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壯仔媽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氣,發脾氣也是很難免的,不可能一點都不發脾氣,遇到寶寶發脾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儘可能保持平靜

    面對孩子的脾氣,爸爸媽媽有時也會不知所措,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會特別尷尬,但是父母脾氣越暴躁越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還是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儘量轉移他的注意力,找一些他喜歡的東西,讓其被吸引。

    3.冷處理

    在孩子有小脾氣的時候,有時父母選擇假裝沒有注意到也許會比較好,在不涉及到原則性問題時,懲罰孩子只會增加他的困擾,防止小脾氣變大,但是在壞脾氣面前也不能妥協,否則會助長孩子的脾氣。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包括小孩子在內。那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爸爸媽媽們有沒有去探索過原因?我認為人之所以發脾氣,那都是因為心中有不滿,控制不好這樣的情緒,所以才會爆發。

    到底該怎麼去面對孩子發脾氣這樣的狀況呢?真的就只能聽之任之,或者以暴制暴嗎?No.掌握以下幾個小貼士,你的問題迎刃而解。

    1.瞭解清楚原因

    孩子發脾氣一定有原因的,真正無理取鬧的情況畢竟還是少數。比如說孩子早上有起床氣,媽媽的態度令她感到不適,她就會發脾氣;孩子今天感冒了什麼都不想吃,可是爸爸非要讓他吃一碗飯喝一碗湯……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有限,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父母親的言行又不得不讓他們有所表示,於是就會發火。

    2.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知道了原因,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具體事件具體面對。要讀懂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其實,很多家長就是一直高高在上的感覺,不願意與孩子共情。總覺得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就不該發脾氣。這樣的想法本來就是不對的,太過武斷了。當你真正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事情時,你會發現你根本就不瞭解孩子。

    3.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

    很多父母親自己情商也是很低的,自己就是一個愛發脾氣的主,那麼孩子也是有樣學樣,一點都不稀奇。當我們面對孩子在發火時,如果此刻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可能只會讓局面更糟糕。

  • 3 # 鑫媽向前衝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做以下四步:

    1.擁抱。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身體的接觸和安撫能幫助他及時排解消極的情緒,恢復正常的情緒狀態。身體的親密接觸是一種無聲的安慰,孩子對於身體親密接觸的渴望超出成人的想象。

    2.尊重。憤怒是孩子自我肯定的表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憤怒的權利,並引導他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父母不應該用憤怒來回應憤怒,用自己的憤怒壓制孩子的憤怒。而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平靜溫和的聲音響應孩子。

    媽媽可以用眼神和言語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蹲下來,平靜地看著孩子,也鼓勵她看著媽媽,然後溫和地說:“你是不是生氣了?媽媽看出來你的憤怒。 ”這樣孩子能感受到,媽媽在理解認可和接納自己,這有助於減緩他憤怒的情緒。這時的父母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當孩子父母描述的比較準確,能說出孩子心情時,他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3.傾聽。父母要耐心地引導,給孩子時間慢慢說出自己心裡的感受。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過多的評判,過多的表達。因為孩子有了負面情緒,不一定非要家長幫忙想出一個解決辦法,有時候傾聽本身就是最好的釋放情緒的方式。比如說,當夫妻倆吵架時,我們有時會去找閨蜜訴苦。我們渴望的不是閨蜜提供解決分歧的辦法,而是有人聽我們表達內心的苦悶。具體如何去聽,大家可以參閱我上週寫的文章《嘮叨說教不管用 爸媽先去傾聽 孩子才會聽話》

    4.善加引導。一般當孩子的情緒反應沒那麼大時,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孩子的憤怒。比如當寶寶鬧著要吃糖吃餅乾,否則不肯睡覺時,媽媽就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講講故事,孩子的憤怒情緒就會在媽媽的引導下逐漸平復下來。

    如果孩子的情緒已經失控,那麼家長最好是把它送回自己的房間,讓他冷靜下來。如果是在公開場合的話,那麼最好找一個角落,讓家長和孩子單獨相處。不要試著在孩子情緒反應最激動的時候處理問題。要在他平靜下來以後,花時間讓他了解自己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下一次該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大一點了,家長可以跟寶寶約定,比如家裡可以設定一個出氣抱枕,誰要是不高興可以回到房間裡拿出出氣抱枕,抱著來表達憤怒情緒,直到情緒冷靜下來。

  • 4 # 十里桃花萬里香

    我有個兩歲多的外侄,現在是我幫忙帶著!而他是一個非常調皮,倒蛋的傢伙!稍有不開心便亂脾氣,到處扔東西!剛開始的時候,每次看見他發脾氣,不是哭,就是鬧的,倒幾煩惱下的!後來,我發覺每當他發脾氣時,我罵他越兇,他便越會變本加利的鬧得越兇!於是乎,我便改變了對他發脾氣的態道,改用哄他的了!然而卻想不到效果非常好!每次主要他一發脾氣,我便會柔聲的對他說:"軒軒真乖,我們不發脾氣了,好不好?好孩子是不會發脾氣亂扔東西的!乖,來姑媽抱下!"結果小傢伙便乖乖放下手上的東西笑著跑進我懷裡了!所以說,面對小朋友發脾氣,做父母的要找到孩子的癥結所在,別寶寶一發脾氣,你也跟著發脾氣!這樣不但會嚇著他(她),而且也會適得其反,造成寶寶會有一種叛逆的心態,會和你對著幹!所以我認為面對小朋友發脾氣時,家長應要放低姿態對待,用你的耐心與愛心去感化他(她),包容他(她),但卻不能遷就他(她)!小孩如果遷就慣了,將來長大後會造成想怎樣就怎樣的性格,不聽勸的了!所以說,小孩只能哄與教,卻不能寵與慣!

