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生遠見

    1遺體捐獻,有些偉大的醫學家為了醫學的發現,甘願捐獻自己的遺體供醫學的發展。

    2無人認領的屍體,像有些流浪漢,突然猝死,找不到家人的。也許放一段時間也許會送給醫學院的。

    3死刑犯的屍體,有些罪大惡極的犯人死到臨頭,有悔過之心,加上家屬同意,也會捐獻屍體,就當贖罪了。

    4也許也有別的非法途徑買賣屍體,咱就不知道。

    解剖完的屍體還有大的用處,可以把內臟,放到福爾馬林溶液裡製成標本,骨頭也可以當教學材料,畢竟屍體來的不容易。

  • 2 # 鳴文1

    上學時真的就這問題問過老師,老師的回答是:透過合法手續,獲得的捐贈。也沒細說。個人認為應該是患者有遺囑,有捐贈意願,家屬也同意,司法機關公正,當然醫院也要宣告用處。

    屍體是用胡爾馬林浸泡消毒,課上一股濃濃刺鼻的味道,看上去就像食堂的雞腿肉(沒有不尊重的意思,只是事實)。第一次接觸時的下一餐,好多人都沒什麼味口,吃不下去。哈哈哈

  • 3 # 左撇子說醫

    依稀中還記得大學期間上解剖課的事情,雖然說我們的專業不是臨床專業,但是同樣也有解剖課,同樣接觸了那些屍體,只記得沒每一次上完解剖課之後,看見肉都反胃了。許多人或許會問,醫學院這些用來做實驗的屍體是哪裡來的?做完實驗的屍體又是怎樣處理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首先,醫學院這些用來做實驗的屍體是哪裡來的?

    記得第一次在學校上解剖課的時候,面對著面前的一具冷冰冰的屍體,許多人都給嚇怕了,並沒有多少個人在認真的聽老師講解。在這期間,就有同學好奇地問老師,這些用來做實驗的屍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第一,來源於自願捐贈。這是目前遺體來源的主要途徑,一些人本著崇高的奉獻精神,在或者的時候一直回報社會,即使是在死後還仍然不忘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切,他們會自願捐贈自己的遺體,繼續發光發熱,為我們國的醫學事業無私的奉獻了一切,這樣的人是特別受人尊敬的。就比如現在許多大城市的人,特別是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在死前簽訂了自願捐贈,一些有用的器官組織捐給一些有需要的人群,而剩下的遺體也不忘捐獻給有需要的醫學院,讓醫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發揮治病救人的醫學宗旨。

    其實這些遺體同樣是老師,正是他們,讓許多醫學生了解了人體解剖學,掌握了專業的醫學知識,他們也被學生們稱為“大體老師”。

    ●第二,來源於死刑犯。在以前許多醫學院的試驗屍體都是來源於這個途徑,因為作為一個死刑犯來說,都是犯了一些罪大惡極的罪行,就連家屬對他們也嗤之以鼻,更不要說他們死後能夠認祖歸宗。所以,許多罪犯的家屬都不願意認領死刑犯的屍體,他們寧願將遺體捐給醫學院或者就直接不去認領。這樣,有些死刑犯的屍體就會被送到醫學院,作為醫學生試驗使用的教材。

    雖然說醫學院用來做實驗的屍體來源有多個方面,但是其實這些用來當做醫學教材的遺體還是比較緊缺的,並不是每一個都有那麼崇高的奉獻精神,能夠將自己的屍體捐獻出來給大家研究,特別是我國還是講求“死者為大,入土為安”,這樣才能使死者有一個好的歸宿。

    那麼,這些做完實驗的屍體又是怎樣處理的?

    其實在醫學院的屍體大部分都是那些用福爾馬林泡著屍體,也就是說這些屍體平時不用來當上課的教材時,是一直在福爾馬林泡著,為了防止屍體腐敗,畢竟一個屍體是非常珍貴的,要供全校的學生學習。我還記得我們當初上解剖課時,並不是那些比較新鮮的屍體,都是那些泡在福爾馬林裡面的屍體。

    另外,一些有簡直的器官組織同樣會製作成為標本儲存下來,供學生們學習,比如人類的大腦、肺部、肝臟、心臟、腎臟等,這些組織器官在上課的時候都可以見到。

    至於那些沒有研究價值的人體組織,一般都會進行火化處理掉,特別是那些經過長時間之後已經嚴重腐敗的屍體,也會將他們進行火化處理。

  • 4 # 小飛談骨事

    記得,在上醫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2002年),剛上解剖課,我們大約6/8個人一具屍體做實驗。當我們系統解剖完屍體後,所有屍體會被用作區域性解剖標本!

