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知名釣魚人劉鍇

    你說的三種釣法都可以釣鯉魚 主要看遇到哪種魚情 跑鉛一般是釣過於滑亂的魚 魚燥 興奮 蹭線多 漂像太亂 可以加重鉛墜 讓鉛墜到底 子線最好改短 鉤子加大幾號 讓魚吃進嘴不易吐出 搓大餌 主抓浮漂拖走或者頂到漂肚子的死口訊號

    第二種屬於正常調釣 應對大多數正常快慢魚情 也是用的最多的釣法 這裡不在繁述

    第三種鯉魚釣浮 多見於競技池徹底服塘被反覆釣放的滑口鯉魚 近幾年養殖魚餵食浮水飼料 造成鯉魚也到水面上搶食的習性 浮釣鯉魚主要是飛鉛釣法 短漂 鉛墜在漂座位置 可以拉餌帶散炮 也可以直接搓浮水顆粒釣 主要根據魚情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把魚打到水面 餌料入水瞬間就被魚搶走

    再說個第四種釣法 拖釣 多用於生口魚後期受驚跑到窩點前方 一般黑坑是直接換自翻身三目拖釣漂 直接把漂推到正常調釣位置一米以上的位置 拋竿拋筆直的一條線 使餌料落到最遠的距離

  • 2 # 斷劍66336482

    咱釣鯉,不玩坑,全野釣。墜到底,釣躺鉤,餌大,魚大。懸墜釣,魚小。釣浮,魚少。夜釣,上的鯉魚特大。單鉤,雙鉤,區別不大。葡萄鉤強點。爆炸鉤,釣鯉無優勢,釣草魚好。拋竿串鉤,不錯的選擇。

  • 3 # 眼鏡哥說魚

    我認為這三種釣法都不是最合適的,但是相對來說,採用鉛墜到底,也就是傳統釣的方法相對更好一些。

    (1)釣鯉魚應該以釣底為主

    首先可以排除釣浮,鯉魚屬於底層魚,只有在情況極為特殊的時候才會離底覓食,因此絕大多數時候都應該堅決釣底,釣浮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2)一餌觸底一餌懸浮容易造成脫鉤

    很多釣魚人總是認為一餌觸底一餌懸浮是一種很靈敏的調釣方法,但真實的情況是一旦採用這種釣法會頻繁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這是因為子線完全繃直,會對魚吞餌產生阻擋。另外,剩餘浮力太大,魚無法將鉤餌深吞。所以這種釣法無論是在野釣、黑坑還是競技比賽中都幾乎是用不上的。

    (3)鉛墜到底有可能浮漂不出訊號

    如果說一餌觸底一餌懸浮在釣底的範疇之內屬於最靈的釣法,那麼鉛墜到底就屬於最遲鈍的一種釣法。雖然在鉛墜到底時,子線彎曲幅度大,不會對鯉魚吞餌形成阻擋,但是由於子線彎曲幅度太大,只有在鯉魚吃死口的情況下浮漂才會出現訊號,所以基本可以判斷這種釣法只適合野釣,或者是黑坑垂釣生口魚。如果遇到了回鍋鯉魚或者是滑口鯉魚,採用這種釣法是很難有收穫的。

    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充分發揮臺釣的優勢,利用合理的調釣對子線的彎曲程度進行調整,讓子線有小幅度的彎曲即可,例如調3釣3,調4釣3等等。這樣一來便能夠讓浮漂充分體現出鯉魚吞餌所產生的訊號。

  • 4 # 明清釣魚

    鯉魚為物件魚,鯉魚多在底層活動,但是還是得看你釣魚的場所是野釣湖庫,還是黑坑,競技池,這都不一樣的

    先說野釣湖庫,一般我都是調平水釣一目兩目,基本雙餌料到底,保險有口就能中不易跑魚,屬於守釣。

    黑坑又分正釣和偷驢,正釣魚票太貴,我說下偷驢,在黑坑偷驢,不能太守,也不能太功,還需要看黑坑池子底下有沒有醬層來決定調掉,一般我都是調漂子的一般目數,釣321目看情況,但千萬注意打彈弓,黑坑窩子一驚就毀了,沒好口不打,這是我個人經驗,但是要有節奏拋竿,黑坑都是養殖鯉魚一般都是抬頭吃料所以一餌到底一餌懸浮比較好,餌料比重不敢太重,餌料下底慢的話也能打介面魚。

  • 5 # 魚唇痴漢

    建議鉛墜躺底,因為鯉魚的嘴型是向下的鯪魚也是,這類魚進食主要是翻動水底泥土來尋找食物,如果鉛墜懸空的話魚在吸食餌料的時候前唇就會碰到子線,很容易受到驚嚇吐出餌料,越大的鯉魚越謹慎。而子線躺底就能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雖然不是百分百能避免,但我們可以透過漂像來判斷鯉魚是否吐出餌料。

    釣鯉魚一定要學會放口,子線躺底時,浮漂下頓一目這時不要提竿,等待一會如果浮漂出現緩慢黑漂並帶有走漂時再打,這時幾乎是百發百中,如果浮漂下頓一目後沒有其它動作或者回到原位時那說明鯉魚已經吐出餌料,長時間沒有動作就輕輕提竿換餌,避免錨魚炸窩。

