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哥680918

    沖泡茶葉最好用八九十度的開水進行沖泡,溫度過高容易造成茶葉中的營養損失,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效果的茶多酚、能夠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經振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養分物質。這些養分物質能分出多少,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聯絡。一般來說,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養分物質分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分出的速度越快。

    與散裝茶葉比較,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製作時透過切揉,充沛破壞了葉細胞,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養分物質透過3—5分鐘的首次浸泡,就會有80%—90%分出,第2次沖泡今後,剩下10%左右的養分物質也差不多悉數分出了。因而,專家主張,袋裝茶最佳沖泡一次,不只在養分的吸收上沒什麼丟失,也不會影響口感和味道。散裝茶因為顆粒比較大,首次沖泡的時刻最佳長一點,應在5分鐘左右,其間的養分物質會有60%—80%分出;透過第2次沖泡,會有80%—90%的養分物質分出;第三次沖泡後,養分物質的浸出率將超越95%,再衝泡下去,現已沒什麼養分效果了。

  • 2 # 雨天記得帶把傘

    謝邀請:茶葉多種多樣,對水的溫度要求也不一樣。一般來說綠茶沖泡七十至八十度;白茶.紅茶八十至九十度;鐵觀音.普洱茶等,九十至一百度。喝什麼樣的茶試個人口味,基本上是夏天喝綠茶,冬季喝紅茶。不管喝什麼茶,溫度一定不能太熱,沖泡好的茶水倒入茶杯放一放:冬季大約五分鐘;夏季大約十分鐘,這樣就可避免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最好找一二茶友,喝出一個好心情!

  • 3 # 海絲茶道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將茶葉反覆沖泡,直到喝不出味道為止;有些人則沖泡一兩次就趕緊換茶葉。這兩種做法哪種正確,一杯茶究竟沖泡幾次比較好?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君峰說道:有些人喜歡喝淡茶,有些人喜歡喝濃茶,雖然茶葉沖泡的次數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關係,但從營養吸收上來說,袋裝茶最好只衝泡1次,散裝茶則別超過3次。

    茶葉這樣喝 抗癌效果最好

    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經興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能析出多少,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營養物質析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與散裝茶葉相比,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製造時透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營養物質經過3—5分鐘的第一次浸泡,就會有80%—90%析出,第二次沖泡以後,剩餘10%左右的營養物質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議,袋裝茶最好沖泡一次,不僅在營養的吸收上沒什麼損失,也不會影響口感和滋味。散裝茶由於顆粒比較大,第一次沖泡的時間最好長一點,應在5分鐘左右,其中的營養物質會有60%—80%析出;經過第二次沖泡,會有80%—90%的營養物質析出;第三次沖泡後,營養物質的浸出率將超過95%,再衝泡下去,已經沒什麼營養作用了。

    至於有專家指出,茶葉經多次沖泡,會使其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浸出。尹君峰指出,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過分擔心。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大多水溶解度極低,按每人每天飲茶10克計算,即使沖泡1毫克/千克殘留的茶葉,攝入的農藥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天允許攝入量的幾千分之一。茶葉中的重金屬鉛的浸出率也比較低,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茶葉,其含量就不會超過國家標準。

  • 4 # 原創刊宅

    茶葉怎樣沖泡才能達到抗癌的效果?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讓人容易產生歧義。茶葉本身是一種飲品,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品。在抗癌方面,不能把茶葉的功能過於放大。因為我們是喝茶不是吃茶,而且喝茶最好是喝淡茶不是濃茶,如果長期喝濃茶,茶葉裡的鞣質會在小腸跟鐵、鈣、鋅等礦物質結合,引起礦物質吸收不良,長喝濃茶貧血的說法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的。

    泡茶的過程相單于萃取其精華的過程,各種營養素都存在於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在高水溫中,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有用的和無用的)統統逐漸穿過細胞膜,再穿過細胞壁,然後融入水中。綠茶中茶多酚和vc含量豐富,水溫80度以上,會萃取速度加快,同時氧化過程加快,水溫過高,碧綠的茶湯很快就變的黃了。所以茶葉罐子上通常會建議70-80度水溫。

