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之光地之光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 2 # 耕根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著名的牆頭詩,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的牆壁上。

    根據宋朝當時的社會現象,這首詩並不怎麼顯山露水。但是如今看來,每一個字都讓人觸目驚心。

    我們讀這首詩,必須結合宋朝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才能窺探詩人林升當時的憂國憂民之心。

    北宋首都汴梁被金人攻陷以後,南宋並沒有吸取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反而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之中,根本沒有半點奮發圖強東山再起的覺悟。

    不但當政者只求苟且偏安,不思收復中原失地。而且朝野也是對外奴顏媚骨,對內則迫害岳飛這些愛華人士。就連那些成群結隊的遊人,也無視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詩人看在眼裡,真是百感交集。

    此詩就是詩人的心聲,以景商情,情中有景。既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也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不顧國計民生的憤怒之情。

  • 3 # A珊瑚海

    《題林安邸》宋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無盡樓閣綿延望不見頭,如此秀麗的山河卻任由金兵掠奪,當朝皇帝懦弱無能,達官貴人們沉迷酒色,在西湖上夜夜笙歌紙醉金迷,這種腐敗無能安於現狀的日子何時才能停下?

    你們只知道享受眼前春色醉人,風和日麗,難道你們就忘記了都城汴州已經淪陷了嗎?在這個國破家亡的時節,你們只知道醉生夢死,把杭州當成了都城汴州,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真的是堪憂啊!!

  • 4 # 知名看淡

    這是宋代林升寫的一首七絕。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止。後後兩句以諷刺的語氣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統治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是諷喻詩中的傑作。作者當時把詩寫在南宋都城臨安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牆頭詩。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汴州,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全被金人佔領。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奮圖強,統治者不思收復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1132年,宋高宗趙構第二次回到杭州,他看中了這水光山色的人間天堂,於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貴,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並大肆歌舞享樂,沉淪與奢侈糜爛生活中。幾十年中,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成了這班寄生蟲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 5 # 廣慷Talk

    題臨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

    林升,字夢屏,溫州平陽人,約生活於宋孝宗年間(1163—1189),生平不詳。《西湖遊覽志餘》錄其詩一首。

    據《西湖遊覽志餘》卷二說:“紹興、淳熙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淚。士人林升者,題一絕於旅邸云云。”

    清乾隆五十五年編纂的《東甌詩存》收有《題臨安邸》詩。關於該詩的作者林升均註明作者是“平陽人”。

    這首《題臨安邸》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

    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南宋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趙構第二次回到杭州,這水光山色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終焉之志,於是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並大肆歌舞享樂,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

    幾十年中,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開封),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 6 # 國風講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林安邸(宋.林升)

    這首詩透過對景色的描寫,“一語雙關”地道出南宋統治者不思收復失地,只想偏安一隅,不顧國家安危只想苟且偷生的感慨。這首詩就是在當時戰爭動盪、君不思朝的黑暗現實中所作的,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乃經典之作,其中的“暖風”語意雙關,它不僅是自然的暖風,也是黑暗現實中紙醉金迷的靡靡之風。面對現實的無奈,詩人不禁觸景傷情,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湖畔這些消磨人鬥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呢?

    詩人借景抒情,表面寫景,實則暗指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 7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題臨安邸》

    如果把林升這首詩拆開來看,可以發現其中充滿了對南宋小朝廷的不滿與憤慨!

    詩人在起首之句點明瞭,江南之地的風景悠美,以及富庶繁華。一句“山外青山樓外樓”,即向讀者描繪出了江南的別緻景色。

    緊接著作者又寫出了“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句子,使讀者很容易地便會聯想到,南宋小朝廷的醉生夢死,以及在溫柔鄉里被消磨掉最後一點鬥志的樣子!

    第三句“暖風薰得遊人醉”,是承前啟後之句,作者透過這句詩,更進一步刻畫並強調了,南宋王朝因苟且偷安,而忘卻國恨家仇,因醉生夢死而不思進取的情形。

    全詩最後一句“只把杭州作汴州”,則是作者的點睛之筆!詩人在此抒發了對南宋小朝廷的憤慨,以及對其既無心也無力收復中原,還都汴州的失望!

    總之,林升在這首《題臨安邸》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就是:對南宋小朝廷因苟且偷安而忘卻了“靖康之辱”的憤慨,對南宋小朝廷被江南的秀美風景消磨掉鬥志的失望,對南宋小朝廷醉生夢死的鄙視,對南宋小朝廷滿足於偏安江南,忘卻了北方強敵虎視眈眈危險的擔憂!或許還有渴望南宋統治者幡然醒悟的希翼吧?

