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從來都不分金額大小。
先不說限定3000元以上金額的方法是否可行,其實很多詐騙,都是由小金額開始的。
我以前在農村的支行上班時,曾碰到過一個農村婦女(三十多歲)來轉賬,交談中得知她是收到一條中獎資訊,簡訊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某知名熱播節目為回饋客戶,舉辦了抽獎,她中了二等獎,只需要交幾百元的保證金,或者個人所得稅,就能獲得幾萬元獎金。
當時,收到獲獎資訊的女子,無論我們如何告誡勸解,並當著她的面撥電話過去,她都堅信自己是中獎了,聽起來,她更相信電話那頭的解釋“他們是眼紅你中獎,才說這是假的”。
最後,我告訴櫃員,不要給她辦理取款,有投訴我頂。
女子最後也沒能在我們那取出錢來。
但是她卻跑到臨近的鎮子上,把錢取了轉給了對方。
第二天,她又拿著一張定期存單過來,因為沒有密碼,只能在開戶局辦理取款。
因為對方告訴她,如果能以1萬元每股的價格買對方公司股票,公司年底的分紅,每年的10%就是她的。
對於她的冥頑不靈,我實在無可奈何,我只能拒絕辦理,並通知了她們村長。
很快,村長帶著她丈夫將人帶了回去。
我後來聽村長說,那女子還在找村裡人借錢,就是為了給對方轉賬。
所幸,被村長知道後製止了。
從這件事上能看出,其實詐騙,從來都不限於老人,而且,轉賬3000元的限制,百害而無一利。因為中國的老人,比起年輕人有更多的存款放在銀行,解決被詐騙的問題,不能依靠簡單粗暴的設定轉賬門檻來解決。而是要讓他們提高警惕,懂得區分,不要輕易向陌生人轉賬。
就像如果一個人被火燒死,難道就要禁止所有人用火,退回到茹毛飲血嗎?
老年人更需要我們年輕人更耐心細緻的對待他們,收起我們的不耐煩,給予他們更寬容更細緻的關懷。
依靠監護人或者陪護人,依靠他人的提醒,來限制老年人轉賬,從深度來說,其實是限制人權。很多老年人並不希望子女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另外,設定這樣的障礙,其實是將陪護人的責任外化,如果真有這樣的條款,萬一發生了轉賬,那老人的子女或者陪護人將會追責銀行。
所以,銀行是肯定不會設定這種制度的。
詐騙從來都不分金額大小。
先不說限定3000元以上金額的方法是否可行,其實很多詐騙,都是由小金額開始的。
我以前在農村的支行上班時,曾碰到過一個農村婦女(三十多歲)來轉賬,交談中得知她是收到一條中獎資訊,簡訊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某知名熱播節目為回饋客戶,舉辦了抽獎,她中了二等獎,只需要交幾百元的保證金,或者個人所得稅,就能獲得幾萬元獎金。
當時,收到獲獎資訊的女子,無論我們如何告誡勸解,並當著她的面撥電話過去,她都堅信自己是中獎了,聽起來,她更相信電話那頭的解釋“他們是眼紅你中獎,才說這是假的”。
最後,我告訴櫃員,不要給她辦理取款,有投訴我頂。
女子最後也沒能在我們那取出錢來。
但是她卻跑到臨近的鎮子上,把錢取了轉給了對方。
第二天,她又拿著一張定期存單過來,因為沒有密碼,只能在開戶局辦理取款。
因為對方告訴她,如果能以1萬元每股的價格買對方公司股票,公司年底的分紅,每年的10%就是她的。
對於她的冥頑不靈,我實在無可奈何,我只能拒絕辦理,並通知了她們村長。
很快,村長帶著她丈夫將人帶了回去。
我後來聽村長說,那女子還在找村裡人借錢,就是為了給對方轉賬。
所幸,被村長知道後製止了。
從這件事上能看出,其實詐騙,從來都不限於老人,而且,轉賬3000元的限制,百害而無一利。因為中國的老人,比起年輕人有更多的存款放在銀行,解決被詐騙的問題,不能依靠簡單粗暴的設定轉賬門檻來解決。而是要讓他們提高警惕,懂得區分,不要輕易向陌生人轉賬。
就像如果一個人被火燒死,難道就要禁止所有人用火,退回到茹毛飲血嗎?
老年人更需要我們年輕人更耐心細緻的對待他們,收起我們的不耐煩,給予他們更寬容更細緻的關懷。
依靠監護人或者陪護人,依靠他人的提醒,來限制老年人轉賬,從深度來說,其實是限制人權。很多老年人並不希望子女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另外,設定這樣的障礙,其實是將陪護人的責任外化,如果真有這樣的條款,萬一發生了轉賬,那老人的子女或者陪護人將會追責銀行。
所以,銀行是肯定不會設定這種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