    總之,屍體對於醫學生學習解剖很重要,也很寶貴,我們要珍惜屍體!向他們為我國醫學事業的貢獻表示致敬!

  • 5 # 薔薇xxpp

    搞的誰敢捐獻遺體?對無私奉獻的逝者們,沒有最起碼的尊重,還不如火化後撒掉,好歹和大地融為了一體,也總比最後被人隨意丟棄強多了!

  • 6 # 骨科康復小段

    醫學院解剖用的屍體被稱為大體老師,目前醫院院校學生出了極個別特殊專業,能夠親自進行屍體解剖並不多,因為屍體太稀缺了。

    那麼醫學院校的實驗屍體來自哪裡?

    我第一次參觀解剖室的時候我很好奇,據解剖老師所說,我們所在院校的屍體來之不易,是有人捐贈後經過處理再分配到各個醫院院校的。這雖然不是唯一的途徑,但是是目前的主要途徑。

    還有的則來自無人認領的屍體,這個相對要麻煩得多,需要更多的手續,之後才能成為大體老師出現在醫學院校裡。

    目前來說願意捐贈遺體的人少之又少,遺體捐獻需要生前辦理過相關志願遺體捐獻手續,而本人臨終前或死後其直系親屬要求自願捐獻遺體,需要取得死者工作單位或公證處證明,才能到登記接受捐獻遺體的手續。

    當然阻礙遺體捐獻的並非是遺體捐獻的步驟,而是我國的文化背景,在大眾的思想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不會隨意捐獻遺體。只有那些相對開明的人,又或者想著為醫院事業奉獻的人才會願意進行遺體捐獻,而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醫學生是越來越多,大體老師又非常有限,出了個別相對比較好的醫學院校,很多學校的一些專業在校期間是沒有實體解剖課的,比如護理專業、藥學專業等類的專業可能沒有屍體的解剖課。很多運用目前的一些比較先進的軟體代替,或者透過觀看解剖影片來進行學習。

    解剖後遺體將怎麼處理?

    每一具大體老師都值得被尊敬。他們的把自己的身體作為“生命的禮物”供醫學生學習所用,為全人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以我們也應該善待他們的遺體,雖然解剖課上的精細解剖會讓屍體只零破碎。

    但是必要的尊敬還是必須留給他們,有的可能會被製成標本,透過特殊處理,永久的儲存,有的則會被火化,被埋葬,或者海葬。

    你願意無償捐獻遺體嗎?想必你自己願意,家裡老人也會竭力阻止吧!過世的老人如果生前沒有辦理遺體捐贈,他的子女可能也不會有人願意把遺體捐獻,這樣心裡也會有不安。

  • 7 # 你的地盤你說了算

    戰場一些無人認領的屍體,都被收集起來儲存,以作醫學解剖實驗用。

    地震中一些無人認領的屍體,也都被收集起來儲存,以作醫學解剖實驗用。

    很多人生前都會簽訂自動捐獻遺體的協議,是這些人的無私奉獻,對醫學界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需要屍源,醫院與醫院之間可以購買屍體,收取成本和管理費用。

    關於做實驗後,屍體的處理。

    一,自願捐獻屍體的人,摘取所需要的器官後,火化,交給死者家屬安葬。

    二,對於無人認領的屍體,醫學研究解剖後,由醫學院送去火化,醫學院自行處理淹埋,人死化灰入土為安。

  • 8 # 莫黎君

    有我之前有幸認識了一位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聽他說他在第一次做解刨的時候手都是顫抖的,而且好幾天都沒有胃口吃飯,但是現在他已經變得非常熟練了,也不會有絲毫畏懼的情緒了,在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他們老師就對他們說了屍體的來源,而且還要讓他們“尊重”這些屍體。

    1.個人自願捐獻

    這種人非常受到醫學院學生和老師的尊重,學生們會把這些人稱為“大體老師”,畢竟我們都有死後入土為安的意識,很多人就連器官捐贈都接受不了,能把自己遺體捐贈出來供醫學院的學生們解刨,確實是一件很無私的事情。這些屍體一般來說都是新鮮的,這對於醫學研究有很重大的意義,屍體在儲存太久之後一定會發生一些變化,這種屍體更能表現出真實的人體環境。

