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字已還故鄉

    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連詩聖都如此崇拜我大李白,還有啥好糾結的?個人感覺李白好比書法家中的王羲之,雖然其他大家某種感悟功力高於王,但論綜合實力還是王更高一籌。下面我舉兩個栗子論證。

    話說當年賀知章偶然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大為驚歎,覺得人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稱呼李白為天上謫仙,意思就是玉皇大帝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激動的老賀解下腰間的金龜換成銀子請李白喝酒,要知道只有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員才有資格佩戴金龜(這就是金龜婿的由來),而李白當時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文人俠客。這是居廟堂之高者對李白的崇拜。

    接下來說說處江湖之遠者對李的欽慕。有個叫汪倫的人非常崇拜李白,想見偶像一面,但想見李白的人多如過江之鯽,附樹之蟻,從長安排到吐魯番,如果都見一面,李白多累啊?於是汪寫了一封信勾引他,上書:想看風景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想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看了心癢癢的,十里桃花,何其壯觀吶,萬家酒店,那要喝到啥時候啊!去吧!快活啊,反正有大把的時間。於是八千里加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地趕去了,找到汪倫,趕緊帶我去看看那十里桃花先,到了之後,李白傻逼了,就只有那麼十幾株桃花,汪倫此刻在邊上旁白:此地名為十里渡,這的桃花就叫十里桃花(手動滑稽),李白:(手動笑哭)算了,帶我去喝萬家酒店!一路嘚吧嘚,到了店門口,李白的心情跟周星馳在中國產凌凌漆裡面,從麗晶大賓館,轉到麗晶大酒店是一樣一樣的,只見一個矮小的土屋,掛一面迎風招展的酒旗,上書萬家酒店四個大字。汪倫旁白:這家酒店老闆姓萬,我們叫他萬家酒店……李白:擦,老子真想把你上交給國家(手動笑哭)……但在落座交談之中,李白感受到了汪倫的深情厚誼,賓主盡歡,大醉而歸。過了幾天,李白要走了,忽然聽到岸上有踏歌的聲音,原來是汪倫在岸上為李白送行吶,李白大為感動,脫口而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汪倫一個普通公務員也因此名揚千古。

    從上可以看出,李白當時就已經是國民偶像了,放現在就是什麼我易煩,你易瘋之類的小鮮肉也是望塵莫及的。李白歸位之後,很多人前去憑弔,在墓碑旁寫下了很多詩,有個叫梅之煥的粉條看不下去了,也寫了一首: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詩一首,魯班門前弄大斧。可見李白是多麼的牛,都做鬼了,很多人還不放過他(手動笑哭)。雖然這樣,但歷史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每一個時代都有震古爍今的人才,在時間之書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正是: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純手打,不喜輕噴(≧▽≦))

  • 2 # 千山奇松

    李白不僅是詩詞之最,而且人格魅也屬上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詩仙《蜀道難》的兩句名言。

  • 3 # 柳禾東侯

    李太白的清俊飄逸,是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子美的沉鬱雄渾,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更喜歡杜子美的憂國憂民,聖人之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式俱歡顏!

  • 4 # 青青子衿2009

    李白詩奔放飄逸,想象奇偉而又自然天成,真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可以說天縱奇才,曠古罕見。這樣的天才不是能學得來的,讓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王維詩安逸平和,不落凡塵,像林中明月,澗中清泉,但卻是建立在錦衣玉食之上的吟詠,難免讓苦逼的普羅大眾難有代入感。孟夫子本是風流之人,詩風高雅,用語天成,但官場不得意嚴重影響其心態,少了幾分疏曠倜儻,多了些消極萎靡。李義山才情絕倫,措辭用典生僻清奇,獨具一格,詩意雋永,意味深長,卻也不是尋常人能學的來的。杜夫子的詩沉鬱頓挫源於其一生漂泊流離,雖始終掙扎在溫飽線上,但不忘憂國憂民,令人可敬可嘆。詩風有氣象雄渾之語如“星垂平野闊,月入大江流”,亦不乏“山青花欲燃”此等明快清麗之句,難能可貴的是無論詩寫的長短,皆詞句考究,用語極工,是磨礪後的圓潤,雕琢後的精緻,像一個武學大家,一招一式雖少了些奇絕,但卻恰到好處,妙到毫顛,真真是後輩學詩人的楷模。想想若論喜歡,可能小杜的詩更合我心,或清俊健雅,或明麗秀雅,那個煙籠沙洲上的秦淮羈客,那個磨洗沉戟的江上騷人,那個獨坐楓林的遊子,那個楚腰淹留的浪子,一時凝望著橋邊明月,憐惜著那吹簫玉人,一時又聆聽著江畔離歌,感慨著六朝興替,無論詠史或是憶人,都一往情深。詩如其人,我想杜牧應該就是一個入世而不流俗的翩翩濁世佳公子吧?“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瀟灑啊我的哥!!!

  • 5 # 手機使用者5993458632學

    李最好,詩是他的心聲,也能喚起讀者心聲。性情中人,豪氣干雲。杜憂思重重,活得太累,宜幹部,尤其老幹部讀和學。

  • 6 # 魏德雲

    李白,杜甫,中國詩史上的兩座高峰,凡愛好詩歌之人,無不喜歡也。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堪稱一絕,李商隱,英年早逝,詩作不朽,一首首無題詩,唱不盡愛恨,道不完恩恩愛愛,杜牧,史稱小杜,阿房宮,千古絕唱。本人早年最愛是李杜,今又偏愛杜甫也,杜詩的沉鬱是中晚風格,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是年輕時的豪邁。杜詩,大唐由強盛而衰的有力見證,晚年之作,字字血淚,每每掩卷而不能自已,詩聖之名,不虐也。,

  • 7 # 使用者Holmes

    杜甫是李白的腦殘粉,李白愛上了孟浩然,王維一心想去印度,杜枚明確表示這輩子離不開美少女,孟浩然離開李白就去養蠶寶寶了,李商隱有抑鬱症,老死不想與上述一干人來往。綜上所述,我喜歡李白,因為他更白,像夜空的朗月,其他人只能是星星而己。李白的詩,只有李白能寫得出來,其他人的詩,其他人類也能寫。

  • 8 # 熊吉吉吉吉吉吉吉吉吉

    李白。

    至於為什麼,大抵是因為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吧。

    《與韓荊州書》裡寫道: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我就想,這樣一個一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是活得多麼灑脫啊。

    面對皇帝,面對權臣,從來沒有慫過,大不了跑,跑了一樣是條好漢。

    貴妃斟酒,高力士拖鞋,人生快意,不過如此。

    一輩子從西域到長安,到荊楚,西蜀,無數的冒險,無數的經歷,永遠堅持原則,永遠追尋不熄滅的理想,好像一輩子沒什麼牽掛沒什麼煩惱一樣。

    好比是托爾金的奇幻故事筆下的主角一樣。

    他大概是最符合遊俠形象的人了。

    即便後來寫過“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樣滄桑的詩句,但仍舊還是“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放浪形骸。如果最後真是醉酒撈月亮掉河裡淹死了,倒也算是最浪漫的結局。