    祝釣友們 次次爆護 竿竿彎弓

  • 6 # 10號小強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鯉魚大家都知道的底層魚。

    野生鯉魚生性狡猾,膽小,遇動靜立馬就跑。如果一餌觸底一餌懸,那樣餌料霧化可能要快,就要來回提杆,野釣還在一個問題就是多少都有點走水。

    如果鉛墜觸底,能解決輕度走水。鉛墜觸底靈敏度就會大大減少。

    化紹新說過野釣鯉魚就是要稍微頓一點,他說野生鯉魚,如果進窩吃口會很猛。

    但不是說一餌觸底一餌懸就不行,常說的釣無定律。

  • 7 # 漁者靈魂

    回答能不能簡單點,根據魚情來,一般都是一勾躺底一勾站立,如果魚都起浮了,不打浮還打底能釣到嗎?這幾種釣法都能釣到魚,不過得根據魚情來選擇怎麼做釣,釣無定律,一切都是為了能釣到魚,只要能釣到魚,什麼釣法都行。

  • 8 # 四川農民劉海

    野釣中,比如使用玉米粉,豆粉,商品主攻餌,加入15%,可以起到超輕,細緻,流暢的霧化,持續水底誘魚,比輕麩,霧化粉,雪花粉有效10倍以上!

    黑坑正釣,加入10%,餌料柱狀霧化立體增強,無論您用黃面,浮水顆粒,緩沉以及商品主攻餌等,全層次輕飄入水霧化,最終效果達到一個輕飄的概念,全層爆炸霧化!

    黑坑偷驢,加入12%,再厚的淤泥也可以上牽不落,如果打行程垂釣,可以做到水深2米,行程下落時間到達20秒落底,超強動態誘魚,針對回鍋魚,老坑超滑魚,效果極強!

  • 9 # 石頭釣魚記

    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釣鯉魚究竟是鉛躺底好還是一鉤到底一鉤懸浮好,還是直接釣浮好?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這三種釣法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與壞,只有合不合適。

    釣鯉魚,適合鉛墜到底的情況

    釣鯉魚,適合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的情況

    釣鯉魚,適合釣浮的情況

    鯉魚屬於底層魚種,食性較雜,對於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分佈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雖然很多釣魚人不吃鯉魚,但釣鯉魚的手感很好,這也是很多釣魚人喜歡作釣鯉魚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從問題的本身來看,應該講的是懸墜釣法。我就結合鯉魚的習性和懸墜釣法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釣鯉魚,適合鉛墜到底的情況

    鉛墜到底釣法,在懸墜釣中稱之為極頓的釣法。這種釣法不用刻意的去調漂,只要鉛墜的重量大於浮漂的吃鉛量就行了(鉛墜重量和浮漂的吃鉛量相差越小,靈敏度越好)。

    鉛墜到底釣法的好處

    1,可以抗走水

    走水我想是釣魚人都不陌生的現象。遇到走水嚴重的話,打的窩子根本就用不了。而鉛墜到底的釣法,由於鉛墜沉入水底,可以有效解決這種想象(走水嚴重也是不行的)。

    2,降低鯉魚的警惕性

    鯉魚的警惕性高可不是瞎說的。它們生性膽小,聽到細微的聲響它們就會逃竄。所以,釣鯉魚一定要安靜的地方。

    鯉魚進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面對食物的時候,警惕性很高,經常透過反覆試探,才會吸食(一旦感覺餌料安全,就會吃口很猛)。而鉛墜到底釣法,鉤餌自然平躺於水底,狀態更趨於自然,這也就降低了鯉魚的警惕性。

    鉛墜到底什麼情況下適合釣鯉魚

    鯉魚口重的情況下

    由於鉛墜到底釣法,比較鈍,訊號不能及時的傳送到浮漂上,所以,使用在鯉魚魚口重的時候較為合適。鯉魚魚口重,一般是在在夏秋兩季氣溫適應的時候。這些時候,鯉魚比較活躍,它們對於食物的慾望很強烈。這種釣法的“頓”對於鯉魚魚口重來講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另外,使用這種釣法,子線易短不易長(10公分左右)。因為這種釣法本來已經很“頓”了,子線再長,會直延緩魚口訊號傳遞到浮漂上面,從而影響我們提竿的時機。

    另外,這種釣法有兩種,一是把鉛墜固定。另一種是鉛墜開啟(跑鉛)。一般來講,使用跑鉛的靈敏度要高於固定鉛的靈敏度。

    小結:

    綜上所述,鉛墜到底的釣法,在鯉魚魚口重,吃口兇猛的情況下使用才更合適。這種釣法對於釣鯉魚來講,只有一點較為有利:鉤餌在水底狀態自然,鯉魚警惕性放鬆。

    釣鯉魚,適合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的情況

    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的好處

    這樣的鉤餌狀態在懸墜釣中屬於靈敏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魚兒吃餌訊號能夠比較及時的傳送到浮漂上。

    個人認為:問題中的三種狀態(一鉤懸浮,一鉤到底,鉛墜到底,釣浮)對於釣鯉魚來講,一鉤到底,一鉤懸浮這種狀態是最好的一種。因為鯉魚在面對餌料的時候,如果它們經過反覆試探(涮餌)感覺到餌料味型比較合適,比較安全,吃口是很兇猛的。

    一鉤到底,一鉤懸浮什麼情況下適合釣鯉魚

    個人認為,在鯉魚魚口輕的時候,使用這種狀態較為合適。

    在春天,秋末及冬季的時候(夏季有時也很輕),鯉魚活性差,開口比較輕。鉤餌處於一鉤到底,一鉤懸浮這種狀態,鯉魚吃口的訊號可以及時的呈現在浮漂上面。

    當然了,這種狀態在鯉魚魚口重的時候也是可以使用的。

    小結:

    綜上所述,鉤餌處於,一鉤到底,一鉤懸浮這種狀態,對於釣鯉魚還是較為合適的。但凡事有利有弊,這種狀態下,鯉魚吃口訊號雖然可以及時傳送到浮漂上,但訊號有時會放大,出現“假口”的現象。

    釣鯉魚,適合釣浮的情況

    雖然鯉魚屬於底層魚種,但是它們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也會離底上浮的。比較常見有有以下幾種:

    氣壓低的時候

    氣壓低的時候,水中的溶氧量低不足,鯉魚要麼待在水底靜止不動,要麼選擇到淺水水域,要麼選擇上浮來選擇適宜的水層。

    雨中或者雨後

    這個時候的水底,一般會變得很渾濁。鯉魚已經待著不合適了,它們就會選擇上浮或者逃離。

    餌料霧化誘使鯉魚離底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使用可以霧化餌料的情況下。鉤餌入水後,如果餌料霧化過大過快,就會在釣點形成一條霧化帶,這時的鯉魚就會追逐餌料而離開水底。

    釣浮什麼情況下適合釣鯉魚

    這點就很好理解了。只有鯉魚在上浮的時候,釣浮才有優勢的,畢竟鯉魚屬於底層魚種。

    小結:

    釣鯉魚使用釣浮的釣法,可以說更多的是不得已才使用的。從我本人這麼多年的作釣經歷來看,使用釣浮釣鯉魚效果沒有釣底好。因為鯉魚畢竟屬於底層魚種,它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離開水底的,除非有什麼特定的條件。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鉛墜到底,一鉤懸浮,一鉤到底,釣浮這三種釣法都是有利有弊的,而且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都是可以釣鯉魚的,並不能一味的說哪個好,哪個不好。

    如果非要說鉤餌哪種狀態釣鯉魚好,個人認為:一鉤到底,一鉤躺底和雙鉤全部躺底(上子線彎曲要小)這兩種狀態釣鯉魚較為合適。

  • 10 # 風吹魚動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釣鯉魚時,應是鉛墜躺底。少數情況下,可以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直接釣浮的情況不是沒有,那是要在特殊的情況和環境中滴。本人在垂釣中也多次碰到。下面讓我們分別加以分析。

    對於一名新手來說,要想釣好鯉魚,首先應該充分了解鯉魚的習性以及索餌特點。

    鯉魚被排除在四大家魚之外,生性膽小,但是機警狡猾,喜歡活水。索餌方式是象豬拱地一般。葷素雜食。一般野生鯉魚的上嘴唇都是長於下嘴唇,所謂天包地,因此懸在水中的餌料不容易入口。但是近年來黑坑垂釣養殖鯉魚中出現大量尖嘴鯉魚,有些屬於和工程鯽魚的雜交品種,其嘴唇失去了野生鯉魚的天包地的特色。

    這是正兒八經野生健鯉呦

    冬季氣溫降低時,我們通常用紅蟲紮成一束,採用海竿串鉤遠投方式進行垂釣。黃淮地區的話,每年的4月底5月初到11月底,我們通常會採用海杆爆炸鉤糟食釣法進行垂釣。鯉魚在這一時期相對來講偏好素食。還有就是個體在兩斤以上的鯉魚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獨來獨往。只有小鯉魚,鯉魚苗才會像鯽魚一樣成群結隊的進行活動。每年春夏之交鯉魚甩子的時候會經常出現公母相隨的情況。我們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也經常碰到過,釣上一條公魚後,在窩點周圍又繼續釣上一兩條母魚的情形。不知大家是不是也碰到過。

    瞭解了以上情況,我們坐下來慢慢解題。

    在野生水域中垂釣鯉魚時,由於全是生口魚,基於鯉魚索餌時是貼底拱食,警覺謹慎。一般是貼於水底,一邊逡巡,一邊用其發達的嗅覺尋找食物。為了更大限度的使其放鬆警惕性,我們通常會採取鉛墜到底的垂釣方式。

    魚過千層網不過一條線。過早的使鯉魚觸碰到釣線會打草驚蛇。一旦受到驚嚇,至少還要等上些許時間才會再次中魚。大個體的鯉魚通常都在窩邊甚至一米遠的周圍,來來回回逡巡遊弋,直到它認為沒有危險時才敢上前索餌。

    由於成年鯉魚體型健碩,力量較大。為了避免其中鉤後產生脫鉤斷線的尷尬情形,我通常都採用傳統釣法。鉛墜距離魚鉤5公分之內即可。由於鉛墜距離魚鉤還有一段距離, 鯉魚可以更加方便,更大膽的找到餌料並進行吸食入口,之後會緩慢扭頭移動。水面上七星漂會一粒一粒慢慢沉入水中。由於鯉魚已將魚餌吸入口中,此時發力抬杆刺魚基本上十拿九穩。剩下的就是考驗你的8字溜魚法啦。

    如果想提高整個線組的靈敏性,可以在使鉛墜的重力大於七星漂的浮力的情況下,改用通心墜。使主線可以在鉛墜中靈活滑動。這樣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浮漂就會產生明顯的動作。海竿爆炸鉤就是基於此原理設計。

