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朱思勤

    現在孩子的前途,問這個問題的家長是有多焦慮。這個問題,我只能這麼回答,你孩子的前途一定不錯的,因為生活越來越好。現實社會各方面條件也越來越好,教育水平也越來越好。

    所以你的孩子的前途一定比你好,我們擔憂我們的前途,擔憂孩子的前途很正常,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我們的情緒影響了我們的腦袋。媽媽太多焦慮不好哦,會影響孩子的。所以家長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情緒。

  • 2 # 蘇珊媽咪

    給予孩子合理的尊重及自由,開闊孩子的眼界、格局還有積極正確的人生觀,那麼父母就是成功的,孩子的前途是屬於自己的自己創造那就是前途

  • 3 # 貝兒麻麻

    這幾乎是沒辦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生活中又要遇到那麼多不可控因素,誰又能斷定孩子們的前途是什麼?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檢視自己,你能給孩子創造什麼,你怎麼教育他們,你怎麼引導他們,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才能對你孩子的前途做出一定的評估!

  • 4 # 快樂書單

    說實話,現在孩子的前途就是你讓他健康成長,讓他自己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方面這就是孩子的前途,你不能為他選擇,你只能幫他成功。

  • 5 # 黃河金鯉魚

    01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暑假期間,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成了每位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了。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好不容易盼到暑假了,就該讓孩子好好休息,孩子想怎樣過就怎樣過;

    而有些家長則認為,即使是暑假也不該放縱孩子,該學習還是要學習的,必要的時候還要逼著孩子學習。

    到底暑假該不該讓孩子開心地玩呢?還是“逼”孩子一把?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生命中每一個虛度的假期,都是通向平庸人生的滑梯。”

    如果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暑假,沒有一個孩子想要進步成長。

    因為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用努力的感覺,真的很舒服。

    大多數孩子只會在暑假期間放縱自己,整天瘋狂看電視、玩手機,睡懶覺……

    可一旦養成了懶散的習慣,過慣了沒人督促就不去努力的生活,真的會毀了孩子。

    孩子暑假是玩爽了,但是開學就悲劇了。

    其他孩子都在進步,只有你的孩子在退步。

    今天是一步之差,明天就是天壤之別。

    如果可以,沒有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讓孩子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但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告訴自己不能。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寫了這樣一則小故事。

    這位媽媽還配了這樣一句話:“孩子,我也知道你很累,但別人都在飛......”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所以,為人父母,哪怕是應該休息、放鬆的暑假,也必須要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逼孩子一把。

    要相信,長大後孩子一定會感激你們當年的嚴厲和堅持。

    02

    人生沒有寒暑假,成功需要日積月累。

    人的本性都是懶惰的,都是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的。

    小孩子也是如此。

    但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學習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假期作息時間表:

    這份手寫的作息時間表以“人生沒有寒暑假,不是成功來得不夠快,而是對自己不夠狠”作為標題,對假期作息時間進行了近乎嚴苛的規定。

    從早上6點40分起床到11點50分睡覺嚴絲合縫,全部安排的是學習時間。

    即使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也得抽時間學習。

    最後作息時間表還著重提醒自己,千萬不能碰手機。

    許多人驚歎:“學霸的假期,果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並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比別人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在他們的眼中,人生沒有寒暑假,學習是每時每刻的。

    浙大一位學霸也曾因一張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走紅:

    作息表的安排,也是從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一週每個時段的學習內容都精確到幾點幾分,學習狀態可以說是爭分奪秒。

    更開掛的是,成績好還不算啥,關鍵還很會玩,開飛機、玩潛水、自創潮牌服裝......

    沒有誰的幸運,可以憑空而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正如一位老師所說:“所有能真正讓孩子提分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逆襲從來都不是傳奇的一躍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日積月累的堅持。

    所以哪怕累一點,哪怕不能在暑假瘋玩,那又如何!

    暑假不可荒廢,時光無法重來。

    孩子,你越努力,才越幸運。

    03

    沒有傘的孩子,更應該努力奔跑。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全世界都一樣。

    但學習,始終是我們不能拒絕的事情。

    因為讀書,仍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女主麗斯說過這樣兩句話:

    “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和其他人來的世界不一樣。”

    “我沒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個世界中去。”

    當站在不如他人的起跑線上時,你就沒有退路,只有竭盡全力往前跑。

    紀錄片《高三》,就將鏡頭對準了這樣一批“無爹可拼,只能靠實力逆襲”的孩子。

    班主任王錦春對孩子們說:“請你們拿出半條命給高三,沒有人會因為太用力太努力而不行的,所以我不要你們一條命,只要半條。”

    但有些孩子還是抱怨學習苦,放棄了讀書這一條路,認為人生還有比讀書更容易走的路。

    可是10年後,放棄讀書的人後悔了,他們說:“當時以為學習太苦了,可等到真正出去了才知道,讀書才是最容易的那條路。”

