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把火20

    早就該廢除職稱評定了!!!!!!首先,職稱並不反映水平,更不反映能力,其次,職稱也不反映貢獻,更不反映態度,再次,評職稱多有拉關係,憑關係,靠團伙,很少公平。

  • 2 # 智慧圖書館

    現在全世界中小學也就中國有所謂職稱,跟前蘇聯學的東西好拋棄了,快跟國際接軌吧!按學歷和任職年限就改為教師和30年以上資深教師,最好改成教育公務員和中國臺灣近鄰日本看齊。

  • 3 # 15934692578

    一、教齡滿20年可以自然晉級也能解決所有的矛盾!二、縮小職稱與工資的差距!三、下基層調研現在教育存在的矛盾!

  • 4 # 白海東

    現階段廢除職稱,崗位聘任,阿彌陀佛?

    我敢保證,實行不了多長時間,三分之一校長被抓起來了,三分之一校長讓老師揍了或者嚇的不敢回家,另外三分之一的日子也不好過。

    評職稱,好歹頁有個條條框框,有個盼頭。

    不評了,學校說你是教授就是教授,說你是講師就是教師,哇。。。。。

  • 5 # 三無散人AAAAA

    職稱之痛,只有普通一線教師才深有體會。高階職稱,工資晉級進檔都是普通老師的痛,在痛中教學,不知道效果會怎麼樣?教育系統太多的“幹部”了,學校那麼多“幹部”基本輪不上普通一線教師,無解。

  • 6 # 閉關修花

    職稱制度確實有問題!

    1將老師的教學分為三六九等,可笑!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舉例,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天天勤奮輔導學生學習,成績槓槓的,家長校長說這是好老師!反之,不稱職!另外,語數英與歷地生,結構,課程量不一樣,績效工資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是在坐班,輔導改作業!

    2教學管理者可能會暗箱操作,榮譽,論文,等都可以造假!

    3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教師三十年工齡自動升職吧

    4課堂點睛,不是所有的方法為人們接受!

  • 7 # 大雨226571628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真正嚐到職稱之痛,同樣的教學,同樣的年齡,不同的職稱,導致工資很大差別,我們這剛剛評完職稱,一級教師和高階教師工資相差1千元以上,有很多教過的學生比老師的工資要高,對於職稱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以教齡為主,科研為輔,教師教好學生為第一目的,認真負責,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實現人生目標就不愧為一名優秀教師。其他方面合格就可晉級職稱。

    第二,職稱間工資差縮小,一級和高階教師相差千元,勢必競爭時引起茅盾,勾心鬥爭,怎能安心上課,如果職稱差額變小,就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第三,職稱如果以教齡為主,其他為輔,將會大大調動教師積極性,誰都有老的一天,只要合格就自然晉級,無名額限制。現在是各校分配不均,名額有限,很多人退休也進不去高階,打消了工作積極性。

  • 8 # 激浪9

    我以為,現任教師透過職稱和崗位雙向管理最合理。如果取消職稱制度,那麼,對於一個一線教師的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如何區別評價?比如說,對於科目的不同教師的德能勤績等的優劣如何評價?如果有了職稱制度作為教師層次的不同德能勤績的區別評價,自然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報酬。這樣,使得教師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並且還能自覺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提升知識水平。反之,如果只採納崗位管理制度,可能將導致取酬待遇上的“一刀切”和“大鍋飯”的不良現象,造成教師中積極性不高和不思進取、互相推諉的惡劣作風,正如,人常說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既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害,也不利於高素質教師能力的發揮。所以,提倡職稱制度和崗位管理雙向管理和評價是比較公平合理的。妥否,望大眾共同探討。

  • 9 # jsLOVE8

    請看實踐效果吧。中小學推行教師職稱制度已三十多年,改革初衷與實際效果完全相反,不但未能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卻嚴重擾亂了教師心境,教師不但要上好課、帶好班主任,還要人人能寫好論文,使教師無法集中精力教學。為了評職稱,能寫文章的教師一門心思寫論文,不能寫的就買論文,還要找關係,教書育人的職責被淡化了,校園變成了名利場,沒有論文、沒有關係的教師,教學再怎麼認真也沒用,只能靠低職稱維持生活。結果,在一些學校,認真上課、帶班主任的教師少了,投機鑽營的教師多了,當然最受害的是學生。這樣的職稱制度導向,是使教師人人成為能講會寫的教育專家,本身就不現實、不合理,還有必要存在嗎?

