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吉野彰成為第27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9
回覆列表
  • 1 # 驢形溼人安安

    跟普通民眾沒什麼關係 你多賺點奶粉錢 早些還完貸款 好好孝順老人 善待妻子兒女 愛崗敬業 你多操心這個才是正事 其他的事不歸你管你也沒能力去幹預

  • 2 # 飛進球門

    作為普通民眾最應該有的想法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提問者希望民眾有什麼想法?罵中國科學家?或者狂贊日本順便貶低中國?勸提問者還是踏踏實實當個正常人而不是變態。一個獎項證明不了什麼,一個國家不斷的進步,百姓生活越來越好才是實實在在。只要中國堅定地搞市場經濟,堅定地改革開放,中國就會越來越好。

  • 3 # 搶紅包戰略導師

    只能說之前我國太過於弱小,各方面都比較落後,以至於長期被歐美國家看不起,也沒有被瞭解過,因此我國的很多成就及優秀作品都被忽視了。而之前的日本屬於發達國家之列,又非常親美,作為當時亞洲國家的代表備受關注,很多異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也深深的吸引了他們,所以諾貝爾獎比較多也是正常的。

    作為正走在偉大復興之路的中國,我們會越來越強大,也會在各個領域引領世界共同發展,因此也不必擔心我國諾貝爾獎數量問題,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4 # 北美看亞洲

    諾貝爾獎,是表彰二、三十年前的科技成就。因為需時間檢驗。比如中國屠呦呦的成果就是八十年代的。諾貝爾獎只代表過去曾經先進過,並不代表現在。二、三十年前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高考也沒恢復多久,經濟剛起步。而八、九十年代正是日本經濟鼎盛時期,人均GDP達4萬美元,所以能有許多成果出現也是很正常的。如今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人均GDP還不到1萬美元,還在解決生存、發展問題。相信二十年以後,不管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是否會因政治因素對中國抱有偏見,中國各領域的成果一定會井噴,並服務於全人類!

  • 5 # 人在江湖216543257

    我只想說把所有諾獎給日本中國也不眼饞,一個被殖民的國家美國的一條狗而已,被政治化的諾獎不過是西方的工具而已

  • 6 # Kk254004298

    在人類科技發展的最尖端科技方面的超級計算機、核潛艇、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重型航空母艦、第四代核電站、載人宇航飛行、月球軟著陸、大容量靜止軌道通訊衛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通訊5G技術、大型陸基及海基相控陣雷達、隱身戰鬥機等等方面中國近20年來都是世界尖端科技第一梯隊,引領人類科技進步!而獲得眾多諾貝爾獎的日本在上述人類尖端科技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為什麼中國在人類尖端科技方面行!日本不行!值得整個大日本帝國從天皇到帝國臣民認真反思!是日本教育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中國做得到人類尖端科技全球領先!而大日本帝國不行?

  • 7 # 五福33

    面對日本一堆諾貝爾獎,一方面中國要打破美國和西方國家對諾貝爾獎的控制權。一方面要著重培養創新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放開試驗室管理,讓學生有科研試驗空間。同時限制出國留學生比例,防止高科技精英流失。

  • 8 # 每日財聞匯

    我的想法是諾貝爾獎到底有沒有雞巴用?走到今天這個社會,諾貝爾獎對社會科學的推動力到底還有多大作用,獲獎多少還能不能真的反應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實力。

  • 9 # vinitios

    怎麼想?第一讓酸噴們閉嘴,別讓關門自大的阿Q們繼續禍國。第二要認清差距,堅持開放,努力學習,大力改革,創造科學研究良好環境。第三要感謝科學家們,科技進步造福的是全人類,人人受益。

  • 10 # 彼岸秋奈何展

    很搞笑,日本還是地球上唯一合情合理的捱過兩顆原子彈的國家呢,這個怕沒有那個國家會想比一下吧?

    吃飽了蛋疼就去衝個涼,國內兩大頂級學府都不著急,至今零蛋,你個小民著急上火個啥?

