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教育從儒家開始就要求六藝,強調素質教育,而現在的音樂和體育課成了可有可無的狀況。古代對學子的考核非常嚴格,而現在由於擴招進大學非常容易,導致很多低素質的畢業生出現。相較於古代我們現在有哪些不足?
1
回覆列表
  • 1 # 怪蜀黍老囧曾

    這是個誤解。

    古代考六藝,表面上看是大部分受教育者所共同教授的。但是事實上古代能夠得到教育機會的人僅佔總人口不到1%,是徹頭徹尾的精英教育,這種受教育結構與現代大眾教育完全不同。

    同樣,我們看到,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裂變,以科學哲學為核心,輔之以西方帝國的全球擴張,人類的知識規模在過去500年中呈現了幾何基數增長,目前已經擴張到了單個人無法承受的龐大規模。阿基米德可以同時被稱為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但愛因斯坦只能堅守在理論物理界,這就是知識量擴張的代價。知識規模的急速擴張也促使人類知識分工的出現,單個人早已無法窮盡今天的龐大知識。而很不幸,傳統的有限知識無法使我們解決當前的問題,這很不情懷,但很現實。

    為此,目前的教育體制主要是以專業分工為基礎設立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認知已有知識基礎的基本效率。即便如此,在高階中學階段,大部分技術和科學知識也只能截至到18至19世紀,剩下的100多年的進步只能在專業化的大學予以教授。此時的教育已經花費了15年左右的時間。

    當然,現代社會也有綜合性的精英教育,但這種強調綜合性知識的教育同樣不會非常深入部分領域,他們其實不負責具體技術,但負責將社會不同部門聯絡起來。現代社會的日常運作早已不依賴於一個人,而是透過社會制度組合起來的人群依據其知識形成的各種意圖內或意圖外結果。

    不過,在大眾教育層面,基礎性的藝術和體育訓練同樣存在,這並不必然與技術教育存在衝突。只是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對於藝術和體育存在不得不面對的困境,這一困境的根源在於應試教育。

    中國目前的教育模式是以高考為核心的高強度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不是萬惡的,正相反,目前應試教育依然可以有效篩選出不同稟賦的人群,並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來自權力和資本對受教育機會的壟斷。應試教育發揮的維繫社會公正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為此應訴教育所不可避免的同質化、量化趨勢也很顯著,而高考一年一次進一步加強了這種競爭的激烈程度。中國學生為考試成績不得不接受高強度的重複訓練,以此才能提高几分或幾十分,為此付出了巨量時間,並消耗了興趣、好奇心、求知慾,惡化了其伴生的鑽研精神和知識量。這同樣是中國教育面臨的嚴重問題。

    那麼為什麼高考不能一年多考?不考藝術和體育?答案就是,高考作為資源分配製度,其牽涉大量的社會資源,而資源依然十分稀缺。應試教育為保證基本公平所付出高昂的成本控制,為高考動員了巨量的社會資源,如果高考一年多考,那麼其成本將非常高昂,使得考生、家長和社會不堪重負。如果簡單將更多的科目納入考試,只會讓考生不堪重負,也會讓整個教育體系不堪重負。

    普遍考試藝術與體育科目則有其他問題。首先,評價藝術很難量化,或者說本質上是反量化的。藝術考核永遠無法實現社會的普遍認可,這會大大削弱應試的公信力,讓應試教育的成本增長巨大。體育對天賦的要求要遠遠顯著於大眾教育科目,這也蘊含著無法接受的公正性考驗。其次,藝術與體育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是前期投資非常巨大的領域,普通家庭事實上很難承擔這些費用。如果納入普遍性的統一考試,將會放大階層差距,無法保證哪怕有限的階層流動性,這也有違教育的公平訴求。因此,藝術和體育類成為應試教育不得不捨棄的領域,這是整個體系成本控制決定的。

    因此,目前來看,中國的藝術、體育這類素質教育雖然喊了多年,但沒有實質性進展。因此目前,這裡素質教育基本上是依靠家庭投入作為輔助的。如果未來教育資源不再緊張,如果各階層差異縮小,那麼公立教育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那才具備條件。

    綜上所述,首先,現代社會有現代社會自己的邏輯,簡單同傳統六藝比較,這並不合適。其次,現代教育龐大的知識量不得不強化專業分工,不過並不完全與素質教育矛盾。再次,中國目前以公平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對於成本控制的敏感則使其無法容納更多指標。最後,訴諸傳統有時候並不是問題的真正解決辦法,而是問題產生的部分原因。

