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探秘君

    先來說說諸葛亮和魏延的一個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說的是諸葛亮病危,想靠七星燈續命,不過被突然闖入的魏延給打翻了七星燈,最終而死,而諸葛亮死之前他就早早給了自己的部下馬岱下了密令斬殺魏延。而為何諸葛亮即便是是死也要將魏延帶走呢?要知道魏延可是當時蜀國的第一武將了,擁有著極高的才能與功勞。原因其實有三:

    魏延

    第一魏延為人高傲,但是卻不忠心。

    早在魏延還在武漢作為太守部下之時,魏延被劉備大軍給打敗,武漢失守。武漢全體軍官都是誓死不降,而魏延卻是很坦率地接下了劉備的招納,並且甘願成為內應,這一害怕自己主公的行為也是受到了諸葛亮的極大反感,當場就要殺掉魏延,不過好在劉備的極力勸說,才讓諸葛亮免了魏延一死。後來魏延也是憑藉自己的才華也是慢慢的成為了蜀國的大將,並且在蜀國也是屢立戰功,不過雖然是這樣,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在諸葛亮的眼中魏延始終是個背信棄義之人。

    第二,魏延不甘為將想要為帥。

    都知道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魏延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每次在諸葛亮需要用人的時候,魏延都是能夠挺身而出,擔此重任。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當時的北伐戰爭中能夠屢立戰功的原因。不過每次在魏延帶兵打仗的時候,魏延總是特立獨行,每次諸葛亮發配給他任務,他都有自己的決策,有時候不聽從諸葛亮的指令,這也讓諸葛亮對魏延很是擔心,認為魏延可能在自己死後會帶兵造反!

    第三,魏延為人太過於圓滑,很有可能在諸葛亮死後投靠魏國。

    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國就早已已經有了衰變的現象,這也讓諸葛亮對此很是擔心,於是才選擇了北伐,希望以此來延緩蜀國的衰敗。而此時的魏國實力越變越強,因此很有可能諸葛亮死後,魏國過就會來向蜀國發起進攻。到時候魏延很有可能叛變,因為諸葛亮為了解決未來的麻煩,乾脆直接殺掉了魏延!

  • 2 # 西伯利亞野狼

    這問題起因得從關羽戰長沙說起,黃忠在城門外與關羽僵持不下,韓玄認為他通敵,想把他給處置了,魏延當時是黃忠的部下,對其尤為敬重,替黃忠求情不成,便揮刀斬了韓玄,接著開啟城門向劉備投降。

    諸葛亮認為魏延殺了主子迎敵入城就是反叛,若是留下,他日也會反骨,於是想殺了魏延,但是劉備看重魏延的才能將其留下。

    諸葛亮雖然沒有將他給殺了,但也一直提防著魏延。後面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魏延每次都在戰敗後跟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

    但是諸葛亮認為這個方法過於冒險,沒有采納,也因此推測,自己死後,戰功赫赫的魏延在蜀國的地位將無人能撼動,會不聽諸葛亮的意見執意北伐。

    加上諸葛亮一直認為魏延有反骨傾向,所以諸葛亮在臨死前給楊儀和姜維留了一道密令,若魏延肯斷後便留之,若不聽便殺之。

    諸葛亮殺魏延,綜其兩個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都是為了西蜀考慮。

  • 3 # 楊老大快樂生活板塊

    大家好我是老楊給大家解答一下在蜀漢,諸葛亮是後主劉禪的相父,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蜀國沒有幾個人不服諸葛亮。魏延如此表現,自然招致當朝文臣武將的不滿,魏延的覆滅也就是早晚的事。當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僅剩魏延等寥寥幾人,其中魏延功勞最大,魏延以為因此可以獨攬大權,自然是好不歡喜。