    在野生水域採用懸墜釣法垂釣鯉魚時,鉛墜同樣可以採取到底的方式。通常我會採用空鉤調平水,掛餌釣四目五目的方式作釣。此時應開啟鉛墜上方太空豆,形成跑鉛模式。

    鯉魚在餌鯽魚在靈,此時不必過分追求靈敏度。這種餌線分離的模式最大限度的適應了鯉魚的索餌特點。使其可以放鬆警惕,近前索餌。不僅如此,這樣還很好的解決了走水的問題。此時如果遇到黑漂揚杆刺魚,考驗你溜魚基本功的時刻,才剛剛到來。

    在商業化日益濃重的黑坑垂釣鯉魚時,建議釣友們採用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的方式。原因很簡單。

    第一,現在大多數的黑坑都會採取回魚模式,那些被回收了的魚,又再次被放入魚塘中。此乃名曰回鍋魚。被再次放入魚塘中的鯉魚,由於受到驚嚇,或者一些已經受傷,其索餌的積極性會大幅度降低,警惕性會大幅度提高。如果此時你還悠哉樂哉的坐在釣箱上,採取鉛墜到底的跑鉛釣法守株待兔,那就只有坐看左右釣友瘋起魚了。此時應做到靈中有鈍,鈍中有靈。採取一鉤觸底一鉤懸浮的做法,無疑是比較中肯的意見。

    第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的黑坑老闆都會投入大量的尖嘴鯉魚。這種鯉魚兼具鯉魚和鯽魚的生理特點,生長迅速。並膽大妄為地改變了老祖宗遺傳的嘴部生理結構。懸在水中和沉在水底的餌料對它來講一樣方便入口。因此一鉤到底,一鉤懸浮無疑是更好地適應了它的這種生理結構和吸食特點。

    第三,由於黑坑中魚兒被頻繁釣出放入,相比於在水庫河流等處野釣來講,釣友們普遍會將整個線組儘量放小,細線小鉤。這就導致在黑坑垂釣鯉魚過程中,脫鉤跑魚成為常態。脫鉤跑掉的魚兒由於受到驚嚇,吃食變得更加謹慎。根本不可能像在野生水域中的鯉魚那樣,飢不擇食狼吞虎嚥。吸食動作變得更加細微。涮餌洗餌,吸進吐出更是常態。如果這時還採用鉛墜到底的跑鉛調法,則會錯過最佳魚口,一天下來,釣友們上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水流湍急的入水口釣浮比較好。

    由於城市排澇,水利灌溉,河道疏浚,水位平衡等諸多原因,我們能找到很多水流湍急的入水口。如果你只簡單的認為那是一個路亞的好地方,就未免太OUT了。

    入水口通常水位會比內河高出許多,水深坡陡。大量水流持續性湧入時,一方面會帶進大量魚兒,另一方面由於淡水魚類頂水衝浪嬉戲的本能,翹嘴紅尾等上層魚類,會在湍急的水流入水口處50米範圍內歡快地嬉戲覓食。此時,鯉魚,鯰魚等底棲性魚類也會頂風作案,逆水而行。本人曾多次在水庫,城市河道的入水口大量進水時,邂逅了以垂釣翹嘴為主,卻歪打正著意外收穫鯉魚的激動時刻。

    由於水流過於湍急,底層幾乎沒有魚兒,鉛墜也根本不能到底。此時可採用六本飛蠅鉤釣法。用輕型海杆,配10克鉛墜,向水流方向50米外輕盈丟擲,然後抬起魚竿搖輪緩慢收線。上文我們說過,追逐活餌是淡水魚類的天性,他們通常都會對在水中搖曳飄忽的飛蠅鉤發動攻擊,此時釣友們只管緩慢搖輪收線即可,中魚與否全憑手感。

    此外還有一種線組,是在飛蠅鉤與主線連線處,搭配海竿釣鰱專用球形浮漂。這種情況下,將整個線組拋杆入水後,飛蠅溝會隨著浮漂的浮力漂浮在水中。而整套線組會隨著湍急的水流向遠處緩慢移動。待球形浮漂漂浮到五六十米距離時,再緩慢搖輪收線。手法上可採取一搖二放三停的具體操作手法。釣友們感興趣的話,可以親自組裝一下線組,中流擊水,現場期待那激動人心的搶口時刻。

    這種釣法與垂釣翹嘴紅尾相同的是,鯉魚鯰魚等垂釣的視窗期也經常是在清晨和傍晚。通常太陽落山時,如果起大的風浪則是最佳視窗期,釣友們千萬不要錯過。我本人也試了好幾次,在水庫垂釣時都是在太陽落山後,開始收竿時,順帶抓住的幾個重口。

  • 11 # 釣魚人老高

    鯉魚體積大、衝勁足,是釣魚人喜歡垂釣的眾多目標魚種其中之一,延伸出的垂釣方法、技巧也並非三言兩語就能介紹的。正如釣友的問題“釣鯉魚究竟是躺底好,還是一鉤著底、一鉤懸浮,還是釣浮好”為更準確、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 具體如下。

    1、辯證看待釣躺底、一鉤觸底一鉤懸浮及釣浮

    2、3種垂釣方式的不同及使用範圍

    辯證看待釣躺底、一鉤觸底一鉤懸浮及釣浮

    如果釣鯉魚脫離具體的垂釣環境,簡單地認為釣躺底好,或釣浮效果佳,亦或者更適合一鉤釣底或一鉤懸浮,顯然不夠準確。鯉魚屬於底層魚,正常水溫環境下,絕大多數時間逗留、棲息在水底,但僅僅是時間上的延伸,遇到特殊的水體環境,比如低溫時水溫回升或者水體溶氧量減少,再或者食物的吸引,都會出現鯉魚遊離水底而上浮的現象。那麼此時釣鯉魚,固執的依然釣底,自然難有好魚情。

