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日新與又日新
-
2 # 熊大豹
因為在家裡,媽媽會無條件的順從孩子,因此在外面或者在其他人面前,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會覺得在家裡一樣,什麼都要做,媽媽也會順從孩子
-
3 # 小房子在養娃
首先,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孩子最親的人,孩子不乖,是因為他想讓媽媽證明媽媽愛他。
我有個表妹,她家孩子就特別的粘她,只要她一出現,她家女兒就各種胡鬧。但是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現象,她上班是上班時間,下班之後,因為孩子會粘她,她會想要逃脫,就是去逃避這個問題。
越是這樣,孩子心裡越沒譜,她不知道媽媽是否還愛她,於是她失落,她傷心,但因為孩子不會處理情緒,就會埋藏在心裡的一個角落。
等到媽媽來的時候,繼續纏著,讓媽媽告訴她,媽媽愛她,這種愛必須是真實存在的,是包容的,是自由的,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孩子也會有不良情緒的積累,他們無處發洩,見到媽媽就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我之前有一天放學去接孩子,見面之後就各種要酸奶,要零食,要玩具,我當時真的是火氣馬上要爆發了,還好我還想給他點面子,忍住了。
之後等孩子這一波情緒走掉之後,他跟我說在學校小朋友跟他搶玩具,有個女孩分享零食沒有給他,等等,我一瞬間才明白,原來孩子受了那麼多委屈,還能表現正常得把課上完,到我去接他的時候才表達出來那些不良情緒,真的不容易。
想想我們成人有時候遇見最親密的朋友,就會倒出自己積累已久的苦水,希望對方能夠給你一點理解,給你一點關懷,這樣想就不難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最後,很多父母會反駁,我怎麼會不愛孩子呢?愛孩子要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愛。
有一次幼兒園上課,家長可以去參與其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我兒子班的一個同學,他一見到媽媽就摟著媽媽的大腿,不肯鬆開,老師也很無奈,阻止不了,也管不了。
其實並不說明孩子有多愛媽媽,只是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媽媽,我離不開你,因為你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愛我。
後來交流之後才發現,這個媽媽很忙,又是很大年紀之後才有的這個孩子,於是各種買玩具,各種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她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孩子才會這麼粘人的。
一個真正被愛著的孩子,他們會很坦然的去玩,不會纏在媽媽身上的,如果孩子不去玩,那說明你愛孩子的方式,需要改變。
父母之於孩子之間,只有愛根本不夠,況且有很多父母根本不瞭解真正的愛是什麼,建議可以看看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如果有了愛,還要學習理解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技巧等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黏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
4 # 大佐
孩子都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有一種天然的聯絡,孩子看到媽媽就會有安全感比較依賴,我兒子也是這樣,晚上睡覺必須媽媽陪著
-
5 # 超級小肥貓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表現得特別好,但只要媽媽一出現孩子立馬就會變了一張臉變得淘氣起來。
其實孩子也知道,在自己最親愛的媽媽面前無論自己怎麼折騰,媽媽也不會離開自己,也依然會愛自己,在媽媽面前孩子可以不用看他人的臉色,做真正的自己,真實地表達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其說在別人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不如說孩子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才會表現的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孩子不乖不聽話的行為完全是他在用這種彆扭的方式試圖喚起你的注意,表達對媽媽的愛和需要。
心理學上說:孩子在四到五歲的時候是情感表達的敏感期。在這期間,孩子往往喜歡粘著父母,讓媽媽抱抱,親吻媽媽等等這些訊號都是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父母千萬不要推開孩子,要理解和關愛他們。
寶寶在媽媽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種種,都是愛媽媽,希望媽媽也能愛自己的表現。所以,給孩子多一點耐心、關心、包容、關注,讓寶寶的擔憂和壞情緒有釋放的出口,這樣的愛裡長大的寶寶,一定是個充滿力量且獨立積極的人。
-
6 # 使用者水大魚大
