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未了凡

    你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你自己想想孩子為何會一直看電視,你有安排學生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嗎,孩子學習時候你在看電視嗎,你給孩子做了啥榜樣,可以打,必要的懲罰是要的,但是更重要你要給孩子講,怎麼處理好看電視和學習的關係。你家長是關鍵啊。

  • 2 # rocky4297903083

    關閉電視,要求孩子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才能看電視(規定好看電視時間,別太久),孩子成績好壞關鍵在學習習慣,體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3 # 八零後的大美

    我的回答是不會。

    首先,我平時很少打孩子,但在日常的作業輔導上,我也是經常要發火,發完火我就會後悔,因為我知道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然後進行自我反省中。

    其次,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走到他/她旁邊,再說一次讓其把電視關了,不關的話就由我把電視關了,並且沒收遙控器。

    最後,我會找個合適的時間,比如說大人小孩情緒都不錯的時候,跟他們說說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個時候小孩多少能聽進去其中的道理。

  • 4 #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叫了好幾遍孩子做作業。他還在看電視,你會不會打他?我的回答是不會的。我永遠不會打他。我首先和他講道理,推心置腹,心平氣和,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和他交流溝通。從責任,擔當和一個人如何珍惜時光與美好未來的辯證關係等角度和他交流。如果還不能發揮作用,我會變換一種方法,讓他親身實踐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其次,在說服,講道理沒有作用的前提下,沒有效果的前提下,我會帶他從事相當艱苦的勞動和工作。

    我弟弟的兩個孩子當年也是如此。他的女兒和兒子每禮拜天都趴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把頭都想塞進電視機裡去,就是不做作業,任憑他的奶奶,爸爸和媽媽怎樣嘟囔,督促都無濟於事。我也經常去教育他們開導他們,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可是當他們看到我來的時候,就趕緊跑到各自的房間去做作業,我一走,又依如我故。都跑去偷著看電視了。

    有一天我去的時候,他們兩個正在看電視,看到我來了,趕緊快速的跑到各自的房間,又做作業了。我便讓我弟弟和弟媳婦帶著他們兩個到玉米地裡去施肥。

    當時正值七月,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兩個孩子在熾熱的Sunny下曬了四天,玉米葉子刷的滿身都是口子,加上汗水,火辣辣的蜇疼蜇疼的。那女兒倒是堅強,和母親一人拎著一擔籠化肥,那化肥一籠大概就有二三十斤重,貓著腰整天扒在如蒸籠般的玉米地裡,汗水早已浸透衣背,胳膊被籠把手勒得深紅深紅的血印。

    兒子和父親拉了四天的人拉犁,早已曬成瞭如同非洲黑人了。他找到我,讓我告訴他父親,讓他別再拉人拉犁了,他實在招架不住了。我嚴肅的說;"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就這樣生活在人生的最低層,就這樣用艱辛,用汗水來換取你們姊妹兩個讀書的每一分錢的費用;用血汗來換取你們吃的每一粒糧食;來血汗換取你們穿的每一絲線。你們兩個如果不讀書,你們的人生也將是如此的殘酷和辛勞。"

    我又告訴兩個孩子,你們的父母只是只是為了生存,還談不上生活。因為生存僅僅是掙扎著苟延殘喘,生活才是講究品味和質量的。

    兩個孩子都哭了,都說;"伯伯,我們知道了。"

    從此後,這姊妹兩個都發奮讀書,用生命拼搏自己的尊嚴和人格,用血汗成就自己的未來和人生。男孩從全級的前800名,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拼搏到了前50名,到了當年的中考,從全級1200名的學生中脫穎而出,以第5名的成績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現在這個男孩早已經從蘭州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進入中船重工工作,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工程師,享受國家的特殊待遇。

    這個女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華北理工大學的前身河北理工大學。現在已經在海南的海關,從事相關的領導工作。

    透過這個例項,就足以說明,要讓孩子親身的體驗到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要比你講任何空洞的道理,強1000倍1萬倍。