    紅茶等發酵茶,由於發酵時間長,往往用茶樹較老的葉子,細胞壁結構緻密,茶多酚和vc含量較綠茶少,故沖泡宜溫度高一些,甚至黑茶還需要煮,這樣才能萃取的好一些。

    至於沖泡幾次為好?要看你沖泡的茶葉量、水溫、茶壺大小。沖泡的次數多了,茶葉已沒有了營養價值,口感寡淡,自然就不想喝了。至於說有害物質增多,有點不可思議?為何會增多,茶葉裡的有害物質從一開始沖泡就那麼多。茶葉中含有硝酸鹽(所有食物中都有),隔夜茶不要喝就跟剩菜不建議吃是一個道理,因為其中的硝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了亞硝胺,而隔夜茶水中的含量很少,不至於有可能致癌,再說了,隔夜茶口感很差,為何還要喝呢?

    如果說沖泡的時間長了會造成亞硝胺增多,也是個誤會,有科學實驗證明,開水反覆燒開,裡面的亞硝胺增加的也是微乎其微,更不會造成癌症風險。

    綜上所述:要健康,喝茶是很好的,但要注意喝淡茶;喝茶記得洗茶,目的是洗掉灰塵、農藥,灰塵裡含有來自空氣中汙染物。沖泡水溫要求綠茶最低,發酵越深溫度越高的原則,不喝隔夜茶。真要得癌症,喝茶也阻止不了。

  • 5 # 啊俊農場

    泡茶四要素

    一、置茶量。泡茶第一要素就是茶葉用量,也就是每杯或每壺茶水需放茶多少為宜。由於飲茶習慣不同,愛好也不盡相同,但最好是按照統一的標準去做,以1克茶葉搭配50毫升的水。現在評茶師品茶就是按此標準:3克茶葉對150毫升水,沖泡5分鐘。當然也可依個人口感喜好而增減茶量。用玻璃杯更適合泡飲綠茶和花茶,因其透明,所以在沖泡時可欣賞茶葉在水中的韻律美感,其形態和顏色都會充分展露。泡茶時不宜加蓋。否則會有一種悶熟燙味,導致茶葉失去鮮美的味道。

    二、泡茶水溫。所謂泡茶水溫,是指將水燒開之後,再讓其冷卻到所需的溫度,若是無菌的生水,只要燒到所需的水溫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可溶於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有關。水溫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的沖泡時間內,茶湯的滋味也就越濃,反之也就越淡。

    泡茶水溫十分講究,有三沸之說:一沸,如憋眼魚目,由壺中竄起,有滴滴微響時;二沸,待邊緣如泉湧,且氣泡連珠而出時;三沸,水在壺中騰波鼓浪。水過三沸則認為湯已過老,不能使用。以水過二沸泡茶最宜。至於泡茶水溫以多高為宜,則要根據茶葉老嫩,鬆緊、大小等情況來定。粗老緊實葉大的茶葉,其沖泡水溫要比細嫩、鬆散、葉碎的茶葉高。具體有三種情況:

    1:低溫泡茶,水溫在80°左右,適合沖泡高檔名優綠茶,如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等。這種水溫泡出的茶,湯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如水溫過高,湯色則變黃維生素C等有益成分遭到破壞,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之味,反之如若過低,有益成分難浸出,茶味淡薄。

    2:中溫泡茶 水溫在90°左右,適合沖泡大宗綠茶、花茶、輕發酵烏龍茶及某些烘青類綠茶。這些茶葉儘管對中水溫的要求上有點差別,但可根據具體情況掌握。

    3:高溫泡茶 水溫95°以上,適合沖泡烏龍、普洱和沱茶等。由於這些茶原料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需用沸騰的開水來泡。

    三、沖泡時間 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隨著沖泡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對大宗綠茶來說,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至於沖泡烏龍茶,品飲時多用小型紫砂壺,用茶量也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就應把茶湯倒入杯中,開始品用,以後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泡出的茶湯比較均勻。

    四、沖泡次數 一般茶葉如綠茶沖泡第一次時 ,茶葉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左右,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10%,而到第四泡,只能浸出2%-3%,這時再飲,茶味就類似於白開水了。所以名優綠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至於烏龍茶或大宗紅茶可連續沖泡5~6次,烏龍茶甚至更多,有七泡有餘香之說;袋泡碎茶沖泡一次就行了。

    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沖泡時間過久,不但毫無滋味,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則可能被浸泡出來,飲用反而不好,所以一杯或一壺茶沖泡幾次過後,應倒掉重泡或僅喝白開水即可。