這一現象在6週歲以前的兒童中,普遍存在,尤其是3~6週歲的兒童,也不排除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有這種現象的出現。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依附父母的心理所造成的。在孩子的想法中,母親是他(她)最大的靠山,也是幫他(她)解決問題的重要的依靠。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因他(她)的家庭教養方式所導致的,因為孩子從出生到3歲之前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式的呵護和培養方式下長大的。即使他們到了幼兒園,在幼教老師的正確教育下,從心理上孩子也不會放棄對自己母親的依賴。再加上有許多母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只重視智力、興趣、愛好和身體健康等因素,對於如何尊重他人禮貌待人,對於道德層面的教育幾乎是不重視的。天常日久,所以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比如說看到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玩具時,而這個玩具正是他(她)所喜歡的,他(她)根本就不去和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友好的商量,上前一把就抓過來佔為己有。之所以這樣做,正是因為他的母親在他(她)身邊,從小到大他(她)都是這樣做的,他(她)把幼兒園和兒童樂園等公共場所當成自己的家。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你的東西我喜歡,我喜歡的東西就必須是我的。他(她)這樣做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好壞之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背景所導致的。在旁邊的母親有的會大聲斥責自己的孩子把東西還給別人,有的母親則會說:“給我們玩玩吧,待會兒就還給你。”對於這樣講話的母親,我們只能說她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這個玩具你的孩子再喜歡,也沒有權利從別的孩子手中奪過來,因為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並且他(她)正在有興趣的玩著。你的孩子喜歡那是你孩子的權利,不能因為你孩子喜歡就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無論是做母親的還是做家長的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興趣再好它都應該排在道德教育之後。如果所有家長都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待孩子長大以後他將會成為一個對家庭有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們經常在媒體裡看到類似於這樣的人,身為人民教師的教育育人的教育工作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身試法將高鐵逼停,等待著她丈夫的到來,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願望。同時我們也看過坐高鐵的女子將自己的臭腳放在前排的靠背上,以求得自己的舒服和滿足。這一系列情況的出現不僅僅反映了這一類人的道德水準,同時也再現了這一類人在兒童時期所受的教育是多麼的可悲……
我們認為孩子當他的母親在身邊時就特別調皮和無理,這一現象的出現必須引起孩子母親及家長的重視。在強烈需求孩子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孩子的基本道德的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活潑的、向上的有為青年。
本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
-
7 # 智慧奶奶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以前有個鄰居小王在鄉鎮上班,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偶爾,忙的時候兩三天才能回家一次,平時孩子都是姥姥帶。只要小王一到家孩子立馬上前保住媽媽的腿,媽媽也會顧不上其他第一時間抱著孩子各種親吻各種問:“寶貝,想媽媽了沒有?哪裡想媽媽?媽媽不在家你哭了沒有?爸爸訓你了沒有?好好吃飯了沒有……”
面對媽媽的一大堆詢問,不知道寶寶是不知道從哪裡回答,還是寶寶壓根就不打算回答,反正就是默默地粘在媽媽身上不言也不語。接下來,媽媽想洗把臉叫寶寶下來寶寶搖頭,媽媽想上趟廁所寶寶不依,媽媽想倒杯水把寶寶放在地上寶寶就摟住媽媽的脖子不願意鬆手。常常聽到小王媽媽的抱怨:“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不在很乖,只要媽媽回來你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你像塊橡皮糖一樣貼在媽媽身上幹什麼!”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01由於孩子天性使然孩子天生依戀媽媽,因為媽媽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出生,孩子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孩子對母親也最熟悉,孩子也最喜歡媽媽的陪伴。還有一點就是媽媽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平時媽媽不僅對孩子的要求能儘量滿足,就是對孩子偶爾的無理取鬧媽媽也會包容,孩子知道媽媽最愛寶寶,所以只要跟媽媽在一起孩子就會很開心!
02孩子內心有恐懼和焦慮就像上面我的這位鄰居,因為孩子以前一直是跟媽媽在一起,小王上班後就把孩子丟在家裡跟著姥姥和爸爸。孩子知道媽媽一走就很長時間見不到,所以每次都纏著媽媽不讓走,媽媽擔心走時孩子哭,往往都是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地走,豈不知這樣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媽媽離開後,孩子是迫於對姥姥和爸爸的恐懼就表現的很聽話。一旦媽媽回來孩子突然就有了安全感,之所以孩子死死粘著媽媽不肯放開,是因為孩子內心有焦慮,唯恐一放手媽媽會拋下孩子再走。
孩子太黏媽媽怎樣破解呢?
