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史漫談

    大唐第一名將李靖為啥會不管束士兵?李世民為何先罵後賞?筆者認為,在這次事件中,李世民和李靖倆人的表現都可以被稱為影帝。

    我們先看看李靖為啥會犯事。

    一向號令嚴明的大唐名將李靖,竟然會“御軍無法”?

    關於李靖的罪狀,《資治通鑑》中是這麼寫的:

    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破頡利牙帳,御軍無法,突厥珍物,虜掠俱盡,請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見,上大加責讓,靖頓首謝。

    光從字面來看,是因為李靖不善於統御將士,導致手下軍人大肆擄掠金銀財寶,給大唐抹了黑,所以李世民非常憤怒,對他嚴加訓斥。

    朋友們,我們要知道李靖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名將,他統御軍人的水平咋樣?咱們這裡不講道理,看一個之前的具體例子。

    公元621年,李靖作為李孝恭的副手征討江南割據勢力蕭銑,在對方投降後,李靖帶軍進城後有沒有控制住軍士?史書有記載:

    明日,銑遣使請降,靖即入據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

    提兩個問題:

    突厥的可汗跟富饒江南的土皇帝相比,哪家更有錢?為啥更有油水的蕭銑沒被洗劫?

    在征討江南時,各股勢力乘機掠奪以犒賞軍士是慣例;而攻打突厥是國戰,也事關唐軍文明之師的面子。難道李靖不知孰輕孰重?

    讓人不得不懷疑另有原因。我們從他的舅舅—隋朝名將韓擒虎身上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巧了,李靖親舅舅韓擒虎也曾御軍無法、放縱士卒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派楊廣率大軍南下滅陳朝。當時,隋軍衝在第一線的兩位名將,一個叫賀若弼,另一位叫韓擒虎。前者從京口、蔣山一線正面進攻,並且與南陳名將魯廣達等人血戰;後者的最大功勞則是生擒了陳後主陳叔寶。

    事後,倆人在隋文帝面前爭功,楊堅比較公平,將兩人都進爵為上柱國,並賞賜同等的大量財物。但是後來,韓擒虎的爵位被擼掉了,罪名跟他的外甥李靖幾乎一模一樣:

    有司劾擒虎放縱士卒,淫穢陳宮,坐此不加爵邑。

    看起來韓擒虎是吃虧了,然而事實證明他佔了大便宜。在滅陳後,他在朝廷裡混的四平八穩,在公元592年光榮去世。(據民間傳說,陰間的閻羅王就是韓擒虎擔任的。可謂人生、鬼生都是贏家)

    而賀若弼就比較悲催,他對自己平定南陳、結束華夏幾百年分裂的功勞甚是自負,常常自稱自己能當宰相,因此多次被楊堅免官,甚至還被關進了大牢。但考慮到他的功勞,最終楊堅把他召回朝廷,但只給他爵位和賞賜,從沒讓他任實職。

    楊堅能控制性子,他的兒子楊廣可是個暴躁老哥。公元607年,賀若弼因為對時任皇帝楊廣指手畫腳,直接被以誹謗朝政的名義砍掉了腦袋,一代名將就落得如此悲劇的下場。

    韓擒虎與賀若弼兩人的不同遭遇,生動體現了什麼叫功高震主,什麼叫知進退

    而韓擒虎與他的外甥李靖之間,可以被稱為師徒:

    其舅韓擒虎,號為名將,每與論兵,未嘗不稱善,撫之曰:"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所以筆者認為,李靖在端掉東突厥時,知道自己幹了一件震動中外、名留青史的壯舉,而且這次軍事行動對皇帝李世民來說意義非凡,自己一定得把這個功勞完全推給他。

    為什麼說滅東突厥是一起特殊事件?

    突厥被滅,對李世民來說有多重要?實現了自己曾跟李建成打下的賭

    李世民為啥要一心幹掉東突厥?我們這裡就不提穩固政權、消滅外敵、讓自己成為“天可汗”等大道理,咱們要知道,當初他可當著李淵以及滿朝文武的面,跟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打下了一個賭。

    李淵父子在統一中原的過程中,得到了突厥人的扶持,但代價也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要不斷滿足對方對金銀財寶的胃口。見錢眼開的突厥人如果沒得到滿足,就不斷派兵侵擾。

    苦不堪言的李淵經人建議,準備焚燒長安城、往內地遷都,甚至已經派宇文士及前往樊、鄧地區實地考察。對此,李建成、李元吉、裴寂等人也表示贊成,蕭瑀等人面對這架勢,雖然知道不妥卻也不敢反對。

    只有李世民對這一計劃極為不滿,他說

    秦戎狄為患,自古有之......奈何以胡寇擾邊,遽遷都以避之,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漢廷一將,猶志滅匈奴;況臣忝備籓維,願假數年之期,請系頡利之頸,致之闕下。若其不效,遷都未晚。”

    就是說,他保證在數年內滅掉匈奴,把頡利可汗抓到殿前請罪。

    而李建成則對此大加嘲弄:

    建成曰:“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

    西漢初年樊噲也曾吹牛逼要帶十萬人橫掃匈奴,最後啥德行?秦王你這話好耳熟啊!

    李世民則直接立下軍令狀:

    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虛言也!

    這一年是公元624年,兩年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殺掉了李建成,背上了一生的罵名。因此,他更加要證明自己比自己的哥哥強。

    所以,咱們可以明白公元630年李靖滅掉突厥這一事件,對李世民意味著什麼嗎?在得知兒子創下此壯舉後,多年不露面得太上皇李淵感慨:

    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

    我的江山交給老二,沒有託付錯啊!這對李世民來說是多麼珍貴的評價!!!

    因此,這次如果誰敢搶李世民的功,那他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怎麼避免功高震主?老江湖李靖與李世民聯手奉上了模範級的示範

    李靖這次出征已經59歲了,作為兩朝老江湖,對於這次行動的意義,他心知肚明。首先,自己得完成任務,不能當皇帝失望、丟臉;其次,又不能把這次功勞據為己有,不然那豈不是自尋死路。再說了,我已位居頂級武將職位,還想讓皇帝怎麼封我?

    怎麼推?學自己的舅舅—自汙唄!因此,就發生了“御軍無法”這一事件。

    而李世民的反應,也是相當的真實,筆者斗膽猜測如下:

    第一步,發自肺腑大喜:沒到十年,我就實現了當初跟建成打下的賭,這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第二步,糟了,李靖這個傢伙“將在外有命不受“,不顧我已經派唐儉在和突厥人和談,私自偷襲達成如此曠世奇功,豈不搶了我的風頭?

    第三步,什麼,李靖竟然“御軍無法”?朕明白了,你還真是個老江湖啊,甚知我心。好,我就接下你這份禮;

    第四步,李世民裝腔作勢痛罵李靖。李靖則毫不解釋,只知道低頭認錯,

    第五步,跟當初楊堅表彰韓擒虎一樣,只賞錢、不加官。李世民最終賞賜給李靖兩千匹絹。

    功高震主,歷來是封建時代繞不過的一個坎。李靖作為初唐第一名將,最終能全身而退,與他自己出身名將世家、得到頂級教育有關;同時,李世民自身馬上打天下、底氣十足,並且馭臣有術、用人以才,大唐才得以避免步入“兔死狗烹”的惡性迴圈。

  • 2 # 鐵馬冰河wu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在天下平定後,難免因功高震主,被帝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幾乎個個難逃一死。但凡事總有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事變 ”取代太子李建成登基稱帝后,就能善待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除勳公張亮、陳公侯第因謀反被誅外,絕大多數功臣均得以善終。但李世民畢竟是帝王心性,他馭下有術 ,恩威並施,在君臣和諧的溫馨畫面背後,李世民將帝王權術玩的爐火純青、至臻化境。

    唐朝初年,遊牧於漠北的突厥強盛起來,成為大唐北部邊境的心腹之患,突厥騎兵屢次犯邊,攻城略地,殺戮吏民,大肆搶掠人口和財物,最嚴重的一次竟然打到距離長安只有四十里的武功縣,唐朝宣佈京師戒嚴。629年8月,突厥頡利可汗突然率軍開至與長安近在咫尺的渭水便橋以北(今咸陽西南),覬覦京師...... 李世民即皇帝位後,決心出兵消滅突厥,徹底根除邊患。

    629年11月,唐太宗李世民先派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 張公瑾副總管,率軍進攻突厥的前沿陣地馬邑。因事發突然,突厥人猝不及防,大敗虧輸,正在馬邑的頡利可汗落荒而逃,有9個突厥將軍率部投降唐軍。隨後被迫參戰的鐵勒部兵以及奚、同羅、霫等部落的僕從軍也紛紛向唐軍投降。

    11月底,唐太宗正式下令唐朝大軍分六路出擊消滅被突厥:幷州都督李世勣出通漠道,李靖出定襄道,左武衛大將軍柴紹出金河道,任城王李道宗出大通道,幽州都督衛孝節出恆安道,營州都督薛萬淑出暢武道,六路總管合兵十餘萬,由兵部尚書李靖統轄,向突厥發起大舉進攻。任城王李道宗首戰告捷,在靈州擊潰突厥,俘虜人畜上萬。見唐軍大兵壓境,突厥頡利可汗以及鬱射設、蒙奈特勤等豪酋紛紛表示要率眾歸降唐朝。

    新年將至,前方捷報頻傳,突厥酋長、貴人紛紛率部繳械投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激動的對大臣們說:“我大唐剛建立時,突厥強盛,先父(高祖李淵)為了讓人民休養生息,忍辱負重,向突厥稱臣納貢。我常為此難過,總想有一天能洗刷這恥辱。今日,六道出兵所向克捷,我的願望就要實現了《資治通鑑》”!