    以上適合用來泡綠茶、花茶等未發酵茶,觀音普洱等適合紫砂壺與蓋碗泡,也就是功夫茶泡法。

  • 6 # 煙幼晴

    綠茶才有抗癌效果,但是也要看產地的

    綠茶:一般4泡左右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或者玻璃杯,欣賞它在水裡遊動的樣子。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綠茶一般4泡左右,每泡出水留3分之1的茶湯在杯裡,區別在於每泡的時間,下面按茶形分別來說。捲曲型:

    舉例來說,碧螺春就是典型的捲曲茶,因為幹茶緊裹在一起,所以第一泡需要比別的綠茶多些時間浸潤,讓茶葉舒展一下,建議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半捲曲型:

      半捲曲的綠茶很多,第一泡建議10秒就夠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非捲曲型:

  • 7 # 霍山8黃芽

    茶葉有很多功效,但是像所謂的抗癌這種效果和一些其它什麼的神奇效果,本身並沒有那麼神奇,只是說,茶葉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不代表一定就能夠抗癌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茶葉歷史,只是在今天被人們冠以各種療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在古代,你從來沒聽說茶葉有多少神奇的功效,也沒有哪一個神醫說茶葉一定能夠治療某種疾病。也就是說,茶葉的功效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顯著,那麼喝茶到底好不好呢?當然喝茶好了,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幾千年的飲茶史了。

    至於你說的怎麼泡才能抗癌,那是你把茶葉的功效神化了,喝茶喝的是一種自在,而不是被所謂的功效所約束。

  • 8 # 日悟一物

    首先茶葉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且因生物因素引起的癌症茶葉無效,生物因素引起的癌症有效,在早期的時候配合其他抗癌產品效果比單純吃抗癌產品效果要好。還有茶葉的抗癌效果來自茶葉本身,與沖泡方式或者時間關係不大。日本興起的“茶葉與全民抗癌計劃”,根據10多年的跟蹤研究結果提出:每天飲茶10小杯可使男性公民癌症至少延遲3.7年,女性公民至少延遲7.2年。聯合國衛生組織頒佈的“世界六大保健飲品”中茶葉排名第一,被譽為世界第一保健飲品。一下幾種情況不宜飲茶:1,胃潰瘍患者2.嚴重心臟病患者3.精神衰弱者4.習慣性便秘者等

  • 9 # 雲太吉茶葉

    我有靠譜回答

    茶葉怎樣沖泡才能達到抗癌的效果?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首先茶葉能抗癌的說法是那裡來的?】

    2004年1月,美國有個公司向美國藥品食品管理局提出申請:在綠茶的銷售中,可以宣傳“每天飲用40盎司的綠茶可以減輕一些癌症的發生風險。”但是最終結果是沒有批准下來,原因是無法真的被證明有抗癌的功效,美國的管理規定是:如果你不能證明它“能”,那麼你就不能把“可能性”拿來促銷。

    所以茶葉能抗癌本身這種說法並沒有被證明我國的規定是茶葉不是藥品,不能宣傳有任何的功效,除非被證明並且收錄到國家藥典。 食品廣告必須真實、合法、科學、準確,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不只如此“最新科學”、“最新技術”、“先進加工工藝”這種絕對話的詞語也是不能用的。很多公司喜歡用這種類似的詞語,結果被人舉報,還要賠償。我們公司現在寫廣告語都只寫名字,重量,價格,生產日期,其它都不寫,沒辦法因為規定太嚴格了多寫一句就有可能違規。

    所以“茶葉怎樣沖泡才能達到抗癌的效果?”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茶葉並沒有被證明有抗癌的功效

    “兒茶素“”茶多酚“”茶黃素“這些功能不是能抗癌嗎?現代營養學研究的是綠茶中“兒茶素“”茶多酚“”茶黃素“的生化效果,其中的確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效果,但是不代表喝綠茶就能抗癌。如果中國香料八角提煉出的莽草酸是可有效對付致命的H5N1 型禽流感病毒的藥物“達菲”的重要成分。那吃紅燒肉就能抗H5N1麼?

