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黑句本

    借這個問題,來聊聊明英宗永廢嬪妃殉葬一事。

    在明朝以前,唐宋兩朝是沒有嬪妃殉葬的,特例只有《新唐書》記載的武宗王賢妃殉葬一事,但那是出於武宗一說,王賢妃慷然一諾,算是殉情,夠不上真正的殉葬。

    北宋是讓先帝嬪妃守陵寢,南宋更寬鬆,各朝嬪妃,年少無子,重新嫁入民間的比比皆是。

    明朝的嬪妃殉葬,起始於明太祖朱元璋,但有史家認為,這一慘絕人寰的制度並非出自朱元璋的遺詔。朱元璋對身後事要求的是簡約安靜,指明“天下臣民哭臨之日,皆釋服,毋妨嫁娶。”朱元璋還說過,“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這說明朱元璋臨死之時還是看的開的,明白大數所限為“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因而他沒必要叫活人入墳墓來陪死人。

    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便朱元璋有這想法,此乃宮闈隱晦事,為了名垂青史,他也不可能用遺詔來明令此事。

    所以自朱元璋開始的嬪妃殉葬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是無考的,後世只知道宮人從死者甚多,建文、永樂年間,相繼優恤,家屬多為錦衣衛世襲帶俸的千戶、百戶,在戶部支銷餉項的冊子上,稱為“太祖朝天女戶”。

    難道是太祖崩前,又看不開了?或者繼位的建文帝為了表孝心?還是太祖崩後,宮闈中出了什麼事?

    但有明一朝,自太祖崩後,嬪妃殉葬確實成了一項宮廷制度。建文帝不必說,成祖朱棣崩於榆木川軍次後,有大批宮人殉葬,這事是由北韓的《李朝實錄》披露出來的。

    原來,成祖朱棣有一半北韓血統,他本人也多次在北韓選色,現在咱們只知道《明史·后妃傳》中有一位權賢妃,其實朱棣後宮中北韓妃子還有很多。

    成祖朱棣崩後,多數北韓妃子被迫齊聚一堂,由太監監視自縊殉葬,仁宗朱高熾還親臨作了生祭式的慰問,可以想象,那個哭聲震天的場面有多悽慘。

    人之常情,有些殉葬的嬪妃在上吊前,會提出最後的要求,能允許的自然允許。其中就有一位北韓妃子,向仁宗提出要求,遣回伴她一起來華,在宮中已住了多年的乳母。

    仁宗同意了。

    永樂朝嬪妃殉葬的宮闈大慘案,正是這異國的“白頭宮女”回到北韓後透露出來的,在此處,仁宗因仁,考慮不周密呀。

    後來的仁、宣兩朝,朱高熾、朱瞻基,都算是有道明君,但仍然沿襲了老爹的舊制。

    宣宗朱瞻基崩後,起碼有十位嬪妃殉葬,正統元年,皆有卹典,進位贈諡,冊文中說:“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

    景泰帝朱祁鈺被廢后,以郕王身份薨,英宗朱祁鎮還是按照舊制,命郕王妃唐氏等人殉葬了。

    由此可見,明朝的殉葬之制,不是隻限皇宮,王府亦然。

    明朝親藩分封,遍地是王,死一個王,就要一群年輕侍妾殉葬,這是年年白骨累累啊!由此看,英宗一念之仁,廢此舊制,的確是盛德之事。

    說到英宗遺命永廢殉葬舊制,大家評議的多是英宗的秉性以及他受盡苦難的帝王生涯,但很多人並不清楚,此一仁政的出現,還有一個引子,後世得感謝一個人。

    這個人是誰呢?

    世襲周王朱有燉。

    周王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名橚,是成祖朱棣的同母胞弟,初封吳王,後想請杭州為封地,太祖以“錢塘財賦地”未許,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開封。

    周王橚少年時不安分,晚年頗有善行。朱有燉是周王橚的世子,博學善書,宅心仁厚,薨於正統四年。

    朱有燉生前,曾經上書英宗,身後務從儉約,以省民力,王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侍妾年少有父母的,遣回孃家。

    朱有燉薨後,英宗想起他曾經的陳奏,便賜書有燉的弟弟祥符王有爝,告知他哥哥的遺願。但賜書到達晚了一步,朱有燉的一妃六夫人已按舊制全部殉死陪葬了。

    英宗聞訊,很痛心。

    其實,自英宗給周王一支賜書,他在心中已廢掉了殉葬舊制。

    正統八年正月,英宗大漸時,終召太子至御榻前說:“以人殉葬,我所不忍。此事宜自我而止,後世不可再有這樣的事。”

    於是,殘酷無人道的殉葬制度得以在大明朝永遠廢除。

  • 2 # 嘴痕

    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也可以說是起起伏伏了,從年輕時登基,再到後來御駕親征被瓦剌首領也先等人俘虜 ,因為于謙等人擁戴明代宗朱祁鈺登基,所以朱祁鎮也就沒有了價值,瓦剌人便將他放了回來,然後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

    後來在他人生又發生了轉折。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使他成功復位。

    在他的政治後期,還算是比較英明的,

    所以當時的明朝也沒太動盪。

    後來他在遺言中廢除了殉葬制,古代帝王想的是死後要有人服侍,可他的一生起起伏伏,也沒有忘掉他的好人性格 ,恐怕這其中的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3 # 詩雨花魂

    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很早就有了,早在商朝時期,就出現了用活人殉葬的現象;漢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基本沒有用活人殉葬的事情了;但在元明時期,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的出現在了中原大地。

    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開始,就恢復了這一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大量的嬪妃便被活活的埋入了明孝陵;此後的明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幾朝都遵循祖制,將除皇后與皇帝生母在外的大量嬪妃進行陪葬。由此,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又在高度文明的中原大地上有序的進行著,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時,留下遺言要廢除此項殉葬制度,大明王朝的人殉制度才就此終結。

    那麼,朱祁鎮為什麼要違背祖制,執意廢除明朝實行已久人殉制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朱祁鎮特殊的人生經歷造成的

    朱祁鎮作為中國歷史唯一一個被蒙古大軍俘虜了,又重新登上皇位的傳奇皇帝,其自然有著非同一般皇帝的特殊人生經歷。自景泰元年,被瓦剌放回明朝之後,便一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做起了被囚禁了的太上皇。

    在這長達七年的囚禁生涯中,只有一群他原來的嬪妃陪伴他、照顧他。在這七年了,朱祁鎮目睹了人世間的親情人暖,見證了世上的人心險惡;沒有人會為了他的艱難處境所考慮,日日夜夜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嬪妃們。而在這囚禁期間,他的三個嬪妃分別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也許當時世界上只有這麼一群嬪妃是真正愛他的。

    患難見真情,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當你身處患難之中,才能見到真正的情義。也許正是在七年的囚禁生活中,朱祁鎮才感受到來自於自己嬪妃們那裡真情。當之前的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唯有這群女人沒有拋棄他,這一切的一切,一定已經深深植根於朱祁鎮的靈魂深處。

    二、用嬪妃殉葬制度本身的殘暴性

    用活人殉葬本身就是落後文明所具備的,其具備了原始性、野蠻性、殘忍性等多個特點。將活生生的一群人作為陪葬,必定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作為一個八歲時,就曾目睹過這種慘狀的朱祁鎮來說,這是一件終身難忘的記憶。如果這種慘狀還要在自己身上發生,還要將一群自己所愛的人帶入地獄,可以想象朱祁鎮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的。

    種種原因最終使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廢掉明王朝的人殉制度,也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一定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好人。而這一善舉,恰恰成為了明英宗朱祁鎮人生中最大的光點。

