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柿子97

    朱元璋是從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當上皇帝的,他清楚農民害怕什麼,需要什麼,所以他在位期間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社會最底層民眾利益的法規,也制定了最嚴格的懲治腐敗的法律。當朱元璋從農民口中得知當地縣令是一個貪汙腐敗分子,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肯定要維護農民利益,懲治腐敗的官員。

  • 2 # Hickaizen

    朱元璋是農民出生,在元末民不聊生,有的人易子而食,朱元璋大哥、姐姐都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父親也是苛政沒有錢交稅,沒有吃的餓死。朱元璋因此進到寺廟裡當和尚,當了兩年和尚,寺裡沒有多餘糧食,朱元璋不得已為吃的四處流浪化緣,幾次差點死在士兵手裡,最後朱元璋沒有辦法就參加紅巾軍。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提著腦袋拼命,骨子裡還是為了吃飯,雖然後來網路大部分人才,殺死陳友諒、滅了張士誠,把蒙古人趕回草原,這讓他認識到逼急了人們的可怕,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逼急了將會把他趕下皇位,不僅不能吃飽,還可能被殺。

    朱元璋是很怕這種事情,所有在政局穩定後,他對武將們說,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丟。然後找藉口大殺功臣,湯和、李善長、藍玉等。就是為了穩定江山,不逼反下面的人,底層人們吃半飽沒有關係,但如沒有吃的,鐵定造反。朱元璋是明白這個底線,因此會對手下人很嚴苛,一旦有這樣的事,這將是他不能忍受的。

  • 3 # 史之策

    評價朱元璋為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絕不為過。朱元璋在經濟上採取與民安息的政策,做到了決策為民。興修水利、減息減租、獎勵農耕,一切為了人民。朱元璋乃明朝開國皇帝,雖勤政愛民,卻偏偏脾氣古怪。原來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時家破人亡,他有深深的控制慾。

    可他現在又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這兩種極端情緒下,他變得暴戾恣睢。從某種意義上看,朱元璋可以說是一位暴君。

    朱元璋本是窮苦百姓出身,他稱帝后便一為民,對官場掌管嚴格。

    對貪官汙吏絕不手軟,挑斷腳筋、剁手指、砍腳、斷手、鉤腸、割生殖器,使人聞風喪膽。

    朱元璋還專門設定了皮場廟,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這些都是為了懲治貪官。

    不知不覺間他竟與瓜農相談甚歡,從近幾年莊稼的收成,到生活狀況,最終竟聊起了國家的政策。離去後的朱元璋越想越感到奇怪:一個小小瓜農怎會有如此才華?

    對於瓜農被殺的原因說法有二:其一,這個瓜農擁有如此才華,卻甘心在這裡種瓜。

    這位多疑的開國皇帝認為他很有可能從內心不認同自己,甚至有可能是前朝餘孽!其二,朱元璋在與瓜農聊天時,無意間得知瓜農姓蒲。眾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宋朝末年有一個名叫蒲守庚的人,就是他主動開啟城門迎接蒙古人,還幫助蒙古人屠殺漢人。

    因此朱元璋尤其憎恨此人,曾下令對其鞭屍,他的後代男子流放充軍,女子則為娼為奴。因此這位瓜農也難以倖免。

    朱元璋殺縣令

    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確實是一位一心想為百姓謀幸福的皇帝。他在世之時,大興改革。

    為了檢驗改革的效果,朱元璋決定微服私訪,前往農田實際考察。

    到了某縣,看著金燦燦的麥田裡,麥子都被麥穗壓彎了腰,穀粒也顆顆飽滿,一片豐收之景,朱元璋躊躇滿志。

    但他卻發現遇見的村民們都愁眉不展,有的甚至連連嘆氣。他忍不住走過去詢問那位農夫為何連連嘆氣。農夫心裡正苦悶,正好有人來關心自己,就一股腦的全告訴他了。

    原來,縣令自從來到這裡之後,就一直囂張跋扈,為了斂財,他甚至要霸佔每家農戶收成的一大半。

    各位看官請想,古代的中國每畝地裡的收成哪裡能比得過現代?

    更不要說除了交賦稅後,縣令還要霸佔一大半,剩下的糧食養活一家人都是問題。

    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收成好,誰又能笑得出來呢?平日在宮裡看奏摺,他覺得官員們一個比一個廉潔愛民,誰知到了基層才發現一個小小的縣長竟敢如此貪汙!

    幼年的經歷讓他本就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如今真實地看到了官吏弄虛作假、溜鬚拍馬的醜惡嘴臉。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縣令抓起來,處以死刑。縣令剛被抓時還大喊冤枉,當朱元璋說出他的惡行後,立刻面如土灰,嚇得一言不發。

    無獨有偶,另一位也是一縣之長的道同。朱亮祖依仗自己是開國元勳,囂張跋扈,目無王法,同時還多次干擾道同執法。

    雙方矛盾的爆發是道同抓住了當地有名的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與其關係親密,情急之下,竟然帶兵包圍了縣衙。道同忍無可忍,只能向皇帝上奏摺。朱亮祖知道後立即動用軍馬,送上一封告狀的奏摺。驛站的馬怎能與軍馬相比?