    關於兒茶素、綠茶兒茶酚等是如何抗癌的,能抗什麼癌請大家自行搜尋相關文獻,我這裡如果引用其中一斷很有可能涉嫌斷章取義,虛假新聞啥的。

    我可以回答一下怎麼沖泡茶葉才好喝?雲南白茶的泡法水溫:開水,溫水都可以時間:開水快泡,冷水悶泡,開水悶泡都可以器皿:飄逸杯,蓋碗,紫砂壺用量:5-8克

    總結:白茶是最簡單的,怎麼泡的可以,我推薦開水悶泡,比如月光一號。

    雲南滇紅茶的泡法水溫:85度時間:3秒以內出湯,湯色金黃色為好器皿:蓋碗最好,不要用紫砂壺用量:4克,150毫升

    總結:多數滇紅適合上面的泡法,有個別的滇紅可以溫度高一些,比如傣鄉紅可以90度水,好百年也是。怎麼區分呢?根據發酵程度,高溫發酵的用85度水泡,低溫發酵的用90度水溫泡。

    普洱生茶的泡法水溫:新生茶95度,老生茶開水(5年以上的就是老生茶了)時間:5-8秒出湯,4泡以後根據口感慢慢延長時間。器皿:蓋碗,紫砂壺用量:5-8克

    總結:生茶要泡好很不容易,除了溫度,還要講究注水的手法,出湯的手法。器皿也有很大影響。比如7726普洱生茶,用開水喝用95度的水泡口感就完全不一樣。

    普洱熟茶的泡法水溫:開水時間:5秒出湯,4泡以後根據口感慢慢延長時間。器皿:蓋碗,紫砂壺用量:5-8克總結:熟茶水溫一定要開水,只有高溫才能把熟茶的味道泡好,好喝的熟茶不好遇到,原因就是熟茶工藝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遇到好的就會覺得特別好喝,比如我推薦2009宮廷普洱熟茶,就比2011的好喝很多,並不是因為年份,而就是因為那一批茶發酵的好。
  • 10 # 公車上書2015

    很多年前,我就覺得奇怪,福建是全國產茶第一大省,家家戶戶都飲茶,但癌症發病率卻全國第一。我一直很疑惑,飲茶到底是抗癌還是致癌。同樣是產茶重鎮的臺灣省,癌症發病率也居高不下。還有,蘋果是全球最著名的養生佳果,我很想知道山東煙臺地區的國民健康水平會不會比較高。千百年來,紅棗的養生價值廣為流傳,是一種極為滋補的東西。二十年前,我就知道“一天吃三棗,終身不顯老”這種說法。我曾在三年的時間裡吃了上百斤的紅棗,那三年絕對是我老得最快的三年。我不懷疑茶卻是養生佳品,比如,煙抽得多的人不喝茶很快就會完蛋。但我要奉勸各位,喝茶要喝春茶,不要喝夏茶。春茶基本不會有農殘問題,夏茶一般會有農殘問題。還有,高山茶的價值要遠遠超過低山茶。喝茶就要喝高山的春茶,不要去一味追求名茶。本人是茶瘋,茶一天喝到晚,我的工作是做茶葉機械。

  • 11 # 半畝方塘

    茶葉怎麼沖泡能達到抗癌效果,目前還不能證實這個結論。

    只能說喝茶有好處,所謂喝茶就能抗衰老、抗過敏、抗菌、抗癌……那就「強茶所難」了,還不如多運動來得實在。

    不同的茶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茶有很多種,細數起來真的是五顏六色,比如綠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白茶……

    但不管哪種茶,它們共同的好處主要有 3 點:

    1. 含有茶多酚,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茶多酚是茶的特色成分,不同的茶含量不同。

    在一些實驗中,人們發現茶多酚好處多多,比如抗衰老、抗過敏、抗菌、抗癌……

    不過請大家注意,目前這些研究還只是「動物實驗」,或是可能會對一部分人有用。

    所以,只能說「從理論上講」喝茶有好處。

    2. 含有咖啡因,能提神

    茶裡還含有咖啡因,適量攝入有好處。

    每天攝入 100~200 毫克咖啡因就有很好的提神效果,一般喝茶的人都在「適量」範圍之內。

    3. 無糖、無脂、低熱量

    比起其他的飲料,至少喝茶不用擔心發胖。

    我們到底該喝哪種茶?

