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選手少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三國時期,魏蜀吳分天下,但是國與國之間力量懸殊。就綜合實力而言,蜀漢可以說是三個國家裡面實力最弱的一個,首先,國土面積小,其次,軍事力量也不見得強。在《三國演義》裡,“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對蜀漢無人可用的最直接的描寫。

    蜀國無大將,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戰爭導致武將大量流失。比如襄樊和夷陵兩場大戰,蜀漢失去大量文武將才,比如關羽、馮習、張南、劉寧等等,這些人才要麼戰死,要麼降魏。到了後期,雖然有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了,但是相對前人來說,在才智謀略上遜色不少,不成大器,像諸葛瞻、黃崇等人。

    原因之二,蜀漢地理位置的問題,這是客觀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當時,蜀漢屢次被稱為是蠻荒之地,物質基礎差,文化底蘊也不好,人口較之其他兩個國家,也明顯要少很多。甚至於在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不到百萬。人口基數少,也就導致了人才少,大將名將更是少之又少。

    原因之三,蜀漢名將本不少,但大多卻英年早逝。劉備入川前,根基在荊州,可呂蒙拿下荊州後,當地官兵很快被收編,關羽部隊幾乎不復存在。之後,張飛戰前遇刺,馬超黃忠病逝,黃權投降曹魏。至此,蜀漢早期精英已經所剩無幾了。

    最後,劉備實力日漸壯大的時候,內部分化成四大派系:原從派系、荊州派系、東州派系和益州派系。但益州一派,一度遭到荊州派系打壓,所以這個派系的子弟很少願意為蜀漢出力,也有很多人才根本就無法被提拔起來,尤其是武將人才方面。

    由此,蜀漢後期可用之人很少,諸葛亮縱有回天之力,也無法力挽狂瀾,蜀漢最終無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 2 # 千河讀歷史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蜀漢除了五虎將和魏延之外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的名將?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話說,劉備時代還是有很多很多比較驚豔的人物。

    前期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嚴顏、吳蘭、雷銅、陳到、夏侯霸、吳班、傅僉、孟獲、諸葛瞻、霍弋、王伉、羅憲、向寵、孟達、吳懿、等等。

    那麼咱們來說劉禪時代的武將們吧。

    1.王平

    王平本來是曹操的手下,受到徐晃排擠,後跟劉備。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後隨諸葛亮征伐南蠻,多立戰功,伐魏時和馬謖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後馬謖被斬,王平受到嘉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多次受命執行任務,表現十分活躍。當時曹爽就領了10萬大軍攻打漢中,但是最後被王平擊退,可見實力一斑。諸葛亮去世後,王平在蔣琬的推薦下,到永安防守吳國。

    2.馬岱

    馬岱曾與張飛大戰十餘合敗北,後來跟著哥哥馬超一起歸降劉備。之後跟著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在諸葛亮死後還把斬殺魏延的重任交給他,並且成功的完成了。

    3.句扶

    字孝興,益州巴西郡漢昌縣(今四川省巴中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句扶為人寬厚,且忠誠勇敢,從徵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戰功,後被蜀漢朝廷封為宕渠侯。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繼向朗之後,成為蜀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蜀漢名將鎮北大將軍王平。因此,當時的人們以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

    由於史料對句扶沒有過多詳細的記載,導致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句扶的軍事才能,也不會動搖其名將地位。

    4.張嶷

    初次出名是救出了縣夫人,後來又平定了賊寇,都是在劉備有事不在身邊的時候發生的,所以他解決了很多劉備的後顧之憂,張嶷也多次跟隨馬忠平定過南蠻叛亂。他重新建立城郭,打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所以不管是在戰場還是百姓面前,他都是非常得人心的。最後召回成都做到了蕩寇將軍。最後帶病和魏將徐質交手,戰死沙場,但是徐質最後也被殺死。

    5.向寵

    向寵是向朗胞弟的兒子,所以在劉備時期就一直深受劉備器重,諸葛亮也在《出師表》裡面提到過向寵,說這個人的習性非常的好,所以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是做到了總督御林軍的。

    6.廖化

    看到廖化大家心裡還是十分的不舒服的,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話還真的被印證了,其實廖化這個人不簡單的,他是關羽麾下的主簿,後到被抓到孫吳了,之後又用炸死回到了蜀漢,最後做到了丞相參軍,多次參與北伐,最後做到右車騎將軍了。所以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7、傅僉

    傅僉是姜維時期的人,傅僉這個人深受姜維喜愛,也是因為他是真的有實力的,活捉過很多魏國大將,陽平關一戰傅僉不僅僅展現了自己的忠心,最後也算是為了魏國犧牲掉了自己,力竭而死。

    8.馬忠

    馬忠這個人聽到的次數其實應該是很多的。他也是被推薦的,是孝廉出生,才和劉備沒說幾句話,就被劉備稱作為賢才,最後做到了鎮南大將軍,在南中這個地方,是讓百姓安居樂業,深受百姓的愛戴,話說馬忠處事果斷,威恩並立,做事有條有理的,甚是厲害。

    9.張翼

    張翼歷任過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做過都督,最後做到了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這個人是唯一幾個敢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人,他軍紀十分的嚴明,所以並不得士兵們的喜愛,他覺得蜀國國小,不應該多次北伐濫用武力的。

    查看了許多資料。還是未能湊夠10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

  • 3 # 一點文史

    蜀漢中有名的將領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

    蜀漢後期還有姜維,魏延都是比較重要的將領。這些人在《三國演義》中都有濃厚的筆墨來描寫,所以才為人所熟知。但是如果真要說蜀漢就靠著7個將領撐著,也不太現實。其他將領由於缺乏史料的記載,《三國演義》中也不可能對他們進行太多細緻的描寫,因此也不出名。

    1.嚴顏——斷頭將軍,寧死不屈。

    2.周倉——誓死追隨關羽。

    3.王平——敢於直諫(街亭之戰)。

    4.傅彤——原型傅肜,以身殉國。

    5.馬岱、廖化——任勞任怨,默默無聞。

    6.關興、張苞——名將之後,年少有為。

    ……

    可以肯定的是,能流傳下來的名將都是有他們的令人稱讚的功績支援著,沒流傳下來的無論是記載缺少,不慕名利還是其他不知名的原因,總之他們都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淹沒了。

