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放大假

    打下江山賜毒酒

    朱元璋思考元朝失敗的原因,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這麼快就失敗,是因為朝廷沒有權力。

    權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著,導致國家出大亂子。朱元璋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將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

    他1376年完成地方政治體制改革,4年後進行中央政治體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權都抓到自己手裡,防止權力旁落。他在法律上以猛治國,刑用重典,手腕穩、準、狠,跟秦始皇的嚴刑峻法差不多,以嚇唬官員、百姓不敢犯罪。

    想當年,君主何等融洽!

    那是在1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封6人為公爵——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他們是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精英中的精華、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

    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郭子興(已去世)等。

    在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兩級,地位十分尊崇。陸游的夢想——“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而這些人比陸游幸運得多,封公封侯,總可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了。正是他們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換來朱元璋的大明天下。

    朱元璋也待他們不薄,給予高官厚祿,賜給他們大量土地,也算對得起他們。南韓公李善長做中書省左丞相,魏國公徐達做右丞相,曹國公李文忠做軍隊一把手(大都督)。這34個人總共擁有38194戶佃農,供養他們,人均達到1123戶佃農。朱元璋還跟他們攀親戚,把郭英的妹妹納為自己的寧妃,把馮勝、藍玉、徐達的女兒嫁給皇子,把公主下嫁給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人的兒子。這些軍事貴族戰功大,享有很高的社會特權。朱元璋還頒給他們一枚神物——鐵券。

    有鐵券,人就跟貓一樣,好像有九條命,死過一次還能轉世。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功臣多是朱元璋的安徽同鄉。“徽官”掌握全國的軍政大權,結成淮西集團,傾軋其他的政治集團。當時的詩人貝瓊眼中看到的達官貴人多半是安徽人——“兩河兵合盡紅巾,豈有桃源可避秦。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但是,鐵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復活的神藥,而是引誘功臣加速犯錯、加速自殺的速死鐵牌。仗著有鐵券,不少人迅速腐化變質。殺人傷人、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

    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常識: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功臣太強,讓朱元璋感到害怕,夢裡都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只有殺,才能確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軍隊,不丟寶座。

    他扣在功臣頭上的罪名也非常模式化:謀反和連坐。只要想殺人,肯定有人站出來揭發他謀反。

    因為沒有什麼罪名比這兩條更毒辣、更方便,而且一查一個準。誰敢讓他不爽,誰敢逾越雷池一步,那無異於找死。他一殺就是一家人,有的殺人手段十分殘忍。

    肅反運動一波接一波,朱元璋先後肅清胡黨、處理空印案、郭桓案,逮捕為害百姓的官吏,幾場大案,殺戮官吏接近10萬人,試圖用別人的鮮血澆滅自己心頭的怒火。

    德慶侯廖永忠的免死鐵券,第一個成為空頭支票。他在很多戰鬥中有功,特別是在鄱陽湖之戰中殊死戰鬥。他還淹死小明王,掃除朱元璋稱帝的障礙。

    1375年,朱元璋將其殺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繡有龍鳳圖案的衣服。穿皇帝的衣服屬於逾制,等同於有篡國奪權的野心。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打而死。朱亮祖原是元朝的一員猛將,作戰非常勇敢,雖被明軍多次俘虜,但從不求饒,誓死不降,一副要殺要剮全憑你處置的勁兒。

    朱元璋非常欣賞他的勇敢,委以重任。

    他曾經參加平定四川的戰役,因為擅殺部下,被皇帝取消獎賞。他鎮守廣東,仍然惡習難改,鞭打當地官員,接受富商賄賂,做了很多違法犯罪的事情。番禺知縣道同給朱元璋寫秘密材料,揭發朱亮祖的罪行。朱亮祖反咬一口,汙衊道同對他傲慢無禮。對大官傲慢無禮,就等於自取滅亡,將道同判處死刑。

    朱元璋將朱亮祖父子召到南京,用鞭子活活打死。

    1384年,臨川侯胡美因為犯禁被處死。

    朱文正被鞭打而死。他是朱元璋的親侄兒,堅守江西南昌城85天,阻擋住陳友諒的瘋狂進攻,為朱元璋取得鄱陽湖決戰的勝利奠定基礎。他後來嬌縱不法,公然搶奪婦女,玩膩了就投到井中淹死。還割人舌頭,殘暴不法。還用龍鳳圖案裝修自己的寢室。

    朱元璋親自到江西將他逮捕,幽禁於安徽,將他的50多名部下割斷腳筋,整成殘廢。曹國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戰,立下不朽功勳。他能文能武,1383年任大都督(軍隊最高領導人)兼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南京大學校長)。李文忠曾經批評皇帝太依賴宦官,對待官員太苛刻。

    他居然被毒死(有的說是病死),理由是——禮賢下士,周圍知識分子太多,難道你想搞小動作不成?臨死前,他對朱元璋說,我給你一句忠告:要少殺人,防止宦官作惡。朱元璋聽了,猜測是幕府教唆他這麼說的,大怒,把所有的幕府全部殺了,李文忠身邊的醫生、奴婢60多人全部滅族。

    不過,朱元璋還是採納他的部分意見:禁止宦官干政,不許他們讀書識字,否則剝皮處死。開國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忠厚老實,和朱元璋從小玩到大,膽子很小。朱元璋還在當吳王時,故意把徐達灌醉,扶他到自己的大王床睡覺,試驗一下他有多大的野心。

    徐達酒醒後,嚇得魂不附體,在朱元璋面前叩頭謝罪,如搗蒜一般。朱元璋看了哈哈大笑。就是這個老實人,1385年,因為他老婆說錯一句話,朱元璋派人把她殺了。徐達的妻子謝氏是謝再興的女兒。朱元璋擅自作主把她嫁給徐達,沒有通知謝再興,謝再興因此懷恨,投奔張士誠。朱元璋最痛恨叛將,對他的女兒大概也恨屋及烏。