  • 5 # 惠老師線上

    如果是我叫孩子好幾遍,孩子仍然在看電視,不去寫作業,我不會去吵吵孩子,甚至打他。 一、首先我會和孩子溝通,讓他明白,應該先把作業寫完,把重要的事做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適當看會電視,但是不能把電視當作主業,一天到晚看不停。

    二、如果孩子作業寫得比較好,或者完成得比較好,我會給孩子一部分獎勵。比如允許他看完電視、玩玩遊戲或者給他一些物質上的獎勵。這樣如果下次再讓他寫作業的話,他就會很樂意去寫,而且完成的也比較認真。

    最後,如果長此以往這樣堅持的話,我想孩子越來越好教育,越來越好管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家長一定要掌握好方法,這樣會事半功倍。

  • 6 # homework

    幹嘛要打孩子。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您都叫了好幾次了,為什麼沒有采取行動呢?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電視,我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看電視得有個度,不能像看多長時間就看多長時間。

    當女兒看了一段時間電視後,我就會給她說:到了讀書時間了,看完這集動畫片就把電視關了。我只說一遍,不會有第二遍,如果她自己不關,我就去把電視關了,而且告訴她明天一分鐘看電視的時間都沒有了。久而久之,女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到了該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她自己就把電視關了。

    您說了幾遍都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孩子會認為您默許了他看電視的行為,那麼他當然不會關掉電視去寫作業,如果打了孩子,只會讓他更叛逆。

    在看電視的問題上,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電視可以看,但是每天不能超過多長時間。家長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一打了之。

  • 7 # 教書玉人

    這個因人而異,不過有些父母脾氣急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說不定那個孩子就會被揍一頓了。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叫,還是沒有乖乖去做作業,父母也會急,脾氣膨的就起來了。自然而然就動手了。雖然說動手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這樣做,不然小孩會以為父母只是說說而已。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小孩就是有點頑皮,雖然只有三歲,但是卻非常的喜歡和大人作對。有時候你好好和他說,他就是不聽,非得逼你動手揍他,他就老實了。有好幾次都是這樣,叫他好好吃飯,他就在那裡看電視,一動不動的。等你失去耐心,把他揍了一頓他就乖乖聽話了。

    一、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

    不管孩子再怎麼不聽話,都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動手打他。因為一旦動手之後,雖然把他制止住了,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的不舒服的。甚至會因為你打了他,從而對你懷恨在心。

    所以我覺得教育孩子,不能單靠暴力。因為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那些沒有文化的父母才會覺得使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對於孩子我們要教導他們如何坐是對的,如何做是不可取的。

    二、小時候打孩子,等他叛逆期的時候,你就永遠都教不好了。

    作為父母都覺得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最難教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有十三四歲了。對於父母的話他們會覺得非常的嘮叨,從而覺得父母很煩。什麼都要管他們,讓他們覺得一點自由都沒有。

    如果父母還想用小時候那套來教育他,得到的效果不但沒有一點作用,反而會讓他更加的叛逆。這個時候你還打他,他已經不在懼怕你了。小的時候可能還好,現在只要你還敢打他,有可能他都會還手。

    三、凡事好商量,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管你的性格有多暴躁,也不管你的脾氣有多大,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得心平氣和的。不要使用暴力,不然一定教不敢。小時候他可能懼怕你,長大後可能就會揍你了。

    所以我認為不管孩子處在什麼年紀,都要和他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動不動就動手打他,不然他會記恨你的。作為父母如果讓孩子記恨自己就不好了。

    總結:儘管孩子不做作業,但是也不能動手打他。而要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就會很吃虧。我相信只要好好跟他說,孩子也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 8 # 工程華仔

    許多孩子都喜歡在電視前寫作業,他們的童年裡有數不清的電視人物印象,可以說少了電視孩子的童年就少了不少樂趣,但是對電視一直有人提出反對聲音,英國就有專家向政府提議禁止3歲以下兒童看電視。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陪伴,我們可以陪伴他們一起成長一個人,首先是個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成了許多家長的“功課”。