  • 4 # 指點知史

    這跟他的皇后有著很大關係,“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瓦剌所俘,他的弟弟替代他即位,主持國家政務成為明朝第七任皇帝。因為英宗的兒子年幼不能主理政務,所以由朱祁鈺即位來處理國家政。由於朱祁鈺即位後對營救朱祁鎮一事,表現得不積極,不關心。英宗原配皇后眼看靠朱祁鈺救夫希望渺茫,於是自已變賣自已所有的金銀珠寶給瓦剌人希望放回自已的丈夫,但瓦剌人不肯他們認為英宗奇貨可居,以此不斷要挾朝廷及英宗皇后索要大量財物,但是當時朝廷並不想出更多的財物來營救英宗,對此事一直敷衍了事,英宗皇后最後把自已的金銀全部變賣完後,為討好瓦剌人不惜做自已從來沒有做過的“女紅”變賣成錢給瓦剌人,希望善待英宗。為求英宗平安每天到佛堂祈禱,常常一跪就是好幾個時辰,久而久之一條腿也瘸了,原來的纖纖玉手也變得粗糙。後來英宗被放回後,當英宗看到自已的皇后模樣大變,為彌補皇后對自已作的努力。在隨後復辟成功後,又重新將其立為皇后。對皇后更加寵愛有加,後來英宗病重,英宗擔心自已駕崩後,自已的皇后會被以殉葬制度為自已殉葬。(明朝規定:“皇帝駕崩後,凡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妃嬪一律為皇帝殉葬。”而英宗皇后由於沒有生育能力,英宗擔心自已駕崩後,皇后會被殉葬)於是在自已病重之際下書遺詔,讓內閣廢除殉葬制度,並特意叮囑自已的兒子朱見深要善待皇后,待皇后百年之後與自已合葬在一起。

  • 5 # 時光永作渡

    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

    朱祁鎮廢除殉葬制要和他個人的經歷說起。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不顧大臣反對,堅決御駕親征攻打瓦剌,但是大軍行至懷來時,糧草跟不上,無奈退回土木堡,這時瓦剌大軍也已追至,將皇帝圍困在土木堡掐斷水源,陷於死地,無奈皇帝被俘!但是由於于謙保衛北平,另立朱祁鈺為新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將近一年時間,瓦剌無法從朱祁鎮身上獲得好處,於是就將他還給了大明王朝,這一下朱祁鈺不高興了! 於是景泰元年回宮的太上皇,從此被鎖在了南宮,整整七年!

    在這長達七年的囚禁生涯中,只有一群他原來的嬪妃陪伴他、照顧他。在這七年了,朱祁鎮目睹了人世間的親情人暖,見證了世上的人心險惡;沒有人會為了他的艱難處境所考慮,日日夜夜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嬪妃們。而在這囚禁期間,他的三個嬪妃分別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也許當時世界上只有這麼一群嬪妃是真正愛他的。

    患難見真情,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當你身處患難之中,才能見到真正的情義。也許正是在七年的囚禁生活中,朱祁鎮才感受到來自於自己嬪妃們那裡真情。當之前的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唯有這群女人沒有拋棄他,這一切的一切,一定已經深深植根於朱祁鎮的靈魂深處。

    天順八年的時候,朱祁鎮病重了,他這一輩子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早已對生死看淡,可是錢皇后是他最放不下的人。他知道自己死了以後,按照殉葬制度,沒有孩子的錢皇后可能就會被逼著陪葬,他不忍心錢皇后落到這樣的下場。

    於是他召見了內閣大臣和近侍太監,當眾說出了“罷后妃殉葬”的遺詔。然後他擔心朱見深繼位以後,會聽從周貴妃的話欺凌錢皇后,於是叮囑朱見深一定要好好的孝順錢皇后,並且等她百年之後要和自己葬在一起。

  • 6 # 煙雨笑春風

    殉葬制是一項慘無人道的制度。殉葬制指的是那些沒有生育的後宮妃子或者服侍過皇帝的下人,在皇帝去世後都要為他陪葬。這個制度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被廢除了。

    為什麼朱祁鎮會廢除殉葬制,原因我認為有三個。一是因為他年幼時身邊一直有很多的宮女太監服侍,他很感激,而這些人在宣宗去世後,都被拉去陪葬了。這在年幼的朱祁鎮心裡上產生了陰影,也許在那時他就恨死了這種殘酷制度。

    其二,與周憲王朱有燉有一定的關係。周憲王朱有燉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在他生前沒有留下半個子嗣,因此他死前就向英宗提出,不要讓他們的妻室為之殉葬。英宗也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擬定了詔書,可惜的是在詔書還未傳到之時,周憲王朱有燉的王妃鞏氏和施氏等6人已經同日自盡殉身,這讓朱祁鎮對這種制度更加厭惡。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想保護曾和自己共患難的皇后錢氏。這位錢皇后,在朱祁鎮被景泰帝軟禁時候,透過自己做女紅來換錢,每天都給朱祁鎮去送吃的。在經歷這些磨難後,朱祁鎮不想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在自己死後為自己陪葬。再加上錢皇后並沒有給朱祁鎮生下子嗣,為了保護她,朱祁鎮在臨終前向大臣們頒佈了一道口諭,說自己死後錢皇后可以不為自己殉葬,除了錢皇后外,那些沒有子嗣的嬪妃皆可離宮,同樣不需要為自己陪葬。

    就這樣,從明英宗起殉葬制度便被廢除了。

  • 7 # 一貳一橙

    殉葬制度是自商朝時代就流傳下來的一種極為不人道、極為殘忍的制度,是貴族們迷信死後還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為了繼續享受現世的幸福生活,於是就殘忍地把自己生前喜歡的一切全部跟隨自己陪葬,甚至於還有活生生的侍女和奴僕等。

    雖說在秦漢之後這種制度就逐漸消亡,可陸陸續續還是有很多帝王喜歡找東西或活人來陪葬,多數還是少數民族,比如遼、金、元等朝代。到了明朝,殉葬制度死灰復燃,主要責任就在於明太祖朱元璋,“太祖崩,伺寢宮人盡數殉葬”。

    朱元璋此舉足以證明他對女人的賤視,如果說妃子殉葬還能解釋是為了避免漢唐時期外戚干政的教訓,於是仿效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做法,把妃子們全部給自己陪葬了,可連毫無關係的宮女都要殉葬,這就未免太過狠毒了。而自朱元璋之後,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等都遵循“祖制”,讓妃子宮人為自己殉葬,這還不包括一些藩王,總人數應該超過了一百人。

    幸運的是,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最後在明英宗朱祁鎮的手裡被廢除了,“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這也是飽受世人詬病的朱祁鎮生平唯一一件做得最好的政績,關於朱祁鎮為什麼願意違背祖制,廢除殉葬制度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南宮囚禁近八年的時間,朱祁鎮更加感到人情冷暖,也更加重視女性的地位

    朱祁鎮可以說是一生都深受女人的影響:

    正統年間,也就是土木堡之前,朱祁鎮在祖母張氏和母親孫氏懷中長大,他對祖父朱高熾和父親朱瞻基幾乎沒有什麼感情,甚至連印象也是十分模糊的;土木堡之變時,朱祁鎮身處外地,生活過得十分悽慘,是也先之弟伯顏帖木兒的妻子阿撻剌阿哈剌盡力維持,在伯顏帖木兒洗澡伺候時,勉力進言;南宮囚禁七年的日子,可以說是朱祁鎮最痛苦的日子,而在這一時日,是朱祁鎮的結髮妻子錢皇后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甚至親自做女紅,讓太監拿出去賣,換點錢糧來改善朱祁鎮的膳食。

    明宣宗朱瞻基死時朱祁鎮不過九歲,他之所以能繼位主要還是靠著祖母張氏,在他繼位後七年張氏去世,幫助執政的是朱祁鎮的母親孫氏,這對婆媳一前一後全力輔助年幼的朱祁鎮,絲毫不戀權、不貪心,把一個治理得好好的國家完好無缺地交給朱祁鎮,這是朱祁鎮最感激的事。

    而張氏又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賢后”,她在歷史上的名聲比朱元璋皇后馬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她懷裡長大的朱祁鎮自然也深受其性格影響,性格比較溫和,不往先祖們殘暴那邊靠攏。整個正統一朝,除了任用王振這事之外,朱祁鎮對待大臣其實還是不錯的,幾乎沒有任何杖責大臣的記錄,這在以打大臣屁股出名的明朝反倒是個另類。這一絲絲慢慢積累起來的人情冷暖,讓朱祁鎮深感女人的重要性,這一點就不像朱元璋、朱棣這些不依靠女人的大男人一樣了,他們認為女人只是一個男人的附庸品,殺了就殺了。可朱祁鎮不同,他一生都深受各種女人的影響,甚至於連性命得保都有女人的功勞,將心比心,朱祁鎮從小就建立起來一種對於女性的尊重和感激。