    謝氏武功很好,使百斤大鐵錘,有萬夫不擋之勇,就是缺心眼兒,心裡藏不住話。謝氏入宮朝賀時,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見皇宮金碧輝煌、十分氣派,忍不住對馬皇后誇獎:“你家真不錯,太好了!我家沒有你家好啊!”竟然被朱元璋聽見,你難道想弄個大皇宮不成?朱元璋又想起他父親叛變的往事,十分不爽。他在宮中設宴款待徐達,席間觥籌交錯之時,派勇士到徐府殺謝氏。

    勇士身手十分了得,殺掉謝氏後回來向朱元璋覆命,宴席還沒散。朱元璋高興地對徐達說:“你就放心吧,今後可以免除滅門大禍了!”徐達聽著發暈,回到家裡,看到妻子冰冷的屍體,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是面對殺妻之恨,他不敢說個不字,連一點恨意都不敢有。後來,徐達背上長惡性腫瘤,據說最怕吃鵝肉。朱元璋不知道是好心還是故意,趁徐達病重,偏偏賞賜蒸鵝給他吃。

    不吃就是違抗皇命的死罪,徐達在使者的監督下不敢不吃,一邊老淚縱橫,一邊硬著頭皮,吃下這隻致命的蒸鵝,幾天後一命嗚呼。

    1392年,性格仁慈的朱標太子病死,而新立的皇太孫朱允炆更加孱弱。身後之事,成為65歲的朱元璋的一塊心病,他殺起人來就更狠了。當年,朱元璋的兒時夥伴周德興因為兒子行為不謹被殺。他兒子可能與胡惟庸案有關。某年,有很大軍功的葉昇被殺。

    1394年,永平侯謝成被殺。

    1394年,潁國公傅友德自殺。他為朱元璋效命33年,功勞不在徐達、常遇春之下,兒子做駙馬,女兒做晉王嗣子的妃子。藍玉被殺後,定遠侯王弼看穿朱元璋的心思,對傅友德說:皇上年紀大了,我們該早點找出路了!不幸又被朱元璋聽到,心裡老大不高興。

    這年冬天,大家在皇宮開宴會,還沒吃完,傅友德習慣性地站起身來,抹抹嘴,準備先撤。朱元璋很不高興,責備他大不敬,氣呼呼對他說:“你把你兩個兒子叫來。”

    傅友德起身剛走,叫衛士又傳話:叫他把兩個兒子的人頭拿來。不一會兒,傅友德真提著兩顆血淋淋的人頭來了。

    宴席的氣氛頓時緊張到極點,空氣似乎凝固了。朱元璋囁嚅道:“你還真下得了手啊!”沒想到傅友德作出一個驚人的動作,只見他從寬大的袖子裡拔出匕首,對朱元璋大聲說:“你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

    那你現在就拿去吧!”說完,把匕首往脖子上一抹,流血百步,自殺而亡。

    朱元璋怒不可遏,把他的家屬全部發配到當時兩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遼東和雲南。傅友德死後僅3個月,王弼被殺。王弼1388年隨藍玉征戰捕魚兒海,英勇善戰。1392年,隨傅友德、馮勝在山西、河南練兵。1395年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又找藉口殺宋國公馮勝。馮勝降服元代丞相哈納出的20萬軍隊後,押送降將,勝利班師。馮勝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宣佈有罪,剝奪兵權,發往安徽鳳陽軟禁。另外一種說法是,他回到南京後,朱元璋賜給他一杯毒酒,將他處死。馮勝在人生巔峰落馬,可能因為他驕傲自大,行為不軌。1389年,他的女婿周王曾經秘密地去鳳陽會見馮勝,可能他們的軍事同盟關係威脅到皇權。

    大概只有4人不是死於朱元璋之手。

    主要謀士劉基後來重病,腹瀉得很厲害,大概是胡惟庸等人下毒,於1375年將他毒死。大將湯和救過朱元璋的命,1390年得中風症,癱瘓在床,不能動彈,讓朱元璋很放心,1395年在安徽鳳陽去世。

    公侯只有兩人倖存: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耿炳文逃出了朱元璋的掌心。朱棣發動叛亂後,建文帝命令65歲的耿炳文率軍鎮壓,遇挫後被撤職。朱棣稱帝第二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圖案,玉帶用紅皮腰帶,有謀反的跡象。耿炳文是個老好人,明知朱棣秋後算賬,嚇得自殺了。

    郭英其實罪行也不輕,私養家奴150多人,還擅自殺害其中5人。因為是朱元璋的心腹,放他一馬。所以,開國功臣能得善終的,只有郭英一個人。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後,盡取天下之人殺之,其殘忍千古未有。雄猜好殺是他的天性。

    他也真是偉得太大了。

  • 2 # 潮哥1495582530712

    歷朝歷代都有“狡兔死,走狗烹”血腥教訓,明朱元璋也不例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他屠殺功臣,卻沒有人起兵反抗,究其原因:朱重八是猛男,連蒙古鐵騎都不是他的菜,更何況他手下那些菜鳥,誰敢與他叫板?他不僅軍事謀略出色,而且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部下都願意為他奮戰。再加上權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就算有人想要謀反,卻也沒有實力完成這件事;加之,朱和尚疑心很重,防範甚嚴。他創造性的設立了錦衣衛,對臣子實現暗中監視全覆蓋。就算臣子在家裡,一舉一動也逃不過朱和尚的法眼。所以,即便有心反抗,卻不敢有任何動作;再就是大家厭倦了戰亂,因為暴元的統治,對中原的老百姓們來說是災難。而老朱推翻了暴元的統治,讓百姓們恢復了自由,他在百姓中的口碑很好。如果這時候有人起兵,想要反抗老朱的統治,很少有人願意擁護,不得民心,沒有兵馬和民心的支援,如何能反抗成功。所以,明智的選擇了認人“烹殺”。

    *發光的金子

  • 3 # 冒泡青年

    秦漢通史,我來答史!

    朱元璋大殺四方,為什麼沒有叛亂?這正是老朱的高明之處!