    前敵總指揮李靖卻沒有唐太宗那般興奮。行事一向謹慎的他認為突厥人反覆無常,頡利可汗或許是使詐降計以便拖延,並無誠意。630年正月,李靖親率3000精銳驍騎趕赴惡陽嶺(今內蒙和林格爾附近),乘夜色掩護突襲定襄,一舉攻破大利城。突厥頡利可汗彼時駐蹕定襄 。他想不到李靖來得如此快,認為唐軍主力已經殺到,否則李靖絕不敢孤軍深入。頡利可汗慌忙策馬北逃,將牙帳遷到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李靖派細作混到頡利可汗的親信中間行反間計,結果頡利可汗最信任的西域胡商康蘇密帶隋煬帝的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前來歸降。同時,通漠道行軍總管李世勣率另一路唐軍與突厥軍隊大戰於白登道(今呼和浩特西北),並取得大勝。

    自從李靖出奇兵攻破定襄後,頡利可汗大為恐慌,率部退守鐵山(今內蒙陰山以北之包頭 ),並派使者到長安謝罪,表示願意舉國內附。唐太宗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讓他親自去迎接頡利可汗。頡利可汗雖然表面上表示願意入朝覲見太宗,但內心卻疑慮重重,再三藉故推遲行程。

    《舊唐書》記載,貞觀四年(630年)二月,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 、將軍安修仁前去安慰頡利可汗,李靖猜出了唐太宗的用意,對大將張公瑾說:“詔使到彼,虜必自寬”。意思是皇上派使者到突厥去,突厥人一定會放鬆警惕。於是他挑選能騎善射的精兵一萬,每人攜帶20日口糧,然後準備帶他們從白道襲擊突厥人。張公瑾說:“詔許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討擊”。他的意思是皇帝已經允許突厥人投降,況且唐使也在那邊,不可擅自出擊。李靖態度堅決,說:“此兵機也,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等輩,何足可惜(此乃出兵良機,機不可失,這正是昔日韓信當機立斷攻破齊國的原因所在啊。像唐儉等輩,即便因此犧牲了,也沒啥可惜的)”。

    實際上頡利可汗確實另有打算,他想拖延到開春草青馬肥之際,再率眾逃往漠北深處。彼時的頡利因連遭慘敗,逃到鐵山(今內蒙包頭北)據險固守,殘餘兵馬還有數萬。李靖不顧張公瑾勸阻,率軍至白道會合李世勣部,並連夜出發,李世勣緊隨其後。

    唐軍趕至陰山,那裡有千餘戶突厥牧民,為防止走漏訊息,李靖把他們都俘虜了並押著隨軍前行。李靖派麾下猛將蘇定方為前鋒,率兩百騎兵乘濃霧急速前行。自唐朝使節到後頡利可汗很是高興,果然放鬆了警惕。唐軍前鋒銜枚疾進,距離頡利牙帳已不足七里時,才被突厥人發現。頡利可汗屢戰屢敗,早已被打怕了,他急忙跨上自己的千里馬狂奔而逃。唐朝大軍一到,突厥軍隊不戰自亂,相繼潰逃,唐朝使節唐儉等人乘亂逃脫。史載,是役李靖軍斬殺萬餘敵兵,俘虜十餘萬人,繳獲大小牲畜數十萬頭;還捕殺了隋朝時嫁到突厥的義成公主,生擒了她和頡利可汗生的兒子迭羅施。

    頡利可汗率萬餘部眾策馬狂奔,打算投奔吐谷渾,不料在磧口遭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部伏擊,頡利可汗的部眾潰散,他自己被張寶相俘虜, 隨即被押往長安獻俘。不久,突利可汗也率部來降,唐軍遂收復定襄、常安之地,唐朝的疆域從陰山北一直擴張至大漠。

    唐朝自立國以來,受東突厥的威脅、欺凌由來已久。如今這個實力強勁的大敵竟然就這樣被李靖蕩平了,唐太宗的欣喜可想而知。史載,當李靖率軍滅掉東突厥的訊息傳到長安後,李淵、李世民父子欣喜若狂,在宮裡大宴群臣,酒至半酣,李淵即興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則當眾翩翩起舞,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李靖率軍班師回朝後,卻遭御史大夫溫彥博、蕭瑀上疏彈劾。原來,唐軍突襲突厥牙帳的過程中,天寒地凍,補給困難,一些士兵飢寒交迫,於是結夥劫掠突厥牧民的畜產、財物,以補充軍需,在極度嚴酷的環境中,這也是無法之法,情有可原,卻不料遭御史奏劾,說李靖治軍不嚴,李世民見奏果然大怒,召李靖狠狠地訓斥了一番。

    李世民由大喜到大怒,只在一瞬間,似乎翻臉比翻書還快。其實,細究原因,李世民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李靖滅掉了東突厥,立下奇功一件,李世民認為有必要給他當頭棒喝一下 ,以免他滋生驕傲自大的情緒,將來不好駕馭。在天氣苦寒、糧草不濟的情況下,士兵搶掠敵方物資也不奇怪,李世民如此上綱上線的嚴厲斥責李靖,或許是為懷柔降附的突厥民眾,以安撫他們的惶恐與不滿的情緒,心悅誠服做大唐的順民。再則李靖襲擊突厥牙帳時誅殺隋朝的義成公主,她是頡利可汗的妻子,也隋煬帝楊廣的姐姐。李家和楊家是親戚,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義成公主也是李世民的長輩,她對歸唐的隋朝蕭皇后有大恩,李靖擅自殺掉她,引發蕭後不滿,她攛掇弟弟蕭瑀彈劾李靖也是很有可能的。李世民訓斥李靖,也是為平息朝中對他誅殺義成公主產生的不滿情緒。

    李靖很善於隱忍,面對太宗的嚴厲訓斥,他不辯解,不求告,沒有露出半點不滿情緒。李世民馭臣有方,將“打一巴掌再給顆甜棗”玩的爐火純青。事情過後不久,唐太宗對李靖說:“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赦公之罪,錄公之勳”。李世民很清楚李靖戰功赫赫,無人能比,為人卻謙遜忠誠,從不居功自傲,於是先敲打一番再厚加賞賜,增加了他的食邑,還賞賜了許多金銀絹帛。衛公李靖得到厚賞,卻更加謹慎低調,他功高遭忌,多次遭人陷害,每逢及此,他也不作任何辯解,而是閉門謝客,安然獨處,因此總能逢凶化吉 。李世民也始終對他信之不疑,一代“戰神” 遂得以善始善終。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3 # 謝金澎

    李世民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明確了的千古一帝,有道明君。

    得知李靖揮軍出擊,一舉消滅了東突厥,李世民的第一反應是大喜。

    確實,東突厥這塊心病,他們還在駐守太原為隋朝看護邊關的時候就有了。而且隋煬帝當時為了清除李姓世族,只給了他們數千微薄兵力,要對抗強大的動輒十萬計的匈奴大軍,可是難為死了李淵了。

    為了生存,李淵不得不揹著隋朝對突厥稱臣。後來為了攻陷洛陽,問鼎天下,李淵不但需要突厥的戰馬、兵力支援,還要防止突厥背後偷襲,更是跪地接待突厥使者,自稱下臣,可謂屈辱之極。

    所以,突厥一直是李世民的頭號心病,登基後他的優先戰略目標就是一勞永逸的徹底解除突厥威脅。

    再有,李靖滅了東突厥還拿回了被突厥劫掠去的傳國玉璽,這對於得位不正的李世民來說更是天大的喜訊。

    所以聽說李靖滅了東突厥,李世民第一反應就是大喜。那麼他為何又震怒呢?

    那是因為李靖攻打突厥,可沒有奉行中原王師一向喜歡標榜的仁義之師的假把式。而是以其之道還施彼身,不帶輜重,輕裝急進,縱兵搶掠突厥人的財貨食物,連東突厥首領的老婆也被殺死。

    而且李靖是在大唐使節正在與突厥談判時看準戰機,突然發兵攻擊,給唐朝使節造成了極大的生命危險,說起來貌似有些勝之不武。所以李世民有些震怒,畢竟這麼大的事情,李靖竟然說幹就幹,真正的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了。

    但是李世民畢竟是李世民,不是朱元璋,他隨後還是覺得無論怎麼說,李靖滅了東突厥,徹底解除了大唐邊患,雖然美中不足,也是大功一件,所以還是對李靖予以了應有的獎勵。這就仁人明君的做派,所以歷史上也只有他,能夠開創了萬國來朝,八方齊賀的開唐盛世。

  • 4 # 嗔痴歷史觀

    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在古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隨便一列舉就有很多,然而在唐朝時期,卻出現很多明哲保身的大臣,比如今天所說的李靖就是其中之一,知進退,防止功高蓋主,這才是聰明之舉。

    原本李靖已經立下奇功,將東突厥拿下,並且尋回傳國玉璽,讓李世民甚是高興,然而中間出了一些小插曲,讓這個戰功變得與眾不同,為何這麼說呢?且待我繼續詳細分析。

    一、李靖滅掉東突厥

    突厥在古代歷史上一直存在,即使是強大的漢朝也飽受突厥的摧殘騷擾,對其十分不滿,就是沒有辦法將其一舉滅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突厥勢力崛起,以至於在隋朝時突厥十分猖獗,敢於欺負隋朝子民,隋文帝楊堅多次派兵前往收拾,依舊效果不夠顯著。

    後來隋煬帝楊廣直接派李淵去收拾突厥,可是李淵當時實力一般,突厥動不動就是十萬大軍前來,李淵實在無奈,為了生存,只能俯首稱臣,每次突厥來,李淵都要跪地相迎,屈辱至極。這一切李世民看在眼裡,實在不爽,擁有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斷然不能容忍突厥胡作非為,內心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將突厥滅掉。

    後來李淵建立唐朝時,因為害怕突厥騷擾,打算將都城遷走,李世民再次反對,並且說自己可以在十年之內滅掉突厥,這句話引來李建成嘲笑,當時李建成就用樊噲十萬大軍滅突厥慘遭失敗的事情來嘲諷李世民。

    建成曰:“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

    李世民是個性情中人,受不了這樣的委屈,當即表示自己一定要滅掉突厥,這件事情從此以後深深記在李世民心中,他經過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后,更是加緊步伐完成滅突厥大業,一方面是穩定國家統治,另一方面也是兌現自己當年許下的諾言。

    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虛言也!

    好在李世民身邊大將良多,李靖就是其中智勇雙全的一個,在630年,李靖率領大軍前往去滅東突厥,當時戰況十分緊急,李世民派使者去與東突厥談判,不料李靖來了一個突襲,讓突厥措手不及。

    也就是這樣一個突襲,最終一舉拿下東突厥,讓其俯首稱臣,更加有意思的是,李靖將蕭皇后和傳國玉璽一併帶回交給李世民,李世民看看傳國玉璽,又看看取得的成功,十分興奮。

    可是興奮沒有多大一會兒,又開始震怒,最後才對李靖進行金錢獎賞,賞賜其兩千匹絹,沒有升官,也無法升官。

    二、為何李世民當時情緒變化如此快

    一開始李世民表現出來的興奮應該就是本能反應,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終於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完成,並且傳國玉璽也找回來,自己的皇位更加名正言順,此外李淵當時還出來專門表揚李世民一番,說自己傳位給李世民沒有傳錯,這讓李世民內心十分開心。

    可是事情一轉,有人反映李靖在整個作戰過程中“御軍無法”,不聽從李世民的安排就私自行動,這又讓李世民十分震怒,這明顯就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所以李世民臭罵了李靖一頓,李靖則一言不發,安靜聽李世民的臭罵。

    罵完之後,李世民又轉念一想,好像明白了什麼,他知道這個戰功是李靖取得的,原本要是李靖不搞出這麼一個么蛾子,估計自己還實在難辦,如今李靖弄出這麼一件事情來,自己也有個臺階下,可以將這個戰功化為己有,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經過深思熟慮,李世民突然明白李靖為何要這樣做,明顯就是故意為之,自己怎麼還能處罰他呢,應該好好獎賞才對,於是對其大肆獎勵一番。

    三、李靖為何要這樣做

    處於皇帝身邊,李靖自己的武將官職已經是最高級別,想要再升官已經不可能,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這麼多年,也知道東突厥一戰對李世民而言意味著什麼,所以自己應該聰明一些,不能搶了李世民風頭。

    想清楚這些後,李靖才故意弄出一個小插曲,讓其餘人員覺得李靖確實犯錯,從而將功勞歸於李世民,自己後退一步,雖然可能被李世民當時罵一頓,但是他明白李世民的聰明程度,一定會清楚自己的良苦用心。

    果然,最後李世民看明白了李靖的良苦用心,李靖也因此得以善終,一生享盡榮華富貴,還蒙蔭子孫後代,實在是明哲保身的典範之舉,值得後人不斷學習研究。

    結語

    君臣之間的相處,更是聰明才智之間的較量,一個大臣只有懂得功成身退,不要妄自菲薄,盲目自大,才能夠保住自己小命,留住一個家族的繁榮昌盛,倘若居功自傲,最後的下場一般都很糟糕,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哲理!

