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靜好我心安然
-
2 # LZH辰江鳥
完全贊成。不但學養生文化於己於彼均有益,更重要的是接觸中醫思維方法:即宏觀微觀並重,將微觀事物規律動態地放在宏觀(整體~也叫全域性)尺度執行規律下來考量,最大限度達到準確辨別微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特點,才易找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方式方法。這種思維方式於己、於社會、於中華民族、於國家均有大利,何樂而不為呢?
-
3 # 云云說教育
這個贊成。中醫是我國的經典,國寶,需要下一代傳承和發揚。從娃娃起,讓孩子們對自己國家老祖宗們留下的珍寶,有所瞭解,是應該的。中醫博大精深,望聞問切,君臣佐使,加減配方,只幾根手指,就能探知疾病的真相,有時候甚至只幾把花花草草,樹皮根莖等等不起眼的東西,或者是看來簡單的推拿按摩或者是針灸,就能掃除病痛,真是一門以不變應萬變的堪稱傳奇的學問。如果這些珍寶沒有得到傳承和發揚,那就太可惜了。
讓中醫進入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懂一些中醫方面的知識來養生,善莫大焉。草藥草藥,百草百藥。孩子們在學習這些植物成長及其規律時,如果再從中醫角度,讓孩子瞭解他們的藥性,適當的學以致用的來養生。不正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育回饋嗎?當然,可以作為中藥的,不僅僅只有植物,也有動物,也是非生物,比如烏龜,老母雞等動物,比如草木灰,馬蜂窩等非生物。正因為這些東西各自都有不同的用途,所以,也在孩子們的潛意識裡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和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當然,孩子們在學校裡從小都能常識性的知道,哪種花是熱性的,哪種草是涼性的,什麼是除溼的,什麼是利尿的……雖然學習的只是中醫的皮毛的皮毛,但如果能夠在適當時候,自己動動手不吃一粒藥就把小毛病治好了。這不是很好嗎?
還是要說,中醫博大精深,想要運用的恰如其分,還是要進行專門的學習和研究。贊成中醫走進學校,是基於中醫是中華的國粹,國人有責任傳承和發揚的角度來談的,想要真正的辨證施治,達到用來養生的程度,必須重視專業的學習。
-
4 # 李仁為美
科學拒絕求同存異。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只有一套定律和公式,如果有兩套相悖的假說或猜想,必然要相互證偽。1930年代,蘇聯在生物學界政治掛帥,搞李森科獲得性遺傳那一套,對“科學共同體”認可的孟德爾的生物遺傳學說打壓,使得到今天俄羅斯的生物學都沒重現巴甫洛夫時代的輝煌。
“科學共同體”對現代醫學和中醫的態度是明確的。科學與社會學不同,沒有地域性,只有普世性。中醫和中國文化掛鉤,只能證明它是人學,屬於社會學不是科學。
中國文化的精粹很多,京劇、圍棋,等等。中小學生學習的中醫知識,和教綱裡的科學課、生物課的知識,兩者體系相悖,不利於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科學精神。
這操作,和歐美的教會學校以言論自由為依據,要求在教授進化論的同時,並行教授神創論一樣可笑。他們顯然沒有中國的教委聰明,想出:“神創論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學習神創性有利於學生堅定西方文化自信”這個理由。
-
5 # 識吃
我們個人是非常贊成中醫藥進入中小學課堂的,中醫不僅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寶貴的財富。
中醫進校園中醫千百年來守護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命健康,我們有責任將它發揚光大,中醫要從娃娃抓起,讓更多的人學習中醫,瞭解中醫,保護好、傳承好這門古老的學科。
最近一段時間,中醫在疫情控制和預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讓中醫又重新走進大家的視野中。雖然這麼多年,中醫一直都在默默的存在,雖然不少人不看好中醫,覺得有些落伍了,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中醫在很多領域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透過這次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一直幕後的中醫藥走到了臺前,被很多人認識和認可。
