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行影像

    同意這個說法。春節宅家期間我聽了中國20位攝影名家講堂,他們的攝影經歷,他們的優秀作品,都是在拼想法,展現思想,記錄變革,好像並沒有說相機多麼多麼的好,而且許多名家都嫌棄相機笨重,感覺用手機還是方便的多。所以,相機後面的思想最重要。

  • 2 # 六月流蘇

    同意這個觀點,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是有想法的藝術品。有思想內涵,耐人尋味,作品中能夠體現攝影者的思想和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攝影技巧和器材也不能說不重要,攝影技巧就是表達方式,學會各種攝影技巧,能夠更好的表現主題,讓攝影作品更有生命力。攝影器材是攝影者的工具,是攝影的客觀前提,好的器材,可以錦上添花,讓作品更加完美。

  • 3 # 航母玩攝影

    職業攝影師靠技術,想法也會有,但沒有大師那樣深刻,就只能靠技術,構圖、光線、調色,這些做得好,一副好的作品也能感動觀眾。

    沒有想法,技術不過關的攝影師,就會依賴器材,但依賴器材也未必能出好的作品,越不注重想法和技術,作品越爛,沒聽過哪個大師會大談器材論的。

  • 4 # 大荔沙苑

    好的器材能讓你拍出好看的照片嗎?很多愛好攝影的朋友有這樣的習慣,看到一張不錯的照片就問攝影師:“你拿什麼相機拍的?”這裡對於照片的評判角度很重要。

    即便是攝影功能最強大的手機,其拍攝效能也遠遠不及單反,哪怕是入門級單反,因為畫幅擺在那裡。下邊兩張照片孰優孰劣一眼就見分曉,說明攝影器材與拍攝的照片好看不好看幾乎沒有關係,這裡說的是“照片是否好看與器材無關”,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畫面是否具有美感與拍攝器材沒有關係”。

    如果用單反拍攝,完全沒有想如何構圖、如何用光,不可能能拍出景色的美,更別提拍完後通過後期美化照片了。因為這些跟攝影真正相關的問題都沒有考慮,那麼拍出來的必然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

    有好器材並不意味著能拍出好照片,思考並有能力發現、控制產生畫面美感的元素,比如構圖、光線、色彩、節奏、意境等才能拍出好照片。而要想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需要學習攝影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學習別人的優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學習對場景進行仔細的觀察、並多思考,找到美感的來源。

    不要讓自己的精力聚焦攝影器材,更多的應該投入到攝影學習中,才能讓你拍出好看的照片。下邊我的作品有一張是手機拍攝,一張是專業單反拍攝,你能分辨出來嗎?

  • 5 # 財富品鑑

    這種說法在圈內也形成一種共識,尤其是老師帶徒弟,一直是以這種說辭來激勵新人對攝影知識的學習和認知度。

    但是從實際的攝影創作和攝影行業來論證這句話的話,也僅能算是一半對。不能單純的以田忌賽馬那種方法來說,長就一定比短好或者短一定就比長優。

    不論是攝影還是從電影角度來講,有很多場景已經是技與術的充分融合,來相互彌補他們的短點,比如說像兩年前的阿凡達電影,導演超常的想象力,再加上後期精良的製作,就是現在重新來看一遍,其場景也是非常震撼的,作為一個虛擬場景,能場景做到如此精細,估計在現代電影也算得上是唯一。

    現在包括手機都有3~4個攝像頭,其真正的用途就是為了攝影創作上能滿足攝影者對硬體設施的需求,什麼場景用廣角?什麼場景運中焦,什麼場景用長焦?很多時候僅有想法還是不夠的,得需要相應的器材和裝置的支援,甚至需要熟悉某個領域的整個團隊的運作,才能滿足有些場景的一些想象變為現實。

    現在國產電影當中有好多航拍鏡頭,都是有專業的航拍攝製組打包來完成的,很多電影劇組當中,航拍作為一個新的領域,他既節約成本,但是技術含量要求非常高,就在電影製作這個領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團隊,而這些團隊不隸屬於整個劇組,但又參與整個劇組的一些特殊鏡頭和特殊場景的錄製,比如說有部電影叫飛馳人生,那裡面在新疆大峽谷拍的航拍鏡頭都是有專業航拍團隊打包錄製的。

