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世界
-
2 # 新概念英語的教與學
孩子一天天地長大,我應該從什麼時候讓Ta開始學習英語呢?
市面上英語課程紛繁複雜、形式各樣,我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課程呢?
課程選好了,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老師,我又應該如何為孩子選擇老師呢?
一、何時學?學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及其相關能力培養的相關性看起。請看下錶:
【備註】關於兒童心理發展關鍵期的理論諸多,上表為比較普遍被認可的理論彙總,供參考。
從上表可以看出,1-3歲是孩子口語學習的關鍵期,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儘快給孩子創造語言口頭交流的機會,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兒童一般都在1歲左右開始學說話的。
4-5歲為書面語學習的關鍵期,所以這個時期就可以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和幫助下,試著開始進行簡單的繪本閱讀。與此同時,幼兒園裡一般都在孩子讀中班時,逐步開始讓孩子試著握筆寫一些簡單的字詞。
10歲以前是外語學習的關鍵期,也就是說,一旦過了這個黃金期,再讓孩子從零開始學習外語,其難度會大為增加。
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卡爾·畢貼曾經對兒童的語言吸收力進行過系統的研究,他最後得出了以下結論:
由此進一步證實,外語學習要趁早啊:0-6歲是最為關鍵的黃金期。
綜上,建議條件允許的話,從孩子出生起,就可以考慮既和孩子用漢語母語交流,同時也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但前提是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家人能夠給孩子提供這樣的近似於英語母語的交流環境。如果條件次之,則建議從孩子進入幼兒園中班時,就可以考慮給孩子提供英語口語學習的機會。
二、選什麼課程?
(一)幼兒園段
根據卡爾·畢貼的研究結果,對於幼兒園段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期雖然不是把英語作為母語來學習的關鍵期,但其語言吸收力還是很強的,所以這個時候學習並不晚。
因為這個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學習口語和簡單書面語的關鍵期,所以在課程選擇上要偏重聽說類的。目前聽說類的課程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自然發音為目標的,另一類是以日常話題交流為目標的。
自然發音也叫自然拼讀(Phonics),主要是美語系國家教育孩子學習美語的入門課程,其基本作用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學習自然發音,就是要了解字母本身的“讀音”(Name)以及“發音”(Sound)的不同。讀音代表的是這個字母的名字,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而自然發音指的是字母的“發音”,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說話聲音,字母也有自己所代表的特有聲音。自然發音的教材目前市面上非常多,比較主流的有臺灣東西出版公司出版的《Learning to read with phonics》以及外研社出版的《Phonics Kids》。
以日常話題交流為主的教材可以說是琳琅滿目,但真正市場佔有率很高的教材卻不多。大部分培訓學校都會選擇自己認可的教材,有一定規模實力的培訓學校甚至都自己組織編寫。目前在上海市場上,針對幼兒園段的孩子,有不少培訓學校主要採用的是基於白板和網路媒介的英語課程,側重的是孩子在課堂上跟著教練式的任課老師,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遊戲活動,藉助白板和網路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來完成潛移默化的語言學習。但也有不少學校仍然採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透過優秀的任課老師(有純中教的,有中外教搭班的,也有外教為主配以助教的),結合孩子們喜歡的遊戲活動,來完成每堂課特定的語言學習。而這種模式下,較好的教材有朗文出版的《Talk to Beeno》和臺灣東西出版公司出版的《Love English》。
(二)小學1-2年級
孩子進入小學後,在三年級之前,一般在學校裡所學習的教材相對簡單,而且也主要以聽說能力的培養為主。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段就已經開始學習英語了,進入小學後,其適應性會比較好。
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吸收力還是已經開始放緩,但仍然較好,所以可以繼續為其選擇偏重聽說類的英語課程。以上海市場為例,目前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習的英語教材,除了基於白板和網路類的課程外,其他的主流教材有朗文出版的《Welcome to English》和外研社出版的《新概念英語青少版》。
(三)小學3-5年級
孩子進入三年級之後,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目標訴求會開始逐步產生分流,一部分家長會繼續側重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而更多的家長會迫於孩子即將面臨的小升初等各類競賽或升學考試的壓力,開始希望孩子能夠在讀寫能力方面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對於第一部分的家長來說,他們為會孩子繼續選擇偏重聽說類的課程,而對於三年級開始的孩子來說,由朗文出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Side by Side》就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普遍適合孩子的一套教材。此外,外研社出版的《新概念英語青少版》也是很好的選擇。
其實,即使是以上兩套教材,其語法或讀寫的比重也是不小的,只是在課程設計上,很多培訓學校因為偏重聽說類課程的需要,會在教學設計上,有意無意降低語法和讀寫內容的比重。所以,對於第二類家長來說,如果綜合考慮的話,他們大多會做其他選擇,而外研社出版的《新概念英語》經典版就是最好的選擇了。目前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全國其他省市,《新概念英語》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幾乎是沒有第二套教材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
(四)注意事項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在為其做課程選擇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孩子實際的語言能力來選擇真正適合級別的課程,不能主要以年齡來衡量,尤其當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後,最好能夠結合較為標準合理的入學測試結果來做相應選擇。
同時,也要考慮所選學校的課程設定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也就說,家長要充分考慮該學校的課程進度安排孩子是否能夠接受。以《新概念英語》經典版為例,大多培訓學校都會設定每週一次課,每次2個小時,但在每次的內容上會有差異。
比如,對於第一冊,有的學校會每次上2課,有的每次上3課,有的每次上4課。在小編看來,這些設定都有其合理性,但對於每個學生來說,不一定都能適應這樣的設定。第一冊從第1-24課的內容來看,其牽涉到的知識點主要以詞類和一些常用的日常句型為主,所以如果孩子之前有過英語學習經歷,都會覺得這些內容太簡單,而偏向於從下半冊開始學習。然而,如果仔細研究上半冊的其他內容,家長可能就會重新考慮了,具體的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參閱小編之前發的有關《新概念英語》的知識點導圖的文章。
三、選什麼老師?