  • 4 # 福建大都督

    五虎將、魏延、姜維等人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些人在劉備建功立業及北伐中作出了貢獻。但是,所謂江山易得,不易守。自打劉備入川后,除了來自北方曹魏的壓力之外,其餘地方的邊疆將領也同樣重要,其鎮守大將的能力不亞於漢中太守。

    比如南中地區的庲降都督,歷任者有:鄧方、李恢、張翼、馬忠、張表、閻宇。其作用就是穩定及治理南中地區,還有處理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舉個例子:在劉備去世後,南中曾爆發三方叛亂,一度使益州陷入危機。雖說當時蜀國是因為劉備東伐失利,導致國力驟降。在諸葛亮上臺後,透過兩年的休養生息,第一時間解決的就是南下平亂,足以證明南中地區對於益州而言是多麼重要。

    而且作為第一任庲降都督的鄧方也是劉備親自指派,雖無立傳,但楊戲傳中對其有相當高的評價: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業。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邊關大將的極力守護,何來益州後方的安定,何來諸葛亮與姜維數次北伐。

    另外一個邊關都督是永安都督,歷任者:李嚴、陳到、宗預、閻宇、羅憲。所以對這些任職者的要求,不僅得有鎮守一方的能力,還得有維繫東吳聯盟的政治覺悟。

    至於對維繫吳有多重要我們可以從諸葛亮的話看到:若就其不動而睦於我,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盡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

    因此,可以說,沒有庲降都督及永安都督的默默奉獻,何來姜維、魏延等人北伐之後顧無憂,何來讓後世仰慕的功績。讓我來說,這些人也是蜀國的名將!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蜀漢前期名將如雲,有關張馬黃趙五虎將,後面有魏延與姜維,那麼除了這七個人外,蜀漢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呢?筆者認為是有的,比如後期鎮守漢中的王平、數次平定南中叛亂的馬忠、鎮守永安的鄧芝等都是蜀漢比較突出的將領。筆者這裡重點說下王平。

    王平本是魏國一降將 猶堪當蜀漢名將大任

    王平本是巴西郡人,在漢中之戰中,叛魏降蜀,成為了劉備帳下牙門將。

    跟隨諸葛亮北伐,因老成穩重,在戰鬥中屢立戰功,受到諸葛亮的信賴。

    兩次戰役盡顯王平名將的潛力。

    街亭之戰 王平作為先鋒與參軍馬謖去守街亭重地,王平多次勸諫馬謖不要捨棄水源上山紮寨,馬謖不聽被張郃打敗,而王平所部佈設疑兵,令張郃不敢上前攻打,之後收集馬謖殘部回營,王平所部未受到損失,因功任命為參軍,王平因此進入諸葛亮的視野,跟隨諸葛亮學習行軍打仗之法。

    興勢山之戰穩打穩紮破曹爽。面對曹爽的十萬伐蜀大軍,其他將領主張放棄陽平關,堅守漢、樂兩座堅城待援,而王平頗具謀略,如果放棄陽平關讓魏軍長驅直入,再想奪回就更難了。於是王平依據之前魏延分兵把守、錯手諸圍的策略,在外圍興勢山設下重兵,自己做後援,並向成都求援的打法,果然最後在費禕率領援軍趕來後大破曹爽,不僅成功堅守住了漢中,還給曹魏以沉重的打擊。

    英雄莫問出處,韜略何需識丁。王平為人穩重嚴謹,雖不識字,但勤奮好學,讀過的史書能知曉典籍中主旨大義,明理而好學,不失為另一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東吳名將呂蒙。在魏延與楊儀互相內訌時,王平以一己之力勸回魏延軍中士卒,使魏延自亂陣腳,避免了蜀漢軍隊自相殘殺的局面。

    王平自此以後常年鎮守漢中,為蜀漢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門,戰事時能上陣殺敵,無戰事能保一方平安,雖比不上五虎將,但比之魏延、姜維卻也不差,倒也可算是蜀漢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 6 # 青山私塾

    還真沒有,孔明身為參謀總長最討厭與自己平級的大將軍一職了,很難管理,又不聽指揮。所以連趙雲都沒有被推薦當大將軍。

  • 7 # 古典君000

    蜀漢除了五虎將、魏延、姜維外,名將還是有的,只是鮮有人知而已。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蜀漢名將王平,馬忠,鄧芝的故事。

    鎮北大將軍-王平

    王平這個人大家可能還是比較熟的,最初是曹操的手下,在曹操征討漢中時投靠了劉備。

    街亭之戰時,因王平性格謹慎,被諸葛亮任命為馬謖的先鋒。馬謖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捨棄水源將大部隊駐紮在山上,且排程混亂。王平多次勸諫,馬謖都無動於衷,王平無奈只得另請一隊人馬在外圍駐紮,以防不測。結果不出王平所料,馬謖被敵將圍困于山上,截斷水源,阻斷援兵,最終大敗。此時只有王平所帶領的一千多人馬,堅守陣地,鳴金擂鼓,敵將張郃恐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擊,王平這才收集殘兵,安然撤退。

    諸葛亮大怒,斬殺了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很多人受此牽連,諸葛亮自身也連降三級。此時只有王平受到尊敬和重用,被升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

    後跟隨諸葛亮出兵祁山,也屢立戰功,與魏國大將張郃勢均力敵。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作亂,且一戰而敗,這很大程度也是王平的功勞。王平後來被大將軍蔣琬任命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隊。

    魏國大將軍曹爽統兵十萬進攻蜀漢,此時漢中人馬才三萬餘人,眾將非常恐慌,都認為要退守以等待援兵,王平認為援兵在千里之外,如果被敵人奪取了城池,那麻煩可就大了。於是規劃戰略部署,眾將依計而行,不久援兵相繼趕到,曹爽退還。

    王平雖說長在軍中,但不認識字,讀信,寫信都讓別人代替。但他喜歡聽書,讓別人讀給他聽,往往也能說出其中大意。王平一生遵紀守法,言談穩重,每天端坐終日,為此有些人說他並沒有那種武將的風度。

