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個人觀點如下,僅供參考。

    據正史《三國志》記載,華雄是孫堅所斬殺,所以,如果要實事求是的來回答關羽在斬華雄的時候,為何速度如此之快,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成立的。

    關羽溫酒斬華雄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精彩故事,大部分人認為華雄是關羽斬殺也是受此影響,所以我們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關羽斬華雄會如此之快。

    首先,關羽的坐騎應該是快馬,速度風馳電掣。再加上關羽刀法精湛,配上青龍偃月刀,這是關羽斬華雄如此快的首要基礎。

    其次,關羽是溫酒斬華雄,羅貫中在小說中就是為了顯示突出關羽的英勇形象,自然必須是快速戰了華雄來襯托關羽的戰力水平,所以關羽能快速斬華雄是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

    然後,關羽斬華雄應該屬於突襲,華雄本身武力強大,沒有想到關羽武力會如此超群,能夠將自己秒殺,有輕敵的心裡,所以關羽斬華雄會如此之快。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按道理來說,這個華雄是非常厲害的傢伙。

    從華雄出場的描述來看,就是個狠角色。在《三國演義》原著的第五回中,就描述了華雄的身形相貌。

    回目: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說這個華雄這廝“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

    身長九尺,那就是和關羽的身高是一樣的,身大力不虧,力量絕不可能小了。

    又說他“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兼備虎、狼、豹、猿四種猛獸的特徵,那就是說,這傢伙威武、矯健、速度、敏捷兼而有之。

    確實很厲害,咱們來看看他的戰鬥履歷:

    1.斬鮑忠濟北相鮑信派他弟弟鮑忠去搶頭功,到關前挑戰,華雄立即衝了出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剛想後退,華雄已經衝到近前,手起刀落,把鮑忠斬於馬下,又生擒了許多將校。

    2.敗孫堅

    孫堅率部來戰,華雄發動夜襲。孫堅“戰不數合”,四面大亂,孫堅無心戀戰,慌忙逃走,華雄乘勝追擊,緊追不捨。孫堅連射兩箭,都被華雄躲過去了。想射第三箭,慌忙中卻拽折了弓,棄弓而逃。

    這個華雄不但武藝高強,還善於躲避暗箭,確實很厲害。

    3.殺祖茂孫堅的部將祖茂戴上了孫堅的赤頭幘,引華雄來追。把赤幘掛在一個燒殘的庭柱,躲進旁邊的樹林。

    華雄看見赤幘,並不輕易靠近。而是用箭射,馬上明白了詭計。華雄將計就計,上前取了赤幘。這時候祖茂揮舞雙刀從樹林中衝出來,卻被華雄大喝一聲,一刀砍殺。

    這個華雄還不是個莽夫,很有頭腦。

    4.斬俞涉

    華雄前來挑戰,袁術的部將俞涉自告奮勇,前去應戰。這個俞涉被稱為“驍將”,可見武藝也並不低,但出去“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5.殺潘鳳

    太守韓馥推薦自己的部下,這就是名垂千古,流傳至今的那句話“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潘鳳的武器是一柄大斧,是個力量型的猛將。但沒出去多長時間,就得到訊息――“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至此,華雄五戰五勝,斬殺四將。全部都是有名有姓的將領。

    然後就是關羽出戰了,溫酒斬華雄,威震十八路諸侯。

    原著中沒有詳細描述關羽和華雄兩人交鋒的具體情形,只說是“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

    打了多少回合也沒有寫,只說是“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關羽把華雄的首級擲下,“其酒尚溫。”

    說明回合數很短,屬於秒殺。

    那麼,憑華雄前面表現出來的實力,難道在關羽馬前十個回合都扛不住嗎?

    有朋友認為,按照關羽一慣的德行,如果描述兩人對戰的情景,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華雄見一赤面長髯大漢策馬而來,大喝一聲:“呔,來將通……”

    青龍刀已及頸上,華雄身首異處,死於馬下。

    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

    首先,關羽此時只是一個馬弓手,不可能驕傲地炫耀:“吾乃漢壽亭侯關某!”,他總不能說:“吾乃馬弓手關羽也”,那就會把華雄笑得背過氣去,一頭栽落馬下。

    關羽也不能拿以前的戰績來震懾對方,在此之前,關羽是與黃巾軍作戰,總不能嚇唬對方:“汝不知我斬殺黃巾軍將領程遠志乎?”