  • 2 # 航空母艦88

    素質教育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較高,教育講求言傳身教,且身教重於言教,要求老師一言一行做學生的榜樣,然而,當今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其中有許多不合格之人混入,導致教師形象受損,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所以要推進素質教育,必先提供教師的素質,要提高教師素質,必先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盟。

  • 3 # 伯恩斯河

    所謂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指教育系統的素質,是對教育系統的要求而不是針對學生。

    教育系統有三個部分: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相輔相成就是好的。如果學校教了仁義道德,社會教的雞鳴狗盜,家庭教的人不為己,天株地滅,這個教育系統就沒什麼素質了。

    所以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使以上三個方面同步做起,社會現狀有問題,學校就不要太唱高調,家長提高一下水平。總之三者在平衡的基礎上互相促進才能達到目的

  • 4 # 樂在其中矣

    中國的教育,歷來非常重視素質教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小學開始,就開設了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品德、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科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這些科目開設,難道不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嗎?中學開設的課程更多了,無須再羅列課程名稱,大家都知道的。素質教育並不是要每個學生都必須具備這些素質,而是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能力強的學生,就什麼都去學;能力有限的學生,在某個方面有所成績,也應該得到肯定。要求每個學生樣樣都學會,這是不客觀的,也是違背素質教育的宗旨。

    現在,更加重視素質教育。最明顯體現在高等教育招生改革。現在,高校招生,有全國統一招生考試,也有學校自主招生考試,還有部分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專業實行了免試入學,其目的就是滿足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選擇。成績優秀的學生,你可以去讀985、211高校,平時愛好廣泛導致成績下降的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免試的職業技術學院,各得其所。

    高校的招生改革,為今後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今後,學生不要總是盯著分數,最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學習,素質教育將學生從沉重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

  • 5 # 公議

    既然已經稱“六藝“為何還要強詞奪理地稱是素質?不知道什麼是素質謙虛點會死人嗎?用消滅百家來強迫社會承認自己的那些文字堆砌是文化獨尊了一兩千年給中華民族帶來什麼?難道就不能有所反思己過嗎?有多少人會眼睜睜地看到中華民族滅蚊而不救的?

  • 6 # 實事求是999

    主要是學區房——明校——應試教育之間形成了一個利益鏈條,看看接受歐美素質教育及中國以前半工半讀教育有多少人才,而應試教育下培養的人才有多少,倒是培養了世界最大的近視眼群體跟大學生打工仔。

  • 7 # 顧問圈

    當前,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不少極不和諧的現象,特別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激烈衝突更成了讓專家頭痛、讓學校難堪、讓家長困惑的難解之題。

    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資訊社會帶來的經濟文化的巨大變革,使競爭意識強烈滲透進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心靈,從而導致人們心理失衡,並過早地將負擔轉成期望落到孩子身上,使學生負擔越發沉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體制改革本身的複雜性、艱鉅性、長期性,又形成呼籲為中小學生減負之聲不絕於耳、“創新改革”措施層出不窮,但收效並不明顯、甚或將減負變成“應付”的困難局面。而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母體”,承擔著啟蒙、補充、減壓、調整等重要功能,學生家長作為“母體”中的主體,該如何轉變思想觀念、改進方式方法、從容面對挑戰呢?筆者認為,應著重解決四個問題:

       一要正確認識我國基礎教育的形勢,解決好信心問題

       大家知道,美國的高等教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論及美國的基礎教育,人們的看法則有著較大的分歧。將中國的基礎教育與美國相比,人們普遍的看法是,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學多悟少”,而美國的教育是培養創造力的教育,“學少悟多”。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相比較,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以數學為例,我國教育界歷來認為,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是數學的基礎,所以中小學階段不許學生用計算器。然而在美國,基本運算不受重視,計算器在中小學的使用很普遍。美國人認為,計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準,我們又何必勞神費力地用腦算呢,人腦完全可以省下來去做機器做不了的事。我國教育的“基礎”是指,大腦在獨立於計算機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儲備知識,儘可能快地提取知識,因而中國學生的大腦在這兩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訓練。顯然,在利用和綜合外界的各種資訊以及擴充套件大腦的功能方面,美國的教育則更勝一籌,但在利用和開發大腦的內在功能上,中國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有鑑於此,當前,在美國的教育界也開始強調抓基礎,正在向東方國家學習,2001年12月,美國國會透過布什政府提交的一個教育法案,專門撥款265億美元加強美國的基礎教育,諸如規範課程、強化考試、嚴格評價等,不少是學習中國基礎教育的成功經驗。作為學生家長,應當看到,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作為教育的主體形式,就象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一樣,其本身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國基礎教育本身也有很好的傳統,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中小學應試教育弊端的根源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制約,是現存教育體制的束縛,因此不應該懷疑我們長期以來在基礎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應該辯證地看待當前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進一步增強配合、支援教育改革的信心。