    朱祁鎮廢除殉葬並不是突然就感悟的,而是有著一系列的心理鋪排,最早應該就是在正統四年,在周憲王朱有燉死後,朱祁鎮讓其弟朱有爝對待喪事要一切從簡,不用讓妃子殉葬:

    帝賜書有爝曰:“周王在日,嘗奏身後務從儉約,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

    只不過朱有爝一直窺斂他哥哥周王的爵位,之前已多次誣告朱有燉,兩兄弟的感情鬧得很僵,在朱祁鎮的詔書還沒到之前,朱有爝就迫不及待地把周王妃鞏氏以及六位夫人全部賜死殉葬。

    由於朱祁鎮此時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少年,這封廢除周王人殉的詔書應該是執政的太皇太后張氏發出來的,而她需要朱祁鎮的支援,自然也會對朱祁鎮闡明這種制度的不人道和殘忍,這在朱祁鎮心中或許就已經種下了人道主義的種子。

    周王殉葬之事的失敗可以說對朱祁鎮有著一定的觸動,在太皇太后張氏的教導下,朱祁鎮已經認識到妃子宮人殉葬這種制度的殘忍,加上朱有燉率先表明不願執行人殉制度,廢除殉葬的想法已經在這位年幼的皇帝心中開始萌芽了。

    二、在祖母、母親相繼去世後,朱祁鎮身邊唯一能敞開心扉說心裡話的人就只剩一個結髮妻子錢氏,朱祁鎮之所以廢除殉葬,最直接的原因或許就是為了保護她

    大明和瓦剌議和後,朱祁鎮終於得以離開冰天雪地的沙漠,回到日夜想念的大明紫禁城,可是好夢還沒做幾天,朱祁鎮就被弟弟朱祁鈺給扔進了南宮(紫禁城南苑的洪慶宮),與他一起結伴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錢皇后。

    土木堡之變時,滿朝文武迫於景泰帝的壓力,無人敢主動出錢去贖回朱祁鎮,只有他母親孫氏和妻子錢氏,一個寄寒衣,一個寄私房錢去盡力維持朱祁鎮的生活,比起那冷冰冰的政治來,親情的可貴讓朱祁鎮有所感懷;朱祁鎮在沙漠時,錢皇后日思夜想,悲痛欲絕之餘還不小心跌倒在地,摔壞了一條腿,一隻眼睛也在日夜哭泣中瞎了,這種夫妻之間毫無做作的情感,更加值得朱祁鎮去珍惜;在南宮那七年的時間裡,是朱祁鎮一生最痛苦的日子,如果沒有錢皇后時時“曲為慰解”,朱祁鎮還真的未必能撐到復辟的日子,在深受兄弟之情和帝王事業接連打擊之後,朱祁鎮的內心是很脆弱和敏感的,而錢皇后一直義無反顧支援著他,這對朱祁鎮來說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

    錢皇后嫁給朱祁鎮的時候不過才十四歲,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朱祁鎮也很喜歡聰明善良的錢皇后,可惜錢皇后身體不好,跟著朱祁鎮七年了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反倒是后妃周氏,在朱祁鎮的寵幸下生下了皇太子朱見深,也就是後來的成化帝。在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又在南宮苦命地陪了朱祁鎮七年時光後,身體和精神接連遭受摧殘的錢皇后,已經不可能再為朱祁鎮生下子嗣來。

    南宮復辟後,周貴妃以有子而尊,太后孫氏也暗中出力,認為錢皇后無子、身體又不好,希望朱祁鎮廢除錢氏的皇后之位,另立周貴妃為皇后。此事雖然最後被朱祁鎮否決了,可也讓朱祁鎮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死後,性格文弱、不諳政事的錢皇后會受到周貴妃的迫害,尤其是她的兒子還是未來的皇帝,要迫害錢氏可謂是易如反掌。

    本來朱祁鎮是想要扶持錢皇后的孃家人,增加她的政治資本,讓她在朝中的地位穩固一些,可一向不願爭強的錢皇后卻是一口回絕了,朱祁鎮哭笑不得之餘,下詔“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並讓大學士李賢寫成詔書,立下明文和託孤重臣,在自己死後保護錢皇后不受迫害。當時朱祁鎮身體已經很差了,而如果周貴妃要害錢皇后,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遵守祖制,讓無子的錢皇后殉葬,這一點或許就是朱祁鎮廢除殉葬制度的直接原因。

    總結:明英宗朱祁鎮,他雖然不算是個好皇帝,但他卻稱得上是個好人,他敢於廢除極不人道的殉葬祖制,這在以祖製為先的明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朱元璋是個規劃家。不管什麼事他都要規劃,上到政治、軍事、民生,下到諸王百姓的起居飲食都要插一手,甚至還寫了“一字不可改易”的萬世不變之法——《皇明祖訓》,來控制子孫後代的一舉一動:

    《皇明祖訓序》——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而由朱元璋一手恢復的殉葬制度,後世帝王也不敢隨意更改,就連歷史公認的仁德之君、能和北宋宋仁宗齊名,共享“仁”字諡號的明仁宗朱高熾,在他死後也有五位嬪妃殉葬:恭肅貴妃郭氏、恭僖順妃譚氏、貞惠淑妃王氏、惠安麗妃王氏、恭靖充妃黃氏。

    朱祁鎮能以一言就廢除殉葬制度,其基礎就在於這種制度在當時是受到了很多反對力量的,只是在大明皇帝的鐵腕統治之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敢公然違背朱元璋的命令,只能坐視一朝天子一朝殉葬的情況了。而朱祁鎮敢於公開廢除,不說此事的難度吧,只說這種敢和祖制對著幹的魄力就值得讚揚。

    朱祁鎮之所以廢除殉葬,原因之一在於他對女性的看法和老祖宗朱元璋不同,他更加肯定女性對國家的影響力和發展前進,也對女性有著一定的尊重,但朱祁鎮在景泰帝死後,同樣也讓他的妃嬪去殉葬,這點雖然是朱祁鎮作為重新掌權的帝王而不得已為之的事,但也表現了他作為封建帝王的侷限性。所以朱祁鎮廢除殉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保護那位為自己苦了一輩子卻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錢氏。

    總的來說,朱祁鎮對待女性和官員的態度,比他之前幾位帝王都要好些,雖然有土木堡的慘敗和冤殺于謙的錯誤,朱祁鎮已經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可他對結髮妻子的生死相隨以及他廢除的殉葬制度,都足以證明:朱祁鎮是個好人,也是一個不該坐上帝位的好人。

  • 8 # Zhang說歷史

    殉葬制度是中國封建時期設定的一種陋習,為的是那些生前就被眾多妃子包圍的皇帝們,在身亡以後也能有這些妃子們伺候。所以,每一次有皇帝去世的時候,皇帝的兒子們不是哭得最悽慘的,反而是這些妃子們哭得最慘。因為她們知道,隨著丈夫的死,她們的生命也走到了終結,她們哭的就是自己。

    這種殉葬制度相當的殘忍,到了秦朝之後,並沒有強制要求人殉葬了。可是等朱元璋上位,建立大明朝之後,他又恢復了這種制度。當年他去世之時,陪葬的妃子、宮女就有幾十名。而他開了先例以後,後面的帝王們也就繼續採用這樣的制度。直到到了朱祁鎮上位,殉葬制度才算是被廢除了。明英宗之所以會下令廢除殉葬,主要是出於兩點原因。

    第1點原因,因為小時候受過刺激。在他9歲之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而隨著明宣宗的死,很多后妃們也因此被殉葬。那個時候,後宮當中隨時都能聽到哭聲,這些哭聲悽慘異常,讓9歲的朱祁鎮感到了害怕。

    第2點原因,為了自己的妻子錢皇后。對方是他的原配妻子,兩個人感情很好。這是因為兩個人曾經在一起過了一段苦日子,所以兩個人非常珍惜這段感情。當年土木之變以後,夫妻倆都被蒙古人擄走了,在他們的地盤上被軟禁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裡,是朱祁鎮過得最苦的一年,若不是錢皇后一直在身邊支援他,鼓勵他,他還不知道能不能熬下來。所以,對於這個陪他吃過這麼多苦的妻子,朱祁鎮對她敬重有加,也十分愛她。

    但可能錢皇后的身體不好,不管她多麼受寵,她都一直沒有生下皇子。別看皇后的地位高,但是沒有皇子傍身,她未來也會過得很苦。雖然現如今她有丈夫護著,但一旦丈夫過世,新皇帝上位,新皇帝的親生母親就肯定會加害於她。

