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韓王信是一代雄主韓襄王的孫子,在亡秦戰爭中追隨劉邦逐漸突起。劉邦在為漢王時期,韓王信來到漢中勸說漢王“項王王諸將,王獨居此,遷也”[1],認為漢王計程車卒皆為“山東人”,都非常希望迴歸故鄉,士氣可用從而可以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奪關中之地後,任命他為韓太尉,帶領軍隊鎮守韓國舊地。

    漢高祖劉邦畫像

    在楚漢戰爭初期,韓王信鎮守韓國舊地十幾所城池,後來打敗了項羽分封的韓王昌,迫使韓王昌投降於漢,從而正式被分封為韓王。韓王信與周苛在滎陽之戰中被楚軍攻破,韓王信向楚軍投降。在劉邦取得楚漢戰爭勝利之後,又重新歸順劉邦,恢復韓王的身份。

    劉邦認為韓王信力量強大,駐守之地是“皆天下勁兵處也”[2],同意將韓國的治所遷至馬邑準備以此抵擋匈奴。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頓單于大舉入侵包圍了韓王信,韓王信數次派遣使者與匈奴求和。劉邦懷疑韓王信圖謀不軌,賜信責備他守城不力,“專死不勇,專生不任”。韓王信害怕被誅殺,投降匈奴相約攻漢。

    胡漢交戰圖

    公元前196年春,韓王信與匈奴攻打漢朝,漢朝派遣柴將軍迎擊並告訴韓王信,以前叛逃的諸侯,只要最終歸順也會恢復以前的封號,不會被誅殺,“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3],勸告韓王信歸順漢朝。

    韓王信畫像

    面對漢朝如此豐厚條件的勸降,韓王信卻堅定的拒絕了。因為他認為自己有三條罪:一是在楚漢戰爭中,韓王信與周苛駐守滎陽失敗並投降於楚軍;二是在公元前201年,匈奴攻打馬邑,韓王信沒有堅守並投降於匈奴;三是如今作為叛將與漢朝相爭。他認為越王勾踐的臣子大夫種和范蠡沒有一條罪,都會遭遇殺身之禍或者四處流亡;如今他身兼三罪還想求生,猶如子胥沒有自知之明得罪了夫差還不知道逃離而最終被殺,所以韓王信最終拒絕了漢朝的勸降,在兩軍對抗中兵敗而亡。

    參考文獻: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1975年。

    [1]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1852頁。

    [2]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1853頁。

    [3]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1855頁。

  • 2 # 鐵錘文史

    韓王信叛逃匈奴這件事,歸根結底,是劉邦首先對不住韓王信,這才有了後面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枝節。

    下面我分兩個部分答題。

    第一部分,韓王信和劉邦曾經是親密戰友。

    韓王信的名字就就叫韓信,是韓國王室後裔,只是後來為了和大將韓信區別開來,才統一叫做韓王信。

    韓王信是一個身高一米九左右的高大帥哥,他的崛起比較偶然。項梁起兵的時候,原先想立韓國另外一個貴族韓成為韓王,不久之後項梁被秦國大將章邯乾死,這件事情就擱置下來。這時候劉邦張良掃平了韓國故地,大帥哥韓王信馬上投奔劉邦開始創業人生。

    滅秦國之後劉邦被封為漢中王,韓王信就在劉邦面前上眼藥,大概意思是,項羽把你劉邦分到漢中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明顯是打擊你的實力,你手底下都是一批山東人,應該東出函谷關,打一個大大的江山啊。此言正中下懷,劉邦劃撥一票人馬給韓王信,讓他出去創業闖蕩。韓王信第一目標直至自己那美麗可愛的家鄉,也許心中還惦記著某一位美麗的姑娘,大兵直奔韓國而來。在此之前項羽已經剮了韓成,一看韓王信過來,臨時指派一個吳國人鄭昌當韓王,這個人沒有任何韓國背景和根基,很快被韓王信打敗。後來劉邦就冊封韓王信為韓王,跟隨他東征西走。

    第二部分,劉邦懷疑韓王信,最終猜想釀成事實。君臣反目。

    掃平天下之後劉邦開始考慮和平年代的戰略佈局問題,考慮到韓王信有勇有謀,如果再家鄉韓國做大,難免會成為懸在頭頂的一把劍。於是把韓王信調離老家,在山西太原地段重新設立一個韓國,讓韓王信到那裡繼續當韓王,這個擺明了是削弱韓王信的意思,同時也可以利用韓王信的武功對抗匈奴鐵騎。到了太原韓王信還以距離匈奴太遠為理由,要求調往打擊匈奴的第一線!沒想到匈奴人的拳頭太硬,頂不住的韓王信開始私下跟匈奴和談,就在這時劉邦聽到了而這個訊息,韓王信一看,一把黃泥摸到了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索性就投降了匈奴,並且帶著新主人反手攻打太原。

    劉邦一看自己的擔心成為了事實,氣得御駕親征要滅掉韓王信,結果被冒頓單于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走女人路線才逃命回家。

    白登之圍後,韓王信經常帶著匈奴兵馬在邊境撩騷劉邦,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終於在漢十一年被漢軍找到機會,在代郡的參合縣,把韓王信堵住後路,當場斬殺,報了新仇舊恨。

  • 3 # 奔跑的蝸牛灬

    韓王信是戰國韓襄王的孫子,韓國滅亡後,便流落到了民間。後來劉邦的軍隊在韓故地作戰時,張良發現韓王信,由於兩人祖上緣故,張良便將韓王信推薦給了劉邦,劉邦封其為將軍。

    秦朝滅亡,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韓王信跟隨劉邦進入漢中。然而韓王信見軍中士兵多為山東人,韓王信便建議劉邦利用士兵思鄉之情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接受了韓王信的建議,拜其為太尉,並承諾攻下韓地後封他為韓王。

    韓王信攻下韓地以後,劉邦信守承諾,封韓王信為韓王。韓王信在守滎陽時,被項羽軍隊攻破城池,投降了項羽,不久後就逃回劉邦處,劉邦再次任命他為韓王。

    後來韓王信的封地被認為是戰略重地,並且韓王信也十分勇武,擔心韓王信勢力做大會構成威脅,便將其調到太原郡,建都晉陽。

    韓王信又以遠離邊境為由將都城遷到馬邑,而匈奴單于派兵包圍馬邑,韓王信期間多次私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最後劉邦派兵救援韓王信,但是卻也寫信警告韓王信。韓王信怕被劉邦所殺,就帶著馬邑守軍投降了匈奴,並派兵攻打太原。

