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中外傑出的軍事家
有兩個人一定會被提到
一個是統一七國的秦始皇嬴政
另外一個就是羅馬的凱撒大帝
歷史總是給人們假想的空間
嬴政和凱撒雖然不是同一時期的軍事家
一生從未碰過面、交過手
但如果這兩個人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我們假設一下,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秦始皇坐在自己的寶座上,聽著自己的邊疆戍衛的回稟。
“陛下,西邊有一強國,名叫羅馬,物資豐盈,國土廣闊,您說打不打啊?”
秦始皇微笑著說,“朕統一六國平定天下,戰功赫赫,為何不打!”
得,這仗還非打不可了。
說打咱就得打了唄,秦始皇可是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君王,要打就得先了解敵情制定策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秦始皇拿來地圖開始仔細研究羅馬的兵力與國情。
秦始皇與凱撒,一個是掃六合統一中國的君王,一個是在歐洲叱吒風雲征服高盧全境的凱撒大帝,軍事力量那都不是吹的,究竟誰會贏呢?
我們來看看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軍隊本身。
古羅馬在凱撒統治時期全國大約有28個軍團,每個軍團分為10個營,一共5500人左右,也就是說羅馬的兵力大約是15萬。而且普通士兵在其服役的20餘年中一般只能待在一個軍團內,您想啊在一個地兒待這麼久那肯定是十分了解自己的武器了啊,跟自己的戰友們也早就磨鍊得配合默契了,那可是實打實的經驗豐富的老兵了。而且羅馬軍隊訓練強度大,大傢伙都是職業軍人了。
秦國就不是這樣了。我們都知道,秦國實行的是徵兵制,是以全民皆兵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到了該打仗的時候,把那些適齡青壯年拉來當壯丁。軍隊的主力為服兵役的農民,平時這些人可不會有軍事訓練,全都在家種地,到了打仗時才被拉來當兵,只有少部分是職業軍隊。
因為秦國實行的是這種戰時為兵,閒時務農的兵制,所以秦國的兵都只是短期服役,訓練時間短,全都是業餘選手,這和羅馬的長期進行精良訓練的“專業兵”比起來就差了一截,這樣一來戰鬥力可就輸了,業餘選手怎麼能和職業軍人比呢。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兩國的兵器。
從秦始皇兵馬俑來看已經出土了的4萬件兵器,其中包括弓箭大刀長矛什麼的,都是青銅做的。
在秦國多種兵器中,比較有意思而且比較特殊的是弩機,弩機就是用來發射弩箭的機身,相當於加強版的弓箭,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操作起來也更簡單,如果說弓箭是槍的話,那弩機就是炮了。秦弩也是秦國軍隊的一件殺傷性利器。這個弩機與以前的弩機相比不同在哪兒呢,它是用銅做的,比起木做的弩機大大增強了靈敏度和穩定性,也增強了弩的殺傷力和使用壽命。
雖然秦國有這麼多厲害的兵器,但是相比之下,羅馬軍團的進攻兵器看起來更強大一些。他們的兵器以鐵製品為主。羅馬兵使用盾和短劍。短劍的攻擊範圍近,相比遠遠地就能捅到人的長劍和長矛來說,靈巧了許多,對戰士們的要求高了不少,而且由於羅馬軍隊非常重視平時的訓練,軍人素質也比較高,對短劍的應用可謂是得心應手。
重標槍也是羅馬軍團的重要兵器,它是標槍的一種。羅馬軍團所使用的重標槍,一半是金屬桿,一半是木頭杆,容易投擲,穿透力強。最大投射距離約18米。
我們都知道,鐵兵器的殺傷力比青銅器肯定要強。青銅器雖然硬,但是特別脆,激烈地撞擊幾下說不定就折了,而鐵器的韌性可比青銅器強多了,不會像青銅器那樣隨便就折,作為兵器自然是鐵器更好用。在羅馬大規模使用鐵器的時候秦國還在使用青銅器,所以從兵器上來說似乎羅馬佔了很大的優勢。
談完進攻用的兵器,那我們再來看看士兵們的防具。
秦國給大傢伙發皮甲,而羅馬發的可是鐵甲。一個是皮做的一個鐵做的,防禦力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上。在這方面,秦國可是一秒就被羅馬ko了。
這樣對比下來,秦始皇可是發愁了,和著我大秦國要打敗仗了?
