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昨晚無意中看了一遍,表示看不懂,有明白的人嗎?
8
回覆列表
  • 1 # 藍瘦香菇小夥子

    村裡有個單身男青年叫做“樹先生”(王寶強),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在村裡閒晃。“樹先生”在汽修鋪受工傷後,在醫院被解僱,心生悲慼,竟無所事事調戲護士(何潔)。一起長大的夥伴,有人開著好車成了煤老闆,有人遠在省城辦私立學校。村子裡的煤礦日夜開採,地面下沉,整個村莊不得不遷往別處。常被取笑被漠視的“樹”乾脆遠走省城在學校打工,孩子們讓他想起自己的童年。父親和哥哥在“樹”小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他常夢到自己的父親,卻從來夢不到哥哥。與聾啞女孩小梅(譚卓)一見鍾情,相愛過程頗富戲劇性,婚禮前夜,“樹”終於夢到了哥哥一一在寒冷冬天,在“樹”的婚禮上,哥哥帶著女友為他唱了一首詭異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裡的一把火》。從此,“樹”意識到自己能夠通靈。其實樹先生已經被現實和夢想的糾結中瘋了,村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

  • 2 # 伴你餘生

    簡單說來就是一部精神病人養成記。

    樹的爸爸失手殺掉他的哥哥,開始揭露家庭教育的悲劇,側面批判80年代社會風氣的極端,一面是改革開放接受新文化的影響跟衝擊,一面又是社會原有的保守,最終造成樹的哥哥之悲劇,關鍵詞80年代的流氓罪樹的回憶跟夢中出現父親的形象從來都是冷酷嚴肅的,令人感到恐懼,樹也是及其緊張害怕的。

    電影后來出現樹把父親掐死的畫面,那應該是他潛意識裡對抗掙扎而不是過去的痛苦回憶。

    注意哥哥的打扮,髮型是當年最流行的批頭士髮型,蛤蟆墨鏡,加上有些浮誇的動作,這在現在給人一種浪蕩青年的感覺,但也很可愛,但是在八十年代卻是非常令人詬病的,這是反映兩代人意識形態上的代溝及當時社會發展下的陣痛與傷疤。

    跟他一起長大的有幾個混得還不錯的,有的成為了民營企業家,有的開辦了自己的補習學校。而這些人,各自存在道德上的缺陷,或是張揚跋扈,霸道蠻橫,或是風流放蕩,對妻子家庭不忠。這些又從側面揭露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表面風光之下的陰暗,批判社會風氣的墮落與腐朽。

    很有現實的意義。

  • 3 # Z0Mboy

    你會注意你身邊匆匆掠過的樹嗎?無論在什麼地方,街邊,公園?茫茫人海,有多少像樹一樣活著的人?花花世界,又有多少人會注意一個平凡甚至可憐可笑的人?

    一個破舊的房子,年邁的母親,這就是樹的家。沒有文化,沒有地位,沒有錢,當這一切都沒有的時候,自然也就丟掉了似乎真實的尊嚴。

    他只跟像自己一樣的人做朋友,或者用只能跟更合適,因為比他過得好的人看不起他。酒桌上的樹哥,其實是一個人人可以取笑的可憐蟲,偏偏他卻那麼的木訥,自尊那麼的強。他做不了點頭哈腰隨身附和的狗,也沒有可以耀武揚威侃侃而談的資本,這一刻的他,還不如搖尾巴的狗。他無法融入,又那麼的想融入。

    愛情?他不可能有愛情,不配,沒資格,沒福分。

    慾望。想得到,得不到,不斷的重複,噩夢,陰影,壓壓壓,壓斷最後一根筋。

    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他這種人了。這個社會,何曾給過像樹一樣的人機會?現實中的他,有什麼指望和依靠?他就是樹,和樹一樣,生長、生長,默默無聞平平無奇,就在那個地方,沒有目的的活著,被世界遺忘。

    我一直在想他為什麼活著?到最後影片也沒有給出答案,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瘋掉了。可是我卻覺得,這是影片最如釋重負的一刻,從那一刻開始,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尊嚴愛情,下一個方向……

    在那個幻想世界中,可以活的更輕鬆不是嗎?

    逃避,改變,慾望,尊嚴,堅持的,放下的,得到的,失去的……是艱難的活,還是做格格不入的瘋子

  • 4 # 手機使用者50561030856

    你們都錯了,不誇張的說,樹先生就是現代版的孔乙己,啊q,他們生活在底層,沒有自尊,自我麻痺,被人取笑。如果你生活在農村,仔細回憶,你會發現,每個村都有一個樹先生,他是如此真實,以至於,你會驚恐的發現,樹先生的某些方面,和自己好像!王寶強真不是隻靠演傻子出名的,他的影帝實至名歸

  • 5 # 小學蹲7年

    這部電影不能用正常的視角去看,裡面很多鏡頭都是人性潛在的衝動和惡念,還有追求美好的願望。片中的二豬和村長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見的惡,而小莊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善,樹的老婆小梅正說明了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多少都會有遺憾,而樹能通神,恰恰說明了一個小人物夢想翻身的心理,平時愛面子的樹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那點自尊嗎

  • 6 # 風雨孫策

    就是一個準瘋子最後成為瘋子的日常,當整個世界都將你遺棄的時候,你就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以前,你在乎這個世界,試圖去融入這個世界,結果這個世界處處與你為難,讓你痛苦又憋屈地活著。