最後簡單贅述幾句:孩子太黏媽媽當然媽媽也會有所不爽,要破解就要多跟寶寶交流,講明道理,切忌出門避開寶寶偷偷離開讓孩子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再者就是在家陪伴寶寶的時候,想方設法短暫離開孩子身邊,給孩子自己獨處的機會,媽媽離開的時間可以循序漸進逐漸加長,久而久之孩子養成媽媽離開身邊的習慣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
8 # 快樂的怪味胡豆
孩子在外面,在陌生人面前總是挺乖的。因為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有不確定性,不敢太過放肆,為所欲為。
媽媽在身邊,孩子便自覺有了安全感,有了保障。想怎樣就怎樣。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的。
-
9 # 雨後山林靜
我在幼兒園工作20多年,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樣的情況我也看過很多。很多媽媽說,在家裡父母很難管孩子,孩子最聽老師的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孩子年齡小,對媽媽有更多的依戀感。
年齡越小,孩子會越依戀媽媽。這是因為他們很需要有安全感。只有在媽媽身邊,他們才有感到心裡很踏實。有的孩子自己在玩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看一下媽媽是否在身邊。過幾分鐘,就會叫"媽媽"。而媽媽有時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媽媽會希望孩子乖一點,不要時刻纏著自己。可是孩子想要媽媽的陪伴,於是,在媽媽看來孩子就不乖。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解決辦法:媽媽可以每天固定好一段時間去陪伴孩子。告訴孩子媽媽下班後要做家務,但是晚上幾點會陪伴他,讓孩子有安全感。
二、媽媽對孩子高和善低堅定的教育方式導致。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既要有和善又要有堅定。如果過於和善,而堅定不足,孩子鬧一下,他的不合理的要求就被滿足了,那以後他就還會繼續使出這一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看過很多孩子吵鬧要媽媽買玩具的,沒答應就大哭大吵,很多媽媽禁不住鬧就答應了。所以孩子以後還會選擇繼續鬧。而對於爸爸等抱有堅定態度的其他家庭成員,他就不會這樣。他知道鬧是沒用的。
解決辦法:與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提前做好約定。並跟進約定的執行。既和善又堅定。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說不。有的事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一起來遵守規則。
三、媽媽剝奪了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事情孩子是能夠做的,但是孩子自己不想做,會找一些藉口偏要媽媽做。媽媽往往會因為心疼孩子,於是把孩子的事情給包攬了下來。這樣一來,孩子不用再承擔他自己的責任了,於是,房間裡亂糟糟的反正你會收拾。東西弄丟了反正你還會再買的。孩子的責任感不強,表現出來的就是不乖。
解決辦法:孩子能做的事父母絕不代替。讓孩子一起分擔家裡他能做的事情。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大家一起來做頭腦風暴。讓孩子適當承擔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知道有權利也伴隨著責任。
-
10 # 優媽智慧育兒
這個我是有真實感受的。
在孩子幾個月大額時候,是我帶的,白天就是不到床上睡,一沾床就醒,一抱在手裡就睡,快崩潰了。
剛開始以為是自己養成了孩子抱睡的習慣,後來發現不是,過年我回孃家做客幾天,那時她才三個月大,交給奶奶帶了幾天,我婆婆說,白天睡覺都是在床上的,根本不用在手裡抱睡,甚至是有聲音也照樣睡,我當時想,真是逆天了,我帶時一點聲音就醒。
後來別人家的小孩也有這種現象,我才明白,不是抱不抱睡的問題,而是孩子粘媽媽,不管多大,都一樣,媽媽在身邊,孩子就不乖。
主要是原因是:
1、對媽媽的信任
知道媽媽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的,自然就認為不管自己表現的多糟糕,媽媽都不會責怪自己。
2、對他人的不信任
孩子對媽媽是無條件信任的,對其他人就不會那麼信任,就不難奇怪,為什麼正在哭鬧的孩子,看到有外人來了,就停止了呢?正是不信任的原因。
俗話說,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歸根結底,就一個字,愛。
-
11 # 莓果媽媽
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特別懂事乖巧,一見媽媽就立馬180度轉彎,任性不聽話,一不應心就開始苦難,這種情況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孩子對其它人不信任
在美國的育兒百科,有樣一種解釋,孩子除了對媽媽信任外,對其它人都不信任,知道媽媽的底線,不敢過多的去挑其它人的底線!