    後來派柴武帶兵征討韓王信,柴武勸降韓王信不成,最終兩軍交戰,韓王信戰死。

  • 4 # 歷史哈哈哈

    1.前201,劉邦因韓王信英勇善戰,特遷他太原以北,定都晉陽,將防禦北方匈奴的重擔交給他。劉邦的這種信任,與他對待自己的發小、後來封燕王的盧綰堪稱仲伯間。不久,為更好地防禦匈奴,韓王信向劉邦請求將都城遷至馬邑(今山西朔州),得到許可。

    2.然而,韓王信雖然在劉邦陣營中是一個猛將,但面對膽大殘忍至能弒父殺弟的匈奴單于冒頓,他的勇猛便相形見絀了。所以,冒頓揮鞭南下,將馬邑團團包圍後,韓王信到底怕死,多次派出使者,向冒頓求和。然而,他向冒頓求和卻並未徵得劉邦同意,當劉邦得知情況後,在派兵前去救援的同時,還專門派人前去責罵,而且疑心日重。在進退兩難和擔心劉邦誅殺的恐懼中,韓王信索性投靠了冒頓,並甘當他的馬前卒,倒戈擊漢,攻打太原。

    3.在這種情況下,漢七年(前200)冬,劉邦親征太原,在銅鞮(山西沁縣南)大破韓王信,損兵折將的韓王信只得逃往匈奴。此後,韓王信成為了匈奴一將,常率軍騷擾漢境。漢十一年,韓王信帶領匈奴騎兵,入侵參合(今山西陽高縣東北),劉邦派柴將軍率軍迎擊。在兩軍相抗期間,柴將軍給韓王信寫了一封信,或也是轉達劉邦之意,勸他迷途知返,重新歸漢,並委婉表達了歸來後,可恢復原爵、不加誅殺的意思。韓王信隨即給柴將軍覆信,談到了自己的“三宗罪”,表達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種種無奈。

    4.他總結了自己的“三宗罪”:一是當年滎陽之戰,未以死報漢,結果為項羽所俘,此一罪;二是匈奴攻馬邑,失守投敵,此二罪;三是充當匈奴馬前卒,反叛為寇,此三罪。他說,文種、范蠡無一罪而或死或逃,如今我有三罪而指望活命,簡直是笑話。因此,拒絕了柴將軍的勸降。隨後,兩軍交戰,韓王信最終被柴將軍斬殺于軍前。

  • 5 # 小龍談歷史

    韓王信不降漢主要原因是他怕劉邦殺他,韓王信把命看得比義重要,要分析他為什麼甘願做漢奸而不降漢,首先從韓王信的為人、性格說起。

    (一)韓王信簡介

    韓王信出生於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他是戰國後期韓襄王之孫,韓襄王是韓國末代國君韓廢王的曾祖父,可以說韓王信是根正苗紅的韓國國君的後裔。韓王信出生的這一年正好是秦王嬴政開始他統一天下的第一站韓國,第二年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可以說韓王信出生的時間不巧,他的命運不好,一出生就慘遭國破家亡。韓國滅亡以後,韓襄王的後裔幾乎全部被殺,只有韓王信活了下來。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起義軍發現立六國國君的後裔為王,在當地非常有號召力。所以後來楚國、齊國、魏國、趙國、燕國都先後立了國君,唯獨韓國沒有立,因為當時找不到韓襄王的子孫。後來張良想復興韓國找到了韓國宗室的後裔韓成,但是韓成並不是韓襄王的後代。

    韓王成被立以後,項梁給了韓王成一些軍隊,讓張良輔佐韓王成收復韓地。在收復韓地期間,張良意外地發現了韓王信,後來張良帶著韓王信跟隨劉邦入關,韓王信從此就跟隨劉邦,成為劉邦集團的一員。後來劉邦派韓王信收復韓地,韓地收復以後,劉邦封韓王信為韓王。

    (二)韓王信為什麼要背叛劉邦?

    劉邦在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分封幾位同姓諸侯王的同時,將韓王信從原來的韓地遷往北邊的代地,劉邦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劉邦覺得韓王信是將來的威脅,史書記載韓王信身高有八尺五寸,是個大高個,關鍵這個韓王信武藝超群、驍勇善戰,加之韓地是戰略要地,讓劉邦很不放心,這就是劉邦遷徙韓王信的主要原因。

    劉邦關注韓王信是從他被封漢王開始,劉邦被封漢王以後,韓王信對他說,項羽分封不公,把跟隨他入關的將領分封到中原的富庶之地,而把你封到巴蜀,漢王的故鄉在沛縣,跟隨你打天下的人也大部分來自東方,你可以藉此殺回故鄉,然後奪取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韓王信還是比較有軍事才能的,從此以後劉邦就開始關注韓王信了,覺得他不是一般的人物。

    後來劉邦在滎陽一帶被項羽打得無還手之力時,自己偷偷逃跑,派周苛、樅公和韓王信替他守滎陽,結果滎陽失守,周苛、樅公寧死不降楚,結果被殺,只有韓王信為了活命投靠了項羽。等到項羽放鬆警惕之時,韓王信偷偷逃往漢營投靠劉邦,劉邦不計前嫌收留了韓王信,從此以後劉邦開始對韓王信漸漸失去信任。

    劉邦登基稱帝以後,將韓王信遷至代地,代國的北邊緊靠匈奴,韓王信遷徙代地不僅掃除了劉邦的心腹大患,還可以讓韓王信抵禦匈奴,對於劉邦來說一舉兩得。結果韓王信在漢高祖六年遷至代地,同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率領20萬大軍包圍了代國都城,韓王信立即派人向劉邦求援,與此同時派使者跟匈奴談判。

    劉邦聽聞韓王信跟匈奴談判,便開始懷疑他,因為韓王信以前有投降的前科,劉邦對他不放心。隨後,劉邦派人寫了一封信告訴韓王信,叫他不要為了活命而忘記了自己的使命。韓王信看過信後,非常害怕劉邦殺他,於是選擇投靠了匈奴。

    (三)韓王信投靠匈奴以後,聯合匈奴攻打漢朝

    韓王信投靠匈奴以後,為表誠意,把國都馬邑獻給匈奴,並與匈奴聯合一起攻打太原郡。劉邦聽聞後大怒,親自率領32萬大軍討伐匈奴,在銅鞮擊敗韓王信的軍隊,韓王信兵敗逃亡匈奴,其手下將領王喜被殺。

