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人之娛

    西周滅國:

    其一,在經歷成康之治後,周朝進入了自然的悖論,開始盛極而衰。到了周昭王、周穆王時期更是長年用兵,戰爭不斷,民生凋敝,終於為滅亡埋下了禍根。

    其二,文明總是一起在進化的,周朝在往前發展的同時,北方的犬戎也進入了發展膨脹階段,導致的後果就是不斷南下,開始入侵周朝的領土,搶奪周朝的資源。

    其三,王朝的終結者,縱觀幾千年發展歷史程序,當一個王朝盛極而衰的時候,總能遇到那麼個無所作為的昏君。沒錯,鼎鼎大名的周幽王出現了。啥?不知道周幽王,那記得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不。周幽王當政後,親小人遠賢臣,導致朝政腐敗,百姓有苦無處訴。加上犬戎屢屢寇邊,他又為了博美人一笑,玩點火的遊戲,終於失去民心,把自己給作死。同時宣告西周滅亡。

    東周建立: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勤王的各路諸侯才紛紛趕來,幾個有權勢的諸侯於是新立太子姬宜臼為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春秋:

    遷都洛陽後,周王朝勢力大大減弱,八百諸侯陽奉陰違,從此中原王朝進入了長達四五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魯國史官,為了把各國大事記錄下來,按年、季、月、日進行記錄,於是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春秋起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進入春秋後,各方諸侯你爭我奪,輪番上臺演義,出現了春秋五霸等著名的歷史人物: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戰國:

    經過春秋時期兩百多年的兼併與融合,剩下能活下來的都是能打的扛把子,佼佼者的佼佼者,三家瓜分智氏的晉國之後,正式進入戰國時代。戰國意思即指在那個動盪年代仍活著的強國。

    進入戰國後,剩餘的七大王國都想一統天下。紛紛進行改革變法,使歷史出現了一個別樣多姿多彩的時代。至今為後人津津樂道。

    魏國魏文侯首先開始變法圖強,此後其他諸侯也是相繼效仿。最終經歷兩百多年,由秦國一統天下。

  • 2 # 烜之

    周幽王死後,以前被廢的太子宜臼即位,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國號仍是周,因之前的周朝國都在洛邑之西,所以稱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為西周,周平王之後的為東周。

    東周時期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要概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東周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與春秋在歷史上並無明確時間界限,僅依歷來慣例,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持續兩百多年。把戰國作為一個時代的名稱,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以後,才開始使用。

  • 3 # 法號武德

    華夏文明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璀璨歷史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還興盛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等等繁盛的朝代。其中是以周的統治時間為最長,延續了791年。不過在歷史上它分為兩週,西周和東周。而我們今天就來講講西周是如何變成東周的。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那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位君主。在傳說的故事版本里,為逗寵妃褒姒開心,周幽王用烽火戲耍了諸侯好幾次,導致最後戎狄真的打了過來時候,他點烽火,諸侯也以為又是戲耍都不來救駕,最終身死國滅。

    但其實這個故事是不靠譜的,實際上因受制於那個年代的基礎設施,諸侯之間的傳訊靠的不是烽火,而還是報信的快馬。所以這個故事是根本不科學,更不可信的。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故事呢?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也就是說勝利者想用這件事情來證明周幽王的愚蠢。這個時候你就要想了,是什麼招致周幽王失敗的呢?

    這就必須要從周幽王的爺爺周厲王說起了。在歷史上周厲王是一個有名的暴君,但其實能登上大位的人,又有幾個是真笨的呢?他其實也算是一個有雄心君王,只不過最後玩砸了而已。

    在當時呢,對於周朝威脅最大的是西北方向的戎狄,威脅到每個君主都當做頭等大事來對待。不過已經處於到了一種你來我往,有勝有負,誰也無法徹底奈何誰的地步。這個時候周厲王採取的辦法是南征荊楚,從策略上來說有其合理性,因為南邊經濟產出是比較好的,一旦打下來,這是能夠極大增強國力的。不過這也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畢竟防範西北的戎狄已經很吃力了。

    最終不出意外的,他玩砸了。周厲王南征荊楚的做法,使得周朝旁邊一些部族/民族很緊張,誰知道會不會把自己也吃進去呢?紛紛加強對周朝的軍事防範。同時戎狄是周朝的敵人,沒那麼聽話的,周朝把力量用來進攻別人了,戎狄當然會趁此機會來進攻周朝了。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戰打得是經濟啊。四面征戰之下,這是需要天大財源去支撐的。也就是周厲王需要加稅,加重稅。而大家要知道呀,夏商周可都是奴隸制社會呀。奴隸是沒有財產的,奴隸的生命都是貴族的。也就是說,周厲王是在向貴族徵稅,從貴族這個碗裡面搶飯。這遭到了貴族們的巨大反彈,最後史書上說在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一場國人暴動包圍了王宮,周厲王倉皇出逃。但是大家想一想嘛,周朝是奴隸制社會,暴動的真的是老百姓嗎?

