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夜羌笛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這個說法,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從戰場上的正面對抗並沒有打不過李自成的大順軍。從1644年4月21日至1644年4月23日,吳三桂部與大順軍在一片石激戰兩天,給後者造成了重大殺傷,從而使得後續參戰的清軍能夠以逸待勞,比較快速地衝垮了傷痕累累的大順軍防線。清軍順利入關擊敗大順軍很大程度上只是摘取了李自成與吳三桂鷸蚌相爭的果實而已。

    另外,李自成率領抵達山海關的大順軍號稱二十萬,實際也有六七萬人。吳三桂麾下部隊總共勉強有約四萬人,但真正直屬他的關寧鐵騎只有不足萬人,其它分別是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人以及臨時募集的鄉勇部隊。這些步兵和鄉勇只能憑藉城牆和關隘臨險據守,無法與佔據絕對優勢兵力的大順軍進行野戰。若想以此萬餘關寧騎兵正面與大順軍進行野戰自然是螳臂當車了。況且大順軍中兵士也不全部是軍事訓練不足的農民軍,其中有不少都是李自成進軍北京途中在陝西、陝西等地歸降的明朝官軍。這些原官軍部隊都是具有一定軍事素養的。即使是其餘的農民軍,大多也是隨李自成多年的親信百戰之師,大順軍的主體人員並不是臨時從農民中招募的兵員。

    關寧奇兵裝束

    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進軍途中

    更重要的是,此刻的吳三桂部在京城被大順軍攻破以後已經是沒有了任何後援的孤軍。人員、軍械、糧食、藥品等拼掉一點就少一點,形勢可以說是岌岌可危。若沒有清廷睿親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入關支援,吳三桂部會被一點點地消耗掉, 兵敗只是時間問題。能夠以萬餘關寧騎兵和三萬地方步兵和鄉勇構成的軍隊給予大順軍大量殺傷已經足以能夠說明了關寧軍的強大戰鬥力。

    滿清八旗武士裝束

  • 2 # 七品闡史官

    關寧鐵騎,是首見於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的一支明末強力部隊。但歷史上並沒有“關寧鐵騎”這一編制,是以很多說法就認為,“關寧鐵騎”實際上是吳三桂的“夷丁突騎”。

    夷丁突騎”從字面上來看“夷丁”顯然是指少數民族,最大可能是蒙古人。明軍當中有蒙古人,這一點也不奇怪,在明軍三大營中的三千營其最初班底,就是北元前來投降的3000騎兵。

    書歸正傳,接著來說李自成的農民軍和吳三桂的關寧軍。

    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大順軍直逼京畿時,吳三桂奉命率兵進關入衛京師,行抵豐潤(今屬河北),聞京師已破,崇禎帝朱由檢自縊,遂折返山海關。李自成破城後令降將唐通領兵八千赴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反覆思慮後決意歸順,率軍離山海關進京,行至永平(今盧龍)西沙河驛時,遇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在京遭農民軍拷掠,愛妾陳圓圓被奪佔,於是頓改初衷,打著為崇禎帝復仇旗號,拒降李自成,還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

    另一邊吳三桂料不能敵,遂遣使致書多爾袞求援。清軍在翁後(在今遼寧阜新境)遇吳三桂使者,遂改道從連山(在今葫蘆島市境)、寧遠一線日夜兼程,疾趨山海關。

    清兵自四月初九出發,四月二十日,清兵抵連山(今葫蘆島市連山區),一日夜疾行二百餘里,共行軍十三日。

    大順軍四月二十一日抵達山海關下,在石河西岸與吳三桂部成對峙之勢。同日,於一片石、西羅城進行惡戰,甫開戰吳軍小勝於西羅城,接著李自成軍猛攻東羅、北翼二城。當晚,清軍進至山海關外15裡處一線集結。

    陰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里,吳三桂見情勢危急,率輕騎寥寥數員衝出重圍、飛奔至關城東二里的威遠堡清軍營壘求援,多爾袞令吳三桂按滿洲習俗剃頭,許諾將皇太極女建寧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並偕和碩英郡王阿濟格、多羅郡王多鐸率勁旅八萬,分別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進入關內,令吳三桂部系以白布為號任前鋒。

    陰曆四月二十三日辰時(上午8點)以前,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三桂軍向大順軍投降,多爾袞在歡喜嶺的威遠臺上觀戰,下令清軍三路進關。

    大順軍因攻堅一晝夜未能奪關,乃改取野戰,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長蛇陣,成決戰架勢。多爾袞以吳三桂部為右翼迎戰,重兵則鱗次列陣於渤海濱大順軍陣尾薄弱處,待機出擊,並告誡各部不得急進。大順軍不明清軍意圖,仍按原計劃向吳三桂軍緊逼,令旗左右揮動,來回衝殺。吳三桂因有清軍壓陣,頑強抵禦。

    此時大風突起,揚塵蔽天,不利於不熟悉山海關地理的大順軍,雙方展開肉搏,大順軍不顧傷亡,把吳三桂部團團圍住,血戰至中午,雙方均已疲憊,損失甚眾。

    多爾袞見勢,急令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騎,乘風勢、揮白旗,對陣直衝大順軍。萬馬奔騰,飛矢如蝗,大風漸止,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未尾申時初(15點後),李自成的大順軍潰敗。

    劉宗敏中箭傷,大順軍死者數萬;牛金星在北京未領軍前來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順軍敗戰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馬小崗阜上督戰。當天,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他作先導,一路追殺,直撲京城。

    當清軍追至范家店,李自成殺吳襄以洩忿,並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後又殺了吳家老少三十八口。

    陰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次日,李自成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後僅四十二天。