    首先要提醒大家,不是人人都適合喝茶。

    根據身體狀況,喝茶還是有一些「禁忌」的:

    1,茶裡的咖啡因有興奮作用,建議睡不好覺的人少喝茶,特別是濃茶;

    2,咖啡因還能促進胃酸分泌,建議有胃潰瘍的人喝一點淡茶或不喝茶;

    3,茶裡的茶鹼和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建議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喝淡茶或不喝茶。

    喝茶兩個的參考標準:

    一是口味,喜歡喝的茶就是好茶;

    二自然是……錢包嘛,買得起的茶才是好茶。

    不必過於講究!

  • 12 # 順意明目護眼液

    伊朗研討人員在2009年曾宣告研討指出,每天喝一杯熱茶,簡略增加食道癌風險。而且,當茶水水溫介於65℃-69℃時,食道癌發生風險會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溫逾越70℃,食道癌發生率會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後2分鐘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鐘後再喝上升5倍擺佈。而還有研討發現,喝茶時,茶水溫度介於56℃-60℃,對健康較為有利。除了茶水溫度過高或許增加患癌風險,喝茶時若茶葉殘留農藥,也或許不利於健康。假設擔憂農藥殘留疑問,可在第一泡時將水倒掉,泡茶時將蓋子翻開,不要悶住水蒸氣,這麼有些農藥物質會隨水蒸氣蒸發。選購茶葉時,也要儘量選有機茶葉,較為安全。茶葉究竟該怎樣沖泡才華抵達抗癌的成效?喝茶防癌的遠離又是啥?期望今日的同享可以幫到咱們。茶水溫度超70 ℃致癌翻8倍!怎樣喝茶能防多種癌?現代實驗證明,茶葉防癌作用確鑿1965—2008年,217項與茶多酚有關的腫瘤人群研討病例對照研討中,有40.5%證明喝茶可以降低癌症風險。每天喝4—5杯茶患癌症的風險降低40%,有喝茶習氣的女性癌症推延7.3年,有喝茶習氣的男性癌症推延3.2年。2010—2012年國內與茶葉有關的天然基金專案中,抗腫瘤方面的研討就有7個。而茶多酚及其提取物,已進入醫學臨床運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同意了兩種有關藥,用於抗病毒治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討所研討員朱永興是專注於茶學文獻資料研討,有三十多年茶齡的茶人。他曾標明:茶的防癌依據首要有三個層面:體外實驗、動物實驗、流行病學查詢研討。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都做過很多。從這兩類實驗的成果來看,茶葉提取物的防癌作用是必定且依據確鑿的。比如體外實驗發現,茶葉中的成分如茶多酚、茶黃素、茶紅素等,可以有用剋制癌細胞的生長。而動物實驗發現,茶及其組分能防止實驗動物多處器官長癌。而浙江大學茶文化與健康研討會常務副會長、浙江大學茶學系主任、教授屠幼英也曾標明:“腫瘤生成的要素,很大一部分在於人體細胞抗氧化才幹不可,致使自由基根除缺少,人體裡有很多的自由基堆集,那麼癌症的發病率就會高。其他,細胞DNA受損也簡略導致腫瘤。茶多酚及其氧化商品是根除自由基極好的物質,對細胞DNA危害,也有必定的批改作用。”怎樣喝茶防癌?國內外一些研討證明,不論哪種茶葉,對實驗動物的化學致癌或轉移性腫瘤,都有不一樣程度的防治作用。不論內源性或外源性的自由基都有致癌作用,但天然抗氧化劑則可根除自由基,因此這種天然抗氧化劑所具有的防癌、抗癌作用就受到了我們的重視。“綠茶多酚”是綠茶抗癌首要物質。綠茶中富含“茶多酚”等天然抗氧化劑,在餐前或餐後飲用, 多種抗氧化劑在根除自由基時會協同作用,更能顯示出綠茶的防癌與抗癌的作用。綠茶中的綠茶多酚含量是通常茶葉的五倍,綠茶能減少某些癌症的發生,但是科學家曩昔不清楚,是啥物質在怎麼起防止作用,所以也無法決議,人一天應當喝多少綠茶才有用果。綠茶多酚或許僅僅綠茶中有抗癌作用的物質之一。他們還發現,綠茶多酚分子結構跟抗癌藥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結構鄰近。DHFR對健康細胞和癌細胞都至關首要,綠茶多酚對DHFR約束力很強,但比甲氨蝶呤片弱,所以對健康細胞副作用會比抗癌藥小。癌細胞在普洱茶的藥理作用下,由變性趨向去世。經比照多種綠茶的成效後,確定普洱茶殺減癌細胞的作用較為激烈,癌症病人長期飲用普洱茶後,癌細胞多邊形縮短變圓,偽足縮量減少,失掉貼附及遊走才幹,甚至墜落浮起丟掉;殘留者也變小變圓濃縮,核固縮,染色質凝聚或不見,核及漿內出現空泡,核仁固縮或碎裂不見,染色體痙縮或彼此凝聚,核糖體減少,線粒體及內質綱擴大;RNA構成減少,核分裂中止。這些改動證明,癌細胞在普洱茶的藥理作用下,由變性趨向去世。