    而考上大學的人,都感謝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寒門難出貴子,但寒門唯有讀書才有出路。

    不讀書,不好好學習,你可能都無法翻盤。

    俞敏洪曾說,他之所以一直參加高考,就是為了逃出農村。

    他說:“在農村,未來一眼望到頭,而我不希望做一個被困在原地的農民。”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認真,一個叫執著。

    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孩子們,趁著暑假好好學習,好好努力吧。

    你不必鞠躬盡瘁,但一定要全力以赴。

    親愛的孩子,請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04

    暑假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反超的。

    俗話說:“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假期。”

    對於學霸來講,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反超的。

    很多人贏在了暑假,也有很多人輸在了暑假。

    所以,要想讓孩子在暑假實現彎道超速,就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暑期學習。

    那麼,暑假如何安排孩子的學習?孩子應該如何學習?

    1. 做暑假作業

    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拉,每次都要磨蹭到最後一刻才動筆。

    上學尚且如此,暑假就更是喜歡拖拉了,習慣到假期最後幾天才急忙忙趕作業,這樣的作業質量實在堪憂。

    所以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業完成計劃,讓孩子每天保質保量完成暑假作業。

    2. 每天堅持閱讀

    閱讀有多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瞭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

    暑假是一個適合讀書的時段,讓孩子拿起書本來,靜靜地看書。

    3. 梳理整理錯題

    恩格斯說:“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

    孩子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和不斷改正的過程,如果能把學習中所有的錯題都集中在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再解決,就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正確率。

    所以在暑假期間,一定要讓孩子認真梳理整理錯題本。

    4. 複習舊知識

    複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關係到舊知識的學習效果,還關係到新知識的學習效果。

    如果舊知識沒有掌握好,那麼就會影響新學期的學習。

    所以一定要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對舊知識來個全面的複習,做到系統地學習。

    5. 預習新課本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

    培養孩子預習習慣和提高預習能力,正是讓孩子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有句話說得好:“每一朵花開的背後,都是辛勤汗水的澆灌。”

    親愛的孩子,踏實走好每一步,你絕對不會後悔當初的辛苦。

    親愛的家長們,一定要承擔起教育責任,千萬不要放縱孩子,有時候你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也請各位家長注意一點,孩子的學習雖重要,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讓孩子過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假期生活。

  • 6 # 名校諮詢室

    先說大的層面。目前我們處在一個和平年代,國勢處於向上發展時期,GDP排名已世界第二,對比很多國家已強大太多。對普通人來說衣食無憂,只要努力就會獲得回報。對孩子來說,九年義務教育制實施甚至以後12年義務教育制度實施,讓孩子有書讀。只要能讀書,能考上好的大學,高考這個改變命運的通道仍然公平暢通。從大層面看,國家在發展,孩子的前途就會很廣闊。

    再細說,現在孩子的前途。這與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關。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眾說紛紜,隨著新技術的湧現,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出現,社會職業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今年人社部新公佈了一批職業,如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員、農業經理人、無人機駕駛員、工業機器人操作員等等,這些職業是五年前的我們所無法想象和理解的。最近垃圾分類員職業拿高薪的火爆段子,反應出一個有趣的事實:以前低看人,現在高攀不起,職業的變化是時刻存在的,不存在長久的壞職業,也不存在長久的好職業。社會的變化會帶來職業的變化,也會帶來人才需求的變化。未來孩子的選擇將會更豐富,前途也會更遠大,當然挑戰也會更大。

    最後再說下當下家長能做什麼。當下社會的快速發展,家長有焦慮正常,應儘量控制焦慮,孩子讀書是當下唯一的正確選擇,考上211,或許會進入500強當白領;考上職業院校,或許會成為挖掘機操作人員。但在未來社會,不讀書或沒有一項技能,才是前途暗淡。

    PS,15年後,挖掘機操作員在月球上挖礦,500強白領在加班時,偶爾仰望月球,嘀咕一句:“我童鞋牛逼,天天住月球城,我要積累幾年工資才有機會去住2天!”

    偉人都尚且不能預知五年後,作為普通人就更不用糾結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作為家長在教育上堅持投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到讓孩子“好學”、“愛學”,有學習能力,孩子的未來、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