    華雄肯定會譏諷他“汝只斬得無名農夫”。

    所以,按照關羽自尊心極其強烈的性格,他不會展示自己現在的處境和以往的成績,最好的方式是沉默不語,直接動手。

    正如曹操所言,“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華雄見關羽高大威猛,相貌堂堂,認為他必然是個威名赫赫的大將,所以,華雄為了在功勞薄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是和先前與俞涉和潘鳳一樣,要通名報姓。

    但關羽一聲不吭地衝過來,華雄就被打了個猝不及防,死於非命。

    從後來,關羽對付顏良、文丑、蔡陽等人的做法,這種事他完全乾得出來。

  • 3 # 無殤曉曉

    第一:關羽是一個特別傲的人,哪怕和別人多說一句話,他都顯得累,更何況是個敵人,舉凡看他殺過的人,無不是一言不合上去就是幹,從來不說任何廢話,所以華雄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當時曹操已經給他倒滿了一杯酒,酒還熱著呢,如果他出去的時間久了,那麼回來後酒也就涼了,到時候喝起來也不是太舒服

  • 4 # 許願的泥菩

    關於這個,我們現在都知道的是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情節,既然是故事,那主要考慮的就是一個東西,就是作者的立場。

    很明顯的,作者的偏向是劉備劉皇叔這邊的,全書中劉備手下就這麼幾個大將,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兄弟,那為了突出劉備劉皇叔是一等一的英雄的身份,在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只有兩個結拜兄弟的情況下,那結拜兄弟必須是一等一的啊,所以決定了關羽必須超過在場的所有人,那怎麼超過呢,就安排他去殺華雄吧;但如果寫關羽出去跟華雄大戰三百回合,那肯定反響平平,還不如不安排關羽出場了;既然要體現他很厲害的,那就必須要有強烈的對比,別人都幹不掉反而丟了性命的,關羽上去幹淨利落一刀結束,這樣絕對立馬突出,所以就這樣安排了,所以準確來說前面那麼多人,那麼多表演,都是為了給關羽熱場,讓其一戰成名的。

    至於怎麼幹掉的,是偷襲什麼的,不存在的,作者說是一刀就是一刀,說是兩刀就是兩刀,不用偷襲那麼麻煩。

  • 5 # 南極冰火

    仔細閱讀《三國演義》就可以知道,一開始就為關羽斬華雄理下了伏筆,即關羽比華雄武功高出不少。

    《三國演義》在劉備兄弟三人在與黃巾軍的戰鬥中,每戰必勝,斬殺黃巾軍將領,董卓的官軍則被打敗,由此可知,劉備兄弟如果和董卓交戰,董卓必敗無疑。

    這也就暗示了,華雄雖然勇猛,但與關羽相比,不是一個等級。華雄三招兩式就連斬十八路諸侯三員大將,他驕傲了,認為十八路諸侯也不過如此,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能耐我何?吃了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虧。沒想到關羽人狠話不多,一擊必殺。關羽從披掛出發到軒華雄後提著華雄首級回來,酒尚未溫,總共也就五六分鐘左右,可見速度之快。華雄吃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虧,估都沒有看清關羽長相,只見一片綠色飛來,即被斬於馬下。

    在汜水關,華雄連斬十八路諸侯三員大將,十八路諸侯聞之色變。由此可見,華雄是一員猛將。

    在古代,兩將交手前,每個將領都會領著一幫手下,而關羽則不同,他只是一名弓馬手,手下無兵,也沒有人給關羽擂鼓助威。關羽單刀匹馬,獨身一人躍馬持刀衝到華雄面。連斬三員大將的華雄,一看來了一個無名小卒,估計正眼都不會看關羽一下,刀下不斬無名之輩,估計正打量著關羽,心想是不是一名被嚇傻了的無名小卒想幹什麼?

    關羽人狠話不多,單刀匹馬衝到關羽面前,猝不及防,一刀將華雄斬於馬下,取下首級後,諸侯兵才反應過來,開始擂鼓,歡呼。

  • 6 # 玩遊戲的快樂在於

    這個問題只能從演義的角度去看,三國演義中為突出人物武勇,採用了武將騎馬單挑的模式來書寫,這種比試在於兩馬高速對沖,在相交的瞬間兩位武將相互攻擊,這種方式對武將來說兇險異常,一是因為兩馬對沖速度非常快,根本來不及判斷對方武器方向,只能略微調整,二是在對沖的情況下,鐵質兵器相撞會迸發巨大的衝擊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武將技巧的要求並不高,而更多考驗的是預判、力量和運氣。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回合就是在生死的鬼門關過了一趟,打上幾十個回合少之又少,關於一回合斬殺華雄,一是可能因為華雄預判錯了關羽的出刀方向,二是可能因為華雄疏忽了關羽武器的重量,猝不及防,三是可能因為華雄確實運氣不好。但是這種比試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

  • 7 # 踐行人2309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自帶主角光環~真實的歷史是不存在的~但是三國演義是在神話關羽所以編纂這些故事~類似的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只是在凸現出關羽的神勇無敵~