    周朝那個時候的路是很難走的,就算是唐宋元明清時代,一個普通老百姓要走到首都去,那也是千難萬難的呀。周朝時候你要普通百姓從家鄉要走到周朝首都,那是要何等的不易。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抗稅不交,或者逃到山林裡面去了。最終周厲王在公元前828年死於彘(今山西霍縣)。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各路諸侯聯手逼死君王的戲碼。因為只有他們有一定要殺死周厲王的需求,因為自家的封地在那裡跑不了,只要周厲王是君王一天,自己就得按照周厲王釋出的政令交稅。而只有周厲王沒了,加在他們頭上的稅才能沒了。

    在周厲王被趕出王宮到死亡的這14年裡,這些諸侯們推舉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以及共伯和等等,暫時的署理起周朝的朝政來,代行了周王職責。而後在周厲王死後,擁戴了在召穆公養大的太子靜登位。這就是史書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一共在位46年,因為他的上位就是依賴於眾諸侯推舉的原因,在他執政前面很長一段時間裡,跟諸侯的關係非常好,基本上就處於一種相互不給對方找麻煩的狀態當中。也因為他這種無為和不折騰,大家對它的評價都不錯,還把那段歷史時期稱作了“宣王中興”。不過想想也正常,農耕社會盛世的標準就是人多和糧食多,而只要不打戰折騰,把最多的人力都用到農耕生產當中去,出產的糧食自然就多了,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自然就多了。

    但哪一個君王願意做鹹魚,沒有夢想呢?隨著做君王越來越久,逐漸的越來越掌控朝政,周朝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周宣王對於自己王朝威脅來自於哪裡就越清楚,戎狄和荊楚,那都是需要搞服的。如果放任發展的話,那是兩個可能會把周都吞併掉的存在。和那些諸侯可以向新的統治者臣服不同,對於周朝王族這一支而言,等待的那將只有身死國滅的結局。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周宣王開始了和他父親周厲王一樣開始了四處征戰。開始的時候,有著“宣王中興”的底子在,打贏了不少戰,使得周朝的統治疆域有所增加。不過呢,隨著“宣王中興”的底子被耗幹,在周宣王那叫一個屢敗屢戰。尤其是千畝之戰中大敗給了姜戎,還把南國之師給全軍覆沒了。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傳起了“幾亡周國”的童謠。還在周朝的首都發生了兔子跳躍舞蹈、有馬變成人、有馬變為狐狸的怪事。我們現在都懂科學了,知道在那個時代下,馬變成人和馬變為狐狸,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同時奴隸制下,除了貴族,誰能有創造童謠的本事呢?之後記載竟然說,周宣王被一位被冤殺大臣的冤魂所射之箭射中,然後患病而死。

    作為無神論的我們應該知道,這世界上哪裡有什麼鬼魂呢?而且還是能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射箭殺人的鬼魂。說白了,這其實就是貴族們發動的又一場類似於上次逼死周厲王一樣的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繼位的周幽王你會怎麼做?這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明白整個周朝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了。是諸侯跟周王室不是一條心,諸侯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動不動逼死周王室。

    意識到問題的周幽王怎麼做的呢?首先他把朝廷當中的召穆公這一幫老諸侯的趕走了,重用上了自己的人,申侯/虢侯/褒侯/鄭桓公。史書上把這個當做了周幽王親小人,遠賢臣的證據。實際不是這樣一回事。

    這些人都是很重要的人。申侯駐紮的是周的邊關,外面就是戎狄。虢侯封地是函谷關那塊,那是通往關中的門戶。而豹侯在現在的武關,這是通往東南方向的關中門戶。鄭桓公是周幽王的親叔叔,也就是是父親周宣王的兄弟。在有著申侯/虢侯/褒侯三人的護衛之下,是可以擋住其它諸侯和外敵的軍隊進到周王朝國都的。你說在周厲王、周宣王都逼死之下,這些人不重要嗎?同時這時候選擇相信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叔叔,這也是無賴之舉啊。

    這也就是後面戎狄來攻的時候,其它諸侯都不來救的原因,這是那些諸侯們遭到冷落後的報復。不過這也是周幽王考慮不周道的地方,突然性進行這麼大的改革,誠然可以防範內部被逼死的危機,但是天子守國門,周朝的首都在靠近戎狄的邊境啊。其實從這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周幽王的命運。因為光靠手裡的力量,沒有諸侯們的勤王之師的話,周朝首都的陷落這是遲早的事。褒姒說白了就是那個背黑鍋的人。

    那為什麼是褒姒來背這個鍋呢?周幽王是有一個王后的,叫申後,沒錯就是申侯家的女兒。她替周幽王生了大兒子,也就是太子。而褒姒呢,是後納進宮的褒侯家的女兒。同時這個褒姒比申後又是年輕,又有美色。隨著時間的日長,周幽王越來越不喜歡他和申後以及他生的大兒子,越來越喜歡褒姒以及她所生的二兒子。因為當時周朝禮制,只有嫡長子才具有繼承權的原因,為了讓褒姒所生的兒子繼位,他要把褒姒變成王后,這樣褒姒所生的兒子就變成了太子。

    但是要知道申後可不是普通人呀,他是申侯的女兒呀。一氣之下,申後帶著兒子回到了申侯的封地。申侯氣得夠嗆,自己的外孫一下子失去了做周王的機會。但是自己只是一個侯兵力有限,不足以跟周幽王對抗。心生不滿之下,他想出了一計,那就是放他們防禦的周朝大敵戎狄進去,殺掉周幽王,私底下再聯合不滿周幽王的老牌諸侯們,等周幽王死後擁戴自己外孫為新的周王,說幹他還就真這麼幹了。然後他就真把戎狄給放了進來,因為上面說過的周幽王之前開罪了老牌諸侯們的原因,他們也就都沒有來救駕。靠著手裡面虢侯、褒侯這一幫忠心耿耿的新諸侯們,最終還是敵不過戎狄,直接身死了。這也是為什麼申侯的外孫在取得天子位之後,要把虢侯、褒侯等寫成壞人的原因。他們不壞,自己就是壞人了。

    而諸侯們在知道周幽王已經死了之後,也立馬的發兵了。犬戎也不傻,跟周朝打了這麼多年,知道眾諸侯的軍隊來了,自己沒好果子吃,已經搶到了足夠的物資,也就都撤走了。眾諸侯呢,也遵守約定擁戴了申侯的外孫為周王,史稱周平王。

