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cz424

    林沖該不該殺王倫?對於這一問題,本人以為作為水滸傳的讀者,首先要了解遵循作者的意圖。看看作者寫王倫這一節的目的。他是褒揚王倫呢,還是批判王倫呢?很明顯王倫是作者批判靸斥的物件。文中透過兩件事,一是拒絕刁難走投無路的林沖入夥,二是拒絕接納晁蓋等七弟兄加入他的團隊。其實兩樁事一個內容,以此充分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王倫的心胸狹窄,狡詐虛偽,嫉賢妒能,難有作為的醜惡靈魂。表面上,又擺酒宴又贈送銀兩,客客套套,滿面春風,熱情招待,一提入夥馬上變態。小寨房屋不整,一窪之水,如何安得許多真龍?略備簿禮,萬望笑納,另投他寨歇馬,改日派兄弟去探視。王倫明知晁蓋等人不為財物而來,只是尋求避難之所卻偏偏不留。水滸傳的內容其中就涵蓋了一個義字,王倫恰恰就缺少仁義,缺少大丈夫的豪爽氣度與寬廣胸懷。作者的筆鋒是要展現一個轟轟烈烈的大梁山,聚攏四面八方不同類形的與官府有裂痕的綠林豪強。就一百另八將虎狼犲豹式的人物,王倫的領導水平能統帥得了嗎?顯然不能。同時他的道德操守及作為也是施先生所不齒的。所以在火併王倫時,有一首詩就深刻地突出了這一點。獨據梁山志可羞,嫉賢傲士少寬柔。只將寨主為身有,卻把群英作寇仇。胸懷褊狹真堪恨,不肯留賢命不留。明確地確定了梁山的未來而不是王倫的私有財產。正因為以上的原因,當王倫表演完結後就再沒有他存在的意義了。如果繼續存在實也不好按排他的位置。所以作者指派林沖除掉王倫,當然是行文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

  • 2 # 山谷大師

    確切的說林沖是逼上梁山第一人,在林沖上梁山之前,有白衣秀士王倫,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松萬幾個人在梁山落草打家劫舍,幾個人王倫是個不第秀才,杜遷,宋萬兩個本事平常,可能運氣或者幹了幾件有收益的勾當,他們在梁山還混得不錯,有千八百嘍囉,有易守難攻的天然關隘,有飯吃,有房子住,還有酒肉。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沖出現了,引起梁山地震,白衣秀士王倫緊張了。

    為什麼會這樣,網羅人力資源,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不好嗎?王倫想別人誰來不行,偏來了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絕倫,本事超強。本來三缺一,不正好湊一桌麻將?豈知如果自己這個林沖一旦發作,不會有我王倫的好果子吃。不如拿幾兩銀子發付他下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林沖是梁山贊助者柴進介紹來的,把林沖拒之門外,柴進面上不好看。尋思出個難題,把一個投名狀來,對林沖而言其實這不算什麼難事,殺個人小菜一碟,不想遇上了高手楊志,風雲龍虎,難以解決。

    結果太多的波折,林沖勉強坐上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當晁蓋七人智取生辰綱,進入梁山,又一次翹起地震。這次比林沖來時衝擊力更強烈,那七人個個氣吞山河,殺氣騰騰,收下他們入夥,就等於把煮熟的鴨子送給他們享用,或者連我無論也當鴨子煮了。萬萬不能要,送幾兩銀子發付他們下山便了。

    恕不料這次有個林沖在,他冷眼觀世,王倫不醒唔,要抄嫉賢妒能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你不要把事做絕,倘若是我林沖的私事,叫我死也甘心,但這次不行,事情關乎梁山的前途命運,再忍氣吞聲,梁山革命事業就會斷送,等杜遷宋萬兩個唯唯諾諾的不入流的牆頭草出來說話,肯定黃了。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天意,代表天的意志,林沖爆發了!如殺一隻雞,王倫倒了,梁山的革命事業轟轟烈烈發展起來,林沖如不殺王倫就是逆天,替天行道就成為空話,就沒有後來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沒有排座次,就少了捉方臘。

    所以梁山大業,林沖第一大功臣。

  • 3 # 鄭非夢妙文

    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在一起共事?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共同創業?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同甘共苦、肝膽相照甚至生死與共?那肯定是脾氣秉性相投、有共同的追求、有類似的人生觀價值觀、實力相當的人才能做到,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得出答案,林沖火併王倫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林沖與王倫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同在一座山寨、同在一起吃飯喝酒卻貌合神離,各懷心腹事,彼此互不信任、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敵對,這樣的兩個人豈能和睦相處呢?小心翼翼維護著彼此脆弱的和平關係是根本經不起一點風浪的,稍微有點熒光之火就會點燃兩人之間熊熊燃燒的仇視怒火,而這熒光之火就是晁蓋、吳用等七位不速之客的到來。

    王倫嫉賢妒能德不配位,遲早會生禍端

    林沖火併王倫是必然的,當然王倫需要負很大的責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這個人最大的缺陷是嫉賢妒能,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只能接受比自己差的人不能容納比自己強的人。這樣的人佔據浩瀚八百里水泊梁山實在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豹子頭”林沖風雪山神廟殺死陸虞侯等三人之後亡命天涯,走投無路之際幸遇柴進,在柴進的引薦下投奔梁山王倫處。真是“人的名樹的影”,一介落魄書生被林沖的威名嚇壞了,總怕被八十萬禁軍教頭把自己地盤給佔了,所以就想方設法拒絕落難時的林沖。王倫的心思在《水滸傳》原著第十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中有詳細描述:

    王倫動問了一回,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著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

    王倫的一番心思實錘了他狹隘的本質。王倫想用小恩小惠把林沖打發了暴露了他迂腐的性格特徵。王倫犯得最大錯誤就是以為梁山泊就是他的私有領地,所以總怕失去。他固然是第一個佔據梁山的人也為了梁山耗費了很多心血。但梁山並不是王倫的,本質上梁山其實是北宋朝廷的,封建社會皇權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不過北宋徽宗當政期間朝綱敗壞,奸佞當道,民不聊生。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佔山為王,與朝廷分庭抗禮。也就是說王倫對朝廷不滿可以到梁山來落草,那跟朝廷政權更有深仇大恨的林沖同樣也可以到梁山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倫只不過是比林沖先到而已,只是佔據了時間上的主動,但是實力上呢?王倫與林沖差的太遠,林沖完全可以憑實力取而代之,弱肉強食的社會里無分對錯,為了生存爭奪共同敵人朝廷的地盤是正常的。況且,林沖其實並無意自己為王,而只是有一個避難之所罷了。王倫則不這樣想,總怕梁山落到林沖手裡,不顧英雄好漢的落魄執意要趕下山去,這顯示了王倫德不配位的嘴臉。