    先看到朱亮祖奏摺的朱元璋十分生氣,當即派人將道同就地正法。閱讀完道同奏摺的朱元璋後悔萬分,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朱元璋為了補救,親自將朱亮祖及其子鞭打致死。除朱亮祖外,相關的人一律剝皮,並懸掛於鬧市,以警戒世人。

    朱元璋避雨賞千戶

    當然,朱元璋也並非總是鐵石心腸,手段殘忍。明史曾記載:有天,微服私訪的朱元璋不經意間到達尚未完工的皇陵,回宮途中突遇暴雨。他不得已前往一戶農舍避雨,當問到農夫姓名時,答曰:“董茂。”“董”字拆開,正好是千里草。

    因此,朱元璋說:“千里草,是用來飼養馬和鹿的上好草料。”此後農夫立刻被封為千戶,負責飼養馬匹和鹿,並且可以後代世襲。

    最後朱元璋還貼心的下令:如果董茂家的房子壞了,均由朝廷負責維修。

    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卻也救民於水火之中。在位期間,貪官汙吏無不聞風喪膽,百姓一時安居樂業,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歸根結底,竊以為,對於這位明朝開國皇帝,我們應當敬重,他的一生功績顯赫。

  • 4 # 墨梅逸清寒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貧民,當過和尚,放過牛,做過乞丐,吃夠了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的苦,所以他當皇帝以後就勵志於整頓貪官汙吏,只要貪汙五十兩銀子以上,就被處以“剝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見到一片莊稼長勢喜人,可是卻見一農夫對著眼看的豐收唉聲嘆氣。於是上前問明緣由,農夫說“這田種的沒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驚,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來。原來此地縣令是朝中一名大員的侄子,靠著這層關係當上了縣令,無視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僅讓農民交稅,還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給他,農民最後連飯都吃不飽!

    朱元璋向來嫉惡如仇,對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常以萬鈞之勢給以雷霆之擊!遇到這樣的貪官自然也不放過,當縣令被抓時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嚇癱了。回京以後,那位朝中大員也因此被殺。

    朱元璋對功臣和貪官汙吏動輒就是各種殺!他殺了15萬貪官,手段也極其殘忍,雖然鐵腕下大明出現了難得的清廉之風,但是樹敵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這一點上,相比雍正治貪,還是稍遜一籌。

  • 5 # 江南林雨

    下面我們從一下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懲治貪官、勤政愛民

    1.建立嚴懲貪汙、百姓告官體制

    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眼見胡元的政治混亂,以猛治國,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所以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是十分厭惡的。由於明初的官員大多數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草莽出生,導致從中央到地方貪官汙吏盛行,故此朱元璋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為了籠絡民心,朱元璋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這樣制度賦予了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是中國幾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創舉。此外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百姓們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到午門擊鼓直接告御狀,一經查處,對貪官嚴懲不貸。

    2. 減少賦稅、發展生產、休養生息

    明朝伊始,朱元璋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鼓勵開墾荒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為鼓勵開荒,政府給開荒者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

    二、為何將縣令斬首

    事情起因: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訪,看到一片莊稼長得非常好,不禁喜上眉梢,這時他卻看到有一位老農在自各的莊稼地裡唉聲嘆氣。於是上前與老農交談,詢問他為何如此,農夫告訴他“這田種的沒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原來當地的縣令私吞百姓的糧食,老百姓所收的莊稼一半要交給縣令,加上百姓上交的稅。莊稼收成到老百姓手上的已所剩無幾,當地的農民連一家子都養不活,食不果腹、窮苦不堪。朱元璋聽後,立即將縣令斬首示眾。

    朱元璋斬首縣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該縣令撞槍口上了,朱元璋三令五申,在全國反貪。好小子,你當老子的話是耳旁風嗎,竟敢頂風作案,收刮民脂民膏,看我不弄死你。其二,前面說到朱元璋提倡全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如今莊稼豐收,豈不是我的政策所致,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安定。縣令私收田糧,若全國官員都這樣,那何以修養生息?故朱元璋必定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 6 # 嵩山派左盟主

    朱元璋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疾苦,知道歷朝歷代幾乎都毀在貪官汙吏手裡,他痛恨這些人,故而下猛藥治理。

    為此,他親自制定了一部法典,名曰大誥。其中包含很多酷刑。這部書的地位,甚至高過大明律。犯罪的人家裡如果保有大誥這本書,罪責可以減輕一等。

    朱元璋還規定,貪超過六十兩就要判處死刑,百姓如果發現有貪官,可以直接綁了,拿著大誥進京請賞,沿途官員不得阻擋,甚至要提供吃住和路費。

    貪官抓起來,怎麼處理?朱元璋制定的刑罰,也比較重,簡直可以稱得上駭人聽聞,挖去膝蓋,剁去腳趾,廷杖,閹割,當然最狠的要數剝皮揎草和凌遲處死。

    說了以上這麼多,斬縣官的原因就能知道個大概了。

    民以食為天,農夫肯定種地,靠莊稼養活。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化肥,能打出多少糧食來?而且要靠天吃飯,遇上大旱或者澇災,是沒有多少辦法的,只好眼睜睜的看著作物死掉。

    不過皇糧總歸要交的,誰都免不了,不論收成好壞。官員如果正常收也沒問題,偏有些人,中飽私囊,多收皇糧,趁機賣掉,或者兼併土地,導致農民無地可耕,他們佔著生產資料,方便盤剝。

    如此情況下,農夫如何好過,老百姓實在,朱元璋又穿布衣,老百姓自然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了。朱元璋一聽,好啊,自己嚴禁中飽私囊,這些人明知故犯,不把朕放在眼裡,不把百姓放在眼中,枉顧大明利益,必須嚴辦。

    所以回去後就把縣令殺了。

    史書是由文人編寫的,朱元璋對他們嚴厲,他們自然用筆鋒抹黑朱元璋,須知有筆如刀,假的都能寫成真的。

  • 7 # 小鎮月明

    朱元璋作為一個布衣天子,從一介草民成長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足夠勵志,也足夠傳奇。也正是因為朱元璋經歷的傳奇性,民間留下關於朱元璋的故事也是特別的多,真真假假都有,比如說火燒慶功樓,比如說微服私訪遇瓜農。

    不管民間傳聞如何,朱元璋在位期間,確實是中國封建時代難得為農民考慮的皇帝。也許是朱元璋的出身讓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無比痛恨,終洪武一朝,朱元璋都在與貪官汙吏做鬥爭。