  • 8 # 美麗華陽湖

    這個問題要辨證看,三國演義是一部作品,時代造英雄,作者描繪是個人色彩部分。真實性存在的機率不大。再由,讓我們在認識三國時期歷史時,卻發現三國時期的英雄特別多,若無有作者的描繪,大部分英雄早不見流傳。幾千年的華夏,三國演義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小段,其他時期還有很多英雄,只不過沒事作品的傳承。神話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等都可能不存在。歷史上,關羽忠義最真實,神勇無敵武功超群爭議很大,因為傲慢,敗給期盼成為親家的呂蒙蔣軍,最終桃園結義的小船說翻就翻。

  • 9 # 戰忽局副忽長

    假的啊!歷史上,華雄並不是關羽殺的,那都是羅貫中編的,而且羅貫中還把很多別人的事蹟,安到了關羽身上。而且很成功的,把關羽人設塑造了起來。更給關二爺,帶來後世不墮之名。歷史上,華雄是被孫堅殺的,並不是關羽的事蹟。溫酒斬華雄,不過是誇大關羽的武藝本領高強。

    中國的四大名著,我只能說,太牛了。《三國演義》成功的讓人們以為,那就是真實的歷史。《水滸傳》,讓人們以為,宋朝真有水泊梁山,那真是一群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漢。可事實上,他是綜合了很多地方故事,其他人寫的小說情節,揉雜在一起創作出來的。

  • 10 # 初心如舊

    關羽斬華雄,速度為何如此之快?

    三國演義中,斬華雄一戰,雖沒有直接展示戰場,但透過天塌地陷、嶽撼山漰這樣的氣勢,把戰馬嘶鳴、兵器磕碰、戰鼓催擊,等各種戰場雜聲,用背景畫外音,送達諸侯聯軍大帳,探子們進進出出,送來某位猛將被斬,雖無直接戰場描寫,但緊張氣氛一點也不輕鬆。軍帳之外的戰場上,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透過筆鋒,猶如身臨其境,親觀其戰,非常精彩、動人。試看一段關羽斬華雄:

    【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

  • 11 # 春光寧美

    華雄連勝數陣,敗猛虎孫堅斬祖茂!斬俞涉,斬名將潘鳳!一路順風斬斬斬!驕傲自滿,銳氣已墜!一時大意,十成本領由於精神略有懈怠,只剩下七八成武力!關公卻是卯足了勁!發揮十二成武力!走背字的華雄一時沒有緩過勁來,狀態沒有調整好,所以被斬!只能說一物降一物的天意!至於溫酒,夏侯惇在下邳城引誘關羽出城的時候說:你斬殺華雄費老勁了!根本不是一會的時間!酒!一直在火爐子上溫著呢!你打一天,酒!也是溫的!

  • 12 # 音樂小妖

    東漢末年因為何進的無能,所以董卓這個後來進入京城的傢伙佔了便宜,成為了大漢朝權力滔天的相國,當時的天下諸侯都不太服氣,於是發生了十八路諸侯一起討董卓這樣的行為,當時的虎牢關之前華雄一人站在關前連斬盟軍幾員大將,可以說自己的人生巔峰已經達到了,可是這個開心的過程並沒有多久,就被關羽給結果了。說實話這件事本來也沒有什麼,打仗分個勝負很正常,但是關羽在斬華雄的時候,所用的速度有點過快就不太正常了,是什麼原因讓這次的戰鬥結束的如此之快呢?

    在三國初期之時的某天,劉關張三兄弟在路上相遇了,可能劇情多少有點狗血,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三人成了結義兄弟,一起約好打拼天下成就人生巔峰。

    於是當時一個草臺班子就這樣組成了,主要股東有三個就是劉關張,其中劉備所佔股份數額比較大,可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畢竟人家有後臺,屬於大漢朝的皇親國戚,也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而關羽跟張飛主要是技術股。

    一開始打黃巾的時候兄弟三個合作相當完美,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上等人士,當然這個也就是三兄弟之間自己的吹捧而已。

    直到他們三個第一次參加到大型的國際舞臺當中,比如說十八路諸侯一起討董卓,可以說這是劉備三兄弟看到這麼壯觀的場面,別人都是帶領幾萬以上的人馬,可是三兄弟只有自個三人,如果不是公孫瓚看他們可憐給了他們二千兵馬來充場面,很有可能連個活動的入場儀式都參加不了。

    說實話在這一刻劉備三兄弟可以說被震驚到了,這就是將來的自己呀,一想到這裡全身的血液就開始沸騰了起來。

    不過在來之前這三兄弟可是好好的規劃過自己要如何在這一次的大型舞臺上面出人頭地,很可惜真正到了這個地方之後才發現,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不要說出風頭了,很多人只是問了一下自己是個什麼職務,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說實話華在關羽的眼中並沒有看起哪麼強大,可能是自己一直以來都是跟黃巾軍這樣的小雜兵打打鬧鬧,所以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的武力值居然也到了華雄這個地步,反正在關羽的觀察之中,對方哪個叫華雄的一定打不過自己。

    可以說這一次是個好機會,如果自己一上場就把這個叫華雄的給斬殺當場,自己三兄弟還不直接把名聲刷到頂級嗎?