    韓王信投靠匈奴以後,他的部將收集散兵與匈奴、韓王信聯手再次攻打漢朝,在晉陽被漢軍擊敗,之後匈奴節節敗退。匈奴冒頓單于很狡猾,打了幾次敗仗以後,開始示弱,把自己的精銳部隊都隱藏起來,向敵軍展示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結果劉邦上當了,他開始輕敵,親自率軍來到平城,劉邦率領一部分軍隊登上白登山眺望周圍的形勢,結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冒頓單于的40萬精銳騎兵層層包圍,漢軍糧草供應斷絕。

    劉邦被圍七天後,開始斷水斷糧,漢軍飢寒交迫。劉邦走投無路時採用陳平的計謀,派陳平找到冒頓單于的寵妃閼氏,告訴她:現在皇上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了,所以準備向冒頓單于進獻美女求和,如果冒頓單于擁有漢朝的美女,那麼你不就失寵了嗎?閼氏聽後開始勸誡冒頓單于放過劉邦,後來匈奴撤軍,劉邦解了白登之圍。

    (四)韓王信為什麼甘願做漢奸,也不願降漢?

    公元前197年,韓王信挑唆陳豨反漢。第二年,韓王信又勾結匈奴進攻參合,劉邦派柴武率軍抵禦,柴武寫信給韓王信,告訴他皇上一向寬厚仁慈,只要他歸降漢朝,劉邦將其官復原職。

    韓信回信卻說,劉邦對他是有知遇之恩的,當初他從一介平民一躍成為韓王,都是劉邦的照顧。但是他犯下三大罪,劉邦不可能寬恕他,第一,滎陽失守時,他沒有以死效忠,而是為了活命向項羽俯首稱臣,其二、匈奴攻打馬邑,他沒有誓死堅守,而是獻城投降。其三,多次聯合匈奴攻打漢朝,他罪不可赦。

    韓王信不降漢,結果兩軍大戰於參合,韓王信兵敗被殺。其實韓王信背叛漢朝跟他貪生怕死的性格有關,只能說韓王信是一個務實的人,一切以活命為上,把命看得比義重要,他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他最後不降漢也是怕劉邦殺他,所以說韓王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活命。

  • 6 # 方城闕

    韓王信,戰國末期韓襄王的孫子。身高八尺五寸,比楚霸王項羽還高出三寸,是秦末漢初有史記載中的第一身高,且雄猛勇武,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好漢。

    至於韓王信投降匈奴的原因,說來話長。

    張良提攜,追隨劉邦

    韓王信原名韓信,與兵仙韓信同名。因其後來封為韓王,故稱他為韓王信。

    韓王信原本是在張良的提攜與引薦下結識了劉邦,因屢立戰功,成為了劉邦手下一名得力的干將。

    戲水分封時,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移駐漢中。此時韓王信便鼓動劉邦,利用漢軍大部分是江淮人士,思鄉心切之際,進軍中原與項羽一爭高下,為此劉邦很欣賞韓王信的勇氣與膽略。

    劉邦平定三秦,進攻彭城時,任命韓王信為韓國太尉,讓他領兵去攻打由項羽任命的韓王鄭昌,並許諾他打敗鄭昌後便任命他為韓王。

    因功封王、滎陽降楚

    韓王信率軍進入韓地後,與韓王鄭昌大打出手,殺死了項羽派來協助鄭昌守城的將領,鄭昌無奈之下投降了韓信。劉邦遵守諾言,封韓信為韓王,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韓王信。

    劉邦兵敗彭城,退守滎陽時,韓王信與灌嬰合兵一處,在京索之間打敗了楚軍的先鋒部隊,穩定住了漢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的防線。

    滎陽後被項羽率軍圍攻,紀信捨身假扮劉邦出東門向楚軍投降,劉邦留周苛、樅公、韓王信率軍守城,自己則帶著張良、陳平等親隨出西門逃之夭夭。

    滎陽被項羽攻破後,周苛、樅公、韓王信皆被楚軍俘獲。周苛、樅公寧死不降,被項羽所殺,勇武有力的韓王信則選擇了投降。後來韓王信從楚軍營中藉機逃出,又回到了漢軍營中,劉邦並沒有追究他投降的事情,仍然對他委以重任。

    漢朝新立,劉邦分封功臣。當時劉邦也沒有考慮那麼多,將韓王信封到了穎川一帶,定都陽翟(今河南禹州)。

    主疑臣則反,韓王信降匈

    等到劉邦從洛陽遷都關中,對昔日分封的異姓王備加猜忌。尤其後悔將韓王信這麼一位壯王,封到了戰略要地穎川。於是心生一計,藉口匈奴經常犯邊,需要一位勇將去鎮守邊疆,乘機將韓王信改封到太原郡,定都晉陽(今山西太原)。

    韓王信從劉邦將齊王韓信改封為楚王,再到淮陰侯等諸多跡象中,也揣測出劉邦的猜忌之心。

    主疑臣則反,韓王信藉口太原離邊界太遠,一旦匈奴侵犯,不利急時防禦等,請求定都靠近邊界的馬邑(今山西泌縣),劉邦批准了他的請求。君臣之間,開始鬥起了心思。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頓單于親率十萬鐵騎攻打馬邑。韓王信一邊派斥候緊急報告劉邦,一邊派出使者去與冒頓講和。

    此時劉邦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當他偵知韓王信私自派使者去與匈奴講和時,怒火中燒。居然派出使者到韓王信哪裡去質問韓王信,看來是當了皇帝后整個人膨脹了,也不講究方式方法了。

    原本就心生疑懼的韓王信,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當起了三姓家奴,投降了冒頓單于。

    劉邦聽聞怒不可遏,親調三十二萬大軍北上攻打韓王信與匈奴。狡猾的冒頓先派韓王信率叛軍去迎擊劉邦大軍,自己則調動匈奴全部人馬在白登一帶設伏,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鵰。

    韓王信損兵折將,但將劉邦前部人馬引到了白登山附近,匈奴大軍乘機將漢軍前後分隔,劉邦被圍在了白登山上。

    “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

    班固在《漢書.高帝本紀》中,寥寥數語描繪出漢軍當時的窘境。

    悔之晚矣,不願降漢

    四年後,韓王信再次領兵犯邊,劉邦派大將柴武率大軍迎擊。

    柴武十分同情韓王信的境遇,先禮後兵,派人給韓王信捎信,勸他迷途知返,重降漢朝。

    接信後的韓王信心情複雜,在給柴武的回信中說道:

    “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

    可以看出此時的韓王信,心中充滿了愧疚和無奈。心中忐忑不安的韓王信,失去了往日的英武,兵敗參合,最終被柴武所殺。

    忠臣不是沒個人都能做到的,當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如何選擇?考驗每個人的智慧。在當時的情況下,韓王信選擇了保命第一,是對是錯,莫衷一是。

    後記:三十年後,韓王信的兒子韓頹當和孫子韓嬰率部歸降了漢朝,並在漢景帝時發生的“七王之亂”中勇立戰功,也算是替韓王信的反叛行為將功贖罪吧。

  • 7 # 尋根拜祖

    韓王信不是漢初三傑韓信,他是被劉邦封為韓王的,原戰國七雄韓國韓襄王的庶孫韓信,為了區別牛人韓信,就稱他為“韓王信”。韓王信落得投靠匈奴,兵敗被殺的下場,說白了就是劉邦取得天下後,與異姓諸侯王矛盾衝突的必然結果。

    韓王信投奔匈奴的原因

    韓王信是劉邦的忠實擁躉,在楚漢戰爭中,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得封韓王。劉邦稱帝后的第二年,韓王信的封地,從潁川遷往北部邊境,以抵抗匈奴。韓王信表示,如果他的侯國建都晉陽,離邊境太遠,不利於作戰,請求將都城設在邊境馬邑。

    馬邑就在漢匈邊境,是匈奴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後來漢匈第一戰就發生在馬邑。韓王信自願挺身前線,真是好同志,劉邦沒理由拒絕。

    就在當年,匈奴人不出意料地出現在馬邑,將韓王信圍困在城中。面對匈奴人明晃晃的馬刀,韓王信顯然沒了當初的膽氣,他一面向劉邦求援,一面多次派出使臣,向匈奴人求和。

    顯然,韓王信的這個舉動,很沒政治頭腦,面對外地入侵,你不經請示,私下與外敵媾和,跟賣國有什麼區別?何況你的身份是諸侯王!

    果然,劉邦很生氣,多次下詔斥責韓王信。韓王信接到左一次右一次的斥責,害怕了,這架勢皇帝把自己宰了也不意外吶。外面是匈奴人圍城,內部可能面臨劉邦的誅殺,韓王信是駝子摔跟頭兩頭不著實。

    怎麼辦?對韓王信來說,即便打敗匈奴,自己頂多是將功折罪,弄不好還會受到處罰,如果匈奴人那麼容易打敗,還用得著那麼慌張嗎?如果投降匈奴呢?劉邦的處罰失效了,自己還是匈奴人的大功臣!

    從利害關係角度,這個選擇題很好做。於是他向匈奴人獻出了馬邑,變成漢奸,不斷幫匈奴人襲擾漢地。

    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韓王信之所以投降匈奴,最直接的原因,一是私自與匈奴人的媾和,讓自己失去了劉邦的信任;二是劉邦過度的斥責,讓韓王信害怕被殺;三是客觀上匈奴人的軍事威脅近在眼前。

    有重新歸漢的機會,韓王信為何放棄

    韓王信的反叛,引來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首先是他與匈奴人一起,不斷危害邊境,惹怒了劉邦,劉邦御駕親征,在邊境線接連重創韓王信與匈奴人。接著劉邦被匈奴人圍困白登山,差點成了俘虜。

    白登之圍後,韓王信大受鼓舞,在邊境更加活躍,不斷襲擊漢軍,還策反了陳豨。劉邦恨得牙根發癢,派出十八功侯之一的柴武為大將軍,率軍至參合(大同附近)抗擊韓王信。

    柴武特地給韓王信去了一封信,勸他說:皇帝仁慈,很多背叛他的諸侯王重新歸來,都能復其爵位,不加誅殺,你因為戰敗投降匈奴,不算什麼大罪,早日回頭吧!

    韓王信給柴武回了一封信,說:我是沒有回頭路了!我有三條罪,第一條,當初滎陽保衛戰,我被項羽俘虜,不能死節;第二條,投降匈奴;第三條,聯合匈奴侵犯漢地。當年文種一條罪都沒有還被殺,何況我呢?

    就這樣,韓王信決絕地一條路走到黑。結果,柴武攻破參合城,斬殺了韓王信!

    韓王信面對柴武送上門的機會,為何不好好把握呢?他自己說了三條理由,對不對呢?對,但不全面。我覺得韓王信之所以回信,至少暴露了他的兩個心思:一是想回頭;二是基於害怕,想得到劉邦的承諾。

    假如他鐵了心不想回頭,就沒必要給柴武回信,更沒必要說那麼多廢話,而且說的是很客氣的“官話”。他這些話其實隱含了一句潛臺詞:除了皇帝的親口承諾,我哪有回頭路!

    柴武不知道是不是沒看懂,還是看懂了覺得韓王信要價太高,反正雙方通訊的內容,除了多留下一些史料,供後人分析,對韓王信的結局沒有絲毫影響。柴武甚至都沒有將韓王信解押進京,直接就砍了!

    如果說,韓王信當初與匈奴媾和是走向反叛的直接原因,那麼,這三條理由很明顯地暗含了,他與劉邦之間的某種微妙關係,那又是什麼呢?

    韓王信的結局,是劉邦與異姓諸侯王關係的縮影

    這就是天下統一後,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剪除政策,所導致的政治危機!

    以韓王信為例,當初他的封地在潁川,潁川這地方多重要,地處中國的心腹。當年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打得最慘烈的戰爭,就在潁川。劉邦剛剛天下統一,立刻將韓王信的封地移到邊境,擺明了就是對他不信任,是赤裸裸的打壓!

    那一刻,韓王信立刻意思到,君臣關係隨著形勢變化,已經發生了鉅變,他已經成了劉邦的防範物件,甚至對手。

    韓王信不在內地晉陽定都,反而將都城設在前沿陣地馬邑,其實就是個很玩味的舉動。你可以將它看做韓王信的忠誠,但又何嘗不是自保的舉措?因為靠著邊境,萬一劉邦對自己不利,抬腳就到匈奴,天高皇帝遠,逃生方便!

