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惠達loVg

    有句話,不知該說不該說。真到說這句話的時候,十有八九,這話是該說的。但是,該說的話,未必能說。因此,話要先在肚子裡打幾個轉,仔細盤算,這話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就是話到嘴邊,還是要猶豫再三,因此要問一聲,這話到底該不該說。

    該說的話,硬是不說。何以至此?

    禍從口出,這是有極為深刻的歷史教訓的,意思是,聰明的人,話說到嘴邊,要留一半不說,而大徹大悟的人呢,那就什麼都不說了。呵呵,這人生智慧,夠狠了吧。

    你想,該說的話,都要思之再三,到底該不該說,那不該說的話,肯定是不說了。

    省者全無,世上不缺這樣的人生省悟者。

    既然,不該說的話,是不能說的。那麼,該說的話,自然要說,而且要多說,生怕說少了,別人聽不到,而且要早說,生怕說晚了,讓人搶先說了,自己沒撈到先說的機會。

    這世上,真不缺少會說話的人,當然,這世是就能聽到很多好話。說好話的人多了,那麼,說壞話的人,就更加刺耳,那就更顯得不能說了。

    明明有困難,為什麼這樣多的人要異口同聲地說“沒困難”呢?這就是會說話。因為,說“沒困難”才會讓人高興,說“有困難”可以會讓人不快。換句話說,說“沒困難”才是會說話,說“有困難”則是不會說話。因此,該說“沒困難”,而不該說“有困難”。

    因此,人們學會說話,就是跟隨別人,別人怎麼說,自己也跟著怎麼說。人云亦云,雖然也算是一個貶義詞,但卻是生活中的常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車上的坐票和站票為什麼價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