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衛宇

    我發現網上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什麼司馬懿背叛曹魏時,曹操的老部下為什麼坐視不管?什麼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魏宗室為什麼坐視不管?什麼什麼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魏帝曹芳親生父親曹楷為何坐視不管?

    怎麼這麼多坐視不管啊?如果對三國曆史和曹魏政局有一定的瞭解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回到題目本身來回答:

    司馬懿滅曹爽三族,和曹魏正統皇權世系的關係非常遠,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曹家人

    曹魏正統皇權世系是“曹操-曹丕-曹叡”這一世系,那麼曹爽和曹操、曹丕、曹叡是什麼關係呢?

    曹爽是大將軍曹真的兒子,而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曹真本來叫秦真,追隨曹操以後,被曹操收為養子,於是改名曹真。可見曹爽和曹家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曹氏宗親。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滅曹爽三族時,殺的都是曹爽的家人和親信,基本上沒有涉及“曹操-曹丕-曹叡”到這一世系的曹氏宗親。換句話說,司馬懿殺的是曹爽,不是曹家人。那麼別人有什麼資格過問呢?

    而且史載司馬懿殺了3000人,我不知道你所謂的5000人的資料從何而來。

    曹爽多行不義必自斃,自取滅亡,曹魏群臣都支援司馬懿除掉曹爽

    曹爽本來受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但是曹爽卻為了自己獨攬朝政,而把司馬懿排擠出權力中心。擠走司馬懿,曹爽大權獨攬,胡作非為,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曹魏群臣都看不下去了,他們迫切希望曹爽趕緊倒臺,儘快還曹魏一個朗朗乾坤。

    當司馬懿有意扳倒曹爽以後,曹魏群臣立刻支援司馬懿,幫助司馬懿對付曹爽。這一點在高平陵之變時體現地非常明顯,當時司馬懿有群臣的一致支援,而曹爽幾乎就是個人心盡失的孤家寡人。

    在這樣的情況,除掉曹爽,是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曹魏重臣的統一共識。除掉曹爽是人心所向,既然如此,不管什麼人都不宜提反對意見。否則就是曹爽的同黨,遭到朝野的一致反擊。

    曹魏宗室勢力孱弱

    終曹魏一朝,曹魏的宗室力量,特別是近支宗室力量非常孱弱,因為當初曹丕和曹植兄弟倆世子之爭時,大傷和氣,魏文帝對宗室特別近支宗室是非常不信任,對他們看管很嚴,宗室沒有什麼權力,到魏明帝朝時,雖然有所改觀,但曹魏近支宗室力量弱小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所以高平陵之變時,包括魏帝曹芳父親曹楷的曹魏宗室,都沒有站出來對抗司馬懿;及至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從謀臣變成了權臣,提拔家人和親信,漸漸掏空曹魏、謀朝篡位時,依然沒有宗室站出來反對司馬懿。後來司馬懿甚至殺掉曹操的親兒子-楚王曹彪,也沒有宗室吭聲。可見曹魏宗室之孱弱。

    為什麼曹魏宗室在司馬懿面前,這麼無所作為呢?因為曹魏宗室本身就沒有實權,更沒有掌兵權。從曹魏建立到滅亡,曹魏的近親宗室權力很小,相同高階囚徒。

    不管是什麼曹楷,還是其他曹氏宗親,並無實權,基本上就是個高階囚徒。他們拿什麼反抗司馬懿呢?

  • 2 # 石頭說歷史

    首先,司馬懿奪權後並沒有殺死曹氏宗族5000餘人,只是將曹爽的三族誅滅,事後受到牽連的曹爽黨羽達5000餘人。很明顯,受到牽連和被殺死是兩個概念,這5000餘人絕大多數只是被革職、降職,有些和曹爽親近之人甚至得到司馬懿的提拔,可見已經奪權的司馬懿根本沒有必要去大開殺戒。

    另外,曹爽和曹魏宗室之間是有區別的。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他和曹氏之間並無血緣關係。曹真本姓秦,其父為秦邵,東漢戰亂時為救曹操而死,曹操感念秦邵,遂將其子秦真收為養子,秦真改名為曹真。

    曹魏建立後,曹丕、曹睿為穩固皇權極力壓制曹氏宗親勢力,也正是因為曹真一脈和曹氏宗親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他們才會受到重用。如曹真為大將軍、大司馬,曹爽則成為曹睿的託孤大臣,輔佐曹芳。所以嚴格來說,曹爽並不屬於曹氏宗族,在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下,曹魏宗族從情理上沒必要為曹爽出頭。

    當然最重要的是即便這些曹魏宗室想為曹爽出頭,他們也沒有那個實力。曹丕登基後就明令“藩王不得干政”,在法理上堵死了宗親參與政治的可能性。同時為了防範宗親,曹丕可謂“用心良苦”。

    第一,限制他們的地方行政權。按理說分封到地方的宗親在其轄境享有一定的行政權,但曹丕剝奪了他們親自任命官員的權力,改由中央直接任命,而且這些官員的素質非常低下。同時曹丕還向宗室駐地派駐“監國謁者”來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另外,為防止他們久居封國,和地方官員勾結,曹丕經常改變宗親的封地,平均2-3年就改變一次。可見,這些宗親毫無地方權力。

    第二,限制他們的軍事權。分封諸王皆有自己的兵力,在和平時震懾地方,危機時拱衛皇室。但曹丕卻害怕他們尾大不掉,只允許他們擁有百人左右的軍隊,而且絕大多數是老弱病殘,毫無戰鬥力可言。以曹植為例,他管理的軍隊只有150人,但只有30人可用,其餘都是應該裁汰之人。很明顯,他們在危機時根本沒有軍力去拱衛皇室。

    第三,限制宗親之間的聯絡。為防止宗親之間相互串通,曹丕嚴格限制宗親之間的來往,以防彼此聯絡串通。即便是來京朝賀,諸王也不得私下來往,只能在曹丕的眼皮底下走走過場。曹睿即位後,甚至一度中止諸王來京朝賀。這樣就造成曹魏宗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兩代人之後壓根就沒有什麼感情了。

    這樣的宗室,哪有什麼力量?

    再來說說曹芳的身世。曹芳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但他並非魏明帝曹睿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而至於曹芳的生父到底是誰,歷史上是有爭議的。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明確指出,只用“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筆帶過。

    這句話很有意思。陳壽寫史向來嚴謹,對於拿不準的事情不會妄下判斷。陳壽寫《三國志》時,曹芳仍然在世,所以獲取他的資料應該不是難事,但陳壽最終以皇家秘密,弄不清楚搪塞過去,可見曹芳的身世問題在當時是個禁區,很可能影響到曹睿的形象,不好細說。

    不過東晉史學家孫盛在《魏氏春秋》中記載“或雲任城王楷子”,孫盛對此也拿不準,只是記載傳言曹芳的父親是曹楷。曹楷是曹彰的兒子,曹操的親孫子,如果真如此言,曹芳就是正兒八經的曹魏宗室,按輩分來說是曹睿的親侄子。如果曹楷真是曹芳的生父,那按照曹魏對待宗室的政策來看,曹楷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根本出不上力。

    即便如此,司馬懿還是要進一步限制他們。251年,王凌發兵反抗司馬懿,並謀立楚王曹彪(曹操之子)為帝。司馬懿平定王凌後,便逼迫楚王曹彪自盡,並以此為由將曹魏宗室全部遷至鄴城,派官員進行集中監視管理,徹底架空了曹魏。

  • 3 # 時空穿行者666

    曹爽幼稚,司馬懿垂死掙扎僥倖成功。人事安排上曹魏不妥,像司馬懿這樣的幹過帝師,還居然可以去當大將軍???輔三朝而不倒,歷三朝而不衰,只要不死就是禍害。司馬懿垂死掙扎的創業,終究還是坑了自己的後代。司馬懿把中央集權的爭奪帶入了更腹黑的時代,導致後期更大的分散了中央集權。

  • 4 # 蕭武

    曹丕死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就剩下兩個,曹叡和更小的東海王曹霖,曹叡當時十七歲。雖然曹丕因為恨曹叡他媽甄氏,所以其實並不喜歡曹叡,但還是隻能讓曹叡繼位。因為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總不能讓更小的曹霖繼位,大權旁落。

    曹叡死的時候虛歲三十六,但是卻沒有兒子,比他爹還要不幸。他有兩個養子,其中一個就是齊王曹芳,是從小就被曹叡接進宮中養著的。但曹芳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其實也不清楚。只是後人一般認為,曹芳是任城王曹彰的兒子曹鍇的兒子,也就是曹彰的孫子。

    因為曹操曾經準備廢長立幼,曹丕生前一直活得膽戰心驚,所以心理有點不太正常,登基之後對自己的親兄弟,尤其是和他同父同母的兩個兄弟曹植、曹彰非常防備,很不信任。一繼位就迫使他們儘快就藩,並且要求藩王之間不得私自往來,要求地方官嚴加看管。