  • 8 # 行軍司馬

    其實可以和《泊秦淮》杜牧這首詩進行比較。全詩如下: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詩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地點分別是秦淮和杭州,兩者都是水運發達,交通便利繁榮富庶之地。朝代分別可以看成是南陳和南宋同樣的情形,同樣的經歷。杜牧看似指責歌女,不知國仇家恨,實際諷刺當權者以及君王,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以致後人常以靡靡之音暗指亡國之像。

    而林升的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 9 # 老外二三事

    林升,字雲友,又字夢屏,溫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裡林坳(今屬蒼南縣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大約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長詩文計程車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不但透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蘊含著深沉的意蘊。同時,詩人以諷刺的語言中,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反動本質,也由此表現出詩人的憤激之情。   

    詩的頭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這樣首先描寫了祖國大好山河,起伏連綿的青山,樓閣接著一個,這是多麼美好的自然。從詩歌創作來說,詩人描寫山河的美好,表現出的是一種樂景。接著寫到:“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面對國家的現實處境,觸景傷情。這樣美好的大好山河,卻被金人佔有。詩句中一個“休”字,不但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社會處境的心痛,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出詩人對當政者一味“休”戰言和、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憤慨之情。在詩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時是多麼希望這樣的歌舞快“休”了。這裡,詩人運用反問手法,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對這些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也更加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而產生的憂傷之感。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在這裡不能僅僅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這句緊承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來。詩人面對這不停的歌舞,看著這些“遊人們”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現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風”一語雙關,在詩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在詩人看在,正是這股“暖風”把“遊人”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其中的“燻”、“醉”兩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個“燻”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場面的龐大與熱鬧,為“遊人們”營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圍。接著一個“醉”字,承接上一個“燻”字,把那些縱情聲色的“遊人們”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一個“醉”字,留下了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遊人們”在這美好的“西湖”環境中的醜態。在這樣的狀態下,詩人為了進一步表現出“遊人醉”,在結尾中寫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來建都於汴梁,時已為金侵佔。就是說,紙醉金迷中,這些“遊人”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這裡,詩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義的。

    因為“西湖”雖在杭州,但說到“西湖”,美景之地,是遊山玩水的去處,而且也僅僅是杭州的一個景點。而詩人用“杭州”,就很好地與宋都“汴州”(“汴州”已經被金人佔有)對照。在對照中,不但引出“汴州”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義的名稱,而且更有助於抒發詩人的情感——揭露那些“遊人們”無視國家前途與命運,沉醉在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的卑劣行為,同時,也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 10 # 詩魔獨孤求踹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陷汴梁城,擄徽、欽二帝,繼而盡失中原。是所謂靖康之恥。

    康王趙構一路向南,逃到臨安繼皇帝位,建立南宋。南宋朝廷不但沒有北上抗金,收復失地的打算,反而屈膝媾和,苟且偏安,達官顯貴們每日裡聲色犬馬,醉生夢死。

    林升借這首詩,表達了對南宋小朝廷不思進取的憤懣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還帶著些許不甘和無奈。

    對於我們來說,這段歷史過於久遠,沒有切膚之痛,缺乏代入感,不太容易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不過沒有關係,後世有一個最理解林升的人,在1931年的《時事新報》上給我們留下了兩首可以參考理解的詩: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這個人就是時任北平民國大學校長的馬君武

  • 11 # 煙花三月是隻貓

    題臨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南宋杭州邸店(客店旅館)牆壁上的七絕。

    千年前的中國古代,沒有手機網際網路,人們的娛樂生活單調乏味許多。特別是出門在外的旅人,一個人住在孤獨寂寞的旅館,單調乏味可想而知。

    好在人總是能根據條件創造。唐宋時代,在外的旅人們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就是在旅館的牆壁上寫詩。

    溫州人林升,這年到臨安辦事,住在了一家客店。晚上,寂寞無事,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些歌舞昇平的朝廷官吏,雖然是個吃瓜群眾,難免也覺得心裡不舒服。這些人,難道忘記了還有徽宗和欽宗兩個皇帝,在北方受苦的這個現實嗎?

