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不言
-
2 # 小姐姐講史
孝莊皇后就是一代賢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一生培養輔佐了兩代帝王:順治和康熙。她去世之後被封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孝莊的稱謂就是由此而得。1688年,孝莊去世,享年75歲,孝莊臨死之前,立下了三條遺囑:
一是不願與皇太極合葬,因為皇太極已經入土多年,如果合葬太勞民傷財,也會打擾皇太極的安寧。二是不要興建陵墓,原因也是太勞民傷財。三是,不要離順治和康熙太遠,因為孝莊時刻掛念著他們。
康熙是孝莊一手培養起來的,聽了孝莊的遺囑之後,悲痛欲絕,連忙答應。孝莊去世之後,康熙原本是要按照孝莊的遺囑辦的,但是其實也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按照孝莊遺囑是不修建陵墓,也不和皇太極合葬,也不能離順治和康熙太遠,康熙確實是挺糾結的。最後只得先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拆建於昌瑞山下,稱為“暫安奉殿”,將孝莊得靈柩奉在殿內,就這樣一放就是37年。
(康熙帝)
但是,一直到康熙去世,孝莊的靈柩也沒有別的安排,這件事就留給了雍正。雍正覺得如今孝莊太后靈柩的所在地就非常好,保護了康熙30多年,大清也一直風調雨順,所以雍正就下令將暫安奉殿整修,修了陵墓,將孝莊太后葬在裡面,命名為”昭西陵“。這樣也基本符合了孝莊的遺願。
(雍正劇照)
關於孝莊的遺體是怎麼儲存的,古人有古人的智慧。首先,孝莊的靈柩放在地下室裡,底下的溫度要比地表的溫度低,而且陽氣少,更有益於儲存遺體。而且靈柩常年放在地下室內,康熙帶眾人祭拜的時候也是選擇在冬天的時候去,因此遺體得到了很好的儲存。其次,孝莊的靈柩也不是用普通的棺木做的,而是金絲楠木,這種木材生長週期很長,能散發出特殊的香味,還能防止蚊蟲,而且這種木材很堅硬,不容易變形,耐腐蝕力也很強。而且靈柩密封性很好,達到了一種真空的狀態,細菌無法生存,所以孝莊的靈柩幾千年都不易腐爛。除此之外,古代對於皇帝們的遺體都會精心儲存,經常會用的方法就是冰塊防腐,孝莊作為被大家尊敬的太后,也有這個待遇,冰塊也使地下室的溫度保持很低,完全達到了防腐的效果。不管是用了多少種方法,總之孝莊的後人對她是十分重視的,對於遺體的儲存也用了很多心思,不過也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很大的。
-
3 # 貓眼觀史
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如此便利,人們可以利用冰箱冰櫃保鮮,但是,一些皇親國戚依舊懂得冷對儲存物品有奇效,冰窖就在中國古代具有廣泛的應用,但它也只能儲存一段時間。人的屍體則需要長時間處在極寒的環境下,才能保證屍體不會腐爛,所以在古代一般人死後都會盡快入土為安。
但是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女人,她的遺體竟然37年未下葬,她就是孝莊太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她的遺體是怎樣儲存的?孝莊太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強人,除了武則天以外,很多人都視她為最強,她的一生波折而璀璨。除了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皇后的寶座,還曾經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在孝莊太后的教育和培養之下,這兩位皇帝都成為當時百姓心目中的明君,孝莊太后也深受當時平民百姓的愛戴。
對於她死後為什麼沒有直接葬在陵園,而是安置了整整37年,歷史上一直有很多傳言,有的傳言說孝莊太后生前與多爾袞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導致她無法與皇太極合葬,這也是流傳最廣的一個謠言,還被許多影視劇當作正史拍了出來。
另外還有傳言說,康熙皇帝在孝莊太后死後不久就夢到太后囑託說,不要將她葬在陵園內,康熙雖然不解,但是有太后的託夢,康熙不敢不從,就一直沒有將孝莊太后安葬,但是這些都是民間傳言,都是一些敗官野史之類。
其中有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孝莊太后死後給康熙皇帝留下遺言,不想與丈夫在一起,而想與兒子和孫子合葬在一起,也不必為自己修建陵園,以免勞民傷財,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康熙對孝莊太后的遺願,依舊非常為難,想了37年,他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安葬孝莊。
所以孝莊太后的遺體就被暗放了整整37年,為了不讓孝莊太后的屍體腐爛,讓她保持完美的儀容,康熙先是派人對太后的屍體用酒擦拭消毒。將孝莊太后的屍體用最好的防腐布料進行了全面的纏繞,讓她的面板不接觸一點空氣。
另外,其實要想屍體不會腐爛,原理其實很簡單,中國古代的人也深知。因為地窖的低溫可以讓物品長時間儲存,那麼孝莊太后的屍體也應該放置在溫度很低的地下室內。所以推測孝莊太后屍體安置地點應該在東陵的地下。
為了保持地下的低溫,康熙皇帝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安排專人對地下孝莊太后的安放地點進行了仔細的規劃和設計,將孝莊太后的遺體安放進去之後,又進行了仔細的密封和掩埋,為了避免閉上溼熱的空氣與地下孝莊太后的屍體有接觸。
為了讓太后的屍體儲存得更好,康熙皇帝將祭拜的時間也格外選擇在寒冷的冬季。雖然每次祭拜的時候都要將孝莊太后的屍體從地下挖出來,但是為了減少傷害,康熙皇帝選擇了冬季最寒冷的時候,細菌和微生物都很少活躍,地上的溫度和地下的溫度也相差無幾。即使將屍體挖出來,對孝莊太后也傷害不大。另外孝莊太后的棺材也特別有講究。棺材通體使用的是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價格昂貴,稀缺,是許多皇親國戚非常喜愛的木材,孝莊太后也不例外。為了討她老人家開心,康熙皇帝用上好的金絲楠木打造了一款上好的棺材安放孝莊太后的屍體。另外金絲楠木的防腐效果也極好,不僅表面非常不容易被微生物腐蝕,同時安放在棺材內的屍體,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孝莊太后遺體37年未下葬,還有很多皇親國戚的遺體一直安放在地下室,沒有安葬在陵園,他們遺體的儲存方式也大概都是如此。
-
4 # 魏青衣
想要儲存一具屍體,放到現在,離不開的幾樣東西,一種是冷庫冰封,另一種則是福爾馬林等防腐類藥劑。
現如今,即使是一個冰箱都可以用來長期保鮮,但古代既沒有冰箱,有沒有電,又該如何儲存屍體呢?若是一般情況,古人自然不可能想到要將屍體儲存下來這件事,畢竟儲存一具屍體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而清朝的孝莊太后,死後三十七年都沒有入土為安,又該如何儲存呢?想要儲存孝莊皇后的遺體,難度自然是極大的。