  • 5 # 悟貴勤思

    大喜,是因為剿滅突厥,除掉了心腹大患。

    震怒,是由於李靖沒有執行李世民與頡利已和的旨意,擅自率兵夜襲頡利大營。當時李靖實際上掌握著唐朝大部分最精銳的兵力,這對於根基不穩的李世民是一個客觀上的威脅。

    獎賞,滅突厥後,李靖並沒有擁兵自立的跡象,李世民以及朝中眾臣也不相信李靖會反,李世民後頒旨命李靖交出兵權回朝,李靖也是立即執行,因此也打消了李世民心中顧慮。

    客觀上來看,剿滅突厥剷除了大唐王朝最大的隱患,而李靖居功至偉,不可不獎;儘管李靖有違旨抗命之嫌,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世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其罪可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李靖對於李世民,對於唐王朝至關重要,是不可替代的國之棟樑。李靖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無人能比,大唐精銳部隊中的骨幹與李靖關係非常穩固,不是他的弟子就是親密戰友,他在軍中威望極高。如果李靖受到懲罰,或者說得不到應有的獎賞,會使得軍心不穩。考慮這些因素,李世民必須要將首功記在李靖頭上。李靖回朝之後官拜右僕射,為百官之首!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問題隱含的意思在於帝王心術。李世民得知李靖滅了東突之後,先是大喜,這是對解除邊疆大患之後最正常的心態。然而震怒,為何要震怒呢?無非是說李靖滅匈之後,勢力大增,會威脅到李世民的皇權,李世民借震怒之由,打壓李靖,以降低其勢力。然後,再對其獎賞,使其感恩戴德,不生反叛之心。這就是所謂的帝王馭下用人之術,說白了,就是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

    這種所謂的帝王心術這些年在影視劇的大力喧染之下,可謂深得人心。使得許多人認為,所謂的帝王心術就是耍心眼,耍手腕。誰的心眼多,手腕強,誰就是強者。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連嘉靖這樣的皇帝,都成了最聰明的。

    不得不說,這種情況,在明清之後或許有些道理,但在漢唐之時,是不太成立的。

    李世民的稱帝與雄才大略和心狠手辢都有關係,但卻很少體現在小手腕和耍心機上。這是漢唐氣象與宋明風格的本質差異。

    在談李靖滅突欮之前,先看一下李世民的胸襟,與後世耍手腕的所謂帝王心術有何不同。

    我們知道,李世民手下有位大功臣後來因為謀反被殺了。這人就是侯君集。他是因為幫助太子擴充實力,李世民感到威脅,才把他們除掉的。在侯君集沒有犯事之前,就有一位大臣張亮向李世民舉報侯君集有謀反的動向。李世民對自己的舊部還是有感情的,他沒有因此查辦侯君集,而是告訴張亮,此事到此為止。

    後來,侯君集還是因謀反被誅。李世民也沒有抹殺張亮首告之功,為其升了官。

    單單侯君集一事,不足說明問題,我們再舉一例。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舅舅,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後期,為求長生,常服用丹藥。做這些時,有忌諱,不能參與喪事。但高士廉死的時候,李世民毫無顧忌的就要參加。長孫無忌知道後,騎馬追上,當街勸阻李世民。從這些事都可看出,李世民對於身邊的人,是有真感情的。耍手腕的事,對大格局的人來說,不是不會,而是不屑。

    李靖絕對是唐代排名第一的軍事家,《舊唐書》說,“近代名將,惟英衛二公。”指的就是李靖和徐茂公二位。李靖封的是衛國公。但我更欽佩李靖的是他處世的態度和為人的風格。讀《李靖傳》給我留下兩個印象,一是忠誠;二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隋末亂起的時候,李靖是隋朝官員。當他發現李淵父子有異謀的時候,便向隋朝揭發。這是為人之臣,忠人之事。他能事先看破李淵父子,也是識人之明。

    當時隋煬帝在江都(揚州),李靖走到長安的時候,就被李淵抓住了。

    投降李唐之後,武德年間,平定江南,主要是李靖的功勞。到李世民朝,李靖的功勞是平定突欮和突谷渾。

    平定突欮是在貞觀三四年間。貞觀三年,李靖以三千鐵騎突襲惡陽嶺,最終消滅突利可汗部。突利一人逃走。此戰擒獲隋煬帝蕭皇后及隋朝皇子,不但大大削弱了突欮,也為唐朝解除了隋朝復辟的威脅。

    因為突利部被滅,突欮感受到了唐朝的力量。頡利可汗便向唐朝請和,李世民派唐儉赴突欮和談。趁此機會,李靖一舉消滅了突欮,俘獲人眾十多萬。頡利可汗隻身逃走,被唐將張寶相俘獲。

    李靖滅了突欮,對唐朝來說,是大大的好事,說明北方的威脅解除了。除此之外,對唐朝還有另外的重大意義。我們知道李淵父子是從太原起兵的,離北方很近。李淵起兵的時候,為了穩住後方,便與突欮結成聯盟,父事突欮,也就是給突欮當兒子。在李淵當隋朝地方官的時候,這種關係不丟人,反正做隋朝官,臣也類於子。可是大唐建立後,自己君臨天下,這就有點丟人了。因此,在得知李靖滅了突厥後,李世民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李靖滅了突厥,是解了君父之憂。因此,李靖滅了突厥,李世民大喜,是沒問題的。

    繼而震怒,就有點誇大其辭了。但是,李靖滅了突厥之後,朝中便立刻有人參他,這卻是真的。參他的人是溫彥博。此人是御史大夫。而御史大夫的本職工作就是參人的。人人都熟悉的魏徵就是御史大夫。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頭頭都是宰相。御史大夫是門下省的頭,門下省也是監督機構。溫彥博參劾李靖的罪名是,李靖滅了突厥之後,突厥王庭的財寶被軍中瓜分了。沒有上交朝廷。既然有人參劾,朝廷自然要追查。這樣,李靖的身份就從大功臣變成了戴罪之身。

    溫彥博的參奏,並沒有對李靖產生實際傷害。李靖該得的封賞也都有了。

    溫彥博參李靖是否是為李世民演的雙篁,也就不得而知了。但從溫彥博自身來說,李靖是大才,出為將,入為相,回朝之後,以兵部尚書領中書令也就成了宰相。與溫之間會有權力上的衝突也未可知。

    李靖的特點是,一生除軍事外,對政治並不參與。朝廷就算給了他官職,他也不熱心。史書說他在與朝裡這些宰相們談話時“恂恂似不能言”。但是,當國家有軍事任務的時候,他就會當仁不讓。

    貞觀九年,突谷渾又來犯邊。大唐又要用兵。李世民說:“要是能用李靖為將就好了。”這時,李靖找到房玄齡,表示願領兵出征。

    李靖掛帥之後,果然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很快,又把吐谷渾給滅了。同樣,這次又有人告李靖的狀,說他要謀反。告狀的是因受了李靖批評的人挾嫌報復。李靖受到彈劾之後,既不與辯,也不激動。而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裡,謝絕一切來訪,聽候朝廷處理。這次,李世民沒客氣,直接把誣告的二人砍了腦袋。

    李靖因為遠離政治,一生平安。晚年的時候,他聽說李世民要徵高麗,便主動請纓,因為年紀大了。李世民沒有同意。

    李靖於貞觀二十三年去世。

    由於李靖的處世態度和做人原則比較高明,他的後代也一直享受他的福廕。到唐文宗時期,李家的七世孫把李世民當年寫給李靖的文書聖旨等交給唐文宗,文宗愛如至寶,命翰林學士重新制作副本賜給李家。原文收歸朝廷。

  • 7 # 洛克笑笑

    這說明李靖做事老辣,精明。也是李世民瞭解箇中緣由,君臣一唱一和的唱了一出雙簧。

    李靖攻滅東突厥後,得知訊息的李世民大喜,他大喜的原因有三:

    其一、終於擊滅了勁敵東突厥,一雪前恥;

    其二、獲得了傳國玉璽,唐朝名正言順了;

    其三、剷除了隋朝的復辟勢力,特別是將隋朝皇室一鍋端了。

    李世民震怒的原因是聽聞李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還殺死了頡利可汗的妻子隋朝義成公主,更在突襲突厥的過程中讓唐朝的和談大臣身處險境!

    李世民把李靖一頓狠批,好好的敲打了一翻,平息了各方面的不滿!事情過後,李世民見李靖毫無怨言,更加謙卑恭順,於是先後兩次賞賜了李靖。

    突厥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他的實力十分強勁,曾經給隋朝和唐朝沉重打擊。李淵開國當了皇帝后,面對突厥的精兵不得不上表稱臣納貢;李世民當了皇帝后,面對突厥的鐵騎也不得不簽訂城下之盟。

    唐朝初年,突厥對大唐的壓迫一如漢初匈奴對大漢的壓迫;更令唐朝不安的是突厥還收留了前朝皇室,傳國玉璽還在前朝蕭太后手中。

    因此李世民時刻都在準備擊滅突厥,一雪前恥;在李靖攻擊突厥的過程中,李世民還安排兩員重臣去安撫突厥可汗,麻痺突厥人。

    李靖對於唐朝而言是就是護國長城,他帶兵有方,作戰有度,是大唐的常勝將軍,內鬥外戰無一敗績。

    李靖跟白起、韓信相比,軍事能力或有不及,但是在侍奉君主方面顯然比他們高出了許多,跟大秦名將王翦一樣是一個軍神兼人精。

    李靖已經獲得了人臣的最高爵位,也就是獲得了公爵,再立滅國大功就只能賞賜王爵了,但是王爵只能是皇族子弟可以獲得,外人不得封王。

    因此李靖自汙其名,自減其功,在擊滅突厥後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又不小心殺死了義成公主;因為這些罪過,李靖遭到御史的彈劾,功勞被扣下不表,先追究罪過。

    李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是為了就地解決糧草問題,然後快速追擊突厥逃兵;李靖誅殺義成公主,那是因為義成公主是堅定的復辟隋朝者,殺之以絕後患。

    蕭皇后就深知隋朝不可能復辟了,李唐皇朝已經安定了天下,因此唐軍一到定襄,蕭皇后就率領皇族投降了,還把傳國玉璽獻給李世民。

    因此李靖沒有誅殺蕭皇后以及隋朝皇族,而是禮遇有佳的把他們送回長安。和談的大臣在亂軍之中差點身死,這份罪過也只能李靖來承擔,不可能推到李世民身上。

    李靖做事如此精明老道,跟李世民一唱一和,雖然遭到批評,但是不但性命得保,後來還加官晉爵,得以善終!