    反正晚上也睡不著,所以就到旅館專門讓客人寫詩題字的牆壁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的內容諷刺南宋朝廷只顧歌舞昇平、不知進取中原故土的意味很濃。

    林升的膽子也挺大,毫不顧忌地留下自己的大名,發了一通牢騷。

    敢於公開發表政治諷刺詩,並署名,可見當時儘管“君相縱逸”,但輿論環境還是比較寬鬆的。

    沒想到,這篇謝在客店的牆壁上的詩歌,戳到了很多人對痛點,大家爭著傳抄,詩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而且一傳就傳了千年。

    林升是誰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南宋統治者,在國難當頭,只會歌舞昇平的醜態,被真實的記錄下來,受到千年的批判,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 12 # 武哥說文

    目睹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偏安,發詩人之“憤”,無可厚非。

    (《題臨安邸》之所)

    林升其人:

    林升(1123~1189),字雲友,又名夢屏,號平山居士,生平事蹟亦不詳,南宋詩人。

    林升4歲時,宋朝發生了驚天動地的“靖康之恥”,趙構從汴京逃到商丘再逃到杭州,把政治中心安頓了下來。

    此時的林升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江南水鄉,加上太幼小,對這件事估計都沒有記憶。

    林升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南宋高宗統治時期,朝廷是委屈,浙江這邊還是安穩的,所以,林升應該是生活無憂的,他流傳下來的還有一首詞《長相思》,就看得出林升有比較優越的生活環境:

    和風燻,楊柳輕,鬱郁青山江水平,笑語滿香徑;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斷橋雲西行,月影醉柔情。

    林詩人晚飯後,愛在江邊柳樹下閒逛,吹著和風,談笑風生,想起年輕時談情說愛的往事,不由得也是醉了。

    在1157年,他的大兒子林雄中武進士,授承議大夫。

    這個時期正是南宋非常腐朽的時期: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了;與金國的投降協議簽定了;秦檜正高居相位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林升看在眼裡,內心很猶豫,肯定也有一部分是在為兒子的前途擔憂。

    而寫這首詩時,應該林升的晚年,在宋孝宗的統治時期,下面將具體分析。

    (《題臨安邸配圖

    《題臨安邸》解讀: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牆頭詩,也是一首出色的諷刺詩,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詩人寄情於景,不動聲色的諷刺,也有強烈的悲憤之情。

    “山外青山樓外樓” :不僅寫出了杭州城的山水特徵和繁榮程度,更對映在杭州山水的北邊,有更廣闊的的河山和樓臺,只是那些河山和樓臺已經不屬於宋朝了,關鍵在一個“外”字,埋下了憤的基調。

    西湖歌舞幾時休”:大好山河的失去,可是杭州西湖邊上歌舞昇平,這裡用杜牧《秦淮河》“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註解,更合適。詩人在對朝廷失望之餘又多了一份擔憂,而且,這個“休”字,除了有對歌舞幾時休的憤慨,也有對宋對金國一貫“休戰議和”的憤慨。

    “暖風燻得遊人醉”:此句有兩個雙關詞,一是“暖風”,既指春夏之間的暖風,又指社會上的淫靡之風。二是“遊人”,既指像詩人本身這樣的遊人,又指遠來此地的宋朝統治階層。這兩個雙關,最終都“醉”了,迷迷糊糊,哪有什麼雄心壯志。

    “直把杭州作汴州”:這一句就把諷刺的意思點明瞭,南宋統治者到杭州後,把名字改為臨安,“汴州”其實指“汴京”,北宋都城,早已經被金佔了。種種跡象看來,南宋統治者已經是“樂不思蜀”了,醉生夢死,忘記了收復失地的初心。詩人此時的激憤已經壓抑進肺腑了,濃郁而不可發洩,憤極了就轉為調侃了。

    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不一樣的“乾淳之治”,有誰也救不了的時局之“困”。

    (南宋臨安城)

    1162年,南宋開始了宋孝宗趙昚的統治時期,這個被後世普遍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36歲的孝宗皇帝即位後的第二月,就召回了主戰派老將張浚,商議恢復河山的大計,接著,宋孝宗給岳飛平反昭雪,啟用主戰派,積極備戰。

    而這一年,林升39歲,雖然生活在溫州的一個鎮上,作為一個時刻憂國憂民的讀書人,想必也是欣喜若狂的。

    1163年,孝宗皇帝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了隆興北伐。宋軍在短短一個月內收復了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威懾中原。可是好景不長,南宋大將之間的不和,加上金國確實實力強大,能征善戰,最後慘敗,逼迫簽訂了“隆興和議”,疲憊不堪的宋、金兩國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和平。

    其實,林升在人生最好的年代遇到了南宋最美好的時代。

    當宋孝宗發現收復大計實施不了的時候,他也是非常失望的,可是,國力疲弱,主帥張浚也離世了,皇帝無大將可用。再後來,大將虞允文病死,孝宗皇帝悲痛欲絕,也斷絕了收復大計。