       二要正確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解決好認識問題

       當教育的首要任務變成純粹的知識訓練與積累時,學生在心理、人格、道德和創造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受到了限制。正如《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所說的觀點:雖然一個人的素質與他的知識密切相關,但是,一個人素質的高低絕不等於知識的多寡。除了知識以外,一個人的素質更多地體現於他的心理平衡能力、人格獨立性、道德健全性和創造能力等等。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儘管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但在實際推廣進中舉步維艱,甚至收效甚微,排除社會和學校的原因,家長在認識上的錮步自封、不思突破,也是重要原因。其問題產生的根本,除了教育觀的不同,在對人的認識上也存在嚴重禁錮,應當引起反思。歸納為一句話,就是沒有把孩子作為生命的平等個體,忽視了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培養。根據研究,孩子從幼年到青少年時期有一個心理發展問題,孩子小時候並不認為有些問題很重要,不會想考不上大學會怎樣,孩子的天性是玩、娛樂、遊戲。美國的大教育家約翰·杜威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個被喻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論,即把教育中心來了一個轉變,把原來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社會、經驗為中心,這是從傳統教育到現代教育的大轉變。而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態度是家長式的,把孩子看作附屬物,也經常將孩子教育上的成敗歸因於家長,所謂的“子不教,父之過”,甚至一些家長把自己一生未實現的願望和理想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壓抑。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學習好,就可以滿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或全面發展,或個性鮮明。所以說,解決好認識問題並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家長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找準成才方向,解決好目標問題

       人類已經進入充滿挑戰的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的挑戰是多方面的,如何把今天的少年兒童培養成跨世紀的人才,是目前廣大家長十分關注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在中國,人口多,高等教育還不普及,能給一個人的機會的確不多,作為老師、家長和孩子,升學對學生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這是由中國的經濟現狀決定的,似乎無可厚非的。但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每一位家長都要經常問一問,你自己變了嗎?對孩子的期望合理嗎?新世紀也是人類社會大發展的時期,知識的產生和孩子們接受知識的方式途徑正發生著變化,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會、經濟、文化變革的基礎上產生相應的變化和發展,家長已不再是子女心目中唯一的權威和偶像。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不可能再以培養子女學會更多的知識為唯一的目標。另外,今天的社會開放,變化迅速,每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的智力高低,還要取決於他能否很好地贏得別人的信任,是否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所以智力水平和人格力量便構成了今天少年兒童能否成才的兩個主要支柱。可現實是,我們許多孩子所能接觸到的家庭教育,很多與今天的時代大相徑庭。一些家庭無視社會的變化,仍一味讓子女追求分數和書本知識,過度保護代替孩子的自我實踐,這種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養不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標應該多樣化,可供孩子的選擇也應該多樣化。

       四要合理分配精力財力,解決好方法問題

       目前一個嚴峻的事實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大多數仍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有的過於嬌寵、放任自流;有的專制命令、不尊重孩子,等等。許多父母對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並不滿意,他們深知自己的“棍棒出孝子”和“寵愛嬌慣”等家教之道是不可取的,但是,無奈自己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尤其當子女們的眼界開闊、知識豐富了之後,與家長的關係更加緊張,不少家長們深感家教無從下手,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屢見不鮮。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需要有新觀念、新思想、新視野、新方法;而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首要選擇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適應變化的社會,適應孩子的進步與需求,在努力方向上,要不斷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一是要加強愛心教育,有愛心的人,才是祖國、家庭需要的人;二是要加強責任心教育,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能自立於社會並以誠待人;三是加強耐心教育,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能經受住困難的考驗;四是加強慧心教育,多掌握成才的本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 8 # 望穿秋水17746581