    再者三種情況,好與壞也有個人的主觀判斷。筆者曾接觸多個年長野釣達人,但不同其他釣友,每次垂釣都適用雙鉛釣法,即一個鉛墜懸浮,一個鉛墜躺底,自然鉤餌躺底,但釣友卻堅定地認為這種垂釣方法釣鯉魚效果最佳,也曾多次見到釣友把4/5斤鯉魚斬獲。而另個釣魚有每次至少讓鉤餌觸底,一鉤懸浮,也有不錯的漁獲,他的理由是把輕口魚、老滑魚都能有所兼顧。綜上所述,3種浮漂調釣方式釣鯉魚,都有獲得好魚情的可能,到底哪個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種垂釣方式的不同及使用範圍+

    透過對三種垂釣鯉魚方法的辯證分析,不難看出脫離具體垂釣水域、環境、水情、魚情,直接說某個垂釣方法更好,是不夠準確、全面的,具體如下。

    1、釣鯉魚,哪些情況更適合鉛墜躺底

    鉛墜躺底,意味著鉤餌也完全觸底,屬於極頓的一種方式,一些輕微、瑣碎的微小訊號,浮漂是無法準確顯示的,同時鉛墜躺底也提供了較大的附著力,穩定性佳。分享幾個常用的垂釣環境,如下。

    比如小雜魚鬧窩:小雜魚鬧窩時,如果鉤餌緩慢下落,自然容易引起小魚的叼啄,所以重鉛沉底,鉤餌迅速著底、就位,避免中途小魚截口,保留餌料等待鯉魚的吞食。另外重鉛躺底,過濾掉一些小雜魚啃食餌料的雜亂訊號,浮漂不至於上下起舞,一旦浮漂有大的頓口,特別是緩慢、穩定下沉、上頂的浮漂動作,很可能是鯉魚的吃餌,這時需要集中注意力了。

    比如河流走水、颳風情況:河流走水、颳風時,浮漂被衝擊得東倒西歪,甚至被淹沒,魚吃餌的浮漂動作難以顯示。所以鉛墜躺底,穩定住浮漂,這時在將鉛墜兩端的太空豆開啟,子線自由滑動,鯉魚吃餌過程中,出現大的浮漂動作,能有效現在出來,避免錯失鯉魚的吃口。

    2、釣鯉魚,哪些情況更適合釣浮

    前文稍有提及,鯉魚棲息底層並非固定不變,各種環境都有可能導致鯉魚的上浮,具體如下。

    比如冬季、早春水溫回升:冬季、早春水溫整體偏低,鯉魚在趨溫性的驅動下,多棲息在深水底層。當陽光輻射增強,水溫回升,鯉魚的側線感知水溫變化後,會向水溫較高的水層遊動、聚集。所以在釣底,遇到鯉魚的機率大大降低,這時即使該釣底為釣浮,等待鯉魚的吃口。

    比如夏季陰雨天氣:夏季氣壓低,溶氧量減少,陰雨天氣,氣壓更低,所以中下水層常用溶氧量不足的情況,此時活躍在底層的鯉魚在趨氧性的驅動下,多向上層水域遊動、活躍陰雨天氣,如果仔細觀察水面,常有大魚泛起水花、漣漪。這種情況下,釣浮常能碰到大鯉魚的吃餌,並且攝食迅猛,黑漂多有發生。

    3、釣鯉魚,哪些情況可一鉤懸浮、一鉤觸底

    一鉤懸浮、一鉤觸底是最經典的調釣方法,是野釣中最常用的調釣方式,不靈不頓,那麼這種方法在一定水域情況下,也能釣鯉魚。

    比如魚層混亂的情況:水溫穩定,特別是投擲的是玉米麵、豆餅粉等粉末狀時,窩料分子充斥在各個水層,鯉魚逐食的需要,每個水層都有鯉魚的痕跡。這時可根據水深調節上鉤、下鉤的間距,40-80公分距離均可,下鉤餌著底負責垂釣底層鯉魚,上鉤鉤餌懸浮兼顧其他水層的鯉魚,值得注意的是,垂釣水域不宜太深,否則下鉤餌不宜觸底。

    寫在後面

    透過上文介紹,不難看出3種垂釣方式在特定的魚情、水情都會有不錯的吃口情況,問題的關鍵是釣魚人需要準確判斷出鯉魚的魚情狀態,到底是在棲息在水底,還是上浮。另外釣魚是個系統工程,像餌料選擇、釣點選擇、窩料搭配等都會影響最終的漁獲,所以除去浮漂調釣外,其他環節釣魚人也需足夠的重視,相信這樣更好的漁獲機率更大些。

  • 12 # 樂園之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題主提出的問題是垂釣鯉魚的三種方式,即鉛墜躺底釣頓,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釣靈,最後是釣浮,理論上三種方式都可以釣到鯉魚,但從個人作釣經驗來看前兩種方式更貼近於實際,釣浮卻需要特定的環境。本著答題盡善盡美的原則,咱們來聊聊三種作釣鯉魚方式的可操作性。

    浮釣鯉魚需要看作釣場地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水溫達到20攝氏度以上時比較活躍,水溫偏低時活躍度降低甚至冬眠。從生理角度來講,鯉魚的個體偏大對溫差較為遲鈍,同時也不喜光,所以很少出現因趨溫而上浮的現象。