    鎮南大將軍-馬忠

    馬忠主要的戰績都在南方的少數民族,比如說平定朱褒的反叛,討伐叛亂的羌人,斬殺少數民族首領劉胄平定南方,恢復失去控制的原越砈郡,被朝廷封為鎮南大將軍。

    南方多為少數民族,地處偏遠之地,且反叛無常。唯獨馬忠在此,竟受到少數民族的敬畏。

    馬忠為人寬宏大量,喜怒不形於色,對百姓恩威並施,所以少數民族的人對他又敬又怕。直到馬忠去世時,少數民族的人都為之痛哭流涕,還為他修建祀廟祭拜。馬忠在南方的影響就是如此。

    車騎將軍-鄧芝

    鄧芝出名比較晚,至漢末進入蜀地後,一直默默無聞。當時有一個名叫張裕的相面先生,鄧芝就去算了一卦。張裕跟他說“您年過七十後,官至大將軍,並能被封侯。”後來果如其言。

    當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鄧芝還只是一個管理糧倉的管理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劉備談話,被劉備所賞識,被升為縣長,然後又升為廣漢太守。

    鄧芝最大的功績在於維護了與吳國的聯盟。劉備在永安病故,諸葛亮擔心孫權聽說後會有所圖謀,心中不安,恰好此時鄧芝求見,建議派使者前往吳國聯盟,諸葛亮就順水推舟讓鄧芝去往吳國面見孫權。

    鄧芝在吳國充分的顯示了出眾的外交能力,使孫權果斷的斷絕與魏國的聯絡,結盟於蜀。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瞇淺薄豔飾,陰險不誠,使兩國合和結好只有鄧芝一人。”可見孫權對鄧芝的態度了。

    諸葛亮死後,鄧芝職位不斷提升,直至車騎將軍,獲假節。後來平定涪陵叛亂。

    鄧芝性情質樸剛強,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因此與同事的關係不是很好。他一生樸素廉潔,甚至連家屬都要忍受飢寒,去世時家無餘財。

    所以說,王平鎮守北方,馬忠鎮守南方,鄧芝聯盟東吳,都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這難道不算是當世之名將嗎。

  • 8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陣營原本也是人才濟濟。老一輩有五虎上將,各自都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壯年派以魏延為代表,有勇有謀,能獨鎮一方;姜維則是青年一輩的佼佼者,文武雙全,有統領三軍的帥才。

    除此以外,蜀漢還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名將嗎?當然有,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都未能充分展現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

    一、關平

    關平這個年輕人,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期就拜關羽為義父,從此就跟隨著關羽四處奔波,南征北戰。大家記得,最早在穰山之戰中,關平就已經上戰場了,在關羽率領下,與周倉一齊擊退了張郃,將劉備、趙雲從重圍中解放出來。

    在赤壁之戰、入川之戰等各個戰役中,關平都屢建功勳。關羽坐鎮荊州,北伐襄樊,關平又以副將的身份隨軍出征,多次立功。在蜀漢年輕一輩中,關平的武藝是最高強的,曾經與曹魏猛將龐德三十合殺成不分勝負;關平的領兵才能也非常突出,襄樊之戰中,他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偃城,防衛曹魏的援軍;同時,關平性情忠厚,他身上沒有關羽那種驕狂之氣。

    像關平這樣的優秀年輕人,只要稍加磨鍊,完全可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戰區級主將,能力和成就絕不在魏延之下,成為蜀漢軍中的棟樑。但關平過早的犧牲,使蜀漢的未來折卻一根擎天之柱。

    二、李嚴

    李嚴是蜀漢壯年派的人物。他其實是非常有才能的,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軍事能力和政治水平都非常高超。

    劉備率兵攻打益州,當時還在劉璋麾下效力的李嚴受命率兵抵擋。在綿竹一戰中,李嚴上陣與敵軍猛將黃忠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諸葛亮認為其“不可力取”,可見李嚴絲毫都不落下風,這樣的武藝還在魏延之上。李嚴的領兵水平也是很強的,在劉璋麾下就帶過兵,劉備歸天后,李嚴又率領一支軍隊固守白帝城,使東吳不得寸進。

    但是,由於蜀漢內部複雜的政治鬥爭,李嚴是位高而權不重,始終被邊緣化,他的各項才能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王平

    王平也是蜀漢壯年派的中堅力量,他是在漢中之戰時歸附到劉備陣營中的。

    王平這個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對軍事地理非常在行,對漢中的地形地貌瞭如指掌,因此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重視。王平的武藝也拿得出手,在街亭之戰中,他率兵支援被困的馬謖,與曹魏猛將張郃進行了一次交鋒,兩人大戰“數十合”,王平力盡不支敗走。能與張郃廝殺數十合,王平的武藝相當不錯了。

    王平的領兵能力也很強,善長利用地形合理分佈兵力,拒敵於外。王平在南征孟獲和歷次北伐的戰役中表現不俗,為諸葛亮所倚重。王平也完全配得上“名將”的稱號。

    四、馬岱

    馬岱這個人非常不簡單。他平時比較低調,話不多但很有心機,出手果決,當斷即斷,毫不猶豫。

    馬岱是個“一刀流”型的戰將,他的戰鬥效率非常之高,在他的戰鬥生涯中,很多戰鬥都是在一個回合之內解決問題。比如一合擊敗鍾繇,一合斬忙牙長,一合擒孟獲、一合擒雅丹,一合斬陳造。魏延這麼狡詐的傢伙,兩次都栽在馬岱手上。

    諸葛亮非常看重馬岱,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賦予其重任,馬岱每次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但由於身份因素,馬岱始終沒有獲得過獨立領兵的機會,但他無疑是具備這種才能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稱得上“名將”。

    說實在的,其實在蜀漢陣營最輝煌的時期真是人才濟濟,名將眾多,但是折騰掉了不少。關羽北征襄樊、失荊州、走麥城,像關平、趙累、王甫這樣出色的人才就損失掉了;隨後,劉封、孟達又損失了;劉備徵吳,再次遭到慘敗,象黃權、傅彤等一些戰將也損失掉了。