    要說科技創新有幫助這個,反正最後人類恐怕都能用到,急個啥。

  • 11 # 小凱181571041

    我們中國人不應該抱有偏見,科學無國界,每個國家的科學工作者都是為人類做著自己微薄的貢獻,這些貢獻雖小,但堆積在一起才形成現在的科學泰山,日本在上個世紀或許與我國有歷史上的爭執,但科學家和政治家以及陰謀家要區分開,而且日本科學家這種匠人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肯定,網路鍵盤俠就不要伸張你所謂的“正義”了。

  • 12 # 說實話的柯先生

    沒設麼好說的!不需要上綱上線,我們難道什麼都要去比一下嗎?難道比誰的屎啦的臭也要比?工業革命之後我們國家的各方面本來就是在追趕別人!怎麼可能拿諾貝爾呢?得獎的前提是你的研究課題做出了對世界有貢獻的東西!坦白來說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處在追趕狀態!沒有什麼是別人玩不轉你玩的轉的!那你就很難得獎!舉個例子屠呦呦前兩年得了獎,那是玩的中醫啊!別個國家真沒法超過咱們!但說到一些高階領域的科學研究我們國家還達不到得獎的水平,還是那句話我們在追趕,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不在追趕了,而是零頭了!那麼這些什麼獎之類的東西只能是咱們包攬了!因為咱們聰明!

  • 13 # 金酉

    寫一些醜化中國人的作品,按照西醫的研究方式研究中藥(如藥物提純),按西方人思維方式研究問題,投西方人所好,保不準就可以得諾獎。

    一個到處發動戰爭的美國(總統),居然得諾貝爾和平獎,真是天大的諷刺!不要太看重諾獎,它有一套西方人的評判標準,還有太多的隱形的政治因素。一個國家的強大,靠的是自有文化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不以諾獎喜,不以諾獎悲,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 14 # 青島獨立評論員—胡Sir

    看到日本一堆諾貝爾獎,作為一個混過實驗室、讀過研,為了Paper東拼西湊到處找過資料的人而言,我的評價是:

    1:看到很多人又是分析我們的制度、又是解析我們的問題,甚至連諾貝爾獎的公正性都開始質疑,我送這些人三個字:扯犢子。拋開和平獎和文學獎不談(這裡頭應該確實有公正性、偏好和意識形態問題),諾貝爾科學獎我們現在之所以沒拿到,就是8個字:稍安勿躁,時候不到。

    2:現在日本一堆的諾貝爾獎,說明日本二三十年前非常牛逼,但對於現在的日本而言,什麼都說明不了。

    3:諾貝爾獎一年授予十幾個人,(每個獎項可以分給好幾個人),其中日本一年也就是得1個,太少了,充分體現日本小國寡民,強到極限也就是這樣了……亞洲國家真正牛逼的是20年後的我們,屆時我們平均每年到手的自然科學類諾獎應該不少於3-4個。按這個數量過個十幾年,到2050-2060年前後,我們聽到XX科學家又得了諾獎,應該就跟我們聽說奧運會我們又拿了一大把金牌回來一樣,見多不怪了。

    看到這三條,是不是很多精日分子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好,我們就拿最近幾年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日本科學家的情況,給大家捋捋。

    先看看今年剛剛拿到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吉野彰,號稱“鋰電池之父”的他,獲得諾貝爾獎實至名歸。

    我們這時候會覺得:哎呦,日本又獲得諾貝爾獎了,好牛逼,我們怎麼還沒拿獎,我們的制度有問題……

    別忙著下結論,吉野彰大師是憑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這個看過諾獎新聞的都可以回答我:因為他發明了鋰電池。

    再追問一句:那吉野彰大師是哪年發明鋰電池的?額,1980年代發現了鋰電池的工作原理,最終定型是1990年。

    好了,1990年拿到研發成果,2019年憑藉該成果獲得諾貝爾獎。中間間隔29年,足足一代人。

    這麼長的時間,是不是搞錯了什麼,或者是什麼特例?我們再往前看。

    201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他的獲獎理由是:1992年,發現T細胞免疫抑制受體PD-1。從拿到成果到獲獎,中間間隔26年。

    2017年諾獎沒日本人啥事,201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他的獲獎理由是:1993年,發現細胞自噬機制。從拿到成果到獲獎,中間間隔23年。

    2015年,眾所周知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她獲獎的理由是,1972年發現青蒿素。從拿到成果到獲獎,中間間隔43年,同年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因為1981年發現伊維菌素獲得諾貝爾獎,從拿到成果到獲獎,中間間隔34年。

    所以,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家應該搞明白我為什麼文章開頭會提出這種論點了吧?