為何孝莊皇后的遺體,死後三十七年仍未入土?孝莊皇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女強人之一,身為皇后,卻能夠輔佐順治帝,康熙皇帝登基,順治帝與康熙皇帝,兩人都曾經受到過孝莊皇后的教誨,因此孝莊皇后也算得上是名滿天下了。
而就是這樣的孝莊皇后,卻因為幾個理由,不曾入土為安。
按照野史的說法,孝莊皇后之所以沒有早早的與皇太極埋到一塊,原因竟是因為孝莊皇后曾經改嫁攝政王多爾袞,雖然這件事並未得到證實,畢竟有損皇家顏面,但通過後來的蛛絲馬跡也能看出來,多爾袞跟孝莊皇后的關係卻是親密的過份,因此,孝莊皇后便不被允許與皇太極埋到一塊。
其實在孝莊皇后去世以前,也曾經留下過幾條遺言,一個是,不想跟皇太極合葬,怕子孫將皇太極的墓挖開再把自己埋進去,打擾皇太極的休息。另一個則是害怕修建陵墓勞民傷財,這也是孝莊皇后體貼百姓的表現。最後一個則是希望死後能夠與兒子,孫子埋到一起。
這些理由,其實仔細想想,也覺得略顯怪異,聽起來好像是那個理,但實際上感覺這些又不能成為不入土的理由。
孝莊皇后沒有入土,那麼康熙是怎麼儲存孝莊皇后屍體的呢?要儲存孝莊皇后的屍體,必許從兩方面入手,一邊是孝莊皇后本身,另一邊則是存放孝莊皇后屍體的場所。
存放孝莊皇后屍體的場所自然是宮中的地下冷庫,裡面常年防止冰塊,達到低溫的效果,雖說不能完全阻止各種細菌的活動,但卻也能減緩孝莊皇后屍體腐爛的速度。
而孝莊皇后屍體的處理則更是細緻,不僅要在其身體表面塗抹酒精,將屍體上的微生物,細菌儘可能的消滅,更是要將孝莊皇后的屍體用特製的布條捆綁起來,其中還要放進去消毒殺菌的特殊物質。
做完這些以後,孝莊皇后是屍體更是放在了特製的金絲楠木製作的棺木中,如此一來,達到儘可能長時間儲存孝莊皇后屍體的目的。
即使是康熙皇帝每年都要將孝莊皇后的棺木抬出祭祀,因為祭祀的時間都在冬季,所以孝莊皇后是屍體還是不容易腐爛。
其實這種特殊的防腐之法,自古有之,漢朝時期的辛追夫人,傳聞出土時仍舊栩栩如生,像是剛死不久的樣子,而在接觸空氣後卻迅速開始氧化腐朽,防腐的手段,自古有之。
一直到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接下了孝莊皇后的屍體,這以後,雍正才將孝莊皇后埋到了昭西陵之中。
-
5 # 蕭郎君
孝莊太后在清朝歷史中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因為她曾輔佐過兩位帝王,一位順治帝,另一位康熙帝。順治帝繼位時年僅6歲,而康熙帝則是8歲,都是幼年天子,也都是經過孝莊太后的培養。
孝莊太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她的姑姑是皇太極的皇后孝端文皇后,順治帝福臨是她的兒子,也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6歲的順治帝繼位,孝莊太后成為“聖母皇太后”。公元1661年,24歲的順治帝駕崩,8歲的康熙繼位,而孝莊太后的稱號也再次改變為“太皇太后”。
公元1687年,75歲的孝莊太后病逝。她在臨死前曾告訴過康熙帝,說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墓已安葬許久,不想打擾清太宗,而且她也很想念自己的兒子順治帝,所以想和順治帝葬的近一些。
康熙帝聽從了孝莊太后的遺願,並沒有將他和皇太極合葬,而是將她暫時安葬在了清東陵附近的暫安奉殿。公元1725年,也就是孝莊太后病逝的38年後,雍正帝在昌瑞山下為孝莊太后建陵園安葬於此,就是如今的昭西陵。
那麼有人會有疑問,孝莊皇后的遺體如何儲存了38年,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當初孝莊太后被葬在暫安奉殿後,康熙就將這裡用土掩埋永閉殿門。我們都知道一般地宮中的氣溫特別低,就像冰窖一樣,而且孝莊太后的棺槨也不是一般的棺槨,能防腐,且不宣不燥,使用時間極長,還有一些其它的保護措施,所以孝莊太后的遺體能夠儲存那麼長的時間。
當然,這也不代表孝莊太后遺體完好無損,只能說儲存的比較好。
-
6 # 方圓讀書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孝莊太后是清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一生輔佐了三位帝王,即丈夫皇太極、兒子順治、孫子康熙。在康熙早年繼位的時候,由四大輔政大臣輔佐,但真正掌控朝局的便是孝莊太后(康熙朝被尊為“太皇太后”,本文統稱為‘孝莊太后’)。可以說,康熙後來之所以能有那麼多的豐功偉績,跟孝莊太后的悉心培養是分不開的!
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即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莊太后去世,享年75歲。康熙二十七年4月19日,孝莊太后的棺槨被停放在了暫安奉殿中,直到雍正三年12月初10日(1726年1月12日)才正式入葬昭陵地宮!也就是說,孝莊太后的棺槨在暫安奉殿停放了37年之久!那麼這37年裡,孝莊太后的遺體是怎樣儲存下來的呢?
孝莊太后關於孝莊太后棺槨的停放,很多人都認為就是將她的棺槨簡單地停放在暫安奉殿的大殿上而已。當然了,由於在很多史書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相關的歷史檔案上面也找不到具體的解釋,所以這個問題一直都在困擾著人們。而也正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答案,所以才有此認為。
但其實並不是,有專家從《康熙起居注》和《清宮檔案》中的一些瑣碎簡單的記載中大致做了一下分析,其初步可以斷定:孝莊太后的梓宮並不是停放在大殿內的地面之上的,而是放在了地下。為何呢?理由如下;
孝莊太后——劇照一、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孝誠皇后和死於康熙十七年的孝昭皇后都是在康熙二十年的時候入葬景陵地宮的,儘管她們的棺槨只停留了幾年,但是在京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停靈期間,根據《清實錄》中的記載,其棺槨都是停放在地下的,與葬入地宮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由此推斷,孝莊太后的棺槨自然也是停放在地下的!
二、在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安放在暫安奉殿和後來正式葬入到昭西陵地宮的相關文獻記載中,都出現了“封掩”等字樣,所以由此也可以簡單推斷出來,孝莊太后的棺槨是安放在地下的,並非在地上。
昭西陵三、從時間上來看,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將孝莊太后停放在暫安奉殿的時候,封掩工作竟然持續了四天之久。所以如果僅僅是安放在大殿中的話,自然不會用這麼久的時間,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安放的地方是在地下,並且在安放好以後,還做了一系列的修砌、封掩等工作。
所以透過以上三個理由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孝莊太后的棺槨雖然停放了37年之久,但卻一直都是安放在地下,與葬入地宮無異,因此才能得以很好儲存。等到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的時候才將其正式葬入到昭西陵地宮之中!
