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駟哥佬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

    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廿四個節令初中時的植物學科有是考試試題,節令連線之間通常為15天左右,年年如此週而復始循。

    地方彥語:春分貴五穀,秋分貴魚肉

    意思是春分的時段五穀類糧食值錢,到秋分時段就是魚類肉類值錢。彥語根據每個地方不同而產生的吧!願與大家相互交流學習……

  • 2 # 使用者思緒87

    立春陽氣轉,雨水淹河邊,驚蜇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穩,小滿鳥來全。芒種忙開鏟,夏至不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白露忙割地,秋分地割完。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河封凍,冬至不行船。小寒又大寒,喜慶豐收年!

  • 3 # 清悠初見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所產生的,它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透過觀察天體執行,根據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面我就來說說二十四節氣的諺語:

    立春:冰雪正在消融,萬物開始復甦。

    雨水:春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小草開始發芽。

    驚蟄:春雷轟轟震天響,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

    春分:田裡隴中的小麥開始分櫱。

    清明:枝芽上發出新芽,又到了種瓜種豆的時節,也是追思先人的時節。

    穀雨:豐富的雨水讓農作物茁壯成長。

    立夏:夏天來了,又到了插秧的季節。

    小滿:去年秋天種下的麥子,就要成熟了。

    忙種:農田總是不能閒,整理好田地,要播種下新的種子。

    夏至:炎熱的日子到來了,天氣這麼熱,農作物卻生長旺盛。

    小暑:農作物快速生長,需要加強田間的管理。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大量的雨水滋養著田裡的農作物。

    立秋:葉子黃了,大豆已經結豆莢了。

    處暑:轉眼要到秋天了,該搭建糧倉,等候糧食收割入倉了。

    白露:天氣轉涼,偶爾會結霜,得給稻田灌點水。

    秋分:挑選優質的種子,準備秋季的播種。

    寒露:北方秋玉米開始豐收了。

    霜降:霜會凍壞農作物,要做好防凍準備。

    立冬:清理田間的溝壑,準備疏通水利。

    小雪:雪落下來,蚯蚓在地下也覺得冷。

    大雪:田裡白茫茫的麥子蓋了三層被。

    冬至:吃了餃子再去翻整田地。

    小寒:做好農作物防凍防溼的準備。

    大寒:最冷的時候,別忘了給農作物施加一點肥料。

  • 4 # 馮老漢1

    我說說你聽聽,春打六九頭,驚蟄不開地,不過三五日,清明的高粱穀雨的谷,清明掛紙錢穀雨麥懷胎立夏麥甩芒芒種三天見麥茬,夏至不收蒜必定要下蛋,夏至三更數頭伏,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小滿的花不回家,處暑見新花,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白露開鎬,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正當時,七月立秋萬物不收,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冬至數頭九,冬至十天陽曆年,小寒大寒家家過年………………

  • 5 # 戲說無字真經

    除了二十四歌氣歌之外,好些都與節氣有關,如:

    冬至十天陽曆年,夏至三庚便入伏。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該冷不冷,不是年景。該熱不熱,不成季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大雪不扳(大白)菜,凍了你別怪。

    小滿(棉)花,大車拉。大暑花,不回家。……。

  • 6 # 木山文

    能記起來的說一些。這都是本地的,放在別處可能有的不適合,有的是舊時代的,只是一種記憶。從現在說起,

    冬至後十天,陽曆過大年。

    冬至一陽升。

    一九二里半。(每過一九,早晨太陽出得早,可以多走二里半的路)。

    小寒,大寒,一年就完。

    打罷春,窮漢把眼睜。(立春也稱為打春,許多打短工,做小販的窮人就要有活計了,所以說窮漢把眼睜)。

    春分吹破琉璃瓦。(春寒料峭,不要過早換單衣,春捂秋凍)

    i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忙種糜子急種穀。(忙與芒諧音,如果春旱不能下種,這時搶種一些小縻,小谷,是當地一種耐旱,杆小,生長期短的農作物,以湊合一年的口糧)。

    夏至一陰生。

    夏天沒錢,枉活一年。(那時瓜果只能在夏天吃到,何況都是農民摘取熟了的瓜果來賣,香甜無比)。

    秋風涼,想親孃。(這個秋恩如何?)