選好了課程,接下來更為重要的當然就是選擇什麼樣適合的老師。
(一)發音
與其他學科不同,作為語言課程,發音是極為重要的,尤其對於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孩子來說,其啟蒙老師的發音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發音。當然,問題在於要判斷老師的發音是否標準也有一定的困難。
1)字母的發音。如果老師能夠準確讀出26個字母的發音,這至少說明她自己是系統學過基本的語音知識的。比如說,l、m、n這三個字母的發音中都還有母音因素/e/,有的老師就按照漢語拼音的發音去讀了。
2)發音規則。比如說連讀,一般是指前面一個單詞是以子音結尾,後面一個單詞是以母音開頭,兩個單詞又在同一個意群內,這個時候這前後兩個單詞就要連讀了。比如,putit up,在實際發音中,應該是“pu titup”。再比如說,爆破音的消失(也叫不完全爆破),是指當英語裡的六個爆破音/p/、/b/、/t/、/d/、/k/、/g/後面緊跟子音的時候,這些音會不完全爆破,聽上去就像是沒發音,但會有短暫停頓。比如,I’m a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中,bigbig girl與bigbig world中的/g/聽上去都是不發音的,否則要想唱好BigBig World這首歌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3)語調。一個人的發音標準與否,語調是極為關鍵的。當然,這對於任何一個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學習者來說,都是不太可能完全做到很標準或是地道的,只能說是該用聲調的地方就要用聲調,而不能像和尚唸經一樣,只有一個語調到底。
(二)對課程的熟悉度
對於家長來說,這隻要跟老師當面溝通,詢問一些教材的課程設定、知識要點等方面的問題,就可知一二了。
(三)對孩子的關心與關注
比如說,每次課後,老師是否能夠點出孩子上課的主要優缺點,課後是否能夠保持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並在需要的情況下,針對孩子的問題提出必要的解決建議。
-
3 # 羽媽幸福成長記
3-6歲是英語啟蒙的最佳時期,不過家長也可以提前在家給孩子放英文兒歌磨耳朵聽。平時看一些英文的動畫片,英文電影。和孩子一起讀英文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學習語言主要是需要交流,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交流,所以如果可能,家長平時也可以和寶寶一起學習,提高自己了也提高孩子。
-
4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孩子有了英語基礎,未必需要參加培訓班這樣的英文系統學習。
如果家庭條件非常好,各方面條件都合適,可以選擇專門的國際幼兒園或者雙語幼兒園,孩子有了全英文的學習環境,習得這種語言。
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可以在家裡根據孩子的學習程度選擇一套分級讀物,比如牛津樹,蘭登等等,如果是這樣的學習,孩子三到五歲就可以開始,主要還是透過故事等等來學習英文的。
而如果想要學習比如自然拼讀法等等,那要根據孩子掌握的單詞量為基礎的,英文好的也要三五歲,英文差點的需要到七八歲,才能學的明白。
-
5 # 超級爸爸
小孩學英語,當然是越早越好,前提是有適合孩子學習外語的條件和氛圍。下面,我們分別來說說為什麼小孩學英語越早越好,以及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孩子學英語。
會一門外語,真的是一件很有趣而且很有用的事情。很多家長也想讓孩子早日學會一門外語,掌握一項技能。不過,也有許多家長對孩子過早學習外語有擔憂,因為家長們常常被告知,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妨礙兒童的語言發展,減緩兒童的智力發展。特別是有家長憑經驗覺得,連母語都沒有學會的孩子學習外語,容易混淆兩種語言,引發孩子的情緒混亂。
同時學習兩種語言,真的會妨礙兒童的語言熟練程度,或者減緩兒童的智力發展嗎?
這樣的擔心不僅普通家長有,甚至美國早先的研究也是這樣認為的。在1960年之前,許多研究者都聲稱是這樣的。這些研究者指出,一些研究表明,雙語兒童在語言知識測驗和一般智力測驗上的成績顯著低於單語同伴,所以,研究者認為不應該讓兒童過早學習兩種語言。
不過,後來的研究者否定了這一結論。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早期研究是有嚴重缺陷的。一方面,在早期的研究中,參與實驗的雙語兒童,通常是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這些孩子英語水平不高,而且他們所參加的測驗是用英語測試的,而不是用他們最精通的語言,這樣的測試嚴重影響了他們在語言水平和智力發展上的評分。換言之,如果用他們熟悉的母語進行測試,他們表現出的語言和智力水平會更高;另一方面,與雙語兒童進行比較的參照樣本,大部分來自中產階級、講英語的單語兒童,其較為優越的社會地位/狀況通常意味著他們擁有更高的語言能力和智力發展水平。換言之,如果雙語兒童和普通的單語兒童做比較,他們的表現應該沒有這麼差。
遺憾的是,這些早期的研究結果,一再被美國的教育者和立法者利用,他們以此為理由,禁止在十歲之前教外語,以便不干擾學生正常的英語學習,避免導致嚴重的情緒混亂。
關於兒童的語言發展,存在三種不同的理論。經驗論者認為,語言是透過學習而獲得的;先天論者認為,語言獲得是一種生理上預設的活動,且在童年早期運作得最為有效;而中間觀點認為,語言獲得反映了兒童生理傾向、認知發展和獨一無二的語言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影響。這三種理論都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先天論觀點似乎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援。因為研究者發現,不管世界各地的語言結構有著怎樣的文化差異,兒童都在大致相同的年齡到達語言發展的各個里程碑。由此,先天論者認為語言是由某個具有種屬特異性的生理機制引導的觀點越來越有市場。
20世紀60年代,一定程度上是在先天論觀點的激勵之下,心理語言學家開始比較認真地關注雙語學習的過程,結果發現,接觸兩種語言早(3歲前)的兒童,可以不費力地精通雙語。至於中國家長普遍擔心的“學習雙語會讓孩子混淆兩種語言的問題”,研究者也給出了明確的結論:雙語嬰幼兒有時確實會混淆音素,會將一種語言的語法和詞彙,應用到他們學習的另一種語言中去。但是,到了三歲,他們就會清楚地意識到,兩種語言是互相獨立的系統,每種語言的使用,都與特定的背景相聯絡。到4歲的時候,兒童在母語上會達到正常的熟練程度。如果他們頻繁地接觸和使用第二種語言,那麼,在這個時刻,他們也會在第二種語言上表現出很好的語言技能。那種認為應該先把母語學好,再去學習第二種語言的觀點,是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的。
早期雙語學習有助於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那麼,在其他方面的情形如何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雙語學習者在認知發展方面也會佔優。
雙語學習為什麼具有這麼多的益處?科學家們進行了各種實驗和研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雙語者能夠非常熟練地監控環境,並說出能被當時的同伴所理解的語言,同時抑制注意力轉移到與當前背景無關的第二語言上。
既然早期雙語學習這麼有效,那麼該如何進行雙語教育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孩子學習外語最佳途徑是什麼?通常的雙語教育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讓孩子大部分時間用母語接受教育,少部分時間用第二語言接受教育;另一種模式是,讓孩子用一半的時間用母語接受教育,另一半時間用第二語言接受教育。研究者的實驗和資料表明,前一種模式收益甚微,而雙向式雙語教育的收效非常明顯,孩子們的第二語言水平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提升。
總結以上的觀點:如果具備雙向式雙語教育的環境,孩子學外語越早越學。其實孩子學外語有點像我們學習方言。讓孩子同時接觸普通話和方言,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說普通話和方言,而不會將兩者混淆起來。學外語,和學方言,是一樣一樣的。
-
6 # 孟穎Liz
最近頻繁遇到親戚朋友同學問我
“孩子今年上學了,用不用報英語班?”
