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緣禦寒
-
2 # 隱視句新
是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曹操是何許人也?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祖籍沛國譙縣人,漢族。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開拓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除掉袁紹、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分割勢力;對外征討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為曹魏政權打下了穩定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用詩歌去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可謂是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創作也頗有成就,開啟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書稱之為“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這一系列說明曹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一代梟雄稱號當之無愧。
-
3 # 吳樾江南
和梟雄常用來並舉的有奸雄,英雄。《文選·陳琳》說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樑,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梟雄指的是驍悍雄傑之人,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使用的是暴力手段,董卓廢立皇帝,屠殺百官,焚燬帝都,天下震動。袁紹北定燕代,橫掃公孫。都可以稱之為一世梟雄。
袁紹像
英雄古指品德高尚,做事超越常人乃至時代之人。嶽武穆當之無愧,其行為舉止堪稱聖賢。此外,挽狂瀾於既倒,救唐王朝於水火的汾陽王郭子儀可謂英雄,王安石有云“翼翼汾陽,子儀始王。德完道粹,功蓋於唐。宜享世澤,流如海長。”
岳飛像
曹操初舉孝廉入世,為洛陽北部尉,棒殺蹇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血氣方剛不畏權貴的年輕人,正如曹操《述志令》中所言“孤初舉孝廉,年少,自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做政教,使世士明知之。”
乃至後來,代牧兗州,伐陶謙而所過多所殘戮。徵張繡志得意滿最終被張繡反戈一擊狼狽而逃。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亂世梟雄的形象。
然而隨著他權力的增長,許多能臣又相繼被殺。崔琰等人更是被冤殺。陳壽曾言“崔琰高格最優,鮑勳秉正無虧,而皆不免其身,惜哉!“周瑜稱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朝中反曹勢力也借皇帝名義進行了一次扳倒曹操的行動。這麼看來又是好一個大漢奸賊!
然而曹操又是一個善於招攬人才,善於用人的老闆,其謀略遠勝同時代其他人。陳壽有評“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樣看來曹操實不能用梟雄一詞概括,這大概是史書上記載的極少數看似人格分裂的人物,其實才是真實的人。與之相比其他歷史人物被描繪的要麼人皆憎之,要麼神文勝武,就顯得過於虛假了。
曹操像
-
4 # 玉潤萬古
提起中國古代的皇帝和準皇帝們,魏武帝曹操絕對算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者。如果說“雄才大略”這個詞語是對一個皇帝的最高讚美,那麼曹操絕對當得起這四個字。但是也有人認為曹操詭計多端,生性多疑:夢中殺人、割發代首取得民心、裝頭風騙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詭計。先說曹操的“大略”。所謂“大略”,其實就是戰略眼光。曹操是一個極具長遠眼光的人。當初,漢獻帝四處奔逃,惶惶如喪家之犬,連頓飽飯都吃不上。袁紹等軍閥都沒把他當回事兒,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曹操聞訊後,立即前去迎接,把漢獻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盤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當然,曹操這麼做,並不是出於善良,而是因為他看到了漢獻帝這塊招牌的價值,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單單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比鼠目寸光的袁紹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再說“雄才”。所謂“雄才”,就是具體做事的能力。曹操有粗有細,既能高瞻遠矚,又能注重細節,有本事解決一件具體的事情。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曹操小時候,他的叔父總是在曹父面前告狀,訴說曹操的頑劣。曹操知道後,就想治一治這位叔父。有一回,叔父來串門,曹操就當著叔父的面假裝中風。叔父大驚,立即去告訴曹操的父親。等曹父出來檢視時,曹操說,沒有啊。從此之後,曹操的父親就不再相信那位叔父所說的話了。曹操多疑,害怕自己睡覺時被人暗殺。於是,他就謊稱自己睡夢中能殺人,讓別人不要在他睡覺時靠近他。別人將信將疑。有一回,曹操假裝睡著了,然後把被子踢到床下。身邊的侍從發現後,就過來給他蓋被子。曹操手起刀落,把侍從給殺了。從此之後,大家都相信曹操真的能在睡夢中殺人。
曹操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歌女。這個歌女有一條非常好的嗓子和別人無法企及的演唱技巧,總能把歌曲唱得婉轉動聽、扣人心絃。但這個歌女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恃才傲物、性格乖戾,總是把曹操惹得不高興。曹操喜歡她的歌聲,只好忍耐。後來實在忍無可忍,就想殺了她。
於是曹操讓這個歌女當老師,給她找來一百多個歌女當學生,讓她傳授技藝。教習了一段時間後,曹操親自前來測驗,看歌女們的學習成績如何。當他聽到其中一位歌女的演唱完全可以替代老師後,他一刻也沒耽誤,立即把那個性格乖戾的歌女給殺了。
