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好看嗎?好看在哪兒?不足又在哪兒?
6
回覆列表
  • 1 # 一隻鹿621

    首先,它無疑是一部高性價比的電影。16天的拍攝時間,200萬港幣的製作成本,但是它的質量毫不遜於那些動輒幾千萬投資的所謂電影。就目前《一念無明》已經拿了四個有份量的獎: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第2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導演,第2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

    影片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講述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雖然導演新,但是架不住有想法以及一班好戲之人啊,所以電影整體至少在我看來是無短板的。

    人倫關係大崩壞,電影由尖銳議題出發,毫不避諱凝視家庭黑暗面,袒露了此刻的香港社會問題。寫實到底。

    所以有時間還是值得去看的啊。

  • 2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一念無明》是高先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黃進執導,曾志偉、余文樂、金燕玲、方皓玟主演。該片於2017年4月7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講述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

    以下是幾家專業影評機構的評價:

    《一念無明》由尖銳議題出發,毫不避諱凝視家庭黑暗面,揭露香港社會問題,新人新作題材大膽,直面黑暗面,也有著獨特的美學思考。(時光網評)

    《一念無明》是難得面向社會問題的勇敢創作。導演黃進首次執導舍易行難,走低成本的寫實路向,鏡頭簡潔有力,聲音細膩運用,視角冷靜,帶出豐富敘事層次。編劇尊重資料蒐集,融合年輕人的時代視野,穩重中求新意,初出茅蘆即見鋒芒。劇本透過恰當的回閃,內在情緒與外在處境互相牽動,替主角阿東尋找寧靜風景。(第2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委會評)

    《一念無明》是一部用冷靜視角探討了一個非常深刻主題的影片,裡面演員的演技也會讓人大飽眼福。但是在一些情節打造中,為展示戲劇衝突,影片對於傷痛元素的描述有些太過刻意。(《北京娛樂信報》評)

  • 3 # 暗夜騎士

    之前看光是看海報就很期待正片了。大多數社會底層的香港人一輩子都住在極其狹窄的雞籠房裡,壓抑至極,生活被無情撕裂,影片便是展現在這座高壓城市裡平凡家庭的傷痛

    鏡頭對準香港高屋下狹窄的生活空間,刻畫出各路人群無奈、冷漠的面龐,平實、逼真的寫實感強勁有力。前半部分蒙太奇剪下將過去和現在的生活交織開來,一方面揭開余文樂飾演的阿東誤殺母親的真相,另一方面展現阿東與曾志偉飾演的父親黃大海面對現實壓力的自救及無情的打擊。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環境音,其紛繁嘈雜的聲效配合狹小的“雞籠房”營造出十分真實的港人困境。一段曲風極不順耳的粵語歌曲唱出其壓抑的生活難題,同時觀影的不適感提升了N級。

    曾志偉貢獻了他繼《無間道》之後超真摯、精湛的演技,舉手投足間盡顯香港小市民的辛酸血淚。滿臉褶皺、憤而無怒,還有無盡的悔過,曾SIR的全情投入讓我想起了他在幾部經典港片中的演繹。《甜蜜蜜》裡的豹哥、《半支菸》裡的下山豹、《無間道》裡的韓琛,這些角色令他在喜劇笑匠後多了些許滄桑的老薑滋味。

    很喜歡《志明與春嬌》裡的余文樂,帥酷之餘的那種賤勁可以男女通殺。在這裡,增重的他多了幾分穩重,飽受生活的痛創,在陰影中徘徊,故作鎮定內心卻無比脆弱,這是一位不一樣的暴躁症患者。片中阿樂痛哭連吃巧克力的場景令人揪心,爆發力劇增,人物內心的痛楚脫穎而出,感慨余文樂成熟了,他將是明年金像影帝的超佳競爭的有力一員。本片的監製趙崇基曾為銀河映像拍攝了兩部怪雞電影《天有眼》和《最後判決》,骨子裡的黑也滲透在了《一念無明》裡。

    醫療機構的醫生已然麻木,教會的神明也只是空有虛名的精神寄託,籠民屋居的鄰里在問題面前只為自己考慮,一切在這裡都變成了枯草,沒有情感,冷冰冰、黑沉沉。母親病患兒子照顧,這種孝道最後變成了旁人的指點;婚禮下賓客不再關乎新郎新娘的儀式活動,似乎只有吃才是大事;教堂裡女友的傾訴反而成再次刺痛其傷疤,令其病症復發。

    這一切,滿滿的負能量將現實還原到了極點,撕裂的城市壓迫感與日俱增。

    如何破解?也許只有迴歸家庭。

    兒子無望之時,父親歸來,昔日或是放棄家庭亦或是極少關注,依然困惑,卻坦然處之。兒子也在痛苦和絕望中尋找,試圖找回幸福但卻被無情摧毀。生活就是一場煉獄,影片最後一句“回家”是無解的答案,因為他們已經回不去那個嫌棄他們的籠居,但似乎心中的那團小火苗又帶來些許小希望。

    導演黃進和編劇陳楚珩,20多歲卻能沉靜下來拍片,洞察民情、思辨現實,沒有任何可以煽情的畫面,有些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平實感,對痛苦的表露也沒有翁子光《踏血尋梅》的血腥犀利,更沒有《幸運是我》裡對港城的溫和審視。顯然不夠商業,但是對人性的剖析比較深刻,有往高階電影人方向發展的好兆頭。