    失望之餘的孝宗皇帝轉移了方向,刀刃向內,勵精圖治。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南宋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太平盛世,史稱“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時期,經濟好轉的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一片歌舞昇平之中,出現了詩人筆下的“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盛況。而在南宋最繁榮的時期,林升的這首詞不合時宜的出現了。

    而林升譏諷的朝廷,當朝的皇帝卻又是極為節儉的,史稱他“性恭儉”。

    詩人林升的痛苦其實也是皇帝的痛苦,詩人林升的悲憤甚至沒有孝宗皇帝悲憤得更濃烈。在那個一個時代,皇帝都是無力迴天的,他畢竟也只是人,不是真的“天之子”。

    (南宋臨安西湖歌舞處)

    總結:詩人的“憤世嫉俗”,遇上時代之“困”,最容易滿腹牢騷。

    我無意批判林升《題臨安邸》的語言和藝術特色,也無意批判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知傳統識分子的優良品質。

    但是,坦誠的講,單就內容而言,脫離時代真實的任何評價都是對時代和時代人物的褻瀆。

    歷史上,詩人的普世價值觀,往往會影響後人對歷史的公平客觀的評價,所以,在歷史考證中,一般不用詩詞等文學藝術類的東西作為依據,就是因為這些資料摻雜的個人因素太多。

    趙昚是南宋的中興之主。後人說“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作為一個有宏偉理想的一國之君,趙昚內心的煎熬和承受的悲憤勝過很多人,他比誰都清醒,他站在南宋政治的最高峰,堂堂大宋,竟然無可用之臣,無禦敵之帥。

    林升顯然沒有看清時局,對眼下這來之不易的繁榮,只是在譏諷和憤慨。

    正如,很多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樣。

    只是愛國心和隱患意識還是可嘉的。

  • 13 # 牧影計劃

    北宋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而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逃到江南,並且在臨安即位,歷史上稱它為南宋。

    趙構是一個只求安逸和苟且的皇帝,他偏安一隅,不思如何能打敗金兵,收回失地,甚至他大肆歌舞貪圖享樂。

    宋朝重文輕武,所以有很多文人,他們有的很會寫詩,其中,一個叫林升的人在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寫一首“牆頭詩”,這首詩就是《題臨安邸》了。

    題臨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字面上的意思並不難懂: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淫靡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林升想表達什麼?

    這首詩第一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這樣首先描寫了城郭的美景,起伏連綿的青山,樓閣接著一個,這是多麼美好的自然,這是多麼美好的大好山河!首句,詩人描寫山河的美好,為我們描繪出一副美景、一副山河歲月正好的樂景。

    第二句“西湖歌舞幾時休”,如果是天下太平,那麼西湖邊上歌舞昇平,那應該是一副熱鬧繁華的景象,但詩人卻用上了“幾時休”,他用了反問的語氣,這種歌舞昇平的景象什麼時候能夠停止?因為現實中,金兵把大宋朝廷都趕出了都城汴梁,這些權貴還能心安理得的縱情享樂,毫無收復失地,收復祖國山河,詩人這種反問的語氣,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對這些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也更加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而產生的憂傷之感。

    第三句“暖風燻得遊人醉”,“暖風”一語雙關,在詩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在詩人看在,正是這股“暖風”把“遊人”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遊人”也不是指普通的遊人,而是指朝廷的權貴們。其中的“燻”、“醉”兩字用得很精妙。一個“燻”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場面的龐大與熱鬧,為“遊人們”營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圍。“醉”讀起來,更讓人感受到權貴們只顧醉生夢死,不管百姓死活。

    第四句“直把杭州作汴州”,這一句把杭州和汴州做了一個對比,有一種很微妙的隱喻藏在其中,因為,首都汴梁可是被金兵佔領了,而權貴們在西湖這個地方縱情享樂、醉生夢死,不思進取,詩人這裡隱隱透出自己的擔憂,再這樣下去,杭州也會毀在他們那些權貴手裡,像汴州那樣,最終被佔領。

    寫這首詩時,詩人無疑是憤怒的,詩人巧妙地以樂見憂,用了反諷的手法表達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金兵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 14 # 魯迅研習動態1881

    《題臨安邸》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林升所作的一首傷食,針砭時弊的七言絕句。在當時的南宋,廣為流傳。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詩歌的字面意思不難理解。這是一首寫在當時南宋的京城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的一家旅店的牆壁上。好比,今天我們在網路上寫的一篇諷刺社會現實的帖子一樣。這首詩雖然是一首政治諷刺詩,但是頗為押韻,寫得比較委婉含蓄,自創作之日起,便廣為傳頌。

