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樣克服孩子的畏難心理,尤其是學習方面,像什麼數學之類的
8
回覆列表
  • 1 # 娛樂討論組

    多多鼓勵孩子。不能打擊他,明知道他數學不好,就要多鼓勵,讓他認識到數學不是他的弱科,只不過沒有好好學習,是努力上的問題。

    大多數孩子一旦遇到自己不喜歡,或者做不了的事情就會想到退卻,這個時候如果給他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感覺會支撐他堅持下去的。

    還要培養他,努力就會有收穫的思想,任何東西都不是輕易得到的。

    不要給他心裡暗示,逢人就說數學不好怎麼辦,雖然是家長們之間的閒聊,但是孩子會聽到心裡,這種心裡暗示會讓孩子覺得我數學就是不好,產生厭煩心理。

    求贊

  • 2 # 小獸媽媽

    我覺得遇到困難想逃避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心理,我們也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害怕,想要逃避,所以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多給孩子加油鼓勁,要正面引導孩子去戰勝困難。

    我們家老大五歲的時候,她說她要把腳踏車的輔助輪拆掉,他一直倚靠著我自己沒有辦法達到平衡,我說你看我在你左邊,你就往我這邊倒,我站你右邊就往右邊倒,他就很氣餒,他說:我肯定學不會了,我不學了。我說你再試試,你學著把身體重心放在中間,不要想要靠著我,結果半個小時就學會騎車了。

    真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多鼓勵鼓勵哪些覺得自己不行的孩子你要告訴孩子,你能行,你可以,你做得到。

  • 3 # 美羊媽咪

    那當然是需要父母多多的支援和鼓勵孩子了。實際上對於孩子遇到困難想要逃避這是很正常的,畢竟他的思考能力有限,也有依賴於父母。

    我們家大寶就是這樣,有什麼都叫我弄,剛開始我會幫她弄一下,後來直接叫她自己嘗試。自己還是做不了的話,我就叫妹妹幫她搞定。妹妹就會學著我的語氣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學著來,不要急”。當然我也會耐心的教她,也會說些鼓勵的話使她更有信心的去做。

    在這方面,就是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導與鼓勵,稍微協助下孩子,能夠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孩子心中所謂困難的事。

  • 4 # 糯米麻麻Coco

    首先,我覺得父母的榜樣力量還是無窮的。

    大人做點什麼事情,直接放棄,都堅持不下來更別說孩子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用於戰勝困難,這些戰勝困難的情緒和狀態都無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其次,分析下孩子想逃避的原因並教會孩子戰勝困難的方法。

    這個困難是孩子這個能力範圍之內達不到的,還是孩子的思想態度問題,不想去做。如果是前者,那麼大人可以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讓孩子去挑戰完成這個困難。假如是後者,那麼家長可以用適當的鼓勵方法,刺激孩子的探索慾望,激發孩子勇於挑戰困難的決心和鬥志,然後去戰勝困難。

    然後,大人的讚美和鼓勵是最好的動力。

    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是尋求成就感,獲得別人的認同。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髮自內心的鼓勵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比如說,媽媽相信你肯定能做好,加油!那麼孩子為了贏得媽媽的認同,定會加倍去努力。反之,媽媽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點小事情都做不好,還能幹點什麼啊。孩子本來想去努力,結果被媽媽這麼一訓斥,本想表現自己,挑戰困難的積極性一下就打消了,反正媽媽說我笨了,我果然像媽媽說的那樣,真的很笨,什麼都做不好。這樣孩子就被貼上一個“笨”的標籤,孩子從此以後也許就不再想努力了。所以對孩子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讚美。

    最後,在學習方面,尤其是數學學習方面,大人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興趣點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於數學有畏難情緒,不讓讓孩子說出來,為什麼一看見數學就頭疼,是方法不對頭還是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老師講到重點,總之把關注孩子找到問題點,然後幫助去孩子把問題解決,帶給孩子自信,孩子有自信了,自然就像表現自己,也是表現自己,就越多要儲備知識,然後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出來了。

    所以只要家長用心,孩子的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 5 # 七娃寶葫蘆

    孩子有畏難心理,原因是孩子還沒有找到好的方法。

    首先,可以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多地表揚他,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其次,在孩子遇到難題想逃避的時候,家長要耐心陪伴,不可以訓斥,幫助孩子一起找到解決難題的好方法,然後做出總結。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是可以解決難題的。