    林沖虎落平陽被犬欺,遲早要爆發

    王倫本想送給林沖幾兩銀子將其打發走讓他自生自滅。但林沖深知自己揹負數條人命,一旦下山必定被官軍捉拿。此時的林沖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放下身段幾近哀求,自稱小人如何如何:

    林沖道:"三位頭領容覆∶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託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夥。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以一死向前,並無諂佞,實為平生之幸,不為銀兩齎發而來。乞頭領照察。"

    如果這時候王倫識時務的話,痛痛快快收留了林沖,林沖作為重情重義的好漢必定會念著王倫的好,以死報效王倫的救命之恩。但是王倫鬼迷心竅,處處刁難,在手下人朱貴、杜遷、宋萬的求情下,王倫又心生一計,整出了“投名狀”的名堂來,所謂“投名狀”就是讓林沖下山去殺個人把人頭獻上來。林沖並不是像李逵那樣濫殺無辜的人,這樣的無理要求對他而言確實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但是無奈何,為了求生存,林沖虎落平陽被犬欺,只能忍氣吞聲下山去找“投名狀”。等來等去,卻等來了另外一條好漢“青面獸”楊志。倆人進行了激烈的大戰,大戰四五十合未分勝負。早就暗中觀察林沖戰況的王倫叫停打鬥,不是因為王倫心懷善念,而是又想出了另一條他自認為很完美的計策,那就是讓楊志與林沖一塊上山,用楊志牽制林沖互相內耗,這樣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林沖小宇宙爆發,王倫死翹翹

    林沖雖然在梁山安頓下來,並做了名義上的四把手,但他心裡是很不痛快,在梁山生活的很窩心。主要原因就是王倫根本就沒把自己當兄弟,時時刻刻提防自己,梁山主要事務都是王倫找杜遷、宋萬、朱貴這幾個心腹進行密商,坐四把金交椅的林沖反而成了局外人。

    此時的林沖是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隱忍不發,倒也相安無事。其實這已經證明了林沖並無奪取梁山之意,只是希望有個安身之地而已,王倫之前的猜忌純粹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林沖明白王倫的心思,內心其實是一直強壓怒火,堂堂的豪氣干雲的英雄好漢在小人得志的王倫手下委曲求全,直到晁天王的到來。話說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在黃泥崗智取了楊志押運的生辰綱後事情敗露,幸好及時雨宋江報信弟兄七人才逃離官府的緝拿,投奔到梁山而來。這王倫一見一下子來了七位豪傑,心裡就又開始敲鼓了。第一天晁蓋表達了投靠王倫的心意,但王倫的表現是:

    王倫聽罷,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做聲不得;自己沉吟,虛作應答。

    王倫只是顧左右而言他,吃吃喝喝,沒有正面迴應晁蓋的請求。這一切林沖都看在眼裡,氣在心裡。林沖對晁蓋等英雄好好早有耳聞,他感覺晁蓋等人才是跟自己意氣相投的人,因為害怕晁蓋等豪傑離開梁山,於是林沖夜訪晁天王,與七位好漢相談甚歡。

    林沖表達了期待晁蓋等好漢加盟梁山的願望,同時道出了自己在梁山的處境以及對王倫的不滿。老謀神算的吳用洞若觀火一目瞭然,時不時拿話激林沖,為第二日林沖火併王倫奠定了情緒基礎。第二天,果不其然,王倫又故技重施拿出了當初對待林沖時的辦法,想花點銀子把晁蓋等七位大爺打發走。林沖看在眼裡,心中怒火中燒,質問王倫:

    只見林沖雙眉別起,兩眼圓睜,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來時,也推道糧少房稀!今日晁兄與眾豪傑到此山寨,你又發出這等言語來,是何道理?"

    王倫大罵林沖畜生以下犯上,倆人你一言我一語矛盾徹底激化。林沖積壓太久的怒火如同小宇宙爆發,一腳踢翻桌子,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去心窩裡只一刀王倫當場斃命。王倫死後,林沖等尊晁蓋為山寨之主。從此後,梁山開啟了替天行道的新篇章。結語:王倫可憐又可恨;迂腐又無能;不識時務又不識抬舉;嫉賢妒能又膽小虛偽。他的死不能說是死有餘辜,但起碼是自作自受。讀了半輩子書卻不懂得順勢而為找臺階下的道理。

  • 4 # 山東梆韻魯西南

    水滸英雄傳,林沖真好漢。學識見解道,慎言慎行密。

    話說林沖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雖然社會經驗少點,也是有志之士。忠君報國,孝悌仁信的思想是他行為的指導方針。權奸誤國,小人霸道的社會使林沖這樣的正人君子行不通的,他不像王進一樣,沒有掛念,一跑了之。他有家,他想維持溫馨,社會不允許,容不下,他被剝奪了一切。林沖才是真正的逼上梁山。

    王倫也是生活不順,上了梁山,不思進取,只想有一個安樂窩和為他甘心服務的一班弟兄。他用不著林沖,晁蓋這樣的處事行為比他高的人在梁山安營紮寨,絕對的威脅和危險。

    王倫沒有錯,是哥太強大。林沖也看到了未來,只有在晁蓋這些英雄圈裡,他才有希望活下去,才有希望除奸詐,殺邪惡,出出心中沖天怨氣。未來的梁山已經不需要王倫了,只有林沖火併了他,林沖才能顯示他原來的英雄氣概。

    你說該不該吧!

  • 5 # 紅塵彌勒

    問一個先入為主的問題:

    假如你的上司不學無術,目光短淺,卻又嫉賢妒能,經常找你毛病,給你穿小鞋,又不願意接受好的建議,固步自封,膽小如鼠,卻總是刁難於你,防你如防賊,總是存有深深的芥蒂,你是該繼續伺候還是憤然離開,亦或是有機會取而代之?

    林沖火併王倫的前因後果

    林沖為什麼火併王倫這段故事並不複雜,也很好懂,為什麼就是有人偏偏能忍得下窩囊氣,卻不願意搬開絆腳石,另尋一條最佳途徑呢?

    橫海郡柴大官人莊上,小旋風柴進修書一封,介紹林沖到梁山泊投靠。林沖在走投無路之時,便選擇了這條路,打算在梁山上避開那些抓捕和緝拿。

    按說,柴大官人的面子,王倫無論如何都應該給的,因為當初柴進也是這麼接濟他的,讓他有了立足之地,並日益做大。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圖報,這點道理王倫起碼應該知道的。

    可王倫卻偏偏沒有容留的意思。因為他知道林沖的江湖聲望,還有那身蓋世的武功,深感猛虎在側,隨時有被吞噬的危險。按說這想法沒毛病,冷丁來一個大塊頭兒,怎麼看怎麼嚇人,還不就是遠遠打發了了事?

    可這江湖上的規矩在他王倫這裡霎時變成了一張廢紙,江湖道義不值一提,心裡盤算的,只有他那個小九九兒。

    這且不算,當晁天王一干眾人投奔他來的時候,也是這麼推三阻四的,還請人家大寨歇馬,別處安身,什麼意思?