  • 5 # 月嫂36220061

    寶寶發脾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父母應對寶寶發脾氣,通常會運用以下幾個招式:告訴孩子聽話別發脾氣就有獎勵;把寶寶隔離起來讓他冷靜冷靜;對寶寶發脾氣採取冷處理不聞不問。

    首先,我們應該找到發脾氣原因?哪個年齡段容易發脾氣?

    一、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1.寶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的大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寶寶不是有意的,那麼他們發脾氣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感受控制不了,情緒管理能力很差。

    2.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對父母來說,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記得有一個小故事說,讓一對父母看幼兒園孩子,哪個最好看,這對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認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見天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態度了。

      3.寶寶發脾氣時心情很不好

      父母總有這樣的感覺:寶寶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發脾氣,讓自己尷尬、發火、無所適從。其實,寶寶和大人的感覺相同,他們覺得自己在最需要關心的時候父母沒有關心他,很難過,心情很不好。

    4、孩子身體勞累疲倦

      導致身體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等,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初中、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睡眠不夠,長期下來體力不足以支援過久,身體疲累,令人容易發怒。

    5.寶寶發脾氣,是溝通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寶寶會發脾氣?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父母的親子溝通不暢,比如:父母送她去幼兒園;媽媽重新開始上班;媽媽懷二胎生了弟弟或妹妹等等。這些情況如果父母沒有和寶寶充分溝通,會讓寶寶感到安全感喪失,感到恐懼從而發脾氣。

    二、多大的寶寶容易發脾氣

     如果注意觀察可能會發現,很多寶寶從出生後的幾個月起會表現得“脾氣見長”,而且直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前都會透過發脾氣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一、1歲大的孩子他們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他們的典型行為:

      1.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裡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但是他們還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義,也不知道昨天媽媽說的“不”到了今天還適用。

      2.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比如說,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3.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馬上得到,讓1歲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二、2歲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佔據。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瞭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他們的典型行為:

      1.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會怎麼樣呢?”

      2.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

      3.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三、3歲大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透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他們的典型行為:

      1.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

      2.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舉個例子來說,淘氣將導致受到懲罰,表現好就會得到父母的獎勵。

      3.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過,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四、4歲大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斷髮展。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合作,使自己的需求與其他人的達到均衡。他們的典型行為:

      1.更加專注於遊戲和各種活動。因此,當他們玩得正起勁的時候,讓他們放下玩具或者停止遊戲就變得格外地困難。

      2.因為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缺什麼和想要什麼,所以他們會用更加強烈的方式來抱怨。

      3.有時他們會隱瞞事實的真相來滿足自己個人的需要。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欺騙,是錯誤的行為。

      五、5歲大的孩子他們能夠領會父母具體的要求和規則了。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依據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識去做事。他們的典型行為:

      1.開始學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2.五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懂得遵守規則,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但是,他會超越界限試探你,看看你有什麼反應。

      3.雖然距離理想的目標還很遠,但是與以前比較,孩子到了5歲就能夠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衝動。如果他們的慾望不能夠得到滿足,他們也很少摔門、打人或者大哭一場了。

    其次,分段處理發脾氣寶寶?

     一、1歲大的孩子

      1.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麵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於強烈。

      2.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

      保證家裡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如果孩子拿了一個他不該拿的東西,父母就趕緊把這個東西拿走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3.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如果你1歲半的孩子使勁掙扎就是不願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裡,那麼你最好安慰他,告訴他你知道他不喜歡被安全帶綁起來,也不喜歡用小桌面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動彈,但是必須這樣做。然後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用其他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二、2歲大的孩子

      1.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

      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麼,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2.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

      如果他打人,那麼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3.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

      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後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裡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三、3歲大的孩子

      1.用實踐的方法來教導孩子。

      也就是說交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這項工作而懲罰他,而是要簡單地向孩子介紹這項工作後就讓他著手去做,並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讚賞。

      2.讓孩子用做遊戲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

      比如,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在音樂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著開飯。

      3.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

      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儘早結束懲罰,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四、4歲大的孩子

      1.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去結束遊戲然後再做另一件事情。

      事先給孩子一個提示,讓他明白遊戲快要結束了,以免過一會兒發生強烈的對抗。如果時間不是十分緊迫,並不需要非得馬上就開始做,那麼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一些時間讓他玩。一旦孩子開始耍賴哭鬧,父母就要告訴孩子等他冷靜下來再說。