  • 13 # 家庭醫生線上

    眾所周知,茶葉中的營養物質比較豐富,喝茶不但有益於身體健康,還有一定的防癌功效。但是。並不是每種茶葉都有防癌的效果,其中公認防癌效果較好是綠茶。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和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還有可以使中樞神經興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但綠茶就不同一般茶葉了,綠茶中的綠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葉的五倍,能減少某些癌症的發生,如何沖泡才可以使這一防癌效果發揮的更好,是需要我們瞭解的。

    一般而言,以綠茶為例,在沖泡茶葉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達到抗癌效果:

    一、泡茶溫度。綠茶的沖泡溫度因茶的老嫩而有不同,對於質地細嫩的茶,沖泡的水溫宜低些,在80℃為宜,過高的水溫會讓茶葉的香氣很快地散發,使茶湯失去香味。而沖泡質地較老的綠茶,水溫就要高些,要達到90℃以上,這樣的水溫才能讓茶味完全地發出來。

    二、茶水比例。茶與水的比例應當是比較自由的,根據客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沖泡綠茶標準的茶水比例是1/50~60,即1g茶葉用水50~60ml,這樣沖泡的茶水濃淡適口。

    三、沖泡時間。不同品種的綠茶沖泡時間不一樣,茶葉放入杯中後,首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然後再衝入七分滿的水,如果是細嫩的名茶,沖泡時間在2分鐘左右,待茶水喝掉1/3時,再注入熱水。如果等茶水喝完了再續水,就會使茶湯濃淡不均,一杯好的綠茶通常可以續杯3至4次,而質老的綠茶沖泡的時間要稍短些,時間長了會使茶味太苦,一般泡1分鐘就可以了,沖泡的次數與細嫩名茶差不多。

      

    總之,這樣的綠茶沖泡方法才可以起到應有的抗癌效果,但是也要清楚,雖然飲用綠茶的確有一定的防癌效果,但是這個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對於防治癌症不能僅僅依靠飲綠茶,是需要多方面的身體力行去預防。

  • 14 # 無我茶

    首先,茶葉並不是藥品或者保健品,把茶葉的抗癌症等保健功效說的神乎其神的磚家都是在耍流氓, 茶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要有明顯的保健效果那是很難的,當然長期飲用的話,效果會明顯一些。第二,茶葉裡的某些成分如茶多酚,茶氨酸等對於清除體內多餘自由基,抗氧化,抗癌症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含量並不高,需要養成喝茶的良好習慣,長期喝茶才有效果。第三,喝茶養生,不僅注重生理需求,還有精神需求,長期喝茶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茶性即容易知足常樂,懂得收穫精神上的享受,精神壓力什麼的比較小。第四,泡茶直接開水沖泡,沒有太多的講究,只要注意水溫,沖泡時間和投茶量,具體可以關注我以前的回答,如何沖泡綠茶。有詳細方法介紹。

  • 15 # 茶小俠

    為什麼得癌

    自由基是造成基因變異、致癌的重要原因。

    茶葉抗癌的理論

    茶多酚的主體兒茶素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也是一種自由基強抑制劑。茶多酚進入人體後與致癌物結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物活性,從而抑制致癌細胞的生長,進而阻斷亞硝酸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控制癌細胞的增殖,並能直接殺傷癌細胞,提高肌體免疫力。

    因此可見,飲茶防癌主要是兒茶素起作用,而兒茶素在六大類茶裡面都是存在的,只是量的多少不同而已。在六大類茶中,綠茶的兒茶素(茶多酚)含量是最多的,而紅茶黑茶的含量是最少的。也就是說,所有的茶都能夠起到防癌的功效。那麼,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看能不能泡出合適的茶,好喝的茶。