    這個周平王呢,因為害怕別人再把他玩的這一手,再玩一遍,說什麼都不願意再把都城定在鎬京了,在他的堅持下,遷移到了關中洛邑。歷史書上呢,也以這個為分界線把周朝分成了西周和東周。同時也因為周平王不遵周禮、弒父獲位、得位不正的原因,周王室的威望大減。既然周王帶頭不遵循周禮,諸侯們也就都不再遵循周禮的那一套了。因為周禮那一套的打破,原先周朝控制天下的體系也隨著打破了。大家把原先只敢在桌子底下玩的,還需要用國人暴動、冤魂射箭那一套統統搬到了檯面上來。這也是為什麼東周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基本上都是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原因。

    西周如何滅亡的事情說完了,但是這個事情的意義沒完,它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改革要慢慢來,步子不要太快。

    周厲王、周宣王被諸侯們逼死,確實是不好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內部問題。但是越是事情嚴重,越得慢慢來。像是周幽王那種透過劇烈的人事變化,迅速的把這批人清除出朝堂,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你雖然解了他們的職,但是你解不了他們身上的勢啊。有些人認為,那是因為那時候是諸侯制,但是你去看近代,慈禧把袁世凱換下去,並禁足了3年,這3年之中軍隊很聽新來者的話嗎?而袁世凱只要一出來,一呼百應。

    在這種劇烈的改革,在前期的時候確實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同時也會使得一大批掌握著社會核心資源的人離心離德。在天下沒事的時候沒事,但是在危機出現的關鍵時刻,這批人那是有可能見死不救的啊。而一個國家只要統治時間日長,哪裡能夠不碰到危機呢?

    治大國若烹小鮮,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君王不能以個人的情仇愛狠去治理這個國家。這些諸侯們,是逼死了周幽王的爺爺和父親。但是他父親周宣王何嘗不知道呢?但是周宣王在位時,他還是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這一幫的老諸侯們。沒有辦法呀,周朝真正的力量是掌握在他們手裡的呀。同時他還在培養著像是申侯/虢侯/褒侯這些人,否則周幽王怎麼一上位就有人用呢?同時論四處打戰來說,周宣王比周厲王多得多,為什麼最後只敢暗殺,不敢像是對付周厲王那樣直接大批人逼宮呢。這是因為周宣王培養起來了申侯/虢侯/褒侯這些人啊。

    對於掌控一個大國來講,你再不喜歡的一批人,他們犯了再多的錯,只要他們手中的力量是足夠改變國家的,那你就都得用。因為你不是一個小圈子的國王,而是整個國家這個大圈子的國王,你是同樣要代表他們利益的。只不過怎麼樣在這個和平相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削弱他們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力量。就像周宣王那樣,雖然他還是死了。但是他在位46年,取得了“宣王中興”的成就,還擴大了周王朝的統治影響力啊。作為君王是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什麼,而就去厭棄什麼的。只要是國家內部能夠團結來的力量,那君王都要喜歡。

    國家是一艘很龐大很複雜的宇宙戰艦,並不是只要取得了艦長的位置,就真的掌控了這艘宇宙戰艦,他的命令要得到整艘宇宙戰艦各個部門上下一致的認可,這才是真正掌握了這艘戰艦。如果非但沒有,還是經常下攜某種大威讓上下各部門捏著鼻子認的命令。這是遲早會像周幽王那樣出事的。

    這也是我們如今看很多歷史看不懂的原因。比如單純的你去看戎狄大破周王朝首都,殺死周天子,俘獲周王后,周王朝這麼弱?這點都防禦不到?然後勝利者們會給你一個周幽王為了褒姒烽火戲諸侯的理由出來,但是想一想嘛,能做上那個位置的人,又有幾個是笨人,笨到犯如此錯誤呢?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去看待一些歷史,歷史不是讓我們分好人壞人的。沒有誰天生是好人,也沒有天生是壞人。說白了歷史其實就是一堆人在那個歷史條件下,為了各種各樣的歷史可能性不斷付出努力的過程。每一段的歷史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收穫到正確的歷史演變觀念,這對於我們判斷當下/判斷未來,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歷史不會因為誰是好人,誰就獲勝。誰是壞人,誰就落敗。何況誰又是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壞人呢?

    其實歷史書上,沒有好人壞人之分的。那些阻止君王進行殺伐的人,一定是錯嗎?殺伐的過程當中有多少的人要前赴後繼的死呢?雖然君王在大策略上可能是對的,但是國家的負載能力真的能承受得了嗎?就像是隋煬帝三徵高麗,開鑿京杭大運河那樣。大方向也是沒有錯,但是天下的人力和物資承受不住啊。

    而當你看歷史書,看多了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聖經裡那句“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的道理了。這是在滾滾黃河大勢下,你我這顆砂礫無法都阻擋的。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總的來說就是亂,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各國之間憑武力相互征戰,周王室形同虛設。至於為什麼要有春秋,戰國之分春秋戰國有什麼區別。我認為主要在一下幾點

    諸侯國對周王室的態度

    周朝立國理念“禮”,在春秋時期周王室漸弱,但總歸是諸侯國之首,諸侯國之間多少還要顧忌周王室。小諸侯國還要定時去朝拜周王。就像齊襄公稱霸之時還得提出“尊王攘夷”,楚國問鼎中原之時也不敢強搶,“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悻悻而歸。但是在戰國時期就不一樣了,那時周王在諸侯眼中跟空氣沒多大區別。各國征戰全憑國力,在沒有周王什麼事了,到最後秦還滅了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

    戰爭策略,目的不同

    春秋之時各諸侯國之間雖說戰爭不斷,但極少出現滅國戰爭的。各諸侯國掙的無非是代周王室領導各國的名頭,而且各國非常遵守“禮戰”,打仗不考兵法就是雙方列開陣勢衝鋒,而且規矩特多,像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戰場上遇到敵國君主不能俘虜還要以君臣之禮相待【春秋左傳,晉楚鄢陵之戰】,給足對方面子