    李白沒有老年,所以沒人會願意去想,啊,李太白,謫仙,老了以後,又是怎樣彳亍而行。

    不像王維那麼晦澀,不像李商隱那麼傷感,也不像杜甫那麼敦厚。

    李白不一樣。

    余光中看得明白,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唐朝如果沒有李白,唐朝也就沒了一半。

    評價一個詩人,我們可以說既要看詩人的生平事蹟,也要看他生活的時代背景。

    這樣才客觀,中肯。

    但評價李白不用,因為李白不屬於任何時代,因為李白屬於所有時代。

    所有嚮往自由,所有嚮往劍與光,所有豪情萬丈,所有一無所有,所有卑微和倉皇的時代。

    因為無論什麼時代,看到他在《大鵬賦》中寫的“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橫”,總會熱淚盈眶。

  • 9 # 軟甜奶糖

    先不說李白的詩,就他的個性,膽識以及為人處世,就值得我喜歡,崇拜。加上他的詩與他的人一樣,豪放,簡直是世界上少有的人。

    讀李白的詩句:

    太喜歡李白的詩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一種告誡,一種別樣的警示;讀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詩的時候,我整個人都精神起來,振奮起來,下床,洗衣,告白;讀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我是別樣的感動,珍惜友情,以後會擁有像李白一樣的朋友,足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怎樣一種孤寂,我讀著讀者會悲傷起來;讀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知道夢想還沒破滅,必須堅持;讀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讓我從未有過的爽快,我想變成那樣的人,俠客行;讀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溜時,我讀出了一種氣派;讀到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時,我的愁緒突然被拉長了,那樣的綿長 ;讀到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時,我讀到了作者,不,我讀不到作者,我踩住了他的愁;讀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時,望向長嘆的我鄉愁滿滿;讀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時,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李白的詩,就是那樣的瞬息萬變,像天地萬物,什麼都給你。

    看李白仕途:

    李白一生只做過幾年的官,最高也不過是翰林學士,而且還是一個“面子工程”,根本不參與朝政,只是唐玄宗在需要的時候出來作詩,歌功頌德的。所以說李白這個官當得根本不如意,換一個懶散沒志向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職位很好,畢竟不用幹正事,還能經常吃喝玩樂,但是對於李白這麼一個有著遠大的政治理想的人來說,這樣的官做了還不如不做,於是沒幾年他就辭官不做了。李白也只是做了兩三年的翰林學士就結束了官場生涯。

    在當官期間,李白很在是太傲了,也太狂了,不只是讓高士奇脫鞋,看不起那些個宦官皇親,甚至就連唐玄宗都不怎麼被放在眼裡,太狂傲了,帥。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驚天動地的才能皇帝也不會用你,畢竟封建統治者要的是一群奴才,而不是一個狂人。太帥了。就是這種狂,就是這種氣魄,我喜歡。李白確實很狂,但狂得有個性,不服官僚,不混於金錢之中,好!

    李白退官,一是因為有許多人嫉妒李白能夠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從而排擠他,不與他為伍,而是李白自己也厭惡當時奢靡的生活,於是李白便遠離了宮廷。當上了那麼大的官,說走就走,這氣魄我若是能有一半,真是足以。

    李白放蕩不羈、貪杯嗜酒、口沒遮攔的性格鑄就了他成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時也斷送了他在政治上的錦繡前程。我就喜歡李白這一點,放蕩不羈,帥爆了。

    三、李白的出身。

    我一直不在意的就是他的家庭,也不用解釋,我喜歡的,僅僅是李白。贈李白。

    總結:喜歡李白的原因很簡單:狂放不羈,有能量,出口成詩,現才華,嗜酒如命,終不怕,一口一詩,走天下。

    我是認真的鹹菜,認真的我值得你愛。

  • 10 # 水洛卿

    喜歡李白。

    曾經鮮衣怒馬,歸來仍是少年。李白與杜甫並稱李杜,有人說,杜甫從未年輕,李白從未老去。確實。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情註定了他浪漫的一生,貴妃研磨,力士脫靴,他的風骨無人能及。他沒有濟世安民的心,也沒有憂國憂民的意。在那樣一個權利時代,他的眼裡只有酒,其他都是糞土,他從不顧官權名利,或升或謫,他的詩裡從不見哀怨。所以也只有他喊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中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作為一位漂泊者,他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於是,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在詩中,他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氣;他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賓士的駿馬。在詩裡,他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於極端。他活出了那個時代,活出了活生生的自己。

  • 11 # 36度設計空間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杜牧你更喜歡誰?

    都挺喜歡的,但是個人更加喜歡李商隱的詩。特別喜歡李商隱的愛情詩或纏綿悱惻或晦澀難懂,但仍給人以朦朧的美感

    1.有關李商隱的生平詳細的介紹可以去問一下度娘啦,這裡就不一一贅述啦。

    2.李商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寫的愛情詩。個人最喜歡的就是下面的兩首---《夜雨寄北》和《錦瑟》。《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愛情詩,其獨具中國古典特色。此詩透過對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客居異鄉之寂寞和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另一首《錦瑟》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此詩貌似詠物,實則詠懷。它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錦瑟起興,充分運用了比興、象徵、典故等多種手法,將自己滿腔的憂傷、鬱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達出來。非常喜歡李商隱的愛情詩,無論詩當時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境,可是給小編我的感覺總是那種“朦朧”的意境美。若即若離,若有若無。

    PS.最後附上小詩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12 # 潤佳

    我最喜歡李白。李白的詩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一種極酣暢的感覺,如同看玄幻小說一樣,特別是樂府詩。我本人大約比較膚淺,這幾人中唯杜甫詩難以欣賞,乾巴巴的,跟課本差不多。王維山水田園詩,詩中有畫,讀起來有讓人寧靜的感覺。小李的無題詩朦朦朧朧,說不清道不明,悵然若失感由然而生。小杜詩放蕩不羈,有頹廢感也有極灑脫的感覺。

  • 13 # 愛夏飛煙

    李白吧!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等,李白具有的情懷,也是我們一生最嚮往的。人生就想瀟灑走一回吧。可是現實無奈

  • 14 # 雲湧千山

    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愛的是李白杜甫,因為韓愈在«調張籍»中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哪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始覺更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能幾天?!

    李杜的詩風雖然迥然相異,但是作為唐代詩歌高峰並立的雙子星座,和詩經、屈原、陶淵明一樣,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水平,是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寶,也是人類文明最可寶貴的珍貴遺產。

    但是我還要說,我更喜愛的詩人是王維,他的一些優秀作品的意境和水平,超出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臻於文學藝術爐火純青的化境!!