    而且這個叫華雄的大將好像已經連著斬殺了盟軍好多出色的將領,雖說一直處於連勝的狀態,但是自身的體能已經損耗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線,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捉住機會說不定可以來個完美的秒殺,這種風頭怎麼可能錯過。

    於是關羽直接起身表示自己想要上場跟對方這個叫華雄的一較高下,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大多數的盟軍都已經知道了劉關張三兄弟的身份,只是一個無名小輩而已,所以當關羽提出來要上場的時候,直接就被袁術等人給無視了。

    要知道在場都是三國初期各個領域的領頭人,關羽這麼一個弓馬手居然也可以跟他們來對話,就沒有好好看看自己是什麼身份嗎?

    不過這些諸侯當中也不是沒有眼光比較好的,比如說曹操就相當的看好關羽,也可能是看好劉備吧,所以就給關羽求了一個情,反正就是上戰場的名額而己,如果實力不行最多就是再給華雄加一點戰功。

    曹操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看不起袁家兄弟,雖說他們都是聯盟軍的一員,可是彼此之間也不是太和睦,就是想著給袁家兄弟找點不痛快,不論關羽在戰場上面能不能打敗華雄,自己都是受益者,這種好事為什麼不幹。

    所以當時的曹操不光給關羽爭到了機會,還掙到了面子,比如說上戰場之前都要喝一碗酒來壯膽,曹操直接就拿出了自己的頭盔來陳酒,表示自己相當的看中關羽,當然了真正的實情是什麼就不太好說了。

    說實話當時的關羽早就看出來此時戰場上面的華雄已經消耗了全部的力量,雖然看起來還在大聲叫罵,其實就是在捉緊時候恢復體力,這會每拖一秒,自己想要秒殺華雄的難度就增加一分,於是連曹操拿過來的酒也不喝了,直接表示自己要馬上去戰場上面斬殺華雄。

    可是自己又不能表現的太過著急,讓大家看出來自己是在捉機會,所以又來了一句,自己一定會在酒還溫著的情況下把對方的首級給拿回來。

    明明只是在掩蓋自己的心虛,但是當這句話說出來之後,不論結果如何,這個風頭已經亮出來了,於是當關羽到來戰場上面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直接就向華雄發現了衝鋒,而當時的華雄還正處於心情激動的哪一刻,畢竟自己在這一戰之是可是成為了戰神一樣的存在,等回去一定可以升官發財。

    然後就大意了,一個屬於疏忽大意,一個屬於又用盡了全力,結果很明顯,果然連酒都沒有涼下來就把華雄給斬殺當場,可以說速度之快直接震驚了眾人,也正是這個原因曹操後來對關羽哪是刮目相看。

  • 13 # 三國逐鹿

    關羽為何能能如此之快的斬殺華雄,酒還尚溫,便已功成。不是因為兩人實力差距真的如此之大,只是因為華雄太過驕傲自負,導致大意輕敵,關羽則是全力以赴,出其不意,自然就佔據了極大的優勢,輕輕鬆鬆的殺了華雄。

    一,華雄和關羽的武力差距並不像表現的那麼大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為蜀漢五虎大將之首,呂布死後,威震華夏幾乎無敵手,被後世人尊為武聖,自然是實力極強。

    但是華雄也不是一個弱傢伙,在董卓的西涼大軍中,位列第四大將,要知道西涼第四大將這個名頭的含金量可是極高的,畢竟董卓當時是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麾下也是猛將如雲,如呂布、郭汜、李榷、張遼、高順等當世大將皆在他的賬下。

    華雄能夠在董卓賬下排在呂布、郭汜、李榷三人之後,張遼、高順等人之前,其實力便可見一斑。畢竟張遼本就是後來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更是被關羽評價為“武藝不下於自己”的人,也多次有過與頂級猛將交手的戰績。

    雖然張遼並沒有真的像關羽說的那麼勇猛,但在武力值上的表現也十分不錯,與東吳大將太史慈、甘寧等人大戰,都是足足幾十回合不分勝負。而華雄在西涼軍中的排名比張遼還高,可見其實力不可小覷。