    不過,曹丕對他的外圍宗親反而不錯,也很信任,基本上是雜用曹氏、夏侯氏和外姓大臣、將領,比如和他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的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他都很信任,讓他們獨當方面,地位也都很尊崇,外姓將領和大臣基本上負責幹活。

    曹叡時期也延續了這個政策,對藩王嚴加看管,絲毫沒有放鬆。不過曹叡比曹丕不幸的地方在於,到曹叡的時期,隨著曹休和曹真先後死去,曹氏和夏侯氏的第二代將領也都先後死了,而且後繼無人,他們的子弟也都是公子哥兒,靠祖蔭吃飯,沒有實際工作能力。

    所以到曹叡臨死的時候,只能讓齊王曹芳繼位,但曹芳當時才只有十歲,還在幼年,完全沒有能力獨立主持軍政事務,於是曹叡給安排了兩個輔政大臣,一個是曹真的兒子曹爽,另一個就是三朝元老司馬懿。本來曹叡考慮過讓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秉政,但是曹宇因為被圈禁時間長了,沒有實力,不敢接盤。

    曹彰和曹植因為在曹操生前就很得寵,威脅過曹丕的地位,在曹操死後,曹彰又帶兵返回洛陽,企圖奪權,所以曹丕對他們倆是嚴重防範的。曹彰在曹丕繼位沒幾年就鬱鬱而終了,曹植雖然活到了曹叡時期,但境況也並沒有好轉多少,一直處在被嚴防死守的狀態。

    曹爽是公子哥兒出身,雖然一開始也野心勃勃,但畢竟還是政治經驗不足,之前一頓操作,把元老們都得罪完了,最後在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一舉拿下,然後就被夷滅三族,老少無遺。接著,王凌在淮南發動叛亂,聲討司馬懿,也失敗了,因為他企圖立楚王曹彪為帝,所以司馬懿平定叛亂之後,乾脆把曹氏藩王都集中到洛陽居住,以便看管。

    這就是說,從曹丕登基開始,曹氏的藩王就沒有什麼實權,基本上就處於混吃等死的狀態,唯一的翻盤機會就是曹叡臨死時讓燕王曹宇輔政的機會,但因為曹宇懦弱無能,不敢接盤,這之後就完全沒有任何機會了。曹鍇更是完全沒有任何機會,曹丕的時候沒有,曹叡的時候就更加要避嫌,沒有機會了。

    曹家這個操作其實是讓人很難理解的。曹丕的時候為了防止曹彰和曹植翻盤,嚴加防範還可以理解,到了曹丕死後,曹彰已死,曹植日子也很難過,其實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嚴防死守了,但曹叡依然堅持了他爹的政策。這種強幹弱枝的政策,幹如果足夠強,就沒問題,當幹也不夠強了,枝又沒有能力夾輔王室,皇權自然要旁落。

  • 5 # 歷史學習者

    我們都知道,司馬氏一族對皇位的野心已經有數十年了,司馬懿隱忍數十年,最後高平陵之變,一鳴驚人,最終廢掉了魏帝,建立了新的王朝。

    曹楷

    曹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孫,任城威王曹彰之子,母為孫賁之女。

    黃初四年(223年),曹彰薨於府邸,曹楷嗣位,徙封中牟王。黃初五年(224年),改封任城縣。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任城國,食五縣二千五百戶。青龍三年(235年),曹楷坐私遣官屬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王,三千戶。正元、景元初,連增邑,凡四千四百戶。

    高平陵事變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氏宗族5000餘人,魏帝曹芳親生父親曹楷為何坐視不管?

    魏明帝在位期間,天命似乎對曹家很不友善,導致魏明帝沒有直系兒子來繼承自己的皇位,無奈之餘,曹睿只好從曹楷(系曹丕弟弟曹彰之子)那裡,將曹芳過繼過來,做自己的養子,將來繼承自己的帝位。

    曹睿臨終的時候,曹芳還是個孩子,因此,曹睿將曹芳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希望他們兩個做輔政大臣,可以好好輔佐曹芳。

    不料,曹睿去世不久,曹爽就開始在朝廷裡發展自己的勢力,甚至欺凌太后,以至於朝廷中,人人側目——畢竟,曹爽的勢力,要略大於司馬懿一些。從這點不難看出,曹睿臨終的時候,也擔心司馬懿會對曹家天下不利。

    司馬懿就這樣隱忍,一方面麻痺曹爽,一方面暗地裡聯絡能被自己利用的力量。終於,在正始十年,曹爽帶著曹芳去高平陵給曹睿掃墓,司馬懿趁這個機會,發動政變,最終,殺死曹氏宗族五千多人,開始掌握曹魏政權,為後來司馬家族得以建立晉朝,立下了根基。

    這個時候如果曹爽能憑藉手中虎符和魏帝曹芳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無奈在看到司馬懿的勸降信後,最終選擇投降,交出兵權。

    他這表現,最終要司馬懿兵變成功,殺曹爽三族,並且成功掌控曹魏大權,這個時候作為魏帝曹芳生父的曹楷為什麼沒有行動,會冷眼旁觀局勢的惡化,一直沒有行動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曹楷有心無力,雖然自己作為曹操的孫子,但是由於自己的父親曹彰爭儲失敗自己這個時候已經沒父親那個時候勢力,只能算是個普通人,並且手中也沒有兵權,就算自己想去救曹芳改變局勢都不太可能,以他手中那點兵馬根本不是司馬懿對手。

    古時候,如果皇帝沒有繼承者,皇帝選中繼承者必須要過繼給自己做兒子,這也是曹芳可以繼承皇位的原因,從法理上看曹芳已經不是曹楷的兒子,他是曹叡的兒子了。

    這個時候就算曹芳想叫曹楷“爹”都不太可能,這個是因為他們雖是父子關係,這個時候他也只能叫其為“叔叔”,這是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是父子了,而是臣子了。

    還有就是宗族勢力不在強大,曹丕和曹叡兩代君主在位期間,不斷對宗族勢力打擊,這個時候他們可以維穩住現在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還想有很大的權利,是不可能性的事情,還有就是這個時候曹氏沒有一個人物可以壓住司馬懿,整體勢力是沒辦法和司馬懿對比,只能任司馬懿大事殺戮。

    司馬懿之所以敢於發動高平陵之變,就是賭曹爽會投降,最終司馬懿賭對了,他政變成功後殺了曹氏宗族不少人,徹底削弱了曹氏力量,這個時候作為曹彰之子曹楷什麼都不敢說,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保住自己為大,他早已經沒有先輩的那股勇氣了。

    總結:曹楷為何在高平陵之變中選擇坐視不理:

    1、個人才幹方面,曹楷不見得比曹爽高多少,不具備力挽狂瀾的能力。

    2/曹爽投降以後,朝廷權力重心已經偏移到司馬家族手裡,曹楷即便想折騰一番,也勢單力薄,孤掌難鳴,難以扭轉大局。

    因此,可以理解曹楷在高平陵之變中的態度。

  • 6 # 卓然影視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一個亂世。這個時期內,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最後三分天下,可謂是精彩紛呈。而裡面最具戲劇性的,要數魏國。曹氏在奪去了漢室政權以後,建立了曹魏。但是他的曹魏又被以相同的方式被司馬懿奪走,可謂天道輪迴,造化弄人。

    司馬懿奪取政權最關鍵的一戰便是高平陵之變。這一戰,司馬懿將他的老奸巨猾反映得淋漓盡致。正襯托出了他的對手曹爽的草包。然而畢竟曹魏已經經營了數十年,為何司馬懿發動政變火,以曹芳的父親曹凱為首的曹氏眾人無動於衷呢?