    有一天,當你構築了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活著,成為你自己這個世界的主宰,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充滿了美好。樹先生就是這樣,當然,在別人看來,他也是徹底瘋了。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因為每個村都有一個樹先生,而我曾經就是我們村的樹先生。

    從讀小學開始,因為糟糕的成績和無人為我提供庇護的家庭,讓我的童年以及少年時代備受歧視,村裡經常有人跟我打招呼,就類似叫樹先生那樣。

    讀初一時,第一次數學考試,我考了4分,在全年紀一舉成名,在路上跟我打招呼的人比以前更多了,一開口都是:孫小策,我操!四分的主子。在學習裡,有欺負我的。

    在校外,有打劫我的。

    我無人可說,無處去訴,我一度被這個世界給遺棄。當外面的世界對我關上大門以後,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我心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家庭溫暖而幸福,同學們熱情而友愛,我透過努力,考試分數總是在光榮榜的前幾位。我沉浸在我所建立的那個美好的世界裡,常常忘記了到底哪個是現實的世界,哪個是我幻想的世界,導致現實中許多行為讓人無法理解,只能用他是一個傻子來解釋這一切。有時甚至把幻想的世界中的東西帶入到現實世界中來,還以為我無論幹什麼,同學們會給我鼓勵。當我戰戰兢兢地騎著腳踏車出現在村裡的時候,同學們吃驚地叫道:快來看世界第八奇蹟,連孫策都會騎腳踏車了。在他們看來,像我這麼傻的人怎麼可能會騎腳踏車呢?當時,還有許多人打賭我不可能活過20歲。我和樹先生不同之處在於,後來,我從那樣的困境中走出來了,雖然現在還在幻想各種奇異的世界,但不會把幻想的世界帶入現實中了,只會讓它存在我的文字中,也許是一張帖子,也許是一篇小說。後面部分,看了非常有感觸,樹先生幻想的各種事情,曾經也在我的幻想中出現過,讓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給自己下跪,讓所有的人都不敢小看自己,讓自己成為緊要的人物有成就感、風光無限等等。樹先生最後一直也沒能從自己的幻想中醒來,而我醒了。

    有時,我在想,醒來好還是不醒好呢?不醒,快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醒來,痛苦地活在現實的世界中。不醒,別人罵你是個瘋子。醒來,別人罵你是個loser(這個單詞是這麼寫吧)。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突然覺得這有點像駭客帝國,在虛擬世界中,城市繁華、現代化,有美食,有美女有各種豐富的城市生活。現實世界中,城市在地下,資源匱乏,吃米糊,生活各種不便。如果是你,你怎麼選?我自己最後選擇了現實。

    讀初二時,幾科總分加起來不到200分,全班倒數不是第一就第二。初三時,換了學校,換了環境,老師們對我關愛有加,同學們與我情同手足,我自己也一頭扎進題書本里,十二點之前不睡覺,五點之後不賴床,將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書山題海。就這個學期期中考試,僅僅半個學期的時間,我由上學期的倒數一二考進了第14名,並且語文歷史性第考了全年級第一,除了數學和英語,其他各科全在80分以上。我並不比別人笨,我幻想的世界雖然非常美好,但如果我不在現實世界中努力,那些美好的幻想終究只是個幻想。我能做到家是讓那些幻想中的東西變成現實。很欣慰,曾經我幻想的那些東西,以為遙不可及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現在幾乎都實現了。幻想的世界很好,但我更喜歡現實的世界。

  • 7 # 冷暖時光

    講了一個農村青年的迷茫與徘徊。他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和世界對他的反饋。

    他留戀很多感情,比如對哥哥的崇拜與思念,對好友們的友情,對喜歡女子的愛情。而這些情感並非都能夠以他所想的方式呈現給他。他無處安放自己的感情。

    他對父親的恐懼,他在現實的世界裡找不到寄託。自始自終,一個人如同樹一樣孤零零。好像我們現實生活裡很多的人,都找不到一個地方,安放自己。

  • 8 # DRL68606716

    真傻也好假傻(懂事)也罷,弱者等於傻逼。真正愛你的人真傻又何妨?不懂愛才是真的傻,無知地執著於自己的‘正義’結局如何?真正符合成功定義的,或許真的很傻還是看到結局自己傻了眼?

  • 9 # 瘋狂的鹹魚

    如果說《士兵突擊》是王寶強的成名作的話,我想《Hello,樹先生》是王寶強的巔峰之作了,這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王寶強的印象,也堵住了那些以為王寶強只會靠裝瘋賣傻來演電影的人的嘴,如果你也一直這樣認為,那麼我建議你去看看這部電影,當然,前提是你能看的懂得話。今天,我不想討論王寶強的演技,我只想單單評論一下這部電影,談論一下我所理解的“樹先生”!

    《Hello,樹先生》講述一個叫“樹”的人,他的村莊異常寒冷,積雪難化。“樹”還是單身,在村裡的汽修鋪工作。他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一起長大的夥伴,有人開著好車成了煤老闆,有人遠在省城辦私立學校,有人還在種地。聚會的時候,如果沒有被人取笑,“樹”就沉默著,象曠野裡被人忘記的一棵樹。

    影片是的一開始,是樹先生坐在樹上的一張照片“樹挪死人挪活”,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堅守,但是我更想理解為這是一種被迫的堅守,在電影的一開始,樹就表現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給人的感覺猶如讓抽走了魂,在你看電影的時候,會有一種讓人特別壓抑的感覺,我想了好久才想明白樹先生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因為他作為一名成年男性的靈魂已經在他的成長時代被他的父權社會所閹割了。