    現在喜愛唐詩的絕大多數人都太清楚在唐太宗開天寶年代,王維是絕對的文壇領袖,被唐代宗譽為"天下文宗",杜甫在«解悶之八»中對更是王維推崇備至:"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憐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

    在唐玄宗時代,王維不但官作的比李白杜甫大的多,在文壇的地位更是遠遠的超過了李白,更遑論當時聲名並不顯赫的杜甫。

    名滿天下的王維絕非浪得虛名,出身於名門望族,家學淵源,文化傳承源遠流長,他和其弟王縉都是朝廷顯赫的大臣,位在中樞,舉足輕重。舉手投足,天下翕然效法響應。

    更令人欽佩的是,王維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在詩歌、繪畫、書法、音樂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是中國文人畫的開山祖師之一。

    北宋的全才藝術家蘇軾稱讚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字摩詰)

    關於王維詩歌極高的藝術趣味品位和意境的探討可以用極大的篇幅,這裡僅舉幾個小小的例子說明,容今後有機會再鋪陳闊展。

    王維篤信佛學,這使他的代表作品達到了物我相融、物我合一、物我俱化的不可企及的境界。

    請看他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閉。"意境之幽美超然,李杜亦不能及!

    再來看«青溪 / 過青溪水作»: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意境極其優美,曲高和寡,身心與大自然俱化,構圖、景別、光影、聲音、韻味、情境渾然無間,若合符契,只有最傑出的畫家和音樂家才能孕育出如此絕品佳構!

    至於王維的諸多名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惟有相思似春色,冮南江北望春歸。""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都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極高藝術境界,藝術品位舉世罕見,至情至性,感天動地!!

  • 15 # 龍禪子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爺爺:唐朝宰相杜佑;父親:唐朝官員杜從鬱;子女:唐朝官員。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家道中落寒窗苦 一舉成名天下知。

    故事的開始,先從杜牧的爺爺,大名鼎鼎的杜佑說起。杜佑曾任唐德宗、順宗和憲宗三朝宰相,門庭顯赫。杜牧曾經形容說:“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但杜佑最厲害的還不是官至極品,而是他的學問。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通典》,共200卷,近200萬字,是典章制度專史的開創之作。書,成了這個家庭的主角,杜牧不無驕傲地說:“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杜牧正是在這樣的家庭薰陶和爺爺的悉心指導下,為文學功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也許你會猜想:靠此家境和權勢,杜牧本可平步青雲,做一個快樂的官二代、富二代、才二代。然後坐享權勢,家財萬貫,妻妾成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幸福一生。但,現實啪啪啪地,打臉相告“你想多了”。 上天主管命運的司命星君早已為他寫下另一個劇本(不帶點波折,怎麼彰顯我司命星君的創作實力?翻滾吧,小夥伴,激情大戲來了)。杜牧10歲時,爺爺杜佑離開了人世。還不等杜牧緩解悲情,又一波苦逼情節來襲:不到4年,他的父親也不幸離世。從此,年幼的杜牧,生活急轉直下。祖上留下的老宅子因為要償還利錢,抵押給了人家,他和弟弟杜顗窮得直挖野菜吃,晚上讀書連燈都點不起,只能靠記憶背誦,如此竟持續了三年。杜牧勤學,惟有淚千行:上天讓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難道是要天將降大任於我?

    長慶二年(822年,唐穆宗·李恆),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在讀書的同時,杜牧對國家政事極為關心。心想有朝一日能用此刻的勤奮才華換取一絲功名,精忠報國。杜牧心想:哥混到現在,拿得起,放得下的不止有筷子,還有之前的權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小爺要靠實力闖出一片新天地,重耀家族。

    寶曆二年(826年,唐敬宗·李湛),唐敬宗皇帝熱衷遊樂、沉迷聲色、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大臣屢諫不聽。年僅23歲的杜牧深感憂慮:皇上,您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於是奮筆寫下了氣勢磅礴的《阿房宮賦》。他在細緻地勾畫了阿房宮的宏偉富麗之後,筆鋒一轉,發出千古一嘆:“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最後大聲疾呼:“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是對天下興亡之道的深刻總結,也是對驕奢淫逸統治者的有力警告。正是由於這篇賦寫得太過於精彩。杜牧首次參加科考,就靠此篇《阿房宮賦》,給他帶來了好運氣:

    大和二年(828年,唐文宗·李昂),杜牧26歲。那一年,擔任主考官的是禮部侍郎崔郾。訊息公佈後,太學博士吳武陵(柳宗元好友)就找上門來。原來太學生中正流行《阿房宮賦》,這些年輕人對這篇文章佩服得五體投地,吳武陵讀罷非常驚奇,因此特地向崔郾推薦人才。他當場把《阿房宮賦》朗讀一遍,崔郾聽後也是稱讚不已。吳武陵趁機要求把狀元給杜牧,理由很充足:才氣無人可比。崔郾卻為難地說:“狀元已經被他人預定了。”吳武陵說:“那就第二名或第三名吧。”崔郾回答說:“二、三名也有人了。”吳武陵心想:我還沒來得急沾花捻草,就已經被別人拔光了。生氣怒道:“你不能左右天氣,但轉變了我的心情。把作品還給我。告辭!”崔郾趕緊說:“那就第五名吧。”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問崔郾吳武陵來做什麼,崔郾回答說:“他推薦了一個人為第五名進士。”同僚連忙追問是誰,崔侍郎回答說是杜牧。旁邊立刻有人接茬說:“聽說杜牧這人才氣雖大,但品行不太好,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崔侍郎聽罷為難地說:“你們不能因為他是流氓就歧視他。普通人是耍流氓;大才子那叫風流。可見,男人是多麼無私的動物,也許女人只想要個肩膀,他卻給了她全身。既然已經答應吳武陵了,即使杜牧是個屠夫或小販,我也不會改變不了。”眾人聽後,齊齊稱讚(馬屁拍起來)。

    嚴肅的科舉考試,到了唐朝後期已經可以內定名次,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這不是個好訊息;對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來說,更是一個噩夢。杜牧順利地以第五名高中進士,雖然有被照顧的嫌疑,但若按真才實學,狀元未必不能戴在他的頭上。在隨後的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考試中,杜牧再次及第,名列第四,被授予弘文館校書郎(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杜牧歷盡艱辛,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公務員。那種喜悅足以讓他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主人翁。但他勤學苦讀爬上梯子的頂端,最終是梯子搭錯了牆頭,還是能助他一躍成龍,大展宏圖?且看司命星君如何掌握:

    杜牧連中兩元,一夜之間名聞京城,他自己也是甚為得意,熱淚盈眶:“終於熬出頭啦!你說我容易麼,上輩子欠誰的?我以後要改善生活,不吃掛麵,我要吃泡麵。”皇榜公佈後,他立即賦詩一首抒發喜悅之情:“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期間,他和兩個朋友一同到城南文公寺遊覽,看到有位老僧穿著褐衣獨坐,便走過去和他交談。老僧問杜牧姓字名誰,杜牧得意相告。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和他索要簽名,拍照留念。沒想到僧人又問他現在學什麼呢,同行的人爭相誇耀說:“我們這位杜兄,連中連捷,名震京城。”老僧笑笑說:“這些我一點都不知道。”杜牧十分驚訝,徹底懵逼,原來我的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不僅收視率低,而且工資不高,我要任何時候不狂妄自大。於是感慨賦詩道:“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才高八斗志難酬,滿腹經綸國難報。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但當滿地都是金子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顆了。在封建時代,哪個正直的文人不期望能以數載寒窗換得盡忠報國,何況是文武雙全,渴望國家強盛統一的杜牧。但是面對國家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權的國情,他身上還有遺傳自祖父的文人的錚錚傲骨,於是杜牧在朝堂上無法做到見風使舵與沉默自保,無法隨波逐流苟且偷安。這樣的人自然就被人排擠不容於朝,最終成為“牛李黨爭”的政治犧牲品。

    大和二年十月(828年,唐文宗·李昂),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杜牧沉淪下位,被下放到江西做幕僚。幕僚是什麼?就是州縣的小官,如錄事、參軍。杜牧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而此次為官也是杜牧應江西觀察使沈傳師之邀,任江西團練巡官。沈傳師“少為杜佑所器”,杜家對他算是有知遇、提攜之恩,所以請杜牧作自己的幕僚,以回報他爺爺的知遇之恩。

    大和三年(829年,唐文宗·李昂),沈傳師轉任宣歙觀察使,杜牧也隨其來到宣州(今安徽宣城縣)。在沈傳師的幕府,杜牧結識了一名歌妓,名叫張好好。張好好年僅13歲,能歌善舞。沒有美麗的外表,根本沒人會去在意你內心的美好,這就是現實。杜牧一見之下,竟為之傾倒。他的《贈沈學士張歌人》,描述了這位美女:“拖袖事當年,郎教唱客前。斷時輕裂玉,收處遠繰煙。孤直緪雲定,光明滴水圓。泥情遲急管,流恨咽長弦。”杜牧動了真情:“別和我談理想,戒了!仕途不順,那就讓愛情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自此杜牧與張好好談情說愛,好生快樂。然而至此,劇情又開始反轉。原來對張好好動情的並非只有他一個人。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也在宣州幕府,他和杜牧是文友,經常在一起遊玩、喝酒,當然也一起看張好好歌舞。沈述師也喜歡張好好,杜牧人在屋簷下,當然是沒戲。沈述師看他們日久生情,心想該出手時就出手“賜予我力量吧。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們”。不久張好好就成了沈述師的侍妾。一段感情如此結束,杜牧不捨又難過卻無奈。做戀人未遂的杜牧,多想問沈述師一句你靠什麼撩妹兒?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睡夢中他得到了答覆:就咱這身材,就咱這顏值,靠的就是“下藥”(權勢)!杜牧醒來,仰躺回想自己仕途與愛情的不順:倒黴只有兩個字,卻跟了我半輩子。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未和我一條路。世上有千百條路,我沿著叫命的那條路走的義無反顧。

    大和七年(833年,唐文宗·李昂),杜牧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歷經唐朝八代皇帝,與宰相李德裕開展“牛李黨爭”)邀請,奔赴揚州,在其幕府中任推官、監察御史裡行,後轉掌書記。當時的揚州是個繁華之地,杜牧曾描述說:“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杜牧天生有一種貴公子習氣,加之長得很帥, 他搭訕美女,不需要問“菇涼。這板磚,是您掉的嗎?”之類的話。來到揚州這人間仙境,美女如雲的地方,自然是如魚得水。牛僧孺對杜牧也極為器重,但見他在府中頻繁外出,幽會美女,很不放心。於是密派兵卒30人,著便服暗中跟隨保護,而杜牧始終沒有察覺。面對青樓,杜牧“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逛憋得慌。”杜牧不是自甘墮落,但對於滿腹救世的抱負,根本無法實現。不能以自己的滿腔熱血去實現理想換來天下百姓的福祉,他只能鬱鬱寡歡,用短暫的快樂忘卻不得志的悲痛。無奈之下,他選擇沉醉醇酒美人和放浪形骸,於是就有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名聲。真乃,一失足成千古風流人物。

    大和七年(833年,唐文宗·李昂),也許在娛樂圈混跡了太久,加之杜牧本身才華橫溢。他的一首與歌女有關的詩歌——《杜秋娘詩》為他博得了盛名。金陵美女杜秋娘嫵媚動人,能歌善舞,亦能聯詩作曲。15歲時,她寫了一首《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後來,鎮海節度使李鑄聽聞此詩,慕其才華,將其收為小妾。後來李鑄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繼續發揮專長,充當歌舞伎。在宮中,杜秋娘又以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為秋妃。她機敏聰慧,經常不著痕跡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寵幸。後來穆宗即位後,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捲入了政治權力的角逐中。後來穆宗失勢被廢,大和元年,唐文宗繼位。杜秋娘被攆回金陵老家。到金陵出差的杜牧,看見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據說當時這首詩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李商隱與小杜結識後,共寫過兩首給杜牧,其中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他也認為這首詩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大和九年(835,唐文宗·李昂),杜牧33歲被朝廷升任監察御史,將赴長安前,牛僧孺置酒為他餞行,語重心長地勸告他:“你氣度曠達,性情豪邁,將來必然前途無量,只是我常常擔憂你風情不節,影響身體。”說白了就是告誡杜牧不要縱慾過度,小心腎虛。杜牧掩飾說:“屬下平時很檢點,並無冶遊之事。”牛僧孺笑而不答,命人拿出一個小匣子,裡邊全是便衣衛兵“某夕,杜書記過某家”、“某夕,宴某家”之類的密報,多達數十張。杜牧“對之大慚”,泣拜致謝,因此終生感念牛僧孺。(牛僧孺:他一生六十九年中經歷了德、順、憲、穆、敬、文、武、宣八個皇帝。這正是唐中期以後走向衰亡的歷史時期。這時期,皇帝昏庸,宦官弄權。因此,朝臣與宦官的鬥爭,朝臣中世家出身的與科舉出身的黨派鬥爭,非常激烈。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25歲的牛僧孺高中進士,步入仕林。這使他看到了腐敗政治的一些內幕。公元808年,唐憲宗制舉賢良方正科特試,牛僧孺正血氣方剛,胸懷治國韜略,在策對中毫無顧忌地指陳時政。他的膽略見識深為考官賞識,成績被列為上等。但是,對朝政的指責卻得罪了當時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親,因此遭了“斥退”的打擊,久不得敘用。元和七年,李吉甫死後,牛僧孺才得重用,被提拔做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公元820年,唐憲宗被宦官所殺,穆宗即位。他精神大振,按治冤獄,執法不阿。牛僧孺為官比較正派,他不受賄賂,在當時很有好名。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裁撤冗員,整肅吏治,減輕民賦,頗有政聲。為唐宋時期鄂州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唐文宗期間,大和四年吐蕃已違約攻唐。但牛僧儒顧慮和平,妥協反戰思想引起文宗和李德裕不滿。便主動告退,出任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好學博聞,青年時代就有文名。他和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常往來唱和。因為賞識杜牧才華,出任淮南節度使期間,便與之有了淵源,特請來做自己的幕僚。)