  • 10 # 使用者3178481230627

    廢除教師職稱勢在必行!當幹部的晉了級而祿祿無為,有關係的削尖了腦袋為晉級,晉了級的千方百計不幹活,沒晉級的拼命幹,每月相差一兩千,怨氣沖天!怎麼全面開創教育新局面?都是職稱惹的禍!

  • 11 # 蔣友能

    職稱制度的建立,在當時調動老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師為了多拿工資,積極學習,鑽研教學,提高學生的成績,爭取評上職稱。可是,隨著時間推移,職稱評審時,亂象叢生,花樣百出,只要能評上職稱,表面上一套,背後一套。職稱越來越起不到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評定前,努力攻關,評定後就坐享其成,不再進取了,職稱的評定受到老師的質疑越來越多。

    教師實行崗位管理,以崗位定酬,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因崗位定酬不是永久性,一個學年度設立一次,不會產生依賴性,能讓老師主動選擇,老師覺得自己適合某個崗位,就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按崗位要求去履行職責,完成任期內工作要求。

    目前,廢除職稱雖然不現實,職稱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職稱制度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弊端部分,也得修改,以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 12 # 沉思

    謝謝邀請!應該廢除萬惡的職稱評定製度,實行崗位管理。教課多的多拿工資,教課少的少拿工資,以教齡多少評定工資,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自從開展職稱評定以來滋生的腐敗真不少,弄虛作假的人也多了起來。個別拉關係的流氓老師竟然評上了高階,領導們的學歷不夠也評上了高階,亂象叢生。早該取消!

  • 13 # 曉曉筆記

    有教師呼籲廢除職稱制度,實行崗位管理。你覺得職稱管理利弊如何?廢除職稱可行嗎?

    職稱制度的設立的最初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所詬病。

    教師職稱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老師職稱制度評選過程不透明,容易滋生腐敗現象。很多老師為了獲得高階職稱,採用拉關係,走門路,送禮金等不正當方式,這是一種不好的風氣,需要制止、杜絕。教師高階職稱評選限額。職稱制度評選,達到標準就可以,為什麼要一定限制數量呢?這使很多有能力的教師,因為名額的限制,而最終沒有機會評上。教師職稱評選制度過程太複雜。教師職稱評選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但條件設定過於複雜。高階職稱與很多津貼補貼相掛鉤。除所有的津貼補貼都和高階職稱掛鉤,每一項都有差距,每個月都有差距,工作幹都是一樣的,因為職稱不同,一年下來,收入差距很大。廣大老師感覺實在有失公平。如何才能調動一線教師以及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一線教師以及年輕教師承擔了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但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很大的原因來自於職稱制度的弊端。

    按崗位確定薪資,按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投入的時間、精力來進行薪資分配,更能體現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優越性,同時也更能提高一線教師以及年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最能為廣大教師所接受。

    職稱制度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革,但不能完全廢除。

    職稱制度設立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目前來說完全廢除職稱制度,還是不現實的。但教育管理部門應該認識到職稱制度目前存在的弊端,對其進行改革,以期最大程度的發揮職稱制度的積極作用。

    舊制度的滅亡的前提是新制度的確立,在新制度沒有確立之前,武斷的廢除舊制度,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後果。

    總體來說,實行教師工資崗位管理,按照教師教學的真正付出,給予相應的薪資回報,最能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是最為公平的,同時也能被廣大教師所接受。

  • 14 # 殘香半點

    其實我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就是教師職稱是利大還是弊大。我個人認為實行到今天已經沒多少利了。為什麼?因為職稱不能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不能認證一個老師的敬業態度,不能標示一個老師的師德風範。

    現在的評職稱大多變成了掌權者牟利的手段,不僅僅是教師這個行業。

    舉一個例子:是不是職稱高的老師教學水平就高,職稱低的老師教學水平就低?如果可以給家長或學生自主選擇老師的權力,他們是不是按照職稱高低來選的?好像不是吧。比如大學生選課,他們似乎並不看這個老師是教授還是副教授還是講師,而是會聽學哥學姐的評價,誰講的好就選誰的。

    由此可見職稱高低並不意味著水平高低。

    再說近年來出現的師德師風問題,某某老師猥褻女生,這其中也不乏有高階職稱擁有者,甚至是副高、正高職稱擁有者吧。當然有可能有人會說現在評職稱師德不過關一票否決,問題是在事情發生之前你哪裡看的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崗位競聘其實就是複雜一些的職稱評定,只不過每個級別的差距縮小了,名額放多了一些。某種程度上說緩衝了教師之間的矛盾也化解了一些對職稱的怨念。但是隻要是人去評定,就很難說以後會不會也演變成如今的職稱。

