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龍騰虎躍1

    是大年初三回孃家,家裡(供養先祖)的。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回來。初二的話,得等到送完家堂(也就是先祖)後才可以回孃家。

  • 2 # Lucky焱攸

    以前我也問過媽媽,媽媽說:老一輩說結了婚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回來,都不能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住親友家,待初二一早到才回孃家。農村還有正月不洗頭,不開窗,不做針線活的好多說法……

  • 3 # 洋洋LL

    我媽媽那個年代還真是每年初二回姥姥家過年,大姨二姨約好的都那天去特別熱鬧,現在看來為什麼都那天回去,因為孩子多兩個姨也都有孩子婆家所以頭年都很忙,只有過完年最早初二回姥姥家,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家家都一個孩子,在誰家過年那天回媽家,沒那麼多說法了,兩口子商量好了,別的都不是事。

  • 4 # 春天裡的春夢

    謝謝邀請,初二有的地方稱為迎婿日,民間有種說法是初一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初二才能回孃家給父母過過年,我們這還有一種說法,家裡有兄弟的,嫁出去的女兒三十晚上不能在孃家,要不然對兄弟不好,初一就沒事了,我們這裡初二去姥姥家舅舅家拜年,初四回孃家拜年,所以因風俗不同,回孃家的日子也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步伐加塊了,現在大多數人對回孃家的日子也不太看重了,哪天方便哪天回,應我丈人沒有兒子,所以我媳婦和她妹妹就是輪著在我丈人家過年,讓丈人每年都過個歡樂年,

  • 5 # 史海雜談工作室

    因為大年初一是主家出門拜年,所以才有了初二女兒回孃家的風俗。而且西周開始實行宗法制,強調嫡長子繼承,所以女兒不能在一年的第一天回門,便只能選擇第二天(暗示著不與嫡長子爭家產)。

    另外,女兒大年初二回孃家,也是因為在古代,女兒既然已經嫁人,便算是外姓人,所以應該先幫夫家處理完了事,拜完了年,才能回孃家。

    歸根到底,中國古人關於過年的習俗,都體現了宗法制,家國天下的理念。

  • 6 # 經典電影臺詞

    有四方面原因:

    1、出嫁的女人是“外人”,年三十自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一起祭祀祖先。祖先看見有“外人”在,就不願意回來。

    2、民間有種說法,出嫁的女人回來吃年夜飯,會把自家吃窮,非常不吉利。

    3、民間還有種說法,出嫁的女人不能看孃家燈,會死老公。

    4、女人出嫁了,有她自己的家庭,應該在自己家庭團聚,跑回孃家,一般認為是不是不孝敬公婆或不會持家,被婆家趕出家門無去處。

    所以初二開年後去探望孃家,這個日子是叫開年的日子,這個開年日子不一定都是初二,有的族群初四,初五也有可能。總之要開年那天才能去探望。

  • 7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按民俗說: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和孩子走孃家的一天。 這一天,老閨女,老女婿都會帶著孩子,挎著饃饃籃子去孃家拜年。臨走時時給父母丟下十個饃饃卻又從父母那裡返回給十幾二十個饃饃,這樣下來,吃了一頓,還有賺頭呢!而新婚的夫婦呢,由於是第一次回孃家拜年,除了饃饃籃子,還必須增加些糕點之類的貴重物品呢。 如果兒子結婚了,需要陪其媳婦去拜丈母孃。那這一天只能由你老夫妻倆回孃家了,兒子兒媳在拜完自己的孃家人後,則會另抽時間去給姥姥姥爺拜年的。 如果女兒結婚了,初二會回來給你拜年,那你就只能等閨女過來後,再跟她們一起去孃家拜年。 如果父母雙亡,剩下兄弟哥嫂在家,女兒就不用再回孃家,由沒結婚的兒女去給他舅舅,妗妗拜年就行了。

    為什麼初二一定要回孃家,我認為有以下的理由:

    第一、雖然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但也有閨女娘、娘閨女、閨女就在娘心裡之說。在過去,媳婦兒回孃家,要徵得丈夫婆婆的同意,所以她們難得回孃家一趟。過年了,和丈夫家團圓後,去探望一下生養了自己的父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這一天回孃家,就變成了民間特有的習俗,不能更改。

    第二、過年了,回孃家看看,順便給爹孃送去些好吃的,報答一下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第三、帶著孩子丈夫過去,讓父母也享受一下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帶來的親情,慰籍一下二位老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一年到頭了,看看父母親的身體是否康健、生活是否艱苦?尤其是在他們老了以後,對於其身體和生活,要及時的給以關心和幫助。