    本來形勢挺好的,人才濟濟,但折騰來折騰去,有的逃,有的叛,有的死,有的廢,蜀漢實力就大大削弱,到後來甚至發展到青黃不接,捉襟見肘的地步。而這些歸根結底都應該由劉備來負主要責任。

    蜀漢後期還有關興、張苞等將二代,也勉強算得上是“名將”吧,但已經完全沒有父兄一輩們那種震懾力了。

  • 9 # 史研

    是人都知道蜀國武將厲害,卻不知道魏延姜維也非常的牛,除此之外還有關心張包,這二人乃是蜀國五虎將之子,真正的天上人才。

    在歷史上是必然能夠發揮自己的光彩的,可是天妒英才,上天註定要使蜀國懦弱,最終是導致了他們過早的夭折,也導致了諸葛亮沒有強大的將軍輔助,最終是北伐失敗,蜀國滅亡之路已經到了。

    關興張苞二人乃是蜀國最好的將軍苗子,未來必然能夠超過關羽和張飛的,魏國這一邊無人能擋。卻說先主從巫峽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百餘里,連結四十餘寨;見關興、張苞屢立大功,嘆曰:“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復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慮孫權乎!”

    當關羽和張飛被東吳這一群鼠輩害死之後,他們的兒子都是非常的痛恨,都想要當討吳先鋒,可是卻沒有當得上。

    就是因為劉備不想讓他們爭吵,於是就帶領著他們一起去攻打東吳。劉備雖然是失去了關羽和張飛,但是見到關心和張邦如此的表現,就知道他們肯定是能夠超過關羽和張飛的,於是不禁地感嘆了一下,自己都已經老了,終於到了年輕人要上場的地步了。

    而後來這兩位將軍跟隨著諸葛亮討伐天下,可是沒想到得了什麼重病就過早的去世,當時諸葛亮聽到這個訊息就吐了一口血,沒有了這兩位將軍的自助,他的北伐之路必然是失敗的。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時期,人才薈萃,即使是實力最弱小、人才最匱乏的蜀漢政權,也同樣有不少名將的出現,為了政權的穩定,邊境的平安他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眾所周知,提起蜀漢名將,首推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除了趙雲一人之外,其他四人均被劉備封為四方將軍,趙雲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在正史《三國志》中,五人合併一傳,稱為五虎將毫不為過。

    五虎將之外,蜀漢最著名的將領莫過於兩個人:一個是早期的魏延,一個是晚期的姜維,魏延是蜀漢政權出身最低,提拔最快的將領,沒有之一,從劉備的部曲提拔為蜀漢的鎮北將軍,相當於從劉備的隨從小跟班提拔為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個速度不亞於火箭提拔。

    蜀漢五虎將

    姜維是另一個被極速提拔的典型例子,從一個降將經過20年時間提拔為蜀漢政權全國軍隊總司令,這又是另一個極端,降將能被重用已經是不容易了,居然被提拔為大將軍,執掌國家所有軍隊,這就是非常不容易了,因為信任才是將領被提拔的最優先考慮因素,其次才是能力。

    魏延與姜維的能力不用懷疑,絕對是三國一流的,蜀漢政權從建立鼎盛時期,光有幾個將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的名將還有不少,比如下面說到的蜀漢中期的平安三侯和蜀漢晚期的四大名將。

    一、平安三侯

    1、王平

    王平是個傳奇人物,一是他的身份,他是巴西宕渠人,用今天的說法就是土家族人,先是隨著部落首領投靠了曹操,後來又在漢中之戰後投靠了劉備,成為蜀漢將領,王平雖然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他的才能比那些讀過書的人強多了,比如馬謖。

    王平

    王平出名就是因為街亭之戰,馬謖作為主將,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放棄城池上山紮營,顯然馬謖想以攻為守,但諸葛亮給的命令是據城死守,明顯馬謖違抗了諸葛亮的命令,王平身為副將,一眼就看出了馬謖的錯誤,向馬謖勸諫,可是馬謖一意孤行,最終導致了蜀軍街亭大敗,而王平因為早有準備,率領手下一千多士兵故佈疑陣,擋住了張郃的大軍。

    千萬不要小看王平在街亭之戰中的功勞,他擋住了張郃南下祁山道的路,也就是守住了諸葛亮從隴西撤退回漢中的路,如果王平也一潰千里,那麼張郃順勢南下切斷祁山道,身在隴西的諸葛亮就被張郃切斷了後路,成為甕中之鱉,恐怕到時候諸葛亮能不能活著都是個問題,所以王平的功勞是很大的。

    之後王平逐漸得到重用,一直到成為蜀漢鎮北大將軍,成為鎮守蜀漢北境漢中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而興勢之戰則再次成就了王平的英名,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軍10萬突然南征蜀漢,鎮守漢中的蜀軍兵員不滿3萬,3萬對10萬是一場力量懸殊戰役,可是王平此役沉著冷靜,據守險要,拒敵於國門之外,大破曹爽10萬大軍。

    王平與馬謖

    因此,王平是除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的名將,因為王平常年鎮守蜀漢政權北境漢中,因此是蜀漢北方的邊境守護者,平安三侯之一。

    2、鄧芝

    鄧芝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的後人,也是蜀漢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將領,因為得到劉備的賞識被重用,因為受到諸葛亮信任而被作為出使東吳與東吳議和的使者,在劉備去世後, 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締結了和平協議,並得到了孫權的稱讚。

    諸葛亮北伐時期,鄧芝與趙雲率領弱勢兵力在箕谷牽制了魏國關中主帥曹真的數萬主力大軍,並與趙雲成功地擋住了曹真的進攻,千萬別小看這一戰,要知道曹真手下是曹魏關中主力,有數萬大軍,而趙雲與鄧芝是一支疑兵,兵力不多,另外曹真如果打敗了鄧芝和趙雲,就能順著箕谷打進漢中,這對蜀漢將是滅頂之災,就算是全軍覆沒,鄧芝和趙雲也要擋住曹真,否則讓曹真進了漢中,諸葛亮還在隴西,將對魏軍前後包圍,那才是真的災難。

