

    這時候的石達開已經是眾叛親離,手下只剩下一萬多人了。在清軍的追擊下,又適逢雨季,石達開部物資匱乏、兵力衰竭,已經無法在桂南立足,只得結束在廣西的奮戰,準備入蜀。

    當石達開率部到達大渡河時,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了。本應迅速渡河的石達開部,由於雨季河水暴漲,又沒有渡船,而且石達開對於是否渡河猶豫不決。恰逢石達開的一位王娘產子,石達開認為是吉兆,竟命令全軍在紫打地修整三天,趕造船筏,伺機渡河。5月17日,在對岸清軍的炮擊下,石達開部的渡河損失慘重,搶渡失敗。石達開又派人偷渡,也未能成功。憤怒已極的石達開竟然將200名彝族嚮導全部殺死祭旗。

    在清軍的步步緊逼下,又有土司彝兵的阻擋,石達開為保全手下將士的性命,不顧將士們的哭求,帶著自己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前往清營談判。可惜的是,他的想法是美好的,結局是殘酷的,不但他被清軍凌遲處死。就連他手下的數千將士,也被清軍和彝兵圍殺殆盡。

    石達開的出走,有其無奈的一面,也有負氣的一面,但由於他的出走,造成了太平天國的分裂,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這也是太平天國快速失敗的原因之一。不過,石達開出走後,轉戰多地,也吸引了清軍大量的兵力,減輕了天京的壓力,為太平天國在李秀成和陳玉成的合作下取得的二次中興,再破江南大營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石達開少年成名,戰功卓著。在他陷入末路時,他捨命以全三軍,可謂是“義”,只可惜他在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和排擠後,選擇了出走,這雖然有他個人主義的侷限性,但他畢竟沒有選擇像楊秀清、韋昌輝那樣與自己兄弟刀兵相見。而且在他出走後,始終對外高舉的是天王和太平天國的旗號,牽制了清軍極大的力量,也不愧是天國一名優秀的軍事統帥。

  • 17 # 良人執戟2

    石‬達‬開‬是‬洪‬、‬韋‬、‬石‬誅‬楊‬的‬政治同盟者‬,‬他的錯‬誤‬在‬“天‬京‬內‬訌‬”時‬,‬已經‬鑄‬成‬。‬任何有‬明‬確目標的團體,‬都‬應‬該‬謹‬記‬:‬“要‬團結,‬不要分‬裂‬。‬”石‬達‬開‬對‬於‬天‬王‬的‬“謀‬害‬之‬意‬”(‬沒有行動)‬‬擅‬自‬拉‬出‬隊伍遠‬離‬天‬京‬,‬是‬一種‬不‬顧‬大局,‬自‬立門戶的‬錯誤行為,‬洪‬、‬石‬都‬為‬此‬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個人事‬小‬,‬整個團隊事大‬。‬“天‬京‬內‬訌‬”‬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的“兵‬敗‬大‬渡‬河‬”則‬令人扼腕長嘆......

    ‬天京內訌 冀王有責

    天京內訌前,石達開早就捲入最高領導層的鬥爭。雖然東王楊秀清弄了一個不土不洋“為天父代言”的東西,而實際上就是封建時代的權力鬥爭把戲。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二千多年封建傳統意識的慣性仍然換湯不換藥的存在。

    楊秀清專擅大權,上逼天王,下壓一群當年一樣苦哈哈的首義諸王。其恐怖手段和窒息的玄妙操作,令年輕氣盛的冀王感同深受。

    時勢造英雄,用在石達開身上恰如其份。這個廣西中部山區僅有“初識字”文化水平的少年,對於儒家思想和外來的宗教理論他不懂,他不需要懂!