    其實我覺得何必弄這麼複雜,何必一定要去人為的評定呢。為什麼不能像一建二建那樣考試呢,考過了自然就是評上了,考不過就永遠評不上。大家各憑本事說話,至於師德,犯了事的當然連考試資格都不應該有。

  • 15 # 使用者185139

    再不取消職稱,老師這個職業就真的是自相殘殺,幸福指數極低的一個行業。該上的上不去,溜鬚拍馬的,會弄虛作假的,都早早上了職稱。30年教齡的老教上不去。弄虛作假的年輕教師卻能上高職。教師最不滿意的,就是評職稱中的不公平不合理。國家明明知道這麼多的不合理,為什麼不取消?為什麼讓這些腐敗現象在教師行業中不斷蔓延,論文容易優質課都可以弄虛作假。嚴重打擊了老師們的積極性。折射出了腐敗的職稱評定對教師們是一種傷害。

  • 16 # 水平正

    問題很有深度,恐怕陶行知,錢學森也回答不好。

    1,在教育界,學校就是地地道道的行政機關官僚化,地位,階級分明,校長掌管並支配一切,包括職稱評定和崗位管理。

    2,解決實質問題是教育行政機關要作為,執行《教育法》《教師法》,給予教師實際地位,同時校長實行聘任制或競選制,廢除校長委任制,終身制。

    3,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奴隸文化,不必鼓吹成功學等等,實實在在的挺起腰桿,加強人格自信,尊嚴自信,能力自信,腰包自信,建設純淨的教育環境,帶動社會進步。

    4,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為路。

  • 17 # 使用者錚者健言

    職稱制度是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產物,其初衷是鼓勵大家努力學習積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對當時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對教師職稱評定的機制評定沒有完善,也沒有相應的監督機構,致使職稱評定出現了庸俗化,一些受評人員抄襲,拉關係等蔚然成風,使真正受評者職稱與個人的實際水平不相稱,也就是說真正的高階教師(指一部分)業務能力不高。未評上職稱者能力並不低的情況,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部分職稱獲得者往往與實際工作能力掛不上鉤,一邊是誇誇奇談的鑽營者,一邊是努力工作職稱未上相應檔次的一線教師(指一部分),所以難免使部分教師感到心寒。

    平心而論,職稱是有關部門和社會對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肯定,也是一種榮譽。要如何讓職稱與實際工作有機統一起來,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我想,我們也可以學習醫療部門,按崗設人,既要有這樣有資質的教師去做相應的工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當然,要做好這一工作或有許多工作需要調研)其次在職稱之間把工資收入差距縮小些,其次就是以崗定人定薪,這樣既能促進教師的努力進取,又能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這只是本人的拙見。切望大家指正。

  • 18 # Lance課堂

    職稱之痛,痛得難受。我朋友在城郊鄉鎮初中任教數學,已經參工28年,目前為初級職稱,11級。在他們學校,還有兩位老師,工作年限都是20多年,也是初級職稱。和他們同時參加工作的老師,有很多老師善於經營,基本上都是高階職稱。在職稱工資上,每月比別人少領幾千塊,一年下來也不是小數目。想想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夠悲催的。

    這幾位初級職稱的老師,由於參工時間較長,加上每天的牢騷不斷,有明顯的職業厭倦感,這也會傳染給其他老師,引發不滿情緒。如果廢除職稱,是否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部分網友說廢除職稱工資,實行崗位管理。這樣更不科學。崗位管理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希望實行崗位管理或者競聘上崗。但老教師怎麼辦?老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這麼多年,在崗位管理過程中,不佔優勢。總不可能讓老教師待崗,如果要實行崗位管理,也要讓老教師先選崗位。年輕教師也有老的那一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崗位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的權力很大,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離領導關係更近的人,是不是會更佔便宜呢?

    所以,目前廢除教師職稱,實行崗位管理,是不現實的。

  • 19 # 即將老去的90後

    我個人覺得職稱弊大於利,因為職稱存在 其中有一部分人為了評職稱去考試,真正是為了教書育人的有多少呢?

    我們也不能說有職稱教書一定教的很好,沒有的就不教的好,一個老師教書是為了育人,而且現在有一些估計已經變了味了,我個人覺得實習崗位平估,讓那些不負責的人,不能拿著職稱混日子。

  • 20 # 追夢人124047049

    職稱毀了中國的教育,靠投機取巧晉了副高,躺在功勞簿坐享其成,連一節課都沒有,這樣的職稱你怎麼看呢?相反每天累死累活的,沒有待著的掙的多,你心裡該怎麼想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讓你有感觸或者想起就想哭的關於情感的句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