但問題又來了,為何孝莊去世後,其遺體37年都不下葬呢?
孝莊太后——劇照按理來說,孝莊作為皇太極的皇后,在死後應該是要與自己的夫君合葬才對,也就是葬入昭陵。但事實並非如此,孝莊的陵寢並不是昭陵,而是昭西陵。此外,昭西陵原本應該要修建在昭陵的旁邊,但結果卻修建在了1000多里外的遵化(清東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東陵的5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和5座妃園寢都在風水牆內,但唯獨孝莊太后的昭西陵修建在了風水牆外。而關於這些特殊的建制,有很多傳說。其中比較熱門有三條:
一是,因“太后下嫁”一事,致使孝莊無顏去見自己的夫君皇太極,所以遠葬於遵化;
二是,修建在風水牆外,以便給兒孫看守陵墓大門;
三是,沒有資格葬入皇家陵園,因為孝莊下嫁給多爾袞後,就成了睿親王的王妃,也就不再是皇太極的皇后了,所以自然不能葬入皇陵。不過歷史最終也證明,沒有資格葬入皇陵一說是不成立的!
多爾袞和孝莊——劇照在康熙朝的時候,清朝諸事繁雜,加上孝莊太后身上的很多爭議等原因,康熙始終找不到為祖母建造陵墓的名正言順的理由,所以才一直以來都沒有為她修建陵寢。
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正式入葬景陵地宮之後,都察院左僉都御使陳允恭便向雍正提出給孝莊修建陵墓的建議,希望孝莊太后的棺槨能夠入土為安,這樣便可以:“上妥在天之靈,下安仁孝之心”。雍正帝隨即便採納了陳允恭的建議,立即選派人手去給孝莊太后建造陵墓。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正式將孝莊太后的陵寢改名為“昭西陵”,次年二月初三正式動土修建。值得一提的是,這昭西陵便是上文我們說到的安放孝莊太后棺槨的暫安奉殿改建的,很多建築都是現成的,所以工程進度非常之快,當年年底便正式完工了。
雍正——劇照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親自到昭西陵參加了告祭禮,同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入葬昭西陵地宮。停靈37年之久的孝莊太后,現在也算是入土為安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朝皇陵秘史》、《清實錄》、《康熙起居注》;
-
7 # 史研
而當時康熙就哭著給他答應了,根據她的意願,孝莊是沒有和皇太極合葬的,所以就暫時的把她安放在清東陵。但是康熙一直都沒有找到好地方,直到他去世之後,過了三年,雍正才幫他完成了這個任務。
將孝莊原來住的慈寧宮拆下去,建在昌瑞山下,把孝莊的棺材放在裡面,在這裡進行安放,然後認真儲存這個可是康熙最孝敬的祖母,從小康熙就是在他的保護下長大的,對於這個祖母康熙是非常尊重,按照他意願,康熙一直都在想辦法找個地方,但是還是沒有找到這個一直拖到康熙去世了,都還沒有完成,到了他兒子雍正的時候,雍正就在這個地方直接進行陵園,最後是安葬了。
在這個期間,為了不讓自己的祖母過得非常的孤單,同時能夠像生前一樣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康熙就把他原來住的地方拆了,就建在山下,把這個地方擺成和生前一樣的。棺材就放在裡面,一直等待了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裡,屍體是得到了很好的儲存,首先是因為這個地方非常的陰陽,特別適合儲存屍體,其次那些當官的也知道這是康熙最在意的人,也不敢胡作非為,都認認真真的對待,利用一些防腐劑術使他的身體不過於腐爛。
-
8 # 洛水清風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因病去世。臨死前給康熙留下遺言:“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而安。
康熙按照曉莊的臨終遺言,沒有將她與皇太極合葬。這樣做遵照曉莊的遺願,自己是盡了孝心。但是又違背祖制和傳統,應該是不忠。康熙為此十分糾結,直到他去世,曉莊的棺材都沒有下葬,雍正即位後,才將曉莊正式安葬於清東陵,孝莊的靈柩這一停,就是三十七年。
按照常規,人死後下葬於土中,一年時間,皮肉與骨骼徹底脫離,三年後,棺材中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孝莊37年沒有下葬,要知道那時候沒有水晶棺,也沒有防腐的馬爾福林,孝莊的遺體是如何保持不腐呢?
其實,古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許多,尤其是帝王之家,他們死後遺體的防腐技術是很先進的。呂后死去100多年後,墓葬被綠林軍盜掘,呂后的遺體竟然栩栩如生,最後還遭到綠林軍的侮辱。還有馳名中外的馬王堆女屍,兩千多年後並沒有腐爛。所以,孝莊37年沒下葬,屍體不腐也就不足奇怪了。
皇家的棺材都是用上等金絲楠木做成的,密封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達到與空氣隔絕,金絲楠木有種特殊的香味,能抑制細菌的繁殖,這就可以大大延緩死體的腐敗時間。加之,棺材外還有一個槨,密封也很嚴實。與棺材一起,就能做到徹底隔絕空氣。棺材中沒有了空氣,又有金絲楠木持久的香味,孝莊的遺體置於其中不會腐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點,孝莊的棺材37年沒有下葬,並非人們想象的就放在紫禁城裡。而是將其暫時安置在清東陵,康熙還命人將孝莊太后生前所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拆掉,用拆下來的磚木,在清東陵瑞昌山下建了一座奉殿。稱“暫安奉殿”,停靈於其”。後是學者據此推測,孝莊的棺材並非放置在安奉殿,而是放置在安奉殿的地下。這就和放在地宮中沒有什麼兩樣了。如此,孝莊的棺材就處於密封、深埋、恆溫中,而這三個條件足可以保正孝莊屍體37年不腐。
-
9 # 汗青正浩
說到孝莊,由於各種電視劇的播出,觀眾對她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當然,出於劇情需要,編劇們也在其中加了一些虛構的內容,其中傳播最廣的就是孝莊曾經下嫁多爾袞的說法。圍繞這一點,編劇們發揮想象,編出了無數悽美的愛情橋段。
而這種說法的一大依據,就是孝莊臨死前的一段話。
孝莊表示死後不願意與丈夫葬在一起,更願意和自己的兒子近一些公元1688年,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她就是我們熟悉的孝莊太后,“孝莊”二字,是她的諡號的一部分。而在臨死之前,她卻給自己的孫子康熙出了一個難題。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是《孝莊後傳》裡記載的一段話,大意是太宗文皇帝也就是她的丈夫皇太極去世已久,自己身份低於他,不應該再去打擾對方;如果再給自己建造墳墓的話,也過於浪費錢財,她不願意這樣;她內心最牽掛的還是康熙和順治,就讓她死後和順治葬在一起吧。
孝莊為什麼不願意和皇太極葬在一起?真的只是因為不想打擾對方嗎?幾百年以來,人們對其進行了多番猜測,有人說是因為皇太極十分寵愛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冷落了孝莊,所以她不願意和皇太極在一起;更有人說是因為孝莊曾經下嫁給多爾袞,辱沒了皇太極,所以她感到自己沒有臉面再與自己的丈夫相見,所以說出了這番託詞。
無論如何,孝莊去世後,面對她的遺言,康熙有些為難。在中國的歷史上,除非是犯了什麼重大錯誤,否則太后是一定會和她的丈夫合葬的,否則與禮不合;而且,如果孝莊和順治葬在一起,那麼應該是以誰為尊呢?