    也許他最懂的就是巜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宣傳的“忠義大哥”、“兄弟情誼”。他從心底承認洪秀全既是他的君主,又是“青龍堂”大哥,我石某人理當忠義相報,但是,他要求洪秀全也應當善待異姓兄弟,有如劉備、宋江那樣兄弟情深。石達開對那些洋教不感興趣,尤其是啥子天父、天兄的複雜東西不屑一顧。

    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是石達開的“刑名師爺”,因為一樁小事而被楊秀清杖責凌辱,以至投水自盡,是石達開救起落水的岳父,於是對楊秀清“裝瘋迷竅”的把戲恨之入骨。可怕的是,持有相同情緒的還有韋昌輝、秦日綱等諸王。

    李秀成的供詞寫道:“此‬三‬人‬積‬怒‬於‬心‬,‬口‬順‬而‬心‬不‬息‬,‬.....積‬怒‬仇‬深‬。‬”從‬此‬,‬三‬人‬憤‬而‬聯合‬自‬衛‬,‬對‬付‬東‬王‬。‬矛盾隱‬患‬由‬此‬加‬深‬。‬

    在‬這‬場‬誅‬楊‬密‬謀‬中‬,‬石‬達‬開‬的‬江湖血‬性‬和‬狹‬小‬的‬格局使‬他‬首先提出:‬“翼‬王‬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除‬此‬之外,‬俱‬不‬得‬多‬殺‬”雲‬雲‬。‬而‬石‬達‬開在‬成都‬的‬供‬詞‬是‬這‬樣子的:‬“韋‬昌‬輝‬請‬洪‬秀‬全‬殺‬楊‬秀‬清‬。‬”石‬達‬開‬以為‬韋‬昌‬輝、‬秦‬日‬綱‬‬永遠閉上了嘴‬巴‬,‬自己完全可以與‬此‬事‬無關,‬卻‬萬萬沒想到,‬李‬秀成的‬供‬詞‬暴‬光‬了內‬幕‬。‬

    1856年8月22日楊秀清逼封萬歲後,洪秀全密詔正在江西和武昌的北、冀二王:“快點來呵,東王要動手了!”韋昌輝不知道為什麼,跑得最快,9月1號就在天京上岸,深夜入城,秦日綱也由金壇(江蘇常州)前線回京。石達開9月5日才離漢至九江找岳父商量。此時,動作麻利的韋、秦已經殺了楊秀清,正在清理餘黨。石達開於是暫住安慶,隔岸觀火。

    ‬石達開進退失據的小格局

    不錯,石達開的確沒有參與天京事變的具體動作,但是他是事前計劃的參與者。此時的石達開隔岸遠觀可以理解為“沒有大‬局‬觀‬的小‬格‬局‬,‬可以理解。‬”

    不‬過‬假‬如‬此‬時‬冀‬王‬兵‬臨‬城‬下‬,‬喊話韋‬昌‬輝‬不‬要‬濫‬殺‬無辜,‬不要鎮‬楊‬擴‬大‬化‬,‬並且主‬力‬全‬部‬開‬進‬天‬京‬城‬要‬道‬,‬實‬行‬戒‬嚴‬宵‬禁‬,‬拘捕韋‬昌‬輝‬,‬協‬從‬不‬問‬。‬甚至駐‬軍‬天‬王‬府‬,‬以‬保‬衛‬天‬王‬為‬名‬,‬所有行‬動‬聽‬天‬王‬指‬揮‬,‬熟悉《‬三‬國演義》‬的‬石‬達‬開‬為‬啥‬子‬就‬弄‬不‬懂‬“挾‬天子令諸侯”的策略了‬呢‬?‬

    天‬京‬內‬訌‬持續發‬酵‬,‬冀‬王‬拒絕天‬王‬的殺‬韋‬詔‬令‬,‬率部‬在‬皖‬南‬與‬清‬軍‬作戰,‬實‬際上是在‬以‬打‬擊‬清‬軍‬為‬目標,‬告‬訴‬天‬京‬的洪‬秀‬全‬:‬“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當‬前的首要問題。‬”這‬個行‬動‬,‬表‬明石‬達‬開‬的頭‬腦‬尚‬稱‬冷‬靜。‬

    十一月下‬旬‬,‬冀‬王‬終於‬回‬京‬,‬當‬即‬被任命為‬通‬軍‬主‬將‬,‬負責“提‬理‬政‬務‬,‬眾‬人‬歡‬悅‬。‬”