    從歐美電影角度看,本片有著法國影片《昂首挺胸》的感覺,對叛逆少年的描繪既實在又刺骨,迷茫中夾雜著希望。反觀好萊塢大衛.歐.拉塞爾的《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同是聚集暴躁症患者,美式的治癒系太過浪漫,失去了對現實的強烈批判色彩,少了影像折射下的力量感。

    如今的香港電影更多的是追憶過去,也在記錄時下的頑疾,杜佬監製的《樹大招風》用黑幫片形式、香港熱映的《點五步》則用勵志體育題材,當然其完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還是很懷念當年的《籠民》,張之亮對底層港民的生動描繪至今難忘。

    香港,彈丸之地,如今依然可以看到他們快節奏的步伐,希望《一念無明》也可以帶給我們對當下生活的重新認知。

  • 4 # 揍孟婆只為再續前緣

    “那些花為什麼都枯死了?”“因為這裡的環境不好”“那我們把環境變好吧”

    認真的人、有良心的人總是顯得特別不輕鬆,並且特別痛苦。

    常常執拗於“相互尊重”,常常受良心譴責。

    而沒有良心的人,大可以在美國結婚生子不回家看望父母和長兄,只需要說出“錢的事情好說”。

    而沒有真摯祝福的人,大可以在婚禮現場忽略主角的一番陳詞與熱淚,誇誇其談一些無趣和庸俗的話。

    而自私勢力和瘋魔的那位可憐母親,大可以受偏見擺佈,對這個曾經幫助自己的人毫不惋惜和毫不施以同情與幫助。

    而滿足於自己感受的未婚妻,大可以毫不過問他這一年是怎麼過的,在佈道場上揭露他的傷痛過往,並大喊原諒他。

    到底是誰病了?

    病痛暴躁的媽媽沒其他人照顧,他辭掉工作全心照顧她。看著她痛,他也痛。看著她哭,他也哭。她還在天真地想著過往,想著那位“有出息”的兒子會來看望她。爭執時意外,媽媽去了,她的痛苦解除。他每日每夜都自責。好朋友自殺和未婚妻控訴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悲傷得在超市痛哭的人,得到的不是安慰和紙巾,而且偷拍和嘲諷。

    一對已經無線悲傷的父子,得到的不是幫助和關懷,而且驅逐和防備。

    好在,這世界還有孩子,他們總能治癒心靈,因為他們純淨。

    好在,那個父親,選擇了陪伴,和努力去靠近他。

  • 5 # 大耳朵聞聞

    一念無明

    1.電影劇本構思、臺詞設定上的優秀,讓人看著轉化為試聽的影像那麼日常、親近且緊湊、卻又不庸俗刻意的舒適感。

    2.演員的表演都突破先前銀幕上留給我對他們的印象,施展更寬的演技。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包括出現過次數較少的方皓文。影片基本是以呈現每個人物“內心戲”來推動故事發展、影片進度的,因此鏡頭給人物的面部特寫/近景也比較多。但,越是這種看起來似乎很尋找的家庭瑣事(或是不幸家庭,但影片中哪個家庭是所謂有幸呢?),似乎每個人都能體會且自認為深知“不易”“責任”“主流”“愛”“信任”,並堅定自己的認知定義為“真實”(鑑定“真實與否”是“由大眾態度一致、同感”的人倫理念為標準),但事實卻離“真實”相去甚遠的情況下,演員的演技越能彰顯,具體以怎樣的表演形式,尤其面部表情、情緒等,才能做到貼切到位的呈現給觀眾,又能讓觀眾無縫隙的感受到人物內心的起伏波動、(掙扎、無望、痛苦、壓抑、退縮、擔當…)人物內外特徵(尤其男主又設定為“精神病患者”,事實他的病症並不是精神病)、因果關係,成為一件相較於其他特徵影片更難演繹的事情。稍加不當,影片便呈現給人“洩菜”的感覺,堆臺詞、靠配樂、人物形象生硬等等。而這部影片中人物卻用“理智/本體的爆發張力、無聲勝有聲的蜷曲、嘴角漸近的抽動、用歇斯底里的吐食取代吶喊…將那種堵在內心的“塞子”撥開、又堵上、再撥開。

    3. 剪輯上除了“在切換暴躁的母親與汽車內撒尿的父親那段有些不適”,整體流暢且意義豐富。

    4、鏡頭運用上,除了特寫,當仁不讓的是余文樂黑夜中漫跑在那條不知有多少警匪、黑幫、愛情片…拍過的街道,如今的夜晚不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而是一個被視為不正常的正常靈魂在奔跑。此處用了跟鏡、長鏡。情緒隨之波動的同時,街道也真的是物是人非。

    5、心境與城市。香港與大陸;香港社會與精神狀態;人人間的冷暖;親人從矛盾到相依的頓悟;孩童與成人;“真實”的標尺等等更多方面,都是不言自明的可以戳到淚點的依據。但這些都還不足以讓我接近全場抽泣。是,從一開始曾志偉掏出鑰匙又掉在地下彎腰去撿的那個表演動作開始,我想起了我爸,想起了更多。心頭湧上來的摻雜的情緒讓我更透徹的領悟到電影裡的每個人物每個動作每個眼神和每句話。這不就是過往星星點點的日常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稜豆怎麼進行栽種管理?有哪些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