    這恐怕就是韓王信敢跟匈奴人媾和的理由,他早就有這個計劃!這也是劉邦斥責他三心二意的原因,劉邦不傻,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隨著漢初一系列的反叛被鎮壓,韓王信料到,劉邦的江山已經坐穩,他不可能有任何機會了,有迴歸之心,但回國無門,給柴武的信就是這種心跡的表露。那時候,韓信等人還沒死,否則的話,估計韓王信連給柴武回信的心思都不會有!

    好在韓王信的後人明智,他的兒子韓頹當和孫子韓嬰,在漢文帝時期迴歸了大漢,並在此後顯貴一時。漢武帝時期的佞幸韓嫣,就是韓王信的曾孫,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榜,有個龍額侯韓增,就是韓頹當的玄孫。

    綜上所述,韓王信之所以寧可選擇叛投匈奴,也不願意降漢,其實是由於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的政策,導致韓王信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早晚會兵戎相見。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韓王信本命為韓信。為了區別兵仙韓信,所以一直稱其為韓王信。韓王信屬於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也曾是韓國貴族之一。後來秦末亂世時期,韓王信因為張良的原因開始追隨劉邦一起打拼一番事業。在項羽推翻秦朝之後開始分封諸王之時,當時的韓王韓成因為沒有戰功,所以並沒有繼續封其為韓王。而是改封為列侯。劉邦得知韓成不是韓王了。所以派出韓王信去收復韓國舊地想讓韓王信自立為韓王。當項羽得知此事後,項羽分封鄭昌為韓王。並且讓鄭昌時刻抵禦劉邦的侵襲。但鄭昌原本一個縣令出身哪是韓王信的對手。所有不久後鄭昌就敗給了韓王信,並且被韓王信佔領了全部的韓國國土。劉邦隨即分封韓王信為韓王。

    楚漢爭霸開始後,韓王信理所當然站在了劉邦陣營的一方。不得不說在創業階段韓王信對於劉邦還是非常忠誠的。韓王信也曾被楚軍擊敗甚至俘虜。但韓王信最終都要逃離楚軍迴歸漢軍追隨劉邦。所以劉邦對於韓王信也一直信任有加。在擊敗項羽之後,劉邦立馬就分封韓王信為韓王,封地潁川。甚至對韓王信表露出了大家群臣之間共分天下的意思。韓王信也對劉邦的重用感激涕淋發誓要誓死效忠漢室。但不久之後韓王信就變卦了。

    原因就是劉邦認為韓王信英勇過人而且能力比較強。所以就想要把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替大漢朝防禦匈奴。建都晉陽。韓王信也表示出了順從。甚至自發對劉邦表示,晉陽離邊境也遠,出了什麼事我也不好處理。索性把我國都建立在馬邑算了。劉邦也應允了。並且大肆稱讚韓王信的忠誠和勇敢。但韓王信嘴上說的挺好。但實際上軟弱的不堪入目。一直以來韓王信都不停的對匈奴表示求饒的狀態。韓王信想要得過且過。但由於韓王信和匈奴交往甚密。所以劉邦就懷疑韓王信和匈奴有什麼勾結。所以就派人去訓斥了韓王信。之後韓王信更加的不堪了。索性私下裡聯合了匈奴準備攻打漢朝。並且韓王信把馬邑獻給了匈奴當作誠意的象徵。

    之後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劉邦親征數次擊敗了匈奴和韓王信。後來發生了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山。再之後由於韓王信沒有按時到達地點聯合作戰。所以匈奴和劉邦和解。之後韓王信還不死心,繼續聯合匈奴進攻漢朝。劉邦派出人招攬韓王信讓其歸降。但韓王信知道自己喪權辱國劉邦肯定不會饒了自己。所以死不投降。最終敗給了漢朝大將柴武,兵敗身亡。韓王信最終誓死不降漢朝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方面出賣了馬邑。另一方面勾結匈奴。最重要的是韓王信知道“鳥盡弓藏”。所以他堅持要搏一把。但結局也是很悲慘的。

  • 9 # 趣談漢史

    韓王信為什麼投降匈奴,這裡面有韓王信苦衷,也是迫於無奈。分析其因,有這兩方面決定了韓王信投降匈奴。

    1,劉邦的猜疑和壓力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頓單于親率鐵騎攻打馬邑,韓王信立刻派人向劉邦奏告並要求出兵救援,為了穩住匈奴進攻,另一方面韓王信派使者向冒頓單于求和,這也是韓王信的緩兵之計。

    誰知劉邦從偵查兵得知,韓王信派人和匈奴單于求和了,劉邦一聽勃然大怒,寫了一封警告韓王信的書信,派使者送給韓王信,韓王信拆開一看,本來心疑懼怕,看到劉邦敲打的信,更是害怕。為了保命乾脆投降了匈奴,劉邦得知後更是大怒,親率32萬大軍,攻打韓王信和匈奴。

    冒頓單于為了顯示韓王信的誠心,讓韓王信正面迎擊劉邦大軍,自己率兵在白登山設伏。韓王信迎擊劉邦大軍,弄的損兵折將,不過把劉邦引入冒頓的設伏圈裡,冒頓把漢軍從中截斷,把劉邦的隊伍困在白登山,後陳平用計,劉邦才脫險。

    2,韓王信不願降漢,降匈奴出與無奈

    公元前196年,韓王信勾結匈奴犯漢境,劉邦派柴武率軍禦敵,柴武也瞭解韓王信的遭遇,便寫信告訴韓王信,只要投降,皇上仁慈不計前嫌的,並且還能官復原職。

    韓王信給柴武回信道出了無奈和愧疚,感謝劉邦的關懷,從一介平民一躍成為韓王。並列出三宗大罪,劉邦是不會饒恕他的。第一,滎陽失守時,我沒有視死效忠,而投降了項羽。第二,匈奴攻打馬邑,我確不能堅守,反而獻城投降。第三,我多次帶領匈奴兵進犯漢境。劉邦恨之如骨,歸降了其不是自入虎口?最後,韓王信謝謝了柴武的好意。

    最後兩軍對戰,韓王信在對戰中而戰死。韓王信只因為太瞭解劉邦的為人,才不願而降,戰死沙場,也不願受劉邦的慘殺,這也許是韓王信意願。

    總結

    韓王信而選擇了背叛漢朝,說起來是劉邦所逼,而非自己貪生怕死,當自己受到生命及家屬的危險時,韓王信選擇了保命而放棄自身名譽,是對是錯任憑後人評說。

  • 10 # 故紙匯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是七國中最弱的一個。從它建立開始,其他六國就時不時地過來欺負他一下,它還沒脾氣。