    孩子上小學後,整個家庭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孩子的生活中開始有了一種叫“作業”的東西,它彷彿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能帶來此後一連串的變化——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了事業前途……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怎麼能不在意這件事呢。於是很多家長放棄自己的一些活動,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他們希望以此培養出孩子愛學習,規規矩矩寫作業的好習慣。

    家長們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著,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時地過來,先了解一下要寫什麼,再不時地過來看看寫得怎樣,最後還要細心地檢查。無論何種陪法,都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全程參與,從頭關照到尾。

    孩子需要“陪”嗎?我認為不需要。

    圓圓剛上學時,學校給新生家長開會,提出家長應該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等要求。但我們沒那樣做。我們只是在最初幾天,當孩子對學校生活、寫作業這些事都還比較陌生時,在旁邊給予她一些指導和提醒,讓她儘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規則和做法。這個時間只有一週,後來就沒再管她——既不陪寫,也不刻意檢查她的作業,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該寫作業了。這不是家長不作為,而是意在培養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剛上學的一段時間裡,圓圓對寫作業感到很新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寫作業,那神情就像對待剛回來的一個洋娃娃似的。時間稍長,她就失去新鮮感了。回家就先吃東西、玩耍、看電視,一直磨蹭著不去寫作業。當我們發現已經有好幾天,圓圓都是需要我們提醒才去做作業時,就決定以後連提醒這句話也省了。我和她爸爸達成默契,我們裝作完全忘掉寫作業這回事,只忙活自己的事情,每天任憑她玩夠了再去寫作業。

    很快,她就把自己搞亂了。有一天回家後,她一直沒寫作業。先看動畫片,飯後玩了一會兒玩具,然後又看書,又看會兒電視。到了已洗臉刷牙,躺床上要睡覺時,才想起今天忘了寫作業,急得哭起來。我和她爸爸其實早就著急了,但我們一直裝著沒注意她的作業問題。這時我們才做出和她一樣著急的神情,說:是嗎,你今天沒寫作業啊?

    我們說這話時,只是表示了微微的驚訝,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怪啊,她哭,就說明她已經知道自己把事情做壞了。家長如果再帶著抱怨和批評的口氣說“你怎麼能忘記寫作業呢,現在著急了吧!”孩子就能從中聽出“你真不像話”、“活該”的意味,她就會忘記自責,開始對抗家長的批評。我們親親她的小臉蛋,語氣平和而友好地對她說,寶貝不要哭了,誰都會有忘記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聽我們這樣說,圓圓停止了哭泣。父母這樣理解她,可能給了她很大安慰,她情緒平靜了不少。

    她爸爸心裡早就著急了,這時不由自主地說,那就晚睡一會兒,趕快寫吧。看得出圓圓當時已困了,她聽爸爸這樣說,有些不情願,表現出發愁的樣子。

    家長一著急就會替孩子做決定,這是錯誤的。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形成兒童的自覺意識,也為了他更好地執行決定,應該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選擇。哪怕是相同的決定,如果它不是來自家長的指令,而是來自兒童自己的意願,他會更願意去執行。

    我趕快對圓圓說,你願意今天寫,就晚睡一會兒,今天去寫;要是想明天早上寫,媽媽就提前一小時過來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就去學校和老師說一下今天的作業忘了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圓圓當時面臨的不外乎這幾種選擇。她想了一下,知道最後一種選擇不合適,立即否定了。我敢肯定剛上小學的孩子,如果他以前不曾遭遇學前班或幼兒園佈置作業的困惑,如果他的自尊心不曾受到損害,他是不會同意不寫作業的。每個學齡兒童心中都有對作業的責任意識;還有自尊和對老師批評的懼怕,這些讓他不會隨便放棄作業。

    圓圓當時雖然想睡覺,但可能是她覺得不寫完心裡總有個事,不舒服,就說要現在寫。我們說好,那就現在寫吧。她無可奈何地下床,從書包中掏出書本,說不想在自己的小屋寫,要到客廳寫,可能是覺得小屋容易勾起睡覺的願望吧。我和她爸爸再也沒說什麼,只給她找個小凳,讓她到茶几上寫,我們就各自幹各自的事去了。