    霜降百草枯。

    小雪流凌,大雪封河。大小雪中間,宰豬臥羊。

  • 7 # 戴軍筆記

    熟悉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諺語和名言,首先要熟悉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和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可分為前後兩半:春季: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從上面的分組中,立刻看出前半四個立字後,緊跟著後半又見“春夏秋冬”四個字領頭。不言而喻,這是說春夏秋冬四季從四個立開始,後半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表明從這裡把一季“一分為兩半”了。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因為24節氣實際在全世界都是可與適用的。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一年四個季節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夏至雨連連,冬至雪紛紛。“至”意為極、最。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的是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將結束的日子。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的是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雨水錶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穀雨表示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小雪、大雪表示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反映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的是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白露表示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寒露表示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霜降則表示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下面看看二十四節氣表中的具體概述。立春: 2月4日前後,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雨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降雨開始,雨量漸增。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驚蟄:3月5日(6日),這時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冬眠生物開始活動。春分:3月21日(或22日),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中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清明:4月5日前後,氣溫回升,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天氣逐漸轉暖。穀雨: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雨生百穀。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夏季開始。小滿:5月20日或21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芒種:6月6日前後,此時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夏至: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小暑:7月7日前後,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大暑: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秋季的開始。處暑: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天氣將變得涼爽了,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白露: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由此得名“白露”。秋分: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平分。寒露: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霜降:10月23日前後,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天氣漸冷,開始有霜。立冬:11月7日前後,冬季開始。小雪:11月22日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降水出現雪花,開始下雪。大雪: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冬至: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寒冷的冬天來臨。小寒: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大寒: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根據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既是指導農業生產的參照系,也是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在古代人們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常常就會透過二十四節氣來判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很多的諺語和名言。

    下面熟悉一下二十四節氣農業諺語——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曬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穀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閒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產承包繼續幹,歡歡喜喜過個年。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蓮,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打春陽氣短,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鳥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署三伏天。立秋忙打澱,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嚴。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又一年。

  • 8 # 梅花寶劍2

    中國地域廣闊,南橘北枳。二十四節氣歌及諺語所言江南塞北各不相同,還請廣大讀者根據地域不同判斷。

    一、24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二十四節氣諺語

    1、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2、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3、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

    4、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5、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6、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

    7、大暑到立秋,積糞到田頭。

    8、立秋下雨喜悠悠,處暑下雨萬人愁。

    9、小寒暖,立春雪。

    10、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

    11、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

    12、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

    13、小雪白兆大旱,大雪白連根爛。

    14、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

    15、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16、星星稠曬死牛,星星稀淋死雞。

    17、秋禾夜雨強似糞,一場夜雨一場肥。

    18、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19、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

    20、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21、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22、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23、雨天麻雀叫喳喳,雲退晴刮刮。

    24、頭秋旱,減一半,處暑雨,貴如金。

    25、小寒寒,驚蟄暖。

    26、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

    27、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28、伏裡無雨,谷裡無米;伏裡雨多,谷裡米多。

    29、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0、立冬小雪,抓緊冬耕。

    31、三月雷,麥屹堆。

    32、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33、麥怕清明連夜雨。

    34、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

    35、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36、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水。

    37、霜降無霜,碓頭無糠。

    38、小暑一聲雷,要做七十二個野黃梅。

    3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40、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41、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42、春分無雨到清明。

    43、風前暖,風后寒;霜後暖,雪後寒。

    44、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45、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46、秋分有雨來年豐。

    47、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48、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49、穀雨麥挑旗,立夏麥頭齊。

    50、三九不冷夏不收。

    51、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

    52、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53、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54、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乾斷江。

    55、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56、秋分不割,霜打風磨。

    57、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穀子壓彎椏。

    58、處暑羅卜白露菜。

    59、春雨漫了壠,麥子豌豆丟了種。

    60、雹打一條線,霜殺一大片。

    61、處暑下雨爛谷籮。

    62、糧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63、小滿前後,種瓜種豆。

    64、夏至下雨十八河。

    65、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66、夏至落雨,九場大水。

    67、處暑一聲雷,秋裡大雨來。

    68、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

    69、穀雨麥懷胎,立夏長鬍須。

    70、春分西風多陰雨。

    71、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衝。

    72、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棉正適時。

    73、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74、夏至無雨,囤裡無米。

    75、南風冷有雨,南風燒有風。

    76、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77、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78、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79、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80、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81、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82、雷打秋,冬半收;

    83、二八亂穿衣,春天后母面;

    84、寒露麥,霜降豆;