  • 7 # 布衣學堂

    寫下這個題目後,我突然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孩子的性格很重要,性格會決定前途;有人認為經濟實力很重要,經濟實力好了可以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因此經濟實力決定孩子的前途;也有人會認為父母的權勢很重要,生在有權勢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答案一定還有很多,我不否認,上述那些原因或多或少地會影響著孩子的前途。但我想那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孩子前途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父母的文化認知能力。 究竟什麼是文化認知能力?應該是一個人的境界、眼光、氣度、心胸和品味。有句話說的好——孩子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有多高,孩子就有多高(當然,這裡的“高”不是指身高)。一個孩子成才與否,後天的教育很重要,其中,最主要的來自於父母的教育。也因此,父母的文化認知水平對孩子很重要。 文化認知水平不是由學歷、權勢決定的。不可否認,經濟上、學識上比較優越的家庭中,其孩子的成才率,要高於那些生活困迫、家長文化層次低的家庭,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素。縱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的父母也許沒有高學歷,不懂文化知識,也沒有權勢,但他們的眼光、境界、品味一定很高,最主要的,他們一定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他們懂得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只知道逼著孩子上個好點的大學,認為這樣會比較有前途。實際上,你會發現,大部分父母只知道讓孩子考個好大學,對孩子的未來卻沒有進一步的規劃,他們不知道孩子大學畢業以後應該幹什麼,適合幹什麼,他們只是認為:“好大學畢業的學生還能找不到工作嗎?”這樣的父母目光是短淺的。 前幾天和網友聊天,網友說:“等我以後有了孩子,才不要他多聰明呢,健康快樂就好。”當時我就感覺,這個網友的文化認知水平就很高,我周圍的家長真的很難達到她的境界。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孩子健康快樂就好,但實際上,他們卻給孩子施加了諸多的壓力,剝奪了孩子的很多自由。尤其是早期教育孩子時,不注重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中存在著諸多誤區,從而誤導了孩子。 以下列舉的這些教育誤區,是我平時聽別人聊天瞭解的,也有一些是發生在朋友身上的,或者是帶一恆出去玩,別人對一恆的誤導。這些早教誤區,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諸位家長應該避免。 案例一:有一次,帶一恆去郊區的朋友家玩。朋友邀請了好幾個人,每個人都帶去了孩子。好幾個四五歲的小孩,將朋友家的院子當成了遊樂場。一恆玩累了,就乖乖地去了客廳,坐在沙發上休息。 我當時在院子裡幫朋友摘菜,以為一恆休息一會兒就會出來繼續玩,也就沒在意。可過了一會兒,一恆並沒有出來,於是我去客廳找他,發現他在客廳一個人玩水槍。於是我問:“一恆,你怎麼不出去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啊?” 同事的母親搶著告訴我:“我沒讓他出去的,我告訴他‘你在屋裡玩吧,你如果出去,他們會搶你的玩具’,你這孩子還很聽話,就真的老老實實地在屋裡玩……” 分析:聽同事的母親這麼說,我一時無語,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那一刻,我痛恨自己的失職,為什麼我沒有跟著一恆?而讓別人誤導他?孩子的心就是一張白紙,卻由於我的失職,被別人畫上了一個汙點。她的話一定給一恆造成了影響,不然,他不會老老實實地呆在客廳裡自己玩,他也一定聽信了同事母親的話,怕別人搶自己的玩具。 同事母親這麼說,其實是間接教一恆學會了自私,將別的孩子置於一恆的對立面,使還沒有分辨能力的一恆將別的小朋友看成了會搶他玩具的潛在敵人。 但,我沒有權利指責別人。於是,我將一恆抱在懷裡,把他抱到院子裡,對他說:“一恆,你看,哥哥姐姐們都在玩水槍,你和他們比賽好嗎?看誰能把水槍裡的水射的最遠。”一恆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於是又一次融入了那個小集體中。 同類案例:和上面案例類似的還有很多,以下幾種也是典型的間接教孩子自私的—— 1、三歲的樂樂剛開始上幼兒園,上了幾天後,就不願意再去上了。樂媽對樂樂說:“你如果不去上幼兒園,別人就會搶你的凳子,你以後再去上的時候,就沒有凳子坐了。” 2、五歲的君君早晨上幼兒園之前想拿著她最喜歡的那個芭比娃娃,媽媽看到後立刻說:“不能拿,拿走後別的小朋友會和你搶。” 這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教孩子學分分享,而不是間接教他自私。 案例二:有一次帶一恆出去玩,遇到一個同事。當時一恆手中拿著一些零食在吃,同事說:“我吃點可以嗎?” 一恆立刻大方地拿著自己的零食遞給同事,同事沒接零食,卻誇一恆:“謝謝你,阿姨不吃。”接著又回頭對我說:“小傢伙還挺大方呢,一點也不小氣。” 分析:當時我非常生氣,我是非常討厭這種“逗孩子玩”的行為的。可能有些媽媽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很正常的一件小事。但是,這種行為真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其一,孩子沒做什麼,卻被誇獎。而且,被誇的行為是孩子理所應當做的。人,不能把應該做的當成“美德”大力褒獎,這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其二,同事的目的是“逗一恆玩”,僅僅是為了試探孩子大方與否。但是,這種方式卻是無知的。在孩子已經將零食遞出去的時候,卻拒絕吃。時間久了,孩子就會以為,別人給我要東西時不會真的吃。如果有一天,有人真的吃了他的東西,他心裡會不舒服,甚至會哭鬧。 