“王愛卿,羅馬兵器武力值這麼高,朕想打下來還有沒有希望啊?”各位看官可能想問,這王愛卿是誰?當然是王翦啊。
說起王翦可也是鼎鼎有名的,始皇滅六國,王翦有其三。說的可就是這位王將軍。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破了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兩國;然後又用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了楚國。跟他兒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殲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用兵講究知己知彼,老謀深算,往往講求後發制人。所以在跟著秦始皇一起了解敵軍的時候,他便看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回陛下,打下羅馬當然有希望。”
秦始皇滅六國可不是說來玩的。之後與匈奴開戰也是提高了不少自己的武力值。這作戰經驗和技巧可不是一般二般的豐富。秦軍打仗並沒有只使用一種兵種、陣法,而是經常用多兵種、多單元、多手段、多樣戰術的合成陣法擊敵。
從出土的兵馬俑來看,1號俑坑為“右軍”,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與步兵相間排列的長方形軍陣。2號俑坑為“左軍”,是一個戰車、騎兵、步兵混合編組的曲形陣;3號坑的陶俑是統帥1、2號坑軍隊的指揮部。作戰時,使用左、中、右這三軍陣合作作戰方式來拿下敵人。
相比較來說,羅馬軍團只是擅長於採取大規模方陣、兵團式作戰。靈活性比較差,大家想想,羅馬軍團方陣一擺,對面的秦國軍隊兵分三路,左右軍上前一圍,三面圍住羅馬方陣,那可不就是個甕中捉鱉的架勢嘛。這點秦國佔了很大的優勢。
王翦又把兩國的防禦手段分析了一番。
秦國重要防禦手段是野戰築壘。這是自春秋戰國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野戰方法。簡要說來就是在打仗的時候臨時造一座城壘,這個臨時城池的構造和普通的城池一樣,以一圈土石結構的壘牆為主體,城牆外面挖一道壕溝,並在裡面放一些尖銳的木樁之類的障礙。
秦國時期的野戰築壘不僅築得又厚又高、十分堅固,還能防火攻。這個野戰築壘大大增強了秦軍的野戰防守能力和野戰生存能力。你想想,羅馬軍團本來想跟秦國軍隊來場面對面的廝殺,結果,好好的平地上突然升起一座城池,想要打到敵人還得先攻破一座城,這不是坑爹嗎?
而秦軍呢,面對來勢洶洶的羅馬人,還可以站在高高在上的城牆上俯視眾生,這滋味兒,爽啊!比起能平地造起一座城的秦國軍隊,羅馬軍隊的防禦手段就遠遠不如了。
接著王翦又從攻城方面來說:
陛下你看啊,從春秋戰國以來,常年都在打仗啊,我們的攻城技術一直在被不斷改進。
從硬體上來說,我們的攻城武器特別先進。春秋時期就出現的臨車可以用來居高臨下的攻城,衝車能用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還有用來隔擋弓箭的大盾牌、能從遠處扔石頭破壞城牆的拋石機等等。即使有了這些先進的攻城武器,我們秦國沒有就此滿足,還在不斷進步。衝車、拋石機等裝置都在不斷被改造,成為我們主要的攻城裝備。