    可是令魏延預料不到的是,諸葛亮死了也不放過魏延,蜀軍的兵權交到與魏延素來不和的楊儀手上。此時魏延忍無可忍,只能起兵造反,意圖奪取兵權。最終功敗垂成,被曾經一同出身入死的兄弟馬岱斬殺,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據《三國志·魏廷傳》的記載,臨終前,諸葛亮召開了一個機密的榻前會議,參與會議的有楊儀、姜維、費禕等人,諸葛亮遺命.他死之後,不要繼續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國,撤離的時分,讓魏廷斷後,姜維次之。並且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意即假如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不要管他,軍隊本人開拔。做了這個佈置後,諸葛亮就病故了。費禕向魏延傳達了丞相的命令,果真魏延一聽就跳起來:“讓我斷後?不對吧。丞相逝世了,可我魏廷還活著,還能夠率領部隊繼續北伐,為什麼由於一個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擱了?再說,我魏廷憑什麼要給楊儀斷後?”堅持要跟費禕繼續部署北伐,費禕藉口要去勸說楊儀,跳上馬,掉頭就跑。

    魏延才知不該放走費禕,趕快派探子去刺探,探子報楊儀準備依照諸葛亮的部署,先帶著部隊撤回成都。魏延怒火萬丈:你撤我也撤!於是魏延搶在楊儀的前面往南撤,而且還走一路燒一路,把橋、路都給毀了,不斷撤到了南谷口。楊儀帶著部隊往回撤的途中,發現路橋都被破壞了,兩個人的積怨更深,於是都上書朝廷告對方謀反。

    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兩封告狀信前後送到了劉禪的御前。劉禪看不明白,就把董允、蔣琬找來磋商:到底誰反了?董允和蔣琬說:“陛下,臣等敢擔保,楊儀是不會謀反的,而魏廷謀不謀反,不好說。”於是,劉禪命令蔣琬帶宿衛營北上攔截魏廷,楊儀也帶著部隊南下,去追擊魏廷,兩路軍隊把魏延堵在南谷口。魏廷帶著幾個心腹逃到漢中,被馬岱所殺。馬岱殺了魏延以後,把魏廷的首級送到楊儀的面前,楊儀把魏廷的腦袋扔到地上,用腳踩,然後誅殺魏延三族。

    魏延謀反一案到底是怎樣回事,我們還得把視野再次回到諸葛亮的遺命上,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下達一個讓魏延斷後的遺命呢?有人又提出說是由於諸葛亮與魏廷在軍事道路上有分歧。

    魏延曾經向諸葛亮倡議過子午谷奇謀,這個子午谷奇謀是一項極具應戰性的北伐戰略,跟當年韓信的暗渡陳倉沒有區別,全都風險萬分,但是打仗貴在出奇,出奇才幹制勝。但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最終卻沒有采用。 北伐,是劉備死後諸葛亮最重要的事業。但是他的北伐卻是“積年無成”。

    諸葛亮的北伐其實是不可能勝利的。緣由有三個:曹魏非速亡之國,益州非進取之地,諸葛非將略之才。關於這三個緣由諸葛亮心知肚明,他堅持北伐是想把蜀國內部的矛盾轉移到戰爭上,然後靠北伐來振奮蜀國計程車氣,更重要的是諸葛亮不斷對他的政管理想耿耿於懷,不肯罷休。而作為蜀國後期獨一的猛將魏廷,很可能就是他死後的北伐繼承人。

  • 4 # 求知如渴

    擔心姜維領導不了他!其實魏延實力不在姜維之下,資格更老,貢獻更大。因一直受諸葛亮壓抑,故其擔心自己死後,魏延會造反,才設計除之。

  • 5 # 土豆崽

    首先,魏延不是完完全全的劉備嫡系。相比於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的武力雖然和他們差距不算很大,但是在諸葛亮心裡的地位卻是不很高的。雖然劉備後來很信任魏延,甚至入主西川以後,漢中太守這個重磅職位直接讓魏延統領,一時間震驚諸將。