      2.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

      就好像孩子是在用正常的語氣提出要求似的,父母也像平常那樣平靜地作出迴應:拒絕或者同意他的要求。不要對他的哭鬧過於關注,也不要有明顯不同於往常的反應。

      3.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謊言和欺騙行為。

      處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為他做了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就貶低他,使他產生羞愧感。比如,他把牛奶杯子打碎了,牛奶灑了一地,但是卻不承認是他乾的,這時候你可以說:“又是牛奶又是玻璃碎片兒,太難收拾了。”然後請他幫助你打掃乾淨。這樣,他就會覺得別人能夠理解他,將來就不會害怕說出事實真相了。

      五、5歲大的孩子

      1.拓寬孩子的視角。

      可以問孩子:“你喜歡別人這樣對你嗎?”然後告訴孩子他這種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要遵守行為準則。

      2.制定並嘗試一種行為管理體系。

      比如,每天早上把畫的三張笑臉貼在牆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就把笑臉變成苦臉,並註明犯規行為是什麼。一旦3個笑臉都變成苦臉,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懲罰了。如果一天下來哪怕還剩了一個笑臉,也要給孩子一些鼓勵。

      3.設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比如告訴他:“給你3分鐘的時間停止大哭小叫,否則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間裡不允許玩玩具了。

    最後,提前預防寶寶發脾氣

    與其在開始發脾氣採取措施去阻止,不如採取以下方法防患於未然:

      一、避免可能使脾氣爆發的突發狀況產生,設法使日常活動保持一致性和規律性。活動日程有變化時,給孩子一個5分鐘的緩衝與調適過程。

      二、在出門之前請確保孩子吃飽睡好,這樣孩子不易因小的挑釁行為而發脾氣。收好那些對孩子難以抵擋的誘惑,如不要近晚餐時在廚房櫃檯上放置巧克力,這樣可以避免觸發戰爭。

      三、讓寶寶有一點點的控制權。如讓孩子自已選擇要帶什麼書到車子裡,或者選擇想要吃什麼午餐。這些小的選擇對父母來說不會有太大區別,但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到他們自已能在某些程度上控制自已的生活。

      四、做些小讓步。有時候父母可以做些小小的讓步,尤其是僅僅涉及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時,如與其聽孩子尖叫30分鐘,父母也可以選擇讓孩子多看15分鐘電視。

      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暫的、易於轉移。當孩子的小臉開始變紅、扭曲變形、憤怒之情已然擺在臉上時,要不失時機地趕緊開啟一本書或提議一起走到附近的公園去玩,避免憤怒繼續聚集、升級,而導致不可收恰的脾氣大暴發。有時候幽默是最好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扮一個鬼臉、說一個笑話或發起一場枕頭戰,也許就能讓孩子忘記導致他生氣的事情。

      六、教導孩子與挫折打交道的其他方式。大一些的孩子開始懂事、說話,儘可能提醒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憤怒,而不是尖叫。

      七、當孩子做對時要及時讚美她。當他對平時容易生氣的事情仍然能保持冷靜時,要趕緊告訴他:寶貝,你太棒了,真是媽媽的好寶貝。

      八、如果他們到了4歲壞脾氣不但沒好轉,反而變得越來越糟糕,並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時,那就是到了打電話給兒科醫生的時候了。

  • 6 # 空十年育兒說

    【不允許寶寶發脾氣的家長不是好家長】

    1、寶寶為什麼發脾氣,你知道嗎?找到這個原因,比不讓寶寶發脾氣更重要!要知道,沒有無緣無故就會發生的事,寶寶發脾氣,那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往往,最後我們會發現,孩子並沒有錯!

    2、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一定會跟著煩躁,這也是為什麼家長不那麼允許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們壓根兒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孩子溝通交流。其實,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過程中,而不是孩子安靜的這個結果。你處理孩子情緒的態度,也是孩子最終學會的樣子。

    3、孩子發脾氣,共情更重要。舉個例子,孩子喜歡別人的東西,就去搶,結果被打了,哇哇哭,發脾氣非要那個東西,怎麼辦?首先一定要知道癥結在哪裡?孩子就是想拿到那個喜歡的東西,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哭會兒,然後再說,我也喜歡那個,很想玩。可是是別人的,那我們能不能拿自己的玩具去換?或許拿零食去換?咱們跟小朋友好好商量?切忌一上來就指責孩子,你就沒見過個啥,別人的都是好的,咱家也有你非搶人家的幹啥!

    4、當孩子發脾氣,一定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是想要而不得的傷心,還是被打的恐懼,還是怕被媽媽吵的焦慮……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所以,趁此機會,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不也挺好的。只有孩子先認識了情緒,才能更好地消化掉情緒。

    5、當孩子發脾氣,不要試圖透過轉移注意力來迅速讓孩子安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定要幫助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這一點很重要。

    6、最後強調言傳身教,如果家長是愛發脾氣的人,孩子愛發脾氣那也再正常不過了。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育人先育己!

  • 7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其實發脾氣屬於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寶寶也不例外。兩歲到四歲的寶寶們,發脾氣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即使是最溫順的寶寶有時也會發脾氣,但是寶寶經常發脾氣,則不利於培養良好穩定的情緒,也不利於寶寶健康性格的形成。小怪物們為什麼愛發脾氣,怎麼應對呢?