    其實在樹的小時候,他是跟他哥哥一樣富有激情浪漫而幽默,追求精神生活大於物質生活的文藝青年,但是樹卻出生在了一個錯誤的年代,在樹的那個年代,他跟哥哥這種前衛的婚戀思想以及追求是被不允許的,因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中國正處於一個如火如荼的時代,在那時候,舊的制度已經被打破,可是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當時的人們剛剛開啟一個新的大門,接觸到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時代,在他們感到新奇的同時,更加感到的是對未知的事物的害怕、驚恐。

    而樹的父親,正是這個時代的人物的一個代表,因為害怕、驚恐,因循守舊的父親失手殺死了自己哥哥,而這一幕,卻讓不遠處的樹看見了,這不僅思想還沒有成型的少年的心裡深處有了一段難以磨滅的心裡陰影,同時,這也扼殺了樹內心當中的熱烈,對新事物的渴望,還有少年應有的叛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樹就開始人格分裂,徘徊在現實和臆想之間,所以,他一次次的夢見自己的父親,也時刻能看見自己的哥哥,在夢中,他看見了自己的哥哥唱歌、開演唱會、和自己的嫂子纏綿,也時不時的和自己的哥哥對話,電影當中有一段他哥哥出場的畫面,這一段也是整部電影當中最明快的一段畫面,他的哥哥穿著那時候人們不能接受的亮藍色的牛仔喇叭褲,拉著自己女朋友的手,跳著當時在人們眼中屬於流氓才會去跳的熱舞,唱著那首當時最流行的《冬天裡的一把火》出場了,或許這也是樹嚮往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不被當時所接受,所以他的哥哥死了,而他也被當時的社會同化了,變的越來越像他的父親,靈魂被當時的社會所閹割,成為當時社會的有一個犧牲品,從這時候開始,樹就把自己丟了。他想反抗,但是沒用,他只是一個小人物,小人物怎麼可能改變得了大時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身邊的人的進步,讓樹的自卑感與日俱增,在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小梅,一個有著生理缺陷、卻跟樹的性格截然相反的姑娘,樹鼓起勇氣去追求,或者說只有在這個有著生理缺陷的姑娘面前樹才會有點尊嚴,將自己的自卑隱藏起來。在這段日子裡,或許是這段電影當中樹最開心,也是最輕鬆的時候,在小梅面前,樹不會自卑。後來,樹帶著小梅回村裡辦婚禮,在這時候,樹讓自己的弟弟給他借車,在婚禮上邊維護自己那僅剩的尊嚴,但是他的弟弟卻沒有借來,終於,兄弟之間的矛盾爆發了,遭到兄弟的背叛之後,樹唯一的尊嚴也沒了,在樹懵懂當中,他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在夢裡,樹掐死了自己的父親,這是樹最後的反抗,同事也是樹最後的吶喊,後來, 他夢見了自己的哥哥回來了,他牽著自己的女朋友,跟樹講著自己在外邊的世界多麼的美好,唱著當時最流行的歌,樹很開心。但是,幻想終究是幻想,還是得醒來的。樹在村裡人的裹挾之下,踉踉蹌蹌的前行著,著種裹挾看似接納,其實更像是一種拋棄,那些扶著你前行的人,怎麼會在乎你的自我意識呢?

    在第二天,在吃飯的時候,傳來了一聲巨響,他意識到,礦上塌方了,他意識到,小莊死了,這個他唯一的朋友,一個在他心中的哥哥,死了,猶如壓倒他的最後最後一根稻草。

    樹終於瘋了,於是,他開始向身邊的人講一些神論,在這個時候,樹其實已經陷入了自己的臆想當中,開始幻想自己的預言變成現實,從這以後,他就“死了”,但是他同時也活著,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成為了自己的世界當中那個無所不能的大仙,但在別人眼中卻是一個胡言亂語的瘋子,他開始幻想接下來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他預測到的,當停水的時候,人們誇他算的真準,當二豬出事的時候,村長親自給他送錢。其實這不過只是他幻想的罷了,經歷這些事情之後,小梅也離開了他,因為他已經陷入癲狂,而樹卻覺得是小梅的不理解,在這同時,樹的三弟帶著母親離開了他,去了太陽新城,在他的世界當中,他終於獲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尊嚴,所有人都尊重他,他無所不能,而在現實社會當中,所有人都離開了他。

    在影片的最後,樹終於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成為了所有人眼裡的大仙,他幫人家算開業日期,別人請他剪綵,對著他唯唯諾諾,但是這終究只是他的幻想而已,一個文藝青年不在文藝,而是滿嘴的資本與勢力,這正是樹被當初社會所同化的體現。

    在樹的幻想當中,小梅回來了,懷著他的孩子,並且已經能夠開口說話,這種生活或許就是樹嘴想要的生活狀態,看著小梅,樹開心的笑了,這是樹最幸福的笑,他開心的跑著、跳著,但是這在別人的眼中卻像一個瘋子一樣在荒野當中漫無目的的奔走遊蕩,

    ui

    我想,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的身邊有著很多像樹先生這樣的人,他們在被社會同化著,想要反抗,卻終究只是發出幾聲只有自己能聽見的吶喊罷了,等到最後,想著去迎合,試著去妥協,以為這樣就可以獲得別人的接納,但是他們錯了,有些東西靠妥協是得不到的。