“孩子用不用上帶外教的幼兒園?”
“孩子用不用上全天外教上課的國際班?”
“我和孩子爸爸英語都不好,怎麼能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
“中文都還沒說好就開始學英語,能不能中文英語最後都不行了?”
“給孩子讀英文繪本有用嗎?”
“孩子每週上一次英語課有用嗎?”
“用不用給孩子找個老外家教?”
每次聽到大家這樣問我都覺得家長們真是太可愛了,估計大家以前在英語課上睡覺,被英語老師點名批評的時候萬萬沒想到以後某一天自己會這麼關心英語學習。真是體會到父母的心了啊!哈哈,好的言歸正傳。
家長們的問題其實歸結起來就是
1、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外語?
2、孩子怎麼學外語能效果最好?
今天我們就來正八經兒的說說這個事兒。
現在很多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課程都是從3歲的孩子開始招收,很多幼兒園也是從小班開始就給孩子上英語課。有的家長會有疑問,覺得孩子中文都還沒說好呢,能學會英語嗎?最後會不會兩種語言互相干涉,最後啥都說不好。其實現在的很多研究證明,從小學習外語或者第二語言是完全沒問題的。
語言和大腦
在我們探究到底什麼時候學語言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我們的大腦的發展。因為大腦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最合適開始學習外語。
第一個月 — 新生兒大腦中的突觸連線以每秒鐘30億個的速度不斷產生(Kotulak, 1996)。 嬰兒聽,看,感覺,嚐到,摸到的一切都被大腦吸收並儲存在記憶細胞裡面。
1-6個月 — 在這個階段,嬰兒能夠模仿出全世界任何一門語言裡面任何聲音。然而,小孩只會學會使用他們成長環境中存在的聲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學會義大利語裡的大舌音,法語德語裡的小舌音,或者日本人韓國人很難學會捲舌音。
6-8個月 —這個時候嬰兒的大腦中已經產生了大約1000萬億的突觸連線,這之後,大腦中的突觸連線的數量開始下降。
10歲 — 大多數孩子大腦中約有一半的突觸連線消失了。一個普通成年人大腦中也含有大約500萬億的突觸連線,所以突觸數量在人10歲的時候就基本穩定了。
12歲 — 在12歲之前,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海綿。這一階段奠定了我們的語言,思維,態度,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礎。這階段過後,我們發展的視窗期就會關閉,大腦建設的基礎工程就完工了(Kotulak, 1996)。
根據這一大腦發展的模型(Dydren & Vos, 1997),很多人因此認為最好的語言學習時間為11-13歲。在這一年齡段,孩子們能夠更容易的理解課文,而且會比4,5歲的小朋友進步更快。但是,這個階段才開始學外語的孩子的學習方式就跟一個嬰兒或者學步期小孩的不一樣了。換句話說,你從4,5歲開始學英語,並且不斷地被暴露在中英文環境中,你的英文會和你的中文一樣好,你說就行了,根本不用想我現在要用現在完成時嗎,要用單三嗎。
另一些研究者認為,語言學習的視窗期要更早一些,大約在6,7歲。因此,語言學習的最佳期應該是越早越好的。雖然學界沒有完全的定論說具體一定是幾歲,但是大多數語言學家認為,學習語言,還是越早效果越好。但是即使錯過了這些關鍵期,在孩子14,15歲之後開始學習外語仍然有很多好處,具體的好處,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再講。
想要孩子成為bilingual還是fluent
剛才我們知道了大腦的發展狀況,現在我們要確定第二個點,就是我們讓孩子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什麼,目的的不同意味著我們要採取完全不同的語言教育方式。
首先,大家需要想一想,讓孩子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是成為bilingual還是flunent就好。
bilingual的意思是通用兩種語言的人,也就是兩種語言對他來說都是母語。而being fluent意思是,能流利地說一門語言。這兩個的區別是什麼呢?being fluent就像背乘法口訣表,你背的夠熟練就自然而然使用了,好像你天生就會一樣,但是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突然忘了78 56還是78 42了。同樣,能流利說英語的人有時候還是得翻翻書查一查某個單詞後面是用for還是用to。但是如果你是個bilingual,就不一樣了。對於bilingual來說,是用兩個語言中的任何一個都很容易, 根本不會弄混“less”和“fewer”怎麼用,而流利說英語的人可能就會搞混。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bilingual,那麼英語就是孩子的第二語言;如果只是讓孩子能夠流利地說英語,那麼英語就是孩子的foreign language。說第二語言更像是一種本能,我不用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但是說外語還是得想想,無論是詞彙的選擇還是語法的結構。
想讓中文和英文都成為孩子的母語
在中國的環境下,要想培養孩子成為一個bilingual,像很多明星的孩子那樣,最好的方式就是送去全外教上課的國際學校,而且從幼兒園到高中,直到你最後送孩子出國念大學。成為一個bilingual,需要讓孩子從3-4歲起就有足夠的時間被暴露在兩種語言中,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和學習母語是一樣的,所以在第二語言的發音和語言的使用上孩子才能夠達到跟母語一樣的水平。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裡面聽老師講英文,自己說英文,用英文寫作業,和同學交流,用英文思考。放學回家後,家長就需要給孩子足夠的中文輸入,和孩子用中文聊天,帶孩子看中文的書籍等。這樣,兩種語言基本可以同時發展。但是有一個情況就是,孩子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的英文環境中,特別是如果孩子是住校的話。這就導致孩子更習慣用英文去交流思考,回到家之後不自覺的就會用英文,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用中文和孩子交流,以免將中文荒廢。
大家要注意,語言能力的保持需要大量長期的輸入和輸出。如果你幼兒園讓孩子上了全外教國際班,那麼你小學到高中都得上國際班。如果你只上了幼兒園的國際班,之後進入了常規的中國教育體系,全是中國老師的小學到高中,那麼孩子的英語能力跟班裡的其他同學也不會有太大差別,唯一明顯差別就是發音更地道。
在中國要讓孩子成為bilingual需要耗費家長很多精力,時間,財力,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還是下面我們要說的這種情況。
想要孩子英文流利
而如果你以後不準備送孩子出國,或者不準備移民,只是想讓孩子的英語說的好一些,那麼家長們的任務就輕一些了。大家只需要弄明白早學晚學有什麼區別就行了。
如果在6-9歲之前學習一門外語,1. 我們說這門外語的時候就不會帶有濃重的口音,也就是說,我們母語是中文,但是6歲開始學英語,那麼我們說英語就不會代用Chinglish的感覺,聽起來就像從在國外長大的一樣。除此之外,2. 我們還會覺得使用英語交流非常舒服,不會覺得難受。然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孩子們花大量的時間聽,說這門外語。如果學外語學的晚,我們說話雖然會帶口音,但是隻要花時間學,也有可能達到像native speaker一樣的水平。如果把一個4歲的小孩,和一個27歲的大人都丟到美國去生活,他倆都可能達到native speaker的英語水平,唯一區別可能就是,小孩的英語發音就像老外一樣,但是27歲的大人說英語還是帶著中文的口音。
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學習
所以,讓孩子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孩子的發音會很好聽。但是前提是,孩子聽到的英文,無論是家長說的,還是老師說的,都要標準!!不然你說海蠣子味的英語,可愛的小朋友就會模仿一口海蠣子味英語!做成小影片很可愛搞笑,但是實際生活中聽到可愛的孩子說一口土土的英語還是讓人很心疼的。所以,如果你打算給自己3歲的孩子報英語班,一定要確保英語班的老師的發音是標準的!如果你聽不出來,就找個英語還不錯的朋友和你一起去試聽!