    一、曹丕時期上位,曹芳時期被打壓十年

    司馬懿,出身名門望族,自幼博聞強識,對儒學有很好的研究。因為他當時有很好的名望,曹操親自招募他,當時的他還拒絕了曹操的招募,一時間風頭無雙。後來他透過引薦進入了朝廷,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嚐嚐廢寢忘食。勤奮的名聲得到的眾多同僚的讚揚。但是誰也不知道的是,在勤奮好學的名聲下,掩蓋住的,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涼薄之心。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並不算受重用。因為那時候曹操手下能人輩出,司馬懿還真排不上號,但是在曹操死後,曹氏家族人才凋零。尤其是在對吳國的“石亭之戰”中,曹氏家族內最會掌兵的曹休一死,曹氏家族徹底無人。最大的證明便是南線指揮官換成了外姓將軍滿寵,曹氏的軍權只能開始向外分化。

    當曹操死後,司馬懿堅定得站到了曹丕的身後。作為曹丕上位最重要的大臣,司馬懿開始得到重用,並開始大放異彩。尤其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馬懿擋了回去。在這段期間,司馬懿手中的權利越來越重,培養的心腹越來越多。

    不過曹丕也算一代明君。在重用司馬懿的同時,還防了司馬懿一手。那時候曹氏還沒完全凋零,司馬懿也不敢太過分。

    曹丕死後,曹睿即位。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才是真正的開始佈置自己的勢力。一時間司馬氏的觸手遍佈了整個朝堂。而曹睿雖然年紀小,但是非常知道忍耐。同時利用曹氏僅存的力量將司馬懿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司馬懿也知道,曹睿是逼不得已用自己,因為實在是難有像自己一樣的人才,所以雙方是各懷鬼胎。

    然而到了公元239年,曹睿不幸早亡,這給了曹氏家族一致命一擊。曹氏家族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人來輔佐新等級的小皇帝曹芳。無奈之下還是將行政交給了司馬懿,軍權還是牢牢掌握在自家人曹爽手裡。

    對於自己的老政敵曹爽,司馬懿可是太瞭解了。曹爽看似勇猛,實際上草包一個。雖然掌握著曹氏兵權,但實際上在軍中毫無威信。反而是司馬懿在軍中時,提拔了不少年輕將領,在軍中的威信反而是司馬懿最高。曹爽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掌權就一直提防這司馬懿。司馬懿也心知肚明曹爽一直在找機會幹掉自己,所以乾脆隱忍不出,這樣躲過了曹爽十年。

    二、裝痴呆騙過曹爽,誘降曹爽殺三族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馬懿趁政敵曹爽兄弟率領群臣陪同小皇帝曹芳到距離洛陽城九十里的高平陵(今洛陽東南大石山)去祭拜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時,突然發動了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或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和其弟司馬孚,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假借郭太后的命令,關閉洛陽城門,然後包圍皇宮,逼迫郭太后廢除曹爽兄弟,並假傳郭太后的詔書宣佈曹爽等人的罪行,派人到城外佔領、接管曹爽兄弟的軍營。

    其實並不是沒人注意到這個巨大的弱電,桓範曾規勸過他:"總理萬機和統率禁軍的人,不應一起出遊。倘若有人關閉城門,誰來接應你們進城呢?“。曹爽也明白能這麼做的,只有司馬懿一個人。於是命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馬懿假裝病重,連喝粥都沒法喝,還撒在衣服上,看這樣子已經是不行了。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懿已經病入膏肓,不值得憂慮了。於是曹爽這才放心大膽得遊玩去了。只能說,司馬懿這演技絕了。

    然而就算如此,曹爽並沒有輸的一塌糊塗,他仍然有機會翻盤。曹爽的智囊恆範知道司馬懿的反叛,同樣假傳郭太后的命令說司馬懿謀反,騙出城門,投奔了曹爽。司馬懿知道了以後非常擔憂,說:“曹爽不可怕,可怕的是恆範。有他在身邊,事情不好辦了。”

    蔣濟卻毫不在意地說道:“曹爽和桓範兩人其實內心距離相隔比較遠,曹爽的智商根本比不上桓範。曹爽就像是匹劣馬,還會留戀客棧裡那點常吃的豌豆,一定不會聽桓範的計策。”

    事情也果如蔣濟所預料的那樣,桓範找到了曹爽一夥,告訴他們洛陽城內發生的一切,並勸曹爽立即護送皇帝車駕去許昌,到許昌後召集各地兵馬護駕,再以叛逆罪名討伐司馬懿。但桓範這個非常有遠見的計策,曹爽卻根本聽不進去,

    桓範見狀,不禁大聲吼道:現在你們曹家危急萬分,只有死路一條,想要苟且偷生都不可能了!一個普通的人在危急時刻都要挾持人質以求生,你們與皇帝在一起,透過皇帝下令天下,誰敢不響應?

    桓範又對曹爽的兄弟曹羲說道:“你曹羲中領軍的其他軍營都在郊區,洛陽的屯田士兵也在城外,你都能把他們召來,今天去許昌,許昌也有武器庫,足以能夠把士兵們武裝起來。所擔憂的是軍糧,但是,我提前都已經想到了,我身上帶著大司農的印章呢!”

    可惜,曹爽兄弟都被嚇破了膽,曹爽更是隻想活命,桓範雖然給他指了道,無奈他智商太低,根本理解不了桓範的計謀。

    曹爽的蠢笨呆傻,使司馬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司馬懿心裡非常清楚,小皇帝曹芳在曹爽身邊,對他是個很不利的因素。曹芳雖然是個傀儡,但他是曹爽的擋箭牌,很有可能被曹爽利用,一旦曹爽讓曹芳向各地釋出討伐詔書,那自己就成了叛逆,縱然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

    於是司馬懿趕忙下令,讓曹爽和曹芳進城,並派人勸說曹爽放棄兵權,再三發誓保證他們的安全,絕對不會殺他們,曹爽兄弟是一夥貪生怕死之輩,司馬懿承諾不殺他們,就準備放棄抵抗,回到洛陽。

    可憐的曹爽就這麼被騙著回到了京師,一回來就被司馬懿扣下,誅滅了三族。連同桓範也被視為曹爽的同黨,一起被誅殺了三族。一時間曹氏族人紛紛被殺,加上曹爽手下謀臣武將,總共將近有五千人之多,可謂血腥至極。

    三、三原因讓曹氏家族被血洗時無人敢救

    就像恆範所講,周圍曹氏家族人員還有很多將領。藉著皇帝的名聲登高一呼,四周響應,一定可以獲得支援。但為何曹氏家族被血洗時沒人幫忙呢?三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曹氏家族人才凋零,曹爽就是最大的支柱

    首先,曹氏家族分為兩部分,一類是“曹氏宗親”這裡的曹氏宗親主要指的就是曹操及他手下的後代,主要是曹氏和夏侯氏。

    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曹操是同輩,他們在曹操去世以後不久也撒手人寰。他們的後輩相比起他們,相差得太多。

    其中夏侯氏中官職最大的要數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他娶了曹操的女兒,最高做到過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還假節封列候。但是評價非常一般,魏延說他“怯而無謀”,曹魏說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喜歡做買賣)”說的難聽點就是個酒囊飯袋

    曹操一脈中,其實比較有出息的要數曹休。可惜在“石亭之戰”中因為貪功好進,被東吳偷襲。結果回來後背上覆發而死。那一站使得曹氏掌兵無人,最後只有曹爽之流輔國,可見人才凋零。

    第二類便是曹氏宗親,這類人更不得重用。曹丕期間便立下了“藩王不得干政”的命令。使得藩王手中並無實權。而且為了防止藩王反叛,每隔3年便調換下藩王的封地,可以說是小心到了極點。

    可以說雖然曹氏及夏侯氏想著維護政權,奈何手中無權也無兵,只能眼睜睜看著司馬氏篡權

    2、寒門將領不得重用,紛紛投靠司馬懿

    曹操在位期間,不拘一格,獲得了很多寒門將領的支援,比如許諸、張遼等人。他們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為曹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到了曹丕上位以後,情況變得不一樣了。曹丕登基以後,最忌諱的就是有人覬覦他的寶座。要想保住自己的寶座,他一定要聯絡大家族,倚靠他們的勢力來保住自己的地位。這也就造成了這些平民將領,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而司馬懿在掌兵之時,提拔了大量的年輕將領,這些年輕將領,從心裡感激司馬懿。儘管司馬懿被曹爽打壓十年,但曹爽任人唯親,殘暴不堪,根本不給平民將領升遷機會。所以儘管掌管兵權十年,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人脈。

    3、得罪氏族,斷了自己最後一個救命稻草

    曹丕稱帝后,大量籠絡士族,這讓曹氏家族更加穩固。但是到了曹爽時,他目空一切,飛揚跋扈。不但透過明升暗降,排擠走了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同時將蔣濟調離禁軍將領,安插自己的親信。同時重用親信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控制了官員的選舉任命,進一步排除異己,任人唯親。

    更有甚者,他為了完全控制年幼的小皇帝曹芳,還將郭太后遷移至永寧宮。到此為止,曹爽排除了一切干擾,真正的把持了朝政。此後曹爽就得意忘形了,其生活驕奢淫逸,從宮中挑選才女、舞樂供自己享用。各地貢品都先由他篩選一遍才送入宮中。

    這一下,將所有的貴族都得罪了乾淨。人們在曹爽身上看不到希望,所以在曹爽倒臺之時,沒人去幫他。

    結語:

    司馬懿的野心,從來就有。透過長壽,熬死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曹操,熬過了對自己有提防的曹丕、曹睿。到了只剩下草包的曹爽,先是以老示弱,然後臥薪嚐膽,反身一擊,終於使得所願。

    反觀曹爽,驕奢淫逸,飛揚跋扈,自以為大權在握。周圍無真正信任者。唯一的智囊還不受其信任。面對大事毫無鎮靜可言,實在是死有無辜。而曹氏眾人,要麼無救人能力,要麼無救人權利,只能眼睜睜看著曹氏一族倒臺。只能說,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 7 # 百代千秋史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懲前朝之毖,卻往往過了頭,給他人做了嫁衣。)