孝莊是母親,順治是皇帝,真的很難決斷。就算還是以順治為尊,那麼也要很大程度上改變陵墓的格局;但是如果不聽孝莊的話,似乎又對不起把自己辛苦撫養大的老祖母,這也是一種不孝。
就是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下,康熙也犯了拖延症,就先在順治的陵墓所在——東陵旁邊修建了一座“暫安奉殿”,來存放孝莊的靈柩,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他本人去世,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存放了37年之久,孝莊的遺體是如何儲存的?有的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不下葬,放在宮殿裡37年,孝莊的遺體還存得住嗎?這就太小看中國古代的遺體儲存技術了,要知道,達官貴人們普遍重視自己的身後事,讓這門技術一直在不斷髮展。
孝莊的遺體,首先是放在宮殿的地下室中,這種地下室構造巧妙,能夠一直保持較低的溫度,而且在氣溫較高的冬天,負責看管靈柩的人還會放置許多冰塊填滿地下室,來確保溫度不會升高。
除此之外,孝莊的棺材材料也是不凡,是金絲楠木的,這種木料自古以來就為王親貴族們所青睞,用它做成棺材,密封性非常好,讓外面的空氣無法進入其中,自然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腐作用,至於它還會散發出好聞香味這一點,反而在其次了。
這個問題的解決,最終是落在了雍正身上雖然孝莊的遺體得到了很好的儲存,但是一國太后就這樣遲遲不下葬,也實在是不像話。在雍正登基後,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在“暫安奉殿”這個地方為孝莊修建一座陵墓,因為在皇太極的昭陵的西邊,取名為“昭西陵”,這樣兩座墳墓雖然相隔千里,在名義上卻是一體。
同時,這座陵墓就在清東陵的旁邊,和順治的孝陵離的很近,這樣也就沒有違逆孝莊的意思,做到了兩全其美。
從此,歷代皇帝要拜祭先祖的時候,都是先到昭西陵拜祭孝莊,隨後再進入東陵。這種尊重,是孝莊這位歷經三帝,輔佐兩位帝王的傳奇女子應得的。
幾百年後,如今的昭西陵已經毀壞大半,和其它陵墓一樣,它也於1931年受到了盜墓賊的破壞,其中珍寶被劫掠一空。這也就更加讓人感嘆,無論生前擁有多大的權勢,死後也就萬事皆空,流傳下來的,不過是別人口中的一些奇聞野史罷了。
參考資料:《孝莊後傳》
-
10 # 煮酒溫史
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對於遺體的儲存,古人自有一套。
遺體儲存其實對於遺體的儲存,最重要的無外乎兩點,一是隔絕空氣,二是低溫,只要在這兩點上下足功夫,遺體儲存個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關於孝莊太后遺體的儲存,也同樣是在這兩點上下功夫。
其一,孝莊太后的棺材是用金絲楠木做的,金絲楠木密封性特別好,可以起到隔絕外界空氣的作用,另外金絲楠木特屬的香氣對殺菌有很好的作用,僅這一點就讓孝莊太后的遺體得到了很好的儲存。
其二,孝莊太后死後,康熙命人將其生前所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拆掉重組了一座奉殿,稱“暫安奉殿”,專門用來停放孝莊太后的靈柩,據有關學者推測,孝莊太后的靈柩可能是被放在了安奉殿的地下,這樣就相當於是地下低溫存放。
故此遵循了隔絕空氣、滅菌、低溫這幾個條件,孝莊太后的遺體是可以儲存得相對完好的。
37年不下葬之謎關於孝莊太后的靈柩37年未下葬,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不解,因為康熙是極重孝道之人,應該快讓孝莊太后儘快“入土為安”才對,為何讓其靈柩停放這麼久呢?
其實原因在於孝莊太后死前留下的三個遺願:一是不願和皇太極合葬,攪其安寧;二是不願新建陵墓,勞民傷財;三是不願離順治和康熙太遠。
孝莊太后的這三個遺願咋看上去都是為他人著想,但其實也有孝莊太后自己的私願在其中。
孝莊遺願之“實”我們來看看孝莊太后的第一個遺願,是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說是怕打擾皇太極安寧,其實是孝莊和皇太極的感情並沒有那麼好而已,而孝莊又曾下嫁多爾袞,所以孝莊不想和皇太極合葬除其對皇太極感情不篤定外,也是怕無顏見皇太極。
孝莊太后的第二個遺願是不願意新建皇陵,怕勞民傷財,但其實她真正的初衷是怕孤獨,從她的第三個遺願可以看出來,她不願新建皇陵是想和順治康熙葬在一起,畢竟對於孝莊太后來說,順治和康熙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康熙是至孝之人,對於孝莊太后的遺願,他不敢違背,但孝莊的遺願又違背了祖制,陷入兩難的康熙最後只得選擇不下葬,直到康熙去世也沒有處理孝莊太后的靈柩,雍正繼位後才將其安葬在了清東陵。
-
11 # 元哥說歷史
古代中國古老而神秘,在幾千年的時間長河中,有很多我們感到震驚同時又不解的事情。其中就有不少是21世紀的今天都無法做到的,而古人卻做到了,更有甚者,很多關於古代的謎案,至今找不到答案。我們自稱今天的科技社會十分先進,可是在古人面前似乎不堪一擊,比較讓人震驚的一件事就是古人的遺體存放技術。
至今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不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後仍然栩栩如生、面板有彈性的屍體,每次出土都會讓世界震驚。古代沒有我們今天的各種防腐技術,只有一些原始的材料,卻依舊做到了讓屍體千年不腐。據說孝莊皇后的屍體也採用了某種防腐技術,一直存放了很多年。
一、孝莊的遺願孝莊皇后在中國歷史上可謂鼎鼎有名,她先後輔佐了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即順治和康熙。今天我們還能在很多電視劇上見到這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孝莊去世之後,按理說應該與皇太極合葬,但是由於當時距離皇太極下葬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再開啟陵墓必定勞民傷財。況且孝莊也顧慮到會打擾皇太極的安寧,因此留下了遺囑,她死後不與皇太極合葬。另外也不修建陵墓,這一點還是考慮到了勞民傷財,最後一點就是下葬的地方不能離順治和康熙太遠。