    關於寶寶發脾氣,我也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一、孩子發脾氣是其成長的必經階段。

    當孩子到了兩週歲的時候,假如他遇到了不開心的事,他會採取“暴力”行為——揮起小拳頭打人;有時則會接二連三地往地上扔玩具,父母剛撿起來還沒等轉身就被孩子再次扔到了地上……這些舉動表明孩子已經在有意識地捍衛自己,正在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孩子們開始具有獨立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這正是孩子成長的的訊號,只是有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有的表現得不明顯。

    二、孩子脾氣大和飲食有關。

    最新研究表明,飲食中含鈣量過少、含糖量過多、B族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缺乏都會造成孩子情緒亢奮不穩定。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身體在發生變化,所以飲食結構也要隨之調整。如果飲食中營養元素的含量跟不上孩子的成長腳步,也許會造成孩子愛發脾氣。

    三、孩子想得到更多的愛。

    有的孩子喜歡打人、摔東西可能並不是內心有多強悍,或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武力,他只是很迫切地想要與別人交流,無奈表達能力有限,就只能透過“異類”的行為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孩子往往喜歡用發脾氣來要挾父母,以達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讓步的話,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低三下四、畏首畏腳,或者是出於憐憫、同情、嬌慣而屈從,最後以無條件地滿足相妥協,這實際上是縱容,強化了孩子發脾氣的不良行為。此以往,孩子的脾氣就有可能越來越壞,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粗暴、任性,成為一個要挾父母的行家,因此父母千萬不要被孩子的脾氣所要挾,而應採取其他方式消除孩子的脾氣。

     

    四、冷淡對待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天大的事,他想用這種方法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應該理解,但是不能放大這件事,應該冷淡對待,可以不予理睬,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任其發展,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父母並不吃他這一套,也就會有所收斂。但是要掌握好“冷處理”的時間,最好在冷淡過後,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或者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向他講明道理。

    五、告訴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

    想要根治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家長就要告訴孩子怎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讓他正確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有時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學會換位思考,進而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孩子認同自己,樂觀面對生活,讓他有自信、有安全感,如果有什麼不良情緒,可以適當發洩,但不能無理取鬧。

    六、計時隔離,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當一個學齡前兒童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待在孩子能看到你的地方繼續正常的活動,但不搭理他。對於一個大一點的孩子,規定在他平靜下來之前必須回到自己的房間,當他發脾氣時,告訴他到自己房間去,但不是以教訓、威脅或者爭吵的口氣。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很快冷靜下來,進行自我反省,以後再犯的機率也會減少。

    七、轉換心情,化解孩子無法控制的小脾氣。

    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最好不要跟他硬碰硬,可以考慮讓他做些別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就是一個簡便可行的方法。給孩子念他喜歡聽的故事,陪他看他喜歡看的動畫片,帶他去逛遊樂園……這些都能讓孩子投入到另一件事或者新的環境中,從而忘了生氣的事情。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8 # 寶寶遊戲微課堂
    要解決寶寶愛發脾氣問題首先要知道他為什麼會總愛發脾氣。當大人正忙著為孩子制定規矩的同時,孩子也正在試圖掌握自已的命運,因此兩者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當孩子1歲之後,第一次對大人搖頭,斷然對大人的要求說“不” 的時候,你們的衝突就開始了。在孩子快2歲的時候,他的反抗已經升級為尖叫著爆發或躺在地上打滾、咬緊牙關、連踢帶叫、用拳頭打地板甚至屏住呼吸等。儘管孩子的這些行為讓大人很難忍受,但是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處理衝突的正常方式。

    作為家長,你應該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感情,你也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這件事情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事情,跟我們做父母的能力大小無關。孩子並不是成心惹你生氣,而只是在經歷成長髮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遲早會過去。但同時也要儘量幫助他將憤怒從暴力行為或攻擊行為中轉移。

    應對發脾氣的寶寶我們要做的是:

    轉移目標

    發現孩子情緒開始波動時,試著將他的注意力和精力轉移到更合適的新活動上。

    冷處理

    如果無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就不要管他。因為每次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來回應他的爆發,都相當於用更多關注來鼓勵他的不良行為,即使責罵、懲罰或者試著跟他講道理都可以激勵他的變本加厲。

    帶他暫時離開

    如果你們在公共場合,他的行為令你尷尬,那就立刻帶他離開,等他安靜下來之後再返回或繼續之前的活動。(將孩子帶到洗手間或者車裡這些沒有人的地方,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是用平靜的語氣與他說話,也會讓他安靜下來。)

    平靜中斷

    如果他在發脾氣時打人、咬人或做出其他可能傷人的行為,你就不能再置之不理。你應該立刻明確地告訴他不該有這種行為,讓他到旁邊自己待一會兒。他不明白複雜的解釋,所以不必試著跟他講道理。只需要讓他明白,這種行為是錯的,當場給他一點懲罰。如果你過1小時才罰他,他是不會把懲罰和“罪行”聯絡起來的。