    感謝三國迷的好問題。請允許我先呈現解答:真相很殘酷,那就是即便是他的父親想反抗也毫無能力,只能忍氣吞聲。原因只有一個,就因為他們是皇室宗族。

    一切源於曹丕的矯枉過正

    高平陵之變曹魏的皇室宗親被牽連甚廣,那為什麼司馬懿就這麼容易做到呢?為什麼宗族不起來反抗呢?歷史的真相就在於曹丕的矯枉過正。

    公元220年,曹丕登上皇位,在前朝的基礎上建立曹魏政權。在他執行的國策中,有一項就是抑制皇室宗親。比如限制宗族的私人武裝,不僅規模小(100人以上都屬於恩賜的範疇)而且都是老弱殘兵,即便如此還經常調動;不斷變換宗族的封地,不超過2/3年,他們就要搬一次家;極其嚴格地限制權力,不賦予實權和地方行政權力;嚴格限制與朝臣的交往,動輒斬殺和滅族。

    (曹植是整個曹氏宗族命運的縮影和寫照。他空有報國之志和滿腹的才華,但是後半生極其顛沛,不是搬家就是走在搬家的路上。)

    以致於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中是這樣評價和感慨的:

    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當然了,撰寫此書時陳壽是在西晉為史官,對於曹丕國策的弊端,他也只能適可而止。但是作為後人我們要保持明白和清醒。問題是不僅曹丕如此,曹叡依然如此。那麼曹氏宗族經過這34年間的持續打壓,還能有什麼力量來反抗呢?

    曹氏/夏侯氏的最後掙扎卻掀不起任何波瀾

    不過,曹氏和親近的夏侯氏的反抗確實有,就是嘉平六年(254年)的夏侯玄之變和甘露五年(260年)的曹髦殉難。

    (曹髦是曹氏宗族最後的反抗,可是連皇宮都沒衝出去,頂多就算是一個掙扎而已。)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密謀殺大將軍司馬師,讓夏侯玄代替他為大將軍,張緝則為驃騎將軍。司馬師秘密得知了他們的計劃,於是請李豐來相見。李豐去後,立即被殺。這件事下交給主管部門,逮捕了夏侯玄、張緝、蘇鑠、樂敦、劉賢等人,押送給廷尉監管。結果夏侯玄被夷三族。同族的夏侯霸投蜀。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髦見自己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率領殿中宿衛和奴僕們要擊殺司馬昭。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迎面與曹髦戰於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親自用劍拼殺。結果被成濟弒殺於車下。 曹髦死時尚不滿20歲,除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和一些畫作以外,沒有留下任何東西。

    (可憐的曹髦兩句間就被別人決定生死了!有時候不是敵人有多強大,而是自身有多虛弱。)

    這就是曹氏宗族對司馬氏的反抗,結果如何?他們掀不起任何波瀾,甚至遠不如“淮南三叛”,夏侯玄事件的影響僅侷限在京師,名為天子的曹髦連皇宮都沒有衝出去。曹氏宗族的微弱可見一斑吧。

  • 8 # 貳品先生

    公元249年,話說隱忍多年的司馬懿終於爆發,發起驚天一擊—高平陵之變,他將屠刀高高舉起揮向曹爽及曹氏宗親,一陣陣腥風血雨過後,曹氏宗族5000餘人紛紛人頭落地,化為冤死之亡魂…

    ▼榮華富貴加身卻無實權的曹氏宗族

    也許是有感於漢朝初期劉氏宗族此起彼伏的起兵叛亂,加冕稱帝的曹丕在上臺以後實行了遠離曹氏宗親的用人政策,在他死後,兒子曹叡即位至孫子曹芳登基稱帝,一直都是沿用遠親族、親遠親的政策…

    曹芳稱帝時,司馬懿、曹爽為託孤大臣,曹爽為曹真之子,而曹真只是曹操的養子,從本質上說,曹爽壓根就算不得曹氏宗族,司馬懿殺的5000餘人只是曹爽三兄弟的族人,說到底也只是曹氏宗族中的“外人”罷了,曹氏宗族壓根就沒有受到任何的牽連!

    ▼魏帝曹芳的父親曹楷,一個被極度邊緣化的吉祥物

    曹叡駕崩時,年僅36歲且並無子嗣,曹氏宗族人口眾多,臨終前曹叡之所以選擇曹芳作為皇位繼承人,不單單是因為他年紀幼小,最主要的是他根基淺薄,只有選擇曹芳,才能繼續貫徹親“遠親”、疏宗族的用人方針,所以曹叡讓司馬懿及曹爽成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帝曹芳!

    作為曹芳的生父曹楷,雖為曹操的親孫子,但是自始至終也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曹叡在位時,他是被嚴加防範的物件,曹叡駕崩後,司馬懿、曹爽輔政,更是沒有他這個所謂“太上皇”的存在感,曹楷,就是一個“形象工程”,更是一個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太上皇曹楷能做什麼?他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祈禱司馬懿千萬不要殺紅了眼把他這個太上皇也給“做”了!

    ▼曹爽、司馬懿均是沒有反心的“野心家”

    曹爽獨攬大權不假,但是沒有反心,這在司馬懿勸降他時,他滿心歡喜的認為自己即使交出實權,也“不失為富家翁”的自我聊味中就可探知一二。

    司馬懿陰險狡詐也不假,但是他也沒有反心,他的一切謀略、隱忍、反擊,說到底只是為了自保,更是為了身後的司馬家族族人,這在他屢次拒絕曹操任命,在發動政變架空魏氏王朝後,卻沒有僭越底線取而代之這件事情,就可得出結論!

    司馬懿,並不是一個貪戀榮華富貴、沉醉於權勢的人物!

    你們覺得呢?

  • 9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整個高平陵之變,其實分為了三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曹芳父親曹楷壓根就沒想過要管司馬懿這檔子事,甚至他還有可能支援司馬懿。在第三個階段,曹楷其實也是大部分時間冷眼旁觀,直到司馬懿決定要夷滅曹爽三族,曹楷才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只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能力管了。

    高平陵之變

    本文將高平陵之變分為三個階段,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後。

    在高平陵事變發生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司馬懿有此野心。大家都認為司馬懿認老服輸了,就這麼一直在家生病蝸居,了此殘生,畢竟司馬懿年紀也這麼大了,就這樣吧。而當時的魏國朝堂,其實是被曹爽霸佔了的,無論是宮內還是宮外,到處都是曹爽的親信。事實上,只要曹爽一直呆在洛陽,司馬懿就沒有機會。

    當時的曹爽橫行霸道,結黨營私,打擊異己,連太后都被他遷往別處了,說實話,其實此時的曹爽就和之後的司馬懿沒啥區別,除了他姓曹!當時魏帝曹芳的權力完全是被曹爽給架空了,曹爽才是“真正的皇帝”。

    高平陵之變發生時,整個洛陽的形勢很微妙,因為大家會發現,朝中大臣基本是一邊倒地支援司馬懿,連太后也贊同司馬懿發動事變,奪取曹爽的權力。當時司馬懿沒啥實權,只有司馬師陰養的三千死士,而這三千死士說白了,戰鬥力也就一般般,跟正規軍隊完全無法抗衡。洛陽作為曹魏都城,軍隊很多,以司馬懿這點實力,沒有得到支援,根本控制不了。

    《資治通鑑》: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

    看到了吧,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控制整個洛陽,關閉城門,佔據武庫,都是因為借用的皇太后令,說明太后其實是支援司馬懿這麼幹的。當時洛陽基本無人反對司馬懿的這一行為,說明其他大臣也是支援他的,本質上司馬懿的這種行為就是反叛,但是大家都支援他,也有太后的命令,所以都以他為正義之師。

    最終,曹爽見整個洛陽之人都反對他,司馬懿又承諾不殺他,他也沒啥鬥爭決心,想做一個富家翁,於是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事實上,如果曹爽有鬥爭決心,司馬懿必敗!畢竟皇帝,兵權都在曹爽手中,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感嘆,曹真咋生了這麼一個兒子?

    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司馬懿奪得了曹魏大權,不過在處置曹爽的問題上,大家的看法不一樣。太后和大臣們、曹氏宗親們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們其實並不想把這件事鬧大,曹爽鬥爭失敗,軟禁起來就好,他們想的還是之後怎麼瓜分權力,使得曹魏朝堂平衡。不過司馬懿卻想得不一樣,他並不想將大權交出去,他要將曹爽趕盡殺絕。

    《三國志》: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託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及當等謀圖神器,範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最終,司馬懿羅列罪名,汙衊曹爽謀反,夷滅曹爽及其黨羽三族,共牽連五千餘人。實際上,這五千餘人大部分都不是曹氏宗族的人,都是曹爽的心腹黨羽。當時的司馬懿雖然掌握大權,但是還沒有完全控制曹魏,忠於曹家的勢力並不少,他不敢貿然處置曹氏宗族。

    看完了高平陵之變的前前後後,我們就能明白魏帝曹芳的父親曹楷的想法了。

    在高平陵之變的前中期,其實大家都非常討厭曹爽,因為曹爽獨霸朝堂,把曹魏搞得烏煙瘴氣,曹芳一點權力都沒有。作為曹芳的父親,曹楷其實對此也十分不爽,事實上,在整個事變的前中期,大家都是站在司馬懿這邊的,支援司馬懿打曹爽,因為曹爽把大家都得罪了。所以在高平陵發生時,曹楷是吃瓜群眾的角色,甚至有能力的話,他還會去幫司馬懿踢曹爽兩腳!