二、37年放於暫安奉殿孝莊用一輩子培養出了順治和康熙,死後依舊不放心,還想看著他們保護他們。孝莊去世後,康熙十分悲傷,雖說不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有違祖制,可是畢竟是孝莊的遺願。康熙只得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拆建於殿昌瑞山下,取名暫安奉殿,將孝莊的遺體放在了這裡。然而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繼位之後,孝莊的遺體還在暫安奉殿存放著,因為雍正考慮到,暫安奉殿的位置十分符合孝莊生前的遺願。
於是,雍正下令將暫安奉殿進行修整,修成了皇陵,也就是昭西陵,孝莊的遺體這才算正式有了歸宿。按照常理來說,屍體存放一年其骨肉就會分離,三年之內必定化為白骨,可是孝莊的怎麼就能一直在暫安奉殿存放37年之久呢?我們一直都知道古代的遺體存放技術比較神秘,之所以說神秘,是因為有很多技術至今我們都沒有找到“秘方”。況且在當時各種條件都比較落後的狀況下,古人居然還能想出這樣的方法,實在令人不解,同時又敬佩不已。
三、金絲楠木棺那麼,孝莊的屍體又是怎麼存放37年之久的呢?首先作為皇家貴族,下葬所用的棺槨必定不是俗物,據說孝莊皇后的棺材是用金絲楠木做成的。這種材料之所以金貴,一是因為生長週期長,並且千年不易腐爛。此外該材料還會散發一種奇異的香味,這種香味有防腐的作用,能防止蚊蟲對屍體的破壞,這樣一來就延緩了屍體的腐爛速度。
四、極好的密封環境我們都知道古代人下葬不僅有棺材,棺材外面還有槨,雙層保護之下使得屍體被存放在一個密封性極好的空間內。真空環境中微生物不易繁殖,這樣一來,也起到了很好的防腐作用。當然只有特殊材料的棺槨還是不夠的,很多皇帝在下葬的時候,為了保持屍體不腐都會使用冰塊來防腐。孝莊也不例外,這種低溫的環境也是屍體常年不腐的重要原因。
五、低溫的地下我們再來看看大環境,據專家考證,孝莊皇后的屍體在剛下葬的時候就被放在了地下,這種環境就相當於地宮了。地下的氣溫不比表面,會比地上的氣溫低,並且常年不見Sunny,再加上每逢皇帝祭拜必定是冬天。因此整個地宮的環境就相當於一個大冷庫,這也起到了“冰鎮”的作用,減緩了屍體的腐爛速度。正是以上種種的方法手段以及環境,才使得孝莊的屍體存放了37年都沒有腐爛。
總結其實今天我們對於古代屍體千年不腐的秘密也只是探尋了一部分,還有很多是至今全世界都找不到答案的。例如著名的辛追夫人,能存放千年之久,肯定有非常手段。當然,今天我們也不知道在地下還有多少儲存更完整、更讓人感到震驚的屍體,是我們沒有發現的。雖然古代沒有今天的福爾馬林,可是也有很多其他我們想象不到的材料,這一點讓我們不得不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
12 # 歷史文武君
按照滿清的祖訓,皇后去世之後,必須與皇帝同葬一起,但孝莊太后卻在臨終前卻留下遺言,說到:“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這樣的遺言,讓康熙很是為難,因為祖訓不能違抗,但是祖母的話也不能不聽啊!
於是,孝莊太后的遺體,從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一直放到了雍正二年才下葬,那孝莊太后的遺體到底是怎樣儲存的呢?儲存遺體在古代,人們也是費盡心思,到康熙年間,已經有很多辦法儲存,那我們來看看孝莊太后的遺體是怎麼儲存的。
首先,密封,在棺材的選用上都是選擇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密封性好,並且香氣也有殺菌的效果,再加之清朝時期基本上都是選擇內棺和外棺,雙層保護,並更好的隔絕了空氣。
其次,防腐,在那個年代,棺材中會放一些香料,這些香料就起到防腐的作用。
並且孝莊太后死的時候已經是寒冬,康熙也將孝莊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拆除,重建一座奉殿,稱之為“暫安奉殿”,用來專門存在孝莊太后的靈柩,而人們也推算,很有可能康熙把靈柩放在了地下,因為這樣低溫能夠更好的儲存遺體。
從以上兩點來看,古人也知道,儲存遺體,需要的就是隔絕空氣、防腐加低溫。皇室家族保住一個遺體,辦法有很多,秦始皇的水銀辦法在那時已經落伍了,更多的是低溫、密封儲存。
在清朝時期,無論春夏秋冬,已經不缺少冰塊,想要儲存遺體只要有地窖和冰塊,就能讓屍體很長時間內不腐爛。
大家也都會疑問為什麼孝莊太后不跟皇太極合葬呢?以下是我的觀點。第一點:不願再驚擾自己的丈夫,此時已經距離自己丈夫離世40多年,此前自己的姑姑孝端文皇后死後,就已經驚擾自己的丈夫一次,再次打擾自己的丈夫,孝莊太后並不願意,況且自己的丈夫皇太極已經有人陪了。
第二點:康熙年間,國內也是戰事連連,而自己死後,不願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自希望自己能夠簡簡單單安葬就行。
第三點:自己願意守著自己更愛的兩個後輩,順治和康熙,皇太極的清昭陵遠在盛京(現今的瀋陽),自己不願遠離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民間有很多野史,說孝莊太后屈尊下嫁多爾袞,具體真假現在不得而知,如果是真的話,那很有可能這也是孝莊太后不願與皇太極合葬的原因吧。
-
13 # 歷史寶藏
大清的孝莊太后我們都不陌生。
尤其是在《康熙王朝》這個經典影視劇中,斯琴高娃飾演的孝莊皇后,一口一個我孝莊怎麼怎麼,讓觀眾忍不住感慨這個具有未卜先知神奇的女人。孝莊這個諡號是死後才有的,所以如果活著就自稱孝莊,那真是有點神奇了。
孝莊臨死時有三個遺願,第一是不願意再與皇太極合葬,有不少人說是因為孝莊皇后心裡只有多爾袞,其實是因為皇太極已經入土為安多年,她不願意再去勞民傷財,折騰先陵。其次就是不要大建陵墓,最後就是,不要離她最喜愛的康熙皇帝太遠。
康熙皇帝得知這三個遺願後,十分悲痛,當然就是要按照她的遺願去做。不能修建陵墓,又不能將祖母送到盛京與皇太極合葬,那就只能找一個不近不遠的地方暫時安葬。
於是康熙皇帝就在清東陵外修建一所“暫安奉殿”,暫時儲存祖母之棺槨。
這一放,就是三四十年,直到雍正時候,才將孝莊之靈柩下葬。
那麼很多人就要疑問了,為什麼找個棺槨可以放三十多年,難道不怕屍體腐敗嗎?
這就太小看皇家的工藝了。
屍體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空氣接觸,氧化導致腐敗,如果處於密閉環境中,就不會有氧化腐敗現象。所以皇家的木匠漆匠等,就會將棺材做的很牢固,並且不止一層,好幾層還要用漆仔細刷塗,最後加上棺材裡面的一些香料等物質,就能達到屍體不腐的效果。
-
14 # 百川行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孝莊文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而其去世以後遺體長達37年沒有下葬,遺體是怎麼儲存下來的呢?康熙皇帝為什麼沒有將他的皇祖母下葬呢?其中有何隱情?