    這不,朱元璋又出去微服私訪,聽到一個老農的嘆氣聲,遂走向前和老農聊了起來。和老農聊完之後,朱元璋怒氣沖天,把縣令給殺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朱元璋朱元璋登上皇位,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朝代更替,總會“江山一片破碎,只剩斷壁殘垣”,明初洪武年間,人口減少,土地荒蕪,軍隊供給成了最大問題,直接威脅著中央集權的統治和鞏固,一方面,國庫空虛,明初,政治勢力尚不穩定,百姓沒有安居樂業的保障,另一方面,人口減少,土地上缺乏充足的年青勞動力,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農業問題的擴大。

    在朱元璋執政期間,多次頒佈發令,免除徭役,勞役,鼓勵生育,振興農業,修繕新建水利工程,大力發展農業。從根本上來講,農業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國家之本。

    前邊說到,朱元璋出身貧農,自幼挨餓受凍,他自然明白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糧收的苦衷,在落後的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下,農民是以個體戶為經營單位的,自給自足全靠天時地利,但是沒落的封建統治卻重重的壓在了農民的頭上,沉重的賦稅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兒來。朱元璋聽見老農的苦衷,自然“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故事還原一下,朱元璋微服私訪,走到一片田地前,黃油油的稻穗燦燦發光,一望無際,朱元璋甚是興奮,“收成如此甚好”,這時傳來一嘆息聲,朱元璋詢問原因,老者拭淚嘆息“賦稅沉重,收成再好,減去所交,溫飽也無法保障”,朱元璋聽到這話,這還得了?反了這群狗官了!這其實不難看出,朱元璋的另外一個特點,朱元璋討厭貪官汙吏,有歷史表明:朱元璋在後期極愛懲罰貪官汙吏,前前後後共殺了將近十五萬人。從這不難看出,朱元璋對貪官那可真的是恨之入骨了啊。

    朱元璋在位期間,一方面重視農業,另一方面就是懲治貪官。有時候一件事兒,就涉及上下級上萬官員。史書記載:朱元璋專門對待貪官的辦法,命令將其處死之後進行扒皮,用人皮和稻草,紮成稻草人,用以警示其他官員。所以在朱元璋執政期間,居然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貪官最少的時期,貪官甚至在當時絕跡於世了。如此嚴格的制服,就是為了讓官員真正為老百姓幹實事兒,而不是剝削老百姓。

    朱元璋在朝時期,為了讓農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他針對當時的農業進行了很多的改革,為的就是讓老百姓吃得飽,穿的暖,他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的統治者,他主張積極引進海外的種子,以達到增產保量的目的,讓百姓從根本富裕起來,永遠脫離災難,永遠都不要回到他的當初。

    朱元璋自己多次頒佈重視農業的法規條例,如此重視農業,竟然不知道農民生活困苦居然是出在這群貪官身上,肆意加重賦稅,胡亂搜刮百姓錢財,畢竟自己農民出身,自己深有體會,以前是異族統治,不拿老百姓當人看,既然我都那麼重視農業了,你們這些貪官們居然還敢私自收斂稅收。所以對於官員欺負農民的行為非常地痛恨,一怒之下殺了縣令。

  • 8 # 漢史趣聞

    朱元璋在大家的印象裡總愛微服私訪,只要是去微服私訪,就絕對能查出事情來。這時候攤上誰,誰就該倒黴把命給交出來了。

    我們先說朱元璋巧遇農民的故事。

    那一次正好是天氣轉暖,老朱在皇宮裡坐不住了,他要出去看看,民間百姓的生活怎麼樣了?還有莊稼是不是成熟了呢?

    本來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把頭都壓彎的麥子,迎著金燦燦的陽光,還是滿心的喜歡的。

    但是,當他見到一個老農的時候,聽了老農的一番訴苦,氣就不打一處來了。

    原來要朱元璋在和老農聊天的時候,聽老農說,不要看這個莊稼馬上就要大豐收了,但是能給自己留下的不多。

    朱元璋有點驚訝了,朝廷也沒有要上徵多少呀,為什麼會剩不多少呢?

    朱元璋繼續和老農談話,最後他才知道,原來都是這個地方的縣令在作祟。事情的真相是,當地的老百姓除了給國家上繳糧食,另外,還要拿出收成的一半來孝敬縣令。

    你說老朱聽到這樣的話,怎麼可能不氣的。

    所以,他回去就把縣令給處死了。他在想為什麼這個縣令如此的膽大妄為呢?

    原來他的朝中有人,正是每年要孝敬他們。在加上有什麼事,讓他們平日也照顧自己一下,所以,縣令就這樣魚肉百姓了。索性朱元璋就一查到底,把和這件事有關的所有官員全部給處死了。

    當然了這個事情,是不是真實,就另說了。畢竟案情重大,朱元璋也不是喜歡隨便殺人的人,他只殺該殺的人。

    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辭,這說明朱元璋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

    我們再說一個朱元璋殺瓜農的故事。

    話說劉邦在一年夏天外出的時候,他碰巧走到了一片瓜田,然後看到了一個瓜農。這個瓜農看到跟隨朱元璋的幾個人,都是氣度不凡。

    所以瓜農就主動給朱元璋切了一個瓜,但是,瓜農發現朱元璋吃瓜的時候有一個特點。

    別人吃瓜,都是拿起半個瓜來,用勺子挖中間的,開始向兩邊吃去。

    朱元璋卻恰恰相反,他是先吃邊緣的,最後吃中間的。

    瓜農因為不解,他就告訴朱元璋,吃瓜應該先吃中間,然後再吃邊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吃不到邊緣,就不想吃了,最好吃的部位,沒有吃到,豈不是可惜了。

    若是從中間開始吃,自然就不同了。

    一個瓜只有中間的部位最好吃,這樣你可以保證每次一口,都是當前瓜的最好吃的部位。朱元璋細細品味,覺得也是這麼回事。

    朱元璋又和老農說了很多話,他覺得這個老農很有見識。就想請他去朝中當官,但是,這件事被老農給謝絕了。他說祖上有規定,後人不能當官。

    朱元璋只好悻悻而歸,但是,走到了半路,他還是派了人來,把老農給殺了。原因就是這樣的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始終是個禍害,留著不如殺了的好吧。

    就這樣老農也一命嗚呼了,當然了這個故事,也僅僅是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9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這種故事,聽聽也就罷了,一看就是編的。

    要知道,古時候,也是有“自媒體”在哪裡胡說八道,吸引眼球,不定是哪一個茶館喝茶的傢伙為了讓別人聽他吹牛,順嘴編了這麼一個故事。

    然而,大夥都愛聽,於是傳播開來!