    過了一小會兒我們也該睡了,洗漱完後,我過來看了一下圓圓。她剛剛寫完語文和英語,數學還沒寫。我說:媽媽爸爸去睡覺了,你寫完了自己回間睡覺吧。

    平時她睡得早,都是我們送她進間。這時,她抬起頭,有些嫉妒地說,為什麼你們大人就沒有作業,就是小孩有作業!我們被逗笑了,說我們其實也有作業,爸爸要畫那麼多圖紙,媽媽要寫那麼多文章,這都是我們的作業,也必須要按時完成。並說我們可不願意沒作業,沒作業就下崗了。寫作業的道理小孩子自己其實也明白,就不用給她講了。我們又親親她的小臉蛋,像平時一樣愉快地跟她打過招呼,就回自己間了,留下她一人在客廳寫作業。

    我們假裝關燈睡了,靜靜地聽著她的動靜。圓圓大約又寫了十幾分鍾,自己收拾書包去睡了,我們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 9 # 世觀行者

    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一直是困擾眾多家長的一個問題!孩子由於年齡的原因和自身的心智不成熟所以出現各種不愛學習貪玩的天性!有時候我們叫好幾遍孩子寫作業他還是不寫,總是拖!這是個普遍的現象!但是也和我們的家庭教育有關係!

    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引導!打罵孩子只能改變孩子的一時改變不了他的一世!所以儘量不要對孩子打罵!我們家長可以多抽出點時間陪陪孩子,去幫助和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前期需要家長去監督去親身引導孩子!不斷的糾正孩子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他就會主動學習!家長也可以放心!打孩子方式不可取!

  • 10 # 釘釘線上

    第一,孩子一定要少打罵,儘量不打罵,這是教育孩子的原則。但在日常的作業輔導上,有些家長經常會發火,甚至打罵孩子,這是衝動的表現。發完火就會後悔,然後進行自我反省,但沒什麼實際效果。

    第二,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走到他旁邊,提醒讓他把電視關了,不關的話就由自已把電視關了,此時孩子一般不會說什麼。

    第三,找個合適的時間再對孩子教育,例如大人小孩情緒都不錯的時候,跟他們說說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個時候小孩多少能聽進去其中的道理。

  • 11 # 汝州王志鵬

    最好不要去打孩子,孩子大了都有自尊心,都很叛逆,你越打孩子越不服氣,可以透過批評教育,舉一些例子來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談心,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樂意和你做知己做朋友,這樣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 12 # 心月聊教育

    家長要下決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叫了幾遍孩子,這裡的幾遍,我的理解不是一次兩次,為什麼不能在叫了一遍或者說兩遍的時候,孩子還繼續看電視,就去關掉電視呢?家長有什麼顧慮的嗎?我的觀點是,孩子今天的學習任務沒完成,到學習時間了,哪怕你不寫作業,也不能看電視。

    家長要有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堅決改掉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下不了決心,別人是沒辦法的。自己的孩子,責罰的輕重自己好把握,這個度別人真不好拿捏。

    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主要有下列原因:

    1.家長不堅持原則,總是漫不經心。什麼意思呢?家長給孩子提出建議或要求,孩子不願意遵從,不管合理不合理,家長就輕易放棄自己的意見,按孩子的來。一次兩次多次,家長都這樣了,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就沒了威嚴。聽不聽無所謂呀,最後都按自己的意願來了。這種無原則,表面是尊重孩子,實質也是讓孩子沒規矩。不知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2.家長失信於孩子。家長可能說話不注意,隨意答應孩子的要求,或者隨意給孩子許願,到時候又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幾次下來,孩子對家長的話就不相信了。

    想起了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孩子跟著自己去趕集,許諾孩子回來給他殺豬吃。孩子很聽她的話。趕集回來,她發現曾子要殺豬,趕緊勸阻,覺得當時只是為了哄孩子。曾子很嚴肅的告訴她,答應孩子就要做到。否則,就是欺騙孩子,讓孩子不相信家長了,也讓孩子沒了誠信。