    在清軍於1644年陽曆6月6日進入北京之後,將都城從盛京遷往北京。

    嚴格意義來說,不能說吳三桂的關寧軍打不過大順軍,反而入關後,吳三桂的關寧軍成了絞殺各股反清勢力的急先鋒。

  • 3 # 94310417小云

    子虛烏有胡言亂語豈可服人,關寧鐵騎是大明王朝最精銳的一支雄軍威騎。平西伯吳三桂為山海關總兵官,這隻鐵騎初建於孫承宗時期,久經沙場血性十足,後遼錦,寧遠大捷後,袁崇煥中反奸計後,其部將調撥吳三桂帳下。追憶一下當初形勢,崇禎帝以煤山吊亡,大明王朝以名存實亡。山海關乃北方通向關外的雄關漫道之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當時內缺糧草,以三四個月未發餉銀,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外又多爾袞領七萬大軍虎視眈眈,內有闖王禍國殃民擾亂京機。劉宗敏還縱兵燒殺淫劣無惡不作,以招致天怒人怨,逢火連天。本吳三桂以答應唐通歸屬義軍。但聞知家丁慘報,父親被囚,美妾受辱,不僅龍呤虎跳,怒髮衝冠,熟可忍志不可欺。全軍將士也義憤填櫻怒不可遏,它們的妻兒父母皆被禍害無餘。真是哀兵必勝眾志成城,無奈出於私憤為報仇吳三桂見多爾袞借兵報仇。老奸巨猾的多爾袞一口應下。1644年4月21日李闖賊和劉宗敏,唐通領八九萬人馬直逼關下,有了多爾袞助陣,關寧鐵騎以一當十銳不可擋,只殺得血肉模糊,風聲鶴唳鬼哭狼嚎,人人自危。經三天大戰,大順兵亦驚恐萬狀,潰不成軍。但同樣關寧鐵騎亦人困馬乏,飢腸轆轆。多爾袞不愧為戰場鬼才,座山觀虎鬥以久,但見以是兩敗俱傷,以答節點。乃一聲令下,八萬虎狼之師,養精蓄銳勢呑山河,一擊而敗烏合之眾的大順流民爛軍。關寧鐵騎也以無迴轉之力,維心的投靠了多爾袞,成為一個身負國恨家仇的屠賊者。悲慘無奈天不佑也,,,,,,

  • 4 # 位卑未敢忘憂國

    如果是按照《明朝那些事兒》的記述來看,確實關寧鐵騎的戰鬥力被誇大了。不過這支鐵騎軍確實明朝末年實力最強的隊伍,雖然不像小說裡那樣可以壓著清軍打,但是和滿清八旗的正白鑲黃同等人數打個五五開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這裡要區分一個概念,即關寧鐵騎和關寧軍還不是一回事。關寧軍是孫承宗和袁崇煥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大明遼西地區透過朝廷增兵和招募原遼東遺民而組建的朝廷募兵,裡面分為車—騎—步三大塊,在孫承宗時代,關寧軍的步騎車比例大概在步:騎:車=3:1:3,而到了袁崇煥擔任督師的時候,為了追求更高的機動力,關寧軍的組成中騎兵的數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大致到了步:騎:車=3:5:3的比率。而所謂的關寧鐵騎,只是關寧軍騎兵中的家丁部隊而已。

    寧遠大捷之後,袁崇煥為遼東巡撫,他為了能夠和清軍硬碰硬的野戰,花了兩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一支五萬人規模的重騎兵部隊,這些人及其擅長野戰,裝備精良,有高質量40斤重的棉布鐵甲,還有各種精緻的馬槍、可以當錘子使的三眼銃和眉間刀以及弓箭,其統兵將領為祖大壽。對於關寧鐵騎之所以可以成軍這麼快,並且短短兩年便可以如此善戰,根源是崇禎元年三月前後,有約十萬眾蒙古部落歸順明廷,被時任遼撫安置在錦州附近,遼鎮將領即從中招募大批精壯善戰之夷人充做家丁,時錦州總兵祖大壽更直接將部分蒙古人整編為降夷左右營,以蒙古部落首領為將,成為了祖大壽直屬指揮的一直精銳軍隊,人數約三千人左右。也就是說這五萬騎兵部隊中最善戰的是三千人,而且具有鮮明的家丁特色。而明末最抗造的關寧鐵騎,也就是這3000多人。

    至於關寧軍打的仗也是有的,八旗軍有過兩次大規模的正面戰爭,跟農民軍更是打了大大小小十數場。其中打農民軍基本上是碾壓式摩擦,這個沒什麼說頭。就說一下和八旗軍打的兩場戰役:廣渠門之戰和松錦大戰。

    根據廣渠門作戰的情況,祖大壽自帶一軍在城門南,那必然最精銳的三千人都在自己跟前。根據史料顯示,莽古爾泰是率領左翼四旗並蒙古諸部,在到達廣渠門之後率先和祖大壽交手,而激戰之後,祖大壽力退敵軍。四旗兵力理論上是3萬人馬,另外蒙古從軍是2000,而祖大壽這邊應該也是關寧軍主力,人數上和清軍相差不大,所以從這個戰績來看,關寧鐵騎和清鑲白旗以下的旗軍戰鬥力是不相上下的。

    在松錦大戰中,關寧鐵騎已經被吳襄和祖大壽交給了吳三桂。乳峰山會戰,吳三桂以兩萬鐵騎軍反覆衝入清軍陣中,直接將兩萬清軍伏兵打的七零八落。比較好笑的是,此役清軍擊退明軍的進攻所用的戰術,竟是明軍曾經最擅長的火炮戰術。

    所以說雖然關寧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但也絕對是明軍裡實打實的中堅力量了。

    而且,吳三桂只有四萬人,大順軍號稱80幾萬,實際上也有20多萬,處於絕對性優勢,而且還有十餘萬精銳騎兵,吳三桂單靠自己肯定無法抗衡。吳三桂在山海關被滿清和李自成前後夾擊,想要生存只能二選一:投李自成不可能,因為有殺父之仇,只好投滿清。其實滿清或者李自成單挑吳三桂都不會贏下來!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關寧鐵騎的戰力確實非同尋常,可是他的人數並不多,經過連年戰損,關寧鐵騎已經三去其二,威風早已不復當年。

    (關寧鐵騎戰鬥力強,人卻不多)

    關寧騎兵的餉銀,比起一般計程車兵要高出三倍以上,裝備也很精良,在長途奔襲時一人要配雙馬。明朝末期的財政狀況很不好,養不起一支龐大的關寧鐵騎。關寧軍真正有戰鬥力的部分,也就在15000人左右,其他部分也都是普通的明軍步兵。

    這支軍隊成軍之後打了很多惡戰。其中,曹文詔帶領了3000人的部隊,進入關內剿滅民軍。曹文詔打了很多勝仗,被稱為明末第一良將。可是在一次作戰中,以3000人對陣20萬民軍,寡不敵眾,曹文詔戰死。這部分關寧鐵騎也隨著曹文詔湮沒在民軍的汪洋大海里。後來在明朝的松錦會戰中,祖大壽困守錦州,最後勢窮投降,有一部分關寧鐵騎也跟著投降了。

    (松錦會戰與平叛戰爭損耗了多半關寧鐵騎)

    吳三桂則帶著剩下的關寧鐵騎,大約數千人馬(不超過5000人)退到了山海關。

    朝廷用人之際,沒有追究吳三桂的敗軍之罪,反而給他升官,讓他重組新的部隊應對八旗軍的進攻。因此,在明朝最後的兩年時間裡面,吳三桂得到了朝廷的財政支援,重新拉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隊伍。然而雖然人數增加了,可是吳三桂最有戰鬥力的部分仍然是松錦會戰之後退下來5000關寧軍。