二、媽媽過度的對他們的溺愛
他們知道媽媽可以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就算媽媽生活了,一樣會愛護他,寵著他,這樣就造成一見媽媽就不聽話的原因。
-
12 # 米小兔談育兒
我家兩個寶寶都是這樣子的,只要是我在家,就非常難帶,一會哭鬧,一會撒嬌,還不太聽話,有時候我外出有事,讓他們奶奶代為照看,小傢伙們格外的聽話懂事。我們這邊有句俗話“小孩見了娘,有事沒事哭兩場”我的理解就是,在媽媽這裡,他們的安全感比較強,就可以活出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表現出來的就是比較難帶。
如果平時孩子主要是由媽媽一人照看,這種現象就格外突出,孩子雖然小,但是感受能力一點也不差,誰對自己好,每個人的底線,孩子都清清楚楚,所以在媽媽面前會格外調皮一點,這是孩子無所拘束的表現,從側面也反映出孩子在媽媽面前最輕鬆。
我生二寶住院期間,大寶跟著爺爺奶奶,期間大寶特別聽話懂事,讓吃飯就吃飯,讓睡覺就睡覺,不讓看電視就不看電視,奶奶特別自豪得對我說著閨女如何乖巧懂事,只有我自己知道閨女如何的委屈,媽媽不在身邊,她當然要聽話,因為沒有人會像媽媽一樣縱容她(孩子內心深處只有在最信賴人的面前才會肆無忌憚),生完孩子回來後,女兒見了我,小聲地對我說:“媽媽,下次不要丟下我,離開前給我說一聲”我很內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你面前特別調皮,請多一些耐心吧,那是因為你是她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心中你就是她的靠山。
-
13 # 甜甜圈伐木累
我有時也會聽到身邊的媽媽說,“我去上班不在家,孩子奶奶帶,吃飯穿衣特乖巧,自己就能解決,一到下班回家,孩子飯也不好好吃,要你喂,衣服不好好脫,要你脫,總之就是黏著你啥都不會做了,婆婆就用責怪的眼光看著我,彷彿在說‘你會不會帶孩子?!’”
其實孩子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
一是媽媽讓孩子感到很安全,他能在媽媽身邊任性調皮,因為媽媽會包容他。
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在老人或保姆面前表現得十分乖巧,是因為孩子不夠信任這些人,不敢太過調皮,因為孩子不知道這些人會不會包容他。
而在媽媽面前,孩子知道即使自己有點小脾氣,媽媽還是會愛自己的。
二則是媽媽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他調皮不乖,是在試圖引起你的注意,讓媽媽去關注他安慰他擁抱他。
有些媽媽要上班,每天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時常看不到媽媽,孩子便會認為是不是“媽媽不愛自己了”“媽媽扔下我了”,等你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秒變不乖,撒嬌黏人,是在表達“媽媽,我需要你”。
這兩種心理,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表明了媽媽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很重要的港灣,從自然的規律上來說,孩子依戀物件最早就是母親,由母親孕育、餵養、照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依戀物件會逐漸從母親到父親,然後到其他人。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要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孩子餓了渴了困了害怕了,都是透過表情和哭鬧來表達,父母要及時識別孩子的需求,做出恰當的迴應,經常溫柔地擁抱孩子、貼貼臉、摸摸背,多進行肌膚接觸,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要及時疏導。
除此,夫妻要彼此包容有愛,充滿愛的家庭關係才是安全感的基礎,才能讓孩子感覺到周圍的世界是安全的。
-
14 # 安靜媽媽
乖和不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01前幾個月,孩子奶奶帶娃,經常會給我說,寶寶看見我吃飯就不乖。事實上也是,平時奶奶都抱著孩子在陽臺上看車車吃飯,但是有我在就要我各種抱,並且不怎麼吃!
