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漫飛鴻
-
2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永曆大帝朱棣在造反的過程中,其實猶豫過是否改立朱高煦為太子。因為朱高煦跟自己太像了。不僅長得帥,而且善於軍事戰爭,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才。
可是朱高熾相比之下就顯得非常差勁了。朱高熾應該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他是個大胖子,而且一條腿還不得勁。在戰場上也沒有什麼戰功。
改立朱高煦似乎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可是朱棣在這個時候,卻沒有做出這件事,而是依舊將皇位傳給了朱高熾,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麼一個結果呢?
01朱高熾是嫡長子,自古嫡長子繼承製。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在明朝初年,對嫡長子繼承製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
比如說朱元璋時期,一直就打算把皇位傳給太子朱標。甚至在朱標英年早逝以後,朱元璋依舊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以此顯示朱標嫡長子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朱高熾雖然體格、才能方面相對來說都比較平庸,但是他是嫡長子,光是這一點,就足以打敗後面那些弟弟。朱高煦雖然也是徐皇后所生,可是他是次子,要想繼承皇位,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朱高熾去世了,那才有可能輪到他,畢竟他也是嫡子。不過朱高熾的命還是比較堅挺的,至少朱棣活著的時候,他一直堅挺地活著,直到把皇位拿到了自己手裡,這才鬆了口氣,可以不用那麼費力地活著了。為什麼嫡長子繼承製如此重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室子弟爭奪皇位的慘況,幾千年來到處都是。只有堅守住嫡長子繼承製,才能打消那些非嫡長子的皇子們,篡位的打算。因為一個非嫡長子的皇子當上了皇帝,那其他皇子就會紛紛想辦法當皇帝。
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寵於成祖。而高煦從軍有功,宦寺黃儼等復黨高燧,陰謀奪嫡,譖世子。會朝廷賜世子書,為離間。世子不啟緘,馳上之。而儼先潛報成祖曰:“世子與朝廷通,使者至矣。”無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發書視之,乃嘆曰:“幾殺吾子。”成祖踐阼,以北平為北京,仍命居守。---《明史》
當然了,要想堅守住這一點,首先皇帝本人得是一個足以掌控傳位能力的人。如果像李淵那樣的話,可能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就會釀成災禍了。
顯然朱棣是具備這種能力的,所以他堅持這種制度,才能打消其他兒子們的非分之想,從而可以保證皇子們消除鬥爭。
02朱高熾是朱元璋欽定的燕國世子,必須尊奉朱元璋的意願。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對朱棣是非常器重的,將他封為燕王,並不是要流放他到北方受苦,而是因為朱棣的軍事能力很強,留著朱棣在北方為大明朝守衛邊疆。
雖然最後朱棣並沒有從朱元璋手裡接管皇位,但是他對朱元璋還是充滿敬意的。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又給了自己這麼強大的軍事集團,以至於自己可以奪取朱允炆的江山。由此可見,朱棣對朱元璋生前的一些決定,那還是比較尊重的。比如說朱元璋欽定了朱高熾作為燕王世子,這件事朱棣就比較尊重。再說了朱棣為了強調朱元璋本來要把位置傳給自己這件事,當然要尊重朱元璋的種種行為。即使朱元璋沒有這樣的打算,朱棣也必須要透過各種手段促成這件事。比如說他告訴世人,朱元璋非常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朱高熾,本來就希望朱棣登基以後,將朱高熾立為皇太子。只是朱允炆集團用了各種辦法迷惑朱元璋,這才導致了一個錯誤的傳位過程。
現在朱棣已經把這個錯誤給糾正了過來,所以對朱棣來說,朱高熾作為繼承人,也是朱棣作為合法繼承人的一個保證。
: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嘗命與秦、晉、週三世子分閱衛士,還獨後。問之。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又命分閱章奏,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謬誤,不以聞。太祖指示之曰:“兒忽之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不足瀆天德。”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孫有君人之識矣。”---《明史》
合法性是朱棣最在意的一件事,為此他甚至把自己的生母改成了朱元璋的馬皇后,為的就是自己能夠成為朱元璋的嫡子,這麼一來朱標死了,他這個嫡子繼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可以說朱高熾在這件事上也是沾光了。
03朱高熾有一個聰明的兒子,好聖孫朱瞻基會成為一代明君。就算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就算朱高熾是朱元璋欽定的燕王世子,可是朱高熾就是不優秀,將來國家交給了他,會不會造成什麼災難呢?
這是朱棣必須要考慮的一件事。如果連大明王朝的未來都保證不了,那朱高熾就算地位再崇高,那也是白搭。
好在朱高熾這個人雖然平庸,但是你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才能。當年朱棣南下的時候,朱高熾守住京城,抵擋住了朱允炆大軍的進攻,可見他還是很有能力的。
縉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裡洞達。引拔士類,有一善稱之不容口。然好臧否,無顧忌,廷臣多害其寵。又以定儲議,為漢王高煦所忌,遂致敗。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明史》
在監國期間,朱高熾也發揮了自己的治國才能,雖然平庸,但是可以休養生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本身就是皇帝該有的樣子。
由此可見朱高熾在做皇帝這方面,是有一定基礎的。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朱瞻基。
朱瞻基是非常聰明的孩子,自幼就得到了朱棣的栽培和寵愛。當時朱棣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徘徊的時候,詢問大學士解縉,到底該怎麼選。解縉當然是站在朱高熾這邊的,所以他告訴朱棣三個字:好聖孫。
也就是說朱高熾雖然稍微平庸了一點,但是朱棣的孫子朱瞻基,那可是絕頂聰明的一個人。選擇朱高熾也就等於是選擇了朱瞻基,有何不可呢?
