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翁子涵
-
2 # 紅雲文化社
易經是傳統文化,想要掌握和繼承傳統的國學文化,不是文字就能理解的,要想掌握好易經的真正內涵,只做到學習還是不夠,具體來說,要學以致用,結合實際進行了解。
-
3 # 桃花島主王藥師
本人這一段時間正好在看《易經》,感覺這個問題這個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理解。
《易經》又叫《周易》,是古代四書五經的五經之首,在古代四書五經其實主要是教人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古代的教育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講究以德立人,那麼我們學習《易經》這本書的話,也應當深入的瞭解裡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為了能夠比較明確的表達我的想法,我就說一說《易經》中的第一卦“乾”卦所講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乾卦是由六個陽爻(既沒有中斷的橫線)組成的,他的卦辭要從下往上看。
乾卦的第一爻,也就是最下面那一個陽爻,叫做初九,他的爻辭是“潛龍勿用”。就是指的人剛到一個新的單位或者是剛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時候,要像潛龍一樣藏在水裡,慢慢的積蓄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要“勿用”,不能急功近利,因為剛開始的時候自己的力量還很弱小,這時候如果就開始想要大展才華,會適得其反。
乾卦的第二爻,既九二,它的卦詞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指的在經歷了初九的“潛龍勿用”之後,有了一定的才能,就要開始作“見龍”,讓人看見的龍,施展自己的才華。不過想要作“見龍”是有條件的,就是“利見大人”,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的才能之後想要展現自己的才華,必須要有“大人的扶持,那樣你的所作所為對你來說就會很“吉利”。這裡的“大人”並不是特指當官的或者是權貴,是泛指自己身邊能夠提攜自己或者激勵自己警示自己的人。因此到了九二的階段,我們有了一定的積累,就要開始成就自己的理想,同時要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合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乾卦的第三爻,爻辭是“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指的人經歷了上一個“見龍在田”的階段,事業有了一定的進展,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這時候不能放鬆警惕,驕奢淫逸,要“終日乾乾”,不斷的警醒自己,以讓自己做到“無咎”,既不出什麼大的差錯。
乾卦的第四爻,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是指的經歷了前三爻之後,事業有了一定的進步,與身邊的人關係也處理得比較好,這時候就可以從九二的“見龍在田”到“或躍在淵”了,人生可以進行第二次的提升,但要注意的是,這時候做事一定要小心謹慎,做到“無咎”(沒有什麼大的差錯)
乾卦的第五爻,可以說是人的終極理想的一爻,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爻,既“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指的一個人經歷了前面的四爻之後,如果還能夠提升自己,還有餘力的話,就要大展才華,實現自己的終極理想。“飛龍在天”是指的一個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成就大事業。而後面的“利見大人”則告訴我們這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團隊協調,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不能因為自己的發展就忽略了身邊人。
乾卦的第五爻,因為有“飛龍在天”的吉利跡象,因此一般會用來描述一些成功人士或者王公貴族,比如“九五之尊”中的“九五”就是指得乾卦的第五爻。
到了牽掛的第六爻,爻辭是“亢龍有悔”,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可以看出來不是很吉利。這個“亢龍有悔”指的是一個人事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後,如果貪心不足,想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既“亢龍”)。那麼就會帶來極大的災禍,因為個人能力達不到,所以反而會讓自己的事業跌入低谷,這也就是“悔”的意思。
透過《易經》中的乾卦,我們可以體會出其中的智慧,對我們的做人做事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此我認為學習《易經》主要是學習裡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在桃花島終日研習武學,於四書五經竟然有些疏忽了,看來以後要重視理論知識的鑽研了。
-
4 # 閒說雜談記
《易經》相傳成書於殷商時期,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於羑里而著《易經》。後來被卜師用來作為詢問神靈的卦象指導,以此來預測吉凶禍福,供君王和上層人士參考。
後來各位聰明計程車子,分別從易經中感悟分化出自己的思想,創立出自己的學說。最鼎盛時期莫過於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層出不窮,璀璨非凡。它們把《易經》分化而發揚光大。
宋朝時,理學大家朱熹對易經進行更加形象化的表達,才有了目前我所看到的“乾、坤、艮、震、離、坎、兌、巽”的符號式表現。也有形象的口訣記憶,“乾三連、坤六斷、艮覆碗、震仰籲、離中空、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我們平時看易經更多應該要學習它的處世之道,過滿則溢,物極必反。保持君子中正之道,持續向善前行。
-
5 # 吟者Chijin
易:
1.變易:變化,是易經的基本思想。
2.簡易:大道至簡,微言大義。任何紛繁複雜的現象都不離陰陽。
3.不易:萬變不離其宗,變化的是現象,不變的是道。
《易經》是整個中華文化的哲學基礎,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易理、易象、易數,是易經的三個基本內容,可以根據各人喜好和緣法各有側重或兼收幷蓄。