    一、漢初與明初形式不同

    西漢劉邦一統是諸侯妥協的結果,並不是切切實實征服過每一個地方。當年各地起兵反秦,項羽振臂一呼鉅鹿之戰後,天下初定,而各方諸侯勢力錯綜複雜,於是項羽大肆分封,將各路諸侯又封了回去,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項羽殺義帝之後,四方諸侯開始聲討項羽,劉邦其實只是諸侯中的一個,因為一些現實原因,成為了諸侯的盟主,注意並不是切切實實的首領。

    而項羽死後,劉邦帳下人才濟濟,韓信又是當世兵神,諸侯敬畏。而劉邦也沒有項羽那樣大肆分封的意思,於是諸侯推劉邦稱帝,一不小心劉邦還真稱帝了。這樣以來,那些推舉他的諸侯自然是承認劉邦統治,而劉邦也無法將這些稱帝的根基立即剝奪權利,於是諸侯再次被漢皇帝分封,這些諸侯還是有自身勢力範圍的。

    但明初不同,朱元璋的天下是自己拉隊伍,一步一步打下來的,這些隊伍中的人也不是什麼諸侯,就是朱元璋的兄弟,換句話說都是跟朱元璋一起白手起家的。這樣的人沒有原來自身的勢力範圍,那麼天下一統後也只能服從朱元璋,想造反都沒有勢力與機會。

    換句話說,劉邦一統是諸侯之間妥協的結果,而朱元璋一統則是切切實實打下來的。

    二、朱元璋的分封制

    劉邦一統後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分封了不少異性諸侯王,也就是那些妥協了的諸侯,同時分了其他劉氏諸侯王。

    但朱元璋則不通,他把那些追隨他打天下有軍功的人,都給留在了自己的控制範圍內,封侯的也不讓你踏踏實實回去,不讓他們脫離控制。同時派遣錦衣衛秘密監控,換句話說這些人只要朱元璋樂意,都是待宰的羔羊。

    與此同時,派遣朱家子弟到全國各地,分封朱家的各路藩王,讓他們坐鎮四方,一來抵禦外地,二來監視國內。至於那些大將功臣們,都留在了京師,想要告老還鄉都是奢望,更何談手握實權回去掌管一方?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造反?

    總的來說就是,朱元璋把這些人都牢牢的控制在了手裡,並沒有像劉邦一樣外放,也就不存在反叛了。

  • 4 # 藍藍的天天好

    朱元璋大殺功臣是為了鞏固明王朝的統治,人們只看到了他大殺功臣並沒有看到驕兵悍將的危害,建國後他們自恃功高,做出了太多太多違法亂紀的事,對百姓的危害太大了。還有很多將領意圖謀反,嚴重威脅了明的統治。雖說大殺功臣有錯,但他內心是真正為了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私心肯定有,但從他後來的施政舉措看確實是位愛民的好皇帝。

    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後,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

    在政治上,朱元璋空前加強中央集權,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廢除了元代行省制度,在全國設定了13個承宣布政使司,設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錦衣衛),提刑按審使司分管行政、軍事和司法。這三個部門合稱“三司”,統屬中央省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借胡惟庸謀反案,對中央機構進一步改革,革除中書省和廢除丞相一職,由六部分理政務,聽命於皇帝,在政治上增強中央集權。同時朱元璋分封諸皇子為王,使其“屏藩皇室”。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度的目的,一是在於加強對北方蒙古的防禦,一是為了防止朝中奸臣篡奪皇位。朱元璋規定諸王可以“移文取奸臣,舉兵清君側”。同時為防止諸王跋扈難制,朱元璋又允許後世皇帝在必要時可以下令“削藩”。從而為後來的皇位之爭埋下了禍根。

    在吏治上,朱元璋大力整頓吏治,制定嚴刑峻法,對貪官汙吏的懲治採取了空前絕後的嚴酷手段。《大明律》規定凡是發現有貪贓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至京師。若是有敢阻擋者,即行滅家滅族。凡是監守自盜倉庫錢糧等物者,若贓至六十兩銀子以上者,一律斬首示眾,並處以剝皮之刑。他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稱為皮場廟。又在官府公座的兩側各懸掛一個塞滿草的人皮袋,使辦公的官員隨時提心吊膽,不敢再犯法。他還採用挑斷腳筋、剁手指、砍腳、斷手、鉤腸、割生殖器等酷刑。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設立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並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以此朱元璋先後懲辦了不少貪官汙吏。如僅在洪武九年(1376年),將有罪官吏發往安微風陽屯田者,即至萬餘人。在其所處理的一系列貪汙案件中,最為突出的是郭桓案。郭桓官至戶部侍郎,徵收浙西秋糧貪贓枉法,洪武十八年(1385年)事發,結果被追贓糧七百萬石,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均被處死,供詞牽連到各布政司的官吏,被殺者又有數萬人,追贓還牽連到全國許多富戶,以致中產之家大抵皆破產。像這樣地使用嚴刑峻法懲治貪官汙吏和如此大規模地誅殺貪官汙吏,可以說從古以來所未有。

    在經濟上,朱元璋採取與民安息的政策,普查戶口,清丈土地,建魚鱗圖冊,興修水利,推行屯田,獎勵農耕,減免賦稅,使疲憊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有利地推動了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使得國家的租稅額比元朝增加了三倍之多。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數字,明初全國戶數增長近10倍,耕地面積擴大4倍,農業、工業、手工業都有較快發展,明初的15年中,新墾田數共達1.8億多萬畝,佔當時全國可耕地的一半。

    在軍事上,朱元璋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在全國設立衛所制度,將軍權也集中於上。

    在司法上,朱元璋了設立大理寺,都審院,刑部,合稱三法司,主管刑獄之事。透過這些改革,朱元璋集大權於一身,有利於明初政治的統一和政權的鞏固。

    在水利上,朱元璋十分注重水利工程的整治和興修。明初共修陂渠,堤岸5000多處;疏浚河道4100多條;開掘堰塘4.09萬多處。

    朱元璋屢興大獄,大殺功臣。其中最大的兩次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胡惟庸是左丞相,深得朱元漳的寵信,因而權勢日盛,遂專權跋扈,不知自忌。如朝中有人命生死及官員升降等大事,往往不奏徑行。凡內外諸衙門上奏章,有不利於己者,輒匿不奏聞。一時四方鑽營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莫不爭投門下。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狀殺了胡惟庸,又殺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等數人。十年之後,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以胡黨為題大開殺戒。於是太師南韓公李善長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被殺。同時被殺者,又有陸仲亨等列侯多人。總計先後株連蔓延被殺者共三萬餘人。