中醫到底該不該進校園?對於小學課堂學中醫這件事,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多的聲音,有支援的也有反對的。就像社會上的人對待中醫是一樣的,就是“中醫愛好者”和“西醫粉絲”之間的論戰。
其實,我認為中醫確實有它的可取之處,畢竟它維護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之久。現在國家推動,讓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老樹發新芽,這個是一個很好的訊號,這對國人的健康素養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個就是從小學開始學起,也讓孩子、家庭、老師都能學習到中醫的“治未病"預防意識,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從小打下基礎。同時也相信經過幾代時間的持續,會對中醫藥事業培養積累人才,讓中醫走得更遠。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整體都有積極的作用,有利而無害。
-
6 # 今天有點甜i
我同意讓真正的中醫進入校園,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真正的那些養生的文化。
在學生的這個年齡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養生這個事情是很遙遠的,因為一說到養生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會想到老年人,其實我覺得養生這個事情是所有年齡段都可以做的一個事情,很多人只是自己覺得自己身體好,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學習壓力一直都很大,我相信養生的方法對於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當然我覺得這個事情是不需要佔用學生太多時間的,因為學生最主要的事情還是學習,可以將它作為一個選修課或者是班會課的一個主題來介紹這樣一個方法。
-
7 # 教書匠之匠心獨具
我不知道您是作為家長提問還是作為老師提問,那我從兩個方面舉例來回答您。
1.從家長的角度,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養生,重視健康,而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玩遊戲,不喜歡學習,因為學習導致家裡雞飛狗跳的。我曾經在一次上課的時候,講王冕,是元代會稽郡人,會稽歷史上有很多名人,例如東漢末年的會稽太守王朗,就是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一位(很多孩子對課堂上講故事很感興趣),我順帶就跟孩子們互動了這樣一個問題,人會被罵死嗎?好多孩子舉手回答,因為在網上有類似的新聞,而且生活中也看到過有人被氣得面紅耳赤,手哆嗦。王朗被罵死這種情況是屬於人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而現在心腦血管疾病是致人死亡的頭號殺手。所以透過這個互動讓孩子回家主動去完成作業,不要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太操心,否則健康會受到很大影響。
2.從老師的角度。教師不只是教孩子知識,讓孩子考個好成績,還要和家庭密切溝通培養孩子的好德行。我從幾年前我鼓勵學生回到家之後給長輩按摩,捶背、捶腿,過生日的時候給媽媽洗腳,以前還有個小朋友給洗腳水量溫度,怕燙到外婆,蠻可愛的。我不懂醫,但是教孩子感受自己的脈搏、感受身上的筋絡、捏捏什麼地方痠痛,他們會覺得很好玩,到現在還有孩子在堅持每天給家人捶背按摩,這樣的孩子,他從這裡面學到了孝順、學到了自律。
綜上,我認為中醫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值得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瞭解、學習,不但對於傳承有幫助,而且對於家校共育也是有很大積極作用的。
-
8 # 歡喜自在人生
應該適當有點,因為有了好身體是從事一切工作的前題。身體不行一切無從談起。中醫又是藥食同源。來達到身體方面的平衡,也就是陰陽平衡吧。如果孩子掌握些基本知識是有必要的,不必太深,瞭解了中醫的最終目的後,適當引導他們從飲食入手。比如苦的東西是消炎下火的,感到上火了就吃一點苦味的食物,比如吃點苦瓜就可以達到。這些東西學生又好掌握、又能達到,又容易做到,又淺而宜見好懂。所以說引進點很有必要,不必太深去探討,又能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