更為典型更為被後世詬病的當屬曹操借頭這一典故。
事情發生在曹操攻打袁術的時候,當時戰爭持續時間太久,軍隊糧草已經殆盡,糧官沒有辦法,只能請示曹操指令,曹操說可以先用小碗裝,以應一時之急。糧官卻說難免士兵抱怨,此法不是上策。曹操卻讓糧官放心,到時候他自然有辦法解決。果然,晚飯十分,每天打仗訓練計程車兵看著小碗的飯,自然怨聲載道,說丞相欺騙眾人。這時候曹操將糧官招來,說軍心不穩,需要和他借一樣東西穩定軍心。
糧官奇怪,他能有什麼東西能讓軍心穩定,曹操指了指他的腦袋,說要借頭一用。糧官此時哪有不明白的,當下辯解自己根本無罪,一切都是按照命令辦事。曹操威逼利誘,說他也知道糧官無罪,但是糧官不死,士兵必然會造反,而糧官死後,曹操承諾會照顧糧官的家人。於是,糧官被立刻斬首示眾,曹操發告通知三軍,說糧官自己盜竊軍糧,卻用小碗盛飯,現在已經就地正法。就這樣,剛剛還怨聲載道計程車兵就被平靜了下來。曹操行事不講正義,凡是為達到目的而做,可能這也是他為什麼被稱為奸雄的原因。但就歷史看,他的做法雖多有詬病,但有的時候也確實鼓舞了士氣,達到了預想不到的結果。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曹操的“雄才”雖然很大,可都是亦正亦邪的,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時人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應該說,這個評價還是很貼切的
-
5 # 嬴一筆
曹操應該說是奸雄更貼切。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以劉備為梟雄而不是曹操,不過這裡的梟雄也不含貶義,而是指豪雄傑出的人物。
那麼為什麼說奸雄更貼切曹操呢?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曹操說過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其實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打著扶漢的旗號,把皇帝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以此籠絡心存漢室的人,最終天下打下來了後,卻把全國軍政大權死死抓在自己手中。也就是政敵評價他的“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皇帝在他的手中不過是一張牌。不過能不能以此說曹操很壞?恐怕也是不行的,因為曹操至死都沒有自行稱帝,至死都還是大漢的臣子。以他當時的權勢和功勞來說,他就算自己稱帝也不是不可以的,但他始終沒有越雷池一步。但曹操不是那種愚忠式的人物,而是敢做敢當的真豪傑,他說:“若天命在我,吾為周文王”。周文王何許人?在商朝時眾望所歸,但始終沒有起兵反商,最後由他的兒子周武王起兵推翻商朝,建立大周。曹操的志向可以說很明白了。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是的,假使天下沒有曹操,會更亂,說不好皇帝也早於死於非命。但他後面也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就是說,現在天下還沒太平,位,我是不可能讓的!不過皇帝封給我的土地,我可以讓出去。多麼直白的曹操啊,比那種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人光明磊落多了,唯真英雄能本色。
所以,曹操雖然是奸雄,但並不惹人生厭。“奸”,不過是亂世中的生存之道而已。我們不可以當今的社會道德標準去評價三國時的曹操,那樣是不公正的,因為社會背景不一樣。曹操雖奸,但他奸得真實而不猥瑣,他是真英雄,大豪傑。
-
6 # 一個90後工科男
1.曹操的一生可謂是一部教科書式的個人奮鬥史,從默默無聞到三分天下,那他是英雄還是梟雄?
當年曹操逃亡途中,誤殺父親好友呂伯奢一家老小後,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就說明曹操必定是位梟雄!
2.曹操博覽群書、熟讀兵法、知人善用、有深謀遠慮的智慧,又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膽識,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統一北方。曹操之所以能削平群雄統一北方,就是因為他狡詐、成大事而不拘小節,有謀略有智慧。《三國演義》第三十回:袁紹謀士許攸夜見曹操,曹操跣迎先拜。
攸曰:“公今軍糧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所望哉!”操挽留曰:“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言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
因此,曹操就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梟雄!
-
7 # 左史右經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從這句話的評價來看,曹操是一代梟雄,因為他完全憑藉的是自己的才幹成就的偉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抑制豪強,招攬人才,不問出身曹操在兗州時,慧眼識才,招賢納士,打破士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加強集權,無論武將還是謀士,只要追隨於曹操,為曹操效力,總是能得到財力或地位上的獎勵,曹操的重情重義以及寬大的胸襟在歷史上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的確,知人善任是一個統治者成功的秘訣之所以“曹魏”一方人才濟濟,為後來魏晉一統天下而奠定了基礎。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否定了那些看似勢力強大的諸侯,分析其利弊,眼光之敏銳。
志向遠大,不拘小節,有魄力和謀略在人人都以割據為目標時,他目光遠大,搶先於實力遠強於自己的袁紹把皇帝抓在了手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曹操這個人不但在文才和軍事,政治上都是最優秀的人物,和其他人不同,他雖然也有權力的私心和慾望,但同時也有平定亂世的遠大志向。
並且一生為之奮鬥不息,為了達到目標,他可以不擇手段,不拘小節,但憂國憂民卻也是事實。不同於劉備的虛偽和孫權的克已,曹操在既有目標又有手段的同時還保持著自己的真實個性,不偽裝,不做作,臨終時說的不是大話套話,而是不懼於流露兒女情長的真實人性,這是他最讓人佩服的地方。