    從《三國演義》中對華雄的描寫,就可以看出羅貫中同樣極為認可華雄的實力

    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身高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華雄外形的描寫,明白的人都知道這些個外貌特點,在書中那都是大將的代名詞,一旦出現有人長這個樣子,那好了,這人絕對是個猛人。

    其實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外貌也有國特殊描寫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第 一 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可以看出和華雄共同之處,這兩人長相身形都於常人不同,這樣的人都是不是凡人。而且單單從書中的外形來看,這兩人都是身高九尺,華雄並不比關羽差多少。

    二,華雄當時斬殺的將領全都是大名鼎鼎之輩,而且華雄在和關羽交戰之前,他的的戰績足可以用用華麗來形容。

    先是殺了十八路諸侯之一濟北相鮑信的親弟弟鮑忠。

    再斬殺了江東猛虎孫堅手下最強四大將之一的祖茂。

    又斬殺了聯盟盟主袁紹的弟弟袁術麾下的驍將俞涉。

    後斬殺了十八路諸侯之一太守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

    這四人,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名氣比一個大,不是什麼諸侯的親弟弟,就是諸侯賬下最強的那一類大將,可以他們在華雄的刀下,卻如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輕而易舉就被華雄斬殺了。

    先是鮑忠想要搶盟軍首功,去進攻華雄,卻被華雄直接手起刀落,一刀斬於馬下

    後是江東四大將程普,韓當,黃蓋,祖茂之一的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再是袁術麾下的驍將俞涉城下出站華雄,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又是韓馥賬下吾有上將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出戰,去不多時,便有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可見華雄的實力確實不同凡響,而且可以發現這些死在華雄刀下的人全都是當時大名鼎鼎之輩。

    三、關羽在當時地位地位,毫無名氣,入不了華雄的眼

    在十八里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平原令),而關羽和張飛兩人更是寂寂無名之輩,只是馬弓手而已,連將領官員都算不上,都還只是普通的小兵。《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

    當時的關羽幾乎是被所以人看不起的,不要說敵對的華雄,就連己方的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裡,不相信他會贏,甚至擔心的不是贏不贏的問題,而是丟不丟人的問題了。試問華雄於又如何會把只是馬弓手的關羽放在眼裡。

    再者,先不說華雄知不知道關羽只是個小兵,就算他不知道有如何?他先前把諸侯的弟弟、大將都殺了一個遍,那些人都是名氣很大的存在。古人都相信盛名之下無須假。連那些大名鼎鼎的人都這樣簡簡單單的死在了自己手下,那麼連名號都沒人知道的關羽,和前面那些人比起來在華雄眼裡肯定更加不堪,自然就更加不會把關羽放在眼裡了。

    因為華雄此前的戰績太輝煌了,已經變的極為驕傲自負。並且在華雄眼裡,連之前那些諸侯軍中鼎鼎大名的人在自己手裡都是土雞瓦狗,更何況關羽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那收拾起了不是更加輕輕鬆鬆,所以抱著這樣心態的華雄肯定沒有全力以赴。

    而關羽呢?這是他在天下諸侯面前第一次挑戰,是一次極好的表現自己實力的機會,在加上對面的華雄確實也不是弱者,他肯定是會直接全力以赴上的。

    一個是大意輕敵,十成實力發揮不足一二;一個是全力以赴奮力表現,發揮的甚至不僅是十層實力。就算是兩個實力差不多的武將,大意輕敵的那個也有迅速落敗,所關羽迅速的斬殺了華雄,實在不足為奇。

    你是如何看待華雄的?

  • 14 # 萍風竹雨123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是西蜀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而"溫酒斬華雄"則是他的奠基之作。華雄非常厲害,一出場便五戰五勝,且連殺四人,待關羽出場,則不幾個回合卻斬了華雄,猶如探囊取物一般,回到軍帳,美酒尚溫,關羽到底有何等本事,才使華雄敗得如此迅速?

    人常說驕兵必敗。關於溫酒斬華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華雄驕傲自大,沒有把關羽放在眼中。華雄在迎戰關羽之前,已連勝五場,四死一逃,喂大了他的傲氣,認為討伐戰營中的人不足為懼,看輕了當時弓馬手的關羽,忽於防範,才使關羽迅速戰勝華雄。

    華雄不費吹灰之力,連斬十八路諸侯的幾員大將,本以為後續會派更厲害的人物,卻只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單刀匹馬,獨身一人躍馬持刀而來,心中自信一定爆棚,所以,通報過姓名以後,華雄一定漫不經心的舉刀攻擊,或讓關羽先攻,以為這次也可以如上幾次一樣,三招兩次變殺敵與刀下,可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刀沉力重,當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撲面而來,華雄感知到危險的時候,怕是想躲已經來不及了,只好把人頭獻給關羽。若是華雄面對成名後的關羽,華雄全力戒備,不說能反敗為勝,但戰了幾個回合,保住性命也不在話下。