    也許連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也在經歷著這樣的變化,在我們小時候,有著自己的想法,想著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但是我們想成為的人,卻不是我們父母想要讓我們成為的人,我們也想著反抗,可是沒用啊,小孩子怎麼可能扭的過大人們呢?於是,我們也想著去妥協,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好不容易長大後,卻被繼續要求著,要求成為朋友眼中的“好朋友”,別人眼中的“好人”,這些要求,無一不是讓我們摒棄自己的想法,順從他們,成全他們。可是你不想這樣,你想著反抗,可他們告訴你,這樣才會幸福。

    可是這樣真的會幸福嗎?樹妥協了,可是樹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在別人眼裡只是個瘋子而已。

    如果我們也妥協的話,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10 # 上海弱電工程商

    每個農村街頭都有位樹先生,此片33分鐘以後得事情應該都是樹先生的幻想了,因為33分鐘和77分鐘的畫面是一樣的馬路上那輛搬家的汽車就看出來了,短暫回到現實。可是樹先生已經徹底活在自己的世界了!

  • 11 # 傾心只因你

    這部電影講的不是瘋子,是活生生的諷刺這個社會。劇中的樹先生時而向孔乙己,時而缺走像魯迅筆下的阿Q。當樹還沒瘋的時候,被人嘲笑,戲弄,被人看不起!當他瘋了的時候卻反而被人尊重!為什麼能得到尊重?是因為他有了超能力,可以預知未來。二豬先讓他下跪,後來他瘋了卻給他送禮!他幻想著請他去給礦廠剪綵,這不是阿Q的自我安慰和精神勝利法嗎?現實就是這樣,當我們沒錢沒能力的時候,總會被人戲弄,被人嘲笑。每個村裡都有一個樹先生!

    《hello樹先生》欠王寶強一個影帝,也只有寶強才能演繹出這麼形象的樹先生,走路的姿勢,抽菸的動作都刻畫的那麼細膩!

  • 12 # 藐蔑

    這部戲演繹的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劇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苦楚。我們都是樹,演繹著不同的狼狽。只有夢境中有一絲美好的嚮往。所以樹最後一半在夢裡一半在現實。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不如意十之八九。最重要的是有一顆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心態。問心無愧,拼搏進取處處都是淨土。

  • 13 # 奔騰系列之狂奔的蝸牛

    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想多說,只能說是近代少有的內涵最深的電影,由此也可看出王寶強的演技有多麼精湛,簡直是骨灰級的演員啊!看了十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由此也想到《阿Q正傳》,國人大多不都活在樹先生的那種狀態嗎?!

  • 14 # 同學你吃藥啦沒

    這兩個影評是網上找的,合一起基本就是電影的意思了。個人覺得王寶強演的十分接地氣,演技剛剛的。

    影片開場,黎耀輝先生(攝影指導)用一個帶著同期聲的長鏡頭乾淨利落就完成了影片的隱喻,隨著宣傳房地產開發的敞亮喇叭聲,我們的目光落在塵土飛揚的某個東北小鎮上,同樣,我們的目光落在塵土飛揚的今日中國身上。

    中國內地在新世紀開始,開始了一輪舉世矚目的現代化程序,也是城市化的程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株潭、大武漢……城市都在大興土木,狂歌飈進,似乎一夜之間都想一躍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東北當然也不會甘為人後,尤其在政府推行“復興東北”計劃之後,曾經輝煌過的東北人,雄心勃勃,在商品經濟的催化下,國營企業改組的改組,重建的重建,剩下的殘羹剩水也足讓興起的眾多地方勢力趨之如騖,中小型的礦產、中小型的房產開放商,遍地開花,從市縣到鄉鎮,只要手中執掌了一絲權力的人都會瘋狂撕咬這一塊肥肉,至於公平、正義、秩序、道德,通通拋之腦後,這就是《HELLO樹先生》的時代註腳,樹先生悲慘的宿命是以與在時代抗爭中展開。

    樹先生只是一個普通的東北青年,他勤勞、善良、正直、愛講義氣,對生活充滿希望,唯一生活中的一絲陰霾就是:在他童年時期,親眼目睹了父親把生活作風開放而犯流氓罪的大哥失手吊死在樹上,父親因而鬱鬱而終。他的潛意識裡一直對這個事件保留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大哥根本犯不著白白送死,只是整個時代的環境使然。1980年代,中國上下充滿了嚴刑峻法的氣息,一個今日看來兩情相悅的“上床事件”就能演化成流氓罪,不是槍斃就是勞教,遵循古老傳統的東北人又好面子,斷不能容忍這等敗壞門風的行徑。大哥的死,讓樹先生心裡種下了對自由的嚮往,對威權的痛恨與鄙視的種子,也釀成了後來他的悲慘遭遇。

    樹先生長期從事電焊工作,辛苦的勞作使他視力日漸低下,一次意外事件中,樹先生灼壞了眼睛,包紮後基本只能辨清事物輪廓,曾經的東家便將他一腳踢開,樹先生只好在接過象徵性的工傷賠償——2000元,又在弟弟鄙視的眼光中接下了施與性的1000元,這就是他忙碌多年以後唯一一點的經濟依靠。流離失所的樹先生四處攬活無著,在從小相處大的夥伴圈裡顯得更為卑微,喝酒被強灌,好友結婚席上被羞辱,只因對方是村長的親戚,執掌著村裡所辦的集體經濟的人事大權,就要被迫跪下為曾經說過的實話道歉。“你以為你是什麼人,不就是仗著是村長的親戚得瑟麼?”(臺詞大意),樹先生心直口快,骨子裡流淌著和死去的大哥一樣自由奔放的血液,在村長和他周圍的利益群體蠶食著村裡的權益,強行幫一個礦業集團徵用村子的土地的時候,樹先生一語中的,道出了鄉親們久藏於心的大實話,但在經濟利益和威權之下,樹先生不但沒有人響應,反而被羞辱後還要賠禮,曾經想找個村裡所辦工廠的活兒乾乾,這下也只能不了了之,被迫出走長春,去投靠童年最相好的朋友。這是影片交代的第一個撕裂:樹先生與集體的撕裂,也是跟權貴們及其附從在之後庸眾們的撕裂。