    諾貝爾獎,獎勵的是20-30年前的科研成果。我們現在諾貝爾獎拿得少,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科研成果不如日本,而是我們上世紀80-90年代的科研成果不如日本。

    諾獎是嚴謹的,不會因為你現在研發出什麼東西就馬上開獎,一個成果想要得到諾獎, 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上世紀80-90年代的成果,經過轉化,經過應用,體現價值和意義,也差不多是今天了。

    那為什麼我們上世紀80-90年代的科研成果不如日本?難道某些人又要追究上世紀60-70年代我們的教育是否有問題嗎?別鬧了……

    究其原因,就是一個字:窮。1990年,我們的GDP和日本的差距有多大,經濟水平有多少差距,日本的科學家拿到的科研經費是我們的多少倍,我們心裡應該有點數。

    沒錯,1990年,日本一個索尼公司自己投入的企業R&D經費,就比整個中國所有高校的科研經費之和,還要高。那個年代我們的科研人員拿著可憐的經費,用著日本淘汰下來的二手儀器,能解決一下鄉鎮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不錯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給大家畫餅充飢。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能夠到《Nature》、《Science》、《Cell》三大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的論文屈指可數,一年也就是個位數——要知道,一個國家在這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衝擊因子達到30的Top1%論文,和這個國家20-30年後獲得的諾獎數目,直接呈正相關。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每年在這三大頂級期刊上能發表差不多100篇論文,落實到現在,就是平均每年一個諾獎。

    但是,那個年代日本的科技水平相對於我們牛逼轟轟,高山仰止,現在也是嗎?很明顯不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是時候讓日本人看看我們的厲害了。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們的GDP,終於在2010年前後趕上日本,2014年差不多是日本2倍,現在接近3倍。

    有些精日分子會說,這有啥了不起?看看人均……我呸,科研成果這個東西,是可以人均的嗎?總量高就可以為所欲為。

    既然GDP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上去了,“飽暖思淫慾”,我們自然要在科研領域大把投資。我國科學家拿到的科研經費,2010年之前就已經超過了日本,現在已經和美、歐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拿到錢上裝置,有了裝置好辦事。我國科學家在《Natur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的代表世界最高等級水平的學術論文,2005年前後超過日本。現在差不多每年400-500篇。

    上圖還列了一下日本的資料,看了看,還是每年差不多100篇,問題是,三鍋也趕上來了……

    對了,剛才我說了,一個國家在這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衝擊因子達到30的Top1%論文,和這個國家20-30年後獲得的諾獎數目,直接呈正相關。現在的情況是,中美歐三足鼎立,其他國家喝湯,20年後中國怎麼拿諾獎,大家尋思尋思。

    看看頂級論文數再看看科研前沿熱度,這一塊我們和美帝、歐洲列強還有點差距,但是不影響日本依然陪著三哥在一邊打醬油……

    如此多的科技論文,如此多的科研成果,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狀:

    中國在貴州擁有世界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組。

    中國在秦嶺建設了亞洲最大的風洞。

    中國在武漢搞定亞洲唯一一個P4實驗室。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空間站能進行科學實驗的國家……

    是的,我們的五代戰機J-20都列裝了,日本落後我們一代的戰機還沒飛起來。

    我們僅僅兩年下水入役的軍艦數量,就可以和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自拼個高下。

    我們的高鐵、核電專案在世界上大肆攻城略地,日本的新幹線、東電幾乎拿不到訂單。

    我們在東海開採石油,日本沒有鑽探超深井的技術,只能抗議……

    說了這麼多,精日分子還是不服,別吹,我們感受到的,還是“豐田本田滿街跑,索尼松下大法好,日本機床就是牛逼就得跪,到日本旅遊別忘了搶電飯煲……”

    感受有錯嗎?沒錯。但是這種感受,能說明日本科技比我們領先嗎?不能。

    一般民用品,其實絕大多數並不需要太高、太尖端的科技,需要的是用心、持之以恆、精雕細琢——這就是很多人所謂的匠心精神。一方面,我們要承認,日本、德國這些民族,對匠心精神的執著,確實值得我們學習,賺快錢、浮躁的心態還是需要改改。但是,另一方面,匠心精神不能和高科技劃等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福特的汽車,漏油、斷軸、臭氣熏天不是什麼新聞,特斯拉百萬豪車,中控一個大籃子東西隨便扔進去,車門上連個儲物格都不給設計,這種粗獷的風格,在日本豐田、本田的車上絕對見不到。但能憑此說明美國的科技被日本吊打嗎?誰都知道,不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剛才說了,80-90年代的科研成果,雖然放在今天不夠先進,但是經過轉化,普及民用,體現價值和意義,也差不多就是現在了。