    又是對待林沖那一套。看來只要是比他強一點兒,他都拒之門外,還冠冕堂皇地說鄙寨水淺,養不得真龍,又一次置江湖道義於不顧,也破壞了江湖宗旨行藏。

    不是嗎?

    林沖本來就有不平之氣,奈何人在矮簷下怎能不低頭,便忍下了這口氣,畏縮在山寨之上任從驅使。

    可眼睜睜看著晁蓋一夥又要被驅趕下山,林沖想起當初的往事,還會坐視不管嗎?

    當初自己被作弄被淹蹇也就算了,可這老調重彈,再一次暴露他的人格德性,想必這也會是未來的常態,因為人品即是如此,狗改不了吃屎,指望著他能突然變好嗎?

    別痴人說夢了,現實點兒行不行?

    說白了,林沖這不是在為自己出氣,而是在為天下英雄抱不平。因為透過一系列為人處事,他早看透了王倫的本性,任其霸佔高位卻不施德行,要他何用?

    王倫的德行韜略

    王倫自己也承認,他就是個落第秀才,胸無點墨,於文治武功稀鬆平常,糾集幾個蝦兵蟹將,無非是為了混一個逍遙自在,自己說了算,自己給自己當王。

    既不敢拒敵官軍,卻偏要聚嘯山林,聽得官軍進剿,便嚇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這樣的人佔據了一山之主的高位,卻不敢拒敵于山門之外,又不給優秀的人留飯碗存活路,這樣的人還有必要繼續忝佔高位、倒行逆施嗎?

    還有其他人的活路嗎?

    古人向來強調高位者德行先行,天下之位,乃天下人共穰之共有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讓之。可這王倫佔據了高位,卻不想著施以德行寬宏,反而處處顯得氣量促狹小肚雞腸,排擠能人,打壓英雄,佔著茅坑不拉屎,賴在高位不讓座,鳩佔鵲巢,德不配位,是不是人人可以得而誅之?

    天下之位,並不是某個人的私有行囊,必須由德才兼備者居之。

    位高者德必配位,也是幾千年的共識,並不是他王倫竊據高位就能掩蓋其不堪不吝、不尷不尬的事實的,佔得了高位,卻能封住天下人的口嗎?

    林沖算不算忘恩負義

    林沖火併了王倫,絕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但這裡面不能排除他對王倫的記恨。

    眼看王倫又擺開了當初對待他的那一套,他不想都不行,這樣的事屢次上演,怎麼能讓人視而不見置若罔聞呢?

    這不又是嫉賢妒能鼠竊狗偷的再一次重演嗎?這樣的人,留他何用?

    有人說殺王倫就是忘恩負義,那我要問問了:他王倫拒人於千里之外,又何曾想到過柴大官人對他、對整個山寨的功勞和恩情?

    而且,林沖上山,那是託了柴進的福庇,感念柴大官人的恩情,和他王倫何干?何來忘恩負義一說?

    這才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林沖此舉,無非是伸張了正義,還高位於有德者,這又有什麼錯?

    對待王倫這樣的人,就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最關鍵的,是林沖並不是自己要坐,而是讓給了晁天王,這算不算是讓賢聚能見賢思齊呢?

    幾句題外話

    總是有一些人拿不是當理說,還總是高高在上的俯瞰拿捏,言之鑿鑿地罵林教頭小人得志忘恩負義,我們有必要懷疑這樣的人是不是心裡有存心受虐的傾向,是不是甘願被壓制而感激涕零。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人人稱頌的平等。平等不是忍氣吞聲求來的,那是需要自己用實力爭取來的。面對不公平的人和事,如果還是甘於俯下身子舔人家的腳趾頭,那你這人格何在?尊嚴何在?

    還有做人的底線嗎?

  • 6 # 燈閱泰山

    《水滸傳》中王倫原先是梁山之主,和“摸著天”杜遷以及“雲裡金剛”宋萬統治著梁山,後來林沖拿柴進的書信到了梁山,原以為會順利被收留,但王倫很乾脆地拒絕了,對此林沖十分不滿,也就為以後林沖火併王倫埋下了種子,王倫之所以被殺,全是因為他的小心眼,死得並不冤。

    小旋風柴進對王倫有恩,他的書信一到,王倫應該了接納林沖,但他心有顧慮。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功出眾,遠非王倫可比,王倫只不過是個絲毫不會武功的秀才而已。意識到自己不如林沖,怕影響自己的地位,所以果斷不接受林沖,逼林沖走人。後來林沖拿到了投名狀,才勉強同意林沖入夥。

    要知道當時的林沖已經沒有了絲毫退路,只要被趕出梁山,立刻就會引來朝廷的追殺,可以說一下山就會死,對此王倫是很清楚的,但他就是不給林沖活路走。

    後來晁蓋等人上山,他們人手眾多,王倫更加有顧慮,所以連投名狀的機會都不給,直接讓他們走人。晁蓋他們同樣是惹了天大的亂子,只要下山就會死,和當時林沖的處境一模一樣。晁蓋被拒的遭遇,使林沖憶起當時自己所受的屈辱,已經家破人亡的他性格與以前大不一樣,對王倫起了殺心,加上“智多星”吳用的攛掇,所以果斷殺了王倫。

    如果林沖不殺王倫,那麼依照王倫的性子,即便勉強收下晁蓋等人,也會想辦法將他們除掉。而晁蓋他們又豈是尋常人物?到時還不等王倫動手,他們就會先下手為強,所以王倫的死是必然的,他坐在了不該坐的位置上,悲劇就是註定的。

  • 7 # 虹貓大俠

    林沖上梁山前,在朱貴酒店落腳時寫下一首詩: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顥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林沖自己覺得自己很仗義,其實他是梁山中最不仗義的。他拋妻(休妻討好高衙內)賣友(告訴解差魯智深的身份),恩將仇報(殺王倫負柴進),人性的負面因素在林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林沖的大軍草料場被陸謙等人燒了,雖然殺死陸謙等人,但是失職的罪責難逃,幸虧得到柴進的幫助,並給他寫了一封信推薦他到梁山落草。以林沖的人脈除了梁山他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其他去處。(人家王進還和老鍾經略相公處的人有交往呢)

    王倫雖說人是小氣了些,林沖上山確實也受了“刁難”——王倫讓他納個投名狀(考察業務水平,既然做強盜了就有做強盜的覺悟。)在規定期限內林沖並沒有完成,王倫最後還是收下了他,讓他坐了第四把交椅,怎麼說也算是有恩。

    就因為王倫害怕受到朝廷的特別關注選擇了不收晁蓋等人,就因為晁蓋等人恭維了林沖一番讓林沖非常的受用,林沖就動手殺了對自己有恩的老大,怎麼說也是不該。

    林沖殺死王倫是忘了兩個人的恩情,一個是王倫的收留之恩,一個是柴進的舉薦之恩,更是壞了人家柴進的財路。

    王倫一介書生,人又小氣,為什麼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柴進一個貴族為何和梁山有這麼深的關係呢?很明顯梁山是柴進的地盤,王倫是柴進的人,而且是個會計人員(賬房)。