    不過,洪秀全在經歷此事後,既當天王,又當軍師(以前是楊秀清)石達開在眾望所歸的情況下落選,但是天京城裡城外上下左右都擁載他,稱為“義王”。石達開誠惶誠恐推辭不就,卻把洪秀全的牙齒都酸掉了。為了抵制石達開,庸俗的洪秀全讀書枉自多,難怪“屢試不弟”呵,他相當失策的把自己兩個“求經不懂”的哥哥弄來封王,與石達開同理軍政,“壓制冀王。

    由於朝臣都擁載冀王,洪秀全的抑鬱偏執症又犯了,一八五七年夏天,石達開判斷洪秀全對他有“謀害之意”,於6月2日再度出走天京,16日抵達安慶大營。僅僅一個揣度,就領兵出走,石達開可能沒有這個認識高度:“分‬裂‬沒有出‬路‬。‬”

    ‬開弓沒有回頭箭 石達開在分裂的路上狂奔

    回到大營安慶的石達開,已經有了全套的分裂計劃,他向全軍發出諄喻,在長江兩岸廣為張貼,指出自己即將開始的出征原因是天王“疑‬多‬將‬圖‬害‬。‬”希望部‬下‬選擇站隊,‬要‬回‬金‬陵‬的‬就‬不‬送‬客‬了‬,‬兩‬邊‬都‬不‬去‬的‬也‬給‬川‬資‬發‬回‬原‬籍‬。‬許多將‬領‬看‬清了石‬達‬開‬的內心‬深處,‬拒絕相‬隨‬。‬如‬九‬江‬的林‬啟‬榮‬、‬湖‬口‬黃‬文‬金‬、‬皖‬北‬陳‬玉‬成‬、‬李‬秀成等‬。‬石‬達‬開‬拉‬走‬的‬人‬馬‬,‬僅僅五‬、‬六‬萬‬人‬。‬

    這‬時‬的‬洪‬秀‬全‬,‬既有朝‬中‬上‬下‬的反‬對‬,‬也‬有高‬人‬的指點,‬立即喊‬兩個哥‬老‬倌‬“閃‬開‬”,‬且‬聽‬李‬秀‬成供詞‬:‬“將‬洪‬仁‬發‬、‬洪‬仁‬達‬偽‬號‬削‬去‬,‬並‬鐫‬刻‬偽‬義‬王‬金‬牌‬一‬道‬,‬及‬合‬城‬大‬小‬偽‬職‬求‬救‬表‬章‬,‬送‬往‬安‬慶‬。‬”

    這‬是洪‬秀‬全‬以‬實際行動,‬希望石‬達‬開‬捐‬棄‬前‬嫌‬,‬回‬京‬執‬政‬統‬軍‬。‬李‬秀成接‬著‬供‬詞‬:‬“(‬石‬達開‬)‬並‬未‬受‬物‬,‬亦‬不‬允‬來‬,‬坐‬觀‬洪‬逆‬成‬敗‬,‬以為己‬利‬。‬”

    ‬分裂與內訌惡果相同

    石達開出於君臣之義和天國大業沒有用行動參與內訌,屠殺自己兄弟,他選擇了自認為是的分裂之路,這條路依然沒有前途。

    沒有前途卻有惡果,由於石達開放棄天京上游重鎮九江和江西全省,原來由石達開穩定了的天京局面,頓時嚴峻,戰局扭轉,太平天國面對南北清軍的合圍。

    結語

    雖然石達開在天京內訌中曾經參與謀殺計劃,卻沒有實際行動,所以尚可稱為“清醒、明智、顧全大局。”當他走向今裂時,這個行徑害的卻是是太平天國,也毀了這位年輕有為的分裂者,思之黯然!

  • 1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石達開曾經在西征的時候,單獨帶軍打出了相當不錯的戰績。後來他從太平天國出走,同樣單獨帶軍和清軍作戰,而且還是在清軍力量比較薄弱的更南邊的地區,為什麼這時候他反而屢戰屢敗?最終覆滅了呢?