正因為如此,朱棣這才下定了決心,依舊堅持朱高熾為皇太子,而朱高煦則被打發得遠遠的了。
總結:朱高熾只做了8個月皇帝,好在朱瞻基接力成功。朱高熾登基以後,勤政愛民,任用賢臣。所以大明王朝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不過很可惜的是,朱高熾只做了8個月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朱高熾的死因一直都是一個謎,因為說法實在是太多。據說當時他打算把明朝的首都遷回南京,這可是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因為北遷是朱棣的主意,顯然朱高熾對自己的父親,有一些怨言。
當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在南遷前朱高熾就去世了。等到朱瞻基登基以後,放棄了這一決定,依舊留在了北方。
朱瞻基登基以後,繼續重用三楊等賢臣,所以開創了仁宣之治。當然這一盛世開創的基礎,是朱高熾本人打下的。
參考資料:《明史》
-
3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朱棣多次徵求大臣的建議,還是朱高熾當皇帝合適,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八個月皇帝,突然駕崩,從秦始皇開始,先後有三百多名皇帝,有的在位十幾年,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三年太上皇,享年89歲,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個月,皇帝的寶座還沒有坐熱,就丟掉皇位,明仁宗朱高熾47歲就突然死亡。
-
4 # 咕嘟趣話
朱棣倒時想傳位給朱高煦,但是有人不答應呀!那到底誰有這麼大的能量,連皇帝老子的話都可以不聽?
事實上,朱棣多次想廢掉朱高熾改立朱高煦為太子,還為此事專門詢問過大臣們的意見。如果當時大臣們不反對,朱高煦就真有可能做皇帝了。所以這之中的關鍵點不是取決於朱棣想不想,而取決於大臣們和家人們支不支援。
至於為什麼大臣們不支援朱棣廢太子朱高熾立漢王朱高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熾太賢能了。在古代讀書人的眼裡,能在一個賢能之君手底下做事,可是一件千載難逢的恩德,雖然朱高煦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治國能力和為人處世上卻遠不及朱高熾。
一、朱高熾和朱高煦皇帝作為古代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雖然擁有無上的權威,掌握著天下生殺大權,但是不管這棵大樹多麼的根系繁茂,如果沒有了周圍群樹的環抱和綠草的滋養,很快就會枯萎死掉,所以一般來說,皇帝只有得到文武百官們的支援才能把位子安穩的做下去,這是皇位永固的先決條件。
如果朱棣硬是要背群臣之道而馳,造成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百官殊死覲見,請求吾皇收回成命。在朱棣做皇帝的二十多年間,朱高熾多次以太子身份監國理事,可以說如果朱棣沒有朱高熾為他處理朝政,朱棣是根本無法安心地完成他開疆拓土的宏偉志向。
而朱高熾所做的這一切都被大臣們看在了眼裡,並由此得到了大臣們的尊敬。
朱高煦為人處世和行事風格雖然有點像明成祖朱棣,但是他的智謀和心胸卻遠不及朱棣和朱高熾。朱高煦自幼生性兇悍品行不端,言語輕佻不學無術,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並不是很喜歡他,反而更喜歡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的朱高熾。
就朱高煦的處事風格來說,飽讀孔孟聖賢書的文官們自然是不喜歡也不接受的,朱棣在靖難之役做了皇帝,以解縉、黃淮為首的內閣大臣極力推薦立朱高熾為太子,並且在朱棣有了換太子的想法是時解縉又一次站出來挺太子,從此得罪了漢王朱高煦遭來了殺身之禍。
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二、皇太孫朱瞻基雖然朱高熾並不得朱棣的待見,但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可是甚得朱棣的歡心,並且在永樂九年被朱棣冊封為皇太孫。據史料記載,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朱棣做了一個夢,夢見朱元璋將一個玉圭交給朱棣,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後就得到朱瞻基降生的喜訊,從此朱棣正式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役。
登基之後的朱棣,更是將朱瞻基作為未來的繼承人來培養,每次朱棣行軍作戰也會帶上朱瞻基,所以朱瞻基在文武方面是遠遠超過了朱高煦的,而作為大明帝國未來繼承人的朱瞻基,自然也不願放棄這個機會,如果朱棣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煦,即便是自己的爹朱高熾答應朱瞻基也不答應。
而且朱瞻基也是一個比較孝順的人,他很敬重他的父親朱高熾,經常在朱棣和朱高熾之間調和矛盾,並時常保護父親不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打擊到,也正是有朱瞻基的存在,朱棣才最終放棄了廢掉朱高熾改立朱高煦的想法,所以朱瞻基為了自己和他爹也要把太子之位掙一掙的。
三、趙王朱高燧朱高燧和朱高煦相比並沒有好到哪去,皇帝誰不想做,同樣是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勞的朱高燧也想嚐嚐做儲君的滋味,雖然朱高燧表面上和朱高煦是一條心的,但是歸根到底,朱高燧也是有稱帝的野心的。
朱棣稱帝之後,朱高燧聯合朱高煦多次陷害太子朱高熾,並且在衣食住行上多有僭越,後來被朱棣痛斥並打算奪了他的皇族身份廢為庶民,因為得到太子朱高熾的求情才得以免罰。