    藍玉是功勳卓著的大將,被封為涼國公,同樣不知自忌,侵佔民田,鞭打御史。又北征歸來,夜扣喜峰關,關吏不即開門,遂縱兵毀關而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告謀反,朱元璋也將他殺了,連坐被族誅的有一萬五千人。所有勇武的元功宿將幾乎在這一案中被殺光。在兩案之外,開國功臣死於非命的還有不少。明朝開國功臣僥倖得以善終者,惟有湯和、耿並文等寥寥數人。

    朱元璋可說是位賢君,其大力打擊貪汙,恢復經濟著眼,歷史記載朱元璋是少見勤政的皇帝;

    洪武三年(1370年),殺中書左丞楊憲。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鑑於開國元勳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製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已經隱約透露了日後屠戮的訊號。後來的胡惟庸案實際上成為朱元璋整肅功臣的藉口。

    洪武八年(1375年),德慶侯廖永忠因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廖曾沉船淹死小明王,為朱元璋稱帝掃清障礙。劉伯溫蹊蹺病逝。劉曾參與暗害小明王的密謀。

    洪武九年(1376年),空印案發。

    洪武十二年(1379年),貶右丞相汪廣洋於廣南,旋賜死。

    洪武十三年(1380年),誅殺左丞相胡惟庸。

    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立錦衣衛,加強明朝特務統治。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發。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劉基、宋濂、章溢、葉琛)亦不能免。朱元璋還特地頒佈《昭示奸黨錄》。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此時又頒佈《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殺江夏侯周德興,以及殺穎國公傅友德,與他同時被殺的還有藍玉的副將,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功的定遠侯王弼,藍玉死後不久,定遠侯王弼就對傅友德說:“帝晚歲峻誅殺,我輩幾無噍類矣”,朱元璋知悉後,賜死王弼。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至此,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殺盡,開國六公爵除了鄧愈外,可以說無一善終。這時朱元璋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朱元璋晚年嗜殺,大臣們祇要觀察皇帝當日臨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視朝,若舉帶當胸,則是日誅夷蓋寡,若按而下之,則傾朝無人色矣。”

    總括而言,朱元璋誅殺功臣是鐵的事實,這也造成靖難之役時,能勤王衛主的老臣已經不多見,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等人。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還鄉,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但他的兒子朱同最後被賜自縊。清代學者趙翼說朱元璋:“借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舉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明太祖正在載入明太祖

    除大誅功臣外,太祖也殺文人,吳晗《朱元璋傳》中開列了被殺文人的名單:“處州教授蘇伯衡以表箋論死;太常卿張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扔到長江裡);河南左布政使徐賁下獄死;蘇州經歷孫右;曾為藍玉題畫,泰安州知州王蒙嘗謁胡惟庸,在胡家看畫,王行曾作過藍玉家館客,都以黨案被殺;郭奎曾參朱文正軍事,文正被殺,奎也論死;王彝坐魏觀案死;同修《元史》的山東副使張夢兼、博野知縣傅恕、福建僉事謝肅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趙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張士誠處作客,打算投奔擴廓帖木兒的戴良,畏罪自殺。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張宣,謫徙濠州;楊基罰作苦工;烏斯道謫役定遠;顧德輝父子在張士誠亡後,並徙濠梁,都算是十分僥倖的了。”

  • 5 # 歷史的行程

    首先,劉邦誅殺異姓王屬於天下的再統一,並非屠殺功臣,畢竟,韓信、彭越、英布屬於合夥人而非後來意義上的臣子。

    其次,劉邦不殺列侯功臣是因為內有呂后坐鎮,外有諸侯王為屏。可即便如此,呂后趁劉邦去世時,仍有盡屠功臣之念。反觀朱元璋,雖同樣外有諸藩王,但馬皇后早逝,內無賢能者可為皇太孫輔佐,遂不得已而除藍玉集團。

    最後,唐代以前的中國政治是以辦事為核心的,權責統一,功臣往往有事權;宋以後的制度是以防人為核心,疊床架屋,分權制衡,無人可與皇權抗衡,自然難以造反。

    總而言之,朱元璋與劉邦均為子孫計,本質上並無太多不同;至於其具體做法之異,時勢使然也。

  • 6 # 開明盛世

    社會背景不一樣。漢初分封制有一定影響 比如韓信原來是齊王他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 還有其他的異性王他們基本上是貴族的後代 基本上都可以有反叛資本 除了韓信 劉邦殺的基本都是項羽手下 和其他異性王 這些王只是暫時臣服於劉邦 劉邦要殺他們需要一個一個討伐他們,如果打敗了漢王朝解散都有可能。而明朝 軍隊靠文臣節制 你打仗都要靠文官集團來供應軍餉 沒有軍餉糧草 大軍還沒打就自己亂了。文武分家是明朝那些大臣可以隨便殺。制度上的改變殺了李善長還有別人可以替代。讀書人那麼多 藍玉這些武將沒有文人輔佐。李善長沒有武將打天下。這應該感謝宋代的以文御武 誰都鬧不起來

  • 7 # 帶刺的鳳子

    謝謝經常邀請!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的時候,根基已經相當牢固。大部分功臣也是朱元璋的鐵哥們,好兄弟!朱元璋在殺功臣時為什麼沒有人反叛?首先,反叛要有條件,有名義,有重兵,有呼應!當時,所殺之人沒有人有這個條件。想殺功臣,一步就是解除兵權,加上罪名,名正言順地殺!洪武年間,手握兵權的全部都是朱元璋親信,皇族!