    舉個例子,2014年,日本三位科學家獲得諾獎的理由是:1991年發現藍光發光二極體。

    一般發光二極體雖然發光強、用電少、經濟節能,但是發出的光線都是紅色的,實際應用面很窄。而藍光發光二極體發明之後,我們才能與之前的紅光、綠光發光二極體糅合,製造發出白色光線的白光發光二極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LED燈泡。對,是不是大家會覺得LED燈泡是最新幾年才冒出來的高科技新玩意呢?七八年前的高階汽車,配備的還是氙氣大燈,2015年以後的汽車才大規模應用LED。

    1991年發現成果,2015年前後才普及,這就是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到大規模民用,所需要的時間。我們看到LED大燈,會想到,哎呦,日本的技術真是牛逼轟轟……然而實際現實是,它只能說明20-30年前日本的技術牛逼轟轟,絲毫不能說明現在的日本技術牛逼轟轟。

    什麼日本精密機床、什麼日本先進模具……其實都是這個理。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當年的老本,日本現在還沒啃完。

    但是我們呢?還是看看剛才這張圖,我們的科學家,這幾年拿到的科研成果,發表的科技論文:

    不難發現,我國真正的科技開始走向正軌,還是在2005,甚至2010年以後。我們不是神仙,這些科研成果需要真正投入工業生產、轉化為民用、甚至獲得諾貝爾獎,需要至少2030年以後。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科研經費、科技論文方面早已和美、歐三足鼎立,其它國家都只有看得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真正能扭轉百姓印象裡“我國科技落後”的刻板印象,甚至像現在美國一樣,大把大把拿諾貝爾獎,那至少是2040年以後的事情了。

    2040……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來著?愛護自己的身體,少沾菸酒,改掉不良嗜好,生活規律,注意加強鍛鍊,加油幹,努力活。

    儘管活到看著中國足球走出亞洲衝向世界,似乎沒啥指望,但是,我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是可以活到20年以後,看到我們中國每年都拿下1/3諾貝爾獎的那一天的。

  • 15 # 瞭明飛

    別人有沒有想法我不知道,我反正是啥想法沒有,這是人家的本事,20年,19個諾貝爾獎,可以說,縱觀全世界,沒幾個國家能有日本這個國家這麼能耐,咱沒有這本事,最好也別妒忌人家,而且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又是比較務實的民族,說實在話,我們除了敬佩,就是打心底裡為有這麼一個優秀的鄰居感到驕傲,同時,也為亞洲有這麼一個優秀的民族感到驕傲,中國,作為東方土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雖說近代由於關門鎖國,科技等各方面及貧積弱,但作為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文明的積澱,人民的聰明才智還是不缺乏的,只要下定決心,作事認真務實,不吹毛逑玼,憑著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聰明智慧,我想,幾年,幾十年,甚至百年,一定也會出現這麼一些科技界等各方面的頂極人才

  • 16 # 辛福先

    日本人又得諾獎了,羨慕嫉妒酸葡萄,五味雜陳。我堂堂大國,真正國產的諾獎只有莫言、屠呦呦兩人?而屠呦呦的諾獎只能算是應用技術範疇,算不得基礎理論的突破,含金量不是很高。

    為什麼我們落後日本那麼多呢?一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中國學生還不曉得xy為何物。當日本完成工業化時,我們連起碼的工業都少得可憐。軍閥混戰、日冠侵華,國家生存都成問題,何談科學發展。

    還有一個問題,礙於對古代文明及傳統的崇敬,我們的改革,學習總有些修修補補,不能徹底,比如荒謬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提法就是一例。

    好在我們已經走上科學發展正軌,重視了基礎科學,加大對基礎科學沒施的投入,假以時日,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將井噴似湧現。還愁諾獎不落華大地嗎!

  • 17 # 布衣吳新建

    所謂保持定力,恐怕就是不為左鄰右舍的些許進步成績打擾,專心做好自己的事。當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之時,我們發現鄰國日本又添一位科學家獲此殊榮。這樣算來,日本國19年19獎,相對於我們年年盼獎年年空來說,這個問題就又一次縈繞在國人心頭。

    題目問作為普通人有什麼想法?

    普通人能有什麼想法?