    考慮到了這點原因,朱祁鎮去世之時,留下了遺詔,要求廢除殉葬制度。事實果然如他預料的一般,他剛一去世,新帝明憲宗的生母周貴妃就對皇后發難,要求其殉葬。還好她拿出了這一個遺詔,這才逃過了一劫。

    而自從朱祁鎮過後,下面的帝王們也都開始沒有實行殉葬制度了,這個殘忍的制度才算是從此斷了根。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太史官

    殉葬制,我們今天從大汶口考古挖掘中發現早在六千年前開始就有了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

    人殉歷史

    我們先看《墨子·節喪》一書,裡面記載了當時規定的殉葬人數:

    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人殉在秦朝達到高峰,到了漢朝的時候雖偶爾有之,在漢宣帝時曾有諸侯王逼迫家奴殉葬,被朝廷撤消封國的嚴厲處罰,所以從漢朝開始人殉最終被廢除。一直到了明朝時,才再次死灰復燃。

    這次是被開國皇帝朱元璋再次啟用。朱元璋的次子朱樉病死,朱元璋傷心之餘下令將朱樉的兩個妃子賜死,為其殉葬。而後,到了老朱自己駕崩後,為他殉葬的妃嬪更是達到了四十餘人。

    而朱元璋之後,從明成祖到仁宗、宣宗、景泰帝以及一些宗族王爺們死後都有殉葬的記載。一直到了明英宗死後這個殘忍的人殉才被終結。

    明英宗為什麼要廢除殉這個殉葬制度?

    明英宗朱祁鎮一生兩次繼位,當了二十四年的皇帝,前半生可以說是昏昧糊塗,正是他的過於自信和偏信大太監王振才會發生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大明差點提前毀在他的手裡,後來雖然經過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但在位期間沒有政績乏善可陳,唯有這個廢除人殉值得稱頌。

    明英宗在位的時候,他並沒有明令直接廢除人殉。史書上記載,在奪門之變後明英宗繼位不久,被廢的景泰帝朱祁鈺在病中暴亡,明英宗還是遵照殉葬制度下令景泰帝的妃子唐貴妃為其殉葬。

    也許是看到這一制度的殘忍,明英宗死前才做下了這一英明決定:

    《明史·英宗後紀》載: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正如明史對明英宗的評價:“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就憑這個也無愧於他英宗的廟號了。

  • 10 # 歷史守望者

    宮妃殉葬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朱元璋之後成祖朱棣以及仁宣二帝也都遵照了這一殉葬制。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時,才留下遺詔廢除宮妃殉葬制。按理說明英宗朱祁鎮英明不如前幾位皇帝,也無特別仁慈之性情,為何偏偏是他宣佈廢除宮妃殉葬這一慘無人道之祖制度?要弄清這個問題,還得從朱祁鎮的人生經歷入手。

    從英宗朱祁鎮說起

    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1435年宣宗駕崩,年僅9歲的朱祁鎮繼承大統,登基繼位,年號正統。此時的朱祁鎮不過是一個孩童,自然不具備治國理政之才能,國家大事全憑朱祁鎮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以及內閣“三楊”操控。直到正統八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去世,16歲的朱祁鎮才正式親政。

    明朝從仁宣時期起,文官的勢力就開始逐漸膨脹,而如今的英宗朱祁鎮又是少年天子,文官集團權勢更是不言而喻。在這樣的朝局中,朱祁鎮開始重用內宦王振以制衡文官。結果,英宗並沒能把控好度量,導致王振權勢日隆,終於釀成太監專權的局面。明朝太監專權就是從英宗時期開始的,王振也成了明朝第一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

    太皇太后張氏和內閣“三楊”相繼去世,備受英宗寵信的內宦王振逐漸做大。而此時的朱祁鎮已是20來歲血氣方剛的青年,回首祖宗當年的英明神武,朱祁鎮滿腔壯志,也想幹出一番名垂青史的事業。此時的明朝經歷了太祖、成祖以及仁宣二宗的治理,國力已經達到巔峰。不過,北方的殘元勢力瓦剌時常南下侵擾明朝邊境,還時不時以朝貢為名,騙取明朝大量的錢財賞賜。

    朱祁鎮和王振對瓦剌人的做法都很不滿,朱祁鎮想起自己的父親朱瞻基當年御駕親征漢王朱高煦的事蹟,很想效仿父親的做法,御駕親征瓦剌。王振則從中添油加醋,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當時明朝的軍事主力在外,短時間內無法集齊到軍師,朱祁鎮便從軍師附近一帶臨時拼湊了二十萬人馬,匆忙出征瓦剌。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有所瞭解,朱祁鎮兵敗被俘到瓦剌。

    朱祁鎮被俘的訊息傳至明廷時,朝臣議以大量錢財贖回英宗,錢皇后獻出自己所有的錢財,希望瓦剌人能收錢放回英宗。結果事與願違,瓦剌太師也先收下了明朝送來的大量錢財,但並沒有放回朱祁鎮,反而覺得朱祁鎮很有利用價值,繼續扣留在瓦剌做人質。明廷見也先不肯輕易放回英宗,又擔心也先以英宗為人質要挾明朝就範,孫太后和于謙等人擁立郕王朱祁鈺成為新皇,以此打消也先的心思。

    患難與共的結髮之妻

    代宗登基後,錢皇后對丈夫朱祁鎮的處境就更加無能為力了。深陷絕望的錢皇后有心無力,她甚至想到了那個最無助的做法,祈求上天垂憐放回自己的丈夫朱祁鎮。從此以後,每到深夜時,錢皇后的居所裡總會傳出一陣陣哀泣禱告的聲音。史料記載,錢皇后每日每夜以淚洗臉,祈求上天放回英宗,就連休息都只是在地上稍微睡臥,飲食方面也是粗陋簡食。

    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

    長此以往,錢皇后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創傷,不僅哭瞎了一隻眼睛,連一條腿也因長時間跪坐而殘廢。僅僅過去一年的時間,錢皇后的模樣滄桑了許多,昔日的容光煥發已蕩然無存。

    錢皇后的虔誠禱告並沒有付諸東流,在被俘一年後,朱祁鎮被迎回明朝。此時的朱祁鎮已不再是昔日的皇帝,迎接他的只是一個太上皇的虛名而已。不僅失去了大權,朱祁鎮的迴歸也被代宗朱祁鈺視為大患,朱祁鎮歸來沒多久就被代宗軟禁在南宮。代宗不僅派錦衣衛嚴守南宮,監視朱祁鎮的舉動,而且在生活上也多有刁難,朱祁鎮和錢皇后有時候甚至吃穿都成問題。

    看著眼前的處境以及傷殘交加的錢皇后,朱祁鎮悔恨不已。他後悔當初貿然出征導致兵敗被俘,痛恨自己失去權勢後連心愛的女人都無法保全。但面對如今的窘境,除了傷感,朱祁鎮著實也不知所措。然而,錢皇后並沒有責怪朱祁鎮,她很理解朱祁鎮此時的處境,甘願與他相依為命。在日常衣食難以維持時,錢皇后甚至和宮女以刺繡來換取食物維持生活。

    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後曲為慰解。

    朱祁鎮看著這位與自己同甘共苦又體貼的結髮妻子,心裡除了愧疚還多了一份感動和尊重。

    廢除殉葬,保全愛妻

    在經歷了七年漫長的軟禁生涯,朱祁鎮於1457年奇蹟般地重新坐上了龍椅。而此時的錢皇后不僅傷殘在身,而且因常年病痛未能得到治療而致無法生育。另一方面,此時的太子朱見深已經11歲,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想母以子貴當皇后,便指使太監蔣冕去說服孫太后。錢皇后殘疾又無子,而周貴妃是太子的生母,所以孫太后也覺得冊立周貴妃為皇后並無不妥。然而,當冊立周貴妃為皇后的建議傳到朱祁鎮那裡時,朱祁鎮暴怒。朱祁鎮不僅保留了錢皇后的皇后之位,而且將周貴妃和蔣冕痛斥一番。從這裡可以看得出,錢皇后此時在朱祁鎮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朱祁鎮對這位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愛護有加。

