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唸的婦人
-
2 # 萌萌噠媽
是人都有慾望,成人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都想擁有,只是成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和實際情況進行取捨,而孩子不太明白這個道理,看到什麼都想要,所以需要大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喜歡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不一定都要買下來。有一些具體的辦法可供參考。
1,逛商場前和孩子約定好,今天只買一個玩具或者今天沒有買東西的計劃,只是逛逛。如果孩子選了幾樣玩具都想要,就需要孩子在這幾樣東西中選擇一個,但孩子都想要而耍賴,那他將什麼也得不到。定好的規則家長要嚴格執行,孩子才會認真對待認真選擇。
2,可以把孩子想要的比較貴的玩具當成獎勵或者禮物。如果孩子想要的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貴的東西,比如電話手錶之類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孩子得到一百顆獎勵貼就可以得到這個獎勵,讓孩子明白有時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是要付出努力的。或者許諾孩子媽媽會把這個玩具作為生日禮物或者聖誕禮物送給孩子,這也讓孩子學會了等待。
3,孩子大一點之後,可以每月或每週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孩子自己支配這些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孩子的錢不夠,就需要自己攢錢或者放棄購買。這也讓孩子學會計劃消費和選擇消費,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4,適當的滿足孩子,孩子不過分的要求家長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滿足,有時候小小的滿足也能帶給孩子大大的快樂。
5,平時帶孩子看一些相關的繪本或者動畫,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有很多很多我們喜歡的東西,但是並不是喜歡就一定要擁有,如果喜歡自己也要付出努力。
-
3 # 大掌寶貝
其實這個問題,差不多每個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由於我孩子天生比較懂事聽話,再說平常都是我一個人帶,所以不會看到什麼都想要,我有跟她說,工廠每天在生產新的玩具,或零食,你買的完嗎?就算得有錢,也不可能任你花,等你有工作能力賺到錢到時你想買什麼,作為父母的我都不管你,因為我會尊重你那是你努力所得到,其實存在這些問題,孩子看見什麼都想要,一般出現在有家庭老人家帶的情況下,孩子習慣性操縱他們,在一些老一輩父母觀點,賺到就不是給子女花的嗎?回想他們那時候生活可是苦難,現在有錢,肯定會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所以我們父母不買,孩子們就因為我們作為父母不愛他們,就認為爺爺奶奶愛他們多點!隔代父母教育觀念會讓現在有些年輕父母崩潰的!
-
4 # 成長的半職媽媽
大人是不是也會想?但我們與孩子的區別在於成年人知道區分哪些想的可以立馬實現,哪些想的需要忍耐等待,並付出巨大努力才可能獲得,也可能付出了不一定得到。所以,首先不需要評判孩子什麼都要的對錯,理解他們作為孩子,是不能很好區分所想與所得的關係。至於媽媽說的見什麼都要,看孩子要的是什麼?如果是正常需求,如餓了要吃的,上學要文具這些,就滿足。如果是一些非正常要求,比如別人的玩具,看到也想要,可以引導孩子看看已有的,外出帶些玩具以便交換,或者帶些孩子愛吃的,關鍵時刻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另外,對於外出逛街等場合孩子見了就要,可以進行提前約定,如出門前與孩子說好出去幹嘛,有哪些要做。出門後孩子鬧(特別是玩具,吃的),就提出當時的約定內容。我覺得提前約定非常有效,平時常用,希望對你有幫助。順便說一下,我家是一個快5歲的兒子。
-