    總之,初二回孃家,是過年的一大習俗,我們做女兒女婿的,不管什麼原因,都儘量不要讓老人們白等你一天,這對於年老的父母來說,將是給他們的最大缺憾。

  • 8 # 雲淡風清1883506

    大年初二回孃家迎財神,只是一種傳統民俗而矣。不過,聽了百歲老人徐阿婆的說法,感覺這個初二回孃家還遺留了封建迷信觀念。

    1,已逝的老祖宗從天上回家享用祭祀品,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門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故已婚女兒不能在孃家過除夕,初一。

    2,老祖宗在初一晚上享用好供奉回到天上了,嫁出去的女兒才可以回家。這個規矩在過去“重男輕女”的農村裡嚴格地沿襲至今。

    3,回孃家又稱“歸寧”。過去“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回門有許多禁忌。“女兒嫁出去已成了人家的人了,因而孃家人要時常防著她。”

    4,不過,時代發展了,人們的觀念也轉變了,“生男生女都一樣了。”“迎婿日”也是一種妥妥的“粘合劑”,它促進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意義深遠。

    5,回孃家不能空手回去,要帶禮物,禮輕情意重。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其實現在女兒女婿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才是給爸媽最好的禮物。

    6,在孃家吃中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人們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7,現在的年輕人,獨生子女多,不再講究這些老規矩了。他們曾經為每年去婆家還是孃家過年糾結過。不過他們已經想到了更好的辦法,把雙方的爸媽接過來大家一起過個開心年。

  • 9 # 於小魚不胖呀

    大年初二,女婿拜年,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同行給岳父岳母拜年,在民間大年初二也被稱為“女婿節”

    回孃家又稱歸寧,在舊時代“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在民間認為嫁出去的閨女在除夕與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只有年初二才能帶丈夫孩子回家。

    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是給出嫁女兒提供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姐妹們團聚,與家人團圓。

    送禮講究:送雙不送單,圖吉利講究“好事成雙”之意。

  • 10 # 北魚說車

    大年初二回孃家,是許多地方的習俗,過年了要回家團圓,正月初二又稱為“女婿節”“姑爺節”,民間認為大年初一不讓回家,怕把孃家吃窮了,只有初二才可以帶著老公孩子回孃家。初二回孃家,同時也給兄弟姐妹們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在一起熱鬧熱鬧,增進感情。

  • 11 # 蜀標哥

    來個娛樂版的回答。

    女兒女婿有新家了,在自己家過了新年第一天,在初二回孃家是讓做兒女的不能忘記中國傳統的孝。要回家探望父母,孝敬父母,不能空手回孃家。父母也會回贈一些,表示給兒女帶來福氣。

    初二回孃家,好媳婦在婆家表現好,女婿要給在岳父母家表示感謝,所以要提禮物。

    如果表現不好,也要提禮物去岳父母家,是一個禮節問題。

    岳父母不會問女婿自己的女兒表現怎麼樣,孃家人會準備很多好吃的款待女婿,怕女婿心裡不滿意,讓女婿吃好喝好,畢竟吃人嘴短,在拿點東西回贈,就拿人手軟,想要退貨的,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了。

    初二又是年頭,家裡好東西多,所以岳父母要求初二回孃家,也是有理由的:過年全是吉利話,不能說不吉利的,女婿自然不能說不好的;又有很多好東西可以回贈,女婿還能不知足?

  • 12 # 離人空城

    作為假期有限的年輕人,這些習俗真的有種綁手綁腳的感覺。不是說不尊重民俗,但是有很多民俗是老封建下來的產物。現在不需要限定於這些習俗,大家方便才是真的好。畢竟年輕人都很不容易,假期少,路程遠,如果習俗太多,讓年輕人覺得回家太累,就不好了。希望多相互體諒,大家愉快地過節就好。

  • 13 # 開心雨

    別處都是初二,只有我們這裡是初三,而初三回孃家的道理卻是一點就透,下面就聽我娓娓道來。

    在過去,男尊女卑的顯現非常的嚴重,從男女雙方訂婚開始,女方就要陪著百倍的小心,每到端午,中秋,春節這三個大節日,女方這邊都要買好多禮物去看望男方。而到結婚就更厲害了,女方要根據雙方的條件盡最大的努力多買嫁妝,只有多陪嫁妝,自己的寶貝女兒在婆家才會被重視,不會被丈夫,婆婆欺負,這也是封建時代為什麼叫女兒是“賠錢貨”的原因。說這些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吧,尤其是現在的90後,00後都可能說是天方夜譚。