    七年後,朱祁鎮病重,想起自己曾兩度掌管這個王朝共二十餘年,太子朱見深如今也已長大成年足以繼承皇位,朱祁鎮並沒有太多的遺憾。唯一讓朱祁鎮放心不下的只有錢皇后一人。朱祁鎮想起八年前蔣冕建議廢后的事,他擔心自己死後周貴妃會對錢皇后下手。於是在臨終前,朱祁鎮當面囑咐朱見深要孝敬錢皇后,而且反覆交代顧命大臣李賢將“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寫入遺詔中。

    按照明朝祖制,錢皇后未有生育過,是要給英宗殉葬的。但是英宗朱祁鎮對這位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錢皇后心存感恩,不願意讓她為自己殉葬,故在臨終前廢除了殉葬制。朱祁鎮曾經年少輕狂過,但臨終前廢除殉葬一事無疑是明智的。

  • 11 # 沉墨I方之城

    所有關於明英宗朱祁鎮廢除人殉制度是因為他想留活路給皇后錢氏的原因都是錯誤的(這句話好長,差點憋過氣)。他廢除人殉,唯一的解釋就是人性的原因,他的經歷與前朝幾任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人生經歷讓他臨終前迸發出了人性的光輝。

    錢皇后根本不需要為明英宗殉葬

    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重啟了人殉制度,這與他從放牛娃一路成長為皇帝有莫大的關係,從社會最底層奮鬥到了社會頂峰,擁有人間一切權利和富貴,可是朱元璋依然無法洗淨他靈魂裡帶來的赤貧者的自卑感和強烈佔有慾。

    朱元璋說到底就是個赤貧農民,他骨子裡的佔有慾讓他在做很多決策的時候帶有天然的赤貧心態和屬性,比如他痛恨官員(無論是貪官還是清官),認為所有當官者都有問題,都有可能貪腐,都有可能壓榨盤剝百姓。

    他對官員懷著天然的敵意,比如“空印案”,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官吏程式流程違規,居然被朱元璋大做文章,所有涉及空印案的一把手全部殺掉,二把手全部流放,此案直接殺了一萬多官員。

    朱元璋開啟了人殉制度,同樣也是靈魂裡的自卑感作祟,在面對生死上,帝王和百姓是平等的,朱元璋和所有人一樣都懼怕死亡,更害怕失去對權力的掌控,在“事死如生”的觀念影響下,雄才偉略的明太祖讓很多未生育的嬪妃為他殉葬,這讓後人最為詬病朱元璋的地方。

    朱元璋把人殉制度直接寫進了朱家的祖訓裡面,要後世皇帝、子孫皆按此執行,這條祖制一開始被執行得很好,比如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都遵照執行,這些皇帝其實都不忍心有人為此殉葬,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和為朱棣殉葬的嬪妃們告別。

    這幾任明朝皇帝都嚴格的執行了殉葬制度,但是朱祁鎮的老婆錢皇后根本不需要殉葬,她是皇后,《皇明祖訓》明確規定了皇后是可以不殉葬的。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哪有拿正妻來殉葬的,而且明朝的皇后是唯一帶有政治色彩的後宮人物,她在皇帝死後具有統領後宮,平衡新君與群臣關係的作用,就算她沒有生有子嗣,依然具有天然的宗族號召力。

    所以,朱祁鎮廢除人殉制度是與保全他最愛的女人錢皇后沒有任何關係。

    特殊人生經歷

    朱祁鎮的人生經歷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傳奇的,兩次登基,一個被俘,兩次被囚,一次政變,他都全身而退,當了兩次皇帝,他的經歷很傳奇也更心酸。

    朱祁鎮登基很早,經歷了大多數皇帝一樣的時光,民間疾苦一概不知,皇帝政權一概不懂,在最信任的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進行北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戰被全殲,差點滅了國。

    朱祁鎮被俘後,在瓦剌部落呆了兩年多,徹底的從一個懵懂皇帝變成了一個底層俘虜,讓他見識了真實的人世間,對正常的社會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這對他的觸動很大,特別是他在瓦剌部族結交了很多真誠的朋友,這些人物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朱祁鎮的心裡既有了皇帝的高高在上,更有平民百姓的隱忍善良。

    朱祁鎮後來在“奪門之變”中重新登基,他在政治上沒有多大的改變,甚至還殺了肱股之臣于謙、王文等人,但他在臨終的時候徹底廢除人殉制度,這是敢於違背祖制,體諒別人的痛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經歷過其他前朝皇帝沒有經歷過的人生歷程和內心變化。

    朱祁鎮比前幾任皇帝更理解和同情別人,雖然他不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 12 # 南嶺說史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近三百年的天下唯一一位太上皇,唯一一個兩次坐上龍椅的皇帝,亦是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

    他傳奇的經歷由皇帝成為俘虜,又從俘虜再次成為皇帝,而在其駕崩後,竟然廢除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已經定下的殉葬制度,原因為何呢?

    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土木堡之變”的影響

    公元1449年,明英宗正統十四年,朱祁鎮以五十萬大軍親征瓦剌,但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太師也先的打擊,五十萬大軍死傷殆盡,明英宗朱祁鎮也被俘虜。

    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為胡人所得,滿載而還。-《天順日錄》

    在這場戰爭之中,無數的人無辜死去,他的心裡肯定是愧疚不已的。在那一刻承平日久的皇帝,在戰爭面前變成如“螻蟻”一般渺小,很容易就會丟掉生命,他開始明白的生命的脆弱。

    被俘虜後的朱祁鎮,一年多的時間都在瓦剌度過,幾乎沒有任何自由可言。

    依靠好基友袁彬的鼓勵和幫助,朱祁鎮熬過了在瓦剌各種生命的考驗,如住著破舊不堪的蒙古包,每晚享受著刺骨的寒風,而且還有時刻被也先殺害的可能性。但最終朱祁鎮熬過來了,回到了他心心念唸的大明朝,以至還透過“奪門之變”再次登上帝位。

    復位後的朱祁鎮,不顧臣子們的反對,把已經囚禁近五十年的建庶人朱文圭釋放,同時還提供衣食住行。

    敕軍衛有司供給柴米,一應器用悉令其完具,以安其生。聽其婚娶,以續其後。自在出入,給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數人。-《天順日錄》

    臣子們反對時還說了句很瀟灑的話:“有天命者,任自為之。”

    我猜測,明英宗正是受到在戰爭中的經歷,明白了自由和生命的可貴,因此對那些無辜的妃嬪們於心不忍,開始廢除殉葬制度。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稗事彙編》

    第二:錢皇后的影響

    錢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后,二人感情非常之深厚。

    朱祁鎮被也先俘虜後,錢皇后整日以淚洗面竟然把眼睛都哭瞎了一隻眼,而且因為哭泣時蜷縮著腿,導致腿也有殘疾。

    但朱祁鎮回到大明朝後,對錢皇后相待如故。復辟後沒有冊封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位皇后,而是繼續以錢氏為皇后。

    朱祁鎮臨終前,可能是生怕沒有生下子嗣的皇后被殉葬,留下遺言:

    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不要殉葬。。。擇好地,建陵寢,皇后他日壽終,宜合葬,惠妃亦須遷來,以後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違。

    此後明朝再無官方制度規定的殉葬現象。

    結語:綜上兩點,我猜測如果沒有明英宗朱祁鎮特殊的人生經歷,在“土木堡之變”中的慘況和與錢皇后的伉儷情深,或許朱祁鎮也不會廢除明朝存在近一百多年的殉葬制度。

  • 13 # 史研

    說起朱祁鎮的話,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之中,他成為了歷史上第1個正統皇帝被俘虜了。差點就變成了第2個靖康之恥,但是所幸的是當時有了于謙在這裡改變了明朝的命運,要不然大明也要亡國。

    後來經過了九死一生,終於是從蒙古回到了明朝,本來以為自己一輩子再也當不上皇帝了,沒想到皇帝弟弟死了,於是就有了自己再一次當上皇帝,所以這一次當皇帝,他做了很多虧心事,情為了能夠在歷史之中留下自己好的名聲,所以他要廢除殉葬這一件事情。

    第一,朱祁鎮經歷了很多事情,人生之中大起大落,對待生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不願意讓很多無辜的人去死,尤其是看到那些無辜的妃子,他的內心是非常柔弱的,最後選擇了廢除這一個制度。