5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題主所說的問題,我感覺家長應該對孩子從小進行啟蒙教育。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大人都會如此,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家長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兒做起,孩子的需求合理的就應該滿足孩子,不合理的就是孩子再怎麼堅持也不要給孩子買。家長應該堅持原則,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得不到需求而哭鬧家長就心軟,因此喪失原則而立刻又去為孩子購買了孩子的所要買的東西。那樣的話,孩子以後就會舊技重演。每次達不到要求孩子就又會以哭鬧發火來博得家長給予的物質滿足。久而久之,由於家長的溺愛育兒理念,使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在短時期內是很難改變孩子的。
家長對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堅持不給孩子買她不需要的,要對孩子講清楚是什麼原因,我想一個六歲的孩子,只要家長耐心說服,一定會有成效的。
如果孩子喜歡的,可買可不買的,家長應該酌情處理。比如說,孩子非常非常喜歡一件東西,家長感覺這件東西買了對孩子沒有影響到學習的情況下,而且又不是價格昂貴的且環保的,可以考慮一下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的話,孩子得到了她喜歡的,心情愉悅的同時,並有利於孩子的興趣啟蒙,何樂而不為呢。
-
6 # 小宇宙調頻工作室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如何滿足孩子需求的文章:《四種滿足孩子需求的媽媽,你是哪種?三個角度理解兩種滿足方式、恰當滿足孩子需求》,我們到底是要及時滿足還是延時滿足?文章裡提到當孩子的需求屬於物質要求時,可以適當採用延遲滿足包括替代滿足、拒絕滿足。題主的孩子是看見什麼就想買什麼,很明顯不能全部滿足。有些物品是孩子需要的,可以及時滿足。而有些物品是孩子想要的,就可以不用滿足。結合孩子6歲的年齡,可以適度用延遲滿足來給孩子定一些規則,讓孩子慢慢學習規則。具體如何做呢,提供以下幾個方法。
1.肯定孩子需求和願望的方式,來滿足孩子,而不是真的滿足。有時候重複性的東西,或者昂貴的東西,真的沒有必要再買了。我們肯定孩子這種需求,“是的,你喜歡這個,你想要這個,我們來看看,觀察下。”在物品那多做停留,摸摸,感受下,也許過幾分鐘就不想要了。不要孩子一要什麼就堅決否定,甚至批評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感覺不到父母對自己的肯定,甚至覺得不配擁有這個東西,這樣的想法會慢慢植根到內心,變成一種信念,影響以後得生活。圖片來自網路
2.透過購買東西,和孩子一起制定遊戲規則,讓孩子意識到規則並學會遵守。比如,一次只買一個東西,一週只能買兩次,這周沒買可以放到下週。這個規則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制定好規則好,一定要遵守規則,堅決執行。父母在這方面要引導約束孩子。當孩子不遵守規則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或者哭鬧。這是考驗父母的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我知道你喜歡這個玩具,不能買你很難過,很傷心。這周已經買過了,我們之前約定好了,一週買一個。可以等到下週再買。”
3.有些東西太昂貴或者真的不適合孩子的需求,就實話實說,告訴孩子不能買。“這個玩具有點貴,超出了我們的預算,我們不能買,不過你可以在這多停留一會。想象下你有這個玩具後怎麼玩。”“我知道你想要這個,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個東西不適合你,你可以換一個別的試試。”要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適當受挫,體驗失望和沮喪,也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
7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孩子在6歲這個年齡段的需求應該儘量滿足孩子,想要東西是一個正常現象,幾乎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你滿足了她之後她也就不再要了。