    而到了高平陵事變之後,大家見司馬懿霸佔了權力,不願交出來共享,與之前的曹爽一模一樣,心裡其實也非常不爽,直到司馬懿宣佈夷滅曹爽三族,大家發現事情不對了,曹楷自然也是知道此事不尋常,司馬懿如此幹,擺明了就是斬盡殺絕,不想再把權力交出來。此時他應該是坐立不安的,預料到了曹氏宗族後面的悲慘結局,只不過他也是無可奈何了。

    結語

    作為一個沒啥實權的王爺,曹楷也沒法對抗司馬懿,幫曹芳拿回權力。其實這也是曹丕的責任,當年他取得權力後,大肆打壓近親宗族,曹植、曹彰一脈基本自此以後就沒啥權力了,曹楷作為曹彰的兒子,自然也沒有實權。所以說,並不是曹楷願意坐視不管,而是因為他確實沒啥權力,說不上話,只能看著曹魏被一步步篡奪。

  • 10 # 文史文哥

    司馬懿的高平陵事件讓曹氏一族最大的軍權人曹爽殲滅,最後曹氏一族的大權就徹底被司馬氏政權所取代!然而曹氏政權並不是只有曹爽這一支擁有軍權的人,還有很多曹姓人員。而身為曹芳的親生父親對於高平陵事件的發生為何無動於衷呢?我覺得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曹楷沒有實權,並且遠離了政治中心

    曹楷雖然是曹芳的親生父親,但是曹芳的皇位是被過繼給曹叡才有的。也就是說,曹楷和曹芳的父子關係名存實亡!並且曹楷是曹彰的兒子,這一支的曹氏派系已經從曹彰開始就不斷被削弱大權,到了曹楷這一支,已經沒有權力了,並且也已經遠離了政治中心。所以曹楷就算是有心,也是處於力不足的狀態。

    二、高平陵事件讓司馬氏權力達到了頂峰

    高平陵事件的發生,不僅僅是誅殺了曹爽勢力,並且還將一大批曹氏政權手下的文臣武將都囊括手中。所以相當於曹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而曹楷是曹氏政權的一份子,也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份子,在比自己強大的曹真曹爽這一支曹氏勢力都幹不過司馬懿,他能有什麼辦法呢?所以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高平陵事件的發生,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三:天下已經歸心司馬氏,曹氏無力反抗

    高平陵事件之後,曹氏政權已經再也無法和司馬氏政權抗衡了。天下的民心也已經不再向著曹氏政權。司馬懿從曹操開始,一代一代熬死了曹氏4代君王。他的勢力和黨羽早已經遍佈整個曹魏天下。所以曹魏天下不再姓曹,而是姓司馬了。也就是說,就算曹楷帶著軍隊來到了高平陵,也是失敗告終!

    所以曹楷只能夠遠離政治中心,不參與政治鬥爭,過上一個隱居的生活。只有這樣,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參考文獻:《魏書》

  • 11 # 江湖小曉生

    曹丕雖然只活了40歲,可他有兒子,還不止一個,所以算是後繼有人的。可是曹叡活了36歲,卻沒有兒子,這就比較尷尬了。

    一般王朝的沒落,都是因為皇族這一脈斷子絕孫開始的。曹叡沒兒子,只好過繼了一個兒子過來繼承皇位,這就是8歲的曹芳。

    在歷史上,關於曹芳的身世,其實並沒有定論。大機率說曹芳是曹楷的兒子。那麼曹楷是何許人也?其實曹楷就是曹彰的兒子,曹操的孫子。從輩分上來說,選擇曹芳做繼承人是沒錯的,曹楷和曹叡是同輩人,而曹芳是他們的下一代。

    但是從親疏關係上來說,其實選擇曹楷的兒子,並不合適。畢竟曹丕不止有曹叡這一個兒子,他一共有10個兒子,隨便哪個孫子都比曹芳更加親,為啥不選他們呢?

    一、曹楷的兒子專門負責過繼,真是讓人唏噓。

    曹彰去世以後,任城王的爵位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曹楷。曹楷一共有3個兒子,分別是曹悌、曹溫和曹芳,除了曹芳存疑外,其他兩個是鐵證如山的。

    可憐的是,這三個兒子,一個都沒有繼承曹楷的爵位。長子曹悌過繼給了曹丕的兒子元城哀王曹禮做子嗣,而次子曹溫,過繼給了曹丕的另一個兒子邯鄲懷王曹邕做兒子。

    這麼一來曹楷家裡就沒兒子了,因為存疑的曹芳也過繼給了曹叡做兒子。難道任城王的爵位就不香嗎?自己生的三個兒子,憑什麼都過繼給別人?留一個都不行嗎?

    前面這兩個兒子,是在曹丕活著的時候,過繼出去的,曹楷一句怨言不能有。畢竟曹楷他爹曾經和曹丕搶過皇位,後來被廢了兵權。

    但是後面這個曹芳,那是曹楷這一脈最後一個獨苗了,為啥你曹叡還要搶走啊?曹叡表示,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你兒子不是去做王,而是去做皇帝!

    這麼一來如果曹楷還活著的話,心裡也就舒坦了。只不過曹彰留下來的這一封國,就這麼落寞了。

    二、曹楷有名無權,鬥不過司馬家。

    從過繼兒子的事情中,我們就能看得出,曹楷其實就是個乖寶寶。他習慣了被人欺負,習慣了任人宰割,只要日子過得下去,再苦再累他也沒有怨言。

    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兒子曹芳在公元239年登基稱帝了,曹楷也沒有真正掌握過權力。當時權力都在曹爽和司馬懿手裡。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多個太上皇出來,因此曹楷不僅爵位沒有增加,反而在曹芳過繼給曹叡的那一年,被削去了2000戶的食邑。

    等到司馬懿掌權以後,曹楷能夠保證溫飽問題,就已經很不錯了,更別提真刀真槍去跟司馬懿鬥一鬥了。

    在司馬懿看來,曹楷這種人是那種完全沒有威脅的曹魏皇族。所以司馬懿在除掉曹爽和老曹家那麼多宗族的時候,並沒有涉及到曹楷,至少在歷史上沒有提到曹楷的下場。

    作為曹芳的疑似父親,如果司馬懿對他下手了,史書上不可能沒有記載。所以說正是因為曹楷的逆來順受,使得曹楷躲過一劫。

    能活下來就算是很不錯了,你還想著要跟司馬家鬥?這不是活膩歪了嘛!曹氏宗族沒有任何人可以跟司馬懿鬥。

    三、老曹家防兄弟親族防成習慣了。

    王朝交替之間,總是有不同政策的變化。你比如說漢朝大搞分封制,讓諸侯王們都有權力,可到了曹魏的時候,諸侯王都沒有實權了。

    為什麼?因為曹丕當年奪嫡實在是太艱苦了,不僅要防著年幼的弟弟曹衝長大,還要跟足智多謀的弟弟曹植爭奪儲君之位,此外還要受到戰功赫赫的弟弟曹彰的威脅。

    等到他坐穩了皇位以後,把這些兄弟們手裡的權力全都給剝奪了,從此以後他覺得自己高枕無憂了,至少沒有兄弟來煩他了。

    曹叡時代繼續沿襲了這種做法,他對諸侯王的態度跟他的父親一樣,完全處於不信任狀態。相對來說他更加信任不是正宗親族的曹休、曹真這些人。

    為啥?因為曹叡的兄弟子侄,都是有皇位繼承權的,因為他們都是曹操的後代。而曹休、曹爽這些人,不是曹操的後代,所以他們相對來說沒有威脅。

    正是因為老曹家的皇帝,對自己家的人如此防備,所以導致了後來司馬懿奪取了皇權以後,老曹家沒有一個有實力的諸侯王可以跟司馬懿相抗衡。

    司馬懿能這麼輕鬆地奪取皇權,還真的要感謝一下曹丕和曹叡這些防著自家兄弟的君王。但凡有幾個有實力的曹家諸侯王在,也輪不到司馬懿屠戮曹家子孫了。

    多年以後,司馬炎從曹魏王朝身上吸取到了教訓,他認為曹魏之所以丟了江山,主要就是沒有團結自家人。

    因此司馬炎開始大肆分封諸侯王。不僅給他們封地,而且還給他們政權、財權和軍權,結果到之後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不過打來打去,這天下最有權勢的那幫人,依舊還是司馬家的人,這就是司馬炎的如意算盤。

    總結:曹楷是曹彰的兒子,更是曹叡防備的物件。

    曹楷的父親曹彰,是曹操的兒子,也是曹操的兒子裡,最能征善戰的一個。正是因為曹彰比較能打,所以在曹丕登基的時候,他手裡依舊握有兵權。

    因此曹彰成為了曹丕最大的威脅,後來曹彰雖然被感化了,但是曹丕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所以曹彰的兵權就被曹丕全部剝奪了。

    作為曹彰的兒子,曹楷自然也是重點防範物件,因為一般來說虎父無犬子,況且曹彰被剝奪了軍權以後,整日鬱鬱寡歡,這種情緒是會影響到兒子曹楷的心情的,

    如果曹楷爭氣的話,說不定會成為曹叡的重要威脅。不過我想說,你們真的多慮了,曹楷除了吃喝玩樂,似乎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事情可以說道說道的。讓他跟司馬懿鬥,那不是找死嘛!