我的新概念班裡有4,5年級的小朋友說morning的時候,會說成“貓兒寧”,pen的時候就是“噴”。看著可愛的小臉說煙臺味兒英語,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焦躁好像十隻貓爪劃過黑板。
除了發音以為,恕我直言,孩子從3歲開始學英語的優點基本就沒了。因為為小朋友開設的英語班基本都是一週一節課,最多兩節課,每次課40分鐘左右,這個年紀的孩子注意力有限,連講帶玩40分鐘,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到頭了。每週40分鐘的輸入對於語言的培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除非爸爸媽媽能夠在家裡也對孩子進行英語學習的引導,例如和孩子一起聽英文的兒歌,看英文動畫片,讀英文繪本,使用幼兒英文教學app,每天都保證1小時左右,否則,孩子很快就會忘記自己學了什麼了。如果家長能夠堅持每天帶孩子說英語,那麼孩子的英語水平會超同齡人一大啊啊啊截!
所以,讓孩子幼兒園開始學英語,發音會更地道;從一年級或者三年級開始學,在詞彙和語法上是沒有結果差別的,但是發音可能會帶有更濃重的中國味道,或者本土方言味道。
在為學齡前兒童選擇英語課程或者帶英語課程的幼兒園時要注意幾點:
1、英語老師的發音是否標準,無論是中國老師還是外教,發音好就行,也並不一定非要選擇外教班。而且外教班的外教有時候也是帶奇怪口音的。
2、如果是外教的話,要看這個外教是否有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的qualification,是否有幼兒教育的資質。小朋友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教的,把你的小寶貝放在一個在自己本國混不下去來中國討口飯吃的人手裡你放心嗎?
3、如果是外教的話,要看這個地方的外教的更換頻率,也就是,是不是上一個月的課換一個。這樣孩子剛適應一個老師,又換新的老師,孩子又需要花時間去適應新的老師的不同的上課方式,對孩子的語言以及心理發展都不利。
4、老師的上課方式是否活潑,含有激發孩子看,聽,說,做,更方面能力的活動。有趣的活動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次各方面能力相結合的活動能增強學習效果。
5、老師是否能夠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注意力。如果一個班級20-30個學生,那麼老師根本是注意不到每個學生的,那麼孩子聽不懂,老師也不知道,最後孩子就玩玩鬧鬧一節課結束了,啥也沒弄明白,這課也是沒啥用的。煙臺一些機構一個班7個人左右,陪2個老師的比例,我覺得還是非常合理的。
6、老師是否給予家長足夠的課後支援。光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家長還得課下努力。你可以看一下,這個課程是否有課後微信群,老師是否會把每節課的音訊影片發給家長,每天是否會督促家長陪孩子聽讀,老師是否會給予反饋。
我們剛才說了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現在我們要說一下,開始之後怎麼繼續。
小學生/初一二學生的英語學習
無論孩子的學校是從小學一年級還是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如果你想讓孩子能夠流利地說英語,光靠學校每週2次的英語課是完全不夠的!再重複一遍,學語言,一靠輸入,二靠輸出。如果孩子學有餘力(如果孩子應付學校的課程就要到8,9點鐘,就別再給孩子壓力了,先看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有沒有問題,先解決了問題,再課外拓展),你可以為孩子報一些課外的英語課程,每週末上一次,然後週一到週五在家裡每天陪孩子複習半小時,朗讀課文,自己設定問題,讓孩子回答課文中的一些內容,或者和孩子做詞彙遊戲,你拿著單詞卡片,讓孩子看著圖片想英文等等。小學生的學習重點:一是發音,二是興趣。
在選擇週末英語課程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首先,英語課程的目的要注意。你是想讓孩子英語考高分,還是想讓孩子既能考高分,又能說一口漂亮的英語。如果只是讓孩子考高分,那麼你可以選擇講學校課本的課程,通常分為補習班和拔高班。課程內容無非就是講大綱考點,帶著孩子做題。這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英語課=痛苦。如果課程很無聊,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壓力,那麼結果要不然就是a. 孩子覺得無聊不想上,跟爸媽鬧著要退班 b. 上了也不好好聽,回家也不做作業,啥都沒學到, 白花錢 。特別是男孩子,你花了1萬,發現孩子還是該考50考50。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推動我們學習的最有力的動因。你先讓孩子感興趣了,他自然而然就會想學好了。所以,在小學階段,大家重點還是要花在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上。學前階段我沒強調興趣,因為機構和老師都知道,不透過有趣的活動吸引小朋友,小朋友是會哭鬧耍賴的。上了小學,孩子們懂事一點了,能夠忍受無聊了。家長們似乎就覺得為了成績,犧牲一點“有趣“和“興趣”是可以的,好像“有趣”和“成績”是矛盾的一樣。
2、那麼怎麼選擇有趣又有效的英語課呢。週末孩子們都想玩,誰都不想上課。 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帶著孩子試聽一下,看看老師上課方式孩子是否喜歡,老師是否活潑有趣,是否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吸引著孩子每週末來上課。其次,要看老師的課程是否有設計從簡單到難的知識點分佈,從單詞,到語法,到句子。從簡到難,會給孩子很大的成就感,成就感讓人自信,讓人想要繼續學下去。
3、我們肯定不想讓孩子跟我們一樣學的是啞巴英語,就是隻能讀聽,不會說。所以你得看一下,老師在上課時是否給孩子足夠的練習的機會,還是隻是自己不停地說,像佈道一樣。一堂有效的注重孩子口語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說話時間應該3:7的分配。學生說的一定要比老師多。如果只想讓孩子聽英語的話,回家用電腦放mp3就行了,發音還比老師標準。所以我們是要讓孩子既聽,又有足夠的說的機會。
學外語
一靠輸入,
二靠輸出。
堅持不懈
學齡前兒童:
Pronunciation
最重要的是發音
上學的孩子:
Interest
最重要的是興趣
家長:
Ability
課下輔導,