    有點點到為止的意味。而且在那個時候戰爭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件,奴隸,與平民是沒有參戰的資格的。但是到了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戰爭那就是你是我活了,而且戰爭的目的就是以掠奪土地,打仗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兵法層出不窮。

    時代特徵不一樣

    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不高,人們對於“禮”的觀念還特別強,對於周王室多少有些尊重。但是戰國時期因為各國之間變法不斷,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各國由於沒有周王的約束,不再滿足於做一個諸侯國,更想取而代之

  • 4 # 毛驢兒談歷史

    西周末期周幽王被殺,周平王繼位後遷都洛陽史稱東周。“春秋”和“戰國”其實就是兩本記錄了那個年代所有事件的書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建立西周。

    西周最後一位君王――周幽王,因為寵幸褒姒,只為博得美人一笑,竟不惜幹了一件大蠢事“烽火戲諸侯”。從而使各個諸侯國對這位周天子怨聲載道,進而失去了所有信任。

    公元前771年,申侯和犬戎兩大部落共同襲擊鎬京,周幽王趕緊點起烽火向四方求援。可是卻沒有一個諸侯前來相救,因為他們都以為周幽王又是再戲弄他們。最終,周幽王因沒有等來救兵而被殺死在驪山腳下,至此西周結束。

    周幽王死後,他的兒子周平王繼位,經所有諸侯國共同商議,遷都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初期,各地諸侯之間雖然有小規模的戰爭,但都還聽命周天子的安排調遣,因此人們生活比較穩定。

    時有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命名為《春秋》。

    後人為了便於記載,就把這個時期叫做“春秋時期”

    東周後期,地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爭鬥,戰亂連連,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前221年)為止。

    這一段時期,被西漢末年的劉向編輯成了一本《戰國策》,為了方便記載,歷史上就把這個時期稱作“戰國時期”。

  • 5 # 人者仁義也

    西周變成東周的標誌事件是周平王東遷。周王室的都城由西邊的鎬京改成東邊的洛邑。由此就有了東西兩週的區別。只是周平王的東邊源於關中的動亂,目前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就是《史記》中所說的“烽火戲諸侯”。

    這段歷史要從一個預言說起,西周周宣王時期,當時有女孩唱起了一首童謠:

    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這句話的意思是: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製成的箭袋,是要滅亡周國的。周宣王聽到後十分憤怒,恰好有一對夫婦在賣桑弓和箕箭袋,於是周宣王派人想抓住並殺掉他們。夫婦倆得到風聲,被迫逃跑,在逃跑的路上,他倆看到了一個被拋棄的女嬰,便收留了女嬰,而夫婦倆跑到的地方就是褒國,女嬰也在此長大成人。後來周宣王去世,兒子周幽王登基,周王室的一個諸侯國褒國有罪,受到了周幽王的討伐,褒國便獻給周幽王一個女孩來贖罪。這個女孩便是褒姒,也就是當年的女嬰。

    褒姒長的十分美麗,所以周幽王十分寵愛褒姒,後來褒姒還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姬伯服,周幽王對她更加寵愛。但是褒姒進了周王宮之後很少笑,周幽王想盡各種辦法讓褒姒笑起來,周王室當時設定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於是周幽王就屢次點燃烽火為博褒姒一笑,諸侯們幾次上當之後便不再來了。

    但是王室的危機也在褒姒身上產生,周幽王寵愛褒姒,於是對姬伯服也十分喜歡,他甚至想廢掉自己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立姬伯服為太子,這使得申後的岳父申國申侯十分憤怒,周幽王廢除太子的舉動最終的結果是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犬戎最終攻破西周的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但是犬戎依舊在關中肆虐,周平王於是只好東遷到洛邑,史稱東周。

    第二種說法來自《竹書紀年》和史記的記載相同,只是缺少了烽火戲諸侯這一項

    《竹書紀年》的記載十分簡略,類似於孔子修訂的《春秋》,它裡面記載周幽王寵信褒姒,也要廢掉太子姬宜臼和申後,不過沒有《史記》記載的那樣,姬宜臼直接跑到了申國,有可能是自己逃跑,也有可能是被逼逃跑。隨後周幽王討伐申國,但是申國聯合繒國,犬戎直接攻打周王室的軍隊,王室的軍隊大敗,最後申侯和犬戎直接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褒姒被犬戎掠奪而去,申侯立姬宜臼為周王,是為周平王。鎬京之所以被攻破,很有可能是周平王的緣故,這裡面的說法給出的結論就是周平王勾結申侯殺死自己的父親周幽王,然後拋棄了鎬京的周王室領地,直接東遷。

    另外《竹書紀年》記載:虢國公不服周平王的行為,另立周攜王,但是後來晉文侯殺周攜王。

    這兩種說法具體怎麼樣,得看你們相信哪一種了。

  • 6 # 跪射俑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攻入首都鎬京(今西安)的犬戎殺死,犬戎燒殺搶掠,對鎬京大肆破壞。雖然不久犬戎撤兵了,但犬戎等西戎少數民族一直對西周王朝虎視眈眈,隨時有侵略的可能。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之子姬宜臼即位為周平王,他遷都洛邑(今洛陽),歷史學家將周平王東遷定為東周的開始,而之前從周武王伐紂至周平王東遷這一時期定為西周。

    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要概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 7 # 大智若愚WJW

    西周時期最後一個周天子周幽王,昏庸無道,驕奢淫逸。有一次在攻打一個叫褒國的勝利後,褒國投降,獻上美若天仙的褒姒於周幽王。周幽王見到褒姒後十分喜愛,後來褒姒為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更得周幽王的榮寵。奈何周幽王很少看到褒姒笑過,為了博的褒姒一笑,周幽王命人在烽火臺,假傳戰報號令諸侯。當各地諸侯趕來後,才發現被戲耍了,這時候褒姒終於露出笑容了,周幽王甚是開心。