既然你給孩子要了零食,就一定要象徵性地吃點,否則,就會打亂孩子的思維方式。孩子會以為:你給我要零食,你不吃,才是正常的。 所以,當那位同事拒絕後,我從一恆手中接過零食,對一恆說:“阿姨不好意思吃,來,我給阿姨吧。”接著我將零食遞給同事,並告訴她:“這個非常好吃,你嚐嚐,改天可以給你的孩子買點。” 我不能讓別人誤導我的孩子,我會盡最大努力將別人對我孩子的負面影響減小到最低。也許,我做得也有很多不足,很多不科學的地方,但我願意學習最科學的育兒方法,我願意為了一恆,而努力地做個文化認知能力高的媽媽。 案例三:暑假,小雅的媽媽將三歲的小雅送到了農村姥姥家。 小雅從農村回來後,小雅媽媽發現小雅總是站著尿尿。小雅媽媽制止了幾次,也沒見效。後來小雅再站著尿尿時,小雅媽都會打她。 分析: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種正常的表現,農村孩子多,小雅一定是看到小男孩站著尿尿,所以模仿的。 三歲左右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模仿男孩站著尿尿一點也不奇怪。 小雅媽媽名牌大學畢業,有相當深厚的文化底蘊,可這不代表她有較強的文化認知能力。如果她樂於學習,願意研究早期教育,她一定可以從各種早教期刊、育兒書籍上了解到——小孩模仿異性小便的姿勢是一種正常行為,父母不能責備,也不能粗暴地干涉。可以趁機給孩子簡單講講男女之別,及人體構造等知識。 而小雅媽媽卻粗暴地打了孩子,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捱打,這就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案例四:這是我在單位的班車上看到的一幕: 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坐班車回家,兒子拿出媽媽剛買的香蕉吃。 那位媽媽一把搶過兒子手中的香蕉,幫兒子剝好皮後將香蕉給兒子。沒想到兒子卻哭鬧著不肯接媽媽剝好的那根香蕉。他又從袋子裡重新拿了一根香蕉,又被媽媽搶去剝皮。孩子仍然不肯吃媽媽剝好的香蕉,開始大哭大鬧。 那位媽媽當著一班車的人指責孩子:“你這孩子,就是個犟驢,我都給你剝好了,你哭什麼哭?” 我實在看不下去,對那位媽媽說:“您讓孩子自己剝香蕉皮,他肯定不會再鬧。” 那位媽媽半信半疑,遞給孩子一個未剝皮的香蕉,孩子果然興致勃勃地剝皮,不再哭鬧。 眼看著孩子剝完香蕉皮,就要將香蕉往嘴裡送的時候,那位媽媽又說了一句煞風景的話:“別把香蕉皮扔車裡,不然,開車的叔叔會將你攆下車。” 分析:在班車上看到這一幕時,我很可憐那個孩子,也為那個孩子感到悲哀,悲哀他有這樣的一位媽媽。 短短的一幕,那位媽媽的做法中至少有三處不恰當的地方。 孩子想動手剝香蕉皮,他的目的不僅僅是吃,同時也想體驗剝香蕉皮的樂趣,被那位媽媽剝奪了,這是其一。其二,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很沒面子。其三,將“司機”推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其實,孩子剝完香蕉皮的時候,她完全可以趁此機會給孩子講一下文明禮儀知識的,比如,不能隨地扔垃圾。而那位媽媽,卻用了那樣一種不恰當的方式。 案例五:早晨苗苗的媽媽要上班時,苗苗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讓你上班,你陪我玩好不好?” “不行,媽媽上班掙錢給你買玩具,然後我們再換買套新房子。如果媽媽不去上班掙錢,我們就得回老家住垃圾房,你願意沒有玩具,回老家住垃圾房嗎?”苗苗媽媽回答道。 “媽媽,我不想住垃圾房,你快去上班掙錢吧,掙了錢給我買玩具,買房子。”孩子回答媽媽。 分析:苗苗媽的回答看似沒有錯,但是卻沒有灌輸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她把上班的目的看成是為了掙錢給孩子買玩具、買房子,是目光比較短淺、狹隘的一種表現。 為什麼不教孩子責任?為什麼不告訴孩子:單位給媽媽開工資,媽媽就得按時上班為單位做事。再說,工作也需要媽媽,媽媽必須去完成屬於自己的那份工作任務。 誤導孩子一時,就會誤導孩子一生。不知道那位媽媽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案例六:最近,睿睿媽發現睿睿突然變得很頑固,他玩完的玩具不允許任何人動。哪怕他將玩具擺滿了整個客廳,家裡沒地方插腳,他也不允許媽媽收拾。睿媽強行收拾後,他會大哭大叫,並再一次將玩具擺的到處都是。 每一次,睿媽都會指責孩子,不顧孩子大哭大叫,強行將孩子的玩具收拾到別處。 分析:其實,睿睿的表現很正常,處於追求完美期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表現。然而,睿睿的媽媽卻理解為孩子霸道、脾氣暴躁,並指責孩子。 敏感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心理會受到極大的壓抑。生活中,他就會有很多破壞性的舉動,以緩解自己受壓抑的情緒。諸如,他會脾氣暴躁地將自己看的書撕爛,或者會扔東西,摔東西。 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個時期,這種情況就會改善。 睿媽自以為自己的做法沒有錯,實際上卻由於無知,強行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給孩子的成長設定了障礙。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無論經濟條件有多麼好,都很難成才,也很難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母親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素質。任何一個孩子都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原材料,可塑性都很強,但究竟能把孩子雕刻成什麼樣,父母的文化認知能力很重要。如果你擁有米開朗基羅的認知能力,你就能把石頭雕刻成聞名世界的《大衛》;如果你有菲狄亞斯的認知能力,你就能把大理石雕刻成有“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之稱的《雅典娜神像》;如果你有波利克里託斯的認知能力,你就能把青銅雕刻成《執矛者》。如果你沒有那樣的認知能力,就是給你一噸黃金你也會把它雕為廢品。 你的孩子,前途就在你自己手中!你決定著孩子的前途!