    廣東封疆大吏,兵馬司將軍一心想反,手握十多萬兵馬。還沒有反,就被大將軍徐達召回,被徐達逮捕,直接押往南京。可見當時的錦衣衛,特務組織有多厲害!洪武年間,沒有哪位功臣敢反叛,因為在所有軍中,朱元璋是最高統帥,受尊敬的皇帝,朱元璋善待百姓,士兵。仇視貪腐是出了名的!沒有任何人有反叛的條件,與溫床。百姓支援,反叛全部是空話!

  • 8 # 我將提兵百萬甲

    呃,這個問題問的好,首先呢,朱元璋出身是中國歷史上最苦的一個,他父母雙亡,家破人亡。光桿司令一個。早年飽嘗生活艱辛,處處流浪,可以說是老百姓中的一員,知民苦,曉民難。打壓針對的是開國元勳,貴族地主。小民很少牽扯其中,天下百姓不亂,國家不會動搖根本。其次,他成為九五之尊,天資極高,能力出眾。手下眾將如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都有個人的長處,但朱元璋乃帝王權術的佼佼者,以一窮二白之身白手起家,君臨天下。精力無限,目光長遠。洞察人性,見遍世態炎涼。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獵。將所有對手玩弄股掌之中。其三,功業卓著,生性好猜疑,早年朱文正反叛,給其留下十分深刻的教訓。對誰也不相信。錦衣衛,檢校,此等鷹犬無孔不入。早上發生的事,晚上朱元璋就知道了。天下庶務,瞭然於胸。諸如李善長,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此等大案要案,也只有朱元璋能發動。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設立衛所制,兵不知將,無專主。分封諸王,長大成人無不掌軍典兵,而功臣老將手中無一兵一卒,拿什麼反抗朱元璋呢?

  • 9 # 天天向上的板栗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國瑞,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公元1398年朱元璋在首都南京病逝,享年71歲。說起朱元璋大多數人,都會把朱元璋同殘暴、愛殺功臣等代名詞畫上等號。有人不禁會問朱元璋如此嗜殺,為什麼明初沒有爆發,像漢朝初期那樣的叛亂呢?

    權力分佈不同

    漢初和明初都有分封制的存在,兩朝的兵權也大都在分封王手中,不過漢初的分封和明初的分封大為不同。

    分封物件不同

    漢朝初期雖然分封了很多劉姓諸侯王,但也分封了很多異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雖然在中央是皇帝的臣子,但在自己的封地內卻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不但有自己的軍隊,而且有極高的自治權。

    而明朝初期所分封的藩王,全都是朱元璋的兒子。雖然是皇帝的兒子而且也手握重兵,但朱元璋為了地方藩王做大做強威脅中央,所以朱元璋在藩王身邊安插了監視人員,軍隊的調動也需要藩王和當地監軍共同授權才算生效。監軍只聽命於皇帝個人!

    分封性質不同

    朱元璋得天下和劉邦得天下都是功臣武將的功勞,但最後論功行賞時的性質大為不同。

    漢初劉邦實行的是郡縣封國並存的制度,封國的權力大於郡縣,除外交外各個封國都有非常大的自治權。與其說他們都是漢朝的一部分,不如說他們都是相互獨立的王國。更為重要的是封國的軍隊只聽命與封王而不聽命於中央皇帝!

    而明朝雖然對功臣進行了論功行賞,但是隻是給予了爵位和田宅的封賞並沒有封地。明初所封的藩王全是朱元璋的兒子,即使都是朱元璋的兒子但由於朱元璋生性多疑,朱元璋對待所有藩王都是又用又防。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所有藩王沒有一點兵權,藩王想調動軍隊及其困難!更別說要造反了!

    總結: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極其重要,甚至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民國初年雖然名義上有個統一的政府 ,但由於各派軍閥有很強的自治權,相互間進行混戰。新中國成立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結束了多年的軍閥混戰!

  • 10 # 碼字的蝸牛

    現今有很多貶低朱元璋的文章,尤其是對其誅殺開國功臣的行為。明初一共封了34位侯爺,可只有一人是可以善終,其他的大都死於朱元璋的誅殺行為。放佛間朱元璋是位殘暴的昏君、嗜血的暴君,可若是深究,朱元璋的殘暴是對功臣殘暴,對權臣殘暴,對貪腐殘暴;反而他對民間百姓,宵衣旰食,沒日沒夜批閱奏摺,勸民歸鄉,獎勵墾荒,甚至是當時由於蒙元入主中原,導致民間胡化現象時,他透過強權手段,實施了屯田、農墾、禮教,重塑造了華夏種族。

    整支軍隊都是他一手打造的1、十三年春,賈魯死,圍解。太祖收裡中兵,得七百人。子興喜,署為鎮撫2、時彭、趙所部暴橫,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

    靠著著十幾人,以及自己那身豪氣、那張犀利的口才,竟然說服了豪族屯堡的三千多人來投靠,等到他帶著隊伍走到定遠橫澗山時,已經有4000多人了,憑藉著這群烏合之眾的民間勢力(可以參考東歐東斯拉夫某地區的一地雞毛),和元軍的麻痺,連夜攻擊元軍大營,竟然逼迫元帥繆大亨投降,然後整編了2萬多元軍。

    爾後攻破滁州,得到李善長的投;此時的所有義軍,都在叫囂搶錢搶糧搶地盤,唯有朱元璋低調行事,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

    如秦末農民起義、唐末農民起義、元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在這些起義中,不管是項羽、黃巢、還是劉福通、李自成,都無法與劉邦、朱元璋相比。

    劉邦與朱元璋有著共同點,即不斷加強其統治內部環境的穩定,給予其統治區域內,人民生產、生活的安穩條件。

    但劉邦與朱元璋有兩個區別,即劉邦的軍隊成分中,有部分是來源於盟友,如韓信、彭越、英布等。另外一個區別是思想,秦末時期,分封制依舊有人心,楚懷王熊心、西楚霸王項羽、兵仙韓信,都是分封制的絕對擁護者,甚至是到了西漢的漢武帝時期,書寫《史記》的太史公都認為分封是帝國保證在混亂時期,依舊能有同姓宗親崛起(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東漢劉秀、漢末劉備、劉表)。