    我相信多做幾次,孩子就能夠克服自己的畏難心理。從而養成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

  • 6 # 親子陪伴蘭怡C

    其實面對困難是人的一生中必須面對的事情小孩大人都一樣,最近這段時間我家小孩遇到的困難就是他做東西的時候。

    做不出來或者做不完美他就想重新開始做,比如說用紙疊鸚鵡,孩子用七八張紙疊出兩三隻鸚鵡,其它的紙幾乎就是浪費掉了,孩子做不出來的時候就喜歡把紙扔掉或者發脾氣。

    這時候我就會鼓勵孩子告訴孩子說“做不出來發脾氣也沒有用,靜下心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做不好它,找到原因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隨著我慢慢的鼓勵和講解孩子就能靜下心來分析原因然後做出了完美的鸚鵡。很多時候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非常重要。

    你鼓勵孩子,孩子就有信心把它去完成,如果你抱著批評和抱怨的態度那麼還是很容易就放棄了,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以後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候孩子就會有信心地去克服它反之則反。

  • 7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為什麼面對困難會選擇逃避?這是每個家長都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要迎難而上,那麼,我們有沒有為孩子做好榜樣?有沒有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思維習慣?有沒有嘗試讓孩子養成自主思考和自主決定的方法?如果這些回答,你都是肯定的話,那麼我相信你的孩子不會是一個喜歡逃避困難的人。簡而言之,父母親應該檢索自己的育兒方法,是否符合你期待的好的教養方式。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你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援,而絕非命令和代勞。否則,孩子將繼續養成這個畏縮不前的壞習慣。

    同樣,你自己的言談舉止都對孩子產生了很多影響。一些家長從來就是自己喜歡抱怨,所以孩子抱怨她就受不了了;自己喜歡拖延,卻要求孩子別懶惰;自己沒有責任感,卻要求孩子從小就要有責任心;自己怕苦怕累,卻要求孩子不怕困難……這不是諷刺是什麼?當你自己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別怪孩子有樣學樣。

  • 8 # 溫蒂小屋

    面對困難嘗試不逃避,繼而迎難而上,這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才應有的品質,而是在各個方面都可以去鍛鍊和培養的,而且我也主張用生活中的困難來引導孩子學會面對困難。

    透過體育:比如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從學步開始,是不是就是一次跌倒了又爬起來的學習過程?所以,我們大人在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難和小挫折的時候的態度很重要。有的家裡老人太慣著孩子,怕摔跤、怕跌倒、怕孩子走路走累了,這些都是在給孩子傳遞畏難的情緒。但是,我們也會看到有些家長,會鼓勵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會鼓勵孩子參與一些攀爬運動去鍛鍊孩子的毅力和運動能力。

    透過桌面遊戲:在玩遊戲中,我們也能引導孩子不懼困難,比如玩樂高、玩一些闖關益智遊戲,鼓勵孩子能靜下心來去練習,去實現一些墊著腳才能完成的任務,由易及難,讓孩子體會到這種迎難而上併成功的喜悅和快感。

    回到學習上:無論是數學還是英語,在很多學科面前,都需要紮實的功底和反覆的練習,不能急功近利或者越級而上,給孩子太多超過他能力範圍的任務。舉個實際的例子,我會和孩子一起學奧數,也是一步一步去拓展思維,去做一些提高練習,目前看來,孩子還挺喜歡這種和我一起闖關挑戰的方式。我也希望自己在陪伴孩子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像孩子學步一樣,逐漸放開我的手,讓孩子自由奔跑去。

  • 9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孩子有畏難情緒在所難免,我們家三歲半的兒子玩玩具碰到有難度的也常常發火。每到這個時候,我會不動聲色地問孩子:“需要媽媽陪你一起玩嗎?”當孩子說需要時我就會過去,先看著孩子讓他自己玩,等孩子真遇到困難了,也是以讓孩子主打,我幫忙的形式進行,一起幫孩子完成他想完成的。

    生活中能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儘量讓孩子參與進來,做個懶媽媽,別啥啥都不放心地想抓在手裡。我們家孩子正處在啥都要插一腳的時期,每次我打掃他也要來,我就會自己一套打掃工具,他也一套,雖然總是幫倒忙,但至少也參與進來了,多做做,孩子自然也就會了。相反,總是不動手,那是真的啥啥都學不會。

  • 10 # 諾媽家有男寶

    碰到問題,孩子習慣性選擇逃避,我想應該出自兩方面原因,一則父母過於包辦,事事幫孩子解決,讓他失去了探索解決困難的興趣。還有一種原因則是父母或許苛責或強勢,事事讓孩子去自我解決超過能力範圍的困難,讓孩子失去了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信心。

    我們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

    我覺得父母應該做到鼓勵和以身作則相互結合,一開始讓孩子慢慢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嚐到解決難題的甜頭,慢慢養成自覺的習慣!