    現在並不是不強調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經過快二十年的發展實際已經是深入人心,社會的每一步發展,個人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素質教育的滲入。但是,素質教育的成果不能一時間顯現出來,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效果太過漫長,而我們的教育體制又決定了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得失的評價,甚至是命運前途的決定!面對這樣的現實,能急速的顯現出效果的應試教育就是最好的手段,於是,我們就看到如此景象,轟轟烈烈提倡搞素質教育,紮紮實實認真搞應試教育。而所謂的素質教育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淪得不倫不類。對於個體的培養而言,就不會顯得那麼的重要。因為你一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就考出高分,因為你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並不一定就能夠考出高分,因為你一個具有良好身體素質的人,並不一定就能考出高分。再加上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再加上部分人的唯利是圖,現今的教育有這樣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 9 # 平行空間洛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敢不敢揭露出來而已!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到底什麼是素質教育?從來沒有人說明白過,到底怎麼做,也沒人講!就是一個空口號!

    上面的政策一時一變,下面改來改去!我可以很負責的說,中國十年教育改革就是失敗的,孩子們成了受害者,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對這件事負責!

    所以中國教育目前有很多亂象,要成績,成績沒有,要素質,素質上不去!

  • 10 # 細雨潤甜

    大家只要認真看下我國的教育方針就應該知道了,現在的教育不是不強調素質教育,而是某些專家太強調了教育改革,一會目標教學,一會創新教學,一會精英教學……總之讓人們覺得現在的教育就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不斷變化,而把要教育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淡化了。現在的教育成了不管你怎麼教育,學生考試成績上去了就是好教育。教育方針嗎,不但許多學生不懂,而且許多老師也不懂,這怎麼講素質教育呢!而且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明確的條理,只有一個學生的XX保護法,學生違紀只能用語言適當教育、適當懲法。使得教師對學生的任何教育都有可能成為對學生的體罰或變相體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都變成了沒下文的“適當”。還有多少人會關心我們的教育方針,還會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呢?教育一個學生如何遵守課堂紀律,如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都沒有相應的教育措施和管理違紀學生的手段。這又怎樣去大談大幹素質教育呢!

  • 11 # 笑看永珍123

    原因以下:

    一、素質教育,主要是人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影響,而非學習什麼高尚理論。對於道德素質,社會名流的言行是最有效的教育,對於生活素質,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大家都看到了,這些年的情況是;前者縱慾,後者將生活課改上成功課。學校再上什麼素質課又有什麼用呢。

    二、素質教育難以量化。存在執行難和考核難。

    三、應試教育中存在很多的既得利益者。

    素質教育不能靠學校空洞的說教。每個人的言行都是社會的素質教育。名大財多位高者負有更大的教育責任,他們的言行,勝於萬卷理論書!

  • 12 # 泉村山人

    很多人對素質教育理解有偏差,總是把素質教育與文化課基礎知識教育對立起來。其實,人的基本素質主要有三個方面: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人的主要素質之一,人們世界觀人生觀、道德品質的形成、各種愛好和藝術素養的形成,都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素質教育絕不是能做“四菜一湯”或是能寫幾個字畫幾幅畫或是會彈幾下鋼琴。那只是素質這頭大牛身上的一根毛而已。離開了文化素質去談素質教育,那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誰敢說農民子女從小勞動所接受的素質教育不如會做“四菜一湯”的城市孩子?城市學生去農村去山裡旅遊一下也算素質教育,而農村孩子山裡孩子也需要這樣的素質教育嗎?我只知道,如果孩子十二年努力,到頭來考不上大學,素質就會差到極點,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也會發生極大改變。在當今一試定終身的現狀下,談那些與文化課對立的“素質教育”,是誤導!

  • 13 # 美女111111111

    因為素質教育的升級版就是應試教育,為了比賽命中率NBA球星每天練習投籃不少於500次,真正的書法家你可以看一下他的練習過程,而一些所謂的磚家大談很吹素質教育快樂教育,教育被磚假粉飾的很美其實這是玩樂教育,害了很多人,外國教育很美每天學的時間少,玩的多很快樂,但成年後將會痛苦起來,而精英階層比中國的應試還應試

  • 14 # 厚德一丁

    素質教育更像是個概念,中國人愛吵槪念,幹什麼都是一哄而上,然後如鳥獸散,大約十幾年前,素質教育剛火,我看了一篇論文,對素質教育的定義又長又不好理解,彷彿在用文字作秀擺造型,引人注目,素質與現實的環境緊密相連,你說一個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談素質有用嗎?窮得連飯都沒得吃,談素質有用嗎?中國的一些磚家和叫獸不住編概念、理念和空洞的想法,忽悠老百姓,那些空想真給我們帶來實實際你的好處了嗎?我們再不要肓目相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踏踏實實辦好自己的教育,不要再進行沒必要的實驗了,我們傷不起,提升自已的實力才是硬道理。

  • 15 # 川流不息49723321

    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就是考什麼教什麼,其實我國的教育方針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是強調素質教育,那如何得到全面落實,個人認為除了德育不好量化,其餘四育都列入小升初和中考科目,當然智育要加倍300分,其餘各100分。妥妥的素質教育。

  • 16 # 姚世龍

    謝謝邀請!國家政策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只不過現實教育越來越背離了這一要求而已!