    樹先生到省城長春之前,在好友的麵包車上偶遇一聾啞女孩,女孩的美麗讓他心顫不已,平時矜持的他也顧不得面子,乞臉尾隨著去縣城,一路神魂顛倒,這一段是整個影片中讓我為之沉迷的一抹亮色,東北那些口水歌曲在這段裡不可思議的應景,樹先生的戀愛讓觀眾同喜同歡,為之揪心不已。在這段故事裡,王寶強開始發揮自己蘊藏已久的演技,把一個強烈自卑的、同時又心裡跳動著歡快的戀愛火焰的東北農村大齡青年心路展現得淋漓盡致。

    樹先生一廂情願去第一次相親時,因為彼此的殘障造成溝通的不便,女孩婉約的拒絕了樹先生。失意之下,樹先生決定去長春謀個生路,同時攢一筆錢預備結婚。來到童年好友開設的學校,樹先生髮現都市的生活也沒有他想象中美好,好友嫌棄他沒文化,愛到處轉悠,同時又擺譜,讓樹先生幹著下等的雜活,同時,在樹先生心目中能幹上進的好友私下裡居然也有沾花惹草的毛病,偶像的倒塌和一個個現實的破滅讓樹先生灰心喪氣,同時,他開始出現幻覺,那個嚴峻的老爸又出現了,童年的心魔和現實的反差,讓他孤獨寂寞,在大都市裡倍加想念聾啞女孩,在一次次簡訊傳情的過程中,同樣孤獨寂寞的聾啞女孩敞開了心懷,接納了樹先生。他決定返鄉求婚,告別都市生涯,只是影片給予觀眾暗示的第二個撕裂,樹先生和夢想及友情、都市生活的撕裂。在這段影片裡,中國人傳遞情愫的簡訊段子情結讓現場觀影觀眾大笑不已,編劇用雅俗共賞的手法交代了兩顆純樸的相愛之心,是影片中臺詞調動觀眾興奮點最優秀的段落。

    婚禮當天,樹先生已經陷入半瘋狀態,他懷抱著新娘想逃避這個世俗的世界,可惜,漭漭大地,已經無他插足的餘地,在東北農村荒野的狂漠中,他和新娘被眾多好友圍擁嬉戲,但樹先生的茫然則展現了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周圍的嬉笑聲更呈現了樹先生與世俗背離而去的戲劇張力,影片這段彷彿在向十年前陳果導演的《榴蓮飄飄》致敬,同是被時代壓抑的人,在世間已無一片淨土的境況中,他們只能退居內心,堅守自己的最後立場。新娘在眾人的調戲中,羞而既憤,在洞房夜把所受的屈辱感加倍奉還給了樹先生,女上男下的體位,新娘的嘶叫,把這個社會殘留給樹先生的最後一絲溫暖也給帶走。樹先生,這個可憐的普通東北青年,因為善良和老實,連愛情都守不住,他只能撕裂自己的內心,他只能變瘋,他只能用謊言和讖言對抗命運,最後,完全的瘋了。王寶強在這裡用茫然和瘋癲的演技生動詮釋了樹先生這一內心的轉變,堪可比擬黃渤在《鬥牛》裡的單人秀。

    中國歷史上大凡道德淪喪、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時代,就會出現智者和先知,古如屈原、孔子、近如魏源、胡適。於是樹先生也就成了這樣一個寓言式的人物,他無力抵抗時代,只得用東北民眾信奉的古老民間迷信來勸歸鄉親,用玉帝和狐仙嚇唬著權貴們和幫閒們,曾經讓他跪過的村長親戚也得跪還給他。絕妙的諷刺,中國人不畏生前作孽,只怕玉帝和狐仙索命,只怕陰間地獄裡的小鬼閻王,所有的信仰到了這裡,也只能在利益和現實面前望之卻步,只能用死來嚇唬自作孽不可活的各類人物。但即使成為“半仙”,樹先生依舊無力挽回好友小莊的生命,正如他在影片裡獨白說的;“小莊就像當年的我哥”,可惜,這等自由奔放,善良可愛的靈魂都淪為中國激進現代程序化中的殉葬品,只有在幻覺和美夢中,他們才會唱起歌,跳起舞,為生命的奔放嘹亮放唱。震撼我的一幕是人人奔向礦山,天空和整個背景變成紅色,每個人的面上的狂躁之色令人心悸,樹先生依靠在天地之間唯一的一棵枯樹上,目光裡透露出的何止是冷漠,簡直是絕望,影片在這裡達到高潮,其中的寓意不言而明。人類的貪婪,對自然的好不敬畏,在這裡得到了原始的還原。最嘲諷的是樹先生在小莊死後,心無寄託,也逐漸淪為了眾多權貴依賴的工具,什麼時候礦山開業,也得來行賄這位“半仙”面對日漸挖空的礦山,“半仙”口出狂言,要用煤矸石造原子彈,從“先知”到“半仙”,樹先生原來也經不過權和利的捧場,何其荒謬。至於樹先生可愛的聾啞妻子,懷著大肚子走在東北的平原一隅上,蒙太奇閃過,原來也只是樹先生新的幻想,他已經沒有“父親”和“兄弟”了,只有妻子歸來、延續後代的白日夢支撐他在這個被黑暗籠蓋的大地上行走,逐漸老去。