  • 11 # 堯媽成長記

    提醒家長,不要輕易的說孩子笨、傻,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指責只會讓他們更加受挫。

    孩子為什麼面對困難就想逃避,多半是因為他們沒有抗挫能力,遇到一點不順就難受的不得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選擇自殺或者失蹤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平時家長要多肯定自己的孩子,不要盲目攀比,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要多鼓勵孩子們腳踏實地,多體驗生活,遇到困難都要有勇氣啊、心態要樂觀、實事求是!

  • 12 # 東西兒童教育逃媽

    近年來美國教育很流行一個概念,grit,就是可以培養孩子堅持,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我們的新書《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中有一節談到這個問題都,可以參考下。

    用9句話培養孩子的堅毅品質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相對“固定型思維”而言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來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非常重要,通常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也懂得尋求幫助;他們的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他們會更在意自己從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能否透過考試。

    近幾年來,這個概念風靡了整個美國教育界,幾乎每個學校在日常教學中都用各種方式融入“成長型思維”這一心智模式。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數學校都不約而同地會在最顯眼的地方張貼一幅anchor chart(要點圖)。

    我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些承擔教學內容的海報,雖然樣式各異,但內容的主題幾乎都一樣,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 Change your mindset(換個說法,換個思維),幾乎都包含“成長型思維”中關於思維模式的“九個轉變”。

    關於“理解”換一種說法:

    I don’t understand.(我就是不懂。)

    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麼嗎?)

    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根本沒法理解”換為“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來,肯定能搞明白”。

    關於“放棄”換一種說法:

    I give up.我放棄了。

    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我得試試我學過的別的方法。)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的能力達不到,只有放棄了”換成“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換個方法就好了

    關於“錯誤”換一種說法

    I made a mistake.我犯錯誤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 (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錯了,我很沮喪”換成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後我就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又get一招”!

    關於“困難”換一種說法:

    This is too hard.這太難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這太複雜了,我不可能完成”換成“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關於“足夠”換一種說法:

    It"s good enough.已經挺好的了。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 (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績嗎?)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得足夠好了,已經達到我的上限了”換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點兒”。

    關於“聰明”換一種說法: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我不可能像她一樣聰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麼做的,我也要試試看。)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別人比我聰明,沒辦法了,我就是不如她”換成“只要學習她的方法,然後認真去做,我也有戲”。

    關於“完美”,換一種說法: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 (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繼續試試!)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的能力只能做這麼多,這件事這樣就足夠完美了”換成“我還要看看這件事有什麼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斷嘗試和努力,肯定還能再提高”。

    關於“否定”換一種說法:

    I can"t read.我閱讀不太好。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我要訓練我的閱讀能力。)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沒有閱讀這根筋兒,我就是個書盲”換成“只是訓練不夠而已,不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看看”。

    關於“能力”換一種說法:

    I"m not good at this.我不擅長這個。

    I"m on the right track.(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不了這些”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就會越來越擅長”。

    常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習慣,這就是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美國小學將類似這樣的話張貼在教室和校園裡,非常有“儀式感”地將之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為的就是時刻提醒所有同學,從把到嘴邊的話換個說法開始,悄悄地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從而讓自己擁有grit(堅毅)的品質

    各位爸爸媽媽也和孩子們來一起試試,當孩子在抱怨事情太難、自己能力不夠、學不會搞不懂、想要放棄時,提醒他,換一種說法!