雖然此事之後朱高燧在行為上有所收斂,但是他的不臣之心還是不死。在永樂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期間,就有太監和守衛等裡外串通,打算毒死明成祖廢掉太子改立趙王朱高燧為帝。
如果朱棣廢掉了朱高熾改立朱高煦為太子,那第一個不服氣的肯定就是趙王朱高燧,因為在他眼裡朱高煦和他差不多,他也曾為靖難之役付出過功勞,並且他的為人和朱高煦比起來還是好那麼一丟丟的。
皇位之爭,自古以來都是禍亂之始。朱棣靠靖難之役推翻侄子的皇位起家的,在他眼裡最不希望按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孫相互殘害。雖然他並不喜歡太子朱高熾,但是廢長立幼除了於禮法說不通外,還容易引發各種問題。如果想子孫和睦國家太平,傳位給朱高熾是最明智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
5 # 錢錢他爹
朱棣其實十分不喜歡朱高熾,長得胖乎乎個的,走路都得兩個人攙扶著。英明神武的朱棣自然就不太喜歡一個形象不佳,和自己一點都不像的大兒子。
他最喜歡二兒子朱高煦和三兒子朱高燧。特別是二兒子朱棣格外喜歡,因為勇猛好戰的朱高煦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都和自己十分相似。在靖難中,朱棣幾次遇險,都是朱高煦挺身而出救了他。這讓朱棣十分感動,拍著朱高煦的肩膀說道:你大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
這個暗示也直接為日後朱高煦造反埋下了伏筆。朱棣坐穩皇帝后,因為對朱高煦的喜歡,在立儲上面也是一再的猶豫不決。朱棣曾多次想要廢掉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煦為太子。但是受到朝臣們的極力反對。
朱棣為了此事就曾問過大才子解縉,大才子含蓄的對朱棣說:好聖孫。朱棣聽到後想到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這個孫子聰明伶俐,深得他的喜歡。此時朱棣心裡已經堅定了日後傳位朱高熾的想法。畢竟朱高熾身體不好,他要是走了,皇位不就名正言順傳給這個好聖孫。
但是畢竟“太子乃國之根本”,朱棣並不會因為朱高熾有個好兒子就傳位給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定下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而朱高熾深受朱元璋喜歡,朱元璋在位時親立他為燕王世子。所以朱高熾即位更有合法性。
再則朱高熾雖然身體不行未能在戰場前線和朱棣並肩作戰。但是他坐鎮北平,為朱棣穩定後方以及給大軍輸送補給上面做的特別出色。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打北平的時候,朱高熾更是出奇制勝,為朱棣回師北平贏得時間。可見朱高熾無論在軍事還是行政方面都是相當有才華的。
朱高熾在留守北平的出彩表現,也贏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評。同時朱棣“馬上得天下”,他在位的時候連年征戰。他想到國家要長治久安,自然要予民休養生息。好戰的朱高煦是做不到這點,唯有仁愛的朱高熾可以。這也是朱棣選擇傳位朱高熾的一點原因。
歷史證明朱棣的選擇沒有錯。朱高熾和後來的好聖孫朱瞻基先後當上皇帝,他們在位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一片盛世的景象。不得不說朱棣的選擇,讓朱高熾父子開創了後來的“仁宣之治”。
-
6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歷史中的朱棣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更像自己的老二?其實做皇帝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皇帝雖然作為最有權勢的人同時也是天下最為操心的人,稍不留意就會萬劫不復。而朱高煦雖然像自己但是並不像皇帝,朱高熾雖然愚鈍呆蠢但卻是一個好皇帝。朱高熾以仁德賢明著稱,所以在這方面上來看,朱高熾比朱高煦更會做皇帝。朱棣不可能因為朱高煦像自己就把一個國家輕易地交給不會管理國家的人,那麼他將是大明朝的罪人,朱棣不會這麼做。
(大明風華中的兄弟三人)
還有一點就是,朱高熾是長子,朱高煦是老二,大明的傳位制度是嫡長子制度,簡單的來說一下,只要朱高熾還活著皇位必須得要傳給朱高熾,不能壞了祖制,雖然朱棣還都是造反出身,畢竟長幼有序,朱高熾根正苗紅又為父親做了很多事情也不次於朱高煦,再加上孫子朱瞻基聰明伶俐和自己很像,所以朱棣完全不用廢長立幼,而且政治局面錯綜複雜,再加上文人集團很支援朱高熾,同時朱高熾也很得民心,如果大動干戈的去幹破壞平衡的事,朝野局勢可能會瞬間動盪,朱棣是不會這麼做的。
(大明風華中的朱高熾)
相反朱高煦不得文人集團喜歡,朱高煦雖然很像朱棣有勇有謀但是在政治方面上還是相對欠缺,而且朱高煦是站在武官集團上的,好不容易維護的平衡,很有可能就會因為朱棣的一句話而導致文武相抗,甚至嚴重將發生兵變,那麼大明朝又將陷入無盡的混亂之中。所以,只要朱高熾不犯重大錯誤,朱棣再不喜歡他,朱棣也要把位子傳給長子朱高熾。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
-
7 # 影視劇中學歷史
對於你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古代王朝一直都比較看重嫡長子繼承的制度
雖然皇帝不一定就非得嫡長子繼承,但是作為老皇帝,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除非太子犯了大錯,不可挽回,否則就必須考慮這個問題,而且古代王朝是專門有禮部來維持這種的秩序,明朝前期文臣硬骨頭也特別多,太子作為國之儲君,沒有毛病,你就想廢掉,恐怕文臣們就會集體反抗,這就夠皇帝頭疼的了。
二朱棣本身就是造反出身
你朱棣不管怎麼掩飾歷史,你自己就是造反出身,但是,造反是什麼,是內亂,自己打自己,兄弟手足自相殘殺,這種事有一起就足夠了,我相信朱棣並不希望這種事情沒一代皇帝都來一波。所以他儘管想要換太子,但是考慮到這種問題,所以,朱棣思慮再三並沒有換。
三朱高煦能力不足