    85、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86、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87、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88、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

    89、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今朝驚蟄,春分時雨到清明;

    90、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晝夜不長不短,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陰陽無差無錯;

  • 9 # 碧野清風

    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諺語很多,這也是一輩一輩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下面我說幾條,因為我們這是北方,有這些農諺:春打六九頭,莊稼老不犯愁。打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天冷天氣。立春陽氣暖,雨水延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夏,,,小滿鳥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立秋,,,處暑殺麻尖,白露忙割地,秋分不養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十月節,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到數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10 # 文悠夫子

    春諺: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烏雲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雲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無。(夏天早來,卻因涸早,晚冬收穫減少。)

      閃爍的星光,星下風會狂。(星光閃爍,夜雖晴,有大風。)

      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時寒時熱。)

      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東南邊有烏雲)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無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 11 # 欣兒音樂

    中國有很多諺語,在古代人們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常常就會透過二十四節氣來判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很多的諺語。

    立春節氣諺語

    立春晴,雨水勻。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

    雨水節氣諺語

    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節氣南風緊,則回春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白天下雨晚上晴,連續三天不會停。(吉)

    驚蟄期間的諺語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冷驚蜇,暖春分。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春分節氣諺語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有一宗

    清明節氣諺語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雲)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穀雨-農諺

    穀雨麥挑旗,立夏麥頭齊。

    冰雹打麥不要怕,一棵麥子擴倆杈;加肥加水勤鬆土,十八天上就趕母。

    穀雨前後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

    谷鋤馬耳豆鋤瓣,苗未出土就鋤棉。

    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立夏節氣諺語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雲)。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雲)。

    小滿節氣諺語

    小滿大滿江河滿

    小滿不下,黃梅偏少。

    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芒種節氣諺語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鄂、湘、桂)

    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遼、閩、贛)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粵)

    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貴)

    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蘇、桂、湘)

    夏至節氣氣象諺語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浙)

    夏至落雨,九場大水 (鄂)

    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貴)

    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水 (湘)

    夏至無雲三伏燒 (陝)

    小暑節氣氣象諺語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蘇、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滬、湘、遼、晉)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川、貴)

    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湘)

    六月立秋或七月立秋

    六月六秋,早收晚丟(冀)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遲冷(新)

    立秋節日霧,長河做大路(魯)

    早秋涼颼颼,晚秋曬死牛(蘇、桂、川)

    秋來伏,熱得哭(貴)

    處暑節氣氣象諺語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

    處暑羅卜白露菜

    處暑下雨多災害

    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白露節氣氣象諺語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節氣的諺語

    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

    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秋分有雨來年豐

    一場秋雨一場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寒露節氣的諺語

    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

    寒露腳不露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裡種麥要當心

    九月臺,無人知;九月臺,慘歪歪

    過了重陽節,一怕霜來二怕雪(鄂)

    霜降節氣的諺語

    霜降風臺跑去藏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霜降無霜,主來歲饑荒

    霜降無霜,碓頭無糠。

    霜降露凝霜,樹葉飄地層,蟄蟲歸屋去,準備過一冬。

    立冬節氣的諺語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蔔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

    立冬補冬,補嘴空

    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

    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蔔白菜,收藏窖中。小麥冬灌,保墒防凍。植樹造林,採集樹種。改造澇窪,治水治嶺。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立冬小雪,抓緊冬耕。結合復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層。壓砂換土,凍死害蟲。

    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立冬小雪北風寒,棉糧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麥續播,貯足飼料莫遲延。

    大雪節氣氣象諺語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先下大片無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豫)

    冬季雪滿天,來歲是豐年(粵)

    冬在頭,冷在節氣前;冬在中,冷在節氣中;冬在尾,冷在節氣尾。(桂)

    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後悔。(甘)

    小寒節氣諺語

    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暖,立春雪。

    小寒寒,驚蟄暖。

    大寒節氣諺語

    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不凍,冷到芒種。

    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南風送大寒,正月趕狗不出門。

    南風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 12 # 雲琴愛喝茶

    1、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3、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4、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5、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6、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雷打秋,冬半收;

    8、二八亂穿衣,春天后母面;

    9、正月凍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婦,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10、寒露麥,霜降豆;

    11、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12、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13、六月初一,一雷壓九臺;

    14、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15、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

    16、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 13 # 縱雪行川

    0.《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整個春天的開始,一個節氣分三候,立春的十五天是哪三候呢?“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2.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