    它被欺負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是七國的中心。像大馬路一樣,要進攻其他國家就必須走韓國,那不如直接進攻韓國。

    它一直沒被滅也因為它的地理位置,誰都想把它當緩衝帶。

    當然,韓國最後是東方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

    秦朝末年農民大起義,六國中的5個都紛紛復國,偏偏沒人恢復韓國。後來也出現了幾個韓王,但基本都是其他王立的,換句話說,盯著個“韓王”的頭銜,卻是其他王的附庸。

    韓王信就是漢王劉邦的附庸。

    韓王信名字叫“韓信”,和另外一個“兵仙”韓信同名,為了區別歷史稱為“韓王信”。他是韓國王族,但關係以及很遠。秦末亂世的時候參加義軍。

    韓王信不是無能之輩,也是員能征善戰的大將。但和其他名將比起來只能算二流。

    本來按照他的本領在劉邦手下最多混個小侯爵。可因為血統,他成了韓王。

    實力頂不起頭銜,他基本是被劉邦當大將用的。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和呂后開始剪滅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等都被殺了。慢慢地這把火也燒到了韓王信這裡。

    本來也是,韓王信本來就當不起這個“王”,偏偏佔了個韓國那麼大片土地。劉邦、呂后早晚會對他動手。於是,韓王信先下手為強。

    但他沒有那個實力和本事,失敗是必然的。怎麼辦?幸好,韓王信的駐地靠近匈奴。最後走投無路的韓王信投奔了匈奴。

    這個結局是必然的。燕王盧綰反漢後也投奔了匈奴。都是因為地理近,而且漢朝不敢惹。

    韓王信死在了匈奴。到了漢武帝時代,他的後代又投降了漢朝。

    韓王信的基因真好,他的後代基本繼承了他尚武的傳統,好幾個都作為大將在對匈奴作戰中立了大功。比如韓頹當就被封為弓高侯。

    還有一個韓嫣,估計是混血兒,成了漢武帝的男寵。

  • 1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韓王信很奇葩的,先降楚,後降漢,又降楚,又降漢,最後投了匈奴。這麼反覆無常,是因為他信不過項羽,也信不過劉邦。

    當然啦,他也信不過匈奴單于,合作中還帶著防備。

    (電視劇中的韓王信)

    這位和兵聖韓信同名的人可不是什麼無名小卒,乃是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的庶孫,有著王室血脈。韓信要不是這麼能打仗,就不是他避韓信之名,而是韓信避他之名了。

    韓國被秦始皇滅了之後,韓王信一直在韓國生活,之後秦始皇身死,天下大亂,六國舊貴族趁機起勢各立國君,項羽異軍突起,打敗了秦朝大軍,成為諸軍之首。

    然後就是大封諸侯,項羽明明沒有當過皇帝,卻還被司馬遷收入帝王本紀,就是因為他封了諸侯,有天子之實。

    但韓國君韓成沒有追隨項羽征戰,項羽就不派他到封地韓國,後來還降為了侯。

    早在此之前,劉邦攻打韓國時,韓王信就投奔了同是韓國貴族的張良,跟著他為劉邦效命。後來劉邦看到韓國無諸侯,就派韓王信去攻取。

    (電視劇中的劉邦)

    項羽聽說韓王信攻韓,臨時任命了一個叫鄭昌的縣令為韓王,韓王信打敗鄭昌奪取了韓國十多座城池,劉邦任命他為韓王。

    沒錯,那時候的王就是這麼簡單。但給得容易,想要拿穩了可要憑真本事。過了一年多,楚軍攻打韓國,韓王信沒守住,降了項羽。

    之後逃出楚營,再次歸順劉邦。劉邦也沒計較他這麼容易就降了楚,又立他為韓王,但這都是口頭上的。

    直到公元前202年春天,劉邦和韓王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今河南登封市、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地。)

    但是這些地方全是戰略要地,落在外姓人手裡,劉邦睡覺都不能安穩,就把韓王信遷移到了太原以北,讓他抵抗匈奴,王都就建在晉陽。

    (電視劇中的劉邦)

    雖說太原也是個好地方,但劉邦的這種防範讓韓王信警惕起來,他申請把王都建在更靠近匈奴的馬邑,說是更方便抗擊匈奴。劉邦同意了。

    我認為韓王信此時就已經做了兩手準備,把王都建在邊境,正是想要脫離劉邦的控制。

    同年,匈奴攻打韓王信,韓王信數次派人到匈奴王庭求和。劉邦也派了軍隊救援,但他懷疑韓王信通敵,說的話很不客氣。

    憤怒中的韓王信就降了匈奴,劉邦大怒,御駕親征,但他收賣人心比項羽強得多,打仗卻是拍馬不及,差點死在了白登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劉邦沒死,韓王信還不死心,後來說反了韓信的老部下陳豨,韓信也在京中準備響應,結果被呂后殺了。

    (白登之圍)

    韓王信又和匈奴一起攻打漢朝,後被漢將柴武斬殺。

    總之,韓王信投奔匈奴,是因為他看出了劉邦鳥盡弓藏的意圖,也因為他本來就沒什麼節操,反叛不是一兩次了。

  • 12 # 澹臺21

    狡兔死,走狗烹,漢初幾個大將的結局,已經知道劉邦可能會對功臣下手!作為曾經立下戰功的主要將領,不僅有兔死狐悲之感,而且對自己的結局也有很大的憂慮,他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外逃!