-
9 # 風滿袖2018
這個辦法很好,我支援。
第一、關乎一代人的健康。
小孩子這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他們不關注養生,不在乎養生,認為那是中老年人的事。殊不知中老年時候的很多疾病,都是小時候不注意養生落下的病根,比如吃冷飲過多,冬天不注意保暖,不按時吃飯,不按時作息,長期熬夜等等。
第二、關乎文化的傳承。
中醫屬於國粹,屬於傳統文化,中醫進校園,可以讓孩子們接受更多傳統文化的薰陶,從而瞭解中醫,喜歡中醫,喜歡並很好地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
10 # 三山易學
沒必要,養身只要瞭解了原理就可以自己處理,無需硬性要求。養身可以透過舉一反三獲得知識,小學階段應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訓練為主,不需要刻意為之。
-
11 # 交通設計者
肯定同意,因為
未來孩子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職業,但是我們依舊希望你懂得中醫。因為中醫,你的內心會充滿仁慈和愛;因為中醫你懂得自律;因為中醫你懂得珍惜生命;因為中醫你的生活充滿了歡喜。
如果你懂得中醫,當你遇到人生巨大挫折時,你不會用酒精麻痺自己、用垃圾食品填滿胃、用熬夜來消耗身體、用過度憤怒鬱悶傷害五臟六腑,你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你懂得只要留著“健康”大靠山,就可以東山再起。
如果你懂得中醫,你的身體有一點不適,你會發現,你會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或找醫生調理,而不是日積月累變成大病,才開始後悔。
如果你懂得中醫,即便不幸遭遇重大疾病,你也不會被病名嚇死,而是懂得迴歸生活,迴歸內心世界,懂得停下腳步,給自己機會,你終究會鳳凰涅磐。
如果你懂得中醫,你不會凌晨1點還在酒吧裡應酬客人,不會與朋友通宵聚會,你不會犧牲健康去換取金錢和豬朋狗友,你不會迷戀娛樂場所,而是熱愛大自然,你會遇到更多優秀的朋友,與你同頻共振,過著內心充盈的生活。
-
12 # 無限唱聊
中醫進校園這個建議好!但中小學可能不適合,因為:高中太緊張,無暇顧及;初中還可以,但課程多,也不太好安排;小學年齡小,很多事還與他們無關,也分不清,不太適合。最好是進大學,現在大學招生面廣人多,比較適合,而且他們既能懂,又相對有時間。
讓人人都學一些養生知識、保健知識是大好事!
-
13 # 蘭蘭的小丫丫
古人都有博覽群書的優秀品質,更何況對今天的年輕人。但我們的教育往往在實踐中要麼偏離方向要麼形同虛設,沒有達到最初設想的目的。
中醫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特有文化,從古至今都在人民身體健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各種原因,中醫已經在慢慢褪色。這次疫情讓中醫理念再度重生,正如習主席說的“危機並存”一樣,或許這就是中醫在我國醫學領域的一次重大轉折。加上我們國家對生態環境的愈加重視,中醫所依賴的藥材也能逐漸恢復原本的生存環境(我個人的認識裡,藥材是中醫治療成效的關鍵),所以中醫人才的延續加上藥材本質的迴歸,還有國人對中醫的重新認識,正是中醫文化繼續發揚光大的轉折點。
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娛樂中感受中醫文化,培養孩子們對醫學的興趣,這也是培養未來中醫學人才的有效方式。所以,中醫進校園,必須要在如何進校園和怎樣進校園上下功夫,當然,最關鍵的是統一學校從上到下對這個做法的認同,畢竟老師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會從老師表現的態度上來形成自己對事情的認知。
-
14 # 開心農夫天意
我認為學習中醫知識要首先從國學基礎開始,應該從中醫先賢治國救人的崇高理念來教育,目前我接觸到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還有一本《黃帝內經》不知道有皇帝神農岐伯,有可能知道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但有誰知道《諸病源候論》巢元方,有誰知道金元四大家?就算知道也只是一個簡介而已,有誰知道中醫人不能為宰相濟世,即當為良醫救人的崇高境界?我們甚至連中醫兩個字的概念都不清楚,說明我們的國學教育是荒蕪的,僅僅背一段古文,幾句唐詩宋詞不叫學古文,先人讀書(私塾)首先是將《中庸》《大學》《論語》《易經》《道德經》等作為基礎來學習的,這樣才能讀懂中醫。
-
15 # 王玉東20
有啥不行的?沒看老中醫基本上都比常人多活好多年?人家平均壽命一百來歲,普通人才七十多歲的,不比學英語用處大嗎?