    所以說僅憑三句是不能簡單概括目前這個行業和領域的,這種幾年前的說法與現在的行業發展來說,有些顯得比較古董,現在不僅僅在這個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想法加器材加技術才能完成,甚至達到基本條件和要求,能不能超預期,還要看操作技術的團隊的整體實力和一些想法能不能轉換成現實。並不是說當成有技術就很牛叉,也不是說有想法就能怎麼樣,要是將幾個環境和因素不充分結合融合起來,要想達到某一個點單,憑單方面的條件目前來說是不現實的。

    借一句網路語說,宇宙這麼大,誰想去走走?猛一看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無異於痴人說夢吧。但是透過科學界權威專家的描述,透過技術團隊的精細製作,在運用行業超能的一些技術技巧和方法,或許宇宙這麼大,你完全不用去走走,或許就能看得到。

  • 6 # 韋華

    不同意,問題描述的邏輯就不對,應該這樣說:一流攝影人憑的是“創意”;二流攝影人憑經驗;三流攝影人憑器材。攝影這項藝術表現形式,是有他獨特性的,他是一個“瞬間凝結的藝術”,是需要一個攝影人具有敏銳的眼睛,熱愛生活不懶惰,不斷學習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攝影作品的優劣,取決於對這項工作的興趣和熱情,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地實踐和總結,才會有一個“量”的積累,久而久之再有一個“質”的變化,慢慢的實現目標。沒有什麼“一流二流三流的攝影”,只能說同樣的攝影命題,不同的攝影人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每一個人對美的認識不同,拍出來的攝影作品也就不同,作品好不好,是要經過“專業評委”評判的。任何人都不會隨隨便便說“某某照是一流作品”。先有一流攝影人,才會有一流攝影做品。

  • 7 # 樂兔魚

    這麼經典的段子,當然同意嘍!

    大概說下我的理解:

    好的器材能讓照片增色不少,如弱光下的畫質好,焦內外成像更棒,大光比適應性更強,當然還有抓拍連拍速度,防抖效能,極限環境適應力等等。

    運用一些技術技巧,可以提升照片的水平,如不同慢速快門帶來的畫面變化,明暗關係與色彩對構圖的影響,各種影的運用,調動引導模特的方法,時機的等待等等,這些做好了,水平也就提高了。

    當前兩者已不存在問題,或者根本不需要前兩者,迴歸攝影的本質,就是拍下你的所見所想。表達你對自然、社會、人的看法或你自己的內心感悟,攝影成了一種語言。器材成了怎麼說的工具,技巧成了怎麼說的方式,想法就是你說什麼的內容。#攝影# #旅行# #風光#

  • 8 # 沉默看世界

    同意一半吧。

    攝影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也就是想法,這是肯定的。

    但徒有想法,也必須要知道如何去操作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吧?

    為什麼別人畫質如奶油般化開,如切割機般銳利?那是器材和後期。

    所以,在想法之外,也要有技術和器材的配合照片才能更出彩。想法技巧和器材三者並存才能拍出更打動人的照片。

  • 9 # 青山樂

    關於三流攝影拼器材,這句話在貼吧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每天都在上演器材大戰,討論這個器材怎麼樣那個器材怎麼樣,有人說拼器材這個怪象不知攝影圈,很多圈子都有類似的怪象,譬如手機圈,對於此我覺得器材不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好的器材對照片的提升也是有的,對於想法和技術,我覺得對於攝影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 10 # 雲光月影

    這話理論上是對的,是大師們忽悠新人的老詞了。但現在的攝影是∶一流攝影靠資本,二樓攝影靠勤奮,三流攝影玩花草。

  • 11 # 花喜視界

    首先總結的很好!

    眼睛永遠是最好的攝影器材,內心的思考,對世界的理解,則構成了你自己的畫面;

    美需要發現,也需要記錄,首先是發現!

  • 12 #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一流攝影拼想法;二流攝影拼技巧;三流攝影拼器材。你同意嗎?