  • 8 # 歷來現實

    中國有句古語叫"狡兔死獵狗烹,狡兔死良弓藏",中國歷史絕大多數帝王心狠手辣,對待曾為他們出生入死功臣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想方設法捏造罪名要把他們置於死地,因此這些皇帝總是被後人不齒。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開國皇帝也有個別比較仁慈的,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在稱帝后杯酒釋兵權,大臣屁顛屁顛去享福,皇帝優哉遊哉坐天下,君臣和和睦睦,一片和諧景象。

    為什麼會這樣,除了能力問題,還有品德和氣度因素——一個心胸狹窄、沒有治國能力的皇帝駕馭不了大臣,反倒把有能力的大臣當成是心腹之患。

    而一個氣度不凡、滿腹韜略的老闆,是不怕員工超越自己的,因為他總有一套辦法讓他們服服帖帖,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這就叫領導藝術,組織能力。

    除了我們說的宋太祖,唐太宗也是駕馭人的高手,而且能力比趙匡胤還要出色。

    從李靖滅突厥這件事上,我們可以欣賞到教科書式的領導水平。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東突厥向唐帝國河西地帶發動進攻,可是由於多地守將警惕性很高,突厥軍隊沒有撈到一點便宜。

    但李世民卻非常震怒,因為突厥是自己心裡難以言說的痛,李淵和李世民當初為了站穩腳跟生存下去,曾經向突厥稱臣。而且隋朝滅亡後,突厥竟然收留了隋朝皇后和隋煬帝楊廣的孫子。這次突厥挑釁,讓唐太宗氣不打一處來,新仇舊恨湧上心頭,產生了修理突厥的想法。

    這年冬天,李世民集結十餘萬大軍,計劃兵分六路向突厥發動突襲,這六路大軍的總指揮是大唐傑出軍事家,兵部尚書李靖。

    貞觀四年(公元630)正月,李靖先是以精兵三千從馬邑穿插出去,來到惡陽嶺,對突厥擺出決戰架勢。突厥頡利可汗聞訊後驚恐萬狀,因為他判斷李靖身為主帥不會是輕易出兵,那是老鼠拖木鍁、大頭在後,大軍隨後就會來到。這樣想著,突厥頡利可汗不敢戀戰,急忙下令撤軍,腳底抹油溜了。

    李靖看見突厥大軍逃遁,心中大喜,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李靖出奇兵就沒有打算跟突厥進行決戰,因為敵眾我寡,兵力懸殊,李靖只想找到敵人軟肋。見突厥大軍撤退,就把進攻矛頭指向定襄城,守城大將康蘇密頂不住壓力向唐軍投降,住在定襄城內的隋朝蕭皇后、隋煬帝楊廣的孫子楊政道等眾皇族一併被俘。

    喜訊傳來,李世民自然是眉開眼笑,因為這樣一來,就再也不擔心隋朝死灰復燃,捲土重來了。

    更叫人開心的事還在後面,遭遇這場大敗,唐軍士氣高昂,勢如破竹、捷報頻傳,突厥軍屢戰屢敗,士氣低落,頡利可汗失去了抵抗決心,打算向李世民求和,向唐朝稱臣。李世民接到頡利可汗的降書順表,覺得並沒有徹底打疼、打怕他們,因此他們這時候說投降不是真心,而是權宜之計,打算養精蓄銳,捲土重來也未可知。

    要想實現長期和平,必須對他們進行痛打。

    於是李世民就決定假裝接受,麻痺突厥,一邊準備進攻,一邊派使者議和,派遣唐儉和安修仁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聽說李世民議和,心領神會,就在唐朝議和使者唐儉和安修仁到達突厥的同時,李靖的一萬精銳騎兵向頡利可汗所部發動閃電戰。

    李靖大軍突襲陰山,突厥軍隊毫無防備,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傷亡過萬,十幾萬官兵被俘,倉皇逃跑的頡利可汗被大將李道宗抓獲,被押解到長安。

    對此捷報,李世民心花怒放,笑逐顏開,但隨即就大發雷霆。

    這是為什麼呢?

    李靖高奏凱歌,班師回朝,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軍功章,而是御史大夫蕭瑀、溫彥博的彈劾。

    彈劾理由非常充足:李靖軍隊紀律渙散,士兵在征戰過程中搶奪百姓財物,違反了不擾民眾的軍紀。

    李靖為此辯解說:軍隊在外面沒有補給,氣候惡劣,溫飽難以維繫,違反紀律也情有可原。

    但是李世民可不這樣想,唐軍是仁義之師,以仁德征服人心,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擾民,尤其是少數民族,這樣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構建民族團結,實現西部地區的長治久安。

    所以李世民一定要怒懟李靖,做做政治正確的樣子,不過李世民心裡對李靖還是讚賞的,軍隊出去打仗,因為小節問題無功而返或者吃了敗仗,那才是因小失大。不過這種心裡話,自然不能說出來——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

    李世民責罰李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看他能不能勝而不驕,任何將領立下如此大功,難免有點忘乎所以,李世民在他立功的時候不獎賞反而責罰,就是看他是不是謙虛謹慎,寵辱不驚。

    如果一有冤枉就大放厥詞,妄議皇上,那就不再重用;如果能屈能伸,虛心接受批評,那就是好手下,大大的忠臣,能繼續委以重任。

    再說,李世民假裝議和,使者唐儉他們並不知情,他們覺得李靖這小子貪圖功勞擅自發動進攻,拿他們的生命當兒戲,心裡怒氣沖天,向李世民抱怨。可是李世民又不能說透,只能讓李靖代自己受過。

    最後一點也很關鍵,那就是李靖這次打敗突厥,頡利可汗的妻子義成公主被殺,此人身份不一般,是隋煬帝的親姐姐,跟李世民丈母孃蕭皇后有很深交情,情同姐妹。

    因此蕭皇后對李靖恨之入骨,就攛掇自己的弟弟蕭瑀向李靖發難。

    所以李世民要責罰李靖,但責罰不是目的,只是走過場,平息眾怒和考驗李靖。

    李靖生性沉穩厚重,自是叩首謝罪,很完美的經受住了這次考驗,因此被加封為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增加封地。

  • 9 # 西遊夢紅樓

    得知李靖滅了東突厥的訊息李世民先是大喜、然後震怒,當然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最後才給予獎賞就是鐵證!

    東突厥不滅,李世民睡不好

    頡利可汗兵馬強盛,又在原隋義成公主以及王世充使者王文素等人鼓動下,打算幫助楊政道恢復隋朝,所以經常跑到還未安定的唐朝中原大地耀武揚威,唐高祖李淵為了專心穩定中原事務,不得已贈予突厥大量財物以作拉攏,李淵視為奇恥大辱。

    儘管如此,頡利可汗仍然屢次入侵中原,這讓李世民也對東突厥起了深深的戒心,東突厥不滅,必成心腹大患。

    公元626年7月,頡利可汗率領10餘萬騎進犯武功,被尉遲敬德於涇陽擊退,李淵傳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終於直面頡利可汗。

    二十天後,頡利可汗進攻至渭水便橋北,李世民領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騎馬至渭水上,與頡利隔河而談,責其毀約入侵。

    隨著唐朝大軍聚集,頡利可汗見唐軍勢力雄厚,無機可乘於是答應和談,於是李世民斬白馬成“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為唐朝穩定局勢、發展經濟、積蓄軍力贏得了寶貴時間,也為李世民最終滅亡東突厥創造了機會,這是唐朝與突厥強弱角色互換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滅東突厥,君臣心領神會

    一、六路大軍敗頡利可汗

    公元627年,東突厥內亂,突利可汗討伐薛延陀等叛軍失敗,被頡利可汗囚禁鞭打,由此突利可汗與頡利可汗離心離德。

    次年突利可汗拒絕頡利可汗的徵兵要求而被頡利可汗攻打,於是向李世民求救併入唐朝尋求庇護。

    隨著東突厥內亂加劇,薛延陀稱雄漠北,東突厥加速衰落,不得不向唐稱臣,但表面奉唐為主,卻又支援梁師都反唐。

    這終於讓李世民怒火中燒,大唐實力已經無所畏懼,於是李世民大手一揮,六路大軍共十萬人馬,由李靖掛帥,浩浩蕩蕩殺奔東突厥。

    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甩開大軍,只率驍騎三千,出其不意夜襲定襄,大破突厥軍。

    頡利可汗大驚,以為李靖以己為誘餌,必有大軍追隨,於是避不敢戰,後撤至磧口。

    李靖見頡利可汗退走,便設計離間定襄城守將康蘇密,聲言頡利可汗已放棄定襄城而退軍,康蘇密大為失望後投降,李靖不廢吹灰之力拿下定襄城,俘虜蕭皇后,楊廣之孫楊政道,奪回傳國玉璽,唐朝破滅了隋朝最後復國的希望。

    徐世勣出雲中,又在白道殺得突厥軍大敗,驚魂末定的頡利可汗倉皇逃往鐵山,並向李世民寫下降書,願意歸附唐朝!

    二、君臣心領神會

    李世民接到降書,思量了一下,看出了頡利可汗用的是緩兵之計,利用降書以退為進,招兵買馬休養生息,只要緩個勁來,必再進犯大唐邊境!

    李世民要做個仁君,顯示大唐的胸襟和氣魄,就不得不放頡利可汗之馬,樹立大唐親善邦國的形象,這也是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

    但放過這千載難逢滅亡東突厥的機會又心裡不甘,於是李世民派了唐儉和安修仁前去招撫頡利可汗。

    大唐將士見李世民派遣唐使,以為這是李世民休戰之舉,接受了頡利可汗的投誠,只有李靖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

    如果李世民接受投降,不必派出唐使,而是由李靖在陣前接受頡利可汗的投誠,並下詔班師回朝,唐儉、安修仁前兩字正好是“唐安”二字,唐安則突厥亡!

    意會的李靖力排眾議,挑選一萬精騎突襲,一路殺到陰山,俘虜十萬餘人,頡利可汗雖突圍而走,最終被李宗道截獲,押送至長安,東突厥這一刻正式宜告滅亡。

    一喜一驚一賞

    李世民見到頡利可汗,當然大喜,大敵東突厥滅亡,大唐少了個勁敵,邊境可安,從而有時間大力發展中原經濟,並重整邊防。

    這是李世民的喜!

    御史大夫蕭瑀、溫彥博的彈劾李靖,指李靖治軍無方,士兵曾劫掠突厥百姓,便民心不順,請求嚴懲李靖。

    李世民大為震怒,大唐歷來不侵犯百姓財產,以籠絡外邦人心,明白李靖孤軍深入敵後缺少補給搶奪錢糧是權宜之計,不過也大動肝火,狠狠訓斥李靖。

    這是李世民的震怒。

    震怒不在乎是李靖不守軍令,擅自做主追擊頡利可汗,亡了東突厥這事,李世民訓斥的目的是要試探李靖是否有倚仗軍功驕橫自主之心!