    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見。揚州給杜牧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離別時自然依依難捨,他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回憶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那些與之朝夕相處的青樓歌女,同樣讓他難以割捨。為此,他寫下的《贈別》同樣有名:“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回京就職無心任,洛陽城內遇舊識。

    大和九年(835年,唐文宗·李昂),回到京城的杜牧,因為好朋友李中敏受到鄭注的壓制仕途不順,不願在朝廷工作,就藉口身體有恙。8月份,以監察御史的身份被安排到東都洛陽上任。沒想到這次消極怠工,卻使他逃過一劫(11月,文宗皇帝與鄭注合謀誅殺宦官,結果失敗。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殺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餘人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時,與家人辭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 此後,宦官權勢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嘆“受制於家奴”。以後的歷屆皇帝,均為宦官所控制。唐代後期,長年藩鎮割據使唐王朝的統治權力名存實亡。在全國各地,蕃鎮節度使掌有地方政權與大部分兵權,也大都成為世襲制,不受唐王朝的統治)。同時又讓他在洛陽東城邂逅分別六年的張好好。此舉既保住了性命,又遇到了紅顏知己。有時,一念之間,讓人的命運乾坤扭轉。一番敘談之後,杜牧感慨萬分,得知她已淪落為他鄉之客,當壚賣酒。臨別以詩相贈,這便是著名的《張好好詩》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因為感情充沛,真情流露,這篇詩卷不僅文筆清秀,書法更為飄逸,成為唐朝留存於世的少而又少的書法精品。這幅作品用硬黃紙書就,高一尺一寸五分,長六尺四寸,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鑑定印章,還有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題寫的跋:“樊川此書,深得六朝人氣韻,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牧之,亦名家也。”評價之高,足以躋身書法大家之列。當年溥儀“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這幅詩卷,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杜牧洛陽任職這段時間,究竟有沒有和張好好再續前緣,書中沒有詳細記錄。但杜牧面對昔日紅顏和對她的一片真情,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邂逅張好好之後,杜牧見朝廷形勢惡化,政局不穩,更心灰意冷,生活細節上也更為隨意。當時洛陽的最高行政長官李尚書常常在家中舉辦宴會,按照規定,監察部門的官員應該避嫌不能參加,但杜牧聽說宴會上家妓盛列、美女如雲,就連忙輕騎而來。往日過慣了揚州美女歌舞的逍遙快活,如今置身洛陽終於見到大批美女。於是連飲三觥,對座中的家妓一遍掃視後,回過頭來對李尚書說:“我這輩子就和美女有緣。早聽說貴府有個叫紫雲的姑娘眉目端麗,詞華清峭,今日一見名不虛傳。能不能把她送給我?”眾家妓聽到杜牧這個無理要求,都回頭掩口而笑。杜牧見此情形,覺得尷尬癌都犯了。立刻現場賦詩:“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召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三重粉面一時回。”詠完詩,杜牧當即告別,準備騎馬而去。紫雲是李尚書深受喜愛的歌女,但見杜牧把話說到這種程度,又顧忌杜牧是監察部門,對自己仕途有利用價值(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一個人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他所處的位置),不好意思拒絕得罪他。此刻李尚書心中萬馬奔騰:“你一個有文化的人,怎麼這麼沒底蘊?我多想讓你思想有多遠,就滾多遠。你不能貌似忠良,就不顧天良吧?!”於是惟有淚千行,把紫雲贈給了他。紫雲臨行前也獻詩一首:“從來學得斐然詞,不料霜臺御史知。愁見便教隨命去,戀恩腸斷出門時。”以此表達對李尚書的戀戀不合之情。女朋友不開心的時候怎麼哄?如果你長的帥就按住強吻!長的不帥,還是去翻銀行卡吧。但對於杜牧,他不需要翻銀行卡就可搞定美女。杜牧見此感慨:“以前一直以為紫雲你只不過是個眉清目秀,精通詩詞歌舞的美人,今兒我才發現其實你不光是一個眉清目秀,精通詩詞歌舞的美人,而且你還是這麼專情的一個眉清目秀,精通詩詞歌舞的美人。我杜牧作為採花的典型,實在太有成就感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快到碗裡來,我將上下前後左右的好好呵護你。”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卻可以納很多妾。人不風流枉少年,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杜牧這番豪情,足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才情。

    宣州任官離洛陽,湖州訂婚十年期。

    這種放任不羈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不久後,杜牧的弟弟杜顫得了眼疾(據說是白內障),寄居在揚州禪智寺。杜牧請長假前去探望與照顧,在禪智寺住了很長時間,還寫了一首《題揚州禪智寺》:“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此時,他心中頗有些“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味道。在繁華喧鬧的市井揚州也能滋生出這樣的寂寞,可見他確實是落寞之至。但按照規定,唐代“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也就是說,官員最多隻能請100天的事假,否則就算自動離職。也許是對京都的生活有些失望,也許是想離開那個風暴中心,也許生病的弟弟確實需要他全力照顧,杜牧趁機留在了江南。但杜牧此時還年輕,況且35歲的他還擔負著養家餬口的重任,所以他就近出仕,帶著生病的弟弟到宣州任團練判官:

    指點江山遭排擠,牛李黨爭犧牲品。

    開成四年(839年,唐文宗·李昂),人生短暫,聚合無常,總令人傷感。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在宣州任職不到兩年,便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因為杜牧先前與牛僧孺走得太近,且為人“剛直有奇節”(《新唐書》),所以當政的“李黨”首領李德裕並不喜歡他。也正如杜牧自己心中所料,在京城為官,很容易被其他官員排擠。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李炎)春,杜牧被外放為黃州刺史,然後又遷池州與睦州,做了7年的地方官,這也就是他所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換星霜”的經歷。