孩子這個年齡段其實就是對東西的好奇,對東西的一種新鮮感,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也就不再要東西了她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你不給她或者孩子很難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她反而會變得比較自私,因為她會覺得我要東西比較難得到,那麼別人想要從我這裡得到東西同樣會很難。
所以我覺得孩子想要的東西儘量滿足她但是不要去買重複性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的。
-
8 # 正面教育侯思遠
六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發零用錢了。發零用錢是一個解決家長兩難處境的很好的方法。首先,零用錢是孩子自己的,他可以決定買什麼,擁有充分自主權,就不會因為家長的限制而對物質過分追求。其次,根據家庭承受能力和孩子玩具零食的基本消費金額,定一個零用錢額度,孩子不可能毫無節制地買東西。
發零用錢還有幾個注意事項:1.發給孩子的零用錢就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能干涉零用錢的用途,只能建議;2.發零用錢之前需要家庭成員統一零用錢的購買範圍,哪些需要孩子自己買,哪些需要家長買;3.平時不要獎勵錢,不要懲罰扣錢,零用錢定時定額髮放;4.如果有零用錢無法負擔的大型玩具,家長可以讓孩子等待生日或者其他特殊節日作為禮物獲得
-
9 # 育三娃的90媽
這個問題確實每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有經歷過。
我家大寶五歲,女孩。
從小,我們都是按需購買,沒有過份的買很多玩具,因為發現不管是什麼玩具,都很容易被小孩玩殘廢,同時也就3天新鮮感,不久就被遺棄在角落。
當大寶提出要買玩具時,我就會說讓她把之前的玩具找出來,如果之前的玩具比較完整,愛護的很好,我會給她再買一個她想要的東西,
這個理由她能接受,但是每次都沒如意,因為她找不到之前的玩具了,找到了也是殘次品,有時候也會哭鬧,但發現媽媽原則性很強,她也就不會再哭鬧了,也開始愛護自己的玩具了。
如果出去,我會提前跟她溝通媽媽會採購什麼家庭用品,會詢問她需要買什麼東西。她第一時間就會說要什麼,什麼玩具。
我每次都是讓她在自己說的那麼多玩具裡,挑選一種,她會在那裡猶豫,糾結做艱難的選擇,我只會一再強調只能買一個你最喜歡的。漸漸呢,她自己就接受這個規則了,每次都自己挑選好,並自己在那裡比較哪個好哪個壞,不會哭鬧。
家長們原則性強,給小孩說明規則,五,六歲的小孩其實懂的很多,小孩接受了購買玩具的規則,家長和小孩之間的矛盾也會減少很多。更重要的是,小孩也會懂得取捨與愛護。
-
10 # 親子成長手冊
1、建立好購買規則-可以和孩子建立規則,多久購買一個新玩家,每次可以購買多少個,這個是一個原則,不能孩子哭鬧就開始妥協,而且不是無限制的滿足孩子就是愛,讓孩子索取有個度,有一個忌憚才是最好的教育。
2、處理好內心的焦慮-處理好家長自身的焦慮,很少有孩子是因為不購買東西走向極端,很多想法是家長內心自己的焦慮在作怪罷了,只有內心平和正確的認知事情,擔心孩子被騙走給孩子提供的應該是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總有一些東西是你買不到的吧,所有這點擔心是自己臆想出來的。
3、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滿足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哭鬧是正常的,但是要正確的安撫和對待,不要一哭家長馬上繳槍投降,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孩子就有了核武器,一旦什麼不願意就開始哭鬧。
-
11 # Miffy米妞麻麻
我認為孩子產生的行為大多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提問媽媽的孩子已經六歲了,可能找個時間跟孩子好好聊聊,道理她都懂。注意溫柔且有耐心,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建議媽媽先反省下,看看自身和家庭其他成員平時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是否對物質有過多的追求,因為你們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孩子的行為也是父母行為的反光鏡,能夠呈現出家長自己不易察覺的言行舉止。