    而朱元璋的軍隊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太祖慮諸將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後至,就左。比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一語,始稍稍屈。議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諸將皆後。於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後期,如軍法何?”諸將皆惶恐謝。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民大悅。

    在思想上,歷經了千年的發展,分封制已經不再獲得人心,尤其是蒙元統治時期的分封,致使南北都煩倦、怨恨,尤其是元朝不施行科舉制度,當朱元璋的軍隊不像其他義軍那樣劫掠民間時,大量的文人立馬投附於朱元璋帳下,如李善長、朱升、陳遇、秦從龍、劉基等等,使得他能快速組建起一套文官系統。

    創業期間,律法的跟進

    別人都是有點小地盤就美女相伴、酒肉穿腸。可朱元璋並沒有,在逼降了元帥繆大亨整合了軍隊後,進攻滁州時,得到李善長的投附,立馬聽從其建議,紀律嚴明,軍容肅整,甚至不惜殺人以鎮軍紀

    1、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民大悅。2、嚴禁擄掠,有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創業期間,領兵在外作戰

    1、收編元軍、攻滁州,克和縣,攻佔應天府,那次不是朱元璋親自帶兵在前。

    2、與陳友諒大戰時,陳友諒攻破太平,猛將花雲戰死,是朱元璋不惜名聲去詐降,獲取時間,而後親自設伏,親自指揮,大敗陳友諒,俘虜漢軍兩萬多,鉅艦百餘隻,中小艦隻數百,甚至是看到俘虜們人心幌動、心存疑慮,軍心不穩之時,只帶馮國用一人,就敢住進俘虜營中,使得兩萬多俘虜迅速轉換成朱元璋的軍隊。

    攻克安慶江州之戰、追擊江州之戰、鄱陽湖之戰,均是朱八八親自帶隊出征,甚至是鄱陽湖之戰,因親臨一線,差點就被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施行的豬突襲擊中被斬首。

    3、當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常遇春和徐達等大將因驕心,提議全面進攻元朝時,是朱元璋敏銳覺察到元朝的軍事力量依舊強悍:

    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懸師深入,不能即破,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退無所據,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太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要知道,明朝建立初期,其騎兵部隊是精確到十位數的45080匹(洪武二十三年的統計),北伐時基本是靠步兵來抵禦元朝的騎兵,“淮北勁卒,雖燕、趙精騎不及也”。

    正因為軍隊是朱元璋一手打造的,賦予了元末這支軍隊的性格,堅韌、狡詐、不畏懼生死,這點可以從明初的將領能看出來,徐達、常遇春、胡大海這些職業軍人,其性格、作戰方式多與朱元璋極其相似。

    政治改革

    朱元璋出身淮西布衣,可他竟然在最艱苦的時期裡,學會了文化知識,甚至還請李善長負責每日給他讀史。因此朱元璋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就比其他義軍頭領更加明白什麼叫做政治體制。

    “奈何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這是朱元璋還未稱帝之前,與李善長、劉基等文官們說過的話,“元以寬而失”,元朝時期施行的分封及中央直屬制度,各地封君暴斂橫徵,又以“包稅制”發放給民間,使得各地的人們承擔的賦稅不同。

    因此早在朱元璋覆滅張士誠時,吳地(明)就施行了中央集權制度,同時使用重典來規範官員的行為,下放監視權給民間, 讓農民、鄉紳來監視官員的一舉一動。

    另外,讓劉基(伯溫)構建司法部門,在他出徵時期,輔佐皇太子朱標,管理律法,懲戒不法官員。

    軍事改革

    元朝起源於草原,在入主中原後,雖然吸收了中原文明中一些規章制度,讓軍隊施行屯墾,生產糧食,但由於軍隊的萬人長擁有對部隊的絕對軍、政權利,又致使元朝時期的軍隊如同私軍形式。

    為了避免軍隊更多參與政治體制中,朱元璋及其幕僚參考了宋、唐、元時期的各種制度,施行禁軍加農墾兩種方式:

    先是建立大都督府,由朱元璋直管全部軍隊,隨後當統一舊南宋區域並建立政權之後,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將權利分化,同時五軍都督府只能管將,而兵權交給兵部,兵部只能管理士卒。而將領非戰時,是與士兵合營。都督府與兵部兩者相互監督,又避免了唐朝的藩鎮出現,也避免宋時的將不知兵的局面。

    在劉伯溫的建議及操作之下,建立衛所制度:

    將投降、俘虜、或其他非嫡系部隊,分派到各地關卡,精銳為軍駐防,老弱為農墾生產。

    與管軍的各大將聯姻,為什麼朱元璋晚年會誅殺勳貴,、藍玉案中涉及的將領,多是與其各兒子聯姻的物件,即多為藩王的外戚。

    分封各兒子到邊地駐守,明初南方腹地均無藩王,明初九大邊疆塞王,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曾要求這九個兒子,一起出塞”圍獵“,而獵物就是北元殘餘勢力,而九大塞王的做法就是根據朱元璋的要求,一步步建立城塞,阻擊、蠶食草原遊騎的活動範圍。

    “我若徵你,不胡亂去,一程程築起城子來,慢慢的做”

    分封各兒子到邊地駐守,可以避免“異性王”的出現,同時藩王又與拱衛京城的各勳貴聯姻,皇太子朱標只需要控制京城內部的勳貴,就能控制邊塞的藩王(但朱標早死了)。

    另外,若是軍隊造反,藩王也能對叛軍進行阻擊、剿滅,如湘王就曾剿滅過一支投降後的蒙古騎兵。

  • 11 # 九州同城

    【為啥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時沒有出現類似漢初的反叛?】

    反叛?開玩笑!老朱連他們吃啥都一清二楚,甚至連他們心裡想啥都能摸透,反叛個屁!還沒反叛就人頭落地了!!

    老朱雖然和尚出身,但是是正經的莊戶人家!帶著一幫哥們,掃滅群雄,定鼎中原,開國建元!好不威風!可是沒過幾年,這些驕兵悍將到處啥事生非,不安分起來了!老朱心裡犯嘀咕,會不會有人想著奪咱的江山,不行,咱得知道他們到底在幹啥,想啥!