    鄧芝

    鄧芝在趙雲之後常年鎮守江州,鎮守著蜀漢政權東部的邊境,還平定過涪陵國人的叛亂,守護了蜀漢東境,被稱為平安三侯之一。

    3、馬忠

    三國時期有2個馬忠,這個是蜀漢的馬忠,不是東吳抓住關羽的那個馬忠,蜀漢馬忠是巴西閬中人,也就是今天四川閬中人,也是受到劉備賞識而得以重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繼續用馬忠,並在南征南中的戰役中帶著馬忠。

    在平定南中的戰役中,馬忠被任命為牂牁郡太守,在戰役中立下不少功勞,獨自率領一軍打敗叛軍拿下牂牁郡,並且恩威並濟治理當地,諸葛亮北伐時,又覺得馬忠有才能,把馬忠從南中召到漢中,協助處理軍務,馬忠還在汶山郡平定了作亂的羌人部落。

    馬忠

    由於南中再次發生叛亂,馬忠再次出任庲降都督,率軍平定南夷及獠人的叛亂,並治理地方,很有功勞,當時蜀漢小有名氣的將領張嶷都是馬忠的手下,馬忠在鎮守南中期間還有過兩次接受朝廷的使命,一次去漢中勸諫蔣琬不要從漢水北伐,另一次是留在成都,代替北上的大將軍費禕處理軍務,可見馬忠是個多面手與不可多得的大將。

    由於馬忠常年鎮守南中,也是在任上去世的,他是鎮守南中時間最長的蜀漢將領,負責蜀漢南部邊境的安全,所以也被稱為平安三侯之一。

    二、晚期四大名將

    1、羅憲

    羅憲是荊州襄陽人,蜀地大儒譙周的學生,從太子舍人一直做到巴東太守,鎮守永安,是蜀漢晚期鎮守東部邊境的將領,魏國伐蜀時,永安大亂,人心惶惶,各地騷亂,羅憲斬殺作亂者,穩定軍心,一意鎮守永安,各司其職。

    蜀漢曾向東吳求援,東吳派出盛曼前來救援,羅憲一眼就看出東吳是打著救援的旗號想佔領蜀漢的地盤,因此堅決抵抗東吳,東吳軍隊無法前進一步,之後東吳還不死心,繼續派出步協、陸抗攻打永安,羅憲堅守六個月不投降,擋住了東吳軍隊的進攻。

    羅憲

    羅憲在國家傾覆、皇帝投降之際,仍然不忘使命,堅守職責,為蜀漢以及後來的西晉政權保住了永安,讓東吳無法逾越一步,客觀上促進了西晉統一天下的步伐,所以羅憲不失為一代名將。

    2、霍弋

    霍弋荊州南郡枝江人,他的父親是霍峻,霍峻當年隨劉備進入益州攻打劉璋,被劉備派駐在葭萌城,當劉備率軍攻打劉璋時,霍峻緊守葭萌城一年有餘而不失,擋住了張魯及劉璋軍隊的襲擊,為劉備保住了戰爭期間益州唯一的根據地,霍峻去世後劉備親自弔唁並留宿墓上,而霍弋就是霍峻的兒子。

    霍弋經諸葛亮的培養逐漸進入蜀漢官場,最終擔任永昌太守,鎮守南中,多次平定南中地區的區域性叛亂,263年,魏國伐蜀,霍弋多次請求率軍救援,但被劉禪拒絕,蜀漢投降後,霍弋因為魏國善待劉禪也歸隊了後來的晉朝,還曾率軍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的叛亂,這裡就是今天趙南的中北部地區。

    霍弋

    霍弋出生將門,又是蜀漢晚期南中的守護者,也是蜀漢最後的名將之一。

    3、張翼

    張翼是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出身名門望族,劉備主政益州後,張翼出任江陽縣縣長,曾經隨同劉備參與漢中之戰,在漢水與趙雲一起擊敗了曹軍,最終升任蜀郡太守。

    張翼後來出任庲降都督,鎮守南中,張翼執法嚴格,鐵面無私,導致當時的蠻族頻頻作亂,張翼多次率軍平定叛亂,張翼還跟隨諸葛亮北伐,後來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駐守北部過境。張翼還多次跟隨姜維北伐,有勝有負,但對於北伐,張翼一直持反對意見,同時他也是蜀漢政權少見的參與了劉備、諸葛亮和姜維三人北伐戰爭的將領。

    張翼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的那一天,在鍾會之亂中,被作亂的魏軍所殺,張翼一生參與了蜀漢政權從建立到滅亡的全過程,也算是蜀漢名將了。

    廖化

    4、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很多人都聽過,就是這個廖化,算是蜀漢晚期的一大名將,從參與關羽北伐戰爭開始,到夷陵之戰,到漢中之戰,再到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廖化基本上都有參與,堪稱蜀漢政權的活化石,並且廖化還有不少戰功。

    廖化在隨姜維的北伐中,獨自率軍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射殺了魏國廣魏郡太守王贇,這是廖化一生最大的戰功。公元263年魏軍伐蜀時,廖化率軍到陰平救援,與姜維合兵,在劍閣擋住了鍾會大軍,但由於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戰死,劉禪投降,廖化最終也投降了,在被魏國遷往洛陽的路上病逝了,廖化是蜀漢最後一位名將,廖化死,蜀漢亡。

  • 11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一部《三國演義》,多少讀君閱後掩卷長嘆,劉備之蜀漢為何就不能一統江山呢?!為什麼就先亡國呢?之所以有此掛懷,蓋因作者羅貫中擁劉抑曹、筆墨飾之蜀漢濃烈所帶引。文學作品揚善祛邪、春秋筆法無可非議。只能說羅貫中作品端的一枝妙筆生花,圈幾百年數代讀粉,勢從未衰也。

    蜀漢之先亡,其實拋開小說情節,不必讀透正史,細思也有因果:

    一是地理位置,險峻多山之地,外攻,顧慮後勤不繼;內守看似穩固,但破其一點,應援又不濟。

    二是主上昏聵,劉禪比起他爹劉備之能,天壤之別。劉備戎馬一生,劉禪溫室至終。後人有說劉禪大智若愚,也是對他扶不起、放低要求的一種含有調侃式的思維吧。

    三是人才調零,尤其軍備武略之才。後期僅姜維尚算個折衝之才,那還有什麼掛得上檔的名將。

    所列三條,皆為蜀漢敗落主因。今重點說下第三條,也就是題主所問,蜀漢除了五虎、魏延、姜維,真的沒什麼名將了嗎?散發弄舟的回答是真的木有了。

    名將起碼是進得後世武廟的、或民間提起有耳熟能詳的武勇軼事的。自清朝坊間就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俗語流傳,最早清代有本反迷信鼻祖小說《掃迷帚》出現過此句,想來也是百姓間有此口語化談論,才會化入到小說文字中。民間的集體智慧向來有高見,起先山寇出身,給關羽當跟班的廖化,都站到了蜀漢後期軍事的前排,不能不說是蜀漢人才凋零的一個例證。

    如果真有名將二三,後期那會讓魏軍輕易叩關,鄧艾走險道成功。名將不但未見新苗,相反奸宦黃皓、小人楊儀這祥的人,到屢次幹了政。反觀魏國雖有權爭,但卻沒出現過禍國自衰的小人來。只能說還是魏家底盤大,蜀漢底盤小,本就經不起小人折騰。

    諸葛亮五出祁山未果,一方面是可用人才少,一方面是魏國一直人才濟濟,曹真、司馬懿、郭準、張郃、郝昭、牛金,那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將才。蜀方姜維、夏侯霸、王平,起先還都是魏方不被重用的人物,投到蜀漢來,反都成了一線將領。

    蜀漢少名將,良將卻還是有幾位的。象王平、張嶷、傅僉。這個良字指的是忠於蜀漢,敢於作戰的意思,與謂之名將還差些丟丟。

    王平有漢中擊退過曹爽率軍來犯之功。

    張嶷任越巂太守,深得民心。後帶病與魏軍作戰,寡不敵眾,亡於沙場。越巂郡民無不流涕,為其立廟。

    傅僉防守陽安關,拒魏軍,兵敗戰死。其父傅肜早先隨劉備伐吳,猇亭之戰中為掩護劉備戰死。父子皆為蜀之忠烈。

    至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較為活躍的關興、張苞,史傳中並無二人軍戎記載。二人都是英年早逝。到是張苞的兒子張遵,也就是張飛的孫子,在守衛綿竹,對抗鄧艾時殉國。羅貫中之所以演義小關張,蓋是文學加工添色之手法。由此也可見,蜀漢缺人才,羅貫中再不加工幾個蜀漢人物,後期抬高蜀方都不好平衡一下了。

    人言諸葛亮事必躬親,其實他也委屈,可造之才確是少哦。有一個馬謖,想託為大用。關鍵時刻還給他掉鏈子了。現有網路熱語:我太難了哦,想是千年前的諸葛武侯早就用過吧。

  • 12 # 使用者偶爾登入

    黃權能統能將,文武雙全,洞悉事物客觀規律(透過表像看本質,屬於道的層面,法正為術),蜀漢真正的戰略家。

    如果不是在蜀漢政治舞臺時間太短,地位不會低過關二爺頂峰時期,比張趙馬黃魏姜眼界層次高,同時黃權也最適合作為荊州的統帥者,加黃忠趙雲為輔。

    在我的觀點中,黃權戰略層面能力是精簡版的荀彧,統兵層面是精簡版的周瑜。

    至於王平鄧芝之流 跟魏延這類不在一個層面就不說了。

    黃權歷任的官職以及對比,給大家參考一下,

    劉備入蜀後任治中從事 相當於秘書長

    諫言取漢中時拜護軍 , 周瑜在吳就是護軍

    伐吳時任鎮北將軍 ,鍾會伐蜀時是鎮西將軍

    當然,還有一位,那就是李嚴。在實際上,李嚴黃權這類人都具統領一方軍政大權的能力, 事實上這兩人也超過我個人很喜歡的魏延,因為魏延只是單純的軍事能力,鎮守的是前哨軍城。

  • 13 # 豹眼看歷史

    這是個好問題,除了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還真有不少拿得出手的名將。

    由於後世對他們提得較少,特別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羅貫中先生選擇性的遺忘,導致了後世把他們忘記和認識。

    介紹三國時期的史書很多,豹眼最偏愛《三國志》,就以此說一下豹眼中的蜀漢名將吧。

    文臣與武將只是工作分工不同而已,不能絕對的分解開來。出則為將,入則為相,這說得是諸葛亮這樣的大才,不能否認諸葛亮也是名將吧。關羽坐鎮荊州,不僅僅只管軍事,也要負責治理地方吧,豈不也是文臣?

    在漢末三國時期,軍閥混戰,獨守一方的諸侯,沒有點武力值,豈能立住腳跟?這個武力值不僅僅是單打獨鬥的功夫,指的是軍事才能。而軍事才能也不僅僅是進攻的能力,防禦也需要響噹噹的功夫。

    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從不缺乏儒將。因此,在看待蜀漢名將上,也不能僅僅侷限在進攻能力值的大小上,並以此作為是否名將的唯一標準。

    同時,既然是名將,那就以戰績說話,起碼是從軍事能力與軍事成就來衡量。

    在這裡,豹眼就以《三國志》入傳的部分人員,說一下蜀漢名將的情況,敬請諸位看一下是否有道理。不管在演義中名氣有多大,像張苞、關興之人,在傳記中沒有單獨立傳的人物,不在講述之列。也為了避免斷章取義,豹眼就以《三國志》的分類順序,整體介紹,不丟三落四,以便友友們更好的理解。

    01

    《關張馬黃趙傳》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記載了《關張馬黃趙傳》,這就是《三國演義》五虎上將的根據吧。

    劉備把前後左右四將軍分別給與了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這是正兒八經的將軍。這裡沒趙雲啥事,趙雲僅僅是翊軍將軍,一個雜牌將軍。

    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升遷為鎮東將軍,並封永昌亭侯。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自貶三級,降為右將軍,代行丞相職務,將趙雲貶為鎮軍將軍。