    這首詩有幾個特點,請讓筆者慢慢到來。

    作為首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從熱鬧的場面寫起,在西湖岸邊,有連綿的青山,樓臺相連,豪門大戶人家,輕歌曼舞。

    作為吳儂軟語之地,若在平時,或許這些音調聽起來也沒什麼的。但在當時,宋政權自南遷以來,就一直偏安江南。這些在平時聽起來的歌舞,今天聽起來,是那麼的刺耳,毫無心情。

    作者描寫青山與高樓相連的美景,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臨安的繁華。以此襯托次句所描繪的歡樂場景,讓人想起唐朝詩人另外一句詩: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也不排除詩人借用了這首歌的創作手法。

    作者根據南宋偏安江南,朝廷腐敗,不思抵抗北方外族的侵略,收復北方失地,直知苟且頭波,過著紙醉金迷,粉飾太平的生活。

    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暖風”一語雙關,它不僅指自然界的風光,更是指當時當權派的淫糜之風。不僅僅是當權派,就是一般計程車大夫階層,因為南宋經濟的發展,整體上都比較缺乏進取精神,整個社會風俗,都是極度安於現狀。正是這股“暖風”把大家都感染了,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一樣。詩裡的“遊人”,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生、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則是直斥南宋當局,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做了故都汴州。

    這首詩整體構思巧妙,措辭得當,憤慨至極,卻不作謾罵之語,如柳樹做的飛刀,看上去柔軟,卻能直激內心,確實諷喻詩中的傑作。

    詩中的一個“燻”字,把“遊人”醉生夢死之態寫得淋漓盡致。這些醜類忘乎所以,竟然把杭州做汴州!

    昔日汴州城內,巨宅別墅,秦樓楚館,歌兒舞女,金銀珠玉,乃至大小皇帝老兒,盡入金人之手!

    如今,其後繼者樂不思蜀,正蹋其前代皇帝覆轍而不知,可悲也?可恥也?可恨也?可笑也?

    作者憤慨至極,含蓄至深,乃此名詩之特徵也!

  • 15 # 秋水文瀾原創

    怎麼去理解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一時?

    《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作者簡介

    林升,字夢屏,溫州平陽人,約生活於宋孝宗年間(1163—1189),生平不詳。《西湖遊覽志餘》錄其詩一首。據《西湖遊覽志餘》卷二說:“紹興、淳熙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淚。士人林升者,題一絕於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編纂的《東甌詩存》收有《題臨安邸》詩。關於該詩的作者林升均註明作者是“平陽人。

    創作背景

    這首《題臨安邸》系南宋淳熙時士人林升所作,此為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南宋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趙構第二次回到杭州,這水光山色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終焉之志,於是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並大肆歌舞享樂,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幾十年中,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開封),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賞析

    這是一首藝術水平很高的政治諷刺詩。宋高宗南渡偏安東南一隅。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合館所,大肆歌舞享樂,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一些愛國志士對此義憤填膺,紛紛責統治者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這首詩由於辛辣地諷刺了時政,引起了很多人強烈的共鳴,成為廣泛傳通的一首詠西湖的詩。

    詩的意思是說,青山之外連青山,高樓之外接高樓,在西湖內外,這一喧器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消停罷休?撲面的暖風燻得遊人昏欲醉,大家簡直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方的都城汴州了,完全忘記了國仇家恨!

    上聯作者抓住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形象一一華麗的樓臺和靡曼的歌舞,從空間的無限量與時間的無體止,寫盡了杭州的豪華和所謂的承平氣象。然而正言若反,這豪華的樓臺不能不使人聯想起紂王的鹿臺、楚王的章華臺、煬帝的江都宮;這輕曼的歌舞更令人憶起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和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聽歌舞者應該考慮考慮後果吧!

    下聯寫作為遊人的那些達官貴人在西湖暖風的薰陶下昏昏欲醉,已經毫無憂患意識,忘記了國恨家仇,簡直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成了故國的都城汴州!一個“燻”字,把那些人的醉夢之態寫盡。那些醉生夢死之徒在昔日的汴京城內也是巨宅別墅,歌舞昇平,終至朝廷傾覆;樓臺館榭,歌兒舞女,盡入金人囊中。而他們今日歌舞湖山,樂不思蜀,正在蹈汴都陷落的覆撤而不覺。豈不可悲!全詩含而不露,諷而不刺,其有微詞而不明言矣!