  • 13 # 海人家園

    此韓信非彼韓信。

    漢朝初年有兩個叫“韓信”的人——當然了,可能還有,可誰讓他們不出名呢。

    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軍事天才淮陰侯韓信。

    另外一個就差些了,是已經滅亡的韓國的倒數第二代國王韓襄王的孫子。韓國為秦所滅後,他躲過了秦軍的搜捕,躲藏在韓國舊地的鄉下。

    秦末大亂時,故六國舊貴族紛紛獨立,唯有韓國貴族之中找不到一位正統王室後裔可以擁戴。項羽的叔父項梁就選擇了韓貴族橫陽君之子韓成為王。後來劉邦奉命攻擊秦的關中,路過韓地,派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尋訪韓王后裔,找到了這個韓信,並帶著他殺入了關中,滅了秦朝。此後,又隨劉邦到了漢中。

    劉邦定三秦後,拜為韓國太尉,還許諾一旦時機成熟,就立他為韓王。正巧,那個韓王成被項羽給殺了,劉邦就派韓信收復韓地,稱韓王信,與項羽所封的新韓王鄭昌對峙。

    紀元前205年,劉邦入河南,韓王信趁勢擊敗並迫降了鄭昌,正式成為新韓王。後來,劉邦派他與大將周苛守滎陽,遭到項羽攻破,韓王信降楚,不久後逃回劉邦處,復韓王位。紀元前202年,劉邦滅項羽後,將穎川一地封給他做采邑。201年,又被轉封到太原。這次轉封,體現了劉邦對韓王信的不信任。因為穎川距離關中太近,又是自古以來出強兵利器的地方,讓一個外姓人來管理,實在不安全。這一點,韓王信也有所察覺,從此內心不自安,產生了叛離的想法。尤其是當他看到劉邦對幾位開國異姓王的態度愈發嚴厲,於是在前200年下定了叛逃匈奴的決心。當時,他給劉邦上表,稱自己的封地離邊塞過遠,希望轉封到長城腳下的馬邑地方,以便更加有力的抗擊匈奴。

    這封貌似慷慨激昂的表章居然騙過了老奸巨滑的劉邦,可見韓王信也確實有一套。到了馬邑,正好匈奴冒頓單于大舉入侵,韓王信順勢就投降了過去,還引著匈奴軍進犯太原。

    前199年冬,劉邦派兵反擊,韓王信不敵,北走匈奴,依附匈奴將領曼丘臣、王黃,收集殘部,勾結右賢王進犯廣武、晉陽,再度為漢軍擊破。當時,在晉陽督戰的劉邦派人前去偵察匈奴的實力,冒頓將計就計,隱藏了真實兵力,使得劉邦誤以為匈奴可擊,貿然北進,被困白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當劉邦採納了陳平之計,賄賂了冒頓的閼氏而得以生還後,韓王信作為匈奴對漢進攻的馬前卒,依舊活躍異常。這其中,他所做出的最大“成績”就是策反了劉邦的心腹,時任代國相的陳浠。

    前192年,韓王信引匈奴軍再犯中原,劉邦派柴(名迭,可能是柴武)將軍為將拒敵於參合(山西境內的戰略要地,日後北魏大破後燕也在此地)。柴將軍派人送給他一封劉邦的親筆書信,勸韓王信歸漢,遭到拒絕。在回信之中,韓王信為自己總結了三條得罪劉邦,無法迴歸的理由:

    1.滎陽降項羽;2.馬邑降匈奴;3.引匈奴入寇。然後他說,當年越國的文種和范蠡無罪還遭到猜忌,一死一逃。我今有三罪在身,逃入匈奴,就像當年伍子胥逃楚入吳一樣,是避禍之行。伍子胥不歸楚,我也不會歸漢。他以引吳滅楚的伍子胥自比,可見已經是鐵了心要追隨匈奴,消滅漢朝,這完全是漢奸的言詞了。

    話已說絕,雙方開戰,韓王信大敗,被漢軍殺死,結束了他叛國投敵,引狼入室的罪惡生涯。

  • 14 # 歷史神秘人

    漢初時有兩個人同樣叫韓信,一個是軍神韓信大家都知道,另一個比韓信差遠了,為了區別牛人韓信,所以稱他為韓王信。韓王信也確實是韓國王室後人,也被劉邦封為韓王,劉邦是韓王信的恩人,可韓王信卻做漢奸投靠了匈奴,韓王信那樣做就是因為他膽小怕死,為了活命,投靠誰都可以!

    韓國被秦國滅時,韓王信逃到了鄉下才逃過一劫,秦朝末年農民軍起義,六國貴族也紛紛獨立為王,其他五國都有直系後代,就韓國剩下韓王信這個直系後代,可是他躲在鄉下找不到人,所以韓王是旁系的人做。後來劉邦經過韓第,居然找到了韓王信,於是韓王信就一直待在劉邦身邊,劉邦他還是不錯的,他也過上了好日子,不在當鄉下的窮苦人了,劉邦是韓王信的大恩人。楚漢相爭,劉邦收復韓地,就封韓王信為韓王,和項羽封的韓王鄭昌對峙,項羽打敗過劉邦,韓王信為了活命就投降項羽。後來劉邦幹掉項羽,韓王信就又投降了劉邦,其實就是再次回到了老本家,劉邦對他雖說不信任,但也沒有難為他,還是封他為韓王,只是把封地由韓地遷往代地,代地接近匈奴,劉邦就是試探韓王信是否忠心,讓他去抵擋匈奴就是有種不信任的感覺。

    劉邦平定天下後,開始對異姓王下手,幾個異姓王都被殺了,韓王信看到後,膽戰心驚啊,自己也是異姓王啊,也是實力最差的王,劉邦想弄死自己那還不容易嘛,韓王信怕死啊,還是趕緊逃離為上。於是韓王信就寫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給劉邦,說希望劉邦把自己封在長城腳下馬邑這個地方,因為馬邑最靠近匈奴,我韓王信就是要保家衛國,以身赴難,為國家保衛邊疆阻擋匈奴,我這樣做全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報答劉邦你對我的大恩啊!劉邦一看信,很感動啊,看來韓王信這個人還是不錯的,知恩圖報啊,能主動抵抗外敵,真是好臣子啊!韓王信騙過了劉邦,劉邦就讓他去馬邑抵抗匈奴去了。韓王信剛到馬邑不久,匈奴單于冒頓率領20萬大軍侵犯中原,韓王信一看這麼多軍隊,這太猛了,當場就怕死嚇尿了,打都不打,立刻投降匈奴當了漢奸,冒頓就讓韓王信當帶路黨,和自己一起攻打太原!