康熙皇帝為什麼沒有將其祖母下葬?原來,是孝莊太后在去世之前留有遺言,不準下葬!理由有三點:
理由一:孝莊太后,一生歷經清朝三位皇帝理政。孝莊是皇太極之妃,兩人育有一子愛新覺羅·福臨。孝莊在皇太極死後,先是輔佐幼子福臨登基,後有輔佐其孫子玄燁登基。孝莊於康熙年間離世,距離皇太極去世已經幾十年了,如果與皇太極合葬,其有恐驚擾先靈;
理由二:如果合葬便要開墓,孝莊太后有恐勞民傷財,自己又未大清未立功,在死後卻要花費巨資,於心不忍,一切從簡,以國家大局為重。理由三:孝莊太后一生為大清操勞,守孝後半生,內心孤苦卻無人能知曉,但最後也不是想到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夠繼續陪伴孫輩以及興盛的大清清正廉明之世,萬分不捨大清。於是康熙決定答應祖母讓其“陪伴”大清盛世。
那遺體又是如何儲存的呢?37年後又為何突然下葬?
老輩人皆知人於春冬去世者,下葬後由於地下冬暖夏涼,方可儲存,如有開棺其屍體初為生前之貌,遇風變綠再變為白骨,現在科學研究表明,是因為屍身長時間沒有接觸帶水蒸氣的空氣,遇水便瞬間風化。而孝莊皇后於十二月二十五日離世,處於天寒地凍之時,如果下葬的確動土為一難事,而存屍有三點才能成功,一無菌,二隔離,三冷藏。冷藏天然有優勢,再將其存於皇宮地宮中,便可確保無事,然隔離與無菌是存屍的關鍵。故以酒精塗抹屍體,以此消毒,在中國漢朝時期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之妻辛追夫人,便是其死後以酒灌之,外表以酒精塗抹後存屍千年。此法也被清朝皇室所用,再以香料以輔佐之,以金絲楠木棺密封之,據記載金絲楠木確實有防腐防蟲的效果,只要將其密封好,便可以存屍長久。當然,為了完成孝莊最後一個要求,也就是陪同,康熙不得不於每年冬季最寒冷之時,進行祭祀活動,以完成其祖母的遺願。但是這樣終歸不是辦法,在雍正年間,雍正就在停放孝莊棺槨的地方就地建立了陵園,將孝莊葬入了地宮。這就是孝莊太后遺體如何儲存37年的秘密!
-
15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在《三國演義》中,眾人熟知諸葛亮先生在五丈原時,為了延遲自己的壽命以光復漢室 ,企圖利用自己的奇門遁甲之術以七星續命,然人算不如天算,七盞續命燈被魏延推帳闖入而打翻,最終,諸葛亮不久病死於五丈原。
當然,以七星燈續命這種說法確實太過於玄乎。不過,續命雖然做不到,但是透過一些特殊的辦法對屍體進行儲存,古人還是頗有頗具造詣。
比如說秦朝時期便以水銀注之墓穴,一來防止摸金校尉的偷盜拜訪,二來隔絕空氣與水分,以便儲存屍體。在古埃及則是透過製作木乃伊的方式來儲存,將屍身內臟去除,將血液放盡再把體液蒸乾,用特製香料塗抹均勻,利用布條層層包裹,在利用夾層棺密封,這樣減少內外部水分而埃及的乾燥氣候使其屍體保持原貌。
那麼回到我們本文的主角,孝莊太后,即康熙之祖母,為何37年未直接下葬,又怎樣儲存這麼多年?
一、孝莊太后不允下葬,遺言理由有三
孝莊太后可謂奇人,一生歷經清朝三位皇帝理政。孝莊是皇太極之妃,兩人育有一子愛新覺羅·福臨。孝莊在皇太極死後,先是輔佐幼子福臨登基,後有輔佐其孫子玄燁登基。孝莊於康熙年間離世,距離皇太極去世已經幾十年了,如果與皇太極合葬,其有恐驚擾先靈,此為第一個理由;再者如果合葬便要開墓,孝莊太后有恐勞民傷財,自己為大清未立功,在死後卻要花費巨資,於心不忍,一切從簡,以國家大局為重,此為第二個理由。
第三個理由令康熙噙淚而嗚咽,孝莊太后一生為大清操勞,守孝後半生,內心孤苦卻無人能知曉,但最後也不是想到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夠繼續陪伴孫輩以及興盛的大清清正廉明之世,萬分不捨大清。於是康熙決定答應祖母讓其“陪伴”大清盛世。
然而何以存屍卻成為一個難題。
二、孝莊冬逝地下冬暖夏涼,葬棺於地宮
老輩人皆知人於春冬去世者,下葬後由於地下冬暖夏涼,方可儲存,如有開棺其屍體初為生前之貌,遇風變綠再變為白骨,現在科學研究表明,是因為屍身長時間沒有接觸帶水蒸氣的空氣,遇水便瞬間風化。而孝莊皇后於十二月二十五日離世,處於天寒地凍之時,如果下葬的確動土為一難事,而存屍有三點才能成功,一無菌,二隔離,三冷藏。冷藏天然有優勢,再將其存於皇宮地宮中,便可確保無事,然隔離與無菌是存屍的關鍵。
故以酒精塗抹屍體,以此消毒,在中國漢朝時期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之妻辛追夫人,便是其死後以酒灌之,外表以酒精塗抹後存屍千年。此法也被清朝皇室所用,再以香料以輔佐之,以金絲楠木棺密封之,據記載金絲楠木確實有防腐防蟲的效果,只要將其密封好,便可以存屍長久。
當然,為了完成孝莊最後一個要求,也就是陪同,康熙不得不於每年冬季最寒冷之時,進行祭祀活動,以完成其祖母的遺願。
但是這樣終歸不是辦法,在雍正年間,雍正就在停放孝莊棺槨的地方就地建立了陵園,將孝莊葬入了地宮。
-
16 # 一羽梧桐
圖為孝莊太后還是皇太極妃子時的寢宮,福臨就是在此出生。
據《昌瑞山萬年統志》記載,孝莊曾說過,"她死以後,因為皇太極早已葬入地宮之中多年,她不忍心再把地宮開啟,又不忍心離開她的兒子和孫子。"因為祖制上沒有給太后單獨起陵的制度,所以一時沒辦法安葬,此外,按照清代尚左(就是崇尚左側)這一習俗,最後只能把孝莊陵寢放在清東陵大紅門外左側這一位置,但是在風水圍牆的外面。
至於遺體的儲存,個人感覺肯定不會像慈禧一樣裡三層外三層的防腐,因孝莊平日生活簡樸,不喜奢華,在平定三番時,把宮廷節省下來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她總是把自己宮中的積蓄拿出來賑濟災民,全力配合、支援孫子的事業。從孝莊平日的生活細節來看,只是正常的遺體存放,不會做特殊的防腐處理。