    結婚後,每年的正月初二是最關鍵的一天,女方這邊必須要先派女兒的哥哥,弟弟,侄子什麼的去男方家拜年,美其名曰是看望出了門子的女兒,其實主要看人家那邊的公公婆婆,只有自己的孃家人過來拜了年,做媳婦的才能去婆婆那裡請示第二天回孃家的事情,看孃家人來過了基本上通情達理的婆婆都會答應。

    所以,在我們這裡,初二是看望出嫁的姐妹,姑媽,太姑母的日子,而初三,才是所有出嫁的女兒們回孃家的日子,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 14 # 記錄甜美生活

    我們湖北江漢平原的風俗是這樣:

    初一哪都不去。在家孝敬父母!

    初二去看岳父母!(已經成家的夫妻)

    初三是拜訪丈母孃(沒有成家的男女朋友)

    不知道你是哪個地方的?按我們湖北這邊的風俗,回孃家是年初二的回。

  • 15 # CTC14

    中國傳統節日必須傳承。不然就印證了日韓他們說中國已經沒有文化傳承,過年就像平常一樣,傳統節日已沒有人重視,也沒有自己的傳統服裝,就像結婚穿婚沙。中國的傳統要傳承,過年就是在婆家過,娶媳婦拜祖宗,在孃家怎拜,出嫁了,有時間多打電話,節前節後探望。不要整天說獨生子女,以前的純女戶有誰會回孃家過年做?

  • 16 # 芳子愛影視

    初二回孃家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春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團圓,正月初二正當春節的第2天,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孃家,為什麼不是大年初一回去呢,因為大年初一從我們祖祖輩輩就傳承下來許多禁忌,大年初一多大數地方不講究串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不能回家,所以初二女兒女婿和孩子就會回孃家。

    大多數地方都是初二回孃家,回家和父母聊聊家常,說一些讓父母放心的話,讓父母不要牽掛,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讓父母多保重身體,其實這些習俗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承美德。

  • 17 # 鄉居小菜

    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情在理,孃家也是家,沒有孃家的養育,男方家哪來的媳婦、兒媳婦、兒子女兒。

    過年是大團圓的日子,哪邊的家庭都一樣,而大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是自家人一起拜年的,嫁出去的女子算是婆家的人了,對於孃家那邊來說算是外人了,就在婆家跟婆家人一起拜年,不能回孃家拜年。

    而孃家婆家都是家,過了初一後,接著新年的第二天也就是初二就可以去孃家拜年了,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孃家人迎接女兒女婿回來拜年,女子帶著自己的老公孩子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家人。

    孃家父母是一生的牽掛,養育了女兒二三十年,後面嫁人了在婆家生兒育女持家,平時很少有空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聊聊天,吃個飯,幫做點家務什麼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關心是相互的,孃家父母不單需要兒子一家人的陪伴,也需要女兒女婿外孫們的陪伴,嘮嘮家常,這樣孃家父母知道自己這一年過得怎麼樣,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兒等等,而自己也知道孃家父母過得好不好......;而且不單是陪伴父母,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有其他親戚好友也是應該的,在孃家呆了二三十年,大家過年敘敘舊,一起開心的過,很好啊。

  • 18 # 盧家昆

    因為中國人把一年當中最後一天稱為晚年,一年當中開始第一天稱為新年。

    不管你離家多遠都想回家過年,因為家才是自己的根。就好比一棵樹,如果連根不要了它還能生長嗎?

    人們整天都說回家過年,出嫁的女人她的家就是男方家,所以她舊年新年都應在男方那裡過,到初二才可以回孃家。

  • 19 # 向上生長114

    除夕,初一一般不都在婆家過麼,不過如果都是獨生子女,也可以輪著去兩家過,這個小兩口商量好了就可以了,也沒有那個規定順一定要在那家過。

  • 20 # 明峰飛翔

    這是中國幾千年男權主義社會的傳統習俗,男娶女嫁,自古無論男方家庭境況如何,一般成人後以娶入女方成家為主,養兒防老,誰家兒子多了就會人丁興旺。所以女方嫁人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再到父母家就算是客人了。春節習俗初一是一家人團聚時間,所以要先自家人在一起,然後才是串親戚。現在是新時代了,男女平等,好多還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也就有更多的團聚方式,有先在男方父母家的,也有先在女方父母家的,還有兩家一起團圓的,總之怎麼幸福怎麼過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的時候看金庸的《笑傲江湖》,認為嶽不群是壞人。為什麼長大後再看卻覺得他也是可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