    給孩子答應的,不管怎樣,都要兌現。這就是家長的示範力量。

    3.不合理的獎懲。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學習,會給孩子一些獎勵。這也沒啥不對的。但有時候,家長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願望,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家長,學習就是為了得到獎勵。對獎品要求越來越高,家長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就不再聽從家長。

    怎樣讓孩子按時寫作業。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告訴孩子,學習,寫作業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和孩子溝通好,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爸爸媽媽要上班,他要上學。回家來,家長要做飯,幹其它家務,他要完成家庭作業,也應幫忙幹一些家務。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該乾的事做好。

    2.和孩子計劃好學習時間。特別是假期,制定學習計劃很有必要。什麼時候是學習時間,什麼時候是玩耍時間,要明確。

    計劃制定出來,家長和孩子都要按要求做。家長不能想起一時是一時,這會子,我有時間了,想讓你做作業了,你就得寫作業,哪怕是玩耍時間,也得停止了做作業。這樣管教孩子是不行的;該寫作業了,孩子再不情願,也不能遷就。

    3.孩子寫作業時間,不要影響孩子。孩子愛看電視,在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家長就不要看電視了。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儘量不要大聲說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結束語: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庭教育。家長要注意細節,從點滴做起,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 13 # 靜心育兒mm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冷靜不能心急,用平和的語氣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定時間或者提出兩個時間讓孩子選擇,和孩子商定好後,家長一定要按時提醒孩子自己關電視,如果孩子沒能主動關電視,我們就直接關上。但不能發脾氣,而是告訴孩子,這次媽媽先幫你關上,下次看電視你要主動關,媽媽可以獎勵你多看五分鐘。現在媽媽關上電視,你可以做自己的事啦!

    事後媽媽要總結一下,要讓孩子形成看電視前徵求媽媽意見的習慣。媽媽同意了要看的內容和時間才能看。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電視的節目,和孩子搞好親子關係。

    現在疫情的原因給了我們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機會,好好珍惜,我們要理智的運用智慧和我們寶貝們的“鬥智鬥勇”。願我們的孩子們早日意識到知識的力量,主動自覺的學習。

    我是靜心育兒媽媽育兒育己讓我們共同成長

  • 14 #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基於題主所描述的情況,首先不合適直接就動手打孩子,我們應該分析原因再對應採取相對應的對策,就可能的原因做如下分析:

    1、改善孩子飲食習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搞清楚,是不是由於飲食不規律或者飲食習慣不良導致的。如果是就要注意後面的主餐和零食的配比和食用配備,不能兩者本末倒置,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

    2、改善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可能孩子的青春期或者叛逆期原因,亦或者是不是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這個時候特別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應該以朋友的角度平等對待找出原因,以平和的口吻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不宜過於生硬或者急躁,那樣更不利於身心發展;

    3、樹立積極正向榜樣力量:身教永遠勝於言教,父母不沉迷網路或者電視、積極主動樹立良好飲食習慣,透過有效的示範建立正向的影響,這樣才會更有效的改善不良習慣;

    孩子的健康成長事關一個家庭的和諧關係,更是會影響後期的自我發展,從而可以決定作為父母的幸福後半生生活。

    希望可以重視孩子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做有擔當有力量的中國父母!

  • 15 # 樂哈亨亨哈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告訴您,我打過老大,現在老二我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動手了。老話講,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當豬養。話糙理不糙。給您講幾個小故事。

    第一個,我女兒小時候和爸爸玩,爸爸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大人聽著感覺很有道理,很有家教,但我感覺很可笑,孩子根本不懂。孩子不迴應,他還生氣,各種發脾氣。最可笑是陪孩子玩遊戲,孩子也想設計遊戲,可是每次都被爸爸批評各種不合理,沒法玩,還會和孩子吵架,最後不歡而散。本來孩子很喜歡他,特別愛他,現在搞得能離開爸爸多遠就儘量遠。孩子不會一直可笑,過了那個年紀,現在她的遊戲大人根本搞不懂,不是你不帶她玩,而是她都不喜歡帶著你玩了!我們當爸媽的,常常很喜歡擎現成的,覺得孩子什麼都應。