    之後為了讓褒姒笑口常開,周幽王多次“烽火戲諸侯”,到最後在沒有諸侯相信他,直到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周幽王,烽火狼煙終於沒等來諸侯的馳援,東周自此滅亡。正所謂“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

    周幽王被殺後,他的兒子周平王繼位,為躲避犬戎在鎬京侵襲,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自遷都之厚,諸侯國人才輩出,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競相變法改革,使得諸侯國勢力大增。但此時各諸侯依然是聽命於周天子,這時也出現了五個最為強大的諸侯國即: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而戰國時代及之前的春秋時代,都是後世史家對東周這段歷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戰國七雄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直至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戰國時代結束。

  • 8 # 江湖依舊老了

    看了前面朋友的回答,估計大家還是很難理解。我就簡單地說一下吧。

    西周是華夏各國的老大,其下屬諸侯國很多。到了西周最後一個皇帝周幽王因不理朝政,被犬戌國大軍攻入皇城,皇帝被殺。周幽王的兒子逃到洛邑(今河南洛陽)繼位,史稱東周。實際上這個時候的西周已經滅亡了,但是他下屬的諸侯國,依舊奉周家王朝為老大,所以在周幽王死後,老大就是周平王了。

    關於春秋:但是西周滅亡後,整個周王朝的疆域實際上已經被有能耐的諸侯侵佔。為什麼叫春秋呢,實際上從《易》的角度來說,春為東,秋為西,而這些瓜分侵佔周家王朝而崛起的群雄(實際上不僅僅是春秋五霸),實在不管是東周還是西周的,都是周家的故為春秋。

    關於戰國:春秋清楚了,那麼戰國就容易多了,同樣從《易》的角度來說,從五行的角度來說,春為木,秋為金,金和木交織在一起,金要克木,木怎麼會答應呢,於是就開始了戰爭。所以叫戰國。

    以上內容,有點戲說的意思,僅供大家茶餘飯後一樂,可別當真。

  • 9 # 武天老師

    先解釋一下古代這種東X西X南X北X的朝代是怎麼來的。

    古時候或者說當時其實並不是這樣叫的,都是後世人們為了區分政權,根據一些大事件來簡單的區別。比如西周東周就是因為當時周朝國度從鎬京(陝西西安)動遷到洛邑(河南洛陽),根據國都的一次變遷,後人為區分這兩個政權,所以叫做西周和東周。

    像是我們更熟悉一點的東西漢,南北宋都是後人為了方便區分時間段才這樣叫的。在當時都是統一叫做周,漢,宋。當時人們可不會叫東周西周,南宋北宋。

    西周最後一任周天子

    西周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幽王(當時不叫皇帝,叫天子),周幽王是個很著名的皇帝,烽火戲諸侯說的就是他。

    周幽王當時寵愛自己的一個妃子叫褒姒,為了褒姒周幽王廢掉了自己的皇后申氏女,想要立褒姒為後。最後甚至和申氏的兒子太子姬宜臼都廢了,立了和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襃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申氏的家族是當時周朝的諸侯國申國,雖然是個小國,但是來頭很大,申氏族上是輔佐過大禹治水的重臣,大禹當權後賜姜姓並封地(給了很多地盤)有呂地有申地,呂地的著名人物就是姜子牙,申地就是這一脈。

    申國的諸侯申侯一直不感冒周天子,結果周幽王把申侯的女兒廢了外孫廢了,娘倆逃到申國哭訴,申侯氣的惱羞成怒,直接聯合當時周朝邊境的犬戎和一些諸侯國圍攻鎬京。

    最終結果就是,申侯等人的聯軍大敗周幽王,周幽王和姬伯服慘死驪山,褒姒也被犬戎擄走。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東周建立

    姬宜臼在姥爺申侯和一些諸侯國的支援下掌握了周的政權,成為新一任周天子。當時犬戎在鎬京掠奪的不少財寶,還順便搶佔了邊境很多土地。

    姬宜臼即位後稱為周平王,他覺得犬戎勢力越來越大,時常進犯邊境,於是打算遷都以避犬戎鋒芒。

    當時大臣曾力勸平王,說鎬京有天險,儘管犬戎時常進犯邊境,也並無大礙,反而是遷都洛邑會被各諸侯國包圍,恐怕是羊入虎口。

    平王不聽,執意遷都。遷到洛邑後,也沒有帶豐、鎬的百姓,全靠周圍的諸侯國支援,結果導致周王室開始日益衰落,而周圍的諸侯國開始逐漸強大。整個東周名存實亡。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所謂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同樣也是後人給的稱呼,在當時時代還是叫做東周,或者各自諸侯國自己的叫法。

    之所以叫做春秋,是因為古人記錄一年都按春夏秋冬來記敘,比如XX年冬,XX年春。而其中更以春秋為主(主要是因為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可以算過一個輪迴,而夏天冬天沒有特色)

    當時魯國作為東周姬姓宗邦,是周立的儲存著和實施者,各國諸侯瞭解學習周禮都會去魯國學習,魯國雖然不大,但是卻民風淳樸,是有名的禮儀之邦。魯國也出過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學者,比如孔子,孟子,魯班,左丘明等。

    魯國的史官把當時各大諸侯國的大事都按照春夏秋冬一年的順序記錄下來,這部編年史被稱為《春秋》。

    孔子曾整理過這部編年史,所以《春秋》也是儒家經典之一,春秋總共記載了242年的大事件,所以這段時期,我們一般叫做“春秋時代”

    戰國就更直接,春秋末期,經過百年的爭霸戰在,東周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減,在三家分晉後,東周境內以秦楚燕韓趙魏齊戰國七雄為主。