  • 1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如果孩子面對困難會想要逃避,需要從父母和孩子兩方面尋找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父母總喜歡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一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性格原因,比如過於膽小、膽怯、懦弱,遇到困難產生自卑或自責心理,導致他們不願意主動出擊、解決困難。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教會孩子勇敢面對,讓他們瞭解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一種樂趣,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讓他們誤以為逃避也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平時,可以同孩子一起閱讀有關克服困難的親子繪本,讓他們從簡單的字裡行間體會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小繪本傳遞大道理,可能比父母的說教和嘮叨更為管用。

    另外,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冷靜分析主觀和客觀原因,如果由於外在條件,孩子能夠克服,就幫助他找到解決的方案,並給出孩子合適的建議;如果屬於孩子的主觀問題,能力不足或技能達不到,要幫助孩子提升技巧和素質,使孩子獲得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找對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最大限度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完成主動的溝通交流,不要操之過急,慢慢地養成孩子的思維習慣。

  • 14 # 東西兒童教育

    近年來美國教育很流行一個概念,grit,就是可以培養孩子堅持,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我們的新書《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中有一節談到這個問題都,可以參考下。

    用9句話培養孩子的堅毅品質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相對“固定型思維”而言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來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非常重要,通常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也懂得尋求幫助;他們的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他們會更在意自己從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能否透過考試。

    近幾年來,這個概念風靡了整個美國教育界,幾乎每個學校在日常教學中都用各種方式融入“成長型思維”這一心智模式。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數學校都不約而同地會在最顯眼的地方張貼一幅anchor chart(要點圖)。

    我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些承擔教學內容的海報,雖然樣式各異,但內容的主題幾乎都一樣,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 Change your mindset(換個說法,換個思維),幾乎都包含“成長型思維”中關於思維模式的“九個轉變”。

    關於“理解”換一種說法:

    I don’t understand.(我就是不懂。)

    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麼嗎?)

    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根本沒法理解”換為“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來,肯定能搞明白”。

    關於“放棄”換一種說法:

    I give up.我放棄了。

    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我得試試我學過的別的方法。)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的能力達不到,只有放棄了”換成“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換個方法就好了

    關於“錯誤”換一種說法

    I made a mistake.我犯錯誤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 (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錯了,我很沮喪”換成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後我就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又get一招”!

    關於“困難”換一種說法:

    This is too hard.這太難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這太複雜了,我不可能完成”換成“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關於“足夠”換一種說法:

    It"s good enough.已經挺好的了。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 (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績嗎?)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得足夠好了,已經達到我的上限了”換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點兒”。

    關於“聰明”換一種說法: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我不可能像她一樣聰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麼做的,我也要試試看。)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別人比我聰明,沒辦法了,我就是不如她”換成“只要學習她的方法,然後認真去做,我也有戲”。

    關於“完美”,換一種說法: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 (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繼續試試!)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的能力只能做這麼多,這件事這樣就足夠完美了”換成“我還要看看這件事有什麼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斷嘗試和努力,肯定還能再提高”。

    關於“否定”換一種說法:

    I can"t read.我閱讀不太好。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我要訓練我的閱讀能力。)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沒有閱讀這根筋兒,我就是個書盲”換成“只是訓練不夠而已,不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看看”。

    關於“能力”換一種說法:

    I"m not good at this.我不擅長這個。

    I"m on the right track.(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告訴孩子轉換思維:將“我做不了這些”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就會越來越擅長”。

    常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習慣,這就是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美國小學將類似這樣的話張貼在教室和校園裡,非常有“儀式感”地將之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為的就是時刻提醒所有同學,從把到嘴邊的話換個說法開始,悄悄地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從而讓自己擁有grit(堅毅)的品質

    各位爸爸媽媽也和孩子們來一起試試,當孩子在抱怨事情太難、自己能力不夠、學不會搞不懂、想要放棄時,提醒他,換一種說法!

  • 15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我覺得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更能幫助孩子走好人生路,這種思維習慣一定是無數的小事積累的結果。從孩子蹣跚學步開始,就要正確的鼓勵孩子,孩子學步期會有摔倒的現象,當這種現象出現不要立刻去把孩子抱起來,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起來。

    人生路是很漫長的,不要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總是怕孩子弄不好,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長包辦,這也不讓孩子碰,那也不讓孩子碰。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會喪失自信心。

    我家孩子的教育,家長達成共識。學步期孩子摔倒最好鼓勵孩子自己起來,孩子自己起來後給予鼓勵,對孩子說:寶寶真棒。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她自己做。比如寶寶剛會吃飯的時候,我會鼓勵孩子用勺子自己吃,不管她會不會弄髒衣服,衣服弄得髒兮兮的可以清洗嘛。這主要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替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很糟糕,它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兒童發展的機會,那些在幼兒期沒獲得自主能力的孩子,入學後對學習困難不容易堅持,對挫折的態度傾向消極。

    培養自主既非撒手不管,也非盲目鼓勵,家長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

  • 16 # 覺醒女人江糖糖

    首先,要找到孩子面對困難就逃避的根本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

    孩子有問題,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大人表面上理解的問題,孩子內心都隱藏著一些真實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往往不被家長髮現。