    誰不知道,朱元璋有名的勞模,你以朱元璋是康熙乾隆那樣喜歡四處亂逛呢!

    朱元璋連丞相都不願意用,既沒有明後期的”內閣“幫他,也沒有大清那樣的”軍機處“幫他,他自己親自每天十幾個小時坐在辦公室辦公,哪有功夫去“微服私訪”呢!

    後來,朱元璋有一個子孫朱厚照,就是明武宗兼大明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厚照同學,最愛的是出宮胡混八混,其實也不是胡混八混,他只是想親自上陣殺敵而已,親自去民間過過小日子而已,結果被全體官僚罵到如今,說他是“昏君”。最後還橫死在了宮外。

    大清的乾隆康熙,為啥官僚們喜歡他們去“出宮亂逛”呢,不罵他們為“昏君”呢?

    因為,乾隆康熙是被官僚們“安排”微服出訪的,大將軍朱厚照不接受官僚們的“安排”,後來不是“暴病”而亡了嘛。

    朱元璋再厲害,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接受官僚們的“安排”出宮亂逛,很有可能被“暴徒”打死的,只要他接受了“安排”,會發生題目所說的事情嗎?

    不會!

    這些個傳說呀!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文學,寄予著老百姓們的美好希望。這個傳說呀!是在編排大明朝的縣令人人該殺!不會冤枉。

    為什麼古代有“採風官”?四處收集民間傳說、歌謠、童謠、故事!就是為了收集“民聲”!這種胡說八道的瞎話就是“民聲”!

    朱元璋如果在宮內看到了這個傳說,也會明白怎麼回事了,採取不採取行動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曹雪芹他家好幾代人在“江寧織造”的位置上,有一大群收購蠶繭的工作人員可以深入千家萬戶,街巷裡伯,這些人是專業的商業人員,和大清的官僚集團沒有一丁點瓜葛,他們的工資也不用大清支付。

    康熙就拿曹家當了“採風官”用,命令曹家每隔幾天都要寫一大篇“密摺”上送北京,舉凡街談巷議,物價上下,民間傳言,書坊流行等等所有針頭線腦小事全部寫上,不怕囉嗦麻煩。

    像這種民間的胡說八道基本可以上達天聽的,至於採取什麼行動,就看皇帝個人了......。

  • 10 # 畫素說

    這只是一個故事,正史中並無記載,但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勞動人民的心中是一位為民做主的好皇帝,畢竟所有的故事都不會是空穴來風,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朱元璋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鼓勵農耕、獎勵墾荒、提倡移民屯田和軍屯,種植桑、麻等經濟作物,可以說歷朝歷代沒有哪個皇帝可以做到像朱元璋一樣對農民經濟生活如此關注。

    這一天,朱元璋想出去老百姓的生活怎麼樣了,於是啥都不說換上常服,帶上兩個侍衛便出了宮。到了郊外看到長勢良好,不由得內心一陣欣慰。

    想著自己的努力換來了收穫,老百姓肯定都過上了好日子。這個時候一聲嘆息,打破了朱元璋的怡然自得。

    朱元璋抬頭一看,發現一個農夫在哀嘆連連。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料定這其中有內幕,於是便詢問起老農為何嘆氣不止呢?老農說到他們當農夫的,辛苦大半時間,可結果是好好的收成卻不是自己的,這才嘆息。

    朱元璋一聽,心中佈滿了疑雲,在交談一陣後,朱元璋才明白了來龍去脈。

    原來是當地的縣令上任後,多年來一直在壓榨農民,每家每戶每年的收成都要被當地縣令給霸佔一大半。如此一來無論收成多高,被縣令霸佔後,怎麼都是不夠一大家子生活的。

    朱元璋明白過來了,他看到的只是表象,他們當農民的明著看守著一大片農田,可以讓一大家子生活無憂的樣子,可實際上,因為縣令的原因,他們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不僅讓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幼時家窮,曾為地主放牛,有過被壓榨的經歷,體驗過底層的心酸苦楚,他對這些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於是在回宮後,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把縣令給抓了起來,處以極刑。縣令被抓時還哭爹喊孃的說要見皇上,在知道朱元璋來視察過他們縣以後頓時面如土灰。當地百姓在擺脫這些貪官汙吏後,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來。

  • 11 # 佳寧姐姐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極富有戲劇色彩,關於他的故事也是數不勝數,下面這個故事真實性有待商榷,但我們就仔細說說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更能理解和體諒,社會底層人士的疾苦,有一天他閒來無事,出宮微服私訪,他帶領一干人等,來到了一片農田中間,朱元璋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不免驚喜,這是豐收的季節啊,百姓豐衣足食啊,朱元璋 心裡想著 突然看到遠處有一個穿著破舊的老農,便幾步走上前去和老農攀談起來,一開始全是客套話,朱元璋說:“老哥,今年的收成這麼好,肯定不愁吃穿了”只見這時老農 滿臉愁容,並 望天興嘆,朱元璋大惑不解,便問老農 如此這般不開心是何緣由?