    我們再來看李自成的大順軍的組成,看看他們是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在1642年之前,李自成的闖軍好像跟其他部分的民軍沒什麼區別,也是一幫順風浪逆風投的貨色。可是,自從李自成從商洛山裡打出來往河南方向發展時,他的部隊組成逐漸有了變化。當時明朝朝廷拖欠軍餉的事情太普遍,結果大量的明軍投誠李自成,李自成從這些降軍中挑選精壯補充進自己的老三營,從而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到柿園之戰時,李自成已經能夠與官軍進行炮戰了,這是之前沒有出現的情形。

    (李自成的軍隊逐漸正規化)

    李自成消滅孫傳庭之後,數量更多的明軍開始加入李自成的大軍,所以李自成的部隊在進入陝西之後,逐漸以老三營為基礎,組建起了一支6萬人的精銳部隊。

    次年春,李自成的大軍困在關中,軍隊乏食,不得已東征,並提出了“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

    李自成沒有想到崇禎帝的日子更難過,一路上都是明軍不戰而降。東征路上摧枯拉朽,到達北京時,大順軍隊已經多達近百萬,可能連李自成都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少兵。李自成的進軍速度很快,當時很多明朝計程車大夫都認為又一次的改朝換代開始了,所以不僅是士兵、將領、還有當地的官吏、士大夫、紳員紛紛投靠李自成。

    李自成到北京,坐擁百萬大軍,每天的糧草消耗是一個天文數字。李自成原本還能約束軍紀,可是有那麼多部隊需要去養,李自成就開始了追贓助餉的工作,從而得罪了大批的明朝的官紳階層。(李自成部隊追贓助餉)

    吳三桂在這段期間也兩次反覆,最終決定與大順政權敵對,李自成兩次派遣大軍征剿,都被吳三桂擊敗。吳三桂所佔據的山海關,距離京城近在咫尺,對新生的大順政權有很大的威脅,必須要儘快解決。於是李自成選擇了御駕親征,將他的老三營部隊悉數帶上,把明朝的太子、官員都給帶上,總兵力大約八萬人。

    所以,在山海關一片石決戰的吳三桂軍隊和李自成的部隊都是當時中國最能打的部隊。多爾袞也擔心吳三桂與李自成唱雙簧,把八旗軍引入埋伏圈一舉殲滅。所以,多爾袞一定要在吳三桂坐實了投降之後才開進山海關。

    (山海關形勢圖)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人數太少,在與大順軍的激戰竟日,已有全線潰敗的跡象,甚至在右冀部隊已經出現了1000多人倒戈李自成大軍的情況。

    眼看吳軍就要崩潰,吳三桂情急親自之下跑向多少滾軍營請求援助,談妥了投降條件。

    在李自成大軍與吳三桂拼殺的關鍵時刻,清軍突然出現在大順軍的身後,大順軍廝殺終日,李自成已經把最後的預備隊都派上去了,手中無牌可打。他想到過吳三桂可能會向滿清借兵嗎?這時他怔怔地看著山下大順軍的陣勢逐漸凌亂,戰場形式開始一邊倒。不多時,大將劉宗敏也負傷了,李自成看到事情也無可挽回,下令撤退,帶著他的數千殘兵退往京城。

    (一片石之戰示意圖)

    多爾袞馬不停蹄,一直尾隨追擊。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匆匆舉行了登基大典,第二天就帶著軍隊撤向河北、山西。他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摧毀,他能做的是儘快帶更多的部眾回到關中,憑藉潼關天險,徐圖恢復。

    滿清當然知道李自成的如意算盤,他們一路追擊,不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後來,之前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地方官守看到形式發生了大逆轉,紛紛閉城不納大順軍。李自成的敗退之路,更是尷尬和窮困。不及一年,李自成連關中也沒有守住,最後在湖北被農民團練武裝用榔頭給敲死了。

    (李自成應該也沒想到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吳三桂則綁上了清軍的戰車,一路達到大西南,與大西軍餘部鏖戰多年,成功地將他們逼退到緬甸。後來,吳三桂為了向清朝表示忠心,他還主動請纓,殺死了永曆皇帝。

  • 6 # 宋安之

    李自成的大順軍並非烏合之眾,這是個關鍵!

    還有並不是吳三桂打不過李自成的大順軍隊,他可並沒有失敗。

    根據顧誠先生在“南明史”一書中的考證,山海關一片石之戰的時候,李自成的兵馬是將近十萬名,吳三桂、高第的關、遼兵馬合計約五萬。

    以人數上來說,李自成的兵馬可是佔有巨大優勢。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吳三桂並沒有敗給李自成,因為兩者激戰了一晝夜,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突然出現,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只能說戰到難分難解的分上,應該是吳三桂已經有不支的情況了,所以多爾袞看準時機出手的。

    所以總結來說,李自成兵力上佔據優勢,以將近十萬兵馬對吳三桂將近五萬兵馬。戰鬥力上,大順軍隊雖然不如吳三桂的軍隊,但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弱,並非烏合之眾,所以戰到後來,吳三桂有些吃不消,有些不支,也是正常情況。

  • 7 # 太原小馬哥

    他的軍隊是一群烏合之眾,打入北京以後直接自立為王,然後以為真的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自立為王就算了還不注意自己軍紀任由他的兵胡搞,另外他也沒分清楚形式清軍才是他最大的敵人,清軍是鐵騎,他的就是一群農民靠著他許諾下發財高官厚祿才跟他乾的從進城到處胡作非為欺壓百姓就能看出,我要是他我會採取以下幾位帝王的政策首先扶植一個傀儡皇帝,但這個傀儡必須是明朝皇室子孫,然後透過傀儡自封一個大丞相,先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想辦法拉攏吳三桂,吳三桂其實也不能全說他是漢奸畢竟他後來也有反清,我覺得可能是吳三桂看出李自成是個匹夫之勇根本木有帝王之才覺得跟他混也不咋地,有點跑題了,再說說假如我是他怎麼才能坐穩江山,拉攏吳三桂,其實清軍騎兵很強是一方面,吳三桂不引清入關李自成至少還能多當幾年,不過他要是一直貪圖享樂不好好弄軍隊的話還是會被清軍滅,相反他利用這幾年搞軍隊我不敢保證能打敗清軍,畢竟還要有懂兵法的或者驍勇善戰的大將才是真的王道,但最壞起碼能拖上幾年被滅,等他徹底消滅了滿洲的清人,這時候就要想辦法殺了吳三桂,然後那個傀儡也可以禪讓皇位了,他在禪讓的時候發一道登基聖旨改國號明為順這才是真正的步驟,自立為王名不正言不順,那就是造反!他起義的時候也應該打旗號是清君側!