    簡單說來就是一部精神病人養成記。從樹的爸爸失手殺掉他的哥哥,開始揭露家庭教育的悲劇,側面批判80年代社會風氣的極端,一面是改革開放接受新文化的影響跟衝擊,一面又是社會原有的保守,最終造成樹的哥哥之悲劇,關鍵詞80年代的流氓罪

    樹的回憶跟夢中出現父親的形象從來都是冷酷嚴肅的,令人感到恐懼,樹也是及其緊張害怕的。電影后來出現樹把父親掐死的畫面,那應該是他潛意識裡對抗掙扎而不是過去的痛苦回憶,因為在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死了

    在樹的印象中哥哥是很快樂親近的,總是給與他鼓勵跟指引。注意哥哥的打扮,髮型是當年最流行的批頭士髮型,蛤蟆墨鏡,加上有些浮誇的動作,這在現在給人一種浪蕩青年的感覺,但也很可愛,但是在八十年代卻是非常令人詬病的,這是反映兩代人意識形態上的代溝及當時社會發展下的陣痛與傷疤,樹的哥哥便是社會發展下的犧牲品

    在樹長大之後,跟他一起長大的有幾個混得還不錯的,有的成為了民營企業家,有的開辦了自己的補習學校。而這些人,各自存在道德上的缺陷,或是張揚跋扈,霸道蠻橫,或是風流放蕩,對妻子家庭不忠。這些又從側面揭露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表面風光之下的陰暗,批判社會風氣的墮落與腐朽。

    樹表面上在村裡跟誰都搭得上話,其實卻沒有什麼朋友。他是邊緣而孤僻的。村裡的人多少都沾親帶故的,所以大家表面上對待樹還是比較客氣的,也是為了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些罷了,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面子文化”。光頭因為樹不小心踩了他的鞋子故意為難他,甚至逼他下跪的事發生一點也不意外,事實上樹在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樹一直被邊緣,被歧視,卻只能忍著裝著毫不在意。大家其實很看不起樹,卻依舊“樹哥”長“樹哥”短親暱的叫著,這一切,都是為了那所謂的“面子”。樹的內心是相當壓抑的,一方面他渴望被大家尊重,渴望與大家走到一起,但終究還是被現實毫不留情的邊緣化。

    對於小梅這個角色,可能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相當羞澀,單純,令人同情與憐愛。其實裡面有很多令人玩味的東西。小梅的“羞澀”其實也是對於樹的防範,剛開始小梅也是嫌棄樹的,但是她的條件確實很難找到更好的男人,最後依舊被樹的老實誠懇所打動。樹最初找小梅動機也無非是一個大齡單身年青年對於女性的渴望,而不是單純的對於愛情的期盼。所以說兩個人剛開始是無所謂愛情的,無非都是各自的無奈選擇。有兩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就是小梅其實是會抽菸的,在跟樹約會的那一次,她表現得很熟練。第二,是小梅其實對那種事也是很有經驗的,結婚洞房的時候,樹已經進入了“冥想狀態”了,她竟然能夠主動把事給辦了,這種能力絕非是天賦沒有經驗是不可能如此熟練的辦到....這一下子顛覆了大家對小梅清純羞澀的印象,其實小梅這個角色還有隱情。大家要注意她工作的地方就能猜出一些端倪。“盲人按摩”,對於按摩保健這個行業在國內的很多潛規則,就不詳細述說了。而且小梅雖然是個聾啞人,但是長得並不難看,也應該有男人對她產生興趣,事實上樹先生最早對小梅產生的也不過是那個意思。所以小梅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在無奈生活中飽受欺凌,掙扎而不幸的“失足婦女”。所以她不相信愛情。她並不容易被打動。

    樹不相信愛情是因為他的軟弱跟無能,他沒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愛情。小梅不相信愛情是因為自己的不幸跟曲折的經歷。

    說道最後,《樹》這部片子其實就是一個茶几,上面擺著各種各樣的杯具。但這部片子最大的優點並不是這些隱藏著的內涵,而是它把這些杯具渲染得五顏六色,令人看不出悲傷與絕望,只覺得一種淡淡的淒涼、苦澀卻又回味悠長。要看懂它,瞭解那些所謂的“真相”其實並不重要,更要體會它。畫面回到最後,樹先生牽著媳婦一起奔向了美好的新生活。