    在劉備的手下魏延很是發揮了才幹,他鎮守的漢中,曹魏軍隊根本無法撼動,魏延也是蜀國軍隊中少數的能夠獨領一方兵馬能夠在和曹魏爭鋒中不落下風的大將。後來還曾經大敗曹軍都督郭淮。

    劉備心裡不信任諸葛亮,懂得要限制諸葛亮的權力,政治上的權力可以交給他,讓他去治國理政,但是兵權一定得拿走,於是劉備死後,軍權基本上是屬於漢中的魏延和永安的李嚴的。劉備死了,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劉禪,但諸葛亮想要拿回這部分軍權,也是很容易的,哭唧唧地上了一份出師表,就要舉起北伐大旗,北伐總不能讓老臣帶著幾個將士去跟魏國人肉搏。於是劉禪就把軍權給了諸葛亮。拿了李嚴的軍權以後,諸葛亮又建議劉禪讓李嚴去鎮守漢中,調走了魏延在手下聽用,魏延直接從一方面的軍區司令,變成了諸葛亮手下的師長旅長。李嚴則被從江州弄走,去了漢中,實際上好像升了官,但諸葛亮一石二鳥,讓這倆的兵權都交出來歸了自己。

    李嚴那邊,因為糧草運送出了岔子,被諸葛亮一杆子擼成了平民,回到成都閒住,為了安撫這個老傢伙,諸葛亮繼續用他的兒子李豐負責後勤糧草。魏延給諸葛亮提出來自己很得意的子午谷奇謀,在蜀國喪失了荊州無法雙管齊下打擊魏國,只能走漢中這條道的時候,想要攻入長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算是既有可行性,又出其不意。

    但是也不知道諸葛亮心裡是明白,這麼一干萬一成功了,會給魏延陡增政治資本增添聲望,還是認為,需要繼續養著魏國,不能太早實現匡扶漢室剿滅喊賊的目標,否則自己會不受重視,失去在蜀國政治鬥爭的籌碼,他斷然拒絕了魏延的建議,並且舉出了一二三四五各種這個方法有瑕疵的理由。

    有諸葛亮壓制著,魏延肯定不能出頭。早先魏延投奔劉備,諸葛亮也是說什麼魏延腦後有反骨得砍了,這個仇相信魏延一定要報的。在諸葛亮死後,誰最有資格接替諸葛亮組織北伐大業?趙雲已經死了,蜀國戰將裡面資歷最老,戰功最高,權力最大的,非魏延莫屬了。諸葛亮也很清楚,魏延要是接替了自己,那非得把自己人都給收拾一邊不可,挫骨揚灰什麼的也是很可能的,因此諸葛亮不可能讓魏延接替自己。囑咐身後事的時候,就給了魏延有罪推定,魏延也就被逼的只能鋌而走險,最終被一個死人玩死。

  • 6 # 壹零壹肆

    前言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史料並無此記載。諸葛亮臨死前,並沒有說過魏延必反,也沒安排馬岱殺魏延。

    諸葛亮臨死前說魏延必反,並安排馬岱殺魏延,是《三國演義》所說。但《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是歷史!雖然《三國演義》寫的很精彩,但終究不是歷史,只是小說,不能以小說之言,當做歷史真相。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北伐軍中。病重時,他召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交代自己死後的撤軍部署,命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就不管他,部隊自行出發。

    諸葛亮只是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並沒有說魏延必定謀反,只是說“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部隊就自行出發”。既然,諸葛亮沒有說魏延必反,又怎會下密令斬殺魏延。

    再者,以魏延當時的實力,自立山頭當皇帝,是不可能的。打回蜀地,佔領蜀地,當皇帝也是天方夜譚。如果他要謀反,只可能是叛漢降魏。但是魏延並沒有這樣做,反倒是搶先南行。而且,魏延在被王平打敗以後,也沒有北上,而是朝更南邊的漢中跑。這說明什麼?說明魏延並不想降魏。不想降魏,又怎麼會謀反?