    他在年少的時候就是上一個皇帝明宣宗的第一長子,所以自然而然地被當上了太子,由於父親死的早,所以他在9歲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但是所有的東西都被太皇太后所把持著,還有三個厲害的大臣幫助他,明朝是越來越好,可是他並不是特別的開心,年少的時候被這些人給欺壓著,所以長大後等他們這些人死亡,他變得非常的勤奮,想要透過自己的改變,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就像當年的漢武帝一樣。

    但是由於小時候沒有了父母的照顧,能夠陪伴皇帝成長的就只有太監,所以他對太監是非常寵愛的,由於長大之後缺乏了管教,所以就喜歡胡作非為,把朝廷弄得一片混亂,尤其是在太監的慫恿之下,決定去親自打仗,結果沒想到自己就被俘虜了,幾十萬大軍就此被殺的片甲不留,明朝都差點滅亡了。

    當蒙古大軍抓住他的時候,把他帶到了明朝的大門前,有了于謙在這裡,不承認自己的皇帝被抓了,反正是不管怎麼樣就是沒有開啟門,當時皇帝被嚇得要死,蒙古人甚至都想要殺掉他,可是最後因為他是皇帝留著他還有價值就把他帶著回去,一個人在蒙古那邊生活了很久很久。

    最後雖然是能夠活著回去了,但是也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知道生命無常,自己造下了很多的孽緣,所以就要把這些消除掉,於是就要減少殺死無辜的人。

    第二,朱祁鎮雖然是廢掉了殉葬制度,但是對於地裡的妃子還是給全部殉葬,就是給他告別過去的一種方式。

    朱祁鎮非常痛恨自己過去的那一種經歷,尤其是後來被蒙古人給抓住了,自己一直都是保持著不卑不亢,畢竟當過這麼多年的皇帝,所以有著自己的骨氣,在歷史上也給明朝留下了一絲絲的尊嚴,可是當他回到了明朝的時候,自己成為了階下囚,雖然被當上了太上皇,可是一點自由都沒有,所以他的日子是並不好過的,還不如在蒙古的時候,所以他對他的弟弟和那些大臣非常的痛恨

    朱祁鎮雖然無法改變歷史,但是他可以殺掉那些讓自己憎恨的人,當他弟弟死的時候,他終於再一次發動了政變,當上了皇帝,面對這樣的結果,很多大臣選擇了沉默,尤其是于謙。而朱祁鎮是對於于謙是非常憎恨的,再加上有小人在他身邊一直說壞話,最後是殺死了于謙,這個給他留下了千古的罵名。

    然後他開始洗掉弟弟的那些人,終於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很多人都被給殺死掉,這一下他開始放鬆了下來。但是到了他快要死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不對的,於是就想要讓自己洗白一點,所以就廢除了殉葬制度,不想讓自己的妻子也死得很無辜,這一輩子做的孽已經夠多了,不想要再去做孽了,要做一件好事,不然下地獄的時候也非常的痛苦。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其實朱祁鎮也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人,小時候日子是過得多麼舒坦,但是偏偏搗亂,結果就自食了惡果,後來以為這是上天對他的不公平,所以對於那些曾經讓自己深入險地的人都要給殺死,但是到了後面才幡然醒悟,所以才會有了這樣的廢除殉葬制度的一件事情。

  • 14 # 漢宮史傳

    其實這不難理解,明英宗身為一個被蒙古大軍俘虜又重新登上皇位的傳奇皇帝,有這一段非同常一般皇帝的特殊經歷。在被囚禁的幾年了,日夜陪伴他的只有一群妃子,患難見真情,種種原因讓明英宗廢除殉葬制,也情有可原。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恢復了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明太祖死後,大量的妃子被活活地埋在明孝陵下。後來明成祖、仁宗等幾朝皇帝都遵循祖訓,將皇后與皇帝的生母在外的大量妃子進行陪葬。直到明英宗死後留有遺言廢除殉葬制度,大明王朝的人殉才得以截止。

    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因為聽信宦官的讒言,在絲毫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帶軍去征討瓦剌,結果卻被瓦剌人俘虜了。這就是後來的“土木堡之變”。

    在被瓦剌囚禁長達七年的生涯中,只有一群他原來的妃子陪伴著他,照顧他。而在這段囚禁的期間她看清了人間的冷暖,見證了世上人心的險惡。沒有人會為他的艱難處境所考慮,正是應了患難見真情這句話。當你身處患難之中時,才能看到身邊人對你真正的情義。

    明英宗在妃子那裡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真情實意,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只有她們唯獨沒有放棄他。這段生涯肯定深深的埋藏在明英宗的心裡深處。

    後來明英宗回到王朝,很多人都背叛了他,只有錢皇后不離不棄地陪伴他,錢皇后為了讓明英宗的生活過得更好,並不擅長女紅的她努力的做女紅拿出去變賣。堂堂一代皇后淪落到這樣的地位,卻沒有絲毫的怨言。錢皇后所做的這一切也正抨擊了明英宗的心靈。而明英宗被囚禁的日子裡,錢皇后日夜的跪在佛堂裡祈禱,整天以淚洗面。長期以來,眼睛因為哭泣已經快要瞎了一條腿,因為長期的跪著而瘸了。這也是為什麼明英宗成功復位後,還堅持著把錢皇后立為皇后。

    透過這些種種原因,最終使明英宗在死後留下遺詔成功的廢除了明王朝的人殉制度,也明英宗他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在廢除人殉制度這善舉上看,這將是他身上最大的閃光點。

  • 15 # 史曉生

    中國古代的以人殉葬的制度由來已久,在宋朝時基本消失,但是到了元朝以及明朝初期,人殉又死灰復燃,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時,為他殉葬的嬪妃宮人,就達到了八十餘人。在朱元璋之後,人殉制度就一直延續,唯獨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代,廢除了這條毫無人道的制度,這其中的原因,還要從英宗的感人愛情說起來。

    患難之間,方顯真情

    要說明英宗朱祁鎮這個人,在政治上,沒有能可圈可點之初,登上皇位後,寵信大太監王振,致使朝綱混亂,邊境不寧。使得平息了數百年的瓦刺,大舉進攻明朝。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卻又使幾十萬大軍慘遭圍剿,自己也被瓦刺俘虜,成為了階下囚,差一點就讓明朝重演當年宋朝的“徽欽二帝”的慘劇。若非有個力挽狂瀾的于謙,在危難之際組織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估計大明在英宗時代,就會滅亡。

    朱祁鎮被瓦刺俘虜後,瓦刺利用他的身份,大肆嚮明朝索要贖金。起先,明朝政府還斷斷續續支付,後來為穩固朝綱,也為了不受瓦刺威脅,就將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推上皇位。而對於朱祁鎮,則不再支付贖金,這下,身為俘虜的朱祁鎮的日子就更不好過,

    朱祁鎮的妻子是錢皇后,在聽聞丈夫被俘虜的訊息後,如同晴天霹靂,在這個女人看來,什麼都不如他的丈夫重要。聽聞瓦刺要贖金,慌忙把後宮的所有金銀珠寶以及自己的首飾等,送到瓦刺軍中,還指望瓦刺能夠信守承諾,將自己的丈夫放回來。

    瓦刺可能會放了他嗎?答案是不可能。好不容易抓住條大魚,還要慢慢割肉,哪捨得就這麼放回去。

    於是,朱祁鎮就開始了長達七年的俘虜生活,而在明朝方面,推舉朱祁鈺登基後,錢皇后這個可憐的女人,更沒人去管她和她的丈夫死活了。

    政治風雲的變換莫測,使錢皇后無所適從。她只知道,她 的丈夫可能回不來了。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做什麼,唯一的一個事情,就是痛哭。

    “哀泣籲天,倦即臥地”,這是自朱祁鎮被俘後,這個了立案的女人每天過得日子。雖然哭沒有用,但是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長期的痛哭與哀傷,損害了錢皇后的身體,伏地而哭導致腿瘸了一條,又因為長期流淚,眼睛瞎了一隻。這一切,都是錢皇后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所致,在長達七年的黑暗日子裡,她就以頑強的信念等著她 的丈夫歸來。

    浮華散盡,你依然在等我

    錢皇后是朱祁鎮的第一個妻子,她 的出身也算平常。錢皇后的父親是朱棣北征時的一個副千戶、但是錢皇后對於丈夫朱祁鎮,卻用情極深。

    在朱祁鎮被瓦刺放回明朝後,此時的皇帝已經是朱祁鈺。而朱祁鈺,緊緊的抓住皇位不放,將哥哥朱祁鎮打發到南宮幽禁起來。雖說沒有殺掉他,但是對於朱祁鎮的監控,儼然如囚犯一般。