    答:我同意這種說法。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深淺程度,攝影也是一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初學者,要努力熟悉器材的效能,爭取把器材的效能潛力發揮到極點,而不應單純的追求器材的高檔

    有了一定的基礎就要力求使自己的各項攝影技巧運用自如,能應對所有攝影中所遇到的問題

    攝影技巧都能熟練掌握以後,再進一步提高,頭腦,想法的成分就會更多。這時需要發現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如果這一步過去了,才能進入一流攝影師行列。

  • 13 # 畫畫百慕大

    某種程度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作品主要還是以思想性取勝,攝影作品也是這樣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技巧能提現你的實力,這是自己長期的磨練經驗值的提升,硬體是門檻,門檻高了能助於你取得自信,重要的是三方面不是孤立的任何作品離開了思想性都是立不住的,這樣區分只是一個大家能聽明白的說法

  • 14 # 深圳攝郎

    這是當然的啦,單純靠拼器材好壞就像拼誰錢多誰會更好嗎?所有再好的機器都在於使用者,沒有好的構思?個人創意的想法?單純靠拍攝技巧和器材是否優質?肯定出不來好作品,器材好壞只是讓使用者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攝影技巧的運用好壞,決定了使用者會有更多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者的思想,思想決定境界……

  • 15 # 寶哥影像記

    非常贊同你的觀點。攝影主要還是靠鏡頭後面的那個腦袋。不做器材黨,要用敏銳視覺和具有獨創自己的思考來捕捉安排畫面,攝影主要難在構圖,其次就是攝影技術。善用手上的器材,利用現場的光線,不富有戲劇衝突的場景,經典的瞬間定格在永恆的畫面中,那就算高手了。

  • 16 # 老樹不成柴

    我同意這個觀點,拍照前先用眼掃描,再用腦構思,然後捕捉瞬間,留下與自己思想一致的拍照,使人能看到美麗,使人能讀懂含義,使人能產生共鳴與聯想。

  • 17 # 鯉魚塘主

    不能完全同意,因為一流攝影上面還有一個頂級想法,那稱之為哲思,超越了技術範疇和藝術,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攝影在那個地方就像是在高山上的飛鷹,萬木中的一隻落葉,到了一種萬徑人蹤滅的境界。

  • 18 # 沐窈資訊

    下面這張圖的描繪還是很生動的,沒有走到藍色線條第二次下降(垂直下降到底)之後的階段是難以理解整個圖的。其實用一句話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三流攝影師拼器材,二流攝影師拼技術,一流攝影師表達思想。這在張圖上都有明顯的分界線!

    第一個分界線:綠色線條直線下降,區分三、二流攝影師。 之前都在拼器材,從手機、卡片機拍照開始,本來覺得能拍出來就很牛,而且畫素動不動上千萬,但隨著見識過微單、單反拍出來的有背景虛化的照片,逐漸知道感光元件面積才是決定畫質的根本,手機、卡片機那根本不叫“攝影”,只能叫“拍照”【藍色線條降到第一個谷底】這時候 開始上"大底"的相機,一般從APS-C殘幅加18-55狗變開始(稍有錢的土豪會再加上一個55-250狗變,配齊焦段很重要!),這時候很容易就拍出了很“清楚”的照片,還能一定程度上虛化背景!在親朋好友中間馬上得到很多讚許。“哇,拍得好清楚啊!“【綠色線條繼續上升】然後,當然的,加入當地攝影組織,開始噁心的群拍……一堆怪蜀黍圍著一個錐子臉……這時候,跟其他高階怪蜀黍一比,馬上相形見拙啊!人家那器材,那個長啊!那個大啊!!那個粗啊!!!自己的根本就是牙籤啊!!有些人不滿足於殘畫幅,進軍了入門全畫幅,有些人志向沒那麼高遠,進軍了中端殘畫幅,發現明顯不一樣啊!連拍速度明顯快很多啊!畫面質量明顯提高啊(全幅)!操作明顯順手啊!這時候,蒙外行的“畫素”已經不是第一位的了……然後鏡頭當然不夠用了,原來的狗變實在拿不出手,要光圈沒光圈,要色彩沒色彩,要解析度沒解析度,上狗定!牛變!牛定!然後,哇!原來人家的照片那麼好看,就是因為用的是牛頭啊!早知道一開始直接上全畫幅加牛定啊!然後,逐漸明白充足的照明才是細膩畫面的強有力保障!正確的曝光才能讓妹子膚色白裡透紅!閃光燈、TTL線、引閃器、多燈、環閃(拍出來特像AV)、反光傘、反光板、透光傘、柔光箱、棚拍……【紅色線條有一個急劇的上升,上面寫著“Exposure(曝光)”,可見曝光聽來簡單,但正確曝光非常重要,曝對了增色明顯】這時候已經有妹子主動找來要拍“藝術”照了!【綠色線條繼續上升,藍色線條加速度上飈】——三流攝影師拼器材。