    在西方國家,一般都會為這些自願捐贈遺體的人舉行追悼會,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可以讓死者家屬得到心靈上的慰藉。遺體捐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自己死去之後還能為國家的醫學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不幸夭折的嬰幼兒

    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雖然在醫院可能會出現不幸夭折的嬰幼兒,但如果想要把這些屍體用來解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醫院必須要徵求父母的同意,但是絕大對數父母都會拒絕這樣做,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夭折已經很痛苦了,很少會有父母把孩子的屍體捐贈出去。

    3.無人認領的屍體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在一些養老院或者在精神病院有人去世之後,他們的屍體可能並沒有人來認領,可能他們已經沒有自己的親人了。還有一些流浪漢去世之後,也無人認領他們的屍體,這些屍體如果長時間沒有人認領,醫學院就會透過正常手續將這些屍體用來解刨,這也是最常見的來源。

    4.死刑犯

    根據相關資料,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人的屍體是不用經過家人同意就可以拿來解刨的,但是現在也需要經過家人同意,我們經常慧聽說在犯人被執行死刑之後不會把屍體交給家屬,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5.各個醫學院之間的交換

    各個醫學院可能擁有的資源是不一樣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屍體型別,不同的醫學院之間可能會相互交換。

    做完實驗或者解刨過的屍體是怎麼處理的呢?解刨過的屍體一般會有兩種處理方式,但每一種都很尊重屍體。

    1.在處理之後送到火葬場火化,之後在將骨灰交還家屬

    解刨過的屍體一般是不會直接退還給家屬的,家屬看到也會很傷心或者產生其他情緒,一般都會統一處理之後,送到火葬場火化,之後再交還家屬進行安葬,如果是沒有人認領的屍體,在火化之後會統一安葬。

    2.可能會保留一部分器官,身體的其他進行火化

    如果屍體生前患有某種特殊疾病,相關器官可能會被保留下來,這些器官可以供學生再次觀察,身體的其他部分可能會被火化,之後再退還給家屬。

    不管怎麼做,醫學院的做法都很尊重死者,並不會隨意丟棄或者長期棄置。

    願意捐獻自己的屍體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可以效仿西方國家,為這些人舉行追悼會,這樣對家屬來說是一個寬慰。

  • 9 # adam秦

    電腦怎麼知道我是學醫的?給我推這問題。

    大二開始學習解剖學,醫學生開始接觸屍體標本,都是經福爾馬林浸泡後的標本,有的泡在標本器皿裡只是觀察,有些則開放的,放在桌上,基本都是觀察學習,所以大多不會損壞。來源有限,學習過程中都會比較注意保護。標本部分來自捐獻、部分來源於刑場。解放前的醫學生需要去刑場背屍體(圖片源自網路)

  • 10 # 杜家

    醫學院通常把遺體稱作為“大體老師”,說老師是因為遺體確實能夠教他們知識。為了表達尊敬,稱作為老師,畢竟可以傳道受業解惑,只不過這些需要額外的學習。

    醫學院的遺體其實通常都是捐獻的,曾經都是來自於死刑犯的,但是現如今死刑犯不是那麼多了,反而社會開明,捐獻遺體的人越來越多,因此醫學院的遺體通常都來自於民間捐獻。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醫學院的遺體通常都來自於捐獻

    醫學院的遺體通常都來自於捐獻,我妹妹是學醫的,第一次上課的途中,老師就在屋裡一個櫃子裡,鐵皮的,請出來一具,給同學都嚇的夠嗆,不夠後來慢慢的,大家也都習慣了。

    遺體通常都來自醫院民間的捐獻,越大的城市捐獻的就越多,尤其是上海那邊,每年可以收到上百具大體老師,都是那邊紅十字會做的宣傳,給醫學院用於研究之用。

    學生們上課其實對大體老師非常尊重,上課前和上課後都會有默哀儀式,用來尊重大體老師,畢竟沒有大體老師的親自教學,那麼學生的學業也不會進步飛快。

    另外,在做實驗和研究的過程中,大體老師的臉都會被蒙上,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是只能聽到器械工作的聲音以及呼吸聲,有的時候,突然掉地上一個東西發出的聲音都會嚇大家一跳。