    該天生懂得,沒有習得的過程。等你懂了這個道理,已經把孩子傷害完了,再想和解,就等著孩子也當爹媽的時候,再理解你吧。

    第二個故事。老大小時候不是我親自帶的,我們兩個在外地工作,孩子在家和姥姥留守。我回家看孩子,去玩具店買玩具。看到孔明鎖。覺得這個玩具可以開發孩子智利,而且顏色鮮豔,孩子一定會喜歡。放到孩子眼前,她很快把鎖拆了,然後看著這一堆棍子,完全不喜歡。當時我很生氣覺得孩子沒出息,很失望。過後就把這個玩具放在了我們不長住的房子裡。我想當時的感覺就是放棄了,幾乎等同於扔了這個玩具。然而今年老大十三了,我們來這個房子過寒假,趕上疫情不能出門。就給老二找玩具玩,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玩具。老二的確多點創意,也是我們多了耐心和欣賞力了。老二把這些棍子當多米諾骨牌玩,還當保齡球玩。老大看到了,覺得很好玩,第一天沒拼上,第二天拼了一大天,終於拼上了,很開心。沒人逼著她,她很用心的做完了這件事。看完這個故事懂了嗎,孩子多大就會做多大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老大五年級開始不敢管,不喜歡聽我們的。前期陪她少,現在都得還回來。六年級叛逆的厲害。氣的我每天要蹲在衛生間哭一陣。七年級我意識到這樣管她,我倆最後只能成為仇人。我和她長談了一下,我不會主動管她,除非她向我求助,我要做自己的事情了。她一直沒補課,課程都由我管理。然後,我真的不主動問她了,她會在我有空的時候和我聊天,從同學,課堂到她的各種事情。我只聽,很少說。偶爾也想朋友一樣和她一起笑,一起批判一些儘管我覺得對的事情。我開始準備考試。她還會時不時問我複習的怎麼樣,有把握沒有。我考試她還給我加油。從我複習開始,她也給自己定目標了,能看出她的進步。期末考試因為語文沒仔細背,所以拉低了總分差不多十分。別的成績我還是滿意的。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要指望她像電視劇裡講的一下子有什麼事給刺激了。就完全變好了。如果電視劇有續集,你相信我。也絕對是孩子過幾天又死灰復燃。沒關係,你一直努力,他看見你努力的樣子,就是她最好的前進的方向。你要給自己爭取話語權。家裡也絕對是有理不在聲高。

    養老二的時候,我們脾氣都變好了。生活艱辛,我們就從孩子身上尋找純真,找到樂趣和動力。孩子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們不要逆著人性做事情。我們做好自己,孩子才能做好孩子。

    加油!爸爸媽媽們!孩子真的打不好,小的時候可以適當動一下手,給她立規矩,大了真的不要這樣。真的動手,你不見得打得過他!

  • 16 # YesmeLady

    當然會。因為我媽就是這麼教育我的…現在我已經有兩個碩士學位了…

    不過,打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作為一個不算失敗的典型,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吧:

    1.我不學習,我媽打我,我狂哭,我媽繼續打,她說你什麼時候不哭,我什麼時候不打你。

    2.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我,委屈求全,心裡想著你等我長大的,我讓你後悔,並停止哭泣。

    3.我媽繼續精神上折磨我,問我知不知道錯了,如不回話或她認為我思想不端,她會重複以上兩步,直到我說我錯了,這個時候我神奇的已經並不憤怒而是希望這件事快點結束,心裡想著招惹她幹嘛,她讓我學習就學唄,現在挨頓打還得認錯,我是不是缺心眼。

    4.這個時候她開始思想教育我,即學習到底是給誰學的,作為學霸的她思路清晰論證充分得出結論,學習是自己的事,即學習是我的事,那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幹,自己不幹,麻煩她來叫我好幾次我都沒去學習,說明確實是我錯了。這是個總-分-總模式:我提出我錯了,她論證,結論我錯了。邏輯閉環,完美。