    以柴進大大手腳花錢的習慣,沒有黑色收入根本不夠他糟的,梁山地理位置非常好,非常適合做黑道生意。佔據梁山,安排一個賬房先生去,每一筆都有記錄(王倫小氣是有道理的),另外兩個寨主杜遷和宋萬九成也是柴進的人,這倆人就是幹活的,王倫就是管賬的。除去山寨正常開支和獎賞,想必大部分的銀兩都運到了柴進的莊上。

    林沖殺了王倫,把晁蓋推到了寨主的位置,晁蓋肯定是不會再給柴進進貢的,這相當於斷了柴進的財路。後來柴進不如意(落難時沒有一個門客站出來)跟斷了財路有很大的關係。

    林沖在梁山時日不短,必然知道一些內幕,在知情的情況下他還選擇殺王倫。如果他殺了王倫自己做老大,依然給柴進進貢倒還算知恩圖報,可他拱手把梁山送給晁蓋,把自己的干係(殺老大)推脫的一乾二淨(我可不是殺老大,是這廝太小氣不義氣當不得老大,我這是因義氣除害),可見林沖沒有半點的感恩之情。

    也難怪最後立下大功,卻落了一個風癱的下場(讓你無處可去,讓你有官有財卻受用不得),其實就是冥冥之中的報應。

  • 8 # 喬鞅人物誌

    林沖該不該火併王倫?

    先說我的觀點:王倫被林沖火併就是咎由自取,不怪林沖,即使林沖不火併王倫,早晚也有別的人會火併王倫。也就是說,王倫被火併是由他自己無德無才決定的。

    第一,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到底是誰

    有的人認為林沖是王倫收留了,才在梁山得以立足,那麼,後來林沖火併王倫,那就是林沖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事實上,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到底是林沖還是王倫呢?

    先看看林沖是怎樣留在梁山的,以及在梁山上林沖過的是什麼日子。

    陸謙等人放了把大火燒了草料場,以為這把大火也燒死了林沖。沒想到林沖大難不死,反而殺死陸謙等人,天下之大,無處可去,在柴進極力舉薦下,帶著柴進的舉薦信,林沖上了梁山投奔王倫。

    誰知,王倫壓根不顧柴進的感受,就是要找各種理由把林沖攆下山去,原因很簡單,他認為天下聞名、武藝卓絕的林沖上梁山對他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早晚有一天自己這梁山之主的位子會被林沖給奪走了。

    後來是迫於杜遷宋萬朱貴三位頭領的壓力,才勉為其難留下林沖,但始終像防賊一般防範林沖,而且又始終以高壓態勢打壓林沖。試想,林沖在梁山上過的是什麼鬼日子,就連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都聽聞了王倫打壓林沖的惡名。

    再看看王倫又是怎樣當上梁山之主的。

    王倫是落第秀才,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得出王倫兩個方面的嚴重不足:一是文不能文。學識不夠,功名考不到,至少在這方面不及宋江,也不及黃文炳;二是武不能武。自古秀才就是手無縛雞之力,別說林沖,就是杜遷宋萬朱貴在武力方面也遠勝於他。

    按道理,王倫這樣的人除了在鄉村當教書先生,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比如吳用,就在財主家做教書先生,這個職業只能勉強維持溫飽而已,還得受約束,日子並不自由。

    但王倫卻當上了梁山之主,手下除了三個頭領,還有七八百名嘍囉,靠他們打家劫舍,就能給王倫提供神仙一般的日子,有花不完的金銀,吃不完的酒肉,只有他約束別人,他不用收任何人的約束。

    王倫本來只能當個勉強維持溫飽的教書先生,卻當上了快活似神仙的梁山之主。這一切是拜誰所賜?是柴進!王倫有幸結識柴進,一直受到柴進的資助和鼎力相助,才把他推上了梁山之主這個位子。

    不用腦子都想得到,在亂世裡,一個落第秀才憑他自己能耐能當上梁山之主?可能嗎?但王倫又是怎樣對待柴進的呢?不斷受了柴進的恩惠,最終柴進舉薦林沖上山入夥都被他給拒絕了,試問,到底是林沖還是王倫才是真正的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第二,指責林沖要傍晁蓋也是站不住腳

    有的人認為,林沖在梁山上受王倫的打壓,本來也想發作,但苦於勢單力孤,一個人發作不起來。後來晁蓋一行上了梁山,林沖認為機會來了,晁蓋在江湖上赫赫有名,是好漢們公認的帶頭大哥,所以,火併王倫的目的是為了傍上晁蓋。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其一,在晁蓋一行還沒上梁山時,王倫對林沖採取高壓態勢打壓林沖,林沖選擇了隱忍不發,並不是表示他苦於勢單力孤,一個人發作不起來。要知道,在梁山上當時林沖一人足以橫掃所有人,即便是杜遷宋萬朱貴三人聯手,林沖真要發作起來,他們仨也只會被林沖像砍瓜切菜一般殺個乾乾淨淨。至於那些嘍囉則更是不值一提。

    類似的情況可以參考魯智深和楊志二人奪取二龍山,只要把為頭的幾個給殺了,其餘人自然臣服。但林沖並沒有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王倫還沒有把林沖逼到極限,林沖還能忍耐。林沖一直以來的個性就是這樣,殺陸謙等人也是因為林沖被逼到了極限。

    其二,林沖犯不著傍晁蓋。我們都知道,古今同理,那些動不動要靠抱人大腿過活的人,大多是沒有啥本事的人,除了依靠抱大腿,沒有別的辦法能給他帶來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機會。林沖需要抱誰的大腿嗎?完全不需要!

    一方面是因為林沖本事過硬,武功卓絕,他不論到哪裡,都是憑本事吃飯,說得不好聽,除了王倫這樣無德無才的昏庸之人,晁蓋和宋江,後來的兩任梁山之主,哪個不是倚重林沖呢?另一方面,林沖個性就不是那種攀龍附鳳的人,如果是攀龍附鳳的人,他也不會被高俅害得這麼悽慘,或許和高俅的關係搞得特別活絡,吃香的喝辣的,還用得著落草為寇嗎?