    問題中說孩子尤其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就會有畏懼心理特別是數學,那家長就要去觀察並和老師溝通,孩子為什麼會畏懼學習特別是數學呢。

    孩子厭學或者畏懼上學一般是處理不好孩子周圍的關係,孩子周圍主要的關係是親子關係,校園關係,同學關係。

    比如,有些家長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為自己學的而是為家長學的,所以孩子會很討厭學習。

    再比如,孩子在班裡可能因為某件事情跟某些同學關係不好,導致孩子受排斥,所以孩子害怕去學校。

    再比如,某科老師當著所有同學的面狠狠的批評了孩子,而孩子自尊心又非常的強,自尊心受傷,每次這門學科上課孩子心理都有陰影,所以這麼學科就很差。

    當知道孩子畏懼的根本原因之後去針對孩子這方面的關係進行引導和疏通,等孩子這方面不再畏懼的時候,再透過一些活動幫助孩子建立勇敢,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輕易受傷,會很好的處理和勇敢的面對!

  • 17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面對困難就會想逃避,整體上是一個孩子正常的心理吧,根據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不同,那麼凡事想逃避的程度也就有所區別。不過,凡事都應該是有一個度的。如果孩子到渭南情緒過於強烈,而且濟南接收失敗的話,那其實更好的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有一些關係。比如說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大致就是說,如果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那麼就很有可能不願意去挑戰難度高一些的任務,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挑戰失敗,就會被認為是不聰明的。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去改變這種情況呢?我覺得父母能做的也僅僅是透過自己的引導和講方式的改變,來讓孩子逐漸克服這些畏難情緒。父母首先是應該懂得更多一些的各方面的幼兒知識,然後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做法,從改變自己一開始來改變孩子,透過自身的行為的影響,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 18 # 健叟

    應當幫助孩子分析造成困難的原因並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開始以家長擔任主角,在解決問題中逐步轉換角色過度到由孩子為主。當孩子能夠解決了困難問題時鼓勵表揚是絕對不可少的,當孩子有了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興趣自然就會主動迎著困難而上去解決問題了。當然對異常懶惰和智力差的孩子建議透過向醫生諮詢嘗試解決。

  • 19 # 宸寶的雜貨鋪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是那個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能冷靜思考見招拆招的孩子。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很多孩子在遇到一些甚至稱不上是困難的小困難面前就畏手畏腳,想逃避。

    而造成孩子在面對困難就想逃避的原因,可能有幾個方面:

    1.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表揚不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會吃飯了、會數數了......家長看見孩子進步,就誇“你真棒,你真聰明。”家長以為是愛孩子,實際上這種泛泛的誇獎,會讓孩子沉浸在自我欣賞當中。為了讓家長再誇自己,孩子在下次挑戰的時候,會選擇難度低,自己更有把握的事情去做。

    2.家長為孩子安排了過多的不符合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長期被打擊後,孩子容易自餒,覺得自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3.家長對孩子的照顧太好,事事包辦,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慢慢成長的機會。

    如何改變,讓孩子克服這種心理障礙?

    1.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特點,並對孩子報以合理的期望。過高或過低的期望對孩子的發育都不好。過高的期望會變成孩子的壓力,過低的期望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不夠,不瞭解自己的能力。

    2.表揚孩子的努力,表揚孩子的進步,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少讓孩子做“你是要….還是….?”的選擇題。

    3.孩子終歸會長大,我們無法護他們一世,放手讓孩子多嘗試。世界不美好,孩子需要一顆更有柔韌的心。

    4.真正的自信來自於能力,關注孩子的長處,幫他們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並培養成他們的特長。這個特長可以是音樂,可以是運動,也可以是學習。我一直覺得孩子應該學會一門樂器,學會一門樂器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在學習當中會經歷非常多的挫折,沒一段新樂譜都是一個挫折。孩子在學會過程中,會學會全神貫注,會學會戰勝挫折,並體會到戰勝挫折後帶來的成就感。

  • 20 # Fanny媽媽談育兒

    我想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您所說的數學問題,要看孩子所遇到的困難是那種情況,比如,是超出了能力範圍;還是自己上課沒有認真聽,或沒有聽懂;還有就是孩子自己比較馬虎。希望這位家長跟孩子數學老師溝通一下,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輔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時設立的內外朝制度,對西漢後期的影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