    你知道嗎?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後就「定型」了,所以3歲、7歲、10歲不但是腦部發展的轉折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展的關鍵期,就算日後上再多的才藝班也補不回來!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幫助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就要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從小鍛鍊孩子的大腦潛能!0歲~3歲:發展大腦本能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

    孩子的未來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比如前途?家庭

    家庭是主要因素

    因為他們走過人生路 或者他們自己沒完成的事想讓孩子代替他們。

    尊重需要 張揚個性 讀本書首先的感受是,尊重孩子的需要, 張揚孩子的個性。 其次,讚賞能給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但家長對孩子的讚賞也要有一定的度。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誇獎孩子時,要表揚他的表現、努力程度而不是簡單地贊其“聰明”——“耳聰目明”即為聰明,這裡一般指的是孩子的先天因素。因為一旦孩子被聰明的光環所籠罩,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我的智力水平高,我成績好都是因為我的大腦異於常人,所以我不需要像那些笨的人那樣努力學習。”的想法,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傷仲永》的故事應該給我們以足夠的警惕。而讚揚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努力程度,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會受到表揚是因為自己的表現和努力,渴望再次得到表揚的動力會促使孩子繼續自己的表 揚和努力,這樣,在家長的讚賞聲中,孩子就會一天天取得進步! 還有一點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智力不是先天出生就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後天的開發中逐步完善的。科學研究表明,兒童5歲時大腦的重量已經達到成人的90%。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天才兒童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主要不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是在教育的影響下,兒童發揮遺傳的素質去適應環境發展起來的,這主要發生在兒童的早期階段。因此,智力開發一定要趁早。現在這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共識,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投資意識也逐年增強,這本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長罔顧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逼迫孩子去參加各種補習班和藝術學習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這種“望子成龍”的心理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孩子並不具備這種天賦和能力,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講就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不僅對孩子的成才不利,反而會埋下隱患,時下由於這種情況所發生的家庭悲劇也屢見不鮮。 所以,尊重孩子的需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才是張揚孩子的個性的有效方法。