    另外,關羽之所以能夠速勝華雄,作者是幕後最大的脫手。作者只能安排一個厲害的人物,為關羽成名墊腳,才能夠迅速推出關羽。《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劉備戰營中的中堅力量,怎樣把關羽的武功高強的特點推向讀者,藉助名將這是跑不了的。正因為華雄能力卓絕,作者如此安排,才更顯得出關羽的武功高明。說到底,作者描寫華雄的所有不凡之處,都是為了成全關羽的聲名威望。

  • 15 # 中國美6220

    華雄在五戰五勝中,體力,精力,注意力嚴重透支。這時,華雄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不馬上極時撤退,後果不堪設想。正如,一個人力量很有限,智慧是無限的。華雄應該在五戰五勝中,急流勇退。不然,精力,力氣耗盡,來一個大兵就很難對付,不要說來一個大將。關羽用疲勞戰術,打贏華雄。華雄五戰五勝,已經十分疲勞,精力和氣力已耗盡,至少耗得差不多了。關羽趁人之危,痛下殺手,以閃電戰快準狠戰術突襲華雄,以馬快刀快之計,不由分說,不問理由,強詞奪理,一閃而過,快如閃電,流星,快如利箭,一刀斃命,一刀擊殺,一刀斬華雄於馬下。華雄想問清關羽尊姓大名,來龍去脈,再和關羽比試武功,一較高低,高下。誰知,華雄遇到要他命的主,沒等華雄反應過來,立馬成了關羽刀下鬼。華雄本來無心要關羽的命,倒好,關羽反要華雄的命。華雄對關羽掉以輕心,疏於防備,戒備,讓關羽鑽了一個空子,找到華雄弱點,軟肋,毛病,缺點,這是致命的。這就是華雄太輕敵,太大意,太驕傲,太目中無人了。華雄狂妄,愚昧無知,犯了最低階的錯誤,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華雄太輕敵,太小看關羽,才神不知鬼不覺地死在關羽刀下,到死時不知怎麼一回事,又怎麼死的。同時,也可以看出關羽武功高強,有勇有謀,才能計殺大名鼎鼎的華雄名將,大將,老將。說得不好聽,難聽的話,華雄太耿直,直爽,太善良,太友善誠信了,才死在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關羽手中。正如,對敵人同情,就是對反自己的殘忍。這一句話,應該是對華雄公平又公正評價,評論,評說。

  • 16 # 希望星晨58298869

    關羽在斬華雄的時候,為何速度如此之快?作者故意把斬華雄的速度寫快,是為了突出關公武藝高強的形象。這是用烘雲托月的寫作手法,目的是增加小說的趣味性與可讀性,來扣動讀者的心絃,增加小說的藝術感染力!

    在《三國演義》“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章節 中,作者把 華雄說成:“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 身長九尺,同關羽等 高,力量不容小覷。又說“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用虎、狼、豹、猿四種猛獸的特徵來描寫他,可見,華雄確實是超凡不俗的人物。而且關公在斬他以前,他也大放異彩.

    濟北相鮑信派他弟弟鮑忠捷足先登,去搶頭功,來到關前挑戰。華雄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來不及後退,華雄已經衝到近前,手起刀落,斬鮑忠於馬下,這等威風,令人膽寒。這樣的出場,讓人見識了華雄。

    孫堅率四大將來戰,華雄觀察形勢後進行夜襲。遇孫堅時,“戰不數合”,四面大亂,孫堅慌忙逃走,華雄緊追不捨。孫堅連射兩箭,華雄二躲而過。想射第三箭,卻拽折了弓,只好棄弓而逃。華雄的機敏在躲避暗箭時體現了出來,他有武功,並不魯莽。

    與黃蓋韓當齊名的祖茂為掩護孫堅,戴上了他的赤頭幘,引開華雄。祖茂把赤幘掛在一個庭柱上,躲進樹林企圖暗算華雄。 華雄不上當,用箭射之,證明是計。再取赤幘,引出祖茂。等揮舞雙刀的祖茂從樹林殺出來時,華雄大喝一聲,一刀解決了祖茂。 這個華雄還真有勇有謀。

    華雄令部下挑著孫堅的赤頭幘來挑戰。

    袁術的部將俞涉自告奮勇,要斬華雄。但“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這時,太守韓馥推薦自己的部下,說出的話已經成為千古笑談:“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把握是很大的,對 潘鳳充滿了期待,可惜,這位手持一柄大斧的力量型的猛將。下關沒有多長時間,又傳來訊息――“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羅貫中不惜濃墨重彩,寫了華雄五戰五勝,大破孫堅,力斬四將。是為關公出場作鋪墊的,所以,華雄所殺的武將都有名有姓地羅列了出來,以反襯華雄的武功高強。但,強中更有強中手。如此威武的人誰能打敗他就更強,作者為了襯托關公的形象很動了點心思。