    第三,於私於公,王倫被火併合情合理

    王倫其實就是個既沒有能力,更沒有品德的無恥小人而已,柴進完全看錯了他,白白資助他多少年,一路扶持,把他送上了梁山之主的寶座之後,他立馬翻臉不認人,就連柴進舉薦上山的林沖也不肯接納。

    主要原因就是,王倫覺得梁山就是他個人享樂的樂土,他就是這塊樂土上的土皇帝,他不需要什麼有真本事的人上山入夥,他覺得目前這樣的狀態足夠給他提供神仙一般的享受就夠了。一旦有本事的人上山,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會對他造成巨大威脅。所以,林沖上山入夥,王倫拒絕;晁蓋一行上山入夥,王倫還是拒絕。也就是說,只要是有真本事的人上山,不論是誰,王倫統統會拒絕,因為他不想有任何威脅留在身邊。

    正因為王倫這種想法佔主導作用,所以,當他不能抗拒杜遷宋萬和朱貴三人的意見,不得不把林沖留在梁山的時候,王倫這個無德無才的人,就自作聰明地想了個法子對付林沖,那就是一直採取高壓態勢打壓林沖,他認為這樣你林沖就冒不起來了。這是多麼愚蠢而又作死的想法啊!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不同的只不過是時機是不是成熟而已!所以,於私來說,王倫被林沖火併,實在是合情合理!一直把林沖踩在腳下,就是脾氣再好的人,逼急了也會發作啊,這就是王倫咎由自取而已!

    於公而言,當時是亂世,多少好漢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四處尋求落草的地方,梁山是塊風水寶地,自然阻擋不住源源不斷的江湖好漢投奔而來。王倫阻擋得了嗎?所以說,好漢源源不斷湧入,想要在梁山入夥,王倫就死命拒絕,可以說,這種衝突是永恆的主題,是不能避免的。王倫拒絕更多好漢上山,就是斷了他人的生路,也是斷了梁山的生路,當他成為他人上山入夥以及梁山發展壯大的嚴重阻力的時候,他的死期也就臨近了。

  • 9 # 博而化易

    王倫這個人沒有容人之量,心胸狹窄。

    他見識到林沖的實力後,認為這個人是自己潛在威脅,就十分排擠林沖,後在眾人勸說下勉為其難,收留了林沖。

    王論面對接下來的新人,晁蓋、吳用、公孫勝、阮氏三兄弟、劉唐等人,更是難以招架,梁山來的人多是好事,畢竟事業越來越大,但是這些人本領都在自己之上。

    王倫就不喜歡這些高手,想趕走晁蓋眾人。

    林沖一看時機成熟,就火拼了王倫,一不做二不休。

    推舉晁蓋做山寨大王。

    王倫格局太小,當然也是由於實力太弱,畢竟晁蓋等人不可能屈居人下,寨主的位置早晚被搶,這只是時間問題。

    但王倫沒有算到的是,這些人是轟不走的,而且他們已經無路可走,自己要麼退位讓賢,要麼把他們幹掉。

    說實話王倫有沒有那個本事,所以王倫的死是必然的,草寇就是這樣,活一天是一天,明天的太陽還不一定能看見,大家都是亡命之徒。

    那麼林沖呢?

    林沖曾經膽小怕事,忍耐性極強,其實這次也沒有說一定是他出頭,林沖為人陰險,知道晁蓋等人早晚會搶了梁山,自己算是順水人情。

    所以林沖仗勢欺人,殺了王倫。

    如果等晁蓋等人來做,江湖上名聲不好聽,梁山就不能做大做強,最好就是梁山內部的人林沖做,所以吳用設計,借林沖的手,殺死王倫。

  • 10 # 黑虎97

    大逆不道,畜生一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響噹噹的朝庭命官,忠孝節義,禮義廉恥難道白學了?變了,曾經威風八面,令人敬佩的林教頭死了,從風雪山神廟那一刻手刃陸虞候時就跨出了可怕的一步,從前的林大教頭死去了,新的殘忍的林沖出現了。走頭無路,死過多少回的人了,雖然王倫刁難過你,那也是常理,那也是人之常情,作為山寨之主對林沖的考查並不為過,好心收了個忘義賊,引狼入室啊。林沖雖然後來排名五虎將,終就在梁山好漢的心目中不值一文,晁蓋防著他,宋江防著他,變態殺人狂,說不定某曰就會把恩人斬為兩段,太壞了,施老寫得太好了。人,是會變的,林沖就是典型

  • 11 # 愚人愛熱鬧

    林沖該不該火併王倫,按理,林沖不該殺王倫。因為林沖是在走投無路之際,由柴進介紹才得以上梁山的。雖然上山之初,王倫並不想留他,刁難過他,要他交上投名狀,但最終還是留下了他。並且讓他坐了第四把交椅,比在他先上山的朱貴還高一位,也算對得起他。在王倫留下林沖後,直到晁蓋、吳用等人上山之前,林沖在第四把交椅上坐得好好的,書中並沒交代王倫又為難過他。作為王倫,他只是一個落第秀才,來佔住梁山泊只是圖個安樂,並不想和朝廷作對,更害怕官軍來剿。所以當林沖來投時,知道林沖在滄州做下大事後,他就不敢留了。現在晁蓋他們做下的事比林沖還大,自然就更不敢留了。可是林沖是不會有這樣的考慮的,他心中可能只有王倫對自已刁難。現在有這樣一股強硬的勢力上山,正好壓倒王倫,為自已出口氣。所以,他殺了王倫。從林沖殺王倫的舉動看,林沖是一個欺軟怕硬,心胸狹隘的人。面對高俅的迫害,他不敢反抗,面對俘虜高俅,他不敢發作。而對於收留了自已的王倫,他不記人長處,只記人之短處。這些,都與他這個梁山上的五虎上將不相稱。

  • 12 # 民間中醫楊木生

    林沖火併王倫,實在是不應該。雖然王倫心胸不大,但畢竟是一山之主,林沖火併王倫,是以小反上,是忘恩負義,是違背道義的。

    林沖此人,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他有很多人性的缺點。這種人性的缺點是深層次的,不到生死攸關和危及自身利益時,是不會暴露出來的。

    林沖平素為人還可以,待人和善,從不恃強凌弱,還扶危救困,曾經幫助過李小二。李小二後來知恩圖報,也是林沖平素為人的果報之一。

    林沖的缺點在以下事情上可見一斑。

    一、林沖奴性比較重,懼怕上官又巴結上官。

    林沖在上梁山之前,在朱貴的酒店中,曾經題詩,其中有一句:為人最朴忠。這個是林沖的心裡話,可以說,如果上官重視林沖,林沖願意成為上官手中的一把刀。高俅其實是錯過了一條忠犬,這是高俅自己沒有想到的。

    當林沖在菜園裡和魯智深結拜之後,丫鬟錦兒前來報信,說娘子被歹人調戲,林沖起初義憤填膺,準備前去為娘子出氣,甚至想打殺了那賊人。但是當他認出賊人是高衙內之後,他的拳頭就鬆了下來。而後高衙內又將林娘子騙到陸謙的家中,林沖隨後趕到,卻又不敢直接衝入房間,而是要等高衙內逃脫之後才敢進入房間。隨後,他也只是遷怒於陸謙,而不敢將高衙內如何。