然後挖掘下孩子看見什麼都想買的背後的原因。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高質量陪伴少了,孩子希望透過從物質上獲取關注來滿足內心的不安。又或者你們因為工作忙,為了滿足孩子的心理,常買玩具或者物品來彌補你們內心的愧疚。
做完以上工作後,如果在跟孩子外出遇到她想買的東西,可以先肯定她需要物品的願望,並將願望具體化(這個不在我們今天購物計劃內,我們把這個願望記下來,等生日或者某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再來買)。讓她對物品有一定的期待,並願意為這種期待去努力,例如把爸爸媽媽平時給的零花錢,做一個小的理財計劃,存錢去購買等。買或者不買,在你先肯定孩子願望的同時,並提供了願望實現的途徑,我相信這種家長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不會出現提問媽媽所擔心的不買走極端,或者長大後容易被物質所吸引的情況。
多跟孩子溝通,有規則,有界限,用愛關注孩子成長的點滴。
-
12 # 摩羯媽媽愛分享
我的孩子曾經也經歷過看到什麼都想要的階段。我來談談我的淺見,僅供參考。
個人覺得,孩子的需求分為感情需求和物質需求。
對於感情需求,家長可以儘量去滿足,比如:擁抱愛撫,親子閱讀,聊天陪伴等。感情需求,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礎,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基石,家長一定要重視。對於物質需求,家長可以考慮進行財商教育並且推遲孩子對物質的滿足感。我們80後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勤儉持家觀念的薰陶,童年的物質需求常常得不到滿足。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童年這部分缺失,往往會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物質需求基本是有求必應。
孩子其實不清楚價格和價值的關係,古董花瓶對於孩子們來說就是個礙眼的擺設而已,一個紙盒子反而成為他們的大寶貝。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給孩子普及一些簡單易懂的財商知識,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購買玩具是可以的,但是要跟孩子約定好頻率,每週買一次或是每月買兩次。注意:不要給孩子灌輸等價交換的概念,比如:吃完這頓飯,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家長要做到言出必行,不要額外給目標達成設定條件。
推遲滿足感屬於早期自律能力的建設,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定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推遲滿足感對於孩子來說,一開始肯定是哭鬧拒絕的,只要家長有原則地堅持,孩子對物質過分依賴的需求定有所改觀。
-
13 # 皓媽育兒
我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把孩子帶到一邊,蹲下來和孩子建立連線,認可並接納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去解決問題,陪伴就好,等他平靜下來再溝通解決問題。平靜下來後跟他說“媽媽可以抱抱你嗎?”他很委屈的爬起來鑽到我懷裡,我把他抱起來告訴他“寶貝,媽媽愛你,但媽媽今天不能答應你”(尊重的說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歸屬感的,是被愛的)。等他情緒完全平復後,我們玩了一會兒,和他心平心和的談了一次(一定是在好的狀態下進行溝通,否則無效)。
媽媽:寶貝,媽媽很愛你,但是很抱歉媽媽不能答應馬上給你買那個玩具。
兒子:我想要那個玩具。
媽媽:媽媽知道你喜歡,媽媽也特別喜歡,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以後想要買玩具了,我們需要怎麼做?(這個對於三歲三個月的孩子來說,不夠明確,後面有做調整)
兒子:告訴媽媽。
媽媽:嗯,還用嗎?(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想辦法,這樣執行起來會事半功倍)
兒子:媽媽說不能買就不買(他的回答讓我都沒想到)
媽媽:寶貝想要玩具沒關係,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媽媽小時候也有喜歡的玩具呀,只是媽媽沒有馬上就要買。
兒子:媽媽怎麼買玩具?