    再就是關羽粉墨登場了,這就是小說中溫酒 斬華華雄的情節。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沒有驚天動地的武鬥場景描述,關羽和華雄兩人交鋒的具體招數一字沒提,只說“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用聽覺效果來渲染拚殺激烈的程度,讓人們為關公捏了一把汗。

    打了多少回合還沒有開始計數,暫且還沒有 上報了,只是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關羽把華雄的首級擲下,“其酒尚溫。”。不得不佩服關公的勇武與高強,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後人有詩讚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從此,我們認識了關雲長。羅貫中苦心孤詣,目的在這啊!

  • 17 # 消失的獅子

    因為是小說啊,不快怎麼體現出關羽的勇猛,不快怎麼能體現出溫酒斬華雄。正史裡本來華雄也不是關羽殺的。只能說三國演義還是卿劉而已。還是要體現出劉蜀與曹魏的兵多將廣反差,更好的塑造英雄而已。

  • 18 # 不沉的經遠

    關羽能那麼快的斬殺華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出手快,華雄難以抵擋,換其他人來沒法這麼快將他殺死。

    關羽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故事。這一戰雖然沒有明寫兩人交手的過程,但是卻透過兩人交手時外面鼓聲和喊殺聲“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諸侯聞之驚駭襯托出了交戰之激烈。最終關羽順利殺死了華雄,斬首而回,此時曹操給關羽準備的熱酒尚溫。

    按照書中描寫,此戰大約發生在冬季,正是天寒地凍之時,在這種日子熱酒變溫耗費的時間肯定不長。而且這還包括了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來到兩軍陣前,擊敗並殺死華雄,下馬取了華雄首級,再回帳交差的全過程,兩人實際交手時間更短。所以關羽斬殺華雄確實可以算神速了。

    而華雄的武藝可不簡單,在關羽出馬之前,華雄已經斬殺了聯軍四員大將,其中還包括了孫堅的部將祖茂。祖茂在演義中雖然沒有什麼表現就被華雄一刀砍死,但是和他並列的程普、黃蓋、韓當在此後都有不錯的表現,武藝水平不錯。華雄能一刀砍死祖茂,即使考慮當時祖茂兵敗之際影響了表現,華雄的水平也足以算一流之列了。

    也正因為華雄武藝了得,所以曹操手下雖然有夏侯惇、夏侯淵等猛將,但是也不敢出戰,就是因為他們並無戰勝華雄的把握。而在此後的滎陽之戰中,夏侯惇在面對呂布時都能打上十合左右,最後還能安然退走,華雄的表現顯然也不會更差,一樣能打上一會還有機會脫身。

    關羽能這麼短時間內殺死華雄,肯定不是因為他的武藝還強於呂布,而是其他原因。關羽武藝的一個特點是出手快,像後來斬顏良就是出手太快顏良來不及反應。所以很可能就是華雄不習慣面對這種出手快的對手,最終飲恨當場。換成其他人來,華雄即使打不過,也極有可能順利脫身,只能說運氣不好了。

  • 19 # 煮茶道史

    溫酒斬華雄,可謂是關羽賴於成名之戰。

    在十八路諸侯面對驍勇的華雄一籌莫展,苦於無計之時,他挺身而出,提刀迎戰。

    戰鼓聲猶在半空盤旋,熱酒在懷中還留有餘溫,就這點功夫,他竟一刀劈了華雄,提著人頭來見。

    眾人皆驚,幾疑是戰神下界。因為他們每一個人心裡都十分清楚,以華雄之戰力,當世之中沒有人可以在三合之內取其性命,除非對手是神。

    關羽不是神,他卻能做出如此神蹟,就說明他對戰場上的預判能力遠超常人。

    首先,他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判斷出華雄的戰力略遜於自己。有了這種最基本的認識,那麼關羽首先就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沒有了與之一戰的顧忌。

    其次,他相信連戰連捷的華雄此時此刻必定氣焰囂張,不可一世,正所謂驕兵必敗,當一個人不能給予對手最起碼的尊重時,他得到的代價也必將慘痛。

    有了這兩條,那麼以馬弓手身份出戰的關羽就具有了迷惑性,可以在華雄面前很好地隱藏實力。但這還不足於置華雄於死地。而要想在最快的時間結束戰鬥,就需要關羽擁有在瞬息之間爆發超強攻擊的武力。

    而這,恰恰是關羽青龍偃月刀的特性。史料所記,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換算成今時的重量約莫四十公斤左右。如此重物在手,縱算天生神力,要想持久都難免艱難。因此,要想憑此刀揚名立萬,就必然只能在前三刀上下大功夫。

    事實上關羽手上難有三合之將,這說明關羽的刀法在前三合上確有獨到之處,以致於給人戰力驚人的錯覺。當真有人挺過他前三合的攻擊,他再想取勝,也就辦法不多了。

    因此,華雄之所以被秒殺,一半在於輕敵,一半在於對對手的無知。他哪裡曉得這靜若無聲的半空中,會暴出一道攝人魂魄的驚雷呢?