    參考資料:《三國志》

  • 12 # 國史之策

    司馬懿之所以發動高平陵之變,根本原因在於曹爽胡作非為,若不再出手有可能讓曹魏幾代雄主創下基業有可能就此完結,司馬懿只能出手,發動高平陵之變清除曹爽勢力,讓曹魏轉危為安。

    司馬懿則安心在家中,集聚力量隨時等待反擊,他假裝生病騙取曹爽信任,認為司馬懿大限不久,從而讓曹爽對司馬懿放鬆警惕,暗地裡,司馬懿讓兒子及心腹做好兵變準備,以便他有足夠力量奪取大權。

    正始十一年,曹爽、曹芳去高平陵為曹叡掃墓,司馬懿見兵變最佳時機已來臨,從容發動兵變奪取曹魏大權,司馬家族成為曹魏第一家族,為後來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基礎。

    高平陵之變本就是一場豪賭,贏了司馬懿成為曹魏話事人你,輸了則需付出生命代價,這一戰對於司馬懿只能勝不能敗。

    高平陵之變期間,曹爽本有翻盤機會,曹芳被其所控制,本能依靠曹芳名號,糾結大軍討伐司馬懿,曹爽並未這樣做,以至於最終付出生命代價,司馬懿本就是一位頂級謀臣,對人性掌控早已爐火純青,他十分了解曹爽,深知他是軟弱之人,一旦遇到大風浪,有可能讓他瞬間失去主心骨,最終無法掌握自己命運。

    曹爽經過一番思慮後,他果斷選擇投降司馬懿,他的舉動不僅讓他一家老小遭到屠戮,也導致曹氏宗親族人、親信慘遭屠戮,雖有無前任被殺,並不代表全部曹氏宗親慘遭屠戮。

    曹操總共有25個兒子、6個公主、1個養子、2個繼子,曹爽父親曹真是曹操養子,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嚴格說起來,曹爽三兄弟並不算曹氏宗親,頂多是個旁系子弟,另外他所殺其餘人,也不算曹氏宗親,最多隻能算是政敵。

    曹芳是曹操的孫子,可他的祖父是曹彰,父親是曹楷,養父是曹叡,之所以能成為皇帝,在於曹叡無子,為確保政權穩定,將曹楷之子收尾養子,從而立為太子。

    曹芳成為皇帝后,並無實權,一切大權由司馬懿、曹爽把控,僅有知情權,並無處理權,以至於他從頭到尾,沒法把控自己命運。兒子當皇帝都沒權力,更何況親生父親曹楷,曹丕、曹叡在位期間內,為防宗親奪權,對他們權力多加限制,以至於曹楷空有爵位,沒有足夠力量實權,當個太平王爺還可以,出兵幫助曹芳完全不可能。

    另外,曹芳和曹楷表面上有父子之名,實際上,曹芳長期在曹叡身邊,這讓兩人並無多大感情,自己手下雖有一些兵馬,可他能打得過司馬懿手下精銳士兵嗎,貿然選擇造反,只能是死路一條。

  • 13 # 魁哥說歷史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大將軍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的千載難逢機會,發動兵變,佔領皇宮,控制郭太后,隨後控制京城洛陽。本來大將軍曹爽掌握既有皇帝在手,又有虎符在手,能和司馬懿拼個你死我活,可是他在接到司馬懿的勸降信後,思考一夜,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自願交出兵權,任由司馬懿發落。

    結果,司馬懿兵變成功,誅殺曹爽等人三族。這就是高平陵之變。那麼,任城王曹楷可能是魏帝曹芳的親生父親,他為何冷眼看待司馬懿大肆屠殺曹氏宗族,沒有絲毫行動呢?依據《三國志》中相關記載,得出三個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任城王曹楷無兵無權,心有餘而力不足。

    曹楷是任城威王曹彰之子,是曹操的孫子,已經遠離曹魏政治中心了。曹彰是曹丕一奶同胞的二弟,是曹操所說的“黃鬚兒”,孔武有力,是曹魏大將,曾大敗劉備“假子”劉封。在曹操去世後,曹彰還率領十萬大軍殺奔洛陽,和大哥曹丕競爭王位,被賈逵勸退。

    曹楷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第三代,他的權勢無法和他的父親曹彰相比,是一個普通的富家翁。曹楷先被封為任城王,食五縣二千五百戶,公元235年,曹楷因罪削縣二千戶,公元246年,他被徙封濟南王,三千戶。《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中記載如下:

    青龍三年,楷坐私遣官屬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正始七年,徙封濟南,三千戶。

    當年曹丕奪得世子之位,大肆打壓其餘兄弟,尤其是曹植、曹楷這兩位親兄弟。到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雖然曹楷貴為皇帝曹芳親生父親,卻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一個富家翁而已,手上無兵無權,對司馬懿發動的政變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二,曹楷已經將曹芳過繼給魏明帝曹叡,在法理上,曹芳已經不是自己的兒子了。

    魏明帝曹叡的三個親生兒子清河王曹冏、繁陽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接連早夭,他不得不在宗室之中挑選聰明伶俐之人來繼承自己的大統,選中了齊王曹芳和秦王曹詢,最後曹芳繼承了皇位。古代最看重宗族禮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如果兄弟幾人中,有一個沒兒子,其餘有多餘子嗣的會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那個無後的兄弟,繼承香火。如司馬昭將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兄長司馬師,而皇帝作為一國之君,繼承人更不能缺少。

    曹叡的親生兒子先後早夭,只能挑選宗族子弟。曹芳已經被曹楷過繼給曹叡,在名義上,曹叡就是他的父親了,特也不能再叫自己的親生父親曹楷為“爹”,只能叫叔叔了。因此,曹楷雖然和曹芳有血緣關係,不是“父子關係”了。如曹操之父曹嵩被過繼給大太監曹騰,曹操雖然對夏侯本家之人更加親近,卻只能姓曹了,永遠改不回夏侯了。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引《魏氏春秋》記載如下:

    (曹芳)或雲任城王楷子。

    其三,曹楷等宗族勢力整體低迷,無法和囂張跋扈的司馬等士族對抗。

    曹氏宗族勢力經過了曹丕、曹叡父子兩代的打擊,已經奄奄一息了,能維持住現狀已經不錯了。尤其是曹叡,為了皇權不至於旁落,故意挑選相對較遠的皇族子弟為養子,就是為了皇帝大權不至於落到養子的親生父親手裡。他後來任命的曹爽也只是半個曹家人,他的父親曹真只是曹操的養子,並無血緣關係。因此曹爽是曹氏宗族掌權者的倖存者,也是最後一個掌權之人,在他之後,都是司馬家族者掌權了。

    總結:面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舉起的無情屠刀,大肆屠殺曹氏宗族之人,如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等人三族,還有之後的玄學名士夏侯玄。作為皇帝曹芳的親生父親,本應該最有發言權之人,曹楷卻噤若寒蟬,生怕哪一天災難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他緊閉大門,兩耳高高掛起,不聞窗外之事,祈禱著自己能活命,丟失了自己父親曹彰的英雄氣概及爺爺曹操的梟雄本色。《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記載如下:

    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 14 # 蝶谷幽蘭

    1,曹楷是曹芳生父一說,歷史上是有疑點的。而且再者說了,古人過繼的養子就是親子。而曹叡呢,自己的兒子全都夭折了,所以過繼兩個兒子就是打算以後繼承大統的。(就比曹操吧,本姓夏侯,但自其父過繼之後,他就是曹氏後人)

    2,不得不說司馬懿的過人之處-忍(也就是太能熬了),曹操曹丕在時,那是謹小慎微的服侍。司馬懿一生一直熬,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諸葛,熬死了曹操時期的幾乎所有的文武!