    還有一些醫學院的老師校長們,他們生前都會組織集體捐獻遺體,這個數量不多但是比較穩定。

    二三十年前的醫學院,很多遺體都是購買的,落水或者流浪者死後沒有家屬來認領,學校就會出資購買用於研究,目前這種情況已經不允許了…

    捐獻的過程

    每年紅十字會都會有組織宣傳捐獻遺體的這種活動,很多地區的人都會來參加,大家一起參與,這樣也有利於宣傳的規模,而且一次活動很多地區都可以請來大體老師。

    如果不這樣集體參加,很多地區大體老師就會幾乎為零,畢竟不同地區對於遺體的看法不同,像東北,捐獻的就比較少,人們還是崇尚與落葉歸根,土葬…

    捐獻的過程就是領取登記書,登記書上各項要求都很詳細,畢竟這是一個挺嚴肅的事情。

    登記書中很多條條框框的,其中可以選擇捐獻的時長,可以選擇是用作於標本還是用作於醫學研究,畢竟標本只是擺放,研究是要“動刀子”的。

    另外,還可以選擇實驗期結束以後,骨灰由家人帶走,這樣對於醫學有了貢獻,家人最終也能有一個心靈的寄託,一舉多得。

    現如今學醫的人越來越多,大體老師也越發緊張,常常是幾十人一具,學習的時候都在渴求知識,恐懼都暫時被拋在腦後了。

    做完實驗的遺體都會火化

    大多數遺體捐獻都是一年時間,因此一年以後,遺體是需要被火化然後送還捐贈者的家屬手中。

    無人認領的遺體,可以使用很久,但是沒有實驗價值以後,多數也會被火化的。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贊,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 11 # 喃魚

    肯定都是現發的呀,上課之前,一人去地下停屍庫裡面領一具,然後扛到實驗室去。如果擔心不夠新鮮,隨機挑選一名“幸運兒”現殺。

    以上都是網友胡扯的,醫學院用來做實驗的屍體,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都會稱為“大體老師”。這些大體老師,基本上都是無償捐獻來的,他們在生前會簽署器官捐獻協議等等。

    在去世8小時內,就要對屍體進行急速冷凍至-30℃,等到需要實驗的時候,再恢復到4℃。

    這些無償捐獻自己遺體的人,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在實驗完畢之後,一般會將“大體老師”送回給他的家人們進行安葬。

    不過,前幾年某個醫學院,在接受了別人的遺體捐贈後,又對其進行了實驗。可是實驗之後就擱那兒,又不給人送回去。人家的家裡人問起,態度非常不好,還讓人家自己來這個地方弄回去。

    家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行動不便,還要親自來大城市處理。當初說的好好的,實驗完畢之後就會送回家,結果現在反悔,家人又生氣,又難過。後來這事兒被媒體報道出來,學校方才出來發言,很官方,無非就是什麼官話,尊敬大體老師什麼的,這麼一鬧,遺體才給送回去,要不然還不知道要耽擱多久。

  • 12 # 元寶的日常分享

    醫學院用來做解剖實驗的屍體,有的來自自願捐獻,有的是因為天災人禍造成的無人認領的屍體,有的是死刑犯,有的則是更小年齡就不幸死去的嬰幼兒。而解剖完以後的屍體,也是妥善處理。

  • 13 # 春子老師

    首先說明一點我不是醫學院的,我是學體育的,但是我們也學習解剖,主要了解骨骼,肌肉,韌帶等與體育鍛煉有關的東西。

    第一次課用的屍體,是一個三十多歲男人的,老師告訴我們,這個男人是個犯人,犯罪原因是強姦殺人,最後判處死刑,執行死刑後他家人不認領這個屍體,原因是他除了在外強姦,回家還強姦她媽,我們聽了都覺得這個人很變態,沒人性。最後他家就把他的屍體捐給了我們學校,讓我們上解剖課用,還有一個屍體是一個小男孩,因車禍死亡,我們學校和他家長商量好,買過來的。

    對於我們學校來說,屍體是解剖好了才用的,肌肉用完後還用福爾馬林泡著,以後還可以用,骨骼都風乾了可以重複使用。

  • 14 # 知識獨行俠

    我弟弟就是在醫學院,他們經常有一節實驗課,就是人體解剖圖,但是那些屍體都是真的,那麼那些屍體都是從哪來的呢?

    說到去屍體,大多數人都非常害怕,除了在電視劇裡面和刑事案件現場可以看到屍體,平時壓根就見不到,那麼醫學院那些屍體都怎麼來的呢?