-
16 # 蓮藕於泥而不染
只能作為個人愛好特長課程學習。因為學生對自然生植物瞭解接觸太少,易產生隨意實踐隱患與中毒事故,中醫一帶一學習實踐很重要,民間中草醫,多數來自家庭祖傳,即使他人使用過配伍的藥,自已也不敢隨便實踐,又因為中醫診斷用藥,是因人因症施治,能統一使用的中成藥,一般都是保健調理作用,安全性較高。所以中醫治病還得看醫生。切莫隨意莫仿
-
17 # 秦寶鳳石
不同意。因為孩子要以學習科技知識為最重要。因為考試不考中醫知識。再加上他們年少身體好。暫時不需要養生。在沒有需求和影響學業的情況下。最好不要。
-
18 # 徐南恆三級健康管理師
我表示反對。把中醫進校園如果是為了養生的話,沒有必要。把營養學進校園,進課本顯得十分必要。因為,現代的孩子挑食、偏食、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的現象十分普遍,胖孩、近視的比例上升,這與健康及營養教育十分密切,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健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就要教孩子怎樣科學飲食,要把健康教育貫穿到人的生長髮育的各個階段。人是細胞組成的,細胞又是七大營養素組成的,讓學生了解自己,做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比什麼都重要。
-
19 # 月影寄相思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強調要文化自信,也包括對中醫藥文化的自信。
現在社會上對中醫的忽視、汙名和否定,與中醫在發展過程中的與時俱進不足,沒有充分汲取西醫優點,利用現代科技創新發展自己,更多地依賴於代代經驗相傳有關。最主要的是西醫近代傳入中國後,相較於中醫在治病方面的獨特優勢明顯,使社會上長期存在對中醫文化的偏見和否定。在歷史虛無主義下,社會普遍弱化中醫,很多中醫院幾乎變成了西醫院。西醫的強勢,各種檢查裝置和手術裝置的智慧化和現代化,雖然費用高,但創口小,病人痛苦小,效益高,讓學醫的人在利益權衡中覺得西醫更有前途,且許多西醫直接排斥中醫,否定中醫。內外因結合成為了中醫在現實中的尷尬存在。
利用此次在新冠肺炎中,中醫藥發揮有效治病救人作用的契機,讓中醫走進校園,有利於青少年正面認識和看待中醫。讓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學習一些祖國醫學的養生之道,有利於青少年樹立對中醫文化的自信,投身於中醫藥的繼承弘揚,創新發展,煥發生機的事業,為振興中醫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20 # 天地知我心
多學門知識,好是好!但中國的教育在目前情況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
比如: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愛國教育、艱苦樸素教育、法律知識教育等等等等都是關乎到一個學生一生大的努力和奮鬥方向,素質、人品、教養等!
回覆列表
如果中醫可以走進校園,我會舉雙手贊成。
首先我覺得中醫藥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瑰寶,應該得到傳承。現在感覺醫院還是西醫比較多,然後中醫院還是比較少。可能學中醫要比學西醫的時間要更長一些,所以現在感覺對中醫沒有那麼的重視。如果能夠透過這次疫情,使我們國家的中醫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其次,如果從小學就開始讓孩子們學習中醫,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必修課,作為一個選修課程。那一直到高中,我相信對中醫感興趣的孩子,他肯定會在高考時選擇中醫學校。即使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孩子,那麼透過這麼多年的這種選修課的學習,也會懂得一些基本的養生的方法,對我們的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第三點我覺得培養一箇中醫的醫生,可能還真的需要從小去抓。因為前些日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九歲的小中醫的故事,他從三歲就開始認藥材,現在已經可以辨別1000多種藥材,還能幫人看病了,非常的厲害!我覺得這對我們培養中醫醫生還是很有啟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