    . 什麼是習慣呢?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連結.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就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些不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了.至於孩子應具備哪些好習慣,如何去培養,也許我們還沒系統的研究過,對家長也缺乏指導.所以,我每次主持家長學校的活動時,總能從家長的目光中看到歡喜、迷茫、無耐的複雜心情,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寫作業?為什麼我的兒子總是貪玩?為什麼我的孩子愛撒謊?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為什麼…… 所以,家長學校的活動結束了,家長們都遲遲不願離去. 是啊,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各個是狀元? 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咱們今天怎樣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良好習慣的逐步養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小學時期正是習慣逐步養成的重要時期,從小學一入學就應合理地培養教育學生,否則,不良的習慣一旦形成,改造和矯正就需要下更多功夫,再教育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知識,更高的忍耐,而這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我們應抓住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為他們的成才、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 1、完善班級建設,強化班級管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一個班集體也是一樣,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來規範學生的行為,維護好班級內良好的學習、活動秩序.我們要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班規班法,只有理順班級管理體系,建立起制度保障,班級管理工作才能有條不紊. 2、加強班幹部的培養 班幹部在班級管理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班級各項工作的落實,多由小幹部完成.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視班幹部的培養.一是要做到公正、公平選拔,切實把有能力肯負責的學生推選到幹部崗位上.二是要給小幹部提供鍛鍊的機會,相信學生,發揮他們的潛能.三是要多給小幹部以指導,使他們能很好的完成本職工作. 3、關注後進生的發展. 在教學工作中會碰到許多孩子不盡人意的學習習慣,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不寫家庭作業;有的書寫不認真;有的課堂上交頭接耳說悄悄話、做小動作……特別是後進生,他們是班級內最不和諧的音符,也是不良習慣集中的物件,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有恆心、耐心和愛心.對待他們的缺點是關心幫助,而不是責備,對待他們的反覆是分析研究,根據各自特點進行指導,而不是一味地批評,要積極採取轉化措施,如班級內結對子、談心、家訪、找閃光點適時表揚等等.使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4、上好德育活動課 良好學習習慣地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靠說幾句話,幫助指導幾次就能見效的,教師首先要有一個常抓不懈、持之以恆、百抓不厭的思想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晨會、班隊會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一沒有特殊情況,不能佔用.第二活動要有內容有針對性.第三需要透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教育. 5、加強與家長溝通,藉助家長的力量規範學生的行為 我們要透過學生或電話訪問等方式把本學期抓好習慣養成這一重點工作轉達給家長.讓家長明確學生好習慣養成目標,並配合督促教育.使學生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都有一個習慣養成的氛圍.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是複雜、長期、艱鉅的任務,需要有社會、家庭多方面的配合,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幸福,每一個父母,教師都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讓我們共同努力: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好習慣》讀後感 《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好習慣》這本書讀後我深受啟發.透過學習我們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覆強化的結果.幼兒園和小學是培養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時期了.全書分別從“做人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 “交往習慣”來闡述了 36 種好習慣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更富有價值的是,他非常具體地指導家長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養成種種好習慣.書中列舉了許多古今中外名人的有趣故事很值得借鑑.把這本書推薦給家長看是最好的選擇.相信只要潛心去閱讀這本書,許多的困惑都會迎刃而解.我就我讀這本書的所思所想與大家共勉:一、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事實正是如此,孩子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裡,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們嬌生慣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使很多孩子非但什麼都不會做,而且為人自私不講道理,蠻橫霸道.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除了教師,父母更應該積極為兒童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同時,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兒童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薰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透過日積月累,讓兒童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二、好習慣要在實踐中培養.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覆強化的結果.作為教師,我們除了處處以身作則之外,還必須在第一時間提醒學生,比如:寫字時坐的姿勢是否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讀書時是否挺直腰桿,坐端正;聽講時是否認真傾聽別人的話;當天的作業訂正當天是否已經完成……平時課堂中的點點滴滴,正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每一次的糾正,每一次的提醒都能對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天長日久,好的習慣也就養成了.三、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期.自從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發現動物行為發展的關鍵期,並榮獲諾貝爾獎後,人類廣泛地開展了對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的發展關鍵期的研究.研究發現,孩子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關鍵期的問題.幼兒園和小學是培養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時期了.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因此,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兒童的關鍵期.如果錯過關鍵期,對習慣的改造將要比塑造艱難得多.抓住關鍵期進行習慣的培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四、好習慣要培養,壞習慣要糾正.對於教師來說,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更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許多孩子有時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習慣,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複不良的習慣.這時候,教師要幫助孩子抑制和糾正壞習慣.什麼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呢?葉聖陶舉例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噗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因此,一旦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教師及時地指出是非常有必要的,從一開始就剎住孩子的“歪風”,那麼,壞習慣也就難以養成了.五、糾正孩子壞習慣要有毅力.壞習慣難以改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決心不大、毅力不強.沒有什麼是不能糾正的,關鍵是有沒有恆心和毅力.我們應該有信心,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相信自己終會有勝利的這一天!每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學習、與人交流.做人的教育,實際上是培養孩子為人的正確態度和品格.如果教師沒有對孩子的為人態度和品格進行教育,孩子無疑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將直接影響孩子與人交往.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深深明白自身的重責,要牢記:現在多一次的提醒,將會在他的未來減少一次犯錯的可能,這,就是我神聖的職責!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我們一起來在孩子心靈的這塊神奇地土地上種植美好的種子吧! 點評: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位母親,在讀過這本書後,對這句話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就像啟迪人心靈智慧的鑰匙,使人茅塞頓開.我時常回憶當自己的孩子出現相似問題時,自己是怎樣對待的,而書中又有什麼巧妙的處理方法,在閱讀中我深刻體會到在孩子的成長中,要想改變孩子,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更新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才可能塑造孩子完美的人生! 選自:《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習慣》 今天我在書店看到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影響孩子的 36 種好習慣》.於是隨便翻了幾頁看了一下,發現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好,便買了下來.裡面有一些很好的內容,我在裡面摘抄了一些好的部分,願與家長們一起分享. 首先,首頁寫了怎麼一段話:“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的幸福.”我想教育就是在培養習慣. 那麼,什麼是習慣呢?在最新版的《新華詞典》中,對於“習慣”是這樣釋義的:“長時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事實上,廣義的習慣不僅僅是動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會風尚性的還包括人類所有的優點.甚至包括“善良”“仁愛”這樣永恆的主題,也需要不斷修煉,才會真正化為行動性的習慣.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侯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

  • 8 # 半杯乾坤

    現在孩子的前途是什麼?這個問題讓人感到了家長的迷茫和危機意識。現在整個社會都是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普遍較快,成年人的焦慮無形中就會對映到孩子的身上。

    以前孩子報補習班都是成績不好在報補習班,而現在報補習班的更多的是學習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們,甚至班級裡的尖子生也在報補習班,學習差不多的學生想再往前進一步,學習好的尖子生則是透過補習班開拓做題的視野同時學習到更多的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的前途和家長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家長的眼界對孩子的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不應該過多的擔心孩子的未來,而是應該放在個人的成長上,給孩子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培養孩子喜歡探索的精神,培養孩子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心的心靈,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以及服務他人的能力。

    現在孩子的前途或許讓很多的家長非常的擔心和憂慮,不過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努力眼前,和孩子一起努力眼前的每一天!不負眼前的光陰,才能享受未來的果實!