    剛開始我也非常好奇這個事情,有一天我問我弟弟,他說醫學院的屍體來源只有兩種。

    第一種:自願捐獻

    自自願捐獻,在醫學院裡面的屍體佔少數,因為中國比較傳統,人死後一定要下土安葬,這樣才能得到安息,一般不會把自己的遺體捐贈給醫學院拿來做實驗,但是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希望自己在死後能夠為中國醫學做一份貢獻,捐贈自己的遺體,留給醫學院做實驗解剖,一般這種情況必須要得到死者生前的同意,就算他的親人也無權決定這件事情,要不然這種屬於對死者的大不敬。

    第二種:意外死亡而無人認領的屍體

    通常像那些自然災害也會死很多人,這裡面也有一些屍體,沒有人認領,那些無人認領的屍體,如果儲存完好一般都會被送進醫學院進行實驗。

    在2005年之前,一般醫學院的研究屍體都是來自於此刑場上的死刑犯屍體,那個時候死刑犯被執行死刑後,如果得到死者和死者家屬的同意,將自己的遺體捐贈於醫學院,那麼將在執行完死刑後會被送進醫學院,但是從2005年之後,這就不允許了。

    那麼醫學院實驗完後的屍體將如何處理呢?

    那些屍體被研究完後,沒有研究價值的屍體,醫學院會將其火化送還給死者家屬,那些比較有價值的器官會被留下儲存,繼續發揮其價值。

  • 15 # 龍呤風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記得那是05年的時候,當時我正讀大二,已經開始上解剖課,馬上就要進實驗室了,某天解剖課老師跟我們聊起來,說目前國內各大醫學院校可供解剖的屍體都很緊張,因為以前很多死刑犯的屍體都是提供給了醫學院,現在不行了,而社會上主動捐獻屍體供解剖的人還很少,我們學校還好,四個醫學生能解剖一具完整的屍體,很多學校都達不到這個標準了。然後老師就跟我們做工作,說親戚朋友有願意捐獻遺體為醫學作貢獻的可以聯絡學校,學校派車上門取。

    你還別說,當時還真有以後捐獻遺體和勸家裡人捐獻遺體的想法,但後來一件事又讓我打消了這個想法,是什麼事情呢,聽我慢慢講來。

    老師上課說屍源緊張沒多久我們就開始進解剖室開始解剖了,確實是四個人一具屍體,我分到的那具應該是利器致股動脈損傷失血死亡的,我到現在還記得他大腿的傷口。具體解剖過程就不多說了,直接進入主題。

    那具屍體我們解剖完後,課程也就結束了,需要把解剖教室10多具泡在解剖箱的屍體都搬運出來運到地下室的大池子裡去。然後我很不幸的和另外三位同學被老師點名承擔了這項工作,你能想象把一具具泡在福爾馬林裡的屍體搖起來,然後弄到運貨的平板車上,每次只能堆個三具屍體的樣子,用平板車推著屍體乘坐專門的電梯下到地下室。

    最坑的時候來了,本來是我們四個人一起推車上電梯的,結果準備下的時候他們三都跑了,就留我一個人和幾具屍體乘電梯往下週,當時心裡還是比較虛的。到地下室後讓我改變捐獻遺體的想法的事情出現了,平車上的屍體被倒在地上,地上已經堆了很多了,其他班的同學也在運,當時看見屍體像垃圾一樣堆在地上,然後被扔進大池子裡,心裡特別彆扭,覺得對他們太不尊重,所以馬上就沒了捐獻遺體的想法了。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15年了,現在自己已經還是決定捐獻器官和遺體了,覺得沒什麼了,身邊很多同事都已經捐了,相信以後捐獻遺體的人會越來越多的。

  • 16 # 逆水的西瓜之路

    1 是主動自願捐獻的。一般在遺囑上會寫明自願將遺體捐贈給醫療事業,或者將器官捐獻給醫療機構。

    2 無人認領的屍體。如果發現無人認領的屍體,比如地震等災難,或者流浪漢,事故搶救無效的。會在報紙和媒體上釋出認領啟示,如果超過兩年無人認領,此類屍體就可能被醫學院用作解剖科研。

    3 死刑犯無親人家屬認領的。此類情況現在已經非常少了。

    4醫學院的內部交換,一般低階醫學院是由高階醫學機構分配屍源,但要交納一定金額的保管費,清理費等。

    一般是屍源用黑色或深綠色屍袋運至學校,然後師生們一起先將屍體搬到儲屍池,裡面注有福爾馬林,是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然後師生合力再將大體老師搬到冷藏儲屍室,裡面常年陰冷,味道刺鼻,裡面靠牆有幾排鐵架,鐵架上是一個個大抽屜,大家把屍體舉起放進抽屜裡,此時會流屍水,沾到衣服或面板上味道刺鼻難聞。