自己行的自己上,
自己不行的聽老師安排,陪伴督促孩子聽說讀寫。
1.建議從孩子出生一兩個月就開始,當作背景音樂一樣,在家裡,車裡,洗澡,睡前常放,培養孩子的語言感覺,營造氛圍。
2. 2歲左右可以開始使用自然拼讀類應用,學習發音,或者單詞學習類應用
3. 繪本,有聲書可以從孩子一歲半左右開始使用,有圖畫,孩子雖然表達不出來,但是是可以聽懂的
4. 5,6歲了再開始接觸字母書寫類
-
7 #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作為有兩個雙語孩子的媽媽,這個問題是不能不回答的。
先說說我兩個孩子的情況,老大在三歲半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將近四歲的時候到英語國家,現在十幾年過去,它是英文辯論比賽的佼佼者。在中文方面,回到北京與人交談別人事會把她當成正統的北京姑娘的。但是中文的讀寫就比較差,基本上是小學的水平。
兒子上幼兒園之前在家都是講中文,應該說是接受的中文,因為那個時候他還不會說話,八個月開始上幼兒園,幼兒園是全英文的環境。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很習慣,只說英文,會覺得中文說起來很困難。在家的時候用中文和他說話,他基本上能夠聽懂,但是他會習慣於用英文回答。去年回北京,激發了他學中文的熱情,現在能夠在家主動的講中文,日常用語基本沒有問題。
這裡想要說的是對於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早一年或者晚一年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根據語言學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就是:一般來講,只要學習一種語言,沒有超過12歲,經過努力都可以達到基本接近母語的水平。之所以說是12歲,主要是因為任何一種語言基本上是會用到二十幾個發音的音素,而這世界上的所有的語言加在一起基本上會用到50多個,如果長期只是使用一種語言,那麼他就會在12歲的時候喪失辨別其他音素的能力。
我認為幼兒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掌握純正的發音,如果說要是像我們上學的時候學單詞學語法,那真的是沒有必要在很早的時候開始學。所以我也認為幼兒學習英語也要有好的方法,比如說一定要看原聲原版的東西,這樣不管是從三歲開始還是從五歲開始,他都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我們中文所涉及不到的那些音素,這樣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能夠達到很不錯的口語表達水平。我認為這才是幼兒學習英語的根本!如果說學習英語的目的僅僅是掌握一些單詞,語法,比如說為以後升學做準備,實際上來講是沒有太大必要在很小的年齡開始的。畢竟在孩子年齡很小的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記憶力還是有所欠缺的。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優勢是他們接受語音的能力。
-
8 # Henning文
我一直認為語言這個東西越早越來學習越好。孩子在0~3歲這一階段腦細胞的發育最快,求知慾最高,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最強。而且語言這個東西怎麼說呢,有一種奇怪現象,越早接觸它,學習的效果就越好,晚學,不止是辛苦,而且也很難學好。
我們這代人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我是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起步太晚,腦袋裡的思維模式已經固化,很難改變,所以不管我現在怎麼努力,不管多麼簡單的英語,都是先要在我的腦子中翻譯一遍,不能直接的用英語思維去思考和交流。
所以在兒子身上我就比較注意這個問題,我們從小開始看英語動畫片,英語繪本,上雙語幼兒園,我儘量為他創造多一些的英語環境。但是在家不太敢和他用英語溝通,因為我和爸爸發音不標準,典型的啞巴英語,能看懂,能寫,就是聽不懂也說不出。但是孩子就跟我們完全不一樣,幼兒園畢業寶寶可能已經有五六百個詞彙量了吧,簡單的溝通他也可以應付,但是他不會認也不會寫。因為他小學是上的公立小學,一二年級沒有英語課,所以我在瑞思學科英語給他報了補習班,他現在和四五年級的小朋友一起上課完全沒有問題,老師說他的英語思維甚至感覺更好。
所以我認為英語還是越早接觸越好,家長不要擔心孩子累,對孩子來說學習語言是遊戲而不是功課。
-
9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孩子幾歲學英語比較好?
1
根據我的經歷,我認為,在小孩能說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教小孩學習英語了。
我教我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是在他一歲零八個月的時候,那是他剛剛學會講一些簡單的話語,是跟奶奶學習。後來,我們接到我們的身邊,從此,我叫他學習英語。
周圍的同事都認為,我們為時過早,會影響他的漢語學習。不過,我的經歷告訴我,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小孩的漢語學習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的。
現在,我的小孩大學畢業,講話頭頭是道,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不錯。記得有一次,他在Ok,我在嘈雜的辦公室,我們用英語通話,四十分鐘,沒有任何問題,跟漢語完全一樣。
2 怎麼做呢?
首先,他在家,我們這樣做:要麼就講英語,要麼就講漢語,貫穿始終,不要英語漢語交叉,比如,有些人這樣教小孩英語:
“阿弟,蘋果用英語怎麼說?”
“阿妹,吃飯用英語怎麼說?”
“apple用漢語怎麼說?”
這肯定是學不好英語的!
例子1,教代詞,我你他:指著自己 I,指著孩子You,指著愛人he後者she
讓他跟說……然後拓展:I am dad;You are Lili[比如他叫這個名字]……She is mum
再拓展:
You like dad讓他親你一口啊
I like my dear 親她[他]一口啊
等等,自己人,親暱一些應該的。
幾天後,他就可以區分你我他了和like這個特別重要的詞了!
一定要先教這個詞,而不是What"s this之類的。
也不是:“寶貝,我用英語怎麼說……I 用漢語怎麼說……”
例子2:教別的詞也是一樣的,比如
我們應該這樣:“阿妹〔阿弟〕,這是蘋果。你喜歡蘋果嗎?”