    在自然水域,我們最常見到的鯉魚上浮是因為水體缺氧而導致的,這種現象常見於夏季的雨前低氣壓天氣,這時候無論你怎樣去垂釣,鯉魚都不會開口,除非用抄網去撈。

    鯉魚真的不能釣浮嗎?當然不是,以上內容只是是野生鯉魚的表現。在黑坑或魚塘,養殖類鯉魚從幼魚到成魚都是投料機飼養,早已養成了抬頭吃食的習慣,此類釣場釣浮是可行的。

    另外,黑坑由於常年拋灑餌料會形成醬層臭底,為了對其規避,黑坑玩家常會使用輕離底釣浮法作釣鯉魚,所以浮釣鯉魚,實事求是的說,主要看作釣環境以及魚情變化。

    我的經驗:在野外浮釣鯉魚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黑坑作釣時我們可以透過輕離底的方式進行作釣,或者改變餌料比重再透過調高釣底的方式,使其一鉤觸底一鉤懸浮。當然也可以透過半水抽竿的方式誘導鯉魚上浮,但對老底子魚、回鍋魚的效果較差。

    頓釣鯉魚的優劣分析與應用

    鉛墜躺底是傳統釣慣用的方法,懸墜釣的跑鉛釣法就是從傳統釣演變而來。跑鉛釣法適合在走水或小雜魚較多的水域使用,所以以野釣為主。

    鉛墜躺底,雙鉤子線也是躺底狀態,這種方式更符合鯉魚進食時的需要。眾所周知,鯉魚的嘴型向下,在進食時多是貼底拱食的狀態,雙鉤躺底正方便被其吸入。除此之外,子線躺底也能夠很好的過濾虛假訊號,如鯉魚常會用尾巴掃餌或快速吞吐的涮餌。

    那麼跑鉛是否是作釣鯉魚的最佳手段呢?其實未必,鉛墜躺底缺點也很明顯。子線躺底,很難對鉤上餌料進行判斷,這是其一,當然使用玉米是解決這一缺陷的辦法,但也延伸出第二個弊端。

    野外的水底環境非常複雜,大量枯枝敗葉堆積分解與河底泥沙形成較厚的淤泥層,跑鉛使用的子線又很短,鉤餌很容易被帶至淤泥層這是其二。

    三是短子線不利於控魚,在作釣鯉魚時很容易導致切線,需要輔助失手繩才是好的解決方案。

    我的經驗:根據以上分析,跑鉛釣法在非特定的環境儘量不要使用,如果想使雙鉤子線躺底鉛墜又能懸浮,那麼採用調低目釣高目的方式即可完成,如調平水釣二目等以此類推,這樣就可以規避鉛墜陷入淤泥的風險,同時也稍微具有一些靈敏度。

    靈釣鯉魚的優劣分析與應用

    一鉤到底,一鉤懸浮,這種雙鉤子線的狀態常出現在調高目釣低目的浮漂調校之上,屬於釣靈的狀態,如調調五釣三、調七釣三等。這是不考慮餌重的情況下,餌料的比重較大也可以使一鉤躺底,一鉤觸底這裡不在贅述。

    釣靈是否適合作釣鯉魚這裡留待下文探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浮漂調釣最適合使用餌團較大的搓餌。搓餌可分為單品商品餌的搓餌與混搭餌料形成的搓餌,單品商品餌雖然是可搓可拉的餌料但味型較為單一,與混搭開餌的複合味型相比,誘魚的效果要差於後者。(下圖為粗顆粒的螺鯉,適合搓餌新增使用)

    再者,作釣鯉魚需要粗顆粒餌料進行誘釣結合,那麼單品餌料多是細膩的成份難以留魚,這是兩者之間的根本差別。所以釣靈可以很好的利用搓餌來增大餌料的投餵量,配合窩料的使用,在一些水廣魚稀的釣場非常適合誘魚,這也正是我在水庫作釣時常採用的辦法。

    那麼釣靈也有同樣的缺點,大個體的鯉魚進窩常常會因為遊動或前文所述的掃尾涮餌的表現,反饋到浮漂上會出現虛假的訊號,造成起竿後的空槍,同時懸浮的餌料也給翹嘴、鰱鱅、白條的進食提供了方便。

    我的經驗:透過釣靈的方式作釣鯉魚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在大水面魚類密度稀少的情況下,可以增大訊號的捕捉同時誘魚率也會增加。如果出現空槍時我們可以採用上推浮漂的辦法來逐漸釣頓,如果是中上層魚類下底搶食,那麼改變浮漂調釣為雙鉤躺底也可以針對鯉魚。

    寫到最後

    綜上所述,釣靈、釣頓、釣浮雖然都有作釣鯉魚的可能,但也要結合釣場的水情、魚情去區別使用。本文所設計的內容是個人作釣的總結,至於野釣和庫釣時浮釣鯉魚的可能性還有待商榷,希望有類似經驗的釣友可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其他釣友可自行參考。

  • 13 # 黑坑釣魚—迪君

    黑坑釣魚主要還是雙鉤觸底,只有這樣才靈敏度適宜。但有一種極端情況適宜釣浮,魚情異常活躍,且鯉魚食慾旺盛,此時採用釣浮,定層,行程是最好的。

  • 14 # 天津釣友老張

    套路的話就不說了,咱們直奔主題。

    釣鯉魚,鉤餌要方便鯉魚吞吞吐吐多次涮餌,這樣可以消除鯉魚的戒心。

    鉛墜觸底,雙子線躺底,方便了鯉魚涮餌和吸餌,但是,浮漂反應過於遲鈍,容易失去很多提竿中魚的好時機。

    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這樣是對鯉魚吃餌造成困難和警覺的,必須摒棄這樣的調釣方法。