    不要體罰

    不要用體罰來管教孩子。如果你體罰孩子,他會覺得只要什麼事情沒有順著他的心意來,他就可以用暴力的方式來處理。

    關注他看的電視節目

    關注他平時看的電視節目。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在電視裡看些暴力的電視節目,會變得更愛攻擊人。

  • 9 # 王玉瑋育兒悅讀

    過了2歲以後,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逐漸開始變得變得非常難纏、任性,喜歡作對,經常說“不”,萬事都有叛逆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反抗期”。

    反抗現象是兒童成長進步的標誌,是兒童發展自主性、獨立性、自信心、意志力、想象力、 安全感等行為品質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只要兒童的行為不具傷害性,成年人就不要過分干涉和束縛孩子的行為。如果成年人仍然用2歲以前的養育方式對待2~3歲以後的孩子,強迫按成人的意志去做,或採取打罵、恐嚇手段對待兒童,那這些兒童就會喪失自信,併產生自我否定,國內外的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孩子反抗現象過分抑制,會影響孩子的心身發育。

    其實,孩子並不是毫無道理地反抗,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3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準確地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爸爸媽媽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而不是施以“管教”。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2~3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援,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

    冷處理是最常用且比較有效的方法:對寶寶令人討厭的表現乾脆不理他,也不做出任何反應,既不看他也不理他,裝作正在幹自已的事情,一副什麼都沒看見的樣子,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寶寶在你拒絕了他的要求後糾纏不休時,你不要沒完沒了地說服他,你可堅持用一句簡單的話重複回答他,直到他聽話為止。 在寶寶改正他的行為後,你應立即注意他,並及時表揚。

    鬧得太不像話時,罰他面壁坐幾分鐘,或罰他站一會兒,就可讓他靜下來,停止吵鬧。在孩子稍冷靜下來後,表示出你很同情他的處境:“我曉得你為什麼生康康的氣。”設法讓寶寶說出使他生氣的事情,並建議他萬一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讓憤怒中的寶寶畫張圖來表示他的感受,這是具有創作性的發洩感情方法。

    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意願不一致,但孩子也不會因此而遭遇危險時,最好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沒必要強加干涉。儘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嘗試各種事物。這樣做不僅滿足這一時期寶寶心理上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各個方面的能力。

  • 10 # 媽咪寶貝傳媒

    有時是代替複雜語言的表達

    要允許他有小脾氣

    誰都有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首先要理解這件事,才會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寶貝發脾氣,要知道,寶貝生氣的時候不要企圖透過自己大吼大叫讓他安靜下來,他們也需要發洩自己的壞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

    要幫他表達他的情緒

    寶貝生氣可以理解,但是也不意味著爸爸媽媽完全不干預,不管他,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弄清楚他為什麼不高興,試著幫他表達情緒,比如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對寶貝說:“媽媽知道你是因為沒吃到冰淇淋而不高興。”“你摔了一跤,一定很疼是吧,所以寶貝才哭的對嗎?”聽了這樣的話,寶貝可能會很快安靜下來,因為他感覺爸爸媽媽是理解自己的。當然,如果寶貝還是大喊大哭,你可以靜靜地摟著他,甚至什麼也不說,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和關心,他也能慢慢安靜下來。

    糾正寶貝的不當行為

    如果寶貝發脾氣時,不僅大喊大叫,還打人、摔東西,爸爸媽媽應該很嚴肅地制止他,告訴他“你這樣做爸爸媽媽很不高興,我們很不喜歡看到你這樣的行為。”同時爸爸媽媽要抱住他,以控制他的雙手,制止他繼續有過激的行動,直到他安靜下來。事後可以告訴寶貝,爸爸媽媽理解他生氣,但是不可以大喊大叫,不可以動手,如果自己特別生氣,可以用跺腳的方式來發洩。

    此問題由媽咪寶貝專家顧問團為您解答

  • 11 # TT悅悅媽媽

    孩子愛發脾氣,和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還有家長處理的方式都有關係。

    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問題。回觀一下自己平時的言行是否得當,是否有暴躁的行為出現。換句話說看看孩子身邊的大人們,特別是主要扶養者中是不是有這樣性格的人。有句話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有時孩子身上出現了問題,真的需要在大人身上找找原因。

    每次孩子憤怒的時候您是怎麼處理的呢?有沒有過一次蹲下身來,同理的問問孩子:我看到了,你很生氣,能和我說說你為什麼這麼生氣嗎?當然有很多的問法(親有好的問法評論交流下哈)大家自己發揮。溝通了之後,做為家長也許就會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這樣不僅可以瞭解孩子的內心還增進了親子關係。

  • 12 # YoKID育兒寶典

    果果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可就是脾氣太大了,但凡遇到點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哭大叫,甚至去扔東西,摔玩具。媽媽深知不能嬌縱孩子,各種方法輪番上陣:講道理、收效甚微;懲罰、貌似作用也不大;威脅、可孩子哭的稀里嘩啦,嘴上說以後改,可是下次依舊如此。孩子對自己的教育充耳不聞,完全是左耳進右耳出。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孩子呢?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寶寶發脾氣的時候,那麼家長要如何應對呢?