“喜歡……”小孩回答短語,我們要讓他回答整個句子:“說,我喜歡蘋果”
這樣,他就跟著我們造句了。
英語也是一樣的:“Dear,apple……Tell me you like apples”
小孩會說:“I like apples……”
然後,獎勵一個蘋果,讓他玩玩都是好的。
3 要讓小孩跟別的小孩多多接觸。以前我們住平房,一開門口,到處都是小朋友,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小孩講漢語的機會很多。現在,我們住套房,就相對沒有了這個優勢,所以,要多出門,多到熱鬧的地方去,聽一遍漢語,回家的路上就可以讓他轉換思維,讓他把能說的部分,用英語說出來。
我小孩三歲的時候,我們帶他上街,遇到一個瘋子,又遇到一個小偷。我們用漢語給他講了這兩類人……然後,十分鐘後,在回家路上,我們換一種語言,讓他講這兩個人,他竟然講出我們想不到的東西,他說:
The thief steal[stole] the man〔man"s〕 money. The man have 〔has〕no money. He is hungry. He cry〔cried〕. He is mad
The thief is a bad man. I don"t like he〔him〕
意思是正確的,儘管很多“語法錯誤”
4 你的幼兒英語教育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失敗的?
記住:是你在開始想要他考試或者考級的那一刻失敗的!
漢語教育也是一樣的!
語言就是語言,語言就是工具,當我們不把它當作交際工具的時候,它基本上就是沒有用處的。那時候,我們煩躁吧,罵吧,懷疑吧,統統沒有用!
5 小孩英語閱讀應該到十歲左右進行。如果他口語和聽力很好了,可以提前到七歲。
6 幼兒開始英語教育或者其它語言的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聽力和口語將會很好,而且這個聽力和口語是一種長久的甚至永恆的技能,這跟在學校做題學來的那種技能是有天淵之別的。
-
10 # 清紅詔白
寶寶什麼時候學英語?我想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疑問,其實我們應該問:什麼時候給寶寶啟蒙英語比較合適?
1、寶寶一出生就要開始,甚至是胎教裡就要開始。大家看了可能覺得太驚訝了,有必要這麼早麼?試想一下,我們學習母語,父母們會問:我們到底該什麼時候開始學?沒有人問吧,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母語,媽媽懷胎十月,一直都在不斷地使用母語和胎兒溝通。那麼英語也可以這樣去做,在胎兒期間就給寶寶聽英語歌曲或者童謠,可以提升將來寶寶對英語語音辨別的敏感度。寶寶出生後,也要開始堅持每天適當地給寶寶聽一些幼兒英文歌曲和童謠等。
2、寶寶對語言的敏感期大致在0~4歲,那麼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大量地進行語言的聽力輸入是必要的,如同我們學習母語的過程,先是聽,聽得多了,結合了生活中的場景,慢慢地就可以說,這個過程我們稱它為“磨耳朵”,在這個過程中,要結合幼兒學習的特點,以寶寶的興趣為導向,選擇相關的英語資料,如一些繪本,如果媽媽發音有問題,最好選擇帶音訊的資料,這個階段主要讓寶寶慢慢學會透過繪本上的圖來理解語言,媽媽要注意不能對寶寶有輸出的要求,主要以讓寶寶有興趣繼續下去為主。
3、在給寶寶每天“磨耳朵”的過程中,要符合寶寶這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如除了每天給孩子聽繪本音訊之外,還要以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如將繪本中的故事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將故事 中的角色用畫畫的方式進行,還可以舉行家庭讀書表演會,有演出者,有觀眾等。總之,寶寶這個階段主要以激發他們想繼續聽繼續學習的意願為主,為後面的自主閱讀做準備。
4、根據寶寶自身的特點,可以給稍微大點的寶寶選擇親子閱讀的分級讀物,同時可以在幼兒園中班或學前班學習“自然拼讀”,這個課程可以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而且它也是歐美國家孩子學習母語過程必學的內容,而我們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則學習“音標”。”自然拼讀“結合大量的閱讀,可以為孩子開啟一條通往英語學習的康莊大道。父母這個時間仍然要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同時在家裡創造舒適的閱讀環境和氛圍,環境應該是讓家充滿書香氣,也就是每個房間和休憩的區域都有隨手可拿的閱讀資料,氛圍應該是爸爸媽媽可以陪寶寶舉行一家三口的讀書會,或者是寶寶可以看到愛讀書的爸爸媽媽。
5、孩子再大,就要引導孩子適當選擇章節英語讀物。這個階段,爸爸媽媽不要刻意地選擇難度較大的內容給孩子讀,主要是以讀物的主題引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嘗試去讀一兩本,如果孩子有興趣,孩子自然會去選擇全套的讀完,千萬不要去強制規定孩子讀,以免造成“過度閱讀”,每天只要孩子能閱讀4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可以長期堅持下去,相信孩子收穫非常大,沒必要在短時間內要求數量大,如果引起孩子的反感,不願意繼續,將得不償失。
總之,寶寶的英語啟蒙,需要媽媽耐心地引導、觀察,不斷調整孩子閱讀的狀態和內容,而且還要長期堅持下去,相信孩子在語言學習上一定會更加快樂,也走得更加長遠。
-
11 # 說文寫作
現在的孩子應該說學習英語熱,不管多大的孩子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就開始,應該說現在的人們對於英語的執著對於英語的重視程度是越來越高了,也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英語的重要性凸顯了出來。
應該說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當然是越早開始越好了,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更建議孩子從出生或是一兩歲就接觸英語,我們知道語言類的內容,當我們天天說的時候,孩子們耳聞目睹,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能學習好英語。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去到旅遊景區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商家的英語的水平都很高,為什麼,正是因為他們天天都在和外國人打交道,他們隨時都在鍛鍊自己的口語的能力,因此我們說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就說英語會比較好,當然了,筆試英語還是放到5或6歲的時候最好。
學習英語和學習母語是一樣的,只有多練、多說,我們才能熟練的掌握,尤其是當我們和外國人對話的時候,我想說好英語會很重要。因此我們說孩子學習當然是越早越好。
-
12 # 死在抄底路上的老股民
語言的學習並不分年齡的,拿著一個實物的蘋果對著呀呀學語的小孩說,apple 並且讓孩子見到蘋果就說apple 那麼小孩子就將apple的語音與蘋果的實物建立了聯絡,語言就產生了。
您孩子四周歲,完全可以學習英語了。但有些注意事項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必須避開的。
下面我談談對學齡前兒童學英語的一些觀點。
一、儘量避免英文單詞的記憶,甚至不學英語字母。
有人認為學英語就是背單詞,學語法。那是對上學以後的大孩子適用的學英語方法。學前兒童學英語字母,背英語單詞,上學後又要學習漢語拼音。甚至在幼兒園時,漢語拼音與英文字母單詞同時學!這麼小的孩子極易造成思維混亂,結果漢語拼音沒弄明白,英語學得又很糊塗。
二、以建立實物與英文語音的聯絡為主
以家裡的實物為例,你要拿著筷子說chopsticks. 而不是教孩子說“筷子是chopsticks”.這樣有助於孩子用英語進行思維。
三、給孩子創造聽說英語的環境
英語動畫片、英文兒歌、平時經常指著實物與孩子用英文交流說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
13 # 海濤英語
你的女兒已經是4歲了。
Your daughter has been four-years-old.