    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 李炎),杜牧第三次來到揚州,故地重遊,頗為感慨,提筆寫下了《遣懷》一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他很為過去荒誕的生活後悔,有些自我解嘲,也滿懷惆悵。詩中一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姿態,似乎一別揚州,他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但反思的背後更是炫耀與嚮往,《寄揚州韓綽判官》一詩亦可見他對揚州生活的眷念:“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李炎),杜牧轉任黃州刺史。有一天,他遊覽赤壁,偶見沙灘之中埋藏著一段折斷的鐵戟,上面已是鏽跡斑斑,面對滾滾江流,大發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的氣勢很足,眼光很高,在他看來,指揮了赤壁大戰的周公瑾並沒什麼了不起,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全靠了天氣的幫忙,跟周郎的韜略沒多大關係。言下之意,周瑜和他杜牧相比,不過爾爾。在很多人的眼中,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得這麼清新脫俗了。這不過是志大才疏的文人吹吹牛皮而已。然而杜牧敢於嘲笑周瑜用兵,還真的不是空穴來風:杜牧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晚期,經歷“安史之亂”後,外有吐蕃、回紇入侵,內有藩鎮割據,戰事連連。對於國家的這些亂象,杜牧痛心疾首,這使他在治學時,特別關注“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他主張士大夫必須懂得用兵之道,“國家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為此,他撰寫了《守論》《論戰》《原十六衛》等軍事著作,甚至還親自注釋了《孫子兵法》。給《孫子兵法》作注的起因,杜牧在《注孫子序》中說:“及年二十,始讀《尚書》、《毛詩》、《左傳》、《國語》、十三代史書,見其樹立其國,滅亡其國,位始不用兵也。”自此,他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會昌年間,杜牧在睦州(今浙江淳安)刺史任上,完成了《孫子兵法》的全部註釋工作,將書稿呈獻給了宰相周墀,周墀讀罷,大為讚賞。杜牧對自己的這部著作非常自負,他在其自撰的墓誌銘中聲稱,他所注的孫子十三篇,“上窮天時,下極人事,無以加也,後當有知之者”。後世對他的註釋評價也很高,歐陽修《孫子後序》稱:“世所傳孫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陳皞注,號三家孫子。”清人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說:“校《孫子十一家注》,曹公、李筌以外,杜牧最優。”可惜這部書現已失傳,讓人無法領略其風采了。

    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李炎),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反叛,其侄劉稹自任留後,朝廷決心平叛。杜牧寫信給宰相李德裕,在分析了當年的淮西之亂與今天昭義叛亂的不同之處後,他提出了自己的用兵建議:“令河陽出動一萬兵力在天井關修築營壘,堵塞昭義向南的通道,高壁深溝,堅守而不出戰;同時,只要徵調忠武、武寧兩個藩鎮的軍隊,加上青州的五千精兵,宣州和潤州的二千弓箭手,大軍長驅直搗上黨,不出幾個月,必定傾復劉稹的巢穴。”李德裕正在制定討伐昭義的軍事方案,對杜牧的建議多有采納,結果叛亂很快被平定,正如杜牧所預測的那樣。

    會昌年間,李德裕對回鶻用兵,回鶻被擊潰,逃往了荒蕪的漠南,李此時在是不是當“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產生了猶豫。杜牧建議說:“兩漢伐虜,常以秋冬,當匈奴勁弓折膠,重馬免乳,與之相校,故敗多勝少。今若以仲夏發幽、並突騎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舉無類矣。”意思是胡人兵馬入侵多在秋冬之際,夏天通常沒什麼防備,我軍應該在五六月間主動出擊。李德裕對他的建議深以為然,非常讚賞。

    杜牧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卻一直沒能得到重用,得到立功疆場的機會。原因在於位居宰相之位的李德裕雖然“素奇其才”,然而因為杜牧與他的死對頭牛僧孺關係密切,把他視為牛黨之人,智慧可用,人卻是不能用的,杜牧不幸成了“牛李黨爭”的政治犧牲品。

    輾轉漂移留詩篇,十四年後失良緣。

    會昌四年九月(844年,唐武宗·李炎),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曾到過杏花村飲酒,留下名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七月,武宗下詔禁燬佛教。杜牧對於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後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燬佛教事。與此相關詩詞《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李忱),在他的好朋友周墀宰相的幫助下,杜牧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849年,唐宣宗·李忱),杜牧47歲,終於如願以償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祖孫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杜牧到了湖州,第一時間派人將老婦人叫來,等待中興奮,激動。不斷猜想那年的小丫頭如今是何種美貌?不約會,見這老婦人帶了自己女兒還有一對孩童來見杜牧。細聊後得知,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如今娶個老婆,還給贈品。您太熱情了。”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十年過去了,你也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屈指一算,果如婦人所言,於是無奈地說:“你講得很有道理,我不會強迫你們的,是我的不對。”說完便又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這才滿腹惆悵地讓她們走了。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過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碎了、得自己動手把它粘起來。送走老婦人,杜牧傷心不已,感慨萬千,花開了,不一定會有結果。結果了,果實也有許多種:酸的、澀的、苦的。。。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也許一輩子也沒那麼長。曾經的海枯石爛,終抵不過現實的離散。當即寫下一首《悵別》詩: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樊川別墅居養老,紫微郎官迴天庭。

    大中五年(851年,唐宣宗·李忱)秋末,杜牧從湖州回到長安,就任考功郎中、知制誥。他傾其所有,購回了爺爺杜佑當年在長安近郊樊川所築的別墅,大修之後,帶著一家人住了進去。杜牧很高興,邀請了許多親戚朋友歡宴。酒酣耳熱時,他吩咐外甥裴延翰待其沒後,將他的文章結集為《樊川集》。

    大中六年(852年,唐宣宗·李忱)冬天,杜牧得了一場大病。在病中,他夢見自己寫下了八個字:“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夢裡神仙言之鑿鑿地說他最後的官位就是紫微郎(唐代中書舍人的別稱)。他覺得不是好兆頭,於是為自己撰寫了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卻寫得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世界上有兩個我、一個假裝快樂、一個真心難過。隨後,他翻撿平生所寫的詩文,將大部分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十分之二三。不久,一代詩人,溘然而逝,享年50歲。時間是最好的老師,但遺憾的是——最後他把所有的學生都弄死了。有些人拼了命的想活下來,死的那一刻才明白,佛家所講的空。相傳張好好聞訊悲慟欲絕,揹著家人去給他祭祀。祭拜之後,自盡於杜牧墳前,張好好與杜牧的情感結局令人遺憾。而杜牧為什麼也要焚燒詩稿呢?宋人劉克莊曾指責杜牧“風情不淺,青樓薄倖之句,街吏平安之報,未知去元、白幾何”,可能杜牧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有意識地毀掉了大量詩篇。或許,在外人看來,杜牧一生俊朗豪健、風流倜儻,殊不知,他在夜夜笙歌、把酒盡興的背後,卻是生不逢時、抱負難舒的悲涼!幸運的是,外甥裴延翰自幼就得到杜牧的器重與喜愛,杜牧生平所作詩文,往往都會抄寫寄給裴延翰。杜牧死後,裴延翰所收藏的作品,比杜牧焚燒後的剩稿還要多十分之七八。按照杜牧的囑託,裴延翰將他的450首詩文彙編成集,共20卷,名曰《樊川文集》。杜牧的畢生心血,才因此得以最大限度地儲存、流傳下來。