    “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3.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邊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形容驚蟄時候節氣變化:“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驚蟄的三候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的時候最典型的天氣是打雷。過去有人說“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也有說“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4.春分

    徐鉉在詩裡說:“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帝京歲時紀勝》裡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到,蛋兒俏。”民間流行春分這天豎雞蛋。

    5.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

    6.穀雨

    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穀雨下秧,大致無妨。”

    《群芳譜》裡面說:“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穀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牡丹還有個小名,就叫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賞牡丹是綿延千年的傳統,也有在夜裡掌燈賞牡丹花會的。清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詩:“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

    7.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朱明”就專指“立夏節”。在《敦煌曲子詞》裡面有一首《菩薩蠻》:“朱明時節櫻桃熟,捲簾嫩筍初成竹。”

    《逸周書》:“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

    8.小滿

    “小滿小滿,麥粒漸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北宋時候的歐陽修:“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諺語說“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小滿的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

    9.芒種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陸游《時雨》:“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10.夏至

    《夏九九歌》。夏九九就是從夏至那一天為起點,九天為一個九:“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溼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11.小暑

    小暑也分三候,五天為一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12.大暑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俗語說“大暑不暑,五穀不鼓”、“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13.立秋

    俗話說“立了秋,扇子丟”。

    南宋詩人劉翰《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14.處暑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暑毒賽過虎。”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15.白露

    《詩經·蒹葭》有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解釋為:“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禮記·月令》中描述白露的景象是:“(仲秋之月)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16.秋分

    《春秋繁露》:“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金風送爽,雁字橫秋。草木染黃,涼蟾光滿。落花聽雨,折桂香遠。石榴滿坼,木樨清露,別有微涼。”

    17.寒露

    白居易《池上》:“褭(niǎo)褭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露水先白而後寒”

    俗語云:“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18.霜降

    俗話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黃庭堅《謫居黔南十首·其二》:“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

    民間有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

    19.立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這樣解釋的:“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民間流行的農事諺語:“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蔔”、“立冬種豌豆,一升還一斗”、“立冬天氣冷,翻地不能停”

    20.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群芳譜》:“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21.大雪

    俗話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

    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22.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23.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

    《曆書》:“鬥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

    《全宋詞》無名氏:“小寒時節,正同雲暮慘,勁風朝烈。”

    24.大寒

    俗話說:“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 14 # 三農新視界

    我知道的別人也可能都知道了,下面說一個別人不知道或者很少人知道的諺浯。

    窮人莫聽富人哄,桐子開花就下種。

    這是過去流傳在我家鄉的一句諺浯,每當陽春三月,老農們都愛念叨這句話,並以此來安排水稻的播種時間。

    農民朋友都知道,如果你完全按二十四個節氣來安排農事,它並不是十分準確的,因為有的年份節氣來的早,有的年份節氣來得晚,有時候還會受到倒春寒的襲擾,根據節氣將水稻催芽、播種,下田之後倒春寒來了,水稻芽苗被凍壞,重播的年份也時有發生。

    有經驗的老農往往會根據節氣,再給合當地一些植物的應季開花來安排水稻播種,一些植物沒有達到一定的積溫和穩定的溫度是不會開花的。

    如諺語說的: 苦楝樹開花,叫化子打哈哈。什麼意思,就是說苦楝樹開花後,氣溫逐漸升高,叫化子露宿野外,再不會挨凍了。

    窮人莫聽富人哄,桐子開花就下種。桐子開花後,氣溫穩定了,再不會有倒春寒發生了,老農們可以放心地催芽下種了。

    這句話應該還有另兩個意思的,自古以來農民幾乎都不識字,也看不懂曆書,而富人大多讀過書識字的,看曆書某節氣到了,告訴老農該下種了,但有經驗的老農還是要根據大自然植物的生長規律來確定播種時間。

    再一個意思就是明明還不到播種季節,富人有意誤導農民播種,讓農民歉收,好去富人那借錢借糧。富人就可以坐收高利貸了。

    二十四節氣的農諺,是千百年來農民生產和實踐的經驗總結,在那個沒有農膜、沒有溫室大棚的年代,對農民的生產和農事的安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15 # 梅州石扇金柚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有關二十四節氣中的諺語、格言,你知道多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諺語種類繁多,數不勝數,有農業氣象諺語、社會諺語,學習諺語、衛生諺語等等。其中二十四節氣諺語和格言,它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掌握了農事季節與氣候變化的規律後總結出來的。如今,雖然氣候有所變化,有些諺語準確度有待商榷,但總體來說,老一輩流傳下來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格言,對從事農業生產仍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一、立春