可以學習英語了。
But,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
父母要先教小孩學習48個音標的符號,抄寫,帶讀。
先掌握這個,再逐步教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彙,進行英語啟蒙。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孩子是不懂得主動複習的。
這就要父母,天天跟進,帶著複習。
最好是父母先開始學習最基本的英語入門發音知識。
否則,你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教小孩英語。
-
14 # 未來更好2013
會說漢語了,就可以學英語了。不然的話兩國語都說不好。看到有一個孩子剛會冒話時,家裡有著四種語音,爺爺是廣東人有著廣東地方口音,奶奶是上海人,也有著上海口音,爸爸是英華人說著英語,媽媽是普通話,孩子到四歲了還不會說話,不知道跟家裡誰學說話。所以先讓孩子吃會一種口音,再學英語,那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好兩國語音。
-
15 # Carolin耶耶耶
首先,關於開始英語學習的最佳年齡,各種說法都有,有的說3歲,有的說5歲,也有的說12歲之前,還有的說法是,從現在起,為時不晚。於是經常有媽媽問我,到底哪個年齡是英語啟蒙的最佳年齡?我家寶寶現在開始晚不晚?
理論上說,我認為,成年以後學英語都不算晚,只要有毅力,有方法,多少年來成功的例子並不少--儘管有些人的發音不如小時候學的那麼地道,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語言能夠滿足交流,就已經算是成功了。甚至也有一些人,成年以後開始的,連語音都一樣地道。
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事情的另一面:人生的每個階段,生理上語音學規律不一樣,客觀環境對人也有影響。
我認為,0~7歲學英語,最容易將所學的語法內化和詞彙量的積累,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流暢性,之後英語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因此,結合我的經驗,我給出大家我得建議。
出生後的幾個月辨音能力最強,此後逐漸減弱,所以,我提倡0歲可以開始磨耳朵進行英語語音的輸入,孩子能夠自行吸收。優質音訊有super singer songs, The very famous mother goose.
3~5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是少兒英語能力開發的黃金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語言及其所“攜帶”的文化元素,這也意味著這個時期學習英語,不僅詞彙記憶快,孩子還能從小培養英語思維及對西方文化的初步認識。另外,小孩的記憶力好、模仿力強,無論教什麼都能做到“照單全收”。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長時間的詞彙量累積,孩子儘早學習外語,有利於詞彙量的積累和英語語法的內化 ,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流暢性。
有一點要格外注意,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要少動畫,以免分散注意力。
5~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進行主題式的英語繪本閱讀,科普類的知識他們也很喜歡。
最好的學習是閱讀,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我是喜歡研究教育心理學和英語教學的Carolin。
-
16 # Miya南
首先自我介紹下:六歲男孩的媽媽。真正開始認認真真和寶寶一起做英語啟蒙,是在去年暑假。算下來並沒有多久,但自己收穫還是蠻大的,孩子的變化也很明顯。
來分享下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吧:
因為自己是學英語專業的,加上也是英語老師的原因,所以懷孕後的大把時間都用來追美劇了,全當胎教吧。
小寶一歲多的時候,我會時不時和他講點英語,他也願意聽,但並無輸出,通俗點說,他不會迴應我。
兩歲多到四歲多之間,我開始給他看各種英文版本的動畫片。我們約定好每次看的時間,孩子一點也不排斥,並且很享受。
毫無章法的啟蒙直到他上中班後,我瞭解到自然拼讀和磨耳朵,至此開始我慢慢加入了音訊給他,也跟風的買了廖彩杏前七週繪本書單,買了點讀筆,和當時很火的3s 兒歌集,鵝媽媽等各種書,當然現在這些書裡,很大一部分都用完了,不過也有一小部分被遺棄在角落。
也跟著網紅媽媽在群裡打了一段時間卡,每天讀幾句生活裡的常見英語,但實話說,效果自己覺得並不理想。
不過也是因為自己的堅持,兒子會唱很多首英文兒歌。但輸出(和我用英語對話)依然不太好。
直到去年,開始下決心走完善的體系,買了分級讀物,制定了三年規劃表,頓時覺得時間好緊張。屬於我們的英語學習時間少得可憐,好在還有時間,開始制定周計劃,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每天堅持聽半小時音訊,讀書15本左右,英語遊戲半小時多。
慢慢的我發現,我的孩子竟然可以和我用英語對話,他可以很好的讀英語讀物,並且發音比我還要好,他開始挑剔我的發音,覺得沒有原版的好聽。
而我也樂意被身邊媽媽們各種詢問,建群分享資源,順帶分享一些方法。
現在我們還在繼續堅持,我想,如果我能早點認真瞭解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和技巧,可能我們會少走很多彎路,也會節省更多的時間。
所以,強烈建議:英語啟蒙,一歲半之後就可以開始了。不要聽信一出生就開始,那個時候寶寶屎尿屁還沒理清楚,你可能還處在各種新手媽媽的煩躁期,所以建議在寶寶一歲半左右開始會更合適。那個時候寶寶也可以和你進行簡單的交流,並且也可以坐一小段時間了。親子閱讀進行起來也不會太艱難。
但你如果精力充沛,家裡各種有人照顧,那麼一歲內也是可以的,但請以兒歌為主,點到為止就好。
-
17 # 成長觀察
一混血兒的語言案例
帶孩子在小區遊樂場玩時,一個滿頭自來卷的男孩子全程與大家達成一片,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如果不是聽到被滑梯遮擋的男子操著一口英語跟孩子對話,我真的以為這個孩子就是在漢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驚人的是,幾秒鐘前還跟孩子們說普通話的孩子轉眼間就切換到了英語對話中,同樣流利。
原來,這是個混血兒,母親的母語是漢語,父親的母語是英語,孩子成長在兩種語言交叉的環境下,竟然都是流利的。
一箇中國孩子的語言案例這是個幼兒園中班的孩子,父母的母語都是漢語。但孩子在幼兒園中班時就一口流利的英語,平時瘋玩時,我親眼看到他對著一個對球感興趣的一歲多小寶說“Can you play the basketball?”。平時走路,也會嘰裡咕嚕一些英語。去英語培訓機構,可以直接插板到同齡段的高階班。
身上同一所雙語幼兒園,但同班孩子的英語水平並不等與他同日而語。孩子媽媽的分享是這樣的:平時看的動畫片都是英文版,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會忽然用英語,孩子也跟著切換。而這個孩子在幼兒園之前是在外地跟著爺爺奶奶的。