    3,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有一定的合法性的,司馬懿是三朝重臣,而且又是曹叡臨死是委以重任的託孤大臣之一,而另一位託孤大臣曹爽,不僅沒有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反而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中國產,從當時許多情形來看,未必就沒有取曹芳而代之的念頭!這曹芳是不是和康熙時的託孤大臣鰲拜有點像呢?再加上司馬懿假借郭太后懿旨,就更是為了政變的的合法性。

    4,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太快了,再加上曹家弟兄的投降,一夜之間就變了天了,到司馬懿得到曹爽交出的大將軍印,等於司馬懿重掌軍事大權了。朝內朝外很多忠於曹氏的文臣武將根本沒有機會做出反應!這其中就包括後來投蜀的曹氏姻親夏侯霸!而且狡猾的司馬懿同時聲稱只針對曹爽兄弟二人,而誅殺曹氏也是在高平陵之後穩定了局勢之後(毛主席曾經說過嘛:槍桿子裡出政權)。

    5,再來說說曹楷,也是做過重臣的,但對於其生卒不詳。只知道在高平陵之變前,雖是連連受封,卻也是縷縷遷徙。最後封為濟南王,高平陵之變是,封三千戶,想想吧,當時的曹楷自保都不能做到,又如何能去制止掌握軍政大權的司馬懿呢?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後來曹芳被司馬師廢的同時,曹楷非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增加了封戶,其中奧秘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後人每每讀到高平陵之變時,對曹爽的不爭氣沒有不可惜的。天子在身邊,又得到了大將軍印,竟被司馬懿三千家客輕鬆奪權,除了優柔寡斷,怕是與他常年享樂,禁不起征戰之苦也有直接關係吧!只是可惜了曹操的辛苦創業,被曹爽一人害得不僅大業拱手讓人,還連累了數以千計的曹氏宗族!可惜!可嘆!

  • 15 # 畫素說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殺的只是曹爽三族,並非屠戮曹氏宗族5000餘人(曹爽父親為曹真為曹操養子,並非曹氏嫡系),加之曹爽看起來比司馬懿更像奸臣,司馬懿在此次事件中,顯得更像一位忠臣,甚至在高平陵之變後,曹氏宗親們還很高興,終於除掉了曹爽,我曹氏政權終於回來了。

    自魏明帝曹睿將司馬懿與曹爽立為託孤大臣,並拜曹爽也大將軍後,手握大權的曹爽就飄了。開始為自己做籌謀,更換朝中的大員,成立自己的勢力班底,將曹氏的嫡系、司馬懿等在權力的中心隔離開來。

    首先,他先將與自己同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升為太傅,使得司馬懿看起來像升官,實則是將司馬懿的實權給削弱;接著任命自己親弟曹羲為中領軍,與自己同掌兵權,將曹魏的軍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同時將自己的親信丁謐、何晏、鄧颺、李勝、畢軌等替換朝中的要員。

    這三步下來,曹爽將曹魏的軍政完全掌握在自己一個人的手裡。

    如此一來,曹氏真正的嫡系已然對曹爽不爽,這也說明了,為何後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夷曹爽三族,為何魏帝曹芳生父曹楷坐視不管,因為曹氏嫡系不僅坐視不管,甚至他們還會為曹爽的遭遇,感到高興。

    可能如果僅僅只是這樣,曹爽的結局應該還不至於那麼慘,但曹真這個蠢貨把郭太后給軟禁起來了,自己出行的規格還按照皇帝的標準來,你說這行徑朝中的其它勢力能忍麼?曹爽的所作所為,已非臣子所為,在朝中老臣小皇帝看來,曹爽隨時都有篡位的可能。只是奈何曹爽手握重兵,他們只能選擇隱忍不發,在等待一個機會。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戶。

    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朝中的勢力,皆認為司馬懿是曹魏的忠臣,而曹爽是大奸臣,所以他們更願意跟著司馬懿誅殺曹爽。故在高平陵之變時,這些老臣皆勸降曹爽。奈何這個手握重兵,又有小皇帝曹芳在手的曹爽,榆木腦袋竟真的投降了,接著就是司馬懿以謀反罪夷曹爽三族,

    接著就是曹氏嫡系宗親,大擺筵席,共慶誅殺曹爽,大呼我曹氏政權終於回到我嫡系一脈了,哪裡還有人管曹爽一系是死是活!

  • 16 # 鹹魚閒聊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曹睿的養子,八歲的曹芳即位,按照曹叡生前遺詔,曹叡駕崩後,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雖然曹叡的決定是英明的,但他還是看錯了曹爽和司馬懿,兩人之間的較量是完全不對等的,這就註定了朝廷不會平穩發展到曹芳成年親政。曹爽優柔寡斷,貪戀權色,且傲慢自大,這些缺點對於一個輔政大臣來說都是致命的,尤其是面對善於隱忍的司馬懿。

    由於軍權在手,曹爽開始打壓司馬懿,先是明升暗降晉封他為太傅,奪了他的太尉一職,然後逼走司馬懿,令其不得不稱病回家休養,從此遠離朝廷,而曹爽則陸續重用曹氏親貴,進而控制了整個朝政。

    但是曹爽的高光時刻到這裡也就戛然而止了,從那之後,他便昏招迭出,直至被殺,公元249年,他領著曹芳以及所有親信出洛陽到高平陵祭拜曹叡,這就給司馬懿創造了控制洛陽城的機會。

    曹爽等人走後,司馬懿就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奪了軍權,之後誅殺曹氏親貴宗族大臣五千多人,曹爽等人被夷三族,自此曹氏江山落入司馬氏手中。

    瞭解高平陵之變的朋友們應該很清楚,曹芳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傀儡,起初是曹爽手中的傀儡,之後是司馬懿,司馬師的傀儡,直到被廢,他都沒有當過一天真正的皇帝。後來李豐,張緝暗中策劃謀反,事情敗露,司馬師趁機廢了曹芳,由此可見,曹芳也許曾反抗過司馬氏的專權,但失敗了。

    而關於曹芳的身世,正史裡並沒有記載,只記載了魏明帝曹叡無子,抱養了齊王芳和秦王詢,至於二人身世,宮中無人能知。但一些野史,如《魏氏春秋》裡記載了任城王曹楷是曹芳的親生父親。

    曹楷是誰?曹楷是曹彰之子,曹操的孫子,《三國志·魏書》記載,曹彰死後,曹楷嗣位,徙封中牟王,後封任城王,但在公元235年,犯事而被削去食邑兩千戶,也是同一年曹芳被封為齊王。

    但是到了公元246年,曹楷又被封為濟南王,食邑三千戶。曹芳被廢后,曹楷並沒有受到牽連,而且食邑又增加到了四千四百戶。

    高平陵之變後,曹氏親貴宗族等五千多人被株,而曹楷不僅躲過了這場災難竟然還增加了一千多戶的食邑,由此可見,曹楷在整個高平陵之變中並沒有像曹爽等親貴那樣得罪了司馬懿,不僅沒有得罪,甚至還有可能贏得了司馬氏的好感。

    那麼曹楷如果是曹芳的父親,他為何會坐視不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沒能力。不是所有的曹氏宗族手中都握有大權的,當年曹丕上臺後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藉此打壓曹氏宗族,而曹叡也是怕曹爽大權獨攬,才讓司馬懿來牽制他的,曹氏親貴之所以能控制朝廷,完全是曹爽暫時扳倒司馬懿後短暫出現的一個小高峰,但是這個高峰很快就過去了,原因就是曹氏後代已經人才凋零,都難堪大任,做一個混吃等死的王爺可以,要拼上身家性命,殊死搏鬥,太難。

    第二沒想法。既然曹芳過繼給了曹叡,那麼他就已經不是自己的孩子了。不是自己的孩子,又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為他出頭?

  • 17 # 楚風說歷史

    公元239年,魏國明帝曹叡駕崩,由於曹叡後代夭折,所以只能從宗親裡面選擇了曹芳繼位,由曹氏宗親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幼帝。一開始曹爽主動出擊,升司馬懿為太傅,其實就是明升暗降。後來曹爽集團又控制了禁軍,權傾朝野,架空了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

    但是司馬懿裝病騙過了年輕的曹爽,使其放鬆警惕,然後司馬懿與朝中大臣蔣濟暗中等待時機發動政變。於是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為魏明帝掃墳,司馬懿借郭太后的名義用自己豢養的三千死士控制了洛陽城,並且派人勸降曹爽。

    然而,曹爽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竟然放棄抵抗,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是不是痴呆。同時也不得不說司馬懿能夠成功,主要還是對手太弱,曹氏家族人才凋零,曹丕和曹叡都是短命鬼,要不哪裡能輪到司馬懿出來掌權。真是可惜了曹操的一世英名啊!