雖然受朱棣喜歡朱高煦,正因為朱棣喜歡,所以他才更瞭解自己這個兒子是什麼能力,他並不適合統治國家,尤其是一個連年戰亂,急需休養生息的國家,朱棣深深瞭解。雖然自己的太子胖,但是太子能力是有的,所以最後朱棣選擇了太子。
四太子多年監國
從朱棣最開始造反開始,就為朱棣打理後方,從最開始靖難時候,朱棣在征戰,太子受命守北京,負責朱棣的後方,到後來,朱棣在北方征戰。太子留守京城,負責監國,說句實在的,打仗,太子確實不行,但是這麼多年的經營,負責治理國家的六部,哪一個不知道太子治理能力,又有幾個知道朱高煦的能力呢?所以身為皇帝的朱棣,不可能不明白,綜合以上,朱棣最後選擇了太子。
以上內容系手打,如有錯誤,請指正。
-
8 # 我是隔壁小王
朱棣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事關國家利益王朝延續的安危,作為明朝少有的有為之君是不會被感情所左右的。
為什麼說傳位朱高煦會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呢?我不是在危言聳聽。
首先,朱棣是透過政變搶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這一點是怎麼也無法躲避。但是朱棣自己可以造反,可不願意別人學他啊,所以,如果朱棣不按照嫡長子制度選定繼承人,那不就是等於告訴皇族子弟,所有人都有機會當皇帝嗎?這樣一來,那些藩王肯定個個都想學朱棣那樣來個清君側搶個皇帝當。這個口子是朱棣開的,朱棣如果不把它補上明朝皇室內部將永無寧日,所以敕封朱高熾為太子就是那個最好的補丁,不但如此,朱棣還怕一個補丁不夠,連朱瞻基都封了做太孫,直接連第三代皇帝都安排好了,就是為了絕了那些藩王的野心。
最後一點就是朱高煦的派系問題了,眾所周知朱高煦喜好武事,在靖難之役隨朱棣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深受武將們的擁戴,但是恰恰就是因為武將的擁戴使朱高煦與皇位繼承人徹底無緣,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朱棣靖難之後誕生了新型的勳貴勢力“靖難武將系”。這些新勳貴集團的風頭甚至壓過了朱元璋開國勳貴一頭,這種情況之下作為武將擁戴的朱高煦如果登基稱帝,那麼靖難武將一系的勢力將空前高漲,可以說以後想要制衡這些武將要靠皇帝的個人威望和能力了,朱高煦或許有能力,但不能保證他的兒子孫子也有這種能力,所以為了避免武將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得到文官集團擁戴的朱高熾成了最好的選擇,敕封朱高熾為太子不但能夠扶植文官還能夠平衡武將的勢力,更不至於學朱元璋大殺功臣自損實力,畢竟沒了武將也不是什麼好事,看看朱允炆書生治國的下場就知道了。
結語:從皇室內部和國家利益來看,朱高煦當皇帝都會使明朝埋下隱患,而朱高熾恰恰是消除隱患的最佳人選,兩下一對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這也是朱高煦深受永樂帝喜愛卻始終與皇位無緣的重要原因。
-
9 # 古曲古風
相比做事輕佻,為人張狂的朱高煦,朱棣還是比較喜歡胖胖的朱高熾的。朱棣之所以不能傳位給朱高煦有如下幾個原因:
朱高煦是次子,立朱高煦不符合祖宗禮法太祖朱元璋針對立儲曾下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朱高煦是次子,明顯不符合這條祖訓。朱元璋在位時,曾封朱高熾為世子,朱高煦為郡王,很明顯,如果朱棣不發動靖難之役的話,燕王的王位也只能由嫡長子朱高煦繼承,也輪不上朱高煦。
雖然朱棣在立儲的問題上有過想立朱高煦的想法,但其考慮到朱元璋立下的規矩和歷朝歷代的立儲方法,以及滿朝文武和天下臣民的意見,他只能選擇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傳位給他。
朱高煦性格缺陷,不是當皇帝的料眾所周知,朱高煦為人輕佻兇悍,處事比較荒唐,用現在的話說,朱高煦就是一個二貨。雖然他作戰勇猛,靖難之役時曾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但這並不代表他救能當皇帝。
朱高煦依仗在靖難之役中的戰功以及朱棣曾經的賞識恃功自傲,常以李世民自比,李世民可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的,他如此之二的行動,朱棣心裡肯定是對他多有提防的。而朱高煦又好武,十分兇悍,所以朝野之中大部分的朝臣都對他頗有顧忌,一個無法籠絡人心的皇子是沒辦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的。
沒文化真可怕,朱高煦資質太差,不懂治國之道朱高煦自幼不愛讀書,非常騎射,成天吊兒郎當,惹是生非,所以他不具備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文化涵養,壓根兒不懂治國之道,他整個人修養很差,為人輕佻,行為乖張。
反過來我們看朱高熾,朱高熾因為身體偏胖,所以呢對騎射自然是不擅長,但是他非常喜歡讀書,做人也是比較低調,宅心仁厚,他的兩個弟弟總是惹是生非,每一次都是他在朱棣面前說盡好話才幫他們脫離困境。也正是基於朱高熾的學識為人,朱棣北伐時讓朱高熾來監國,而這樣以來,朱高熾的治國經驗也就更加豐富了,這是朱高煦所不能比的。
綜上所述,朱棣本就是一個明君,自然更清楚自己兩個兒子的優劣,為了保證大明的百年基業,他是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一個不懂治國之道的人的。
-
10 # 錢多多讀文史
是的,朱棣不太喜歡胖宣。
胖宣胖得走路都要人扶,一點都不像勇武的自己。
相較之下,朱棣確實更喜歡勇武的朱高煦,曾經失口說出:
勉之,世子多疾。
這話簡直是一種慫恿,導致朱高煦一生,都沒有放棄對那個位置的肖想。
但朱棣一時失口,估計也有點後悔,畢竟家國大事,不比婦人之仁,不好憑喜惡處理。
宣胖雖胖,卻佔嫡長,又行事寬仁,且很能團結文官,作為過渡期的皇帝很合適。朱棣也不太擔心建文帝事重現,畢竟皇孫朱瞻基得分很高。
而反觀漢王,急躁冒失,還要對自己下毒手,這樣子作為儲君,肯定不合格。
-
11 # 大漢史談