  • 8 # 多臻貴

    山海關大戰吳三桂若是有戰勝李自成的資本也就不用上演投降的戲碼了,吳三桂本就處於弱勢,敗退也就在所難免。

    有兩點需要注意,關寧鐵騎並非全是騎兵,依託城防工事打造的關寧軍,著名的是守城及火器,遠非野戰。

    關寧騎兵只有幾千人而已,入關也都是以千為規格,否則以關寧鐵騎昂貴的維護費用,明王朝根本難以負擔。

    李自成的軍隊規模浩大,裹挾了家眷和明朝降將,被稱之為烏合之眾並不過分。但李自成山海關決戰,帥領的卻是其麾下的精銳二十萬。

    李自成很早就注重打造職業軍隊,更是下血本提升軍隊裝備,加上其長期在西北作戰,麾下騎兵戰力絲毫不遜色於任何軍隊。

    所以山海關決戰,吳三桂與麾下將士以破釜沉舟的精神,頑強的抵擋李自成農民軍的進攻,已經極其的不易。

    多爾袞率軍支援,也是在雙方兩敗俱傷,並趁風勢才取得勝利,李自成經此敗精銳盡失,部眾更加分裂,再也無法阻擋清朝的進攻!

  • 9 # 愛冬的文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大順軍真正較量的戰鬥是“一片石之戰”,參加此戰的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已不是當年和後金鏖戰不休,正面硬鋼後金騎兵的明朝鐵軍。大順軍也不是烏合之眾,而是歷經百戰、鐵血征伐的闖王“老三營”精銳。

    退到山海關的吳三桂的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朝末期朝廷在遼東組建的騎兵部隊,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主要是為了對抗後金的八旗軍。明朝朝廷“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精選身體強壯的遼人組成,主要將領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它的名稱是後人稱謂的。

    關寧鐵騎的威名是在與後金的戰鬥中逐漸形成的。主要戰績是在寧遠大戰中一站成名,後來九千鐵騎守北京而名震天下。

    袁崇煥被冤殺後,關寧鐵騎被分成三部分,大部分由祖大壽率領,一部分由吳三桂統領,一部分進關鎮壓農民起義軍。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祖大壽率麾下關寧鐵騎降清。

    山海關大戰時,吳三桂的兵力約5萬人馬,其中關寧鐵騎1萬多人。

    征討吳三桂的大順軍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政權後,即出兵東征,攻向北京。一路血戰,攻城拔寨,至攻破北京時,兵力超過十數萬人,其中李自成嫡系“老三營”近半數,都是浴血奮戰的精銳部隊。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即招降吳三桂,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後來聽說其愛妾陳圓圓和吳氏家人被李自成部下擄去憤然作罷,轉身與清兵取得聯絡。

    李自成起兵討伐吳三桂,出兵十萬,和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雙方相持不下。

    吳三桂早在李自成出兵前,已向清兵求援。清兵八萬兵士在李自成和吳三桂兩敗俱傷時殺出,李自成大敗。

    關寧鐵騎是明朝為討伐異族而建的,曾有輝煌的戰績,但部分跟隨祖大壽投降後金,餘部又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兩敗俱傷後降清。關寧鐵騎成為歷史名詞。

  • 10 # 鄭說豫見

    為什麼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打不過烏合之眾的大順軍?

    首先,大順軍不是烏合之眾。

    如果說早期的農民軍起義軍是烏合之眾,那麼經過與明軍長期的鬥爭,特別是大量明軍軍官加入了農民軍之後,農民軍已經不是烏合之眾了。

    以明軍驍將曹文昭覆滅為例,《明史》稱曹文詔為“明季良將第一”,又稱“萬人敵”。要知道,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張飛被稱為萬人敵,此人能與關羽、張飛等人相提並論,足見其驍勇威猛。曹文詔在山西、陝西等地,轉戰千里,經歷了大小几十次戰鬥,斬首36600多人,先後擊敗了王嘉胤、點燈子、李老柴、獨行狼、杜三、楊老柴等農民起義軍,基本平定了關中,在參戰的將領中排名第一,當地士紳讚歎:“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早期曹文詔率領5000名馬,追的數萬農民軍追殺,無人可當。可到了1632年,農民軍越打越有章法,而曹文詔依舊勇猛,追擊敵人,卻陷入了數萬農民軍的重重包圍,左衝右突,無法突圍,力盡自殺。

    可見,後期的農民軍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組織,有戰鬥力的隊伍了,早已不是當初的烏合之眾。之後,李自成大順軍又擊敗了名將孫傳庭,控制了陝西大片區域,又有宋獻策等文人出謀劃策,建立了大順政權,逐漸完善軍事政治機構,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小覷的地方割據政權。

    其次,大順軍勢頭正盛,作戰頑強。

    大順軍在挺進北京的征途中,當地明軍大都不戰而降,攻陷北京後大順軍的實力達到了巔峰。在招降吳三桂無果的情況下,李自成親率大順軍主力進發山海關,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進行決戰。

    李自成帶去山海關的大順軍應在10萬人以上,擁有李亨、李過、劉宗敏等大將,以及唐通、白光恩等明軍降將。李自成久經沙場,剛剛拿下北京,正趾高氣揚,特別是新附部隊急於表現,鬥志旺盛,認為吳三桂軍“可靴尖踢倒耳!

    最後,吳三桂兵力有限,大多為新招募人員。

    吳三桂為寧遠總兵,所帶關寧鐵騎只有1萬人左右,這也是大明關寧鐵騎剩下的不多的兵馬,吳三桂的兵馬與其說勇敢不如說是作戰經驗豐富,都是靠戰場上率先逃跑出賣隊友才活下來的兵油子,打順風仗可以,見風使舵的功力深厚。

    吳三桂是從北京方向從關內出其不意的攻破山海關,降伏了守軍,又臨時招募了數萬當地兵勇,加起來有5萬人。與其說大順軍是烏合之眾,不如說吳三桂是烏合之眾!

    山海關大戰

    山海關大戰前,吳三桂自知不敵,一方面派當地鄉紳遊說李自成,稱準備投降,一方面聯絡關外的多爾袞,要求借兵剿賊。多爾袞抓住了這個機會,親率八旗主力8萬人趕赴山海關外十里處安營紮寨。

    在戰鬥過程中,李自成派遣唐通繞道關外進攻,大順軍則在一片石進攻關口,吳三桂列陣城下阻止大順軍進攻,第一天大順軍攻城失利,但順利拿下外圍的九門口,緊逼山海關關口。第二天李自成列成長蛇陣,形成決戰之勢要一舉消滅吳三桂,吳三桂雖全力抵抗,仍顯不支。而李自成則在一高崗處,坐鎮指揮,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危機時分,吳三桂率少數親兵突圍,親自到多爾袞營帳求救。多爾袞則趁機要挾,要求吳三桂剃髮臣服,並殺馬為誓,併為先鋒,並與吳軍合力夾擊大順軍隊尾,雙方兵力上頃刻發生重大逆轉。

    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戰到黃昏時分,劉宗敏中箭傷,大順軍死者數萬,大順軍敗局已定。