02最近在外婆家,我幫孩子糾正了吃飯的習慣。現在都是站在凳子上在餐桌前吃飯。吃飯時,會讓我和外公喂,習慣吃外公碗裡的粥。有時會調皮,但說幾次,還是會乖乖吃飯!
同樣的孩子,同樣媽媽在,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我認為,原因不止在媽媽和孩子本身,還與其它主要撫養人有關!
孩子本身對撫養人都是有依賴的母親與孩子有著最天然的依戀關係,但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的。
我一位朋友在外地上班,孩子長期由孩子爺爺奶奶撫養,孩子表現為對奶奶的依戀遠遠超過了媽媽!連晚上睡覺都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所以孩子黏誰,這顯然與媽媽或奶奶的身份無關,而且與你帶孩子的用心程度有關!
所以,當媽媽們發現孩子在由照顧人照顧後依然非常依戀自己時,其實可以觀察下。多數時候是照顧人並沒有和孩子達成心靈交流,通俗點說,他們只是保證孩子有吃,有穿,不受但外傷就是。但是沒有真的和孩子玩到一起!
我家孩子為什麼在奶奶帶的時候看見媽媽不乖,在外公帶的時候看見媽媽沒有不乖呢?因為奶奶只是“養娃”,外公更願意“陪娃”
孩子可能處在一些特殊的敏感時期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有許多特殊的事情。比如猛漲期,出牙期。這些時候,由於身體的變化,孩子本身會感到不適,需要將情緒發洩出來。這時候,本能的尋找最親近的可信賴的人--媽媽。
所以孩子並不是看到媽媽不乖,而是覺得只有媽媽能理解他的痛苦和包容她的脾氣。所以在媽媽面前撒嬌!
-
15 # 大S媽媽育兒分享
被寵愛的才會有恃無恐。
很羨慕可以撒嬌的小孩子,因為他完全信任你,依附於你,和你在一起,他才會肆無忌憚。
成年人也有崩潰的時刻,那個騎車逆行的小夥子,被警察攔下之後痛哭流涕,如果家裡有個人可以訴說一下,我想他心裡會暢快很多。要知道,成年人已經喪失了撒嬌的權力了。
如果孩子只對你撒嬌,那麼恭喜你,你是孩子值得依賴的媽媽。當他對你撒嬌時,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媽媽上班也很想你,現在終於可以陪你一起玩了。
-
16 # 小豆瓣成長路
你好。朋友沙生產後一直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去年孩子2歲了。她和老公商量不想脫離社會,於是孩子交給了公婆自己上班去了。
最近她感覺特別委屈,公婆老說白天孩子在家很聽話,可是媽媽一回來什麼都不聽還搗亂,好像她不該回來一樣。
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們是不是誤會孩子了安全感突然受到衝擊上述講的閨蜜沙就是讓孩子感覺安全感受到了打擊,本來一直都是媽媽帶孩子,突然換成了爺爺奶奶,孩子需要不斷去適應和模糊,孩子心裡很恐慌,他怕媽媽不要他了。心裡建立的安全區域一下就沒有了。沒有了安心和放鬆,沒有了媽媽的懷抱,孩子內心非常焦慮和不安。
吸引媽媽的注意媽媽白天不在家,只有晚上回來,孩子想透過不乖的方式讓媽媽注意到他。
讓媽媽感覺自己的存在,孩子會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和表達,有些是冷漠有些是哭鬧,有些就是調皮了,這就是孩子心裡變化的過程。
試探媽媽的底線孩子不斷長大會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意識,他們想法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他們想幹什麼的時候他們會試探媽媽會不會責罵或者是表揚。
釋放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媽媽是最親的人,不用隱藏不用刻意,只用做自己就好,孩子情緒不好剛好媽媽在,他需要關心和擁抱,用調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
17 #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這樣的問題,我自己也遇到過,尤其在自己工作比較忙碌或者出差回來的時候。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媽媽表達需要媽媽陪伴的訴求,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力,得到關注。
記得有段時間,兒子出門總是會讓我抱著,即便我表達自己累了,讓爸爸抱一會兒吧,也堅決不同意,就只讓媽媽抱。其實,他只是簡單地想和媽媽在一起。