  • 15 # 濟滄海1

    中國底層人性的思考

    我談談我的看法吧。中國有很多優點也有很多缺點,例如善良和冷漠。為什麼會說到冷漠?首先,不得不提中國人好面子,好的方面是尊嚴的表現,但大多數是無知的人去吹自己多麼有錢,家裡親戚有大官有多牛,說的時候不忘嘲諷別人,尤其是比他差的窮人。例如,城市裡坐在小區樓下的一些大媽,打扮靚麗但用鄙視的眼光和誇張捂鼻快走的方式對待環衛工的小姐。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會讓先富的一些人更加好面子看不起窮人,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了冷漠。冷漠為什麼可怕?因為底層人本來寄託的東西不多,如果心裡承受能力再差點,自然而然就容易被毀了。有些農村的還有城市底層的孩子努力學習想改變命運,這是積極的一面,但還有學習不好,其他一些原因造成工作也不順利,深受一些刺激,造成了像主角一樣的問題,很多人很冷漠,沒有真正的去幫助,反而一些富人和一些底層的人透過逗他玩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你看這傻子,我比他強多了,他就是用來消遣的。電影中的樹先生哥哥的死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自己掙扎過,幹過修汽車的,去朋友幫忙打掃衛生的,但全是容易受氣掙不了錢的活。村裡大部分人把他當笑話看,自己其實心裡知道,但表現的無所謂,很傻的樣子,你說他還能怎麼辦?有些人說他娶了好媳婦,好好持家,的確是不錯的出路,心裡能承受嘲諷自然會好,但電影中不止一次的出現他父親錯手殺了他哥哥,從小刺激,同時沒有了保護和成長的快樂,心靈出現了問題,再加上大家的冷漠和嘲諷,所以走向悲劇是某種必然。我一直在想,尤其是從窮人變成了富人,少一點冷漠和自傲,多一點溫暖,哪怕不要看不起人,社會中這樣悲催的人會少很多,慢慢的發現心理醫生和心理輔導對於當今社會是多麼的重要。說點正能量的,我還記得博士在一北京頂尖大學聯合培養,有一次課題組過男生節,在租的房間裡看黃勃演的101次求婚,看到後邊我們男生都希望黃勃成功,但有女生說現實不是這樣的吧,你們以後肯定也是有錢的,最起碼努力工作過的都不錯,為什麼不同意林志玲選高富帥?因為我們的內心深處知道,我們大部分男士都是從貧困家庭或者一般家庭走出來的,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了今天,我們希望父母能跟我們過上好日子,不被別人瞧不起,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閉嘴就行,而不希望自己變成那些人,那樣就改變了初衷。所以我們更希望窮人能得到關懷,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 16 # 滿嘴鬍渣的男人91

    最親的人一個個生死離別,尊嚴被踐踏的一乾二淨,身邊的事每一個都不如意。把樹先生逼瘋了,

    瘋了對樹先生來說,不是壞結果! 最起碼瘋了之後他的各種心願都得到了,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既然他可以在他的世界得到他任何想要的東西, 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也想瘋,可我還要照顧家人,

    樹先生是自私 懦弱 沒有責任心的人,環境造就人,導演在這方面可能諷刺當時的社會

  • 17 # 清仁82671231

    一直一來我們的文化和道德標準,所謂的克己復禮!都像一個模子一樣複製出一個個別人眼中的自己,要麼順從適應,要麼分裂虛偽!慢慢長大,也慢慢丟失了自己,終於沒了靈魂,丟了靈性,眼前面對的社會,像一條滔滔大河,讓多少人恐慌無助,無所適從,很多悲劇與貧困無關,是你不能站在靈魂的高度俯視自我及周圍的一切!人的生存所需那麼少,是什麼讓他變的複雜!

  • 18 # 此刻開始心已自由

    我爸爸在村上就是屬於自己把自己特別看得起的人!別人都不把他當會事,我爸爸就努力的證明自己,人家有什麼活他都幫忙,他自己走了什麼吃的都喊大傢伙來吃,人家都習慣的稱呼我爸爸為二哥!可是有一天有一個所謂的我爸爸的朋友給我爸爸在喝酒的時候說了一句誰欺負他了,沒想到我爸爸就趁著這股酒勁,拿著磚頭就朝著那人砸了一磚,沒想到那人死了,然後我爸爸就被判刑了!等執行車拉我爸爸去槍決的時候我爸爸在車裡微笑的給我招手!

  • 19 # 煙言演咽

    簡單的講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吧!

    樹是一個農村青年,小的時候受哥哥的影響很深。他的哥哥是個文藝青年,有點桀驁不馴。喜歡外面的世界,喜歡外出闖蕩。86年犯了流氓罪,被派出所抓了。他們的父親是一個嚴厲而又傳統的人。得知他哥哥的事以後,把他哥哥吊在村口的樹上,失手勒死了。不久之後,他的父親也死了。這件事在樹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深深的陰影。讓他久久不能忘懷,成為了他成長過程中的惡夢。

    樹長大後,一事無成。供職於一個小小的汽車修理部。整天渾渾噩噩,沒事就在街上閒逛,扯犢子。時常受到身邊朋友的嘲諷,甚至連小孩子都瞧不起他。一起長大的朋友們常常給他戴高帽子,稱他為樹哥。卻從心底裡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呢?明知道大家對他的看法,卻也樂於去迎合別人,去換取那表面的和諧。

    一次意外事故,他在工作中被電焊燙傷了眼睛。他的弟弟去醫院丟給他一千塊錢醫藥費,轉身離去。扔給他一句,你還能幹啥?隨後修理部老闆也藉故辭退了他。雖然他表面不在乎,維護自己那點僅存的尊嚴。但這卻是影片中,他第一次自我否定的時刻。老闆丟給他2000塊錢那一刻。他的推辭,不要,是在維護他的所謂面子,更是在掩飾自己的落寞。

    沒有了工作的樹,整天在村子裡閒逛。一次,在同哥們兒喝酒的時候。他的一個外地來這挖煤的朋友小莊,騎摩托車撞了他哥們二豬的車。二豬是個開礦的惡霸,把小莊一頓扁踹。讓他賠三千塊錢。樹想從中調解,讓二豬給他點兒面子。卻被二豬扒拉到一邊去了。有你什麼事啊?由此可以看出,樹在他的這幫朋友中的地位。狗屁都不是,他只是人們沒事的時候取樂的工具。他的面子就是鞋墊子。