  • 9 # 王珏雯

    身心健康,性格開朗,能平平安安地長大,能明辨是非對錯。

    尊敬長輩,愛家人,也愛自己,對世界有好奇心,能主動探索自己好奇心的邊界,並有意識地持續學習,努力拓展。

    興趣愛好挺多,家人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這些興趣愛好,孩子願意主動分享這些愛好背後的故事。

    同輩的朋友當中營造很好的成長氛圍,相互學習,彼此信任,相互幫助,而不是競爭的關係,更不是一個暑假沒有補習就是毀掉了孩子,就是退步滑梯。

    孩子透過興趣,能察覺自己的未來志趣和想做的事,和創新有關,和創造力有關。具有很多獨特想法的孩子,要悉心保護和支援,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需要。有必要經濟支援下。

    孩子有好奇心探索邊界,可以將志趣發展成深入學習的職業。

    能做喜歡的事才是美感的未來。去掉外界的標籤,價值標準,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天賦所在,志趣所在,就是孩子想去的前途。

  • 10 # 大美9885

    這個您得問問您孩子喜歡什麼,每個家長的定義也不一樣,例如我就想讓孩子考進醫學院,學學中醫,以後做箇中醫,幫人認真治病就行,可是他才5個月,長大也不一定聽我的,試水前行吧

  • 11 # 校貝貝校服

    1、人類社會目前是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的食物鏈,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學習,在食物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夠相對穩定的獲取生存所需。當然食物鏈還有一個幾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社會地位”。

    2、什麼叫前途,那就是未來。決定孩子未來因素比較多,根本上是智商,以及學習能力,社交能力三大件。前期受到家庭原因較大,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智力開發的更好,同時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繼而學習到好的社交技能。後期受到到個人智商、學習能力、社交能力,也就是後期個人發展。除了家庭和早期學校生涯給孩子的一個基礎,孩子的未來掌握他自己手裡,她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達到食物鏈中更好的位置,那需要他自己去奮鬥才行,別人幫不了,即使遇上貴人提一把,那也得孩子自己有能力抓住機會,有本事承受這個機遇。

    3、所謂的前途,站在生物學角度無非就是獲取更高的社會地位(群居動物有此專案)、獲取更多的物質資源(生存所需的食物、住所、安全保障)、獲得更多繁殖機會(或者說交配機會),當然所謂的萬物之靈長,可能還想獲得更高階的精神享受,這一條也是唯一區別其他生物的吧,絕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追求前三項,疲於奔命,精神需求這個東西很可能普通人無福消受,也沒那個時間,為了基本生存就可能耗費他們一生的時間,所謂愛,他們根本無暇顧及,這就是所謂“韭菜”的悲哀。

    4、回到現實,現在孩子,要想得到更大前途,更大的平臺,顯然讀書學習是最根本的基石,能考上重點大學,相當於已經為人生儲備了最基礎的生存能力。若能在長期學習能力,社交技能上有所突破走上更搭平臺不成問題。當然如果能跟隨大勢,得到貴人相助,把握社會變化方向而動(有個粗俗的說法是站在風口上),那會走向頂尖,至少也是相關領域的弄潮兒。即使是普通人,如果能跟隨社會變化趨勢,習得一技之長,也能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當好一個好工具,也能過上平凡安穩的日子,知足常樂,畢竟普通人。

    5、當然如果更實際一點那就是讀好書去官場鑽營,有權才是社會地位最高的,有權就一切都有了

  • 12 # 嚴冬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每個家長思考。

    估計每一個經歷過高考報志願的家長都有過刻骨銘心的糾結,到底給孩子選個什麼專業更適合孩子,更有前途?