    當林沖得到寶刀之後,心裡居然想的是要與高太尉家中的寶刀比試一番,可見他當時心中對於高太尉和高衙內,並沒有切齒之恨,甚至有巴結之心。

    二、林沖無情,愧對林娘子。

    林沖和林娘子結婚三年,在旁人眼中,兩人很是恩愛。其實,林娘子愛林沖是肯定的,林沖則未必多愛林娘子。習武之人有個德行,往往不喜女色,林沖武功高強,而且兩人結婚三年,並沒有子嗣,說明林沖對男女之事並不看重。在電影版的《英雄本色》中,林娘子還有意提醒林沖到了同房的日子了。

    林沖被充軍發配之前,還專門寫下了休書。林沖寫休書的目的,應該不是為了林娘子著想,而是是為了和林娘子撇開關係,方便高衙內行不軌之事,也會減少高太尉和高衙內對自己的嫉恨。

    三、林沖無義,愧對魯智深。

    魯智深絕對是夠義氣,可以為萍水相逢的金翠蓮而拳打鎮關西,也可以為救史進而隻身入華州。為了救林沖,魯智深是兩肋插刀、不惜一切。但是林沖是如何對魯智深的呢?在魯智深在野豬林把林沖救下之後,林沖此時對高太尉還留有一分幻想,不想太過得罪高太尉,不僅從魯智深的月牙鏟下救下了兩名解差,還將魯智深的底細透露給了他們。結果導致後來高太尉通緝魯智深,使得魯智深再次流落江湖,而後上了二龍山!

    綜上所述,林沖奴性較重,遇到危及自身利益和生死攸關時,會比較自私,會做出無情無義之事。所以,在晁蓋等人上山之後,林沖作出火併王倫之事,就可以理解了。

  • 13 # 木子君的小屋

    我是木子君,前來 回答問題。

    在我看來,林沖火併王倫,沒有什麼不可以。黑幫之間的火併,還有什麼正義與非正義嗎?

    先說王倫,他是梁山第一代頭目,當時手下有宋萬、杜遷等。空佔著一塊諾大的水泊,不讓漁民們打漁,卻並沒有形成多大的聲勢。

    再說王倫,他不過一落第秀才,受到小旋風柴進的舉薦來才到了梁山,同時來的還有杜遷。

    但作為梁山之主,由於梁山不時地受到柴進的接待,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一、在王倫時代的梁山,並沒有多少的入項。

    二、表面上王倫是梁山之主,實際上背後的金主,卻是柴進。

    這就決定了在梁山上,柴進的話語權還是非常重的,因此,當林沖手持柴大官人的書信前來的時候,王倫還有他的兄弟們是很糾結的。

    一方面,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不管是武功還是名聲,遠遠超過了梁山上的王倫、杜遷、宋萬等。

    一方面,這是柴進介紹過來的,王倫有心拒絕,又害怕抹了大股東的面子。

    所以林沖上梁山,王倫設定了好多的障礙。比如說,讓林沖納投名狀。

    總之林沖的上山落草是不容易的,而在梁山之上,林沖聲望武功當屬第一,卻排在王倫、宋萬、杜遷等人之後,這對於心高氣傲的林沖來說是不甘心的。

    當以晁蓋為代表的劫生辰綱小分隊到來的時候,林沖也是興奮的,渴求他們入夥的,因為只有梁山之上,好漢愈來愈多,越來越興旺,才有他的出路。

    但大夥想不到的是,面對晁蓋、公孫勝、吳用等人,王倫又犯了老毛病,他害怕這些外來勢力影響到了他的權威,他在梁山上的獨斷性。

    所以,當晁蓋等人以為自己可以留 下來的時候,吳用看出了端倪,並透過言語策反了林沖。最終,林沖火併王倫,梁山上開始了新的篇章。

    至於林沖該不該為並王倫,在我看來:

    1、林沖上梁山落草之時,王倫是持保留態度的,看在柴進的面子,不得不讓林沖納投名狀,上了梁山。

    從這個方面來說,林沖的恩人是柴進,與王倫是沒有關係的,甚至是有仇的。

    2、以林沖的能力,在梁山之上,只排第五,在宋萬、杜遷等人之後,這對林沖是不公平的,所以有逆襲的機會,林沖肯定不會放過。

    總之,不管是之前的積怨,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發展,林沖背叛王倫是情有可原的,並沒有什麼值得指責的。

  • 14 # 把盞常聊

    林沖該不該火併王倫?要我說太該了。為什麼?理由有三。

    其一,晁蓋七人沒有退路,林沖也沒有退路了。

    晁蓋七人上梁山前,已經犯下了彌天大罪。到梁山後,王倫不接納他們,那麼毫無退路的他們,您說會就此罷休嗎?其結果自然是自己動手,殺死王倫。如這樣的話,林沖能不考慮一下自己將何去何從呢?現在,我們來設想一下:在雙方虛情假意的寒暄之時,赤發鬼劉唐突然竄出,一把將王倫按住,將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大喝一聲:“都把武器放下!”此時的林沖該怎樣表現呢?他此時再順從晁蓋一夥還會有主動權嗎?

    其二,如果林沖被迫投降了。

    在王倫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情況下,他只有服軟投降讓位。此刻,即使林沖是奉王倫之命跟著投降了,以後會在梁山有一席之地嗎?當然,他也可以在王倫被脅迫之時第一個站出來反水,不等王倫說話便號召大家跟著他投降。但是,這種被動情況下做出的選擇,能夠讓他成為晁蓋佔據梁山後的功臣,坐上梁山的第四把交椅嗎?

    其三,假如林沖誓死捍衛王倫。

    這種做法要冒很大的風險,在地上步戰,劉唐足以抵擋住林沖。而三軟、晁蓋、公孫勝五人拿下杜遷、宋萬也只是分分鐘的事兒。如果五人殺了杜遷、宋萬,共同來對付林沖的話,他的唯一歸宿便是五馬分屍了!這一點他自己能不清楚嗎?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自己這邊得了勝,王倫會把他當做自己的心腹嗎?也許當時會讓他坐上第二把交椅,但說不定哪天,就在他的酒裡下了藥,送他上西天了!

    所以,晁蓋等人一上梁山,林沖便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火併王倫,儘管是出於無奈的選擇,但是,也不能排除,他此舉的一舉三得。

    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大家請看:首先,林沖雖說不像王倫那麼心胸狹窄,但也絕不是一個心胸寬闊之人。當年初到梁山之時王倫對他的所作所為他會忘記嗎?此刻藉機殺死王倫,出當時那口惡氣,此乃第一得。

    火併王倫,在晁蓋等人的心目中確立了功臣的印象,奠定了自己立足梁山的牢固基礎,此乃第二得。

    藉著“大義”的名義殺死王倫,既可以掩蓋了自己的齷齪心理,又在江湖上落下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名聲。同時也藉此結束了在王倫手下那惶惶不可終日的壓抑生活,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踏踏實實安身立命的落腳之地。此乃第三得。

    那麼,在林沖殺死王倫以後,他推三推四的把前三把交椅都讓給了別人。這,真的是他的仗義?是他的大義凜然嗎?兩個字:非也!他之所以這般推辭,恰恰是他精心算計和自知之明罷了!