    小結:

    山海關大戰初期,吳三桂不敵大順軍的原因主要如下:

    1、吳三桂兵力少於大順軍,兵力對比5萬:10萬。

    2、大順軍早已不是烏合之眾,正處於巔峰狀態,士氣旺盛,新附降將急於表現。

    3、大順軍自關內攻城,吳三桂難以發揮山海關地理優勢,不得不在城外野戰,而第二天大順軍全力與吳三桂城外之兵決戰,而吳三桂野戰之兵更少,大順軍兵力優勢更明顯。

    4、在滿清八旗參戰之前,雙方戰術指揮等方面均無重大紕漏,主要靠雙方兵力對比和戰鬥精神決定勝負的,不出意外,吳三桂將全軍覆沒。

    5、滿清八旗的參戰改變了戰局,成為最終獲勝的關鍵。

  • 11 # 論史

    為什麼吳三桂的關寧軍打不過李自成的烏合之眾?這很簡單,因為1643年到1644年山海關戰役之前李自成的大順軍根本不是問題中提到的“烏合之眾”,是名副其實的精銳之師,可以說在這兩年大順軍是關內最強的軍事力量,能打爆吳三桂重組的關寧軍,一點都不稀奇。

    順便提一個歷史史實,吳三桂那支關寧軍是他自己重新組建的,和孫承宗、袁崇煥時代的那支關寧軍關係並不大,天啟末崇禎初的那批關寧軍在松錦會戰後已經幾乎全軍覆沒,吳三桂幾乎就是光著身子逃跑到寧遠的,所以最初那批是天啟末崇禎初那批基本就全賠在戰場上了。

    《明通鑑·卷八十七》:樸、三桂率殘卒自杏山遁,遇大清兵於高橋,伏四起,盡殲其眾,二人僅以身免。

    當然,重組的關寧軍儘管實力大不如前,但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軍隊內部蒙古夷丁更是戰鬥力驚人,“而彝丁突騎數千,尤為雄悍,敵望之輒遁”,吳三桂用這支重組的關寧軍還可以稍微與清軍掰一掰手腕,“十月戍辰,清兵犯寧遠,吳三桂卻之”。說句實話,以吳三桂那支3萬關寧軍的實力,如果把這支軍隊投放到天啟末崇禎初那時候,足夠暴打任何一支關內農民軍,確定這是烏合之眾可以打敗的?

    事實上,農民起義軍也是有一個由弱變強的成長過程的,個人認為提問者不應該天天翻老黃曆,對不?說實話,農民軍在天啟末崇禎初剛開始的階段,確實戰鬥力很差!畢竟是由極少量的職業軍人為骨幹、大量臨時起事饑民為主體構成的,無論是作戰能力、軍事組織與精銳明軍相去甚遠,翻開史書,在起義初期,農民軍面對官軍簡直就是一波波的送人頭,被毫無懸念的單方面吊打。

    像崇禎六年八月,賀虎臣率領4000官兵,連戰連捷,斬首1000多個,其他將領都是斬首幾百、幾百的,我就不詳細舉例了。附圖。

    像個別猛人如曹文詔,手下也就2000~3000人馬,面對萬餘農民軍嗷嗷的就上去了,斬首100多人,明軍在這個時候敢於以少打多,突出了強大的軍事自信。附圖。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六》:乙巳,曹文詔以兵三千五百至霍州,遇賊萬餘渡汾水,即馳擊之,斬百級。

    但是問題明廷晚期的問題就在於,由於內外交困,對於關外的清軍,明軍總體打不過;對於關內的農民軍,明軍總體打不完,“打不過”的問題先擱一邊。在關內,不管明軍多少次從勝利走向勝利,都無法徹底壓制關內起義軍(有兩次真是差點成功了,由於清軍破關而入,功虧一簣),只要活著就有翻盤的可能,這就產生了兩個提高農民軍戰鬥力的因素:

    第一、由於長期被明軍單方面暴打,農民軍的經驗值不斷在上升,透過無數次的軍事鬥爭,再加上總結捱揍經驗,也在逐漸形成戰鬥力。

    第二、這一點就比較致命,由於明廷財政忙於應付“遼事”,財政捉襟見肘,西北邊軍本來就待遇微薄,何況明末西北邊鎮欠餉都是以年來計算的,活人不能給尿憋死,於是越來越多的西北邊軍開小差,加入了農民軍,那幫職業軍人大量的加入農民軍,明廷危矣!

    我以史書觀之,農民軍的戰鬥力在崇禎八、九年得到了一次實質性的蛻變,一些大股的農民軍,雖然在正面硬剛的時候依然幹不過精銳明軍,但好歹在對壘的時候長時間能堅持作戰,不至於一觸即潰。如崇禎八年十月,祖寬率領3000關寧軍正面暴打聯合起來張獻忠、高迎祥部,“自晨至夜分,復大捷,斬首一千有奇”

    而且各家農民起義軍必要的時候會聯合起來,集中優勢兵力,成建制的殲滅個別精銳明軍,很顯然在組織力和戰鬥力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崇禎八年的六月,明廷猛將曹文詔在鍬頭鎮遇伏身亡,全軍覆沒。

    崇禎九年五月,明廷延綏總兵俞翀宵輕敵中伏被抓身亡,所部3000人,其中有1000精兵,全軍覆沒。

    在崇禎十年五月,寧夏總兵祖大弼領兵中招被伏擊,“輕賊陷伏”,兵員損失雖無記載,然從軍官死亡數量和級別來看,被打慘了,總統剿撫洪承疇還被明廷貶官。

    當時明廷稍有見識的官員覺得事情有點不對了,“流寇”越剿越多,組織力和技戰術水平越來越強了,所謂“氣焰風聲,益非昔比”

    《流寇志·卷三》:流寇渠魁數十,最強無過闖王。所部多番、漢降丁、將卒亡命;行兵有部伍,紀律肅然不亂,其悍不可當也;攻城無不破,對敵有衝鋒埋伏,其狡不可當也。

    而在崇禎十四年,隨著農民起義軍漸漸優勝劣汰,和大量知識分子的加盟。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更是來到了一個高峰,連續在項城之戰、襄城之戰、朱仙鎮之戰、郟縣之戰上重創各路明軍。縱關這些戰役,闖軍表現出了遠遠高於關內明軍的軍事素養。

    就比如朱仙鎮之戰,為了圍殲明軍,趁明軍鬆懈之際,大搞土工作業,在明軍不知不覺中造土山以炮轟擊明軍,還預判明軍會逃跑,於明軍必經之路上深挖壕溝以阻斷明軍退路,在明軍慌亂之時,給以致命一擊。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五》:良玉亦築臺不及,拔營西行,步兵先去,賊如不見者,騎兵繼發賊來戰,才交即退。左兵喜於得脫,疾馳八十里,遇賊所掘塹,廣深皆二丈,環繞百里,闖賊率大兵徐躡之,左兵下馬逾塹,競進囂亂,賊乃縱兵奮擊。