導語:對於朱棣來說,一路陪自己南征北戰的朱高煦比太子更親近,更討人喜愛,但是造反成功的朱棣需要的是一個好的繼承人,而不是一個好兒子。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這個皇位必定屬於太子而不是朱高煦,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朱高熾是嫡長子,名正言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嫡長子繼位,這個身份朱高煦爭不了,搶不走,是最有說服力的。就連朱棣自己,在奪位之後,為了修復自己的名聲,都自稱自己的生母是馬皇后來先顯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在明初,雖然中央集權已經無限擴大,但是立太子問題上,大臣們是絕對不會退讓的,為了得到大臣們的認同,太子只能是嫡長子朱高熾。
2. 朱高熾仁厚,大臣愛戴。朱棣的一生大多數都在征戰,朱高熾在監國期間,朝無廢事,不僅自己得到了歷練,彰顯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擁戴,關鍵時候,朱高熾身邊有一幫能幫自己的能臣,比如朱高熾就是在大學士解縉、黃淮的力保之下成功登上太子之位,解縉的一句“好聖孫”讓朱棣徹底堅定了立朱高熾為太子的信心;面對朱高煦的誣陷,朱棣心腹胡濙密疏太子監國七事,讓朱棣放下戒心。
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
而且朱棣也明白,當初如果不是太子拼死擋住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可能這個皇位根本輪不到他來坐,太子的功勞苦勞朱棣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3. 朱高熾有個好兒子。對於朱棣來說,皇位的繼承才是最重要的,而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從小聰明伶俐,深得朱棣歡心,朱棣去哪裡都帶著這個孫子,讓他學習自己治國、治臣的能力,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期望之大,就連北伐之時,朱棣都時常帶上自己的這個孫子。
在朱棣二次北伐之時,因明軍衝擊太猛,朱瞻基不慎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得知訊息的朱棣馬上命令部隊迅速出擊,救出了身陷重圍的朱瞻基,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重視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兒子,也正是對朱瞻基的期望,才決定將太子之位歸於朱高熾。
4. 朱高熙有勇無謀,扶不上臺面。白溝河之戰,成祖幾為瞿能所及,高煦帥精騎數千,直前決戰,斬能父子於陣。
朱高熙身為朱棣的次子,跟隨朱棣征戰多年,甚至曾救下了朱棣的命,但是這個兒子實在是有勇無謀,甚至可以說爛泥扶不上牆。
比如當初建文帝繼位,朱高煦、朱高熾和他們的舅舅徐輝祖一同拜見,就因為徐輝祖提醒自己注意儀態,就對徐輝祖心存芥蒂,走的時候還偷走了徐輝祖的愛馬,可見朱高煦的心胸之小,而且朱棣曾多次提醒朱高煦就藩,可是朱高煦死纏爛打就是不去,還一直在朱棣面前說太子壞話,暗中養兵,縱使私兵劫掠,最終引起了朱棣的厭煩,甚至打算將他廢為庶人,如果不是朱高熾為他求情,朱高煦後面根本沒有蹦躂的能力。
由上文可知,雖然朱高熾身體殘疾,但是這並不能妨礙他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他繼位後修正了朱棣的種種錯誤,廢除了很多苛政,平反了很多冤獄,雖然統治短暫,但是朱高熾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看來,朱棣並沒有選錯人。
-
12 # 史論縱橫
關於這段歷史,也許正在看《大明風華》的同學會更有感觸,由俞灝明飾演的漢王朱高煦,由王學圻飾演的朱棣,以及“神探狄仁傑” 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乃至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將這段歷史演繹的還算有那麼點意思。
朱棣為什麼不喜歡太子朱高熾?雖然《大明風華》這部劇中沒有明確表示朱棣不喜歡“大胖子”朱高熾,但是細心的同學從側面也能夠看出朱棣是有那麼一丁點不喜歡朱高熾,而更喜歡漢王朱高煦。
話說朱棣的偏心不是沒有緣由的,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朱高熾至少三百斤,很顯然《大明風華》中的梁冠華體重明顯不夠用。
對於朱棣來說,一個能夠陪在他身邊一起去打仗的兒子,才是比較欣慰的,可是朱高熾這個身體,估計要是帶他去打仗,以他的體重指不定要累死多少馬。
如果朱高熾個子特別高,體重有二百斤的話,還算正常,而到達三百斤,基本可以斷定是肥胖症,即使不是肥胖症,身體方面肯定有很多問題。
根據《明史·朱高煦傳》中記載,當時朱高熾與朱高煦前去明孝陵拜謁,“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
明孝陵我前幾天去了,朱元璋的那個明樓還算雄偉,但是坡度設計的還算挺好的,走起來也不是很吃力,而朱高熾就走這麼幾步就差點卡了,說明朱高熾已經胖的看不到腳下的臺階了。
估計,因為朱高熾的身體原因,朱棣也是挺擔心的,畢竟有前車之鑑在那放著。
以前我剛看明史的時候,總是將朱標與朱高熾搞混,印象中朱標也是一個胖子,我們知道朱標走在朱元璋的前面,朱元璋於是立朱標的兒子為繼承人,假如朱高熾走在了朱棣的前面,朱棣這位“旁支奪嫡”的皇帝,是不是要考慮再讓朱高熾的兒子繼承皇位了。
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間接的承認自己是篡位登基的?
所以,假如朱高熾如果死在朱棣的前面,朱棣大機率是會讓朱高煦接任。
朱棣作為一代明主,為何會偏愛漢王朱高煦?根據《明通鑑·卷十三》記載,朱棣早在靖難之役的時候就對朱高煦說過“勉之!世子多疾。”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假如朱高熾病死,那麼他一定會選擇朱高煦來繼承皇位。
歷史對於朱棣即位的合法性雖然有諸多爭議,但是對於朱棣在位期間的功勞還是給予很肯定的評價的,這樣一個賢明君主,為何會犯偏心眼的毛病呢?