  • 16 # 清風巖塘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林升《題臨安邸》的原詩,它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俗稱“牆頭詩”。

    從這首詩字面上看,意思是: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時間已是深夜,西湖上的歌舞還沒有停止。暖洋洋的春風吹得遊人們陶醉其中,這些從汴州來的遊人,竟然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這首詩,不是遊覽詩,而是諷喻詩。

    初看這首詩,是一首寫遊覽的詩,在美麗的西湖,山美、水美、樓閣也美,一派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遊人都捨不得回去。其實是一首諷喻詩,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達官貴人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醉金迷。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林升為什麼要寫這首詩?

    林升,字夢屏,溫州平陽人,約生活於宋孝宗年間(1163—1189),南宋詩人,留傳的詩作有《題臨安邸》《長相思》《洞仙歌》等詩篇 。

    一次到西湖遊覽,導遊講了一個故事。說林升到杭州西湖遊覽,住在這家旅店,錢不夠了。他就與老闆商量,在旅店牆壁上寫一首詩,抵銷食宿費。老闆同意了,於是就有了這首名詩。後來,大家感到這首詩寫得好,都來看這首詩,旅店的生意比以前更火爆了。到底有沒有這麼回事?無從考證。

    據詩詞註釋介紹,林升寫作這首詩的背景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

    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華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北宋的滅亡,原因當然很多,但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夢死,也必居其一。

    林升寫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 17 # 老街味道

    問題:怎麼去理解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一詩?

    前言

    這首詩寫於南宋,作者林升大約生活在南宋紹興至淳熙之間。大意是諷刺南宋小朝廷甘於苟且,不願意收復中原。

    如何理解這首詩,可以從明朝人的一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無復新亭之淚

    《西湖遊覽志餘》作者是明朝人田汝成,這本書中曾經寫到:

    紹興淳熙之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淚。士人林升者。題一絶於旅邸雲: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便把杭州作汴州。

    書中說,在宋高宗紹興年間和宋孝宋淳熙年間,南宋社會穩定,生活比較富裕,君臣沉迷於山水之樂,不再有“新亭之淚”了。

    新亭之淚是一個典故,出自劉義慶 《世說新語》 :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西晉滅亡後,士人南渡。大家經常在新亭飲酒聚會。這一天,周顗說了一句“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搞得大家想起故國,不由得心中傷感,於是相對流淚。

    《西湖遊覽志餘》中的意思是,南宋君臣忘記了收復故土,只知道歌舞山水之樂,連新亭流淚的那幫笨蛋都不如。

    二、偏安之計亦可哀

    這本書中,還寫了另外一首詩:

    又湖南有白塔橋印賣朝京路經,士庻往臨安者必買以披閱。有人題一絶雲: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秪說臨安路,不數中原有幾程?觀此,則宋時偏安之計亦可哀矣。

    在西湖南岸白塔橋,有人賣地圖,人們到了杭州一定會賣一本觀看。於是有人寫詩說:

    白塔橋邊所賣的地圖呀,畫的可真詳細。可是為什麼只說到臨安 ,卻沒有到中原的路程呢?

    看到這裡,可以知道,南宋偏南政策的悲哀。

    三、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首詩今天通用的版本,與《西湖遊覽志餘》略有不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個是便把,一個是直把,不影響主題。

    第一句是杭州山水之美,第二句寫生活在臨安的君臣歌舞之樂,第三句這種風氣令外地人來了以後,不由得沉迷於此。

    最後一句點題:大家是不是忘記了亡國之痛,把杭州城當做了汴州城!!

    四、宋朝君臣真得把直把杭州作汴州嗎?

    1、紹興和議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宋高宗趙構未必不想收復中原。但是他一直擔心迎回二帝以後,自己的皇位甚至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因此在恢復大業上,常常做出一些掣肘的事情。

    例如對於岳飛的處理,是擔心岳飛勢大不好控制,還是擔心岳飛真得迎回二帝呢?還是為了儲存勢力呢?

    總之,在宋高宗趙構掌權的紹興時期,這個皇帝和秦檜一直被後人當作反面人物。

    丞相秦檜更是與主戰派勢不兩立,岳飛、李綱、胡銓、李光、趙鼎等力主恢復中原的人先後受到迫害。

    但是趙構與金國達成的紹興合議(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 , 雙方偃旗息鼓,開始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發展時期。

    2、隆興北伐

    趙構禪讓皇位給宋孝宋以後,進入了隆興年間(1163年-1164年),宋孝宗將岳飛平反,並且發動了隆興北伐。

    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宋孝宗趙昚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開始隆興北伐。可惜不久北伐失敗,只好再次與金國簽下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之後,宋、金兩國又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結束語

    南宋與金國達成的紹興和議與隆興和議,都是在戰爭之後。兩次和議都給南宋帶來了幾十年的安穩局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從詩人以及主戰派的角度來看,不能夠收復中原,是心中永遠的痛,因此陸游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

    可惜,南宋的軍事實力,似乎一直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在與蒙古大軍聯合以後,也不能攻破末代金國的燕京。

    也許趙構等人的國策,也許真得適合當時的南宋吧。

  • 18 # 梧桐樹邊羽

    怎麼去理解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一詩?