    孔子晚年三句話對後人影響非常大: 一:時也,命也(時機決定命運) 二:慎始,善終(選對了就要堅持下去) 三:盡人事,聽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給老天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杜牧出身名門,文采風流,詩賦俱佳,又兼有經濟之略,還精研孫子兵法、善論兵事,像這樣的一個人,若早生100年,在唐初開明繁盛之世,他或許也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展自己自己報國安民的政治抱負,可惜命運偏讓他生在了滿目瘡痍、支離破碎的晚唐,留給我們最多的印象是一位詩人形象。縱觀杜牧一生,先是出身名人,後又歷經家道中落;勤學苦讀靠才華贏取功名後卻被朝廷排擠;委曲求全為地方幕府官員甘當幕僚小官卻鬱鬱寡歡縱情娛樂;富有才華卻不被重用成為政治幫派的犧牲品;終於靠年邁資歷和宰相好友的輔助仕途略有轉機,卻已身處遲暮。人生如此波折,作為讀者的你能體悟到什麼?希望透過此篇,能讓世人對才子杜牧有更進一步瞭解,並以史為鑑,活好當下。

    杜牧名詩賞析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16 # 長木夜談

    更喜歡王維,我單獨講講野望吧。

    01

    現在單獨來看《野望》,感受和唐朝人肯定不會一樣。這一首看上去偏於五言的律詩,誕生於隋唐之際。

    工整的音律,嚴格的章法,精美的對仗,這是初唐的人們本來不熟悉的形式,甚至到了王績之後,“初唐四傑”都沒有在這個領域達到王績的水平。

    清代學者翁方綱用個一個比喻: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02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在隋、唐兩代都做過官,也都辭過官,飽讀詩書,但生活得更像一名隱士。

    王績字無功,這個詞出自《逍遙遊》 。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王績正是這樣標榜自己,他給自己寫的墓誌銘是“有道於己,無功於時”,追求一種合乎大道的個人生活,不去想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建功立業。

    03

    《野望》很有飄逸之美。

    開篇“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正在薄暮時分站在東皋之上向下眺望。

    “東皋”就是東邊的高地,王績的家鄉真有這麼一出高地,也因此自號東皋子,和蘇東坡的“東坡”一樣。

    我們看中國古典詩歌,一個很顯著的語言特色就是簡略。

    東皋,薄暮,望,省略了常規語法所不能省略的很多內容,沒有主語,沒有介詞,但是因為這樣,這種歧義空間的存在豐富了詩歌的審美趣味。

    04

    王績在薄暮的東皋眺望,按照傳統,一登高就要詠懷。

    而王績,詠的是“徙倚欲何依”。

    他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地方,就算可以把世界擺在我面前,但哪裡才是我的歸宿呢?這是何等的仿徨無依。

    視野所及之處莫不是一片蕭瑟的秋光,莫不是一片深沉的暮色,都不是自己的落足之地,落暉下,牧人返,獵馬歸,各自有歸宿,而詩人自己呢?做了什麼,去了哪裡,歸向何方?

    有人理解自己?有通道之人?看來看去,只剩“相顧無相識”。

    05

    “采薇”是指殷周易時代的兩位隱士:伯夷和叔齊,兩人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上。

    有人因此推斷,王績很有一些遺民思想,既然在隋唐做過官,等到隋唐易代之後就要像伯夷和叔齊一樣絕食了。

    但是王績的身世否定了這個推斷,他在入唐之後還是做過官。也許對王績來說,出世或者入世並不是效忠某個王朝的問題。

    如“道”可行,任何朝代都可以去施展作為,“道”不行,無論誰家天下,都是登高下的蕭條秋色,自己永遠都是“徙倚欲何依”的不合時宜。

    06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作者簡介:飢餓藝術家,長木主創,半生荒唐,自閉,抑鬱,中度社交障礙,深度人格障礙。嗜酒如命,偶爾看書,不為熱愛,是為生活貧瘠,能消費之物,只剩書酒。而你,也比我好不到哪去。

  • 17 # 老街味道

    這幾個都是華人最熟悉的名字了,我們從小啟蒙就是從古詩開始,還不認字的時候,父母就教我們背“窗前明月光”了。當然還有“處處聞啼鳥”,“兩個黃鸝鳴翠柳”。再大一些,常用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就像扶老太太過馬路一樣,這是寫作文必用的材料。

    這六個人佔了《唐詩三百首》的半壁江山,可見其作品流傳之廣,名聲之大。李白的詩浪漫開闊,雄奇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王孟二人的山水田園詩,別開生面;李商隱迷一樣的無題詩,令人遐想連篇,杜牧詩文雙絕。每一個人都是唐朝詩壇的巨擘。

    如果只選一個最喜歡的人不太容易,而且喜歡與不喜歡是隨著時間和閱讀理解而變化的。現在就選杜甫吧,杜甫幾乎每一個詩體都有優秀的作品,而且他的作品包含對國家和人民的感情。雖然很多詩的主題沉重了一些,但確是學習寫詩的打基礎的最好的模本。

    寫詩有時候感覺像學書法一樣, 也要不停地臨帖,各位大家的作品都要臨一遍,先從杜甫開始,不會走錯路 ,也不會走彎路。

  • 18 # 憂鬱的風35

    我最喜歡杜甫,一個理由:從各個詩人的詩集來看,能讓幾乎每一首都是好詩的只有杜甫,這也是千家注杜最根本的原因,杜詩就是詩歌聖殿的最高寶座,坐在哪裡,讓你覺得一覽眾山小。

  • 1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唐代詩星璀璨,頂級詩人竟然有兩個是西晉名將杜預的後人,就是人稱“大小杜”的杜甫和杜牧。

    杜牧的爺爺是杜甫的族侄杜佑,曾經當過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杜牧出生時家道已經開始衰敗,但畢竟還是官宦世家,更難得家裡藏書甚豐,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是這樣炫的: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有這樣的書香家庭,再加上天生早慧,十幾歲的杜牧就博通經史。當時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杜牧尤其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杜牧對孫子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藩鎮軍閥劉稹謀反,他向宰相李德裕獻策,建議奇襲叛軍,而且他的建議很具體,具體到了該調動多少部隊,該調動什麼兵種,結果大獲成功。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洛陽長安紙貴,到處傳頌《阿房宮賦》,23歲的杜牧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鞭撻了藩鎮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無能,繪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圖: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

    請數系虜事,誰其為我聽?