    驚雷過處,猙獰的頸腔噴出絢爛的花雨,只是不見意氣風發的那顆頭顱。驚嚇至無語的戰馬馱著將軍無首的屍身,僵立當場,在夕陽下,倍感淒寒。

  • 20 # 原度拾趣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從當時的背景和關羽的作戰風格兩方面來考慮。

    一、背景

    斬華雄前,劉關張三人雖然在鎮壓黃金起義時,立過一些戰功,但是跟袁紹、公孫瓚等這些諸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主要還是因為劉備的勢力太弱,關羽和張飛僅僅為弓手,手下人馬也沒有多少。這樣的勢力在鎮壓叛亂時,是很難組織起大的戰役的。

    劉備帶著兩個兄弟一腔熱血來參加討伐董卓的會盟,沒想到連一個座位都沒有。在他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才允許坐到其他諸侯的末位。這顯然是劉備的皇室身份,為他爭取來的一席之地。

    當時的關羽雖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馬弓手,但心氣那不是一般的高。這是關羽的性格使然,但是人家的確有傲視天下一身武藝。

    劉關張三人在一眾諸侯面前看來,不過是一個落魄的皇室,帶著兩個兄弟來蹭知名度的。有槍才是草頭王,這些稱霸一方的諸侯,不免對劉關張流露出一絲輕視。

    這些,關羽都看在眼裡,暗中憋著一股氣。他不想張飛那樣,見火就著,他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驚掉這些大佬下巴的機會。

    華雄給關羽送來機會。華雄的出場很排場,先是描述了一番威猛的造型,之後是閃亮登場。很快,華將軍便向這些牛皮哄哄的諸侯們證明了他們是多麼弱。轉眼間,華雄就斬殺了幾員上將。

    一眾諸侯心驚膽戰,再無出戰華雄之將。盟主袁紹只能無奈地長嘆,可惜我顏良、文丑不在,若有一人何懼華雄。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此做鋪墊,為後來拔高關羽的形象所作的鋪墊。

    盟軍大營裡靜默無聲,這時候關羽戰了出來。當這些眼高於頂又無可奈何的諸侯們看到站出來一個紅臉大漢,卻很陌生。

    嘁,嘁嘁!

    很多諸侯發出了不屑的聲音。袁術直接將不屑說了出來,你一個小小弓手,這不是讓華雄笑我們無人麼。

    這個時候曹操站出來,為關羽爭取到了出場券。曹操就是曹操,眼光不是一般毒辣,要不人家後來把買賣做到了最大呢?

    關羽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胸中那股傲氣便又升騰了幾分。當曹操的酒遞到關羽面前時,他決定用曹操的酒做道具,讓這些有名無實的諸侯看看什麼叫快如閃電,什麼叫探囊取物。

    就這樣,關羽拎著他的大刀與滿腔傲氣,在一眾不屑聲中走出了大帳。

    二、關羽的作戰風格

    關羽身長九尺,力量驚人,手中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沒有一把子力氣是不敢用作兵器。關羽雖然臂力驚人,但手中的傢伙也不是一般的重,這就決定了他的作戰風格是快速打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手斬於馬下。從後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皆可看出關羽最擅長的打法是快速衝擊,然後一擊必殺。

    再來華雄。

    這位西涼猛將在遇到關羽時,已經在陣前斬殺幾員敵將,雖然每次交鋒都沒有超過三個回合,但也會消耗一定的體力。更為關鍵的是,華雄想在董卓面前表現自己,立頭功,首戰就連幾員上將,必然得意洋洋,覺得自己比呂布一點都不差。

    華雄本就消耗了一定體力,再加上自我感覺良好的激動心情,必然會放鬆警惕。這為關羽的突擊成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關羽上陣二話不說,以閃電般的速度從到華雄面前。華雄突然看到一個紅臉長鬚的大漢衝了過來,還是一個生瓜蛋子,張口要其報上名來。回答華雄的卻是勢大力沉的青龍刀,華雄來不及招架,便死了個糊里糊塗。

    關羽首個完美絕殺,便如此完美地結束了。

    提頭回到大帳,那杯酒還在,溫的。

    從此,世間無人不知關雲長。

    圖:《三國》劇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步頻率過高對身體會有什麼危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