    諸葛亮這個右將軍豈不是正兒八經的將軍呢?趙雲自始至終沒有進入前後左右將軍的序列,但不可否認趙雲也是名將。

    陳壽把關張馬黃趙並列為一傳,這並不僅僅看的是爵位和將星,不是幾顆豆就能進入一個群。這主要是五人入道最早,戰功突出,能力相當幾方面平衡的結果。

    起碼在陳壽那裡,他們為一檔,演義也延續了這個傳統。

    這也就是,在讀者心目中,魏延、姜維混得都比趙雲好,但趙雲加入了第一檔而他們沒有入選。資歷是很重要的標準,這跟平定元帥、將軍的標準一致。並非僅僅是能力和軍功,加入了一檔,名氣自然就大,名副其實也就沒有異議啦。

    02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記載了《劉彭廖李劉魏楊傳》,這裡第一個劉指的是劉封。不可否認,劉封也是名將,其他幾位,既然一傳記載,也就看作是一個檔次。

    《蜀書》卷七記載的是龐統、法正的傳記,卷八是《許糜孫簡伊李譙郤傳》,卷九是《董劉馬陳董呂傳》,他們更多的是文臣,就不多說了。但像龐統同諸葛亮一起拜為軍師中郎將,劉備自立漢中王,以法正為護軍將軍,雖都是些雜牌將軍,但不可否認也是將軍。

    如果這麼說來,就複雜啦,豹眼就把他們在這裡省略,友友們自己去判定吧。

    但劉封這個將軍卻不能在此省略,與其同傳的其他人,也就不好省略。

    他們分別是: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

    在這裡,作為名將的魏延出現了,與他同傳的其他人的地位及軍事能力等,就可想而知,起碼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標準。

    他們的故事都很精彩,但無法一一敘述,簡單地說一下吧。

    劉封,劉備義子、副軍中郎將,鎮守上庸,上庸太守申耽、孟達等人都受其節制,為人剛猛,是個狠角色,跟魏延差不多,都是鎮守一方的大將;

    魏延就不必多說了,演義已經把他炒成了網紅,名氣很大,實質上戰功與能力,並沒有那麼突出,歸在此一檔也就說明了問題。

    李嚴是與諸葛亮唯二的託孤大臣,劉備安排的具體分工,諸葛亮是主持行政工作,李嚴負責軍事。這就足以說明其軍事能力,劉備素以識人著稱,李嚴也不會浪得虛名,其能力應該沒有問題。至於軍事成就,就另當別論。這很複雜,有興趣就自己品味吧。

    看一下陳壽對他們是如何評價的吧:

    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這幾位大佬都不得善終,其中的原因很複雜,陳壽都說清楚啦。但其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能夠善終,發揮出他們的能力,都一定是名震天下的名將。

    但畢竟要靠成就說話,沒有軍事成就,僅僅具有能力,並不足以令人信服。

    蜀漢集團沒有走得更遠,是否與這些問題有關呢?

    名將是打出來的,沒有機會征戰,不能列為名將,也在情理之中。但豹眼寧肯相信他們也是名將,陳壽把他們列為一傳,豹眼沒有任何異議。

    03

    《霍王向張楊費傳》

    《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記載了《霍王向張楊費傳》,他們是:霍峻、王連文、向朗、張裔、楊洪、費詩。他們都有軍職,也有雜牌將軍的封號,也算作是將領的序列。

    《黃李呂馬王張傳》,該傳記載在《蜀書·卷十三》,他們是:黃權、李恢、呂凱、馬忠、王平、張嶷等人。

    黃權、王平在演義裡都有不少戲份,知名度比較高。如果他們算作名將,一個群的其他人,也該是吧。從其傳記來看,他們也很具備能力。

    04

    《蔣琬費禕姜維傳》

    該三位是繼諸葛亮之後,先後出任的三位大將軍,且蔣琬、費禕與諸葛亮、董允一起被稱作蜀漢四相。他們與姜維不同,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套路繼續北伐,也就沒有像姜維一樣,被看作是名將。但姜維的北伐,勝少負多,特別是與魏將鄧艾的對決,幾無勝績。五次對戰,四負一平,唯一的一平,還是鄧艾不想與之交戰。

    姜維就因為屢屢北伐被稱作了名將,那麼,蔣琬、費禕又豈能不是?

    蔣琬身為大將軍,在劉禪的詔令下鎮守漢中,劉禪屢屢催戰,蔣琬就是不出兵。還搞出要從漢水進攻曹魏的戰略,其意圖就是不想出兵,因為他不贊成諸葛亮北伐的策略。

    公心而論,蔣琬不具備諸葛亮的才能,如果北伐,蜀漢恐怕早就滅亡了。蔣琬審時度勢,改變策略,採用防禦的戰略,豈不很對頭?起碼在其主政期間,蜀漢沒有滅亡。

    費禕作為大將軍,與曹魏有過交戰。

    延熙七年(244年),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進兵漢中,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據守。費禕留鎮南大將軍馬忠於成都,自己督率大軍前往救援。曹爽戰敗退軍,費禕得勝還朝。

    這是魏蜀真正的大將軍之間的對決,費禕取得勝利。費禕也採取積極防禦的策略,儘管因為被刺身亡,主政時間較短,但在其任內,確保蜀漢無恙。

    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戰平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這是一種說法,但與鄧艾的對決就有不同的說法。

    作為名將一生就只有兩次大勝,還有一次大敗,說不過去吧。而且蜀漢就在姜維任內滅亡。姜維算得上名將的話,蔣琬、費禕豈能不是?

