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從小到大我從未打過,我單身帶著他,覺得很對不起他,而且他也比較聽話,所以從沒打過他。現在我帶孫女,2歲半,她媽打她,當然是因為她不聽話,淘氣。可每次孫女捱打,我心裡真的難受,又不好護著她,咋辦?
8
回覆列表
  • 1 # 磊子ding

    沒有說一定不能打,也沒人說必須得打,我也有兩個小孩,我也打過小孩。兩個小孩我打老大打的多,有老二之後我就反省了一下,為什麼老二打的少反而很好。老大經常捱打還越不好,我也覺得膽小的孩子,最好不打,越打越沒自信,還有就是你不想讓她看手機,你也別看,言教大於身教。

  • 2 # 伊可媽媽

    原則上我們不應該打孩子,可有時候我真的忍不住啊。說說我的經驗。

    我家是兩個女孩,女孩其實更不應該打,小一點的時候,淘一點也無所謂,我沒打過。直到孩子上小學,我動手打過孩子。

    我不是全職媽媽,每天上班路上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地鐵轉地鐵的那種,坐完地鐵,頭每次都有點暈暈的,到家後先做晚飯,讓孩子吃飽後,洗碗收拾廚房,差不多七八點了,然後讓孩子拿作業過來檢查。

    孩子四點放學,到我下班到家六點多點,大概有兩個小時可以寫作業,那次我到家,她正在玩玩具,問她作業寫完了嗎?她隨口說寫完了,可等到快八點的時候,我一拿到作業,錯題很多,頓時火往上冒,伸手打了她,也許是我太累,也許是我性子太急,總之感覺自己好累,老人生病後,全靠一個人帶,有時候十點多孩子還在改作業,也心疼她。

    關於打孩子這事,我也後悔,我後來要求她作業後檢查一遍,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往往玩心大,檢查也認真。我嘗試了很多辦法來讓她認真,最後發現坐在她旁邊,她才不會分心,有一次下班還發現她一遍看動畫片一邊寫作業,效果可想而知。

  • 3 # 為父筆記

    如今,打孩子的行為已經被公認為“不應該”,但孩子仍然難以避免被打,只是因為一個原因——控制不住。

    孫女被她媽媽打,作為奶奶和婆婆的您(題主),絕對不要正面干預這件事。否則只能激化婆媳矛盾,搞壞家庭關係。

    此外,也不能因為孫女被她媽媽“修理”之後,感覺心疼而格外關照——背後偷偷關照也不行。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錯,被打都是因為媽媽有錯。長此以往,一來解決不了她淘氣的問題,二來還有可能慣壞了她。

    您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糾正孫女的不良習慣——她少犯錯,就能少受懲罰;

    在她被媽媽教育過之後,不要立即庇護,以免造成孩子認知誤差——覺得她自己沒錯;

    關於媳婦暴力教育的問題,可以和您的兒子說一說,讓他們夫妻之間去調節——您絕對絕對不要插手過問!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4 # 可愛萱

    我們家這個寶寶已經16個月大了,我從來都沒有打過寶寶。

    基本上以教育說服為主,比如說媽媽有時候說他兩句說的很嚴重呢,它就會哭,但是他哭的時候你千萬不能去安慰他。

    現在我們家這個寶寶很懂事哦,他有時候自己感覺好吃的東西會和我們分享。

    寶寶現在經常喜歡碰那個插頭玩,現在她只要一碰插頭,我們就會露出一個很生氣的表情,然後他就知道這個不能玩。

    畢竟現在的孩子他沒有錯誤觀念,你還是要與教育說服為主,你打她也不過是為了自己出一頓氣,我感覺是沒有必要。

  • 5 # 迦樓羅F

    這個得看孩子的性格。

    女兒從小就乖巧懂事,現在八歲了,基本上沒有打過她,通常是一罵她就哭的很傷心,而且很有心,罵過以後,之前的錯誤就不犯了。等兒子出生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了管教女兒和管教兒子之間的差距。

    兒子很是調皮搗蛋,故意把水打翻了,把袖子弄溼了,把垃圾桶掀倒了,此類的情形在我家時有發生。講道理罵他根本沒有效果。而且有個特別壞的毛病就是從我臉上打,還是很用力的那種。他一從我臉上打我就狠狠的打他,從來不慣他打大人的毛病,可是人家記不住啊,當時把他打哭了,用不了一天就忘了。還數次把他姐姐打哭了,我教訓過他幾次,有時候讓女兒打他,女兒總是哭著重重的舉起手,然後輕輕拍在他屁股上,兒子還是那種打的輕了不但不哭,還高興的那種,每次姐姐打完他不起效果還得我再揍他一頓。

    像這種講道理不聽,打的輕了咯咯笑,只有讓他感覺痛了才能消停一會,有時候屁股都打的很紅了還是咯咯笑,太頭疼了。

    那些說孩子不能打,光講道理的“專家”是因為他們沒遇到過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吧。