媽媽:媽媽有一個專門記錄想要玩具的小本本,如果媽媽想要什麼玩具了就寫在小本本上,然後告訴你的姥姥我想要的玩具是什麼(記錄可以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和計劃性)
兒子:我也記。
媽媽:可以呀,你可以把你想要的玩具寫在你的玩具清單裡,這樣,我們可以根據你的記錄順序每個月來買啦。
兒子:我下次買那個植物大戰殭屍。
媽媽:沒問題呀,現在是11月,這個植物大戰殭屍等到12月份就可以買啦(清楚的表述,並教會孩子認識月份)
-
14 # 一起歡樂成長
孩子看到什麼新鮮的沒見過的東西,想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重要的是:孩子開口要了,你是否馬上滿足,或者是否要全部滿足。所以這需要和孩子制定一個規則。比如說出門去超市,和孩子提前約定好:我們一次只買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可以是吃的,可以是玩具,這個他自己來決定。
而這個規則一旦制定好,必然會面對挑戰規則的現象發生,比如孩子已經先之好了一個,再看到一個還想要的時候 ,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堅持原則的。如果孩子一哭二鬧三打滾,家長輕易妥協,那麼這個規則制定了就毫無意義。孩子會不斷地試探你的底線在哪裡。所以規則一旦制定好了,一定要嚴格執行,尤其是前期。
另外一些孩子喜歡的大件物品,各方面原因可能不能馬上滿足孩子。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做個約定,比如說作為某個節日的禮物。或者也可以寫信告訴聖誕老公公,這樣讓孩子學會等待,期待中得到的禮物也會更加珍惜。
-
1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雖然說小女孩需要富養,但並不是滿足她提出的任何要求。何況,如果什麼條件都滿足孩子,會讓她從小就感到滿足欲求非常容易,緊接著就會變得任性,而且希望什麼事情都可以被滿足,滿足不了就會傷心、難過,並不利於她的成長、進步。
對於孩子而言,六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是非曲直的觀念,明白什麼事情可以滿足,凡事都有自己的界限。所以,帶孩子去商場購物前,最好提前制定規則,或是明確這次消費的上限,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併合理花銷。一方面,培養她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夠越過底線、索要無限。
-
16 # 瑞寶媽媽在北歐
我們有女兒的父母,可能心裡都有個觀念,覺得女兒要富養,這樣不至於因為缺,而容易被別人的給予吸引。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把我的觀念重新整理了一下,富養女兒,除了滿足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重要是讓孩子心靈富足。
孩子看到什麼都想要,這應該是好奇想擁有的天性。我一個瑞典朋友給我分享,她們去超市或者商場之前,會提前列好要買的東西,當然孩子自己需要買的也提前列入。到了商場,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想買時,告訴她我們的採購單裡沒有這一項,如果堅持要買,那就在下一次出來前,寫在清單上。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當我們把孩子當成我們一樣的個體交流的時候,她會非常的聽話,你尊重她,她也會尊重你。
-
17 # 理工麻麻帶你育兒
我們家孩子兩歲半,也經常會要一些東西,孩子還稍微有點兒小,不是每次都滿足他,但是孩子特別理解,我覺得這跟平常我對她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1.提前約定。每次出去買東西之前我們都會提前約定好,比如前一陣子孩子特別喜歡的會吹泡泡的照相機,我會提前告訴她這個照相機30元以上我們就不買了,是因為太貴了,如果30元以下我們就帶回家,接著去市場,然後我跟老闆講價,孩子都沒有吭聲,就這麼安靜的看著,因為價錢不合理我抱他離開的時候孩子也沒有說特別強烈的掙扎,最終價錢合適成交了!
2.適當滿足。再說孩子前段時間在老家的時候,路過一個路邊的小店兒,店裡賣了一種特別特別漂亮的石頭,兒子從小就對石頭特別感興趣,走在路上都會撿起小石頭來放進自己的滑板車裡邊,然後還不會讓別人碰他的石頭,他對石頭真的很執著。那天看到石頭,兒子的表現是一開始都沒有摸,然後爸爸摸了一下之後他才摸,然後我問了價錢,老闆說八塊錢,孩子問爸爸這樣一句話,他說爸爸你的錢還夠花嗎?爸爸說還夠我花你買吧,他就挑了三個小石頭回家了,非常開心。
在有限的選擇中,無限的滿足寶寶,這才是最幸福的感覺!