    上解剖課時,師生一起,將屍體抬近解剖室,室內常年陰冷,擺有一個個像棺材一樣的鋁製解剖臺,下面有置物櫃,板上有一個個小孔,流屍水或血而用。一位位大體老師就安靜的躺在解剖櫃中等候各位同學。每次解剖之前,師生都會恭敬的對大體老師鞠躬致敬,這是規矩。解剖之後,也要妥善安置好大老師後,再次全體鞠躬致敬。大體老師捐身助教,使醫學進步,以己之遺體,救助更多的人。醫學院師生深表經意。

    解剖完的屍身,有些會製成標本,有些會縫合,有些會火化後埋葬。

  • 17 # 兒科醫生阿黎

    醫學生們口中神秘的“大體老師”。

    剛進入醫學院的時候,有次在食堂聽見學姐、學長們在交流,說今天見了“大體老師”,現在一看到豬肉、肥腸,就情不自禁哇哇大吐。

    當時我很納悶,這個“大體老師”到底是誰呀?為什麼大家一見他後,就會產生這樣的巨大反應呢?這個疑惑一直伴隨著我進入了大二,才終於明白“大體老師”到底是何方神聖。

    原來“大體老師”便是醫學生們進行人體解剖實驗的遺體,是醫學生第一個手術的“患者”,也是醫學生的老師,他們被尊稱為“大體老師”、“無語良師”

    先來了解一下,醫學院的人體解剖實驗課到底是怎樣的?

    人體解剖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叫“系統解剖”,這個就是上大課,多為理論知識;而另一個叫“區域性解剖”,這個就是“大體老師”授課,醫學生們上手實操。

    我們大一時上了系統解剖理論課程,在大二下學期便開始上人體解剖實操課。人都很佩服醫學院的學生,哪怕是女生膽都特別大,敢那麼零距離的去接觸屍體。

    其實我本來是個也很膽小的人,包括班上的好幾個女生也是。但我們每個人真的見到大體老師時,心中更多的卻是震撼和崇敬,並不會感到恐懼。

    1、存屍房裡,大鐵箱中,屍體層層疊疊。

    第一堂人體解剖實驗課上課時,授課老師先給我們講了一些操作規範,然後便讓女生們在實驗室等著,男生全部去隔壁的存屍房取屍體。

    當時不知是誰的提議,我們幾個女生也大膽的跟在男生們的身後進了存屍房,進去之後首先就是一股撲面而來的福爾馬林味,但我們聞習慣倒也沒有什麼不適。

    房間裡規整的放著幾個大鐵箱子,然後老師揭開一個箱子的蓋,我們湊過一看,那時真的是倒吸一口涼氣,之間箱子裡碼著一層一層的屍體,好幾隻手浮在福爾馬林液裡。我們幾個女生心裡咚咚跳,於是馬上快步返回了實驗室。

    2、首先,為“大體老師”獻花、鞠躬。

    不多一會,男同學們小心翼翼的推著鐵擔架,把大體老師推了過來。這時授課老師便向我們嚴申紀律:

    這些遺體不管他們生前是刑犯還是學者,是顯赫或是卑微,他們現在只有一個名字——大體老師。為師者,貢獻自身做基石,為後輩傳道授業,不可不尊,所有人在操作期間,可低聲探討,但絕不可嬉笑喧譁,違者逐出教室,直接掛科重修。同學們盡皆默然肅立。

    然後我們為大體老師獻花,全體同學排成橫列,隨著授課老師的一聲“一鞠躬”,我瞬間感覺眼淚直衝眼眶,那一刻的感覺直到現在還在記憶中鮮活,有種強烈的醫學生的歸屬感。

    解剖實驗的過程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次課程之後,我們後面也上了很多堂解剖實驗課,基本上都是不同的屍體,有老人有小孩,有男有女,主要是看哪個“大體老師”有空,就哪個老師來給我們上課。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醫學院解剖實驗的屍體是從哪來的?做完實驗的屍體又去了哪裡?