    而社會變化又在加速度,昨天紅透半邊天的行業,今天已日漸衰退,明日或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跨界競爭,政策變化,科技創新無疑會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前途。

    在這種變化趨勢和時代背景下,我覺得孩子最好的前途基於3點:

    一是自律能力。這是最重要的,自律的人都是很“可怕”的,他們能抵禦誘惑,能按照既定目標勇往直前,能堅持初心不變,孩子具備這一優點,其它方面基本不需要家長太過於擔心。

    二是自學能力。有了這項能力,不論遇到什麼變化,孩子都能繼續擁有向上的動力,擁有改變現狀的勇氣,這是一生的寶貴財富。

    三是自我疏解能力。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誰都會有不如意,遇到困難和挫折能看得開,想得明白,活的通透,任何情況下都追求開心快樂,是每個父母最希望孩子具備的能力。

    有了上述三個能力,孩子的前途都不會太差的,在此基礎上,根據孩子的性格、喜好和智商,因人置宜,因勢利導,適合學習的,爭取高考考入好大學,擁有更好的平臺和機遇;適合藝術的,就培養藝術,現在哪個音體美舞的老師辦培訓班都賺的盆滿缽滿;適合學技術的,就好好學習技術,360行缺了哪一行都不行,技術領域的專才社會需求量大,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也是人人羨慕的。關於這一點,我希望家長真的沒有必要在孩子學習方面糾結,上帝既然給每個孩子都留了一扇窗,做父母的應該做天使,去尋找這扇窗。

    最後,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否則一切前途都無從談起。

  • 13 # 清風吳語

    所謂前途,不是將來從事什麼行業或者賺錢多少,而是孩子健康成長,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善於學習應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加以踐行;同時自身找到與這個社會和他人和諧相處的方式。

    當今社會大環境讓很多成人都焦慮不已,無形之中會影響到家庭和孩子。但是光焦慮並無毛用。

    如果作為家長,已經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提供了最好的物質(比如自己親自教或者聘請專業老師來補課)和精神支援(鼓勵、健康的心理建設等等),孩子也努力了,盡力了,那麼不管是走讀書考大學的路,還是讀職業學校學手藝謀出路,孩子只要是無怨無悔,踏踏實實的,走好他自己選擇的路,都是有光明前途的。

    這樣一路走來,家長和孩子都內心安定,沒有遺憾了。哪怕將來遇到各種生活、工作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孩子都能坦然面對,合法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成功的。

  • 14 # 66734253

    對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要想讓孩子將來有前途,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學習,文武雙全,過硬的學習成績和過硬的枝術支撐,將來才能有一個好前程,國家驕傲,家庭自豪,孩子有出息,為國爭榮,為家爭氣。

  • 15 # 陳凱羚

    孩子的前途不是你決定的,他得去探索,去尋找,而你要做的是去發現和引導和支援。作為父母活了大輩子,都沒有找到自己人生軌道。每個人就像恆星一樣都有自己的執行軌道。每個認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軌道,才能說有前途!才能活的精彩!

  • 16 # 北京積極人生

    我個人認為:

    (1)社會急需的人才,有能力,有自信的人。

    (2)喜歡閱讀,隨時在提升自己,自己能力比較強的人。(例如:比較寬泛)

    (3)自律的,自強的人,為自己的目標奮鬥的人。(例如:自由職業人)

    (4)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樂意分享,學習自覺的人。(例如:企業管理人才)

    (5)幹一行愛一行的人,對工作負責和嚴格的,有用人才。(例如:專業技能人才)

    (6)樂意奉獻,熱忱幫助他人,熱心服務他人,品德高尚的人。(例如,老師等)

    (7)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品比較好的高科技人才。(例如,博士,科學家等)

    (8)有一技之長的人,與眾不同的人。(例如,演員,藝術家,體育人才等)

    (9)自學成才,非常勤勞,刻苦用功,孜孜追求的人等。(例如,創業成功者)

    (10)責任感非常強,熱愛國家的軍人等。

    (11)對歷史非常愛好,自己的知識面非常廣,人際關係不錯,有領導力的,可以從事政治工作等。

  • 17 # 獵學網

    學歷的重要性。

    20世紀20年代再過幾個月就到了,對於成年的孩子意味著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將會有很多嶄新的機遇掌握在孩子手中,但是也意味著壓力與能力的要同時並存,知識的儲備要跟上時代的進步,為什麼前段時間華為董事長任正非說過,未來,沒有大專以上學歷很難找到工作,教育水平也會提高,大專還只是最低的,隨著國家教育政策的不斷推進,會存在什麼局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見的是,要求肯定越來越高,對受教育水平程度也會提高,這也是目標。

    除了學歷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有一定的技能才能在行業上立足,一家公司要求的門檻是學歷,其次是技能,最後是你技能發揮的能力。三種不可或缺,少了一樣,你都會遇到一定的瓶頸期,這些都要自己克服。

    為什麼先說學歷+技能。

    回到問題本身,現在孩子的前途是什麼?什麼是前途?有前途就一定可以實現想要的東西嗎?這幾個問題都有一定的矛盾點,首先孩子的發展來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所以前途也可能是孩子的興趣點發揮到極致,這個也算前途。但是前途不一定只有一條,可能是十條,就像回家的路,不止一條,要慢慢摸索。

    除了興趣以外,心智同樣重要。

    小獵老師,上的了天堂,下得了廚房。行的了天下,做得了教育。精耕教育十載,重新認知你的新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章子怡和藍盈瑩飆戲《青衣》,對於徒弟成為主角,老師退居幕後,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