    亂髮脾氣行為是2-6歲兒童常見的一種問題行為。通常表現為,當要求被拒絕後,孩子感受到挫折感,大發脾氣,哭鬧,摔玩具等任性行為。孩子亂髮脾氣是有原因的。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兒童在一歲半到三四歲期間,正處在“自主對羞怯、懷疑”的心理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對於許多事情開始不願意接受大人的支配和安排,喜歡自己去嘗試,有嘗試就會有挫折,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受自身語言發展和情緒表達、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限制,發脾氣和哭鬧就成為孩子表達憤怒的直接方式。寶寶有他自己的想法,強制寶寶接受他不喜歡的事情,或者說不徵求寶寶的意見就替他做好了決定,這種情況下,寶寶有脾氣時正常現象。而此時正是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的關鍵時期,父母就面臨這樣一個任務:教會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恰當的表達情緒,調節控制情緒。

  • 13 # 壹父母

    孩子的情緒不好,經常亂髮脾氣是很常見的。首先,我們要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脾氣差。導致孩子脾氣差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1.生理原因。在孩子年齡還很小的時候,他的前額皮層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孩子對情緒的控制力就很低;

    2.父母的原因,他們喜歡打罵孩子,孩子因為經常被父母暴力對待,就養成了愛發脾氣的習慣;

    3.父母不懂得情緒引導,經常忽視並粗暴地對待孩子。

    對於脾氣差的孩子,我們可以運用“情緒ABC理論”,A是孩子發脾氣的原因,B是孩子對事情的看法,C就是孩子的壞情緒了。

    我們需要按照三個步驟去執行:

    1.問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當一個孩子能夠重新去梳理一下自己的發脾氣過程時,就已經把情緒加入了理智的思考。能起到一種反省的作用。孩子訴說的過程也是一個發洩的過程。

    2.幫助孩子分析情緒

    無論孩子發脾氣是對是錯,父母表示理解和同情是很重要的。孩子一旦得到理解,就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如果總是反抗的話,就會造成孩子對自己情緒的否定,併產生反抗的心理。

    3.教孩子駕馭情緒

    只有學會駕馭情緒,才能不被情緒所控制,從而更好的控制情緒。

    或者,你還可以和孩子擬定一份“情緒管理合同”,例如——

    我承諾:當我感覺到情緒糟糕時,我會靜靜,而不是立刻發脾氣;我不會作出打人或者哭鬧等壞行為。

    如果我違反了規定:我會把最愛的玩具給別人;我一個月都不吃零食等。

  • 14 # 育兒網

    現在很多寶寶都有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倘若父母也是火爆脾氣,那麼小孩子免不了要被揍一頓。淡定淡定,小孩子發脾氣也是情有可原,我們來看看熊孩子究竟為啥而“發火”?

    1.寶寶沒法與父母溝通

    有些寶寶因為沒有辦法與父母溝通,父母沒法get到他內心的意願,這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因為恐懼而發脾氣。這時候家長應該充分考慮到寶寶的心情,要多跟孩子交流,不要讓彼此之間產生疏離感,家長要讓寶寶瞭解到,父母是一直愛著他們的。

    2.寶寶沒有辦法讓自己冷靜

    寶寶感到憤怒後,沒有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一發不可收拾。此時,家長應該想辦法讓孩子平靜下來,比如跟孩子說說話,抱抱孩子,撫慰他浮躁的心。

    3.寶寶心情不好

    如果孩子在特別的時刻,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會變得難過,心情也會變得不好,就會發脾氣。這就需要父母經常關心孩子,多多注意孩子,不要忽視孩子的需求。

    4.寶寶沒有辦法控制情緒

    寶寶還無法像大人一樣,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將情緒表達出來。要知道,有時候寶寶也不是故意的,這就要父母多多包容,並且幫助孩子平復。

    家長在寶寶發脾氣時應該先冷靜,想想寶寶是因為什麼原因發脾氣,再有針對性地解決。這樣既能讓孩子心情平復下來,同時也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在平時,家長也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擁抱,告訴孩子你是愛他的,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就算不發脾氣,父母也能給自己更多的關愛與陪伴,讓孩子逐漸改掉這個壞毛病。

  • 15 # 濃洌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生氣,但自己的表達能力又有限,所以就會用大哭大鬧的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或引起家長的關注。

    其實,孩子發脾氣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種正常的發育現象,家長可以提前透過聆聽和理解避免孩子的情緒爆發。孩子情緒一旦爆發,父母可以透過跟孩子語言溝通來了解原因,以尊重孩子的意願為前提,給他講清事情的原委、利弊,然後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啟發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發脾氣。

    那個週末,在樓下遇到一對母女,孩子看上去能有三四歲。媽媽可能開車拉孩子出去兜風剛剛回來。媽媽開啟車門,要從孩子的專用座椅上抱下他。孩子卻又哭又鬧抓住座椅邊緣不下來。如果有的家長遇到孩子的這種情況也許會大發雷霆,而那位媽媽沒有發脾氣,她的做法十分妥當。

    只見那位媽媽平靜地問孩子:“兒子,為什麼不下來啊?別哭,說出來,媽媽會幫助你的!”

    孩子哭泣著說:“我還想出去玩!”