    而這七大國又連年戰事不斷,諸侯國戰爭、變法、改革導致戰亂一共持續了兩百餘年,由於戰爭不斷,所以從三家分晉七雄出現開始,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兩百多年我們都成為“戰國時期”

  • 10 # 咕嘟趣話

    歷史比你想的要簡單有趣,你完全可以把周朝看作是一個男人。

    小週年輕時打敗了老商(武王伐紂),搶了老商家的地盤,成了家裡新的老大。

    後來小周帶著一幫小弟去鄰居家搶地盤,搶完的地盤太多打理不過來就交給小弟們管理(分封天下)。

    再後來老週年紀越來越大了,手下的小弟就不太聽話了。

    有一天,老周為了討好一個不愛笑的姑娘,把原定的繼承人廢了,結果這個不孝子聯合隔壁的犬戎把老周打了一頓,老周當時想,我有這麼多小弟還怕你不成!

    結果老周的小弟一個一個都不當回事,最終老周被犬戎狠狠的打了一頓。(烽火戲諸侯

    老周怕鄰居犬戎還會打他,就從西邊搬到東邊,這樣住在西邊時的老周被稱為西周,住在東邊時的老周被稱為東周(平王東遷)。

    老周已經很老了,手下的小弟都不當他是一回事,相互間經常打架。

    不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老周還是大家的老大,所以前期小弟們做什麼事,都會打著老周的名義(禮樂征伐出天子),而且他們打架也是為了爭誰才是老周的頭號小弟(春秋五霸),這個時期就是春秋時期。

    為什麼叫春秋時期呢,因為這段歷史主要記載在魯國的史書《春秋》中

    再後來,老周手下的小弟打上眼了,完全不把老周當回事了,也完全不遵守老周家定的規矩了(周禮),而且後面打架不再是爭做頭號小弟,而是往死裡打!

    最後一個姓秦的小夥子,把老周其它小弟都幹掉了(七雄爭霸),順手把只剩下一口氣的老周也送走了,統一了中原大陸。

    這個時期就是戰國時期,為什麼叫戰國呢,因為這段歷史主要記載在《戰國策》這本書中。

  • 11 # 太興真人

    周王朝的演變過程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過程,分三個階段,西周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為周王朝早期,是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王朝興盛時期,這個時期的周王朝,對外不斷髮動戰爭,擴張領土,掠奪財富,對內由於統治階級矛盾激化,導致內外勾結,推翻了殘暴的周幽王,西周滅亡。西周滅亡,表面上看是外族入侵,但實質上是中國奴隸社會即將崩潰的前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上叫東周時期,周平王東遷洛陽,是周王朝衰落的過程,由於周王室已經沒有軍事實力,無法控制各個諸侯國,對外不能發動戰爭,對內無法控制諸侯,不僅導致禮崩樂潰,更重要的是沒有財富來源,無法支撐王朝的統治。這個時期也是諸侯國強大起來的機會,所以出現了春秋五霸,由於周天子控制不了諸侯國爭鬥,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頻繁,是多事之秋,從西周時期的上百諸侯到了戰國初期的七雄。但是,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末期,各國為了爭奪土地和霸權,爭先恐後的發展經濟和強大軍事,各國君主也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求不被吃掉,此時,為了迎合諸侯國的改革,出現了許多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以及學說,史稱諸子百家,所以春秋時期是中國的古典時代,春秋時期出現的各種學說奠定了此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根基,雖然天下大亂,但是卻是百家爭鳴時代 ,在社會制度方面是奴隸制的崩潰過程。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潰,天下大亂,但是,那時候的諸侯國表面上還尊奉周天子的最高地位,除了南方的楚國稱王,北方的諸侯國都沒有稱王的。到了公元前475年,三家分晉開始被史學家稱呼為戰國時代,戰國時代的標誌一是當時的諸侯國經過春秋時期的兼併戰爭就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號稱七雄,二是七國紛紛稱王,不再把周天子視為天下共主,周王室已經名存實亡。三是戰國時期各國紛紛實行改革,為了努力生產糧食,象徵奴隸社會的井田制已經瓦解,土地已經成為私有化,奴隸已經變成為自由民,生產力得到解放,中國的奴隸社會已經滅亡。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國把韓國滅亡後,順便也把周天子給廢了,具有八百歷史的周王朝也走到了盡頭。

  • 12 # 年華似水190347069

    一提起歷史,不論有多遠多近,都有大量的人士瞭解中國歷史。中國人就是這樣:學生時代是逼著你學,長大後又願意自學。如今人的生活、娛樂方式及其繁多,可還是喜歡去了解那久遠的歷史,唉!中國就中國,有別於外國。

  • 13 # 海客談瀛洲

    西周,東周以及春秋、戰國的說法是後人賦予的,商朝之後秦朝以前一直都是“周”,沒有西東之分。

    西周幽王暴虐不行仁政,不恤百姓,為犬戎所殺害,西周亡國。廢太子姬宜臼被尊為下一任“周天子”(諡號:周平王),遷都到舊國都的東邊,就變成了“東周”。

    《春秋》這本書記載的大致時間就是“春秋”階段,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為“戰國”,“春秋”和“戰國”二者的時間界限不是很分明。

  • 14 # 少昊國人

    周,是黃帝的姬姓子孫,由於在約公元4000年地球回暖時代,海水上升,直接淹浸了華東平原地帶,使一直擁有先進夷道文化(龍山文化)的黃帝支族,被迫撤向山區與高原地區。主要分與山東泰山曲埠一帶和鎬京一帶。