    總結

    綜上所述,魏延並無謀反之心,諸葛亮也沒有下過命令斬殺魏延。不過,魏延被馬岱所殺,倒是事實。

  • 7 # 隱視句新

    因為魏延乃小人也;魏延若不除,蜀國將危在旦夕,可能會提前滅亡;當後續司馬懿大軍逼近一旦無法敵擋時,魏延可能會製造裡應外合之勢,提前控制蜀軍人馬向曹操示好,投靠大魏。說不定手提阿斗人頭去見曹操,這也很難說,因為憑魏延秉性,能做出此事不為奇。

  • 8 # 瞭望新視野

    魏延是悍將,也是功臣,諸葛亮非常瞭解他,知道自己死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他,所以,他認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故安排用計除掉他。

  • 9 # 老一剪輯

    那是因為諸葛亮覺得魏延不但武力值高而且是一個投機倒把的人。擔心自己不在了沒有人駕馭得了他肯定會叛亂。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贊]

  • 10 # 農村孫哥

    魏延謀反一案,為何疑點重重,諸葛亮死前發三道密令目的何在?

    魏延謀反一案,確實疑點重重,魏延之死,可以用“身不由己”四個大字形容。

    我昨天還在說這個問題,諸葛亮的死前遺命,存在很大的問題!他的最終目的,是想把魏延、楊儀兩人都壓制住,而讓遠在京都的蔣琬接管自己的政權以及軍權。諸葛亮到死,依然希望蜀國延續之前的“軍政一體”制度。

    諸葛亮想讓蔣琬跟自己之前一樣,獨攬軍政大權於一身。結果蔣琬一年之後開始病重,無法打理軍政要務,按照諸葛亮的遺命,又把這個權利傳給了費禕,費禕之後便是宦官黃皓的專權。

    實際上諸葛亮太過於自信了,他的這種做法並不是很高明,他只想到蔣琬、費禕等人忠心於漢室,那蔣、費之後呢?反而促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得不償失。如果他當初像劉備一樣,將軍政大權分而制之,蔣琬總管政權,魏延或者楊儀總管軍權,就不會被黃皓輕鬆弄權了。畢竟軍權不會落到黃皓的手裡,他始終都會有幾分忌憚。

    不光如此,諸葛亮的一封“死前遺命”,還斷送了蜀國兩大中堅人才的性命,導致蜀軍自相殘殺,損失了無數的蜀國軍士,使蜀都也相繼陷入戰火之中,大大損失了蜀國的整理力量。

    諸葛亮臨死前,打出了哪三道密令呢?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條密令:是發給楊儀的

    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第二條密令:是發給劉禪的密表

    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第三條密令:根據《魏略》記載,諸葛亮給魏延也發了一道密令。

    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如果這三道密令都是真的,那麼?諸葛亮的最終目的,正如我之前所說,他想把魏延、楊儀兩人都壓制住,攬權於蔣琬一身,再度延續蜀國“軍政一體”的政治體系。

    而且!諸葛亮實際上還有一道密令。就是蔣琬之後,讓費禕接替蔣琬的位置。這道密令是劉禪派李福去詢問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密授給李福的。

    所以!諸葛亮的最終目的,就是想延續“軍政一體”制度!他選了兩個最忠心蜀漢的心腹,來獨攬軍政大權,他認為這樣必定萬無一失。可他失算了,蔣琬只上任一年,就病重不能輔政了。費禕上任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僅僅十年,十年之後花落誰家?諸葛亮並未給出明確的指示,反而被宦官黃皓找到了可乘之機。諸葛亮死後十年左右,蜀國的大權就落在了黃皓的手中。

  • 11 # 老三扯談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後,與長史楊儀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以上為《三國志》作者陳壽本傳的記載,不過據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 12 # 鐵手阿爾