    那麼多有本事的人都拿不到,普通人除了對獲獎者表示祝賀,最大的想法應該是他拿他的獎,我做我的事。

    有人列舉了一大堆日本人接連獲獎的原因,然後分析我們獲不了獎的原因,極有道理又沒道理。

    諾獎不是獎勵當代最好的科技發明發現,一般滯後十年二十年。屠呦呦獲獎成果是30多年前的。

    二十年前的日本經濟正值發展巔峰。

    二十年前我的國,正為解決溫飽而努力。

    闊少爺有閒錢可以專心致志的玩些一般人玩不了的活兒。溫飽還沒徹底解決的窮人,除了想辦法賺富人的錢,把有限的錢大量用來搞研發不現實。

    相對於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打贏幾億人脫貧攻堅戰,比拿一堆諾貝爾獎有意義得多。

    基礎研究,看上去是科學,其實,沒有富足的銀子做基礎,像靠磨鏡片發現細菌那樣拿諾貝爾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發展不平衡,貧困人口現實存在,基礎研究要不要搞?

    要。

    但必須量力而行。

    普通人拿諾貝爾獎很遙遠,但是不是應該檢視一下,不是檢視為什麼拿不到諾貝爾獎,應該檢視的是,什麼才是我們最緊要做的事。

    除了脫貧,把新技術開發成新產品推向市場,其難度要比開發新技術低得多。

    當歐美人拿著諾貝爾獎拿得手軟時,另一個問題也浮現出來,許多新技術被束之高閣,難以推向市場。

    像2019化學獎頒發給鋰電池新材料,而鋰離子功能開發應用至少已有20年以上歷史。

    談應用,鋰電池國內做得要比拿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所在國好得多。

    國家早就將其列為發展重點。日漸普及的電動汽車(新能源車),就是使用了這項技術。

    科技發展的道路,一般遵循使用科技產品,模仿製造,創新突破。

    作為普通人,就是要面對現實,能將別人的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也是很了不起。既解決就業,又積累財富。同時幫發明者實現科技為人類服務。

    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階段。

    現在,對基礎研究也開始加大投入,只不過這不是普通人能關心得了的。

    今天在基礎研究上做的投入,收穫期也不在眼前。

    況且,西方人評選專案有它的考慮,諾獎過去現在將來一定都是以西方人為主拿得多。

    我們這些普通人,能享受到科技成果就可以了。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想太多。

  • 18 # F高山松

    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很少,所以沒有日本多,原因是中國人喜歡睡覺。這原因太多了。不過,好在諾貝爾獎還會繼續頒發,還會繼續頒發下去,每年都會頒發,大概會永遠頒發下去。只要中國人不貪睡,不睡懶覺,只要少背點唐詩宋詞,獲諾貝爾獎的人一定會增多。中國人的勤勞勇敢刻苦好學的精神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差啊?中華民族的智商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智商低啊?二十三十年時間就解決了溫飽問題,GDP就超過了日本,世界上有第二個國家有中國發展得快嗎?這證明中國人是不比任何國家的人智力差的。照現在的發展速度看,照剛剛過去的二十年的發展勢頭看,中國要讓獲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日本也很快啊?也許再過二十年三十年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像GDP的增速一樣超過日本呢?

  • 19 # 天地經緯402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正是發奮追趕的時期,島國如今有這樣的突出表現,也是用了三四十年,可以說一代人的努力而成的,我們國家在工程應用上投入的比較多,在基礎的構建上相對投入較少,因為以前覺得這些既不實用,又不經濟,而且發達國家基本都做過了或者正在進行中,也許能夠看會懂原理規律,不用自個親自動手,但如今我們是亡羊補牢,加快投入到這些領域中來,出成績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 20 # 馬爾克斯的憂傷

    日本能大量的獲得偌貝爾獎原因還是比較多的:首先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日本人重視教育而且有教育智慧,從政府到整個國民,從人力物力財力到制度法規都重視。第二,日本和歐美科研體系非常靠近,合作聯絡也非常緊密。第三,日本在國民性方面比較強悍也很真實,做事情非常專業和誠懇,好事情壞事情都是如此。第三,智慧財產權保護做的非常好,社會激勵機制對於科研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第四,全社會對孩子既重視又理性,讓自己國家的孩子有安全感快樂也培養了孩子們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個人人格。第五,有雄厚的工業科技基礎,經濟工業文明重要階段後積累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經驗非常多。六,小國寡民,沒有什麼可以榮他們浪費和糟踐的,生存危機意識特別強。七,政客對教育科研干擾非常微弱,教育和科研獨立性強且獲得社會地位及經濟價值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襄樊之戰中,徐晃憑什麼打敗威震華夏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