    小梅是個聾啞人,樹無意間和她相遇並一見鍾情。託人給他說媒,和姑娘見了一面。不知道他在小梅的眼中看到了什麼?似乎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也是一個充滿了對生活渴望的小孩,想要做真正的自己,想要成為那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但卻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去迎合他人,迎合這個連我們都不知道對錯的社會。眼神的撞擊,讓他突然明白了什麼,亦或是看到了過去心中的那個自己。所以他勇敢的去追求他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是有追求的,但是生活卻將這一切無情的撕裂。

    影片開頭,他的母親說二豬開礦把他家地佔了,怪他沒有去說說。其實他前面有幾次見過二豬,可是他沒有提。為什麼不提?二豬姐夫是村長,二豬是惡霸,他不敢提。一沒有那個語言表達,二他膽小懦弱。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一個年邁的老母親。他們代表了中國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沒人給撐腰,自己又沒有那個本事。只能是忍氣吞聲的活著。一切都在高朋結婚的當天,把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新娘子接回來,二豬想耍耍樹,非讓他講兩句。樹本來就走路打晃,踩了二豬一腳,二豬懷恨在心。在酒桌上,樹又藉著酒勁提了二豬佔他家地的事。二豬逼他喝酒,藉故讓他下跪認錯。最後,他跪了!一跪不起!哭著對他的發小,應該是小時候能玩到一起去的那種朋友,陳藝馨說,活著沒意思!他的心再一次被撕裂了。心中僅存的尊嚴所剩無幾。

    這個時候他已經開始出現幻覺,在去到長春陳藝馨的奧數學校打雜期間,他看到了他死去的父親。他的眼神依然那麼嚴厲,那麼充滿敵意,令樹畏懼。隱藏在他心中的惡魔,回來了。

    生活就是這樣,並不是所有的壞事都一起來找你。他認為的人生最低谷,卻迎來了小梅的愛情。透過手機簡訊,二人頻繁交流,最後決定見面。小梅的一句:我的人生為什麼讓別人決定?真的很扣題。樹沉默了半天,這句話確實很打臉。如果他能有小梅的勇氣,也許他的人生會不同。兩人決定結婚。

    樹讓弟弟給他找輛皇冠當婚車,沒找到。他大罵弟弟沒用,兩人最後扭打在一起。這一仗真的把樹所有的尊嚴打沒了。他的弟弟是恨鐵不成鋼,一頓暴打發洩了他所有對哥哥,對這個他很少回來的,支離破碎的家的不滿,和無可奈何。而樹呢?是被打傻了嗎?不是!他的最後一點偽裝,最後一點對於生活的美好向往,破碎了。弟弟的拳頭,弟弟的辱罵,讓他認清了自己的無能。是對自己全盤的否定。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哥哥,和他幻想中的哥哥從城裡帶回來的女朋友。(其實他的哥哥正是他心中嚮往的美好生活。)三者在他的腦海裡碰撞,幻想中他掐死了他的父親。這正是表明他對父親強權的反抗。然而呢?他解脫了嗎?沒有!他徹底的瘋了。

    在婚禮上眾人的吵鬧,他什麼都聽不見了。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幻想中哥哥回來參加他的婚禮,父親坐在一旁惡狠狠的盯著他。其他的一切包括小梅他都看不見了!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恐懼感和無力感的體現。

    沒多久,村裡停水了。小梅受不了婚後瘋瘋癲癲的樹,失望的回孃家了。

    影片最後的部分全是樹幻想出來的。他的朋友小莊在礦難中死了,二豬鬼附體找他看病,村長給他五萬塊搬遷款,煤礦老闆開業請他剪綵。在他的幻想中,小梅懷孕了,回來找他。他挽著小梅的手,走在茫茫的雪地裡。但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胡言亂語的瘋子,獨自一人踉踉蹌蹌的走在野地裡。而事實是,村裡的人在陸陸續續的搬離,弟弟接走了他的母親,並帶走了拆遷補償,小梅再也沒有回來……

    本片展現的是,東北地區一個以煤炭開採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裡面農村的普遍生活狀態。時代背景應該是農村城鎮化剛剛開始的那幾年。農民以土地為根本,沒了土地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只能外出打工。可也有那麼一群人不願背井離鄉,或許是因為能力的限制不敢走出去。他們面對千變萬化的大時代,感到迷茫,困惑。然而,煤炭的開採破壞了他們的家園,侵佔了他們的土地。使他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地方變成了沉陷區,不適合居住。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城市裡面居住。是好還是壞,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評判了!

    樹,是一個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下的八零後。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的代表。還有很多人,在迷茫中求索著人生的真諦。他們孤獨,自我封閉,隨波逐流。有多少人能懂得,他們需要關愛,需要被尊重,需要被需要。希望我們的社會體系越來越健全,有更多像樹一樣的人能夠得到心理輔導,避免悲劇的發生。不是樹先生自己瘋掉的,是我們病態的社會讓他瘋掉的。該接受治療的不是人,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 20 # 都市夜行人

    他不是本色演員,他是型別演員,他對農村人的那種憨厚、狡黠等理解得很深,即使再用力,表現得也會很自然。這種能力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是經歷刻在骨子裡的,一般人還真替代不了。

    影片講述的是生活在農村底層,但卻接近邊緣化的一個小人物的內心世界,是你,是我,也是他!具備同種能力的還有葛優、陳道明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體內的膽固醇升高與什麼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