    震怒是要挽回大唐聲譽,樹立大唐愛惜天下子民的形象。怒斥李靖的目的表明大唐不可辱,天下百姓不可欺,即使唐將犯錯,也必須受到訓誡。

    震怒暫時壓住了對李靖的發難,也穩定了外邦百姓的不服之心,對大唐更加欽佩,也將李靖摘出了不服軍令、劫擄百姓的事非圈,間接保護了李靖。

    小過不掩功,自然要加賞賜!

    李靖為大將之才,滅東突厥功不可沒,只是為了緩和中原與外邦的矛盾,樹立大唐親善的形象,掩蓋李世民滅東突厥的決心,事後自然要給背鍋的李靖大賞!

    賞李靖就是固軍心,有功者必賞,大唐是將士熱血鋪就出來的繁華,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李世民自然明白軍心的重要,因此封李靖為右僕射,為百官之首。

    這一賞肯定了李靖滅東突厥之功、大唐將士為保邊境安全的努力!

    綜上所述,李世民與李靖君臣交心,滅了威脅大唐邊境的東突厥,李世民不拘泥小節,但也知輕重,手段多變,難怪能使大唐走向盛世!

  • 10 # 奕天讀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馬上皇帝,但是,如果僅憑他單槍匹馬,是很難統一天下,最後成功奪得皇位的。聚集併成功管控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是李世民成功的關鍵。而李世民對於李靖滅了東突厥的大功,是先喜,再怒,最後獎賞,正是他在施展他的馭人術。

    隋末時,東突厥就已經非常強盛,突厥鐵騎也是屢屢犯境。當時的很多起義軍都依附突厥,就連唐高祖李淵在晉陽起兵之時,都不得不向突厥稱臣。唐朝初年,東突厥照樣很猖獗。頡利可汗接任之後,更是數次傾巢南侵,攻入了唐朝腹地。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十萬大軍,多路並出,攻打東突厥。第二年正月,當時已經年近花甲的大唐戰神李靖,冒著大雪,率領三千精銳鐵騎,長途奔襲頡利可汗的王庭定襄城。

    頡利可汗猝不及防,被李靖擊潰,逃往磧口,中途又遭遇李勣,被打的潰不成軍。李靖入城,俘獲了被丟下的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以及隋煬帝遺孀蕭皇后等隋朝遺族,送往了京師。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李靖攻佔定襄的訊息,大喜,直贊李靖“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此時的頡利可汗山窮水盡,無奈之下,佯裝向唐朝投降,以拖延時間,爭取反攻的時機。

    李世民收到降書,並不完全相信頡利真心投降。他下令李靖、李勣等人暫停進攻,並且派出使者前往談判。不過,李世明並非真的想和談。他想法也很簡單,用談判麻痺頡利,然後,讓李靖等將領趁機一舉全殲東突厥殘部。

    這就是所謂的兵不厭詐吧。此時,講誠信、道義,就是自取滅亡。戰場之上,勝者為王。

    李靖可是大唐名將,深知如果就此撤兵,那這次大舉進攻,就會前功盡棄。李靖親自率一萬精銳騎兵,埋伏在頡利可汗駐紮營地的附近。等到太宗的使者到來,頡利放鬆警惕之時,李靖突然發動了襲擊。

    頡利可汗見大唐軍隊突然殺到,慌了精神,倉皇而逃。李靖則大獲全勝,“斬萬餘級,俘男女十餘萬,殺其妻(頡利可汗妻)隋義成公主。”逃跑的頡利可汗,在逃跑途中,被任城王李道宗擒獲,送往了京師。

    東突厥滅亡,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興,下令大赦天下,擺宴慶祝五日。

    李靖立下大功,凱旋迴朝,滿腔希望的準備接受嘉獎。可是,他卻被人參了。

    御史大夫溫彥博嫉妒李靖立下大功,“譖靖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

    李靖聽到這個訊息,原本高漲的心情,瞬時跌入了寒冬,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獲勝之後,士兵隨手拿一些戰利品,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正所謂“功高不賞”。如果李世民想借題發揮,那就是主帥縱容部下劫掠,不但功勞全無,還會因此獲罪。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李靖拜見了李世民。

    李世民果然是一臉的冰霜,“太宗大加責讓”,絲毫不提李靖的戰功,劈頭蓋臉將李靖訓斥了一頓。“靖頓首謝”,李靖絲毫不敢反駁,而是頻頻頓首謝罪。這就是李世民在李靖返回之後的震怒。

    不過,還算好,李世民只是將李靖大罵了一頓,並沒有立刻免了李靖的官職,或者投入大獄。

    李靖返回家中,寢食難安,擔心李世民隨時會下旨滅了他。過了數日,李世民突然召他入宮。這次,唐太宗的臉色非常的平和,李靖一見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總算不用死了。

    李世民對李靖說:“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赦公之罪,錄公之勳。”

    李靖被李世民赦免了,同時加官進爵,被賞賜了大量的錦緞財物,還增加了五百戶的食邑。

    過了幾天,李世民再次召見李靖:“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為懷。”

    然後,又賞賜了李靖大量的財物,晉升李靖為尚書右僕射。李靖竟然成了大唐宰相。

    李靖平定了一個東突厥,受到的待遇,簡直比坐過山車還刺激,一時巔峰,一時谷底,然後再次巔峰。李靖成了宰相,還直捂著自己的胸口,我的小心肝呀,太刺激了。

    李世民此舉,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之處,無非就是“大棒加胡蘿蔔”,恩威並施。你李靖立下大功,朕非常高興,但是,你不要驕傲自滿,從此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你有把柄在朕手中,朕隨時可以處置。但是,朕還是要用你的,而且記得你立下的大功,所以,要升官進爵,賞賜財物。

    古代皇權統治之下,有很多自汙的大臣,就是主動給皇帝把柄抓,讓皇帝掌握主動權,以表對皇帝的忠心。而皇帝給與大臣赦免、晉封、賞賜,也是在向大臣表明,現在我們信任無間,不必擔心。比如王翦滅楚時,不斷的向秦始皇索要賞賜;還有蕭何假裝貪汙,免去了劉邦對他的猜忌。

    李世民的這次表演,正是如此。而李靖自此之後,也是誠惶誠恐,如履薄冰。正是因為李靖的謹慎,謙恭,換來了李世民對他的持續信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年七十九歲,並獲陪葬唐太宗昭陵,獲得了一個善終。

  • 11 # 黑人文史

    李靖大唐名將,初唐建立,北方有賴世民,南方幸有李靖。帥才將才於一身,建功立業,揚名立萬。

    說說突厥,隋王朝時就是北患,李淵起兵就是先向突厥稱臣,穩定後方,即便是到了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初登大寶,渭水一役,正史如何美化,也逃不掉納貢稱臣的恥辱,不納不稱,兇悍生猛的突厥人不會撤兵!

    在一代雄主身上出現這樣的窘況,忍一時可以,絕不會忍一輩子!休養生息四年,於貞觀四年,這對君臣上演了一部滅東突厥的好戲。

    冷兵器時代,冬天是忌諱用兵的,天寒地凍的,一個大正月裡,李靖,獨帥三千鐵騎,直搗突厥老巢,想想突降漢兵,突厥人懵了,以為是大唐主力殺到,商量半天還是議和吧,認個臣子,緩一緩吧。

    唐太宗也被李靖的英勇善戰而開心愉悅,積極的響應了突厥人的議和,對於這種罕有的勝利,太宗應該是持開放的態度,派出了使臣,去商量如何讓突厥人稱臣。

    就在這一來一回的時間流逝,另一員大將李世績按約與李靖兵合一處了,這下真的是大部隊了!名將眼裡有的就是戰場上的勝利,不會過多考慮其他政治因素,有的就是戰略戰術的可行性分析,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恐怕眼裡只有戰勝的血性了!

    李靖,在不顧眾將的反對,在默棄議和使臣安危的情況下,下達了一戰全殲的命令,果然,奇謀奇兵,一戰而滅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

    當勝利全殲的訊息彙報到長安的時候,舉國歡騰,太上皇李淵都出來了,李世民怎麼會怪責李靖的不請示呢?!更何況李世民本身就是一個帶兵打仗的名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審時度勢,勝利贏的沒的說!

    等待李靖的迴歸,恐怕這情況下,李靖也是意氣風發吧!殊不知《舊唐書》有記載,溫彥博參奏李靖治軍無方,有財物私扣的情況,結果太宗由此大怒,不但沒有獎勵,而且還是斥責!

    從李靖角度,治軍嚴格,從其本人來講,只在意戰場得失,只在意青史留名,其他的政治訴求淡泊之。說偶有不聽指令的將官,趁混亂有貪財物的,或許有,但無從考。面對太宗的斥責,李靖欣然接受,對於他來講,我是武將,我只忠於戰場,接受聖上的指令,帶領戰場勝利這就夠了,之於官場功名都可以隨意處之。

    從太宗角度,一個功高蓋主的大捷,適當的打壓,是他為君之道應該做的,事後,看著李靖的反應,後期又給予了後補式的獎賞!

    偏偏在《資治通鑑》裡,上奏彈劾的是蕭禹,估計司馬光他老人家自己內心很糾結,最後也相信了溫彥博的人品,用了喜歡察言觀色的蕭瑀一說。

    史家糾結,小弟就不絮叨了。簡單說幾句。不站朝代位置,從國家史程序來講,這次大捷是用了武力,可是對於我大中華的融合是起了相當作用的,至於誰參誰沒參,人家李靖都沒計較!

    可是,對於一個人的歷史評定,聲譽來講又是很重要。溫彥博,老臣,經歷坎坷,也被突厥俘虜過,但骨氣硬,不降。作為朝臣,能力強,官拜中書令,可以理解為宰相了,而且溫彥博的陳奏是出了名的不錯,小弟相信,如果是有李靖下屬的私扣財物的事,呈報到溫彥博那,溫是職責所在,小弟相信他是對事不對人,基本可以還溫彥博的歷史人品。

    至於是不是太宗正好利用了這件事,玩了一個為君之道,或者說是不是蕭禹察言觀色到了太宗的顧慮,而彈劾李靖,真的很難考證,坦白說,蕭瑀一個老臣子了,從高祖朝,到貞觀,還在宰輔的行列,史書評價,也是心高氣傲,剛直不阿的一人。

    去揣測何人所為,不如相信大家是各司其責,如果每個朝代的每一位官員,能盡職盡責,何愁國家不強大?!