    逐漸聽說,三腳架會對畫面質量經常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拍風景的時候搖黑卡啊、ND鏡啊、漸變鏡啊、HDR啊,沒有三腳架根本就不行嘛!(這時候已經不再一味追逐大光圈,開始懂得選擇合適的光圈拍合適的題材)然後買了悲催的入門三腳架,開始悲催的HDR…… HDR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因為但凡成功拍攝過一張真正的曝光範圍超過9EV以上的HDR照片的話(非機內合成,專門軟體後期),會被自己完全震撼!感覺自己就是神!因為相機曝光寬容度遠不如人眼,普通風景照片怎麼也不如當時景色好看,但HDR完全超過了人眼的感光範圍,那個細節!那個對比!!那個色彩!!!然後開始,所有照片能HDR一定HDR!出來的東西全都超級豔麗!超級清晰!!超級震撼!!!其實狗屁不是——這就是綠色線條降到谷底的“The HDR hole”.【藍色線條暴漲】——二流攝影師拼技術。

    第二個分界線:藍色線條直跌谷底,區分二、一流攝影師。 藍色線條暴漲的時候,覺得應該開拓視野了,可以去比賽了!可以投稿了!!可以掙錢了!!!然後比賽沒名次,投稿被拒,一分錢沒掙著。為什麼呢?仔細研究人家得獎的照片,原來拍照要“用心”才行啊,"at the heart of the image” 啊!光傻不啦嘰地以為“Delighting”了自己不管屁用啊!看看維斯頓青椒白菜,似是而非美輪美奐;看看佈列松決定瞬間,隨手掃街流芳千古;看看卡帕冒死搶拍,批判戰爭牽動世界;看看亞當斯謳歌自然,靈魂不死天人合一;看看祖師爺達蓋爾,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看看自己拍的那1TB硬碟的RAW錐子臉和HDR根本就是垃圾啊!隨著歷史的滾滾車輪,那種東西根本就是被回收——拆解——溶化——再生材料造垃圾桶,裝剩飯餵豬的命運啊!!!【本來以為藍色線條可以直接上升到“大師”級別的(因為已經經常有人在網上這麼稱呼自己了,“德大毒學”嘛!),結果一落千丈,啪嘰——歸零。】 到此才知道自己真的“suck”。鄙視單反,鄙視紅圈,鄙視HDR,鄙視所有正在走自己老路的新手……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天無絕人之路——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叫“旁軸”的相機,大名鼎鼎的“可樂”機!斥巨資購進定焦中等光圈可樂機,隨手拍幾張,整個人境界馬上就上升了!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出門一堆影友長槍短炮還在比長短的時候,蛋蛋地掏出來可樂機捏一張,馬上世界就安靜了……當數碼可樂機不能滿足對攝影史的溯源的時候,膠片又重新進入視野,剎那間感覺到:影像脫離了銀鹽就沒有了根基啊!!!玩這麼多年竟然沒動手配過藥水,洗過照片,對著燈光拿放大鏡看菲林顆粒……那種歷史感、存在感、不值為外人道也的孤獨感,哪是數碼能比的了得啊!!於是,樂凱、富士、黑白、過期克羅姆、正片、暗室、放大機、遮擋、分階段曝光、相紙、投影儀、祿來雙反120、哈蘇、天塞、阿爾帕、林哈夫、4X5、8X10、……漸漸的,照片又有點意思了,不過隨著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片子更多的安靜的感悟,再難有年輕時候的激情了,不過自己倒是越來越滿意了,就像國畫家隨手潑個墨,然後畫個醜老頭子摳腳摳得不亦樂乎,看似死難看,實際精神上已臻化境……這時候,就可以死了。