    於是乎,洪武三年,他把北元留下來的“拱衛司”改為“親軍都尉府”,專門負責秘密監視文武百官,詳細記錄他們每天都和誰說過些啥話,吃些啥菜,去了哪兒,寫了些啥文章,早上起來有沒有發牢騷等等!

    洪武十五年!老朱又把“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擴大錦衣衛的權利,可以秘密扣押審訊大不敬的官員,可以臥底,可以暗殺,必要的時候可以手握金牌調兵!錦衣衛的出現,就好像功臣們頭上的一片黑雲,壓的他們喘氣都有問題還敢造反?

    老朱真正對功臣們的清算是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死後!皇長孫朱允文太小!老朱認為他鎮壓不住開國功臣們!徹底開始殺戮功臣!

    洪武二十六年,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藍玉案!數萬人死於非命!開國功臣幾乎被啥殆盡!以至於後來靖難之役時,朝廷中找不出能帶兵的將領!不能不說!老朱精明一世,糊塗一時!辛辛苦苦殺完了功臣!卻為朱棣做了嫁衣!

  • 12 # 山野粗夫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兩個時代所處的不同環境。劉邦所處的時代,除了秦朝一統江山的十幾年,已經有流傳幾百年的裂土封王的習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封建時代。只要能夠封王,肯定有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什麼什麼,一套完整的國家制度!這就是造反的資本。

    韓信封齊王,彭越封魏王,盧綰封燕王,這些人封王之後都是有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造反資本!這是有本質不同的是,這幾個人都是依附劉邦!那些之前就有兵有馬有勢力的大佬,張耳,英布,等等,這些人,相比之下,他們對劉邦的信任,肯定有比齊王魏王燕王這些人對劉邦的信任少的多。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地位,劉邦也只是一個漢王,跟其他的王爺相比,地位是平等的,憑什麼只有你漢王能打別的王?王就不能打你漢王?

    劉邦一旦流露出想要除掉這些異性王的時候,大家手裡有兵有錢,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肯定會奮力一搏!

    再看朱元璋的時代,裂土封王這種事情就不要想了,除了朱元璋的兒子,其他人都沒這個份!再有能力的大臣,再有能力將軍,不要說想裂土封王,你就是隻得一個王位的頭銜,那也得等你死了以後再說!

    在朱元璋的時代,帝國的存在已經有了1000多年,大家已經對皇帝高高在上這種事情有了認同!且不說這個,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將軍,兩者之間在名分上就出現高低差異,在實力上更是天差地別,想要殺你,你跑的掉嗎?既然逃不掉,皇帝殺你可能只死一個,你說是反抗,那就是要誅九族的!人人心裡都有一筆賬,這個帳誰還算不過來嗎?

    最後,大家能夠明白了嗎?

  • 1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朱元璋誅殺那些依仗其功勳而貪贓枉法的權貴功臣時,並不是集中於一時一刻而為,乃是依據其罪行,在需要處置即行處置!

    蒼蠅不叮無縫蛋,如果那些功臣真的毫無過惡,朱元璋即便是疑心再重,也不可能尋找到合適的治罪理由!所謂慾加之罪何患無詞的說法,末免有些過於牽強!

    從所謂的“空印案”、“藍玉案”、“胡惟庸案”等案來看,朱元璋對跋扈功臣的處置也並非毫無依據!

    而那些功臣為什麼甘心伏法,而不去造反呢?這有幾個原因:①、朱元璋的功臣多是其家鄉子弟兵,這些人與朱元璋非親即故,所以根本不相信朱元璋會對他們趕盡殺絕!

    ②、造反需要什麼?兵將啊!但是朱元璋早就透過巧妙的制度設計,從那些功臣們手中收回了兵權!如此一來,即便是那些功臣想鋌而走險,也因手中無兵可用而徒喚奈何?

    04、朱元璋建立起特務統治手段,其麾下的錦衣衛幾乎無孔不入,大行其監控大臣之權。如此一來,就算是功臣們想要造反,也會是事未發而先洩,到頭來依然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至於漢高祖劉邦時代的功臣造反則與此不同,那個時代尚需天下剛剛形成中央集權統治之時,地方對中央的離心力還是蠻大的!

    況且劉邦分封的諸侯王們,個個皆有兵、有權、有地盤、有人口,也有經濟基礎。因此這些功臣們是擁有造反的本錢的,所以他們才有可能在感覺到危險時乾脆舉兵造反,得以實現其一逞之能,而這個條件卻是朱元璋時代所功臣們所不具備的。故而朱元璋時代的功臣們,才會乖乖的伏罪受制!

  • 14 # 帝國烽火

    公元前196年,九江王英布起兵謀反,漢帝國最高統治者劉邦,此時已經60多歲,在太子不能統軍的情況下,劉邦不得以殘老之軀再次御駕親征。劉邦這次親征很快大敗英布,但是劉邦自己也身受重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他沒有一刻消停,一直在平叛的過程中,可謂辛苦至極。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同樣為農民出生的皇帝,也同樣有大開殺戒。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將藍玉處死,爾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與劉邦不同之處在於,朱元璋在處理這類事情的很明顯沒有遇到什麼阻力,也沒有出現反叛,最終朱元璋在他清算了功勳集團之後,於洪武三十一年去世,享年71歲。

    劉邦與朱元璋兩位平民帝王為鞏固地位所做的努力,是帶有血腥味,所以我們現在一提到帝王殺功臣,首先想的兩位皇帝就是劉邦與朱元璋,不過我們也容易忽略了他們兩位的不同點。被劉邦殺死的人有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異姓諸侯王,韓信是楚王、彭越是梁王、英布是九江王等,這些諸侯王都是有自己的底盤與部隊,有造反的實力,所以當韓信被殺、彭越被剁成肉醬之後,這些人感受到生命威脅,就起兵謀反。