    第一魏延為人高傲,但是卻不忠心。早在魏延還在武漢作為太守部下之時,魏延被劉備大軍給打敗,武漢失守。武漢全體軍官都是誓死不降,而魏延卻是很坦率地接下了劉備的招納,並且甘願成為內應,這一害怕自己主公的行為也是受到了諸葛亮的極大反感,當場就要殺掉魏延,不過好在劉備的極力勸說,才讓諸葛亮免了魏延一死。後來魏延也是憑藉自己的才華也是慢慢的成為了蜀國的大將,並且在蜀國也是屢立戰功,不過雖然是這樣,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在諸葛亮的眼中魏延始終是個背信棄義之人。

    第二,魏延不甘為將想要為帥。都知道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魏延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每次在諸葛亮需要用人的時候,魏延都是能夠挺身而出,擔此重任。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當時的北伐戰爭中能夠屢立戰功的原因。不過每次在魏延帶兵打仗的時候,魏延總是特立獨行,每次諸葛亮發配給他任務,他都有自己的決策,有時候不聽從諸葛亮的指令,這也讓諸葛亮對魏延很是擔心,認為魏延可能在自己死後會帶兵造反!

    第三,魏延為人太過於圓滑,很有可能在諸葛亮死後投靠魏國。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國就早已已經有了衰變的現象,這也讓諸葛亮對此很是擔心,於是才選擇了北伐,希望以此來延緩蜀國的衰敗。而此時的魏國實力越變越強,因此很有可能諸葛亮死後,魏國過就會來向蜀國發起進攻。到時候魏延很有可能叛變,因為諸葛亮為了解決未來的麻煩,乾脆直接殺掉了魏延!

  • 13 # 川流水

    先來看看魏延的生平。

    魏延,生年不詳,卒於234年,蜀漢名將,字文長。初隨劉備作戰,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因功高震主,引起諸葛亮猜忌與不滿,諸葛亮便一直想要除掉魏延,後費禕和朝廷出賣魏延,勾結與魏延不滿的楊儀,楊儀篡奪權力,誣陷魏延謀反,並派馬岱誅殺魏延九族,一代名將最後成為悲劇。

    魏延這樣的虎將,為何諸葛亮臨死前要下密令斬殺魏延?這要從多方面看。

    一方面,諸葛亮足智多謀,臨死前已經料到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提早作安排。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才只召見了楊儀,姜維,費禕等籌劃死後退軍的安排。諸葛亮交代“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日後必將謀反。

    另一方面,魏延實力很強,可以說僅次於五虎大將,在五虎將全都身亡以後,魏延可以說就是蜀漢最會打仗的人了,魏延善於養兵打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安排讓馬岱誅殺他。後來魏延果然如同諸葛亮所料,諸葛亮一死,魏延就反了,當時無人可以與之匹敵,這時候諸葛亮的奇兵出現了,在魏延連喊三聲“誰敢殺我”的時候,馬岱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

    魏延常常說諸葛亮是個膽怯的人,感嘆自己無法施展才能。從這段話中看出,魏延這人自視甚高,而且對諸葛亮是有意見的,甚至是有點看不起的,這從後來諸葛亮死了之後他說的話可以看出,他說:“諸葛亮死了魏延還在,怎麼能因為一個人的死而耽誤國家大事呢?"由此可見,諸葛亮一個丞相的去世在魏延眼裡好像很是稀鬆平常,似乎在魏延看來,北伐這事業有諸葛亮不多,沒諸葛亮不少,看得出魏延日常在諸葛亮手下是多麼得壓抑和不甘。

    由此可以看出,魏延難逃被斬殺的命運。

  • 14 # 夏威夷的晨光

    魏延是在諸葛亮死後,在與楊儀的爭奪中失敗,被馬岱追斬而死的,並不是諸葛亮所殺。

    三國志評價魏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之前在劉備的手下職務是鎮北將軍。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漢中,讓魏延總督前部。魏延手中有實權,作戰勇猛,但性格孤傲,與同僚相處的並不融洽。