統一北方,實行屯田制,發展經濟曹操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 他有一句話一直被廣為流傳: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負我 。他不僅有雄心壯志而且才智過人 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當時的北方,平定了北方的安定,使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發展,解決了人民的糧食問題和打戰軍人的軍糧問題,同時也加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
曹操是一個非常愛才惜才之人 凡是他看上的人才 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將他收入自己的麾下為自己所用 而且只要他看上的人他會不計前嫌的用。歷史上很少有帝王做到這些的 所以在這方面也稱得上是一個梟雄。
讀到曹操的《觀滄海》,你會發現曹操在面對蕭瑟秋風,仍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十分令人敬佩,崇拜。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以後,也作下《卻東西門行》,晚年仍是滿懷雄心壯志。而且,曹操在當時做事不優柔寡斷,有謀略。通兵法,善詩書,主要是那種豁達,氣魄與乾脆真的十分令人著迷。所以,曹操真的當的梟雄二字,"亂世之梟雄,治士之能臣"。 -
8 # 伴讀歷史
從一個無名的地痞紈絝成長為位高權重的魏國公,我覺得曹操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梟雄。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曹操的梟雄成長之路有什麼可以值得稱讚的呢,我們從曹操的生平來看一下。
一.曹操的叛逆和愛讀書據說曹操年輕時是個放蕩的紈絝子弟。也許曹操的紈絝不僅與他的氣質有關,還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
曹操出身官宦。他的祖父曹騰是皇帝身邊的一位親信。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透過自己的努力,曹騰在皇宮中逐漸積累了力量。但在那個時代,豪族和宦官還有清流名士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調和的。因此,曹操雖然從小衣食無憂,但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他會受到諸多制約。他可能會用許多放蕩的行為來釋放內心的痛苦。
當然很多名士對於曹操的出身也是不屑一顧的,出身宦官世家,但是並不甘願接受現實的束縛,也引起了當時許勳的關注,許勳是當時比較有名望的人物評論家,他給曹操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這個評價之下,曹操有機會透過推薦進入了官場。不過這也只是前面的下酒菜。
因為曹操知道改變命運要用實力說話,而實力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所以曹操一直比較愛讀書。最開始曹操做的是孝廉,而後升官到議郎,成為一個文員,這個職位需要精通史書才行,這一點說明曹操的文學功底和知識儲備是很不錯的。年輕時,他還寫有兩本書孫子注和兵書接要,這也為後期他帶兵奠定了基礎。包括在後來的打仗過程中,他把讀書這個愛好一直堅持了下去,不論身在何處寫詩讀書,從始至終沒有中斷,時刻都在為自己充電。
二. 曹操不服輸的精神曹操成為梟雄,與他自身的不服輸是有很大關係的。
靈帝時期,曹操被靈帝任命為西園的部隊指揮官,被封為殿軍校尉,而袁紹是中軍校尉,因為袁紹當時是四世三公,背景好名望和地位在他之上。所以開始他是處於劣勢的,江湖地位很一般!在討伐董卓的時候,也是袁紹為首,當時董卓部隊很厲害,大家打不過,所以當時曹操提議打持久戰,把關中當做戰場困董卓在裡邊,但是沒人理會他的這個建議。當時都是小部隊投靠大部隊,曹操自己的人也很少,基本是黃巾軍投降的,還有自己當時招募的,就幾千人就敢闖蕩天下了,當時滎陽與董卓部隊作戰,身負重傷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並沒有放棄繼續招募士卒。當時荀彧看好曹操從袁紹的軍營過來投奔他,這個荀彧在曹操早期為他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在前期曹操也是屢戰屢敗,但是屢敗屢戰,身上那種堅韌不拔,不服輸的精神,確實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的。
三.曹操的用人策略一個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的很遠。曹操前期打敗袁紹奠定江湖地位之後,他發現兵多將廣團隊做大,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所以曹操個人非常珍惜人才,對人謙虛,並且用人不看背景。
珍惜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知道,陳琳當時寫了一篇討賊檄文,是為袁紹寫的。把曹操的所有壞事全部寫了一遍,能有多黑就多黑。後來袁紹戰敗,陳琳被抓住,曹操珍惜他的才華,沒有殺他最後還不計前嫌收入自己囊中。一個指著你鼻子罵你,而且罵人的話漫世界貼的人,一般人恐怕不能忍受,這也是曹操胸懷寬廣珍惜人才之處。
另外曹操這個用人者,對人非常的謙虛,當時有人給曹操提議,就像曹魏版的隆中對一樣,說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意思就是用天子威望去命令那些不聽話的人,重視農耕,和部隊軍士的培養。另外也有人說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很謙虛,兩種意見他沒有立刻否定誰的,也沒有立刻任用誰的,根據兩個人的建議,看當下情況而定。所以後期曹操可以劍指四方。
曹操看人哪怕是寒門,只要是貴子他都會給機會去培養,這也是他看不慣士族門閥制度,想改變的一個體現。當時郭嘉也是一個隱士,並沒有太大的名聲,但是荀彧推薦,曹操便去開發郭嘉的才華,後來對於曹操霸業來說郭嘉這個第一謀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曹操的一生,敢於打拼,不怕失敗,善於用人,活到老學到老,為奠定曹魏霸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評價這個人是不是梟雄,我們要站在公正的位置來看,曹操也犯過錯,但是他自身的閃光點是大於過失的。
我認為是一代梟雄無疑,您認為呢?