    老農 看了朱元璋一眼哀傷的說道:“收成隨好,但是還是食不果腹。”朱元璋更納悶了便問道:“這是為何?”老農接著說:“縣太爺除了讓我們交正常的額稅以外,收成的一半也得上交,自己的糧食都所剩無幾了”。朱元璋一聽大驚失色,心想自己管理的土地竟會發生這種事?我得狠狠的懲罰他。

    朱元璋回宮之後,馬上找到了那個縣令,審訊了一番後, 那個縣令對自己的罪責供認不諱,朱元璋 氣聽到這裡氣不打一處來,真想我自己就是農民出身 你這樣和農民過不去,這不就是打我的臉嗎? 馬上下令把這個下令給宰了。

    總結:這件事正史上,沒有 隻言片語的記載,只見於民間傳說,至於真假 那就更無從得知了。

  • 12 # 我不是易中天

    所有看似無意卻是有心的聊天,結果不是哪個貪官革職查辦,就是哪個功臣人頭落地。朱元璋有那麼閒麼?他管著全天下的事,然後天下所有的事都得靠朱元璋決策,根據不完全統計,從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檔案,處理四百件事情,基本上夜夜加班,朱元璋如果穿越到現在,整個一位勞動模範,每天忙的要死,哪有機會微服私訪?

    最不理解的是,微服私訪除了名頭好聽,還有什麼好?這恐怕是古代皇帝乾的最危險的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朱元璋就會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一旦喬莊打扮,沒人認識你個皇帝,想怎麼折騰你就折騰你。最可怕的是萬一私訪的事情洩露,有投機分子直接取而代之,或者被敵人知道行蹤組織刺殺。還有一系列各種意外,遇到個流氓投頭子欺負,或者不講理的地頭蛇,或者查辦的貪官狗急跳牆,再或者遇到人販子……總之皇帝不會輕易出宮,更別提微服私訪。

    答案來了,看到朱元璋類似的事情,我們要學會分辨事情真假,和農夫聊幾句把縣令殺頭……可能麼?在古代嚴重的封建等級中,農夫敢隨隨便便指出縣令罪狀,然後和一個陌生人侃侃而談?除非這個農夫是錦衣衛!這種小故事為什麼能流傳出來,津津樂道?因為貧民出生的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當了皇帝以後對貪官更是嫉惡如仇,毫不手軟。他這種做法,深受老百姓擁護。於是殺的貪官太多,各種各樣的故事被流傳……

  • 13 # 一蓑煙雨任平生

    有關朱元璋的故事比比皆是,凡是朱元璋微服私訪的,一定會發現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看上去並不那麼難發現,都是浮於表面的事情,難道朱元璋反腐的力度還不夠,還是民間編造野史的人存心為之呢!

    話說,這一天,朱元璋再一次化裝微服私訪,朱元璋實際上長的很醜,我認為他化裝老百姓也能從他那張臉上看出他是誰!天氣晴好,秋高氣爽,空氣中傳來稻香的味道。

    當走出京城到了城外,又是一番景色,到處都是稻田,沉沉的穀穗都深深地低著頭,朱元璋看到如此情景,和屬下說: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屬下自然是唯唯諾諾:是是,皇上說的對。

    就這麼一邊走著,一邊聊著,不知不覺走了很遠,遠遠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當微風拂過,稻花的香氣迎面撲來,朱元璋於是站在田邊:你看著稻子長勢,今年能夠大豐收,老百姓不會餓肚子了。朱元璋話音剛落,旁邊站著的一位農夫用眼睛斜了一下朱元璋,說道:稻子長的再好,收成再高也不是老百姓的,老百姓改餓肚子還是餓肚子。

    朱元璋聽到此話,心裡甭提有多不高興了,自己正看著眼前豐收的稻穀,卻被來了一句老百姓吃不飽,餓肚子的話,實在是掃興,但皇帝畢竟是皇帝,朱元璋來到這位農夫面前:不知道老者你剛才的話什麼意思?

    老者忙答道:稻穀長勢是不錯,今年也能大豐收,但是政府的稅收太重了,我們種的糧食有三分之二都被政府收稅,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我們的,辛辛苦苦幹一年,到手的稻米沒剩多少,家裡人口多的根本就不夠吃,當然要餓肚子。

    朱元璋大惑不解,現在朝廷不是已經減輕賦稅了嗎?怎麼這麼高!

    老者答道:朝廷降稅,抵不過縣官老爺加稅!

    朱元璋聽到此話後,急忙與老者告別,帶著屬下回了京城,到京城後,責成有司衙門進行調查,最終如老者所說,確實是縣官為了自己私立,私自增加賦稅,導致民眾被賦稅壓得喘不過氣來,吃不飽,朱元璋下令將縣官處死。

  • 14 # 聽歷史說話

    在給大家說這件事情之前,首先說明這事只是透過野史流傳的,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大家姑且一聽,切莫當真。不過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故事的背後的深意卻是滿滿的,這點還是值得大家瞭解一下的。

    朱元璋這個人,出身非常的貧寒,小時候家裡面窮,不僅沒怎麼受過教育,就連填飽肚子都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吃飽飯,朱元璋小時候幹了很多工作,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放牛娃經歷了。

    因為出生於基層,所以他有機會接觸到當時社會底層的方方面面?見過了太多的人,因為吃不飽飯而被活活餓死。見過了太多的人,因為官吏的剋扣剝削,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最後到手的卻寥寥無幾。

    我想這些事情肯定給幼年的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對農民的同情,對飢餓的畏懼,對貪官汙吏的憎恨。所有的這些感情,肯定會對登基以後的朱皇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他的施政方針。

    果不其然,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制定了很多對農民有益的政策。

    他做了三件事情。令老百姓拍手稱快。

    第一件事情,分田地。

    推翻元朝的這場戰爭中,死了很多人。再加上原本佔有大片土地的元朝統治者被趕走,導致很多的土地沒有人耕種。朱元璋就把這些土地分給了老百姓,可以說是廣分田,讓他們來耕種。這一政策讓很多原本無地可種的老百姓翻身成為了擁有土地的自耕農,這個轉變對這些農民來說可是開天闢地的。有了土地,他們就有了活下去的資本。