    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病情加重,與楊儀、姜維等人商定在自己身死後退軍,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從命,就隨他便,並沒有下令殺掉魏延。

    諸葛亮身死後,秘不發喪,楊儀等人就問魏延意圖怎樣,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死了,但還有我魏延呢,我魏延絕不做斷後的將領。”然後不僅不聽從軍令還率兵燒掉了退兵的棧道。這一行為被楊儀上表劉禪,說他謀反。後魏延在逃亡漢中時,楊儀派馬岱追上魏延並斬殺了他。

    歷史上的魏延生性驕傲,自尊要強,不滿楊儀統軍就做出了燒棧道的行為,讓本就與他不和的楊儀有了殺他的理由。但魏延在諸葛亮北伐中英勇作戰,做漢中太守時建立了完美的防禦系統,這些功績都是實實在在的。

  • 15 # 阿默荒城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道:劉備攻取長沙,降服黃忠、魏延後,諸葛亮對劉備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這似乎已經說明了魏延日後的結局。那麼魏延之死真的是因為諸葛亮所說的他腦後有反骨嗎?

    搜狗問問

    魏延

    要說《三國》中的名將,相信魏延一定是排的上的,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最後卻落得誅滅三族的下場。

    搜狗問問

    魏延

    實際上,魏延與諸葛亮早有積怨,張作耀先生《劉備傳》的解釋是,諸葛亮和魏延在軍事路線上有分歧。而分歧的關鍵就在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最終沒有采用。而後,北伐屢屢失敗,終於在第五次北伐期間,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就當時而言,諸葛亮自己已經非常清楚,北伐已經沒有希望了,此時最重要的事情是趕快把大軍撤回成都,捍衛蜀漢政權。只要保住了蜀漢,未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才有希望。然而諸葛亮也非常清楚魏延,魏延生性執著,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北伐,一旦失利,蜀國不保,於是設下一計,讓魏延斷後,勢必會引起魏延不滿,藉此可以除掉魏延。

    搜狗問問

    諸葛亮

    而至於諸葛亮評價魏延所說的“腦後有反骨”一說,其實就後來看根本沒有依據,因為謀反的標準無非有兩條:第一條,魏延投降曹操。第二條,魏延要篡位。魏延這兩條根本就沒有,那怎麼談得上是謀反呢,何來謀反之由呢?陳壽在《三國志》裡面明確地指出,魏延當時不過是想取代諸葛亮當全軍的統帥,不過如此而已。而且有一次,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現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擔當?他慨然答道:若曹操舉天下之力而來,讓我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將十萬之眾來襲,讓我為大王吞之!的確,他“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三國志蜀書楊戲傳》)”,不辜所託。由此可見,魏延並無謀反之意。

    搜狗問問

    魏延

    盡然如此,諸葛亮卻還要狠心除掉魏延,正是因為對於魏延存在偏見。

    第一個原因:我們知道諸葛亮用兵一生唯謹慎,但是魏延用兵同諸葛亮截然不同,魏延主張出奇取勝。基本思想不吻合,思路不一樣。所以諸葛亮想,如果我死後把軍事指揮權交給魏延的話,不是把我的東西全部給否定掉嗎?對此,諸葛亮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個原因:我們可以看一看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推薦的幾個人,郭攸之、費褘、蔣琬、董允這些人,都是循規蹈矩、聽領導話的人,“小綿羊式”的人物。用古代的標準來講,這些人叫循吏,循規蹈矩的官吏,諸葛亮比較喜歡。魏延性格比較倔強。這樣性格的人,諸葛亮是絕對不可能喜歡他的。

    第三個原因:諸葛亮親自指定了接班人,蔣琬、費褘、姜維。但是魏延的官職、功勞要比他們個人大得多,諸葛亮打擊魏延,排擠魏延是為他的接班人掃除障礙,去掉絆腳石。所以這裡面是有文章的。