    在南宮的朱祁鎮夫婦沒有任何的經濟收入,朝廷在朱祁鈺的要求下,也不會提供太多。還好錢皇后會針織女工,便如同普通民婦一般,自己動手做點手工活託人拿出去換點吃穿用品。

    “錢後日以針線出貿,以供玉食。”--《明史.英宗傳》

    在這種環境下,英宗和錢皇后這一對患難夫妻的感情,是怎樣的相濡以沫,生死與共。而在經歷了“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新登上了皇位,大權重新回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天順八年(1464),年僅三十八歲的朱祁鎮駕崩,臨終前對兒子朱見深吩咐道:“自高皇帝以來,但凡帝崩,宮人多殉葬。我死之後,就不要這樣做了,同時你要記住,以後也不要這樣做”

    自此,殘忍的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手中被按下了停止鍵。包括後世的明朝皇帝,再沒有啟用此條制度,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朱祁鎮廢除殉葬制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錢皇后對他的感情,患難之際生死與共,朱祁鎮不忍心看著這個可憐的女人在自己死後還要跟著自己去死,所以,在臨終將這一條制度廢除,雖說朱祁鎮在政治上作為不大,但憑此一條,就足以稱得上明朝一個十分有德的皇帝。

  • 16 # 雲居說歷史

    明英宗罷宮妃殉葬,《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英宗朱祁鎮廢除人殉,是他人生中的最大亮點,其出發點,竊以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保全錢皇后

    錢皇后和英宗夫妻情深,錢皇后雖位極皇后,且與英宗感情深厚,但沒有扶植外戚勢力,政治手腕也不夠,太子之母周貴妃對皇后位垂涎已久,但不得君心臣心,英宗奪門之變後,周貴妃爭奪皇后位置失敗,英宗駕崩後,周貴妃必然會對錢皇后發難,以後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一旦太子上位,周貴妃以皇太后之尊,刁難錢皇后,廢其位,甚至強令殉葬,也不是不可能,英宗立遺詔,廢人殉,為錢皇后謀後路佔很大因素。

    其二、念及其他嬪妃

    史書上對英宗的描寫,多提及英宗的仁德,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後宮中和英宗情投意合的肯定不止一人,而其中有些和英宗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的佳人,很可能要淪為殉葬品,作為一名仁君,肯定不願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其三、品行仁德

    一個人做事的出發點,可以從他的性格中得到答案。正因為英宗品行仁德,所以敢於替別人著想,可以放棄歷來傳承的皇帝要人殉葬的待遇,不為一己私慾,行不德之事。

    人無完人,英宗確實有很多不光彩的行事,有人言:明之衰落始自英宗。但對於英宗廢人殉這件事,我的看法正如明史中所言:盛德之事,可以法後世者矣。

  • 17 # 江東汪郎

    朱祁鎮一道廢除人殉制度的聖旨,讓他得到了世人很高的評價。

    他駕崩後,諡號“睿”,廟號“英宗”,以致於他的一生之中很多不光彩的地方都被人們選擇性的忽視了。

    那麼,朱祁鎮為什麼會廢除人殉制度呢?最主要還是為了彌補自己殺了于謙的愧疚,以挽回自己的身後名;同時也是朱祁鎮在最後一刻激發了自己的人性閃光點。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透過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帝寶座的朱祁鎮,在奸賊蕭惟禎、徐有貞的蠱惑下,錯殺了護國擎天于謙於少保,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所以朱祁鎮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挽回自己的名聲,後來殺曹吉祥、石亨,重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減免賦稅,但依然無法得到世人的諒解。

    畢竟於謙於少保是再造大明第一人,人們對於謙有多少敬重和思念,就對朱祁鎮有多痛恨。

    朱祁鎮明白這一點,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在制度上做一項非常具有挑戰當時社會眼球,並符合人道主義的事情,才能取得世人的諒解。

    所以人殉制度就成為他洗刷自己汙點的一道最佳手段,因為人殉本來就是一種被人類文明所唾棄的陋習。

    何況,因為他曾經的年少輕狂,以致身陷瓦剌軍營,險些造成大明亡國。

    而他的妻子皇后錢氏,因為對他思念過重,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眼睛。

    為了不讓子這個可憐的,一心掛念他的皇后能在自己死後好好活著,朱祁鎮也要廢除人殉制度。歷經了人生的波難,兩次坐上皇位的朱祁鎮,已經看清楚了眼前的世界。

    目睹了生死離別,目睹了數十萬大明將士因為自己的原因而白白丟了性命,讓曾經在敵人手裡做過階下囚的朱祁鎮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和生存的意義。

    正因為如此,又何苦讓宮中的女人無辜送了性命。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後宮女子何止一命,用百十條人命抵消自己曾經造過的孽,這在朱祁鎮看來佛祖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廢除人殉,也就成了朱祁鎮的一生中最亮的閃光點,這就是人性的偉大!

  • 18 # 盛唐夜唱

    中國歷史上,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很早就有了,早在商朝時期,就出現了用活人殉葬的現象;漢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基本沒有用活人殉葬的事情了;但在元明時期,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的出現在了中原大地。

    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開始,就恢復了這一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大量的嬪妃便被活活的埋入了明孝陵;此後的明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幾朝都遵循祖制,將除皇后與皇帝生母在外的大量嬪妃進行陪葬。由此,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又在高度文明的中原大地上有序的進行著,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時,留下遺言要廢除此項殉葬制度,大明王朝的人殉制度才就此終結。

    那麼,朱祁鎮為什麼要違背祖制,執意廢除明朝實行已久人殉制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朱祁鎮特殊的人生經歷造成的

    朱祁鎮作為中國歷史唯一一個被蒙古大軍俘虜了,又重新登上皇位的傳奇皇帝,其自然有著非同一般皇帝的特殊人生經歷。自景泰元年,被瓦剌放回明朝之後,便一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做起了被囚禁了的太上皇。

    在這長達七年的囚禁生涯中,只有一群他原來的嬪妃陪伴他、照顧他。在這七年了,朱祁鎮目睹了人世間的親情人暖,見證了世上的人心險惡;沒有人會為了他的艱難處境所考慮,日日夜夜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嬪妃們。而在這囚禁期間,他的三個嬪妃分別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也許當時世界上只有這麼一群嬪妃是真正愛他的。

    患難見真情,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當你身處患難之中,才能見到真正的情義。也許正是在七年的囚禁生活中,朱祁鎮才感受到來自於自己嬪妃們那裡真情。當之前的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唯有這群女人沒有拋棄他,這一切的一切,一定已經深深植根於朱祁鎮的靈魂深處。

    二、用嬪妃殉葬制度本身的殘暴性

    用活人殉葬本身就是落後文明所具備的,其具備了原始性、野蠻性、殘忍性等多個特點。將活生生的一群人作為陪葬,必定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作為一個八歲時,就曾目睹過這種慘狀的朱祁鎮來說,這是一件終身難忘的記憶。如果這種慘狀還要在自己身上發生,還要將一群自己所愛的人帶入地獄,可以想象朱祁鎮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的。

    種種原因最終使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廢掉明王朝的人殉制度,也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一定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好人。而這一善舉,恰恰成為了明英宗朱祁鎮人生中最大的光點。

  • 19 # 歷史哆唻咪

    死灰復燃——殉葬制

    所謂“殉葬”,簡單的來說就是以活人做為試著殉葬品的葬俗,以卑者殉尊者為常見。“殉葬”制度大致發微於原始氏族社會,而繁榮於殷商、西周奴隸制時代。

    墨子在《墨子·節葬下》中說道:“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進入封建社會,“殉葬”的殘餘仍在一定時期內出現。唐宋時期,“天子殺殉”已經較少見諸史冊了。

    而到了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至明景帝朱祁鈺的歷代皇帝在死時都慘無人道地以妃嬪殉葬,而在此期間,負擔帝王如此,諸王、大臣亦循此風。迨至明英宗遺詔,禁止殉葬妃嬪,才從制度上宣告了宮妃殉葬制度的終結。

    “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不要殉葬”“此言俱要遵行,毋違”