  • 12 # 看遍山川

    李靖出兵原本是去接受突厥頡利可汗投降的,在突厥大營唐朝的使者唐儉還帶著國書和突厥方面就投降的具體事宜商談著呢。

    李靖作為唐太宗任命的定襄道行軍總管,他既十分清楚突厥內部的虛實,知道北方少數民族打了勝仗就劫掠財物而去,吃了敗仗就暫時偃旗息鼓投降,待喘過氣來再重新殺來,他也瞭解唐太宗解決突厥問題的內心想法,以受降為手段還是以軍事出擊徹底消滅東突厥一勞永逸,只要乾淨利落,自己不受到損失,軍事打擊最能體現永久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李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集結一萬精騎,不顧唐使還在突厥地盤,以閃電突襲的戰術奇襲突厥大營。突厥頡利可汗見到唐使,根本就沒有想到李靖會快馬殺來,突厥被斬首萬餘,俘虜十多萬,生擒頡利可汗押送京師。戰後頡利可汗的侄子突利可汗聽說叔父大敗,受到“天可汗”的軍事壓力,也率部投降。

    唐太宗聽聞戰果當然高興了,不僅太宗高興,當時太上皇李淵還在,他也樂得蹦起三尺高。想當初李唐初創起兵時,李淵為沒有後顧之憂,只能向突厥稱臣,這段歷史李唐家一直耿耿於懷,在史書上也藏著掖著。

    唐太宗對此喜出望外,聲稱國家初期,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稱臣,自己何嘗不痛心疾首,一心志滅匈奴,寢食不安,現在李靖僅憑一偏師擒獲頡利可汗,迫使突利可汗附降,一雪往年恥辱。

    之後李靖受到御史大夫溫彥博彈劾,說到李靖軍隊沒有綱紀,縱兵搶掠突厥財物,太宗大怒,召見李靖,李將軍只能伏地請罪。太宗李世民自己也帶過兵打過仗,兵荒馬亂之際誰能保證不出點岔子,再說了,和突厥打仗都是在北方苦寒之地,根本得不到持續的給養,讓士兵知道攻下突厥老巢能得到點好處,將士就更加用命,自古打仗不都是這樣,你能指望古代士兵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麼。

    唐太宗這時候的動怒,是他已經不是帶兵大將,而作為皇帝又是自我標榜的仁君形象,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不過唐太宗有自省的執政風格,過了幾天再把李靖召來,明確表示前期是有人講你壞話,希望你不要介意,並“賜絹二千匹,拜尚書右僕射”。

  • 13 # 深度文史

    貞觀三年,李靖統領全軍向東突厥發動了剿滅之戰,又以李勣、柴紹、薛萬徹統領十幾萬兵馬分道出擊東突厥,展開了合圍之勢。

    李靖於貞觀四年正月發現了突厥頡利可汗的主力部隊藏於馬邑之北,但由於連日下大雪,致使路面結冰,對大軍行進極為不利。

    於是,李靖只帶了三千兵馬,翻越雪山小道,出現在頡利面前。頡利生性多疑,猜測天氣如此惡劣,李靖定不敢孤軍深入,他的背後必定跟上了李世民全部軍隊,因此頡利大驚。並且李靖派間諜在頡利的軍中散佈訊息動搖軍心來策反頡利的心腹。

    在夜幕籠罩之下,李靖再次出騎兵,襲擊了頡利大營,頡利倉皇逃跑,並且俘獲了隋朝齊王與蕭皇后,剪滅了隋朝復燃的希望。李世民大喜封李靖為代國公,並對百官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頡利在逃跑的路上,又遇上了李勣的大軍,一片廝殺之後,突厥軍丟盔棄甲,損失慘重,頡利帶著剩下的幾萬人馬退守鐵山,又派使臣向大唐求和,想回到大漠,藉機再捲土重來。

    李靖看穿了頡利的心思,唐朝使臣進入頡利大營後,頡利以為唐軍答應了他的求和,便放鬆了警惕,這個時候李靖再次出兵一舉端滅了突厥打贏,斬殺數萬,頡利在親兵的護衛下逃跑,先是遇到了李勣的衝殺,之後又是遇到了李道宗的圍剿,最後被活捉。

    在李靖班師回朝後,御史大夫蕭瑀彈劾李靖治軍不嚴,縱容士兵貪汙突厥錢財,因此李世民問也不問就大怒,怒斥李靖。李靖也沒有辨別只是叩首謝罪。這在李世民與李靖君臣二人之間,這時候的心意其實是相通的。從滅隋開始,李靖就跟著李世民了,他是個什麼將軍,怎麼帶兵,李世民豈會不清楚?所以,李世民正是借這檔事故意斥責李靖。李靖統帥的是全軍,是大唐所有的軍隊,這在任何一個皇帝看來,都會有擁兵自重的嫌疑。而李靖作為大將,他又豈會不知帝王的心思。

    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育人之道也是很優秀的,正所謂先打一個巴掌,再來安撫。對待李靖就是這樣,先斥責他不要“擁兵自重”,罵完了然後再去獎勵他,並且還說出了一番不得不讓人感動的話:隋朝的將領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可是隋朝不予獎賞,因此導致滅亡;朕就不是這樣,應當赦免你治軍無方的罪,記錄你擊敗突厥的功勳。

  • 14 # 狼的影子319

    這個故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實際上是體現了李世民和李靖兩個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得出,李世民是一個深通帝王術的皇帝,李靖是一個精通為臣之道的職場智者,所以雙方才能夠維持一種相得益彰的君臣關係,彼此達成默契。

    李靖是隋末唐初的不敗戰神,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在建立唐朝和對外戰爭中,他協助李世民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相當於唐朝的白起,韓信,他自己也深知這樣的軍事才能肯定會讓君王有所忌憚,跟白起,韓信不同的是李靖知道收斂,藏巧於拙,就以本文所述的李靖縱兵搶掠,實際上是李靖故意所為,目的就是把自己抹黑,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貪財好色的俗人,這個做法跟當年蕭何自汙的做法如出一轍。因為李靖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和不敗的戰績,是非常容易引起君王忌憚的,韓信其實就是死於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華,就是死於劉邦對他過人的軍事能力的忌憚。突厥一直都是唐朝最大的邊患,李淵起兵的時候就曾經屈辱的向突厥稱臣,李世民也經歷過“渭水之盟”,而李靖這一戰,徹底的滅了突厥,又俘虜了隋朝的皇室餘孽,這等於是一舉消除了唐朝最大的邊患和潛在的隋朝復辟勢力,這個功勳真可以說是“蓋世之功”,在俘虜頡利可汗之前,李靖已經因功受封公爵,已經是無上的爵位了。一個手握國家最精銳的軍隊,有著無上爵位的大將,又立下了”滅國靖邊”的不世之功,這讓李世民拿什麼來賞賜他呢?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不賞之功”,白起,韓信就是因為這樣的“不賞之功”而遭到了君王的忌憚,而他們自己挾“震主之威”而又不知道收斂,所以“兔死狗烹”的下場就不奇怪了,李靖就是深知這其中的厲害,才對自己立下的“震主之功”深感憂慮,他已經有了無上的爵位,他總不能還指望李世民封他一個異姓王吧,如果李世民對李靖已經賞無可賞,封無可封了,那李靖的日子就算是過到頭了。所以,精明的李靖就幹出了“縱兵搶掠”的勾當,他知道自己乾的這些勾當,很快就會有御史們屁顛屁顛的跑到皇帝跟前告狀去了,他也可以想象的出,李世民接到這些告狀的奏摺肯定是高興的直拍大腿,“好啊,你李大將軍也是個貪財好色的俗人啊,正愁著不知道怎麼賞賜他呢,這下好了,你也有把柄攥在老子手裡了”。於是,李靖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班師回朝了,於是,李世民就得意洋洋的拿著御史們的彈劾摺子,把李靖一頓臭罵,“你看看你乾的這叫什麼事兒吧,堂堂一個大將軍,不尊法度,不守軍規,你想要錢我會少了你了?你想要女人我會不滿足你?本來你立下怎麼大的功勳,我正準備好好的獎勵你呢,你倒好,你看看你該當何罪吧?”,於是乎,李靖就磕頭謝罪,連稱自己罪該萬死,聽憑皇帝處置。於是乎,李世民裝模作樣的發完了“飆”,宣佈李靖功過相抵,又賞賜了李靖一筆錢財,君臣之間的一場信任危機就這樣風平浪靜的過去了。

    在這場君臣之間的心理和權術的博弈之中,兩個人都完美的演繹了極高的智商,李靖精通為臣之道,精通帝王心術,精通自保之術。李世民也精通帝王術,精通如何駕馭臣子,他自己也為李靖建立的“不世之功”而揣揣不安,不知道該如何賞賜這個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軍神,李靖鬧了這一出,算是讓他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其實那些突厥女俘虜被誰弄去和那點珠寶他根本就不在乎,讓他解決了如何處理這“不賞之功”的難題,才是最重要的,而後面他對於這個事情的處理也是面面俱到,即維護了朝廷的綱紀,又全了李靖的體面,李世民也以明君聖主的形象得到了朝野的讚譽,可以說是三全其美,讓人不能不佩服這君臣二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 15 # 我是越關

    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的功臣都逃不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但凡事都有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在穩定天下後,大部分功臣都得以善終。而造成這種君臣和諧畫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李世民高超的帝王馭下之術。

    李世民大喜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東突厥出兵攻打唐帝國河西地帶。不過由於各地守將堅壁清野的政策,突厥人無功而返,這件事讓李世民找到了攻打突厥人的藉口。

    同年十一月底,李世民在張公瑾的建議下調派了十餘萬大軍,分六路北上反擊突厥,這六路大軍全部受時任兵部尚書的李靖節度。

    次年正月,李靖率軍3000出馬邑,進屯惡陽嶺,對突厥人產生了直接的威脅。突厥頡利可汗始料未及,他認為李靖絕不敢孤軍深入,後面必然有大軍緊隨其後,所以急忙撤退。

    李靖探聽訊息後,誘降了頡利可汗的大將康蘇密。康蘇密降唐後,獻定襄城,住在定襄城內的蕭皇后,以及隋煬帝楊廣的孫子楊政道被俘。

    蕭皇后和楊政道被俘後,李世民從蕭皇后手中拿回了象徵中原王朝正統的傳國玉璽,這件事標誌著隋朝最後復國的希望被滅。

    當然,李靖大敗東突厥,李世民更加高興的是一雪前恥。當年李淵剛剛稱帝時,突厥經常犯邊,迫於軍事壓力,李淵甚至對突厥上表稱臣。即便到了唐朝統一後,由於軍事實力不濟,李世民面對突厥兵鋒直指長安城時,也被迫在渭水結盟。

    如今,李靖大破東突厥,可以說是給李世民長足了面子。一來可以向已經退位的李淵顯示自己的能力,二來可以讓天下人淡忘玄武門事件。

    李靖大敗突厥後,緊接著更加震撼的訊息再次傳來。由於唐軍的勇猛,頡利可汗一敗再敗,頡利可汗竟然準備上表稱臣,請求歸附唐朝。

    李世民接到頡利可汗的降書順表後,猜透了他的心思,那就是暫時投降,等到春暖花開,青草遍地之後再次捲土重來。於是李世民將計就計,為了援助李靖,想出了一條妙計助戰,派遣唐儉和安修仁去撫慰頡利可汗。