其實歷史上,好多賢明的皇帝在處理自己的兒子問題上,都會出現偏袒的情況,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個人裡面,至少有三個是喜愛小兒子的狂魔。
比如秦始皇十分寵愛小兒子胡亥,出巡的時候將胡亥帶在身邊,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政變;漢武帝為了讓小兒子劉弗陵即位,設計巫蠱之禍,逼得太子劉據自殺而死;唐太宗最喜歡四子魏王李泰,遲遲不肯讓其就藩,各方面待遇甚至超過太子李承乾,最後使得李承乾造反。
相對於他們寵愛幼子,朱棣偏愛漢王朱高煦有著更正當的理由,一方面如前面所說,朱高熾身體不好,朱高煦很可能一直都是備胎,一旦朱高熾病死,朱高煦隨時準備頂缸。
另一方面,朱高煦更像朱棣,朱棣之前是燕王,經常需要同遊牧民族作戰,而到了靖難之役的時候,也更多的依靠軍事上的勝利。
前面已經說過,朱高熾由於身體原因是不能出征的,一般都待在後方,而陪伴在朱棣身邊的就是朱高煦了。
朱高煦經常隨朱棣隨軍出征,而且還總打前鋒,立了很多戰功,尤其在一次戰役中,朱棣被人打敗,差點被捉,後來朱高煦趕到,這才救了朱棣一命。
正是在這個時候,朱棣對朱高煦的好感度是有的,並且是有過承諾的。
朱高煦這樣優秀,朱棣又十分偏愛他,為何不傳他皇位?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棣繼承皇位,首先就要商議立儲之事,當時很多王公大臣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也都建議立朱高煦為太子。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朱高煦都是很適合當太子之位,但是朱棣後來不惜反悔曾經的承諾而讓朱高熾當太子,這裡面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
首先,儘管有支援朱高煦的聲音,但是更多的聲音還是支援朱高熾,明朝的政治制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文官制度,當時的官員還是比較支援朱高熾。
朱高熾的人設就是宅心仁厚,符合儒家標榜的賢明君主的模樣,相比之下,朱高煦從小就劣跡斑斑,後來在靖難之役中以武夫的形象示人,更讓大臣沒有安全感。這些大臣的直接反對,是朱高煦錯失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
朱棣雖然不是很喜歡朱高熾,但是還沒有到討厭的地步,喜不喜歡是一回事,討不討厭就是另一回事了,無緣無故的廢長立幼,一直都是大忌諱。
最後,我認為朱棣沒有立朱高煦為太子,跟朱瞻基也有關係,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兒子,是朱棣最喜歡的孫子,從小就帶在身邊,因此,朱棣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應該也是考慮到這個因素。
畢竟朱棣執政的時候歲數已經不小了,不可能不考慮孫子一代的皇位繼承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魏晉時期,司馬昭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就因為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個傻子,不打算傳位給司馬炎,後來司馬昭離奇病死,司馬炎繼承了皇位,結果到了司馬衷時期,晉朝就爆發八王之亂,西晉不久就滅亡了。
在看孫子方面,清朝的康熙皇帝應該是比較有先見之明,對於雍正為何能夠繼承皇位,一直是歷史上較有爭議的地方,我比較認可坊間的一個說法,是因為康熙喜歡雍正的兒子乾隆,最後才下定決心讓雍正繼承皇位,畢竟康熙優秀的兒子不少,隨便拿出一個都算是出類拔萃的。
所以,朱棣基於這方面的考量,最後將皇位交到朱高熾的手上,也是間接的傳給了朱瞻基。
從根本上來說,整個明朝的皇位傳承都比較死板,即使是皇帝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大,後世好幾位明朝皇帝想要換太子,都沒有換成。
當然朱棣帶來一個永樂盛世,而朱高熾和朱瞻基也帶來一個仁宣之治,這個皇位傳承算是不錯的。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朱棣是一度想傳位給次子朱高煦的。說他想傳位給朱高煦,是有根據的。在“靖難之役”中,他親口給朱高煦這樣說過。而且為了讓朱高煦相信,朱棣還說,當時作為“世子”的朱高熾常常生病,活不了多久這樣的話。感覺他就是在咒自己的長子朱高熾死一樣。
而且,他對作為他世子的朱高熾,橫豎都看不順眼。一是嫌棄他太胖,二是嫌棄他有病,三是嫌棄他能文不能武。總之,就是什麼都不合自己的意。
(朱棣劇照)
正因為不合朱棣的意,史書上才說,朱棣才準備把皇位傳給朱高煦。
可是最終朱棣並沒有把皇位傳給朱高煦,而是堅持原先的傳位方式,傳給了朱高熾。
朱棣一邊說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煦,一邊實際上又傳給了朱高熾。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了朱高煦心裡很不服氣,一直試圖造反。而且當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繼位以後,他真的造反了,最後被朱瞻基抓了起來。不但被抓了起來,後來還因為勾了朱瞻基一腳,朱瞻基大為生氣,把他蓋在一個銅缸裡,外面堆上木炭烤死了。親屬之間,最終造成這樣的悲劇,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棣造成的。
那麼,朱棣明明說了要傳位給朱高煦,為什麼後來還是傳位給朱高熾呢?
(朱高熾劇照)
史書上認為,朱棣之所以最終選擇了朱高熾,主要的原因是有朱瞻基的存在。
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朱棣的長孫。這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受到朱棣的喜愛。因為他剛一出生,朱棣就做了一個夢,夢見朱元璋給了他一個大圭,讓他傳給子孫後代。這個所謂的“大圭”,也就是權位的象徵。而且朱瞻基這個孩子出生後,朱棣就堅定了發動靖難之役的決心。後來,靖難之役果然成功。所以,這讓朱棣認為,朱瞻基是“真龍天子”。因此,儘管朱棣不喜歡朱高熾,但他要透過朱高熾,把皇位傳給朱瞻基。
不過,這個說法似乎是站不住腳的。為什麼說站不住腳呢?