    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下文簡稱“素養”)的提出,確實為我們指明瞭現階段中國教育培養人才的標準和方向。然而,我們現在選拔人才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仍然是考試,那我們的“考分”中究竟含有多少“素養”?為了獲取更高的“考分”,我們現實的教學活動是否根本無暇顧及學生這些“素養”的教育?甚至有多少教學活動乾脆就是在破壞學生已有的這些“素養”的?

    他們的核心素養如何?

    備受眾多專家學者責備的“衡水中學模式”肯定是與這些“素養”的教育不相符的,但它卻在現實的高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一現象說明了儘管我們的高考制度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但仍然是難以考出學生的這些核心“素養”的。或者說,在國家有著明確的課程標準的條件下,透過紙筆考試的形式,不管命題者如何絞盡腦汁也是難以全面檢測出學生的這些“素養”的。既然如此,類似“衡水中學模式”式的教育能夠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高考場外一瞥

    比如,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這兩個素養的教育如果離開了求真務實則將寸步難行,但我們的教育卻常常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學生如何投機取巧和和弄虛作假。我們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統一,但卻常常走不出相互矛盾的困境。

    儘管如此,這些“素養”的提出仍然是符合當今世界教育發展改革的趨勢,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的是如何在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中滲透這些“素養”的教育,使它成為師生們自覺主動的行為。在這裡,考核(包括考試)的引導作用當然是責無旁貸的。由於我們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所以僅靠“紙筆”考試的引導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正面作用,而且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現在的教育之所以不強調素質教育,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 17 # 問道東門家教

    凡事對所謂的素質教育有質疑的人,首先自己的素質有問題。學校能承擔多少功能?有不少家長總是認為我的孩子在學校,學校就要負責他知識,負責他素質,負責他不死。請問那還要家庭做什麼?還要父母做什麼?學校不能承擔這麼多的功能!孩子的成長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到最後是孩子自己的責任!老一輩的人都是私塾,甚至不讀書,不見得就沒有素質,所以不要再用自己的懶惰和無能來黑學校啦。有這閒功夫,陪自己孩子聊聊天,轉個圈比啥都強。

  • 18 # l0oOI

    什麼素質教育,那就是一群傻逼專家在那裡標新立異乾的好事兒搞得中國的教育洋不洋,土不土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的知識轉換為生產力,就是要讓孩子的思想得到足夠的認識。其實沒什麼別的。這樣利國利民。

  • 19 # 家長話題

    這是一個誤導性很強的偽命題。

    教育部門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至於音樂體育上課質量不高。是下面相關學校執行不力。教育部門並沒有砍掉音樂體育課。

    數學課,語文課如果講得太差了。家長們一定會群起而抗議。而音樂課題個講得差了,家長們卻缺少這種應激反應。這也說明,家長看清了大局。同時,忽視了素質教育。

    同時素質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兒,更多的是全民的事。

    君不見許多家長已經在自發地給孩子報音樂課,繪畫課。因為他們非常明白素質教育是自己家的事兒。不可能一味的全部依賴於社會教育。

    對社會教育的全依賴。充分體現了家長的不作為。是矇昧家長推脫責任的表現。

    家長們醒醒吧。真正責任而有效的素質教育。其實源於家長。

    社會的責任最多是健康活動的場所少了,圖書館少了,新華書店少了,社會文化設施少了。。。。。。

    盲目依賴社會,是家長極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總是抱著這種老套的思想。自身不作為。早晚會害慘孩子的。

  • 20 # 白楊198203142

    素質教育誰重視?衡量教師的教學質量看考試成績,看考上了多少重點學校,考上了多少個清華、北大,社會上評論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質量也是看教學成績,看升學率。領導在會上作報告,表楊的也是考得好的學校和教師。教師評職稱,評模,評獎等教學成績是主要依據。你說誰會花時間,花精力去搞素質教育?得不償失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原因會形成身體有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