    希望這個解答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 16 # 使用者6667014578

    茶葉,是二十一世紀的無酒精飲料。茶葉所含的成份有400種之多。不是茶葉怎麼沖泡才能抗癌。是生活的一種習慣。要起到抗癌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抗癌的藥方。健康,是有許多指標要求的。選擇喝茶,只是其中之一。對茶葉的瞭解,不是很多。從生活的角度分析:病前喝茶,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病後喝茶,徒勞無益。象中醫倡導的治未病。健康人喝茶,有助消化,促進新陣代謝。病人喝茶,茶不是藥。不能治療已形成的病灶。喝茶,是生活的習慣,堅持長期喝茶,對健康有百益而無一害。有中醫代夫說,喝茶的人乾瘦體形。說明,茶有減脂的功效。減少脂肪的堆積,也就減少了發病的機率。有中醫代夫指出,乾瘦體形的人,除過面板就是肌肉,根夲就不存病。雖然,老中醫沒從理論上講。從他的日常言論,能透出一些精華的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持才能有效果,喝茶,也象吃飯一樣,要有規律。食物的調節,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茶葉,是一樣的,需要調節。過濃過談,都不適宜。不同季節,適當調節茶葉品種,不同時間調節飲茶量,才有助於身體的津液平衡。

  • 17 # 包租公的茶院子

    茶的抗癌效果基本上還沒有定論,喝茶太追求功能性實際上是有誤區的,茶總體上來說只能是健康的飲品,在正規廠家下無農殘的茶是好的,如果有農殘,極有可能還致癌,茶本身只是一種飲品,在中國千年傳承中形成了文化確是真的,就是除了飲用本身之外能給人精神上的追求,大概就是茶本身之外最大的功能了

  • 18 # 飛翔的小香豬

    說實話。作為一個資深茶客,我早已經忘了茶還有除了生活之外的任何作用了。

    我出生在四川茶區,一直以來,茶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從來不是保健品。

    飲茶本身就是一件很生活化的事情,什麼茶能抗癌、茶能靜心等等,不過幾片樹葉而已,茶實在是承不起如此的重任。更有甚的,茶居然還讓人悟道?我喝了幾十年茶,依然是俗人一隻。

    茶,不過是中國的傳統飲料,因為歷史幽久,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僅此而已。

  • 19 # 福茶記

    2004年1月,美國有個公司向美國藥品食品管理局提出申請:在綠茶的銷售中,可以宣傳“每天飲用40盎司的綠茶可以減輕一些癌症的發生風險。”但是最終結果是沒有批准下來,原因是無法真的被證明有抗癌的功效,美國的管理規定是:如果你不能證明它“能”,那麼你就不能把“可能性”拿來促銷。

    所以茶葉能抗癌本身這種說法並沒有被證明,我國的規定是茶葉不是藥品,不能宣傳有任何的功效,除非被證明並且收錄到國家藥典。

  • 20 # 醫聯媒體

    公認防癌效果較好是綠茶,喝綠茶對於預防癌症的發生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想要起到抗癌的效果,就需要注意沖泡的方法,茶葉怎麼沖泡才能達到抗癌的效果?我們這就來看一下。

    首先,沖泡水溫有要求。一般來說,綠茶沖泡水溫以80℃為宜,水初沸即可。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最好現泡現飲。綠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以1比50為宜,常用3克茶葉沖水150毫升,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

    其次,沖泡時間和次數有要求。不同品種的綠茶沖泡時間不一樣,如果是細嫩的名茶,沖泡時間在2分鐘左右,待茶水喝掉1/3時,再注入熱水,如果等茶水喝完了再續水,就會使茶湯濃淡不均,一杯好的綠茶通常可以續杯3~4次。質老的綠茶沖泡的時間要稍短些,時間長了會使茶味太苦,一般泡1分鐘就可以,沖泡的次數與細嫩名茶差不多。

    對於茶葉的沖泡方法,上文給出了詳細的介紹,正確的泡茶方法不僅可以讓你更好的品嚐到它的味道,而且也能起到抗病和抗癌的效果,建議愛喝茶的朋友可以多來了解下。

    指導專家:李家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主要從事腫瘤介入與靶向治療。

    專長:腫瘤與血管疾患的微創介入治療,特別是對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肺癌、膽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盆腔腫瘤、兒童腹部惡性實體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診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商”一詞應該怎麼理解?怎麼提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