    在總體上看,這幾場戰役突出了闖軍的軍事素養。更重要的是,這四場戰役打完,闖軍的實力又加強了,因為在襄城會戰後,李自成收編了原來明軍體系中的數萬邊軍,簡直就是無敵於關內的節奏,“自成數月之間再敗秦師,獲馬二萬,降秦兵又數萬,威震河、洛”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佔領襄陽,開始政權建設,統一軍制、軍令,對軍隊進行整頓。據史書記載,李自成開始對自己的軍隊進行最佳化,分為中央直屬部隊(精銳標營)和地方部隊,嚴明軍紀、重視軍事訓練和後勤保障,還有了自己的重騎兵部隊,“臨陣鐵騎三重,前者還顧,後則殺之”

    襄陽整編後的闖軍變得更加強大,在崇禎十五年,為了直取關中,與孫傳庭交手。李自成軍中有一個原明士人,暗通孫傳庭。李自成將計就計,示弱引誘孫傳庭來戰,將陣型設為五重“饑民處外,步卒次之,馬兵次之,驍騎之選又次之,老營家口居中”,明軍衝破前三層,闖軍驍騎死鬥,步卒以棍擊打明軍,明軍陣型崩潰,新兵車軍逃竄後,明軍紛紛潰逃。

    話說闖軍在攻破西安後,攻打榆林,遭遇抵抗,榆林城內守軍急病亂投醫,竟然向河套蒙古乞兵,河套蒙古被城中將領王世國說動,竟然發數千騎兵來援,狗血的事情來了,河套蒙古遠遠望見闖軍實力太牛,居然撒丫子跑了,這從側面反應出當時闖軍的強大。(評:河套蒙古莫不是來搞笑的?)

    《榆林城守紀略》:套人感動,以數千騎至榆林西門,見賊勢甚盛,不敢敵,遂引而去。

    所以吳三桂敗於這樣的大順軍也不是什麼不正常的事。從史書上看,吳三桂都要被大順軍包圓打死了,“賊眾我寡,三面受敵,我兵東西馳突,賊眾亦左右縈而右拂之,陣數十交,圍開復合”,山海關之戰要不是清軍趕來支援,吳三桂早就被李自成扒皮了,後世哪有什麼平西王。

    《庭聞錄·卷一》:是日,戰初合,滿兵蓄銳不發,苦戰至日昳,三桂軍幾不支。

    而在清軍入關後,李自成的大順軍也同樣勇猛,至少人家輸陣不輸人,連續在永平、定州、真定與清軍血戰,據《清世祖實錄》上記載,阿濟格託吳拜上奏說多鐸在真定(慶都)會戰的時候“潛身僻地”,當然從阿濟格的說詞來看顯然是對多爾袞優待多鐸的兩個兒子很不滿,想把“潛身僻地”這個行為說成貪生怕死。

    事實上說多鐸貪生怕死可能是過了。結合《流寇志》史料看,多鐸這人比較狡詐,還是想複製一下“山海關奇蹟”,讓吳、順先互相消耗,自己再衝上去收割人頭,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李自成抵抗是非常猛烈的,所謂“自辰及晡,兵數交,互相殺傷”

    在退守關中後,大順軍又發動懷慶之戰,殺死清軍將領金玉和以及其麾下兵丁1755人(《清世祖實錄》上載撫卹人數),延緩了清軍南下的腳步,間接的給弘光政權成功續命。

    懷慶戰役後,清軍意識到大順軍力量尚存,以英王阿濟格從北面進攻延安、榆林,豫親王多鐸西進潼關夾擊李自成部。多鐸一路從清軍戰報上看,在潼關被攻破前,李自成麾下標營將領劉宗敏、劉芳亮輪番向清軍進攻,包括李自成自己也率軍衝陣,也試過繞出清軍側後迂迴進攻均被清軍擊退,最後清軍在紅衣火炮的加持下,順軍不敵,守將馬世耀率領7000餘人向清軍投降,後應投降後策劃反清被殺。

    而北路的延安對阿濟格部的抵抗更加激烈,標營後營主將李過在清軍炮火的猛烈進攻下,死守延安20餘日,從《清初內國史院檔案》看來,李過在守衛延安期間多次出擊,直到彈盡糧絕,聽聞潼關被攻破後才放棄延安,哪怕在撤出延安,也仍然偷襲了清軍一把,清軍牛錄額真哈爾漢俄班陣亡。

    《清史稿·卷二二六》:牛錄額真哈爾漢俄班駐軍南山,為賊所乘,戰死,瑚沙率數騎突入,得其屍以還。

    《懷陵流寇始終錄·甲申剩事》:英王從山西過河攻延安,紅誇鐵銃,子大如鬥,賊驚懼,守二十日食盡,李過挾精騎數百奔榆林。

    可以說,直到潼關戰役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遇到清軍才真正失去了還手之力,所以以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戰鬥力在1643年以後是非常出色的,山海關戰役後還給清軍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和損失,如果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是烏合之眾,那麼幾乎一仗未打,23萬大軍齊剃頭,南京城下熱烈歡迎清軍的弘光政權,豈不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引用文獻:《清世祖實錄》、《清史稿》、《明史》、《明通鑑》、《懷陵流寇始終錄》、《庭聞錄》、《孫忠靖公全集》、《明季北略》、《流寇志》、《綏寇紀略》、《山中聞見錄》、《榆林城守紀略》、《清初內國史院滿文件案譯編》、《東華錄》、《纖言》

  • 12 # 芸芸熱土

    松錦大戰後 明軍最強的關外兵團潰散損失大半 吳三桂後來收容重整了松山突圍的剩餘明軍 率軍駐紮寧遠 是明軍駐守關 外的棟樑 大順軍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打敗過各種明軍 包括關寧明軍 所以勢大之後從西安北上順風順水的攻下北京 其後圍攻山海關其實也是大順軍的巔峰時期 大順軍戰鬥力略強於吳軍 數量上是吳軍二倍以上

  • 13 # 江湖小曉生

    因為李自成最後失敗了,那麼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大順軍是烏合之眾了嗎?要這麼說的話,那被李自成滅掉的大明王朝,豈不更加是烏合之眾了嗎?