    唐儉和安修仁到達突厥後,頡利可汗必然放鬆警備,此時如果李靖等人出兵,必然可以出其不意的滅亡東突厥,把唐軍的損失降到最低。

    李世民的計策非常好,但涉及到了唐儉和安修仁的人身安全,所以不能明說,因此很多人看到李世民派人接受頡利可汗的降書時,都放棄了進攻突厥的計劃。

    但此時李靖揣摩到了李世民意圖,力排眾議,並且說能夠徹底消滅頡利可汗,損失掉唐儉和安修仁也沒有什麼可惜的,於是李靖挑選了一萬騎兵向頡利可汗的殘部火速突擊。

    李靖進軍到了陰山,殺敵過萬,俘獲敵十幾萬。頡利可汗雖然逃走,但很快被李道宗擒獲,很快頡利可汗被送往了唐帝國的首都長安。

    李世民看到頡利可汗時,知道了以前的屈辱徹底成為歷史,因此召開宴會,和李淵一起分享了這份喜悅,後來還曾令頡利可汗跳舞助興。

    李世民震怒

    李靖回朝後,遭到了御史大夫蕭瑀、溫彥博的彈劾。內容為李靖治軍無方,一些士兵在行軍過程中劫掠突厥百姓,請求李世民嚴懲。

    實際上冬天的草原天寒地凍,將士行軍途中補給困難,即便是劫掠突厥百姓也屬於正常情況。但李世民還是震怒,狠狠的責斥了李靖一番。

    在這裡越關猜測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李靖立下蓋世奇功,李世民有必要敲打一下李靖,避免其驕傲。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在敲打的時候觀察一下李靖的表現,如果李靖有什麼不滿,可以迅速採取制約措施。

    第二、曾經突厥的百姓和將領,如今已經成了大唐的子民。為了安撫這些異族的不滿情緒,李世民有必要對消滅突厥的主將李靖責備一番,彰顯一下李世民對各民族愛之如一的心態。事實也證明,後來的突厥將領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等人也對唐朝忠心耿耿。

    第三、穩定朝中的不滿情緒,李靖在進軍突厥的過程中,殺死了頡利可汗的妻子義成公主。這個人是隋煬帝的姐姐,對蕭皇后有大恩,因此蕭皇后對李靖超產生了非常不滿的情緒,讓自己的弟弟蕭瑀彈劾了李靖。

    第四、責斥李靖也不排除做給出使突厥的唐儉等人看。畢竟李靖突擊突厥的時候,唐儉等人在亂軍之中差一點被殺。而突擊突厥造成大臣陷於為難,這個鍋只能由李靖背。

    李世民賞賜

    自古“胡蘿蔔加大棒”就是帝王馭下之術的必要手段。

    當李世民責斥李靖的時候,李靖沒有任何不滿的態度。所以事情過後,李世民也知道了李靖為人忠誠謙卑,便給予了李靖應得的“胡蘿蔔”;

    久之,太宗謂曰:“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赦公之罪,錄公之勳。”

    後來李世民賞賜了李靖兩次,不僅增加食邑,還賞賜了很多絹帛。當然李靖得到賞賜後,更加謙卑,甚至經常閉門謝客,這也讓李世民更加器重李靖,李靖也因此善始善終。

  • 16 # 歷史漫談君

    李靖,字藥師,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大將韓擒虎的外甥。 李靖善於用兵,多有奇謀。初仕隋朝,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與李孝恭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立下赫赫戰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陪葬昭陵。

    我們看看李靖滅東突厥之戰。

    隋朝末年東突厥勢力強大起來,屢屢威脅中原,還曾圍困了隋煬帝。但因東突厥汗國的殘酷統治,國內發生變亂,又恰遇暴風雪,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

    貞觀三年,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對東突厥發起進攻。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騎,冒著嚴寒,突襲東突厥。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他和大臣們無不大驚失色。李靖迅速進擊,一舉攻入定襄城,頡利可汗倉皇逃跑。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增加食邑三千戶,李世民也非常高興。

    在李靖勝利的同時,李勣率領的唐軍也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他派執心腹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其實,他意欲詐降以贏得時間,獲得喘息之機,以捲土重來。

    同年二月,李世民使者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對張公謹說:“使者到了頡利可汗那裡,突厥必定會放鬆戒備。我們就乘此良機,選拔精騎襲擊突厥。”張公謹不同意,說陛下已經許和派了使者,但李靖沒有聽從。

    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果然放鬆了戒備。唐軍前鋒蘇定方率領的騎兵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幾里的地方才被發覺。頡利可汗慌忙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不久,頡利可汗被擒並被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我們看看李靖滅了東突厥後李世民的態度。

    太宗初聞靖破頡利,大悅,謂侍臣曰:“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雪乎!”於是大赦天下,酺五日。

    唐太宗一開始很高興。因為突厥是他的心腹大患,在隋末就很猖獗,一直向內地侵擾,並兩次進犯關中,進逼長安,算是唐朝的心腹大患。並且隋朝唐朝迫於形勢一直對東突厥採取守勢,李淵起兵時也對東突厥虛與委蛇,並且屢遭東突厥的干涉與侵擾。被動挨打的感覺一直讓李世民很不開心,終於打敗了東突厥,他確實有發自內心的高興。

    五月,御史大夫溫彥博害其功,譖靖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太宗大加責讓,靖頓首謝。久之,太宗謂曰:“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赦公之罪,錄公之勳。”詔加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戶。未幾,太宗謂靖曰:“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為懷。”賜絹二千匹,拜尚書右僕射。

    之後李世民為啥生氣並責怪李靖呢?表面原因是李靖軍紀不好,東突厥的珍寶散落了。可是僅僅是因為這李世民就對這位數有大功的將領“大加責讓”嗎?

    肯定不是的。李世民批評李靖,包括之後他又安撫李靖,首先是為了打壓他,殺殺他的銳氣,怕李靖居功自傲。李靖多次立功,如果只是表揚,那他尾巴還不翹到天上去。李世民肯定不希望看到李靖坐大,甚至威脅到他本人。李世民也對尉遲恭等人有這樣的點撥之語,希望他們能收斂一下,隨時提醒他們我李世民才是老大。

    第二是李世民想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李淵李世民沒把東突厥搞定,被東突厥搞的狼狽不堪。他李靖平定了東突厥,如果沒啥批評,就顯得李靖這事不但幹了,還乾的很完美,很漂亮,這不是打李世民的臉嗎。所以李世民總要找個小瑕疵,搞一搞李靖。

    第三,我覺得最根本,就是李靖和李世民的關係並不是太好。他最多算唐朝的大將,而不是李世民的大將。他根本沒打入李世民的小圈子。當時李世民和李建成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李靖兩不相幫。玄武門之變,李靖明確表示不參與。李世民登基後,長孫無忌多次請求退休李世民不允許,但李靖一提出退休李世民就很高興地允許了。所以,李靖根本不屬於李世民的私人圈子,所以受到李世民的打壓也是很正常的了。

  • 17 # 大秦鐵鷹劍士

    李靖攻滅東突厥後,得知訊息的李世民大喜,他大喜的原因有三:其一、終於擊滅了勁敵東突厥,一雪前恥;其二、獲得了傳國玉璽,唐朝名正言順了;其三、剷除了隋朝的復辟勢力,特別是將隋朝皇室一鍋端了。李世民震怒的原因是聽聞李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還殺死了頡利可汗的妻子隋朝義成公主,更在突襲突厥的過程中讓唐朝的和談大臣身處險境!李世民把李靖一頓狠批,好好的敲打了一翻,平息了各方面的不滿!事情過後,李世民見李靖毫無怨言,更加謙卑恭順,於是先後兩次賞賜了李靖。

    突厥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他的實力十分強勁,曾經給隋朝和唐朝沉重打擊。李淵開國當了皇帝后,面對突厥的精兵不得不上表稱臣納貢;李世民當了皇帝后,面對突厥的鐵騎也不得不簽訂城下之盟。唐朝初年,突厥對大唐的壓迫一如漢初匈奴對大漢的壓迫;更令唐朝不安的是突厥還收留了前朝皇室,傳國玉璽還在前朝蕭太后手中。因此李世民時刻都在準備擊滅突厥,一雪前恥;在李靖攻擊突厥的過程中,李世民還安排兩員重臣去安撫突厥可汗,麻痺突厥人。 李靖對於唐朝而言是就是護國長城,他帶兵有方,作戰有度,是大唐的常勝將軍,內鬥外戰無一敗績。李靖跟白起、韓信相比,軍事能力或有不及,但是在侍奉君主方面顯然比他們高出了許多,跟大秦名將王翦一樣是一個軍神兼人精。李靖已經獲得了人臣的最高爵位,也就是獲得了公爵,再立滅國大功就只能賞賜王爵了,但是王爵只能是皇族子弟可以獲得,外人不得封王。因此李靖自汙其名,自減其功,在擊滅突厥後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又不小心殺死了義成公主;因為這些罪過,李靖遭到御史的彈劾,功勞被扣下不表,先追究罪過。

    李靖縱兵劫掠突厥百姓,是為了就地解決糧草問題,然後快速追擊突厥逃兵;李靖誅殺義成公主,那是因為義成公主是堅定的復辟隋朝者,殺之以絕後患。蕭皇后就深知隋朝不可能復辟了,李唐皇朝已經安定了天下,因此唐軍一到定襄,蕭皇后就率領皇族投降了,還把傳國玉璽獻給李世民。因此李靖沒有誅殺蕭皇后以及隋朝皇族,而是禮遇有佳的把他們送回長安。和談的大臣在亂軍之中差點身死,這份罪過也只能李靖來承擔,不可能推到李世民身上。李靖做事如此精明老道,跟李世民一唱一和,雖然遭到批評,但是不但性命得保,後來還加官晉爵,得以善終!

  • 18 # 我是趙帥鍋

    公元630年,大唐貞觀四年,漠北發生大規模饑荒,致使東突厥內部發生諸多叛亂。在這種背景下,唐太宗李世民決定趁此機會征服東突厥。於是,李世民派遣李靖、徐世勣等人率領十萬大軍遠征漠北。

    正月初,唐軍抵達漠北前線,李靖決定趁頡利可汗還沒準備好之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於是,在一個天黑的夜晚,李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對頡利可汗的大營發起突襲,由於晚上天黑看不清,頡利可汗以為是唐軍主力部隊殺了過來,所以他在慌亂中果斷選擇撤軍,一直退到陰山附近。

    在陰山站穩腳跟後,頡利可汗害怕唐軍會趁勝追擊,就派遣使者到長安請罪求和,當然,頡利可汗這樣做不過是緩兵之計,他真正意圖,是希望熬到春天草青馬肥之時,再伺機東山再起,李世民自然也明白頡利可汗的意圖,所以他先是派唐儉作為使者到東突厥商議和談事宜;暗地裡又命令李靖率軍嚴陣以待。

    等到唐儉來到漠北後,李靖與徐世勣商議,都覺得頡利可汗不過是想借求和儲存實力,還不如趁唐儉去和談的機會,對突厥發動突然襲擊,必然可以將頡利可汗活捉。因為,在和談的過程中,頡利可汗的防備必然會有所鬆懈,雖然這種做法會讓唐儉有生命危險,但為了帝國大業,也只有犧牲唐儉一個人。

    徐世勣也非常贊同李靖的觀點。於是,在唐儉前去和談時,李靖派遣蘇定方率二百輕騎兵跟隨在使團後面,自己則率一萬精兵尾隨,大軍只攜帶20天的糧草,悄然向頡利可汗的大營逼近。