-
6 # 安陽劉豔國
學習易經主要要學什麼?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1.學習易經中的辯證思維
2.學習易經中認識事物的方法
3學習易經中適著生存,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的精神
4學習易經中水至柔,善利萬物。地至廣,以物不載。包容萬物,和諧共處的理念。
-
7 # 唸詩班
《易經》應該是中國人繞不過的一本書。說繞不過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去讀它,而是這本書所講的內容,其實就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
那為什麼《易經》還是顯得如此神秘?乃至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一本占卜書?把它看成占卜,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並非它的內容本身。
《易經》之所以那麼神秘,只是因為此書年代較為久遠,語言比較晦澀,普通百姓難以理解。讀懂它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文字學和語言學的基礎,感興趣的朋友,我建議大家去觀看流沙河先生在騰訊講堂講解《易經》的影片。
正因為《易經》描述的正是日常生活,故而內容具有事物的普遍性意義,而占卜這門學問也正好是建立在全人類的普遍意義之上,占卜的內容是日常生活,其力量自然也源於日常生活。
因此,我們學《易經》不是要學其晦澀神秘的一面,而是要去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並結合自己逐漸領悟生活本身的意義。這才是真實有用的《易經》,也是讓占卜變得更加準確的方式。
-
8 # 國學研究926
易經並不是有具體的學習目標,那是根據自身領悟出來的,只是看你自己從什麼角度去看。比如,哲學,數學,占卜等等,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
9 # 舊事起劍一山酒
易經知古今,我們俗人難以學會,卻需要學習其中的哲學。比如亢龍有悔,和物極必反想通,和道家的陰陽魚相同,和辯證唯物主義提到的量變產生質變也是相輔相成的,和儒家學派的中庸之道更是一脈相承的。
-
10 # 青島涵涵爸爸
本人對《易經》十分感興趣,前後陸陸續續讀了七八個個版本,《易經》是一部瑰麗珍寶,是華夏五千年智慧殿堂,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個人總結如下:
伏羲之易,為天地之易,
是用來解釋整個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聖人之易,
是用來闡釋萬事萬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來闡釋人間之事的。
在此不一一解釋,大家可以去圖書館瀏覽一下,但是短時間是很難看懂,而有些白話文翻譯的也都有出入,甚至相駁。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大部分學易經是為了占卜,其實占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作用。個人感覺學易經的最終目的學易的目的, 乃是透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 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進而達到與“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企業學易可以懂得企業運轉平衡之根本,從而維持家企業發展。個人學易就為了更懂得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進行自身修煉德行和智慧,必將使人終身受用。
-
11 # 落水的魚珠寶
易經對於入門者來說這本書並不友善,易經被譽為百經之首必須對國學有一定基礎了在讀可能才會有收穫,要不然也就看個皮毛,國學的入門就是陰陽 五行 河圖落書 天干 地支這些知識,這些都有一定基礎了才能理解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對這個世界的因果關係也會有個全新的認識,河圖洛書只有圖沒有字,易經也是後人的理解加的註解,有許多東西都是作者對河圖洛書的認識理解,隨著時間越來越久後人加的註解越來越有意或者無意的偏離了原著。另外由於玄學都是門內傳的,公開的大家都可以學的東西,內容都是非常隱晦,或者誤導讀者!如果真能入門國學,都是前世的緣分。中國歷史上出名的軍師人物無不是集大成者,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 還有袁天罡李淳風等大預言家,敢興趣的可以瞭解下。道德經裡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人無時無刻不被周圍的環境風水所影響,人出生的時刻一剎那周圍的風水又影響了這個人天生五行,人的五行又直接影響了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等等,高矮胖瘦,流年又影響了人的運勢,身體健康,周圍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息息相關,當你國學學到一定高度,就能簡單的預測些事兒了,當這些事兒印證了後你就會從更高的高度看待宗教社會生老病死,因果關係。
-
12 # 把自己養好
學《易經》主要學的是《易經》的“變”。《易經》共六十四卦,從天地人三者迴圈的關係中找尋認識世間萬物的方法。在變化中尋求發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自然規律,也是人類思維準則。人類要順應自然的變化,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坤後載物,德合無疆。”用廣大無邊的包容性來看待這個世界,才會創造和諧。
-
13 # 趙日金141
先搞清哪本是真《易經》。
《易經》即《周易》,儒家四書五經之首。據《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三爻八卦基礎上演繹為六爻六十四卦,孔子為之作《易傳》。
現通行《周易》,周文王《易經》與孔子《易傳》合為一書,《易傳》卻直接否定了《史記》周文王作六十四卦之說,周文王之前,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位聖人已使用了六十四卦。如,根據“大過”卦發明棺槨,根據“夬”卦發明書契。
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西漢帛書《周易》與《易傳》分離,且無論《周易》還是《易傳》都與通行本都大不相同。