    第二件事情,輕徭薄賦。

    分了田地以後,朱元璋覺得還要做點什麼才對得起自己的那幫農民哥們兒。元朝的時候徭役,賦稅都很重,老百姓苦不堪言。朱元璋就下令一定要輕徭薄賦,不該徵的民夫不要徵,不該收的田稅不要收。儘量的減輕老百姓的壓力。

    第三件事,加大對官吏的處罰力度。

    正是因為見慣了元朝官吏的貪汙腐敗,朱元璋對待官吏的貪汙腐敗問題毫不手軟。他制定了殘酷的剝皮充草酷刑,規定官吏貪多少銀子,直接剝皮充草。這讓老百姓看到了朱元璋為了維護吏治清明的決心。

    朱元璋制定了這些政策以後,還沒有閒著。他為了看一看自己制定的政策下面落實的怎麼樣,有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於是經常微服私訪,出宮檢視。

    結果這一看,還真的讓他發現了問題。

    有一次他路過一片農田,看到一位老農在勞作,就上前和老農攀談。他問老農現在田裡的收成怎麼樣?老農說現在的收成不錯,當今皇帝給分了田,還減了稅,自己再好好幹,收成還可以。老朱一聽這不是誇他嗎,心裡樂呵呵的又問老農家裡是不是應該有很多的餘糧?結果老農話鋒一轉,說到,哪有啊,雖說收成不錯,卻大部分都沒當地的縣令給收走了,自己一年到頭也只是填飽肚子而已,存不上糧。

    老朱一聽,馬上血氣上湧,臉上掛不住了。他告別老農以後,回到宮裡就令人喊來了當地的縣令。經過一番審問,終於發現了縣令貪墨的罪行。氣憤之下的老朱,直接讓人把縣令給殺了。

    這件事情真實性雖然存疑,但是我們卻可以結合明朝當時實行的政策,看出來一個事實:朱元璋對農民還是很不錯的,同時他忍受不了貪汙腐敗,所以朱元璋時期對官吏是實行高壓反腐政策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流傳了這麼一個故事。

  • 15 # 歷史漫談君

    草根出身,一躍成為皇上的人,自古以來非朱元璋莫屬。朱元璋(朱洪武)小時候家裡窮的揭不開鍋,父母哥哥餓死也沒地埋葬。他還從小給地主放牛,依舊吃不飽飯。但是從小朱洪武就有一個皇帝夢,和發小湯和他們做遊戲時,他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皇上。小孩子的遊戲,誰成想竟然會成真呢?

    朱洪武為了生計,做過不少的角色,最瞭解農民的疾苦,所以他有農民情結。登上皇位後,他給老百姓降稅減費,讓老百姓的日子有了起色。

    由於朱洪武的親民形象,所以,在民間有關他的傳說故事特別多。

    與農夫聊天,把縣令斬首

    朱洪武又微服私訪了,他覺得那年風調雨順的,老百姓肯定五穀豐登。於是和一個隨從來到了一個處麥田裡。看著麥田裡莊稼綠油油的,麥穗也特別大,特別沉,於是高興的哼起了小曲。

    朱洪武於是就對身邊的老農說,老人家,今年收成好,可要大豐收了,日子更有奔頭了吧?可是老農卻唉聲嘆氣起來,說收成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朱洪武是非常吃驚,忙問緣故。

    老農說,主要是官府的賦稅太沉重了,要上繳一半多的收入呢!再去掉種子和肥料的成本,幾乎填不飽肚子呢!看著老人又是搖頭,又是嘆氣的,朱洪武非常可憐他。

    於是,倆人坐在地頭上了,聊了起來。朱洪武說不是已經降稅了嗎,降到了一成。老農說那是臨縣,可是他們縣的縣令是個貪贓枉法的主,仗著朝廷裡有人,變著法的欺負老百姓,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快過不下去了。

    朱洪武瞭解了實情後,肺都快氣炸了,立即把縣令抓了,進行審問,果然如老農所說,於是毫不猶豫的把那個欺壓老百姓的貪官縣令給咔嚓了。

    其實,上面的故事不過是野史,是民間口口相傳的,茶餘飯後的小故事。所以不必當真,類似的故事還有呢!

    大雨傾盆,送葬馬皇后

    傳說馬皇后去世後,在送行的路上,朱洪武是太傷心了,又趕上了大雨天,他心情就格外鬱悶,覺得是不好的兆頭,就想發脾氣,甚至可能會做出令官員們更害怕的事情。就在朱洪武想發作的時候,一個大臣趕緊說,這是馬皇后感動了上蒼,連老天都來給馬皇后送行了,是吉兆。

    朱洪武一聽,有道理,於是臉色由陰轉晴,繼續給馬皇后送行。

    劉伯溫送魚,寓意深刻

    劉伯溫作為朱洪武的謀臣,在最後臨終之際,讓兒子給劉伯溫送去了一筐魚,筐裡的魚很多,空間又小,魚兒們都在張大了嘴喘氣,有的還跳起來。

    朱洪武是百思不得其解,什麼意思呢?直到十幾年後,朱洪武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就是京城小,皇子們都在京城的話,勢必相互影響,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於是,朱洪武讓兒子們都去鎮守邊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七歲兒童當馬驛

    朱洪武在民間閒逛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七歲的小孩在獨自一人餵馬,於是問他的父母呢?小孩說都在部隊裡,父親當兵,母親做飯。朱洪武一看,這個孩子挺可憐的,於是想考考這個孩子的文化水平,於是就出了對子考這個孩子,“七歲兒童當馬驛”,小孩子立即脫口而出:“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洪武一看特別高興,就是就免了這個孩子家的徭役,同時把他送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讓他一家人團聚。