而且我們秦軍攻城不但有衝車,還有秦弩。弩的優點我們在前邊介紹秦國武器的時候已經說了,射程遠、威力大、堪稱冷兵器時代的大炮。秦國時期弩已經發展較為完善,普通秦弩有效射程為150米,甚至比今天的手槍射程還要遠三倍!秦弩不但適用於攻城,而且適用於野戰。在大將軍蒙恬攻打匈奴的時候,三十萬大軍大破匈奴,使匈奴後退七百多里,靠的就是秦弩。
從軟體上來說,從戰國時期開始就出現了各種攻城方法,包括用衝車快速衝撞城牆、城門來攻城、挖穴道讓士兵進入城池內部、架雲梯爬上城牆攻城、採取強攻等等,經過多年的運用,這些方法也被我們秦軍掌握得很熟了。
再在看羅馬人,羅馬攻城常常用盾車和木塔:
盾車是攻城用的木製器械,盾車下面裝有輪子,可以推動。人可以躲在裡面,從牆上的洞裡向外射箭,也可以利用它做掩護挖掘地道。
另一種常用的攻城器具木塔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一層一層加高。外邊蒙著鐵皮,用輪子推動。士兵站在木塔上可向城牆上的敵人發射箭和石頭,驅走守衛士兵。木塔還設有能吊起和放下的檻橋,可以放下來架在敵人的城牆或碉堡上,方便戰士爬過去。
雖然羅馬軍隊也有強大的攻城武器,但是比起秦國軟硬兼施、又有裝置又有戰術的攻城技術,推著笨重的盾車和木塔正面直攻的羅馬軍隊就顯得不夠靈活,遜色了不少。
秦始皇聽了特別高興,王翦接著說,從將帥來說,中國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羅馬軍隊指揮官流動性很大,軍官兩年一換,一般剛打完一仗就換一個指揮。這兵都沒捂熱呢頭兒就走了。相比之下,咱們的將軍長期駐紮在一個地方,對手下的軍隊指揮得肯定更為熟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您瞧瞧,得先知己才行。這樣一比,羅馬就遜色了一些。
王翦輕笑道,而且啊,我們的人數也有很大優勢。羅馬軍隊不到20萬,我軍人數有100萬左右,光用人數就能壓倒對方了。
秦始皇笑道,“想朕13歲開始掌權,滅六國攻匈奴徵百越,這麼多場大仗都打了,還怕不足二十萬軍隊的羅馬不成?”
於是當秦始皇遇到凱撒的時候,漂漂亮亮的打了個勝仗,凱旋而歸。
說起古代中外傑出的軍事家
有兩個人一定會被提到
一個是統一七國的秦始皇嬴政
另外一個就是羅馬的凱撒大帝
歷史總是給人們假想的空間
嬴政和凱撒雖然不是同一時期的軍事家
一生從未碰過面、交過手
但如果這兩個人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我們假設一下,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秦始皇坐在自己的寶座上,聽著自己的邊疆戍衛的回稟。
“陛下,西邊有一強國,名叫羅馬,物資豐盈,國土廣闊,您說打不打啊?”
秦始皇微笑著說,“朕統一六國平定天下,戰功赫赫,為何不打!”
得,這仗還非打不可了。
說打咱就得打了唄,秦始皇可是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君王,要打就得先了解敵情制定策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秦始皇拿來地圖開始仔細研究羅馬的兵力與國情。
秦始皇與凱撒,一個是掃六合統一中國的君王,一個是在歐洲叱吒風雲征服高盧全境的凱撒大帝,軍事力量那都不是吹的,究竟誰會贏呢?