-
18 # 依寶奕媽共成長
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迴應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及時去做,不刻意拖延,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難,也無需勉強。比如孩子指著一個超級貴的車模型說:“媽媽我好喜歡這個模型,真酷!”。媽媽可以及時迴應和肯定孩子的需要:“是啊,這個模型真漂亮,媽媽也喜歡,我們一起欣賞吧”。那些從小及時滿足孩子的媽媽都會發現,孩子其實並不貪婪,很好協商,並且能夠體諒別人。貪婪並非孩子的本性,而是曾經太多需求被否定、被批判、被延遲,這些痛苦長期累積,終於讓孩子成為一個不講道理,難以妥協,滿足不了就歇斯底里的人。————李雪
“延遲滿足教育法” 和“哭聲免疫法” 如出一轍,都是對孩子的訴求不及時迴應,是家長利用強勢地位欺負孩子的一種做法,是家長不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表現。 —— —— 尹建莉
尹老師也強調在能力範圍內及時滿足孩子,能力範圍外,可以平和的拒絕孩子,不對孩子的需求做評判。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被及時滿足的孩子,不會過度消費自己和為難父母。試想一下,當你想要買一個包時,你老公說現在才十月份,等過年再買吧,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再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想想,你會知道該怎麼做。
總之,“延遲滿足”是一種偽概念,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來看看。
-
19 # 妞兒媽媽
孩子都會這樣啊!聽村裡大嫂子說到她閨女小時候,帶她趕會。會上賣東西的比平時農村趕集的商品更多,她閨女去了以後,從這頭看到那頭也從這頭要到那頭,看見什麼都要,她媽媽隨口都答應了,只是給她買了一兩樣。孩子也開心的不行。
我家孩子帶她出門,也是看到什麼就要什麼,我不會為了哄她開心答應她,但是答應了就一定會給他她買。現在養成這樣的習慣,想買什麼,讓她自己對比一下,自己選擇,而不是一股腦的都答應。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很好,不缺玩具,缺的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全身心的愛,如果做到這些,所以平時教育更重要,孩子的自信心不會因為少買幾個玩具而減少,多數都是平時父母的教育所致,總愛拿她跟別人對比,打擊教育,缺少鼓勵教育。
-
20 # 叮噹貓媽媽養成記
不論是男孩女孩都會經歷這個什麼都想要的階段,源於他們並沒有邊界概念。昨天跟一個孩子爸爸聊天,他說他家女兒2歲,出門感覺什麼都應該搬回家。因為年紀小的原因,他們暫時選擇的方式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一些玩具,食品會跟她說家裡已經有了,不過回到家小朋友已經忘記了。當然,這種方法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除了延遲滿足也應該對適齡的孩子運用適齡的方法。
1. 家中老人帶孩子的:
一定要約定好,不能隨意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否則,孩子就會給自己選保護傘。他不會知道自己的要求有問題,而只知道選擇可以滿足她要求的人;
2. 對孩子的日常引導:
上週跟朋友一起吃飯,等餐的時候服務員就以帶寶貝買好吃的誘惑她想抱她,第一次寶寶真的同意抱了,所以寶媽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我朋友的處理方式是隨即跟寶寶用講道理的方式說不能要別人的東西。雖然也是1歲多的寶寶,還不怎麼會講話,但是當服務員再次用同樣理由要抱她的時候,這次她沒去。從這件事說明不一定是多麼好的東西可以誘惑或者滿足孩子,關鍵是有沒有跟她有過這方面的引導和預警;
3. 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
每個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有不能滿足或者沒必要滿足的需求是很正常的。不論窮養兒子富養女,我都覺得,要讓自己的孩子瞭解總有不能滿足的需求,這是正常的。當然,與此同時,也要讓她明白,需求有很多種,也有很多滿足的方式,比如進步可以獲得獎勵,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或者其他方式實現。以此培養他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我家是女孩,6歲,看見什麼都想買。給她買吧,又怕她以後養成習慣,萬一哪次沒給她買,她再走向極端;不給她買吧,又怕她自卑或者以後隨便什麼人給她什麼東西都能被騙走。你們的孩子有這種情況嗎?都是怎麼做的呢?