    約800年後,當地球回溫,華東落水顯平原,大量的炎黃子孫開始復耕,處於當時的商王,自然要收管理費,於是出現了歷史上的徵夷戰爭,周王順勢奪了商紂的王權。

    據史載,周時方國約1700個之多,由周公旦輯“六經”,教化民眾。為了大繁衍,禮制有“一夫九妻”之責,民分十級佈置邑野。王候兵馬按制配員,泱泱四百餘年。

    周幽王,喜次子,廢了太子,引發了舅幫甥聯合戎人的戰爭,徹底燒燬了周的王城鎬京。史稱西周。

    周平王在嬴姓的幫助下,遷回了洛邑。史稱東周。嬴姓有功,繼承了姬姓鎬京王地,後建立了“秦”。

    東周之亡,亡在牧遊民族不斷侵擾的戰爭中,邦國為了增強抗擊力,在“春秋”時代不斷聯合中,導致周姬氏封王皆易主了,尤其是姜子牙的齊換了“田姓”,與晉亡三分,魯國滅失,徹底的喪失了撐天下的主軸力量,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

    至於“烽火戲諸侯”之說,純粹的故事了。中原列國,西去鎬京,必經函谷關,或渡黃河,並無勤王大道,何來救贖?且是家爭,誰能出手?

    讓養馬的嬴姓當了秦王,一統天下,歷史文化真實。

  • 15 # 大江東去11

    歷史上的同一個朝代分東西,是因為形勢的變化,首都隨之遷移,首都在西就是西(),首都在東就是東()。西周和東周也同樣是形勢變了,首都由西遷到東(由鎬遷到洛)。

    東周前期叫春秋,春秋代表一年,延伸為代表歷史,由於《左傳》(也叫左氏春秋),就是左丘明寫的歷史,《左氏春秋》記的是東周前段時間的事情,約前700年—400年的事,那段歷史又叫春秋。

    後一段歷史不是《春秋》所載,各國紛爭,就叫戰國,也是區別前一段歷史。(管見)

  • 16 # 談秦說漢

    西伯昌打敗崇侯虎後,遷到了豐邑;周武王打敗紂王之後,建都鎬京,同時下令在雒邑築城,也就是陪都;後來西戎入侵,周王都被毀,周平王下令遷都到雒邑。周王朝定都鎬京的時候、國家穩定,諸侯臣服。平王東遷後,天子已不能控制諸侯。

    史學為區分西周與東周王朝兩個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天子都城在西邊鎬京的時期內稱之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天子都城東遷到雒邑後,稱之為東周。而東周又以“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劃分春秋與戰國時期。

    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從豐邑遷都到鎬京。同時,周武王又下令營建雒邑,準備將所有的戰俘及犯人全部關押到雒邑去做苦力。也就是說,最早營建雒邑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建一個奴隸的集中營,到周成王時期雒邑才建設完成。

    鎬京的西面是犬戎部落,犬戎人以遊牧為生,周天子任命秦非子拱衛西垂(也就是秦國的起源),主要防禦犬戎。雖然與犬戎征戰了無數次,但總體來講那時的邊境還算穩定。周公輔政七年,實施了成康之治,確立制度,國內安定,領土東擴。

    到了周幽王時期,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又廢嫡立幼,自壞禮儀。於是申後之父申侯引犬戎入侵,殺死周幽王與褒姒,立申後之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因鎬京遭受戰亂,也因距離西戎太近。公元前771年,遷都到雒邑。

    周王朝定都鎬京的近三百年內,天下相對比較穩定,而經過烽火戲諸侯與犬戎入侵之後,原有的秩序被打亂了。同時,周平王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從此諸侯不受天子的掌控,各霸一方。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雒邑後,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五個大諸侯相繼稱霸,相互征伐。但這時期內各諸侯雖然耀武揚威,但也比較少佔領其他諸侯的土地。諸侯們仍然會在春祭、秋祭時如期朝見周天子,史稱“春秋”。

    自從晉文公稱霸之後,晉國實施“六卿世襲制”,慢慢造成了六卿作大,國君不能控制,而六卿的宗族勢力之間也相互征伐。公元前403年,趙氏、魏氏、韓氏打敗了其他三卿,派使者向周威烈王請求封為諸侯,被天子承認,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489年,田乞立公子陽生,也就是齊悼公,自立為相,執掌齊國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常殺了齊悼公之子齊簡公,另立齊平公。公元前391年,田常的四世孫田和廢了齊康公,放逐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史稱“田氏代齊”。

    公元前475年始,各諸侯開始惡性征伐,隨意兼併土地。因此有人說,“三家分晉”,禮崩樂壞的開始,而“田氏代齊”,各國的大臣開始了奪權運動,而他們的行動再一次得到周天子的認可。這已表明周朝的禮儀教化已完全失效,封建時代來臨。

    寫在最後

    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滅紂後,歷經“成康之治”周朝的統治穩定,形成了一系列禮儀教化的制度,並得到有效的執行。那是因為天子開明,又有周公、召公這一類大公無私的賢人輔政,所以西周是周朝最興旺昌盛的時期

    公元前771年,平王遷都後,進入東周時期,也進入了500多年的春秋爭霸與戰國稱雄時期。兵荒馬亂,烽煙四起,大地為之呻吟。

    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天子衰弱,需要諸侯的支援,而這時諸侯已漸漸做大了,但還能在一年內春秋兩個重要祭祀季如期晉見天子,當然也是為了帶著軍隊在京師顯耀一番。這時期諸侯間雖有徵伐但還沒有兼併,是溫和的春秋時代

    從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56年,“三家分晉”後,周威烈王承認了趙、魏、韓三國自封為諸侯,更無力反對“田氏代齊”的事實,春秋的禮儀完全被破壞。各諸侯間征伐兼併成風,天下生靈塗炭,進入了戰國爭雄時代,最終周赧王也被秦國所滅。