    三流攝影師進階二流相對容易,但並不是每個二流攝影師修煉之後都能成為一流攝影師的。多數人還是繼續拍爛片。畢竟只有少數人能成為真正的大師,表達全人類共通的思想。

  • 19 # 橙子攝影教程

    這個提問是個好問題,比很多為了問亂問好很多

    首先不同意這個觀點

    現在比較公認的還是技術決定下限,審美決定上限

    創意想法是需要大量的知識輸入才能慢慢形成感悟到的,除非你是天才,否則都需要大量累積,這其中就包括攝影技術積累

    不知道你是否見過一些攝影作品忽高忽低的人,有的拍的非常專業和精巧,但有的沒法看,很難想象是出自一人之手

    所以一流的攝影拼的是審美等藝術水準,但技術基礎是不可少的,或者是必備條件,你見過哪個攝影大師早期作品基礎不考究的?

    所以我認為一流是需要透過時間沉澱最重要是透過美學和藝術培養中產生的

    攝影絕大部分能做到想法和技巧結合即使審美一般可稱為二流

    所以我認為二流就是能把技巧和技術掌握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透過你的鏡頭去表達出來並且表達的還不錯,就是比較合格和不錯的照片了,我覺得目前大部分被認為優秀的攝影師可以達到的水平

    比如你想拍一組思念主題的人像,那你透過前期構思和大體氛圍那就是你的想法,透過中期拍攝,後期的調色修圖處理那就是你的技巧

    有好的器材就能歸為三流攝影師嗎?我認為能稱為攝影師的器材肯定不是標準

    三流的攝影師具有基本技巧和技術,但其他方面欠缺,需要繼續培養但和器材無關

    嘴炮攝影師和鍵盤攝影師氣勢最足,心卻最虛,所以器材不在攝影師評判標準裡面

  • 20 # 老謝的詩和遠方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說出了成為一名攝影師的三個實質性的問題。

    第一:攝影器材是基礎,它就像畫家的畫筆,沒有攝影工具,是沒有辦法完成攝影作品的。起碼你應該有一部素質比較好的單反相機吧,但也不是好相機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你還必須要熟練的掌控相機,要有一定的攝影知識,比如光圈,速度,感光度,景深,白平衡等等;如何調整,它們的關係是什麼?以及相機的成像原理,基礎的訓練只有透過多拍照片,多提問題,多看別人拍的好照片,別人拍的照片為什麼拍的好?好在什麼地方?自己該如何拍?所以器材和熟練地使用器材是攝影的基礎的基礎!

    第二:攝影技法是表現攝影作品的表現手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你必須掌握攝影的基本技法,比如水流如何拍,煙花如何拍,星空如何拍,星軌如何拍,如何拍攝延時攝影,延時攝影要表現的什麼場景,如何抓拍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如何拍攝北極光,等等!如何做到呢,多練習,多提問題,多向攝影師請教,不恥下問,多參加攝影機構組織的攝影活動。

    第三:攝影的想法,這才是攝影的靈魂,有人說一部好的攝影作品,你能看出攝影師的藝術造詣,能看出攝影師的基本功力,能看出攝影師的思想境界,好的作品有會說話的,是耐看的!也就是說優秀的攝影師在拍照前會預先進行畫面設計,他想要的畫面早已在心裡;當然有想法的攝影必須建立前面兩點的基礎之上,要有基本的攝影器材和嫻熟的攝影技法;攝影門檻不高,但要拍出好的藝術作品確遠非易事!實際上藝術是相通的,優秀的攝影師還需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和暗房基礎。

    當然攝影的本質是記錄,而不是畫蛇添足的玩什麼藝術,這好像扯遠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太子遲早要登基,為何皇帝不讓太子結黨?難道不是親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