-
9 # 文史略說
曹操在歷史上確實是梟雄,悠醬超佩服他的,但也是個狠心的角兒,利用女子來實現自己的計謀。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之前悠醬的文章中有寫到,曹操是“夏侯氏”之子。
在“四大名著”翻讀中發現,《三國演義》中的美人計實由曹操幕後策劃,與獻刀計互為連環。曹操在向董卓行刺獻刀之前,就已經在王允家的後花園邂逅了貂蟬。貂蟬是因為深深愛上英雄胚子曹操,所以才萬死不辭獻身美人計。奈何“三國”第一“痴情女”遭遇“三國”第一“負心郎”。
曹操沒有兌現當初英雄娶美人的承諾。
所謂美女配英雄,但凡三國時期的美女都與曹操都有關係。
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中的甄宓。說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美女 大喬 小喬。都與他有著說不明道不清的關係!而從美人角度而言,曹操一定也是一個不錯的美男子。至少是一個眼光銳利,氣質高雅,有王者氣度的男人中的男人!
-
10 # 軍令如山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句詩,此話雖是調侃,但也無形中暴露了曹操一個頗為奇葩的性格——他喜歡有夫之婦。這一點,不得不令人頗感意外。而縱觀曹操這一生,也曾與多位這種型別的女子糾纏不清。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進位魏王后,卞夫人進為王后,而其他所有妃嬪,則分為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五個等級。在曹操眾多夫人中,這種型別的女子到底有多少?陳壽沒有言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起碼有幾十位的樣子。
曹操麾下25子,只有生下兒子的夫人,才有資格被史書所載;至於其他妃嬪,更是數不勝數。
而在這些女子之中,又數杜夫人與鄒氏這兩位最為出名。
先說說鄒氏。自從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之後,他便極其注重許都附近的防衛事宜。為鞏固自身統治,曹操決定攻打不遠處的割據勢力張繡。後者位於南陽郡的腹地宛城,屬於荊州地界的最北邊,這對當時的曹操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戰役進行的很是順利,張繡沒多做抵抗,便投降了曹操。人在勝利之後,便容易飄飄然,年輕時期的曹操也不例外。在宴會當中,他一言就看到了張繡叔叔張濟留下來的遺孀鄒氏,並當面要納其為妾。對此,張繡覺得倍感屈辱,在謀士賈詡的挑撥之下,他忽然殺了一個回馬槍,給予曹操以致命打擊。此戰,令曹操終身難忘。因為在宛城一戰中,其長子曹昂、侄曹安民、愛將典韋,皆歿於此役。
而向來英明善斷的曹操,卻因為一個寡婦跌了一個大跟頭,不得不令好事者“津津樂道”。
曹操有三個養子,分別是何晏、曹真與秦朗。除曹真以外,何晏與秦朗分別是尹氏與杜夫人的兒子。尹氏倒還好說,她是何進兒媳,何晏也是昔日的大將軍之孫,他們母子受到曹操寵愛,倒也是不足為奇。畢竟曹操年輕時,也是何進手下的小弟。
但秦朗與杜夫人這一對孤兒寡母,沒錢沒勢沒關係的,卻能受到曹操寵愛,便得益於杜夫人的美貌了。杜夫人到底有多美?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一向英雄的關羽,卻也對其念念不忘。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說: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這場桃色之爭,最終以曹操的出爾反爾作為結束。關羽心不自安,不久之後隨即出走,又再次返回到劉備麾下。這件事,在《華陽國志》、《獻帝紀》中都有記載,可見曹操好寡婦之名,可謂是板上釘釘了。
說到這,難免有人會問,曹操一生梟雄,為何會愛上寡婦呢?其實這就是曹操的聰明之處。
我們都知道,兩漢時期外戚干政現象屢見不鮮,幾乎成為了漢朝最頭疼的問題。曹操之所以迎娶寡婦,是覺得這些女子背後沒有勢力,不會造成外戚干政的結果。在曹操娶的這些寡婦中,有很多都是已經生子了的,而曹操對於這些“非親生”的兒子依舊視為己出,就是看出了他們背後無權無勢,沒有士族支援的特點。另外曹操對於本土豪強也打壓力度很大,結合曹操打壓外戚,這樣使得曹魏能將權力徹底掌握在手中。
除此之外,古代女子再嫁、改嫁乃至主動離婚,都是當時頗為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諸如劉備稱帝之後,所立的皇后吳氏,也是個寡婦;著名才女蔡文姬,曾經三嫁他人,依舊被世人稱頌其才。
事實上,這源自於兩漢社會對女子的包容地位。一方面,儒家剛剛確立,其封建道德倫理體系也只是初步形成,沒有對世人的禮制思想造成太深遠的影響;而另一方面,漢代經濟落後,女子與男子一樣,都是經濟體系中的主體,甚至尤有甚之。因為她們不僅會做農活,也是手工業的積極承擔者。比如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回到家鄉後依舊以織布為生。
鑑於漢代婦女在社會活動與勞動中的突出力量,社會言論與朝廷法律都對其頗為包容。而女子再嫁、改嫁,則是當時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是想要離婚,只要錯不在她們身上,官府也會應允。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的後宮中也難免有很多寡婦存在。“寡婦門前是非多”,儘管在後人看來,這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當時那種戰亂背景之下,迎娶寡婦也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另外還很能滿足曹操的征服慾望。