    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業,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內,長有扈苗徵!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爭。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甦醒。

    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一身文武藝卻報國無門,杜牧實在苦惱,卻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就敢這麼針砭時政,怎麼會有人願意提拔他呢?

    大和二年(828年),侍郎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在太學博士吳武陵竭力推薦下,26歲的杜牧終於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杜牧以為自己有機會大顯身手,卻被安排在學究滿堂的弘文館,從事校理典籍的閒差。熬了半年還是沒有什麼機會,就離開了生活多年的長安,到江西觀察使府擔任幕僚。

    有唐一代,狎妓冶游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出身名門望族的杜牧,不免沾染貴公子的浮華放浪,再加上鬱郁不得志,時有縱情聲色,狎妓輕狂之舉。

    但在酒醒之後,杜牧時刻不忘報國,途經三國古戰場赤壁,感慨赤壁一戰對歷史的改變,回想自己胸懷大志卻不受重用,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江南寺廟林立,帝王求長生過於重佛,寺院經濟大大加重國家負擔,杜牧寫下這首《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沈傳師回長安就任吏部侍郎,杜牧被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遊,開始了和揚州的不解之緣。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揚州再好,畢竟遠離政治中心。白天公務繁忙還好過,一到晚上愁緒難於排解,杜牧經常流連於青樓。青樓女子以她們清亮的歌喉、曼妙的身影、溫柔的性情,慰藉詩人的落寞和心憂。

    但是李德裕不想讓離開他的人才被政敵牛僧孺所用,沒兩年就將他調離。大和九年(835年),杜牧離開揚州,赴長安任監察御史。詩人捨不得離開揚州,更不捨得青樓那些相好的女子,《贈別·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一首怎麼訴說得完呢?《贈別·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對揚州的喜愛,對青樓女子的垂青,貫穿詩人一生。每當仕途失意,他就不由想起揚州,想起揚州那些溫潤的青樓女子。

    到了長安的杜牧,給當年在揚州的舊遊故交寫信,念念不忘揚州的美景和美女,《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後來詩人受排擠外放為黃州刺史,追憶十年前的揚州歲月,如夢如幻,寫了一首《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春風十里三生杜牧,揚州因杜牧這些詩而出名,杜牧卻因這些詩被後人視為風流放蕩。

    杜牧到長安赴任時經過鎮江,見到年老色衰而孤苦無助的杜秋,傾聽其訴說平生遭遇。杜秋從一個美麗的少女,成為寵妾、皇妃,後又成為皇子保姆,最後竟淪為一個窮愁的老嫗,命運的無常,令人感嘆。詩人從杜秋生平,想到歷史上捲入血腥政治的那些女子,都是身不由己、歷盡磨難;而那些聲名赫赫的男性政治家,也是冒險犯難,窮通難卜,只能聽天由命,誰也不能事先預知自己的未來。在傷感和迷惑中提出連珠炮的問題: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

    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從天地到自己的一身,這些是無法解答的問題。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

    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

    這首悲慨的《杜秋娘詩》,深深地寄託著詩人的身世命運之嘆。

    到了長安分司東都,8月就到東都洛陽上任,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更讓杜牧意外的是竟然在洛陽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樂妓張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韻、名聲震座、風姿綽約的張好好,才不過幾年,竟已淪為賣酒東城的“當壚”之女。杜牧《張好好詩》用精湛的詩歌語言,再現了張好好升浮沉淪的悲劇生涯,抒發了詩人對這類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苦難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詩情緒飽滿,文辭清秀,堪稱唐詩中的佳作。詩人的親筆書寫流傳至今,無數後人臨摹學習,體驗詩人書法的高格,更能體會詩人的情感。

    在洛陽期間,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了不少詩篇。他的感懷詩立意高格,千古吟誦,《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期間杜牧短暫在宣州任職後,路過烏江亭,寫了著名詠史詩《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回到京城還是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閒職,哎,自己和那些失意的宮女有什麼不同呢?《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會昌二年(842年),杜牧外放為黃州刺史。這次外放是因為杜牧和牛僧孺的關係被李德裕排擠出京,卻給了杜牧獨當一面的機會,後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池州刺史任上的清明,別人家人團聚遊玩觀賞,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會昌五年(845),“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名士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因二人都懷才不遇,同命相憐,故九日登齊山時,感慨萬千,杜牧作了《九日齊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杜牧又進京了,但是第二年就以京官俸祿難以養家請求外放,先申請外放杭州刺史不準,到大中四年(850年)連上三啟終於外放湖州刺史。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

    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杜牧想起自己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到湖州遊玩時結識一個十來歲絕色少女,曾下聘禮說十年後到湖州當郡守迎娶她。14年過去了,那女孩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看盟約是自己違約,傷心不已寫下一首《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

    杜牧感慨美人不得,更感慨自己壯志難酬。

    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閒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故後世稱“杜樊川”。

    中書省借天帝居所"紫微垣"為名,省中多植紫薇花。牛李黨爭激烈,置身於複雜鬥爭糾紛中,杜牧不趨炎附勢,獨守剛直節操,一首《紫薇花》對世人言志: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

    詩人雖寫紫薇但在此詩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讀者在驚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麗的質感。充分感覺到紫薇不與群花爭春,淡雅高潔的風骨和一枝獨秀的品格。杜牧也因此詩被稱為“杜紫薇”。

    詩人年歲漸長,世事開始看得通透,深秋置身山林之中,詩人卻不再感時傷懷,而是盡情欣賞秋色的絢麗,《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杜牧病重逝世。杜牧臨終前燒燬了他不滿意的詩文,最滿意的是自己《孫子兵法》的評註。可惜除了少年時驚鴻一現,這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終其一生沒有機會表現他最引以為豪的軍事才能,怪不得詩人一生落寞!

  • 20 # 大唐白月光

    雖然這幾位我真的都喜歡。但是,如果非要選一個最喜歡的,那就只能是王維。原因有4點:1、詩佛很溫潤、很安靜、一定也很優雅,我喜歡安靜溫潤的書卷氣的男子。2、詩佛很專一,一生只娶一個老婆,老婆死了,就獨身吃齋唸佛,用情專一,守身如玉,這點兒所有女子都喜歡。3、詩佛又懂詩歌又懂繪畫懂音樂,還能把輞川別墅改造成世外桃源,這樣有品味又有趣味的男子多可愛。4、王維家室好,豪門貴族,卻清靜無為過了半生,一定是一個很懂得自律的男子。總而言之,我覺得王維就是所有女子心目中最好的郎君形象。(不接受李白王維情敵之類的道聽途說的緋聞訊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到底誰的武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