    1、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停

    雷打立春節,說明這年南方暖溼空氣活躍的早,但這時冷空氣勢力很強盛,冷暖空氣交匯就會產生連續陰雨天氣,故有“驚蟄雨不停”之說。

    2、兩頭打春伏天熱

    農曆中出現兩個立春,暖空氣來得早,升溫快,熱量積累多,到了伏天(夏天)會感到特別悶熱。

    二、雨水

    1、雨水節後多東南,當年不會倒春寒

    雨水節氣過後吹東南蜂,暖空氣活躍,則4月上旬不會出現倒春寒。

    2、雨水日晴朗多風雨

    雨水節氣天氣晴朗,預示後面有段時期為風雨天氣

    三、驚蟄

    1、驚蟄始雷,大地回春

    驚蟄節氣日聽到雷聲,則節氣過後氣溫回暖快,春回大地,百花怒放。

    2、驚蟄聞雷,小滿發水

    驚蟄節氣聽到雷聲,對應小滿節氣前後多雨水

    四、春分

    1、春分有雨疾病稀

    春分時節雨水多,空氣清新,汙染少,那麼相對生病的人也少

    2、春分不入皮,立夏斬風頭

    春分不冷,對應立夏有大風

    五、清明

    1、清明難得明,穀雨難得雨

    清明陰雨對應穀雨少雨

    2、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

    清明節氣多雨的話,則立夏以後的小滿、芒種,直到夏至,將少雨

    六、穀雨

    1、穀雨後明霜,十八天內落冰雹

    穀雨後出現霜,之後18天內有一次不穩定天氣——下冰雹

    2、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

    穀雨天氣陰沉沉,對應立夏時節多降水

    七、立夏

    1、立夏北風,當日雨

    立夏時節氣溫已回升,南方暖溼氣流比較活躍,如果有北風出現(冷空氣南下),那麼很快就會下雨

    2、立夏南風主旱

    立夏吹南風或東南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晴朗天氣,很容易形成乾旱

    八、小滿

    1、小滿滿池塘,芒種滿大江

    小滿時節降水多,則芒種降水也多,雨量大

    2、小滿不少雨,黃梅少雨水

    小滿時節多雨,則黃梅期少雨水

    九、芒種

    1、芒種雷,谷成堆

    芒種打雷,預示風調雨順豐收年

    2、芒種遇雨,年豐物美

    芒種下雨,預示風調雨順豐收年

    十、夏至

    1、夏至前後吹南風,緊緊跟著雨公公

    夏至前後吹南風或西南風,預示後階段多雨水

    2、夏至有風三伏熱

    夏至出現5級以上大風,預示三伏天氣溫高

    十一、小暑

    1、小暑裡頭七天陰,一個月內難得晴

    小暑時節如果有7個雨天,則後面的一個月裡陰雨日將偏多

    十二、大暑

    1、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日頭

    小暑陰天,大暑天晴氣溫高

    十三、立秋

    1、立秋後落一場雨,天涼一次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冷,但立秋後下雨必有冷空氣影響本地,加快氣溫下降

    2、立秋有雨,秋收歡喜

    立秋下雨,但不是大雨、暴雨,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十四、處暑

    1、處暑難得陰,白露難得晴

    處暑一般是晴天,白露一般是陰天

    十五、白露

    1、白露身勿露

    到了白露,已有涼氣,不能穿太少

    十六、秋分

    1、秋分有雨,來年豐

    2、秋分無雨春分補

    十七、寒露

    寒露晴天,來年春雨多

    十八、霜降

    1、霜降見霜,米爛陳倉

    霜降節氣前後打霜,預示年景不好

    十九、立冬

    1、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節氣天氣晴朗,那麼立冬以後天氣多晴朗;立冬下雨,立冬以後雨水較多

    二十、小雪

    小雪無雲大旱

    二十一、大雪

    小雪大雪無雲,小滿芒種多風雨

    二十二、冬至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二十三、小寒

    小寒大寒滴水成團

    二十四、大寒

    大寒南風,五穀豐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跟我這邊親戚都不走動,跟孃家親戚都特別熱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