帛書《周易》:一,卦符不同,爻為“一”與“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僅八卦為,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三,卦辭爻辭多異文,內容大致相似。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鍵(乾),第二婦(否),,第六十四益。
據通行《易傳序卦》的說法,六十四卦卦序是一個固定的因果關係,卦序不同,因果關係不同,也就顛覆了兩千年易學乾坤。
帛書《易傳》不同,為《二三子問》,《系》,《衷》,《要》,《繆和》,《昭力》。其中僅《系》名同,但文字不同,如,無“太極,四象”,而是“大恆,四馬”。且凡“象”字皆為“馬”。無《象》篇又無“象”字,當然也就不存在“乾為天,坤為地”之象。還有,聖人不是根據“夬”卦而是“大有”卦發明書契。
同一個周文王怎麼可能作兩套不同的《易經》?同一個孔子怎麼可能作兩套不同的《易傳》?
-
14 # 歲運並臨
易:改變;經:書籍。《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圖和易經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其主要內容。1、伏羲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典籍的核心內容,《易經》之五大規律也出自於“河圖”之啟示。2、《易經》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的物件,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系統。“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八卦是對陰陽的細分;六十四卦是對八卦的細分。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進行釋義。3、以《易經》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瞭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徵,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4、《易經》規律運用之“無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⑴、“無我”之境界(道法自然):易經-八卦圖①、船到橋頭自然直:“無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②、順其自然:“無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③、“無我”境界之表現:善惡終有報、惡人自有惡人治、敬天認命、逆來順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為無為則無不為等等。④、“無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②、自我實現:“有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③、“有我”境界之內涵:“仁義禮智信”之倫理原則、“溫良恭儉讓”之傳統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境界、以及“勇於探索、自強不息”之開拓精神等等。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廣義的《周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中國的易經博大精深,高煜翔多年的《易經》研究,提倡辨證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用物理的方法來詮釋易經。高煜翔,河南南陽唐河人,畢業於鄭州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現為陰陽易辨派創始人、河南省易學會命理特約顧問、中華建築風水研究學會理事、中華中醫研究協會特約顧問、國際陰陽五行研究協會顧問。提倡辯證研究中國的易經。《易經》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並作為變化的哲學運用於現實生活。
-
15 # 睿為法律工作室
感謝題主提問,小睿來答題:
易經,很多人聽過,但大部分人對它卻不是很懂,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中國第一經書,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卻不知它的實質內容是什麼?這本經書教會我們什麼,我們學習它能提高什麼。話說易經……
易經就是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化,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的哲學書。誕生於新石器時代,表達方式是八卦。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的核心內容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簡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複雜的事物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感謝關注,感謝評論!
-
16 # 譙叟
《易經》乃五經之首,學《易經》學什麼,不同的價值取向會有不同答案。哲學家見其對規律之揭示,江湖人信其對運命之預測,不一而可。不可否認,《易經》源於占卜,所記乃巫語,由卦預卜兇吉。但僅從此學算命打卦,實則虧欠了這部奇書。
這部書為何取名《易經》?要從“易”字起解。易,有交換、變化之義。個人理解,易經者乃因交換而產生變化之規律也。交換本身即變化,而交換無時無處不在,又不以人之意志為轉移,唯有變化,世上萬物才生生不息,且有規律可循,故奉為經。
如其封象,陰陽矛盾乃吉,反之則兇,何故?有矛盾才有鬥爭,有鬥爭方有變化,有變化則有生機,生機勃勃則太吉。故《易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現在開啟搜尋引擎,《易經》項下多為測生辰八字而定運命吉凶,此乃行騙之作為,殊不可信。《易經》之精要,在於揭示事物唯有在運動和變化下方得永恆:變則通,不變則廢。
-
17 # haoshise
易學是一門很廣闊的天地的學問。
學起來簡單,想要精通卻難得很。它裡面包含的東西太多了。就學好周易而言,需要考驗你的學識和經驗。至於學到什麼不是看你自己想要什麼嗎?