再比如,有時候,我在家的時候早上叫他起床,洗漱,送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會各種磨蹭;而爸爸在的時候,他則會非常麻利地完成每個動作,好不拖拉。其實,他就想媽媽多陪他一會而已。
孩子有時候不會或者不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心理訴求,即便用讓大人抓狂的方式,也想達到和大人多待一會兒的目的,哪怕那個過程不舒服,甚至被呵斥。
應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每天可以拿出一段時間,高質量地去陪伴孩子,期間儘量不處理工作,不接聽電話,不看手機,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有十幾、二十分鐘也好。
而且這樣的時間不僅僅侷限在晚上,可以是送園的路上,外出坐在車上,都可以。
除此以外,媽媽平時一定多向孩子表達愛,而且告訴他,不在他身邊的時候也愛他,讓他內心接收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確定和篤定的,這樣就會構建出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刻意去鬧騰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而在孩子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太焦慮,別指責孩子,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心裡需求,也可以直接問他們:是不是希望媽媽可以多陪寶寶一會兒了。下次可以直接用語言告訴媽媽,媽媽愛你。(針對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
-
18 # 專注兒童情緒管理
跟朋友聊天中,發現很多媽媽都出現出現類試的情況,包括我自己也是。
婆婆常說我在家孩子就不好好吃飯,就很黏人,跟著他們自己吃飯吃得好,睡得好,生活規律。有時孩子實在調皮,搞得自己身心疲憊,在孩子爸面前訴訴苦,換來的卻是“跟著我就很乖,為什麼跟著你就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的質疑,這心理委屈的無處發洩。
我常在想,既然如此,要不我乾脆輕輕鬆鬆的去上班,也不情願領孩子,可是為孃的,一天不見孩子,這心理空空的。
其實只要用心觀察,不難發現為什麼孩子在媽媽面前總是不乖?
1.對媽媽無條件的信任.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懷胎十月才出來,整個嬰幼兒時期全是媽媽的養育和陪伴,和寶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這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多次相處的過程中聰明的寶寶知道媽媽的底線是什麼?他很清楚的知道不管怎樣媽媽永遠都是用最溫柔的方式對待他,所以在媽媽面前變得肆無忌憚。
2.可能一段時間沒見媽媽了,用各種方式試探媽媽是否還依然愛他.特別是兩三歲的寶寶,平時很少離開過媽媽,媽媽突然出去上班了,或是有其他事,他會有內心的不安全感,害怕媽媽不要他,所以用各種方式試探媽媽,以求的證實。
3.兩個孩子的家庭,寶寶爭寵。朋友方方上了一天班回來。剛進門被大寶,小寶相互爭著搶著求抱,媽媽簡單的安撫了一下兩個寶寶,準備坐下歇息一下。
兩個寶寶又是在媽媽耳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弟弟“媽媽,姐姐今天打我,她搶我的玩具。” 姐姐“媽媽,不是的,弟弟先打我,他的玩具壞了,我幫他修修,他就拿玩具打我的頭,很疼。”這時媽媽的處理方式就非常重要了,要讓兩個孩子感到公平,和知道媽媽都愛他們每個人,這是處理問題必須遵守的原則。
4.在媽媽面前表現最為真實的自己。孩子在離開媽媽以外的環境,有意識的規範自己的行為,難免行為,情緒等方面有意識的壓抑,見到媽媽了,可以好好釋放所有被壓抑的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是蠻有好處的。
人們對六十歲的老人做了一個調查,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63%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孩子終究會慢慢遠離我們,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不需要我們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去飛翔吧!