    李自成的失敗,縱然是他指揮失當所致,但是這不能表明他是烏合之眾。大順軍在當時的戰鬥力,其實還是很強的,要不明朝也亡不了。

    如果能理解這一點,那麼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在山海關打不過李自成,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了。李自成號稱百萬雄師,可是帶去山海關的只有10萬人馬,而這10萬人馬,恰好就是李自成的精銳部隊。

    一、李自成是帶著核心人馬攻佔京城的。

    李自成走到哪兒,就在哪兒打出了旗號,闖王來了不納糧,至少三年之內是不需要老百姓交糧的。什麼樣的徵兵手段,都沒有李自成這一招來得厲害。

    李自成此前被洪承疇他們擊敗,只帶著10幾個人逃入了深山之中。再出來以後,研究出了這麼一個口號,立刻聚集了大量兵馬,號稱百萬之眾。

    那麼這些兵馬都具有戰鬥力嗎?當然不是。其中大部分,是為了混口飯吃才跟著李自成的農民,讓他們拿鋤頭種地沒問題,可讓他們上戰場打仗,那可就不咋地了。

    好在李自成知道核心力量的重要性,這就好比是帶人去打架,帶多點人去是為了撐場子,只有核心成員才會直接參與打架,所以奉勸大家不要被那些名場面給矇騙了。

    李自成培養了一幫核心武將,此後又訓練出一支核心的軍隊。這支軍隊的人馬,大概在10萬人上下,這就是李自成的家底。

    李自成利用這支軍隊,擊敗了孫傳庭,攻佔了潼關。繼而一路北上,攻佔山西,打下了京城。所以說李自成的這支軍隊是相當有戰鬥力的。

    在吳三桂反叛李自成以後,李自成帶著10萬大軍前往山海關,本來也是很有自信心的。戰鬥的結果我們也知道,吳三桂的5萬關寧鐵騎,壓根就不是李自成10萬大軍的對手。

    因此吳三桂才會選擇向大清的多爾袞投降,讓多爾袞派兵救援。多爾袞手裡的八旗兵戰鬥力也很強悍,他看關寧鐵騎和大順軍消耗得差不多了,果斷出擊,重創李自成的核心隊伍。從這兒開始,其實李自成已經失去了和多爾袞爭奪天下的實力。

    二、李自成節節敗退,也證明了這一點。

    說好的百萬大軍呢?咋10萬人被擊敗,李自成就一蹶不振了呢?原來李自成的人馬,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第一部分是李自成自己和核心將領,親自調教出來的人馬。這些人馬是最具有戰鬥力的,也是李自成的核心競爭力,人數有10萬就很不錯了。第二部分是李自成招降的那些明朝軍隊。這些人馬的戰鬥素質一般,而且屬於牆頭草,誰實力大就跟著誰混,關鍵時刻靠不住。第三部分是李自成沿途招攬的那幫農民。這些人沒打過仗,也沒有什麼實戰經驗。所以只是幫李自成撐場面的,這部分人的數量最多,也是百萬大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因此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戰過後,先被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消耗了一部分核心力量,後又被多爾袞的八旗兵重創了一部分核心力量。能夠剩下的核心力量是真的不多了。

    能打仗的核心力量基本都被消滅了,你覺得李自成還能翻的起什麼浪花嗎?當然了李自成是有訓練士兵的經驗的,給他足夠的時間,他依舊可以帶出一支富有戰鬥力的力量。

    可問題是,多爾袞也看出了這一點, 所以多爾袞並沒有給李自成任何東山再起的時間。李自成逃回京城以後,多爾袞的軍隊也追了上來。

    李自成撤離京城以後,多爾袞讓阿濟格帶著人馬緊追不捨。以至於李自成連山西的佈防都沒有做好,一路小跑回到了西安。

    這個時候多爾袞一口氣把整個山西都給吞了,為啥?因為李自成留守山西的,基本全都是投降自己的明朝舊部,這幫人沒有氣節可言,山西眨眼就成了多爾袞的地盤。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一點,李自成的核心力量所剩無幾了,都留下來守山西,似乎有些捨不得,可是留一部分守山西,又無濟於事。

    三、多爾袞不會給李自成任何喘息的機會。

    快準狠,是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的關鍵所在,多爾袞很顯然是具備這一素質的。當年洪承疇擊敗李自成以後,並沒有對李自成趕盡殺絕。

    因此李自成在休養生息以後,再次出山,結果滅了大明王朝。所以說多爾袞可不想重蹈覆轍,他決定要快速準確地狠狠地滅掉李自成,讓他永遠翻不了身。

    李自成退守西安以後,等於宣佈放棄了山西,他也只想要守住陝西就夠了。可多爾袞沒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多爾袞一邊讓阿濟格繼續猛攻陝西,一邊又把本來計劃南下的多鐸給調了回來,攻打潼關。雙管齊下,勢必要把李自成一舉殲滅。

    李自成既要防備陝北的阿濟格,又要防備潼關的多鐸,哪裡還有工夫訓練一支新的人馬呢?所以說李自成根本就沒來得及東山再起,就被多爾袞擊垮了。

    在潼關失守以後,李自成選擇將大軍一分為二,一部分由自己帶領直接南下到荊襄,一部分則由李過等人帶領從陝北繞道漢中再前往荊襄。

    多爾袞依舊沒有放過李自成,他的大軍又殺來了荊襄,李自成只好繼續一路逃竄,最後走投無路,他也不知道去哪兒了,在九宮山被當地武裝給宰了。

    四、昔日的輝煌不該被抹殺。

    別看李自成後來那麼慘,李自成當初的實力那是不可小覷的。至少他打的勝仗,的確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不去研究他的戰爭史,的確是一件憾事。

    1、攻佔洛陽。

    李自成躲入深山以後,趁著明軍圍剿四川張獻忠的時候,他偷偷地收留了大量饑民。規模再次壯大以後,他們便開始攻城拔寨,開倉放糧。

    並且打出旗號,均田免賦,這下子大軍立刻人數倍增。有了基礎以後,李自成在崇禎十四年,向洛陽發起進攻。

    使高一功、馮雄守襄陽,任繼光守荊州,藺養成、牛萬才守夷陵,王文曜守澧州,白旺守安陸,蕭雲林守荊門,謝應龍守漢川,周鳳梧守萬禹州。於是河南、湖廣、江北諸賊莫不聽命。---《明史》

    李自成在前一年冬天,已經制定好了攻佔洛陽的計劃,他先連續攻克了永寧、宜陽等地。福王朱常洵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刻召見了總兵王紹禹,給了不少好處他,讓他死守洛陽。

    此外他又私底下花重金招募了大量敢死隊保衛洛陽,對付李自成。李自成的人馬在攻打洛陽的時候,這些敢死隊成員偷偷潛入李自成的大營之中搗亂,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惜最終總兵王紹禹選擇投降李自成,洛陽城還是落在了李自成手裡。至於福王朱常洵,被做成了福祿壽湯。

    2、潼關之戰擊敗孫傳庭。

    李自成抄了福王府,奪取了大量錢糧,這就有了造反的資本了。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我看福王跌倒,李自成也能吃飽。