    最好的雙鉤餌的狀態就是,雙鉤餌都觸底,鉛墜懸於水中,而且雙子線呈現彎曲狀態,既有利於鯉魚對餌料的檢驗試探,也可以讓浮漂在鯉魚吃餌後的第一時間發出資訊,保證能夠及時揚竿刺魚。

    好了,如果還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再交流。

  • 15 # 茶城小康

    我認為這三種方法最不可取的應該就是浮釣,首先大家都知道鯉魚本身屬於底層魚活動魚,他其實是拱著吃的,吃水底的東西是邊拱邊吃的,他不會昂著頭去吃東西,所以釣浮基本上不可能!但是也有釣浮把鯉魚釣上來的,但是機率非常少,非常小,所以一般野釣不採用釣浮!

    然後就是鉛墜躺底,鉛墜躺底這種釣法對鯉魚其實是非常適合的!首先這樣適合鯉魚吃口,再則它的子線躺底,以後子線不會對魚口造成擋口!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樣在臺釣當中是屬於最鈍的狀態,給浮漂傳遞的訊號是最遲鈍的!往往在很多時候採用這種方法,釣鯉魚的時候出現的基本上都是黑漂狀態,沒有辦法去抓扣!如果想要釣的更靈一些,基本上調這種方法的時候就要採用跑鉛的方法,把鉛墜給它至少可以活動十公分以上!這樣有利於鯉魚吃口的時候浮漂,迅速地傳遞出訊號!

  • 16 # 龍清平

    鯉魚釣浮!姜太公轉世!新娘坐轎頭一回。即然不怕釣魚窮三年,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那就要摸清各個時節、天氣、早晚、溫差、氣壓等等各種魚類的習性。

    鯉魚是底層魚類,生長快、個體大、有衝擊力、天生狡猾。經常也有上浮的,還愛跳龍門打挺,有時甚至在你杆上翻飛,氣死你都不會食餌料的。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魚兒產卵追逐嬉戲,另外就是缺氧。此時可以收杆回家了!

    要想釣到大鯉魚就必須捨得下本錢,提前2一3天賒銷窩料,以守釣為主,鉛塊必須到底,不要頻繁起杆,保持安靜,線組,一般用3點5主線配1.5一2號孑線,5一6號伊勢尼鉤基本可通殺。

    現在很是流行傳統七星彯谷麥引逗遊走釣法。哈哈!繞口吧,不過但凡漁人一看就明白,就是長杆短線(最好是機杆),單線獨鉤七顆小豆豆,多做幾個窩,以谷麥為餌分別走釣,一般只要發現冒泡十拿九穩。恭喜發財!

  • 17 # 釣魚倌

    釣魚的技巧,從來就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釣友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同一個釣點野釣,某一次是釣鈍上魚效果好,而另一次再釣鈍就不行了,反倒是釣靈敏中魚多。

    但是有一個現象很奇怪,那就是釣鈍十拿九穩都中魚,而且往往還都是大個體的魚。

    這是什麼情況呢?

    要想弄清楚為什麼釣鈍容易釣中大魚的原因,我們不妨先來分別看看在“釣靈敏”“釣鈍”的情況下魚兒咬鉤的具體情況。

    釣靈敏

    “釣靈敏”實際上指的是調漂的狀態以浮漂控制釣餌在水底處於輕觸底的狀態。如果臺釣“釣靈敏”的話,調漂的狀態以浮漂控制釣餌在水底處於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的狀態。

    釣餌”輕觸底“的靈敏狀態的優點是:魚兒吸入釣餌的第一口魚訊會在第一時間被傳遞到浮漂上,當這”第一口魚訊“被眼尖手快的釣者捕捉到時,揚竿便中魚,而且魚鉤還都是鉤在魚唇邊上。所以,”釣靈敏“為競技釣以及釣鯽者的廣為喜愛。

    釣鈍

    ”釣鈍“一般是指鉛墜接觸水底或者雙鉤臥底的狀態。釣鈍適用於釣滑魚或者釣流水以及”守“大魚的環境之下。

    在瞭解了”釣靈敏“和”釣鈍“的細節後,我們再來看看鯉魚的覓食習性以及咬鉤的情況。

    鯉魚屬於底棲魚類,除了缺氧和趨溫會離底上浮以外,其他時候都是在水底棲息的。鯉魚不同於鯽魚,鯽魚覓食時是低頭翹尾,當把餌料吸入口中後會立即抬頭細細品味,覓食的整個過程很顯文氣。鯉魚則相反,鯉魚大而厚厚的嘴唇天生就是在水底”拱食“的,鯉魚拱食經過之處常常是泥沙或者淤泥被攪亂的場景,而且鯉魚一旦攝食入口即扭頭遊走,所以,釣中鯉魚的漂相絕大多數都是”黑漂“。

    那麼,釣鯉魚究竟是鉛躺底好還是一鉤到底一鉤懸浮好,還是直接釣浮好

    前面已經說過了,鯉魚是底棲魚類,除了缺氧和趨溫會離底上浮以外,其他時候都是在水底棲息的。缺氧和趨溫上浮的鯉魚覓食的主動性並不高,所以採用釣浮的方法很難釣獲。鯉魚的個體較大,在水底遊動和拱食時的動作會引起釣靈敏狀態的釣餌和線組的波動和移動,而線組和釣餌的波動和移動的現象會傳遞到浮漂上,因此引起浮漂的動作,給釣者以魚兒咬鉤的假象,往往揚竿無魚,所以,釣靈敏釣獲鯉魚的機率並不是太高。