    殺死了王倫之後,梁山上有兩股勢力,一個是晁蓋七人,一個就是原梁山的杜遷、宋萬和朱貴。晁蓋七人他惹不起,王倫的三個舊部下雖然嘴上說願意為他執鞭墜蹬,心裡未必就不想隨時殺死他。您想他林沖要是坐了頭把交椅,能坐的住嗎?這一點不光他自己清楚,老謀深算的吳學究則更清楚。要麼他怎麼敢在沒有火併之前,就會對晁蓋許下“兄長放心,此一會倒有分做山寨之主。”的承諾呢!如此的胸有成竹,說明他已經料定了林沖的處境和林沖的心思。

    林沖除了心胸不寬,還極端自私且精於算計。從古至今,奪妻之恨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奇恥大辱。可咱們的林沖呢?

    在妻子遭到兩次侮辱、自己又因此陷入大牢、慘遭發配之際,他心裡想的不是復仇而是休妻,合乎情理嗎?所以我說,他休妻的目的只有一個,即:保全自己性命,就此犧牲妻子。他的休妻,無異於大張旗鼓的告訴高衙內:“老婆已經和我沒關係了,你愛咋辦就咋辦去吧!”這種人身上會有仗義的行為嗎?

    按理說,在發配的路上,不等董超、薛霸害他,他就應該先把這兩個人殺了,然後像武松血濺鴛鴦樓一樣去報仇雪恨才對。可他呢?

    野豬林魯智深救了他,要殺兩個公人時,他不但不支援,還拼命阻攔。如此的忍辱負重、苟且偷生不說,在一路護送他到滄州的魯智深前腳剛走,他後腳就把魯智深也出賣了。他出賣魯智深的目的就是:1、你們沒能殺死我的原因不是我的錯,是他魯智深的錯。2、用魯智深的被抓或者性命當做他立功贖罪的資本,來換取高俅對他的寬恕。3、無非是想透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告訴高俅:你們即使想殺死我,我也沒打算怎樣,只求你們看在我犧牲了老婆、出賣了魯智深的份上給我一條生路吧!

    林沖,一個如此精於算計又極為自私的人,會是一個心胸寬闊的人嗎?

    當這樣一個心胸不寬、精於算計又極端自私的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不用王倫的命為自己揚名立萬,豈不是太不合乎情理了嗎?所以我說:他必須要殺死王倫。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他唯一的一次最佳選擇機會了。你說,他能錯過嗎?

  • 15 # 自說文史

    林沖該不該火併王倫?如果該,那說明王倫該死;如果不該,那說明王倫不該死。所以,這個問題就是問王倫該不該死。答案是肯定的,王倫該死。因為讀者應該站在作者角度看問題,而作者角度,是支援林沖的。

    梁山的地理位置極佳,方圓八百里水泊,易守難攻,所以在最初,很多好漢都想入夥梁山。不過樑山三任寨主,其實沒有一個是善終。第一任王倫,被林沖火併;第二任晁蓋,死於史文恭毒箭之下;第三任宋江,喝下奸臣毒酒而死。

    第一任寨主王倫,本來只是個落第秀才。後來得柴進資助,與杜遷到梁山落草。

    王倫對梁山是有貢獻的,他開闢了梁山,把梁山建設得有模有樣,不但三關雄壯,而且麾下有杜遷、宋萬和朱貴幾位頭領,小嘍囉也有五七百人。在當時所有佔山為王者,梁山的實力最雄厚。

    然而,當晁蓋、吳用等人被迫上梁山時,王倫因為拒絕他們入夥,被林沖火併。很多人因此為王倫打抱不平,認為王倫收留林沖,對他有恩有義,並不該死。

    是的,王倫曾經開闢梁山,為後來者奠定基礎,也曾收留林沖,他真的該死嗎?

    站在林沖的角度,王倫該死。林沖有柴進的推薦信,王倫卻不肯讓他入夥,各種藉口,推三阻四,後來還讓林沖去殺人。當林沖與楊志大戰後,王倫才勉強同意林沖入夥,坐了第四把交椅。

    站在晁蓋等人的角度,王倫也該死。晁蓋等人因為劫取生辰綱之事,沒有容身之所,好不容易來到梁山,你王倫卻不肯收留。若是王倫把他們趕下山,晁蓋等人會怎麼樣?很可能被官兵捉住處死。既然晁蓋下了山就活不下去,那他當然會想著殺王倫了。

    站在王倫的角度,那王倫不該死。王倫自己開闢的山頭,想收留誰都是我的權力,收留你是情義,不收留你是本分,王倫憑什麼一定要收留可能會影響我地位的人呢?

    我們讀者應該怎麼去評判,站在誰的角度?是王倫的角度,還是林沖、晁蓋等人角度?都不是,讀者應該站在作者的角度。

    作者站在什麼角度?其實是林沖、晁蓋等人漢的角度。

    透過文章的旁白,以及部分詩詞,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幾次說過,王倫心胸狹隘,容不得人。這樣的性格,註定了王倫會被殺。因為他佔據著一塊很好的地盤,想獨霸,讓別人陷入險境,當然有問題。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是沒有道理的。

    再者說,王倫佔據了梁山,難道梁山就理所當然的是他的了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無論哪裡,都是皇帝的地盤。皇帝不點頭,地方就永遠是皇帝的。不能說誰先搶到,就是誰的。就好像一塊田,明明是國家的,你非說你先搶到的,屬於你,這不是搞笑嗎?

    本質上來說,王倫與晁蓋等人都一樣,都想佔據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既然如此,那就沒有規矩可言了,誰的本領大,誰的拳頭硬,誰能搶到手,那就算誰的。

    所以,王倫之死,就是活該,並非林沖忘恩負義。否則,作者也沒法繼續鋪展故事了。

    如果非要站在王倫視角來解讀,那就會出現問題。

    三國時期,被曹操兼併的黃巾軍、張繡、呂布、袁術、袁紹等人難道都該死嗎?悟空西天取經,有些妖怪固然該死,但那些善良的黃獅精、十八公、孤直公、杏仙等人,難道該死嗎?百花羞跟奎木狼的兩個孩子,何錯之有?豬八戒憑什麼要摔死他們?九位高僧何錯之有,沙和尚憑什麼要吃他們?他們就該死嗎?

    如果再聖母一些,這個問題就更無解了。

    一方面,很多人說“每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人類應該和動物和諧相處”;一方面人類又吃雞鴨魚豬牛羊的肉,甚至惡意捕殺動物。那麼,被我們吃掉的牛羊豬雞鴨鵝,這些生命又活該被吃嗎?