    圍攻開封多次,最終在黃河決堤時攻佔了開封。李自成先後殺掉了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同年擊敗了陝西巡撫孫傳庭。

    冬十月,自成陷潼關,傳庭死,遂連破華陰、渭南、華、商、臨潼。進攻西安,守將王根子開東門納賊。自成執秦王存樞以為權將軍,永壽王誼曈為制將軍。巡撫馮師孔以下死者十餘人,布政使陸之祺等俱降。自成大掠三日,下令禁止。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明史》

    這個時候的李自成越戰越勇,逐漸有了自立為王的想法。他將襄陽改名為襄京,打算把這裡當成根據地,自己則稱之為新順王。

    孫傳庭帶著10萬大軍前來圍剿李自成,李自成壓根不害怕,主動帶兵北上,雙方在郟縣對峙良久。

    這個時候天降大雨,明軍運糧不暢。李自成發現了戰機,他鼓勵老百姓們堅壁清野,不給明軍一粒糧食。

    此外派遣大將劉宗敏帶著一萬多騎兵出汝州,切斷了明軍運糧的通道。這麼一來就把孫傳庭的大軍給困死了。

    孫傳庭知道糧草的重要性,所以立刻帶兵回援糧道,結果李自成抓住時機,一路追擊400多里路,徹底擊垮了明軍。攻破潼關之際,順帶著斬殺了孫傳庭。

    這一戰李自成大軍斬殺4萬多明軍,將孫傳庭的10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你說這一戰打得漂亮不?

    3、圍剿京城的系列戰役。

    李自成在北上之前,打造好了3000多艘戰船,隨後北渡黃河,勢如破竹,攻下了汾州、陽城、懷慶等地。

    圍剿太原時,擊垮了牛勇,王永魁等人率領的5000多軍隊,休整過後,攻佔忻州。在代州和周遇吉大戰了10多天,於寧武關擊潰周遇吉。

    由於寧武關之戰過於慘烈,李自成大軍死傷7萬多人,於是李自成下令屠城。不久之後,大同總兵姜瓖、宣府總兵王承胤選擇投降。

    這麼一來京城就近在眼前了,李自成再接再厲,攻克居庸關,直奔昌平。一直打到了京城,這一路上除了寧武關一戰損失較大外,李自成的軍隊幾乎是戰無不勝。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去說李自成所帶領的是烏合之眾。

    總結:成王敗寇,似乎是自古使然。

    李自成前期表現過分出色,甚至連明朝南方那幫官員,一個個也都開始蠢蠢欲動,打算投降李自成。要不是後來劉宗敏壓榨京城的官員,李自成還真的能提前一統天下。

    不過很可惜,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打光了自己的精銳,又沒有時間重振旗鼓,只得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那麼李自成就一事無成了嗎?我認為李自成是一位梟雄,只可惜那個時代梟雄太多,成王敗寇,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了。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 14 # 網購質檢員小劉

    吳三桂才多少人 李自成號稱幾十萬是吳三桂的10幾倍 騎兵的優勢不是正面對抗 而是遊擊 正面對抗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古代打仗正面對抗雙方傷亡是差不多的 真正發生一邊倒的屠殺是有一邊出現了潰逃 於是被另外一邊的騎兵追殺造成的失敗的那邊損失慘重

  • 15 # 北洋海軍炮手

    所謂的關寧鐵騎才是烏合之眾好吧。

    關寧鐵騎算什麼東西,不過就是軍閥少量的私人武裝外加一堆形同乞丐的雜兵和民兵而已,相反李自成的起義軍到最後反而有正規軍的樣子。

    雖然早期的農民軍屬於烏合之眾,但是問題在於,有大量的明軍軍士因為欠餉以及不堪長官敲骨吸髓搬的壓迫等原因,譁變投奔了李自成,其中包括了大量原明軍西北邊軍的軍士。這些軍士們構成了起義軍後期的主力,同時也引領起義軍逐漸正規軍化。

    起義軍常用戰術

    這套戰術有點類似於中亞中世紀同行的野戰戰術,都是前面放雜兵,也就是炮灰,後面排開精銳步騎兵,步兵當中留下騎兵的通道,同時留下預備隊,可能是明朝西北邊軍的軍士帶過去的,畢竟西北邊軍不少都是元朝留下的軍戶,受中亞影響實在是正常。

    這套戰術幫助李自成打慫了左良玉,乾死了孫傳庭,並一路推到北京。因為彼時明軍早已軍閥化,只有少量將領的家丁有點戰鬥力,其他的都是形同乞丐的雜兵,也就只能打順風仗,部隊整體戰鬥力低,但是戰爭打的不是你有多少超級戰士,而是部隊的整體戰鬥力。

    相比之下,關寧鐵騎就是軍閥化武裝的代表,因此關寧鐵騎要麼不敢和清軍野戰要麼就是被清軍打崩,基本上逃跑都是第一名的角色。關寧鐵騎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剃了頭轉會到清軍的時候,那時候關寧鐵騎經過清朝的裁撤整編,再加上對手基本戰鬥力捉急,因此戰果輝煌。

    在一片石大戰中,吳三桂的四萬多關寧鐵騎開頭確實不錯,畢竟有幾千個戰鬥力強的家丁,但是李自成的起義軍整體戰鬥力遠在關寧鐵騎之上,所以吳三桂逐漸落了下風。

    但是吳三桂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此時吳三桂已經降清,一片石大戰他有兩個任務,一是向新主子納投名狀,二是替新主子試探出李自成的實力。吳三桂很好的完成了新主子交待的任務,因此清軍重步兵和重騎兵發起了衝鋒,本來李自成已經把全部的部隊壓了上去想要徹底解決吳三桂,但是清軍突然殺出,打的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李自成大敗,只能撤退。吳三桂這個三姓家奴也撿回一天狗命,老老實實的給清軍當馬前卒。

    全文完

  • 16 # 完顏大老虎

    在一片石之戰前兩年的松錦之戰中關寧鐵騎精銳被皇太極殲滅在東北了。吳三桂帶著兩萬殘兵退回山海關。這時所謂關寧鐵騎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 17 # 馬車柔聲說867

    順軍是從最開始的農民暴動主要是由破產農民組成,到己巳戰役大量邊軍潰散流落進順軍。再到車廂峽戰役大量淘汰次品軍隊。同時組建三堵牆中全親衛這樣精銳部隊。順軍已經成為東亞為數不多的精銳部隊。二遼西鎮軍在經歷了3次後金的殲滅戰大量老兵失去。同時被抽調了多支精銳部隊比如大小曹。左良玉部。此消彼長間遼西鎮已不是順軍對手。如果不是用計坑了永平的順軍。把李自成吸引來了山海關讓地利發揮優勢。在數十萬順軍放在京畿平原打就算加上後金軍遼鎮都不一定能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部國產動畫電影最震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