    大將軍首要的是審時度勢,不一定屢屢進攻去獲得戰功。

    這三位都是諸葛亮之後的風雲人物,傳記在後,與其人生出場順序有關,並不是能力、成就不足之故。

    05

    《鄧張宗楊傳》

    這是《三國志·蜀書》最後一傳,記載的是:鄧芝、張翼、宗預、楊戲。

    鄧芝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與趙雲作為疑軍,兵出箕谷,資歷也不算太淺。楊戲知名度較低,跟隨姜維北伐,從來不服氣姜維,時常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詞。

    不論楊戲能力如何,這起碼說明姜維這個大將軍、諸葛亮衣缽的繼承人,並沒有完全服眾。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蜀漢並不缺乏人才,缺少的是放手使用。

    比較有意思的是,作為“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廖化,其傳記就在這裡記載。不能像劉備、諸葛亮一樣單獨為傳,但起碼在傳記的題目裡有個姓吧。

    但《鄧張宗楊傳》中,沒有“廖”字,難不成陳壽疏忽忘記了?這個情況時常出現,除了忘記的可能外,廖化比他們差一點,但畢竟也是個勤勤懇懇的老兵卒,順便記載在冊,留下一個名字也很不錯。

    在《三國志·蜀書》中還提到許多戰將的名字,由於沒有單獨在傳記中提出,也就不再列舉。

    像廖化在演義裡戲份不少,但都是打醬油的角色,給別人做陪襯的。是不是名將,友友們自己判斷。

    何為名將?歷史留名而已。何為留名?史書上找到名字而已。

    豹眼看來,並不是一定像姜子牙、孫武、韓信、李靖、岳飛等戰神才稱作名將;也不一定像姜維那樣屢屢北伐、不管勝負,只要敢於主動出擊就算名將;許多人很具備軍事能力,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機會立下更大軍功,也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名將之外。

    總之,在豹眼看來,蜀漢並不缺乏名將,起碼在魏延、姜維這個檔次上還有不少,同傳的人就是例證。至於在黃權、王平這個檔次上的戰將就更多了,只不過沒有黃權混得好而已。

    黃權歸降曹魏之後,以劉備時的鎮北將軍身份,被曹丕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升遷其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這個車騎將軍可是個級別很高的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位在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之上。張飛最後也不過是個車騎將軍,最起碼曹魏的車騎將軍不會比蜀漢的差吧。

    黃權能不算名將嗎?一個降將,如果沒有能力和軍功,是混不到這個職位的。對比一下曹魏集團的曹氏、夏侯氏將領及五子良將,就清楚黃權有多厲害啦。

    就算是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最終也僅僅是前將軍,與車騎將軍還差了一個衛將軍。

    由此看來,在陳壽所作的傳記中能夠上榜的都是非凡之將領,是否稱得上是名將,友友們自己去判定。但在豹眼心中,他們都是名將,起碼應該能夠成為名將,最起碼具備名將的能力。黃權的經歷,足以說明一切,其中的緣由,就不多說啦,有機會再談。

  • 14 # 戰國君

    說實話,蜀漢除了這幾個人以外,嚴格來論,還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名將了。

    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由於《三國演義》而廣為人知。這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為我國曆史、文學貢獻了許多鮮活素材。

    眾所周知,這期間的將領,被我們後世的愛好者進行了嚴格的分級。比如超一流名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等等,那麼,回到正題,蜀漢除了題中幾個人以外,還有名將嗎?遺憾的是,我認為真的沒有了。

    有人說,關興張苞。其實存在感並不高,而且短命,劉封孟達自不用提。李嚴嚴顏等,年歲過大,貢獻相對不足。

    論來論去,王平、馬岱、廖化,已經算是頂級了。不過我們今天不說他們三個,因為回答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基本都是關於他們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相對小眾一些的人。他就是有蜀漢南方屏障之稱的馬忠。注意,此馬忠並非擒捉關羽的馬忠。

    馬忠(?-249),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東漢末期為巴西郡吏,察孝廉,為漢昌長。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大敗後,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進了永安白帝城,然後就一病不起。東吳則屯兵猇亭,隨時準備進擊,這時候的形勢是非常危急的。

    此時馬忠受命帶兵趕往白帝城馳援,劉備在與馬忠的交談中,發掘了馬忠這個人才。甚至與劉巴說,雖然失去了黃權,但是有馬忠,說明我們不缺乏賢才。

    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三國志蜀書馬忠傳

    後期,正是劉備發掘的馬忠,為了蜀漢大業殫精竭慮,鎮守著南方,穩固了南蠻少數民族,為北伐大計做好了後防保障。

    劉備的識人能力,放到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馬忠得到了劉備的稱讚和賞識之後,馬忠可謂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闢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拜馬忠為牂牁太守,率偏軍平定當地叛亂。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馬忠治理牂牁政績顯著,諸葛亮又闢為參丞相軍事,作為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的副手,處理後方軍政事務。接著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

    雖然小說中諸葛亮七擒七縱蠻王孟獲,但那畢竟是虛構,歷史上,在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至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十八年的時間裡,馬忠長期鎮守南疆,多次指揮部隊討伐當地的少數民族叛亂,維護了蜀漢在南中等地的統治穩定。

    建興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招庲降都督張翼還,以忠代翼。忠遂斬胄,平南土,加忠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三國志蜀書馬忠傳

    此外,馬忠還指揮部隊奪回了被南蠻侵佔的建寧郡和越巂郡的土地,使得這兩個南中大郡重新納入了蜀漢的版圖。建寧郡曾經殺害太守正昂,綁架太守張裔送給吳國,所以以前庲降都督張翼常常駐紮在漢族居多的平夷縣。

    馬忠移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味縣。越巂郡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馬忠指揮並協助越巂太守張嶷恢復秩序,並因此直接晉升為安南將軍,進封彭鄉侯。

    大司馬蔣琬北駐漢中,而馬忠入朝述職,於是受命到前線宣傳詔旨,加拜為鎮南大將軍。魏國進攻漢中,大將軍費禕率軍北上增援,馬忠留在成都處理政事。費禕班師,馬忠才回到南中。延熙十二年死於任上,兒子馬修嗣侯。馬修的弟弟馬恢有一個兒子叫馬義,後為晉建寧太守,馬氏一族也算是得到了較好的延續。

    除此之外馬忠為人寬和,樂於助人有度量,愛開玩笑善於自嘲,憤怒從不外露。然而處理事情卻十分果斷,恩威並重,因此南蠻都敬畏他、喜愛他,他在南民心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馬忠去世以後,南蠻民眾都自發地前往他停屍的庭院內流淚祭拜,還替他建立了廟宇進行祭祀悼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傳給朱瞻基麼?朱高熾架起來不違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