    媽媽繼續平靜地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還沒玩夠,但是媽媽現在需要回家為家人做飯了。媽媽已經帶你玩了很長時間了,對吧?現在媽媽確實需要你的幫助。何況你一會兒也需要吃飯啊!沒玩夠的話,等媽媽有時間了還可以帶你出去呀!”

    聽了媽媽的話,孩子不哭了,乖乖地下車跟媽媽回家了。

    上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可取。

    透過理論、實踐經驗讓我感受到,孩子耍脾氣時,家長應該記住以下幾個方略:

    首先弄清楚孩子耍脾氣的原因,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告訴孩子你的想法,希望得到孩子的支援。

    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他的保護傘,會極力幫助他。

    總之,孩子耍脾氣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孩子針鋒相對。應該以尊重為前提,用正確的語言溝通來疏導耍脾氣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會讓孩子有種幸福安和安全感,使孩子慢慢改掉遇事愛耍脾氣的毛病,學會用語言心平氣和地跟家長溝通。

  • 16 # 朵媽是大王

    當孩子情緒不穩定,發脾氣的時候,胡可的教育方式也是朵媽推薦的,今天朵媽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以及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胡可帶著安吉、小魚兒參加的“媽媽是超人”這檔真人秀節目可謂是再次引來不少網友的關注,胡可和沙溢在接受採訪時關於教育孩子這個話題也是屢次被問到,在節目中胡可就曾表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孩子就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平等溝通,尊重她的個人意願。

    以退為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發脾氣,怎麼講都不理,越哭越兇。有沒有發現寶寶到了2歲左右,這種表現尤為突出,因此被形象的稱為Trouble Two。原本那個乖寶寶彷彿一夜間變得蠻不講理,脾氣大得無法招架?

    首先我們來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這樣的父母。愛比較,愛貼標籤,不徵求孩子的意見,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標籤,就大張旗鼓的行駛父母的權利。

    朵朵爸爸和我打算送朵朵上幼兒園,因此我們開始糾正她的某些習慣,她尤其反感在廁所拉粑粑。

    她習慣了兜個尿不溼站著拉。真難想象,站著拉大便,把臉憋的緋紅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為了培養她的如廁習慣,我們真是沒少花心思,先用尿不溼誘導,看她滿臉通紅,用力差不多後,趕緊逮去馬桶上坐著,但不是每次逮住都有效果,於是造成了現在便秘的現象。

    如果不是想著養好習慣上幼兒園,我們也不得如此著急訓練。一著急,就偏離了育兒的宗旨,用大人的固執去對待孩子,想當然的以為自己的固執一定能成功。

    在和小孩的這場較量中,成人的倔強絕對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相反只會讓孩子更加倔強,叛逆,遇事不好商量,講道理不願意接受,繼而養成暴脾氣。

    無論何時,請不要拿你的倔強去挑戰孩子,你若如此,他們肯定更甚。換種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以退為進,有時孩子根本就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

    就像朵朵,每次在尿不溼上拉粑粑後,她都會告訴我,今天不合格。追問哪裡不合格,她會說拉粑粑不合格,還會強調拉粑粑應該到廁所。

    誠然,我要教會她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也要教會她為人處世的道理。她現在已意識到自己在尿不溼上拉粑粑不對,她正在努力的改正,如果這時我還一味的倔強,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後果。

    先控制情緒,再糾正行為,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END

  • 17 # 天天爸爸

    管教法則1:說到做到

    說到管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到做到”。只說不做或是“做規矩”時半途而廢的家長,是肯定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嚇唬式”的空頭威脅會損害你的威信,要麼說了就做,否則不如不說。

    管教法則2:不要打他

    不要打寶寶,不要打他的屁股或臉。在這個年紀,寶寶不太可能把行為和體罰聯絡起來。在你打他的時候,傳達出的資訊是“生氣的時候可以打人”,他會效仿。爸媽們也可以藉著和熊孩子過招的機會,修煉一下自己,你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就越能有效地管教孩子。

    管教法則3:減少衝突

    你的寶寶天生自帶無窮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和研究這個世界,與其等著發生衝突,還不如儘可能減少誘惑。把你不想讓他動的東西,通通收起來,遠離他!

    如果寶寶正向著開水壺、剪刀躍躍欲試,冷靜地對他說“不”(不要大驚小怪),把寶寶帶離當前的區域,用其他活動分散他的注意力。

    管教法則4:平靜中斷法

    如果你需要對孩子採取更強硬的管教措施,那麼平靜中斷法(time-out)是多家權威機構支援的有效管教方式:對付孩子做錯事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不關注他、不給他玩具、不跟他玩

  • 18 # 育鄰人

    脾氣,因個人意願未能得到滿足而表現出易怒、急躁的情緒,是對自身能力無法達成想要的目標而向外展現的宣洩性行為。脾氣的實質是個人內在情緒的外洩,表達自己對某些事物的不滿或某事為達到自己追求的意願,發脾氣的行為實際是對自身行為無力或無法獲得外部幫助情緒的外揚,比如講“髒話”的行為就是將情緒發洩放大到極致的行為,也就是把情緒的閥門開到最大釋壓的過程。那麼,孩子發脾氣應該如何處理呢?