    搜狗問問

    魏延

    對於魏延之死,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 16 # 奔跑者冒泡

    任何時候都是大同小異 包括現在的職場 能力差一點可以 但是持才自傲給人一種不可約束的感覺 是很危險的 誰都希望自己的手下是在自己掌控範圍內,魏延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 17 # 高瞻能遠矚

    《三國演義》看多了吧!?魏延的死,和諸葛亮沒有半毛錢關係。魏延死於和長史楊儀的權利爭鬥,魏延的死 直接導致蜀漢的衰敗。魏延武功蓋世,性格孤傲,朋友非常少。其實,魏延不但長的像關羽 ,脾氣和秉性也差不多。

  • 18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諸葛亮和魏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的人。

    諸葛亮,內斂,忠誠,厚道,做事低調,謹慎嚴密,是治國平天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你可不要忘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他致命的性格弱點,太自以為是,事事鉅細,根據自己好惡原則用人,軍事謀略不是特長,卻非要舉國之戰力勞民傷財,在用人方面,對於魏延,初次見面就“給於關照”因覺得魏延有反骨,於是殺雞駭猴,從殺掉魏延兩名偏將以示警告,這都是欠妥的婦人之見。另,魏延雖武將,但謀略亦是不俗,多次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用兵奇謀,都被諸葛亮潑了冷水,但後世頗有爭論。對於魏延謀略和膽識都做了高度評價。

    臨終的諸葛亮對其不放心,第一怕,姜維管制不了他,有朝一日鬧翻天。第二怕,怕他造反。所以,斬殺魏延。這真是比竇娥還冤啊。

  • 19 # 愛鏟史的貓

    魏延,未列蜀漢五虎將卻戰力不輸五虎的存在,本應該成為得力助手卻被密令除掉,原因何在?

    首先,我們從魏延本身來看一下。魏延,作為劉備的私將出現在歷史舞臺,極受劉備信任,從一個底層的門將到成為漢中太守只用了七年。這不僅是劉備的信任,他自己的智謀兼備、作戰勇猛也是分不開的,但是他的性格呢?據《三國志》描敘的: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什麼意思?就是說魏延對待兵丁很好但性格高傲,和周邊的人都合不來。所以這麼一個孤傲的人,極為被人不受待見。

    其次,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魏延的官職僅次於諸葛亮,和另一個文官楊儀同級。在出兵子午谷的軍事活動中,魏延多次請求出兵被諸葛亮否決,魏延多有怨言。諸葛亮身為託孤大臣、相父,魏延尚且敢有怨言,一旦諸葛亮身死,還有誰能鎮得住魏延。諸葛亮自然能想到這點,所以有意貶黜。

    最後,魏延當時持符節而且官職高,另一個文官楊儀相比之下就暗淡不少,所以攜私進言也是有的。

    綜合多方,魏延就這麼實在一句腦後有反骨的論斷下,可惜也不可惜。

  • 20 # 緣來緣去b7un

    諸葛亮還是嫉賢妒能,疑心太重,魏延在被擒的時候,諸葛亮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只不過是他自己看不上魏延而已,劉備用魏延鎮守漢中,足見劉備比諸葛亮高明,有識人之才。魏延在三國裡赫赫有名,有勇有謀,劉備死後,魏延便不受諸葛亮重用,寧願用只用誇誇其談的馬謖,也不用魏延,因為他有反骨,怕今後造反。諸葛亮出祁山之前,魏延獻計出子午谷來個奇襲直搗曹魏都城,諸葛亮認為過於冒險沒有采納,我認為,真要是聽魏延的,也許諸葛亮就能一統天下,可惜,諸葛一生唯謹慎,錯失良機。因為魏延有勇有謀,在當時大將裡無人能敵,諸葛亮怕他死後沒有人降得住他,也怕他造反,因此,密令馬岱斬殺魏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肉羊肉豬肉的醃製方法一樣嗎?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