  • 6 # 大貳叄

    對於孩子犯了錯誤,你剛開始的教育是口頭上的,是給孩子講一些道理的時候,要看你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能聽得懂,下次不犯,那就是好孩子,如果聽不懂,下次犯同樣的錯,再講道理沒意義了。

  • 7 # 小小思維家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長們需要仔細思考,其實兩種“打”有本質區別。

    我們小時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優秀”了,但現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卻把孩子打成了問題孩子。

    20世紀80年代以前,家長很少因為“才華”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負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師的腳踏車輪胎了”、“和父母頂嘴了”……

    這些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招來家長的“打”,孩子很少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出錯”、“分數考得不好”、“字寫得不認真”等原因被打。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家長基本上都是因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現在,很少有家長因為孩子們自私自利、頂撞家長、吃飯沒有規矩、不負責任等德行問題打孩子,而學習不認真、成績退步、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沒有好好完成作業、不按時彈鋼琴等才華和學習問題,成為孩子捱打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長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當你搶胳膊扯袖子準備打孩子的時候,應該先想想:“我是個合格的家長嗎?”其實打孩子,何時打,怎麼打,打在哪,是有整套學問的。

    沒有掌握的家長,千萬不要打孩子,否則一次小小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孩子終身的問題。

  • 8 # 迷茫的怪盜文

    很少見你這種奶奶,尊重兒子和兒媳養育孩子的權利,尊重彼此的界限,同時又不坐以待斃地看孫女捱打。

    首先,媽媽如果覺得打孩子這件事沒錯,那麼她不會停下來。因為我們會做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可是打孩子肯定是錯的。

    其次,媽媽需要多渠道接觸育兒知識。其實人不是天生會做父母,也不是天生會無條件愛孩子。但是可怕的是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奶奶是不是可以拉著媽媽一起《奇葩說》關於育兒的部分,傅首爾的見解很有參考價值。

    再次,推薦奶奶讀一讀《原生家庭》《正面管教》《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類的書。,如果媽媽能親子讀書那是最好的。正面不好攻破,儘量從側面影響媽媽。

    奶奶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你無法影響媽媽與孩子的關係,但是你可以透過你和孩子的關係幫她修復。“並不是你不好,而是做的某件事情不好。”

  • 9 # 仁傢俬學

    我們首先要理解到的就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各不相同,您的兒媳婦可能小時候也是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心理學上很多的所謂“原生家庭”的影響啊,“代際傳承”啊都有這個方面的解釋。所以,她可能也是一種沿襲,她不會其他的更有效的方法去對待孩子。

    其次,2歲半的孩子,是“第一逆反期”的時候,確實是一個不好管理的時期,很容易激發成人的“權威被侵犯”而引起的憤怒,既而用“打”的手段發洩自己的憤怒,“鎮壓”孩子的反叛,或者反抗。在“打”下去的時候,其實等於告訴孩子“我拿你已經沒有辦法了,我輸了。”有些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濫用“權威”,其實對孩子沒有什麼幫助。家長要學習“認輸”,要學習怎麼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您的兒媳婦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可以提醒她學習的必要性,當然要想想怎麼不破壞現在的婆媳關係,怎麼又可以好意的提醒到她。

    最後,不管是“棍棒教育”還是“民主教育”或者其他,每一個教育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所以,作為長輩,您可以建議,但也強求不得,畢竟家庭裡除了婆媳關係、親子關係、還有夫妻關係等,這些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所以,維護一個家庭的和諧發展還真是需要智慧的。祝您幸福。

  • 10 # 長鼻子的頌歌

    看是什麼狀況了,我小孩兩歲,但是沒怎麼打過,現在最皮的時候也就是以教育為目的,但不會下重手,只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引導,講道理,現在寶寶也是很乖以及暖男,另外說一句,做父母的言行,特別是爸爸,小孩子都是在模仿,有時候皮也是為了我注意。我相信每個寶寶都是天使,要相信你的寶寶

  • 11 # 鄉村小蝦米

    我自己也有孩子,有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對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打他究竟能不能起作用。有時候到了一定的極限我真的打他,雖然現在都不提倡打孩子,也知道打罵孩子對他的成長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有時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孩子認錯態度良好則罷,如孩子“犯犟”,我就會越打越氣,越氣越打

    儘管打孩子看起來不太人道,但其時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與壞的分別。該不該打孩子,在我們國家我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打過孩子,在大多時候,這種“打孩子”的方式,也是出於善良的意圖,畢竟能讓孩子迅速學會遠離危險,讓孩子逐漸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傾向,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等等。自古有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是沒有道理。適當的敲打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我覺得還是很有利的。

    我們做為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好孩子,畢竟孩子大多時候都是在模仿我們,以上所說是對

    三歲以下孩子

    如果孩子6歲以後,他們獨立意識形成,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我們再用打的方式,容易讓他喪失信心,形成消極、自卑的性格。

    如果孩子12歲之後,孩子已經逐漸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具有強烈的,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要求,這時候如果再打會適得其反。