    5.最後昇華主旨,媽媽愛你,打你,媽媽心痛,可是媽媽不能看著你一錯再錯,所以只能痛下殺手,媽媽不應該打你,但媽媽是愛之深責之切。到此,我的負隅頑抗被徹底摧毀,一邊留下悔恨的淚水,一邊說媽媽我錯了,都是我的錯,我太不孝了,我這就好好學習。

    我媽完勝

  • 17 # 唯頤知影

    不會打,打了肯定要後悔。

    說到底這是一個習慣問題,如果給孩子從小養成先做作業再做其他事情的習慣,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了。那麼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如何再培養這個習慣,孩子喜歡看電視就跟大人喜歡玩手機一樣,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做孩子的時候也喜歡看電視。

    首先,從小在家庭環境中要減少電視的播放頻率,如果家長都一直在看電視,也沒法要求孩子不許看,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其次,對孩子看的電視節目有所篩選,引導孩子去看一些短的科教類節目,不要使其沉溺冗長的綜藝節目或電視劇等。最後,如果當下實在無法讓孩子先做作業,也不用太焦慮,慢慢減少孩子的看電視時間,這不是說禁止就禁止得了的,如果家長過於焦慮,會影響情緒和對事物的判斷,把關係鬧僵了之後再想做什麼引導就更困難了。也許每個月可以給一次先玩後做作業的機會,讓孩子心態放鬆,也沒太大影響。

  • 18 # 愛尚歷史history

    孩子自制力差,左耳聽右耳進,嘴上說著"知道了",半天沒有行動,是很多小孩的通病。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跟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有關。6——12歲兒童,好奇心強,敢於探索新知,到這一階段的孩子,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怎麼管理孩子,確實讓很多家長頭疼。下面說一下我的幾點想法。

    1.引發"共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同理心。比如說孩子正在看《小豬佩奇》,情節最精彩的地方,你讓他關掉電視,他心裡肯定不情願,說就裝作聽不見。連續兩次,作為家長的你,可能可能火冒三丈了,二話不說拿起遙控把電視關掉。然後怒氣衝衝的走開了,孩子一般有兩種變小,一是號啕大哭,撒潑耍賴;二是沉默不語生悶氣,但心裡是不服氣的,因為你是用家長的權威壓制他。假設一下,你正看著NBA,恨不得自己上場;或是正和閨蜜影片聊天。你媽把網給斷了。你是不是也升騰起無名火,但又沒辦法撒?由己及人,理解寶寶的感受了吧!關掉電視你贏了,但方法有點笨。所以,有沒有很好的方式呢?

    2.制定規則。可以是固定規則,可以貼在牆上。每天看電視兩個小時,上午幾點,下午幾點。到了時間,關掉電視,哭也沒用!或者是規定好可以看的節目,像我家孩子我會陪他一起看《人與自然》和《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既增長了孩子見識又溝通了母子關係。當然,如果是小一點的寶寶,關掉電視有難度,你可以提前幾次說,比如第一次說"寶寶,還有十分鐘,要關電視啦!時間久了,對眼睛不好,媽媽陪你做遊戲!",第二次在該有五分鐘時說,一直倒計時到關掉。這樣,雖然小傢伙有點戀戀不捨,但能接受?首先提醒寶寶,提前有了心裡準備,比起突然關掉電視更能接受;而且,她聽到媽媽是為了她的眼睛好;關了之後,還有遊戲吸引。

    所以,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學問,建議家長們如果有時間,看一點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當年的知識,讓自己get到那個"點"!雖然平淡、瑣碎中也有無奈和爭吵,但這就是幸福真實的樣子!

  • 19 # 佳家有教

    不可以打孩子,孩子喜歡看電視,這是孩子們的通病,那麼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應該和他約定時間。讓孩子在從事某一項活動的時候,心裡面有計劃有預期,這樣就可以少一些心理的阻礙。

  • 20 # 土豆鼴鼠

    首先對於小朋友來說,喜歡看電視,不喜歡寫作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的。家長可以進行合理的勸導或者可以跟他談條件,比如完成作業後可以讓他多看一會兒,或者是看動畫片之類的,不要用語言或者是暴力去威脅反而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對他的以後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華為手機的返回鍵都在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