專家觀點美國發展心理學研究者David R.Shsffer在《發展心理學中》指出:到4歲的時候,兒童在本土語言上達到正常的熟練程度,在第二語言上也表現出很好地語言技能,當然,這主要取決於他們接觸第二語言的程度。即使學前兒童在學會母語之後習得第二語言,也可以只花不到一年的四件在第二語言上獲得與母語相近的語言能力。
由案例和觀察而來的自我觀點孩子在那個階段開始學習英語最合適?一出生?3歲前?3歲後?這個並沒有一個年齡段的劃分。如果有條件,當然是早期浸潤在雙語的環境中,像那個混血兒。但幼兒園以後接觸英語的中國孩子也獲得了很驚人的英語水平。
所以英語學習不怕早,但一點也無妨,因為方法很重要。畢竟,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背單詞、一個星期的半小時上課都無法達到交流的目的。我不贊成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的硬上,比如帶著尿不溼剛會走路的孩子去上外教課,或者為了急於求成而拋給孩子一些發音嚴重有問題的零星單詞。
接觸語言的頻率,交流中的實際運用以及早期接觸就接觸真正純碎的語言才是最重要的。
-
18 # 孔一支
有人曾說,孩子從生下來就可以依靠簡單的英語環境進行薰陶。。理論依據是,其家人有個北韓族的姐姐,有個英國的姐夫,孩子從小在普通話、和英語間切換,起初孩子因為無法確定聽到的是什麼而說話比較晚,但是長大以後英語和普通話都很溜了。。
還是看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吧,不一定越早越好,也別怕晚了就耽誤什麼,一年雅思7分的娃我見過。。學了十幾年學不明白的咱這也是一大把。。
稍稍說一句,不論什麼時候,對於孩子學英語絕對不要一味的扔給老師。如果想要從小對孩子進行薰陶,要求你自身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因為你需要替孩子選擇他要學的繪本、英語動畫作品。。而對於長大一些的孩子,陪伴他共同學習,比如讓他把學到的東西給你講講,現在不是流行費曼學習法嘛~可以實踐一下,這個時候如果對語音有糾結可以靠各種app的發音去確定,讓孩子對語音有更深的認識,也可以增進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
19 # 小智姐姐愛英語
說到英語啟蒙的時間,Eason大約是一歲左右開始的。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非常贊同。但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並不一定是天生的,需要我們家長稍加引導,注意是“引導”而不是“強迫”。Eason九個月開口叫“爸爸”,到一歲左右已經可以以疊字的形式表達,如“帽帽”、“蛋蛋”等等(當然,我和他交流不會對他使用疊字,只是他自己還不會說出兩個不同音的字)。他特別喜歡坐在爬爬墊上翻看認知卡片,而且我發現他對水果蔬菜、顏色形狀及數字特別感興趣。那時候孩子處在模仿期,不論中文英文,你說什麼他都會跟著學。所以我都是在教中文的同時,一起灌輸英文。例如:我說“蘋果”,他會看著我說“蘋”;我說“apple”,他就只學尾音“ple ple”。但是和中文一樣,即使他不會表達,我說“apple”的時候,他是可以聽懂並且指出那張畫著蘋果的卡片的。這樣在日復一日的磨耳朵中,在他小小的腦袋裡同時有了對同一個物體中文和英文的概念。
大約到一歲半左右,他的語音發展也越來越迅速。中文可以說出不少詞語或短語、可以分辨清楚各種顏色、認識各種蔬菜水果。這時候,我又基於他對於水果蔬菜感興趣這個點,由此出發來進行單詞學習,我們都是玩中學、學中玩,此時沒有刻意系統的進行教育。他有N套蔬菜水果切切樂,我們就在切水果的時候邊玩邊學。這樣他不僅認識了各種水果蔬菜,還慢慢熟悉了他們的英文名稱。聽說我們英語說的不錯,每次碰到叔叔阿姨,都要對我們開展英語小測驗。(不知道Eason小朋友心中有沒有一萬匹馬跑過。。。。。。)。每當問到“黃瓜”、“大蒜”、“楊桃”、“橘子”(注意不是“橙子”,他會說tangerine而不是orange)等等這些叔叔阿姨認為比較難的詞彙而Eason可以說出來的時候,他們都會對他大加讚賞。當然,Eason小朋友再小也明白別人是在誇他,心裡樂開花的同時對英語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現在,Eason基本可以聽懂日常對話,並且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溝通。例如他經常會不穿鞋在地上亂跑。我說:“Eason,put on your shoes.”,他會不假思索的迴應:“OK,mom.”我還發現一件神奇的事情,那就是當我用英語去讓他做些什麼的時候,他都會及時迴應並且表現的非常乖。大概是因為還沒有學會怎麼用英語犟嘴的緣故吧。所以穿鞋這招我屢試不爽,哈哈哈!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家對Eason進行的英語啟蒙。當然,我僅僅是從一個普通媽媽的親子啟蒙角度來講,如果家裡爸爸或媽媽是英美人士又或者有一個語言學教育學博士的父母的話,孩子應該算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了吧。
-
20 # 馮老師英語提優
首先十分感謝您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筆者是這麼認為的。
孩子多大學英語比較合適,取決於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如果不準備孩子將來出國,三年級學習英語比較好,因為可以很好避開拼音與英語字母的打架。如果考慮孩子要出國,越早學英語越好。語言學習從娃娃抓起,因為孩子越小,越容易習得語言。
從筆者教學來看,一般而言不太建議過早學習英語,即便真的學了英語,也必須找科班出身的英語教師教學英語,否則只會坑害孩子。
回覆列表
3-5歲,領跑孩子“語言啟動關鍵期”
國內外研究均已證明:3—12歲是人生學習第二母語的最佳時期,其中,3-5歲是學習第二母語的最佳啟動時段。
一位知名的英語學術顧問表示,3—5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語言發展將會在這一時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待發音,詞彙量可能達到飛躍式增長。及時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及交往和活動的機會、運用最先進和恰當的教育方式進行語言和技能上的訓練對孩子影響非常之大。
超過12歲很難再建立英語思維
3-12歲孩子的語言接收系統呈開放狀態,正處在語言學習的敏感期或關鍵期,其語言模仿能力強,尤其體現在學習語音方面,對語音的把握最為純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只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環境,語言的習得不需要經過間接思考理解,而是藉助於當時的語言環境和學習內容直接領悟和接受,自然而然地習得。
超過12歲的孩子中文思維繫統已經很成熟,學英語會受到中文的干擾,最後變成傳統的‘英漢互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語干擾’。錯過了3-12歲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年齡越大,學起英語更吃力,而且永遠也不能學得像自己的母語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