-
17 # 阿陳新說
孝莊太后,清朝歷史上最傳奇,同時留下來的謎團也最多的一位女子之一。
康熙二十六,孝莊太后走完了她漫長的一生,眾所周知,在孝莊太后逝世後,她的遺體整整37年未曾下葬,一直存放在地宮之中。其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都被拆建於昌瑞山之下,被稱為“暫安奉殿”。
那麼,在這37年中,孝莊太后的遺體是怎樣儲存的呢?在中國,有一種非常昂貴的木材,其名為金絲楠木在《五雜俎》中,關於這一種木材提到了:“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無論是皇帝的龍椅寶座,還是皇家的宮殿、陵寢、園林,金絲楠木都是一種炙手可熱的寶貴材料。
除此之外,金絲楠木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用這種木材做的盒子,能保證“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意思就是說,如果用金絲楠木做成棺槨,就能夠很好的將逝者的遺體儲存起來,讓遺體的腐爛時間在最大程度上減小。
可金絲楠木本就珍貴,更何況是用金絲楠木製成的棺槨。然而,孝莊太后也不是一位簡單的人物,她歷經三朝,先後輔佐了順治和康熙這兩位皇帝,自然是有資格享有一副金絲楠木棺槨。
另外,金絲楠木還帶有獨特的香氣,這一種也能防止蚊蟲對孝莊太后的屍體叮咬和破壞,如此一來也保證了其屍體的完好程度。
遺體所處的環境眾所周知,棺槨不能放在烈日能照射到的地方,並且在棺槨之外還有一層保護的東西,這一類東西就能保證遺體和空氣、Sunny隔絕。
棺槨內沒有空氣,微生物就不容易繁殖,微生物一不容易繁殖,屍體在防腐爛上就能發揮到最大程度。並且古代皇室宗親下葬時,棺槨裡都會放上一些冰塊,或許在孝莊太后的棺槨裡也被放置了一些冰塊。
有專門的人看管孝莊的棺槨在還沒有下葬之前,先被放在了京東的清東陵之中,清東陵是當時清朝的皇陵,自然有著專門的人看管。
孝莊身份地位尊貴,當然會有專門的人照看其棺槨,這一類人往往懂得和了解如何保護棺槨和屍體。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就到了雍正三年,此時清朝的統治者為雍正皇帝。雍正帝下旨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建造陵園,隨後便將孝莊太后的棺槨葬入了地宮之中,是為“昭西陵”。
已經去世了37年的孝莊太后,終究是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
18 # 丫丫說史
孝莊太后的靈柩在地上存放了37年未下葬,這是什麼原因呢?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不存才能長久不腐的呢?這個問題由丫丫來為大家解答:
孝莊皇太后孝莊太后的一生可用傳奇二字來概括,在天命十年,12歲的孝莊太后嫁給皇太極,後誕下順治帝福臨,皇太極死後,為了保住福臨的皇位而與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鬥智鬥勇,甚至不惜下嫁多爾袞,後順治帝福臨死後,專心輔佐8歲等級的孫子玄燁,也就是康熙帝,可以說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跟孝莊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孝莊太后對滿族政權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麼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太后,為什麼會死後37年不下葬呢?
孝莊的遺言其實導致孝莊死後37年未藏,跟她去世前跟康熙帝說的一段話有關係,“你爺爺皇太極去世多年,他的陵墓不可再大動,所以我就不跟他一起合葬了,但是如果在單獨為我修一座陵墓,有太過於勞民傷財,興師動眾了。因為我實在捨不得跟你父親還有你分開,就吧吧跟你父親葬在一起吧”。
孝莊貴為皇太后,對清朝甚至是古代帝王來說,“帝后合葬”是祖制,康熙不敢違背,但是他又不得不聽孝莊的話,於是康熙就一邊治國一邊思考,但是思考歸思考,康熙自己的祖母可不能直接放在宮裡,於是就在清東陵外建了一個專門存放孝莊太后的棺槨的“暫安奉殿”,就又開始了思考這個難題,這個難題康熙在位時沒有解決,知道雍正時期,忽然想開了,這個“暫安奉殿”其實就是個風水寶地啊,而且宜快不宜慢,於是就正式將孝莊皇太后藏於“暫安奉殿”,這才塵埃落定。
孝莊屍身37年不腐大家都知道,古代不是現代,各種冷凍技術都還沒有,那麼孝莊屍身是怎麼保持37年而不腐不臭的呢?
原來這跟古代帝王皇后用的棺木的材料有關,古代帝后去世後,用的都是上等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材生產週期長,而且能夠散發出特殊氣味,既能夠防止各種蚊蟲的叮咬,又能防止各種細菌的滋生,而且會掩蓋屍身所散發出的臭味,木質堅硬細膩,不易變形,抗腐蝕性也非常強,埋在地下可以保證千年不腐,所以讓屍身37年不腐不臭,一點問題都沒有。
由此可見,不要說37年未下葬,即使是370年不下葬,憑藉金絲楠木在,屍體也不會腐爛發臭,同時又可明白,封建帝王的生活是多麼的腐敗!