    2020/11/3

  • 17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西周之所以會變成東周,東周之所以會分為春秋和戰國,主要是因為西周分封制的問題。西周王朝建立後,為了增強周王朝在偏遠地區的控制,將子弟和功臣分封到偏遠地區建立諸侯國。隨著分封制度的不斷進行,到了西周末年的時候,西周王室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分封出去,周王室的實力和權威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分封制的缺陷

    在西周實行分封制之前,夏朝和商朝對於偏遠地區的控制能力非常弱,夏朝和商朝也都被偏遠地區的部落取代。而西周在實行分封制之後,將西周的控制範圍擴張到了很多偏遠地區,減少了其他部落對西周的威脅。

    然而分封制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當分封制實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西周王朝就不得不拿出自己的土地分封諸侯。隨著諸侯國數量的增加,西周王朝的土地也越來越小,一些比較大的諸侯國開始不再聽從西周王朝的命令,周王室的地位最終一落千丈。

    西周成為東周

    周厲王統治時期,周王室的統治地位就已經一落千丈。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大部分諸侯國都對周王室陽奉陰違,不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犬戎攻破鎬京之後,周王室被迫遷移到了洛邑,西周王朝被東周王朝取代。東周之所以被稱為東周,主要是因為洛邑在鎬京的東部。

    東周建立之後,由於失去了關中地區的大片土地,周王室的國力遭到了重創,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的實力。東周王朝統治初期,鄭莊公和周平王相互猜忌,兩國最終互相交換人質,周鄭互質也是周王室衰落的一個重要體現。後來鄭國擊敗了周王室,鄭國大將射傷了周天子,周王室從此威嚴掃地。

    為什麼出現春秋和戰國

    隨著周王室的統治地位衰落,諸侯們都不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很多強大的諸侯開始兼併弱小的諸侯。由於諸侯國之間沒有統一的領導者,一些大的諸侯國開始站出來會盟諸侯,最終出現了春秋五霸的局面。

    春秋後期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更加嚴重,大部分小的諸侯國都被滅亡,最終只剩下了幾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國七雄。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兼併的過程中,周王室的實力再一次遭到削弱,只剩下了一個名義上的天子身份。

    總結

    西周之所以會變成東周,東周之所以會分成春秋戰國,主要是因為西周實行分封制的原因。不過從西周建立時期的背景來看,西周能夠保持八百年的國祚,主要就是分封制的功勞。如果沒有分封制度的支撐,西周很難能夠成為我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王朝。

  • 18 # 藝玄子

    把周朝分為西周東周,是後世史官們所分。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周朝鎬京(當時也被成為宗周,今西安西南),周幽王被殺於驪山,後眾諸侯合力將犬戎擊退,擁立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但鎬京經過戰爭的破壞已殘破不堪,平王即位第二年,就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送下,將都城遷到周初就開始承建的洛邑(當時也被稱為成周,今洛陽)。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洛邑在鎬京的東方,故,史書以周平王東遷為大事件,將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

    將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是以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為標誌事件而劃分的。《春秋》是我國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同時,魯國的史官也會記錄一些其他諸侯國的大事件。在三家分晉之前,諸侯國還能尊崇周王室,魯國作為周公的封地,更好地傳承周公以禮治國的思想,後世就將這一時期稱為春秋時期。

    三家分晉是晉國三個掌權計程車大夫(趙、魏、韓)逼迫周王室冊立他們將晉國一分為三建立趙國、魏國、韓國的,從此開始,周王室的地位進一步衰落,諸侯國不再尊崇王室,並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吞併,逐漸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最終秦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後世將這一時期稱為戰國時期。

  • 19 # 大漢山民

    西周指周朝都陝西豐鎬時期,東周指周平王始都洛陽時期。東周分春秋和戰國時期,是因為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還尊守周王子定的規矩,還定期拜周天子,諸侯國父死子替時還需周天子冊封認可,然而到了東周末期,周天子對諸侯國統治力喪失,諸侯國出現無序競爭,諸侯國之間互相掙奪地盤,天下大亂,禮崩樂壞,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文治禮治德治結束,誰拳頭硬誰稱王,這段時期史稱戰國時期。

  • 20 # 潘家農場

    西周是如何變成東周的?

    西周最後一位天子是周幽王。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烽火戲諸侯那位周天子。當時周幽王非常寵愛一個叫褒姒的妃子。褒姒生有一個兒子叫伯服,周幽王愛屋及烏就想把伯服立為太子。但是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後,也就是申國諸侯的女兒,也有一個兒子叫宜臼,早就立為太子了。這個周幽王也是個昏庸之主。就廢了太子宜臼。這個太子就跑到外公申侯這裡了。申侯勾結犬戎殺進了鎬京,殺死了周幽王。犬戎來了反而不走了,申侯又聯合衛秦晉鄭等國把犬戎趕出了鎬京。擁立宜臼為周平王。因為都城鎬京被犬戎破壞得很嚴重,而且犬戎也熟悉了周邊道路,經常來侵犯掠奪。周平王就遷都到了洛邑。周平王遷都這是一個重大事件,我們歷史學上,就把這個標誌性的事件用來區分西周和東周。

    西周就是從周武王伐紂,登上天子位到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就是從周平王遷都洛邑到西周國被秦國滅,周赧王病死。

    東周為何分為春秋戰國?

    周平王自從遷都洛邑後,天子權威與日俱減,對各個諸侯國逐漸失去約束,從鄭莊公箭射天子肩膀到各國紛紛僭越稱王,周天子衰弱之際。

    東周又被歷史學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部分,通常認為是以公元前453年,晉國的趙魏韓三家滅掉智氏,把晉國一分為三作為標誌。

    春秋時期就是諸侯稱霸時期,這個時期諸侯國很多,有一百多個國家。大家都在求發展,有實力就爭奪霸主的地位。秦國在西邊吞併西戎小國,吳國楚國在東南吞併小國。

    通常將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間稱為春秋時代。

    通常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稱為戰國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怕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