    (石達開雕像)

    一、角色不同。

    在西征的時候,石達開是一個大將的角色。雖然他單獨帶軍,但是整個戰爭方向,楊秀清是已經給他規劃好了的。楊秀清敏銳地看到了西部的薄弱,因此讓石達開往這個方向突破。

    石達開只需要按照楊秀清給他指定的方向,猛衝猛打就對了。其他方面的事情,他都不需要太用心考慮,包括糧草等軍需。因太平天國在背後的大背景。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以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自行考慮。時候他就是一個統帥的角色,而不是一個大將的角色。顯然,石達開當一個大將,當一個執行者,是非常稱職的。但是她不太適應當一個統帥的角色。

    (石達開劇照)

    二、方向不同。

    石達開西征的時候,他的方向非常明確,就是要把西邊一大片地方打下來。打下來以後,太平天國的實力就會壯大。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派出了一支北伐和一支西征的隊伍。這兩支隊伍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北伐和西征,牽制清朝的總體力量,讓清朝不可能集中力量攻打天京。

    同時,如果能夠適當擴大地盤更好,就算不能夠擴大地盤,牽制了清政府的力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算最終失敗了,也總結了北伐和西征的經驗。總之,戰略目的都達到了。

    但是,當石達開單幹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石達開其實是比較盲目的,他只是負氣離開,至於到哪裡去?他並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他一直在試圖開闢根據地。

    他先是往江西福建一帶去,沒找到。接著又往廣西一帶去,還是沒有找到。後來準備北上攻打寶慶,但是也沒有拿下來。接著準備到四川去,最終飲恨於大渡河邊。

    總之,石達開一直沒有找到自己明確的方向,就像一隻沒頭的蒼蠅轉來轉去,所以他才會失敗。

    (太平軍起義)

    三、後援不同。

    石達開在西征的時候,有太平天國本部給予他強大的支援,雖然兵源糧食等,很多都要靠石達開自籌。但是一方面,太平天國本部同樣也會給予他支援的。另一個方面,石達開的西征軍,和太平天國的主力部隊,打的是一場整體戰,他們會互相牽制,遙相呼應,石達開遇到危險的時候,太平天國主力會支援他,會幫助他牽制兵力。

    總之,因為石達開有強力的後援,所以他打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很容易就打敗了清軍。

    但是,等到石達開自己出來打仗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時候他是孤軍奮戰,他已經沒有了後援。如果他打敗了,也沒有人來救他。當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沒人來幫助他牽制敵軍。敵人也是因為知道他是沒有後援的,所以在和他打仗的時候,也都放心大膽地打,不會害怕。

    比如石達開到寶慶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最終沒有把寶慶攻下來?就是沒有人來幫他,沒有人支援他。

    而且,太平天國主力不但不會援助他,甚至還會有意挖他的牆角,把他身邊的那些精兵強將挖走。包括洪秀全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原本都是石達開的人,最終都被太平天國主力軍隊給挖回去了。

    (天京事變)

    四、人心不同。

    太平天國西征的時候,是太平天國最團結,軍事最強大的時候。同時,太平軍還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他們對未來充滿無限遐想,都覺得他們能夠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一個嶄新的美好的世界。所以他們打仗的勁頭特別足,精神煥發,打起仗來捨生忘死,毫不畏懼。

    但是,石達開天京出走以後,他所領導的太平軍情況就不一樣了。

    本來,太平天國是靠神權立國的,是天京事變,讓神權的威嚴跌落神壇,從而使得太平軍將士軍心渙散。

    石達開在打仗的過程中,又屢戰屢敗,所以石達開手下的將士們感覺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的歸屬在哪裡,所以打起仗來才沒有勁頭。

    再一點,石達開雖然離開太平天國,但是他一直沒有稱王,沒有自己做大,這使得跟著他的那些將士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前途。如果石達開是天王,那麼他們也就可能官升一級。但石達開只是一個通軍主將,他們的官職就大不起來了。

    總之,石達開離開太平天國以後,各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和之前的形勢已經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結局就不一樣了。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等)

  • 19 # 彩雲之南夜明珠

    一、石達開佔了天時、人和但不佔地利;天京事變後他帶了20萬將士離開,在實力上強於清軍,軍事上處於攻勢,可以說佔盡天時和人和,有極好的發展機會。

    二、這個時候應該尋找清軍統治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展,比如西北或者是東南亞一帶;那些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宜於軍隊長期駐紮。

    三、沒有做好統戰工作,在距他不遠之處有一支強大的起義軍一捻軍。都是起義軍,為什麼不相互協助?