曹操平定外戚,打壓士族確實給曹魏帶來了諸多好處,然而任誰也不會想到這種措施反而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司馬懿之所以造反成功,除了他得到了魏國士族的支援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曹魏集團沒有足夠的外戚實力與之抗衡。
當時的魏帝年幼,曹家也只有曹爽一人支援大局,當幼帝曹芳與曹爽外出祭拜先帝時,司馬懿果斷髮動兵變,控制洛陽城。倘若城中還有足夠力量的外戚勢力,想必司馬懿也不敢以這種方式謀反了吧。
古代帝王權術講究平衡,原本曹爽與司馬懿形成平衡狀態,這對於曹魏而言自然是好事。然而曹爽是個庸才,他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一強一弱之下,只有兩項對點的平衡狀態很容易被打破,倘若加上外戚這一點,三者互相制衡抵制,這種平衡狀態是不是就穩固一些呢?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曹操以娶寡婦的方式打壓外戚不失為是一種高明手段,只不過是他將外戚打壓的太厲害罷了,導致日後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淺議輕談
曹操絕不是一個奸詐罪惡之徒,相反還是一個傑出的人才,不論打仗與改革,他的人生態度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1,政治上的一些措施(懲辦豪強、唯才是舉)
他起用王修、滿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所以袁紹雖兵多、錢多、糧多,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2,軍事上的措施(統一北方、治軍嚴整)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是曹魏的立國之戰,併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
3,經濟上的措施(施行屯田、興修水利、提倡廉潔)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定田官,興辦屯田。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提倡廉潔。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簡單地說,衣服沒有花裡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繡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4,建安風骨享譽文壇
說到曹操,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他的文學才能,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他的一些作品如《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被收錄到中學語文課本中,被人們廣為傳誦,讀過他作品的人都被他獨具一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所謂“梟雄”有“強橫而有野心、智勇雙全的人物”之意,曹操都具備了。
-
12 # h塵
我認為曹操就是一代梟雄。因為他勇敢,他堅定,他越挫越勇。
首先我的觀點來自於書籍內容,所以多少會受到書籍的一些影響。
但是在讀的這一部分書當中,我感覺在亂世之中,曹操經歷了多次失敗,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後來的“挾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一直以來的目標或是抱負一直都沒有改變過,那就是讓天下恢復太平,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曹操一直都有自己的主線任務,從曹操年輕時發現皇帝信任宦官,且天下被宦官攪得民不聊生,天下硝煙四起,百姓遭受苦難,所以曹操勇敢的站出來,打算殺死宦官之首“張讓”,雖然刺殺失敗,但是也讓他明白,天下和平非張讓一人之責,也不會隨著張讓的死去而恢復太平,所以曹操將目光看向了,中央朝廷想要進入中央朝廷,從內部開始整治。所以曹操在看透一切之後,開始了自己的當官之旅,但是旅途並不順利,但是曹操一直在堅持著,期間經歷過袁紹要立新帝,袁術自立為帝,但是曹操卻依舊沒有要稱帝的想法,只想著要還漢代太平而已。他中間經歷過信任之人的背叛,軍隊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多次挫折,但是最後曹操還是在堅持著,雖然曹操在打仗期間犯過很多錯誤,但是主線一直從未發生過改變。
而且,曹操的才華很好,軍事,文學以及治國之道都不差,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文武全才的曹操他依舊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甚至自己的才華不足以達到立新帝的高度。這個從曹操一直未稱帝就可以看出來。雖然曹操後代稱帝為王,但是那是後事,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也不能淹沒曹操就是亂世梟雄的事實。
或許會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就是最大的野心,但是話說回來,曹操只不過是想要天下變的更好而已,不可不提的是曹操的努力換來了三國鼎力時代,但是三國時期雖然戰亂頻發,但是卻不再是天下混戰的狀態,百姓也過著亂世中的平安生活不是嗎?