我們來看看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軍隊本身。
古羅馬在凱撒統治時期全國大約有28個軍團,每個軍團分為10個營,一共5500人左右,也就是說羅馬的兵力大約是15萬。而且普通士兵在其服役的20餘年中一般只能待在一個軍團內,您想啊在一個地兒待這麼久那肯定是十分了解自己的武器了啊,跟自己的戰友們也早就磨鍊得配合默契了,那可是實打實的經驗豐富的老兵了。而且羅馬軍隊訓練強度大,大傢伙都是職業軍人了。
秦國就不是這樣了。我們都知道,秦國實行的是徵兵制,是以全民皆兵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到了該打仗的時候,把那些適齡青壯年拉來當壯丁。軍隊的主力為服兵役的農民,平時這些人可不會有軍事訓練,全都在家種地,到了打仗時才被拉來當兵,只有少部分是職業軍隊。
因為秦國實行的是這種戰時為兵,閒時務農的兵制,所以秦國的兵都只是短期服役,訓練時間短,全都是業餘選手,這和羅馬的長期進行精良訓練的“專業兵”比起來就差了一截,這樣一來戰鬥力可就輸了,業餘選手怎麼能和職業軍人比呢。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兩國的兵器。
從秦始皇兵馬俑來看已經出土了的4萬件兵器,其中包括弓箭大刀長矛什麼的,都是青銅做的。
在秦國多種兵器中,比較有意思而且比較特殊的是弩機,弩機就是用來發射弩箭的機身,相當於加強版的弓箭,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操作起來也更簡單,如果說弓箭是槍的話,那弩機就是炮了。秦弩也是秦國軍隊的一件殺傷性利器。這個弩機與以前的弩機相比不同在哪兒呢,它是用銅做的,比起木做的弩機大大增強了靈敏度和穩定性,也增強了弩的殺傷力和使用壽命。
雖然秦國有這麼多厲害的兵器,但是相比之下,羅馬軍團的進攻兵器看起來更強大一些。他們的兵器以鐵製品為主。羅馬兵使用盾和短劍。短劍的攻擊範圍近,相比遠遠地就能捅到人的長劍和長矛來說,靈巧了許多,對戰士們的要求高了不少,而且由於羅馬軍隊非常重視平時的訓練,軍人素質也比較高,對短劍的應用可謂是得心應手。
重標槍也是羅馬軍團的重要兵器,它是標槍的一種。羅馬軍團所使用的重標槍,一半是金屬桿,一半是木頭杆,容易投擲,穿透力強。最大投射距離約18米。
我們都知道,鐵兵器的殺傷力比青銅器肯定要強。青銅器雖然硬,但是特別脆,激烈地撞擊幾下說不定就折了,而鐵器的韌性可比青銅器強多了,不會像青銅器那樣隨便就折,作為兵器自然是鐵器更好用。在羅馬大規模使用鐵器的時候秦國還在使用青銅器,所以從兵器上來說似乎羅馬佔了很大的優勢。
談完進攻用的兵器,那我們再來看看士兵們的防具。
秦國給大傢伙發皮甲,而羅馬發的可是鐵甲。一個是皮做的一個鐵做的,防禦力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上。在這方面,秦國可是一秒就被羅馬ko了。
這樣對比下來,秦始皇可是發愁了,和著我大秦國要打敗仗了?
“王愛卿,羅馬兵器武力值這麼高,朕想打下來還有沒有希望啊?”各位看官可能想問,這王愛卿是誰?當然是王翦啊。
說起王翦可也是鼎鼎有名的,始皇滅六國,王翦有其三。說的可就是這位王將軍。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破了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兩國;然後又用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了楚國。跟他兒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殲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用兵講究知己知彼,老謀深算,往往講求後發制人。所以在跟著秦始皇一起了解敵軍的時候,他便看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回陛下,打下羅馬當然有希望。”
秦始皇滅六國可不是說來玩的。之後與匈奴開戰也是提高了不少自己的武力值。這作戰經驗和技巧可不是一般二般的豐富。秦軍打仗並沒有只使用一種兵種、陣法,而是經常用多兵種、多單元、多手段、多樣戰術的合成陣法擊敵。
從出土的兵馬俑來看,1號俑坑為“右軍”,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與步兵相間排列的長方形軍陣。2號俑坑為“左軍”,是一個戰車、騎兵、步兵混合編組的曲形陣;3號坑的陶俑是統帥1、2號坑軍隊的指揮部。作戰時,使用左、中、右這三軍陣合作作戰方式來拿下敵人。
相比較來說,羅馬軍團只是擅長於採取大規模方陣、兵團式作戰。靈活性比較差,大家想想,羅馬軍團方陣一擺,對面的秦國軍隊兵分三路,左右軍上前一圍,三面圍住羅馬方陣,那可不就是個甕中捉鱉的架勢嘛。這點秦國佔了很大的優勢。
王翦又把兩國的防禦手段分析了一番。
秦國重要防禦手段是野戰築壘。這是自春秋戰國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野戰方法。簡要說來就是在打仗的時候臨時造一座城壘,這個臨時城池的構造和普通的城池一樣,以一圈土石結構的壘牆為主體,城牆外面挖一道壕溝,並在裡面放一些尖銳的木樁之類的障礙。
秦國時期的野戰築壘不僅築得又厚又高、十分堅固,還能防火攻。這個野戰築壘大大增強了秦軍的野戰防守能力和野戰生存能力。你想想,羅馬軍團本來想跟秦國軍隊來場面對面的廝殺,結果,好好的平地上突然升起一座城池,想要打到敵人還得先攻破一座城,這不是坑爹嗎?