    其實曹爽之所以投降可能是他覺得司馬懿不會殺他,只會奪了他的權,他自己還是曹氏宗親,還是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因為畢竟曹爽覺得自己雖然囂張跋扈,可是並沒有對司馬懿趕盡殺絕啊!但是曹爽他錯了,司馬懿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後來司馬懿直接以謀反之名夷滅了曹爽三族,甚至連小孩也不放過。

    那麼司馬懿誅殺曹氏宗親時,為什麼魏帝曹芳的父親曹楷會坐視不管呢?

    第一,曹丕自己打壓曹氏宗親,並且曹氏宗親人才凋零,根本沒人能主持大局,而曹芳的父親曹楷同樣沒有這個能力。

    曹丕繼位後,為了防止曹氏家族和自己爭權,所以對於近親的曹氏宗親是持打壓態度的。就比如曹植,曹丕一直都防著這個聰明的弟弟。等到了曹叡時期,曹氏人才基本沒有了,所以打仗還得靠司馬懿和王凌這樣的人,後來曹叡快死的時候也是害怕外姓人篡權,所以在輔政大臣里加了曹爽這樣的曹氏宗親。結果曹爽太嫩,沒有鬥過司馬懿,所以連擁有軍權的曹爽都鬥不過司馬懿,更別說曹楷了。

    第二,曹楷不一定是曹芳的親生父親,雖然據《魏氏春秋》記載,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但是並不確定。再說即使是曹楷的兒子也沒有用,因為曹楷並沒有兵權,他能夠不被司馬懿除掉就不錯了,哪裡還有能力多管閒事呢?

    第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其實是受到朝中大臣支援的,因為曹爽很不得人心,所以等後來司馬懿誅殺曹氏家族時,曹操時期的大將都早就死了,基本上沒人反抗,曹楷靠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成功。

    第四,由於司馬懿動作夠快,曹爽投降後,立馬就開始收拾曹氏宗親。曹爽被誅殺三族,並且其它的曹氏宗親都被抓起來放置在鄴城,命有司監察,不准他們互相交結往來。所以曹氏家族根本沒有反應時間。

    綜上所述,曹楷就是一個普通的王爺,根本沒有兵權,當然不敢去管司馬懿誅殺曹氏宗族。再說不光是曹楷一個曹氏宗親不敢反抗,而是所有的曹氏宗親都失去了曹操時代的光輝,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個的紈絝子弟,就只能任司馬家族宰割了!

  • 18 # 佳寧姐姐說歷史

    曹爽的爹曹真是曹操養子,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曹氏一脈,曹爽被殺,可能真正的曹家人會拍手稱快。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大司馬曹真長子。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 其父曹邵為曹操募兵時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為養子。

    本來司馬懿是曹魏家的四世老臣,被曹家人兩次臨終託孤,對待曹家忠心耿耿幾十年,無奈後來年老體衰,毫無利用價值,曹爽就不斷的打壓他,給他穿小鞋,處處為難於他,司馬懿也不能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否則曹爽就會派兵來殲滅他,司馬懿在曹爽面前,真是如坐針氈,但是他還是一直的隱忍,司馬懿在曹爽面前臥薪嚐膽,只不過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後來這個時機終於來了。

    司馬懿為了等這個時機,等了整整10年,並且裝病兩年,終於在公元249年趁朝中空虛之時,司馬懿帶著他那三千死士發動了發動高平陵事變,一舉剷除了權臣曹爽,並下令滅了他三族,隨後順手牽羊的奪得了曹魏家的江山。

    大臣們為什麼不幫曹魏,而且幫司馬懿。

    我想原因有3點:

    第一,曹操去世是在公元220年,而司馬懿發動事變是在249年,也就是曹操去世的29年之後,跟隨曹操的那些人,有的已經去世,活著的也已垂垂老矣有心無力,要怪只怪司馬懿太能活了。

    第二:架空司馬懿權利的是他曹爽,而曹爽的父親曹真,只是曹操的樣子而已,曹爽也就是曹操的幹孫子,真正的曹家人還是和他們有異心的。

    第三:曹操愛才不假,但是也疑心太重,許多老將大臣都已經寒了心,所以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

    曹芳父親曹楷為什麼坐視不管?其實因為他有心無力。

    至於曹芳的父親曹楷為什麼不管,曹方之所以能當皇帝,那是因為他過繼過來的,曹魏從曹操這代人一直到曹芳,曹氏家族,已經大不如前逐漸的隕落和凋零,不管人力物力財力,還是經歷都不能和曹操時代相匹敵,曹楷就是想幫忙,無奈和有心無力啊,他也只能暗自嘆息。怪只怪這司馬懿出手太快,手起刀落,頃刻之間就把江山給搶走了。

    總結:司馬懿能奪得江山,就是因為他太能忍,太能熬,他忍下了別人所不能忍的一切,他熬死了所有能和他與之抗爭的人,剩下的小嘍囉,他只要用點心,就能隨便他處置。

  • 19 # ST山茶花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然而笑到最後的,並不是曹操、孫權、劉備,而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可憐曹操戎馬一生,為子孫後代打下的曹魏江山,沒多久就被司馬懿篡取了,這樣的結局讓無數人唏噓不已。

    話又說回來,司馬懿晚年並無實權,天下兵馬盡歸曹氏宗親掌管,為何他能夠輕易篡位,曾經追隨曹操的舊部為何全都坐視不理?看似複雜的問題,原因其實很簡單。

    司馬懿無疑是個老謀深算的智者,他靜觀其變,能忍別人之不能忍,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終於在公元249年,當時的曹魏皇帝曹芳和大將軍曹爽等人出城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瞅準時機,運籌帷幄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曹魏政權頃刻之間盡歸司馬氏所有。

    這個時候,眼看司馬懿擾亂朝綱,為何曹操曾經的老部下無動於衷呢?雖說當時距離曹操去世已有29年,但仍有不少舊部,如高柔、蔣濟、王凌、郭淮等人。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無非全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死關頭,首先顧及的肯定是個人利益。自從曹爽掌權之後,便任人唯親,曹操曾經的舊部全都被排擠出去得不到重用,因此大家對曹爽積怨已久,有些人還主動站出來支援司馬懿。

    曹爽雖貴為大將軍,但已經失去了人心,而且曹爽生性愚鈍,沒有一點謀略,只有婦人之仁。大司農桓範曾冒死提議曹爽可以“以天子詣許昌”,可他顧及洛陽城中一家老小,決意投降,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殺的厄運,真是愚蠢之極。

    司馬懿雖然足智多謀,但也正好遇上了曹爽這個糊塗蛋大將軍,才能輕而易舉篡位成功,若是曹爽有其父曹真一半的智謀,也不至於滿盤皆輸,令後人恥笑。大家說是不是呢?

  • 20 # 歷史隨筆

    這個問題得從3方面來看

    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政局是什麼樣?

    曹叡死後,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可以繼承,於是在曹氏直系子孫裡找了個小孩曹芳繼承皇位,並且指定了司馬懿和曹爽作為輔政大臣,曹叡從心裡來說更相信曹爽,畢竟同樣姓曹嘛,但是他也很清楚曹爽這人無腦,無法掌舵朝政這艘大船,小皇帝還必須依靠司馬懿這老臣。

    然而事情沒有照他想的發展,曹爽大權在握,小皇帝屁事不懂又資質平庸,像只任人捏的螞蟻,曹爽也想噹噹幕後皇帝,他把朝中權利中樞位置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把司馬懿也明升暗降變成了沒有實權的太傅,還把國庫財物都大搖大擺往自己家裡搬,一時之間,只有拍他馬屁,給他送錢送禮才能有點活路。

    當時曹爽已經是天怒人怨,人人都想讓他去死的大奸臣,特別是朝中那些大臣,此刻必定是希望趕緊有個人來解決了曹爽的,至於往下的,他們也沒有想更多。

    2.誅殺的曹氏宗族都包括哪些人,跟曹楷什麼關係?

    高平陵事變中,主要誅殺的是曹爽這一族的,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原本不姓曹,因其父救了了曹操而被賜姓曹,所以說曹爽實際上跟曹操沒有血緣關係,誅殺的所謂“曹氏宗族”這個說法本身也不嚴謹。

    隋朝時大臣鮑宏曾有“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之語,可以相佐證。

    3.曹楷當時是個什麼身份什麼地位?他有必要管閒事嗎?

    曹楷雖然是曹芳的生父,但是既然兒子被過繼做了皇帝,曹楷從名分上來說就不是曹芳父親了,所以他既不是曹芳的爹也不是曹爽的親人,曹爽這事他根本沒有立場去咋呼啊。

    而且為了防止生父篡權,顯然不可能給他兵權或者很大官做,能讓他安生過完下半生就萬幸啦,他要做的是儘量少冒頭甚至讓司馬家族忘了有他這個人最好。

    再說了,人都有怕麻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皇權內部怎麼鬧是你們的事,我的生活不受影響就行了,誰掌權跟他們這等無權無勢的屁民有關係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需要終生服藥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