所以我認為曹操就是亂世中的梟雄,他勇敢,他堅定,他越挫越勇,他可乘梟雄。
-
13 # 霞露薌灃
曹操真的是梟雄。梟雄的指的是驍悍雄傑之人,指強橫而有野心的心。
曹操出身於大宦官家庭,(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養子)早年機智勇敢、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他從小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為《孫子兵法》註釋,流傳後世,這就為曹操後來的軍事才能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宦官勢力猖獗,袁紹領軍平叛。這時,董卓趁虛而入,滅了袁氏一族,袁紹、袁術和曹操逃離。在討伐董卓時,袁紹被推舉為盟主,曹操擔任代理奮武將軍。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和陶謙諸軍。曹操之父在投靠曹操的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開始向東南擴充套件勢力,所到之處雞犬亦盡,無一活口。
曹操對戰袁紹的時候,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但曹操善於聽取謀士正確的意見,在戰略、戰術上遠勝袁紹。當時袁紹手裡有“河北四庭柱”四大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顏良,為四庭柱之首。詛授曾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但袁紹並未聽取。白馬之戰中,派顏良進攻。顏良三合斬殺曹操大將宋憲,一合秒殺魏續,又接著打敗徐晃。曹操採用荀攸之謀,聲東擊西。最終顏良被身騎赤兔馬的關羽一刀斬殺。
二庭柱文丑,(曹操用誘敵之計)追擊徐晃時,遇見關羽,怯敵,欲逃。可關羽騎的可是赤兔馬,最終文丑死於非命。
最後是張郃和高覽,在官渡之戰中,收到郭圖誣陷。迫使兩人叛逃,投向曹操,被曹操重用,屢立奇功。
關羽乃是五虎上將之首,鎮守荊州。曹操與之在爭奪荊州的戰爭中,曹操以江南為利,聯合孫權夾擊關羽。在戰中,糜芳、士仁在後方負責糧草失職,被關羽知曉後放話懲戒。二人怕被問罪,又逢孫權派人來誘降,最終二人不戰而降,導致關羽敗走麥城。關羽被圍困,因為個人恩怨,導致無人救助,諸葛亮因路徑遙遠,愛莫能助,最後關羽被殺,荊州被奪。
-
14 # 市井小販
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說奸雄:第一、曹操在“治世”的時候是一個能臣,在“亂世”的時候是一個奸臣,而且是奸臣之中的傑出人士。這裡的“治世”和“亂世”都作名詞講,但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都對曹操的能力作了充分的肯定。對照史實,曹操所處的時代為亂世,故按照這種解釋曹操是一個“奸雄”。 第二、曹操是治理國家的能臣,同時是擾亂國家的奸雄。這裡的“治世”和“亂世”作動詞講。這種解釋同樣對曹操的能力作了肯定,但對曹操事業的正義性作了否定,指出了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治世能臣,同樣具有擾亂國家的破壞作用。對照史實,曹操在漢末大亂中雖然對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但同樣也有擾亂國家破壞社會的過錯。 以上兩種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否定了曹操“英雄”的說法。曹操雖有“雄”的一面,但說不上“英”(正義性),曹操事業的正義性是不足的。當然,僅僅一個“奸臣”的說法是不足以涵括曹操的特點的,歷史上的奸臣多了,曹操是奸臣中的傑出人士,比那些明火執杖的強盜強得多了,但是其性質沒有什麼不同。 英雄和姦臣的兩種說法,都是隻重一面而忽視另一面。英雄注重了“雄”(能力)而忽略了正義性,奸臣則沒有突出能力。因此,我們說“奸雄”是對曹操的最好評價,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又對其事業的非正義性作了論斷。 後世對曹操的評價之所以出現偏頗,主要是沒有擺脫現實政治的影響。如果王朝穩定,那麼對一個人能力的關注是相對次要的,最關注的是人的忠誠度,此時曹操奸臣的名聲就很盛行。反之,如果是亂世,特別是亂世之中有成就的人,就特別關注人的能力,甚至還想將對能力的評價上升到道德高度。這就是後世對曹操的評價徘徊不定的原因。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魏書》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曹操的這種“奸詐”是隨權勢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是隨鬥爭的複雜而變化,而強化;是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奸詐”其實就是“權變”的同義詞,為了應付各種複雜局面必不可少的本領,另外更要指出的是,書中顯示他的“奸詐”都是被動的,“爾虞”才有“我詐”,在自己的生命、事業受到威脅時,才不得已用詐。正如瞿秋白所講的:我們不騙人,但不能不騙狗。
他的成功只能說明他具有光彩照人的領袖風範。(1)曹操有雄心壯志,勇於建功立業
(2)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3)曹操也講道理,守信義
(4)他愛才,善用人,善將將
(5)他不僅以身作則,而且有很好的組織才能
(6)曹操有比較好的戰略戰術
(7)他治國治軍一直堅持兩手抓
(8)他更堅毅頑強,經得起失敗,臨危不懼
(9)他也很注意家庭教育
(10)他又極有預見
他在歷史上高於孫權、劉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梟雄,什麼是英雄,什麼是奸雄。梟雄:猶言雄長,魁首。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其餘鋒捍突起,鸇視狼顧,爭為梟雄者,不可勝數。”亦以稱驍悍雄傑的人物。《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劉備天下梟雄。” 英雄:傑出的人物。《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曹操)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著。”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君王自神武,駕馭比英雄。” 奸雄:奸人的魁首;權詐欺世的野心家。《潛夫論·交際》此潔士所以獨隱,而奸雄所以黨(常)飛揚也。” 簡單來說:梟雄是強硬而有野心的人,英雄是英明智慧而有雄心的人,奸雄是奸詐而有雄心的人,梟雄並不一定奸詐或者有智慧,奸雄和英雄就品性而言的。說曹操是奸雄,是站在什麼角度來看,你從《三國志》的角度來評價曹操,那曹操就是英雄,有雄心有膽略有智慧,因為陳壽所在的晉朝是承襲魏的江山社稷,肯定從正面去寫去評價,《三國演義》的角度就不同了,給人的印象也就不會相同。其實客觀的來看,曹操為歷史做的貢獻遠比劉備孫權大,文武能安邦定國,“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孫劉就沒有如此文采。奸詐,《孫子兵法》講兵不厭詐,慈不養兵,作為國家、軍事領導人用些謀略是正常的,必須的。
-