    朱洪武的故事真是太多了,說個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 16 # 人民正能量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的皇帝,作為赤貧家庭出身的他深刻的領悟到了下層勞動人民的疾苦,因為他從小家窮的揭不開鍋,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他更痛恨的是人禍,元朝末年,官員腐敗,稅負很重,本來就是赤貧的家庭,還要給朝廷交稅,這無異於讓老百姓雪上加霜,所以說有這段經歷的朱元璋對貪官是恨之入骨。

    所以說朱元璋最瞭解農民的皆苦,也是農民情結最重的皇帝。在他當了皇帝以後,也是積極給老百姓降低賦稅,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他深知官員的劣根性,所以說他經常出去視察。

    他知道自己政策很好,況且這些年也風調雨順的,他也確信老百姓肯定是五穀豐登,於是有一次閒暇時分,他又帶著劉伯溫等人微服私訪了。於是來到南京郊區的一片農田裡,看著麥地綠油油的麥苗,不禁高興起來。

    見到不遠處有一位農民在拔草,於是走過去說:老人家,今年收成一定不錯吧,咱們農民的日子有奔頭了,但是換來的卻是農民的唉聲嘆氣。仔細一問,才知道農民的賦稅很重。這時候的朱元璋愈加驚奇,大明的政策不是已經降稅了嗎,而且降到了一成。

    但是當從老農民口中瞭解到自己依然上繳一半以上的賦稅的時候,朱元璋氣的怒不可遏,當他繼續瞭解到還要去除各種種子和成本的費用,最後還幾乎填不飽肚子的時候,朱元璋感到無比的恥辱。

    於是立即命錦衣衛把縣令抓來,當著百姓的面當面審問,當面對質,結果果不其然,朱元璋氣的當場就把縣令斬首了。

  • 17 # 湘西小木魚

    朱元璋出去私訪,跟一農夫聊了幾句,為何氣的將縣令斬首了?這事應該是來源於野史,不過也不奇怪,關於朱元璋殺人的野史太多了。在這些野史中朱元璋簡直就是一個暴君,一會把和自己交談的瓜農給殺了,一會把深夜給自己送吃的宮女給殺了,一會又要殺給自己做飯的廚子,這會又要殺縣令了。野史之所以這麼寫,是因為朱元璋殺伐果斷,的確殺了很多人。

    朱元璋為何殺人?因為皇位來得很不容易擔心被篡位。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幼名朱重八,家裡非常窮,窮到父母去世後埋葬的棺木和地都沒有,還是鄰居劉繼祖好心給了一塊地才安葬了父母。朱元璋給地主放過牛,為了生計又去黃覺寺出家做和尚,還是吃不飽飯,走投無路了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才人生開掛。朱元璋戰功赫赫,最後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擔心功臣會搶奪自己子孫的皇位,所以找各種理由殺了很多功臣,但是因為朱元璋來自社會底層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對老百姓還是很好的。朱元璋在午門外設立“鳴冤鼓”,民間老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直接上京擊鼓告御狀。朱元璋對貪汙更是零容忍,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連自己的女婿都殺了。

    今天的野史雖然是朱元璋殺縣令的故事,這事還是說朱元璋痛恨貪官,鐵腕治貪的。

    話說有一日,朱元璋又帶著人微服私訪了。朱元璋和一行人走到郊外,看著田裡金燦燦的稻穀心情大好,但是卻發現邊上的農民還是唉聲嘆氣的,於是就問道:“老人家,今年是豐收啊?為何還不高興了?”老人家氣憤回了一句:“有啥可高興的,這些糧食還要送給縣令一半了。”

    老百姓的糧食還要送給縣令一半?朱元璋一聽這話馬上就惱怒了,立馬下令嚴查此事,結果這個老農說的還真是實情了。當地的縣令囂張跋扈,上任後一直在壓榨農民,每家每戶每年的收成都要交給這個縣令一大半。所以即使是豐收,當地的很多百姓還是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 18 # 刀筆傳神

    在中國曆朝歷代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屬於比較另類的一位。他對功勳、貴族、官員比較嚴苛,特別是對待貪官動不動就殺頭剝皮。對待百姓卻比較仁愛,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等等。這些行為和他出身草根,幼年所遭受壓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15歲時父母雙亡,只得在皇覺寺做了小行童,後因發生災荒淪落為小乞兒流浪四方。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25歲時朱元璋應湯和之邀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歷盡千辛萬苦,幾經生死磨難,挫敗強敵,終於在1368年40歲時,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因為朱元璋從貧寒困苦中走出,他對官員貪汙、魚肉百姓的行為特別痛恨,輕則丟官,重則掉腦袋。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一朝殺掉的貪官,就有十幾萬。但嚴苛的刑法卻殺不絕層出不窮的貪官汙吏。

    據野史稱,有一年朱元璋微服私訪,正趕上麥收季節。那一年大豐收,金燦燦的麥子,在陽光下看起來十分的喜人。朱元璋高興的對身邊的老農說:“老人家,今年收成好,可要大豐收了,日子更有奔頭了吧?”可是老農卻唉聲嘆氣的說:“收成好了,老百姓的日子反而更不好過了。”朱元璋是非常吃驚,忙問緣故。老農說:“主要是官府的賦稅太沉重了,要上繳一半多的收入呢!再去掉種子和肥料的成本,幾乎填不飽肚子呢!”老人又是搖頭,又是嘆氣的。於是,倆人坐在地頭上了,聊了起來。朱元璋說:“不是已經降稅了嗎,降到了一成。”老農說:“那是臨縣,可是他們縣的縣令是個貪贓枉法的主,仗著朝廷裡有人,變著法的欺負老百姓,壓榨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快過不下去了”。朱元璋瞭解了實情後,肺都快氣炸了,立即把縣令抓了,進行審問,果然如老農所說,於是毫不猶豫地把那個欺壓老百姓的貪官縣令給咔嚓了。

    這只是野史傳說,當不得真,但也說明了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正義的。朱元璋建立的養濟院、漏澤園、惠民藥局惠及全國百姓。總之,朱元璋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貪官眼裡的惡神。

  • 19 # 一個歷史過客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貧民,當過和尚,放過牛,做過乞丐,吃夠了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的苦,所以他當皇帝以後就立志於整頓貪官汙吏,只要貪汙五十兩銀子以上,就被處以“剝皮植草”的酷刑。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見到一片莊稼長勢喜人,可是卻見一農夫對著眼看的豐收唉聲嘆氣。

    朱元璋出去私訪,跟一農夫聊了幾句,為何氣的將縣令斬首了?