    《明鑑》“明英宗”記載:“初,宮人多從死者,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用殉,多者至數十人。景泰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至是帝遺詔罷之。”究其原因,明英宗廢除“殉葬制”的初衷還是要從他極為特殊的人生經歷來分析:

    個人原因

    1、與其身世有關——母子情深,不忍之

    《明史·后妃傳》記載:宣宗孫皇后為貴妃時,“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而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英宗雖然沒有見過自己打的生母,但他內心中可能一直藏著對母親的渴望。做為一名宮女,英宗的母親很有可能在孩子被奪走的時候就被殺害,或者在宣宗死後被迫殉葬。英宗對如此母子離別之情深有感觸,同時也對宮女及妃嬪的殉葬產生憐憫之情。

    《明世紀本末》載,景泰帝死後,英宗本打算讓景泰帝廢后汪氏也一同殉葬,後大臣李賢勸道:“汪妃雖立為後,即遭廢棄,與兩女度日,若令隨去,情所不堪,況幼女無依,尤其可憐”英宗聽了,“惻然曰:‘卿言是。朕以為弟婦且少,不宜存內,初不計其母子之命。’”

    2、夫妻感情深厚——伉儷情深,不捨之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錢皇后“頃中宮祡佐迎駕,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日。”一年後英宗被放回後囚禁於南宮,《萬曆野獲編》卷三《英宗重夫婦》中記載:“聞英宗為太上時,錢後至手作女紅,賣以宮玉食。”錢皇后在英宗落難之際,仍不離不棄,與其患難與共,並親手製作女紅以彌補日常開支。英宗復辟以後,更加珍惜錢皇后,以至於沒有因為“母憑子貴”的傳統立太子生母周貴妃為後,錢皇后一直是英宗唯一的皇后。英宗臨終前還遺命只與錢皇后同葬。

    “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英宗雖然在政治上昏庸無能,無所建樹,但是在夫妻感情上,英宗完全算得上是一個至情之人。

    社會背景——批判傳統婦女觀思潮出現

    土木堡之變以後,儒家禮教對女性的束縛有所鬆動,出現了一股批判傳統婦女觀的思潮,“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正因如此,明朝中期的婦女殉節已不再像初期那樣盛行。民間的殉葬之風有所收斂,這也為英宗廢除宮殉打下了思想和社會基礎。

    有燉之奏與繼任者執行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研究,朱有燉之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是英宗廢除宮殉制度的直接原因。據《明史·周王傳》雲:“有燉正統四年薨,無子。帝(英宗)賜書有爝曰:周王日在日,嘗奏身後務從檢約,以省民力。妃夫人一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

    當然政策的廢除也需要執行者,英宗繼任者明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廢除宮殉,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由於明憲總的堅決執行,終於給宮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回顧明英宗的一生,政績寥寥,整個大明王朝也險些喪在他的手中,“奪門之變”加速了王朝的衰敗,導致武將跋扈,宦官專權,唯有廢除宮殉這一項,成為了英宗執政期間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很早就有了,始於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到了殷商時期最為鼎盛;到了秦漢唐宋,這種殘忍的制度有所收斂,比較人性的漢武帝即位之後就把這個殉葬給廢掉了不再要求后妃殉葬,改以自願。漢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基本沒有用活人殉葬的事情了;生人活殉自古有之,其間曾中斷過千百年。但在元明時期,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的出現在了中原大地。

    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開始,就恢復了這一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剛開始殉葬的時候,因為朱元璋的原因,殉葬制度又再次來到了人世間。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英年早逝,朱元璋內心沉痛傷心之餘,下令將朱樉的兩個王妃王氏、鄧氏殉葬。兩條活生生的人命,就此香消玉殞,只在《明史》上留下5個字:“樉薨,王妃殉。”

    據《明史·后妃傳》載,“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至於數量,《勝朝彤史拾遺記》雲“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明末人毛奇齡的《彤史拾遺記》曾經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從史料記載看,不僅皇帝的妃嬪殉葬,“當時王府皆然”,王妃、王嬪也要殉葬。1398年,朱元璋駕崩,“伺寢宮人盡數殉葬”。史料曾記載,共有四十六名妃嬪、宮女數十人殉葬,有些書上說的陪葬人數也只是一個大概的猜測而已,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這些人死的當天,人們哭泣的聲音很大,年輕妃子以及宮女陪葬者的死法對此人們爭議很大,目前有兩種推測,一是注入水銀, 二是施行縊刑。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這種殘忍的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時,留下遺言要廢除此項殉葬制度,大明王朝的人殉制度才就此終結。

    那麼,朱祁鎮為什麼要違背祖制,執意廢除明朝實行已久人殉制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朱祁鎮要廢除后妃殉葬制度因特殊的人生經歷造成的。

    “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綴,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

    與他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有關。1435年,朱祁鎮父親、明宣宗朱瞻基駕崩時,許多后妃被迫殉葬。將活生生的一群人作為陪葬,必定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作為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時,朱祁鎮就曾親眼目睹過這種悲慘的情形,現成慘狀不言而喻,這是一件終身難以揮散的夢魘,難以抹去的恐怖記憶和陰影,對年幼的朱祁鎮深受刺激。

    二、朱祁鎮也是想透過廢除后妃殉葬制度,保護自己的愛妻錢皇后。

    1464年,朱祁鎮在逝世前釋出遺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

    明英宗之所以在彌留之際詔令廢黜殉葬制度,與一個女人有直接關係。這個女人就是明英宗的錢皇后。明朝自建國以來,錢皇后是第一個直接嫁給皇帝的皇后。錢皇后雖然出身寒微,但品質極佳,自律嚴範,深得明英宗傾心。不過,遺憾的是,錢皇后未生育,這是錢皇后的遺憾,也是明英宗的遺憾。

    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大舉進兵明境,明軍倉促應戰,死傷慘重,明英宗朱祁鎮本人被瓦剌軍俘虜,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被俘虜的訊息傳到京城,錢皇后自感對於丈夫的處境已經無能為力,陷於絕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為丈夫日夜——祈禱。從此,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過度的勞累、冰冷的地面、腿受了傷落下殘疾,由於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初三,二十二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由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明英宗歸國後,被自己的兄弟明代宗軟禁在南宮失去了自由。他更沒有料到在南宮中等待自己的,心心念唸的姑娘已經為了自己變成了又瞎又瘸的醜女人,明英宗不但不嫌棄,反而更加愛她,反而真正明白何所謂結髮情深,並將妻子視若珍寶。因為他知道她為什麼變成這樣的,明英宗知道自己遇上的不是一個皇后,而是愛情。在軟禁的七年期間錢皇后“手作女紅賣,以供玉食”,相依為命,雖然清苦卻很溫暖。期間並給了明英宗莫大安慰和鼓勵,目睹了人世間的親情人暖,見證了世上的人心險惡,日日夜夜陪伴他的只有他的皇后嬪妃們,此恩此情,明英宗朱祁鎮終生難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患重病,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貞、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等人衝入南宮,擁明英宗朱祁鎮復辟重登大寶。

    然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短暫,幾年之後,朱祁鎮身患重病,彌留之際,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妻子錢皇后的處境(因為錢皇后沒有子嗣,勢必遭到權貴勢力、規制的排斥)他拉著大臣的手反覆叮嚀:“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為了保全錢皇后,明英宗還對太子朱見深做了專門囑咐,“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子孫勿復為之”,說完便與世長辭。果然,當明英宗朱祁鎮死後,周貴妃立即向錢皇后發難,幸好有了朱祁鎮遺詔的保護,錢皇后和其餘后妃才得以倖免。

    對相愛的人來說,這樣一個承諾有多麼重要,他不放心孤苦無依的愛人,不忍心留她一個人在冷清的世上,就讓這個諾言陪伴她今後的日子,給她一絲慰藉……

    明英宗朱祁鎮希望讓自己的妻子好好活著,可在沒有相愛的人陪伴下,錢太后的日子處境越來越艱難。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懷著對丈夫無盡的思念,抑鬱寡歡的錢太后離開了人世。明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諡“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葬裕陵。

    明英宗朱祁鎮為了保全一個心愛的女人,違背祖制執意廢除殉葬制度,從而挽救了宮中眾多的嬪妃,無形中保全拯救了多少無辜的女子,故深得女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找個人湊合結婚,是為了避免老了一個人孤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