15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因為曹操有魄力,有謀略,還有著對於天下的雄心壯志,遠大抱負。其實三國中本人最喜歡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最早接觸曹操應該就是讀《三國演義》,但作者有明顯的偏向性,將關羽神話,並將諸葛亮說得神機妙算,總之就是劉備這邊的都仁義化。而曹操在《三國演義》裡活脫脫一奸雄。初中的時候,學到曹操的《觀滄海》,你會發現曹操在面對蕭瑟秋風,仍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十分令人敬佩,崇拜。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以後,也作下《卻東西門行》,晚年仍是滿懷雄心壯志。而且,曹操在當時做事不優柔寡斷,有謀略。通兵法,善詩書,主要是那種豁達,氣魄與乾脆真的十分令人著迷。所以,曹操真的當的梟雄二字,"亂世之梟雄,治士之能臣"。
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說奸雄:第一、曹操在“治世”的時候是一個能臣,在“亂世”的時候是一個奸臣,而且是奸臣之中的傑出人士。這裡的“治世”和“亂世”都作名詞講,但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都對曹操的能力作了充分的肯定。對照史實,曹操所處的時代為亂世,故按照這種解釋曹操是一個“奸雄”。 第二、曹操是治理國家的能臣,同時是擾亂國家的奸雄。這裡的“治世”和“亂世”作動詞講。這種解釋同樣對曹操的能力作了肯定,但對曹操事業的正義性作了否定,指出了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治世能臣,同樣具有擾亂國家的破壞作用。對照史實,曹操在漢末大亂中雖然對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但同樣也有擾亂國家破壞社會的過錯。 以上兩種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否定了曹操“英雄”的說法。曹操雖有“雄”的一面,但說不上“英”(正義性),曹操事業的正義性是不足的。當然,僅僅一個“奸臣”的說法是不足以涵括曹操的特點的,歷史上的奸臣多了,曹操是奸臣中的傑出人士,比那些明火執杖的強盜強得多了,但是其性質沒有什麼不同。 英雄和姦臣的兩種說法,都是隻重一面而忽視另一面。英雄注重了“雄”(能力)而忽略了正義性,奸臣則沒有突出能力。因此,我們說“奸雄”是對曹操的最好評價,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又對其事業的非正義性作了論斷。 後世對曹操的評價之所以出現偏頗,主要是沒有擺脫現實政治的影響。如果王朝穩定,那麼對一個人能力的關注是相對次要的,最關注的是人的忠誠度,此時曹操奸臣的名聲就很盛行。反之,如果是亂世,特別是亂世之中有成就的人,就特別關注人的能力,甚至還想將對能力的評價上升到道德高度。這就是後世對曹操的評價徘徊不定的原因。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魏書》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曹操的這種“奸詐”是隨權勢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是隨鬥爭的複雜而變化,而強化;是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奸詐”其實就是“權變”的同義詞,為了應付各種複雜局面必不可少的本領,另外更要指出的是,書中顯示他的“奸詐”都是被動的,“爾虞”才有“我詐”,在自己的生命、事業受到威脅時,才不得已用詐。正如瞿秋白所講的:我們不騙人,但不能不騙狗。
他的成功只能說明他具有光彩照人的領袖風範。(1)曹操有雄心壯志,勇於建功立業
(2)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3)曹操也講道理,守信義
(4)他愛才,善用人,善將將
(5)他不僅以身作則,而且有很好的組織才能
(6)曹操有比較好的戰略戰術
(7)他治國治軍一直堅持兩手抓
(8)他更堅毅頑強,經得起失敗,臨危不懼
(9)他也很注意家庭教育
(10)他又極有預見
他在歷史上高於孫權、劉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梟雄,什麼是英雄,什麼是奸雄。梟雄:猶言雄長,魁首。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其餘鋒捍突起,鸇視狼顧,爭為梟雄者,不可勝數。”亦以稱驍悍雄傑的人物。《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劉備天下梟雄。” 英雄:傑出的人物。《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曹操)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著。”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君王自神武,駕馭比英雄。” 奸雄:奸人的魁首;權詐欺世的野心家。《潛夫論·交際》此潔士所以獨隱,而奸雄所以黨(常)飛揚也。” 簡單來說:梟雄是強硬而有野心的人,英雄是英明智慧而有雄心的人,奸雄是奸詐而有雄心的人,梟雄並不一定奸詐或者有智慧,奸雄和英雄就品性而言的。說曹操是奸雄,是站在什麼角度來看,你從《三國志》的角度來評價曹操,那曹操就是英雄,有雄心有膽略有智慧,因為陳壽所在的晉朝是承襲魏的江山社稷,肯定從正面去寫去評價,《三國演義》的角度就不同了,給人的印象也就不會相同。其實客觀的來看,曹操為歷史做的貢獻遠比劉備孫權大,文武能安邦定國,“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孫劉就沒有如此文采。奸詐,《孫子兵法》講兵不厭詐,慈不養兵,作為國家、軍事領導人用些謀略是正常的,必須的。
-
16 # 饕餮中國
曹操不算真梟雄,曹操出身宦官家庭,祖父是大太監曹騰,有很強的政治資本,和盤根錯節的人情關係,曹操本身很善權謀,在東漢末年戰亂紛爭時代,振臂一呼,他的同族們一起響應,成就一番事業順利成章的事,也算不上梟雄,他只是一個比較有出息的官二代,在創業之初已經有很厚的資本,這資本雖然比不上袁紹、袁術兄弟,但也能擠進十八路諸侯的行列,具有相當的勢力,加上本人自身的努力,竟然統一了北方,成為三國中勢力最強的國家。成就雖然客觀,但要評真正的梟雄還是差一點,三國真正的梟雄是劉備。
劉備在人們心中一直是老好人,仁義範,智謀有諸葛亮,打仗有關羽和張飛,他遇事就會哭哭啼啼,和梟雄沾不到邊,可是細想一下,劉備就是一賣草鞋的小販,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布衣之身,平頭百姓一個,居然一躍成為一國之君,這身份的轉變之大,只能感嘆亂世出梟雄,如果在和平年代,不出意外,劉備可能賣鞋賣到老,曹操依據朝廷有人好做官的原則,也會成為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大官。然而,他們遇到了戰亂紛爭的年代,讓兩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交集的人,竟然成為競爭對手,平起平坐。
透過曹操和劉備背景的對比,可以得出曹操是一個比較有最為的官二代,劉備出身草根,白手起家,更顯梟雄本色。
-
17 # 一個閒人好吧
不是,應該是英雄。
曹操是最靠近終結東漢亂世的人。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完人。
政治: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
軍事:挾天子以令諸侯。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文學:開建立安文學。留下了許多名篇如《蒿里行》《觀滄海》
最後人們說他是梟雄,主要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但如果讀過三國志,就會明白誰是真正的英雄。說他篡漢,如果你走到那一步,無數只不同利益的手在推著你往前走,停下就是粉身碎骨。
-
18 # 雲中飄舞
曹操是梟雄。