首先,時間就不對。要知道,朱棣給朱高煦說要傳位給他的時候,靖難之役已經打起來了。而朱瞻基出生,是在靖難之役發生之前。也就是說,如果朱棣真的想透過朱高熾,把皇位傳給朱瞻基,那麼,他就絕對不會給朱高煦說要傳位給他,還說朱高熾多病,不會活很久這樣的話。因為就算朱高熾活不了多久,朱棣也只會立朱瞻基為繼承人,不會考慮朱高煦。
其次,透過朱高熾傳位給朱瞻基,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有兩點:一是朱瞻基還年幼,他究竟長大後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清楚。二是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失敗的教訓。當初司馬炎就想透過兒子司馬衷傳位給他喜歡的孫子司馬矞。但結果是,皇位根本就沒有傳到司馬矞頭上,在司馬衷那裡就已經形成了“八王之亂”,造成了國家的分裂。所以說,透過朱高熾傳位給朱瞻基,同樣是不靠譜的事情。朱棣是聰明人,對歷史也很熟悉,他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所以,朱瞻基的出現,顯然並不是朱棣最終傳位給朱高熾,而沒有傳位給朱高煦的理由。
那麼,朱棣沒有傳位給朱高煦,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朱高煦劇照)
其實,朱棣可能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傳位給朱高煦。
事實上,朱高煦並不是一個好人。《明史》記載:“(朱高煦)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這裡講的是,朱高煦從小就是一個性情殘暴,言語輕佻,又不好學習的人,連朱元璋都很厭惡他。既然朱元璋都很厭惡他,朱棣怎麼還會喜歡他呢。
那麼,既然朱棣其實並不喜歡朱高煦,他為什麼要說那樣的話?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靖難之役。實際上,朱棣打靖難之役,是打得非常艱苦的。他作為一個藩王,竟然和朝廷作戰,顯然是不能得到大家支援的。所以,對於他來說。有一個能打仗,又積極擁戴自己的兒子,心裡是十分欣慰的。
也就在這樣一種心理作用下,朱棣說出了那樣的話。他不過是為了籠絡兒子的心罷了。至於傳位給他,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
14 # 胡不歸我
一種說法是好聖孫朱瞻基,一種說法是朱高熾一直監國。其實,就是文官和武官集團的力量角逐。而自宋朝起,文官集團的力量一直在強化。武官集團則越來越弱。
-
15 # 音樂小妖
不論在任何時候肥胖的人總是受到歧視,哪怕在古代也不例外,朱棣的太子朱高熾就是我們口中的胖太子。但是朱棣明明不喜歡自己這個胖太子,卻依然把自己的天下交到了胖太子朱高熾的手中,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朱高煦,難道是因為皇太孫朱瞻基嗎?
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朱棣就是因為自己孫子的原因,所以才會將整個大明的江山交到了朱高熾的手中,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名聲可不怎麼好聽,不論是藍玉的案子,還是胡惟庸的事件,都足以說明朱元璋沒有絲毫的仁慈之心。
只要他認為你對大明的未來有害,直接就拿你開刀,畢竟大明初期很多的謀反案,聽起來相當的詭異,只是望風捕影的事,愣是讓朱元璋全部當成了事實。
好不容易到了朱棣的時代,雖說朱棣沒有朱元璋哪麼的不講理,但是也不差多少,尤其是整個朝廷的人馬都是建文帝所留下來的舊臣。
所以朱棣也是用盡了很多辦法,把這些所謂的舊臣一波一波的給清除出去。
可以說朱元璋還有朱棣在朝中大臣們的心中,就屬於太過苛刻的領導,尤其是朱元璋的時期,大臣們上個早朝都跟過鬼門關似的。
在朱元璋和朱棣兩父子的瘋生打壓下,朝中的大臣們對於所謂的安定有著極大的需求。
畢竟大家努力了一輩子,就是想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更高一些,誰也不想因為一些小事受到了牽連,從而把自己半輩子的心血付之東流,還要連累自己的家人。
所以說能遇到一個講道理的天子,就是當時所有大臣們的心願了。
而我們的胖太子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好人,在任何事情上面都會相互妥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為對方著想的好皇帝。
對於經歷過朱元璋與朱棣大風暴的臣子們來說,最希望胖太子朱高熾這樣的人來當皇帝。
就好像我們現在人在大公司當中上班一樣,誰都希望自己的領導不要太苛刻,越溫柔越好。
不論是自己更上一層樓,還是工作態度都讓人很安心,也不會出現今天上班,明天就要想辦法找工作的情況。
相對於胖太子來說,朱高煦就跟朱棣很相似了,都是武夫不說,更是不講道理。將來如果朱高煦即位後,很可能就是繼朱元璋與朱棣之後的第三人。
也就是說讓朱高煦當太子的話,朝中大臣們的安危就有點不太保險了。
大家每天生活在一個朝不保夕的環境當中,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點希望,現在朱棣居然打算要換太子。
你以為朝中的大臣們會同意嗎?