回覆列表
我有一個比題主大一點的女兒,我也經歷過這孩子看見什麼都想買的階段,我也有過和題主類似的糾結,看到題主的問題,很有感觸。
因為我們夫妻倆平時上班很忙碌,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老人帶的多。爺爺溺愛孫女的事情是很普遍的,在我家也不例外。在孩子年幼的那一段時間,爺爺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是有求必應,無論孩子要什麼,都買買買,導致家裡的玩具“殘骸”堆了一堆在地上。
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確實會導致養成不珍惜東西,浪費東西的壞習慣。
有時候,我看見我的孩子會把一些玩具送給其他小朋友,這個倒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她會對別的孩子驕傲地說:“反正我爺爺會再給我買的。”
有時候,我們騎電動車行駛在路上,她手裡的玩具不小心掉了,明明可以停下車來,回頭去把玩具撿起來的,但是她都說不要了。
家裡的蠟筆買了許多盒,但是幾乎沒有好好珍惜地用完的,不是被折斷了,就是被扔的七零八落的。
隨著她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她在這方面的教育格外地重視起來。我也曾經存在著和題主類似的心態,就是擔心若是不給她買,她將來會變得自卑或者容易被人騙走,因此,在之前爺爺給她狂買的時候並未堅決制止,因為我自己也有些糾結。直到發現了她變得有些過於奢侈浪費了,才開始深入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
在注意到這個問題以後,我便常常對她進行教育,告訴她東西可以買,但是一定要愛惜東西,而且,並不是什麼東西想買就能買的,要有節制。
“你看街上這麼多衣服店,這麼多漂亮衣服,如果媽媽把每一件都買下來的話,我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
我對她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也差不多六歲。她似懂非懂,但很聽話,表示認可。
只是,口頭上答應容易,在面對實際誘惑的時候就很艱難了。
那一段時間,我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琴行練琴,琴行隔壁有一家賣文具兼玩具的小店鋪。這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誘惑。在爺爺帶孩子來練琴的時候,孩子已經在這店裡買了許多東西。
在我帶孩子來練琴的時候,每次練完琴,經過這個小店鋪,孩子的目光都被深深吸引。她站在那裡摸摸看看,久久不忍離去。一開始的時候,她也會和我提出要買這買那的要求,但我一般都會斷然拒絕。這個時候,孩子就拿出對付爺爺的那一副勁頭,站在小店鋪跟前哭鬧。因為,她知道,只要她一哭鬧,爺爺就會“就範”。
可惜,這一套對我沒有用,我一般是靜靜地看著她哭鬧,她鬧了一會兒,見我沒有反應,便也有些偃旗息鼓,這個時候,我便一言不發,拉著她走了。
幾次下來,她也明白了我的底線,雖然對小店鋪裡的東西充滿了嚮往,但是也不敢再哭鬧著要了。這個時候,她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依然會向我提出來,但是,她提出想買這個東西的語氣已經變得平和了,不像從前一副理所當然要給她買的架勢了。
而我也不是次次都拒絕她,我會在心裡進行考量,包括在價格上,在東西本身的情況上進行考量,並和她說明道理。
比如說,一個玩具,我覺得太貴了,我就會和她說明,這個太貴了,不值得,大人賺錢也不容易,買這樣一個玩具可以買多少顆糖。有時候,一個她想要的玩具家裡已經有類似的,我也會斷然拒絕,並和她說家裡已經有了,再買就是浪費。
這樣,讓她漸漸有了在金錢方面和需求方面相匹配的考量。到後來,她買東西自己都會問價格了,有時候她自己覺得太貴了,就會吐吐舌頭感嘆說:“好貴啊。”並對老闆擺擺手說不買了。
大部分老闆見到她這個樣子都覺得很可愛很懂事。
有一次,她想買一個做手工的小玩具,在她問了價格之後,她覺得太貴了,雖然想要,但是捨不得買。我看這玩具很能鍛鍊動手能力,便決定給她買下,她還在一旁著急地說:“媽媽,我不要了,太貴了。”但我還是給她買下了,買下後,她拿著玩具一臉滿足的激動。
從這件事上,也看出了她變得會節制。
還有,就是可以採取延遲滿足的方法。所謂延遲滿足,就是當她提出要求的時候,可以等一等,告訴她,過幾天才能買,因為她剛剛買了某某玩具,這樣的話,既不耽誤滿足她的需求,也可以鍛鍊她的忍耐力,學會安靜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