    劉邦對功臣反而是非常器重,他利用從沛縣帶出來的弟兄,形成了強大了的功臣集團,用來抗衡呂后的政治集團,故而劉邦不殺功臣,專殺功王。

    朱元璋與劉邦不同,他殺的多數都是淮西舊部。胡惟庸案以文臣為主,殺了3萬多,其中包括前丞相李善長;藍玉案殺了1.6萬人,以武將為主。朱元璋透過這兩個大案,基本肅清了朝中的元勳,為接班人鋪好了道路。

    朱元璋大開殺戒為何未見文臣武將謀反,原因很簡單,這些人雖然身居高位,但是沒有私自調動軍隊與擴從軍隊的權利。明朝各類機構完善,對於軍隊的調動、糧草調配等都是各司其職,再加上錦衣衛監視嚴厲,藍玉或者胡惟庸沒有起兵造反的機會。

  • 15 # 陳健講故事

    朱元璋建國後,把軍權集中到皇帝手裡;分批次、分案件的處理開國功臣和武將;大搞特務統治,嚴密監視大臣。所以儘管最後殺掉了大量的開國功臣和武將,卻沒有激發漢朝初年的反叛。

    一、軍權收到皇帝手裡,將領無調兵權

    朱元璋生怕武將造反,所以他廢除了大都督府,拆分為前、後、左、中、右五軍都督府,把全國的軍權從一個機構分成了五個機構,而且讓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有權頒發命令,但是不直接統帥軍隊。都督府只負責軍隊管理和訓練,但是沒有調兵權利。

    這就從根本上防止了將領造反的情況,可以算是釜底抽薪,消除了將領帶兵謀反的可能性。

    二、大搞特務統治,嚴密監視大臣的一言一行

    1382年,朱元璋為了監視大臣的言行,把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並授予授以偵察、逮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個特務機構由朱元璋親自控制。

    朱元璋讓錦衣衛派出大量特務人員,隱瞞身份,深入到民間和官員家裡進行監視。宋濂有天上朝,朱元璋問他昨天請客了沒有,喝酒了嗎,都請的哪些客人?

    宋濂是個老實人,一一如實回覆,朱元璋比較滿意,說,還真沒騙朕。

    大家請注意一下,這僅僅是一個案例,宋濂是個有名的大儒、文官、老實人,還被如此緊密的監視。其他各位大臣,包括徐達、藍玉等將帥,包括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等文官,哪一個身邊沒有好幾雙眼睛在晝夜盯著呢?

    既然做了高官,必然有很多奴僕、家人,從門房到管家、從花匠到馬伕,從廚師到丫鬟,誰知道哪個是錦衣衛?誰知道哪個是皇帝的眼線?

    所以,朱元璋釜底抽薪,收掉了將領的軍權,又派出大量特務嚴密監視,已經把功臣武將謀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一步就是要舉起屠刀了。

    三、分批次、分案件、大搞株連,把開國功臣武將集團幾乎屠戮一空

    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件,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把大權集於皇帝一身。同時,大搞株連,1380年,朱元璋殺掉胡惟庸,還同時殺掉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這僅僅是個開始,十年後的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李善長、陸仲亨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三萬多人,都是互相攀咬,捕風捉影,不管有無反叛實情,只要是朱元璋覺得對自己可能有威脅,那就殺吧。

    《明太祖實錄》和《明史》上都記載著藍玉和普定侯陳桓、吏都尚書詹徽、都督黃略、戶部侍郎傅友文等密商,準備起兵造反。最後被錦衣衛發現,上報皇上。藍玉等人被捕下獄,案情屬實。最後藍玉被剝皮,用以警告他人。受到此案牽連的人數達到一萬五千多人。

    這就是明朝初年著名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就算胡惟庸、藍玉兩人真有謀反之心,真有謀反之實,朱元璋大搞逼供信,大搞株連,趁機把功臣集團屠戮一空,趁機把朝廷和軍隊中的各級官員搞了幾次大清洗,有能力的大多被殺掉了,留下的都是些愚忠愚孝的書呆子,沒有治國帶兵的真本領。

    綜上所述,朱元璋釜底抽薪收回了兵權,用特務密切監視全國,又藉助胡藍兩案把功臣良將幾乎屠戮一空。而功臣良將沒了兵權,好比沒有爪牙的老虎:被很多眼睛日夜監視,又掉入陷阱(胡惟庸案、藍玉案),就一個個的被殺掉了,卻沒有反抗之力,也就沒有像漢初的叛亂。

  • 16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想要反叛是要有實力的,首先就要有兵權。

    朱元璋是個很懂得掌握權力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個很懂得獨佔權力的人。

    無月有時候很奇怪,像朱元璋這樣一個苛刻嚴厲的人,是如何籠絡起這一幫能人賢士的。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先是拆分了大都督這個職位,也就是大元帥、大將軍這類統領全國兵馬的武職。

    將大都督拆分為前後中左右五個都督職位,這一下,原本的大權一分為五,削弱了。

    然後進一步削弱,將調派兵力的權力給了兵部,兵部尚書有權決定兵力的調配,並下命令。

    而那五個都督呢,則剩下訓練軍隊的職責,卻沒有調動一兵一卒的權力。

    軍隊要去哪裡,做什麼,都要聽兵部的命令,但兵部的官員自身又不帶兵。

    這樣,無論是兵部還是都督,都沒法單獨帶兵造反,除非雙方串通起來。

    但是明朝有著龐大的特務系統,那時候還沒東廠,但是錦衣衛在行動。

    那些大臣家中人員魚龍混雜,分不清是否有錦衣衛的眼線,大臣平時在家中見了誰,說了什麼話,都有人負責層層上報,最終到達朱元璋的耳朵裡。

    就是透過這樣的分權與削權,再加上監視,一個個開國功臣都成了朱元璋的甕中之鱉。

    加上朱元璋手段巧妙,透過謀逆之罪,互相牽連,殘酷無情的將一個個開國功臣送上了斷頭臺,朱元璋的殘酷在於,他連這些功臣的家人都沒有放過,動不動就誅九族,真可謂斬草又除根。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果是醫務人員,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去學醫?