而秦軍呢,面對來勢洶洶的羅馬人,還可以站在高高在上的城牆上俯視眾生,這滋味兒,爽啊!比起能平地造起一座城的秦國軍隊,羅馬軍隊的防禦手段就遠遠不如了。
接著王翦又從攻城方面來說:
陛下你看啊,從春秋戰國以來,常年都在打仗啊,我們的攻城技術一直在被不斷改進。
從硬體上來說,我們的攻城武器特別先進。春秋時期就出現的臨車可以用來居高臨下的攻城,衝車能用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還有用來隔擋弓箭的大盾牌、能從遠處扔石頭破壞城牆的拋石機等等。即使有了這些先進的攻城武器,我們秦國沒有就此滿足,還在不斷進步。衝車、拋石機等裝置都在不斷被改造,成為我們主要的攻城裝備。
而且我們秦軍攻城不但有衝車,還有秦弩。弩的優點我們在前邊介紹秦國武器的時候已經說了,射程遠、威力大、堪稱冷兵器時代的大炮。秦國時期弩已經發展較為完善,普通秦弩有效射程為150米,甚至比今天的手槍射程還要遠三倍!秦弩不但適用於攻城,而且適用於野戰。在大將軍蒙恬攻打匈奴的時候,三十萬大軍大破匈奴,使匈奴後退七百多里,靠的就是秦弩。
從軟體上來說,從戰國時期開始就出現了各種攻城方法,包括用衝車快速衝撞城牆、城門來攻城、挖穴道讓士兵進入城池內部、架雲梯爬上城牆攻城、採取強攻等等,經過多年的運用,這些方法也被我們秦軍掌握得很熟了。
再在看羅馬人,羅馬攻城常常用盾車和木塔:
盾車是攻城用的木製器械,盾車下面裝有輪子,可以推動。人可以躲在裡面,從牆上的洞裡向外射箭,也可以利用它做掩護挖掘地道。
另一種常用的攻城器具木塔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一層一層加高。外邊蒙著鐵皮,用輪子推動。士兵站在木塔上可向城牆上的敵人發射箭和石頭,驅走守衛士兵。木塔還設有能吊起和放下的檻橋,可以放下來架在敵人的城牆或碉堡上,方便戰士爬過去。
雖然羅馬軍隊也有強大的攻城武器,但是比起秦國軟硬兼施、又有裝置又有戰術的攻城技術,推著笨重的盾車和木塔正面直攻的羅馬軍隊就顯得不夠靈活,遜色了不少。
秦始皇聽了特別高興,王翦接著說,從將帥來說,中國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羅馬軍隊指揮官流動性很大,軍官兩年一換,一般剛打完一仗就換一個指揮。這兵都沒捂熱呢頭兒就走了。相比之下,咱們的將軍長期駐紮在一個地方,對手下的軍隊指揮得肯定更為熟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您瞧瞧,得先知己才行。這樣一比,羅馬就遜色了一些。
王翦輕笑道,而且啊,我們的人數也有很大優勢。羅馬軍隊不到20萬,我軍人數有100萬左右,光用人數就能壓倒對方了。
秦始皇笑道,“想朕13歲開始掌權,滅六國攻匈奴徵百越,這麼多場大仗都打了,還怕不足二十萬軍隊的羅馬不成?”
於是當秦始皇遇到凱撒的時候,漂漂亮亮的打了個勝仗,凱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