    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問題不能太鑽牛角尖,站在作者角度看問題就夠了。

  • 16 # 老D90405271

    林沖殺王倫是非常錯誤的,把自己訂到恥辱柱上,永遠無法洗刷清,從此林沖再也得不到任何領導的信任。林沖在走投無路之時投奔梁山,雖然有波折,但王倫最終接納林沖,這對林沖是再造之恩,之所以入夥前的考驗是必需的步驟,事關山寨安全,林沖應該理解。林沖與晁蓋等人殺王倫,並非是吳用挑唆(雖然吳用這麼認為林沖中他離間計了),而是林沖本意。林沖只認強者不在乎恩人。林沖是以殺恩人作為投名狀而投奔更強的晁蓋集團。可悲的是出於戒心晁蓋集團把林沖排除到領導核心之外。而同樣因素即使宋江上位後林沖仍無法進入核心領導圈,雖然宋江上位時林沖仍是最積極的支持者。施老先生在塑造林沖形象時頗具匠心,從林沖面對調戲妻子的高衙內的軟弱,到發配時休妻(變相把妻孑推給高衙內以解除高俅對自己的迫害),再到滄州之命將魯智深的資訊巧妙透漏給公差等,這一系列情節把林沖性格完整的刻畫出來。

  • 17 # 泰然格格

    要說林沖該不該殺王倫,這要從林沖火併王倫說起。

    當吳用發現了林沖和王倫的不和時,就決定挑撥二人之間的關係啦。他想幹嘛?他想利用林沖來除掉王倫。

    就在吳用正籌劃如何利用林沖時,林沖竟然不請自來了,林沖來幹什麼?林沖是來表示不是自己不留他們,是自己說的不算。潛臺詞就是,你們若想留下來,就必須要除掉王倫。

    而此話正中吳用的心思,於是乎,吳用就開始挑撥了。

    一番挑撥後,林沖表態了“量這一個潑男女,醃髒畜生,終作何用!”這算對王倫宣判了死刑,

    接下來就是殺王倫了。

    王倫擺了酒席,請晁蓋等人來吃,禮數相當周到。酒席上,王倫終是婉言拒絕了晁蓋等人想要入夥的請求,並叫人端來一盤銀子,畢恭畢敬地奉上說:“不是不我不收留你們,是糧少房稀,怕誤了你們。”

    這時,林沖發難了。他是大罵王倫,這就算和他徹底撕破了臉皮。隨後就一刀捅死了他。

    至於為何要殺王倫,林沖自己說的理由是:“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做啥山寨之主!”

    於是乎,林沖用這個理由殺了王倫。

    林沖不是為了搶頭領的位置,這點我絕不懷疑。而他之所以要殺王倫,我估計就是要洩憤!林沖在王倫的手下,可能覺得憋屈吧。

    要我說,在林沖走投無路的時候,是王倫收留了他,王倫對他有恩,就算在王倫那裡受了點委屈,也不用把恩人給殺了吧。

    不過怎麼說呢,他如果不把王倫殺了,後面的故事就不一樣了哈。

  • 18 # 月淡風青

    我認為王倫該殺。說幾點意見,大家參考下。

    無論是聚義廳還是忠義堂,都有個“義”字。偏偏王倫沒有。王倫落難,柴進冒生命危險資助他,佔一“義”字。雖然柴進有鐵券丹書,雖然趙家有愧於柴家。但是柴進謀反是斷不能容忍的。資助謀反與謀反同罪。都在十惡之列,屬於不赦的罪行。柴進這麼做,宋王昏庸,官逼民反。屬於用全家性命保王倫,是大義,仁至義盡。給林沖薦書,也是為義。因為林沖已走投無路,只有一條路,落草為寇,上梁山。王倫理應接納。可是王倫推三阻四,橫生枝節,要投名狀,王倫上山可有投名狀?這是一不義。楊志林沖山下較量,王倫想拉楊志也入夥,並不是為了共襄盛舉,同舉義旗,而是用來剋制林沖。這是二不義。晁蓋等人上山,本是無路可走,和王倫情由一致,本應惺惺相惜,卻不肯收留,打算支走。這是三不義。人在江湖,又沒有江湖道義,該殺。

    梁山需要一位心胸寬廣之人來招攬天下英雄,顯然,王倫不是這樣的人,可是又不肯讓位,那還留著幹嘛?

    再一個就是眾位英雄的需要了。晁蓋上山後,天下英雄蜂擁而至,更加證明了王倫死得其所。

    最後,就是作者的目的了。原來山上是沒人的,既然要打出聚義這個旗號,就得強調一下,不義的人是不能留為山寨之主的。為了強調晁蓋的義氣,作者先造出一位不講義氣的王倫(不忠不義,沒有人倫)殺掉王倫,一方面顯示出林沖的守望正義,另一方面,也展示出晁蓋的眾望所歸。所以,王倫的出現,就是為了被殺掉的。

    殺掉王倫,舉起替天行道的義旗,一方面顯出朝廷的黑暗,另一方面顯出施耐庵不願與元朝廷同流合汙,甘願掛冠歸隱,以明心志。

    綜上,王倫該殺,而且必須被林沖殺死,才能顯出他的價值。

  • 19 # 使用者8692565300762

    分析得正確,王倫看在柴進的面子上應該收留林沖,這都是義氣。但王倫推三阻四,是為不義,已經壞了江湖規矩,林沖上山時沒有靠自己的武力殺死王倫也算講義氣了。要知道在江湖上是靠拳頭說話的,魯智深和武松上二龍山是把原寨主殺死了。

  • 20 # 山高月小風清魚瘦

    林沖火併王倫精彩絕倫

    豹子頭林沖落草,其實心是不甘的。

    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建立梁山泊並任首任寨主。

    王倫妒賢嫉能,心胸狹隘。林沖豪氣沖天,俠肝義膽。二人不是一路人。面和心不和。

    晁蓋一干人等來投梁山。王倫一看個個如狼似虎,來者不善。能力不如人者,首要任務是保著自己位置。所以,王倫本能上就是拒之門外,而不是想著梁山發展壯大。

    晁蓋一干人等看出了王倫和林沖之間的矛盾。而林沖也有借外來勢力打破平衡之意。此二者都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時王倫可就被架在火上烤了。

    王倫防著外人,可就是家賊難防。

    王倫已經無路可走了。

    吳用只需火上澆油就是了。

    林沖經過蛻變,已是梁山好漢林沖了。

    豈能讓卑鄙小人裝模作樣,指手畫腳。

    豈能讓無能之輩騎在脖子上,發號施令。

    怒火中燒,冰冷的刀寒光一閃,人頭落地。

    英雄什麼時候都是英雄。

    林沖知道自己勢單力孤,順水推舟,推舉晁蓋坐了頭把交椅。

    有了林沖火併王倫,才確立了梁山的格局,奠定了梁山的基礎,梁山大幕徐徐拉開。

    2019.7.2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也不降價賣給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