首先、它是模擬天地變化的一種模型吧。
以兩個基本概念,陰和陽,通俗講就是矛盾雙方,就矛盾的關係就分為好幾種,所以請參看毛主席的矛盾論。另外注意先讀十翼,搞清基本卦象,然後研究乾坤二卦,你就算入坑。恭喜你從此進入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坑。很難爬出來。
第二、可以蒐集歷代關於周易的評述,讀一讀各家的注。不過似乎就揚雄的太玄,可以比較接近它的意思。
第三、可以讀一讀諸子百家的書,你就可以知道,周易對於諸子百家的影響。
我,高中的時候被它的義理所吸引,常常要睡覺的打著燈照著讀上一會兒。後來又被它的數術吸引,就學著去了解四風水等。再後來又對丹術有興趣,就去看了一下週易參同契。現在對中醫感興趣,可以看看書瞭解一下,不打算看病治人,因為關乎生死,所以打算學點知識就算了。
-
18 # 正論雜談
易經的博大精深豈是一兩篇文章能探討的清楚的?但是大道至簡,越是高深的學問其實越簡單,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沒搞明白能量守恆的道理之前,很多現象就都很複雜,但是搞明白能量守恆後,自然就簡單了!
易經也一樣,如果非要問學什麼話,那歸納一下,也就三點。
一、易經放在日常運用當中就是一部工具書,所以算命的,測字的,看風水的都是以它為基礎的。所以說,第一就是學他的應用!
二、易經也是一本哲學著作,尤其是經過周文王發揚之後,後邊很多人進行了解讀和批註,自然就融入了很多思想和思維方式,一個同樣的東西,經過不同角度,不同思維的解讀和闡述就是哲學了!所以第二就是學習易經裡闡述出來的哲學了!
三、易經也是本科學讀物,為什麼說它是科學讀物,首先易經就是本數學著作,裡邊包含了排列組合,包含了機率論,包含了符號學等等內容,再其次還包含了能量守恆的概念等!因此它也算是本科學讀物!第三就是學習易經裡邊的數論和物理學了!易經裡的易,就有交換,變化的意思!
-
19 # 老曹偉慶
學易經仰觀天,曰,月,星,雲,風,叫人們學會氣象,對雨,雪,等對人類的漁農業生產的影響,和身體健康。府測地,叫人們看山脈的走向,水流方位,土壤貧沃,有利於居住,發展種養殖業,等等。遠取千里,透過觀天測地,使人們預知遠方有適合人類需要的一切。近取諸身,人們透過互相接觸,看面色,五管,測長短,胖瘦,而知病乎。所以說易經是一部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軍事學等。
-
20 # 易經大六壬
易經,講的是卦象,它裡面蘊含著陰陽五行的道理,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占卜,是透過這些道理,可以預測未來。
如果只研究它的道理,就成了哲學,這並不是它最大的價值,精通易經,能夠準確占卜未來要發生的事,據說孔子就會算卦,孔子還自豪的說,我十次能算中七次。
回覆列表
相傳,上古之時,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大禹之時,洛水中浮出神龜,揹負“洛書”獻給大禹。伏羲、大禹等上古聖人,觀察河圖與洛書,開出先天八卦圖,那時還沒有文字。到周代之時,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期間,將八卦重疊,衍出六十四卦,併為六十四卦寫了卦辭。周文王的兒子周公,為每卦六爻寫出了爻辭,至此易道大顯,故《易經》也稱為《周易》。以道陰陽,古人看到太陽和月亮交替,這是最自然最明顯的陰陽變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疊,會意為“易”,因此,易有兩個基本意思:交易:陰陽之對待;變易:陰陽之流行。全部的易經,只是講陰陽之間的關係,並以此推闡萬事萬物,脫離陰陽之象和陰陽之數的易理,絕非正理。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自孔子以降,漢代田何傳易,逐漸流派紛呈,眾說紛紜。但由於很多都沒有寫書,就不一一說了,主要說一些有著作的。焦延壽,核心著作《焦氏易林》;魏伯陽,核心著作《周易參同契》;陳摶,核心著作《河洛理數》;邵康節、核心著作《梅花易數》、《皇極經世書》;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來知德、核心著作《來注易經圖解》;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書》;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學》。另外一些大家,我個人認為有待商榷,他們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佔。如: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孔穎達、核心著作《周易正義》;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義》;程頤、核心著作《伊川易傳》;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京房、核心貢獻“八宮卦”;
孔子說得很好:學易學得好的,精微潔淨,學得不好的,一個字:賊。學易的目的,乃是透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進而達到與“道”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占卜是學易的一個方便法門,可以讓人“玩索而有得”,若過分追求占卜的結果,則無異於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