大家已經在重壓之下當了這麼多年的臣子,現在總算看到了點希望,並且朱棣的年紀也大了,不像以前哪麼殺心重了,所以大家還可以跟朱棣好好的講一下道理。
反正就是一句話,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朱高熾才是未來最合適的大明天子,畢竟朝中的大臣都是文化人,總是可以給胖太子朱高熾找到無數種理由。
總得來說,就是胖太子朱高熾當大明的天子有著無數種好處,而朱高煦即位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大明的未來。
如果說朱棣還年紀的話,或許就要好好的跟這一幫子大臣們講一講什麼叫不講理。
可此時的朱棣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也就是說沒有太過的精力跟朝中的大臣們繼續掰扯,再加上胖太子居然還有一個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兒子朱瞻基。
於是朱棣打算暗度陳倉,明面上把皇位交給了胖太子,實際上卻是給朱瞻基鋪路,畢竟胖太子的身體實在是太虛了,誰知道他還能再抗幾年,也許自己上升的那一刻,也就是胖太子跟著一起走的時候了,所以大明的天下就交到了胖太子朱高熾手上,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朱高煦。
-
16 # 歷史指間沙
朱棣自己的帝位是透過起兵造反而得到的,在起兵直至登上帝位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殺掠,尤其是經過了相當血腥的骨肉相殘。對國家、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傷害。朱棣雖然帝位得位不正,但他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非常清楚皇位的正統對國家的影響和重要性。所以朱棣最終還是遵從了古制“立長子為太子”,指定了原胖太子為合法皇位繼承人,以求避免皇位之爭給國家人民和他的子孫後代帶來不必要的災難。
-
17 # 長安陳四
因為宣德皇帝朱瞻基。
因孫立子,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比如康熙喜乾隆而立雍正。
-
18 # 寒松722
朱高煦驍勇善戰,深得朱棣的寵愛。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在朱棣陷入敵軍重重包圍的危難之際,朱高煦不顧危險,果斷帶兵將朱棣救出來。朱棣與朱高煦父子倆的感情非常好。
而朱高熾是一個大胖子,一點都不像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奉命留守北平,沒有跟隨朱棣去打仗。他們兩個人的感情並不好。
所以,朱棣一直想改立朱高煦為繼承人。才子解縉一直公開支援太子朱高熾。因此,朱棣命令錦衣衛,將解縉處死。
但是,最終朱棣還是沒有改立朱高煦為太子。主要原因有一、朱高熾心胸寬廣,對弟弟們非常愛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而且朱高熾禮賢下士,得到多數文臣的支援。
二弟朱高煦多次在朱棣面前詆譭朱高熾。然而朱高煦犯錯的時候,朱高熾卻一直在朱棣面前替他求情。
二、朱高煦重武輕文,缺乏治理國家與處理內政的能力。支援朱高煦的大臣很少。而且,朱高煦心胸狹窄,性情殘暴。如果他當皇帝,必定容不下其他兄弟。
三,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聰明伶俐,深得朱棣喜愛。在所有的孫子中,朱棣最喜歡朱瞻基,經常把他帶到身邊親自教導。
四、在封建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有“嫡長子繼承家業”的傳統。
-
19 # 簡單平凡123123
題目中的“胖太子”指的是朱高熾,歷史上朱棣確實不太喜歡朱高熾,他比較喜歡的是更像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不過,朱棣最終並沒有立朱高煦為太子,而是選擇立胖太子朱高熾為繼承人。
這是為何呢?朱棣為什麼不傳位給自己更喜歡的二兒子呢?
朱棣更喜歡朱高煦朱高煦與朱高熾相比,朱高煦比較像朱棣,也更受朱棣的喜愛。
我們知道朱棣是依靠靖難之役,才躲開了被削藩的命運並且進入南京城當上皇帝的。想要起兵那就離不開真刀真槍的打仗,是誰陪著朱棣打仗?是體型肥胖的朱高熾嗎?不是,是他的二兒子朱高煦。朱高煦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在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立下了多次戰功,朱高煦平時帶領軍隊衝鋒陷陣,在朱棣危險的時候朱高煦拼死相救。
朱高熾呢?朱高熾的體型肥胖,讓他上戰場確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畢竟他體型肥胖又沒什麼軍事才能,讓他上戰場大機率是去送死。出去征戰不能夠把大本營給丟了,於是朱棣安排朱高熾鎮守大本營,讓他把北京城給管理好。
也就是說,在朱棣靖難之役中,陪在他身邊的主要是二兒子朱高煦而不是長子朱高熾,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朱棣更喜愛朱高煦:朱高煦陪在自己的身邊更久,和自己的交流更多,親人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多在一起,感情自然就會更深。何況朱高煦這個兒子有軍事才能,是打仗的好手,並且多次救了自己的命。
相比之下,長子朱高熾體型肥胖,不能夠打仗,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少,自然朱棣就會更喜愛朱高煦,而不是朱高熾。
喜歡是一回事,但適不適合當皇帝是另外一回事。既然朱棣更喜歡的是二兒子朱高煦,那為什麼不立朱高煦為太子呢?
因為朱棣雖然更喜歡朱高煦,但讓朱高煦當皇帝卻不合適,皇帝要由朱高熾來當才好。
朱高煦雖然在軍事方面帶兵打仗還可以,但他其他方面卻都不怎麼樣。生性兇悍的他,人緣不行,不喜歡學習,不沉穩不穩重,連他的爺爺朱元璋見了都覺得討厭。
俗話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軍事能力強在打天下的時候是一把好手,但在治理天下的時候就不行了。要想當好皇帝,處理朝廷大事是很重要的。
有人會說了:朱高煦自身不行,那給他配上優秀的才子、大臣來輔佐他難道不行嗎?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朱高煦會聽那些大臣們的?以朱高煦的性格不太可能。
另外,大臣們的支援很重要,朱棣不是沒有考慮過立朱高煦為太子,但當朱棣詢問大臣們的意見時,絕大多數都是支援朱高熾的。這也能看出來朱高熾大臣們的關係都挺不錯的,作為一個君王和大臣們的關係良好是很重要的,這方面朱高熾完勝朱高煦。
當然,還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點:朱高熾是嫡長子,從維護嫡長子繼承製來看,朱棣也不能夠廢掉朱高熾改立朱高煦。
因此,即便朱棣更喜歡朱高煦,最後朱棣還是沒有讓他當太子。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因:
1:中國古代是嫡長子繼承製。朱高熾是嫡長子,而且一直小心謹慎,沒有犯什麼大錯(長的胖不是錯)。從禮法角度來說,朱棣不能隨意廢太子。
2:朱高熾有個好兒子,朱瞻基聰明伶俐,深得朱棣喜愛,所謂“好聖孫是也”!
3:朱高熾深得宰輔大臣擁戴,朝廷重臣都護著朱高熾。
4:朱棣本人其實知道朱高煦有幾斤幾兩,雖然從性格上來說,朱高煦很像朱棣,打仗勇猛,性格剛烈,但朱高煦不是做皇帝的料。從後來朱高煦造反就可以看出來,朱高煦的政治水平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