-
19 # 家有小女愛美麗
時常聽到有人在抱怨,他說自家的孩子只要是當媽的回到家,孩子就各種作各種的纏著媽媽向媽媽撒嬌。
奶奶或者是姥姥就會抱怨,你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挺乖的,讓幹嘛幹嘛,你看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
其實只能說這是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首先是因為,媽媽常常不在家,如果當媽媽回到家,寶寶就特別想媽媽,她就會用各種行為去贏,媽媽的注意,想讓媽媽關心她,抱抱她,滿足一下內心對母愛的渴求。
其次,兒子在媽媽面前表現的不乖,就是因為他知道,母親可以無條件的包容自己的孩子,不論孩子做什麼行為,媽媽都不會生氣,所以孩子可以放心大膽的做,這就表明了孩子對母親無條件的那種信任。
孩子在奶奶或者姥姥的照顧下很乖,是因為一方面是孩子心疼老人。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們知道,奶奶和姥姥不可能像媽媽那樣無條件的包容呢,他們都是要講規矩的,所以還是趨利避害的那種本能反應,決定他們在姥姥面前要裝乖孩子,因為乖孩子才有糖吃。
老話說: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
孩子並不是脆弱,他們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給自己定性的孩子多點愛,情緒穩定的能力才能建立起來,千萬不要把小事變成心事。
當孩子哭鬧或者是選擇在自己身邊各種桌的時候,媽媽們要注意了。第一,不要大聲的吼孩子。
媽媽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面對孩子各種的痴纏,就有些惱怒了,會對孩子大吼,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媽媽累了一天了,就不能讓媽媽歇一會兒,你自己去玩一會兒不好嗎?
本來還是滿心期待著,母親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結果卻被吼了,孩子肯定心裡特別難過。
第二。提前告知孩子,自己的安排。
這樣孩子心裡面就有數了,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回來,自己可以等媽媽,然後讓媽媽告訴自己,安排的時候孩子心裡面也有一種安全感,能減少他的分離焦慮。
什麼時候回來都不要忘記抱抱自己的孩子,孩子其實很渴望一個溫暖的抱抱。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愛和迴應,那麼他們長大之後就會充滿安全感,遇到挫折也會願意向父母傾訴,不至於活成一個無比懂事的模樣。
當孩子給予期待,然後父母能給予及時的回饋的時候,那麼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互動,孩子即便長大之後依然會選擇向父母傾訴。而如果你無聲的拒絕了孩子,那麼很可能就會關機,關閉孩子的心門的孩子,以後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會再向父母傾訴了。
平時上班的時候,孩子都知道我上下班的點兒,然後一到我下班到家的時候就會在門口接我,張開兩個小手,讓媽媽去擁抱她,然後我就會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然後再給幾個愛的親親,那麼孩子滿足了就會去旁邊玩了。
那孩子的目光還是沒有離開我,還是會時不時的瞅瞅我,然後一看到看不到我的身影就會急切的喊媽媽,這時候我會給予他迴應,他怎麼喊我就怎麼迴應。
然後過不了多會,孩子就恢復正常了。因為她知道,無論她什麼時候叫媽媽,媽媽都在,媽媽是愛她的。
-
20 # 謙謙媽育兒
有一次我要外出一天,就讓兒子在家裡面跟著爺爺呆一天。回來之後,爺爺就說:“小傢伙今天很乖的啊,他又不吵又不鬧,還乖乖的吃飯。”
可是小傢伙一看到我回來,馬上要哭著要我抱,更加黏著我。這一下可好了,他真的誰都不讓帶了,我抱了一天。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孩子對媽媽過於依賴,產生分離焦,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寶寶總認為待在媽媽身邊才安心。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愛,讓他們去接觸新鮮的事物,以便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或者在你要跟寶寶暫時分離的時候,要跟寶寶解釋清楚媽媽要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媽媽回來的時候適當的帶一些小禮物獎勵給他,以表揚他好的表現。這樣孩子的分離焦慮感就慢慢的消退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我們總是把在外面受委屈的不好情緒帶到家裡,對著最親近的人發脾氣,而對著外人卻偽裝著。我們的孩子很聰明,因為知道媽媽是疼自己的,可以調皮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