    一首簡單七言詩,背後多少心酸事?

    林升的《題臨安邸》因為簡單易懂、膾炙人口,而且屬於正能量,所以我們的小學課本就收錄了,是小朋友們除了“床前明月光”之外的第二首朗誦佳作。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一尤”部的七言絕句。詞句簡單明白如話,沒有誰讀不懂。

    為什麼還有朋友提出要如何理解這首詩呢?

    那是因為讀者成長了,不再是小學生了。這個世界沒有變,但是我們變了。重讀這首經典七絕的時候,我們考慮的事情不一樣了,這才會有對曾經在老師那裡聽來的解讀產生了一定的疑惑——其實這首詩還不需要對老師講的有疑問,因為太簡單了。如果我們忽然不理解了,那說明我們理解了另外一些事情。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發生了變化。

    諷喻詩的內涵

    先來講講普遍理解吧。

    這是一首題壁詩。林升有一天在臨安城的一家旅館,聽到西湖周圍管樂四起、歌舞昇平,心中一下激憤難平,萬千詩意化作筆墨,留詩於壁上。話本小說看得多了,就會發現宋人有在牆壁上寫詩的習慣。宋江就題過反詩,武松殺了人之後,也要留幾個字再走,雖然是小說,但是我們可以見微知著,這說明宋朝文人題壁詩確實很流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這兩句寫看到的聽到的場景。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有些朋友認為他在這裡使用兩個“外”字,是反映了人們對被金國侵奪江山的思念。這個我們不必過於理解。第二句用反問的語氣,寫出了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的場景。

    “暖風燻得遊人醉”,暖風有兩層含義。一層指溫暖的春風;另一層就是指江南這些柔軟和煦的風氣,讓北方來的這些高官逐漸沉淪。遊人也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觀賞風景的人,另一層就是指衣冠南渡的北方官員,代指皇帝和權貴。

    “直把杭州作汴州。”這些人把杭州當做了原來的京城。這裡是不露聲色,很平和、平淡的諷刺,既點穿了“遊人”的本質,又表現出作者對上層人士不思收復失地、耽於享樂的憤怒,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前兩句寫熱鬧場景,後兩句寫詩人冷眼旁觀,並且出言諷刺。他心中其實早已翻江倒海的要罵娘,但是出口成詩,並沒有過激地謾罵,只是冷冷的反諷。

    這算是難得的諷喻詩。你說他罵人又抓不到什麼把柄,這就是罵人的高手。

    我們要理解他這種心情,就要搞懂這一段歷史。

    歷史的混沌

    但是搞懂了這一段歷史,我們的看法和理解又會有一些不同。

    林升寫這首詩是在什麼時候呢?從詩意來看,能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感嘆,那至少早已過了那段皇室顛沛流離的時期。按照歷史形勢來看,這至少到了宋孝宗時期,才能真正有歌舞昇平。

    靖康之恥後,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定都,既要平民憤和金國反覆攻戰,又怕下面的武將功高蓋主,還擔心把皇帝老子和哥哥接回來,自己的位子不穩,所以一直是表面主戰、內心主和。直到處死岳飛,和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緩和了對外戰爭,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南宋初立,民患、叛亂四起,朝廷並沒有什麼安穩日子。而朝堂之上,主戰派和主和派也是鬥得水深火熱,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之後二十年,南宋政權一直在平內亂和對金國納貢稱臣的負擔之下努力生存。到1161年,金主再度南侵,趙構則再次逃跑,所幸金國發生內亂,只好又一次和南宋進行“紹興和議”,戰亂才真正平息。

    我們都說趙構是貪生怕死,殘害岳飛的昏君。其實他以相對較小的代價維持了南宋近百年的和平,努力發展自身經濟實力,適時退位將皇權交給趙眘,為宋孝宗的“隆興北伐”以及“乾淳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那種與敵國實力懸殊的亂世中,將宋朝政權維持並逐漸發展起來,宋高宗的投降政策其實功不可沒。如果真地一味抵抗,即使能和金國五五開,南宋政權也勢必滅亡在農民起義和內部叛亂之中。

    我們如果從趙構的角度來看,他做錯了什麼呢?所謂天不我予,有誰沒想過成為一代雄主呢?