    四、既然己經單幹了,說明己經脫離洪秀全,完全可以自立為王,打出自己的旗幟;可是他還是打太平天國旗號,讓手下的人如何適從?

    五、在大渡河輕易相信清軍的謊言而投降,戰爭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不是用自己投降可以換取其他士兵的事,結果4萬將士一夜之間消失殆盡。

  • 20 # 六藝之學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單幹,最終導致在四川被殺,從個人性格、進軍選擇、軍隊凝聚力塑造等方面來說,石達開的失敗是註定了的。

    首先,石達開為人雖然豪邁,也體恤下屬,但沒有成為最高領導者的那種捨我其誰的霸氣,也沒有堅定的目標和信念。與洪秀全、楊秀清等出身貧寒之家相比,石達開出生於富貴之家,而且太平天國起義後的五六年間一直順風順水。可以說,在石達開的成長道路上,他機會沒有遇到過挫折。而天京事變後,他宗族大部分人口被北王韋昌輝所殺,這給了他很大打擊。然後,洪秀全受到東王和北王的輪番凌辱後,也很忌憚翼王石達開,明面上說要將天國大小事務交與他處理,但有讓自己兩個哥哥監管著石達開。石達開在那段時間裡,先痛失家人,後遭洪秀全提防,對太平天國他已經變得有點心灰意冷了,抗壓能力遠不及楊秀清等人。而咸豐七年(1857),年僅26的石達開,說逃避責任也好,說避禍自保也好,最終離開了洪秀全。只能說,他性格里還是有些軟弱成分存在,這種性格上的軟弱也導致他後來在四川妄想向駱秉章投降,換取軍隊將士的性命。如果他有駱秉章、曾國藩那種殺伐決斷的果敢氣度,也許他的結局會好很多。

    其次,石達開的進軍選擇也有問題。與後期李秀成避禍遷居蘇州不同,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就沒想著向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主力靠攏。石達開一直視江西為要鎮,大力發展江西,後又欲開闢浙江和福建,但這些進軍選擇一一為湘軍攻破。咸豐八年(1858),石達開做出了“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的決定,這也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咸豐九年(1859),石達開在湖南作戰失利,“打算從寶慶、常德、刑、宜入四川”的計劃失敗。他被迫選擇了回到廣西老家,這一系列的進軍選擇,導致損兵折將,軍隊內部人心思變,最終朱衣點、汪海洋等人帶領部分將士脫離石達開,向天京出發,“萬里回朝,出江扶主”。而在廣西也沒待下去的石達開,仍不願回江浙與太平天國主力會師,反而做出了往四川進軍的選擇。四川早已做好了戰略防禦,駱秉章赴任四川總督,又帶去萬餘湘軍,石達開往四川的選擇就是自斷生路。

    最後,石達開軍中的凝聚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消失殆盡。太平軍是建立在宗族基礎上的,為首的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都是將全族人拉入了太平天國中,而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大部分親屬被殺,這導致他出走天京後,並沒有太多令自己完全相信的同族兄弟,缺乏軍隊對自己效忠的情誼源泉。而由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非但不願意和石達開一同出走,還帶走了石軍中部分人馬,在他出走之初就已經出現了凝聚力不足的問題。而朱衣點、汪海洋等人的出走,更是讓石達開軍隊變成了哀兵。哀兵者,必敗也。

    歸根結底,性格缺陷造成了石達開的失敗。當然,他死的時候也就32歲,思想上遠沒到頂級成熟的地步。設身處地想想,32歲的我們,會比石達開做的更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值高、拍照好、偶爾玩遊戲的2000元左右的手機推薦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