    1、自願捐獻。

    在幾十年前,中國人的普遍認知是“入土為安”,人們對於遺體捐獻這種行為是很排斥的,遺體捐獻出去後,會被很多人“擺弄、翻看”,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們知識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認識到了遺體捐獻對於社會、對醫學進步的巨大貢獻,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遺體捐獻。

    現代醫學的進步,便是基於人體解剖基礎之上的,而這些自願捐獻遺體的人們,無疑對國家醫學進步有著巨大功勞,他們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2、死刑犯。

    其實很多死刑犯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壞人,但卻因為一步行差踏錯而犯下了不可饒恕之罪,心中也許還存著一份善念與悔罪之心。

    而在一切都無可挽回的時候,很多人通常都願意獻出自己的遺體,以求一份贖罪和心安。所以在我們人體解剖實驗的時候,有些“大體老師”是用袋子蒙著頭的,他們生前便是被槍決而打爛了頭部的死刑犯。

    但是,這個遺體捐獻也必須得得他們自願,監獄是不能強迫他們捐獻的,並且如果他們家屬強烈反對,也是無法執行的。

    3、無人認領的無名屍。

    比如說在某些事故中喪生的人,或者是一些流浪漢,公安部門要嘛查不到此人身份資訊,要嘛聯絡不上親人,要嘛就是沒有親人...總之就是無人認領的未知名屍體。

    這個時候,公安部門在確認無誤後,先取生物檢材留存DNA資訊,然後送至火葬場火化,但大部分是提供給醫學院做“大體老師”,以供實驗。

    做完實驗的屍體去了哪裡?

    其實很多屍體在做完實驗之後都是被福爾馬林泡著的防止腐敗,因為屍體真的非常的珍貴,還可以進行再利用。

    很多已被多次利用後,不再具有解剖實驗價值的屍體都會被做成各類人體標本,以供醫學院教學或研究。當然如果有些屍體腐敗得太過厲害,那麼只有送去火化了。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便被製成了標本,永久的儲存了下來,實現了另一個意義的永生。

  • 18 # 月下孤獨客

    談屍色變”應該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映,看過鬼片的人都能體會到屍體總能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但是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講,屍體卻是寶貴的學習資源。正是有了這些屍體才能讓醫學院的學生們更好的進行臨床實驗和人體解剖。醫學院的學生對這些屍體充滿了敬畏之心,因此學生們尊稱屍體為“大體老師”。

    四叔家的堂弟就是學醫的,今年上大二了。據他講,第一次上人體解剖課接觸屍體的時候,整個人都快嚇傻了。面對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殘缺不全的腦殼和四肢,整個人直流冷汗,渾身發抖。下課之後更是吃不下飯,一旦閉上眼睛就會出現恐怖畫面,幾天幾夜沒睡好覺。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慢慢習慣了人體解剖,現在對面屍體也非常平靜,更多的是對屍體的崇敬和感恩。

    人去世以後根據習俗都會把屍體火化,然後埋葬,叫做“入土為安”。那醫學院用來解剖的屍體是從哪裡來的呢?

    遺體捐獻

    遺體捐獻是醫學院人體解剖標本的主要來源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希望進行遺體捐獻的人不斷增加。特別是廣州、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的城市尤為突出。另外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擺脫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也比較容易接受遺體捐贈。

    無人認領的屍體

    原則上醫學院用做解剖實驗的屍體,都需要經過家屬的同意。但是一些流量人員或者精神病人死後,無人認領。經過公安機關釋出尋屍啟事後仍無人認領的屍體,辦理相關手續後就可以捐贈給醫學院使用。

    遺體交易

    這個雖然被禁止,但現實中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些醫學院遺體較多,就可能以相應的價格轉賣給別的醫學院。因為本身不允許遺體交易,因此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

    一是解剖後仍有使用價值的遺體,為了防止屍體腐爛,使用福爾馬林浸泡,以備後續解剖實驗繼續使用。

    二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屍體,直接火化,送還親屬下葬或者把他們的骨灰撒向大海進行海葬。對屍體進行火化時,一般都會為死者舉行葬禮,以表示對他們的哀悼和感謝!