-
19 # 烏拉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回首自己的過去,年少嫁給皇太極,後來皇太極死後,孤兒寡母受盡多爾袞的欺負,孝莊極力斡旋,才保住兒子的皇位,再後來順治親政,可是和自己關係並不好,最後又盡心盡力的輔佐孫子康熙,這一生算是對得起愛新覺羅家族了,死而無憾。
孝莊死後,按說應該和自己的老公皇太極葬在一起,歷來皇后都是要和皇帝葬在一起的,但是孝莊直到雍正時期才正式安葬,那麼為什麼會死後三十七年才下葬呢?是因為康熙不孝嗎?肯定不是,孝莊太后和康熙這對祖孫感情很深,所以康熙是很尊重自己的奶奶的。孝莊生病期間,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孝莊太后生前節儉,把省下的錢都用來支援孫子的事業。可以說祖孫兩個人的關係已經親似母子了,所以肯定不是因為康熙不孝的原因。
是因為孝莊生前的遺願,孝莊太后在生前告訴過康熙,自己死後不要和皇太極合葬在一起了,理由也說了好幾條,無非就是不能打擾去世的皇太極,因為太宗皇帝尊貴,本著卑不動尊的原則,還是不要去打擾他了。還有就是太勞民傷財了,再有就是覺得跟自己的孫子兒子關係好,願意和子孫葬一起。康熙皇帝在祖母死後,決定遵守孝莊的意願,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並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其實關於孝莊死後多年不下葬,有人說是因為多爾袞的原因。孝莊和多爾袞有沒有結婚,現在歷史上並沒有定論。所以我覺得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應該不是因為嫁給多爾袞無顏面對丈夫,而是因為自己不想與皇太極合葬。畢竟皇太極生前並不怎麼寵愛孝莊,孝莊在皇太極身邊的女人才排名第五。前面有皇后,還有自己的姐姐海蘭珠,所以孝莊不願意和皇太極葬一起也可以理解,畢竟如果和皇太極葬一起,自己有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莊妃,地位一落千丈,還不如和自己的兒孫在一起,顯得尊貴。
那麼孝莊的死後三十七年下葬,遺體怎麼儲存的呢?其實關於古代人死後的防腐無非就以下幾種。第一,使用汞對屍體進行消毒。古代人處理屍體,很多都是運用汞和砷對屍體進行浸泡,這樣可以殺死屍體上面的微生物,有利於防止腐爛。而且人死後,都會沐浴,用酒精消毒,用酒精可以消耗棺木中的氧氣,有利於防止微生物生存,使屍體不會腐爛。第二,就是使用多層紡織品包裹。古代對屍體的處理,可謂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實實的將屍體包裹起來,最大限度的避免屍體暴露於充滿細菌的空氣之中。就像馬王堆的女屍,裹了二十多層,這樣確實可以防止腐爛。
第三,就是對棺木進行處理。皇室的棺木都是選用的上好的金絲楠木,封棺後,都會刷油漆。而且會刷上很多遍,基本上密封很好,所以也會防腐。第四,就是在棺木旁邊放冰塊降溫。使用冰塊降溫的道理很簡單,就和冰箱一樣,也可以防止屍體腐爛。第五,孝莊的棺木雖然沒有下葬,肯定也要放入地下,陰涼處,要不然,夏天肯定也無法保證屍體不腐爛。康熙選擇祭奠的時間都是選擇冬天,夏天放置在地下,再有很多冰塊,和冰窖一樣,肯定沒問題。
其實不管孝莊的遺體怎麼儲存,肯定都儲存的很好,康熙這麼尊敬自己的祖母,怎麼樣也不會讓祖母的屍體腐爛的。孝莊是一個偉大的女性,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在歷史典籍裡,她都是偉大的。從嫁給皇太極為妃,勸降洪承疇,後來輔佐順治和康熙皇帝,為大清一統天下和大清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過《康熙王朝》都知道,在順治死後,幼子康熙繼位,一直是孝莊在為康熙掌舵。後來康熙親政,孝莊從來不去過問朝廷事務,只有在康熙治不了的時候,再去指導康熙一下。這樣的皇祖母確實很好,比慈禧不知道強多少倍。
-
20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說起孝莊皇太后,熟悉歷史和看過雍康熙王朝的人估計都知道,此人對於滿清初年的政治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力。後來孝莊太后於康熙初年去世,但是她的靈柩卻一直安放在故宮裡,37年都沒有下葬。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孝莊皇太后的遺言一直讓康熙感到左右為難,不知道怎麼好安葬她。康熙左想右想,一直想了30多年,一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想個萬全的法子出來。所以他就把慈寧宮的一塊地方騰了出來,最後把孝莊皇太后的靈柩放在那裡面。不過,這東西不放入陵墓裡面,屍體防腐始終是一個大的問題。
康熙皇帝令人處理此事,自然有能工巧匠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是將靈柩放到地下室裡面,地下室是經過特別處理的,一個密閉的空間,同時周圍放上冰塊,可以保持低溫,這樣在低溫的環境下自然使實體能夠保持一定的完好。同時康熙儘量去在冬季的時候才去地下室拜祭孝莊皇太后,其他的季節基本上不打擾。同時棺材採用的上好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可以延緩屍體的腐壞。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我是昊濤說史。公元1688年,一代賢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去世。繼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之後,她最後的遺稱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因此,“孝莊”是死後的稱謂,在她有生之年不會使用。影視劇中的左句我孝莊”,右一句“我孝莊”的,真的是很尷尬。
孝莊皇后一生都在培養並輔佐順治和康熙皇帝。知道順治和康熙皆以沖齡踐祚。沒有蕭莊皇后的支援和指導,他們未來的成就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孝莊對滿族政權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康熙皇帝對這位祖母表現出極大的孝心與敬意。那到底是為什麼孝莊太后死後37年靈柩都沒有下葬呢?
這是因為孝莊太后臨死前的遺言,導致其棺槨長達37年都無法安葬,孝莊太后有三個遺囑,一是不和皇太極合葬,二是不單獨建陵墓,不要勞民傷財,三是陵墓要離自己的孫子兒子近一點。孝莊太后臨死前這一番話:皇太極去世多年,陵墓不可再大動,所以我就不與他合葬了,但如果再為我另修建陵墓又太過勞師動眾,勞民傷財,更不可為。康熙一心想遵從祖母的遺願,可是卻想不出來好的辦法安葬祖母,因此遲遲沒有將孝莊太后下葬。
孝莊乃一國之母,其死後安葬原則上是必須要遵從皇家禮儀的,“帝后合葬”乃是祖制,孝莊提出不跟皇太極合葬,這就給康熙留下了一個大難題。康熙左右為難,於是不得不在清東陵外建了一座“暫安奉殿”,將孝莊太后的棺槨暫時安厝於內,然後再慢慢想辦法解決這個事情。
孝莊太后的靈柩確實是37年沒有下葬,她的遺體並不是在宮殿中,而是在東陵宮殿的地下室,地下室的溫度一年四季都是低溫,而且康熙帝帶著皇族眾人去祭拜的時候也都是在冬天,因此遺體得以很好的儲存。而且孝莊太后棺材也是大有講究,她所使用的是由精美的金絲楠木製作成的棺材,這種木材生長時期長,能散發出特殊的香味,而且木材堅硬不變形,有防腐防蟲的效果,密封性好,形成了一個真空狀態,細菌無法生存,因此這種木材可以長埋地下,保護遺體不腐爛。
古代人處理屍體,很多都是運用汞和砷對屍體進行浸泡,這樣可以殺死屍體上面的微生物,有利於防止腐爛。而且人死後,都會沐浴,用酒精消毒,用酒精可以消耗棺木中的氧氣,有利於防止微生物生存,使屍體不會腐爛。還有就是使用多層紡織品包裹。古代對屍體的處理,可謂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實實的將屍體包裹起來,最大限度的避免屍體暴露於充滿細菌的空氣之中。就像馬王堆的女屍,裹了二十多層,這樣確實可以防止腐爛。
一般古代的皇帝駕崩後,也經常出現用冰塊來防止遺體腐爛的情況,孝莊作為太后,自然也會有這個待遇,她的遺體本來就在地下室,如果冰窖裡儲存了大量的冰塊,再加上有防腐作用的金彩楠木,雙管齊下,是完全可以防止遺體腐爛的。而且古代皇室很多陪葬品都是玉石,孝莊太后作為太后,地位尊貴,陪葬品肯定少不了玉石陪葬,玉不腐身,陪葬的時候放入玉石可以減慢屍體腐爛的程序。
等到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就有大臣上奏提議解決孝莊太后的靈柩安葬的問題,要求儘快讓孝莊太后入土為安。就這樣,眾大臣說,孝莊太后的靈柩安放在孝陵附近,有孝莊太后庇佑,大清國國運亨通,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不如就順其自然,就在此處建造孝莊太后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