    只是時勢如此,從來由不得人。

    宋高宗、宋孝宗兩代皇帝從滅亡的邊緣將大宋搶救回來,發展出一個小盛世,實在是不可隨意貶低他們的智慧和能力。

    要說氣節,他們可能輸了,但是換來的是生存。

    文人都是噴子

    只有不在其位的人,才可以做個肩膀上沒有負擔的噴子。

    辛棄疾的詞裡面,盡是豪放和憋屈,因為他是朝廷中人,他知道國力、戰力和時事。

    瞭解了這些歷史事實,換一個角度來看,林升不過就是站在西湖邊上的一個文化噴子。

    當然每個時代,總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些腐敗現象、負面現象就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國家、對上層的艱辛、努力視而不見。

    你看,咱們最近的女作家不也是這樣嗎?她的文字,也可能成為人文經典,也可能會像林升的《題臨安邸》一樣流傳下去。

    這是文人的本質,也是詩人的本質。詩是感情波動的產物,文字也是,否則就沒有價值。

    林升是個噴子,但是他噴的內容契合了老百姓的想法,讓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民意和人間真實,成為對封建王朝的最大諷刺,所以他是正能量。

    那麼武漢的那些文字,是噴子的負能量還是能流傳下去另一個角度的正能量呢?

    也許我們應該多想想我們自己站的角度,因為角度決定一切。

  • 19 # 歪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從五代時候就成為江南繁華種地,宋朝遭遇靖康之難,高宗趙構難逃,隨後以杭州為行在,稱臨安府,此後,南宋就以杭州為臨時都城。

    南宋詩人林升在遊玩臨安的時候,寫了一首:《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前兩句描寫西湖美景,杭州繁華,語氣一轉描述當時臨安的人醉生夢死,恍惚之間以為杭州是汴州。給人的感覺就是南宋君臣不思進取,一味享樂,實際上怎麼樣的?

    自從六朝之後,江南再一次成為重心,南宋不僅喪失了隴右絲綢之路的通道,還失去了長江以北的土地,此時的南宋,徹底變成一個江南小國,而且內憂外患,糟心事一大堆,傳承千年的絲綢之路這時候徹底堵死,只能透過海上來增加貿易收入。

    面對神州陸沉,河洛一片羶腥,很多有志之士致力於北伐,恢復河山,但是當時金人勢力正盛,無論紹興時期還是隆興時期,始終無法打破僵局,加上宋朝文官勢力強大掣肘、皇室歷來對武將的不信任,每一次北伐都是虎頭蛇尾。

    出兵時候氣吞萬里,收兵時候垂頭喪氣,統兵將領如果有了戰功,文官會集體找茬,雞蛋裡面挑骨頭,如果打輸了,自然會亂彈劾一通。譬如著名的愛國詩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曾經上書宋高宗,認為當時掌握禁軍的楊存中因為時間太久,權威日盛,建議罷免他,於是楊存中被封為太傅,醴泉觀使。

    楊存中是名將、主戰派,多次擊敗金人。雖然建功不多,但是作為軍中名宿,就因為懼怕他的威望而罷免,這時候的陸游不過八品的敕令所刪定官,楊存中早就封恭國公,拜為少師,地位同樞密使。

    所以,即使陸游死的時候寫下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如何才能北定中原。

    兩宋時候,佔居廟堂的文官對武官的牽制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無法激發軍人的戰鬥血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恢復神州?

    廟堂之上的文官這樣,廟堂之外的文人呢?他們沒有權力的時候,大多慷慨激昂,恨不得直搗黃龍,當然,一樣不被主流或者佔據多數的人接受,於是只能借酒澆愁,寫一些看起來正確無比的詩詞。

    實際上呢,什麼作用都不起,既無法改變重文輕武的國策,也無法改變文官壓抑武將的現狀,這個現狀改變不了,武將、士兵就無法安心作戰,恢復神州就是夢話。

    所以無論當時辛棄疾、陳亮還是林升,抑或是陸游並非不想恢復河山,都想但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思維決定了南宋的宿命如此。

    易位而居,即使把朝堂上的主事者換成辛棄疾、陳亮、林升等人,都不可能北伐成功,甚至這一些人一樣會阻攔別的人北伐,和其他的文官不會有本質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因感情不合離婚,外孫三週歲了一直跟我們,男方不想要孩子,我們要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