    死者為大,在這裡也向那些捐贈遺體的家屬表示感謝,這是因為他們的深明大義,才能讓我們的醫學院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臨床試驗機會,讓我們的醫學水平不斷提高。

  • 19 # 娜樣年華丫

    我小學時,學校有個解剖室。校長就是學解剖的,所以他特別喜歡做解剖實驗。

    我們這些學生們每次走到那間屋子都從屋子外面往裡面看一看。每一次都嚇的不行。

    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一具屍體躺在那,肚子已經被開啟,一些臟腑都擺在了旁邊,離屍體不遠的一張桌子上有一個瓶子裡還泡著一具嬰兒標本。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嬰兒屍體泡在瓶子裡。看著特別瘮人。

    同學們都傳謠說這具屍體是剛從農村買來的,花了2萬塊錢。那時2萬可是不小的數目呢。

    沒過多久,再往裡面看時,裡面躺著一具女屍體。據說是不幸死亡的。這具屍體據說花了9000塊錢,年紀不大。

    問同學們屍體解剖後的去處呢?他們都說就隨便埋了。那時還沒有火葬,都是土葬。而且我們那還有山。

    當時沒那麼怕,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因為每年,都會買回至少一具屍體做解剖。大家也總去看一看。

  • 20 # 蘇樝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的屍體不讓人感到害怕而又讓人敬畏,那麼一定是醫學院實驗室裡的屍體。醫學院的屍體都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又被叫做”無言老師“。醫學院的屍體通常會被低溫急速冷凍,然後再在教學時用大約4度的溫度復溫,用來輔助學生學習醫學知識。那麼,這些用來學習的屍體通常都從哪裡來的呢?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最重要的一個,遺體捐獻

    遺體捐獻是醫學院屍體來源最重要的途徑。遺體捐獻需要莫大的勇氣,打破傳統觀念和家人朋友的阻撓,可以說十分讓人敬佩。遺體捐獻通常需要與捐獻機構簽訂協議,並且有公證人在場,而且遺體捐獻一般都是本地捐獻,因為遺體運輸的成本十分高昂。

    2、死刑犯的屍體

    死刑犯在過去也曾經是實驗室屍體的重要來源。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死刑犯被認為罪大惡極,沒有人權,可以直接拿來做任何用途。現在的死刑犯雖然已經需要經過家屬同意,但是有的家屬不願意認領一個罪惡的死刑犯的屍體,又或者有的死刑犯本就沒有家屬,也依舊有可能被拿來用做實驗。

    3、戰爭、天災無人認領的屍體

    開頭就講到中央大學實驗室屍體的事,不誇張的說,因為捐獻者太少,現在有的醫學院還用著上個世紀的屍體。戰爭的殘酷讓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出現了很多無人認領的屍體,那麼在恢復和平的時候,有一部分就會被送往實驗室幫助重建教育。另外就是碰上天災比如說大地震、洪水、饑荒等,特意保留的屍體兩年內無人認領的話,也會被送進實驗室,用於學習。

    4、家屬捐獻、無人認領的流浪漢、意外事故死亡者等

    家屬捐獻通常是由於遺體生前沒有自我意識,或者還未形成自我意識(比如嬰兒),無法決定後事,轉而由家屬決定捐獻。而另外一種,就是失去家人聯絡的流浪漢和意外死亡的人的屍體,被拿來用做實驗。

    5、非法交易

    雖然這一存在非法,而且比例很小,但是也是確實存在於一些國家,畢竟由於太珍貴,其中的利益交換還是比較大的,自然有人鋌而走險。但是這樣的交易,往往滋生著非法的殺戮,因而是嚴厲打擊的犯罪。更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做完實驗的屍體都是怎麼處理的?

    因為捐獻者太少,在很多地方本來通常使用時間只有一年的屍體,又被迫放進福爾馬林泡著,然後留給後來的學生繼續使用,以至於有的地方還在用上個世紀的屍體。

    而少數屍體的部分或者全部會被製作成標本存放或者研究,比如最著名的愛因斯坦的大腦,就被人切片研究了,還有很多實驗室擺放的看起來很嚇人的人體骨架,人體器官等。

    還不得不說的一種很重要的來源,就是很多醫生和醫學教授的遺體捐獻。這些醫學工作者深知這些實驗遺體的來之不易,也深知人類醫學發展的不易,同時因為長期接受人體科學知識,思想比較開明,早早就簽了協議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十分讓人敬佩。

    往往經濟越發達的地方,越不缺實驗用遺體,諸如我國的上海、天津等地,畢竟思想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入土為安的思想在不斷淡化。

    可以說這些遺體捐獻者為人類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經入土為安的思想讓人類解剖學、神經學等止步不前上千年。從第一個解剖人體的醫生被送上火刑架,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捐獻自己的遺體,這便是人類的進步。

    很多醫學生都說,每次試驗前,都是必須要對“大體老師”鞠躬的,這些真正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確實讓人尊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生肖是根據什麼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