    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用正確的語氣,心平氣和的給他講那樣做會給他自己帶來怎樣的傷害。其實現在的孩子們察言觀色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一般我們把生氣憤怒寫到臉上的時候,他們都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並馬上停止。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可以不搭理他,更不給他任何積極的反應,避免他在自己的吵鬧與父母的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我們對於孩子必須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該教育的時候要教育,對孩子可以寵愛,絕不要溺愛。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我們不妨都放下手機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對孩子再多一點耐心,結果肯定會比打孩子要好很多,也堅信這樣教育出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

  • 12 # 敏吳

    孩子都有犯錯時,個人覺得不用打,我家寶寶7歲,不管什麼場合,都很乖,偶爾調皮一下,只要對她說話不帶笑臉,她都特別怕,只要嚴肅的對她說哪件事不能做,就立刻能制止,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不要輕易的打孩子。

  • 13 # 使用者6422337735

    道理是肯定的(絕對不能打)……!已經不是(棍棒出孝子)的年代了……!呼籲父母們都醒醒吧……!跟上時代……!

  • 14 # 甜甜屋ZB

    能不能打孩子,該不該打孩子,並沒有一定之規,不能用簡單的能或不能來解答。

      1、打孩子,對教育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是親情融洽的家庭,孩子平時對父母的愛有十足的安全感和信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更隨意一些,那麼父母基本上是不會打孩子的,因為他們知道,打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沒有任何幫助。

      孩子是不能輕易打的: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好的,越打越疏遠;孩子已經受到很大挫折和委屈,打就是雪上加霜;過於內向的孩子,打會加重孩子的壓抑;青春期前後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容易形成一種受虐傾向,以為打是一種被愛和被關懷,結果會無意識鼓勵丈夫的暴力。

      2、冷漠和忽視比打罵還傷人

      不打罵孩子是不是就對呢?其實,對孩子冷漠與忽視比打罵還要傷人。在臨床中,有兩種心理疾病與童年遭受父母冷落、忽視,甚至遺棄有關。一是邊緣性人格,這樣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有一種強烈的不確定感,不安全感,內心非常苦痛。另一類是創傷後適應障礙,人格退縮,依賴,常有分離樣情感色彩與軀體障礙。

  • 15 # 農村的蹲蹲

    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理念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持這種觀念的人肯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無能,是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種表現。的確,在以下很多情況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洩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4.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5.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 16 # 亞夫333

    對犯了錯的孩子,打不打看孩子脾性。

    1.對那種特別淘,有顆大心臟的孩子,該出手時就出手,不過要注意分寸。

    2.對於平時自尊心強、偏敏感、內向、自律性比較強的孩子則以說服教育為主。

  • 17 # 深漂飛哥

    小一些的孩子主要以說服為主,不應該打,三歲以下的孩子身體還沒有獨立的意識和判斷,思想還不是很成熟,是沒有記憶力的,家長最好不要打,即使打了,孩子也不會長教訓的。只需要和氣的告訴孩子錯在哪了,講道理讓孩子理解然後去改正就可以了。

      如果犯錯的是家長,就更不應該打孩子,有的家長自己錯了,不去反思自己的過錯,把責任都推給孩子。如果孩子理論,家長就會不留情面地收拾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在平時家長要多檢討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再去考慮孩子的錯誤。

      所以,孩子該不該打,要看具體是什麼問題或者是什麼錯誤,如果孩子比較自私,很多的問題都是故意犯錯,批評多次孩子還不知道悔改,那麼這家長可以動手適當的給孩子一個教訓。面對自私、明知故犯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長記性,不能任由其性子發展。

  • 18 # 少雨SY隨記

    打肯定不好,但有時太急了就動手了!唉!內心深處來講,肯定是不想打的!有時一衝動就動手了,馬上又擔心會不會出手太重傷到孩子了!

  • 19 # 莉莉美好生活記

    中國自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的說法。在現實生活中,好多家長還是不認可打孩子的做法,但有時候,讓孩子氣的父母真的是不知所措。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好些人也在糾結,到底打不打孩子,如果要打,打到什麼程度是好呢?

    要不要打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且體罰教育往往被被貼上落後野蠻的標籤。研究發現,打孩子與健康、社交和發育方面的不良結果頻發息息相關。這些不良結果包括:精神健康問題、物質濫用、***行為、各種疾病、以及發育、行為、社會和認知方面的問題。

    可見,打孩子是不被提倡的一種教育方式,那麼,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理他,更不要給孩子好處利誘,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表現到臉上,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當孩子看到你憤怒的表情時,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實在忍無可忍時,打,現在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太多太多,真的需要“打”來教育時,打就打的徹底(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一次就讓孩子記住,改邪歸正,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不要似打非打。

  • 20 # 愛生活的小圓子

    阿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看見您的陳述,也明白您的不容易,也很理解您現在的困擾,您說您一個人帶著兒子,都沒捨得打他,那是因為您明白您給不了他父愛,所以您加倍的疼愛他,每個人疼愛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您兒媳管您孫女,我想她也是想讓孩子更好更優秀!更出色,將來做個對生活有用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家駒的偽粉到底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