一直以來,曹操的人設都倍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奸雄,唯我獨尊,燒殺擄掠,挾天子以令諸侯,很長一段時間,曹操都是奸詐的代名詞。
文化是一種藝術,歷史是一扇大門,不經意地走進去聆聽遠古的迴音壁,會覺得曹操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他明明是政治家,卻寫的一手好詩,他可以說,是一個大文豪。
他心狠手辣,卻愛才惜才,甚至重用被俘虜的人,譬如:關羽,陳林等等。
他痛恨小人,討厭自以為是的人。
他更看不上軟弱無能,昏庸無道的皇帝。
他重親情,給家族裡的他們每人一個金飯碗。
他戎馬一生,馳騁疆場,揮灑任性,昂著高傲的頭顱讓後人評說。
-
19 # 南舒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曹操是一個胸中有溝壑,心中有善意的英雄。他年輕之時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在面對指揮作戰的危難時刻,仍然能夠冷靜分析,理智的聽取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餘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可見他心中有善意。
他說“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這是心中有萬丈豪情的英雄,亦是將天下放在了心中。
回覆列表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氣的說法是“奸雄”,不客氣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賊”。但魯迅先生說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大家更熟悉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所謂“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嚴嵩那樣,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賊”;像董卓那樣,橫行霸道,蠻不講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梟雄”。梟雄這個詞,也有多種解釋。梟,本義是貓頭鷹,引伸為首領、魁首、雄長,比如鹽梟、毒梟;也引伸為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比如梟騎、梟將。所以,《現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就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魁首”。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黃權說“劉備天下梟雄”(《後漢書•劉焉傳》),便都是看出劉備乃“智勇傑出的人物”,驍勇、 豪雄、桀驁不馴;而我們把董卓看作梟雄,則指他“強橫而有野心”。梟雄是“強橫而有野心”,則奸賊就是“奸滑而有賊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詐而又豪雄也。那麼,曹操是這樣的人物嗎?
是。
曹操從小就奸猾。他這個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時候的表現也不好。曹操出生成長於一個宦官家庭。自幼過著紈袴子弟的生活。父親母親都不怎麼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說,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鬼點子和壞主意層出不窮。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曹操是一個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人,也是一個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人。所以《三國志》說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因此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裡(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視他(薄其為人)。比如南陽名士宗世林,就自稱有“松柏之志”,堅決不和他交往(見《世說新語•方正》)。
然而有一個人卻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橋玄認為曹操是難得的人才,將來平定天下,非操莫屬,因此竟以妻子相托。橋玄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材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話是記載在《三國志》正文的,應該靠得住,也有道理,因為曹操並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紈袴子弟。 孫盛的《異同雜語》說他“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張讓時,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義。
那麼,曹操自己怎麼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認同“奸雄”這個評價。這個評價是許劭給出的,而結交許劭則是橋玄的建議。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人, 是當時最有名的鑑賞家和評論家。他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又叫“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從此進入 上層社會。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許劭的好評。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評,還是天機不可洩漏,無論曹操怎樣請求,許劭都不肯發話。最後,許劭被逼得沒辦法,才冒出這麼一句:你這個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後,大笑而去。
這就是曹操了。他大氣、深沉、豁達、豪爽、灑脫、風趣、機敏、隨和、詭譎、狡詐、冷酷、殘忍,實在是一個極為豐富、多面,極有個性又極富戲據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坦誠的一面。他的奸與誠統一於“雄”,他的善與惡也統一於“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惡的,所以我不稱他“英雄”而稱他“奸雄”。
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一種將生死成敗、進退榮辱置之度外的豁達大度,一種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從這個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當然,這個大英雄又是很奸詐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詐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