    當時大霧瀰漫,能見度不過百米,等突厥士兵發現尾隨在使團後面的唐軍時,已經來不及排兵佈陣,慌忙之下只能各自拿起武器迎戰,但這種四處散亂的突厥士兵又哪裡是唐軍的對手,蘇定方更是親自披甲上陣衝殺,突厥軍隊死傷無數。

    氣急之下的頡利可汗到處尋找唐儉,打算將他殺死以洩恨,但唐儉見機不對早就溜之大吉。隨後李靖的一萬精兵也抵達戰場,無力迴天的頡利可汗只能選擇再次逃走,躲到了荒山裡,但隨後被他的部下抓住交給唐軍,後被押送到長安。 自此一戰,東突厥宣告滅亡。

    訊息傳到長安,舉國歡呼,李世民連聲感慨:我終於洗雪當年稱臣的恥辱!當晚,太上皇李淵一時興起,直接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則親自起舞,大臣們也接連起身舉杯祝賀,一直延續到深夜。

    此時此刻,李靖則率領大軍班師回朝,面對這曠古未有的奇功,李靖自己恐怕都是惴惴不安,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李世民究竟該怎樣封賞他。同樣,對於李世民而言,他也是非常苦惱,因為李靖所取得的這番功勞,是前人從來沒有過的,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封賞李靖。

    李靖當時的官職,是兵部尚書,爵位是衛國公。可以說,李靖作為非李氏皇族成員,已經達到了人臣的頂點,再往上,就只能是李氏皇族或外戚才能擁有的殊榮,李世民顯然是不可能給他更高的封賞。但問題是,李靖此番取得的戰功實在太過輝煌,如果不進行封賞,或者封賞太小,那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更會讓大家寒心。

    與此同時,李世民心中也害怕李靖因為這次天功,變得驕傲自滿起來,所以李世民也需要對他進行敲打。在這種背景下,當李靖剛回到長安,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突襲頡利可汗的營帳時,縱容士兵將營帳總的珍寶文物都搶掠一空。

    這種罪名,其實就是一種莫須有的罪,你說它嚴重,它也確實嚴重,因為這意味著你目無王法,竟然敢搶原本要送給皇帝的東西。但你說它不嚴重嘛,它也確實一點都不嚴重,因為兩軍交戰之戰難免顧不了這麼多,所以關鍵就看皇帝本人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當時,李世民見到李靖後,一點都不念及李靖剛剛獲得的功勞,他當即對李靖就是一頓狠狠地訓責,李靖也不做任何辯解,只是默默的跪在地上叩首謝罪。對此,李世民很滿意。所以在過了一段時間後,李世民又告訴李靖,他已經查明瞭真相,是有人在冤枉他,於是賜給李靖絹二千匹,提升他為尚書右僕射。

    此後,李靖也明白,他現在所擁有的權勢和所獲得的戰功名望,已經到了讓君王感到忌憚的地步,換句話說,他現在已經處於風口浪尖的位置上,處於權力漩渦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下,李靖也開始小心翼翼做人,平日裡基本都是閉門謝客,也不和和其他官員來往,最終也得以善始善終。

  • 19 # 無筆

    中原政權歷來存在邊患,唐朝也不例外。及至李世民登基為帝,大唐於突厥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並也不佔絕對優勢。

    大唐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派出數十萬大軍找東突厥“單挑”,李靖擔任總指揮,從一個方面來看是對李靖軍事才能的高度認可,可是由此就可看出李靖此時的政治處境頗為尷尬,因為隊伍中,總指揮的爵位是最低的(和各分支部隊的首領相比)。

    此戰役中,出色的軍事才能使得李靖自上戰場,便捷報連連,次年春更是取得了偉大的、徹底的勝利,在慶功宴上,退居二線的太上皇和現任皇帝一個親自手彈琵琶,一個下場起舞,全華人民也都沉浸在和諧歡快的氣氛中。

    但是,作為前線總指揮的李靖,卻像站在玻璃門外邊,只能看著屋裡的人親情歡樂,自己則鬱悶非常。原因在於在李靖獲勝前後,有言官對他進行了“關心愛護”,罪名是“治軍不嚴,縱容搶掠。”

    李世民知道後當然表示了震怒,他召見李靖進行了深入的談話,並“愛之慾深責之越切”的把他責罵了一頓。李靖沒有申辯,連連點頭謝罪,表示感謝組織的關心。

    最後,李世民才拉著李靖的手語重心長說,“靖啊,我可不是隋煬帝那樣的人,你看前朝也有個大將也曾大破突厥,可那該死的皇上呢,非但不能做到論功行賞,最後還把他(史萬歲)殺死了,就問你害不害怕?對於你,我可是隻看光明的一面的呦。”說完,世民還拍了拍李靖的肩膀以示安慰。

    李世民用前朝的例子對李靖進行“生動的案例警示教育”,而且本著“有罪推定”的原則,直接強調李靖有罪,只是我李家老二寬宏大量不追究罷了,這就是千年的帝王心術“用其功,不如用其過”。

    李世民存心噁心李靖的原因在這裡猜測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有成績的同志的一種關心愛護”,李靖立當時下蓋世奇功,李世民有必要敲打一下李靖,避免其過分驕傲,是對這類能力很強的同志的一種保護。

    第二、“對各族民眾的一種關心”,曾經突厥的百姓、將領以及土地,如今已經劃入了大唐的範圍成為了大唐的子民。為了安撫這些“大唐家庭新成員”的不安情緒,李世民有必要對消滅突厥的主將李靖責備一番,彰顯一下李世民對各民族一律平等對待的政治態度。

    其實這個套路司馬炎早就玩過,當時成濟受賈允教唆,殺了曹髦,最後司馬炎和賈允都沒事,只有成濟背鍋,被殺給世人一個交代,不過現在換成背鍋俠變成了李靖。

    第三、“對政治不堅定的同志的一種幫助”。其實李靖是有政治汙點的人,細細推想,這可能是精明的人有些過分精明瞭---李靖肯定參與了李淵的大業,但或許由於李靖“革命意志”不堅定,或許是李靖又覺得李淵不可能成功想“戴罪立功”,反正是有了思想上的反覆。

    但是讓李靖沒想到的是,李淵的勝利來得太快,李靖向大隋首都回歸走到半路,大隋朝的長安已經“使人愁”了。李靖被抓後李淵準備從身體徹底消滅他,只是臨行刑前,李靖一番抗辯才得以解脫,但是死罪可免,活罪卻一直的受。

    直到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要徵高麗,讓沒有忘記試探李靖同志(也許在李世民心裡李靖從來不是同志),“你一生戎馬征戰,為我大唐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現在只剩下東邊的高麗尚未征服,你怎麼看?”活成人精的李靖回答道:“這全是您領導的好,我過去憑藉您的威望,盡了一點微薄的力量,現在雖然年老體衰,但是如果您不嫌棄,我願意跟您一同前去”表示懂徵高麗自己能隨行,希望老闆不要嫌棄我年紀大。

    一身病的李靖,這一年他74歲。

  • 20 # 簷雨階苔

    李世民得知李靖滅了東突厥的訊息,先是大喜、然後震怒、最後才給予獎賞,這其中的態度變化,體現了李世民複雜的性格。當然,或許這也是李世民對李靖的考驗,考驗李靖能否秉持忠心,寵辱不驚。

    詳情如下:

    李靖,又叫李藥師,是唐朝初期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被後世譽為“軍神”。李靖屢立戰功,深得李淵父子的器重。

    當時,唐朝北方有一個遊牧民族,曾經建立了突厥國,不久便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國。東突厥正處於唐朝北方,勢力強盛,突厥頡利可汗時常率兵南下侵略邊境。唐高祖李淵忙於平定內亂,對東突厥妥協,於是簽訂了和約。然而東突厥不講誠信,屢次破壞和約,在李世民剛登基時,東突厥還發兵包圍了長安,逼李世民簽下渭水之盟。

    李世民繼位後,打算對付東突厥。不久東突厥各部落離心叛亂,李世民覺得時機已到,於是任命李靖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銳騎兵三千,從馬邑出其不意,直奔惡陽嶺而來。頡利可汗沒有防備,見李靖突然而至,以為唐朝傾國而來,驚慌不已。

    李靖進擊定襄道,大破突厥。頡利可汗十分害怕,逃到鐵山,派使者入京謝罪,請求歸附。突厥人反覆無常,不守諾言,如今頡利可汗請求投降,也只是緩兵之計。

    李世民派外交大臣唐儉、將軍安修仁去安撫頡利可汗。李靖猜測到李世民的用意,對副將張公謹說:“唐使到了突厥,頡利可汗必定放下戒心。我們可挑選精銳騎兵一萬人,從白道襲計突厥。機不可失,這是韓信破齊之計。”

    李靖率軍疾行,來到了陰山,遇見頡利可汗的幾千偵察兵,全部俘虜,隨軍同行,所以頡利可汗毫無察覺。頡利可汗見到唐使唐儉等人,非常高興,也沒有料到唐軍會偷襲。

    李靖率軍逼進頡利可汗軍營十五里外時,突厥人才開始發覺,頡利可汗畏懼李靖而首先逃跑,他的部眾因此潰散。李靖發起進攻,斬首一萬餘級,俘虜男女十多萬,殺了頡利可汗的妻子隋朝義成公主。

    頡利可汗騎著千里馬打算投奔吐谷渾,被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捉,押送到長安。不久,東突厥突利小可汗歸附,於是唐朝完全得到東突厥之地。

    大喜

    李世民起初聽聞李靖擊破頡利可汗,非常高興,對身邊侍臣說:“朕聽說讓君主憂慮,是臣子的恥辱;讓君主受辱,臣子應該謝罪受死。當初國家初立,太上皇為了百姓安居樂業,不得已向突厥稱臣,朕一直為此痛心,志在滅亡突厥,為此寢食難安。如今只需一支軍隊,攻無不克,可汗受降,已經足夠雪恥了!”於是大赦天下,聚飲五日。

    震怒

    李靖凱旋而歸,按例應該錄功受賞。然而御史大夫溫彥博嫉妒李靖的功勞,讒毀李靖說:“李靖軍紀混亂,得到的突厥珍寶,都被亂兵侵吞。”溫彥博能言善辯,有才學,頗受李世民親信。李世民沒有核查真相,聽信溫彥博一面之詞,竟然為此嚴厲責備了李靖,不給封賞。李靖為人忠厚謹慎,也沒有辯解,只是叩頭謝罪。

    御史大夫溫彥博害其功,譖靖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太宗大加責讓,靖頓首謝。——《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獎賞

    過了很久,李世民大概也知道了李靖冤枉,但他作為天子,不願屈尊認錯,而是對李靖說:“隋朝大將史萬歲擊破達頭可汗,有功不受賞,反而因罪被隋文帝所殺。朕不是那樣的人,會赦免你的罪,記錄你的功勳。”於是李世民下詔給李靖加官為左光祿大夫,賞賜綢緞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戶。

    久之,太宗謂曰:“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赦公之罪,錄公之勳。”——《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參考史書:《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懷孕時做過什麼奇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