    劉邦憤怒了,這個王八蛋韓王信居然背叛自己投敵,實在不能忍,於是親率32萬大軍對戰匈奴和韓王信的聯軍。開始漢軍打的猛啊,韓王信被擊敗,倉惶而逃,冒頓也頂不住,於是狡猾的耍了一個計策,故意打不過一路敗退引誘劉邦孤軍深入,劉邦認為自己勢頭猛一鼓作氣肯定幹掉冒頓,結果太深入,大軍被圍在白登城,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好在陳平出計,用金銀財寶收買了冒頓的王妃,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劉邦才避免被殺。劉邦逃走後,暫時不在攻打匈奴,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機會。七年後,匈奴和韓王信再次進犯中原,這次劉邦不客氣了,當然劉邦也派人去勸降韓王信,只要你韓王信脫離匈奴重新投靠漢朝,劉邦既往不咎,不會殺你,你就放心的離開匈奴吧,你韓王還是能繼續當的。面對如此好的條件,韓王信沒有心動,他告訴來人,自己有三大罪狀,不可能再降漢朝了,自己怕死投降過項羽,後來也投降匈奴,還帶領匈奴侵犯自己的母國,這三條罪名是洗脫不了的,就算劉邦一時放過自己,以後也一定會殺了自己,說白了,就是不信劉邦,劉邦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而且民眾也歡迎,自己鐵了心不投降,也許還會活的長一點吧!韓王信最終沒有投降,兩軍開打,韓王信也死在戰場上,這就是漢奸的下場!也許當初韓王信老老實實追隨劉邦,忠心耿耿,劉邦可能不會殺他,畢竟劉邦也是講點感情的,養你這麼久,也是有感情的嘛,可性格決定命運,韓王信貪生怕死,這是人之常情,可太怕死,最後死的也一定是他!

  • 15 # 唐代丹藥

    韓王信,並非是甘願投降匈奴,而是出於無奈。

    韓王信,韓國王室。本名韓信,因與“兵仙”韓信同名,為了便於區分,史書上多以韓王信稱呼。

    秦朝末年,諸侯並起。

    韓王信受惠於韓國以往相國後裔張良的推薦,得以跟隨在漢高祖劉邦身邊,聽命在左右,征戰於四方。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十一月,劉邦因韓王信攻克項羽所立的韓王鄭昌,劉邦遂冊立韓王信為韓王。

    三年,項羽攻取滎陽,殺劉邦留下守城的周苛,擒獲韓王信。不久,韓王信逃歸劉邦。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後,韓王信被劉邦冊封為韓王,定都陽翟(河南禹縣)。

    僅僅一年多之後,曾經的功臣,昔日的韓王便高舉反旗,與漢朝的天敵匈奴合二為一,反抗劉邦這個布衣天子,並且死不悔改,多次領軍在前,入侵漢朝,殺掠邊民。

    韓王信作為昔日王族,為什麼要如此做?

    對於韓王信的叛亂,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

    秋,匈奴冒頓大圍(韓王)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司馬遷的意思是說,韓信受到圍攻的同時,又遭到了劉邦的猜忌。韓王信憤怒交加之下,投降了匈奴。

    司馬遷以治史嚴謹而聞名,他給出的結論自然問題不大。

    問題是,韓王信為何沒有學習代王劉仲的做法,棄城歸降劉邦,反而是投降匈奴,進而反攻漢朝?

    第一、歷史原因

    韓王信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韓襄王孽孫(庶出的子孫)。韓國地處中原腹心,國土面積最小,卻依然堅持到了戰國末期,秦始皇征戰天下的最初時刻。

    究其原因,韓國有其他國家沒有的特長,那就是兵器鑄造聞名於世,尤其擅長弩和劍的鑄造。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雖然秦始皇在修建長城和營建陵墓時,多次抽調了全國的工匠,但多多少少還會有一些工匠殘留下來。

    劉邦在漢五年稱帝之後,最初下達的詔令與秦始皇的大同小異。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造十二銅人,劉邦則是兵皆罷歸家。劉邦和秦始皇的本意自然是為了費盡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能夠長久流轉下去。

    韓王信本是是王族出身,韓國故地又以出產能工巧匠和優良兵器著稱。劉邦雖然出臺了政策,可是韓國的存在終究遺留隱患。劉邦此時並未定都,臨時的都城洛陽被韓國團團圍住,劉邦無論如何也放心不下,劉邦遂下詔令韓王信將都城由陽翟改為了太原。

    山西太原已是靠近了匈奴的頻繁騷擾的地段。按照慣例,漢武帝之前的時期王侯一般會盡力遠離這種地段,可是韓王信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動上疏要求將都城繼續北遷,遷至馬邑(山西朔州),更為靠近匈奴。而馬邑時常成為匈奴劫掠的首選之地。

    韓王信的這種奇特的做法,究竟出於何種目的,不得而知。但是,韓王信此舉卻是讓劉邦在心中留下疑問。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

    這成為韓王信出奔匈奴的重要原因。

    第二、地形原因

    劉邦在漢五年正月稱帝,九個月後,燕王臧荼謀反。劉邦率領樊噲、周勃和盧綰等人平定之後,任命發小盧綰為燕王。

    與燕地接壤的有趙地,代地還有梁地。除燕地之外,以上三地均與韓王信的韓國接界或相鄰。

    其中,代地為劉邦的二哥劉喜掌管。

    趙地則是趙王張敖擁有,不久成為呂后的乘龍快婿。

    梁地則是彭越的轄區,彭越至死都沒有生出反骨,本本分分的被呂后剁成了肉泥。

    韓國,西面則緊臨河套地區,匈奴趁秦末大亂時,早已重新佔據,作為了牧場,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收復回來。這也從側面描繪出,韓王信之所以非要遷往馬邑的目的。換句話說,韓王信的自保舉動,落下了一個口實。

    所以,韓王信只要是有謀反的舉動,根本無法逃出被圍剿的命運。

    那麼,這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韓王信究竟有沒有反心?

    從韓王信之後的表現來看,韓王信確實是沒有反心的。

    這在韓王信與柴武的書信往來可以看出個大概。

    漢使柴將軍擊之,遺信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韓王信報曰:“陛下擢僕起閭巷,南面稱孤,此僕之幸也。滎陽之事,僕不能死,囚於項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馬邑,僕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為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遂戰。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最終,韓王信迫於無奈並沒有迴歸漢朝服罪,舉族遷入匈奴,成為了匈奴入侵漢朝的馬前卒。

    究其原因,由於劉邦一再逼迫,釀成了了韓王信的出逃。進而引發了漢匈長達兩百年的戰爭,一度讓不到建立百年的漢朝行將崩潰。

    但是,劉邦和韓王信也為解決匈奴的危害,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漢文帝時期,韓王信之子韓頹當自匈奴返回漢朝,之後是韓頹當的之孫漢嫣也回到漢朝。這為漢武帝平定匈奴,溝通西域,帶來了第一手的資料。

    韓王信的決絕,對於大漢來說,可以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即將到來的勇士猛龍大戰,你會站哪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