    寶寶總會因各種小事而生氣

    成為好心情父母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各種生活的不如意,生活中會產生脾氣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由於孩子多會模仿父母生活中的言行,包括父母在生活中是否有好心情。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好心情的榜樣示範【至少在孩子面前要擁有好心情】。

    引導孩子表達

    人們常用:“啞巴吃黃連”“茶壺裡煮餃子”,表示個人不善言辭或表達需求資訊的痛苦。孩子發脾氣,很多時候就是自己對需求表述不清,不能被大父母準確理解,因著急而發脾氣。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應鼓勵、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興趣需求,讓孩子所想的事情都能被清楚的描述出來。

    扮演生氣

    角色扮演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多會表現出罵人、打人等行為,對於正在發脾氣的孩子您哄他或者勸他,他可能會更有勁。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可以試試“以毒攻毒”,就是和孩子一起發脾氣或者將孩子大人的行為轉換為拳擊遊戲,分解掉孩子當前的怨氣。角色扮演也就是進入和孩子類似的角色,和孩子處於幾乎同頻的位置,引導孩子將那一刻的怨氣與不滿發洩出來。

    轉變注意力

    孩子情緒的面非常小,要求滿足的事情往往也少有延展性。當無法滿足孩子當前的興趣需求時,就可以採取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從頻道一切換到頻道二。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上一秒還因某事而“怒氣沖天”的孩子,當見到他們喜愛的事物時立刻就“眉笑眼開”了。

    人生成長曆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順心之事,孩子成長過程中並不是所有興趣需求都能被滿足,孩子發脾氣也是追求自己訴求的一種手段。作為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好心情言行示範,引導孩子多角度宣洩情緒,引導孩子有情緒能宣洩、有想法懂表達......正所謂:“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教育從來都是雙向的,我們教導孩子認知世界,孩子也會反饋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看待世界的角度,讓我們能去重新審視、認知這個世界。

    親子和諧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不是一天長大的,他們所呈現的各種心性特質也不是一天養成的。所以,當您發現孩子有各種成長苗頭不對時,家長應從自身尋找原因,查詢自身管教孩子的過程存在哪些遺漏或疏忽。孩子的成長是塑造個人行為習慣的過程,有人說:“孩子如同一張白紙,您在上面如何描繪,他就會呈現您所描繪的景色”,也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的確,孩子的心性是可塑的,也正因為孩子的心性的可塑性,教育活動才有意義,世界上才會出現不同文明、不同民俗習慣的文明多樣性。孩子本是小天使,是父母雙方愛育的結晶,每個人都是善與惡的完美結合體。孩子的人生成長是可塑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成長如同注塑或3D列印,您設計什麼樣的團就會生產出與之相同的產品。“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同時也告誡我們,只有自己成龍、成鳳了才能教匯出龍、鳳般的孩子。也即是說:要求孩子養成好脾氣的前提是理順家庭教育中各位家長的協作關係,給予孩子良好的行為示範

  • 19 # 家庭思想環境心理健康

    寶寶愛發脾氣有一下幾點;

    1、受家庭環境影響,父母說話和交流說時話聲音過大,時間長了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影響。

    2、家裡老人和父母對孩子長期寵著慣著,有時一不順心就會發脾氣。

    解決的方法;

    1、父母交流時聲音要和氣讓孩子生活在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中,使孩子每天開心快樂。

    2、父母和家裡老人要做到不能總是什麼事都順著孩子,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如果孩子做錯事情要給他(她)講道理,讓他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3、要和孩子多交流,知道孩子的各方面的想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各方面的事情。

  • 20 # 酷炫腦科學

    西南倫敦羅漢普頓大學(Roehampton University London SW)研究表明:“孩子發脾氣似乎是從靈長類動物傳下來的一種進化行為。”我在小的時候也愛對母親發脾氣,從而可以成功的喚起母親的關注。

    孩子有了需求想要馬上得到滿足,這是由孩子大腦發育的特殊階段導致的。並且在進化上是有著它的意義的。當一個人有慾望的時候,比如想吃飯想喝水,成人可以做到延遲滿足,是因為成人的大腦額葉發育成熟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推遲滿足自己的慾望。大腦額葉負責最高階的執行功能和抑制功能,要到30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孩子的大腦額葉原因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有了需求馬上想要滿足,比如渴了就想喝水,餓了就想吃東西,累了就想馬上坐下來,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額葉尚未發育成熟,所以他們的動物性本能情緒通常佔據主導地位,讓他們想要馬上得到滿足,不然就無法忍受,所以孩子常常發脾氣,是挺正常的。

    另外一方面,幼兒因為生活能力不足,沒有辦法獨自生存,所以當他們有了身體上的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表達出自己強烈的願望引起照顧者的關注,這可以大大的增加他們生存下去的機率,所以這種行為對於幼崽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在報告中非常的常見,家長一方面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有像成人一樣的自制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另外一方面家長可以以身作則,當孩子發脾氣,有需求想要滿足的時候,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對孩子表達出充分的情感支援,並且引導孩子以更加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比如說透過語言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一個人出門旅遊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