    反觀”釣鈍“,尤其是鉛墜躺底的狀態,鯉魚拱食時引起的波動被遲鈍的線組狀態過濾掉了,也就說遲鈍的線組傳遞到浮漂上的動作很微弱,這樣一來,釣者就不會揚竿驚魚,當鯉魚穩穩地將釣餌吸入口中轉身遊走時產生了”黑漂“,這時釣者揚竿必中魚。

    當然了,魚兒咬鉤的情況是受天氣和水溫以及釣場的實際魚情和水情所決定的,垂釣時還是要根據實際的作釣環境來隨機應變才能在穩中求勝。

  • 18 # 姚老道

    若是黑坑釣養殖的鯉魚,還真難說哪一種方法好,若是說野外水域釣鯉魚,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絕對是雙鉤躺底效果最好

    至於是不是需要鉛墜也躺底,以及為什麼說雙鉤躺底效果最好,看下面敘說!

    先來看下面這幅動圖:

    這是一幅水底實景圖,這條大鯉魚在吸食散落在水底的窩料,仔細看,一定要仔細看!會不會發現:鯉魚覓食完全就是個“吸塵器”

    吸塵器有什麼特點,是不是緊貼地面、緩慢掠過,鯉魚在吸食水底食物時甚至不需要尾巴翹起,直接平行移動就可以了,這和它“天包地”的大嘴唇子有關!這和草魚、鯽魚不同,它們覓食水底食物的時候還是需要尾巴微翹的!

    這樣的嘴巴構造,這樣的覓食形態,試想,雙鉤在水底呈現什麼狀態時才最有利於鯉魚吸食?抽象思維能力強的一看就應該明白了,肯定是雙鉤躺底、子線彎曲最適合啊!

    子線垂直的話,鯉魚吸食的時候,子線會蹭到嘴巴的邊緣,會讓鯉魚有所警覺,子線彎曲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入口更順暢。

    那麼,有必要鉛墜躺底嗎?我個人感覺鉛墜躺底是沒問題的,若真是野生大鯉魚的話,這種操作所謂的“影響浮漂動作、會錯過抓口時機”的說法根本不存在!但,這種操作卻不是最好的,一般情況下讓雙鉤躺底,子線彎曲,鉛墜懸浮才是最佳狀態!

    還有一點要特別強調,不單是適用鯉魚,其它野生魚類也一樣,那就是:

    野外水域中,大自然散落在水中的食物都是沉在水底的,野外水域中的魚類都習慣了沉底覓食,甚至包括鰱鱅都會在水底尋覓食物,而水面食物則多是動態的,魚類對水面食物更多的是以“攻擊”的形態出現!水底食物多是靜態的,這就是臺釣多釣底路亞多釣水面的原因!

    -END-

  • 19 # 釣魚為生

    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讓餌料躺底是最好的,鉛皮倒無所謂,反正餌料要躺底。鯉魚是往土裡面拱食的,天生一張拱食的嘴,躺底既可以放鬆鯉魚的警惕,又不影響魚線的擋口。

    今年釣鯉魚很多,最有效的兩種方法對付鯉魚。

    一個是跑鉛。

    跑鉛朋友們應該很熟悉吧,讓鉛墜直接躺底的,空心鉛墜在兩顆拉開一段距離的太空豆之間可以自由“跑動”,所以叫跑鉛。

    這種釣法訊號其實相當靈敏的,魚一拉動餌料,浮漂就有動作的,而且能抗流水。

    跑鉛的時候,餌料是完全躺底的,殺鯉魚最好。

    二是雙鉛。

    這個雙鉛,是一個大一個小的,小的那個是固定在子線上的,一點點。可以用咬鉛。

    而且要用最小的咬鉛,這一點點咬鉛,在作釣的時候是躺底的,所以咬鉛下面的半段子線和餌料也是躺底的。上面的鉛皮按正常的臺釣調漂就可以。

    我平時用的就是這種大鉛加小鉛的方法來釣鯉魚的,非常有效。餌料躺底殺鯉魚才好殺。

    沒有拍自己的圖片,哪天做個影片給大家看一下。

  • 20 # 亮仔愛釣魚

    開門見山的回答題主的問題吧,坦白的說,我迷上釣魚就是因為無意間調上過一條鯉魚,約三斤左右。那掙扎的力度,瞬間就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

    如果是針對野釣,我認為是鉤餌完全躺底,效果會更佳,我第一次釣獲的鯉魚也是這種釣法,那時候沒人教我調漂,我純粹是重鉛到底,浮漂露出3-4目,當出現黑漂,就趕緊楊杆刺魚,當時旁邊的釣友還說,不會釣魚的人釣的還更大。哈哈,真的很自豪。

    為什麼針對鯉魚,雙鉤完全躺底效果更佳呢?後面透過網上查資料以及垂釣經驗得出,這是因為鯉魚主要是先拱再吸的一種覓食方式。也就是說,沒有特殊的情況,我們一般是以底釣為主。

    另外,從生理上講,野生的鯉魚,進食的時候,一般都較為警惕,進食的時候一般會唯唯諾諾,試探幾次,如果是一鉤到底,一鉤懸浮,容易過早的把虛假訊號傳遞到浮漂上,造成釣魚人過早提竿,從而驚擾鯉魚而跑魚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裡,三個子女誰最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