    朱元璋還規定,百姓可以直接檢舉揭發腐敗行為,一旦發現官員有貪汙行為,可以立即將犯罪分子押送京師,凡阻攔者一律同罪。這不,這天天氣大好,朱元璋就想出去瞭解一下官風民情,為了體察真實民情,防止走漏訊息,朱元璋誰都沒告訴,他裝扮成員外的模樣,帶著劉伯溫以及幾個貼身侍衛就出發了。

    原來是當地的縣令上任後,多年來一直在壓榨農民,每家每戶每年的收成都要被當地縣令給霸佔一大半。如此一來無論收成多高,被縣令霸佔後,怎麼都是不夠一大家子生活的。朱元璋明白過來了,他看到的只是表象,他們當農民的明著看守著一大片農田,可以讓一大家子生活無憂的樣子,可實際上,因為縣令的原因,他們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當年,淮西大旱之時,元朝政府曾經開倉放糧,然而救命糧經過官員的層層盤扣之後,到了百姓手裡,連米糠都沒剩下。當時但凡有口吃的,他的親人絕不至於餓死,說不定他也不會造反。

    朱元璋對貪官恨得咬牙切齒。朱元璋規定,凡官員貪汙超過60兩,就要予以懲處,並且刑罰的措施非常殘酷,有斬首,有凌遲,有挖心,有剁手腳。

    不僅如此,朱元璋給官員開的工資也是異常的低,明朝一品大員的工資800石糧食,隨官職大小依次遞減,到了七品縣令,就只有150石糧食了。

    朱元璋乃明朝開國皇帝,雖勤政愛民,卻偏偏脾氣古怪。原來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時家破人亡,他有深深的控制慾。

    可他現在又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這兩種極端情緒下,他變得暴戾恣睢。從某種意義上看,朱元璋可以說是一位暴君。

    朱元璋本是窮苦百姓出身,他稱帝后便一為民,對官場掌管嚴格。

    對貪官汙吏絕不手軟,挑斷腳筋、剁手指、砍腳、斷手、鉤腸、割生殖器,使人聞風喪膽。

    朱元璋還專門設定了皮場廟,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這些都是為了懲治貪官。

    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確實是一位一心想為百姓謀幸福的皇帝。他在世之時,大興改革。

    為了檢驗改革的效果,朱元璋決定微服私訪,前往農田實際考察。

    到了某縣,看著金燦燦的麥田裡,麥子都被麥穗壓彎了腰,穀粒也顆顆飽滿,一片豐收之景,朱元璋躊躇滿志。

    但他卻發現遇見的村民們都愁眉不展,有的甚至連連嘆氣。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畫質圖片

    他忍不住走過去詢問那位農夫為何連連嘆氣。農夫心裡正苦悶,正好有人來關心自己,就一股腦的全告訴他了。

    原來,縣令自從來到這裡之後,就一直囂張跋扈,為了斂財,他甚至要霸佔每家農戶收成的一大半。

    各位看官請想,古代的中國每畝地裡的收成哪裡能比得過現代?

    更不要說除了交賦稅後,縣令還要霸佔一大半,剩下的糧食養活一家人都是問題。

    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收成好,誰又能笑得出來呢?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畫質圖片

    平日在宮裡看奏摺,他覺得官員們一個比一個廉潔愛民,誰知到了基層才發現一個小小的縣長竟敢如此貪汙!

    幼年的經歷讓他本就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如今真實地看到了官吏弄虛作假、溜鬚拍馬的醜惡嘴臉。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縣令抓起來,處以死刑。縣令剛被抓時還大喊冤枉,當朱元璋說出他的惡行後,立刻面如土灰,嚇得一言不發。

    無獨有偶,另一位也是一縣之長的道同。朱亮祖依仗自己是開國元勳,囂張跋扈,目無王法,同時還多次干擾道同執法。

    雙方矛盾的爆發是道同抓住了當地有名的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與其關係親密,情急之下,竟然帶兵包圍了縣衙。

    可見,朱元璋是想殺盡天下貪官的。但是,我們單看他殺的如此多的貪官的數量,就知道殺盡貪官是不可能的。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總結: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愛恨分明的響噹噹的漢子,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貪官眼裡的惡神。

  • 20 # 月古史話

    可是老農的回答卻讓朱元璋怒火中燒,原來老農說就算收成好,日子也不好過,朝廷的賦稅太重了,就算以今年的收成,肚子都吃不飽。

    老朱心想,不對啊,我已經把稅降到一半了啊。於是就問老農是怎麼回事,老農說他們的縣令是個貪贓枉法的人,就是他欺負壓榨老百姓,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這可把老朱氣壞了,馬上把縣令抓了審問,好果然像老農說的那樣,老朱直接把縣令砍了腦袋。

    老朱自己做為從農民起家的皇帝,比世家門閥更瞭解農民的疾苦,也更在意農民,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的憤怒可想而知了。

    不過上面這個是野史記載的民間故事,具體事實怎麼樣就不得而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青的兒子皆非平陽公主所生,在其離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